很多人在看完電影或者活動之后都喜歡寫一些讀后感,這樣能夠讓我們對這些電影和活動有著更加深刻的內(nèi)容感悟。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知道讀后感怎么寫才比較好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讀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篇一
書中介紹的安娜卡列尼娜是位上流社會的貴婦,她討厭所謂的交際的宴會,她只是安于本分的照顧兒子和丈夫。這在遇見渥論斯基后都變了,最后安娜被丈夫卡列寧遺棄,被上流社會鄙視而臥軌自殺。
初讀這本書時,并沒能安娜的性格和追求。開始,她是過上了上流生活,可在情人渥論斯基的追求下,她放棄了自己的家庭,愿意和渥論斯基一起離開。但她在要求和丈夫離婚時,她還是去看了看她朝思暮想的兒子。這種愛不亞于她對渥論斯基的愛。從此還可以看出她敢于同資本主義的上流社會做斗爭,努力追求自己向往的愛情。但是列夫托爾斯泰卻將她的命運結(jié)束在火車軌上。這樣的結(jié)局令人悲哀,同時又將資本主義的上流社會中的名媛/紳士們丑惡的心靈和束縛的思想躍然紙上。
書中一號男主角渥淪斯基是一個英俊瀟灑的貴公子。他不僅虜獲了安娜的心,還讓公爵的女兒吉蒂為他著迷。但是他在開始時鐘情于安娜的美麗與賢惠。我覺得他對安娜的感情不可說是十分認真也不可否認這份感情。開始,他愛上了安娜,在安娜死后,他又重返上流社會的交際圈,仍然不務(wù)正業(yè),很快忘記了安娜。這也許就是他的虛偽之處。不可否認他的癡情也是無可挑剔的。從文中大量的語言和動作描寫,又似乎真的沉醉于甜蜜的愛情之中。他是復雜的。
書中安娜的丈夫卡列寧是一個冷靜/獨裁的家長,從書中大量側(cè)面描寫可以看出他深受上層社會思想的禁錮。他和安娜原本是沒有感情的結(jié)合在一起的,面對安娜的背叛,他又給了安娜一次機會,讓她重回家庭。從一方面說他可能慢慢愛上了安娜,從另一方面說他也是在維護他在上流社會的地位和榮譽,最終導致他聽信別人對安娜的。
和卡列寧一樣吉蒂也深受痛苦和煎熬。他誤認為沃倫斯基是愛她的。直到希望破滅后,他悲痛萬分,憑借自己的勇氣最終從悲傷中走了出來。她又是幸福的。
我哀痛安娜的結(jié)局,更憎恨當時黑暗的社會。列夫托爾斯泰從側(cè)面塑造了吉蒂幸福的形象,揭露了當時的社會面貌。
讓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再次沉醉在大師的筆墨間吧!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篇二
關(guān)于安娜這個形象,自其誕生以來,古今中外,眾說紛紜,不同階層不同世界觀不同時代的人都有不同的觀點。安娜是一個性格極其復雜,極其矛盾的形象,有她積極、進步的方面,也有她消極、落后的一面,今天如何全面深入地分析她的性格,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仍具有很深刻的意義。
安娜是一個資質(zhì)優(yōu)美,有很高文化教養(yǎng)的貴族女子,在俄國貴族資產(chǎn)階級社會里,她象蕪草叢中的奇葩,她不是一般的美,而是驚人的美,她的聰慧、典雅、質(zhì)樸、活躍,她的單純、沉靜、從容、高貴,使得她在各種場合下出現(xiàn)都是美艷絕倫的。
對安娜一直懷有成見的列文,都為她的美為她的豐富活躍的精神世界所吸引,她那在瞬間由悠閑恬靜而又顯得那么優(yōu)美端麗突然變?yōu)楹闷?、氣憤和傲慢的神情,她的美貌、聰明和良好的教養(yǎng),都深深打動了他,使他不由地在內(nèi)心里贊嘆道:“這是怎樣一個女人!”“一個多么出色、可愛、逗人憐惜的女人!”“這個活人身上帶著一種新鮮的動人心魄的風度?!薄巴勗捠且环N樂事,而傾聽她的談話更是一種樂事?!倍虝旱臅妫闶沽形囊酪啦簧岬仉x安娜而去時,他“又望了望那幅畫像和她的姿影,他感到對她發(fā)生了一種連他自己都覺得驚訝的一往情深的。憐惜的心情?!?BR> 在歡騰的舞會上,吉娣眼睜睜地瞧著渥倫斯基謙卑、馴從地投向安娜,并被安娜所接受,安娜奪去了她的愛情和幸福,成了她的情敵,可她卻仍然被安娜的“超自然的力量”的美所深深吸引。她“愈來愈嘆賞她”,安娜“那穿著簡樸的黑衣裳的姿態(tài)是迷人的,她那戴著手鐲的圓圓的手臂是迷人的,她那掛著一串珍珠的結(jié)實的頸項是迷人的,她的松亂的卷發(fā)是迷人的,她那生氣勃勃的美麗的臉蛋是迷人的?!奔犯械桨材仁恰吧钤诹硪粋€復雜多端詩意蔥蘢的更崇高的世界,那世界是吉娣所望塵莫及的?!?BR> 安娜的美不僅溢于言表,更富于內(nèi)心,她心地善良,單純自然,感情熱烈真摯,對不幸的人懷著深厚的同情。她對受了欺騙的杜麗表現(xiàn)了無限的關(guān)切、溫柔、真摯、善良和友愛的感情。如此一位優(yōu)美的女性,她所追求的不過是真摯的愛情與母愛,可她的追求由一開始便注定了無盡的悲劇結(jié)局。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篇三
列夫·托爾斯泰,一個響徹世界的名字。面對種種不平等的社會現(xiàn)實,托爾斯泰完成了很多千古流傳的名作,《安娜·卡列尼娜》就是其中的一部經(jīng)典之作。
女主角安娜卡列尼娜,是一位標志性的不甘于命運的女人。她洋溢著過剩的青春,純樸自然,毫不做作。文章開頭寫了哥哥和嫂子的.家庭矛盾來升華了安娜的出場。用了臥軌自殺的方式引出了安娜善良的特質(zhì),以及她對丈夫卡列寧的些許不滿。遇到伏倫斯基,并背叛了丈夫之后,她內(nèi)心的掙扎,在夢中的祈語,令人心疼。她頑強不屈、她不甘于命、她是非曲直,讓人肅然起敬。
有的愛,明知不可行,卻像毒品,欲罷不能。在賽馬場上,她被伏倫斯基牽動著心,當伏倫斯基從馬上摔下來時,他的的反應引起封建保守的卡列寧的不滿。就是從這個賽馬場開始,安娜,從開朗活潑,到最后的精神折磨,讓她飽盡人情冷暖,她是一個可憐的女人,擁有不平凡的命運,塑造了不平凡的人生。
反觀列文,一個作者自傳式角色,出場自帶喜感,一個面對愛情不知所措的小地主,鼓起勇氣,勇于面對,愈挫愈勇,終于與心愛的人——吉娣,步入幸福的殿堂。白頭偕老,廝守終生。此時此刻,另一邊的安娜,精神和肉體的折磨,使她痛不欲生,精神恍惚之下,她在火車站用臥軌結(jié)束了她跌宕起伏的一生。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篇四
也許是列夫.托爾斯泰的名氣太大,也許是這部小說太長,厚厚的一本,幾次拿起又都放回去。從書的名字上就能知道這是有關(guān)于一部女士的小說,猜測自然是關(guān)于愛情的故事。
這種題材的小說,古今中外很多。作為中國人熟悉我們的國家,但能否從大師的名著中熟悉一下外國的情況呢?讀完后,大家對女主人公安娜的褒貶不一。我小時候看電影,總會問大人:“這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在孩子的眼里,人,非好即壞。我們長大后,換了看法去認識人,現(xiàn)在就能區(qū)分出真假?“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各不同?!遍_篇的一句話。多么經(jīng)典的話。家庭雖小,這個在人類社會中最小的“組織”,愛將我們聚集一個屋檐下。但當出現(xiàn)裂痕,漠視、侮辱卻將原本幸福的家拆散。通過閱讀,我對安娜的認識加深。開始安娜的出現(xiàn)是“救火員”,挽救哥哥的家庭危機。給我第一印象是“善良的好人!”但就是這樣的一位賢妻良母,遇到伏倫斯基,他慷慨救助落難的人,是不是安娜為此留下了好的印象?感情這種復雜的東西不好說。環(huán)境會改變一個人,一個壓抑的家庭,安娜的丈夫只顧得向上追求個人的仕途,從年齡上有差異,性格上也差別很大。他們的夫妻之間卻是毫無感情可言。伏倫斯基第一次見到安娜,就為她的美麗,她的舉止高雅深深吸引。拋棄對吉蒂的追求,專注與安娜。兩個人有著共同的話題,安娜被父母包辦的婚姻,在此時浪漫的追求下,她平靜的心就開始起伏。到兩個人走到一起,到此,我對安娜的印象還不錯,是一個敢愛敢恨的人。作者對平常的家庭生活描寫很到位,很成功,除了安娜,還有陶麗,一個丈夫有外遇,普通女性在這種情況下的痛苦,為了孩子,重新與丈夫和好。有吉蒂,一個單純的女孩,在伏倫斯基和列文之間,不知道選擇誰好,虛榮心使得她愛慕虛榮,不愿意接受心地善良、從鄉(xiāng)下來的列文。期望收獲美麗的愛情,卻因為伏倫斯基移情安娜,被拋棄。這些人之間除了親情,有愛情,有友情。愛與矛盾并存。伏倫斯基與安娜,尤其安娜的所作所為不為上流社會接受,成為眾矢之的。安娜的丈夫卡列文知道安娜的出軌,先自欺欺人,后無比痛苦,他先考慮這件事對自己的地位的影響。他以兒子要挾安娜,以為這樣就會留住安娜,保住面子。極端的做法,無助于問題的解決,加劇了矛盾。
卡列文的做法,當今社會許多不幸的家庭,也多是如此。沒有孩子倒也罷了,但有了孩子,這類矛盾的解決,有多少人顧及對孩子的影響?安娜開始就不舍得孩子,不愿意丈夫的離婚條件。矛盾不解決,就只能加深,安娜與伏倫斯基逃離。為了幸福地長相守,安娜最后只能放棄自己親愛的孩子,想離婚。但此時的卡列文卻被別人挑唆,堅決不同意離婚。悲劇就此在向深淵滑去。安娜原來打算去鄉(xiāng)下,逃離原來的生活,可現(xiàn)在的情人伏倫斯基卻依舊迷戀上流社會。安娜為此也曾經(jīng)努力,想回到上流社會,但此時卻被別人唾棄,被別人侮辱。她只能蝸居在家里,獨自忍受寂寞、孤獨帶來的打擊。她現(xiàn)在沒有了一切。而伏倫斯基依舊像以往一樣,活躍在上流社會,出入俱樂部、賽馬、喝酒與朋友聚會,兩個人之間的矛盾在加深。尤其安娜的猜忌讓她的心開始扭曲。我開始不喜歡此時的安娜,她的變壞,讓我痛心:勾引列文,刺激吉蒂,尖酸刻薄的話,預示著不幸的到來!所以我對安娜此時的做法,感覺到她變得討厭起來。對伏倫斯基的猜疑,爭吵,已經(jīng)讓她“精神錯亂”,時時刻刻想到自殺。她不去弄清楚事情真相,臥軌自殺,我想到在安娜與伏倫斯基初次見面的火車站,那時就遇到一個人被火車*死,此時安娜臥軌。難道這是命運?再看看同樣為命運困擾的列文,他在不斷思考中成熟?;榍吧踔翍岩杉偈欠裾娴膼圩约?,婚后繁瑣的家務(wù)讓他感覺喪失自由。
一場暴風雨,他擔心自己的孩子,從心底涌出的偉大的愛,讓他找到了自己思考的答案。愛是這部長篇小說所要表達的主題,安娜追求的夢被火車碾碎。伏倫斯基后悔晚矣。他曾經(jīng)那么的愛著安娜,得到幸福后,他沒有與安娜交流,沒有考慮安娜精神世界的需要。尤其在矛盾剛出現(xiàn)時,為什么不想辦法去解決?小矛盾變成大矛盾。現(xiàn)實生活中就有許多這樣的人,這樣的故事在我們身邊發(fā)生。為錢的有之;為情的有之;為性格差異的有之;但離婚就是唯一解決問題的辦法?真正離婚后,這些人就能找到幸福?過去永遠無法忘記,帶著壓力的生活,像玻璃一樣易碎。所以,我們?nèi)裟芟褡髌匪茉斓牧形?,過普通人的生活真好!真真實實的幸福,才是最幸福。安娜沒想明白的問題,我們從列文身上學會了?!靶腋5募彝ゼ壹蚁嗨?,不幸的家庭各各不同?!贝髱熅俚脑?,警示著我們。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篇五
1娜第一次遇到弗龍斯基是在火車站,并且看到了一個臥軌自殺的女人,安娜表現(xiàn)出莫名的憂傷,因此弗龍斯基給那個自殺的女人家屬給了些安葬費,從此兩人傾慕彼此,故事的末尾則是安娜自己臥軌自殺,弗龍斯基奔去火車站見她最后一面,相逢和訣別都在火車站,此種筆觸相當獨到,不過未免使故事更具悲傷性。安娜,弗龍斯基,亞歷山德羅維奇,阿爾卡季奇,多莉,基季,萊溫。這七個人之間有著極為復雜的關(guān)系,安娜嫁給了亞歷山德羅維奇,并且生下一子,后來在調(diào)節(jié)表哥阿爾卡季奇與其妻子多莉之間婚姻矛盾時候遇到了阿爾卡季奇的朋友也是多莉妹妹基季的未婚夫弗龍斯基,兩人相見恨晚,彼此一見傾心,墜入愛河。后來經(jīng)過安娜的調(diào)節(jié),表哥表嫂和好如初,自己卻因此陷入了尷尬境地。阿爾卡季奇的好友萊溫喜歡基季,而基季一直喜歡弗龍斯基,安娜的出現(xiàn)使得整個故事進入了另一種狀態(tài),基季因安娜奪走了她的未婚夫而憎恨她,萊溫則因為弗龍斯基的出現(xiàn)被基季拒絕求婚而恨他,即便如此,安娜和弗龍斯基也沒有放棄他們之間真摯而熱烈的愛戀。但是從道德觀念出發(fā),安娜這種拋夫棄子的'做法確實不當,當然她沒有拋棄自己的兒子,只是她的丈夫亞歷山德羅維奇不愿成全她的母愛罷了。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篇六
第一次以這樣的方式寫書評!看完這本書感慨頗多。優(yōu)雅美麗的安娜,在莫斯科車站邂逅了彼得堡的花花公子,風流倜儻的佛隆斯基。在安娜回到彼得堡,佛隆斯基對她狂熱的追求。面對佛隆斯基的追求,想著自己的丈夫卡列寧的虛偽,安娜勇敢追求自己的愛情。為了追求自己的愛情。放棄婚姻。最終的結(jié)局是悲慘的。讓我明白理想是敵不過現(xiàn)實的。
安娜在所有人的眼里似乎具具備了完美女人的`條件,在佛隆斯基初次遇到她,被她的氣質(zhì)與美麗深深折服。在交際場上最受歡迎的吉蒂眼中的的安娜是與眾不同,格外迷人的。是令人羨慕的。但是,是人都有她的劣根性。安娜的失敗是在與她所處的社會和愛的人,還在于她擁有對愛情的偏執(zhí)。安娜生活在沒有愛情的家庭里,想到和卡列寧過著虛偽的生活。而卡列寧面對著妻子的出軌,他也沒所謂。就因此事引起眾人的注意,他才感到不安。面對不在乎自己的男人,連愛情的都不懂的男人。青春美麗的安娜對于英俊瀟灑的癡心者追求,尤其自己也蠢蠢欲動。不甘心現(xiàn)狀,覺得完全可以擁有美好的愛情,為愛情而活。對于愛情的渴望,年華正好的女子,在邂逅公子哥,并被其癡纏追求著,在愛情和安定生活,還有骨肉面前,對于向往愛情的自由的安娜。她無法做出偷情之外的選擇。
在彼得堡安娜生活是壓抑的,每個人都渴望自由生活,不想讓生命按部就班的人的平淡下去。所以安娜做了,同時也無法挽回。但她不知,愛一個男人,也不能把自己全部都交出去,也要給自己心的角落,供自己累時歇歇。她不知,愛一個男人,要給對方自由。
這里簡單說說佛隆斯基,他是花花公子,是不婚主義者。他不刻意追求愛情,不過他喜歡漂亮的女人。他瀟灑倜儻,儀表堂堂,也是眾多女人中的夢中情人。他不由自主和安娜產(chǎn)生了愛情改變了他。他為安娜放棄一切,前途,名譽,地位。陪安娜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愛情是階段性的,永恒的愛情是很少的。佛隆斯基在激情冷卻以后。即使愛情依舊,也敵不過現(xiàn)實。生活的需求讓他不得不面對現(xiàn)實。作為男人是許多天地需要翱翔。而安娜把愛情當作自己的唯一,把愛人當作自己的唯一。最后將自己推向死亡。遺憾的是兩個相愛的人最后是這般悲慘的結(jié)局。不禁讓人感嘆愛情在現(xiàn)實面前是脆弱的。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篇七
這本書透過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追求感情而失敗的杯具和列文在農(nóng)村面臨的危機而進行的革命與探索,這兩條線索,描繪了俄國從莫斯科到鄉(xiāng)下鄉(xiāng)村廣闊而豐富多彩的圖景,是一部社會百科全書式的作品。
安娜可列尼娜的`哥哥奧布朗斯基在已經(jīng)有五個孩子的狀況下卻仍與家庭教師相愛,與他的妻子杜麗鬧翻。而趕去莫斯科為哥嫂調(diào)節(jié)的安娜,卻在車站認識了故事的另一個主角——渥倫斯基。于是,這個糾結(jié)的故事就這樣華麗麗的開始了。
話說當時,杜杜麗的妹妹吉提正暗戀渥倫斯基,可渥倫同學卻無心娶她。十分不巧,愛著吉提的列文從鄉(xiāng)下趕來,在舞會上向吉提求婚,卻被當場拒絕。在同一場舞會上,渥倫斯基被安娜迷倒,不顧一切地追到人家家里才想起來安娜已經(jīng)有家庭了,安娜的丈夫卡列寧也覺得渥倫同學有點一根經(jīng),因此也露了面,言下之意便是——喂,我是她丈夫,別把我當空氣。本來吧,這事到這也差不多要結(jié)束了,但是當時艱辛誰人知?沒想到安娜和渥倫斯基,一個里應,一個外合,硬是弄出一大堆事兒來……天理難容,也注定了他們的杯具。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篇八
安娜是一個追求個性解放的貴族婦女形象,一個被虛偽道德所束縛和扼殺的悲劇人物。
她的悲劇是她的性格和社會環(huán)境發(fā)生沖突的必然結(jié)果,造成安娜愛情悲劇的內(nèi)在因素是她獨特的個性。她的感情真摯強烈,有深刻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和渥倫斯基的相遇,喚醒了她長期處于沉睡狀態(tài)的愛的激情。在這條艱難的道路上,安娜每走一步,都要付出慘痛的代價,她用她的高傲和勇敢的抵抗上流社會的詆毀和侮辱。她的獨特的個性是把愛當作生命,她的生是為了愛,死也是為了愛,她想以死喚回愛的`生,這是她的性格決定的。
造成安娜愛情悲劇的外在因素,是虛偽的上流社會和冷酷的官僚世界。在上流社會只要表面上保持“體面,即丈夫和妻子保持虛偽的正常關(guān)系,就算合乎體統(tǒng)和常規(guī)。她不愿也不想過這種虛偽和欺騙的生活。卡列寧為了折磨她,拒絕離婚。愛情的破碎使安娜失去了生存的精神依據(jù),上流社會通過渥倫斯基的手殺死了她。她看透了那個社會和那個社會的人,對它不在留戀了。
托爾斯泰揭示了造成安娜悲劇的社會原因,憤怒地譴責了壓抑她、摧殘她并造成她慘死的社會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勢力。安娜的悲劇結(jié)局,既體現(xiàn)了她性格發(fā)展的邏輯,也體現(xiàn)了俄國生活發(fā)展的邏輯,體現(xiàn)了托爾斯泰現(xiàn)實主義的力量。她對愛情自由的執(zhí)著追求,體現(xiàn)了貴族婦女個性解放的要求,有反封建性質(zhì)。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篇九
感情雖然完美,就像絢爛的花朵,它可能是人一生的向往,擁有一個人一生的歡樂和幸福,但在不輕易間它卻將安娜帶入痛苦的深淵,就像飛蛾撲火一樣在感情中灰飛煙滅。
安娜原本期盼和弗倫斯基過著幸福的生活,她才有了勇氣,對她來說他就是期望和寄托,而弗倫斯基呢?他似乎只是一種征服感,就像獵人戰(zhàn)勝猛獸一樣,這種愛談不上偉大。安娜對感情的渴望讓她忘卻了苦惱,感情的.力量就是如此強大讓她沖破世俗。安娜才決定投入新生活——和弗倫斯基在一起。
可是,安娜是一個母親,對兒子的牽掛,對兒子的愧疚與罪惡是她陷入了矛盾和痛苦。她對生活和夢想失去了信心,失望的她最終以自己的方式結(jié)束了生命,尋求心靈的安靜。
當迎面撲來的火車碾過她的身軀是,不知安娜是否后悔她的一生就這樣結(jié)束,她被世俗嘲笑和譏諷,她完全追求的感情也將粉碎,經(jīng)過心靈的折磨,她以死來證明對社會的反抗,對真愛的執(zhí)著。(我很是佩服)
我敢相信在此刻的社會安娜這種形象還會受懲罰,我們企盼的和平人性,我想懷疑是否還存在。在哪?但安娜還是沒有對現(xiàn)實妥協(xié),她,一個柔弱的她還是沒有對現(xiàn)實妥協(xié),她,此刻需要的大概是無痛苦,無干擾的生活吧,但現(xiàn)實給不了。
感情是什么?對安娜來說,她又是否得到過?她所追求的是和她在一起不拋棄她,在任何時候都在背后永遠給她依靠的人,但她卻得不到。
火車從她身上駛過,發(fā)現(xiàn)她只是一個脆弱的女子,她無力抵制。因為她決定死亡,一個常人無法亂下的決定。在孤獨的身軀背后我還看到一個孤獨的靈魂,來時一人,去時一人。孤獨是這個女人的結(jié)局,悲慘是這個女人的宿命。
火車駛過時,輕輕地,不要打擾安娜安靜的生活。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篇一
書中介紹的安娜卡列尼娜是位上流社會的貴婦,她討厭所謂的交際的宴會,她只是安于本分的照顧兒子和丈夫。這在遇見渥論斯基后都變了,最后安娜被丈夫卡列寧遺棄,被上流社會鄙視而臥軌自殺。
初讀這本書時,并沒能安娜的性格和追求。開始,她是過上了上流生活,可在情人渥論斯基的追求下,她放棄了自己的家庭,愿意和渥論斯基一起離開。但她在要求和丈夫離婚時,她還是去看了看她朝思暮想的兒子。這種愛不亞于她對渥論斯基的愛。從此還可以看出她敢于同資本主義的上流社會做斗爭,努力追求自己向往的愛情。但是列夫托爾斯泰卻將她的命運結(jié)束在火車軌上。這樣的結(jié)局令人悲哀,同時又將資本主義的上流社會中的名媛/紳士們丑惡的心靈和束縛的思想躍然紙上。
書中一號男主角渥淪斯基是一個英俊瀟灑的貴公子。他不僅虜獲了安娜的心,還讓公爵的女兒吉蒂為他著迷。但是他在開始時鐘情于安娜的美麗與賢惠。我覺得他對安娜的感情不可說是十分認真也不可否認這份感情。開始,他愛上了安娜,在安娜死后,他又重返上流社會的交際圈,仍然不務(wù)正業(yè),很快忘記了安娜。這也許就是他的虛偽之處。不可否認他的癡情也是無可挑剔的。從文中大量的語言和動作描寫,又似乎真的沉醉于甜蜜的愛情之中。他是復雜的。
書中安娜的丈夫卡列寧是一個冷靜/獨裁的家長,從書中大量側(cè)面描寫可以看出他深受上層社會思想的禁錮。他和安娜原本是沒有感情的結(jié)合在一起的,面對安娜的背叛,他又給了安娜一次機會,讓她重回家庭。從一方面說他可能慢慢愛上了安娜,從另一方面說他也是在維護他在上流社會的地位和榮譽,最終導致他聽信別人對安娜的。
和卡列寧一樣吉蒂也深受痛苦和煎熬。他誤認為沃倫斯基是愛她的。直到希望破滅后,他悲痛萬分,憑借自己的勇氣最終從悲傷中走了出來。她又是幸福的。
我哀痛安娜的結(jié)局,更憎恨當時黑暗的社會。列夫托爾斯泰從側(cè)面塑造了吉蒂幸福的形象,揭露了當時的社會面貌。
讓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再次沉醉在大師的筆墨間吧!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篇二
關(guān)于安娜這個形象,自其誕生以來,古今中外,眾說紛紜,不同階層不同世界觀不同時代的人都有不同的觀點。安娜是一個性格極其復雜,極其矛盾的形象,有她積極、進步的方面,也有她消極、落后的一面,今天如何全面深入地分析她的性格,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仍具有很深刻的意義。
安娜是一個資質(zhì)優(yōu)美,有很高文化教養(yǎng)的貴族女子,在俄國貴族資產(chǎn)階級社會里,她象蕪草叢中的奇葩,她不是一般的美,而是驚人的美,她的聰慧、典雅、質(zhì)樸、活躍,她的單純、沉靜、從容、高貴,使得她在各種場合下出現(xiàn)都是美艷絕倫的。
對安娜一直懷有成見的列文,都為她的美為她的豐富活躍的精神世界所吸引,她那在瞬間由悠閑恬靜而又顯得那么優(yōu)美端麗突然變?yōu)楹闷?、氣憤和傲慢的神情,她的美貌、聰明和良好的教養(yǎng),都深深打動了他,使他不由地在內(nèi)心里贊嘆道:“這是怎樣一個女人!”“一個多么出色、可愛、逗人憐惜的女人!”“這個活人身上帶著一種新鮮的動人心魄的風度?!薄巴勗捠且环N樂事,而傾聽她的談話更是一種樂事?!倍虝旱臅妫闶沽形囊酪啦簧岬仉x安娜而去時,他“又望了望那幅畫像和她的姿影,他感到對她發(fā)生了一種連他自己都覺得驚訝的一往情深的。憐惜的心情?!?BR> 在歡騰的舞會上,吉娣眼睜睜地瞧著渥倫斯基謙卑、馴從地投向安娜,并被安娜所接受,安娜奪去了她的愛情和幸福,成了她的情敵,可她卻仍然被安娜的“超自然的力量”的美所深深吸引。她“愈來愈嘆賞她”,安娜“那穿著簡樸的黑衣裳的姿態(tài)是迷人的,她那戴著手鐲的圓圓的手臂是迷人的,她那掛著一串珍珠的結(jié)實的頸項是迷人的,她的松亂的卷發(fā)是迷人的,她那生氣勃勃的美麗的臉蛋是迷人的?!奔犯械桨材仁恰吧钤诹硪粋€復雜多端詩意蔥蘢的更崇高的世界,那世界是吉娣所望塵莫及的?!?BR> 安娜的美不僅溢于言表,更富于內(nèi)心,她心地善良,單純自然,感情熱烈真摯,對不幸的人懷著深厚的同情。她對受了欺騙的杜麗表現(xiàn)了無限的關(guān)切、溫柔、真摯、善良和友愛的感情。如此一位優(yōu)美的女性,她所追求的不過是真摯的愛情與母愛,可她的追求由一開始便注定了無盡的悲劇結(jié)局。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篇三
列夫·托爾斯泰,一個響徹世界的名字。面對種種不平等的社會現(xiàn)實,托爾斯泰完成了很多千古流傳的名作,《安娜·卡列尼娜》就是其中的一部經(jīng)典之作。
女主角安娜卡列尼娜,是一位標志性的不甘于命運的女人。她洋溢著過剩的青春,純樸自然,毫不做作。文章開頭寫了哥哥和嫂子的.家庭矛盾來升華了安娜的出場。用了臥軌自殺的方式引出了安娜善良的特質(zhì),以及她對丈夫卡列寧的些許不滿。遇到伏倫斯基,并背叛了丈夫之后,她內(nèi)心的掙扎,在夢中的祈語,令人心疼。她頑強不屈、她不甘于命、她是非曲直,讓人肅然起敬。
有的愛,明知不可行,卻像毒品,欲罷不能。在賽馬場上,她被伏倫斯基牽動著心,當伏倫斯基從馬上摔下來時,他的的反應引起封建保守的卡列寧的不滿。就是從這個賽馬場開始,安娜,從開朗活潑,到最后的精神折磨,讓她飽盡人情冷暖,她是一個可憐的女人,擁有不平凡的命運,塑造了不平凡的人生。
反觀列文,一個作者自傳式角色,出場自帶喜感,一個面對愛情不知所措的小地主,鼓起勇氣,勇于面對,愈挫愈勇,終于與心愛的人——吉娣,步入幸福的殿堂。白頭偕老,廝守終生。此時此刻,另一邊的安娜,精神和肉體的折磨,使她痛不欲生,精神恍惚之下,她在火車站用臥軌結(jié)束了她跌宕起伏的一生。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篇四
也許是列夫.托爾斯泰的名氣太大,也許是這部小說太長,厚厚的一本,幾次拿起又都放回去。從書的名字上就能知道這是有關(guān)于一部女士的小說,猜測自然是關(guān)于愛情的故事。
這種題材的小說,古今中外很多。作為中國人熟悉我們的國家,但能否從大師的名著中熟悉一下外國的情況呢?讀完后,大家對女主人公安娜的褒貶不一。我小時候看電影,總會問大人:“這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在孩子的眼里,人,非好即壞。我們長大后,換了看法去認識人,現(xiàn)在就能區(qū)分出真假?“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各不同?!遍_篇的一句話。多么經(jīng)典的話。家庭雖小,這個在人類社會中最小的“組織”,愛將我們聚集一個屋檐下。但當出現(xiàn)裂痕,漠視、侮辱卻將原本幸福的家拆散。通過閱讀,我對安娜的認識加深。開始安娜的出現(xiàn)是“救火員”,挽救哥哥的家庭危機。給我第一印象是“善良的好人!”但就是這樣的一位賢妻良母,遇到伏倫斯基,他慷慨救助落難的人,是不是安娜為此留下了好的印象?感情這種復雜的東西不好說。環(huán)境會改變一個人,一個壓抑的家庭,安娜的丈夫只顧得向上追求個人的仕途,從年齡上有差異,性格上也差別很大。他們的夫妻之間卻是毫無感情可言。伏倫斯基第一次見到安娜,就為她的美麗,她的舉止高雅深深吸引。拋棄對吉蒂的追求,專注與安娜。兩個人有著共同的話題,安娜被父母包辦的婚姻,在此時浪漫的追求下,她平靜的心就開始起伏。到兩個人走到一起,到此,我對安娜的印象還不錯,是一個敢愛敢恨的人。作者對平常的家庭生活描寫很到位,很成功,除了安娜,還有陶麗,一個丈夫有外遇,普通女性在這種情況下的痛苦,為了孩子,重新與丈夫和好。有吉蒂,一個單純的女孩,在伏倫斯基和列文之間,不知道選擇誰好,虛榮心使得她愛慕虛榮,不愿意接受心地善良、從鄉(xiāng)下來的列文。期望收獲美麗的愛情,卻因為伏倫斯基移情安娜,被拋棄。這些人之間除了親情,有愛情,有友情。愛與矛盾并存。伏倫斯基與安娜,尤其安娜的所作所為不為上流社會接受,成為眾矢之的。安娜的丈夫卡列文知道安娜的出軌,先自欺欺人,后無比痛苦,他先考慮這件事對自己的地位的影響。他以兒子要挾安娜,以為這樣就會留住安娜,保住面子。極端的做法,無助于問題的解決,加劇了矛盾。
卡列文的做法,當今社會許多不幸的家庭,也多是如此。沒有孩子倒也罷了,但有了孩子,這類矛盾的解決,有多少人顧及對孩子的影響?安娜開始就不舍得孩子,不愿意丈夫的離婚條件。矛盾不解決,就只能加深,安娜與伏倫斯基逃離。為了幸福地長相守,安娜最后只能放棄自己親愛的孩子,想離婚。但此時的卡列文卻被別人挑唆,堅決不同意離婚。悲劇就此在向深淵滑去。安娜原來打算去鄉(xiāng)下,逃離原來的生活,可現(xiàn)在的情人伏倫斯基卻依舊迷戀上流社會。安娜為此也曾經(jīng)努力,想回到上流社會,但此時卻被別人唾棄,被別人侮辱。她只能蝸居在家里,獨自忍受寂寞、孤獨帶來的打擊。她現(xiàn)在沒有了一切。而伏倫斯基依舊像以往一樣,活躍在上流社會,出入俱樂部、賽馬、喝酒與朋友聚會,兩個人之間的矛盾在加深。尤其安娜的猜忌讓她的心開始扭曲。我開始不喜歡此時的安娜,她的變壞,讓我痛心:勾引列文,刺激吉蒂,尖酸刻薄的話,預示著不幸的到來!所以我對安娜此時的做法,感覺到她變得討厭起來。對伏倫斯基的猜疑,爭吵,已經(jīng)讓她“精神錯亂”,時時刻刻想到自殺。她不去弄清楚事情真相,臥軌自殺,我想到在安娜與伏倫斯基初次見面的火車站,那時就遇到一個人被火車*死,此時安娜臥軌。難道這是命運?再看看同樣為命運困擾的列文,他在不斷思考中成熟?;榍吧踔翍岩杉偈欠裾娴膼圩约?,婚后繁瑣的家務(wù)讓他感覺喪失自由。
一場暴風雨,他擔心自己的孩子,從心底涌出的偉大的愛,讓他找到了自己思考的答案。愛是這部長篇小說所要表達的主題,安娜追求的夢被火車碾碎。伏倫斯基后悔晚矣。他曾經(jīng)那么的愛著安娜,得到幸福后,他沒有與安娜交流,沒有考慮安娜精神世界的需要。尤其在矛盾剛出現(xiàn)時,為什么不想辦法去解決?小矛盾變成大矛盾。現(xiàn)實生活中就有許多這樣的人,這樣的故事在我們身邊發(fā)生。為錢的有之;為情的有之;為性格差異的有之;但離婚就是唯一解決問題的辦法?真正離婚后,這些人就能找到幸福?過去永遠無法忘記,帶著壓力的生活,像玻璃一樣易碎。所以,我們?nèi)裟芟褡髌匪茉斓牧形?,過普通人的生活真好!真真實實的幸福,才是最幸福。安娜沒想明白的問題,我們從列文身上學會了?!靶腋5募彝ゼ壹蚁嗨?,不幸的家庭各各不同?!贝髱熅俚脑?,警示著我們。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篇五
1娜第一次遇到弗龍斯基是在火車站,并且看到了一個臥軌自殺的女人,安娜表現(xiàn)出莫名的憂傷,因此弗龍斯基給那個自殺的女人家屬給了些安葬費,從此兩人傾慕彼此,故事的末尾則是安娜自己臥軌自殺,弗龍斯基奔去火車站見她最后一面,相逢和訣別都在火車站,此種筆觸相當獨到,不過未免使故事更具悲傷性。安娜,弗龍斯基,亞歷山德羅維奇,阿爾卡季奇,多莉,基季,萊溫。這七個人之間有著極為復雜的關(guān)系,安娜嫁給了亞歷山德羅維奇,并且生下一子,后來在調(diào)節(jié)表哥阿爾卡季奇與其妻子多莉之間婚姻矛盾時候遇到了阿爾卡季奇的朋友也是多莉妹妹基季的未婚夫弗龍斯基,兩人相見恨晚,彼此一見傾心,墜入愛河。后來經(jīng)過安娜的調(diào)節(jié),表哥表嫂和好如初,自己卻因此陷入了尷尬境地。阿爾卡季奇的好友萊溫喜歡基季,而基季一直喜歡弗龍斯基,安娜的出現(xiàn)使得整個故事進入了另一種狀態(tài),基季因安娜奪走了她的未婚夫而憎恨她,萊溫則因為弗龍斯基的出現(xiàn)被基季拒絕求婚而恨他,即便如此,安娜和弗龍斯基也沒有放棄他們之間真摯而熱烈的愛戀。但是從道德觀念出發(fā),安娜這種拋夫棄子的'做法確實不當,當然她沒有拋棄自己的兒子,只是她的丈夫亞歷山德羅維奇不愿成全她的母愛罷了。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篇六
第一次以這樣的方式寫書評!看完這本書感慨頗多。優(yōu)雅美麗的安娜,在莫斯科車站邂逅了彼得堡的花花公子,風流倜儻的佛隆斯基。在安娜回到彼得堡,佛隆斯基對她狂熱的追求。面對佛隆斯基的追求,想著自己的丈夫卡列寧的虛偽,安娜勇敢追求自己的愛情。為了追求自己的愛情。放棄婚姻。最終的結(jié)局是悲慘的。讓我明白理想是敵不過現(xiàn)實的。
安娜在所有人的眼里似乎具具備了完美女人的`條件,在佛隆斯基初次遇到她,被她的氣質(zhì)與美麗深深折服。在交際場上最受歡迎的吉蒂眼中的的安娜是與眾不同,格外迷人的。是令人羨慕的。但是,是人都有她的劣根性。安娜的失敗是在與她所處的社會和愛的人,還在于她擁有對愛情的偏執(zhí)。安娜生活在沒有愛情的家庭里,想到和卡列寧過著虛偽的生活。而卡列寧面對著妻子的出軌,他也沒所謂。就因此事引起眾人的注意,他才感到不安。面對不在乎自己的男人,連愛情的都不懂的男人。青春美麗的安娜對于英俊瀟灑的癡心者追求,尤其自己也蠢蠢欲動。不甘心現(xiàn)狀,覺得完全可以擁有美好的愛情,為愛情而活。對于愛情的渴望,年華正好的女子,在邂逅公子哥,并被其癡纏追求著,在愛情和安定生活,還有骨肉面前,對于向往愛情的自由的安娜。她無法做出偷情之外的選擇。
在彼得堡安娜生活是壓抑的,每個人都渴望自由生活,不想讓生命按部就班的人的平淡下去。所以安娜做了,同時也無法挽回。但她不知,愛一個男人,也不能把自己全部都交出去,也要給自己心的角落,供自己累時歇歇。她不知,愛一個男人,要給對方自由。
這里簡單說說佛隆斯基,他是花花公子,是不婚主義者。他不刻意追求愛情,不過他喜歡漂亮的女人。他瀟灑倜儻,儀表堂堂,也是眾多女人中的夢中情人。他不由自主和安娜產(chǎn)生了愛情改變了他。他為安娜放棄一切,前途,名譽,地位。陪安娜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愛情是階段性的,永恒的愛情是很少的。佛隆斯基在激情冷卻以后。即使愛情依舊,也敵不過現(xiàn)實。生活的需求讓他不得不面對現(xiàn)實。作為男人是許多天地需要翱翔。而安娜把愛情當作自己的唯一,把愛人當作自己的唯一。最后將自己推向死亡。遺憾的是兩個相愛的人最后是這般悲慘的結(jié)局。不禁讓人感嘆愛情在現(xiàn)實面前是脆弱的。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篇七
這本書透過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追求感情而失敗的杯具和列文在農(nóng)村面臨的危機而進行的革命與探索,這兩條線索,描繪了俄國從莫斯科到鄉(xiāng)下鄉(xiāng)村廣闊而豐富多彩的圖景,是一部社會百科全書式的作品。
安娜可列尼娜的`哥哥奧布朗斯基在已經(jīng)有五個孩子的狀況下卻仍與家庭教師相愛,與他的妻子杜麗鬧翻。而趕去莫斯科為哥嫂調(diào)節(jié)的安娜,卻在車站認識了故事的另一個主角——渥倫斯基。于是,這個糾結(jié)的故事就這樣華麗麗的開始了。
話說當時,杜杜麗的妹妹吉提正暗戀渥倫斯基,可渥倫同學卻無心娶她。十分不巧,愛著吉提的列文從鄉(xiāng)下趕來,在舞會上向吉提求婚,卻被當場拒絕。在同一場舞會上,渥倫斯基被安娜迷倒,不顧一切地追到人家家里才想起來安娜已經(jīng)有家庭了,安娜的丈夫卡列寧也覺得渥倫同學有點一根經(jīng),因此也露了面,言下之意便是——喂,我是她丈夫,別把我當空氣。本來吧,這事到這也差不多要結(jié)束了,但是當時艱辛誰人知?沒想到安娜和渥倫斯基,一個里應,一個外合,硬是弄出一大堆事兒來……天理難容,也注定了他們的杯具。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篇八
安娜是一個追求個性解放的貴族婦女形象,一個被虛偽道德所束縛和扼殺的悲劇人物。
她的悲劇是她的性格和社會環(huán)境發(fā)生沖突的必然結(jié)果,造成安娜愛情悲劇的內(nèi)在因素是她獨特的個性。她的感情真摯強烈,有深刻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和渥倫斯基的相遇,喚醒了她長期處于沉睡狀態(tài)的愛的激情。在這條艱難的道路上,安娜每走一步,都要付出慘痛的代價,她用她的高傲和勇敢的抵抗上流社會的詆毀和侮辱。她的獨特的個性是把愛當作生命,她的生是為了愛,死也是為了愛,她想以死喚回愛的`生,這是她的性格決定的。
造成安娜愛情悲劇的外在因素,是虛偽的上流社會和冷酷的官僚世界。在上流社會只要表面上保持“體面,即丈夫和妻子保持虛偽的正常關(guān)系,就算合乎體統(tǒng)和常規(guī)。她不愿也不想過這種虛偽和欺騙的生活。卡列寧為了折磨她,拒絕離婚。愛情的破碎使安娜失去了生存的精神依據(jù),上流社會通過渥倫斯基的手殺死了她。她看透了那個社會和那個社會的人,對它不在留戀了。
托爾斯泰揭示了造成安娜悲劇的社會原因,憤怒地譴責了壓抑她、摧殘她并造成她慘死的社會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勢力。安娜的悲劇結(jié)局,既體現(xiàn)了她性格發(fā)展的邏輯,也體現(xiàn)了俄國生活發(fā)展的邏輯,體現(xiàn)了托爾斯泰現(xiàn)實主義的力量。她對愛情自由的執(zhí)著追求,體現(xiàn)了貴族婦女個性解放的要求,有反封建性質(zhì)。
安娜卡列尼娜讀后感篇九
感情雖然完美,就像絢爛的花朵,它可能是人一生的向往,擁有一個人一生的歡樂和幸福,但在不輕易間它卻將安娜帶入痛苦的深淵,就像飛蛾撲火一樣在感情中灰飛煙滅。
安娜原本期盼和弗倫斯基過著幸福的生活,她才有了勇氣,對她來說他就是期望和寄托,而弗倫斯基呢?他似乎只是一種征服感,就像獵人戰(zhàn)勝猛獸一樣,這種愛談不上偉大。安娜對感情的渴望讓她忘卻了苦惱,感情的.力量就是如此強大讓她沖破世俗。安娜才決定投入新生活——和弗倫斯基在一起。
可是,安娜是一個母親,對兒子的牽掛,對兒子的愧疚與罪惡是她陷入了矛盾和痛苦。她對生活和夢想失去了信心,失望的她最終以自己的方式結(jié)束了生命,尋求心靈的安靜。
當迎面撲來的火車碾過她的身軀是,不知安娜是否后悔她的一生就這樣結(jié)束,她被世俗嘲笑和譏諷,她完全追求的感情也將粉碎,經(jīng)過心靈的折磨,她以死來證明對社會的反抗,對真愛的執(zhí)著。(我很是佩服)
我敢相信在此刻的社會安娜這種形象還會受懲罰,我們企盼的和平人性,我想懷疑是否還存在。在哪?但安娜還是沒有對現(xiàn)實妥協(xié),她,一個柔弱的她還是沒有對現(xiàn)實妥協(xié),她,此刻需要的大概是無痛苦,無干擾的生活吧,但現(xiàn)實給不了。
感情是什么?對安娜來說,她又是否得到過?她所追求的是和她在一起不拋棄她,在任何時候都在背后永遠給她依靠的人,但她卻得不到。
火車從她身上駛過,發(fā)現(xiàn)她只是一個脆弱的女子,她無力抵制。因為她決定死亡,一個常人無法亂下的決定。在孤獨的身軀背后我還看到一個孤獨的靈魂,來時一人,去時一人。孤獨是這個女人的結(jié)局,悲慘是這個女人的宿命。
火車駛過時,輕輕地,不要打擾安娜安靜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