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jié)的心得感受(熱門16篇)

字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而將夢想付諸行動,成為現(xiàn)實,需要我們總結之前的經(jīng)驗。培養(yǎng)良好的時間管理技巧,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以下是一些關于總結的示例,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寫作。
    端午節(jié)的心得感受篇一
    今天是端午節(jié)了,媽媽要給我編五絲線,還要包粽子呢!
    媽媽拿了五種顏色的絲線,分別是紅、黃、綠、藍、白。她先把這五種線捋好平放在桌子上,然后再搓成小繩,還巧妙的打了一個結。四根五絲繩做好了。媽媽告訴我這叫“長命縷”,她又小心翼翼的分別給我戴在手腕和腳脖上。還特意囑咐我說:“要愛惜,等戴上后下第一場雨的時候,摘下來扔進雨水里。這樣長命縷就起到了它應有的作用?!蓖ㄟ^端午習俗的小事,我體會到了媽媽的良苦用心。
    接下來要包粽子了,我見媽媽拿了竹葉,包上糯米,中間還放上兩顆大棗。然后又熟練地折疊竹葉包裹糯米。還用五絲線捆扎起來,媽媽一連包了十幾個。
    媽媽又把包好的粽子放到了鍋里,蒸上了十五分鐘。蒸好的粽子放到盤子里,還沒等吃陣陣香味撲鼻而來。我圍著盤子聞了又聞,著急的等待著粽子降溫。過了一會兒,終于可以下口吃了。我剝開竹葉,白里透紅的餡兒玲瓏剔透,我咬了一口,粘甜滑爽,好吃極了!我們一家人邊吃邊笑,因為我們都看到了彼此嘴上的白胡子。
    粽子吃完了,爸爸說:“端午節(jié)是有說道的,就這個名稱就五花八門,夏節(jié)、玉蘭節(jié)、女兒節(jié)、天中節(jié)、地蠟、詩人節(jié)等等?!?BR>    媽媽說:“除了吃粽子,戴長命縷之外,還有插艾草、撒白糖、賽龍舟……等習俗。”
    我想,這個傳統(tǒng)節(jié)日還有不少的學問哩!這個端午節(jié)不僅僅吃到了粽子,還增長了不少見識。
    我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的心得感受篇二
    端午節(jié)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于端午節(jié)心得感受5篇,歡迎借鑒參考。
    今天是端午節(jié)了,媽媽要給我編五絲線,還要包粽子呢!
    媽媽拿了五種顏色的絲線,分別是紅、黃、綠、藍、白。她先把這五種線捋好平放在桌子上,然后再搓成小繩,還巧妙的打了一個結。四根五絲繩做好了。媽媽告訴我這叫“長命縷”,她又小心翼翼的分別給我戴在手腕和腳脖上。還特意囑咐我說:“要愛惜,等戴上后下第一場雨的時候,摘下來扔進雨水里。這樣長命縷就起到了它應有的作用。”通過端午習俗的小事,我體會到了媽媽的良苦用心。
    接下來要包粽子了,我見媽媽拿了竹葉,包上糯米,中間還放上兩顆大棗。然后又熟練地折疊竹葉包裹糯米。還用五絲線捆扎起來,媽媽一連包了十幾個。
    媽媽又把包好的粽子放到了鍋里,蒸上了十五分鐘。蒸好的粽子放到盤子里,還沒等吃陣陣香味撲鼻而來。我圍著盤子聞了又聞,著急的等待著粽子降溫。過了一會兒,終于可以下口吃了。我剝開竹葉,白里透紅的餡兒玲瓏剔透,我咬了一口,粘甜滑爽,好吃極了!我們一家人邊吃邊笑,因為我們都看到了彼此嘴上的白胡子。
    粽子吃完了,爸爸說:“端午節(jié)是有說道的,就這個名稱就五花八門,夏節(jié)、玉蘭節(jié)、女兒節(jié)、天中節(jié)、地蠟、詩人節(jié)等等?!?BR>    媽媽說:“除了吃粽子,戴長命縷之外,還有插艾草、撒白糖、賽龍舟……等習俗。”
    我想,這個傳統(tǒng)節(jié)日還有不少的學問哩!這個端午節(jié)不僅僅吃到了粽子,還增長了不少見識。
    我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端午節(jié)。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jié),又稱端陽節(jié)、午日節(jié)、五月節(jié)、艾節(jié)、端五、重午、午日、夏節(jié)。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jié)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jié)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
    端午節(jié)快到了,大家知道端午節(jié)的來歷嗎?!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說一說他吧!
    屈原是戰(zhàn)國時期楚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杈鯀s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占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劃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我來講一講賽龍舟的來歷吧!當時楚人因為舍不得賢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尸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中國臺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中國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F(xiàn)在中國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
    三
    時至今日,端午節(jié)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jié)日。過端午節(jié),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tǒng)習慣,由于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于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jié)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
    我們當?shù)亓曀子校嘿慅堉?、吃粽子、掛艾草?粽子也分好多種:有肉粽子、素粽子、甜粽子、我喜歡吃甜粽子,因為甜粽子和糖一起吃,吃起來甜而不膩、口齒留香、越吃越想吃,根本停不下來呀!
    小時候不懂事,我問媽媽:“為什么有端午節(jié),要賽龍舟?”媽媽慢慢說:關于端午節(jié)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避邪,等,賽龍舟應該是因為粽子投入江河水里祭祀龍神,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他們不僅有“斷發(fā)紋身”以“像龍子”的習俗,而且每年在五月五日這一天,舉行一次盛大的圖騰祭;其中有一項活動便是在急鼓聲中刻畫成龍形的獨木舟,在水面上作競渡的游戲,繪圖騰神,也給自己取樂。這便是龍舟競渡習俗的由來吧。
    我也喜歡端午節(jié),因為端午節(jié)不僅有放假,回家還有:香噴噴的粽子吃,祝大家端午節(jié)快樂!
    端午節(jié)是中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今天是端午節(jié),在學校的我沒有回家,我獨自一人待在學校。
    俗話說:“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贝粼趯W校的我,感覺意外的孤獨,想念著家里面的親人。宿舍里面只有我一個人在呢我躺在床上,玩手機,不知不覺就想到了家里,只可,爸爸媽媽是不是還在田里面干活呢,此刻奶奶是不是在廚房里準備晚餐呢,此刻妹妹是不是在做作業(yè)呢,帶著疑問,我不禁想給家里面打一個電話。于是,我撥通了家里面的電話,妹妹接聽了電話,妹妹一下子就聽出了是我的聲音。她問道:“哥哥,你吃飯了沒有啊?”我說:“我剛吃完,你們呢。”妹妹于是就給我介紹:“今天晚上過節(jié),奶奶此刻正在廚房里給我們做好吃的么呢!爸爸媽媽在田里面干活還沒有回家,我們等他們回家時候就一起吃飯了。妹妹還高興的告訴我說:“今天晚上有雞腿,還有鴨子,還有魚,還有雞翅,好多好多好吃的?!苯裨缑妹媒o我介紹這么多東西,我不禁想起了我在家的時候每次逢年過節(jié),只要家里面有機會的話,奶奶就會給我留一個,我最愛吃的,現(xiàn)在我不在家里,奶奶肯定也會給妹妹留一個吧。
    妹妹說奶奶在廚房里我就沒有叫奶奶接電話你寒暄了幾句之后,我就把電話掛了,在宿舍里面,我獨自想著家,想著,父母回家團聚吃晚餐的情景,那情景是多么的快樂啊!
    端午節(jié)那天,我們一家人到酒店吃飯。吃到一半,我和姐姐到包廂外面去玩。突然,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一只狗,白白的可愛極了!那應該是只寵物狗,在桌子下面走來走去,都沒拴住。
    我拿著蛋袋,在它前面晃來晃去,像施展催眠術一樣,就不知道它到底有沒有真的被我催眠?然后,我就去包廂拿了個小骨頭,想給它吃,可它不為所動,就縮回主人的腳下,好像很害羞的樣子。姐姐對我說:“不要碰,有細菌的!”“沒事!”我不怕。它的主人是個小朋友,她低頭一看,發(fā)現(xiàn)小狗在和我們玩,就把它抱回去了。
    之后,我跑回包廂對媽媽說:“我和姐姐在大廳看見了一只狗,它可乖了!我都能逗它了!”我就領著媽媽去看這條狗。媽媽說:“小心點,有細菌!”我想,姐姐和媽媽怎么想得一樣呢?小狗看見我又來了,于是就又鉆了出來,但依舊是一聲不吭的。如果它是我的狗就好了,那我就要把它抱回家去。
    端午節(jié)的心得感受篇三
    粽香濃、雄黃烈;龍舟競逐、吟詩折柳;插艾條、菖蒲辟邪,帶銅錢、肚兜祈?!宋缗R近,這一中國節(jié),再次激活歷史傳統(tǒng)、喚起文化記憶,塑造著一個民族共同的心靈認同。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倍宋绻?jié)內涵豐富,從其各種別名中可見一斑。天中節(jié)、龍舟節(jié)、浴蘭節(jié)、端陽節(jié)、詩人節(jié)……顧名可思義,歲時節(jié)點、人神祭祀、祈福納祥、家庭人倫,是構成端午文化的多重景深?!扒釉┗杲K古在,楚鄉(xiāng)遺俗至今留”,對詩人屈原的紀念,更讓這個節(jié)日有了特殊而重要的地位。有人極而言之,“沒有端午,何以中國”,正是因為端午富含中華文化基因,既是中國人文化身份的表達,更是中華民族彌足珍貴的文化財富。
    不過,就像很多傳統(tǒng)節(jié)日一樣,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端午也曾在“古今”和“中西”之間,一度失落。
    自“古今”而觀之,高樓大廈的生活,遠離了田野山林,難以采摘艾草、菖蒲;流動時代的人們,雖能買到粽子,卻少了一大家子包粽煮粽食粽的其樂融融。自“中西”而觀之,圣誕節(jié)、感恩節(jié)、情人節(jié)等西方節(jié)日成了“闖入者”,其商業(yè)化、娛樂化、趣味性,對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生態(tài)造成不少沖擊。這樣的“古今之變”“中西之惑”背后,是中國社會三千年未有之大轉型,也是人類文明亙古未有之大交融。置身經(jīng)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大潮之中,基于農耕文明而形成的端午節(jié)俗,該如何融入現(xiàn)代人的生活場景?如若讓端午傳統(tǒng)持續(xù)失落,無疑會有損文化認同感、消散文化向心力。
    然而,中華文化卻也正是在“古今”“中西”之間,獲得了更大張力。文化恰似長河,既有大浪淘沙沉淀的河床,也有奔騰澎湃匯入的支脈,因而不舍晝夜、源遠流長。外在環(huán)境越是變化,文化傳統(tǒng)越需堅守,只有這樣,傳統(tǒng)方為傳統(tǒng)——這是考驗文化守成定力的重要維度。但傳統(tǒng)也不是死水、不是靜物,主動適應變化,創(chuàng)新表現(xiàn)方式,注入時代氣質,傳統(tǒng)方有生機也更具價值——這是考驗文化應變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維度。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前提是文化自覺,關鍵是文化創(chuàng)新。傳統(tǒng)節(jié)日,蘊藏著一個民族的集體意識,描繪著一種文化的共同底色,是以文化創(chuàng)新形塑文化自信的抓手。從這個角度看,弘揚端午文化,正是為了塑造中國人的文化認同和身份認同,打造最持久、最深沉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
    端午節(jié)的心得感受篇四
    端午節(jié)包粽子是中國的習俗。每到端午節(jié)前幾天,外婆都會包粽子。
    每年端午前幾天,外婆就在街上買來棕葉、糯米和蜜棗。外婆先燒水煮棕葉,然后洗一洗糯米和蜜棗。中午,外婆開始包粽子了。她從盤里拿出三張棕葉,卷成漏斗狀。先放上一半米,放蜜棗,再放上米。當外婆把粽子裹好好,再用棉線把它固定。
    我看包粽子很簡單,也跟著學了起來。我拿起三張棕葉開始卷??赡侨龔堊厝~完全不聽我的命令!它們就像頑皮的孩子,剛卷起來就散開了。我可急了。再拿三張粽子包,可還是沒有卷好。我又進行了第三次嘗試。終于,我把粽葉卷成了漏斗狀!我太開心了!手忙腳亂地放上了糯米,下面卻漏米了。外婆說:“慢慢來?!蔽衣犃送馄诺脑挘匕?,雖然我包的粽子不好看,但是我敢說我包的粽子是最大的!外婆開始煮粽子了,外婆說要煮好幾個小時。我等啊等,兩個小時后,粽子開始散發(fā)出香味。我問外婆:“外婆,粽子好了嗎?”“沒好,還要火燜?!蔽矣值攘撕靡粫?,粽子才可以吃。
    只見它們青色的外衣變成了墨綠色的。剝開一個,濃濃的粽子香彌漫了開來,軟軟的糯米、甜甜的蜜棗,看著都讓人流口水呢!
    每年,媽媽同事都會送粽子給媽媽??晌腋矚g自家的粽子,因為粽子里有家的味道。爸爸喜歡吃糯米粽子,媽媽什么粽子都喜歡。我更喜歡吃蜜棗粽子。
    互送粽子也是一種祝福!祝大家端午節(jié)快樂!多吃粽子。
    端午節(jié)的心得感受篇五
    端午節(jié)來了,從陽光中走來了。
    我們呢?我們在小河邊玩紙船呢。
    “迪迦號出發(fā)了?!倍《〈蠛鹨宦暋?BR>    “鳳凰號也出發(fā)了?!倍眉饧獾纳ぷ诱f。
    我大聲喊:“屈原號荷花船閃亮登場了?!?BR>    一只蜻蜓飛來了,落在我的荷花船上。有了小船手,我的船游的更快了。
    我樂壞了,高聲大喊“屈原加油!”
    丁丁和冬冬急了,也大叫了起來。
    “迪迦加油!”
    “鳳凰加油!”
    一陣風吹來了,小船游地越來越快。
    漸漸地,小船變成了三個小白點……。
    午節(jié)來了,從陽光中走來了。
    我們呢?我們在小河邊玩紙船呢。
    “迪迦號出發(fā)了?!倍《〈蠛鹨宦暋?BR>    “鳳凰號也出發(fā)了?!倍眉饧獾纳ぷ诱f。
    我大聲喊:“屈原號荷花船閃亮登場了。”
    一只蜻蜓飛來了,落在我的荷花船上。有了小船手,我的船游的更快了。
    我樂壞了,高聲大喊“屈原加油!”
    丁丁和冬冬急了,也大叫了起來。
    “迪迦加油!”
    “鳳凰加油!”
    一陣風吹來了,小船游地越來越快。
    漸漸地,小船變成了3個小白點……。
    端午節(jié)的心得感受篇六
    端午節(jié)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節(jié)日,從“劃龍舟”、“佩香囊”到“吃粽子”,現(xiàn)在,人們對端午節(jié)的記憶只剩下吃粽子和放假。有學者甚至提出“保衛(wèi)端午節(jié)”,就是要保衛(wèi)這一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文化內涵,弘揚愛國精神,多些家國情懷。
    “節(jié)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倍宋绻?jié)為何成為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節(jié)日?因為屈原舍小家為大家,心系國家和人民,卻受排擠誹謗,被流放后自沉于汨羅江,以身殉國。這種人值得紀念。因為,他詮釋著一個人對國家和人民的深情大愛,體現(xiàn)出一種家國情懷。
    時至今日,端午節(jié)不僅為弘揚傳統(tǒng)文化,更為讓我們找到彌足珍貴的家國情懷。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與國緊密相連。千萬家好,最小家才能更好,有國才有家,無國哪有家。
    革命戰(zhàn)爭年代,家國情懷很容易產生,“母親教兒打東洋”、“妻子送郎上戰(zhàn)場”都是詮釋。但和平年代,家國情懷需要厚植并弘揚。家國情懷是接續(xù)民族進步的精神紐帶,凝聚社會發(fā)展的不竭動力,激發(fā)個人成長的向上追求。
    厚植家國情懷,要牢記歷史使命,心系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密切關注時代和社會變化,勇于擔當真抓實干。我們要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傳播中華文明的歷史使命,認清世情、國情、黨情,保持危機意識,與時代共奮進、與祖國共命運、與人民共發(fā)展。
    現(xiàn)今,端午節(jié)紀念屈原,絕不僅僅是流于表面形式,而是要有“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決心,把愛家和愛國統(tǒng)一起來,傳承和弘揚其中蘊含的家國情懷。
    讓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承載家國情懷,永續(xù)家國情懷,激發(fā)創(chuàng)新、前行的動力,創(chuàng)造更輝煌的“中國奇跡”,譜寫更精彩的“中國故事”。
    端午節(jié)的心得感受篇七
    今天是端午節(jié),媽媽教我包粽子。
    媽媽先準備好了江米、粽子葉、紅豆、蜜豆,便開始煮粽子葉,泡江米、紅豆。十分鐘后,一切ok!
    媽媽拿出兩片粽子葉,鋪在案板上面,按實,把多余的水分和空氣擠出去,再拿起來卷成一個三角體的形狀,緊緊捏在手里,接著往里面填米、豆,然后把多余的葉子包上,最后拿出線,一圈圈的綁上,一個精美的粽子就包好了。
    我學著媽媽的樣子,開始做,發(fā)現(xiàn)很難,鋪在案板上的葉子怎么也不能乖乖的拿在手里,拿起來就亂了,更別提卷成三角了。功夫不負有心人,經(jīng)過我的反復努力,終于第一個粽子要出爐了,突然“呀!”“嘩啦啦!”隨著我的一聲尖叫,豆子和米掉了出來,又散架了。“哼!”我一生氣,把手里的的粽子都丟到了地上,媽媽幫我撿起來,微笑著對我說:“寶貝,你包小一點,米如果放得太多,就不好包。”
    我又開始包,照媽媽說的包小一點。終于,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包好了一個small粽子,媽媽拿在手里,夸獎道:”寶貝,你包的真好看,簡直是藝術品!比媽媽包的都好看!”我聽了心里美美的。
    我開始一點點的將粽子放大,最終,能包的和媽媽的一樣大了,在意猶未盡之時,粽子葉已經(jīng)用完了。
    今天收獲好大,學會了包粽子,期待明年的端午節(jié)!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為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和感受中華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更好地繼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美德,我校政教處組織開展了“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爭做美麗學生”活動,以端午節(jié)的文化內涵為核心,開展了各項活動。通過各種活動的展開,讓學生了解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增強學生對祖國、對家鄉(xiāng)、對人民的熱愛之情。
    1、為了更好的完成活動任務,收到良好的活動能夠效果,我校高度重視,精心策劃,首先進行宣傳,為活動的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營造濃厚的節(jié)日氛圍。我們通過班會的形式,了解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及其意義。
    3、我們開展了以“我們的.節(jié)日端午節(jié)”為主題的端午節(jié)手抄報創(chuàng)編活動。同學們通過閱讀書籍和上網(wǎng)查詢,了解了端午節(jié)的相關知識,并配以插圖、剪貼畫,制作了一張張美觀大方的手抄報。通過本次活動,同學們加深了對端午節(jié)的認識,進一步了解了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和過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意義,更加認同、喜愛傳統(tǒng)節(jié)日,進一步增強了他們的愛國愛鄉(xiāng)情感,提高了科學文明素養(yǎng),弘揚和培育了民族精神。
    4、開展了中華經(jīng)典誦讀活動。各班利用班會課,組織了學生參與端午民俗詩歌、屈原詩詞、歷代經(jīng)典愛國主義詩篇誦讀活動,。
    5、開展端午親手包粽子活動,看誰的手兒巧,包的粽子最美麗活動。
    在本次活動中,我校充分利用端午節(jié)這一傳統(tǒng)節(jié)日,對全體學生進行了傳統(tǒng)文化教育,樹立了民族意識,讓學生走進偉人、了解歷史、感受偉人的愛國情懷,學生動手能力的增強,又增進了學生與親人之間的親情,讓學生時時刻刻心懷感恩之心,促進了社會主義和諧發(fā)展。
    端午節(jié)的心得感受篇八
    往年的端午節(jié),我都是稀里糊涂地過了。今天,又是端午節(jié),早上,媽媽激動地說:“周昱,你先別寫作業(yè)了,我們趕緊去市場看看吧?!蔽乙宦牐南耄菏袌鲇惺裁春每吹?我懷著好奇的心情和媽媽一起去市場看個究竟。
    走出家門,我就聞到的一股淡淡的艾香。方才想起今天是端午節(jié),家家戶戶的門上都要插艾來避邪。
    我和媽媽來到市場,那兒的人真多呀。不過,與往常不一樣的是:有許多人的車上、手里都有一把“草”。一問媽媽,才知道那是艾。我立刻興奮起來,央求媽媽給我買一些艾,媽媽同意了,我十分高興。
    走進市場大棚,一股濃濃的艾香撲面而來,我和媽媽順著氣味往前走,找到了一家賣艾的。我問媽媽:“這是艾嗎?”“是?!眿寢尰卮鸬?。我又問賣艾的人:“這些艾是在什么時候挖的?”“早上太陽還沒有出來的時候去挖的,只有在端午節(jié)這個時候去挖的艾才有藥效。”“這艾是在哪里挖的?”“嶺上。”賣艾的人答道。緊接著,買艾的人還給我講了艾的作用和特征,如:把艾葉曬干以后可以泡腳、把艾插到門上還可以避邪……聽完賣艾人的講解,我對艾有了新的認識。媽媽也實現(xiàn)了她的諾言,給我買了一把艾葉。
    咦,這不是貓貓眼嗎?它可是有毒的呀,怎么跑到菜市場里來“害人”呢?后來,聽賣貓貓眼的人講,貓貓眼只有在五月端午這天太陽還沒有出來的時候挖,才是沒毒的。而且他還能消炎、解毒、治嗓子疼……聽到這里,我才知道我錯怪了貓貓眼,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
    走出大棚,我看見了一輛“紅車子”,這是賣香包的車子。只見有的香包上有“一生平安”四個字,有的香包上繡有各種各樣的屬相……在端午節(jié)這天,大人們要給孩子佩戴上香包,保佑平安。
    奇怪,今天賣菜角和糖糕的生意怎么變得格外紅火?我連忙去咨詢媽媽,媽媽告訴我:當?shù)赜卸宋绻?jié)吃菜角和糖糕的習俗。我這才明白了。
    回家的路上,媽媽又買了幾個粽子?;氐郊?,我把艾葉插門上,掛上媽媽送給我的小香包,吃了一個香甜的粽子。今年,我過了一個真正的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的心得感受篇九
    星期日,我們班舉行了一個活動,叫粽葉飄香。我們睡完覺之后,二時我們站著整整齊齊的隊伍安安靜靜的來到快樂課堂??鞓氛n堂里面真安靜,我們來到第一個教室里面,鞏姝婷的媽媽拿的是葡萄干,馬宇航的媽媽拿的是棗和線?;顒娱_始了,宋煜佳的爸爸給了我兩個粽葉,我問宋煜佳爸爸:粽子怎么包他說:用兩片粽葉合在一起,再一卷起來,放上餡子,把洞口堵住,最后用線綁起來,粽子就做好了。我們把老包的粽子給拿鍋的家長,拿鍋的家長就把我們包的粽子一盤一盤的放到鍋里,老師讓我們停下吃水果,吃完水果,老師又讓我們表演節(jié)目。有的講笑話,有的唱歌,還有背古詩和課文的。粽子煮熟了,老師分給我們一個,又分給了我們第二個,老師說:第二個不能吃,因為今天是父親節(jié),第二個是留給爸爸的。我們就沒有吃,今天我們真開心?。?BR>    端午節(jié)的心得感受篇十
    “我想吃粽子!”“等端午節(jié)吧?!薄澳沁€得等多少天呢?”“快了吧:”
    “哦——”
    端午節(jié)快到了,眼前又浮現(xiàn)出令人垂涎的大粽子,插在門楣兩端的艾草,扣人心弦的龍舟賽。每次呀,想著想著一不小心就會笑出聲來。那濃濃的鄉(xiāng)情圍繞著我,過端午的點點滴滴歷歷在目。
    每到端午節(jié),家家戶戶都會在門楣上插上艾草和菖蒲,據(jù)說是用來避邪的。雖然在科學發(fā)達的今天,人們知道這是不科學的,但端午節(jié)插艾草已成為獨特的風俗流傳下來。
    每年端午節(jié)都不例外,我總會回到住在鄉(xiāng)下的奶奶家。那里有熱情好客的鄉(xiāng)親,有沾滿露水的山間小路,有綠得惹眼的小草,更重要的是,那里有大得一望無際的蔚藍的大源湖。
    記得去年端午節(jié),奶奶叫我和弟弟上山采些艾草。很快,我與弟弟便采完回來了。奶奶見我們手上只有兩根艾草,笑起來了,原來采的太少了,只有把家里所有的門窗都裝點起來才更有節(jié)日的氣氛啊。唉,只得讓媽媽重跑一趟了。我喜歡它們帶著一絲苦味的淡淡清香,喜歡它們給門楣帶來新鮮的綠意。艾草是一種很好的藥用植物,不僅很香,冬天還可以用它泡腳暖腳,還可以制成艾絨,灸穴位,暖經(jīng)絡,去寒氣。
    裝點好門窗,我們會帶上奶奶煮的染得紅紅的熟雞蛋——說是紅紅火火,吉祥如意,隨著攢動的人群去觀賞絲絲細雨中龍舟競渡的壯觀景象。
    大源湖平時很平靜,只是在這個時候,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它就會變得熱鬧起來,同湖邊的人們一起,同陣陣的吶喊聲一起狂歡。一到這一天,美麗的大源湖邊便圍滿了人,湖面上昂首挺立的龍舟好不威風!識水性的后生戴著不同顏色的頭巾來參加這個活動。乍一開始,數(shù)舟齊發(fā),如離弦之箭飛速前行。伴隨著震天的鑼鼓聲,水花四濺,吼聲震天,萬頭攢動,怎一個熱鬧了得!我們在這龍舟競渡中感受歡樂,感受淳樸的鄉(xiāng)情,感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意蘊。
    又是一年端午近,每到這時候,總會懷念過去在家鄉(xiāng)的許多有趣的事。哦,端午,無可救藥地愛上胖胖的粽子與青青的艾草,不可遏止地懷念那濃郁的鄉(xiāng)情。
    老人們說,端午節(jié)是門前懸掛的艾草,菖蒲,可以驅鬼辟邪,求得平安;青年們說,端午節(jié)是河上的一條條龍舟,可以盡情展示自己;小孩子們說,端午節(jié)是腰上掛著的一個個香袋,每一個都裝有一個童趣的心。只要擁有過她的人,哪怕只聽過她的故事,都會有刻骨銘心的感覺,我又豈能例外。
    端午節(jié)是我們這塊神州大地上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到了那時,可熱鬧了!人人門前懸上艾草,掛上鐘馗,有的地方還有賽龍舟,但這些還是吸引不了我,我最喜歡吃粽子,爸爸對我說,端午節(jié)包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屈原在遭到不公正待遇的時候,不愿離開生他養(yǎng)他的故土,為了祖國,為了民族,投江殉國。我想,愛國主義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是凝聚國家和民族團結支柱,屈原精神的偉大,在于他心憂天下,忠貞不渝的愛國主義精神。
    包粽子首先要有箬葉。媽媽對我說,箬葉要到山上采,山上會有箬葉樹,我和伙伴們,大人們一塊兒去采箬葉,山上有人工栽種的箬葉樹,所以我們不用瞎瞄瞎撞,直接去采就行了。我每次都會與伙伴們競賽,看誰采的多。箬葉采回家后,還得用剪刀剪去箬葉的兩端,放在水里泡個一天半會兒的,才能包!有了箬葉還不行,還得有糯米和餡料,我家是吃葷的,所以當然是去買肉了!
    肉買來后,一切都準備好了,只欠“媽媽“這陣東風了!媽媽包粽子前,當然要先把糯米攪勻,再依次放下三勺鹽,兩勺醬油,兩勺味精,一勺辣椒粉,接著,才可以包。媽媽把箬葉折成三角形,流下一個空洞,先放一半糯米,再放下餡兒,然后又把糯米添滿,再將箬葉包在糯米上,用線一綁,就形成了一個枕頭形。我看著媽媽做了許久,做得糯米沒了,餡料空了,才停下來。停下來后,我望著一個個粽子,真是直流口水呀!就催著媽媽快點煮幾個,可媽媽說,一時半會兒也煮不熟,叫我先出去,我看著都直流口水,又怎么肯出去呢但媽媽一定要我先出去玩會兒,我只得依依不舍地離去。來到街上,我見到許多伙伴也在街上,我一問才知道,他(她)們也和我一樣,都是被媽媽“趕“出來的。我們各自說著想象中自家的粽子應該是多么多么的好吃!
    過了一會兒,我們各自懷著滿腔喜悅回家了。早就唾沫流了“三尺“的我飛一般跑回家,一到門前就聞到了一陣陣撲鼻而來的香味,馬上跑到廚房,早就把一路跑回家的疲勞拋到九霄云外了。我一看盤中正冒香氣和熱氣的粽子,也不管燙不燙,隨手抓起一個,還真燙,我一下子把粽子扔到這只手,一下子把粽子拋到那只手,一下子又這只手抓抓,一下子又那只手撓撓,可我畢竟是皮肉之軀,太燙了也受不了,就把粽子用衣服包起來,再用小刀將粽子切開,一下子香噴噴的氣味撲鼻而來,我饞的一下子禁不住咬了一口,啊,回味無窮!我馬上跑到街上,一會兒跑到這家,一會兒跑出那家,一會兒又蹦進了另一家,相互品嘗著,各自分享著自己的喜悅!
    很快,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又到了,這免不了要勾起我童年的回憶。
    大概是四歲時吧,那時候故鄉(xiāng)的河還能劃船的。當我遠遠地聽見鑼鼓震天、呼喊撼地時,好奇的我便硬是拉著家里的祖母出門看熱鬧去。作為保姆的祖母總是很慈祥,我也把她看作自己的親人,她便拖著我的小手,顫顫巍巍地往長堤那邊走去。剛好,河上五彩繽紛的龍舟正威嚴地列成一排,氣勢洶洶地準備捕捉那一聲令下。
    發(fā)令槍響后,箭在弦上的龍舟真如一條條迅猛如雷的水龍,在水上飛竄。而船上的那些“馭龍者”更是精神抖擻、斗志昂揚,特別是船兩頭正奮力擊鼓的鼓手,劃舟人的斗志似乎隨著那一下一下的如雷鼓聲而不斷激漲。
    這一幕真讓少見世俗的我看得如癡如醉,故鄉(xiāng)竟有如此激動人心的場面!而祖母在旁一直緊緊地攥著我的手,和藹地笑著。繼而我又跑去一睹那些拔得頭籌的選手們。每條船上的人都濕了,而在我這稚嫩的眼中,冠軍不過是更加濕透了的人們。
    興高采烈的我又挽著祖母的手回到家中。午飯時間到了,祖母端出兩只冒著熱氣的翠綠的三角體,又手把手地叫我褪去它表面的大片葉子。祖母微笑著說,這些用荷葉包著香米的三角體就叫粽子,我還驚喜地發(fā)現(xiàn)米飯里面還有內涵豐富的肉餡。它們都是祖母從鄉(xiāng)下帶來的,大家都會在劃龍舟時吃粽子。我似懂非懂地捧著這噴著荷香的飯團,用力地咬下了一塊。望著祖母仁慈的笑容,我只感到口中無比的親切與溫馨。
    祖母在我上小學以后便回鄉(xiāng)下頤養(yǎng)天年了,但我們家還是經(jīng)常在端午節(jié)去探望她時帶回幾只粽子,來重溫舊日的愉快與節(jié)日的喜悅。只是這幾年來給我?guī)淼氖沁z憾,端午節(jié)被韓國人注冊了,故鄉(xiāng)的的河臟得不能再劃龍舟了,祖母壽終正寢了。然而,端午節(jié)被外國人注冊了,我們還能吃粽子;這條臟河總有變清的那一天,我們還能在水上劃龍舟;但最讓我傷感的是,我永遠不能再牽著祖母的手在長堤看比賽了。
    我愛故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但我更懷念的是那永遠不再回來的童年和祖母。端午雜思,思憶至此,足矣。
    盼著盼著,終于盼來了端午節(jié)……。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边@首民謠生動地表達了端午節(jié)的主要習俗。
    今天早晨,媽媽早早的就起床了,她去了菜市場,買回來一些粽葉、肉、蜜棗、和糯米。媽媽一回到家,先把粽葉用開水燙一下,然后把蜜棗、肉和糯米放在一個鍋里,再把一些醬油倒入鍋里,緊接著把它們拌在一起,餡便做好了,這些準備工作做好之后,媽媽便開始包粽子了。
    只見媽媽不慌不忙的拿起幾片粽葉,圈成一個類似圓錐的形狀,接著放一些餡在里面,然后再用一片粽葉包起來,最后用一根線扎起來,這樣,一個粽子便包好了。我學著媽媽的樣子也包起粽子來……我在想粽子包出四個棱角是方便用細線系著掛起來的,怎么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粽子呢?經(jīng)過千辛萬苦,我的粽子總算包好了。放到鍋里煮的時候,我不停地打開蓋子,嘴里還念著:“好了沒有、好了沒有?!卑鸭依锶硕旱霉笮?。
    吃過午飯,我們就去看龍舟賽了。來到比賽場地時,湖邊已經(jīng)人山人海了。等我找到位子時,已經(jīng)有四條船準備開始比賽了。湖中央有四個賽道,賽道中有四個浮標,誰先拿到浮標上的旗子,誰就是冠軍。
    比賽開始了。四條船一起沖出了起點。只聽一陣鑼鼓聲,第二道和第三道的船占據(jù)了第一和第二的位子。
    開始沖刺了。第三道的龍舟和第二道的龍舟并駕齊驅,最后,兩艘龍舟幾乎是同時到達終點的,只見第三道的龍舟上的船員把船漿舉過頭頂,才知道第三道的龍舟獲勝了。原來,只剩下300米時,四條船開始沖刺了。第一道和第四道的龍舟慢慢的和其他兩艘龍舟拉開了距離。在只剩100米左右的第方,第三道的龍舟突然加速,最后以3~4秒的優(yōu)勢奪得了這場比賽的冠軍。
    端午節(jié)真是一個有趣的傳統(tǒng)佳節(jié)!今年的端午節(jié)我過得很快樂。
    吃著奶奶包的粽子,除了米香和奶香外,總是覺得還有無限的滋味。
    小時候一兩歲時,爸爸媽媽都要上班工作,根本就沒有時間照顧我,于是,便把我放在奶奶家。記得那時每次睡醒午覺以后,奶奶和爺爺都要帶我出去玩一會兒,爺爺?shù)耐犬敃r已經(jīng)靠奶奶攙扶才能勉強走路,奶奶一個手扶著爺爺一個手牽著為我養(yǎng)的小狗,我做在小車里,爺爺推著我(正好小車可以給他當拐棍),我用手捧著塑料袋里的小雞,小雞用嘴輕輕地啄著我的手指肚,我發(fā)出一串串銀鈴般的笑聲。這一切都顯得是那么得恬靜安詳。
    到了做飯的時候,奶奶怕我在地上磕到碰到,就把我放到灶臺上,我便蹲在上面看著奶奶洗菜、切菜、炒菜。我仰著小臉,瞅著奶奶那因勞累刻滿皺紋,卻和善的臉,“咯咯”不停地笑,奶奶也一遍一遍地回報我慈祥的微笑。
    漸漸地我長大了,上學了,在奶奶家那種快樂、無憂無慮的生活似乎離我遠去了。我經(jīng)常是一個星期才去奶奶家一次,而爺爺奶奶也總是像歡迎貴賓一樣招待我,他們會為我做出每次都不重樣的美味佳肴,后來我才知道那些都是爺爺奶奶在電視上特意學會為我做的。吃完以后奶奶一定堅持把我送回家,其實我家和奶奶家是一個院的,離的很近。盡管我一再謝絕奶奶,可奶奶就是不放心她的大孫女,“呆呆”的我沒辦法也總是任奶奶粗糙卻不乏溫暖的手拉著我的手送我回家,送到后她又馬不停蹄地趕回家照顧爺爺,我笑著看著奶奶的背影,笑里藏著無限的感謝和絲絲愧疚。
    端午節(jié),奶奶又自己包好粽子親自送到我家,來來回回往返十四層樓,從不叫苦任勞任怨、默默無聞地奉獻她的愛。此時我再咬一口香香的粽子,只覺得粽子里包滿了奶奶對我的愛,溫暖包裹著我的心,暖融融的,我不僅聞到粽葉的清香,更聞到奶奶對我愛的芬芳。
    端午節(jié)的心得感受篇十一
    “玉粽襲香千舸競,艾葉黃酒可驅邪”。又到了每年一度的五月五端午節(jié)了,正如這詩所寫,在端午節(jié)必定少不了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這些民俗活動。
    快到端午的前幾天,已有許多親朋好友送來粽子,一袋一袋的,都快把冰箱塞滿了。若還有別人來送,我一定會笑著說:“天天送粽子,都快把我吃成個粽子嘍!”奶奶也親手包了幾個粽子送給我,還一邊祝愿我:“學習進步,好事接粽(踵)而來!”我樂呵呵也收下了奶奶的祝愿,希望真能像奶奶所說的那樣!
    提到端午節(jié),大家自然而然會想到賽龍舟這個傳統(tǒng)項目。離我家最近的南塘橋的河岸里,也將舉行劃龍舟比賽。到了正式比賽的那天,在家中的我,隔著大老遠就聽見了劃龍舟時敲鑼打鼓的響聲了。
    接著,我和媽媽就被這響聲吸引去觀看比賽了,我倆是步行過去的,只聽見那聲音越來越響,朝著我們慢慢逼近。到了那兒,才發(fā)現(xiàn)橋兩邊的人已經(jīng)成群結隊地擁擠在一起,匯成了人的海洋。只見一個小孩子正爬在他爸爸的肩膀上,興奮地指著河面說:“爸爸,快看快看,賽龍舟呀!”我在密密麻麻的人群中穿梭,好不容易擠到一個空隙中去觀看。
    龍舟上的一個個隊員穿著各自隊的隊服,有紅的、白的、紫的、藍色的各種顏色,在陽光的照射下格外亮眼鮮艷,更為南塘河的美景添色不少。劃手們個個都身強力壯,龍其是那手臂顯得特別有力。瞧!有兩支隊伍劃船的速度一直不相上下,浙浙地由慢變快,站在船中間的鼓手,在不停地用力地敲著鼓,鼓舞著整支隊伍的士氣。劃手們聽著鼓聲,雙手緊緊地握著槳,身子向前一傾,手再使勁地朝后一撥,于是身后撥開了一道道水花。水花又飛濺到他們的身上,看上去氣勢磅礴、壯觀極了。每一支隊的每個人動作都那么有規(guī)律,那么地整齊如一。他們異口同聲地喊著“嘿喲……嘿喲……嘿喲……”聲音氣壯山河,響徹整個南塘河的兩岸。旗手們也不時地揮舞著彩旗,增強氣勢,隨著兩支隊伍的你追我趕著中,也離我們愈來愈遠……原來我們都全神貫注在這氣勢上,早已不在意哪方輸贏了。
    美味的粽子、激烈的賽龍舟,讓我們感受到端午節(jié)熱鬧非凡的景象。
    “兒女紛紛夸結束,新樣釵符艾虎。”眨眼間又到了肉香飄粽的時節(jié)了,我也不禁詩興大發(fā)。
    “來來來,你也別閑著,幫我把那些包粽子的材料都準備好。”媽媽今天似乎特別高興,聲音不自覺地高了幾個分貝,卻也帶著無法描摹的輕快?!昂绵?”這正應了我的心意,其實豆沙、紅棗、竹葉、糯米這些材料早就提前準備齊全,只要擺放好就行,可我還硬是“忙“了十幾分鐘,似乎只有這樣,才能宣泄出心中的迫切。
    “好了沒?”等我第101次詢問時,總算看到了一個久違的點頭。我小心翼翼地從鍋里端出粽子,解開纏在粽子上的細繩,白色的熱氣撲面而來,紅棗、綠豆,這些花花綠綠不算華麗的點綴,也讓人眼前一亮,。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糯米的濃香夾雜著棗泥的香甜在口中蔓延,竹葉的清香縈繞鼻尖,我拼命地往嘴里塞。“小花貓。”一向嚴肅的爸爸在一旁打趣道。
    離端午節(jié)的日子越來越近了,街上飄著陣陣粽香。
    我和我的媽媽準備好糯米、粽葉和線等,開始包粽子。我目不轉睛地看著,只見媽媽拿一張粽葉卷成漏斗型,再往里面加上參有紅豆的糯米,然后用粽葉包成三角形,最后用線把它拴好。看著媽媽包粽子,我不解地問媽媽:“端午節(jié)為什么要吃粽子呢?”媽媽耐心地給我講到:“端午節(jié)是古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始于中國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至今已有20xx多年的歷史了。當時,由一個著名的詩人叫屈原,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lián)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后來,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在陰歷5月5日這天,他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真是太可惜了!”聽完媽媽講的故事,我不由自主地嘆息道。
    媽媽繼續(xù)說道: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擁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個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y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fā)展成粽子?!眿寢屚O率种械幕?,抬頭問我:“你看見過賽龍舟吧。”“我們去年在新津看見過啊”我不解地問。“其實,賽龍舟也與端午節(jié)有關。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等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哦,是這樣的。想不到一個節(jié)日還有這么多的故事”,我恍然大悟道,想不到我們經(jīng)常過的節(jié)日,竟然有這么多的文化。
    吃著香噴噴的粽子,我深深感到:“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燦爛輝煌”。我發(fā)誓要好好學習中國文化,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節(jié)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靶Τ彰烀?,不能洗得直臣冤?!倍宋绻?jié)不久就到了,想必大家對去年過端午節(jié)的情形仍記憶猶新吧!現(xiàn)在我就介紹一下我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吧!
    我的家鄉(xiāng)。
    ――永昌,位于祖國的大西北,是座古城,歷史悠久,可如今也只是知道者微乎其微的小鎮(zhèn)而已。在彼,人們留心于早晚的云蒸霞蔚,四時的風花雪月,并不太在意小小的端午節(jié);在此,人們向往著都市的燈紅酒綠,生活的紙醉金迷,而忽略了小小的城鎮(zhèn)。他們都喜歡心目中美好的東西,卻不知在此邊陲小鎮(zhèn)中,端午節(jié)也是熱鬧非凡的。
    家鄉(xiāng)的端午習俗可謂多種多樣。插茱萸。在端午的前幾天,人們就弄一枝茱萸(或一柳條)插于門楣之上,據(jù)說可以驅妖避邪。戴香包。大人們用布縫制成小布包,并將艾、蒼術、板藍根等草藥包于其中,讓孩子或戴于項下,或系于腰間,可增強免疫力。我的家鄉(xiāng)由于缺水,所以并不像江南等地劃龍舟。在我家鄉(xiāng),最典型的風俗便是吃粽子了(有些地方吃油糕)。將糯米洗凈,并配一把包,用棕葉寶成三角錐形,蒸熟,便成了香氣四溢、味甘可人的粽子了。在永昌吃粽子有一個講究,那就是在吃之前先祭屈原,在祭祖先,然后才能吃。
    我最愛吃粽子。每逢端午節(jié),我總要吃個夠,直到再也吃不下為止。媽媽做的粽子十分可口。輕輕將棕葉撕破,便露出了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吃一口,甜汁溢入口中,那感覺簡直妙不可言。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吃慣媽媽包的粽子,吃起別人包的,總覺得有些干澀,不如媽媽包的香嫩。
    粽子在口,母親在身邊,家鄉(xiāng)在心中。
    端午節(jié)的心得感受篇十二
    到了粽子飄香的端午節(jié),人們就會不約而同地想起偉大詩人屈原,因為這個節(jié)日,就是為了追思偉大先賢為理想舍身追求的高潔情操而演變而成的。端午節(jié),如今留在我的記憶里的全變了味。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竟產生了如同過春節(jié)那樣的百無聊賴的感覺,認為端午節(jié)無非就是吃粽子,掛香袋,懸蒲艾。
    其實,在中國的歷史傳統(tǒng)中,認為五月五日是惡月惡日,按照《易經(jīng)》等典籍記載,陰惡從五而生,五月五日恰恰是陽氣運行到端點的端陽之時,惡癘病疫就會肆虐泛濫。因此,這一天人們便插艾葉、掛蒲艾、喝雄黃酒、配香囊等,以驅邪辟邪、保健健身?,F(xiàn)在,已經(jīng)沒有人想到,過節(jié)就是對苦難的懺悔,過節(jié)就是苦中作樂。
    五月初五,還是偉大的詩人,三閭大夫屈原投江的日子。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大概屈原就是有意選擇在農歷五月初五這個惡月惡日投江自盡,以順應人們心中的傳統(tǒng)日子,表達自己對國家民族的忠心吧。于是,偉大的詩人,英勇的就義,就給傳統(tǒng)的日子賦予了新的含義,就有了端午節(jié)一說。
    從此以后,每到這一天,小孩子胸前就掛香袋,是為了昭示屈原的品德節(jié)操馨香溢世;吃粽子,據(jù)說是為了堵魚蝦的嘴,防止屈原的尸體受損,久而久之,就演變成為了一種傳統(tǒng)節(jié)日的食品;插蒲艾,俗稱“蒲劍斬千妖,艾旗招百?!保梢则屝氨苄?。
    而賽龍舟,有的人認為是為了競相營救屈原而演變來的;還有的人說屈原投江后化為白龍而去,人們?yōu)榱思o念他,追思他的高風亮節(jié),而劃船競渡去追尋他的仙蹤演變而來,等等歷史傳說,不一而足。就演變成了今日的龍舟賽。故而,每一個節(jié)日,大體都是由一個悲滄的故事,集思了諸多美好的傳說而這樣形成的。
    如果你知曉了端午節(jié)演變的由來,你就會感嘆不止。一個偉大的靈魂就這樣飄然遠去,一介介卑微的生靈將其敬若神靈,祭祀追思代代相傳。天地悠悠,傳承百世,俯仰千年。仿佛眼前屈原的形象,還依然挺立江上,一曲不朽的慷慨悲歌裊裊而至,一幅時空交錯的夢幻情境翩然浮現(xiàn):
    汨羅江上,波譎云詭,靜寂悲滄。屈原大夫,鵝冠博帶,一葉扁舟,懷石涉江,竹篙輕點處,水波蕩漾中。漸行漸遠直至被吞沒之際,頓時草木含悲,云霧蔽日,風云變色,江水嗚咽,浪花悲鳴。待風平浪靜時,汨羅江上,一條白龍緩緩游弋,偉大的神靈已融為浩瀚之江水,泊泊東流去,后人聞之,無不哀泣,世代緬懷。
    數(shù)千年后,我手握竹篙,極目瞭望,一次次地駕舟前行,卻永無止境地地難抵目的。在緬懷屈原滄涼悲壯的同時,極力追索《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中那淡泊寧靜的高遠意境。前程漫漫,需要追尋的東西又太多太多,但我不會泄氣,還會點篙前行,不息地探索,任重而道遠,我在努力搜尋著理想中能給我?guī)碛谰冒踩械膱詫嵄税丁?BR>    端午節(jié)是這樣一個節(jié)日嗎?吃著香粽,嘴是甜的,可你的心里呢?掛著蒲艾,是為了避邪,可你要知道,這個世界上,丑惡和美好從來都是相輔相成的。年年端午,今又端午,端午的啟示就是告訴我們,陽氣運行到端點的端陽之時,人的意境就要需要足夠的定力來把持。人“難得糊涂”地活著,并不是因為境界高,而是選擇了順其自然。知道人生是苦的,你所能做的,就是苦中作樂。明白了這個道理,那么,你度過的每一個節(jié)日,都將會是快樂的。
    端午節(jié)的心得感受篇十三
    端午節(jié)的前一天,媽媽就做好粽子。先要準備粽子的餡子,餡子各種各樣,有豆沙餡的,蜜棗餡的,肉餡的……;要準備好芭蕉葉子,洗凈葉片,并將它剪成勻稱的葉條。媽媽將糯米洗了,將芭蕉葉一卷,放入糯米,用手稍微一壓就緊了,拿出餡兒按入米里面,隨后纏成一個菱形,用絲線一捆,小小的粽子就在媽媽的.手中誕生了。包好的粽子一蒸,取出來就可食用了。撕開葉片,此時的粽子,不但有飯團的味道,還夾雜著芭蕉葉淡淡的清香,吃在口里清涼還帶點微微的甘甜。
    端午節(jié)的早晨,媽媽要去買那些鮮綠的艾葉掛在門楣上。今天,每家每戶的門前,必定都要插上艾草辟邪。其實,懸掛艾草,還可以驅蟲蟻。用完餐,媽媽會燒那艾草給我們洗洗,聽說它有去寒濕消炎等作用。這時候,滿屋都是淡淡的藥香,沁人心脾.令人神輕氣爽。
    端午節(jié)的心得感受篇十四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了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大家包粽子、劃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又是一年端午節(jié),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葉洗干凈,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折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后把箬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著我的“杰作”發(fā)笑:“這,這能叫粽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么地方啊?”
    我暈!感情粽子包出四個棱角是方便用細線系著掛起來的,怎么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粽子呢?
    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后,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里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于從鍋里“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黃松軟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端午節(jié)的心得感受篇十五
    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jié)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jié)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jié),大家知道端午節(jié)的來歷嗎?!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說一說他吧!
    屈原是戰(zhàn)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杈鯀s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占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劃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我來講一講賽龍舟的來歷吧!當時楚人因為舍不得賢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尸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中國臺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中國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F(xiàn)在中國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
    小孩還要掛香囊的。端午節(jié)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端午節(jié)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在端午節(jié),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于堂中,剪為虎形或剪彩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于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端午節(jié)的心得感受篇十六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汨羅江畔的天空中嘆息一聲,縱身投入洪流。兩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為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人們包餃子、劃龍舟、煮雞蛋,以各種方式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又一年是端午節(jié)。我很想體驗一下這種氛圍,就讓奶奶教我做粽子。
    我盯著奶奶做粽子的方式。不知怎么的,手忍不住癢,想做粽子。征得奶奶同意,我開始了“包粽子行動”!
    我像奶奶一樣包粽子。一開始我以為是小事一樁,但麻煩來了;因為我做粽子的時候放了太多糯米,綁了一串糯米就從上面出來了,唉,第一個粽子以失敗告終。
    俗話說“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我沒有灰心。我又把竹葉撿起來,重新包好。這次奶奶教了我一些要領。這次老天保佑我,終于包了一個粽子,但是和奶奶比起來,我的老天!多么不同的世界!奶奶的粽子像個英姿颯爽的大人,而我的粽子像個無精打采的小學生。可憐,第二個粽子又失敗了。
    我站了起來,但還是沒有灰心。我把竹葉撿起來,彎成圓錐形,然后放入適量糯米,壓牢,把竹葉蓋下去,剛好把糯米蓋在里面,最后用線捆緊。這樣就包了一個粽子。按照這個。
    方法。
    我連續(xù)打包了幾包終于掌握了要領。包裝越多越好。
    把包好的粽子放在鍋里,用大火煮。大約一個小時后,用文火煮30分鐘。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渴望揭開蓋子,檢查情況。因為粽子的香味從鍋里飄出來,讓我口水直流。
    等待的時間總是很長。當我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于從鍋里“解放”出來時,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黃柔軟的“粽子肉”。咬了一口,很好吃,差點咬掉筷子。
    今年端午節(jié),我學會了做粽子,嘗到了自己勞動的果實,不是一般的甜。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