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煙云的讀后感(模板14篇)

字號:

    這本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寫讀后感時,可以通過提出自己的問題和疑惑,與讀者形成互動和交流,激發(fā)更多的思考和討論。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些優(yōu)秀的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通過閱讀這些范文,我們可以學習到優(yōu)秀讀后感的寫作技巧和表達方式,同時也可以拓寬自己的視野,吸取他人的觀點和經(jīng)驗。這些范文涉及的內(nèi)容廣泛,層次分明,語言優(yōu)美,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更好地寫出自己的讀后感作品。為了使讀后感更加具有個人特色和獨立思考,我們必須要真實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思考,不要刻意迎合他人的觀點,而是要堅持真實和客觀的原則。同時還要注意語言的簡潔和準確性,以及文章結(jié)構(gòu)的合理性和連貫性。希望這些范文能夠為大家寫作讀后感提供一些參考和借鑒。
    京華煙云的讀后感篇一
    故事是從義和團運動一直延續(xù)到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的時候,主人公姚木蘭從一個小姑娘變成了中年婦女。魯迅的文章寫的是這個時候人名群眾的愚昧麻木,而林語堂是在歌頌中華的傳統(tǒng)美德與面對外來者侵略時一個富貴儒商家庭的`變遷故事,從而贊美保家衛(wèi)國的勇士們。
    ”《京華煙云》猶如一杯甘露,又似一曲極為抒情的大提琴獨奏,在黃昏的庭院里。
    《京華煙云》思想美。全書受老莊思想的影響,可以看出林語堂很收道家思想的熏陶。每一章的開頭都有一小段莊子的話,比如“夢飲酒者,旦而哭泣;夢哭泣者,旦而田獵?!彪m然我看不懂那是什么意思,但我相信那和一章的內(nèi)容有哲學上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其思想美更體現(xiàn)在對民族災(zāi)難與傳承感知和認識上,讀罷全文,我還有一種心緒難平的感覺,好像對我腳下的這片土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讀罷全書,意猶未盡,在作讀書筆記的時候,我相當于再看了一次本書。越是品味,越是反反復(fù)復(fù)地讀。我越覺這書之妙。
    京華煙云的讀后感篇二
    低估了這部小說,沒有想到會叫我淚流滿面。這部書里有生活的雅趣,品味之脫俗,沒有過這樣生活的人是寫不出的.,但是那些生活品味又在戰(zhàn)爭面前顯得渺小不足道。小說將殘酷與奢華都做了很細心的描述,讀完后才更覺驚心,當然也有一些不足之處,些許地方有點繁冗,但也是因為這本書本就是寫給外國人看的緣故,所以要詳細介紹。
    京華煙云的讀后感篇三
    《京華煙云》主要描述了姚家、曾家、牛家三大家族中從1920xx年義和團運動到抗日戰(zhàn)爭三十多年間的悲歡離合和恩恩怨怨,今天小編在這分享一些關(guān)于《京華煙云》的讀后感給大家,歡迎大家閱讀!
    《京華煙云》是著名作家林語堂先生的一本有名的書。它描述了清朝滅亡后,民國時期北平幾個典型的大戶人家的生活,十分逼真的再現(xiàn)了那個時代的生活畫卷。它是一部由好幾篇小說聯(lián)成的長篇小說,但不因此而成一部分散漫無結(jié)構(gòu)的故事,而反為大規(guī)模的長篇。其中有佳話,有哲學,有歷史演義,有風俗變遷,有深談,加入劇中人物之喜怒哀樂,包括過渡時代的中國,成為現(xiàn)代的中國的一本偉大小說。
    人生。之后,家國大變,木蘭遷住杭州,從富家生長享用一切物質(zhì)的安適,后變?yōu)榇鍕D,過幽雅山居的生活,及最后變?yōu)槠胀ㄞr(nóng)民,成為忍苦,勇敢,偉大的民眾大海中的一滴水。父親曾說:“若為女兒身,必做木蘭也!”可見木蘭是父親的理想女子。她的這些精神也是我所敬佩的。
    而在這部小說中也占據(jù)重要主角的莫愁,相對于姐姐木蘭來講,她又有自己的不同,能夠說,木蘭猶如燦爛明亮的春花,而莫愁好比匣中溫潤沉靜的美玉。木蘭的情緒變化迅速,遇見感動的事情,就會流淚,放在尋常事物上,令人覺得摔性無偽,而在關(guān)鍵時刻,木蘭卻缺乏莫愁處變不驚泰然自若的鎮(zhèn)定??琢⒎虮蛔ィ憬阋δ咎m暈了過去,妹妹莫愁卻挺著大肚子,沉著地應(yīng)付警察,其雍容與大方的作派,令警察都肅然起敬,幫她丈夫說好話且來寬慰她。這份堅強與鎮(zhèn)定,也十分可貴。莫愁又十分息事寧人,姐姐為她的丈夫暈倒,她看在眼里,卻并無任何異樣。這種能忍耐的享福的性格,也令人羨慕。猶如莫愁所說:“身為玉質(zhì),有利也有弊。玉永遠不受污染,并且硬而脆。但是最精美的玉應(yīng)當發(fā)柔和之光”,她,姚莫愁,就是那最溫潤柔和的美玉。她們受的是現(xiàn)代教育,卻都有著傳統(tǒng)女子的完美之處。
    除了人物的描述個性鮮明有特色外,此書讓我覺得還有更大的優(yōu)點是在于其哲學好處。一翻開來,我起初覺得如奔濤,然后覺得幽妙,流動,其次覺得悲哀,最后覺得雷雨前之暗淡風云,到收場雷聲霹靂,偉大壯麗,悠然而止。留給我細嚼余味,忽恍然大悟;何為人生,何為夢也的感受。之后在看了由這本書該編成的電視劇后,讓我更加的印象深刻。它敘述當代中國男女如何成長,如何過活,如何愛,如何恨,如何爭吵,如何寬恕,如何受難,如何享樂,如何養(yǎng)成某些生活習慣,如何構(gòu)成某些思維方式,尤其是在此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塵世生活里,如何適應(yīng)其生活環(huán)境而已。”暗香被拐之后,性格都轉(zhuǎn)變,卻能在木蘭的愛心之下,逐漸恢復(fù),且找到家人,最后嫁給經(jīng)亞,暗香的愛甚至使經(jīng)亞年輕起來;曼娘雖以處女之身守寡,她養(yǎng)育的兒子阿瑄卻極敬愛她,她與媳婦以及孫子死在日本人手中之后,阿瑄參軍,因為母親妻子與孩子的緣故,越戰(zhàn)越勇,從未受傷;之后,家國大變,木蘭遷住杭州,卻可拋棄奢華的生活,作村婦打扮,親自下廚勞作,而在逃往四川的路上,又能一再收留路上的小孩;孔立夫雖然贊成莊子的自然主義且愛寫批評時世的文字,卻在國力最弱的時候,去做了自然科學家,明白木蘭是愛他的,也僅僅止于吻手一次而已;牛素云雖然做盡壞事,卻也真心悔改,為國捐軀;林語堂在這部小說里面處處體現(xiàn)了世間的愛與溫暖,更從小群體小人生中折射出大的民族精神與開闊的家國前景。
    《京華煙云》寫于1938年,成于1939年,那時,我們國家正處水深火熱之中,新無可待,舊無可取,林語堂猶能在《京華煙云》里秉承傳統(tǒng)的忠與孝,贊成家庭倫理,而又倡導(dǎo)人生的智慧,極力鼓吹仁愛與慈悲,觀之令人歡欣鼓舞,我想這就是林語堂與眾不同的地方,也是這本書成功的原因之一。看了《京華煙云》之后,我似乎有一種如夢幻般的感覺,沉沁在書中情節(jié)里面,久久不能回味,讓我的思想境界又得到了一次質(zhì)的提升。
    林語堂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調(diào)侃式的描述中,不經(jīng)意中流露了自己對于這些事件和人物的看法,從書中看出林語堂似乎很欽佩辜鴻銘的才華,對他的學識在書中有兩次有生動的展現(xiàn)。林語堂對于新文化運動是持肯定的態(tài)度的,但對新文化運動中有些人對中國文化全面的否定,唯西方優(yōu)勝論的思想,表達了自己的不滿。北京大學能成為新思想和新思潮宣傳的中心,是因為蔡元培實行“自由主義”的原則,各種思想在學生中傳播、交流,最終碰撞出絢麗的火花。正是因為“自由主義”的思想才使許多的中國知識分子拿起筆,寫文章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才會產(chǎn)生眾多的文學團體,才會出現(xiàn)許多有自己獨特鮮明風格和藝術(shù)表現(xiàn)力的作家。
    在《京華煙云》不得不提的一個重要人物便是木蘭了,我覺得她是中國文化和西方禮貌雙重影響下構(gòu)成的一個近乎于完美女人,在書中多次被木蘭的肚量,才智和灑脫所感染、所折服。木蘭對孔立夫的愛是真誠無暇的,對曾蓀亞的愛是忠貞不渝的。雖然木蘭沒能和自己喜歡的人走在一齊,但木蘭和曾蓀亞也過得十分的幸福。木蘭和曾蓀亞在婚前沒有感情。卻在年深月久中也彼此產(chǎn)生了感情,雖然這感情不能占領(lǐng)在木蘭心中孔立夫的位子,就即便是這平凡的感情,也能讓木蘭對曾蓀亞一輩子忠貞不渝的了。當孔立夫陷害入獄,木蘭為營救孔立夫所表現(xiàn)出的勇敢和至情至性,真是讓我感嘆這這真是少見的奇女子也!雖然木蘭營救孔立夫的舉動,遭到了曾蓀亞的吃醋和猜忌。但木蘭所表現(xiàn)出的淡定和從容,真的不是一般修養(yǎng)的女子能做到的。之后曾蓀亞在木蘭坦誠和肚量下,信任了自己的妻子,木蘭的人格魅力讓人折服。
    《京華煙云》的下卷《秋季歌聲》是全書的高潮,也是全書主題的升華,悲慘而殘酷的戰(zhàn)爭場面的描述,讓人震撼,人們拋棄了“家仇”,團結(jié)一致的投入到抵抗侵略中。人們期盼著當抗戰(zhàn)勝利后,能夠迎來新的天地。
    京華煙云的讀后感篇四
    讀《京華煙云》的情緒與別的書完全不一樣。緊張、憤怒、悲傷……林語堂的女兒說:“其中有佳話,有哲學,有歷史演義,有風俗變遷,有深談,有閑話,加入劇中人物的喜怒哀樂。”一點不假,讀者憑著這些能夠全身心地融入其中。在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要木蘭與紅玉。木蘭被稱之為妙想家一點也不夸張,她繼承了姚思安的道家思想:逍遙,自由,追求理想?yún)s又不強求,善于在平淡的生活中獲得樂趣。蓀亞娶了她,是幾輩子修來的福氣。
    木蘭是適合做老婆的,她是一個妙想家,有你想不到的妙點子;她能夠與你去很多的風景名勝,和她聊天,永遠不會氣悶;她喜歡做菜,個性愛研究新奇的菜式,對于種花養(yǎng)草,琴棋書畫也有興趣;既能滿足你對生活上的要求,也能夠陪你品茗賞月,做風雅之事;有時候可能有些過于理想化,但木蘭也懂得適時調(diào)整。對于書中的人物,我卻更喜歡紅玉。也許是因為出于同情,也有可能是憐香惜玉,總之,她的印象深深印在我的腦海里。她象一個有著許許多多煩惱的青春期少女,想減少自己的煩惱,卻讓自己的煩惱越來越多。阿非對寶芬的仰慕,使紅玉對阿非產(chǎn)生誤會。
    紅玉愛阿非太深了,加上自己將阿非的話理解錯誤,精神崩潰,最終跳潭自殺。她的身體與林帶玉相似,多病;也像她那樣專情:整日擔心自己喜歡的男子不再愛自己。這部書不愧為現(xiàn)代版的《紅樓夢》。書中的主角姚木蘭有林黛玉的才智、薛寶釵的守德、史湘云的豪爽、王熙鳳的精明強干、秦可卿的溫和、元春的賢孝才德、迎春的忍讓、探春的睿智。林語堂先生也說過:“若為女兒生,必做木蘭也?!边@是對木蘭的最高評價了。也有人這么說:紅玉就是林黛玉,木蘭就是史湘云,寶芬是寶琴,莫愁是寶釵……全書就是《紅樓夢》的影子。木蘭,不可否認的,一個女性的完美形象,深入人心。但到底是什么,能深深打動讀者的心。是她的美貌?她過人的才智?她的氣魄?她的膽略?……這些其實都是微不足道的。當讀者看到她的寬容的時候,對她也許會有一個新的認識。
    在木蘭與曹麗華相見中,誰也想不到,木蘭會對她丈夫的情人那么寬容。寬容是一種很普通的美德,但要真正做到它,能夠說是很難很難。寬容就是一門藝術(shù),一門做人的藝術(shù),寬容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偉大的行為。寬容待人,就是在心理上接納別人,理解別人的處世方法,尊重別人的處世原則。我們在理解別人的長處之時,也要理解別人的短處、缺點與錯誤,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地和平相處,社會才顯得和諧。如果木蘭不寬容曹麗華,那么事情可能會變得更糟。也許孫亞會拋下木蘭與曹麗華結(jié)婚,這個結(jié)果也是木蘭最不想要的。但寬容也并不是說一味地縱容。木蘭的寬容是有尊嚴的,是大氣的,不是一味地縱容,抑或故作姿態(tài),千人千面,有氣度的。這種寬容才是真實的。
    《京華煙云》這一本書教我的不僅僅僅是這些,這本書也許只有中國人才能體會得到它的內(nèi)涵。對聯(lián),甲骨文,道家經(jīng)典,詩詞歌賦……充滿中國文化的氣息。讓我再翻開書,細細品嘗林語堂的最負盛名的傳世之作。
    京華煙云的讀后感篇五
    1939年,林語堂先生在法國巴黎時模仿《紅樓夢》的結(jié)構(gòu)用英文寫了長篇章回體小說《京華煙云》,這部小說曾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作品。這本小說透露著太多的驚嘆和思考,當我我再次翻看《京華煙云》,不像第一次的囫圇吞棗般倉促,而是仔細翻閱了一遍,又讀出了些許味道……姚木蘭14歲那年,全家逃難去杭州。姚木蘭擔心那些古玩被別人挖走,問父親留下的寶物如何處置,父親說:“聽著,孩子,要知道,物各有主。在過去三千年里,那些周朝的銅器有過幾百個主人了呢。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永遠占有一件物品。
    拿現(xiàn)在說,我是主人。一百年之后,又輪到誰是主人呢?……如果我們掘起來,那玉器還是玉器,銅器還是銅器?!蔽覐囊λ及策@一番看似簡單實則意味深長的話中得到一個教訓,福氣不是自外而來的,而是自內(nèi)而生的。在人的一生中,得與失、禍與福,很多時候都是命中注定的。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怎么都強求不來的。這個世界里的任何東西都不可能永久保存、永久的擁有。既來之則安之。
    去年夏天去山東泰安游覽了泰山,腦子里眾多畫面跳了出來。姚木蘭與孔立夫也登過泰山,他倆單獨站在泰山頂上的秦始皇的無字碑前時,她感慨了一代王朝雖然能建功立業(yè),有無限的榮耀功勛,但終究有一天被更替,被淘汰,灰飛煙滅。
    有幸,我也找到了那塊無字碑,的確無字碑說出了無限的話。當天我們冒雨登泰山,在我登上泰山之巔的一瞬間,我的心在不停地翻滾著。時間是在一分分一秒秒的流逝著,觸不著也摸不到,人世間的萬物也隨著時間的流逝更替消亡著,就好比難得一遇的.流星,唰的一下從天空中飛過,一瞬間什么也沒有了,所有的一切一定都會變成荒崗上長滿青苔的無字的石碑,那是最終的歸宿。這一刻“只是無窮的時間中的一剎那,過去、現(xiàn)在、將來融匯而為一體的完整幻象,既有我、又無我。這個幻象,無語言文字可以表明。物我的泯滅,有情無情的辯證統(tǒng)一,瞬間與永恒的二而二,一而一”,秦始皇的無字碑讓我深有感觸。石頭淡泊,卻能永恒,因而人只有從物欲中徹底解放出來,精神才能想快樂的鳥兒在藍天里任意高飛。所以在平常的工作生活中,你不要首先想著自己要有多大的成就。你要想的是如何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一點一滴的累積,我們都不能懈怠。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讓自己的工作生涯沒有遺憾就足矣。小說中還有一個重要的閃光點,讓我深深感動,那就是姚木蘭的寬容。在姚木蘭與曹麗華相見中,誰也想不到,她會對她丈夫的情人那么寬容。寬容是中華民族千百年傳承下來的美德,那都是一門藝術(shù),一門做人的藝術(shù)。
    心理學中說:寬容待人,就是在心理上接納別人,理解別人的處世方法,尊重別人的處世原則。我們在接受別人的長處之時,也要接受別人的短處、缺點與錯誤。但寬容也并不是說一味地遷就,我們也要因事而論,選擇合理的方法去處理每一件事。這部小說講的不僅僅是一個故事,而是一種精神,通過閱讀一個個文字,我認識了那個時代,了解了那種文化,回憶了那段歷史,也接受了那種精神!相信有一天我的工作、生活也會褪盡鉛華,擁有更多樸素與堅韌的內(nèi)涵。
    京華煙云的讀后感篇六
    林語堂的女兒林如斯曾說過:“初看時覺如奔濤,其下便覺幽妙,流動,最后是雷雨之前的而無天日,收尾時如雷霆霹靂,偉大壯麗,悠然而上?!?BR>    《京華煙云》這本書以歷史為背景,以時間為線索,主要描繪了姚、曾、牛三個大家族的男男女女從1901年義和團運動到抗日戰(zhàn)爭30多年的悲歡離合,恩怨情仇。這本小說安插了凱竊取革命果實稱帝、張勛復(fù)辟、直奉大戰(zhàn)、軍閥割據(jù)、五四運動、二戰(zhàn)爆發(fā)等歷史事件。描繪了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的變化與發(fā)展。
    小說共三部。第一部《道家女兒》,寫1900年到1909年,八國聯(lián)軍入侵的風聲日緊,京城擁有百萬資產(chǎn)的富商又是道家信徒的姚思安舉家離京南下,在兵荒馬亂之中,姚家十歲的女兒姚木蘭同家人失散,由京官曾文樸接到家中,木蘭與曾家三兒子新亞被看做天賜的良緣。幾年后姚木蘭長成美麗過人,心靈手巧的少女。這時接二連三的人事波瀾打破了兩家寧靜的生活,奮發(fā)有為的青年孔立夫走進姚家生活的圈子,也走進姚木蘭的心靈,木蘭與新亞結(jié)婚,這樣道家的女兒成了儒家的媳婦兒,但木蘭心里愛的卻是孔立夫。第二部《庭院悲劇》,敘述牛家惡勢力的作威作福及衰敗崩潰過程之后,筆觸又回到姚家庭院,展現(xiàn)一幕幕悲劇,由家長子迪人身亡,他的母親得了怪病,久治不愈,姚木蘭舅父馮澤安女兒馮紅玉投湖自盡。姚思安認為對家庭的職責已盡,削發(fā)改裝,走出庭院出游,宣布十年后回來。第三部《秋季歌聲》描繪了五四運動前夕到日本侵略軍占領(lǐng)京滬杭之后20年間姚曾兩家的生活。木蘭一家遠離。杭州西行,木蘭在西行途中收留了三個孤兒和一個剛出生的嬰兒。小說在“秋季歌聲”中結(jié)束。
    《京華煙云》中描寫的最出彩的是女人。不同性格的女人,不同身份的女人,寫她們從待字閨中到嫁作人婦生兒育女,從女兒到母親再到婆婆,不同階段的女兒,她們的心理變化被很真實的寫出來。
    古人曰:若為女兒身,必做木蘭也?!毒┤A煙云》中的姚木蘭和花木蘭一樣有著一顆勇敢,堅強,無畏的心。木蘭是姚思安最愛的一個孩子,在其身上傾注的心血不言而喻。姚思安從小就對木蘭說:“心浮氣躁對心神有害,正直自持,則邪氣不能入侵?!蹦咎m從小就受到父親的熏陶,逍遙自由,追求理想?yún)s又不強求,善于在平淡的生活中獲得樂趣,也容易滿足。木蘭也是一位勇敢的女性。當孔立夫被捕入獄時,從她一個人晚上獨自到將軍府就可以看出,她不僅是一位重視友情,還是一位有智慧,勇敢的古典女性。
    和木蘭相反木蘭的妹妹莫愁,不像姐姐那樣將生活過的過于理想化,她更多的是偏向母親繼承了儒家之道,學會了作為妻子母親的生活中的智慧,方正穩(wěn)重,她最懂得以柔剛之道,對于立夫這樣個性激進易容易沖動的人,也能懂得什么時候與忍讓,什么時候堅持,什么時候暗暗責備,什么時候給予鼓勵,恰當?shù)捻槕?yīng)立夫情緒的起落,最終改變他,使他成熟穩(wěn)重。
    曼娘就是一個舊式女人的典型代表,同時又是舊式女人之中的一塊璞玉,生活一輩子一直遵守老舊思想,遺憾的是結(jié)局令人惋惜,又對日本人痛恨之至。
    這本小說,其中有佳話,有哲學,有歷史演義,有風俗變遷,有深談,有閑話,加入劇中人物之喜怒哀樂,包括過渡時代的中國,成為現(xiàn)代的中國的一本偉大小說。這本書我讀了兩遍,第一次是在高中的時候,是略讀,大致的了解了一下;第二次是剛上大學時讀的,沒有囫圇吞棗,而是細細品讀,讀出了許多味道。
    不管是對我們了解歷史,還是對我們的人生道路,都是是很有價值的一本書。
    “全書寫罷淚涔涔,獻予殲倭抗日人。不是英雄流熱血,神州誰是自由民。”這是《京華煙云》前面的獻詞。
    京華煙云的讀后感篇七
    打開著者序時,就吸引了我。
    “本書對現(xiàn)代中國人的生活,既非維護其完美,亦非揭發(fā)其罪惡。既非對舊式生活進行贊同,亦非為新式生活做辯解。只是敘述當代中國男女如何成長,如何過活,如何愛,如何恨,如何爭吵,如何寬恕,如何難受,如何享樂,如何養(yǎng)成某些生活習慣,如何形成某些思維方式,尤其是,在此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塵世生活里,如何適應(yīng)其生活環(huán)境而已?!?BR>    這么多“如何”,看的我心激動不已??戳嗽摃笤倏丛撔?,著實如此,有體會有共鳴有收獲。
    有的書要在合適的時候再看,這個合適或許是能看進去的時候吧。以前看過點點《京華煙云》,不管是電視還是小說都沒興趣?,F(xiàn)在想看這本書是看了《風聲鶴唳》的緣故。《風聲鶴唳》被稱為《京華煙云》的續(xù)篇。該書合我喜好,又有超出自己理解能力的東西,想一求究竟。看《京華煙云》初的時候,就像偵探破案的感覺,發(fā)現(xiàn)自己知道的內(nèi)容就暗自高興,互相有關(guān)聯(lián)的地方就天馬行空,自我推測,很是起勁。
    《京華煙云》有著現(xiàn)代《紅樓夢》之稱,高中時粗看過解說版的《紅樓夢》,對故事細節(jié)了解不詳細,而《京華煙云》的描寫和《紅樓夢》有聯(lián)系,想了解更多,則是勾起了看《紅樓夢》的興趣。兩書的聯(lián)系之處有很多,都是描寫某社會背景下的大家族故事,都有借著夢境暗示故事的發(fā)展和結(jié)局,用詩歌暗藏人物的命運等,人物的服飾和建筑描寫的很是氣派,這個氣派怎么感覺怪怪的,總之——就是描寫的相當不錯的意思。里面的美食也是十分誘人。
    里面的眾多人物,除了酷似仙人的姚思安姚老太爺外,他從叛逆到領(lǐng)悟生活,領(lǐng)悟道家精髓外。除卻一些反面人物是大家所不喜之外,還有其他的眾多奇妙人物??傆心敲葱┤四茏屛覀?yōu)橹畠A心。我喜歡里面很多的女子。豪放機智有靈氣的木蘭。沉穩(wěn)睿智的莫愁,漂亮迷人且聰慧的寶芬,溫柔善良專情的曼娘,柔弱敏感愛古語的紅玉等等,眾多的美女子,我都愛。
    正是她們的存在,故事才這么精彩。
    《京華煙云》描寫的不僅是故事,也是作者的生活之道。怎么說呢,書中隨處可見的生活哲學。不知道哲學是什么,但總感覺,書中表達的是很有道理,并讓我相信,確實生活是這樣的。比如個人的性格影響未來的生活,木蘭和莫愁的性格就更好的說明了這點,(對她們倆的描寫有點像《理智與情感》中的兩姐妹的描寫)找伴侶時,性格也是有重大影響的,林語堂先生未說男女的性格要互補,小說給我的感覺是彼此最好性格互容。接著,生活的趣味是自己創(chuàng)造的,“情趣”咋看是個高大上的詞,實則是生活中的小事,木蘭就是里面的代表。不管是廳堂還是廚房又或是戶外,吃穿住行玩樂等總是花樣多多。這里的關(guān)鍵或是她有顆熱愛生活的心吧。還有很多想說的,可是沒讀懂,然后就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綜上,先放下它,等想看的時候再回顧。
    京華煙云的讀后感篇八
    讀《京華煙云》的心情與別的書完全不一樣。緊張、憤怒、悲傷林語堂的女兒說:其中有佳話,有哲學,有歷史演義,有風俗變遷,有深談,有閑話,加入劇中人物的喜怒哀樂。一點不假,讀者憑著這些可以全身心地融入其中。
    在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要木蘭與紅玉。木蘭被稱之為妙想家一點也不夸張,她繼承了姚思安的道家思想:逍遙,自由,追求理想?yún)s又不強求,善于在平淡的生活中獲得樂趣。蓀亞娶了她,是幾輩子修來的福氣。木蘭是適合做老婆的,她是一個妙想家,有你想不到的妙點子;她可以與你去很多的風景名勝,和她聊天,永遠不會氣悶;她喜歡做菜,特別愛研究新奇的菜式,對于種花養(yǎng)草,琴棋書畫也有興趣;既能滿足你對生活上的要求,也可以陪你品茗賞月,做風雅之事;有時候可能有些過于理想化,但木蘭也懂得適時調(diào)整。對于書中的人物,我卻更喜歡紅玉。也許是因為出于同情,也有可能是憐香惜玉,總之,她的印象深深印在我的腦海里。她象一個有著許許多多煩惱的青春期少女,想減少自己的煩惱,卻讓自己的煩惱越來越多。阿非對寶芬的仰慕,使紅玉對阿非產(chǎn)生誤會。紅玉愛阿非太深了,加上自己將阿非的話理解錯誤,精神崩潰,最終跳潭自殺。她的身體與林帶玉相似,多?。灰蚕袼菢訉G椋赫論淖约合矚g的男子不再愛自己。
    全書就是《紅樓夢》的影子。木蘭,不可否認的,一個女性的完美形象,深入人心。但到底是什么,能深深打動讀者的心。是她的美貌?她過人的才智?她的氣魄?她的膽略?這些其實都是微不足道的。當讀者看到她的寬容的時候,對她也許會有一個新的認識。在木蘭與曹麗華相見中,誰也想不到,木蘭會對她丈夫的情人那么寬容。
    寬容是一種很普通的美德,但要真正做到它,可以說是很難很難。寬容就是一門藝術(shù),一門做人的藝術(shù),寬容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偉大的行為。寬容待人,就是在心理上接納別人,理解別人的處世方法,尊重別人的處世原則。我們在接受別人的長處之時,也要接受別人的短處、缺點與錯誤,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地和平相處,社會才顯得和諧。如果木蘭不寬容曹麗華,那么事情可能會變得更糟。也許孫亞會拋下木蘭與曹麗華結(jié)婚,這個結(jié)果也是木蘭最不想要的。但寬容也并不是說一味地縱容。木蘭的寬容是有尊嚴的,是大氣的,不是一味地縱容,抑或故作姿態(tài),千人千面,有氣度的。這種寬容才是真實的。
    《京華煙云》這一本書教我的不僅僅是這些,這本書也許只有中國人才能體會得到它的內(nèi)涵。對聯(lián),甲骨文,道家經(jīng)典,詩詞歌賦充滿中國文化的氣息。讓我在翻開書,細細品嘗林語堂的最負盛名的傳世之作。
    京華煙云的讀后感篇九
    只寫了我喜歡的人物,時間倉促,措辭不雅,主要是概括大家的生平。看過《京華煙云》的人可以回味一下,沒看過的`,不妨一讀。
    先寫段北平,介紹一下情況……。
    北平。
    帝都回望淚沾巾,半城珠玉半城塵。
    硝煙錮鎖宮闈月,鐵蹄踏碎夜歸魂。
    為保京華除賊寇,何惜熱血染晨昏?
    蕩滌污濁換天地,笑看浮沉盡煙云。
    下面是我喜歡的人物……。
    木蘭。
    道家女兒氣質(zhì)殊,盥名濯利隱西湖。
    霽月光風求獨立,木蘭一枝空幽谷。
    如夢令莫愁。
    難覓心如蘭蕙,窈窕驚得人醉。曾嘗愁滋味,不改舉案齊眉。莫累(3聲),莫累,最是上善若水。
    南柯子姚思安。
    紈绔綺襦身,膏粱知悔改。老莊學問濡賢才,道法自然隱居求虛懷。
    寵辱等閑視,悟得玄門開。西子湖畔靜徘徊,衣袂漫飛曾是仙人來。
    孔立夫。
    陋室敝牖賢才生,揮毫筆下龍鳳騰。
    博采廣納中外長,勤學精思古今通。
    浩蕩心胸系萬民,鏗鏘銳氣凌千城。
    文章字句珠璣言,振聾發(fā)聵擲地聲。
    釵頭鳳曼娘。
    巧笑倩,云鬢香,女未出閣先斷腸。空閨冷,山墻長,一世堅貞,半生悵惘。茫,茫,茫。
    京華煙云的讀后感篇十
    國之繁爛影視陋作,常譏諷舊派婚姻。因其受父母之命憑媒妁之言,故受制禮教而無自由,迫于命運而失性情。為顯新思想的革新,現(xiàn)抗體制的沖突,種種劣作喜教幼年男女,即是共同成長、青梅竹馬,亦無有真戀情。兒時嬉戲打鬧之情,相與提攜之境,及至成年之時,僅言此為“長兄對阿妹,同學近親朋”之想法爾,類本作初之木蘭嫁蓀亞而愛慕立夫之情形。
    然本作平亞與曼娘,亦是舊派婚姻之執(zhí)行人,古之孔儒禮教之躬行者,二人互相傾慕,日篤情深。概雖兩小無猜、父母欽定之婚姻,亦有真愛情者。吾讀此書至此,既覺故事中平亞曼娘之不俗遠勝其他云云粕著。亦恨禮教之陳腐,相愛之人,未及婚嫁,不得相見相語,不能傾訴衷腸。擦掌磨拳,為其糾葛,速速閱讀,欲知后事。及至曼娘喪父,平亞以婿作祭叩首,吾心方定,此天作之合,終成人之美。更羨曼娘,有愛人如平亞者,夫復(fù)何求。
    然下章急轉(zhuǎn)直下,平亞染疾,良醫(yī)束手,日復(fù)一日,每況愈下。及曼娘趕至,沖喜成婚,疾病少退。此非古之沖喜所成,而積郁少年見傾心之人心情豁然,日漸好轉(zhuǎn)之效。但不測風云,禍福旦夕,十日光景,猝然,平亞死。吾讀至此,茫然若失。
    平亞未養(yǎng)兒育女,非高壽終老;未出將入相,非戰(zhàn)死沙場。食一黏粽喪生,何其悲也!似五虎將張翼德戰(zhàn)陣前未亡于呂奉先方天畫戟之下,而夜深寐時喪命兩無名走卒之刀口,何其痛也!
    書讀至此,未及三分。人常匆匆翻閱而過,以曉木蘭之后故事。吾無心續(xù)讀,合頁長噓,慶幸此非端午之祭,否則必無念復(fù)食粽耳。
    京華煙云的讀后感篇十一
    《京華煙云》這是一部中國近代的史詩。他記錄了從1900—1938年的中國歷史;記錄了那永遠不會被忘記的屈辱與傷痕;記錄了那亙古不變的老北京的喜怒哀樂。
    《京華煙云》這本小說是林語堂先生25中英文著作中最有分量的一部作品。900頁45章。將近代中國描繪出一幅生動的風貌。1938年諾貝爾獎獲得者賽珍珠女士就是以這本書熱烈的推薦林語堂做候選人的。
    《京華煙云》這本書的名字吸引了我,促使我不由得想去了解在那層層煙云中究竟發(fā)生了些什么樣的故事。吸引我去了解我生長的這塊土地的歷史。在我的認識中這本書主要以主人公姚木蘭的人生為主線,反映了當時那段從安逸但卻到處曼延著轉(zhuǎn)向最終膨脹爆炸但卻充滿團結(jié)與希望的中國社會。姚木蘭,一個出生在北京富豪家中的千金,她沒有金枝綠葉的傲慢與嬌貴,更沒有傳統(tǒng)的陳腐觀念。她完全是朝陽下的一朵玉蘭花,高雅卻不失單純;聰穎卻不失賢淑。一個剛?cè)嵯酀呐樱」适聫哪咎m兒時一直寫到她人生之秋。
    寫她的童年趣事,被義和團紅燈照拐買最終獲救回家;寫她的深深埋葬在心底的愛情;寫她美滿的婚姻;寫她的喪女之痛;寫她在逃難途中的善行以及她在道家思想影響下的思考。故事是以兩個家族的人物命運來展現(xiàn)了舊中國的文化、政治與生活。各種性格各種階層的人物給北京城增添了萬種風情。有畫家齊白石、哲學家林秦南、思想激進的青年學生、不畏犧牲的愛國青年、奢靡荒糜的政客、海外歸來的學者、以及一些富商、和尚道士、日本軍官。讀來頗令人有中身在其中之感。
    我喜歡的也是《京華煙云》本書最閃光的一點就是其中的順乎自然的道家思想。那之中似乎充滿了智慧。把生死、富貴、人生苦樂看的那般透徹。這不禁讓我對莊子肅然起敬。莊子的哲學在書中影響了姚思安、姚木蘭和孔立夫。你一翻開來,起初覺得如奔濤,然后覺得幽妙,流動,其次覺得悲哀,最后覺得雷雨前之暗淡風云,到收場雷聲霹靂,偉大壯麗,幽然而止。留給讀者細嚼余味,忽恍然大悟;何為人生,何為人夢也。演繹了一場如夢般無涯的人生。
    《京華煙云》書中第三部分是“秋季歌聲”引用莊子的話是“臭腐化為神氣,神氣化為臭腐?!鄙姥h(huán)之道為宗旨:秋天樹葉衰落之時,春已開始,起伏循環(huán),天道也。故描寫戰(zhàn)爭用這個道理便為舊中國的衰老意味著新中國的萌芽。故書中有“晚秋落葉聲中,可聽出新春的調(diào)子,及將來夏季的強壯的曲拍”等語。
    還有一段論人生的永生與寶石的永生的。寶石的永生是單純的,它無情無感。而人的永生是種族的,他們是熱血的動物。這其中的道理也許我永遠都不會全弄明白,但我依然不得不承認其中的神秘與偉大深邃。
    《京華煙云》作品的最后一部分“秋季歌聲”描繪了戰(zhàn)爭中的中國,那悲慘的場景猶如就在目前,不禁讓人有種“觸目傷懷”的沖動。中華民族是從屈辱中獲得重生的,書中提到在殘酷的戰(zhàn)爭面前堅韌的中華兒女寧愿選擇流離失所的日子也不愿當亡國奴,戰(zhàn)斗就一定會有犧牲,但年輕的炎黃子孫仍然為了保衛(wèi)國家民族這個神圣的使命去付出,去奉獻,這樣洪峰般壯烈的場面,使我這個另一個時代的中國人感到自豪。我的心在震動。同樣是在這樣一片美麗的蒼穹下時空隧道的那一頭的同胞竟遭受著不一樣的苦難。日本對中國犯下的罪行將永遠刻在每一個中國人心中。我們要立下亙古不變的誓言:強大我們的民族,讓光榮與繁榮環(huán)繞著它,不要再讓它神圣的名字受到外人的褻瀆!因為我們身上留著同種的血液。
    《京華煙云》是前輩留給我們年輕人的財富。是要我們記住歷史。這是一本需要你細心揣摩的著作,其中蘊涵的哲理會使你終生受益。如果你是個有情趣的人,不妨在夜闌人靜時獨自欣賞,在黑夜里一片寂靜,這會有利于你的思考。
    京華煙云的讀后感篇十二
    我尋覓著,尋覓著一個深深征服我的境地;我停駐了,停駐在京都用文學筑成的青青籬墻里?!昂玫奈膶W如好的女人一樣,是沒不了的,是值得人愛的?!笨傆X得在這圈青籬之中,姚木蘭是一本幽香難掩的《沉思錄》,品讀之后韻味無窮;曼妮是一首柔美典雅的小詞,莊重而不失情趣;莫愁是一篇清麗圓潤的散文,透著淺淺淡淡的悲;而暗香呢,是隱隱綿綿的詠梅詩,點綴在寒雨時節(jié)。
    籬笆圍住的,不僅是詩意的人,還有動人的故事。巴爾扎克說:“一個高尚心靈為愛情而痛苦萬分,永遠是一場好戲?!?BR>    也許在精神領(lǐng)域里,知音者永遠相偎相依。仿佛風來疏竹,雁渡寒潭,沒有停留的竹聲雁影,其實恰是永久的停留。雙眼能看到的,終有消失的一天;然而用心去守護的,即使粉骨碎身也不會消逝。我相信,越高尚的心靈,越能體會繁雜世間真正有價值的東西。
    正如曼妮這樣回答木蘭:“我不走,因為這里,就是我全部的世界。”柔弱如水的女子對自己的命運給予了極高的尊嚴與敬畏,于是她沒有強烈的抗衡,也沒有過多的哀怨。然而這樣的一生是如此樸實而厚重,對一個悲情女子來說,已經(jīng)足夠了。
    須知轉(zhuǎn)身難,而堅守更難,更苦。選擇了大千世界中小小的一隅,便意味著能有忍受錯失風景的定力與精神了。人的高貴源于真正純潔的思想,源于對珍愛之物始終保持著孩童般的熱情。
    是的,又怎能不對蒼茫煙云那輪皎月滿懷景仰與感動?他是隱居于塵世的高人,是云游于四海的詩客,是木蘭這位驚世才女的父親??傆X得“只買清愁不買田”是姚思安未曾言傳的生命激情,他以整座王府花園換得了一箱甲骨便是最好的證明。宅院再美,也存放不了一顆因執(zhí)著而沸騰的心靈。這樣的心靈,是清白的良心,是真正純粹的月亮?!澳且荒晡铱拈L頭擁抱塵埃,不為朝佛,只為貼著你的溫暖?!奔坠菍τ谝λ及?,便是這難以割舍的溫暖吧。一個純潔之人,唯有與珍愛之物傾心相對時,才能握緊生命的溫度。靈魂在顫抖??!我看見烈烈火焰吞沒了一位不屈的守護者。我看見英雄的心正噴涌出震懾大地的巖漿。我看見他和他的一箱甲骨一起升起在中華大地上。
    存在時,也許會漠視;毀滅了,也許才永恒。
    下一次仰望月亮,請凝神屏息地致以一個凡人對它應(yīng)有的敬意。因為那是一顆孤絕的心,一顆傲岸的心,一顆升起在蒼茫煙云間永不墜落的心。
    京華煙云的讀后感篇十三
    《京華煙云》被譽為“民國版的《紅樓夢》”,林語堂出版此書,在歐美引起轟動。當時的美國,深為中國人“一毛錢肯做一天工,五分錢亦不會反抗”的強韌精神苦惱,覺得這是一種太恐怖的民族入侵。林語堂優(yōu)美流暢的英文書籍《京華煙云》,讓他們看到中華民族詩意的一面:月可弄、風可吟,拈花一笑、踏雪紅梅。
    書中的女子形象個個豐滿,主人公木蘭有大家閨秀的儀態(tài),更有生在帝都的大氣;莫愁智慧到掩藏自己的滿腹經(jīng)倫,在相夫教子的平淡里獲得滿足;曼娘享有意中人亦愛自己的福氣,而且名正言順地嫁給了他,雖然不得不守寡一生,但是這愛的代價是值得的;珊瑚由姐姐升為母親再為祖母,雖然不是親弟弟妹妹、親兒孫,但是她母性的博愛光彩照人;還有神秘的寶芬,驚人的美麗、文采的對話、與經(jīng)亞共舞打敗素云的聰明,都讓人覺得她似乎不是凡間人;紅玉的精神潔癖、錦屏的高心氣兒、錦兒的忠心與守口如瓶、麗華的天真、暗香的苦盡甘來、秀娜的俠肝義膽,甚至華太太的經(jīng)濟頭腦……你不得不佩服造物主的神奇,世界上有女人這樣的物種,千人千面千種性子,而作為群相出現(xiàn)時,真如大海一般,包羅萬象。
    書中的男子,我最鐘意姚思安。他培養(yǎng)了兩位優(yōu)秀的女兒:木蘭和莫愁;也自知自覺地成就了自己傳奇的一生:年輕放蕩,中年頓悟,晚年得道。他極推崇莊子,也喜愛西方國家的物理學、生物學、地理學;既愿意在傳統(tǒng)的思想中悟出生命的大道,也愿意迅速接受現(xiàn)代文化的沖擊。當然他也無法擺脫“關(guān)心則亂”的父母通病,無法洗掉看到寶芬心猿意馬的男人通病。盡管如此,他依然是書中男子最完美的代表。相較之下,立夫太過激進、蓀亞太過懶散、平亞太過癡纏、經(jīng)亞太過庸俗、博雅太過執(zhí)著、懷玉太過懦弱、阿非太過猶豫、陳三太過保守,至于其他的男子,我已無印象。
    我發(fā)現(xiàn)文學典籍中,男子因建樹、言論、功績或風流韻事流傳得多,因為有性格卻流傳的少,可是女子卻不同了,也有可能真是“女人心海底針”,一千個人眼里有一千個夏娃,一千個夏娃有一萬種個性。單是一個姚木蘭,在四季表現(xiàn)出來的性情、裝束、言談就大不相同。女人在男權(quán)社會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不是太多,所以性情方面便自由發(fā)展。
    姚思安最后遁入空門,他十年游學之后回到家中,對家人說得一番話頗有意味:“在華山我從一只老虎前面經(jīng)過,我望了望它,它望了望我,它偷偷溜走了。我告訴你們,孩子,我這旅行,一半是游山玩水觀賞風景,一半是自我求解脫。這兩個目的是不可分的。也許你們不明白。自我解脫的基礎(chǔ)在于身體的鍛煉,人必須無錢無憂慮,隨時死就死。這樣你才能像個死而復(fù)生的人一樣云游四方。你要把每一天,每一剎那都當做蒼天賜予的,你必須感謝上蒼。你身上不帶錢,則盜賊不近身。但是你不能這樣子旅行,那就必須把身體鍛煉好——你的手,你的腳,最重要是你的胃。必須能夠找到什么吃什么,或者能挨餓,不吃東西。必須室內(nèi)室外都可以睡覺,不管什么天氣都能忍受。你若沒有這么一個身體,就不能旅行?!?BR>    我記得看成龍主演的《功夫夢》里,在武當山有女子控制蛇的場景,成龍解釋是那女子就像水一樣,蛇以為她是它的倒影。這里面有神秘的智慧,是不知道幾重天的境界。
    既然是現(xiàn)代版的《紅樓夢》,自然書中描繪了大戶人家嫁娶、宴會的奢華鋪張,也描寫了各種古玩、擺設(shè)的靈氣與精致。木蘭喪女時,曾長時間把玩她的玉器,并沒有像一般婦人一樣隨性發(fā)泄,而是讓她的憂傷融入了這些小器物中,“表現(xiàn)得像一位高貴的皇后”。這樣的克制與沉默,讓她悟出了時間的永恒和生命的無常,從人生的挫敗感中抽離,更珍惜生命賜予她的一切。
    文章的開始,姚思安就對女兒說:“人的運氣和個性是息息相關(guān)。人若有福氣,一缸清水變白銀;若沒福氣,一缸白銀變清水。人必須享有福的個性?!?。我很欣賞這種觀念,中國人太會吃苦,你說農(nóng)民臉朝黃土背朝天是辛苦,你能說有空調(diào)的辦公室政治不是辛苦?你說販夫走卒的沿街叫賣是辛苦,你能說身家過億的企業(yè)家管理一間大公司不是辛苦?你說養(yǎng)兒育女是辛苦,你能說求醫(yī)治不育的人不是辛苦?佛家認為人人來世間皆是吃苦,體苦、心苦、腦苦,各人有各人的苦頭吃。而且中國人相信“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人人都是抱著這顆心入世的。所以,學會苦中作樂,學會享福,更加彌足珍貴。
    木蘭把這種珍貴發(fā)揚光大,當他們的小家定居蘇州時,她從做飯、洗衣、打掃中獲得無窮樂趣,甚至用鏟子鏟黑鍋底,她也能興致盎然。她生于大戶人家,從小錦衣玉食,的確比一般人更能體味生活的美感而不是強加于身的無奈。但是,那通透的心智、豁達的氣派,卻是上天給她的福氣,與家世無關(guān)。是那天地、那北京的城池、那自然的熏陶,塑造了獨一無二的一個她。
    人生如詩,詩里有平仄抑揚;人生如畫,畫里有淺墨重彩;人生如夢,夢里有京華煙云。
    京華煙云的讀后感篇十四
    最近在讀一本書,是文學大家林語堂先生寫得《京華煙云》,讀過之后,感慨萬千,在人的這一生當中,有一些細微之事,本身毫無意義可言,卻具有極大的重要性,事過境遷之后,回顧起因果關(guān)系,卻發(fā)現(xiàn),其影響之大,孰可驚人。本書講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帶家族,從義和團運動到抗日戰(zhàn)爭30多年的悲歡離合和恩怨情仇,展現(xiàn)了現(xiàn)代中國歷史歷經(jīng)風云變幻的歷史風貌,被稱為“新時代的紅樓夢”。
    書中講述了姚木蘭這個傳奇女人的一生,一位女子,能容湘云與寶釵于一身,必然是不同凡響的,湘云是天真爛漫,可愛動人的,寶釵給我們留下的印象是博學,通情達理。融合了她們特點的女子,大概是男人心目當中,最理想的佳偶吧。
    《京華煙云》不僅是一本以主角為表現(xiàn)的,波瀾壯闊的家族史,也是一部民國的時代傳奇。
    浮生若夢,是我讀完這本書的第一印象,人生真的是一件很奇妙的事,當它和整個國家和民族的興亡聯(lián)系在一起,當它在風云變幻的時代里,有過種種起伏,那么在地域的無限,歷史的無涯里,生活會變得更加悲壯,而在那個時代,木蘭是個幸運的女子,卻也是一個,不那么幸運的女子。如若說孩童時的木蘭,覺得她像湘云那樣,天真自然,隨著年齡稍長,木蘭變多了幾分寶釵的氣質(zhì),她懂得照顧自己的妹妹們,也懂得忍讓壞脾氣的哥哥,仿佛天生便懂得賢良淑德,情不自禁,讓人想起大觀園中,那個通曉人情,優(yōu)良賢惠的寶釵。但木蘭這一生過得,最讓人覺得通情達理的一件事,也正是我所看到的這本書的靈魂之所在,那就是木蘭的婚姻觀,因為她相信宿命論,書中這樣寫道:木蘭相信個人的婚姻大事,是命里注定的。那天夜里,她無法入睡。事已決定,無可反悔,只好如此。她開始在心里思索孫亞,記得她在運糧河的船上第一次看見他時,那么個男孩子,向她咧著嘴憨笑。命運真是把他們倆撮合在一塊兒了!好多不由人做主的事情發(fā)生、演變,終于使人無法逃避這命定的婚姻!她想起孫亞的模樣,想到她同他相處是多么輕松,因為她全不怕他。
    看完全書,在反過來重新讀這段話的時候,我的心里,稍稍對木蘭的處境,抱有不平,因為那個時候,木蘭的心里是愛著立夫的,她覺得立夫的思想是能和她產(chǎn)生共鳴,立夫的為人善良,品性端正,文采豐富,是她理想中伴侶的樣子,可惜的是,她與立夫沒能夠早早的遇見,在木蘭小的時候,被人販子拐走,后來被曾大人所救,看見木蘭聰慧靈敏,會識甲骨文,長得標志,再加上木蘭的家世背景豐厚,曾家就一心想納木蘭為自己的兒媳,兩家因此也就成了世交,倒不是說我不看好木蘭和孫亞這對青梅竹馬,而是說木蘭如果出生在21世紀這個新時代的環(huán)境下,她大概會找立夫訴說自己對他的愛慕,并且只要立夫也表達出自己對木蘭的喜愛,那么木蘭便會取消婚約,而與自己的真愛在一起,因為在書后面描寫中寫到,木蘭在和立夫單獨在泰山上一起欣賞無字碑的時候,她的內(nèi)心是激動的,兩人沉默地看著無字碑,后來立夫的一句話讓我為他倆的愛情而感到惋惜:“這個無字的碑文,已經(jīng)說出了無限的話?!蹦咎m也說出了謎一般的話:“因為石頭無情?!苯?jīng)過他們外出旅行,這次短暫的相處過后,木蘭也深深的體會到,只要接近立夫,她就會快樂而滿足,她和立夫的談話,都富有精神上的深意。在其今后的生活里,她雖深愛著孔立夫,但她也始終沒有背棄過她的婚姻,她也從沒有懷疑過,自己對孫亞的愛,雖然,兩種愛的層次大不相同。
    我對《京華煙云》這本書的愛,大抵都源自對木蘭這個可愛的女孩,不過木蘭的一生,卻不僅僅是這么簡單而已,隨著林語堂先生筆下的這個故事,開始深入,發(fā)展,木蘭的一生,也即將迎來一段又一段的波瀾起伏。
    這本書里充滿了智慧,讓我在讀完之后,仿佛是自己經(jīng)歷了這曲折而又浪漫的一生,合上書本,閉上眼睛,再次回味那些令我心動,流連忘返的詩詞,道家的思想,如果換做是我出生在這樣的家庭里,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長大,我又該做出怎樣的選擇呢?是走命運給我安排的道路,還是聽從內(nèi)心最真實想走的那條路,我陷入了困境,但是,無論做出什么樣的選擇,人生后面還是有很長的一條路要慢慢地走過去,不同的選擇會帶來不同的結(jié)果。于這個宇宙而言,所有人都不過是蒼茫天地中的一粒微塵,而這宇宙是何其浩渺啊,繁華不過轉(zhuǎn)瞬,幾十年的故事,眨眼間便結(jié)束,留下的只有易異地回敬?!毒┤A煙云》是一個時代的挽歌吧,沒有人能給我們直接的回答,只有枯葉落地,仿佛一聲深沉的嘆息,我們恍惚間,也似乎聽到了,新雨過后,嫩根拔根生長的呼吸聲,如枯木逢春,這一切,都百廢俱興,《京華煙云》這個故事,并不是時代的挽歌,而是新時代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