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自然資源教案大全(16篇)

字號:

    教案的目的在于提供教學方案、指導教學實施,使學生能夠有效地掌握教學內容。教案的編寫要注意教材的因材施教原則,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教案是教師制定的一份詳細指導教學的計劃,它包括學習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流程和評估方式等,是教師教學的重要依據之一。教案可以幫助教師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因此編寫一份合理的教案對于教學是非常必要的。我們需要準備一份教案了吧。那么,如何編寫一份高質量的教案呢?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確保教學的針對性和指導性;其次,要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和教學順序,使學生學習過程有條不紊;還要精心選擇教學方法,使學生能積極參與,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和能力;此外,教案中的評估方式也需要合理設置,以便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綜上所述,寫一份完善的教案需要注意以上幾個方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幾份高質量的教案范文,供大家參考學習。希望能給大家提供一些教案編寫的思路和靈感。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范文吧!
    中國的自然資源教案篇一
    什么是自然資源:自然資源是存在于自然界的能為人類提供福利的物質與能量。
    主要包括氣候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以及海洋資源等。
    自然資源的特征:自然資源的概念不是一成不變的。在自然界,自然資源的數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自然資源的質量各個地區(qū)是有差異的。我國自然資源僅次于美國和俄羅斯。自然資源由于受大某些成因的制約,其分布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但他們在地區(qū)分布上一般都是不均勻的。自然資源的狀況處在不斷的變動之中。
    年太陽輻射總量最多的地區(qū)是青藏高原。新疆、內蒙古等地由于深處內陸,水氣少,云霧少,光照強,太陽輻射總量較多,而青藏高原除上述原因外,海拔高,空氣稀薄,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弱,二者共同作用,使之成為太陽輻射量最大的地區(qū)。年太陽輻射量最小的地區(qū)是四川盆地,該地區(qū)處在東南及西南暖濕氣流交匯的地區(qū),年降水量多,云霧量大,造成該地區(qū)太陽總輻射量少。
    6月25日世界土地日,土地資源是人類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資源。
    “人多地少”是我國的基本國情。類型齊全:我國各類土地資源齊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種土地類型,這有利于因地制宜。我國草地面積廣達、居世界前列,為發(fā)展畜牧業(yè)提供了較好的資源條件。我國是一個少林的國家。我國耕地面積不到一億公頃。
    區(qū)域差異明顯:我國土地資源的空間分布不平衡,土地生產力的區(qū)域差異明顯。我國耕地主要分布在東部季風區(qū)的平原和盆地地區(qū)。我國的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東北、西南、東南部山區(qū)的林地多為人工林和次生林。我國草地主要分布在內蒙古的東部、青藏高原的東部與南部。
    拓展資料:
    提高地理成績的方法抓“概念”重“消化”
    想要學好地理,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地理的概念掌握好,地理當中會有很多的題混淆概念,只有我們掌握好相應的概念,我們才能把他們分出來,知道他們之間的差異。
    基礎知識。
    無論你學習什么學科,都必須掌握好基礎知識,這樣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才能更好提高成績。學習地理最如果你基礎知識不好,是沒有辦法答題的,地理不僅需要我們背,還需要我們計算,這些都是要用到基礎知識的。
    怎么才能快速提高地理成績。
    學會“用圖”“看圖”“畫圖”
    地理當中,最重要的就是地圖,有很多的同學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都不會讀圖,地理試卷中大部分的題都是和地圖相關的,可想而知地圖的重要性。有很多的同學說,看到地圖會有害怕的感覺,因為根本背不下來,其實我們在背地圖的時候,不用死記硬背,我們可以根據一些題,去看地圖,把地圖放在自己的桌子上,沒有事的時候可以看一眼,也可以自己畫一下,這樣我們的記憶會非常的深刻。
    總結知識。
    我們在學習地理的時候,還要學會總結,知道地理的各個部分是講的什么內容,每隔一段時間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遇到題的時候,知道應該怎么思考,這樣我們在學習答地理試卷的時候,才能更好的掌握各種題型思路。
    中國的自然資源教案篇二
    知識與技能:。
    1.初步了解自然資源及其主要類型。
    2.了解自然資源與人類生產、生活的密切聯系與重要性。
    3.了解我國自然資源總量豐富、人均不足,且破壞嚴重的現狀。
    過程與方法:。
    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探究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形成正確的資源觀,自覺和積極地參與到合理利用資源、保護資源的行列中。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自然資源的主要類型及我國的自然資源現狀。
    教學難點:合理利用自然資源。
    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
    同學們,我們在作文中經常用到這樣一個詞來形容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那么如何的“地大”,我們在前面的課程中都已經學到了。如何的“物博”呢?從這節(jié)課開始我們就來學習第三章《中國的自然資源》,去認識我們物產豐富的偉大祖國。(板書課題)。
    一、自主探究。
    閱讀學習“可再生資源與非可再生資源”,找出以下問題:。
    3.怎樣合理利用自然資源?
    歸納提升:
    1.從衣、食、住、行和學習等方面,舉例說明哪些是自然資源?
    2.小組討論:在我國東南沿海,小河中的水為什么總也流不完?
    (提示:水資源是一次性資源嗎?從而引出自然資源的分類。)。
    非可再生資源:形成、再生過程非常緩慢,幾乎不可再生,用一點就少一點。如煤炭、石油、鐵礦等。
    3.過渡:引入教材3.1可循環(huán)使用的土地資源和3.2用一點就少一點的煤炭資源進行比較。
    (通過比較可再生資源和非可再生資源的形成過程和速度的不同,明確可再生資源和非可再生資源要區(qū)別對待)。
    對于可再生資源:要合理利用,并且注意保護和培育,對于非可再生資源:應該十分珍惜和節(jié)約使用。
    探究一:認識和區(qū)分可再生資源和非可再生資源。
    老師根據學生的討論結果,適時點撥提升,引導學生正確區(qū)分可再生資源和非可再生資源。
    可再生資源與非可再生資源之間沒有嚴格的界限,如果不加以正確使用,可再生資源也可能變成非可再生資源。
    二、認識現狀。
    出示我國自然資源現狀表,讓學生對“地大物博”有清醒的認識。
    使學生意識到:自然資源總量豐富,人均不足是我國自然資源的基本國情。
    小組討論:。
    我國資源總量豐富,卻人均不足的原因?
    探究三:。
    1.隨著人口的增長和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你認為未來資源需求量會如何變化?
    總結:隨著人口的增長和經濟的快速發(fā)展,我國對自然資源的需求還將大幅度增加,我國自然資源相對短缺,人均不足且仍在下降的狀況更加突出。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保障資源供給呢?
    3.你還有哪些保護資源的好辦法呢?
    分組討論:(成立小小環(huán)保隊、進行檢查校內水龍頭、回收廢舊電池、垃圾分類等活動)。
    總結: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善待地球也就是善待了人類自己,我們也應積極參與到資源保護和合理利用資源的實際行動中去,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作一名小環(huán)保主義者。
    課后小結。
    學生整理,幫助學生將知識系統化、條理化。
    中國的自然資源教案篇三
    本節(jié)課是八年級上冊的課程內容,本節(jié)的知識點并不多,初二學生對自然資源已有一定的了解,故知識目標難度不大,而最難的反而是情感教育目標的實現。鑒于學生對自然資源已經有了一些感性認識和知識儲備,在備課過程中我的設計是盡量通過自主探究、視頻漫畫展示、小組合作等活動形式,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學以致用、培養(yǎng)能力的目的。下面就本節(jié)課的得失做個自我總結。
    我認為本節(jié)課比較成功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導入新課簡短而目標性強。
    采用學生會有很大的爭議的問題“閃電”是否屬于自然資源導入新課,爭論激烈,不分勝負,于是我機智地讓學生自主探究課本第一自然段了解自然資源的概念,讓學生自己探究發(fā)現答案。
    二、課堂注重師生互動環(huán)節(jié)的設計。
    在了解自然資源的.概念以及判斷可再生資源和非可再生資源時我設計了兩個課堂練習,通過練習鞏固練習的反饋情況來看,學生掌握還是不錯。雖然對可再生資源和非可再生資源的判斷,有的學生爭議較大,但同時也充分說明學生真正在思考,積極在參與,而且勇于求異、敢于爭辯,這為本課增添了不少亮點。另一個方面我在滲透節(jié)約資源、保護資源的情感教育時首先在學生對我國資源國情的嚴峻性已有一定的體會的基礎上再播放了一個視頻《人類的災難,大自然的懲罰》渲染氣氛,此時教師再給予真情實感,更增強了感染力,使學生深切體會到我國資源破壞嚴重的基本國情,從而樹立珍惜和合理利用資源、節(jié)約保護資源的觀念。最后設計了一個小小資源保護隊的小組合作活動,學生參與積極性相當的高,從而把課堂推到高潮,情感教育在興奮中達到了目的。
    三、講授方式多樣、圖文資料豐富。
    為了較好完成學習任務,我采用自主探究、各抒己見、同桌交流、小組合作、班級小調查等方式授課,讓學生高度參與課堂。同時收集了很多形象、直觀的漫畫、圖文資料和視頻等增強課堂的趣味性。我認為初中地理課堂的設計還是應該結合初中學生的年齡特點進行,盡量豐富多樣而有效。
    當然也有一些遺憾的地方,一個方面是沒能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和討論,只是把活動停留在活動,沒能上升一種深的境界,有點意猶未盡的感覺。另一方面我感覺個人只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在某些教學環(huán)節(jié)沒能及時地激起學生思維碰撞的火花,而我們更應該做的是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討論、自己發(fā)現,在適當的時候我們不單是引導者,也可以是“挑撥者”。
    中國的自然資源教案篇四
    2.土地資源的利用類型、現狀、特點及其分布。
    3.中國土地資源存在的問題,及針對土地資源的基本國策。
    難點:土地資源的現狀及其分布。
    三、復習內容(第一節(jié)自然資源總量豐富,人均不足、第二節(jié)土地資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自然資源。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屬可再生資源;非可再生資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國自然資源的總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國的基本國情。
    5.根據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狀況,我們把土地資源分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耕地、林地、草地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為非農業(yè)用地。
    地區(qū);林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
    8.草地主要分布在地區(qū),這里集中了。
    未利用的土地分布較廣。在的農業(yè)生產中居于主要地位。
    9.我國在現代化建設中土地資源面臨的問題是、、等。
    ”作為一項基本國策。
    四、課堂反饋。
    1、自然資源分為()和()兩類。
    3、我國土地利用面積最大的是:()。
    a、耕地b、林地c、草地d、建設用地。
    4、我國土地資源的敘述正確的是:()。
    a、總量和人均占有量都很大b、山地少,平地多。
    c、后備耕地充足d、各類土地資源分布不均。
    5、下列主要以耕地為主的是:()。
    a、內蒙古高原b、青藏高原c、塔里木盆地d、四川盆地。
    6、下列地區(qū)中,嚴重缺水的是:()。
    a、三江平原b、四川盆地c、華北平原d、東南丘陵。
    1、讀我國土地資源利用示意圖,回答:
    (1)將圖中字母所代表的土地利用類型填寫出來:
    a;b;
    c;d。
    (2)從干濕地區(qū)來說,耕地主要分布在和地區(qū),草地主要分布在地區(qū)。
    (3)從地形來看,耕地主要分在,林地主要分布在。
    (4)位于東部季風區(qū)的主要土地利用類型是和,位于西部非季風區(qū)的主要土地利用類型是。
    (5)我國土地資源的現實狀況是:、比重小,土地比重大,后備土地資源。因此,國家制定的一項土地基本國策是:
    中國的自然資源教案篇五
    2.學會運用資料說明我國土地資源的主要特點。
    3.學會運用資料說明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特點及其對于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影響。
    4.舉例說明我國為解決水資源分布不均而建設的大型工程。
    5.學會以水土資源為例歸納我國的資源國情特征,提高保護和節(jié)約自然資源的意識。
    教學重點。
    使學生懂得節(jié)約利用和保護資源的重要性,并能夠付諸行動。
    教學難點。
    使學生能夠根據有關數據資料概括出我國資源總量多,人均少,利用不盡合理的國情特點。
    教學方法。
    討論法。
    教學媒體。
    掛圖。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講解】我們根據家庭小調查總結出了我縣森林資源總量、人均占有量的變化趨勢。這種趨勢不僅僅適用于我縣的森林資源,它也同樣適用于我國全國各地的很多種資源狀況可見我國自然資源的形勢是十分嚴峻的。
    【板書】。
    第一節(jié)、自然資源的概況和礦產資源的分布特點。
    【講授新課】。
    請大家看書中一組數據,你能否根據數據概括出我國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征?
    【提問】中國林木資源的應用是否也有如此問題?
    【講解】我國在資源利用方面還存在著很多利用不盡合理的問題,如有些資源利用不當或管理不善,還有些資源遭到了破壞和浪費,這樣就更加重了我國資源形勢的嚴峻性。
    【板書】利用不盡合理。
    【提問】你身邊有哪些對自然資源利用不合理的現象?
    【提問】我們應該用什么實際行動節(jié)約利用和保護資源呢,大家討論一下。
    【學生討論】。
    可根據學生們的討論、倡議成立“小小環(huán)保隊”,進行檢查校內水龍頭,回收廢舊電池,垃圾分類回收等活動,也可帶領學生確定環(huán)保隊隊員、標志和活動時間等。
    【課堂小結】通過這節(jié)課的分析討論,大家可以得出我國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征是:總量多,人均少,利用不盡合理。但是這節(jié)課我們更重要的收獲是我們確定了我們要以實際行動去節(jié)約利用和保護資源。
    礦產資源(一課時)。
    1.閱讀有關圖文資料,使學生了解我國礦產資源的分布特點,并初步學會評價其優(yōu)劣。
    2.使學生知道我國主要煤炭、石油、金屬礦產地的分布。
    3.使學生了解我國在礦產資源開發(fā)利用上存在的問題,初步學會就其問題尋求對策。
    4.使學生認識到要合理開發(fā),節(jié)約、綜合有效利用礦產資源,尋求替代品的必要性和責任感,樹立正確的資源觀。
    教學重點。
    1.我國主要礦產的分布。
    2.礦產資源開發(fā)利用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
    3.使學生樹立正確的資源觀。
    教學難點。
    使學生認識到要合理開發(fā),節(jié)約、綜合有效利用礦產資源,尋求替代品的必要性和責任感,樹立正確的資源觀。
    教學媒體。
    我國主要礦產資源分布掛圖,我國主要礦產資源分布投影片,中國政區(qū)底圖(學生每人一份)。
    教學方法。
    讀圖分析導學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上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我國自然資源的概況。那么工業(yè)發(fā)展重要的物質基礎是什么呢?(礦產資源)。
    【板書】二、礦產資源。
    【板書】一、我國礦產資源的分布特點。
    【指導讀圖】指導學生閱讀、分析三幅我國礦產資源分布圖,引導學生從宏觀上看出:煤礦、油氣田、鐵礦、有色金屬礦分布具有既廣泛又相對集中的特點;煤、石油、鐵礦北方居多;有色金屬礦南方居多。
    【學生概括】我國礦產資源分布既廣泛而又相對集中。
    【板書】分布既廣泛又相對集中。
    學生討論。
    【教師小結】集中分布,有利于礦產資源大規(guī)模集中開采,形成全國性礦產基地;但同時,造成了不同地區(qū)間礦產資源的流通交換,加重了運輸負擔。
    【板書】二、我國的能源礦產。
    1.主要大型煤礦的分布。
    2.主要油田的分布。
    【講述】我國能源礦產在世界上的地位。我國煤儲產量在世界上居第一位,石油產量居世界第四位。
    【指導學習】請結合生活實際,說明煤、石油在生產、生活中的重要性。
    【指導讀圖】讀我國主要煤礦、油田的分布圖。
    【指導作業(yè)】把我國主要煤礦、油田填繪在中國政區(qū)底圖上。
    【講述】我國雖是一個能源大國,但人均占有量少,隨著經濟發(fā)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煤、石油、電力不能滿足生產、生活需要。(使學生形成緊迫感、責任感)。
    【提問】如何解決能源不足問題。
    學生討論。
    【歸納小結】加強能源勘探開發(fā);加強能源基地建設;因地制宜,尋找新能源。
    我國金屬礦產情況如何?
    【板書】三、金屬礦產。
    【講述】金屬分黑色金屬和有色金屬。黑色金屬通常指鐵(有時也包括鉻和錳)和鐵基合金。有色金屬是除黑色金屬外的其它金屬。鐵礦是鋼鐵工業(yè)的“糧食”;鋼鐵工業(yè)又是衡量一個國家工業(yè)發(fā)展水平的標志。因此,鐵礦資源在國家的經濟建設中具有重要地位。
    (大家說說我們生活中的鋼鐵工業(yè)產品有什么?)。
    【板書】1.鐵礦的分布。
    【講述】我國鐵礦資源豐富,居世界第三位,分布廣泛而又相對集中,河北、遼寧、四川三省的儲量占我國的一半。
    【指導讀圖】讀我國主要鐵礦分布圖,掌握主要鐵礦的分布。
    【學生作業(yè)】把主要鐵礦分布填繪在中國政區(qū)底圖上。
    【板書】2.有色金屬礦的分布。
    【講述】我國是世界上有色金屬礦產資源十分豐富的國家之一,有“有色金屬王國”之稱。不僅儲量豐,而且品種全。有色金屬為我國發(fā)展現代工業(yè)和尖端科學技術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如煉鋼時,若加入少量熔點高的鎢、熔點低的鋰、比重輕的鈦,有磁性的鈷等有色金屬就能分別制成各種各樣的特殊鋼。用于宇航、國防及尖端科學技術等領域。
    【提問】我國哪些有色金屬儲量居世界首位?
    【回答】稀土、鈦、鋰、鎢、錫、銻。
    【指導讀圖】讀有色金屬礦的分布圖,適當介紹著名礦產地的特點。
    【學生作業(yè)〕把主要有色金屬礦填繪在中國政區(qū)底圖上。
    【出示投影〕看我國主要礦產的分布圖,要求同學們掌握的礦產名稱、符號、位置。展示學生填圖作業(yè)并給予表揚。
    【教師啟發(fā)】我國礦產資源分布廣泛,有些很豐富,我們應如何利用?請大家討論。
    【結論】要合理開發(fā)、利用,還要研究、利用新材料,代替非可再生的能源礦產和金屬礦產。
    四、太陽輻射量在我國各地區(qū)的差異。
    板書設計。
    【二】礦產資源。
    一、我國礦產資源的分布特點。
    分布既廣泛又相對集中。
    二、我國的能源礦產。
    1.主要大型煤礦的分布。
    2.主要油田的分布。
    三、金屬礦產。
    1.鐵礦的分布。
    2.有色金屬礦的分布。
    四、太陽能。
    【課堂練習】(略)。
    中國的自然資源教案篇六
    3.能正確評價我國自然資源的優(yōu)勢和劣勢。
    1.舉例說明什么是自然資源,我們在生產、生活中都用到哪些自然資源;
    2.討論以上提到的自然資源可以分為可再生資源和非可再生資源兩類;
    3.結合課本圖文資料,談談怎樣合理利用自然資源;
    4.通過課本資料的數字,明確我國自然資源的基本國情;
    5.討論我國自然資源特點形成的原因:
    6.討論,為保護和節(jié)約自然資源,我們能夠做些什么?
    通過學習本節(jié)內容,能辯證的認識自然資源與人類的關系,以及合理開發(fā)、利用與保護自然資源的意義,進而樹立正確的資源觀、環(huán)境觀。
    1.自然資源的分類;
    2.我國的自然資源國情特征:總量豐富,人均不足。
    樹立保護資源的意識,在生活中自覺保護資源。
    讀圖分析法、討論法、講解法。
    出示一幅生活資料圖片,讓學生追本溯源,明確這些生活資料最終來自自然界。
    1.自然資源的概念(注意概念中的關鍵詞:在自然界中、對人類有利用價值);
    2.請同學們舉例說出你知道的自然資源:
    3.判斷下列資源哪些是自然資源;水、陽光、草地、動物、森林、小麥、雷電、玉米、核桃。
    1.上述自然資源哪一種與其它自然資源不同?
    2.我們可以把自然資源分為哪兩類?(可再生資源在較短時間內更新、再生,或能夠循環(huán)使用;非可再生資源礦產資源等,總是用一些就少一些)
    3.舉例說明你所知道的可再生資源和非可再生資源。
    1.可再生資源具有什么特性?
    2.可再生資源是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據圖說出你的理由;
    3.根據上述內容你認為應該怎樣利用和保護資源?
    1.填寫下表
    自然資源
    作業(yè):請同學以小組為單位出一期手抄報。
    中國的自然資源教案篇七
    1.通過閱讀大量的數據資料,使學生了解我國自然資源數量大、種類多的特點,幫助學生建立民族自豪感。
    2.通過與其他國家比較,使學生了解我國人均資源不足的特點,明確我國在自然資源上面臨的嚴峻形勢;通過分析其中的原因,使學生認識到我國資源短缺的現實國情,培養(yǎng)學生的憂患意識與人地協調的觀念。
    3.通過我國資源在“總量”和“人均”上一“多”一“少”的.對比,培養(yǎng)學生辨證分析問題的能力。
    本節(jié)教材在整章教材中起到了"概述"和"引言"的作用,為后幾節(jié)的學習作了知識和價值觀的鋪墊。教材首先利用一系列的數據,使學生認識到了我國自然資源的優(yōu)勢和劣勢。對于"自然資源總量大"給我國經濟帶來的優(yōu)勢,以及造成自然資源人均占有量少的原因,教材只是概括的提了一下,因為在后面幾節(jié)的內容里會具體介紹。但是作為這一章最關鍵的一個概念,教材并沒有解釋,它是通過數據來體現自然資源的含義的, 教師應予以補充。
    教材還通過"想一想"安排學生將我國與世界上幾個有代表性的國家相對比,給學生幾個啟示:第一,控制人口是緩解我國自然資源緊張的一個途徑;第二,即使總量和人均占有量都不足,只要利用合理,同樣也能把經濟發(fā)展好。
    在教材的最后,提到了"可再生資源"和"非可再生資源"的概念, 教師需要為學生解釋清楚。并且要讓學生認識到:即使是可再生資源,如果利用得不合理,同樣也會面臨無法再生的局面。
    本節(jié)的從內容上來說線索非常清楚,但這一思路決不能成為 教師教授的線索,要讓學生通過大量的數據事實將我國自然資源的現實國情分析出來。所以 教師在講課之前,可以給學生布置任務,讓他們查找資料,或者 教師給學生提供大量資料,使學生在有了充分的感性認識之后,再提升到理性認識上。
    為了明確自然資源的含義, 教師可以在介紹概念之后再舉出幾種事物,讓學生來判斷這些是否屬于資源,從而理解資源的自然屬性和社會經濟屬性。接著再讓學生辨別哪些是在短時間內可以再生,哪些不可以,為后面提出解決資源緊張的措施作個鋪墊。
    [新課引入]播放一段反映我國國土遼闊、資源豐富的影片,或者展示一些相關的圖片以及數據資料,讓學生感受到我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并以此感到自豪。
    [出示相關資料]
    展示資料:(投影)
    我國自然資源基本特征
    類別
    國土面積
    礦產資源
    耕地面積
    河流年徑流量
    森林面積
    資源基本特征
    總量居世界位次
    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我國由于人口眾多,導致人均占有資源量極其稀少,人均資源不足。
    我國自然資源基本特征即:資源總量多,人均少。
    我國自然資源基本特征:總量多,人均少
    對比之后,我們從日本這個國家對資源的利用政策上有什么可以學習的呢?
    從分析中找到我國在資源利用上的問題:利用不盡合理
    對于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資源讓學生各抒己見討論分析,并能認識到我們也應積極參與到資源保護和合理利用資源的實際行動中去,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作一名小環(huán)保主義者。
    中國的自然資源教案篇八
    1、了解我國自然資源的定義的分類,能夠區(qū)分可再生資源和非可再生資源。
    2、知道我國土地資源的利用類型,了解我國我國土地資源的分布和存在的問題。
    3、知道我國水資源的嚴峻形勢,理解解決水資源短缺的措施。
    【教學重點】。
    解決水資源短缺的措施。
    【教學用具】。
    教學掛圖,投影片。
    【教學過程】。
    可再生資源和非可再生資源的劃分并不是絕對的,他們之間可以相互轉化。
    常見的可再生資源有:土地,水,陽光,空氣,生物等。
    常見的非可再生資源有:礦產。
    結合煤和石油的分布圖說明我國自然資源的分布特點:總量豐富,人均不足,空間分布不均衡。
    2、土地資源。
    結合課本插圖找出土地資源的四種利用類型,總結其利用特點:耕地、林地比重小,難利用土地比重大。
    列表總結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情況。
    項目季風區(qū)地形干濕地區(qū)。
    耕地。
    林地。
    草地。
    對于土地資源利用中存在的問題,要結合一些漫畫掌握。
    3、水資源。
    我們日常生活用的水資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水和部分地下水,而最多的水資源是冰川水。
    水資源短缺的一個全球性的問題,我國也非常嚴重,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的時間和標志。
    (討論)生活和生產中的節(jié)水措施。
    水資源的時空分布和應對措施:時間:夏秋多,冬春少,措施:修水庫。
    空間:南多北少,東多西少,措施:跨流域調水。
    (強調)要特別注意跨流域調水中的南水北調線路和意義。這是一個學習的重點。
    總結:本章主要講述了我國自然資源的分布和特點,重要主要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措施,多分析一些關于環(huán)境的漫畫,做相關題目練習。
    【作業(yè)設計】。
    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特點和解決措施。
    中國的自然資源教案篇九
    土地資源:
    土地資源指可供農、林、牧業(yè)或其它各利用的土地,是人類生存的基本資料和勞動對象,具有質和量兩個內容。在其利用過程中,可能需要采取不同類別和不同程度的改造措施。土地資源具有一定的時空性,即在不同地區(qū)和不同歷史時期的技術經濟條件下,所包含的內容可能不一致。如大面積沼澤因漬水難以治理,在小農經濟的歷史時期,不適宜農業(yè)利用,不能視為農業(yè)土地資源。但在已具備治理和開發(fā)技術條件的今天,即為農業(yè)土地資源。由此,有的學者認為土地資源包括土地的自然屬性和經濟屬性兩個方面。
    土地資源的分類有多種方法,在中國較普遍的是采用地形分類和土地利用類型分類:
    我國土地資源特點:
    1.我國土地資源豐富,類型多樣;。
    2.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少;。
    3.農業(yè)用地絕對數量多,人均占有量少;。
    4.各類土地資源分布不均,土地生產力地區(qū)差異顯著。
    有效利用土地資源:
    我國主要利用的土地類型有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
    我國土地利用中的核心問題是:保護有限的土地資源。
    我國土地利用中的基本原則是: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從我國土地資源空間分布:
    2.林地主要分布在東北、西南的深山區(qū)和邊遠地區(qū)及東南山地;。
    3.草地主要分布在內陸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及青藏高原。
    我國環(huán)境問題:
    1.濫砍濫伐森林引起的水土流失;。
    2.濫墾草原或過度放牧導致的沙漠化;。
    3.不合理灌溉引起的土壤次生鹽堿化;。
    4.因亂建設濫占耕地導致的大量農田喪失等等。
    土地資源保護對策:
    1.基本國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
    2.其他對策:依照政策法令管理;做好開源與節(jié)流兩項工作;加強土地資源的建設與保護。
    中國的自然資源教案篇十
    1.知道自然資源的概念及其主要類型。 2.掌握自然資源的主要特征。
    3.能夠對可再生資源與不可再生資源進行詳細比較。 教學重點:
    自然資源的分類及特征。 教學難點:
    了解我國主要的能源礦產與金屬礦產。 教學過程:
    中國的自然資源教案篇十一
    1.自然資源(1)定義:自然資源是存在于自然界、能為人類提供福利的物質與能量。(2)種類:主要包括氣候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海洋資源等。(3)主要特征:概念不是一成不變的;數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
    2.可再生資源和非可再生資源(1)可再生資源:指被人類開發(fā)利用后,可以在較短時間內更新、再生,或者能夠重復利用、循環(huán)使用的自然資源。(2)非可再生資源:指經人類開發(fā)利用后蘊藏量不斷減少,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資源。
    1.主要特點:
    (1)國情特點:人多地少。
    (2)構成特點:類型齊全,草地面積較廣,所占比重大,耕地、林地比重相對偏小,難以利用的土地(沙漠、戈壁、高寒荒漠、石山等)比重大,后備土地資源不足。
    2.土地基本國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
    三、中國的水資源1.時空分布不均。
    2.解決水資源問題3.南水北調工程(1)三線利弊對比分析(2)影響:可解決我國華北和西北地區(qū)水資源緊張的問題,有利于華北和西北地區(qū)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中國的自然資源教案篇十二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引入新課:觀察景觀圖,引入自然資源的講述。
    2、閱讀課本52頁,找出自然資源的定義,區(qū)別資源和自然資源。
    講解:我們要特別注意,一些人工產生的東西也是資源,但是不屬于自然資源。
    那么,自然資源分幾種類型呢?請同學們討論給出答案,并且結合日常生活舉幾個例子。
    補充:自然資源分類的關鍵是能不能生長繁衍和循環(huán)利用,注意他們的界限不是絕對的.,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換。因此,即使是可再生的資源也要注意保護,合理利用。
    (轉承)我國的自然資源有什么特點呢?大家通過閱讀煤礦、石油天然氣分布圖得出結論。
    板書二、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和保護。
    1、總量豐富,種類多。人均占有量少。
    2、空間分布不均。
    講解:課本54頁的表格是一個考試內容,要依據幾種自然資源的位次,說出我國自然資源的特征。
    總結:我國自然資源雖然總量大,但是人均少,浪費現象嚴重,因此要合理利用,注意保護。自然資源指的是自然界中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物質和能量。
    前提是自然界中的東西,就是天然形成的,條件是對人類有利用價值。
    閱讀課本知道,分可再生資源和非可再生資源。前者如土地、生物、氣候等,后者主要指礦產資源。
    【作業(yè)設計】。
    中國的自然資源教案篇十三
    1.使學生了解自然資源的概念和分類。
    2.在自然資源分類的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的比較分析能力。
    3.通過學習,認識因不合理的利用資源,使可更新資源轉化為不可更新資源的事實,培養(yǎng)學生初步建立起資源保護的觀念。
    課型講授新課。
    教學方法講述與問答相結合的方法。
    教學重點與難點自然資源的概念及分類為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
    教學用具景觀圖:各種自然資源;實物標本:鐵礦石、煤、一杯水、一塊木材。
    教學提綱。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中國的自然資源教案篇十四
    水資源:
    地球上的水資源,從廣義來說是指水圈內水量的總體。包括經人類控制并直接可供灌溉、發(fā)電、給水、航運、養(yǎng)殖等用途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江河、湖泊、井、泉、潮汐、港灣和養(yǎng)殖水域等。水資源是發(fā)展國民經濟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資源。在世界許多地方,對水的需求已經超過水資源所能負荷的程度,同時有許多地區(qū)也瀕臨水資源利用之不平衡。
    我國水資源總量約為2.8124萬億立方米,占世界徑流資源總量的6%;又是用水量最多的國家,1993年全國取水量(淡水)為5255億立方米,占世界年取水量12%,比美國1995年淡水取水量4700億立方米還高。由于人口眾多,當前我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為2500立方米,約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排名百位之后,被列為世界幾個人均水資源貧乏的國家之一。
    地球上的水,97%是海洋水,而人類所需的淡水資源僅占全球水量的2.5%。而淡水資源中,絕大部分為兩極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為深層地下水。目前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江河湖泊和淺層地下水,僅占全球淡水資源的0.3%。
    中國是一個貧水國家,我國的水資源總量少于巴西、俄羅斯、加拿大、美國和印度尼西亞,位于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資源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排名在第110位之后。缺水狀況在全國范圍內普遍存在。
    水資源時空分步不均:受季風氣候的影響,我國水資源的季節(jié)分配和地區(qū)分配很不均勻。從時間分配看,夏季我國降水集中,易造成洪澇災害,冬春季則降水少,易造成干旱缺水;從空間分配看,我國水資源南豐北缺,南方水資源占80%以上,北方僅占不到20%,特別是華北和西北地區(qū),缺水最為嚴重。
    興建水庫可以有效調控徑流和水量的季節(jié)變化,比如三峽(長江)和小浪底(黃河),對防洪和水資源調配發(fā)揮重要作用,在洪水期蓄水,減緩下游洪水,在枯水期防水,增加下游的水量,具有防洪、發(fā)電、灌溉及城市供水等綜合效益。
    跨流域調水是解決水資源地區(qū)分布不均勻的有效辦法。如南水北調引水工程,對于緩解我國北方地區(qū)的嚴重缺水有重要作用。南水北調工程就是把長江水系豐富的水資源,調到缺水嚴重的華北、西北地區(qū)。分東(揚州—京杭運河—津冀魯)、中(丹江口—京津冀)、西(雅礱江、金沙江—黃河上游)三條線路。引欒入津工程,是將灤河水引入海河水系,緩解天津缺水狀況;引黃濟青,將黃河水調入青島。
    我國的水資源利用總體上看,一方面供應緊張,缺水狀況仍在繼續(xù)加重;另一方面利用率低,浪費驚人;此外水污染嚴重。節(jié)約用水、保護水資源是解決我國缺水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
    我國水能資源特點:
    水電與火電相比,具有清潔、廉價的特點;而且水力發(fā)電是可再生資源,可循環(huán)使用。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許多河流在流經階梯交界處時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蘊藏巨大。我國水能資源蘊藏量達6.8億千瓦,居世界第一位,其中長江水系、雅魯藏布江、黃河中上游和珠江水系尤其豐富,已開發(fā)的水電站,大多分布在長江、黃河和珠江的上游。目前,發(fā)電量居前的電站有二灘、葛洲壩、龍羊峽等。正在建設的三峽電站建成后將成為世界最大的水電站。
    解決水資源不足的主要措施有:
    3.節(jié)約用水,防止水污染,水污染和浪費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用水緊張的狀況。今后我們要加大污水處理力度,發(fā)展節(jié)水農業(yè),開展水資源的綜合利用,減少或杜絕水的浪費。
    中國的自然資源教案篇十五
    過程與方法目標:運用資料,說出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特點及對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影響。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增強保護水資源的'意識,養(yǎng)成節(jié)約用水的良好習慣。
    水資源的時空分布特點、影響及對策。
    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的原因。
    講述法、討論法。
    一、講述導入。
    水,孕育和維持著地球上的全部生命。正因為有了水,地球才成為茫茫宇宙中唯一的生命綠洲。同時,水對工農業(yè)的發(fā)展也至關重要,被喻為農業(yè)的命脈、工業(yè)的血液。如果沒有水,就不會有生命,也不會有人類社會的一切。因此,在一些地區(qū),尤其是干旱地區(qū),大有“黃金誠可貴,珠寶價更高,若為淡水故,兩者皆可拋”的味道。
    二、導學精講。
    (一)學生自學課本61—63頁“水資源與生產生活”部分,思考:
    2、聯系實際,說說水資源危機產生的原因。
    3、我國水資源的現狀是什么?
    (二)知識精講。
    1、呈現課本圖3、6“地球上的水”,講述水資源的存在形式以直接利用的水資源形式。
    2、呈現資料:2002年12月12日,聯合國鄭重宣布:2003年為”國際淡水年”在我們剛剛進入的這個新世紀,水資源的短缺問題將越來越嚴重。有專家預言,水資源短缺將成為人類21世紀面臨的最嚴重的資源問題。
    水資源危機產生的原因:
    人為因素:人口的迅速增長;生態(tài)遭到破壞,導致陸地淡水的減少;水資源被污染,造成水質量下降;管理不當,導致水資源浪費嚴重。(圖片展示,補充說明水資源危機問題)。
    3、我國的水資源現狀(過渡問題)。
    (一)閱讀課本64—66頁“水資源的時空分布”,思考:
    1、我國水資源的現狀是什么?
    2、我國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分布不均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3、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不均,有什么影響?
    4.說說解決我國水資源現狀的措施。
    5、南水北調工程實施的目的,線路。
    (二)知識精講。
    1、我國水資源現狀:總量大,人均占有量少;污染嚴重;浪費嚴重;時空分布不均。
    2、我國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
    (呈現“中國水資源的分布圖”),師生共同討論我國水資源的分布特點:時間分布:夏秋。
    季多,冬春季少空間分布:東部多,西部少;南方多,北方少。
    影響因素:
    水資源豐富與否的衡量標準:河流流量的大小,河流流量大小受降水多少影響。
    引導學生結合前面所學的“我國的降水和氣溫”:我國降水特點是時空變化大:從空間來看,我國降水東部多于西部,南方多于北方,分布的總體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從時間上看,我國的降水多集中于夏秋季。影響降水的主要因素是我國的季風性氣候顯著。
    引導結合地形一節(jié)分析我國降水空間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受海陸位置及地形因素的影響。
    季風氣候降水充沛。
    3、我國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對我國的影響。
    夏季我國降水集中,河水暴漲,大量寶貴的淡水資源白白流入大海,且易形成洪澇災害,如1998年長江流域的特大洪水。冬春兩季降水少,河流處于枯水期,北方一些河流甚至干涸見底,造成嚴重的干旱缺水。我國水資源南豐北缺,我國缺水最嚴重的地區(qū)是華北和西北地區(qū),華北平原尤甚。
    4、引導學生結合長江黃河兩課所學知識分析解決我國水資源現狀的措施:
    保護水資源,節(jié)約、合理用水,減少對水的浪費;防止和治理水的污染;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跨流域調水,興修水庫,解決水資源分布不均問題。
    討論:作為一個中學生,你認為能為保護水資源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
    5、跨流域調水:目的:調節(jié)水資源的時間分布,減輕旱澇災害帶來的損失。
    線路:東線:京杭大運河北上。
    西線:從長江上游飲水到黃河上游。
    三、課堂小結。
    1、水資源與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
    2、我國水資源。
    (1)現狀:總量豐富,人均占有量少,分布不均,污染和浪費現象嚴重,水資源供不應求。
    影響因素:季風性氣候;海陸位置;地形。
    (3)解決我國水資源現狀措施:保護水資源,節(jié)約、合理用水,減少對水的浪費;防止和治理水的污染;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跨流域調水,興修水庫,解決水資源分布不均問題。
    課堂作業(yè):活頁練習。
    板書設計:
    水資源。
    一、水資源和生產生活。
    1、水資源的概念。
    2、存在形式。
    3、水危機產生原因。
    二、水資源的時空分布。
    1、現狀:總量大,人均占有量少;污染嚴重;浪費嚴重;時空分布不均。
    2、解決措施:
    (1)保護水資源,節(jié)約、合理用水,減少對水的浪費;
    (2)防止和治理水的污染;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3)跨流域調水,興修水庫,解決水資源分布不均問題。
    中國的自然資源教案篇十六
    1.初唐“四杰”
    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王勃,字子安,有《王子安集》。
    楊炯,世稱楊盈川,自稱“恥在王后,愧在盧前”。
    2.陳子昂,字伯玉,世稱陳拾遺,在文學方面針對初唐的浮艷詩風,力主恢復漢魏風骨,反對齊、梁以來的形式主義文風。風格樸質而明朗,格調蒼涼激越,標志著初唐詩風的轉變。
    3.杜審言,字必簡。
    4.“吳中四士”是張若虛和賀知章,包融,張旭。
    5.曹植《七哀詩》“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婦,悲嘆有余哀?!?BR>    6.高適、岑參的邊塞詩,王維,孟浩然的山水田園詩,豪放飄逸的李白詩,沉郁頓挫的杜甫詩。
    7.王維,字摩詰,世稱王右丞。與孟浩然齊名,并稱“王孟”。他的詩句被蘇軾稱為“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8.孟浩然,世稱孟襄陽,與王維齊名。
    9.《水經注》北魏時酈道元所著,是我國古代較完整的一部以記載河道水系為主的綜合性地理著作,在我國長期歷史發(fā)展進程中有過深遠影響,自明清以后不少學者從各方面對它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專門研究,形成了一門內容廣泛的“酈學”。
    10.高適:世稱“高常侍”。高適與岑參并稱“高岑”,其詩作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fā)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
    11.岑參與高適齊名,并稱“高岑”。,世稱岑嘉州。
    12.《唐詩別裁》:唐詩選集,清代沈德潛編選。因杜甫《戲為六絕句》中有“別裁偽體親風雅”語,故名“別裁”。
    13.《而庵說唐詩》明代徐增著。
    14.元?。骸对祥L慶集》。
    15.韋應物,世稱韋蘇州,與柳宗元并稱為“韋柳”。
    16.韓愈:字退之,世稱韓昌黎,謚號文,世稱韓文公,在唐代古文運動中與柳宗元齊名,并稱“韓柳”。
    17.柳宗元:字子厚,世稱柳河東,與韓愈并稱“韓柳”,與韋應物并稱“韋柳”。
    18.劉禹錫,字夢得,世稱劉賓客,他和柳宗元稱“劉柳”。
    19.白居易,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與好友元稹齊名,并稱“元白”。
    20.《爾雅》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專著,也是第一部按照詞義系統和事物分類來編纂的詞典。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書,是中國古代最早的詞典?!稜栄拧芬彩侨寮业慕浀渲?,列入十三經之中。爾雅》被認為是中國訓詁學的開山之作,在訓詁學、音韻學、詞源學、方言學、古文字學方面都有著重要影響。
    21.《說文解字》,簡稱《說文》。作者是東漢的經學家、文字學家許慎。《說文解字》是我國第一部按部首編排的字典。
    22.杜牧、李商隱是晚唐時期的杰出代表。
    (1)李商隱,字義山,與杜牧齊名,后世稱“小李杜”,有《李義山詩集》。
    (2)杜牧,字牧之,世稱杜樊川,有《樊川文集》。
    23.王粲《登樓賦》。
    24.趙嘏,人稱趙倚樓。
    25、唐五代是詞萌芽、成熟而發(fā)展的重要階段。
    (1)溫庭筠,字飛卿,詩與李商隱齊名,人稱“溫李”,詞與韋莊齊名,人稱“溫韋”。
    (2)李煜,字重光,世稱李后主。和其父李璟的作品,合刻為《南唐二主詞》。
    26.劉熙載的《藝概》是中國近代文學史上的一部優(yōu)秀的理論著作。。劉熙載也成為中國古典美學的最后一位思想家。著者清代劉熙載(1813~1881),字伯簡,號融齋,晚號寤崖子。被稱為“東方黑格爾”。
    27.《人間詞話》是著名國學大師王國維所著的一部文學批評著作。接受了西洋美學思想之洗禮后,以嶄新的眼光對中國舊文學所作的評論。
    28.歐陽修(1007-1072),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和詩人。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吉安永豐(今屬江西)人,自稱廬陵人(自稱廬陵歐陽修)。
    29.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學家。
    30.張先,字子野,有張三影之稱。清末詞學理論家陳廷焯評張子野詞云:“才不大而情有余,別于秦、柳、晏、歐諸家,獨開妙境,詞壇中不可無此一家?!?BR>    31.宋陳師道《后山詩話》。
    32.蘇軾(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生於四川眉山。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散文家、詩人、詞人,世稱蘇東坡。蘇軾(軾:車前橫木,做觀望用),字子瞻(瞻:車前橫木,與由(由來)相對),謚號文忠。
    33.《詩馀圖譜》明張綖,(詩馀是詞的別稱)。提出詞分婉約派,豪放派。
    34.周邦彥是北宋婉約詞集大成者。
    35.、北宋前期的詞:柳永,原名柳三變,世稱柳屯田,有詞集《樂章集》。
    36..北宋后期詞。
    (1)晏幾道,字元叔,號小山,有《小山詞》。
    (2)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
    (3)秦觀,字太虛、少游,號淮海居士。
    37.清朱彝尊《詞綜發(fā)凡》。
    38.南宋。
    (1)陸游號放翁,今存詩集《劍南詩稿》,是我國古代傳詩最多的詩人之一。
    (2)姜夔號白石道人,有《白石道人詩集》、詞集《白石道人歌曲》等。
    (3)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有《稼軒長短句》。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與蘇軾并稱為“蘇辛”。
    39.《白雨齋詞話》清末詞學理論家陳廷焯。
    40.柳永,原名三變,字耆卿,別稱柳七,柳屯田。主要作品為《雨霖鈴》、《八聲甘州》等,有《樂章集》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