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總結(jié),我們可以回顧和梳理自己的成績和不足,為今后的發(fā)展提供參考和借鑒??偨Y(jié)要注意語言簡練、精準,避免使用過多的修辭手法或廢話。這些范文從不同角度和層面對總結(jié)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值得我們借鑒和思考。
四年級語文組教學總結(jié)與反思篇一
《群英降馬》這篇課文節(jié)選自金庸的武俠小說《射雕英雄傳》,課文中對馬的描寫非常生動,對人物性格的刻畫非常傳神。課文中通過對小紅馬三次擾亂馬群的動作描寫以及眾牧人對小紅馬來歷的議論烘托了小紅馬的神駿,通過對韓寶駒降馬的濃墨重彩地描寫,與郭靖降馬時那淡淡的一筆描寫相對比,從而反襯出小說的主人公郭靖的神勇。這段內(nèi)容既有直接描寫,又有側(cè)面描寫,從內(nèi)容到寫作方法,對學生都有啟發(fā)。
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一篇關于馬的課文和兩首關于馬的詩,對馬也有了一定的認識,馬的詩、馬的歌、馬的成語、馬的精神在學生頭腦中都有初步的認識。盡管如此,由于這是一篇小說,其中的語言與以往課文有所不同,所以在理解上仍有一定的難度。而正面描寫和側(cè)面描寫的方法也是第一次接觸,這都要我們老師適時適當?shù)囊龑В拍苁蛊淅斫庹莆铡?BR> 基于對課標的把把握,對教材的理解,對學情的分析,我確定的教學目標為:能夠正確、流利朗讀課文,抓住小紅馬三次擾亂馬群的動作描寫,以及眾牧人對小紅馬來歷議論的語言描寫感知小紅馬的神駿。在讀中感悟課文內(nèi)容,讀中體會作者寫作的巧妙之處。
由于這是一部小說,所以了解小說的語言特點和正面描寫與側(cè)面描寫的寫作方法是這一節(jié)課的重點也是難點。
在設計這節(jié)課時,我抓住重點,通過這樣幾個環(huán)節(jié)來突破難點。
1、課一開始,我通過一段視頻加上我的解說,來讓學生了解課文的創(chuàng)作背景,把握課文的感情基調(diào)。將學生帶入課文的情境中。接著通過讀題目來從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
2、通過研讀小紅馬三次擾亂馬群的動作描寫,來感知小紅馬的桀驁不馴、奔跑迅速、機靈之極等特點。讓學生讀出自己對小紅馬的理解。通過反復說這是一匹什么樣的馬?來培養(yǎng)同學們對小紅馬神駿特點的理解。弄清正面描寫的特點。
3、通過對眾牧人對馬的議論的研讀,從中明白小紅馬的來歷,從而加深對馬的認識,了解側(cè)面描寫的妙處。
整節(jié)課我采用了評書的語言特點來設計引導語,讓學生了解小說的語言特點及朗讀方法的不同。
但由于當時有一些老師在聽課,加上自身素質(zhì)有限,我的設計沒有達到很好的效果。課上我沒有進行評書式的范讀,并且口頭語太多,加上學生不夠放松,課堂氣氛不夠活躍,這些都影響了我的教學效果。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不斷改進,力求打造優(yōu)質(zhì)高效的語文課堂。
四年級語文組教學總結(jié)與反思篇二
《乘法交換律和結(jié)合律》這節(jié)課是在學習了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乘法和初次體驗有趣算式規(guī)律探索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它與以往教材安排不同的是把認識乘法結(jié)合律放在學生自主探索中,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活動,讓學生逐步發(fā)現(xiàn)乘法計算中的特殊現(xiàn)象。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是:經(jīng)歷探索過程,發(fā)現(xiàn)乘法結(jié)合律和交換律,并會用字母來表示,在理解乘法結(jié)合律和交換律的基礎上,會對一些算式進行簡便計算。
回顧整個課堂,感觸很深。我能很好地運用導學練教學模式,課堂氛圍比較活躍,能較好地完成學習目標。對本節(jié)課反思如下:
1、導入比較精彩。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開課時我說:“我們師生來個比賽好不好?”聽到這同學們都異口同聲的說“好”。課堂氣氛一下就調(diào)動起來,同學們都目不轉(zhuǎn)睛的盯著大屏幕。我立即出示幾道題,很快的就說出了得數(shù),學生看到老師算的這樣快很吃驚,也很好奇。在學生詫異之際我出示了課題,告訴學生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也會算的向老師一樣快。然后很自然的就導出了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這樣以師生比賽導入,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調(diào)動了學生的興趣,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欲望。
2、小組學習比較到位。導學練模式重在小組學習,課堂上我充分發(fā)揮小組的合作學習,完成學習目標。首先我用多媒體出示一個長方體說:“這是老師在課下搭成的一個長方體,你知道老師搭這個長方體用了幾個小正方體嗎?”然后出示自學提示,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算一算,組內(nèi)交流算法,第一次進行小組自學。通過觀察這些不同的算式,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進行了第二次小組學習。我以(3×5)×4=3×(5×4)為例,等式兩邊有什么異同時,我又讓小組觀察研究:在舉例驗證時我讓每個人舉一個例子,小組交流,看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通過幾次小組學習,調(diào)動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每個人都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來,充分發(fā)揮了老師的主導、學生主體的作用,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3、把黑板讓給學生。黑板不只是老師的舞臺,更是學生展示自己的舞臺。把課堂還給學生,把黑板交給學生。在交流展示時,我讓各組的代表一邊說想法,一邊板書算法,學生非常愿意展示自己,展示自己小組的學習成果,語言流利,板書工整。在學生的臉上洋溢著學習的快樂感和成就感。
4、注重滲透一種科學的學習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數(shù)學思想方法比數(shù)學知識本身更為重要。對于結(jié)合律的教學,不應僅僅滿足于學生理解、掌握乘法結(jié)合律,會運用乘法結(jié)合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重要的是讓學生經(jīng)歷一個數(shù)學學習的過程,在學習中受到科學方法、科學態(tài)度的啟蒙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通過學生的觀察、驗證、歸納、運用等學習形式,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方式,由淺入深,從直觀到規(guī)律,讓學生去感受數(shù)學問題的探索性,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不足之處:
1、練習量不夠。由于在交流時沒有控制好時間,導致交流的時間過長,習題沒有完成,學生沒有更好的進行鞏固理解。
2、學生交流時間過長。課堂交流環(huán)節(jié),學生積極踴躍,我忍心打消學生發(fā)言的積極性,索性讓學生一一匯報展示,結(jié)果浪費很多時間。這一環(huán)節(jié),想法一樣的我可以讓學生口頭復述,不用一一板書,回升一些時間的。
四年級語文組教學總結(jié)與反思篇三
《爬天都峰》是習作單元的第二篇課文,學習寫作方法是重點。今天的課雖然是奔著這個重點去的,但是上得很枯燥,我還不能完全從文章跳出來,把它當做一個例子來看。
上課的條理仍然不夠清晰,我覺得還是對文本把握的不到位。孩子們聽得半睡半醒,這節(jié)課的效果好壞,一目了然。
教參上指出,本篇課文需要孩子掌握的,是要體會作者是用“怎么說”“怎么做”“怎么想”來把爬山過程寫清楚的。
因為文中出現(xiàn)了大量的對話,聯(lián)想到學生們平時作文中最擅長的“機器人對話”描寫,我不禁把重點改成了,學習文中的對話描寫,可以在“說”字前,對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加以描寫。比如:他點點頭,笑著說:“……”。她頭也不抬的說:“……”同時對標點符號的運用,適當滲透。
然而還不敢把教參的重點拋在一邊,所以這堂課上的有點亂,沒有主次。其實,寫到這里,我心里已經(jīng)清楚,關鍵原因還是在于,備課不到位,不夠細致。想起于永正先生的“備課”,課文中涉及到的字或者將要板書的字,他一定會在課前練很多遍,直到寫好為止。我為自己的“輕描淡寫”式的備課而臉紅。
以后還是要加強自己的備課。同時還要加強自己的表達能力,語無倫次,缺乏組織能力是我的常態(tài),我必須要改掉它。
《爬天都峰》二次備課:
一、首先出示天都峰的圖片,讓學生感受其陡峭,并表達自己看到這樣的山后的畏懼心理。之后,出示文中第二段內(nèi)容(作者所想),師:我們可以像作者一樣,把自己的感受寫進文章里。
學生讀二段內(nèi)容,感受作者害怕的心理以及其用詞準確。
二、 師:這個時候,作者碰見了一個老爺爺,她是這樣描述的(出示文本句子):我回頭看,一個白發(fā)蒼蒼的老爺爺,比我爺爺年紀還大哩?。ㄌ崾緦W生,可以對自己事件當中見到的人物進行描寫。)
三、從人物對話中感悟“要善于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學習對話描寫
1.讓學生分角色朗讀人物對話,找出作者開始不敢爬,最后卻成功登頂?shù)脑颍菏抢蠣敔數(shù)脑?,給了她鼓舞和力量。老爺爺也是因為作者的鼓舞,所以爬上了山頂。點明本課主題。
2.出示文中的幾處對話,學生聯(lián)系實際生活,學習對話描寫中,可以對說話的人物進行適當?shù)拿鑼?,這樣會使人物形象更鮮明。
如:他(……)說:“……”。
3.作者爬山時,是什么樣子呢?
學習第6段,關注并圈畫動詞,學習作者的動作描寫方法。
四、爬山后,他們又做了什么?作者又是從哪些角度進行記錄的呢?
1.在鯽魚背前拍照做紀念。(做)
2.老爺爺,作者和爸爸,三人之間的對話。
3.寫作順序
五、總結(jié)
作者從爬山這件事中,領悟到了一個道理:……在整個爬山事件中,作者抓住“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把爬山這件事寫清楚了。
結(jié)合“交流平臺”點明,把一件事寫清楚,需要注意什么。……
四年級語文組教學總結(jié)與反思篇四
學生通過“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中“數(shù)重山”看出路途比較遠,特別是交通不發(fā)達的古代,要回到家應該不近,但卻說“只隔”說明很近,看起來是矛盾的,卻不矛盾,因為詩人心早飛回家了,再遠也不覺得遠,這里可以看出他是多么想家呀。此時,我再通過圖畫示意、音樂與圖片的渲染、教師的語言描繪,創(chuàng)設多種場景,讓學生感受詩人創(chuàng)作的情境,從而更深刻地領悟作品所表達的情感。
四年級語文組教學總結(jié)與反思篇五
《讓它們自由生息》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瑞士日內(nèi)瓦這座既是聞名遐邇的旅游城市,又是國際性城市的獨特之處。這里的人們讓野草和鮮花自由生息,讓小鳥們也自由生息。表現(xiàn)了人與自然和諧、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生活情態(tài)。在教學“人與鳥兒和諧相處,小鳥自由生息”這一課文重點時,具體的課堂中呈現(xiàn)了這樣的教學情境:
生:我會撕幾塊面包讓它們吃。
生:看著這么可愛的小麻雀,我真想把它們放在手心,這不是掃了游客們的興致嗎?
……
反思:面對這樣的“擔憂”,我不能斷言這位學生說的不對,倒覺得這位同學說的也是實實在在的現(xiàn)象,但承載著教育思想和文本理念――讓它們自由生息,體現(xiàn)人與鳥兒和諧相處的教學設計以及我,應如何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課堂生成呢?在全班學生的笑聲之余,毫無思想準備的我只能以風趣幽默的方式來“解決”了當時我便半開玩笑說:“同學們,這么靈性乖巧的鳥兒哪能在客人面前出丑呢!”
課雖然結(jié)束了,可我卻因為課堂生成的這一事件沒有妥善處理而耿耿于懷,又找了一些關于如何處理課堂生成事件的資料來看,可依然是茫然一片,沒有找到更合適的方法來對應我的課堂事件。面對這種情景,我深刻地認識到:課堂,是豐富多彩的,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學習和交流的基地。
今后的教學,我會更加珍惜每一節(jié)課,收集能促進我專業(yè)成長的素材。
四年級語文組教學總結(jié)與反思篇六
初讀《最佳路徑》一文,不禁為格羅培斯的創(chuàng)意拍手叫好,“給人自由,任其選擇”這樣順其自然的方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最終成就了“最佳”。這個“最佳設計”的靈感,來自于一個無奈之舉,一個無心之施,一個無心插柳柳成蔭的現(xiàn)象。這個“最佳設計”的產(chǎn)生,來自一個建筑設計大師的敬業(yè)精神,來自于一個透過表象看到本質(zhì)的智者的思考,來自于善于聯(lián)系,極富創(chuàng)造力的建筑藝術家的設計。
格羅培斯是一位大師級建筑設計師,是哈佛建筑學院的院長,是70多處精美建筑的締造者,可是他卻因為一個微不足道的路徑設計而大傷腦筋。這大師與微不足道兩個詞擺在一起,使讀者不能不產(chǎn)生疑問,提出一個為什么?拓展思維,那就是這條路徑設計很難,難在什么地方?仔細讀文,不難發(fā)現(xiàn)愿意--大師自己不滿意,大師追求盡善盡美,追求自己設計的最佳。再深入思考,大師心中的最佳是怎樣的呢?我們大膽設想就是人人滿意,方便快捷的路徑。大家都知道眾口難調(diào),大家同樣也知道他人心思難以揣度。格羅培斯也一定知道,為什么他要堅持不拿出自己已經(jīng)設計好了的,卻十分不滿意的設計呢?我想:因為他心中有人,有著他設計建筑的享有者,眾多即將來到迪斯尼的游人。
他在尋找著與眾人溝通的最佳路徑,以設計出為享有者提供最好服務的路徑。大師在思緒煩雜中去法國南部散心,“思緒”一詞,說明他在思考,沒有停止,歌德曾經(jīng)這樣說過:我們的生活就像旅行,思想是導游者,沒有導游者,一切都會停止,目標會喪失,力量也會化為烏有。正是因為這導游的引導,才造就了最佳的設計。葡萄園發(fā)生的令人驚疑的事,讓人匪夷所思。一邊是熱情的葡萄園主,不辭辛苦的采摘葡萄送到馬路旁邊,誘人的吆喝呼喊著來來往往的車輛。一邊是年老力衰老婆婆,守著無人采摘的滿山葡萄,身居一個山谷中。
這樣的體力、能力的懸殊,本來的結(jié)果已經(jīng)預料到的,但是“誰知在這綿延上百公里的葡萄產(chǎn)區(qū),總是她的葡萄最先賣完?!边@種現(xiàn)象不能不使一些智者產(chǎn)生思考。這樣的智者當然不只有格羅培斯,還有超市的創(chuàng)始人。我們閱讀課文不難發(fā)現(xiàn),原由是“給人自由、任其選擇”。為何這樣一種自由選擇就會有著這樣的結(jié)果呢?我們研究一下那些葡萄采摘者兼購買者的心理。
1、新鮮。
a.采摘這樣的活動本身就很新奇,對沒有采摘過葡萄的人是一種誘惑。
b.自己采摘下來的葡萄,自己認為很新鮮、很甜。這里蘊含著人們的共同心理,就是認為自己選擇的才是最好的。
2、公平。
1、游客的最佳選擇,方便快捷。
2、格羅培斯的最佳,他創(chuàng)造性的完成了他的設計。
為何評委們要將最佳路徑授予迪斯尼樂園的路徑呢?
讀文找理由,然后模擬評委會開會討論的過程,在模擬中將格羅培斯的認真敬業(yè),將道路設計的靈感的奇遇,將道路的優(yōu)秀展現(xiàn)出來。最后請孩子們給格羅培斯寫頒獎詞。
四年級語文組教學總結(jié)與反思篇七
謝爾蓋·亞歷山德羅維奇·葉賽寧,蘇聯(lián)俄羅斯詩人。出生于梁贊省一個農(nóng)民家庭。19初第一本詩集《掃墓日》出版?!蹲?nèi)莨?jié)》《樂土》《約旦河的鴿子》《天上的鼓手》等詩作,以抒情的方式,抒發(fā)個人對革命的感受。參加意象派并成為中心人物,寫出《四旬祭》《一個流氓的自由》。參與發(fā)表意象派《宣言》,后來又寫了《生活與藝術》。批判意象派,表明了他向現(xiàn)實生活的回歸。1924年出版了轟動文壇的詩集《莫斯科酒館之音》,展示了詩人抑郁消沉的心靈。1924至1925年詩人的創(chuàng)作進入高峰期,寫出組詩《波斯抒情》(1924)、長詩《安娜·斯涅金娜》(1925)、詩集《蘇維埃俄羅斯》(1925)等。
四年級語文組教學總結(jié)與反思篇八
《囊螢夜讀》講的是晉朝人車胤勤奮好學,利用螢火蟲來照明讀書的故事。故事淺顯易懂,給人的教育意義卻十分深刻。
文言文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寶貴遺產(chǎn),他言簡意賅記錄了我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明,不少文言文還揭示了深刻的道理。我們要傳承民族文化的瑰寶,就要學好文言文。但是文言文畢竟離我們的生活較遠,教法不可能和現(xiàn)代文教法等同,怎樣的文言文教學才能更深入孩子們的心靈呢?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
首先讓學生練習朗讀課文,提醒學生朗讀文言文,既要注意標點符號之間的停頓,也要注意句子間的.停頓,嘗試斷句。在難讀的句子后面作記號,然后讓學生一一匯報自己覺得難讀的句子,再通過范讀、聽讀、跟讀、引讀、自由練讀、齊讀等方式,使學生逐步恰當處理長句的適當停頓。根據(jù)對意思的理解,確定怎樣停頓,指導孩子們讀出韻味。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辈扇「鞣N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體味文中之情,讀中想象文中之景,讀中感悟文中之道,學生再讀課文,在讀中進一步感知每句話的意思。在誦讀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讓學生享受祖國古代漢語的神韻。
要學好文言文,提高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理解詞語是關鍵。本堂課,我重點傳授給孩子們運用借助注釋、擴詞語、聯(lián)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每句話的意思。如《囊螢夜讀》中的“囊”,是口袋的意思;但此意思帶入文中,講不通。按照現(xiàn)代漢語的表達習慣,需要加一個表動作的詞語,變成“用口袋裝”,就通順了。如“倦”是疲倦的意思,“貧”是貧窮的意思,這些詞語的意思與現(xiàn)代漢語的意思基本一致,學生可以通過擴詞語的方法,感受到文言文與現(xiàn)代文的共通之處,幫助梳理理解文言文。在感悟中,能用自己的話對整體內(nèi)容進行正確、清楚、連貫的表達,能由故事內(nèi)容感悟其中蘊含的深刻哲理,結(jié)合自身實際談體驗和感受。
課題中的“囊螢夜讀”和課文第二句中的“練囊盛數(shù)十螢火以照書”互為解釋,但“囊”一個作名詞用,一個作動詞解釋,需要讓學生來對比理解。再有,“囊螢夜讀”這個故事,從古至今,在《三字經(jīng)》、《晉書》等不少古籍中都有提到,在教學中也提到了這些出處,需要以一定時間順序來講,就更為清楚。
在文言文教學中,授學生以“漁”,使其樂學、會學。感悟文中之道,感受文中之雅!
四年級語文組教學總結(jié)與反思篇九
小學階段是學生處于啟蒙教育階段,開始接受學習系統(tǒng)的科學知識。語文教學,主要是識字教學。識字是閱讀的起點和基點,乃至全部語文能力的根基。由于小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等諸因素,小學語文教學,應體現(xiàn)“以教學為主”的原則,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小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通過反復訓練使學生達到獲取知識和培養(yǎng)能力的目的。小學中年級尤其注意方法引導,重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逐步提高學生的獨立性。
方法是入門的向?qū)?。一些學生勤苦讀書而收效甚微,主要原因就是學不得法。著名的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就非常重視方法的作用,他說:“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苯處熅蛻探o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讓學生知道學什么、怎么學。學習語文的'方法多種多樣,因文而異,因人而異,無論何種方法都應努力做到眼看、腦思、手寫。如“比較法”和“重點突破法”。
比較是思維過程的重要形式之一。通過比較,可以區(qū)別對象之間的相同點和相異點,本質(zhì)特征和非本質(zhì)特征,以達到正確認識事物的目的。根據(jù)不同的內(nèi)容采用不同的比較方法。如多音字進行分析字義比較法。了解其正確讀音和字義。比較體會句子怎樣用詞準確、生動形象。
重點突破法。對課文里含義深奧不易理解的詞句,常常使學生記憶卡殼。就要引導學生熟讀精思,花時間花力氣弄懂,反復體會以促進記憶。如《桂林山水》等一些課文要背誦的美文佳句往往需要這種方法。對學生理解和背誦起到很好的效果。
葉圣陶先生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舉一反三,練成閱二、輔以基本知識?!?BR> 班里為數(shù)不少的學生都對學習語文缺乏信心,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原先的語文基礎功底太差,所學的知識如過眼煙云。針對這一情況,系統(tǒng)地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知識。
(一)拼音文字過關,積累大量詞匯;
(二)詞句理解過關,準確表情達意;
(三)朗讀背誦過關,發(fā)展記憶能力;
(四)基本寫作過關,掌握寫作要領。
只有對所學的基本知識過關,學生才能“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才能長久地保持學習的動力和信心。發(fā)現(xiàn)“學困生”完成得較好時,一定要及時鼓勵,以此來達到增強其自信心。
1、重“句段”貫“全文”。根據(jù)單元知識點,確立教學目標。在分析課文時,把精力放在體現(xiàn)知識點的幾個段落學習的基礎上。整體感受課文內(nèi)容,對課文語言的品味、感悟。如第三單元的教學,知識點確定為“了解大自然給人的啟示”,講授時就圍繞大自然的啟示描寫,分析其寫法,引導學生對大自然有新的發(fā)現(xiàn),的新有收獲。
2、重“講讀”促“自讀”。對于不同類型課文的學習,多采用以講讀促自讀的教法。講讀課文,從各個方面對重點段落進行剖析,把自讀課文看作是知識遷移、能力培養(yǎng)的訓練課,對“知識點”進行鞏固,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
“從訓練上突破”的原則,強化了練習。教材課文后的練習為基礎練習;一個單元后的多項練習,綜合閱讀練習。相互聯(lián)系,螺旋上升。其中每篇課文后的作業(yè),根據(jù)不同類型強化練習。講讀例文的練習以記憶性練習為主;鞏固例文的練習以理解性、鞏固性練習為主;自學例文的練習以運用性練習為主,滲透創(chuàng)造性練習內(nèi)容。
四年級語文組教學總結(jié)與反思篇十
這一期末成績均分84。37,比四班高出4分,比第一名低4分,語文教學反思。批改試卷的老師和同年級的老師都夸贊:我們班進步很大。接任之前,就有人告訴我:這個班均分倒數(shù)第一,比其他班低十幾分。如今能取得這個成績,已經(jīng)很不錯了。
我反思這一學期對語文教學做了什么:什么也沒做!不但沒特別做什么,語文課還少上了幾節(jié),要么是排節(jié)目,要么是參加活動,交給數(shù)學老師了。我們班的后進生兩只手抓都抓不過來,我哪有精力一個個給他們補缺補差;我也沒有像數(shù)學老師那樣經(jīng)常耗在班上一個個面批,也沒有像英語老師那樣經(jīng)常把后進生帶到辦公室補,教學反思《語文教學反思》。只是偶爾象征性地懲罰不寫家庭作業(yè)的。應該說,我骨子里就是“懶”教師,從教以來,就厭惡把孩子拎到辦公室訓斥啊、補作業(yè)啊。。。。。。。
看上去,我什么都沒做。但我也的的確確每天都忙忙碌碌的,在學校的時間都傾注在孩子們的`身上了。應該說,都滲透在與學生點點滴滴的互動中了。通過這一學期我們的學習成績,以及這幾年的思考,我肯定:讓學生健康(包括心理)成長,提高學生的成績,絕不是靠教師整天耗在學生身上,不是經(jīng)常把學生拉在自己身邊補缺補差,不是一對一面批,也不是大量題海戰(zhàn)術。這些只能起到一點點輔助作用,把握不好,反而抑制學生的發(fā)展,讓學生厭學。內(nèi)動力激發(fā)出來了,這些教學手段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四年級語文組教學總結(jié)與反思篇十一
《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課堂教學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能動性。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劃出感受最深的詞句。充分體現(xiàn)《語文課程標準》要求:“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
《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課堂教學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能動性。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劃出感受最深的詞句。充分體現(xiàn)《語文課程標準》要求:“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從而培養(yǎng)學生對課文內(nèi)學習興趣和形成獨到見解。
(2)指名朗讀課文2、3自然段。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疲憊”一詞,讓學生從課文的內(nèi)容中去理解詞語,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和探索。
(3)找出描寫小紅軍外貌的句子,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那個小家伙不過十一二歲,黃黃的小臉,一雙大眼睛,兩片薄嘴唇,鼻子有點兒翹,兩只腳穿著破草鞋,凍得又青又紅。” 先讓學生用自己的理解練讀,然后引導學生理解這是一個怎樣的小紅軍。當對小紅軍有了一定的認識,再引導學生反復讀,讀出小紅軍的可憐來,在讀中升華對小紅軍的憐惜之情。
我一開始就抓住“倔強”一詞,讓學生邊讀課文邊找出表現(xiàn)小紅軍“倔強”的詞句,學生通過對這些詞句的品讀,對小紅軍的形象從整體上進行感知。小紅軍語言、動作、神態(tài)的描寫體現(xiàn)了小紅軍的倔強。任何人見了小紅軍的舉動都會認為小紅軍精神好、體力足、干糧多,陳賡同志終于被小紅軍說服了。體會“終于” 一詞,從“終于”可以感受到小紅軍和陳庚相互關心,舍己為人這一高尚品質(zhì)。
本文的細節(jié)從不同角度體現(xiàn)了小紅軍的精神品質(zhì):外貌描寫從小紅軍的處境危險襯托他舍己為人的品質(zhì);對話描寫從人物的良苦用心體現(xiàn)人物的高尚品質(zhì);陳庚同志上馬后的心理活動,類比出小紅軍的可貴品質(zhì)。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讀出自己感動最深的句子,讓學生自由發(fā)問。
四年級語文組教學總結(jié)與反思篇十二
這篇文章的語言的確不難,學生幾乎一讀就懂,文章的'主題學生也能很快捕捉到。因此,在教這篇文章時,我先讓學生談讀了這篇課文的感受或者說自己明白了什么,最后再讓學生提出自己不明白問題,教師給予歸納、梳理。完畢之后,我緊抓住學生提出的“龐大的獵狗為什么會后退?”這一問題來統(tǒng)領全文,讓學生去探究老麻雀奮不顧身要掩護的小麻雀是一只什么樣的小麻雀,在學習救助場面時,讓學生劃感受深的句子談體會。
四年級語文組教學總結(jié)與反思篇十三
語文課做到了。我們需要真誠地喚起自身和學生內(nèi)心深處的情感,在每一堂課上都能以情感作為潤滑劑,給學生一種享受,讓學生的情感得到激發(fā),與文本親密“接觸”,在品讀中享受由于學習而得到的滿足,從而優(yōu)化我們的語文課堂,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四年級語文組教學總結(jié)與反思篇十四
《寒夜的燈光》是湘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的一篇講讀課文,講述了一名醫(yī)生在加拿大西部開了一家診所。他在一個寒冷的夜晚,冒著風雪去給農(nóng)家孩子治病,那個農(nóng)民請沿途的農(nóng)家打開電燈引路。醫(yī)生給孩子治完病后回家時,沿途的農(nóng)家又開著燈送他前行,使他在寒夜中充滿了溫暖和力量。
冬夜里一盞盞普通的燈,給夜行人帶來的卻是溫暖和友情。文章敘事抒情,感人至深。在人際關系日益淡薄,孩子越來越自私自利的今天,不失為一份關于愛的教育的難得材料。
如何上好這一課,使其真正體現(xiàn)出應有的價值來呢?我在教學中作了如下嘗試:
課文表達了人與人之間相互關愛的美好情感。教學初,讓每個學生閉上眼睛,想象在寒風呼呼的漆黑冬夜,一個人獨自走在鄉(xiāng)間的小路上,會有什么感覺。然后讓學生睜開眼睛,感受光明,談談自己最需要的燈光有人適時地為你而亮起了之時的感受。這一導入,為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埋下了伏筆。
課文中的對比較多。教學時,我巧妙地利用對比,來引導學生領悟人物精神。
如“平時,一入夜荒野總是漆黑一片,因為那時農(nóng)家用燈是很節(jié)約的?!薄耙宦窡艄庵敢遥刮翼樌搅四莻€求醫(yī)的人家?!边@兩個句子中的“平時,漆黑一片”與“此時,一路燈光”形成對比,體現(xiàn)了農(nóng)民們樂于助人的精神,使人感到無限的溫暖。
又如,在回家的路上,“我”心里充滿恐懼,后來,他發(fā)現(xiàn)人們用燈光送自己前行,使他感到渾身充滿溫暖和力量?!俺錆M恐懼”與“充滿溫暖和力量”對比,表明這些農(nóng)家的燈光為作者指明了方向,使他感受到一種無私的關懷。
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我抓住了醫(yī)生心理變化的特點。如課文倒數(shù)第2自然段應該讀出作者緊張的心理:恐懼和擔憂。通過把反問句“那么復雜的鄉(xiāng)村夜路,我怎能認得回去的路呢?”改為陳述句的練習,體會作者當時的擔憂是多么的強烈。但就是在如此惡劣的條件下,醫(yī)生毅然出診并執(zhí)意回家又說明了什么?接著,讓學生在反復朗讀中體會到醫(yī)生的盡職盡責與可敬。
課文最后一段,要體現(xiàn)出“通明閃亮”的燈光給作者帶來的溫暖,即使風的哀鳴和車輪碾雪的聲音也不再使人感到害怕。在朗讀“我的汽車每駛過一家,燈光隨后就熄滅,而前面的燈光還在等待著我……”時,我先設計了如下練習:
我的汽車駛過一家,燈光(隨后就熄滅),而前面的燈光(還在等待著我);
我的汽車又駛過一家,燈光(隨后就熄滅),而前面的燈光(還在等待著我);
我的汽車每駛過一家,燈光(隨后就熄滅),而前面的燈光(還在等待著我);
就這樣,我的汽車一直駛到家中,燈光(才全部熄滅)。
在學生想象畫面完成練習后,教師引讀,師生共同體會如此節(jié)約的農(nóng)民在醫(yī)生治好同鄉(xiāng)孩子的病后,還愿意為其而亮燈的友善與崇高。
就像寫文章一樣,在教學過程中,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使用自然的過渡語進行銜接,會使你的`整堂課渾然一體,避免脫節(jié),教學效果也會臻于完美。
如:“寒夜里的燈光,讓作者渾身充滿了力量。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寒夜,感受寒夜的燈光帶來的溫暖和力量?!薄皨雰旱镁攘?,醫(yī)生要回家了,指引他出診的一路燈光還會為他而亮嗎?你是從哪兒知道的?請讀一讀。”這些過渡語的恰當運用,很自然地把學生帶入到要學習的內(nèi)容中去,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對課文的學習興趣。
一堂課用上好的結(jié)束語,會為整堂課增色不少。
我是這樣對該堂課進行總結(jié)的:“是呀,贈人玫瑰,手有余香。關愛給人溫馨、予己歡樂。讓我們伸出雙手,一起去關愛他人?!边@極富號召力與感染力的語言,點燃了學生關愛他人的_接著,課件出示有關關愛他人的畫面的同時,一曲《愛的奉獻》緩緩奏響,把學生的感情推向了_,此時,老師無需過多的語言,學生已自發(fā)地準備投入到“關愛他人”的行列中去了。
四年級語文組教學總結(jié)與反思篇一
《群英降馬》這篇課文節(jié)選自金庸的武俠小說《射雕英雄傳》,課文中對馬的描寫非常生動,對人物性格的刻畫非常傳神。課文中通過對小紅馬三次擾亂馬群的動作描寫以及眾牧人對小紅馬來歷的議論烘托了小紅馬的神駿,通過對韓寶駒降馬的濃墨重彩地描寫,與郭靖降馬時那淡淡的一筆描寫相對比,從而反襯出小說的主人公郭靖的神勇。這段內(nèi)容既有直接描寫,又有側(cè)面描寫,從內(nèi)容到寫作方法,對學生都有啟發(fā)。
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一篇關于馬的課文和兩首關于馬的詩,對馬也有了一定的認識,馬的詩、馬的歌、馬的成語、馬的精神在學生頭腦中都有初步的認識。盡管如此,由于這是一篇小說,其中的語言與以往課文有所不同,所以在理解上仍有一定的難度。而正面描寫和側(cè)面描寫的方法也是第一次接觸,這都要我們老師適時適當?shù)囊龑В拍苁蛊淅斫庹莆铡?BR> 基于對課標的把把握,對教材的理解,對學情的分析,我確定的教學目標為:能夠正確、流利朗讀課文,抓住小紅馬三次擾亂馬群的動作描寫,以及眾牧人對小紅馬來歷議論的語言描寫感知小紅馬的神駿。在讀中感悟課文內(nèi)容,讀中體會作者寫作的巧妙之處。
由于這是一部小說,所以了解小說的語言特點和正面描寫與側(cè)面描寫的寫作方法是這一節(jié)課的重點也是難點。
在設計這節(jié)課時,我抓住重點,通過這樣幾個環(huán)節(jié)來突破難點。
1、課一開始,我通過一段視頻加上我的解說,來讓學生了解課文的創(chuàng)作背景,把握課文的感情基調(diào)。將學生帶入課文的情境中。接著通過讀題目來從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
2、通過研讀小紅馬三次擾亂馬群的動作描寫,來感知小紅馬的桀驁不馴、奔跑迅速、機靈之極等特點。讓學生讀出自己對小紅馬的理解。通過反復說這是一匹什么樣的馬?來培養(yǎng)同學們對小紅馬神駿特點的理解。弄清正面描寫的特點。
3、通過對眾牧人對馬的議論的研讀,從中明白小紅馬的來歷,從而加深對馬的認識,了解側(cè)面描寫的妙處。
整節(jié)課我采用了評書的語言特點來設計引導語,讓學生了解小說的語言特點及朗讀方法的不同。
但由于當時有一些老師在聽課,加上自身素質(zhì)有限,我的設計沒有達到很好的效果。課上我沒有進行評書式的范讀,并且口頭語太多,加上學生不夠放松,課堂氣氛不夠活躍,這些都影響了我的教學效果。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不斷改進,力求打造優(yōu)質(zhì)高效的語文課堂。
四年級語文組教學總結(jié)與反思篇二
《乘法交換律和結(jié)合律》這節(jié)課是在學習了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乘法和初次體驗有趣算式規(guī)律探索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它與以往教材安排不同的是把認識乘法結(jié)合律放在學生自主探索中,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活動,讓學生逐步發(fā)現(xiàn)乘法計算中的特殊現(xiàn)象。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是:經(jīng)歷探索過程,發(fā)現(xiàn)乘法結(jié)合律和交換律,并會用字母來表示,在理解乘法結(jié)合律和交換律的基礎上,會對一些算式進行簡便計算。
回顧整個課堂,感觸很深。我能很好地運用導學練教學模式,課堂氛圍比較活躍,能較好地完成學習目標。對本節(jié)課反思如下:
1、導入比較精彩。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開課時我說:“我們師生來個比賽好不好?”聽到這同學們都異口同聲的說“好”。課堂氣氛一下就調(diào)動起來,同學們都目不轉(zhuǎn)睛的盯著大屏幕。我立即出示幾道題,很快的就說出了得數(shù),學生看到老師算的這樣快很吃驚,也很好奇。在學生詫異之際我出示了課題,告訴學生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也會算的向老師一樣快。然后很自然的就導出了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這樣以師生比賽導入,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調(diào)動了學生的興趣,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欲望。
2、小組學習比較到位。導學練模式重在小組學習,課堂上我充分發(fā)揮小組的合作學習,完成學習目標。首先我用多媒體出示一個長方體說:“這是老師在課下搭成的一個長方體,你知道老師搭這個長方體用了幾個小正方體嗎?”然后出示自學提示,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算一算,組內(nèi)交流算法,第一次進行小組自學。通過觀察這些不同的算式,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進行了第二次小組學習。我以(3×5)×4=3×(5×4)為例,等式兩邊有什么異同時,我又讓小組觀察研究:在舉例驗證時我讓每個人舉一個例子,小組交流,看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通過幾次小組學習,調(diào)動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每個人都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來,充分發(fā)揮了老師的主導、學生主體的作用,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3、把黑板讓給學生。黑板不只是老師的舞臺,更是學生展示自己的舞臺。把課堂還給學生,把黑板交給學生。在交流展示時,我讓各組的代表一邊說想法,一邊板書算法,學生非常愿意展示自己,展示自己小組的學習成果,語言流利,板書工整。在學生的臉上洋溢著學習的快樂感和成就感。
4、注重滲透一種科學的學習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數(shù)學思想方法比數(shù)學知識本身更為重要。對于結(jié)合律的教學,不應僅僅滿足于學生理解、掌握乘法結(jié)合律,會運用乘法結(jié)合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重要的是讓學生經(jīng)歷一個數(shù)學學習的過程,在學習中受到科學方法、科學態(tài)度的啟蒙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通過學生的觀察、驗證、歸納、運用等學習形式,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方式,由淺入深,從直觀到規(guī)律,讓學生去感受數(shù)學問題的探索性,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不足之處:
1、練習量不夠。由于在交流時沒有控制好時間,導致交流的時間過長,習題沒有完成,學生沒有更好的進行鞏固理解。
2、學生交流時間過長。課堂交流環(huán)節(jié),學生積極踴躍,我忍心打消學生發(fā)言的積極性,索性讓學生一一匯報展示,結(jié)果浪費很多時間。這一環(huán)節(jié),想法一樣的我可以讓學生口頭復述,不用一一板書,回升一些時間的。
四年級語文組教學總結(jié)與反思篇三
《爬天都峰》是習作單元的第二篇課文,學習寫作方法是重點。今天的課雖然是奔著這個重點去的,但是上得很枯燥,我還不能完全從文章跳出來,把它當做一個例子來看。
上課的條理仍然不夠清晰,我覺得還是對文本把握的不到位。孩子們聽得半睡半醒,這節(jié)課的效果好壞,一目了然。
教參上指出,本篇課文需要孩子掌握的,是要體會作者是用“怎么說”“怎么做”“怎么想”來把爬山過程寫清楚的。
因為文中出現(xiàn)了大量的對話,聯(lián)想到學生們平時作文中最擅長的“機器人對話”描寫,我不禁把重點改成了,學習文中的對話描寫,可以在“說”字前,對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加以描寫。比如:他點點頭,笑著說:“……”。她頭也不抬的說:“……”同時對標點符號的運用,適當滲透。
然而還不敢把教參的重點拋在一邊,所以這堂課上的有點亂,沒有主次。其實,寫到這里,我心里已經(jīng)清楚,關鍵原因還是在于,備課不到位,不夠細致。想起于永正先生的“備課”,課文中涉及到的字或者將要板書的字,他一定會在課前練很多遍,直到寫好為止。我為自己的“輕描淡寫”式的備課而臉紅。
以后還是要加強自己的備課。同時還要加強自己的表達能力,語無倫次,缺乏組織能力是我的常態(tài),我必須要改掉它。
《爬天都峰》二次備課:
一、首先出示天都峰的圖片,讓學生感受其陡峭,并表達自己看到這樣的山后的畏懼心理。之后,出示文中第二段內(nèi)容(作者所想),師:我們可以像作者一樣,把自己的感受寫進文章里。
學生讀二段內(nèi)容,感受作者害怕的心理以及其用詞準確。
二、 師:這個時候,作者碰見了一個老爺爺,她是這樣描述的(出示文本句子):我回頭看,一個白發(fā)蒼蒼的老爺爺,比我爺爺年紀還大哩?。ㄌ崾緦W生,可以對自己事件當中見到的人物進行描寫。)
三、從人物對話中感悟“要善于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學習對話描寫
1.讓學生分角色朗讀人物對話,找出作者開始不敢爬,最后卻成功登頂?shù)脑颍菏抢蠣敔數(shù)脑?,給了她鼓舞和力量。老爺爺也是因為作者的鼓舞,所以爬上了山頂。點明本課主題。
2.出示文中的幾處對話,學生聯(lián)系實際生活,學習對話描寫中,可以對說話的人物進行適當?shù)拿鑼?,這樣會使人物形象更鮮明。
如:他(……)說:“……”。
3.作者爬山時,是什么樣子呢?
學習第6段,關注并圈畫動詞,學習作者的動作描寫方法。
四、爬山后,他們又做了什么?作者又是從哪些角度進行記錄的呢?
1.在鯽魚背前拍照做紀念。(做)
2.老爺爺,作者和爸爸,三人之間的對話。
3.寫作順序
五、總結(jié)
作者從爬山這件事中,領悟到了一個道理:……在整個爬山事件中,作者抓住“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把爬山這件事寫清楚了。
結(jié)合“交流平臺”點明,把一件事寫清楚,需要注意什么。……
四年級語文組教學總結(jié)與反思篇四
學生通過“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中“數(shù)重山”看出路途比較遠,特別是交通不發(fā)達的古代,要回到家應該不近,但卻說“只隔”說明很近,看起來是矛盾的,卻不矛盾,因為詩人心早飛回家了,再遠也不覺得遠,這里可以看出他是多么想家呀。此時,我再通過圖畫示意、音樂與圖片的渲染、教師的語言描繪,創(chuàng)設多種場景,讓學生感受詩人創(chuàng)作的情境,從而更深刻地領悟作品所表達的情感。
四年級語文組教學總結(jié)與反思篇五
《讓它們自由生息》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瑞士日內(nèi)瓦這座既是聞名遐邇的旅游城市,又是國際性城市的獨特之處。這里的人們讓野草和鮮花自由生息,讓小鳥們也自由生息。表現(xiàn)了人與自然和諧、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生活情態(tài)。在教學“人與鳥兒和諧相處,小鳥自由生息”這一課文重點時,具體的課堂中呈現(xiàn)了這樣的教學情境:
生:我會撕幾塊面包讓它們吃。
生:看著這么可愛的小麻雀,我真想把它們放在手心,這不是掃了游客們的興致嗎?
……
反思:面對這樣的“擔憂”,我不能斷言這位學生說的不對,倒覺得這位同學說的也是實實在在的現(xiàn)象,但承載著教育思想和文本理念――讓它們自由生息,體現(xiàn)人與鳥兒和諧相處的教學設計以及我,應如何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課堂生成呢?在全班學生的笑聲之余,毫無思想準備的我只能以風趣幽默的方式來“解決”了當時我便半開玩笑說:“同學們,這么靈性乖巧的鳥兒哪能在客人面前出丑呢!”
課雖然結(jié)束了,可我卻因為課堂生成的這一事件沒有妥善處理而耿耿于懷,又找了一些關于如何處理課堂生成事件的資料來看,可依然是茫然一片,沒有找到更合適的方法來對應我的課堂事件。面對這種情景,我深刻地認識到:課堂,是豐富多彩的,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學習和交流的基地。
今后的教學,我會更加珍惜每一節(jié)課,收集能促進我專業(yè)成長的素材。
四年級語文組教學總結(jié)與反思篇六
初讀《最佳路徑》一文,不禁為格羅培斯的創(chuàng)意拍手叫好,“給人自由,任其選擇”這樣順其自然的方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最終成就了“最佳”。這個“最佳設計”的靈感,來自于一個無奈之舉,一個無心之施,一個無心插柳柳成蔭的現(xiàn)象。這個“最佳設計”的產(chǎn)生,來自一個建筑設計大師的敬業(yè)精神,來自于一個透過表象看到本質(zhì)的智者的思考,來自于善于聯(lián)系,極富創(chuàng)造力的建筑藝術家的設計。
格羅培斯是一位大師級建筑設計師,是哈佛建筑學院的院長,是70多處精美建筑的締造者,可是他卻因為一個微不足道的路徑設計而大傷腦筋。這大師與微不足道兩個詞擺在一起,使讀者不能不產(chǎn)生疑問,提出一個為什么?拓展思維,那就是這條路徑設計很難,難在什么地方?仔細讀文,不難發(fā)現(xiàn)愿意--大師自己不滿意,大師追求盡善盡美,追求自己設計的最佳。再深入思考,大師心中的最佳是怎樣的呢?我們大膽設想就是人人滿意,方便快捷的路徑。大家都知道眾口難調(diào),大家同樣也知道他人心思難以揣度。格羅培斯也一定知道,為什么他要堅持不拿出自己已經(jīng)設計好了的,卻十分不滿意的設計呢?我想:因為他心中有人,有著他設計建筑的享有者,眾多即將來到迪斯尼的游人。
他在尋找著與眾人溝通的最佳路徑,以設計出為享有者提供最好服務的路徑。大師在思緒煩雜中去法國南部散心,“思緒”一詞,說明他在思考,沒有停止,歌德曾經(jīng)這樣說過:我們的生活就像旅行,思想是導游者,沒有導游者,一切都會停止,目標會喪失,力量也會化為烏有。正是因為這導游的引導,才造就了最佳的設計。葡萄園發(fā)生的令人驚疑的事,讓人匪夷所思。一邊是熱情的葡萄園主,不辭辛苦的采摘葡萄送到馬路旁邊,誘人的吆喝呼喊著來來往往的車輛。一邊是年老力衰老婆婆,守著無人采摘的滿山葡萄,身居一個山谷中。
這樣的體力、能力的懸殊,本來的結(jié)果已經(jīng)預料到的,但是“誰知在這綿延上百公里的葡萄產(chǎn)區(qū),總是她的葡萄最先賣完?!边@種現(xiàn)象不能不使一些智者產(chǎn)生思考。這樣的智者當然不只有格羅培斯,還有超市的創(chuàng)始人。我們閱讀課文不難發(fā)現(xiàn),原由是“給人自由、任其選擇”。為何這樣一種自由選擇就會有著這樣的結(jié)果呢?我們研究一下那些葡萄采摘者兼購買者的心理。
1、新鮮。
a.采摘這樣的活動本身就很新奇,對沒有采摘過葡萄的人是一種誘惑。
b.自己采摘下來的葡萄,自己認為很新鮮、很甜。這里蘊含著人們的共同心理,就是認為自己選擇的才是最好的。
2、公平。
1、游客的最佳選擇,方便快捷。
2、格羅培斯的最佳,他創(chuàng)造性的完成了他的設計。
為何評委們要將最佳路徑授予迪斯尼樂園的路徑呢?
讀文找理由,然后模擬評委會開會討論的過程,在模擬中將格羅培斯的認真敬業(yè),將道路設計的靈感的奇遇,將道路的優(yōu)秀展現(xiàn)出來。最后請孩子們給格羅培斯寫頒獎詞。
四年級語文組教學總結(jié)與反思篇七
謝爾蓋·亞歷山德羅維奇·葉賽寧,蘇聯(lián)俄羅斯詩人。出生于梁贊省一個農(nóng)民家庭。19初第一本詩集《掃墓日》出版?!蹲?nèi)莨?jié)》《樂土》《約旦河的鴿子》《天上的鼓手》等詩作,以抒情的方式,抒發(fā)個人對革命的感受。參加意象派并成為中心人物,寫出《四旬祭》《一個流氓的自由》。參與發(fā)表意象派《宣言》,后來又寫了《生活與藝術》。批判意象派,表明了他向現(xiàn)實生活的回歸。1924年出版了轟動文壇的詩集《莫斯科酒館之音》,展示了詩人抑郁消沉的心靈。1924至1925年詩人的創(chuàng)作進入高峰期,寫出組詩《波斯抒情》(1924)、長詩《安娜·斯涅金娜》(1925)、詩集《蘇維埃俄羅斯》(1925)等。
四年級語文組教學總結(jié)與反思篇八
《囊螢夜讀》講的是晉朝人車胤勤奮好學,利用螢火蟲來照明讀書的故事。故事淺顯易懂,給人的教育意義卻十分深刻。
文言文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寶貴遺產(chǎn),他言簡意賅記錄了我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明,不少文言文還揭示了深刻的道理。我們要傳承民族文化的瑰寶,就要學好文言文。但是文言文畢竟離我們的生活較遠,教法不可能和現(xiàn)代文教法等同,怎樣的文言文教學才能更深入孩子們的心靈呢?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
首先讓學生練習朗讀課文,提醒學生朗讀文言文,既要注意標點符號之間的停頓,也要注意句子間的.停頓,嘗試斷句。在難讀的句子后面作記號,然后讓學生一一匯報自己覺得難讀的句子,再通過范讀、聽讀、跟讀、引讀、自由練讀、齊讀等方式,使學生逐步恰當處理長句的適當停頓。根據(jù)對意思的理解,確定怎樣停頓,指導孩子們讀出韻味。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辈扇「鞣N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體味文中之情,讀中想象文中之景,讀中感悟文中之道,學生再讀課文,在讀中進一步感知每句話的意思。在誦讀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讓學生享受祖國古代漢語的神韻。
要學好文言文,提高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理解詞語是關鍵。本堂課,我重點傳授給孩子們運用借助注釋、擴詞語、聯(lián)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每句話的意思。如《囊螢夜讀》中的“囊”,是口袋的意思;但此意思帶入文中,講不通。按照現(xiàn)代漢語的表達習慣,需要加一個表動作的詞語,變成“用口袋裝”,就通順了。如“倦”是疲倦的意思,“貧”是貧窮的意思,這些詞語的意思與現(xiàn)代漢語的意思基本一致,學生可以通過擴詞語的方法,感受到文言文與現(xiàn)代文的共通之處,幫助梳理理解文言文。在感悟中,能用自己的話對整體內(nèi)容進行正確、清楚、連貫的表達,能由故事內(nèi)容感悟其中蘊含的深刻哲理,結(jié)合自身實際談體驗和感受。
課題中的“囊螢夜讀”和課文第二句中的“練囊盛數(shù)十螢火以照書”互為解釋,但“囊”一個作名詞用,一個作動詞解釋,需要讓學生來對比理解。再有,“囊螢夜讀”這個故事,從古至今,在《三字經(jīng)》、《晉書》等不少古籍中都有提到,在教學中也提到了這些出處,需要以一定時間順序來講,就更為清楚。
在文言文教學中,授學生以“漁”,使其樂學、會學。感悟文中之道,感受文中之雅!
四年級語文組教學總結(jié)與反思篇九
小學階段是學生處于啟蒙教育階段,開始接受學習系統(tǒng)的科學知識。語文教學,主要是識字教學。識字是閱讀的起點和基點,乃至全部語文能力的根基。由于小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等諸因素,小學語文教學,應體現(xiàn)“以教學為主”的原則,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小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通過反復訓練使學生達到獲取知識和培養(yǎng)能力的目的。小學中年級尤其注意方法引導,重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逐步提高學生的獨立性。
方法是入門的向?qū)?。一些學生勤苦讀書而收效甚微,主要原因就是學不得法。著名的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就非常重視方法的作用,他說:“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苯處熅蛻探o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讓學生知道學什么、怎么學。學習語文的'方法多種多樣,因文而異,因人而異,無論何種方法都應努力做到眼看、腦思、手寫。如“比較法”和“重點突破法”。
比較是思維過程的重要形式之一。通過比較,可以區(qū)別對象之間的相同點和相異點,本質(zhì)特征和非本質(zhì)特征,以達到正確認識事物的目的。根據(jù)不同的內(nèi)容采用不同的比較方法。如多音字進行分析字義比較法。了解其正確讀音和字義。比較體會句子怎樣用詞準確、生動形象。
重點突破法。對課文里含義深奧不易理解的詞句,常常使學生記憶卡殼。就要引導學生熟讀精思,花時間花力氣弄懂,反復體會以促進記憶。如《桂林山水》等一些課文要背誦的美文佳句往往需要這種方法。對學生理解和背誦起到很好的效果。
葉圣陶先生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舉一反三,練成閱二、輔以基本知識?!?BR> 班里為數(shù)不少的學生都對學習語文缺乏信心,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原先的語文基礎功底太差,所學的知識如過眼煙云。針對這一情況,系統(tǒng)地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知識。
(一)拼音文字過關,積累大量詞匯;
(二)詞句理解過關,準確表情達意;
(三)朗讀背誦過關,發(fā)展記憶能力;
(四)基本寫作過關,掌握寫作要領。
只有對所學的基本知識過關,學生才能“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才能長久地保持學習的動力和信心。發(fā)現(xiàn)“學困生”完成得較好時,一定要及時鼓勵,以此來達到增強其自信心。
1、重“句段”貫“全文”。根據(jù)單元知識點,確立教學目標。在分析課文時,把精力放在體現(xiàn)知識點的幾個段落學習的基礎上。整體感受課文內(nèi)容,對課文語言的品味、感悟。如第三單元的教學,知識點確定為“了解大自然給人的啟示”,講授時就圍繞大自然的啟示描寫,分析其寫法,引導學生對大自然有新的發(fā)現(xiàn),的新有收獲。
2、重“講讀”促“自讀”。對于不同類型課文的學習,多采用以講讀促自讀的教法。講讀課文,從各個方面對重點段落進行剖析,把自讀課文看作是知識遷移、能力培養(yǎng)的訓練課,對“知識點”進行鞏固,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
“從訓練上突破”的原則,強化了練習。教材課文后的練習為基礎練習;一個單元后的多項練習,綜合閱讀練習。相互聯(lián)系,螺旋上升。其中每篇課文后的作業(yè),根據(jù)不同類型強化練習。講讀例文的練習以記憶性練習為主;鞏固例文的練習以理解性、鞏固性練習為主;自學例文的練習以運用性練習為主,滲透創(chuàng)造性練習內(nèi)容。
四年級語文組教學總結(jié)與反思篇十
這一期末成績均分84。37,比四班高出4分,比第一名低4分,語文教學反思。批改試卷的老師和同年級的老師都夸贊:我們班進步很大。接任之前,就有人告訴我:這個班均分倒數(shù)第一,比其他班低十幾分。如今能取得這個成績,已經(jīng)很不錯了。
我反思這一學期對語文教學做了什么:什么也沒做!不但沒特別做什么,語文課還少上了幾節(jié),要么是排節(jié)目,要么是參加活動,交給數(shù)學老師了。我們班的后進生兩只手抓都抓不過來,我哪有精力一個個給他們補缺補差;我也沒有像數(shù)學老師那樣經(jīng)常耗在班上一個個面批,也沒有像英語老師那樣經(jīng)常把后進生帶到辦公室補,教學反思《語文教學反思》。只是偶爾象征性地懲罰不寫家庭作業(yè)的。應該說,我骨子里就是“懶”教師,從教以來,就厭惡把孩子拎到辦公室訓斥啊、補作業(yè)啊。。。。。。。
看上去,我什么都沒做。但我也的的確確每天都忙忙碌碌的,在學校的時間都傾注在孩子們的`身上了。應該說,都滲透在與學生點點滴滴的互動中了。通過這一學期我們的學習成績,以及這幾年的思考,我肯定:讓學生健康(包括心理)成長,提高學生的成績,絕不是靠教師整天耗在學生身上,不是經(jīng)常把學生拉在自己身邊補缺補差,不是一對一面批,也不是大量題海戰(zhàn)術。這些只能起到一點點輔助作用,把握不好,反而抑制學生的發(fā)展,讓學生厭學。內(nèi)動力激發(fā)出來了,這些教學手段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四年級語文組教學總結(jié)與反思篇十一
《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課堂教學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能動性。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劃出感受最深的詞句。充分體現(xiàn)《語文課程標準》要求:“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
《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課堂教學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能動性。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劃出感受最深的詞句。充分體現(xiàn)《語文課程標準》要求:“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從而培養(yǎng)學生對課文內(nèi)學習興趣和形成獨到見解。
(2)指名朗讀課文2、3自然段。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疲憊”一詞,讓學生從課文的內(nèi)容中去理解詞語,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和探索。
(3)找出描寫小紅軍外貌的句子,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那個小家伙不過十一二歲,黃黃的小臉,一雙大眼睛,兩片薄嘴唇,鼻子有點兒翹,兩只腳穿著破草鞋,凍得又青又紅。” 先讓學生用自己的理解練讀,然后引導學生理解這是一個怎樣的小紅軍。當對小紅軍有了一定的認識,再引導學生反復讀,讀出小紅軍的可憐來,在讀中升華對小紅軍的憐惜之情。
我一開始就抓住“倔強”一詞,讓學生邊讀課文邊找出表現(xiàn)小紅軍“倔強”的詞句,學生通過對這些詞句的品讀,對小紅軍的形象從整體上進行感知。小紅軍語言、動作、神態(tài)的描寫體現(xiàn)了小紅軍的倔強。任何人見了小紅軍的舉動都會認為小紅軍精神好、體力足、干糧多,陳賡同志終于被小紅軍說服了。體會“終于” 一詞,從“終于”可以感受到小紅軍和陳庚相互關心,舍己為人這一高尚品質(zhì)。
本文的細節(jié)從不同角度體現(xiàn)了小紅軍的精神品質(zhì):外貌描寫從小紅軍的處境危險襯托他舍己為人的品質(zhì);對話描寫從人物的良苦用心體現(xiàn)人物的高尚品質(zhì);陳庚同志上馬后的心理活動,類比出小紅軍的可貴品質(zhì)。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讀出自己感動最深的句子,讓學生自由發(fā)問。
四年級語文組教學總結(jié)與反思篇十二
這篇文章的語言的確不難,學生幾乎一讀就懂,文章的'主題學生也能很快捕捉到。因此,在教這篇文章時,我先讓學生談讀了這篇課文的感受或者說自己明白了什么,最后再讓學生提出自己不明白問題,教師給予歸納、梳理。完畢之后,我緊抓住學生提出的“龐大的獵狗為什么會后退?”這一問題來統(tǒng)領全文,讓學生去探究老麻雀奮不顧身要掩護的小麻雀是一只什么樣的小麻雀,在學習救助場面時,讓學生劃感受深的句子談體會。
四年級語文組教學總結(jié)與反思篇十三
語文課做到了。我們需要真誠地喚起自身和學生內(nèi)心深處的情感,在每一堂課上都能以情感作為潤滑劑,給學生一種享受,讓學生的情感得到激發(fā),與文本親密“接觸”,在品讀中享受由于學習而得到的滿足,從而優(yōu)化我們的語文課堂,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四年級語文組教學總結(jié)與反思篇十四
《寒夜的燈光》是湘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的一篇講讀課文,講述了一名醫(yī)生在加拿大西部開了一家診所。他在一個寒冷的夜晚,冒著風雪去給農(nóng)家孩子治病,那個農(nóng)民請沿途的農(nóng)家打開電燈引路。醫(yī)生給孩子治完病后回家時,沿途的農(nóng)家又開著燈送他前行,使他在寒夜中充滿了溫暖和力量。
冬夜里一盞盞普通的燈,給夜行人帶來的卻是溫暖和友情。文章敘事抒情,感人至深。在人際關系日益淡薄,孩子越來越自私自利的今天,不失為一份關于愛的教育的難得材料。
如何上好這一課,使其真正體現(xiàn)出應有的價值來呢?我在教學中作了如下嘗試:
課文表達了人與人之間相互關愛的美好情感。教學初,讓每個學生閉上眼睛,想象在寒風呼呼的漆黑冬夜,一個人獨自走在鄉(xiāng)間的小路上,會有什么感覺。然后讓學生睜開眼睛,感受光明,談談自己最需要的燈光有人適時地為你而亮起了之時的感受。這一導入,為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埋下了伏筆。
課文中的對比較多。教學時,我巧妙地利用對比,來引導學生領悟人物精神。
如“平時,一入夜荒野總是漆黑一片,因為那時農(nóng)家用燈是很節(jié)約的?!薄耙宦窡艄庵敢遥刮翼樌搅四莻€求醫(yī)的人家?!边@兩個句子中的“平時,漆黑一片”與“此時,一路燈光”形成對比,體現(xiàn)了農(nóng)民們樂于助人的精神,使人感到無限的溫暖。
又如,在回家的路上,“我”心里充滿恐懼,后來,他發(fā)現(xiàn)人們用燈光送自己前行,使他感到渾身充滿溫暖和力量?!俺錆M恐懼”與“充滿溫暖和力量”對比,表明這些農(nóng)家的燈光為作者指明了方向,使他感受到一種無私的關懷。
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我抓住了醫(yī)生心理變化的特點。如課文倒數(shù)第2自然段應該讀出作者緊張的心理:恐懼和擔憂。通過把反問句“那么復雜的鄉(xiāng)村夜路,我怎能認得回去的路呢?”改為陳述句的練習,體會作者當時的擔憂是多么的強烈。但就是在如此惡劣的條件下,醫(yī)生毅然出診并執(zhí)意回家又說明了什么?接著,讓學生在反復朗讀中體會到醫(yī)生的盡職盡責與可敬。
課文最后一段,要體現(xiàn)出“通明閃亮”的燈光給作者帶來的溫暖,即使風的哀鳴和車輪碾雪的聲音也不再使人感到害怕。在朗讀“我的汽車每駛過一家,燈光隨后就熄滅,而前面的燈光還在等待著我……”時,我先設計了如下練習:
我的汽車駛過一家,燈光(隨后就熄滅),而前面的燈光(還在等待著我);
我的汽車又駛過一家,燈光(隨后就熄滅),而前面的燈光(還在等待著我);
我的汽車每駛過一家,燈光(隨后就熄滅),而前面的燈光(還在等待著我);
就這樣,我的汽車一直駛到家中,燈光(才全部熄滅)。
在學生想象畫面完成練習后,教師引讀,師生共同體會如此節(jié)約的農(nóng)民在醫(yī)生治好同鄉(xiāng)孩子的病后,還愿意為其而亮燈的友善與崇高。
就像寫文章一樣,在教學過程中,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使用自然的過渡語進行銜接,會使你的`整堂課渾然一體,避免脫節(jié),教學效果也會臻于完美。
如:“寒夜里的燈光,讓作者渾身充滿了力量。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寒夜,感受寒夜的燈光帶來的溫暖和力量?!薄皨雰旱镁攘?,醫(yī)生要回家了,指引他出診的一路燈光還會為他而亮嗎?你是從哪兒知道的?請讀一讀。”這些過渡語的恰當運用,很自然地把學生帶入到要學習的內(nèi)容中去,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對課文的學習興趣。
一堂課用上好的結(jié)束語,會為整堂課增色不少。
我是這樣對該堂課進行總結(jié)的:“是呀,贈人玫瑰,手有余香。關愛給人溫馨、予己歡樂。讓我們伸出雙手,一起去關愛他人?!边@極富號召力與感染力的語言,點燃了學生關愛他人的_接著,課件出示有關關愛他人的畫面的同時,一曲《愛的奉獻》緩緩奏響,把學生的感情推向了_,此時,老師無需過多的語言,學生已自發(fā)地準備投入到“關愛他人”的行列中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