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使我們能夠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目標和愿景。總結要經常反思和修正,力求越寫越好。這里為大家精選了一些關于個人發(fā)展和職業(yè)規(guī)劃的總結范文,希望能為大家的職場生涯提供一些建議和思考。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全冊篇一
教學目標:
分析形象,探究主題。
教學重點:
創(chuàng)造性復述故事情節(jié),分析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詳略安排的巧妙用意。
教學資源及手段準備:
學生日記中想象的畫面朗讀法背誦法討論法。
教學思路:
先檢查學生背誦課文情況,并讓兩位學生談自己的背書心得;再分享學生日記中描述的想象故事情節(jié)的畫面,讓學生學習創(chuàng)造性復述,學會在閱讀中融入自己的體會,實現個性化閱讀;最后,解決本課的問題——“為什么這樣安排詳略?”
為解決此問題,先讓學生歸納故事情節(jié),從中體會表現了木蘭怎樣的優(yōu)秀品質;接著,讓學生找出是怎樣安排詳略的?最后,引導學生思考:作者為什么這樣安排詳略?從而,得出的主題:贊美了花木蘭的優(yōu)秀品質,表達了愛國愛家的思想感情,歌頌了巾幗不讓須眉的情懷。
在教學的拓展延伸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樹立愛國之情,思考自己愛國的方式。
課時安排: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抽查背誦:
請學生舉手背誦,并請兩位學生介紹自己的背書心得。
二、創(chuàng)造性復述故事情節(jié):
展評學生日記。
按照段落順序,依次展示七位學生的日記,并點評其想象的.優(yōu)點,如加入“心事重重”的心理,突出了思念之情,體現了人物品質,運用了對話、動作描寫,添加了人物神態(tài)等。
三、分析詳略安排的剪裁特色:
(一)請一生朗讀后概括故事情節(jié)。
(二)思考:
你喜歡本文塑造的木蘭形象嗎?你特別欣賞她的哪一點?請結合詩中描述,用下面句式來發(fā)表你的意見。
“我喜歡木蘭,因為她____,你看____。”
由此,歸納出木蘭的優(yōu)秀品質:機智勇敢、忠孝兩全、勤勞樸實、熱愛生活、深明大義、不慕名利等。
(三)討論:
對木蘭的描寫,哪些詳寫?哪些略寫?
明確:除“征戰(zhàn)沙場”略寫外,其余詳寫。
(四)探究:
為什么這樣安排詳略?用意何在?
明確:1、圍繞“木蘭是女郎”安排詳略,以豐富女英雄形象。
2、突出主題:贊美了木蘭的優(yōu)秀品質;歌頌了“巾幗不讓須眉”的愛國愛家之情。
四、拓展延伸:
(一)你還知道哪些知名女性?與大家交流。
學生發(fā)言。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全冊篇二
一、?????????導入??:歌曲是生活的陽光雨露,一首優(yōu)秀的歌曲就是一個時代的心靈,給我們感動,讓我們歡暢,更讓我們久久難忘。今天就讓我們重溫幾首經典詞作,感受一下其中的心聲和魅力。??欣賞歌曲:《黃河頌》。
二、1、老師師首先范讀課文第1小節(jié)的朗誦詞部分,并以此節(jié)為例,作朗誦方法指導。(1)將第1小節(jié)默讀1遍,了解大致內容與句式特點。(2)標出節(jié)奏、重音和韻腳。(3)?輕聲試讀幾遍。(4)大聲朗讀,音量以能夠聽清自己的聲音為準。
2.請幾位同學朗誦,請全班同學點評。
3.全班齊讀,相互討論,集體點評。
4.分角色表演朗誦,全體起立,配樂朗誦《黃河頌》,導師讀朗誦詞部分,同學讀歌詞部分。
5、學生?自由發(fā)言,談談朗誦后對黃河的英雄氣概與中華民族偉大品格的感悟。
三、分組找一下自己所喜歡的詞句,聯系生活中的例子,談談自己的體會;
再分組找一下自己不理解的詞句,小組討論討論。
四、合作探索1.??詩人為什么把黃河比作“搖籃”和“屏障”?
2.??課文從哪些方面贊頌了黃河的偉大和堅強?
3.??詩人寫黃河的意圖是什么?
4.??你認為這首詩中有哪些表現技法值得學習????各小組按要求討論探索,記錄要點,踴躍發(fā)言后,師生一起明確上述問題的答案。明確1:因為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的發(fā)源地,把它比作搖籃可以形象確切地表現黃河的歷史功績。黃河洶涌澎湃,勢不可擋,是阻擋外敵入侵、保衛(wèi)中華民族的又一道鋼鐵長城,因此詩人稱之為“屏障”。明確2:課文是從自然特點、地理優(yōu)勢和民族貢獻幾方面贊頌黃河的偉大堅強。明確3:在詩人筆下,黃河是中華民族英勇豪邁、不屈不撓、偉大堅強的象征,因此詩人借贊頌黃河來激發(fā)我們中華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動員全民族億萬英雄兒女像黃河那樣偉大堅強!這是借物抒懷的寫法,正像矛盾在《白楊禮贊》中借贊美白楊而贊美抗日軍民一樣。明確4:課文中值得學習借鑒的表現技法主要有(1)呼告,如“啊,朋友!”有助于明確抒情對象,直接抒發(fā)強烈的感情。(2)反復,如“啊,黃河!”在詩中反復出現,起到了加強結構,渲染感情,突出主題的作用。(3)比喻擬人,如“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你一瀉千里,……伸出千萬條鐵的臂膀”等詩句,賦予了黃河無限豐富的生命,使她像母親一樣親切深情。
一、
ppt出示結尾,老師輕聲范讀,提問:“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BR> (愛養(yǎng)花的爸爸去世了,我也長大了。)生命如花,縱使多情而美麗,但有一天,它會無奈地凋謝殞落,這句話寫出了作者對父親去世的無限哀痛與思念。
(原文含蓄,寄蘊著英子深深的哀痛與思念,并且照應了題目,照應了爸爸的個性。)。
如果學生說不能,那我出示我的兩組標點“!……”和“,!”;如果學生能改,那么討論哪個更好。(“句號”能夠表現出英子在遭遇不幸時的坦然和鎮(zhèn)定。)——改動標點,表達的情感就不一樣了。語言有時就是這樣巧妙。我們在閱讀時要仔細體會,不要放過一個標點。
(閱讀47——55)。
主要是54節(jié)與49節(jié)的對比:
“瘦雞妹妹還在搶燕燕的小玩意兒,弟弟把沙土灌進玻璃瓶里。是的,這里就數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BR> (“還”字不能刪除,再一次看弟妹,英子的眼光儼然從同齡人變成一個小大人,爸爸的去世逼迫著12歲她不得不堅強的面對現實。她反復地對自己心理暗示,讓自己鎮(zhèn)定沉著起來。)。
在父親去世前,英子和其他孩子一樣單純稚氣,例子很多,主要抓住三個部分:
(4——11)中的第7和11節(jié)。
[“那么爸不也可以硬著頭皮從床上起來到我們學校去嗎?”
爸爸看著我,搖搖頭,不說話了。他把臉轉向墻那邊,舉起他的手,看那上面的指甲。然后,他又轉過臉來叮囑我:
“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學校去,這是你在小學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遲到!”
“我知道,爸爸。”
“沒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經大了,是不是?”
(這一段可以讓學生來分角色讀一讀,進一步體會父親的愛)。
(12——21)中的12、13、20節(jié)。
[最糟的是爸爸不許小孩子上學乘車的,他不管你晚不晚。]。
[我是一只狼狽的小狗,被宋媽抱上了洋車第一次花錢坐車去上學。]。
(34——46)中34、39、41節(jié)。
(要求:請將下面的句子補充完整,“???????????????????,英子逐漸成長……”并有感情的用文中的話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相對來說比較開放,英子的成長中有老師的教誨,宋媽、蘭姨娘的叮囑,躲在草叢里的人的承諾,當然最重要的是爸爸嚴厲深沉的愛。
談爸爸主要是三個部分。
(3——11)(12——27)(40——46)。
b.在爸爸的嚴格要求下,英子逐漸成長。一年級的一天,下大雨,“我”賴在床上不起來,爸爸站到“我”的床前,瞪著“我”:“怎么還不起來,快起!快起!……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學!起!”爸爸氣極了,一把把“我”從床上拖起來,從桌上抄起雞毛撣子打了“我”,爸爸把“我”從床頭打到床角,從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聲混合著“我”的哭聲?!拔摇笨尢枺惚?,最后還是冒著大雨上學去了。從那以后,“我”總是很早就到校。
c.在爸爸的細心關愛下,英子逐漸成長。盡管因賴床不起而受到爸爸懲罰,但爸爸卻破例讓“我”坐洋車去上學。爸爸還把花夾襖送到學校來,“看著我穿上,又拿出兩個銅板來給我。”這在“我”幼小的心靈中激起了陣陣漣漪,使“我”在以后的生活學習中能夠處處嚴格要求自己。
d.在爸爸的殷切期望中,英子逐漸成長?!傲昵八麉⒓恿宋覀儗W校的那次歡送畢業(yè)同學同樂會時,曾經要我好好用功,六年后也代表同學領畢業(yè)證書和致謝詞。今天,“六年后”到了,我真的被選做這件事。”“沒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經大了,是不是?……不要怕,英子,你要學做許多事,將來好幫著你媽媽。你最大?!边@是爸爸對“我”的殷切期望,更是綿綿無盡的牽掛。當我得知爸爸去世的消息后,“我”從來沒有過這樣的鎮(zhèn)定,這樣的安靜。走過院子,看到那垂落的夾竹桃,我默念著: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已不再是孩子。
重點是抓住“嚴厲”與“溫和”,總結:正是爸爸這嚴厲而不失溫暖的愛,給了英子成長的勇氣和成熟的力量!
為什么直到獲悉爸爸噩耗的那一刻,英子才突然地意識到自己必須成熟起來?
(作家的故事結束了,而讀者的閱讀才剛剛開始,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
讓我們分享你的理解,聆聽你的成長故事。
主要是談談對文章的理解,說說自己成長的故事?!煺叟c磨難能讓人成長起來。
等學生談過之后,自己也談談理解:生命是一樹繁花,風霜是一根鐵鞭,一朵一朵的擊落,等到擊完的時候,把滿地殘紅踏入泥沙,而后,醞釀著下一個春天……爸爸的花兒落了,英子的花兒正悄然開放。
ppt重新播放《送別》,在這堂即將的時候,讓我們再一次聆聽影片中反復出現的驪歌,回顧這篇樸素的小說,相信每聽一次,每看一遍,都會有不同的感受。最后送給大家一句話:只有坦然送別過去,才能迎接美好的將來!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全冊篇三
重點:
1、故事情節(jié)和木蘭形象。
2、記敘的詳略處理。
3、對偶和排比。
難點:
誦讀指導,并當堂熟讀成誦。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簡介木蘭其人及《樂府詩集》(略)。
二、正字音(略)。
三、要求學生參看注釋,閱讀詩篇,理解詞義、句意、詩篇大意(略)。
四、朗讀全詩。
五、引導學生劃分這首詩的結構層次。
依據故事的發(fā)生、發(fā)展和結束,這首詩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各寫出了什么?概括本詩情節(jié)并復述故事。
六、分析第一部分(同時出示幻燈片的畫面,引導學生答出相關詩句,再分析人物形象、修辭手法)。
1、詩篇怎樣寫出故事的開始?這樣寫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詩篇由“唧唧復唧唧”引出“木蘭當戶織”,表明了木蘭織布姑娘的身份?!安宦剻C杼聲,惟聞女嘆息”,這組對偶句表現出木蘭停機不織,只是連聲嘆息,自然地引出母親的發(fā)問,木蘭的回答。富有生活實感,寫出了故事的開始。表現了木蘭的勤勞孝順。
2、木蘭的答話表明了什么情況?表現了她的什么特點?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軍帖”的夜傳,“十二卷”(虛數)的夸張,表明了軍情緊急,顯示出戰(zhàn)爭氣氛?!鞍敓o大兒,木蘭無長兄”,父老弟幼,揭示出尖銳的矛盾,表明了木蘭代父從軍的緣由?!霸笧槭邪榜R,從此替爺征”,表現出木蘭基于家庭情況,經過??棁@息的考慮,毅然決定代父從軍。表現了木蘭的勇敢堅毅、忠孝兩全。
3、第三段運用什么修辭方法寫出了什么內容?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路,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虛指),運用排比修辭方法,鋪陳地寫出木蘭連赴東西南北四市,匆忙購置戰(zhàn)馬鞍具的情景,表現了木蘭準備出征的急切操辦而又井然有序。
4、這一部分還運用什么修辭方法寫出了什么內容?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旦辭黃河去……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但,只。前后四句之間構成對偶并運用了間隔反復修辭方法。“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和“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這兩組對偶句之間,間隔反復,層嬗遞進,表現出木蘭出征的路線,征程的遙遠,行軍的神速,點明了宿營的荒涼地點;“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和“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之間,間隔反復,緊相呼應,在荒涼夜間環(huán)境烘托中,揭示出木蘭乍離家鄉(xiāng),思念親人,離鄉(xiāng)愈遠,思親愈切的心情,從而細膩地透露出木蘭少女思親的情懷,活生生地刻畫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描寫出木蘭奔馳遙遠征途的豪邁氣概。
第二課時。
一、分析第二部分。
1、這一部分前兩句在詩篇前后段落上起著什么作用?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是對上段描寫的奔馳征途情景高度的、形象的概括,表明馳騁戰(zhàn)場,引到描寫戰(zhàn)場上的生活和戰(zhàn)斗,在詩篇前后段落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這兩句詩,寫出征途之遙,夸張地表現出木蘭身跨飛馳戰(zhàn)馬,萬里奔赴戰(zhàn)場,穿過關隘、飛越層巒的矯健雄姿。
2、后四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兩句對偶:凜冽的北風傳送著打更的聲音,將士們在軍中宿營;寒冷的月光照射著明晃晃的鎧甲,哨兵們在深夜值勤;在艱苦環(huán)境的烘托中,表現出木蘭在戰(zhàn)場上的艱苦生活,從而烘托出木蘭的勇敢堅強。
“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兩句對偶,又是互文,互相滲透:將士們出征十年,經歷過上百次激烈戰(zhàn)斗,有的戰(zhàn)死沙場,有的凱旋歸來;寫出戰(zhàn)斗之多,時間之長,戰(zhàn)況之烈,表明了木蘭身經長期激戰(zhàn),英勇善戰(zhàn),凱旋歸來。
二、分析第三部分。
1、這一部分運用什么修辭方法描寫木蘭朝見天子的情景?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夸張,對偶,互相補充,表明天子為木蘭記多次功、賞賜甚豐,并且還“問所欲”,意將封任高官;這就有力地襯托了“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xiāng)”,表現出木蘭功成身退、眷戀家鄉(xiāng)耕織生活、不慕榮華富貴的純真性格、高貴品質。
2、這一部分運用什么修辭方法描寫木蘭回到家園的情景?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運用排比修辭方法,鋪陳地寫出一家親人因木蘭歸來而各自產生的符合年齡、身份、性別特征的行動,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親切意味。表現出木蘭勝利歸來給全家親人帶來了一片歡樂。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zhàn)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運用排比修辭方法,鋪陳地寫出木蘭一連串富有年輕女性特征的換裝梳妝動作,表現出木蘭久征勝利歸來,恢復女妝,欣喜興奮的感情。
“出門看伙伴,伙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表現出伙伴看到“木蘭是女郎”時的驚詫和贊嘆,襯托了木蘭在長期從軍當中的謹慎和機警。木蘭從軍的故事也就在喜劇高潮中結束。
這一部分以雙兔為喻,很有風趣;“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我”字,具有代木蘭說話的意味,體現了對木蘭十分親切和非常喜愛的感情,贊美了木蘭在從軍十二年中未被發(fā)現是女郎的謹慎和機警。
(如有學生把這四句詩歸入上一部分,理解為木蘭自己的話,認為木蘭在這以兔自喻當中閃耀著風趣、智慧的光芒,體現了喜悅、自豪的感情,也應予以肯定。)。
4、小結木蘭形象。
木蘭既是一個女孩子,更是一個金戈鐵馬的英雄。她勤勞善良,純樸孝順,在國家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馳騁沙場,為國家盡忠效勞,表現出深明大義、勇敢堅毅,果斷的`效國忠心和英雄氣概。從軍十二年,她憑著自己的堅強毅力和機智謹慎,女兒身份一直沒被揭穿。在凱旋歸來后,她不貪圖富貴,甘愿過回簡單安定的農家生活。她是我國古代北方優(yōu)秀勞動婦女的象征。
5、分析這首詩詳略敘述的恰當。這首詩詳寫什么?略寫什么?詩人為什么這樣處理題材?
這首詩詳寫木蘭的從軍緣由、行前準備、征途思親、凱旋辭官、返回家園,略寫戰(zhàn)場生活、百戰(zhàn)情況。所以這樣詳略地處理題材,原因在于這首詩不是重在表現木蘭怎樣作戰(zhàn)勝,而是重在表現木蘭這個年輕女郎深明大義、代父從軍、性格純真、品質高貴。所以詩中扣住從軍故事的始末,著重寫她的內心世界,表現她的思想感情,刻畫出了這個血肉豐滿的年輕女郎英雄形象。在內容上,突出木蘭的兒女情態(tài),豐富了木蘭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實感人。在結構上,詳略得當,使全詩顯得簡潔緊湊。這樣根據人物特點、詩篇主題來詳略地處理題材,非常恰當。征途之遙,生活之苦,戰(zhàn)斗之多,時間之長,戰(zhàn)況之烈。
三、此外還有比喻、頂針、夸張等。
7、總結本詩主題。
歌頌了木蘭的英雄形象,贊美了我國北方勞動婦女的英雄氣概,表達了古代人民渴望和平安定生活的愿望。
8、學生朗讀全詩。要求緩急得當,讀出氣勢感情。
(教案設計者:天津津沽高中田克君,收錄時略有改動)。
設計思想。
1、這首詩以木蘭代父從軍為故事核心,在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當中運用排比、對偶、夸張等修辭方法描寫人物,刻畫出了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形象。課本就詩中的排比句、對偶句組織了課后練習。引導學生扣住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分析詩篇對人物所作諸多描寫的表現力量,把此種練習統(tǒng)一于人物形象分析當中,深刻理解木蘭這個人物形象。
2、這首詩敘述詳略得當。對此單獨進行分析,以免影響分析人物形象的集中。
3、這首詩的語言富有民歌特色,剛健明快,引導學生注意朗讀和背誦。
板書設計。
板書一:
木蘭。
1、母問女答表明緣由毅然代父從軍。
排比鋪陳匆忙購置急切準備出征。
2、反復烘托思親情切奔馳遙遠征途。
3、夸張對偶烘托互滲長期激戰(zhàn)凱旋。
4、夸張襯托功成身退不慕榮華富貴。
排比鋪陳親歡伴驚喜劇高潮結束。
5、雙兔為喻風趣親切贊美謹慎機警。
板書二:
木蘭詩。
1、母問女答表明緣由毅然代父從軍。
2、排比反復購置準備奔馳遙遠戰(zhàn)場。
3、夸張對偶烘托互滲長期激戰(zhàn)凱旋。
4、夸張排比功成身退親歡友驚復妝。
5、雙兔為喻風趣親切贊美謹慎機警。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全冊篇四
《木蘭詩》是一首樂府民歌。為了達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在朗讀中進入情境,感受木蘭形象的教學目的,在教學設計中,我采用反復朗讀的方式貫穿整個課堂,把課堂活動分成三個版塊:一反復朗讀,品味詩歌的傳奇美;二背誦全文,品味詩歌的形象美,并嘗試探尋詩歌主題;三吟詠誦讀,品味詩歌的語言美。從三個層次出發(fā)來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詩歌感悟能力。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每次上課之前,不用我下令,學生就忍不住來一段大聲朗誦,可見學生對這首詩的喜愛之情。我也就順水推舟,采用各種形式讓學生反復朗讀,達到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學生能夠當堂背誦的效果。同時,我也發(fā)現了自己需要改進的幾個方面:
首先是朗讀語調,我采用播放錄音讓學生模仿朗讀的方式,本意是讓學生自主揣摩、模仿學習,不足的是應該指導學生對感情基調做一次整體的把握;其次是耗時太長,前后一共花費了四個課時,生怕學生還有不懂的地方,不敢大膽取舍,整個課堂設計還有待精簡。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全冊篇五
教學目標:
1、通過預習,注意積累重要字詞;在課堂學習中學習能結合文意品味語言,解釋詞義。
2、通讀課文,能把握文章情節(jié),概括文章內容大意。
3、在深入的品味中領悟作者寫作意圖,并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深化對文章主旨的理解,形成個性化的解讀。(難點)。
教學流程預設:
一、導:
師:貓是我們大家非常熟悉的小動物。今天課前,我給大家?guī)砹艘欢侮P于貓的視頻材料,請大家欣賞。
生看視頻“世界上最搞笑的貓”。
師:看了這段視頻,結合自己的生活感受,你覺得貓是怎樣的小動物?--生談看法。
師:我國著名作家鄭振鐸先生,他家也曾先后養(yǎng)過三只小貓。從這三次養(yǎng)貓的經歷中,他又感受、領悟到什么?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貓》。
二、讀。
1、請速讀課文,思考:文章到底寫了些什么?讀完文章后,你最想弄明白的又是什么?
2、生談自己最想搞明白的問題。
三、議。
生獨立思考后交流,在師生互動中追問如下問題:這只貓有什么特點?具體表現在哪些地方?然后引導學生朗讀、品味關鍵語句。
以下為備用材料:
(1)關于第一只貓。
特點:活潑可愛。
關鍵語句:花白的毛,很活潑,如帶著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陽光里滾來滾去。/它便撲過來搶,又撲過去搶。(品味其中的比喻句、詞語滾來滾去等)。
(2)關于第二只貓。
特點:更活潑更有趣。
關鍵語句:它在園中亂跑,又會爬樹,有時蝴蝶安詳地飛過時,它也會撲過去捉。它似乎太活潑了,一點也不怕生人,有時由樹上躍到墻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曬太陽。(品味其中的動詞)。
(3)關于第三只貓。
特點:憂郁懶惰。
關鍵句:它不活潑,也不像別的小貓之喜歡游玩,好象是具有天生的憂郁性似的,連三妹那樣愛貓的,對于它,也不加注意。/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無的動物。(品味若有若無)。
2、師:然后,這三只貓的結局各不相同:他們或者病死、或者被抱走,唯有第三只貓的亡失讓我刻骨銘心。為什么?也許就是因為這只貓的憂郁懶惰,也許就是因為它的外表丑陋,讓人既可憐又可厭,這只貓最終被冤死在鄰家的屋脊上。
四、析。
假如,一切可以從頭再來,你認為文中的“我”會更愿意再養(yǎng)哪一只貓?
1、對第一只貓。
“我”的態(tài)度:感覺到它的可愛,討人喜歡,對它的病亡感到一縷酸辛、可憐,表示要再要一只。
2、對第二只貓。
對它的被捉感到悵然、憤恨并咒罵,對它的丟失很不高興,心里牽掛;好久不養(yǎng)貓。
3、對第三只貓。
明白自己冤屈了一只不能說話辯訴的小動物,決定自此,永不養(yǎng)貓。
五、辯。
1、有人讀了文章后得到了這樣的啟發(fā):從第二只貓的討人喜歡來看,我們在做人時應該讓自己活潑些開朗些,這樣才能有較好的人際關系。尤其在注重團隊精神的今天,更應善于與人交往,把自己融人到集體中去。
2、你從中得到什么啟發(fā)?師生互動中完成對文章主題的多元解讀。以下為備用說法:
(1)從第三只貓的死,我們應該吸取一點教訓,那就是:凡事不能主觀臆斷,妄下斷語;否則就會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
(2)從家里人對待第三只貓的態(tài)度來看,我們在做人時應該改變自己的性格,要活潑開朗,有真才實學;應該適當地注意自己的外表,這樣才能改變別人對你的不好印象。
(3)從家里人對三只貓的態(tài)度來看,我們在對人時不能以外貌和性情來喜歡一個人或討厭一個人。
(4)三只貓都是社會中的弱小者,命運都掌握在別人手中。因此,作為社會中的弱者,應該自立自強,這樣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做自己的主人。
六、結。
1、師:正如剛才同學們多樣化的理解和感悟所告訴我們的那樣,面對同一篇文章,不同的讀者會有不同的理解,不一樣的收獲。但《貓》這篇文章告訴我們要有善于反思、勇于自責的精神,要學會從生活和經歷中感悟做人的道理,這一點是相同的。
我跟大家一樣,讀了文章后也有不少想法。我想借這么一首小詩表達我的感受:活潑可愛小貓咪,病死亡失人惋惜。
憂郁懶惰丑陋貓,受辱冤死引深思。
2、生完成小詩填寫并交流。
彭敏。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全冊篇六
1、了解作文在選材方面的具體要求。
2、引導學生分析作文選材常出現的問題。
3、掌握作文選材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學生的選材能力。
【教學重難點】。
1、重點:作文在選材方面的具體要求。
2、難點:掌握作文選材的方法和技巧。
【教學方法】。
1、賞析法2、啟發(fā)式3、分層修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自學互研,生成新知。
選材,就是根據主旨的需要,有目的的選擇恰當的材料來表現主題,使文章產生最好的效果。那么,怎樣圍繞主題,很好地為一篇文章選材呢?結合平時的教學,我覺得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三)知識回顧,學會如何選材。
1、依據中心是前提,進行選材是基礎。
一定的材料只能表現一定的中心,一定的中心要通過一定的材料表現。文章的中心是從材料中提煉出來的,中心確定了,又對材料起制約、統(tǒng)率的作用。在構思文章時,選什么材料,確定怎樣的中心是一個反復交錯的復雜的思維過程。
2、新穎材料我選他,書寫時代顯精華。
所謂新穎,并非是那些轟轟烈烈的大事或一般人尚未知曉的新鮮事,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滴水藏金,巧妙挖掘,就可以寫出感人肺腑的佳作。
張中行在《葉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中通過精心選材,體現葉圣陶先生為人寬厚、嚴于律己一個躬行君子、堪為師表的忠厚長者,獨具而可貴的精神風貌。
3、真實材料我選他,選材絕不選虛假。
所謂真實,就是選擇的材料應是實實在在的真事,是自己親眼看到、親耳聽到、親身經歷過的事情。所謂真實,還應該是說真話、吐真情。
如何做到材料選擇真實呢?
睜大眼睛觀察我們周圍的人事物景,用眼睛拍攝下一幅幅美好的畫面,留存在你的腦海里,用耳朵傾聽世間美妙的聲音。多留心自己親身經歷的一些校內、校外活動。
其次:從報紙上、書上、網上、電視上,看到的、查到的資料,都沒有發(fā)生在我們身上不能用到作文中。
最后:選擇和運用的材料要符合實際情況。
4、意義突出我選他,關注熱點是關鍵。
我們生活的時代是個突飛猛進的時代,所以我們應該跟得上時代的`腳步關注社會熱點,把握時代脈搏,謳歌真善美,抨擊假惡丑。當今社會像教育公平、打擊假冒、保護環(huán)境等都是人們最為關心的熱門話題。若能做到選取得法,必能出奇制勝。因此,文章選材時,一定要在圍繞中心的基礎上,使材料散發(fā)著濃烈的時代氣息。
我們課本上的《最苦與最樂》這篇文章選入課本就是因為它具有時代性。
證明了未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的論點,告訴我們不能躲避責任、茍且偷生,要勇于背負人生、社會的大責任,體會人生的快樂。
最近世界杯期間,各大報紙和電視都在播報有關世界杯的賽況,因為這些事都是大家所關注的熱點。是熱點,人們才喜歡去看,愿意去聽。
(四)小試牛刀,嘗試寫作。
你們班一定有不少“牛人吧”?他們或是“讀書迷”,知識豐富;或是“演說家”,善于表達;或是班里的“大管家”,熱心集體事務;或許還有體育健將,樂器高手,智力超人……以《曬曬我們班的“牛人”》為題,寫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
1、可以只寫一位“牛人”,選取最能表現其“?!钡牟牧?,突出其特點;如果這個人很多方面都“牛”,就要注意分清主次、詳略,合理安排。也可以寫幾位“牛人”,每位牛人只寫一件事,但要突出他們各自不同的特點。
2、語言可以詼諧、幽默一些,甚至帶點調侃的味道,這樣會增加文章的趣味性。
范文引路:
曬曬我們班的牛人。
我們班可是集盡天下英雄之地,各路英雄才華橫溢武功蓋世?,F在我就曬曬我們班的牛人。
小天才――寇高閣。
說起寇高閣,我們班的同學沒有不心生仰慕的。他文韜武略樣樣精通。一次,上地理課時,老師讓我們回答問題,提問的話音剛落“a”。他的答案便脫口而出,滿懷自信的眼神讓人羨慕。老師賣了一回兒關子說“a”。只見寇高閣滿臉微笑,心花怒放。如此鏡頭就這樣循環(huán)下去……沒辦法,只要有他在,哪里有我們說話的份。老師們見了他,都豎起大拇指,連連稱贊。這時候他是玫瑰,我們這些綠葉只需點綴,襯托一下就行了。每次看到小巧玲瓏的他,就想了那句:濃縮的都是精華。
鐵嘴巴――劉志。
劉志在我們班是叱吒風云的人物,他油嘴滑舌,經常用他的謬論與老師斗個你死我活。
一次,上政治課的時候,他在下面小憩。老師見狀躡手躡腳走到他身邊。劉志哪里知道老師就在身后,感覺不對,扭頭一看,嚇了一跳,質問老師:“你上課不好好上課,亂轉什么呀,嚇得我魂都丟了?!薄澳阍诟墒裁茨??”“我在養(yǎng)精蓄銳?!睂ΥF嘴劉志,老師也無可奈何,只好讓他面壁思過去了。
我們班的牛人還有很多,想一睹其牛事嗎?且待下回。
(五)寫作展示階段。
1學生小組展示,選出較成功的片段,班內展示。
2、師生點評,匯總修改意見。
3、全班一起修改一個較為成功的片段,集體形成佳作。
(六)總結提升階段。
1、盤點寫作方法。
2、盤點寫作體會。
3、教師小結:同學們,作文材料除真實、典型外,還應力求新穎:新人、新事、新風尚、新情況、新認識、新觀點、新經驗等,讓讀者耳目一新。具體做法是認真思考,必須經過“放棄――選擇――再放棄――再選擇”的選材過程。要放棄那些“人有我有大家有”的材料,一定要突出自己的體驗、自己的發(fā)現。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是刻骨銘心的生活,才是妙趣橫生的故事,才是震撼心靈的情感。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全冊篇七
(1)能通過課文的學習,感受偉大的民族精神和強烈的愛國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和準確地表達自己的心理感受。
(3)能初步學會運用英特網和圖書館搜集黃河相關的資料,并做初步的整理。
2、音樂智能發(fā)展目標。
(1)通過傾聽《黃河大合唱》組樂,特別是課文部分《黃河頌》,感受音樂所表現的感染力。
3、人際關系智能發(fā)展目標。
(1)通過小組交流或信息共享來增進學生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
教學設想:
《黃河頌》贊美了黃河的英雄氣概,表達了對黃河的熱愛和歌頌,同時也表達了一個炎黃子孫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文章氣勢磅礴,直抒胸臆,讀來瑯瑯上口,使人受到無盡的感染。所以本課教學應以學生誦讀為主,從誦讀中領會它的思想內容,體會它的情感,發(fā)展學生的多元智能。重點感悟詩歌的第二節(jié)。
教學準備:
1、學生準備與黃河相關的資料。
2、教師準備《黃河大合唱》各個部分的mp3音樂和課文錄音及黃河景色的圖片。
教學課時:一課時。
授課年級:七年級。
教學設計:
一、情景導入??。
1、播放《黃河大合唱》組樂。
2、同時黃河景色圖片聯播。
(以這種方式導入??是為了渲染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并發(fā)展音樂智能。)。
二、話說黃河。
古往今來,黃河以其雄壯的氣勢,奔騰在中國大地上,滋養(yǎng)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歌頌黃河就是歌頌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在學習課文之前同學們先七嘴八舌地說說自己課前搜集到的黃河的相關資料,3分鐘后每組推選1人小結你組搜集到的資料。
(既是對搜集的資料的一次整理,也是借此對搜集資料的方法技巧的一次交流,更是對團隊協(xié)作的人際交往智能的一次鍛煉)。
三、多角度朗讀,讓學生體會其中的思想感情。
1、教師范讀或聽課文錄音初步感悟。
2、學生自由練習朗讀進一步感悟,并用一句話概括本文的中心及作者的情感。
3、學生齊讀再進一步感悟。
(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暢、充滿感情地朗讀。通過反復地朗讀,既增進了對詩歌所表現的強烈的感情有一個豐富的感性體驗,也是對有感情地朗讀詩歌的語言智能的一次鍛煉)。
四、欣賞質疑。
1、解題。本課題目是《黃河頌》,哪個詞是關鍵?(抓住“頌”字。)。
5、指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并簡述理由。
6、小結課文。
用如下板書總結課文:
序曲:描繪雄姿和氣勢。
主體;歌頌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英雄的業(yè)績、偉大堅強團結一致的精神。
尾聲:表達強烈的愿望和堅定的信念。
黃河——(象征)——中華民族。
(這一部分主要是通過課堂討論發(fā)展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準確地表達自己的閱讀體驗和感受的語言智能。)。
四、再朗讀。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根據《黃河頌》音樂,進行配樂詩朗誦。教師可根據具體情況安排學生齊讀、領讀或個別誦讀。
(配樂朗誦、理解性欣賞朗誦,既可以增進了學生對詩歌的體驗和感受,也可以進一步發(fā)展了學生有感情地朗誦詩文的語言智能。)。
五、課外作業(yè)?。
1、背誦本首詩。
3、欣賞《黃河大合唱》音樂,學唱《黃河頌》部分,并進行表演唱。?。
(之所以布置這樣的作業(yè)?,是為了進一步加強對學生朗誦和搜集資料的語言智能的發(fā)展,也為后續(xù)學習做一點準備。)。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全冊篇八
從買菜導入課題選材。
二、展示學習目標。
學生齊讀,明白什么是選材。
三、教學過程。
1、向課文學寫作。
復習《葉圣陶二三事》回答下面三個問題。課文選了哪幾件事?這幾件是從哪幾個方面來選材?為什么這樣選材學生回答,一共選了六件事:
1.修改文章。
2.送客。
3.復信。
4.主張寫話風格。
5.重視簡潔。
6.力求完美。
從工作方面和生活方面來選材。中心:待人厚律己嚴。通過復習這課,你明白了選材方法是什么?學生回答圍繞中心、多角度選材。同學們思考討論多角度,是從哪些角度來選材,討論回答。這樣選材我們的作文一定會豐富多彩的。
2、火眼金睛,學會選材方法的目的是會運用。展示作文題目《樂觀是他的名片》,讓同學們說中心是什么,下面我給大家展示材料,大家用剛才學會的選材方法來選材,并且寫出理由。
1、在一次乒乓球決賽中,他與對手苦戰(zhàn)七局,最后以兩分之差負于對手,笑著說:“沒關系,我享受比賽的過程,不太注重結果。
2、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然后展示。從這次選材的結果,讓同學們認識到選材的真實、新穎并且選材要有意義,充滿正能量,就是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3、學會選材還要知道材料從何處來。展示知識卡片,讓學生認識到材料分直接材料和間接材料。
4、大顯身手。用剛才學會的選材方法給《曬曬我們班的牛人》選材。展示選材的結果。讓學生認識到牛人背后的付出與努力,用冰心的一首詩,讓大家更加形象的`去理解。然后談談自己的感受,讓大家知道努力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
5、布置作業(yè)。
四、教師寄語。
用自己的眼睛去發(fā)現,用自己的情感去體驗,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用自己的筆桿去傾訴,相信自己一定能寫出漂亮的作文!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全冊篇九
《散。
步》教學設計。
成都航天中學。
許詠秋。
【學習目標】。
一、預習反饋。
4.檢查、矯正課前預習第1題。5.交流搜集的尊老愛幼故事。
二、學朗讀,感受親情。
6.聽讀課文(聽朗讀錄音或教師范讀),體驗作品的語感和情感。7.自由朗讀課文,要求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
8.課文寫了哪幾個人物?在散步過程中發(fā)生了什么事?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
參考答案:母親、“我”、妻子、兒子。在散步的過程中,母親因為有病,要走平順的大路;“我”的兒子要走有意思的小路,產生了分歧。
三、品詞句,領悟親情。
第1頁。
共3頁。
9.《散步》這篇文章,通過平凡的事表現一家人的濃濃親情,讀來感人肺腑,無論是語言的運用,還是情感的表達,都值得學習。請再讀課文,勾畫出文中描述四個人物的語句,說說你喜歡誰,為什么?(勾畫、朗讀、品味,分析這些語句寫出了人物的哪些特點)。
(1)我喜歡“母親”。理由是:
(2)我喜歡“丈夫”。理由是:
(3)我喜歡“妻子”。理由是:
(4)我喜歡“小孩”。理由是:參考答案:略。
參考答案:“熬”字更能體現母親的身體弱,多病。為下文的描寫埋下伏筆?!岸取眲t不能表達這樣的效果。
11.文章末尾為什么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參考答案:一邊是風燭殘年的母親,一邊是未成年的孩子,他們都需要我們的照顧和關心。所以從表面上看,這表現了中年人肩負著既要扶老又要攜幼的人生責任;從深層的意思看,這里的“我和妻子”代表著中年人,“母親”代表著過去,“兒子”代表著未來,所以對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而言則象征著中年人肩負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歷史責任。文章的結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進入了一個更高的境界,意蘊更深刻。把親情推及得更廣泛的境界。
四、學寫法,突出親情。
參考答案:開放性試題。如果表示贊同,理由可以如下:本文的主題思想是通過一家人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現出來的,這個題目可以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同時提示了文章的敘事線索;如果不贊同,可以圍繞本文標題不能揭示文章中心關等談理由。參考標題如:“母親與兒子”、“選擇”、“背上的世界”,以上標題與文章中心相關;“初春漫步”、“大路還是小路”,以上標題與文章線索相關。
第2頁。
共3頁。
13.文中有兩處景物描寫,請在文中把它們勾畫出來,并采用旁批法注明其作用。
參考答案:第一處景物描寫:“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本渲械摹靶戮G”、“嫩芽”、“水泡”透露出了初春的氣息,顯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機,是對生命的高歌,是對生命力的禮贊。第二處景物描寫:“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不波粼粼的魚塘?!薄敖鹕牟嘶ā?、“整齊的桑樹”、“水波粼粼的魚塘”,不僅表現出初春的特征,更突出了“小路有意思”的內涵,襯托出了母親愉快的心情。兩處景物描寫,看似簡短,實則蘊含著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14.課文中有不少對稱式的句子,如例句所示。讀讀課文,至少畫出兩處這樣的句子(例句除外),說說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示例: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參考答案示例:(1)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2)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好處:運用對稱的句子,互相映襯,使我們讀起來很有情趣。
五、說故事,回憶親情。
15.說說你在家里感受到的親情故事。
參考答案:略。
課后學習。
16.學了本文,你對親情一定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請你回家之后,為父母或爺爺、奶奶、姥爺、姥姥等親人做一件事(如洗衣、洗腳、做飯等),來表達自己的親情,并將這件事寫下來,500字左右。
參考答案:略。
第3頁。
共3頁。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全冊篇十
第8—9課時
第二節(jié) 世界的海陸分布
課 型 新授課
教學目標
1、了解世界的海陸分布比例,掌握世界海陸分布概況
2、區(qū)分大陸、島嶼、大洲的概念,掌握七大洲的面積、名稱、分布及各州的分界線
教學重點
七大洲在地球上的分布
教學難點
1、查找各州之間的分界線
2、赤道穿過的大洲和大陸
教學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引入新課
一、海洋與陸地
2、學生閱讀圖回答:世界海陸分布的具體比例
3、討論p28活動1、2,得出結論:地球上任何兩個大小相等的半球,海洋面積都大于陸地面積。
(過渡)世界的海洋和陸地在全球是如何分布的呢?
二、七大洲
(總述)地球上的`陸地被海洋分割成六個大塊和無數小塊,以大陸和島嶼的形式散布在海洋中。
看書思考回答:a 什么叫大陸?什么叫島嶼?根據定義,在地球儀上指出大陸、島嶼、大洲。
教師講述半島的含義并在地球儀上指出。
(提問)全球可分為哪幾個大洲?
學生先熟悉圖2-27,
(討論)怎樣快速的記住七大洲的輪廓?能給七大洲的面積排序嗎?。
展示單獨的大洲輪廓圖,學生搶答。
學生在地球儀上找出七大洲,而后上臺指出
引導學生在地球儀上畫出赤道、西經20度和東經160度。討論下述問題:
赤道穿過的大洲有哪些?穿過的大陸有哪些?
學生對照地球儀,上臺指答
展示“東西半球掛圖”,學生識記七大洲的位置,口答p23活動題
提問:我們所在的大洲是哪個/亞洲的西面是哪個洲?西南面又是哪個洲?引入洲界的學習。
學生回答,教師在掛圖上指出其具體位置。
學生完成p30活動2
(小結)學生小結,教師點撥
第2課時
(復習提問)世界的海陸比例?七大洲的海陸分布?亞歐、亞非、南北美洲的分界。
三、四大洋
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預習
根據預習,回答海、海峽、洋之間的區(qū)別與聯系。教師結合地球儀指出,以加深理解。
全球可分為幾大洋?各有什么特征?將全班學生分為四組,分別命名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分組合作進行自述。
指導學生繪制七大洲輪廓幾何圖形并在圖上填注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
(課堂小結)
結合繪制的板圖小結四大洋的位置、各自的特征。洲界、七大洲的位置
(作業(yè)布置)
1、p32活動
2、填表
兩側的大洲溝通的海洋
巴拿馬運河
蘇伊士運河
板書設計
第二節(jié) 世界的海陸分布
一、海洋與陸地
七分海洋,三分陸地
二、七大洲
1、大陸、島嶼、大洲的含義
2、七大洲的名稱及分布
3、洲界
亞歐:烏拉爾山、烏啦爾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峽
亞非:蘇伊士運河
南北美洲:巴拿馬運河
三、四大洋
1、海、洋、海峽的概念
2、四大洋的名稱及分布
5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全冊篇十一
1.在任務驅動下,通過朗讀、演讀,引導學生學會多角度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
2.在朗讀和編制劇本提綱的活動中受到人物孝順老人、勇于擔責、善解人意等美好人性的感染。
3.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部分劇本提綱。
教學重點:
1. 在任務驅動下,通過朗讀、演讀,引導學生學會多角度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
2. 在朗讀和編制劇本提綱的活動中受到人物孝順老人、勇于擔責、善解人意等美好人性的感染。
教學難點:
多角度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
本課主要采用朗讀法、活動法等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一)設置情境,明確任務
1.學生觀看央視公益廣告《老人更需要兒女的陪伴》《別讓等待成為遺憾》談感受,明確公益廣告就是要向社會發(fā)出呼吁或者號召,引導社會風氣。
2.關愛老人是當今的熱點,社區(qū)要開展“關愛老人”宣傳日,希望咱們學校能夠幫忙策劃些形式新穎、宣傳效果好的節(jié)目,助力社區(qū)活動。受公益廣告的啟發(fā),老師想請同學們幫社區(qū)做個公益廣告劇本,拍成視頻放到社區(qū)網站,效果應該不錯。剛好,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散步》就是這一類的文章,同學們幫老師看看這個素材有沒有改編的價值。
【設計意圖】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 多種方式朗讀,多角度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
任務一:確定文本的使用價值。
1.朗讀,說出文章寫了什么事,重點是什么。
2.在文中圈畫或標注散步前后,“我”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及原因,發(fā)掘出文章蘊含的值得宣傳的品質、情感、精神等。
5.全班交流,確定主題并填寫。
預設:
交流第一階段,基本能夠說出“親情”“孝順”,但說不出“責任”“生命”。
預設主題:孝順;尊老愛幼;親情;中年人的責任與擔當;家庭和睦。
任務二:確定片名。
1.帶著對文章主題的理解,全班有感情朗讀全文,醞釀一個別致的片名。
2.交流自己擬的名字并陳述理由。
預設
問題預設:學生可能沒有這方面的經驗,教師要提示,可以從內容、主旨的角度擬??赡苓€是打不開思路,進一步提示學生從事件要素(人物、時間、地點、環(huán)境、事件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事件的波折等)的角度展開,注意貼近主題。
從內容角度擬的劇名:
《背》:這個故事的重點是“背”,同時“背”容易讓人聯想到責任。
《一家人》:其實這就是一個一家人怎樣和睦相處的故事,“一家人”溫馨美好,體現著親情。
《三代》:故事講的是“愛”在三代人之間流淌的動人故事,揭示的是人類生命輪回中獨有人性光輝。
《初春的田野上》:這是故事的地點,但是卻被作者渲染出了象征的意味,象征生命的美好與蓬勃,象征親情的美好,象征和諧家庭的幸福。
從主旨角度擬的劇名:
《孝順》《尊老愛幼》《和睦》《責任》《親情》《生命》等。
任務三:撰寫人物說明。
1.列出人物,按照人物分角色表演讀,走進人物內心,把握人物思想性格特點。
預設問題:學生可定會提出妻子沒有語言怎么辦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回到文本體會,是不是沒有語言就沒有態(tài)度,學生會發(fā)現妻子懂得維護丈夫的面子,在分歧面前賢惠明理。
對于一些學生,母親的善解人意也需要教師引導學生立足分歧造成矛盾的角度想想母親為什么改變主意,立足于不讓兒子覺得歉疚不安,也為了不讓兒子非要堅持走大路而鬧得大家不高興的角度,思考為什么母親要說“我走不過去的地方,你就背著我”。
“我”:有鮮明的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愛自己的兒子,但知道更應該孝順時日不多的母親。
母親:慈愛、善解人意。
妻子:賢惠。
兒子:活潑可愛,聰慧懂事。
劇本提綱:
【設計意圖】以任務帶動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梳理和對文章主題的把握。
(三)課堂小結,布置作業(yè)
1.完成劇本提綱。
2.上網觀看央視公益廣告《媽媽的謊言》《洗腳》《筷子的故事》,注意從中受到啟發(fā),為繼續(xù)修改劇本準備。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全冊篇十二
知識與技能:有感情的朗讀;對歌詞會作簡單的賞析;了解與課文相關的部分知識。
過程與方法:能通過聽音樂、讀歌詞把握感情基調;敢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與他人交流。
情感與態(tài)度:激發(fā)學生作為炎黃子孫的自豪感、責任感以及振興中華民族的豪情。
有感情的朗讀。
一、情景導入
播放《黃河頌》音樂片,學生談自己的視聽印象。
二、朗讀課文
1、了解《黃河頌》的創(chuàng)作背景以及《黃河大合唱》的其他樂章。
2、結合視聽感受和背景讀課文,體會怎樣把這首詩讀好。(師生交流)
3、教師提出朗讀的參考意見,范讀課文。
4、學生再體會,自由朗讀;指名讀,師生共同評價;齊讀。
三、賞析質疑
1、學生自學、小組交流:文章那些地方值得欣賞,為什么;哪些地方不懂,提出自己的疑問。小組長將組內有價值的賞析推薦到全班交流,將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提交全班討論。
2、學生討論充分后,教師補充發(fā)表看法。(如先“望”后“頌”,情由景生;如“??!黃河!”三次反復的作用;對比喻的理解;文章大氣豪邁的風格等)
3、再齊讀課文。
四、類文欣賞
欣賞配樂詩朗誦《黃河之水天上來》。
五、拓展積累
1、唱《黃河頌》。
2、欣賞《黃河大合唱》的其他樂章。
3、欣賞《長江之歌》,摘錄歌詞,并寫一篇賞析文字。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全冊篇十三
二.這是一篇充滿趣味和想象的文章,應該可以讓學生成為主角,讓學生去體驗文章里面的樂趣,因為他們才剛剛度過自己的童年,對于自己童年時的一些趣事還是記憶猶新的。如果能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趣事談談童年的一些感受,再讓他們去體驗作者當年的樂趣,或許效果會更好。但是實際上這堂課我們大都是在傳授文言知識,而忽視了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覺。這實際上也違背了新課改的精神。學生應該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起到一個主導的作用。所以我們的課堂應該盡量發(fā)揮學生主體的積極性,發(fā)揮教師主導的作用。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全冊篇十四
1、理解聯想和想像手法的運用。
2、感受文中所表現的喜悅之情。
3、初步了解神話故事的特點。
4、熱愛生命和生活。
1、大膽而新奇的想象。
2、對人類誕生的喜悅感。
神話動畫片導入。
袁珂,神話學家。
1、復述課文,對照《風俗通》中關于女媧的記載,找出課文中豐富了哪些內容,哪里最見作者的想像力。
2、對女媧形象的認識:她哪里是神,她分明是人。
3、感受課文中對人類誕生的喜悅感:人類創(chuàng)造成功的喜悅感;人類自身對獲得生命的歡呼。
4、想像是神話的亮點,馬克思關于神話的論述。
讀神話《盤古開天地》后回答問題。
女媧造人,體現了人類可貴的創(chuàng)造力與探求精神,也使我感受到生而為人的自豪。今天,我們面對的廣大世界,依然有許多未知的領域,等待我們去探求,去感受那種創(chuàng)造成功的喜悅。
1、收集有關神話,講給別人聽。
2、閱讀綜合性學習中,關于人類起源的資料。
3、想像出一種女媧造人的新辦法。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全冊篇一
教學目標:
分析形象,探究主題。
教學重點:
創(chuàng)造性復述故事情節(jié),分析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詳略安排的巧妙用意。
教學資源及手段準備:
學生日記中想象的畫面朗讀法背誦法討論法。
教學思路:
先檢查學生背誦課文情況,并讓兩位學生談自己的背書心得;再分享學生日記中描述的想象故事情節(jié)的畫面,讓學生學習創(chuàng)造性復述,學會在閱讀中融入自己的體會,實現個性化閱讀;最后,解決本課的問題——“為什么這樣安排詳略?”
為解決此問題,先讓學生歸納故事情節(jié),從中體會表現了木蘭怎樣的優(yōu)秀品質;接著,讓學生找出是怎樣安排詳略的?最后,引導學生思考:作者為什么這樣安排詳略?從而,得出的主題:贊美了花木蘭的優(yōu)秀品質,表達了愛國愛家的思想感情,歌頌了巾幗不讓須眉的情懷。
在教學的拓展延伸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樹立愛國之情,思考自己愛國的方式。
課時安排: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抽查背誦:
請學生舉手背誦,并請兩位學生介紹自己的背書心得。
二、創(chuàng)造性復述故事情節(jié):
展評學生日記。
按照段落順序,依次展示七位學生的日記,并點評其想象的.優(yōu)點,如加入“心事重重”的心理,突出了思念之情,體現了人物品質,運用了對話、動作描寫,添加了人物神態(tài)等。
三、分析詳略安排的剪裁特色:
(一)請一生朗讀后概括故事情節(jié)。
(二)思考:
你喜歡本文塑造的木蘭形象嗎?你特別欣賞她的哪一點?請結合詩中描述,用下面句式來發(fā)表你的意見。
“我喜歡木蘭,因為她____,你看____。”
由此,歸納出木蘭的優(yōu)秀品質:機智勇敢、忠孝兩全、勤勞樸實、熱愛生活、深明大義、不慕名利等。
(三)討論:
對木蘭的描寫,哪些詳寫?哪些略寫?
明確:除“征戰(zhàn)沙場”略寫外,其余詳寫。
(四)探究:
為什么這樣安排詳略?用意何在?
明確:1、圍繞“木蘭是女郎”安排詳略,以豐富女英雄形象。
2、突出主題:贊美了木蘭的優(yōu)秀品質;歌頌了“巾幗不讓須眉”的愛國愛家之情。
四、拓展延伸:
(一)你還知道哪些知名女性?與大家交流。
學生發(fā)言。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全冊篇二
一、?????????導入??:歌曲是生活的陽光雨露,一首優(yōu)秀的歌曲就是一個時代的心靈,給我們感動,讓我們歡暢,更讓我們久久難忘。今天就讓我們重溫幾首經典詞作,感受一下其中的心聲和魅力。??欣賞歌曲:《黃河頌》。
二、1、老師師首先范讀課文第1小節(jié)的朗誦詞部分,并以此節(jié)為例,作朗誦方法指導。(1)將第1小節(jié)默讀1遍,了解大致內容與句式特點。(2)標出節(jié)奏、重音和韻腳。(3)?輕聲試讀幾遍。(4)大聲朗讀,音量以能夠聽清自己的聲音為準。
2.請幾位同學朗誦,請全班同學點評。
3.全班齊讀,相互討論,集體點評。
4.分角色表演朗誦,全體起立,配樂朗誦《黃河頌》,導師讀朗誦詞部分,同學讀歌詞部分。
5、學生?自由發(fā)言,談談朗誦后對黃河的英雄氣概與中華民族偉大品格的感悟。
三、分組找一下自己所喜歡的詞句,聯系生活中的例子,談談自己的體會;
再分組找一下自己不理解的詞句,小組討論討論。
四、合作探索1.??詩人為什么把黃河比作“搖籃”和“屏障”?
2.??課文從哪些方面贊頌了黃河的偉大和堅強?
3.??詩人寫黃河的意圖是什么?
4.??你認為這首詩中有哪些表現技法值得學習????各小組按要求討論探索,記錄要點,踴躍發(fā)言后,師生一起明確上述問題的答案。明確1:因為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的發(fā)源地,把它比作搖籃可以形象確切地表現黃河的歷史功績。黃河洶涌澎湃,勢不可擋,是阻擋外敵入侵、保衛(wèi)中華民族的又一道鋼鐵長城,因此詩人稱之為“屏障”。明確2:課文是從自然特點、地理優(yōu)勢和民族貢獻幾方面贊頌黃河的偉大堅強。明確3:在詩人筆下,黃河是中華民族英勇豪邁、不屈不撓、偉大堅強的象征,因此詩人借贊頌黃河來激發(fā)我們中華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動員全民族億萬英雄兒女像黃河那樣偉大堅強!這是借物抒懷的寫法,正像矛盾在《白楊禮贊》中借贊美白楊而贊美抗日軍民一樣。明確4:課文中值得學習借鑒的表現技法主要有(1)呼告,如“啊,朋友!”有助于明確抒情對象,直接抒發(fā)強烈的感情。(2)反復,如“啊,黃河!”在詩中反復出現,起到了加強結構,渲染感情,突出主題的作用。(3)比喻擬人,如“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你一瀉千里,……伸出千萬條鐵的臂膀”等詩句,賦予了黃河無限豐富的生命,使她像母親一樣親切深情。
一、
ppt出示結尾,老師輕聲范讀,提問:“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BR> (愛養(yǎng)花的爸爸去世了,我也長大了。)生命如花,縱使多情而美麗,但有一天,它會無奈地凋謝殞落,這句話寫出了作者對父親去世的無限哀痛與思念。
(原文含蓄,寄蘊著英子深深的哀痛與思念,并且照應了題目,照應了爸爸的個性。)。
如果學生說不能,那我出示我的兩組標點“!……”和“,!”;如果學生能改,那么討論哪個更好。(“句號”能夠表現出英子在遭遇不幸時的坦然和鎮(zhèn)定。)——改動標點,表達的情感就不一樣了。語言有時就是這樣巧妙。我們在閱讀時要仔細體會,不要放過一個標點。
(閱讀47——55)。
主要是54節(jié)與49節(jié)的對比:
“瘦雞妹妹還在搶燕燕的小玩意兒,弟弟把沙土灌進玻璃瓶里。是的,這里就數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BR> (“還”字不能刪除,再一次看弟妹,英子的眼光儼然從同齡人變成一個小大人,爸爸的去世逼迫著12歲她不得不堅強的面對現實。她反復地對自己心理暗示,讓自己鎮(zhèn)定沉著起來。)。
在父親去世前,英子和其他孩子一樣單純稚氣,例子很多,主要抓住三個部分:
(4——11)中的第7和11節(jié)。
[“那么爸不也可以硬著頭皮從床上起來到我們學校去嗎?”
爸爸看著我,搖搖頭,不說話了。他把臉轉向墻那邊,舉起他的手,看那上面的指甲。然后,他又轉過臉來叮囑我:
“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學校去,這是你在小學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遲到!”
“我知道,爸爸。”
“沒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經大了,是不是?”
(這一段可以讓學生來分角色讀一讀,進一步體會父親的愛)。
(12——21)中的12、13、20節(jié)。
[最糟的是爸爸不許小孩子上學乘車的,他不管你晚不晚。]。
[我是一只狼狽的小狗,被宋媽抱上了洋車第一次花錢坐車去上學。]。
(34——46)中34、39、41節(jié)。
(要求:請將下面的句子補充完整,“???????????????????,英子逐漸成長……”并有感情的用文中的話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相對來說比較開放,英子的成長中有老師的教誨,宋媽、蘭姨娘的叮囑,躲在草叢里的人的承諾,當然最重要的是爸爸嚴厲深沉的愛。
談爸爸主要是三個部分。
(3——11)(12——27)(40——46)。
b.在爸爸的嚴格要求下,英子逐漸成長。一年級的一天,下大雨,“我”賴在床上不起來,爸爸站到“我”的床前,瞪著“我”:“怎么還不起來,快起!快起!……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學!起!”爸爸氣極了,一把把“我”從床上拖起來,從桌上抄起雞毛撣子打了“我”,爸爸把“我”從床頭打到床角,從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聲混合著“我”的哭聲?!拔摇笨尢枺惚?,最后還是冒著大雨上學去了。從那以后,“我”總是很早就到校。
c.在爸爸的細心關愛下,英子逐漸成長。盡管因賴床不起而受到爸爸懲罰,但爸爸卻破例讓“我”坐洋車去上學。爸爸還把花夾襖送到學校來,“看著我穿上,又拿出兩個銅板來給我。”這在“我”幼小的心靈中激起了陣陣漣漪,使“我”在以后的生活學習中能夠處處嚴格要求自己。
d.在爸爸的殷切期望中,英子逐漸成長?!傲昵八麉⒓恿宋覀儗W校的那次歡送畢業(yè)同學同樂會時,曾經要我好好用功,六年后也代表同學領畢業(yè)證書和致謝詞。今天,“六年后”到了,我真的被選做這件事。”“沒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經大了,是不是?……不要怕,英子,你要學做許多事,將來好幫著你媽媽。你最大?!边@是爸爸對“我”的殷切期望,更是綿綿無盡的牽掛。當我得知爸爸去世的消息后,“我”從來沒有過這樣的鎮(zhèn)定,這樣的安靜。走過院子,看到那垂落的夾竹桃,我默念著: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已不再是孩子。
重點是抓住“嚴厲”與“溫和”,總結:正是爸爸這嚴厲而不失溫暖的愛,給了英子成長的勇氣和成熟的力量!
為什么直到獲悉爸爸噩耗的那一刻,英子才突然地意識到自己必須成熟起來?
(作家的故事結束了,而讀者的閱讀才剛剛開始,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
讓我們分享你的理解,聆聽你的成長故事。
主要是談談對文章的理解,說說自己成長的故事?!煺叟c磨難能讓人成長起來。
等學生談過之后,自己也談談理解:生命是一樹繁花,風霜是一根鐵鞭,一朵一朵的擊落,等到擊完的時候,把滿地殘紅踏入泥沙,而后,醞釀著下一個春天……爸爸的花兒落了,英子的花兒正悄然開放。
ppt重新播放《送別》,在這堂即將的時候,讓我們再一次聆聽影片中反復出現的驪歌,回顧這篇樸素的小說,相信每聽一次,每看一遍,都會有不同的感受。最后送給大家一句話:只有坦然送別過去,才能迎接美好的將來!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全冊篇三
重點:
1、故事情節(jié)和木蘭形象。
2、記敘的詳略處理。
3、對偶和排比。
難點:
誦讀指導,并當堂熟讀成誦。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簡介木蘭其人及《樂府詩集》(略)。
二、正字音(略)。
三、要求學生參看注釋,閱讀詩篇,理解詞義、句意、詩篇大意(略)。
四、朗讀全詩。
五、引導學生劃分這首詩的結構層次。
依據故事的發(fā)生、發(fā)展和結束,這首詩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各寫出了什么?概括本詩情節(jié)并復述故事。
六、分析第一部分(同時出示幻燈片的畫面,引導學生答出相關詩句,再分析人物形象、修辭手法)。
1、詩篇怎樣寫出故事的開始?這樣寫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詩篇由“唧唧復唧唧”引出“木蘭當戶織”,表明了木蘭織布姑娘的身份?!安宦剻C杼聲,惟聞女嘆息”,這組對偶句表現出木蘭停機不織,只是連聲嘆息,自然地引出母親的發(fā)問,木蘭的回答。富有生活實感,寫出了故事的開始。表現了木蘭的勤勞孝順。
2、木蘭的答話表明了什么情況?表現了她的什么特點?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軍帖”的夜傳,“十二卷”(虛數)的夸張,表明了軍情緊急,顯示出戰(zhàn)爭氣氛?!鞍敓o大兒,木蘭無長兄”,父老弟幼,揭示出尖銳的矛盾,表明了木蘭代父從軍的緣由?!霸笧槭邪榜R,從此替爺征”,表現出木蘭基于家庭情況,經過??棁@息的考慮,毅然決定代父從軍。表現了木蘭的勇敢堅毅、忠孝兩全。
3、第三段運用什么修辭方法寫出了什么內容?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路,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虛指),運用排比修辭方法,鋪陳地寫出木蘭連赴東西南北四市,匆忙購置戰(zhàn)馬鞍具的情景,表現了木蘭準備出征的急切操辦而又井然有序。
4、這一部分還運用什么修辭方法寫出了什么內容?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旦辭黃河去……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但,只。前后四句之間構成對偶并運用了間隔反復修辭方法。“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和“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這兩組對偶句之間,間隔反復,層嬗遞進,表現出木蘭出征的路線,征程的遙遠,行軍的神速,點明了宿營的荒涼地點;“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和“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之間,間隔反復,緊相呼應,在荒涼夜間環(huán)境烘托中,揭示出木蘭乍離家鄉(xiāng),思念親人,離鄉(xiāng)愈遠,思親愈切的心情,從而細膩地透露出木蘭少女思親的情懷,活生生地刻畫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描寫出木蘭奔馳遙遠征途的豪邁氣概。
第二課時。
一、分析第二部分。
1、這一部分前兩句在詩篇前后段落上起著什么作用?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是對上段描寫的奔馳征途情景高度的、形象的概括,表明馳騁戰(zhàn)場,引到描寫戰(zhàn)場上的生活和戰(zhàn)斗,在詩篇前后段落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這兩句詩,寫出征途之遙,夸張地表現出木蘭身跨飛馳戰(zhàn)馬,萬里奔赴戰(zhàn)場,穿過關隘、飛越層巒的矯健雄姿。
2、后四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兩句對偶:凜冽的北風傳送著打更的聲音,將士們在軍中宿營;寒冷的月光照射著明晃晃的鎧甲,哨兵們在深夜值勤;在艱苦環(huán)境的烘托中,表現出木蘭在戰(zhàn)場上的艱苦生活,從而烘托出木蘭的勇敢堅強。
“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兩句對偶,又是互文,互相滲透:將士們出征十年,經歷過上百次激烈戰(zhàn)斗,有的戰(zhàn)死沙場,有的凱旋歸來;寫出戰(zhàn)斗之多,時間之長,戰(zhàn)況之烈,表明了木蘭身經長期激戰(zhàn),英勇善戰(zhàn),凱旋歸來。
二、分析第三部分。
1、這一部分運用什么修辭方法描寫木蘭朝見天子的情景?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夸張,對偶,互相補充,表明天子為木蘭記多次功、賞賜甚豐,并且還“問所欲”,意將封任高官;這就有力地襯托了“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xiāng)”,表現出木蘭功成身退、眷戀家鄉(xiāng)耕織生活、不慕榮華富貴的純真性格、高貴品質。
2、這一部分運用什么修辭方法描寫木蘭回到家園的情景?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運用排比修辭方法,鋪陳地寫出一家親人因木蘭歸來而各自產生的符合年齡、身份、性別特征的行動,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親切意味。表現出木蘭勝利歸來給全家親人帶來了一片歡樂。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zhàn)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運用排比修辭方法,鋪陳地寫出木蘭一連串富有年輕女性特征的換裝梳妝動作,表現出木蘭久征勝利歸來,恢復女妝,欣喜興奮的感情。
“出門看伙伴,伙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表現出伙伴看到“木蘭是女郎”時的驚詫和贊嘆,襯托了木蘭在長期從軍當中的謹慎和機警。木蘭從軍的故事也就在喜劇高潮中結束。
這一部分以雙兔為喻,很有風趣;“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我”字,具有代木蘭說話的意味,體現了對木蘭十分親切和非常喜愛的感情,贊美了木蘭在從軍十二年中未被發(fā)現是女郎的謹慎和機警。
(如有學生把這四句詩歸入上一部分,理解為木蘭自己的話,認為木蘭在這以兔自喻當中閃耀著風趣、智慧的光芒,體現了喜悅、自豪的感情,也應予以肯定。)。
4、小結木蘭形象。
木蘭既是一個女孩子,更是一個金戈鐵馬的英雄。她勤勞善良,純樸孝順,在國家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馳騁沙場,為國家盡忠效勞,表現出深明大義、勇敢堅毅,果斷的`效國忠心和英雄氣概。從軍十二年,她憑著自己的堅強毅力和機智謹慎,女兒身份一直沒被揭穿。在凱旋歸來后,她不貪圖富貴,甘愿過回簡單安定的農家生活。她是我國古代北方優(yōu)秀勞動婦女的象征。
5、分析這首詩詳略敘述的恰當。這首詩詳寫什么?略寫什么?詩人為什么這樣處理題材?
這首詩詳寫木蘭的從軍緣由、行前準備、征途思親、凱旋辭官、返回家園,略寫戰(zhàn)場生活、百戰(zhàn)情況。所以這樣詳略地處理題材,原因在于這首詩不是重在表現木蘭怎樣作戰(zhàn)勝,而是重在表現木蘭這個年輕女郎深明大義、代父從軍、性格純真、品質高貴。所以詩中扣住從軍故事的始末,著重寫她的內心世界,表現她的思想感情,刻畫出了這個血肉豐滿的年輕女郎英雄形象。在內容上,突出木蘭的兒女情態(tài),豐富了木蘭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實感人。在結構上,詳略得當,使全詩顯得簡潔緊湊。這樣根據人物特點、詩篇主題來詳略地處理題材,非常恰當。征途之遙,生活之苦,戰(zhàn)斗之多,時間之長,戰(zhàn)況之烈。
三、此外還有比喻、頂針、夸張等。
7、總結本詩主題。
歌頌了木蘭的英雄形象,贊美了我國北方勞動婦女的英雄氣概,表達了古代人民渴望和平安定生活的愿望。
8、學生朗讀全詩。要求緩急得當,讀出氣勢感情。
(教案設計者:天津津沽高中田克君,收錄時略有改動)。
設計思想。
1、這首詩以木蘭代父從軍為故事核心,在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當中運用排比、對偶、夸張等修辭方法描寫人物,刻畫出了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形象。課本就詩中的排比句、對偶句組織了課后練習。引導學生扣住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分析詩篇對人物所作諸多描寫的表現力量,把此種練習統(tǒng)一于人物形象分析當中,深刻理解木蘭這個人物形象。
2、這首詩敘述詳略得當。對此單獨進行分析,以免影響分析人物形象的集中。
3、這首詩的語言富有民歌特色,剛健明快,引導學生注意朗讀和背誦。
板書設計。
板書一:
木蘭。
1、母問女答表明緣由毅然代父從軍。
排比鋪陳匆忙購置急切準備出征。
2、反復烘托思親情切奔馳遙遠征途。
3、夸張對偶烘托互滲長期激戰(zhàn)凱旋。
4、夸張襯托功成身退不慕榮華富貴。
排比鋪陳親歡伴驚喜劇高潮結束。
5、雙兔為喻風趣親切贊美謹慎機警。
板書二:
木蘭詩。
1、母問女答表明緣由毅然代父從軍。
2、排比反復購置準備奔馳遙遠戰(zhàn)場。
3、夸張對偶烘托互滲長期激戰(zhàn)凱旋。
4、夸張排比功成身退親歡友驚復妝。
5、雙兔為喻風趣親切贊美謹慎機警。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全冊篇四
《木蘭詩》是一首樂府民歌。為了達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在朗讀中進入情境,感受木蘭形象的教學目的,在教學設計中,我采用反復朗讀的方式貫穿整個課堂,把課堂活動分成三個版塊:一反復朗讀,品味詩歌的傳奇美;二背誦全文,品味詩歌的形象美,并嘗試探尋詩歌主題;三吟詠誦讀,品味詩歌的語言美。從三個層次出發(fā)來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詩歌感悟能力。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每次上課之前,不用我下令,學生就忍不住來一段大聲朗誦,可見學生對這首詩的喜愛之情。我也就順水推舟,采用各種形式讓學生反復朗讀,達到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學生能夠當堂背誦的效果。同時,我也發(fā)現了自己需要改進的幾個方面:
首先是朗讀語調,我采用播放錄音讓學生模仿朗讀的方式,本意是讓學生自主揣摩、模仿學習,不足的是應該指導學生對感情基調做一次整體的把握;其次是耗時太長,前后一共花費了四個課時,生怕學生還有不懂的地方,不敢大膽取舍,整個課堂設計還有待精簡。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全冊篇五
教學目標:
1、通過預習,注意積累重要字詞;在課堂學習中學習能結合文意品味語言,解釋詞義。
2、通讀課文,能把握文章情節(jié),概括文章內容大意。
3、在深入的品味中領悟作者寫作意圖,并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深化對文章主旨的理解,形成個性化的解讀。(難點)。
教學流程預設:
一、導:
師:貓是我們大家非常熟悉的小動物。今天課前,我給大家?guī)砹艘欢侮P于貓的視頻材料,請大家欣賞。
生看視頻“世界上最搞笑的貓”。
師:看了這段視頻,結合自己的生活感受,你覺得貓是怎樣的小動物?--生談看法。
師:我國著名作家鄭振鐸先生,他家也曾先后養(yǎng)過三只小貓。從這三次養(yǎng)貓的經歷中,他又感受、領悟到什么?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貓》。
二、讀。
1、請速讀課文,思考:文章到底寫了些什么?讀完文章后,你最想弄明白的又是什么?
2、生談自己最想搞明白的問題。
三、議。
生獨立思考后交流,在師生互動中追問如下問題:這只貓有什么特點?具體表現在哪些地方?然后引導學生朗讀、品味關鍵語句。
以下為備用材料:
(1)關于第一只貓。
特點:活潑可愛。
關鍵語句:花白的毛,很活潑,如帶著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陽光里滾來滾去。/它便撲過來搶,又撲過去搶。(品味其中的比喻句、詞語滾來滾去等)。
(2)關于第二只貓。
特點:更活潑更有趣。
關鍵語句:它在園中亂跑,又會爬樹,有時蝴蝶安詳地飛過時,它也會撲過去捉。它似乎太活潑了,一點也不怕生人,有時由樹上躍到墻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曬太陽。(品味其中的動詞)。
(3)關于第三只貓。
特點:憂郁懶惰。
關鍵句:它不活潑,也不像別的小貓之喜歡游玩,好象是具有天生的憂郁性似的,連三妹那樣愛貓的,對于它,也不加注意。/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無的動物。(品味若有若無)。
2、師:然后,這三只貓的結局各不相同:他們或者病死、或者被抱走,唯有第三只貓的亡失讓我刻骨銘心。為什么?也許就是因為這只貓的憂郁懶惰,也許就是因為它的外表丑陋,讓人既可憐又可厭,這只貓最終被冤死在鄰家的屋脊上。
四、析。
假如,一切可以從頭再來,你認為文中的“我”會更愿意再養(yǎng)哪一只貓?
1、對第一只貓。
“我”的態(tài)度:感覺到它的可愛,討人喜歡,對它的病亡感到一縷酸辛、可憐,表示要再要一只。
2、對第二只貓。
對它的被捉感到悵然、憤恨并咒罵,對它的丟失很不高興,心里牽掛;好久不養(yǎng)貓。
3、對第三只貓。
明白自己冤屈了一只不能說話辯訴的小動物,決定自此,永不養(yǎng)貓。
五、辯。
1、有人讀了文章后得到了這樣的啟發(fā):從第二只貓的討人喜歡來看,我們在做人時應該讓自己活潑些開朗些,這樣才能有較好的人際關系。尤其在注重團隊精神的今天,更應善于與人交往,把自己融人到集體中去。
2、你從中得到什么啟發(fā)?師生互動中完成對文章主題的多元解讀。以下為備用說法:
(1)從第三只貓的死,我們應該吸取一點教訓,那就是:凡事不能主觀臆斷,妄下斷語;否則就會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
(2)從家里人對待第三只貓的態(tài)度來看,我們在做人時應該改變自己的性格,要活潑開朗,有真才實學;應該適當地注意自己的外表,這樣才能改變別人對你的不好印象。
(3)從家里人對三只貓的態(tài)度來看,我們在對人時不能以外貌和性情來喜歡一個人或討厭一個人。
(4)三只貓都是社會中的弱小者,命運都掌握在別人手中。因此,作為社會中的弱者,應該自立自強,這樣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做自己的主人。
六、結。
1、師:正如剛才同學們多樣化的理解和感悟所告訴我們的那樣,面對同一篇文章,不同的讀者會有不同的理解,不一樣的收獲。但《貓》這篇文章告訴我們要有善于反思、勇于自責的精神,要學會從生活和經歷中感悟做人的道理,這一點是相同的。
我跟大家一樣,讀了文章后也有不少想法。我想借這么一首小詩表達我的感受:活潑可愛小貓咪,病死亡失人惋惜。
憂郁懶惰丑陋貓,受辱冤死引深思。
2、生完成小詩填寫并交流。
彭敏。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全冊篇六
1、了解作文在選材方面的具體要求。
2、引導學生分析作文選材常出現的問題。
3、掌握作文選材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學生的選材能力。
【教學重難點】。
1、重點:作文在選材方面的具體要求。
2、難點:掌握作文選材的方法和技巧。
【教學方法】。
1、賞析法2、啟發(fā)式3、分層修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自學互研,生成新知。
選材,就是根據主旨的需要,有目的的選擇恰當的材料來表現主題,使文章產生最好的效果。那么,怎樣圍繞主題,很好地為一篇文章選材呢?結合平時的教學,我覺得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三)知識回顧,學會如何選材。
1、依據中心是前提,進行選材是基礎。
一定的材料只能表現一定的中心,一定的中心要通過一定的材料表現。文章的中心是從材料中提煉出來的,中心確定了,又對材料起制約、統(tǒng)率的作用。在構思文章時,選什么材料,確定怎樣的中心是一個反復交錯的復雜的思維過程。
2、新穎材料我選他,書寫時代顯精華。
所謂新穎,并非是那些轟轟烈烈的大事或一般人尚未知曉的新鮮事,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滴水藏金,巧妙挖掘,就可以寫出感人肺腑的佳作。
張中行在《葉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中通過精心選材,體現葉圣陶先生為人寬厚、嚴于律己一個躬行君子、堪為師表的忠厚長者,獨具而可貴的精神風貌。
3、真實材料我選他,選材絕不選虛假。
所謂真實,就是選擇的材料應是實實在在的真事,是自己親眼看到、親耳聽到、親身經歷過的事情。所謂真實,還應該是說真話、吐真情。
如何做到材料選擇真實呢?
睜大眼睛觀察我們周圍的人事物景,用眼睛拍攝下一幅幅美好的畫面,留存在你的腦海里,用耳朵傾聽世間美妙的聲音。多留心自己親身經歷的一些校內、校外活動。
其次:從報紙上、書上、網上、電視上,看到的、查到的資料,都沒有發(fā)生在我們身上不能用到作文中。
最后:選擇和運用的材料要符合實際情況。
4、意義突出我選他,關注熱點是關鍵。
我們生活的時代是個突飛猛進的時代,所以我們應該跟得上時代的`腳步關注社會熱點,把握時代脈搏,謳歌真善美,抨擊假惡丑。當今社會像教育公平、打擊假冒、保護環(huán)境等都是人們最為關心的熱門話題。若能做到選取得法,必能出奇制勝。因此,文章選材時,一定要在圍繞中心的基礎上,使材料散發(fā)著濃烈的時代氣息。
我們課本上的《最苦與最樂》這篇文章選入課本就是因為它具有時代性。
證明了未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的論點,告訴我們不能躲避責任、茍且偷生,要勇于背負人生、社會的大責任,體會人生的快樂。
最近世界杯期間,各大報紙和電視都在播報有關世界杯的賽況,因為這些事都是大家所關注的熱點。是熱點,人們才喜歡去看,愿意去聽。
(四)小試牛刀,嘗試寫作。
你們班一定有不少“牛人吧”?他們或是“讀書迷”,知識豐富;或是“演說家”,善于表達;或是班里的“大管家”,熱心集體事務;或許還有體育健將,樂器高手,智力超人……以《曬曬我們班的“牛人”》為題,寫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
1、可以只寫一位“牛人”,選取最能表現其“?!钡牟牧?,突出其特點;如果這個人很多方面都“牛”,就要注意分清主次、詳略,合理安排。也可以寫幾位“牛人”,每位牛人只寫一件事,但要突出他們各自不同的特點。
2、語言可以詼諧、幽默一些,甚至帶點調侃的味道,這樣會增加文章的趣味性。
范文引路:
曬曬我們班的牛人。
我們班可是集盡天下英雄之地,各路英雄才華橫溢武功蓋世?,F在我就曬曬我們班的牛人。
小天才――寇高閣。
說起寇高閣,我們班的同學沒有不心生仰慕的。他文韜武略樣樣精通。一次,上地理課時,老師讓我們回答問題,提問的話音剛落“a”。他的答案便脫口而出,滿懷自信的眼神讓人羨慕。老師賣了一回兒關子說“a”。只見寇高閣滿臉微笑,心花怒放。如此鏡頭就這樣循環(huán)下去……沒辦法,只要有他在,哪里有我們說話的份。老師們見了他,都豎起大拇指,連連稱贊。這時候他是玫瑰,我們這些綠葉只需點綴,襯托一下就行了。每次看到小巧玲瓏的他,就想了那句:濃縮的都是精華。
鐵嘴巴――劉志。
劉志在我們班是叱吒風云的人物,他油嘴滑舌,經常用他的謬論與老師斗個你死我活。
一次,上政治課的時候,他在下面小憩。老師見狀躡手躡腳走到他身邊。劉志哪里知道老師就在身后,感覺不對,扭頭一看,嚇了一跳,質問老師:“你上課不好好上課,亂轉什么呀,嚇得我魂都丟了?!薄澳阍诟墒裁茨??”“我在養(yǎng)精蓄銳?!睂ΥF嘴劉志,老師也無可奈何,只好讓他面壁思過去了。
我們班的牛人還有很多,想一睹其牛事嗎?且待下回。
(五)寫作展示階段。
1學生小組展示,選出較成功的片段,班內展示。
2、師生點評,匯總修改意見。
3、全班一起修改一個較為成功的片段,集體形成佳作。
(六)總結提升階段。
1、盤點寫作方法。
2、盤點寫作體會。
3、教師小結:同學們,作文材料除真實、典型外,還應力求新穎:新人、新事、新風尚、新情況、新認識、新觀點、新經驗等,讓讀者耳目一新。具體做法是認真思考,必須經過“放棄――選擇――再放棄――再選擇”的選材過程。要放棄那些“人有我有大家有”的材料,一定要突出自己的體驗、自己的發(fā)現。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是刻骨銘心的生活,才是妙趣橫生的故事,才是震撼心靈的情感。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全冊篇七
(1)能通過課文的學習,感受偉大的民族精神和強烈的愛國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和準確地表達自己的心理感受。
(3)能初步學會運用英特網和圖書館搜集黃河相關的資料,并做初步的整理。
2、音樂智能發(fā)展目標。
(1)通過傾聽《黃河大合唱》組樂,特別是課文部分《黃河頌》,感受音樂所表現的感染力。
3、人際關系智能發(fā)展目標。
(1)通過小組交流或信息共享來增進學生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
教學設想:
《黃河頌》贊美了黃河的英雄氣概,表達了對黃河的熱愛和歌頌,同時也表達了一個炎黃子孫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文章氣勢磅礴,直抒胸臆,讀來瑯瑯上口,使人受到無盡的感染。所以本課教學應以學生誦讀為主,從誦讀中領會它的思想內容,體會它的情感,發(fā)展學生的多元智能。重點感悟詩歌的第二節(jié)。
教學準備:
1、學生準備與黃河相關的資料。
2、教師準備《黃河大合唱》各個部分的mp3音樂和課文錄音及黃河景色的圖片。
教學課時:一課時。
授課年級:七年級。
教學設計:
一、情景導入??。
1、播放《黃河大合唱》組樂。
2、同時黃河景色圖片聯播。
(以這種方式導入??是為了渲染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并發(fā)展音樂智能。)。
二、話說黃河。
古往今來,黃河以其雄壯的氣勢,奔騰在中國大地上,滋養(yǎng)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歌頌黃河就是歌頌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在學習課文之前同學們先七嘴八舌地說說自己課前搜集到的黃河的相關資料,3分鐘后每組推選1人小結你組搜集到的資料。
(既是對搜集的資料的一次整理,也是借此對搜集資料的方法技巧的一次交流,更是對團隊協(xié)作的人際交往智能的一次鍛煉)。
三、多角度朗讀,讓學生體會其中的思想感情。
1、教師范讀或聽課文錄音初步感悟。
2、學生自由練習朗讀進一步感悟,并用一句話概括本文的中心及作者的情感。
3、學生齊讀再進一步感悟。
(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暢、充滿感情地朗讀。通過反復地朗讀,既增進了對詩歌所表現的強烈的感情有一個豐富的感性體驗,也是對有感情地朗讀詩歌的語言智能的一次鍛煉)。
四、欣賞質疑。
1、解題。本課題目是《黃河頌》,哪個詞是關鍵?(抓住“頌”字。)。
5、指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并簡述理由。
6、小結課文。
用如下板書總結課文:
序曲:描繪雄姿和氣勢。
主體;歌頌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英雄的業(yè)績、偉大堅強團結一致的精神。
尾聲:表達強烈的愿望和堅定的信念。
黃河——(象征)——中華民族。
(這一部分主要是通過課堂討論發(fā)展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準確地表達自己的閱讀體驗和感受的語言智能。)。
四、再朗讀。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根據《黃河頌》音樂,進行配樂詩朗誦。教師可根據具體情況安排學生齊讀、領讀或個別誦讀。
(配樂朗誦、理解性欣賞朗誦,既可以增進了學生對詩歌的體驗和感受,也可以進一步發(fā)展了學生有感情地朗誦詩文的語言智能。)。
五、課外作業(yè)?。
1、背誦本首詩。
3、欣賞《黃河大合唱》音樂,學唱《黃河頌》部分,并進行表演唱。?。
(之所以布置這樣的作業(yè)?,是為了進一步加強對學生朗誦和搜集資料的語言智能的發(fā)展,也為后續(xù)學習做一點準備。)。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全冊篇八
從買菜導入課題選材。
二、展示學習目標。
學生齊讀,明白什么是選材。
三、教學過程。
1、向課文學寫作。
復習《葉圣陶二三事》回答下面三個問題。課文選了哪幾件事?這幾件是從哪幾個方面來選材?為什么這樣選材學生回答,一共選了六件事:
1.修改文章。
2.送客。
3.復信。
4.主張寫話風格。
5.重視簡潔。
6.力求完美。
從工作方面和生活方面來選材。中心:待人厚律己嚴。通過復習這課,你明白了選材方法是什么?學生回答圍繞中心、多角度選材。同學們思考討論多角度,是從哪些角度來選材,討論回答。這樣選材我們的作文一定會豐富多彩的。
2、火眼金睛,學會選材方法的目的是會運用。展示作文題目《樂觀是他的名片》,讓同學們說中心是什么,下面我給大家展示材料,大家用剛才學會的選材方法來選材,并且寫出理由。
1、在一次乒乓球決賽中,他與對手苦戰(zhàn)七局,最后以兩分之差負于對手,笑著說:“沒關系,我享受比賽的過程,不太注重結果。
2、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然后展示。從這次選材的結果,讓同學們認識到選材的真實、新穎并且選材要有意義,充滿正能量,就是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3、學會選材還要知道材料從何處來。展示知識卡片,讓學生認識到材料分直接材料和間接材料。
4、大顯身手。用剛才學會的選材方法給《曬曬我們班的牛人》選材。展示選材的結果。讓學生認識到牛人背后的付出與努力,用冰心的一首詩,讓大家更加形象的`去理解。然后談談自己的感受,讓大家知道努力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
5、布置作業(yè)。
四、教師寄語。
用自己的眼睛去發(fā)現,用自己的情感去體驗,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用自己的筆桿去傾訴,相信自己一定能寫出漂亮的作文!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全冊篇九
《散。
步》教學設計。
成都航天中學。
許詠秋。
【學習目標】。
一、預習反饋。
4.檢查、矯正課前預習第1題。5.交流搜集的尊老愛幼故事。
二、學朗讀,感受親情。
6.聽讀課文(聽朗讀錄音或教師范讀),體驗作品的語感和情感。7.自由朗讀課文,要求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
8.課文寫了哪幾個人物?在散步過程中發(fā)生了什么事?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
參考答案:母親、“我”、妻子、兒子。在散步的過程中,母親因為有病,要走平順的大路;“我”的兒子要走有意思的小路,產生了分歧。
三、品詞句,領悟親情。
第1頁。
共3頁。
9.《散步》這篇文章,通過平凡的事表現一家人的濃濃親情,讀來感人肺腑,無論是語言的運用,還是情感的表達,都值得學習。請再讀課文,勾畫出文中描述四個人物的語句,說說你喜歡誰,為什么?(勾畫、朗讀、品味,分析這些語句寫出了人物的哪些特點)。
(1)我喜歡“母親”。理由是:
(2)我喜歡“丈夫”。理由是:
(3)我喜歡“妻子”。理由是:
(4)我喜歡“小孩”。理由是:參考答案:略。
參考答案:“熬”字更能體現母親的身體弱,多病。為下文的描寫埋下伏筆?!岸取眲t不能表達這樣的效果。
11.文章末尾為什么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參考答案:一邊是風燭殘年的母親,一邊是未成年的孩子,他們都需要我們的照顧和關心。所以從表面上看,這表現了中年人肩負著既要扶老又要攜幼的人生責任;從深層的意思看,這里的“我和妻子”代表著中年人,“母親”代表著過去,“兒子”代表著未來,所以對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而言則象征著中年人肩負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歷史責任。文章的結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進入了一個更高的境界,意蘊更深刻。把親情推及得更廣泛的境界。
四、學寫法,突出親情。
參考答案:開放性試題。如果表示贊同,理由可以如下:本文的主題思想是通過一家人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現出來的,這個題目可以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同時提示了文章的敘事線索;如果不贊同,可以圍繞本文標題不能揭示文章中心關等談理由。參考標題如:“母親與兒子”、“選擇”、“背上的世界”,以上標題與文章中心相關;“初春漫步”、“大路還是小路”,以上標題與文章線索相關。
第2頁。
共3頁。
13.文中有兩處景物描寫,請在文中把它們勾畫出來,并采用旁批法注明其作用。
參考答案:第一處景物描寫:“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本渲械摹靶戮G”、“嫩芽”、“水泡”透露出了初春的氣息,顯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機,是對生命的高歌,是對生命力的禮贊。第二處景物描寫:“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不波粼粼的魚塘?!薄敖鹕牟嘶ā?、“整齊的桑樹”、“水波粼粼的魚塘”,不僅表現出初春的特征,更突出了“小路有意思”的內涵,襯托出了母親愉快的心情。兩處景物描寫,看似簡短,實則蘊含著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14.課文中有不少對稱式的句子,如例句所示。讀讀課文,至少畫出兩處這樣的句子(例句除外),說說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示例: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參考答案示例:(1)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2)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好處:運用對稱的句子,互相映襯,使我們讀起來很有情趣。
五、說故事,回憶親情。
15.說說你在家里感受到的親情故事。
參考答案:略。
課后學習。
16.學了本文,你對親情一定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請你回家之后,為父母或爺爺、奶奶、姥爺、姥姥等親人做一件事(如洗衣、洗腳、做飯等),來表達自己的親情,并將這件事寫下來,500字左右。
參考答案:略。
第3頁。
共3頁。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全冊篇十
第8—9課時
第二節(jié) 世界的海陸分布
課 型 新授課
教學目標
1、了解世界的海陸分布比例,掌握世界海陸分布概況
2、區(qū)分大陸、島嶼、大洲的概念,掌握七大洲的面積、名稱、分布及各州的分界線
教學重點
七大洲在地球上的分布
教學難點
1、查找各州之間的分界線
2、赤道穿過的大洲和大陸
教學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引入新課
一、海洋與陸地
2、學生閱讀圖回答:世界海陸分布的具體比例
3、討論p28活動1、2,得出結論:地球上任何兩個大小相等的半球,海洋面積都大于陸地面積。
(過渡)世界的海洋和陸地在全球是如何分布的呢?
二、七大洲
(總述)地球上的`陸地被海洋分割成六個大塊和無數小塊,以大陸和島嶼的形式散布在海洋中。
看書思考回答:a 什么叫大陸?什么叫島嶼?根據定義,在地球儀上指出大陸、島嶼、大洲。
教師講述半島的含義并在地球儀上指出。
(提問)全球可分為哪幾個大洲?
學生先熟悉圖2-27,
(討論)怎樣快速的記住七大洲的輪廓?能給七大洲的面積排序嗎?。
展示單獨的大洲輪廓圖,學生搶答。
學生在地球儀上找出七大洲,而后上臺指出
引導學生在地球儀上畫出赤道、西經20度和東經160度。討論下述問題:
赤道穿過的大洲有哪些?穿過的大陸有哪些?
學生對照地球儀,上臺指答
展示“東西半球掛圖”,學生識記七大洲的位置,口答p23活動題
提問:我們所在的大洲是哪個/亞洲的西面是哪個洲?西南面又是哪個洲?引入洲界的學習。
學生回答,教師在掛圖上指出其具體位置。
學生完成p30活動2
(小結)學生小結,教師點撥
第2課時
(復習提問)世界的海陸比例?七大洲的海陸分布?亞歐、亞非、南北美洲的分界。
三、四大洋
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預習
根據預習,回答海、海峽、洋之間的區(qū)別與聯系。教師結合地球儀指出,以加深理解。
全球可分為幾大洋?各有什么特征?將全班學生分為四組,分別命名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分組合作進行自述。
指導學生繪制七大洲輪廓幾何圖形并在圖上填注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
(課堂小結)
結合繪制的板圖小結四大洋的位置、各自的特征。洲界、七大洲的位置
(作業(yè)布置)
1、p32活動
2、填表
兩側的大洲溝通的海洋
巴拿馬運河
蘇伊士運河
板書設計
第二節(jié) 世界的海陸分布
一、海洋與陸地
七分海洋,三分陸地
二、七大洲
1、大陸、島嶼、大洲的含義
2、七大洲的名稱及分布
3、洲界
亞歐:烏拉爾山、烏啦爾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峽
亞非:蘇伊士運河
南北美洲:巴拿馬運河
三、四大洋
1、海、洋、海峽的概念
2、四大洋的名稱及分布
5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全冊篇十一
1.在任務驅動下,通過朗讀、演讀,引導學生學會多角度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
2.在朗讀和編制劇本提綱的活動中受到人物孝順老人、勇于擔責、善解人意等美好人性的感染。
3.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部分劇本提綱。
教學重點:
1. 在任務驅動下,通過朗讀、演讀,引導學生學會多角度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
2. 在朗讀和編制劇本提綱的活動中受到人物孝順老人、勇于擔責、善解人意等美好人性的感染。
教學難點:
多角度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
本課主要采用朗讀法、活動法等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一)設置情境,明確任務
1.學生觀看央視公益廣告《老人更需要兒女的陪伴》《別讓等待成為遺憾》談感受,明確公益廣告就是要向社會發(fā)出呼吁或者號召,引導社會風氣。
2.關愛老人是當今的熱點,社區(qū)要開展“關愛老人”宣傳日,希望咱們學校能夠幫忙策劃些形式新穎、宣傳效果好的節(jié)目,助力社區(qū)活動。受公益廣告的啟發(fā),老師想請同學們幫社區(qū)做個公益廣告劇本,拍成視頻放到社區(qū)網站,效果應該不錯。剛好,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散步》就是這一類的文章,同學們幫老師看看這個素材有沒有改編的價值。
【設計意圖】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 多種方式朗讀,多角度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
任務一:確定文本的使用價值。
1.朗讀,說出文章寫了什么事,重點是什么。
2.在文中圈畫或標注散步前后,“我”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及原因,發(fā)掘出文章蘊含的值得宣傳的品質、情感、精神等。
5.全班交流,確定主題并填寫。
預設:
交流第一階段,基本能夠說出“親情”“孝順”,但說不出“責任”“生命”。
預設主題:孝順;尊老愛幼;親情;中年人的責任與擔當;家庭和睦。
任務二:確定片名。
1.帶著對文章主題的理解,全班有感情朗讀全文,醞釀一個別致的片名。
2.交流自己擬的名字并陳述理由。
預設
問題預設:學生可能沒有這方面的經驗,教師要提示,可以從內容、主旨的角度擬??赡苓€是打不開思路,進一步提示學生從事件要素(人物、時間、地點、環(huán)境、事件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事件的波折等)的角度展開,注意貼近主題。
從內容角度擬的劇名:
《背》:這個故事的重點是“背”,同時“背”容易讓人聯想到責任。
《一家人》:其實這就是一個一家人怎樣和睦相處的故事,“一家人”溫馨美好,體現著親情。
《三代》:故事講的是“愛”在三代人之間流淌的動人故事,揭示的是人類生命輪回中獨有人性光輝。
《初春的田野上》:這是故事的地點,但是卻被作者渲染出了象征的意味,象征生命的美好與蓬勃,象征親情的美好,象征和諧家庭的幸福。
從主旨角度擬的劇名:
《孝順》《尊老愛幼》《和睦》《責任》《親情》《生命》等。
任務三:撰寫人物說明。
1.列出人物,按照人物分角色表演讀,走進人物內心,把握人物思想性格特點。
預設問題:學生可定會提出妻子沒有語言怎么辦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回到文本體會,是不是沒有語言就沒有態(tài)度,學生會發(fā)現妻子懂得維護丈夫的面子,在分歧面前賢惠明理。
對于一些學生,母親的善解人意也需要教師引導學生立足分歧造成矛盾的角度想想母親為什么改變主意,立足于不讓兒子覺得歉疚不安,也為了不讓兒子非要堅持走大路而鬧得大家不高興的角度,思考為什么母親要說“我走不過去的地方,你就背著我”。
“我”:有鮮明的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愛自己的兒子,但知道更應該孝順時日不多的母親。
母親:慈愛、善解人意。
妻子:賢惠。
兒子:活潑可愛,聰慧懂事。
劇本提綱:
【設計意圖】以任務帶動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梳理和對文章主題的把握。
(三)課堂小結,布置作業(yè)
1.完成劇本提綱。
2.上網觀看央視公益廣告《媽媽的謊言》《洗腳》《筷子的故事》,注意從中受到啟發(fā),為繼續(xù)修改劇本準備。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全冊篇十二
知識與技能:有感情的朗讀;對歌詞會作簡單的賞析;了解與課文相關的部分知識。
過程與方法:能通過聽音樂、讀歌詞把握感情基調;敢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與他人交流。
情感與態(tài)度:激發(fā)學生作為炎黃子孫的自豪感、責任感以及振興中華民族的豪情。
有感情的朗讀。
一、情景導入
播放《黃河頌》音樂片,學生談自己的視聽印象。
二、朗讀課文
1、了解《黃河頌》的創(chuàng)作背景以及《黃河大合唱》的其他樂章。
2、結合視聽感受和背景讀課文,體會怎樣把這首詩讀好。(師生交流)
3、教師提出朗讀的參考意見,范讀課文。
4、學生再體會,自由朗讀;指名讀,師生共同評價;齊讀。
三、賞析質疑
1、學生自學、小組交流:文章那些地方值得欣賞,為什么;哪些地方不懂,提出自己的疑問。小組長將組內有價值的賞析推薦到全班交流,將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提交全班討論。
2、學生討論充分后,教師補充發(fā)表看法。(如先“望”后“頌”,情由景生;如“??!黃河!”三次反復的作用;對比喻的理解;文章大氣豪邁的風格等)
3、再齊讀課文。
四、類文欣賞
欣賞配樂詩朗誦《黃河之水天上來》。
五、拓展積累
1、唱《黃河頌》。
2、欣賞《黃河大合唱》的其他樂章。
3、欣賞《長江之歌》,摘錄歌詞,并寫一篇賞析文字。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全冊篇十三
二.這是一篇充滿趣味和想象的文章,應該可以讓學生成為主角,讓學生去體驗文章里面的樂趣,因為他們才剛剛度過自己的童年,對于自己童年時的一些趣事還是記憶猶新的。如果能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趣事談談童年的一些感受,再讓他們去體驗作者當年的樂趣,或許效果會更好。但是實際上這堂課我們大都是在傳授文言知識,而忽視了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覺。這實際上也違背了新課改的精神。學生應該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起到一個主導的作用。所以我們的課堂應該盡量發(fā)揮學生主體的積極性,發(fā)揮教師主導的作用。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全冊篇十四
1、理解聯想和想像手法的運用。
2、感受文中所表現的喜悅之情。
3、初步了解神話故事的特點。
4、熱愛生命和生活。
1、大膽而新奇的想象。
2、對人類誕生的喜悅感。
神話動畫片導入。
袁珂,神話學家。
1、復述課文,對照《風俗通》中關于女媧的記載,找出課文中豐富了哪些內容,哪里最見作者的想像力。
2、對女媧形象的認識:她哪里是神,她分明是人。
3、感受課文中對人類誕生的喜悅感:人類創(chuàng)造成功的喜悅感;人類自身對獲得生命的歡呼。
4、想像是神話的亮點,馬克思關于神話的論述。
讀神話《盤古開天地》后回答問題。
女媧造人,體現了人類可貴的創(chuàng)造力與探求精神,也使我感受到生而為人的自豪。今天,我們面對的廣大世界,依然有許多未知的領域,等待我們去探求,去感受那種創(chuàng)造成功的喜悅。
1、收集有關神話,講給別人聽。
2、閱讀綜合性學習中,關于人類起源的資料。
3、想像出一種女媧造人的新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