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的種子讀后感(實用16篇)

字號:

    讀后感是讀者在閱讀一本書之后對所讀內(nèi)容的思考和感受的總結(jié),它可以幫助我們深入理解書中的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激發(fā)我們對生活、人性和價值觀的思考。讀后感不僅是一種學習和思考的方式,同時也是一種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表達方式。通過讀后感的寫作,我們有機會回顧書中的精彩片段,并將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傾訴出來。讀后感可以是對書中主題的解讀,對作者觀點的評述,或是對人物形象的思考和感悟。讀后感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提升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培養(yǎng)我們對文學作品的鑒賞力和批判思維能力。在寫讀后感時,可以結(jié)合其他讀者的觀點和評論,增加文章的多樣性和深度。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為大家提供參考和借鑒。
    安的種子讀后感篇一
    這個暑假我讀了一本書,書的名字叫《小種子》,這本書講的是一粒小種子長成巨型花的故事:
    秋天來了,一粒小種子和其他的種子一起隨著秋風四處飄蕩,期間它歷盡挫折,度過了各種危險,它穿過熾熱的陽光,飛過寒冷的冰山、遼闊的大海、干燥的沙漠,從小鳥、老鼠的口中逃生,生根、發(fā)芽、開花,躲過孩子們的踩踏、采摘,最終長成了一棵巨型花。
    讀完這個故事我更要向小種子學習,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不怕困難,不怕挫折,堅持到底就一定能成功。
    安的種子讀后感篇二
    人類很幸運。如果我們想旅游,可以借助各種的交通工具,而植物的旅行靠的是種子,種子的旅行方法多種多樣。
    鳳仙花的種子躺在蒴果里,只要一碰就快速收縮,種子會沿著弧線飛出去。鳳仙花也叫“別摸我”。
    老鶴草的種子利用“小勺子”來旅行,“小勺子”就像一個投擲器,把成熟的種子向四面八方拋出去。
    有些種子用風來進行旅行。蒲公英隨著風的方向就像降落傘一樣在空中旅行。樹木也是體型較大的植物,當它的葉子向下飄落時,風把它抓住,吹到遙遠的地方。
    有些種子更聰明,它們喜歡“坐出租車”旅行,紫花地丁、花雪蓮、報春花。它們的種子上都有美味的含油附著物。這是螞蟻的美食,它們拖著種子,邊走邊吃,隨手把種子扔在某個地方。
    牛蒡或者豬殃殃這類植物會借助動物旅行。只要有動物從它們身邊跑過,它們就會用鉤子緊緊地鉤在這些動物的皮毛上。動物很快就察覺身上的不速之客,梳梳身上的毛皮,種子就落在地上生根發(fā)芽了。
    安的種子讀后感篇三
    《安的種子》的感悟,昨天,帶女兒去參加了小熒星組織的《大頭哥哥講故事》活動,在活動中聽到了這樣一個繪本故事《安的種子》,很是喜歡,也很感慨。
    故事中的三個小和尚代表了三種不同的人生態(tài)度,本性情急躁,急功近利,靜性情細致,浮華不實,安性情平和,淡定踏實。
    這是一個關(guān)于等待的故事。每一個讀這本書的人都可以從書中看到自己的影子。生活總我們很多時候都是這樣一個懷抱種子的人,當你有了一棵種子的時候,你會是本?是靜?還是安呢?看了這本書,感動的是畫面中透露出的安靜地感覺,是故事中散發(fā)出的安的平和的心境。在這個急功近利的社會里,安的那一份平和的心境,宛如一潭清澈平靜的水,是多么難得。他感激地把種子裝進小布袋,掛在胸前,從容地去買東西,掃雪,做齋飯,挑水,悠悠然去散步。他告訴我,要滿懷希望,有所追求,但一定要淡定,順其自然。同時,享受生活的過程,享受那些平凡瑣碎的小事,享受等待。
    看完這個故事,我們再去反思我們的`教育,如果我們的孩子是我們所擁有的一棵種子,做為教師,做為家長,你會怎樣對待種子的成長?很多人選擇了做本,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急功近利的,說什么要贏在起跑線,看不到自己所要的結(jié)果就大發(fā)雷霆地抱怨、指責。更多的人選擇了做靜,照本宣科,什么都給他最好的,卻忽視了孩子成長過程中最最關(guān)鍵的東西。然而,我們有多少人能有安的淡定、順其自然,卻又扎扎實實地做好各項工作,在孩子的需要的時候給予必要的幫助。
    安的種子讀后感篇四
    近期有幸拜讀了俞正強老師的著作《種子課2.0:如何教對數(shù)學課》,讓我對數(shù)學課堂、數(shù)學教學及教育有了全新的認識和更深層次的感悟,日常教學中一直困擾我的疑問也隨著書中一些好的建議一掃而光。在本書中,俞老師結(jié)合了許多生動的教育、教學案例深度剖析了“教對數(shù)學的問題討論”和“教對數(shù)學的路徑把握”。作為羽翼尚未豐富的青年教師而言,想要做好這些是極其困難的;這不僅需要整體把握小學甚至銜接到初中的教材知識,更需要教育教學經(jīng)驗的日積月累。因此青年教師在平日的工作之余,一定要要梳理整套中小學教材的知識框架,幫助自己樹立“全局觀”,站在更高、更廣闊的視野下用心備課。以下是我對這本書的幾點讀書心得:
    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技能,還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積極性,引導學生自己動腦、動口、動手,才能把知識變成學生自己的財富。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要善于激發(fā)和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要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要讓學生有進行深入細致思考的機會、自我體驗的機會。所以,教師必須處在學生思維發(fā)展水平的發(fā)展區(qū),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shè)問題情境,充分地調(diào)動學生的求知欲。
    要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就必須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數(shù)學課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興趣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比如輕松和諧的師生關(guān)系、適當?shù)慕虒W方法、教師適時的表揚、鼓勵,對學生學習給予肯定的評價,以及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都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
    教師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如色彩鮮艷的教具;新穎的謎語、故事;有趣的教學游戲;關(guān)鍵處的設(shè)疑、恰當?shù)膽夷睢⑦m時地競爭等等,盡可能使學生感到新穎、新奇,具有新鮮感和吸引力,也可以把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密切聯(lián)系,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要解決的問題上。在教學中,對教學內(nèi)容要講來源,講用處,通過聯(lián)系實際,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這樣學起來自然有親切感、真實感,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動機,產(chǎn)生學習興趣。
    俞老師的書中提到學生的問題為何越來越少,對于這個問題的解答俞老師列舉了筆算除法的那節(jié)課(舉例15÷3=5)。很慶幸自己在備課時搜到了俞老師的這節(jié)課,對于自己之前備課不求甚解的態(tài)度深感慚愧。結(jié)合結(jié)合學生學習的加、減、乘這三種運算不難想到學生會將15÷3寫成和加、減、乘一樣的形式,當然這樣是錯誤的。但到底該怎樣讓學生心悅誠服地意識到這種做法的錯誤并理解接受教材中的算法呢?這就需要在課堂上展現(xiàn)學生的想法,呈現(xiàn)出沖突,引發(fā)深度的思考,再結(jié)合除法的意義理解除法豎式寫法的合理性。當然這比平時的直接展示除法豎式的授課方式慢很多,但身為教師我們應(yīng)該知道提出問題遠比解決問題更有價值。若干年后學生不會記得他解決過哪道題,但他應(yīng)該擁有提出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正如俞老師所說數(shù)學是思維的體操。如果學生認為有什么好想的那數(shù)學還是數(shù)學嗎?“種子課的慢其實不是慢,是數(shù)學的本質(zhì)。而平常我們上課的快不是快,是省略了數(shù)學內(nèi)涵。種子課的慢,是為了將來的快。而平時我們上的快,可能將來會慢?!边@一點我深有體會,備課時的不求甚解可能會導致課堂進程的卡頓,所造成的損失更不是一兩套練習題所能輕易彌補的。所以一定要認真對待每節(jié)課!想要學生會提問題,教師自己要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
    作為一位極其受歡迎的數(shù)學教師,俞老師的課不僅邏輯思維縝密,而且語言風趣,數(shù)學之根本其實是一種文化。可是多數(shù)時候我們把數(shù)學和嚴謹無誤直接相關(guān)聯(lián),認為數(shù)學課上就應(yīng)一板一眼、一絲不茍,但事實上我們的孩子喜歡的并不是數(shù)學呆板嚴謹?shù)恼n堂,也沒有哪間死氣沉沉的教師能夠真正讓教育教學真實地發(fā)生。因此,努力讓豐富多彩的數(shù)學文化之花在課堂綻放,讓師生的思維碰撞出美麗的火花,讓幽默風趣的語言俘獲孩子們的“芳心”,這樣的課,是我們教育工作者不斷努力、孜孜以求的結(jié)果。我會朝著這個目標不斷努力,成為像俞老師一樣優(yōu)秀的教師!
    安的種子讀后感篇五
    20xx年的暑假,我認真拜讀了俞正強老師編著的《種子課》一書。這本書從什么是種子課;如何上好種子課;感悟?qū)W生發(fā)展;反思教師成長四個部分來闡述他的教學思想。讀完這本書,自己對什么是種子課、如何上好種子課有了一定的認識,梳理如下:
    一、什么是種子課。書中這樣介紹種子課,如果將某一知識系統(tǒng)作為一棵樹,這棵樹的生長過程表現(xiàn)為若干節(jié)“課”,那么,一定有些課需要“蒔也若子”充分理透脈絡(luò);一定有一些課可以“置也若棄”,讓學生充分自主?!吧P也若子”的課,通常處于起點或節(jié)點,謂之“種子課”。“置也若棄”的課,通常處于點與點之間,謂之“生長課”。種子課就是可供遷移、可供生長的關(guān)鍵課。例如《厘米的認識》是長度單位的第一節(jié)課,而長度單位又是計量單位八種類型之一,所以它就是一節(jié)種子課。對于長度單位的認識,課本會安排三個課時,即厘米的認識、分米的認識、毫米的認識等等?!独迕椎恼J識》讓學生意識到:單位是一種規(guī)定;單位與整體的關(guān)系和部分與整體的關(guān)系不同。學生無論學習什么長度單位都會將這兩種經(jīng)驗進行遷移。種子課就是可供遷移、可供生長的關(guān)鍵課。
    二、如何上好種子課。俞老師認為上好種子課的前提是上好每一節(jié)數(shù)學課,在上好每一節(jié)數(shù)學課的基礎(chǔ)上再進一步思考哪些課是“種子課”。
    (一)上好種子課需要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經(jīng)驗,琢磨他們知識理解的“內(nèi)因”、“內(nèi)在圖式”。小學生他們的“內(nèi)因”、“內(nèi)在圖式”大多隱于經(jīng)驗之中,教師只有完全了解學生“內(nèi)因”、“內(nèi)在圖式”,才能使學生的學習落在支撐點上,不至于浮在半空,如云無影。
    (二)上好種子課教師要學會“因材施教”“循序漸進”。俞老師認為在教學中學生很多樣,方法也很多樣,但不管怎么多樣,知識的結(jié)構(gòu)、人的認知方式是有定式的,這個定式就是我們所說的“序”。要循序漸進,首先要明確“序”,并將“序”立起來;至于“材”的選擇,一定要簡單、樸素,有利于呈現(xiàn)數(shù)學的本義,千萬不要給材料附加太多的行頭,從而將數(shù)學淹沒在修飾之中。
    (三)上好種子課教師要讓學生經(jīng)歷、體驗與探索知識。俞老師認為探索是過程的最終目標,經(jīng)歷是基礎(chǔ),體驗則是學生由經(jīng)歷走向探索的泵體。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必須把探索材料組織得有吸引力,同時教學組織形式有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對探索材料的關(guān)注中不知不覺地經(jīng)歷這個過程,享受其中的樂趣,然后在學生意猶未盡的時候,教師及時帶領(lǐng)學生進行過程整理。因為學生的體驗一方面來自教師的有意識引導,另一方面是對經(jīng)歷過程所帶來的情緒回味。在學生獨立探索的時候,教師應(yīng)把握的是讓自己走出學生的具體學習過程,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欣賞、去指點就可以了。
    一本好書需要你細細品味,了解其中的內(nèi)涵和精髓,然后再去應(yīng)用于你的教學。讀完這本書,我的教育思想、教學理念有了很大的提升,相信我的課堂會讓孩子們學得更有質(zhì)量、教學過程更有魅力!
    安的種子讀后感篇六
    《安的種子》講的其實是一個很簡單的故事,但它卻蘊涵了很深的哲理。在隆冬時節(jié),寺院里的老師傅分給三個徒弟每人一顆千年蓮花的種子,并告訴他們這非常珍貴,讓他們?nèi)グ阉N出來。拿到種子后,三個徒弟各有主張。徒弟本想第一個種出來!徒弟靜想怎樣才能種出來?徒弟安想我有一顆種子了。于是在不同的想法下他們有了不同的做法。本跑去找鋤頭,直接把種子埋在雪地里;靜查找種植書籍,挑選名貴花土與藥水,并為種子配備金花盆、金罩子和暖房等;而安卻在大家忙于種蓮花時坦然為寺院繼續(xù)做著采買、掃雪、做齋飯、挑水等工作,照常做日常功課和散步……最終持不同心態(tài)的三個徒弟得到了不同的結(jié)果,本的種子沒有發(fā)芽,他摔斷了鋤頭不再干了;靜的種子發(fā)芽了,但是為了保暖被金罩子罩住了,使它得不到陽光和氧氣,沒過幾天就枯死了;安的種子在春天種在了池塘的一角,慢慢的生根發(fā)芽,并在一個盛夏的清晨輕輕地綻放了。
    每每合上這本書,都會讓我陷入深深地思考之中。作為孩子的家長,哪個父母不是望子成龍呢?但是真正成龍的又有幾個呢?家長們常常會說:“我的孩子天生不是那塊料?!彪y道孩子一出生就已經(jīng)決定了一生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當父母們飽含深情地望著剛剛呱呱墜的孩子時,不啻于得到了一顆千年蓮花的種子。大家最終的想法都是希望看到自己的種子能夠生根發(fā)芽,開花結(jié)果,那么該怎么做呢?是違背自然規(guī)律地拔苗助長?還是水到渠成地自然生長?徒弟本、靜、安正好代表了三個類型的父母:第一類是不顧孩子生長規(guī)律一味蠻干地家長,結(jié)果是他們只能有三分鐘熱度,干得快失敗的也快。第二類是自作聰明的`家長,他們有知識有文化,與第一類家長相比更有智慧。他們對孩子呵護備至,并會想方設(shè)法為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或?qū)W習條件,可最終大多數(shù)孩子還是會失敗。因為家長們始終不明白溫室里的花朵是無法經(jīng)歷暴風驟雨的。遺憾的是這樣的家長比比皆是。第三類是胸襟博大、淡定坦然的家長。他們不會為孩子成長中的小榮譽小挫折而患得患失。他們會始終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看著孩子慢慢成長。這在我們現(xiàn)在這個浮躁而功利的社會中是多么難能可貴呀!
    經(jīng)過反思使我看到自己的狹隘,我為什么不能做一位像徒弟安一樣的母親呢?現(xiàn)在我釋然了,平和了更淡定了。比如我不再為女兒挑選大部頭的書看了;不再為女兒不喜歡上興趣班而煩惱了;也不再強迫女兒做她不喜歡的功課了……孩子需要順其自然慢慢長大,任何的拔苗助長都會適得其反。現(xiàn)在我愿把這本書推薦給天下為人父母者共分享,愿天下每位父母都能種出千年蓮花。
    安的種子讀后感篇七
    故事從秋天開始,風把種子吹了起來,開始了風中的飛行。
    在飛行的過程中,好多種子死掉了:一顆種子被太陽燒掉了;一顆種子落在雪山上,凍得不能發(fā)芽;一顆種子掉進海洋淹死了;一顆種子掉在沙漠里,又干又熱,不能發(fā)芽;大風停息,一顆種子被鳥吃掉了;冬天到了,種子們靜靜地躺在泥土里,可是一顆種子被饑餓的老鼠吃了;終于春天來了,種子們發(fā)芽了。
    可是一棵小苗被野草搶走了陽光和雨水死了;小種子還沒發(fā)芽,這時才終于發(fā)芽了。孩子們出來玩,一棵小苗被踩斷了;小種子長出了三片葉子,旁邊的一棵小苗長了七片葉子了,還開了花,可是一只手伸過來折斷了那枝花,一個男孩摘了花送給了女孩。
    夏天到了,小種子長成的樹苗不停地生長,長得“比人高了,他長得比大樹高了,他長得比房子高了”,終于,他開了一朵巨人花,人們,蜜蜂,蝴蝶都來看花。
    終于又到了秋天,花瓣從巨人花上掉了,風越吹越大,巨人花的果莢打開了,“好多小種子彈出來,乘著秋風飛向遙遠的地方?!?BR>    繪本最后還有一篇上誼編輯部的導讀文章《從一朵小花看世界》,介紹繪本的文、圖以及孩子會有的感受,很值得父母們品讀。
    整本書在我看來就是一篇華麗的生命之歌,雖然剛開始講的都是種子的悲劇故事,但并不讓人覺得沉重,而是對幸存種子的幸運感恩,等風停歇,仍然有很多危險,甚至等發(fā)芽,一棵野草,一只腳丫,一只手都足以毀壞一棵小苗。
    而幸運的小種子,終于渡過了所有的危險關(guān)頭,漸漸長大,綻放出巨人般的花朵,在秋天彈出成熟的種子,開始新的一輪生命之旅。
    和孩子讀書的時候,在風中掉隊的種子,似乎沒有多少惋惜和惆悵,但等到發(fā)芽,那樣的疼惜就會多一點,等到花開被摘,痛心就更多,孩子讀到摘花的時候都要打一下那只手,而等到小苗長大,開花,似乎也隨著花兒的綻放而滿心喜悅,等到再次的秋風吹起,伴隨的不是蒼涼感而是完整的滿足感,因為有那么多飽滿的種子隨風飄散。
    孩子在讀到一顆小種子在冬天被小老鼠吃掉的時候問我:“那顆種子不安靜嗎?”我告訴她每顆種子都很安靜,只是那顆種子不幸被老鼠發(fā)現(xiàn)了。
    每個人,每個生命,能夠在這個世界上生存,更多的是因為幸運,因為被特別的眷顧;有些事情我們可以努力,還有很多的事情我們只能接受。孩子后來在一次畫畫的時候,特意畫了五棵小苗,但是劃掉了其中四棵,告訴我五棵中只有一棵活下來了。
    也許也正因為這樣的幸運,生命才如此寶貴,更應(yīng)該在生命中盡情地恣意生長和綻放,這樣到了秋天,在肆虐的風中,飄散的才不是悲涼而是完滿。
    我們有一句俗話叫“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边@本繪本正是對這句話的'詮釋,但是兩者的意境還是有很大差別:“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包含了太多對無常和人生短暫的嘆息,而《小種子》更多的是對生命的感恩和禮贊。
    安的種子讀后感篇八
    感謝學校、感謝教研組、感謝數(shù)學學科帶頭人,讓我的寒假有俞正強老師的《種子課》陪伴。這個寒假不是空閑空虛空洞的,而是充實收獲豐滿的,這本書舉了很多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實例,讓我走進了一位特級教師的數(shù)學課堂里,感受到了俞老師帶給我們的科學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
    俞老師這本書不是純粹枯燥的文字,而是用一個個鮮活的例子,讓我們明白數(shù)學課不光光是數(shù)學知識的學習,更多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思考的方法。
    本書分為兩大塊,一是從課的角度進行闡釋:什么是種子課及如何上好種子課這兩個問題。另一塊是從人的角度進行分析:學生的成長和教師的發(fā)展。
    在敘述種子課時,俞老師沒有對種子課下定義,也沒有根據(jù)定義來演繹,而是采用了舉例的方法讓我們看到:像這樣的課就上種子課;就某一單元而言,這幾節(jié)課應(yīng)該是種子課;就某一知識領(lǐng)域而言,每一節(jié)種子課應(yīng)該如何呈現(xiàn),才能成就孩子們的學習樂趣。
    葉圣陶先生說,學生“跟種子一樣,全都是有生命的,能自己發(fā)育自己成長的;給他們充分的合適的條件就能成為有用之才?!狈N子課就是合適學生生長的條件之一。如果將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視為一個生命體,那是可以描述為若干個顯性階段的。當發(fā)展至一定時候,便能了然課與課之間的差別,了解學生的特點幫助學生成長。這句話成立的前提是教師的不斷思考和實踐。
    一堂課從知識屬性上來說可以分為:概念課和計算課等;從教學要求來說可以分為:新授課、練習課、復習課;俞老師的觀點是無論什么課無非就是種子課和生長課之分。有的知識是顯現(xiàn)在外部的閱讀性學習,有的知識是隱性的體驗性學習,而將兩種結(jié)合起來的便是種子課。
    關(guān)于先期學習,即在授課之前就已經(jīng)積累的經(jīng)驗,俞老師提到先期學習有時會導致個體差別較大,有的孩子理解很有質(zhì)量,有的孩子理解膚淺。有的問題老師剛提出來,學生便把本節(jié)的知識講出來了,打亂了老師的預設(shè)和探究的氛圍。原本預設(shè)是課堂中經(jīng)過師生互動形成的過程和結(jié)論,在學生的思維成果或開展的實驗操作結(jié)論與老師預設(shè)相左或意想之外有意義的學習這樣非預設(shè)生成時,教師如何面對解決,合理駕馭課堂,為學生進行合理解釋,非常關(guān)鍵。往往會出現(xiàn)兩極性——尷尬與精彩。預設(shè)和非預設(shè)生成是課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老師支持與否對學生的學習發(fā)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俞老師認為:現(xiàn)代課堂中,保持安靜、整齊的課堂是開展學習的必要前提,如果學生為了做一個“好學生”而時刻警惕自己的一舉一動,學習起來必不能安心地思考,而太嘈雜的課堂也不可能有好的思維,這就需要教師恰當?shù)陌芽睾驼{(diào)節(jié)。
    作為一個新入門的數(shù)學老師,首先要模仿參照,再積累實踐,不斷地反思改進才有可能慢慢達到較為理想的效果。只有不斷地思考嘗試改進教學方法,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水平。總之,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安的種子讀后感篇九
    每個人是一棵種子,發(fā)展周期不一樣。
    數(shù)學課中有些課就是種子課,特別重要,特別要重視!種子種好了,下面的發(fā)展就順多了!
    例如我在講授《用字母表示數(shù)》的時候就是代數(shù)的種子,于是我參考了俞老師(種子課)的教學設(shè)計:自始至終以兩種顏色的紙包作材料。俞老師認為用字母表示數(shù)這課的序是這樣的:
    一、認識一個數(shù)的狀態(tài)——不確定的,有范圍的。
    二、接受一種數(shù)學規(guī)定——不確定的,有范圍的數(shù)在數(shù)學中可以用字母表示。
    三、在同一事件中,通常用不同的字母來表示不同的數(shù)。
    四、在同一事件中,表示不同的數(shù)的兩個字母存在》、《、=三種關(guān)系。五、在同一事件中,明確兩個數(shù)之間存在相差或倍比的關(guān)系時,在用一個字母表示數(shù)的前提下,另一個數(shù)可以用字母式表示。
    六、體會用字母式表示與用字母表示的區(qū)別——字母式既可以表示數(shù)的大小,又可以表示與另一個數(shù)之間的關(guān)系。
    因此,同一個事件中兩個數(shù)若有聯(lián)系,盡量用字母式表示比較方便。這樣的設(shè)計讓學生能夠更容易的接受。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安的種子讀后感篇十
    一顆種子,三種命運;一個關(guān)愛,多樣詮釋;一種教育,多種演繹。------題記。
    陪伴四歲半的女兒閱讀繪本《安的種子》,每讀一回,都讓我有所觸動,猶如品茗一般回味無窮。這本書與其說是給孩子們的讀物,不如說受益更多的是成年人,很簡單的故事蘊含著很深的哲理。
    《安的種子》講述的是雪花紛飛的季節(jié),寺院里的老師父給了本、靜、安每人一顆幾千年前的蓮花種子。拿到珍貴的種子,本和靜立刻開始了播種,本把種子種到了雪地里,因為看不到種子發(fā)芽而氣急敗壞;靜找來最好的花盤,用了最名貴的藥水和花土,不久他的種子發(fā)芽了,靜細心呵護,用金罩子罩住,結(jié)果因為沒有陽光和氧氣,種子枯死了,靜因而垂頭喪氣。而安呢,他把種子裝在一個小袋子里掛在胸前,像以往一樣平靜地為寺院掃雪、做齋飯、挑水,飯后悠閑地散步。春天來了,安把種子種在了池塘的一角,有一天挑水時他看了嫩芽,終于在盛夏的清晨,在溫暖的陽光下,古老的千年蓮花盛開了。
    在教育的路上,孩子就是一粒千年蓮花的種子,等待著適合的陽光雨露的恩賜。迫于各種外界原因,我們有時候揠苗助長,像本;有時候過分寵溺,像靜……毫無例外,無論哪一種所收獲的結(jié)果,都不是我們所期望的。如果我們像安一樣有著一份平和的心境,靜靜地等待著春天的到來,再去播種,蓮花種子才會盛開的美麗,綻放的驚艷。
    其實無論是工作、學習還是生活,在人的一生中會收到無數(shù)顆“種子”,我們不知道哪一顆才是千年蓮花的種子?只有像安那樣,充滿愛心和熱情,認真地對待身邊每一件事,無論事情大小輕重,都認真面對,我想千年蓮花自然會在你的人生路上隨處綻放……(郭振娜)。
    安的種子讀后感篇十一
    今天,我讀了巜一粒種子的信念》。文章主要講了小女孩因為高中畢業(yè)后沒考上大學,只好留在村里當老師,可是不到一周就被孩子們轟了出去,母親安慰她,不要放棄。于是,她繼續(xù)打工。可每一次都失敗了。母親每次也安慰著她,最后她成了成功人士。開了許多所連鎖店。的成功源于母親的鼓勵和自己的.天賦。她使我明白了每塊土地都需要適它的種子。的道理。
    生活中,我也有這樣的事。那年暑假,全家到了貴陽,媽媽給我報了興趣班。媽媽給我先給報了游泳課。每天下午2:00上課,下午5:00放學,日復一日每天練,練了三周??傻浆F(xiàn)在連最簡單的潛水還不會。媽媽安慰我,沒事兒,你不會游泳,又不代表你做不好其他事兒。于是,媽媽又給我報了音樂課??墒俏椅逡舨蝗?,一唱歌就讓人起雞皮疙瘩,后來,才學兩天,老師都差點氣吐了。老師親自把我退學了,回家后我把這件事告訴了媽媽。媽媽說,你雖然五音不全,但是仍然可以做其他事呀。媽媽便問我我想報哪個班,我思考了下,說我喜歡畫畫,于是媽媽給我報了美術(shù)班,我還得了班上小小繪畫家的獎狀,有了小畫家的稱號。這一切的一切源于我喜歡畫畫,媽媽也很支持我畫畫。
    這讓我明白了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適合的東西,不要以為自己一無是處。
    安的種子讀后感篇十二
    這篇文章講了一個小女孩經(jīng)歷了各種失敗,最終找到了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這期間,她的母親不但沒有批評她,反而在一旁安慰她。
    文中的母親面對自己女兒一次又一次失敗,并沒有責罵她,并沒有指責她,而且在一旁安慰她,于是成就了她。這讓我想起了我的姑姑。
    我姑姑她的女兒十分熱愛音樂。我姑姑她的女兒其他成績都不好,除了音樂。她十分熱愛音樂,十分喜愛音樂。甚至把自己所有的課余時間都拉來學習音樂了。
    我的姑姑是十分擔心她的女兒長大后會成為一個不學無術(shù)的孩子,但是,姑姑并沒有做出措施,而是在一旁鼓勵姑姑的女兒,鼓勵她說:“你安心地學你的音樂,我會永遠支持你的?!?BR>    姑姑的女兒也知道自己應(yīng)該提高一下其他科目的.成績,可是,她就是放不下自己對音樂的熱愛,無法專心來學習其他科目。
    姑姑也沒有指責她,只是在一旁鼓勵她。姑姑的女人也許是感受到了來自母親的鼓勵,開始學習其他科目,有分寸地學習音樂。
    姑姑的女兒努力了許多年終于成為了一位杰出的音樂家。
    母愛是一個神圣的東西,它可以成就一個人。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安的種子讀后感篇十三
    《安的種子》是一本國產(chǎn)圖畫書,作者王早早大概是想為我們講述了一個關(guān)于“等待”故事。
    老和尚分給本、靜、安每人一顆古老的蓮花種子。本是一個性子著急的小和尚,他想要第一個種出蓮花,所以即便是在大雪紛飛的寒冷冬季,他還是毅然決然地選擇將種子埋進泥土里。漫長地等待,依舊不見種子發(fā)芽,于是本選擇了放棄。靜是一個患得患失的小和尚,他仔細地挑選花盆,認真地從書中學習種植方法,但是由于過度保護,小幼芽得不到光照和氧氣,最后死在了金罩子里。只有安,他將種子裝進了小布袋里。然后和往常一樣上街買東西、掃雪、做飯、挑水、散步,直到春天到來,才將種子種在池塘的一角。在盛夏的清晨,溫暖的陽光下,古老的蓮花在池塘中靜靜地盛開了。
    古老的蓮花種子,是一件多么“珍貴”的禮物。在這個急功近利的社會,有的像本一樣,想成為第一個種出蓮花的人,以最快的速度達成目的;也有人像靜一樣,前期做了許多努力,卻因為沒有遵循自然法則,而失去了成功的機會;只有安,雖然心中有所追求,但是懂得順其自然,既不影響生活,也能享受等待。
    希望每一個看到這本書的人都能像安一樣,享受生活中平凡瑣碎的小事,在“等待”之后,也能看到盛開的千年蓮花。
    安的種子讀后感篇十四
    今天我看了《安的種子》這本書。這本書講的是一個老和尚,在寒冬的時候給本、靜、安各一粒種子,本和靜都沒有把種子種活,只有安種出了千年蓮花。
    讀了這篇文章,我覺得本沒有把種子種出來的原因有:他把蓮花種子種錯了地方,種錯了時間,而且他心太急,沒有耐心等待;心態(tài)不好,太爭強好勝,總想爭第一,種一粒種子兩三天不發(fā)芽就一氣之下刨開土地,摔斷鋤頭,不干了。
    有時我也像本一樣。一次,我在奧數(shù)課上做了一道奧數(shù)題,開始看著覺得很簡單,三下五除二寫完得意洋洋,交上去,沒想到換來老師一個大大的'紅叉。第二次加了一兩個步驟又交上去,換來的是更大的紅叉。我氣得滿臉通紅,扔掉本子不做了。結(jié)果等到老師講題時,我才發(fā)現(xiàn)只要再加一步就正確。我恍然大悟,做事必須好好想,耐心做,不能一錯就不干了,要堅持到底。
    讀了這本書,我覺得自己仿佛也得到了一粒種子,一粒智慧的種子。
    安的種子讀后感篇十五
    我們的孩子從來不拿自己媽媽和別人媽媽做比較。
    所以,媽媽們,我們也不要對孩子說,“你看人家誰誰誰怎么怎么樣,你看你……”
    這句話最傷害孩子的心,每個人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自己不喜歡聽的話,也不要說給孩子聽。每個孩子都最愛自己的媽媽,在他們眼里,無論自己的媽媽有什么缺點,無論媽媽愛大吼大叫還是溫柔體貼,都可以接受,都不影響孩子對媽媽的無條件接納和無條件的愛。
    媽媽們需要做的是,和孩子約定一個鼓勵的動作,可以是摸摸孩子的頭,可以是一個擁抱,也可以是一個拍手,只要孩子今天比昨天有進步,只要孩子有一個小小的更正,隨時隨地,鼓勵一下,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孩子,而不是挑剔的眼光,讓孩子體會到成長的快樂很重要。
    有緣看到《安的種子》的人們――無論你是不是準備將它讀給孩子聽――也許都應(yīng)該先找一個安靜的角落,輕輕地念給自己聽。然后想一想、再想一想:我們有沒有得到過“千年蓮花的種子”?!
    這個標題寫的非常的棒,回想起來,我們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的確用了太多的比較,“誰誰家的孩子考試比你好”,“誰誰家的已經(jīng)鋼琴10級了”,“誰誰家的這次考入了北大”,然后末了再加一句“你怎么怎么就這么不爭氣呢”。這些已經(jīng)習以為常的話,我們可能料不到對孩子的成長會有多么大的影響。
    希望父母能從小種下一棵種子,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種子就好。雖然需要你的精心澆灌,但發(fā)展成什么樣子是沒有參考的,玫瑰有玫瑰的美麗,百合一樣有百合的清新,哪怕是仙人掌必定也有他獨到的一面,怕的就是拔苗助長,還等不及開花就夭折......
    安的種子讀后感篇十六
    小時候,我媽媽常對我說:人比人,比死人,管好個人就好。到自己工作快8年了,接觸了不同的人和事,感受頗多。會接觸很多孩子,身邊的親人和同事也面臨孩子教育問題,家庭親自關(guān)系等。若問我的建議,家長們先看看《安的種子》這本繪本吧,端正你們自己的觀念和態(tài)度,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終身的老師,言傳身教至關(guān)重要。只要孩子今天比昨天有進步,哪怕一點點進步,有一個小小的更正,隨時隨地,鼓勵一下,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孩子,而不是挑剔的眼光,讓孩子體會到成長的快樂很重要,讓孩子得到應(yīng)有的尊重。
    《安的種子》是一本頗有禪意的繪本,每個孩子都是千年蓮花的種子,尊重它原來的樣子,鄭重地給出等待,享受陪伴孩子的過程。捫心自問,我們有沒有得到過“千年蓮花的種子呢?”我們是遵循自然生長規(guī)律還是揠苗助長呢?平凡的瑣事帶給我們浮躁的心情,找個角落里靜靜地讀一下《安的種子》,享受每一個安然的等待,迎接千年蓮花的盛開。我很喜歡《安的種子》繪本,感覺自己找到了方向。愿所有的家長都能去看看,尊重孩子,與孩子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