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國志讀后感(優(yōu)質(zhì)10篇)

字號:

    寫讀后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復(fù)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fā)揮,應(yīng)以寫“體會”為主。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yōu)秀讀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三國志讀后感篇一
    《三國志·魏武本紀(jì)》對曹操的事跡的記載,使我看到了一個真正的英雄,看到了曹操的人格魅力。當(dāng)然,人人都有缺點的,曹操也不例外。感覺《三國演義》把這些擴大化了。
    最后,陳壽也對曹操進行了很公正,客觀的評價: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nèi),攬申、商之法術(shù),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yè)者,惟其明略最優(yōu)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緊接著,我想說說荀彧。荀彧這個人物,如果沒看過《三國志》,很少有人會注意到他。王佐之才。也許很多人說荀彧沒出過什么奇謀,妙計。但是,我只能說,《三國演義》夸大了妙計,奇謀的作用。荀彧,他謀的不是一場小戰(zhàn)斗的勝負(fù),他謀的是天下。他是方眼整個天下為曹操出謀劃策。
    他是個偉大的戰(zhàn)略家。多次糾正曹操的錯誤的戰(zhàn)略決策。簡單的說,荀彧就是為曹操研究,把誰誰誰放在哪個州,對付誰誰誰。我軍應(yīng)該先進攻誰,先跟誰停戰(zhàn)議和,先得那一塊地方,然后再怎么怎么樣。這是制定大的戰(zhàn)略,如果說出謀劃策的謀士是棋子的話,荀彧和曹操就是下棋的人。這是我的理解。
    再來說說蜀國劉備。
    陳壽的評價是:“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fēng),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讬孤于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quán)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然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競利,且以避害云爾?!?BR>    劉備是個大英雄,有漢高祖劉邦的風(fēng)范,與曹操相比,劉備的機權(quán)干略,略顯不足。所以創(chuàng)下的基業(yè)不如曹操。但是,也能稱為一代雄主。
    這個評價比較中肯。劉備根本不是《三國演義》中那個昏庸無能,心慈手軟,愛哭鼻子的人。他是個英雄,他有自己的抱負(fù),也有自己的能力。并且,具備了成為曹操最大對手的資格。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蘇東坡這首千古絕唱描寫了一個真實的周瑜。周瑜的一生是完美的,他的謀略,膽識,胸襟,抱負(fù),也是我十分佩服的。
    可惜,他英年早逝,未能一展他的抱負(fù)。對他的遠見卓識,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的一段話:“今曹操新折衄,方憂在腹心,未能與將軍連兵相事也。乞與奮威俱進取蜀,得蜀而并張魯,因留奮威固守其地,好與馬超結(jié)援。瑜還與將軍據(jù)襄陽以蹙操,北方可圖也?!贝笾率且荑ぢ受姄屜日碱I(lǐng)西川,吞并漢中張魯,然后回師襄陽與孫權(quán)北拒曹操,二分天下,并且可以圖謀北伐,一統(tǒng)中原??上в⒛暝缡?,大計無人主持啊。
    三國真實個群英薈萃,有說不盡,道不完的故事和感慨。亂世之中,英雄輩出。我不由想起一首歌的歌詞寫得好:“湮沒了荒城古道,遠去了烽火邊城。歲月啊,你帶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但當(dāng)生前事,何計生后評?!?BR>    三國志讀后感篇二
    “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三國這個亂世,群雄逐鹿,人才輩出。其中,它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我不喜歡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他把曹操寫得那么陰險狡詐,與《三國志》中的曹操截然不同?!度龂尽分械?曹操是亂世中的英雄,足智多謀。我覺得他不像《三國演義》中的“寧愿叫我負(fù)天下人,也不愿叫天下人負(fù)我”。相反,他是一個非常感性的人。關(guān)羽最后一次戰(zhàn)敗,不僅與劉備分手,還落在曹操手中。曹操提出了很多關(guān)于能歸還他的好處請求,但關(guān)羽沒有答應(yīng),堅持要去找劉備。幾天后,關(guān)羽離開了,只留下一封信。曹操看到后,不僅沒有派兵去追關(guān)羽,還讓他去找劉備。可見他是一個珍惜才華、講情義的人。
    一個國家的興衰,除了要有一個賢明的國王,其次,一個足智多謀、忠誠的謀士對一個國家也很重要。就像諸葛亮一樣,他一心為劉備出謀,使蜀國的實力日益壯大。燒赤壁,七擒孟獲,他不驕不傲。街亭失守了,他卻自降三級。劉備死了,后主劉禪繼位。但諸葛亮不但沒有篡位。相反,更忠心協(xié)助劉禪,才終于穩(wěn)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梢哉f是鞠躬盡力,死而后。他為國家和社會做出貢獻的精神值得我們宣傳和學(xué)習(xí)。
    三國志讀后感篇三
    《三國志》和《易中天品三國》講述了真正的三國歷史。三國既是一個動亂的年代,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在這短短幾十年中,曾經(jīng)有過多少英雄戰(zhàn)死沙場,又有過多少人雄霸一方,比如兩個漂亮的草包:表、袁紹;可愛的奸雄:曹操;一代梟雄:劉備;一代奸雄:董卓;西涼人;馬騰;小霸王:孫策……他們都有自己的領(lǐng)土,自己的事業(yè),自己的文臣武將,為什么最終是司馬家族一統(tǒng)九州,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的有一個朝代—晉,那是因為能與之爭鋒的英雄豪杰都已去世,不然就是還沒世。
    魏、蜀、吳三國鼎立是天命,而吳國則時間最長,蜀國則最短的,那是因為它失去了諸葛亮就像房子失去了房梁一樣,從此一蹶不振,最后沒出息的昏庸無能的君主劉禪直接棄城而降,諾大一個蜀國就這樣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而吳國之所以壽命長是因為第二代君主孫策選好了接班人--孫權(quán),而且為孫權(quán)留下了一片現(xiàn)成的基業(yè),和一批忠心耿耿的能臣武將,所以吳國壽命長要歸功于孫策。魏國則是有一個政治家君主--曹操,所以司馬家族才不敢那么猖狂,曹操一死,曹丕還勉強挺了過去,俗話說國不過三代,到了第三代曹睿時,已是烏煙瘴氣,司馬昭獨攬大權(quán),這時的魏國已是名存實亡,搖搖欲墜。最終三家全部滅亡,中國又進入另一個朝代的統(tǒng)治:晉朝。
    《三國志》和《易中天品三國》這兩本書讓我了解了真正的三國歷史。
    三國志讀后感篇四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三國這個亂世,群雄逐鹿,人才輩出。其中,它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我并不喜歡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他把曹操寫的那么陰險狡詐,和《三國志》中的曹操截然不同?!度龂尽防锏牟懿偈且幻麃y世之中的英雄,足智多謀,我覺得他并沒有像《三國演義》中的“寧叫我負(fù)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fù)我”,反而,他是一個很講情義的人。關(guān)羽上次戰(zhàn)敗,不僅與劉備走散,還落到了曹操手中。曹操擺出大量的好處請求關(guān)于能歸降于他,但關(guān)羽沒有答應(yīng),堅持要去找劉備。過了幾天關(guān)羽走了,只留下了一封信。曹操看見后,非但沒有派兵去將關(guān)羽追回來,發(fā)呢讓他去找劉備,可見他是一個惜才且講情義的人。
    一個國家的興亡,除了要有一個賢明的君王,其次,一個足智多謀,忠心耿耿的謀士對一個國家來說也是很重要的'。就像諸葛亮,他一心為劉備出謀,使得蜀國的實力日益壯大起來。火燒赤壁、七擒孟獲,他不驕不傲。街亭失守,他卻自降三級。劉備死,后主劉禪繼位??芍T葛亮非但沒有篡位。反而更加忠心地輔佐劉禪,才總算穩(wěn)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這種為國家,為社會做出貢獻的精神值得我們宣揚和學(xué)習(xí)。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云驚濤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每當(dāng)聽到這首詞,我的腦子里就會浮現(xiàn)出三國時將士廝殺的情景——那是一個真正的三國!
    三國志讀后感篇五
    《三國演義》這部古典巨著,是中國幾千年沉淀下來的精華,是我們的文化瑰寶。我讀完了三國演義,又開始讀《三國志》,我像穿越了時空,來到了那個群雄逐鹿、戰(zhàn)火紛飛的三國時代。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jù),董卓獨霸朝綱,禍亂朝廷,涿郡劉、關(guān)、張?zhí)覉@結(jié)義,征戰(zhàn)四方,三顧茅廬、結(jié)孫權(quán)、破曹操、借荊州、取巴蜀,成就一番霸業(yè)。江東孫權(quán),兵精糧足,又有三江之固、長江天塹,據(jù)江東而虎視天下。典軍校尉曹操,據(jù)陳留、討董卓、破呂布、征袁術(shù)、敗袁紹、遠征烏桓,一統(tǒng)北方,而后征馬超、破韓遂,拿定西涼,欲征荊州以霸天下,但兵敗于赤壁。此后三國鼎立,互相爭斗,互有勝負(fù),三國歸晉。
    這本書帶給我很多感慨、震撼和感動。劉皇叔劉備,三顧茅廬,三上臥龍崗,為了請來諸葛亮,47歲的劉備不顧大雪和遙遠的路程,每次都親自登門拜訪,當(dāng)劉備第三次到草房旁時,連小童都不耐煩了,但劉備仍然耐心等待諸葛亮醒來,因為劉備知道,要想得天下,就必須得到人才,而為了得到人才就必須親自誠心拜訪。
    大家有時候會說,劉備是偽君子,是不義小人,他先后投過,公孫瓚、袁紹、陶謙、呂布、曹操、劉表而驅(qū)使他忘恩負(fù)義的是他興復(fù)漢室,還于舊都的天下大義。
    也有人說,劉備愛哭,劉備是個懦弱的人,甚至有歇后語:劉備的江山哭出來的,這對劉備是不公平的,劉備雖然愛哭,但要看他什么時候哭。劉備在新野本可以自己輕兵逃離,而他沒有,他卻抱著與百姓共存亡的決心,帶著百姓作戰(zhàn),當(dāng)被曹操圍困的時候,他哭了,為什么?是為自己沒能保住百姓的性命而哭。劉備在知道關(guān)羽被殺時哭過,那是為了兄弟之間惺惺相惜的情誼,難道不應(yīng)該嗎?我更應(yīng)該向劉備學(xué)習(xí)堅韌、永不放棄的性格。
    三國這類的古典文學(xué),自然是讀得越多越好,我要在閱讀古典文學(xué)上做到多讀書、讀好書,做個知識淵博的小學(xué)生。
    風(fēng)云變幻,刀光劍影的三國時代,文爭武斗,英杰輩出。三國鼎立,終歸于晉,激烈動蕩之后,那一幅幅蕩人心弦的畫面凝固遠去,成為歷史的瞬間。這個時代,是五千多年中華文明中短暫的一瞬,卻又是讓人心馳神往的精彩一幕。
    在三國志中你可以體會到戰(zhàn)馬奔騰與士兵奮戰(zhàn)之聲。感受曹操對酒當(dāng)歌,人生幾何。的壯懷激烈,你還可以聆聽到劉關(guān)張他們桃園三結(jié)義的誓言。
    人們憧憬的那段風(fēng)起云涌的歷史,渴望了解那些血濺山河的英杰們,而人們也應(yīng)知道,三國時代不單單是一個亂世英雄的舞臺,豪杰角逐也并不是這段歷史的全貌。當(dāng)你想探尋三國歷史真面目的時候,三國志無疑是你最好的選擇。三國第一英雄曹操?!度龂萘x》把曹操寫的那么奸,我實在為他不平。在中學(xué)時期,我學(xué)了曹操的短歌行,就被他的文采和文章中的胸襟抱負(fù)深深打動?!队^滄?!?,《龜雖壽》這兩篇千古絕唱,我就感覺到,曹操是一個胸懷天下,志向高遠,要給結(jié)束分裂戰(zhàn)爭,給黎明百姓帶來安定生活的大英雄。
    《三國志。魏武本紀(jì)》對曹操的事跡的記載,使我看到了一個真正的英雄,看到了曹操的人格魅力。當(dāng)然,人人都有缺點的,曹操也不例外。感覺《三國演義》把這些擴大化了。最后,陳壽也對曹操進行了很公正,客觀的評價: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nèi),攬申、商之法術(shù),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yè)者,惟其明略最優(yōu)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緊接著,我想說說荀彧。荀彧這個人物,如果沒看過《三國志》,很少有人會注意到他。王佐之才。也許很多人說荀彧沒出過什么奇謀,妙計。但是,我只能說,《三國演義》夸大了妙計,奇謀的作用。荀彧,他謀的不是一場小戰(zhàn)斗的勝負(fù),他謀的是天下。他是方眼整個天下為曹操出謀劃策。
    他是個偉大的戰(zhàn)略家。多次糾正曹操的錯誤的戰(zhàn)略決策。簡單的說,荀彧就是為曹操研究,把誰誰誰放在哪個州,對付誰誰誰。我軍應(yīng)該先進攻誰,先跟誰停戰(zhàn)議和,先得那一塊地方,然后再怎么怎么樣。這是制定大的戰(zhàn)略,如果說出謀劃策的謀士是棋子的話,荀彧和曹操就是下棋的人。這是我的理解。再來說說蜀國劉備。
    陳壽的評價是: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fēng),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讬孤于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quán)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然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競利,且以避害云爾。
    劉備是個大英雄,有漢高祖劉邦的風(fēng)范,與曹操相比,劉備的機權(quán)干略,略顯不足。所以創(chuàng)下的基業(yè)不如曹操。但是,也能稱為一代雄主。這個評價比較中肯。劉備根本不是《三國演義》中那個昏庸無能,心慈手軟,愛哭鼻子的人。他是個英雄,他有自己的抱負(fù),也有自己的能力。并且,具備了成為曹操最大對手的資格。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蘇東坡這首千古絕唱描寫了一個真實的周瑜。周瑜的一生是完美的,他的謀略,膽識,胸襟,抱負(fù),也是我十分佩服的??上?,他英年早逝,未能一展他的抱負(fù)。對他的遠見卓識,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的一段話:今曹操新折衄,方憂在腹心,未能與將軍連兵相事也。乞與奮威俱進取蜀,得蜀而并張魯,因留奮威固守其地,好與馬超結(jié)援。瑜還與將軍據(jù)襄陽以蹙操,北方可圖也。大致是要周瑜率軍搶先占領(lǐng)西川,吞并漢中張魯,然后回師襄陽與孫權(quán)北拒曹操,二分天下,并且可以圖謀北伐,一統(tǒng)中原??上в⒛暝缡?,大計無人主持啊。
    三國真實個群英薈萃,有說不盡,道不完的故事和感慨。亂世之中,英雄輩出。我不由想起一首歌的歌詞寫得好:湮沒了荒城古道,遠去了烽火邊城。歲月啊,你帶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但當(dāng)生前事,何計生后評。
    受《三國演義》的影響,談起三國,人們會不由自主地想到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我原來也非常崇拜諸葛亮,認(rèn)為曹操是壞人,可是在看了陳壽寫的《三國志》后,我卻開始成了曹操的超級粉絲。
    因為他是個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還是一個很好的喜劇演員。他可稱得上是一個有雄才大略的全才。
    說到三國時期最杰出的政治家,那非曹操莫屬。早期董卓作亂,是曹操先起義討伐,各地紛紛響應(yīng),后組成了一支盟軍,可大家誰也不愿當(dāng)先鋒,怕打戰(zhàn)會損失自己的兵力,削弱自己的勢力。各官僚整天沉迷于聲色,甚至還在內(nèi)部內(nèi)訌,發(fā)生火并的丑事。此時,只有曹操膽識過人,帶著自己微弱的部隊追擊董卓,雖然因寡不敵眾而敗,但也不失大將風(fēng)度。并使他由本名微而眾寡而逐漸名揚諸侯。
    曹操還具有遠見卓識。在其他軍閥都忙著打戰(zhàn)時,只有曹操采用謀士的建議開始命令軍隊屯田。因而后來袁紹軍在吃桑葚,袁術(shù)軍在吃河蚌,而更慘的是還發(fā)生了人吃人的現(xiàn)象時,只有曹操的軍隊豐衣足食。我想:那些挨餓的士兵正想著怎么逃出去,投奔曹操的大軍吧。這也是曹操軍能不滅的原因。
    曹操本人又是一個杰出的軍事家,凡是謀士想到的,曹操也基本可以想到,這是沒謀士時,他還能勝的原因。在延津,得勝的曹軍返回途中突然遇見文丑軍,部下都認(rèn)為應(yīng)拋棄輜重撤退,而曹操下令等敵軍搶輜重時出擊,把輜重當(dāng)誘餌,結(jié)果袁軍敗,文丑陣亡。
    據(jù)記載,就連赤壁大戰(zhàn),功勞也不全歸周瑜、諸葛亮。主要還是曹操軍中出了疫病,曹操的損失非常大,再加上赤壁大火,曹操只得把剩下的船燒了撤退。
    曹操還是偉大的文學(xué)家,有許多詩作大氣磅礴,流傳千古。如《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這些膾炙人口的名句激勵了古今中外多少人,生命不止,奮斗不息呀!
    曹操在生活是個很好的戲劇演員,他有一個招牌笑!不管遇到什么難事,都大笑面對,不管悲傷還是高興,可見他對待生活的樂觀態(tài)度,這也是我們應(yīng)該向他學(xué)習(xí)的地方。
    三國志讀后感篇六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有一個時代,群雄割據(jù),它就是——三國;有一本史冊,經(jīng)典永存,它就是——《三國志》。作為一個三國迷,我對關(guān)于三國的一切都很感興趣。這個星期,我閱覽了夢寐以求的《三國志》,我讀的津津有味,大飽口福。接下來,就讓我與大家來分享一下我的收獲。
    公元184年,張角兄弟三人舉兵數(shù)十萬,發(fā)起著名的“黃巾起義”,漢末戰(zhàn)亂的時代就此拉開了序幕。起義軍被消滅之后,漢王朝名存實亡,各地英雄豪杰和官員們都已無心為漢王朝辦事,互相之間展開斗爭,希望在這亂世中統(tǒng)一天下。其中就有大家都知道的劉備,曹操和孫權(quán)等,他們是亂世中的英雄,但在我看來,他們個個都是我的榜樣。
    先來說說我最喜歡的陸遜。他是我們上海的英雄,揚州吳郡吳縣華亭人士。大家可能對他還不熟悉,但是大家應(yīng)該知道“火燒連營”吧!是的,在蜀國大將關(guān)羽、張飛相繼死后,劉備特別生氣,率大軍伐吳。在這千鈞一發(fā)之際,陸遜沒有驚慌失措,而是非常冷靜地面對,調(diào)兵遣將,最終用火攻以少勝多,打敗了蜀軍,在三國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一筆。
    一個國家的創(chuàng)建不僅需要一個明智的君主,一個飽讀兵書,能融會貫通,足智多謀的軍師也是必不可少的,就如他——諸葛亮。他深謀遠慮,博望坡之戰(zhàn),南郡爭奪戰(zhàn),他屢挫敵軍,讓見到他的人都為他的才干而折服。諸葛亮一生也很清明,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當(dāng)蜀國國主劉備死后,他沒有篡位,而是盡心盡力輔佐劉禪。街亭失守,他自貶三等,深刻反省自己。他這種為國家,為社會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宣揚與學(xué)習(xí)。
    讀完這本厚厚的書,我的心中還時常浮現(xiàn)出那一個個斗智斗勇的畫面,我想:三國,這個英雄輩出的年代,有那么多的武將謀士,他們?yōu)榱烁髯缘哪繕?biāo),奮斗著,他們那種毅力,意志與信念著實令我佩服。他們雖然也失敗過,但他們不曾放棄過,最終走向成功。5.12大地震,震垮了無數(shù)的房屋,奪取了許許多多鮮活的生命,但中國沒有倒下,就是因為我們中國人不言放棄,互助自救,最終克服了困難。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fā)漁樵江楮上,慣看秋月春風(fēng)。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泵慨?dāng)這首歌響起時,我的耳邊會響起浪濤拍石的聲音,眼前會浮現(xiàn)出那個群雄割據(jù)的時代——三國。
    李揚
    三國志讀后感篇七
    此人有一雙望穿歲月的眼眸。
    此人有一對洞察人心的神瞳。
    他是曹操的一名謀士。
    但絕不是普通的一名謀士。他以四溢的才華折服了曹操,更折服了我。
    在他追隨曹操十一年的戎馬生涯中,他為曹操東征西討,貢獻了無數(shù)令人拍案叫絕的謀略。他所獻之計,每一條都出人意料,每一條都潛伏著巨大的危險,但無一失算。
    那時曹操大軍正與袁紹在官渡相持不下,強敵壓境,形勢堪憂;與此同時,曹操又頗為擔(dān)心身后那個不安分的梟雄劉備,怕他趁機在背后捅刀。但應(yīng)對正面已是不濟,又怎能分出兵馬,實施兩面作戰(zhàn)呢?郭嘉卻說:“可,且不宜遲,須趁備根基未穩(wěn),民心未附之機,急出重拳,將其一舉打敗。而紹性遲而多疑,來必不速。此時正可退備?!薄握峭茰y袁紹不敢有何動作,才出此招。這難道不是一個規(guī)模更大的“空城計”嗎?這項大膽計劃成功的重要條件,就是袁紹的“性遲而多疑”,或者說,是郭嘉的料人如神。
    也是曹操與袁紹相持在官渡之時,又一個令人不安的消息傳遍曹營:江東豪杰孫策,準(zhǔn)備盡起大軍,偷襲曹操位于許都的根據(jù)地。孫策驍勇的名聲當(dāng)時正在中原大地上鐺鐺作響,這位藝高人膽大的將門虎子完全繼承了其父孫堅的好斗氣質(zhì),此前曾以所向披靡之勢,在富饒的江東四面作戰(zhàn),并一舉奠定了相當(dāng)雄厚的基業(yè)。曹軍不免膽寒,像孫策的父親當(dāng)年也是關(guān)東諸豪中唯一令董軍感到膽怯的一樣。曹操的智囊團知道,與袁紹相持中已經(jīng)明顯處于劣勢的曹操,根本不可能再抽出兵力保衛(wèi)許都。而一旦許都失守,曹操陣營將立刻分崩瓦解。值此人人自危,曹營中不少人已經(jīng)開始暗中向袁紹獻媚,準(zhǔn)備為自己留條后路的時候,體弱多病的郭嘉居然提出這樣一個云開日出的見解:“主公根本沒必要抽出兵力去保衛(wèi)許都,因為孫策來不了?!备鶕?jù)他對孫策行事作風(fēng)以及其身邊人事的透徹了解,郭嘉斷言孫策必定會在半路上死于刺客之手。這么一個仿佛天方夜譚的一句話沒想到卻成真了??梢姽蔚摹吧裰恰?。
    可以說郭嘉死后,曹操的事業(yè)也走向了下坡。由此可見郭嘉對曹操的重要。赤壁之戰(zhàn)后,更是出現(xiàn)了三分天下的尷尬局面。曹操痛嘆:“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BR>    而易中天老師也曾說過郭嘉是個和諸葛亮爭鋒的人物,無奈正是郭嘉去世那年,諸葛亮出山,不然這兩人碰上定有好戲可看。
    三國志讀后感篇八
    《三國志》中對老將黃忠的死只有寥寥數(shù)語:明年卒,追謚剛侯。
    所以,我們永遠也無法得知黃老將軍死前的遺言,我們不知道他是厭倦了亂世沙場還是惋惜自己不能繼續(xù)在沙場征戰(zhàn),回顧一生,不知他是否還有什么遺憾。
    關(guān)于黃忠,史書的記載并不多,我們可以做個簡單的回顧。
    黃忠字漢升,南陽人,曾在劉表手下做中郎將。曹操攻克荊州后,在長沙太守韓玄處任職。劉備占領(lǐng)荊州四郡后黃忠投靠劉備,隨劉備入蜀。
    黃忠對于蜀漢政權(quán),有兩大功績。
    一是在收川戰(zhàn)役中率軍自葭萌關(guān)入成都,沖鋒陷陣,勇冠三軍。劉備攻下益州后,拜黃忠為討虜將軍。
    二是在漢中定軍山戰(zhàn)役中擊敗并殺死夏侯淵,立下大功,遷為征西將軍。劉備為漢中王后,拜黃忠為后將軍,賜爵關(guān)內(nèi)侯,與關(guān)羽同列。
    諸葛亮贊譽黃忠:忠之名望,素非關(guān)、馬之倫也。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八月,黃忠去世。有子黃敘,英年早逝,無后。
    也就是說,黃忠的功勞,馬超、張飛親眼所見,所以封黃忠為后將軍,他們不會有意見??墒顷P(guān)羽在荊州,聽到自己與黃忠同列,一定會不高興。
    事實也正如諸葛亮預(yù)料的那樣,當(dāng)關(guān)羽得知自己與黃忠同列后,生氣地說道: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于是關(guān)羽不愿意接受劉備的封賜,還是費詩一番勸解,關(guān)羽才最終接受。
    以上,便是黃忠的一生了。
    三國志讀后感篇九
    三國志讀后感,三國志并不是三國演義,歷史并不是小說,下面是小編帶來的三國志讀后感,歡迎閱讀!
    記得小時候,第一本書看的就是三國演義曹操的陰險狡詐,孫權(quán)的運籌帷幄,劉備的求賢若渴,關(guān)羽過五關(guān)斬六將,給我留下太多太多的印象。
    可是從我買了一本《三國志》讀完后,絕對曹操整個人的印象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讓我對曹操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應(yīng)該是作者陳壽的對曹操的評價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nèi),攬申、商之法術(shù),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yè)者,惟其明略最優(yōu)也。
    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從這句話里我們明白曹操是一個胸懷天下,志向高遠的人,不及原來的惡,這才使曹操能夠平定河北,匈奴,冀州等24地,并且我個人認(rèn)為曹操比劉備更加希才,單于于曹操在北方大戰(zhàn)幾年,但單于投降曹操后,曹操不但沒有殺單于,卻將單于全家都封為列候。
    剛剛講了半天,都是講曹操的希才,我現(xiàn)在再講講曹操的樂光態(tài)度,曹操在平定冀州后,在冀州城頭嘆息,我出征8年,各地只有富家子弟才能上學(xué),國家怎么能強大,于是下令在他所站領(lǐng)的任何地方都辦學(xué),給廣大學(xué)生免費上學(xué),可你要知道,曹操當(dāng)時已占領(lǐng)18個州,上百個縣,要是在每個縣都辦學(xué),那費用,可以使整個國家的百姓一年內(nèi)人人吃上飯,曹操卻是怎么做,國庫都錢都用光了,所以人都想放棄了,可曹操沒有,他每天上朝依然面帶笑容,最后他居然從他自己家拿出了辦學(xué)的錢。
    我們也應(yīng)該學(xué)習(xí)曹操,的樂觀態(tài)度,說不定壞事會變成好事,是總有兩面型的,希望大家都能天天保持著了觀的態(tài)度。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
    看秋月春風(fēng)。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
    笑談中。
    ——調(diào)寄《臨江仙》
    近日都在讀三國,看的有點不知所措。
    記得小時候也讀過,但當(dāng)時怎么會知道里面的意思,只不過知道里面的一些典故,還有象古代書生一樣的尋章摘句,以求能在寫作文的時候賣弄一下,讓我的老師同學(xué)們夸耀自己一番,得到一點欽佩之情。
    如今,許多年過去了,本來不喜歡看戰(zhàn)爭故事的我,突然由于易中天老師和央視的輪番轟炸,我突然來了興趣,重新捧起讀起來。
    看書的過程也是一個釋疑和解惑的過程,本來我對諸葛亮充滿了偏見,聽信了毛澤東的一句話,諸葛一生謹(jǐn)慎;三個臭皮匠,抵個諸葛亮,但看到大半,我不由的由衷佩服諸葛軍師,他是一個非常有創(chuàng)造性的人,創(chuàng)造了很多軍事上的奇跡,如八卦圖,木牛流馬,還有很多深謀遠慮的軍事戰(zhàn)略,這些對于奉行仁義只會示弱的劉備來說,是諸葛亮讓他能夠三足鼎立而居起一,為什么這樣說,大家只要看看他為了關(guān)羽之死,就要大起傾國之兵而伐吳,為一己之私而廢國家大義,不聽任何人的意見,更不用說總結(jié)經(jīng)驗制定戰(zhàn)略,終被陸遜不費吹灰之力而置于死地。
    由此就可以看出劉備在軍事上與政治上較曹操差的太遠,所以他的勝利可以說大部分是有了諸葛亮。
    讀三國,同時也看到了性格決定了命運,不管你是王侯將相,還是一介草民,張飛真是厲害,有勇有謀,但是他有缺點,而且是致命的缺點,就是視手下如糞土不如,最終他被自己的手下輕割頭顱。
    關(guān)羽也是厲害,諸葛都要捧他敬他,但是他自恃無人能及,最終因為輕敵而敗在陸遜之手。
    由此可見,一個木桶無論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決于其中最低的那塊木板。
    只有了解自己才可以去了解別人。
    為什么諸葛亮可以戰(zhàn)到最后,我想他的謹(jǐn)慎幫助了他,如果打不贏,何苦拿著腦袋去拼?試問曹操出征幾次又勝過幾回?但是他過的比誰差,反而所有大臣都認(rèn)為這江山都是他打下的,要他稱帝而他自己不干而已!想到現(xiàn)在的人和事,不是以前的刀兵相見,但也是幾番成敗!想當(dāng)年鄧小平說過"摸著石頭過河"是讓很多人因此暴富,但是帶來的問題也是接踵不斷,暴富后面帶來的問題是什么,貧困帶來的又是什么,人們現(xiàn)在不相信政府,安居樂業(yè)的反而比以前少了,所有的人心中都有著迷霧,都感覺不到自己的未來,時刻怕下一個沖擊的是自己,所以現(xiàn)在房地產(chǎn)大盛其道,無予爭鋒!
    其實,現(xiàn)在的人們根本沒必要去做無畏的煩惱,想天生我才必有用,沒必要為現(xiàn)前的煩惱遮住了雙眼,人的一生,成敗只是一瞬,獲得一個好心情,有一個健康美滿的人生也許就是上天賜予的快意。
    呼…花了將近一年終于將《三國志》讀完了,其實三國真正的`歷史根本沒羅貫中寫得那么好,什么關(guān)羽斬文丑顏良,過五關(guān)斬六將,什么張飛氣吞長坂,三英戰(zhàn)呂布等等英雄事跡全是虛構(gòu)而已。
    三國志講述了真正的三國歷史。
    三國既是一個動亂的年代,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
    在這短短幾十年中,曾經(jīng)有過多少英雄戰(zhàn)死沙場,又有過多少人雄霸一方,比如兩個漂亮的草包:劉表、袁紹;可愛的奸雄:曹操;一代梟雄:劉備;一代奸雄:董卓;涼州人:馬騰、錦馬超;孫家三代:孫堅、孫策、孫權(quán)以及被世人所稱的飛將軍呂布……他們都有自己的領(lǐng)土,自己的事業(yè),自己的文臣武將,為什么最終是司馬家族一統(tǒng)九州,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的有一個朝代—晉,那是因為能與之爭鋒的英雄豪杰都已去世,不然就是還沒世。
    有一些人不會過早死去,那他們又為何過早死去呢,比如兩個漂亮的草包:袁紹、劉表,雖然他們手下人才濟濟,但是他們卻不懂得利用這些人才,導(dǎo)致沒有把他的文臣武將的長處發(fā)揮出來,反而把短處盡情釋放;袁紹官渡之戰(zhàn)不聽沮授、田豐的建議,不僅集結(jié)大軍進攻官渡,而且把沮授關(guān)押起來,剝奪他的軍權(quán),而把軍權(quán)交給只會溜虛拍馬屁的郭圖,結(jié)果致使全軍覆沒,領(lǐng)土淪陷,自己吐血而亡,然而死后兒子們不僅不團結(jié),還勾心斗角,相互爭權(quán)奪勢,最終一手打下來的江山被曹操占領(lǐng),其實如果袁紹當(dāng)初聽沮授的意見,不把自己的荊、青、并、幽四州分別交給自己的三個兒子和一個外甥,自己坐鎮(zhèn)鄴城的話,就不會有那種悲慘的結(jié)局了;再說劉表,其實劉表是太懦弱,就想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老婆孩子熱炕頭,劉表只適合在治世,而不適合在亂世,三國就是一個亂世,所以他的結(jié)局就可想而知。
    時天下文人墨客,豪杰義士集結(jié)于荊州避難,而劉表居然一個也登用,真是無能。
    結(jié)果死后,兒子劉琮也不戰(zhàn)而降,自己好不容易打下來的領(lǐng)土,就白白拱手相讓給曹操,并且兒子、妻子則被毒死;董卓因為殘暴而導(dǎo)致群起而攻之,結(jié)果自己也沒好下場,被自己的義子萬人敵呂布?xì)⑺?曹操則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如果曹操在治世就是能臣,在亂世就只好當(dāng)奸雄了,其實曹操最初也想當(dāng)能臣,但是報國無門,只好當(dāng)奸雄了,如果說曹操是大漢的滅亡者不如說是大漢的繼承者。
    魏、蜀、吳三國鼎立是天命,而吳國則時間最長,蜀國則最短的,那是因為它失去了諸葛亮就像房子失去了房梁一樣,從此一蹶不振,最后沒出息的昏庸無能的君主劉禪直接棄城而降,諾大一個蜀國就這樣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而吳國之所以壽命長是因為第二代君主孫策選好了接班人--孫權(quán),而且為孫權(quán)留下了一片現(xiàn)成的基業(yè),和一批忠心耿耿的能臣武將,所以吳國壽命長要歸功于孫策。
    魏國則是有一個政治家君主--曹操,所以司馬家族才不敢那么猖狂,曹操一死,曹丕還勉強挺了過去,俗話說國不過三代,到了第三代曹睿時,已是烏煙瘴氣,司馬昭獨攬大權(quán),這時的魏國已是名存實亡,搖搖欲墜。
    最終三家全部滅亡,中國又進入另一個朝代的統(tǒng)治:晉朝。
    三國志讀后感篇十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
    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xué)名著?!度龂萘x》刻劃了近100個英雄形象。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tǒng)一之間發(fā)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國中,我最佩服的人是關(guān)羽,他不但武工好,而且人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時,他因帶著二嫂,所以才降漢。其實他還是一心想找到劉備,保護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馬”時,便立即騎著這匹“赤兔馬”又去找劉備了。在山下遇見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帶回去,真是一名當(dāng)之無愧的好漢。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guān)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后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戰(zhàn)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rèn)為雖降了敵,但最后還是回來了,他不但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jǐn)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如果說魏國在三國里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說蜀國,首當(dāng)其沖的必定是臥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后人嘆為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tǒng)、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我認(rèn)為都不如孔明,但是他們都對劉備忠心耿耿。吳國,一個占據(jù)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布陣。
    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guān)系著成功。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不要忠義,也應(yīng)該要有誠信吧。如果一個人把現(xiàn)實生活中最為寶貴的誠信也丟掉了,那這個人還有什么呢?金錢、地位、官職?這些都是次要的。誠信是一個人的永久身份證,如果沒有了誠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后指指點點,你不會難過嗎?這些又豈是金錢、地位、官職能彌補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個缺點多的不勝枚舉的人吧!所以,讓我們打開誠信的大門,用我們永久的身份證去面對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