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乘法結合律教學設計(專業(yè)13篇)

字號:

    總結是對過去的一種尊重和回顧,也是對未來的一種規(guī)劃和展望。一篇完美的總結應該既簡潔明了又能準確地表達出所總結的內容和思想。下面是一些保護環(huán)境的實用方法,希望大家都能積極參與到環(huán)保中來。
    人教版乘法結合律教學設計篇一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乘法結合律,初步體驗乘法結合律的應用。
    2、通過乘法結合律公式的推導教學,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及科學的學習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比較、綜合能力以及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4、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5、結合教學中具體的教學事例對學生進行學習習慣、道德品質方面的教育。
    引導學生概括出乘法結合律,初步體驗乘法結合律的應用。
    一、復習準備,引入問題情境。
    請同學們做口算題。
    2×550×225×48×12540×25。
    根據同學的回答總結出:5和2是一對好朋友,它們相乘等于十;25和4是好朋友,它們相乘等于一百;125和8是好朋友,它們相乘等于一千。
    教師板書:5×225×4125×8。
    請同學們要牢記這三對好朋友,一會兒它要給我們很大的幫助。
    二、學習新課。
    1、出示主題圖。
    師:同學們,要保護我們的家園,就要植樹造林,綠化環(huán)境。
    2、引導學生觀察:圖上的同學們在干什么?上節(jié)課我們根據這副圖的信息提出四個問題,已經解決了兩個問題,今天我們一起解決第三個問題。
    板書:一共要澆多少桶水?
    師:要解決這個問題,要知道哪幾個信息?
    3、小組合作,列出綜合式。
    學生做完后說出自己是怎么想的。(一種思路是先求一共種多少棵樹,再求一共澆多少桶水;另一種思路是先求一組澆多少桶水,再求25組一共澆多少桶水。)。
    板書:25×5×225×(5×2)。
    =125×2=25×10。
    =250(桶)=250(桶)。
    答:一共要澆250桶水。
    4、討論、比較。
    提問:
    (1)這兩個算式都有道理,而且它們的結果是相同的,說明這兩個算式之間有什么關系?(是相等關系。)。
    板書:25×5×2=25×(5×2)。
    (2)等號左邊和右邊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議論后得出:等式兩邊算式中的3個因數一樣,都是25,5和2;它們的運算符號是一樣的,都是乘號。
    (3)那它們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
    它們的運算順序不一樣,左邊算式要把前2個數相乘,右邊算式因為有小括號,所以要先算后邊小括號里面的。
    (4)哪個算式計算起來更簡便呢?
    師概括并啟發(fā)提問:
    這兩個算式因數相同,運算順序不一樣,但結果都是相同的,這種現象是不是偶然的呢?
    5、你能再舉出幾個這樣的例子嗎?如:
    3×6×5=3×(6×5)。
    7×4×20=7×(20×4)。
    25×8×4=25×(8×4)。
    啟發(fā)提問:
    (1)這三個等式中,每組等式的.因數一樣嗎?(一樣的)。
    (2)它們的運算順序一樣嗎?(不一樣的)。
    (3)三個等式左邊的算式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議論后明確:三個等式左邊的算式運算順序是一樣的,都是把前兩個數先乘,再與第三個數相乘。
    (4)三個等式右邊的算式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議論后得出:三個等式右邊算式的運算順序是一樣的,都是先把后兩個數相乘,再同第一個數相乘。
    (5)它們每個等式左右兩邊運算順序不一樣,但它們的積呢?(積是一樣的)。
    師概括:通過剛才的計算、討論,看來咱們發(fā)現的現象不是偶然的,是有規(guī)律性的。
    6、引導學生總結規(guī)律。
    咱們再觀察一下,在乘法中,三個數相乘,可以怎么算?還可以怎么算?
    學生議論。在充分發(fā)表意見的基礎上,概括并板書:三個數相乘,先乘前兩個數,或者先乘后兩個數,積不變。這叫做乘法結合律。
    7、用字母公式表示定律。
    啟發(fā)學生如果用a,b,c分別表示三個因數,乘法結合律的字母公式是什么?
    板書:(a×b)×c=a×(b×c)。
    師概括:我們學習了乘法交換律,可以改變乘法中的兩個因數的位置,今天我們學習乘法結合律可以改變乘法運算當中的運算順序,它們的積都是不變的。
    8、看教科書,討論小精靈提出的問題。
    計算43×25×425×43×4。
    先讓同學獨立計算,然后討論,明確應用了什么運算定律。
    10、練一練。
    完成35頁下面的“做一做”的第二題,請生板演,做完后集體訂正。
    三、鞏固練習。
    1、練習六第2題。
    2、用簡便方法計算。
    42×125×825×17×4(25×125)×(8×4)。
    人教版乘法結合律教學設計篇二
    北師大版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中的《探索與發(fā)現(二)》。
    1、經歷探索過程,發(fā)現乘法結合律和交換律,并用字母表示。
    2、在理解乘法結合律和交換律的基礎上,會對一些算式進行簡便計算。
    3、感受數學探索的樂趣,培養(yǎng)自主探究問題的能力。
    1、重點:探索、發(fā)現、理解和應用乘法結合律和交換律。
    2、難點:乘法結合律和交換律的探索過程。
    一些小長方體
    (一)口算比賽,激發(fā)學習興趣
    1、出示口算題
    2×55×1425×4125×836×25
    2、談話引入
    師:他們怎么計算那么快呀?是不是有什么規(guī)律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索發(fā)現吧!
    3、板書課題。
    (二)創(chuàng)設情境,發(fā)現問題
    1、動手操作
    師生共同用小長方體搭一個和教材上一樣的大長方體。
    2、估一估
    師:請大家認真觀察,估一估這個長方體是由多少個小長方體搭成的?
    學生獨立觀察,思考后集體交流。
    3、算一算
    師:誰估計的準確呢?請同學們在本子上算一算。
    學生獨立思考,計算。
    4、交流算法
    師:誰愿意把你的辦法介紹給大家?
    學生匯報,師板書:(3×5)×4=603×(5×4)=60
    5、比一比
    師:比較這兩個算式,你發(fā)現了什么?
    生:…
    (三)提出假設,舉例驗證
    1、提出假設
    師:用別的三個數這樣計算會不會結果也相同呢?請在本子上舉例計算。
    2、學生舉例
    小組內互相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3、集體交流
    師:誰愿意介紹一下你們小組舉例的情況?
    生:…
    (四)概括規(guī)律
    學生同桌交流后反饋。
    師:這樣的例子多不多?(多)能舉完嗎?(不能)
    生:…
    生說師板書:(a×b)×c=a×(b×c)叫做乘法結合律
    (五)運用規(guī)律,解決問題
    1、比較(3×5)×4=603×(5×4)=60兩個算式的計算過程,哪個更簡便?
    師:看來運用乘法結合律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
    2、出示38×25×4
    師:能用乘法結合律使這道題計算簡便嗎?
    學生試做,教師指導。
    3、獨立計算:42×125×8
    (六)探索乘法交換律
    1、出示一組數據
    4×5=5×412×10=10×126×7=7×6
    師:認真觀察,你發(fā)現了什么?
    生:…
    2、學生舉例驗證,發(fā)現規(guī)律
    3、用字母來表示,生說師板書:a×b=b×a
    (七)運用模型,完成練習
    1、“練一練”第1題。
    學生獨立做題后集體交流。
    2、“練一練”第2題。
    學生獨立做題后展示評比。
    (八)課堂小結
    師: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自由發(fā)言。
    人教版乘法結合律教學設計篇三
    本單元教學分數乘法,是在理解了分數的意義,掌握了分數加、減法計算的基礎上編排的。能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為教學分數除法打下基礎。教學內容以計算為主,包括分數與整數相乘、分數與分數相乘。教學要求是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能應用于分數連乘計算和解決實際問題中去;在探索算法、總結法則的過程中發(fā)展數學思考的能力。
    教材在編排上有以下特點。
    第一,以計算法則的教學為編排主線,把運算的意義、方法以及實際應用的教學有機結合在一起,優(yōu)化了全單元的內容結構。
    乘法運算的范圍從整、小數擴大到分數,其意義、算法以及實際應用都有較大的發(fā)展。因此,分數乘法的意義、計算法則、解決實際問題是本單元的三個重要內容。教材以計算為主線,在研究算法的過程中體會運算意義,通過運算概念的完善、發(fā)展,進一步理解算法;在解決實際問題的背景中教學計算知識,應用學到的算法解決實際問題。意義、法則、應用三方面的有機結合,優(yōu)化了知識結構,能充分發(fā)揮教學的功能和價值。如,例1從做綢花要用多少米綢帶的實際問題引出分數乘整數的計算問題,把原來的乘法概念擴展到分數范圍,激活已有的知識經驗;應用同分母分數加法的知識,體會并得出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既解決了做綢花的實際問題,又解決了新的計算課題。又如,例2為解決做綢花的實際問題列算式10×1/2和10×2/5,聯系現實的數量關系體會這些算式的具體含義,得出“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計算”的結論,發(fā)展了乘法的意義。在計算兩個乘法算式時,鞏固了分數與整數相乘的算法。
    第二,知識發(fā)展線索清晰,前后聯系緊密,各道例題的教學任務明確。下圖是本單元教材里的計算知識結構圖。
    先教學整數乘分數,后教學分數乘分數,符合簡單到復雜的編排原則。而且,整數乘分數還能與整數乘法建立聯系,應用整數乘法知識,為分數乘法的教學開好頭。
    整數乘分數先是求幾個相同分數的和,再是求整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前者在運算意義上與整數乘法一致,算法是例1的重點。正由于運算意義和整數乘法一致,可以把整數乘分數轉化成同分母分數相同,體會并得出整數乘分數的計算法則。后者在運算意義上有很大的擴展,乘法不僅能求幾個相同加數連加的和,還能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這是例2的教學重點。而例2的算法,在前面已經解決了。
    分數乘分數先教學基礎知識,再培養(yǎng)計算技能。例4和例5要把“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認識遷移到分數乘分數,深入理解分數乘法的意義,還要解決分數乘分數的算法,并形成統(tǒng)攝分數乘整數、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法則。所以,這兩道例題著重教學基礎知識。例6教學分數連乘,鞏固計算法則的同時,培養(yǎng)分子、分母交叉約分的技能。
    第三,編排“倒數”知識,為分數除法作準備。分數除法經常要轉化成分數乘法進行計算,轉化需要倒數的知識。因此,本單元在分數乘法的教學基本完成以后,編排了有關倒數知識的一節(jié)教材和一個練習,為下一單元的教學提前作準備。
    人教版乘法結合律教學設計篇四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乘法結合律,初步體驗乘法結合律的應用。
    2、通過乘法結合律公式的推導教學,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及科學的學習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比較、綜合能力以及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4、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5、結合教學中具體的教學事例對學生進行學習習慣、道德品質方面的教育。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概括出乘法結合律,初步體驗乘法結合律的應用。
    乘法結合律的推導過程是學習的難點。
    請同學們做口算題。
    2×550×225×4 8×12540×25
    根據同學的回答總結出:5和2是一對好朋友,它們相乘等于十;25和4是好朋友,它們相乘等于一百;125和8是好朋友,它們相乘等于一千。
    教師板書:5×2 25×4 125×8
    請同學們要牢記這三對好朋友,一會兒它要給我們很大的幫助。
    1.出示主題圖.
    師:同學們,要保護我們的家園,就要植樹造林,綠化環(huán)境。
    2.引導學生觀察:圖上的同學們在干什么?上節(jié)課我們根據這副圖的信息提出四個問題,已經解決了兩個問題,今天我們一起解決第三個問題。
    板書:一共要澆多少桶水?
    師:要解決這個問題,要知道哪幾個信息?
    3.小組合作 ,列出綜合式。
    學生做完后說出自己是怎么想的.(一種思路是先求一共種多少棵樹,再求一共澆多少桶水;另一種思路是先求一組澆多少桶水,再求25組一共澆多少桶水.)
    板書:25×5×2 25×(5×2)
    =125×2 =25×10
    =250(桶)=250(桶)
    答:一共要澆250桶水.
    4.討論、比較。
    提問:
    (1)這兩個算式都有道理,而且它們的結果是相同的,說明這兩個算式之間有什么關系?(是相等關系.)
    板書:25×5×2=25×(5×2)
    (2)等號左邊和右邊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議論后得出:等式兩邊算式中的3個因數一樣,都是25,5和2;它們的運算符號是一樣的,都是乘號.
    (3)那它們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
    它們的運算順序不一樣,左邊算式要把前2個數相乘,右邊算式因為有小括號,所以要先算后邊小括號里面的.
    (4)哪個算式計算起來更簡便呢?
    師概括并啟發(fā)提問:
    這兩個算式因數相同,運算順序不一樣,但結果都是相同的,這種現象是不是偶然的呢?
    5.你能再舉出幾個這樣的例子嗎?如:
    3×6×5= 3×(6×5)
    7×4×20=7×(20×4)
    25×8×4=25×(8×4)
    啟發(fā)提問:
    (1)這三個等式中,每組等式的因數一樣嗎?(一樣的)
    (2)它們的運算順序一樣嗎?(不一樣的)
    (3)三個等式左邊的算式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議論后明確:三個等式左邊的算式運算順序是一樣的,都是把前兩個數先乘,再與第三個數相乘.
    (4)三個等式右邊的算式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議論后得出:三個等式右邊算式的運算順序是一樣的,都是先把后兩個數相乘,再同第一個數相乘.
    (5)它們每個等式左右兩邊運算順序不一樣,但它們的積呢?(積是一樣的)
    師概括:通過剛才的計算、討論,看來咱們發(fā)現的現象不是偶然的,是有規(guī)律性的.
    6.引導學生總結規(guī)律.
    咱們再觀察一下,在乘法中,三個數相乘,可以怎么算?還可以怎么算?
    學生議論.在充分發(fā)表意見的基礎上,概括并板書:三個數相乘,先乘前兩個數,或者先乘后兩個數,積不變.這叫做乘法結合律.
    板書課題:乘法結合律
    7.用字母公式表示定律.
    啟發(fā)學生如果用a,b,c分別表示三個因數,乘法結合律的字母公式是什么?
    板書:(a×b)×c=a×(b×c)
    師概括:我們學習了乘法交換律,可以改變乘法中的兩個因數的位置,今天我們學習乘法結合律可以改變乘法運算當中的運算順序,它們的積都是不變的.
    8.看教科書,討論小精靈提出的問題。
    9.乘法結合律的應用.
    計算43×25×425×43×4
    先讓同學獨立計算,然后討論,明確應用了什么運算定律。
    10.練一練
    完成35頁下面的“做一做”的第二題,請生板演,做完后集體訂正。
    1.練習六第2題。
    2、 用簡便方法計算。
    42×125×8 25×17×4(25×125)×(8×4)
    人教版乘法結合律教學設計篇五
    《小數乘法》是人教版教材第一單元第一課時。在此之前學生學習了整數乘法,這為過渡到本框題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
    本框題前面承接本教材的整數乘法,后面是本教材的小數除法,所以學好這個課時為學好以后的小數除法打下牢固的知識和技能基礎,而且它在整個教材中也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內容和結構分析,結合五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以下的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掌握一個數乘以小數的意義和計算法則,并能運用法則進行計算。
    2.通過教學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類推能力、判斷能力等。
    3.滲透理論來源于時間和轉化的思想。
    三、說教學重、難點。
    本著以學生為本的標準,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2.教學難點:確定積的小數點的位置。
    為了講清楚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框題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在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說教法。
    我們都知道數學是一門培養(yǎng)人的思維邏輯的學科。因此我的課堂能使學生的邏輯能力增強。
    考慮到五年級學生的現狀,我培養(yǎng)學生將課堂教學和自己的行動結合起來的能力,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同時這也是新課改精神的體現。
    五、說學法。
    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成為學習真正的主人。
    最后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六、教學過程。
    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做到條理清晰、緊湊結合、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導入新課。
    由學過的知識和材料開頭情景設置導入新課。導語設計的依據:一是概括舊知識、引出新知識、溫故而知新,使學生能夠知道新知識和舊知識之間的聯系;二是使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要講述的知識,以激發(fā)起學生的求知欲。
    2.講授新課。
    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我突出教材重點,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難點,我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教師的特長以及設備情況,選擇多種教學手段,強化學生的認識。同時注重對學生的練習,讓他們能夠熟練運用,并能用于社會實踐。
    3.課堂小結。
    課堂小結,可以把我課堂傳授的知識盡快轉化為學生的知識。簡單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理論和實際生活的應用。
    4.板書設計。
    我比較注重直觀、系統(tǒng)的板書設計,這有利于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便于學生理解掌握。
    5.作業(yè)布置。
    針對五年級學生素質的差異,我設計了分層練習,這樣做既可以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可以使學有余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減負的目的。
    七、結束。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本節(jié)課我根據五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認知規(guī)律,采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完成教學。教師的“導”立足于學生的“學”,在教學中要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地學習,使他們主動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中,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并最終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人教版乘法結合律教學設計篇六
    1、通過探索活動,進一步體會探索的過程和方法。
    2、通過探索活動,發(fā)現乘法的結合律,并用字母進行表示。
    3、在理解結合律的基礎上,會對一些算式進行簡便計算。
    1、通過探索活動,進一步體會探索的過程和方法,發(fā)現乘法的結合律。
    2、在理解結合律的基礎上,會對一些算式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準備教學掛圖,計算器。
    一、發(fā)現問題:
    1、出示長方體圖,讓學生估計搭這個長方體用了多少個小正方體。
    2、用不同方法驗證結果。讓學生用不同方法計算,并引導討論為什么方法不同結果卻一樣,這其中是否蘊含著某些規(guī)律。
    二、提出假設、舉例驗證、建立模型。
    1、根據上題的規(guī)律提出假設。
    2、驗證提出的假設是否適合其它數據。
    小組內舉一些數據來驗證,可借助計算器,用一些較大的數據驗證。
    全班交流,并用字母表示結合律。
    1、試一試第1題:
    讓學生嘗試用乘法結合律解決連乘運算中的`簡算問題。然后進行交流,概括出簡算的方法。
    2、進一步嘗試用用乘法結合律解決連乘運算中的簡算問題。
    人教版乘法結合律教學設計篇七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6~97頁,練習十八第5~14題。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一個數除以小數的計算方法,能真確計算。
    2、使學生在練習中感受商的一些變化規(guī)律,在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除法計算的實用價值,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
    教學過程:
    一、基礎訓練。
    1、完成第5題。
    集體口答,說說0.1÷0.05、0÷0.24的思考過程。
    2、完成第6題。
    獨立完成,比一比每組中的三道算式和結果,說說有什么發(fā)現?
    引起商的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3、完成第7題。
    獨立計算,按要求比較。
    什么情況下,商比被除數???什么情況下,商比被除數大?
    4、完成第8題。
    你根據什么判斷的?
    二、提高訓練。
    1、獨立完成第(1)題的計算。
    你還能提出用除法計算的問題嗎?怎么解決呢?
    2、完成第10題。
    先計算每組中的兩題,再比價,說說有什么發(fā)現?
    哪一道題計算比較簡便?
    3、完成第11題。
    每一題應該先算哪一步呢?
    運算順序是怎樣的?和整數四則混合運算順序相同嗎?
    4、完成第12題。
    你怎樣理解“層高”的意思的?
    你是怎樣想的?怎樣列式呢?
    每一步什么意思?為什么要加1?
    獨立完成計算。
    5、完成第13題。
    你能列表整理條件和問題嗎?
    白色奶油5.6?克。
    彩色奶油2.5克100克。
    在小組中列表整理并交流方法。
    6、完成第14題。
    你準備怎樣解決這些問題呢?
    還有其它的方法嗎?
    三、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練習,同學們的計算又有了進步,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提高了。
    發(fā)現了小數除法中的規(guī)律,并且能把這些規(guī)律應用在計算上,在后面的學習中,還要多思考,多練。
    人教版乘法結合律教學設計篇八
    北師大版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中的〈〈探索與發(fā)現(二)〉〉。
    1、經歷探索過程,發(fā)現乘法結合律和交換律,并用字母表示。
    2、在理解乘法結合律和交換律的基礎上,會對一些算式進行簡便計算。
    3、感受數學探索的樂趣,培養(yǎng)自主探究問題的能力。
    1、重點:探索、發(fā)現、理解和應用乘法結合律和交換律。
    2、難點:乘法結合律和交換律的探索過程。
    一些小長方體
    (一) 口算比賽,激發(fā)學習興趣
    1、出示口算題
    2×5 5×14 25×4 125×8 36×25
    2、談話引入
    師:他們怎么計算那么快呀?是不是有什么規(guī)律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索發(fā)現吧!
    3、板書課題。
    (二) 創(chuàng)設情境,發(fā)現問題
    1、動手操作
    師生共同用小長方體搭一個和教材上一樣的大長方體。
    2、估一估
    師:請大家認真觀察,估一估這個長方體是由多少個小長方體搭成的?
    學生獨立觀察,思考后集體交流。
    3、算一算
    師:誰估計的準確呢?請同學們在本子上算一算。
    學生獨立思考,計算。
    4、交流算法
    師:誰愿意把你的辦法介紹給大家?
    學生匯報,師板書:(3×5)×4=60 3×(5×4)=60
    5、比一比
    師:比較這兩個算式,你發(fā)現了什么?
    生:…
    (三)提出假設,舉例驗證
    1、 提出假設
    師:用別的三個數這樣計算會不會結果也相同呢?請在本子上舉例計算。
    2、 學生舉例
    小組內互相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3、 集體交流
    師:誰愿意介紹一下你們小組舉例的情況?
    生:…
    (四)概括規(guī)律
    學生同桌交流后反饋。
    師:這樣的例子多不多?(多)能舉完嗎?(不能)
    生:…
    生說師板書:(a × b) ×c=a ×(b × c)叫做乘法結合律
    (五)運用規(guī)律,解決問題
    師:看來運用乘法結合律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
    2、出示38×25×4
    師:能用乘法結合律使這道題計算簡便嗎?
    學生試做,教師指導。
    3、獨立計算:42×125×8
    (六)探索乘法交換律
    1、出示一組數據
    4×5=5×4 12×10=10×12 6×7=7×6
    師:認真觀察,你發(fā)現了什么?
    生:…
    2、學生舉例驗證,發(fā)現規(guī)律
    3、用字母來表示,生說師板書:a×b=b×a
    (七) 運用模型,完成練習
    1、“練一練”第1題。
    學生獨立做題后集體交流。
    2、“練一練”第2題。
    學生獨立做題后展示評比。
    (八)課堂小結
    師: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自由發(fā)言。
    人教版乘法結合律教學設計篇九
    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是四年級數學下冊的學習內容,是對乘法運算的一種優(yōu)化。上課之后從以下幾個不同的方面對本節(jié)課做反思。
    一、思得。
    為了使學生能夠盡快切入主題,我將主題圖中的信息作了適量的調整,讓學生盡快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從中發(fā)現計算定律。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并能夠自己理解并總結出定律及公式,效率較高。因為節(jié)省了時間,我將后面的練習增加了內容,從總結加法運算定律和乘法運算定律的特點,到填空并說出應用了那些定律,從口算中實際應用運算定律達到簡化計算,再到實際計算,難度逐漸增加,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能更好地讓學會應用,感受到運算定律在簡算中的重要作用。
    二、思失。
    同樣,節(jié)省時間的同時,一副完整的主題圖讓我分散開,雖然節(jié)省了學生分析已知條件的時間,但不利于學生對數學信息較多的應用題的分析和理解。同時,學生在舉例來驗證乘法交換律的時候,因為有些孩子已經預習或者之前已經掌握,當他們迫不及待地說出運算定律的'名稱,沒有按照原本的教學設計進行的時候,我還是顯得應付有些拘謹,備課的時候沒有準備充分,或者平時這方面的鍛煉就比較缺乏。看上去內容緊湊,練習豐富,但難免有些學生沒有完全理解、學會應用,只是“人云亦云”,從最后的作業(yè)說明,我對學生關注不夠全面。作為教師語言還不夠規(guī)范,有的時候說“因數”,而有的時候卻又說成“乘數”,還需要數學語言的錘煉。
    三、思效。
    雖然,我在40分鐘內完成了教學任務,但在后面的家庭作業(yè)和練習中,不難看出一部分孩子對計算定律掌握不夠牢固,不知道什么時候該用,該怎么用。因而表面上的環(huán)環(huán)相扣,可能只符合一部分學有余力的孩子,還不能很好地照顧到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因而,不得不去對那些沒有完全理解的孩子去“炒生飯”,反而浪費了最有利的教學時機。同樣,在后面的應用題中,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還有待于加強,不能很好地區(qū)分哪些數學信息是有關聯的,哪些沒有關聯,因而,在平時的教學中,不要放過任何一個機會,使學生形成遇到問題能夠找到方法去分析的能力。
    四、思改。
    本課存在的問題集中體現了本人教學中長期以來存在的缺點,本課中因為是讓學生自己總結兩個定律,所以應該放手大膽地讓學生多做、多說、多練,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態(tài)勢。還應該關注教學效率,不要盲目地趕時間,為了完成任務而去教學,應該更多地關注學生,不能被個別學優(yōu)生的精彩發(fā)言蒙蔽雙眼,從而忽視了那些還需要幫助的學生。同時,有些內容,不適合一帶而過,而是應作為教學重難點去層層克服,所以要放慢速度,只有在一個知識點完全吸收后才能開展下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關注教學的有效性,也就是關注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作為教師不僅僅是完成教學中規(guī)定的任務,還應該熟悉本課在小學以及今后學段所學知識鏈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把教材備透、備熟,加強教師基本功的練習,能夠預設到個各種可能的發(fā)生,因而做到緊緊圍繞學生的認知程度開展有利于教學的活動,達到讓學生能夠理解,并熟練應用的程度。
    人教版乘法結合律教學設計篇十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乘法結合律,會運用乘法結合律進行簡便計算。
    2、通過乘法結合律公式的推導教學,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及科學的學習方法。
    引導學生概括出乘法結合律,并運用乘法結合律進行簡算。
    乘法結合律的推導過程是學習的難點。
    一、公開課平?;?。
    公開課平常化,平時課公開化。公開課總是經過精心準備的,要不然聽課的老師也會覺得沒有價值。其實不然,不管成功與失敗,它都會體現出我們的一種教學思想,教學理念。成功有著值得學習、推廣的經驗,而失敗也會給我們帶來學習、反思。特別是我們校級的教研課,最好就是暴露我們學生的學習問題,我們老師教時存在的問題。我就是懷著這樣的初衷來上這節(jié)課的,無試教、上前沒有向學生說明上哪一節(jié)內容,沒有告訴學生有老師來聽課。這樣的課較為真實,也最能訓練自己的基本功。當然鎮(zhèn)級、市級的除外,今天的這節(jié)課,我自己覺得成功和失敗各占50%,從教學任務的完成來看,可以說是完全失敗的,敬請我們聽課的老師提出寶貴的意見,以促進我的業(yè)務水平的提高。我們平時的課向公開課靠攏,公開課呢則向平時的課靠靠攏,只有這樣才會提高我們的業(yè)務水平。
    二、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
    對于結合律的教學,不應僅僅滿足于學生理解、掌握乘法結合律,會運用乘法結合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重要的是讓學生經歷一個數學學習的過程,在學習中受到科學方法、科學態(tài)度的啟蒙教育,這是一個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教學中,我是通過讓學生游戲,在游戲中觀察發(fā)現問題,提出猜想、進行驗證、總結應用這樣的一個思路進行的,應該說這樣的教學思路是符合當今的新理念的,數學課程標準中強調: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但是在驗證當中的時間沒掌握好,我自己也忘了,這也反映出教師的駕馭課堂、靈活調控的一種教育機智,而且在教學中也有顛三倒四的現象,本來是素材呈現后,讓學生發(fā)現規(guī)律:三個數相乘,先把前面兩個數相乘,再乘以第三個數,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乘,再乘以第一個數,它們的積不變。然后提出假設驗證,但在教學中到最后才概括出這個規(guī)律來。
    三、教學理念的設計
    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也就是當今最新的教學理念。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教師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獨立思考是合作的前提,沒有獨立思考的合作交流是空的。在教學中有體現,進行猜想驗證是,我要求是學生自己先寫一個式子,再四人一小組進行交流,最后全班進行交流。在總結出乘法結合律的規(guī)律時,要求學生用自己的方法把這個規(guī)律記住,而交流呈現的方式也是多樣的,也是在意料之中的,如果不出現,我也會呈現出來,以發(fā)揮學生的想象的。
    四、兩點反思
    1、多媒體的運用,與制作。
    本節(jié)課本來打算在教室進行,想想,這種課件也真是可有可無,只能說是一種電子彩板,不是電子黑板。另外,這次我采用的(powerpoint)進行制作,是第一次上課采用這個軟件進行制作課件,花時兩節(jié)課,效果怎樣,有待大家評論。如果平時我們的課如果要用,我覺得我們老師完全有能力可以用這個軟件進行簡單的課件制作。
    2、教學任務的完成與效果。
    人教版乘法結合律教學設計篇十一
    1、通過探索活動,進一步體會探索的過程和方法。
    2、通過探索活動,發(fā)現乘法的結合律,并用字母進行表示。
    3、在理解結合律的基礎上,會對一些算式進行簡便計算。
    1、通過探索活動,進一步體會探索的過程和方法,發(fā)現乘法的結合律。
    2、在理解結合律的基礎上,會對一些算式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準備教學掛圖,計算器
    一、發(fā)現問題:
    1、出示長方體圖,讓學生估計搭這個長方體用了多少個小正方體。
    2、用不同方法驗證結果。讓學生用不同方法計算,并引導討論為什么方法不同結果卻一樣,這其中是否蘊含著某些規(guī)律。
    二、提出假設、舉例驗證、建立模型
    1、根據上題的規(guī)律提出假設
    2、驗證提出的假設是否適合其它數據
    小組內舉一些數據來驗證,可借助計算器,用一些較大的數據驗證。
    全班交流,并用字母表示結合律。
    三、運用乘法結合律的簡算。
    1、試一試第1題:
    讓學生嘗試用乘法結合律解決連乘運算中的簡算問題。然后進行交流,概括出簡算的方法。
    2、進一步嘗試用用乘法結合律解決連乘運算中的簡算問題。
    人教版乘法結合律教學設計篇十二
    本課時的教學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下冊第33—35頁中的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這部分內容是在教學了加法的運算定律及其相關簡便運算后學習的。我主要是從下面幾個環(huán)節(jié)展開教學的。
    1、復習環(huán)節(jié),我首先讓學生共同回憶了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因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是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實際上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和乘法結合律,它們的基本原理一樣,只是所處的運算不同。我在教學中,就充分把握這一點,引導學生利用舊知遷移新知,自主探究出乘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還進行了諸如“2×5,25×4,125×8,20×5,……”這樣的口算題訓練,其目的之一是通過這組口算題的練習,明確這些題目的共同特點是都是乘法運算,而且積是整十或整百或整千數,為后面運用乘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進行簡便計算奠定了基礎,其目的之二是通過這一組乘法口算,揭示今天的學習內容。
    2、探究新知環(huán)節(jié),我主要是通過引導學生對主題圖的觀察,讓學生探究解決“負責挖坑、種樹的一共有多少人?”和“一共要澆多少桶水?”這兩個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相關信息,并會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在此基礎之上,再引導學生通過對兩種方法的比較,歸納總結出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隨后還引導學生學會運用剛剛學到的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進行簡便計算,培養(yǎng)了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3、鞏固練習主要穿插在各個知識點的教學之后,及時反饋學生對各個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注重引導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學生在體驗過程的同時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如。
    1、在推導規(guī)律的過程中,導課比較快主觀上是時間緊張,可課后想想,實際上是引導不到位,難以完整地總結出乘法結合律。結果,有個別學生對乘法結合律不太理解,運用時問題較多。
    2、教學語言還要注意精煉,有時還是喜歡重復學生的回答。
    3、要注意多媒體運用和板書的有機結合。
    今后的工作中,要多向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1、多聽課,多學習。學習優(yōu)秀教師的新思想、新方法,改善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藝術和課堂效率。
    2、加強同科組教師之間的溝通和交流,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3、認真鉆研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點、難點、關鍵點、易混點,上課時才能做到心中有數。
    人教版乘法結合律教學設計篇十三
    乘法結合律這一內容與以往教材安排不同的是把認識乘法結合律放在學生自主探索中,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活動,讓學生逐步發(fā)現乘法計算中的特殊現象。這樣安排不僅是讓學生能發(fā)現乘法運算定律,更主要的是讓學生經歷探索過程。
    上完這一課我收獲以下幾點:
    1、充分挖掘教材結合學生實際進行再設計,組織學生估計,多角度觀察與多種算法,這一環(huán)節(jié)設計安排得較好,做到充分利用教材較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估計意識和探究興趣。
    2、注意滲透一種科學的學習方法。對于結合律的教學,不應僅僅滿足于學生理解、掌握乘法結合律,會運用乘法結合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重要的是讓學生經歷一個數學學習的過程,在學習中受到科學方法、科學態(tài)度的啟蒙教育,本節(jié)課我抓住這一教學重點,有意識地設計了“創(chuàng)設情景,發(fā)現問題――提出假設,舉例驗證――概括規(guī)律”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使學生經歷探究過程,并在此過程中注意滲透“探索與發(fā)現”的`一般方法,學生學得積極、主動。
    3、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在已有的基礎上發(fā)現和歸納出運算定律。學生雖然在此前的學習中,對四則運算中的一些性質和規(guī)律有感性的認識,但本單元畢竟是屬于理性的總結和概括,比較抽象,學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學時,我充分利用教材中呈現的學生經歷的跳繩、踢鍵等具體情境,利用學生已掌握的知識,讓學生獨立解答,然后引導學生分析、比較不同的方法,并通過學生自己的舉例發(fā)現規(guī)律,概括出相應的運算律。
    4、重視讓學生在探索中經歷運算律的發(fā)現過程,教學時從實際事例引入,通過學生解答,初步發(fā)現不同算法間的聯系。接著讓學生舉出類似的等式,并對這些等式進行分析和比較,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索規(guī)律,發(fā)現規(guī)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