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國學經(jīng)典名句(匯總9篇)

字號: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國學經(jīng)典名句篇一
    自從接觸了國學經(jīng)典,我的思想、行為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
    以前,我常常不聽媽媽的`話,惹媽媽生氣。但是,學了《弟子規(guī)》以后,我知道了平時要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我還知道了做哥哥姐姐的,要疼愛弟弟妹妹,做弟弟妹妹的要尊敬哥哥姐姐。這樣兄弟姐妹就能和睦相處,父母也就快樂輕松了。在這姊妹和睦當中就存在孝道。
    瞧,我懂得東西還不少吧!不光是《弟子規(guī)》讓我學到了很多的知識,《論語》也不例外。像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我理解了這段話的意思:學了知識以后,按照一定的時間去溫習它,不是很愉快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也是很高興的事嗎?別人不了解自己,自己也不怨恨,這不就是君子嗎?我不光讀懂了這些,我還讀懂了只讀書學習,而不思考問題,就會迷惑而沒有收獲,只空想而不讀書學習,就會疑惑而不能肯定。
    看,我讀懂的東西還不少吧!這都是國學經(jīng)典幫助了我。
    國學經(jīng)典名句篇二
    國學經(jīng)典是我國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chǎn)之一,它包括了《論語》、《大學》、《中庸》、《孟子》等經(jīng)典著作。這些經(jīng)典不僅是中國古代思想的代表,也是現(xiàn)代中國人思考問題、實踐生活的重要依據(jù)。通過對國學經(jīng)典的學習和研究,不僅可以提高個人文化素養(yǎng),還能夠從中獲取寶貴的人生智慧和思想啟示。
    第二段:學習國學經(jīng)典的過程
    學習國學經(jīng)典需要我們克服很多困難。首先,由于這些經(jīng)典著作的古文句式非常繁瑣,涵義又深奧難懂,所以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理解和掌握。其次,由于經(jīng)典著作的內(nèi)容十分廣泛,我們需要把握其核心內(nèi)容,提煉出其中的精髓,使之更好地服務(wù)于現(xiàn)代的學習和生活。最后,我們需要借助于一些優(yōu)秀的解讀資料或者名家講解,通過講解的方式把學習的內(nèi)容內(nèi)化成自己的、活生生的思想和認知。
    第三段:心得體會
    學習國學經(jīng)典不僅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還需要我們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思考、領(lǐng)悟。在我的學習過程中,我深刻地認識到,國學經(jīng)典蘊含了中國古代人民對于人生價值和行為規(guī)范的深刻思考和精神寄托。在現(xiàn)代社會中,我們也需要從中吸取真諦,進行反思,探索出適合于當代人的生活和人生方式,更好地應(yīng)對生命中各種挑戰(zhàn)和困境。同時,學習國學經(jīng)典也讓我領(lǐng)悟到,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地位和價值,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時代意義,是我國文化自信的重要來源之一。
    第四段:國學經(jīng)典的現(xiàn)實作用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國學經(jīng)典的現(xiàn)實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它不僅可以幫我們更好地理解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和價值,還能夠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當代社會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變化,更好地應(yīng)對各種問題和挑戰(zhàn)。比如,中庸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經(jīng)典之一,更是對現(xiàn)代社會中關(guān)于和諧、平衡以及“中庸之道”的思考和探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第五段:結(jié)論
    總之,學習國學經(jīng)典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從歷史中獲取人生的智慧,還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認知、探索和實踐。它是我們思考問題、認識自我、實踐生活的重要依據(jù),是中國歷史文化傳承和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體現(xiàn)。因此,我們應(yīng)該高度重視并認真學習國學經(jīng)典,不斷激發(fā)我們的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貢獻我們的力量。
    國學經(jīng)典名句篇三
    三點半、四點半,終于五點半了。我迅速從床上爬起來,穿上衣服,匆匆地整理了一下,便開始向?qū)W校出發(fā)。你們知道我為什么起得這么早嗎?告訴你們吧,今天上午我們班將有38人要去市子路小學參加濮陽市首屆“寬讓杯”國學誦讀比賽,我們班誦讀的是《孝經(jīng)》,我很榮幸地扮演圣人孔子。
    六點整我們準時到達學校,全體學生緊張有序地畫上妝,并穿上復(fù)古的服裝,然后張老師又交待了一些注意事項,便集體向子路小學駛?cè)?。大約過了二十分鐘,我們到達了子路小學。那里早已是人山人海,各個參賽選手都已準備就緒。
    經(jīng)過十分鐘的耐心等候,張老師向同學們告知:“我們第六個上場表演!”那么靠前,大家顯得有些緊張了。該上臺了,我深吸了一口氣,向著舞臺走去?!跋韧跤兄恋乱?,以順天下……”我努力做到背誦每個字鏗鏘有力、清晰順暢。當背誦到第七章時,我忽然看到一位評委老師對我微笑,這個微笑給了我力量,增加了我的勇氣,讓我變得更加自信起來,我感覺到我的聲音更加洪亮了!
    比賽結(jié)束了,我們焦急的等待著結(jié)果。不一會兒,張老師樂呵呵地向我們宣布:“我們獲得一等獎!”大家頓時歡呼了起來。頒獎儀式上,張老師、史皓玉和我代表集體去領(lǐng)獎。當我手捧獎品站在領(lǐng)獎臺上時,我真想對在場所有的.人大喊一聲:“我們勝利了!”我們的付出終于有了回報,我想這就是“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吧!
    國學經(jīng)典名句篇四
    作為一名對文化傳統(tǒng)有濃厚興趣的人,我經(jīng)常會聆聽國學經(jīng)典,從中感悟到許多寶貴的人生經(jīng)驗和智慧。每一次的聆聽都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讓我更加深刻地理解自己,樹立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下面,我將分享一些我在聆聽國學經(jīng)典時的心得體會。
    首先,國學經(jīng)典教會我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在國學經(jīng)典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尊重自然、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墩撜Z》中曾有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边@句話告訴我們要以身作則,待人如己,不要以自己的欲望和要求去要求別人。這樣的一種為人處事的態(tài)度,讓我更加關(guān)注他人的感受,更加注重對他人的尊重和善待。在聆聽國學經(jīng)典時,我逐漸明白了:生活中最重要的不是功利和物質(zhì),而是關(guān)心他人、真誠待人、溫暖他人的心。
    其次,國學經(jīng)典教給我如何修身養(yǎng)性。中國古代的國學經(jīng)典把注重修身養(yǎng)性作為自己的核心價值觀?!洞髮W》中提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边@句話告訴我們,修身是學好其他學問的基礎(chǔ),也是做人之本。在聆聽國學經(jīng)典時,我體會到提高自身素養(yǎng)的重要性。如何修身養(yǎng)性呢?靜心修身,培養(yǎng)內(nèi)在的素質(zhì),讓心靈富有智慧、善良、正直和寬容。我逐漸明白了:只有修身養(yǎng)性,才能讓我們從容應(yīng)對生活中的各種壓力和困難,才能成為一個真正有價值的人。
    第三,國學經(jīng)典給了我處理人際關(guān)系的智慧。中國古代的經(jīng)典中,洞察人心和明辨是非的智慧無處不在。《論語》中曾寫道:“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這句話告訴我們要包容他人,不能一味地去比較和攀比。在聆聽國學經(jīng)典時,我逐漸明白了與他人相處時,應(yīng)保持謙遜和包容的態(tài)度。學會欣賞他人的長處,尊重他人的不同,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通過國學經(jīng)典,我明白了:只有真正理解他人,才能與他人和諧相處,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
    第四,國學經(jīng)典教給我如何處理人生的困難和挫折。中國古代的國學經(jīng)典中,智者們關(guān)于如何處理困難和挫折的經(jīng)驗和智慧都給了我很深的觸動?!兜赖陆?jīng)》中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這句話告訴我們,要想解決自己的問題,首先要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長處和不足。在聆聽國學經(jīng)典時,我逐漸明白了:困難和挫折并不可怕,關(guān)鍵是如何應(yīng)對和解決。對待困難和挫折,要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去面對,勇往直前,堅持永不放棄。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突破困境,追求自己的夢想。
    最后,國學經(jīng)典教會我如何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中國古代的經(jīng)典中,強調(diào)了個人責任和社會責任的重要性。從《論語》到《孟子》,我們可以學到大量關(guān)于責任的論述。在聆聽國學經(jīng)典時,我體會到自己應(yīng)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對自己的生活負責任。同時,作為一個社會成員,我也應(yīng)該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為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做出一份力量。通過國學經(jīng)典,我明白了:只有勇于承擔起個人和社會責任,我們才能真正成為一個有價值和有意義的人。
    聆聽國學經(jīng)典是一次心靈的洗禮,更是一次人生的磨煉。通過聆聽國學經(jīng)典,我銘記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更加明白了自己的責任和使命。我會繼續(xù)聆聽國學經(jīng)典,用它們的智慧和啟迪來指引我人生的道路,成為一個真正有價值的人。
    國學經(jīng)典名句篇五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論語.里仁篇》
    仁之勝不仁也,猶水之勝火---《孟子.告子上》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論語.里仁篇》
    君子學道則愛人。----《論語.陽貨篇》
    仁則榮,不仁則恥。---《孟子。公孫丑上》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劉備
    見利不虧其義,見死不更其守---《禮記。儒行》
    于朋友交,只取其長,不計其短。-------清。李惺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
    人非堯舜,誰能盡善----唐。李白
    慈母愛子,非為報也。----漢。劉安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對聯(lián)》
    人而不愛則不能仁。---漢。劉向《說苑。說叢》
    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孟子。公孫丑上》
    仁者謂其中心欣然愛人也。-----《韓非子》
    仁者愛人----《孟子.離婁上》
    見善則遷,有過則改。---《周易。益》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
    孝子之養(yǎng)老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君子抱仁義,不懼天地傾---唐。王建
    我,出入腹我。----《詩經(jīng)小雅。蓼峩》
    求仁而得仁,有何怨?---《論語。述而篇》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勸孝歌》
    茍志于仁矣,無惡也。----《論語。里仁》
    為學莫重于尊師。---譚嗣同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增廣賢文》
    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論語。學而篇》
    義
    見義不為,無勇也。---《論語。為政》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也。----《孟子。告子上》
    臨難毋茍免----《禮記。曲禮上》
    見利思義。----《論語。憲問》
    見危致命,見得思義。----《論語。李氏》
    先義而后利者榮,先利而后義者辱----《荀子。榮辱》
    君子義以為質(zhì),得義則重,失義則輕,由義為榮,背義為辱。陸九淵《與郭邦逸》
    義者,心之養(yǎng)也;利者,體之養(yǎng)也。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茍利社稷死生以之。---《左傳。昭公四年》
    茍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儒行》
    不義而高且貴,于我如浮云,--《論語。述而》
    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昭公元年》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烈士之愛國也如家。--葛洪《抱樸子。外篇。廣譬》
    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病起書懷》
    國學經(jīng)典名句篇六
    國學經(jīng)典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源泉和根基。而學習國學經(jīng)典,則是激發(fā)和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必要途徑。在我國,從小學到大學,課程設(shè)置都強調(diào)了國學經(jīng)典的學習。我也走過了這樣一段誦讀國學經(jīng)典的歷程,不僅收獲了知識,更體會到了內(nèi)心的升華。下面我將分享我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認識到了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性
    在我開始誦讀國學經(jīng)典的時候,我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性漠然置之,覺得當下的社會發(fā)展已經(jīng)超越了古老的傳統(tǒng)文化。但是,通過誦讀國學經(jīng)典,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傳統(tǒng)文化的深厚底蘊和內(nèi)在珍貴。國學經(jīng)典中蘊含的道德經(jīng)典、哲學思想、文學藝術(shù)等,不僅連接著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而且充滿了智慧和啟迪。這重要性不僅僅是在于文化遺產(chǎn)與歷史傳承,更在于國學經(jīng)典中所蘊含的思想、道德、精神等,對于我們今天的生活、社會和人際關(guān)系方面都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第三段:鍛煉了學習能力和文化素養(yǎng)
    在誦讀國學經(jīng)典的過程中,我不得不注意到,這些經(jīng)典的語言和詞匯都有著非常深奧和精確的表達方式。這鍛煉了我們的語文能力和方法論,使我們能夠更好地掌握語文表達和文化素養(yǎng),勇于表達自己的思想,讓自己的思考水平更高。同時,國學經(jīng)典的學習還讓我意識到生命的真諦,學會了如何真正理解和對待人性的質(zhì)地。這不僅是學習能力和文化素養(yǎng)的鍛煉,而且是一種德行教化,使我們能夠理性的看待世界,掌握人生方向。
    第四段:增強了文化認同與愛國之心
    學習國學經(jīng)典,是一種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和回歸。它讓我們更深刻地意識到作為中華民族,我們既有自己得燦爛發(fā)展歷史,也有自己的特色文化與精神文明的實踐。在弘揚傳統(tǒng)文化精神上,我們承襲著祖先留下的文化基因,把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推向了現(xiàn)代。因此,學習國學經(jīng)典不僅是文化認同的升華,更是愛國精神的升美。它引導了我們的內(nèi)心,提升了我們的文化自信和愛國熱情,讓我們用實際行動去心懷祖國的和諧與共榮。
    第五段:總結(jié)和啟示
    學習中華傳統(tǒng)文化,對于豐富學生的內(nèi)心和精神,增強文化自信和文化認同是不可缺少的一環(huán)。作為學生,學習“誦讀國學經(jīng)典”的過程,帶給我的是知識、智慧和美感等各個領(lǐng)域的飛躍。在接下來的生命時光里,我會堅定自己的信念和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使命,繼續(x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傳遞中華傳統(tǒng)文明的精神和記憶,推動中華民族在文化傳承上的不斷升級和發(fā)展。通過學習,我們重溫中華文化的歷史悠久、文化博大、哲學豐富,讓這些文化知識成為我們一生中永不掉隊的精神財富,成為我們不斷探索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強有力基礎(chǔ)。
    國學經(jīng)典名句篇七
    中國的國學經(jīng)典是中華民族寶貴的財富,包含了千百年來智慧的結(jié)晶,也是我們以往歷史文化的傳承和延伸。通過學習國學經(jīng)典,我深深體會到了其中的博大精深和深奧智慧。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從“傳統(tǒng)文化的根基”、“道德教化的力量”、“世界觀和人生觀的塑造”、“審美情操的提高”和“對社會問題的思考”五個方面來闡述我的心得體會。
    國學經(jīng)典是我們傳統(tǒng)文化的根基。古代文化是中國社會生活、道德觀念和價值觀念的重要組成部分。讀國學經(jīng)典不僅可以讓我們了解到古人的思想和智慧,還能夠使我們更加了解和感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深厚底蘊。國學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著作,如《論語》、《大學》等,記載了古人的智慧和思考,更是我們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窗口。通過讀書,我不僅增加了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也明白了傳統(tǒng)文化對于我們的意義。
    國學經(jīng)典在道德教化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國傳統(tǒng)文化強調(diào)人的修養(yǎng)和道德品質(zhì)的培養(yǎng)。國學經(jīng)典中蘊含著豐富的道德教育內(nèi)容,通過讀書,我學會了如何做人做事,知道了感恩、忍讓、尊重和堅持的重要性。例如,孟子曰:“君子有三樂:以樂天下之憂,死而后已,樂此道也?!边@句話深深觸動了我,讓我明白了一個人的快樂不僅僅在于個人的歡樂,更重要的是能夠為社會、為他人貢獻自己的力量。
    國學經(jīng)典有助于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在國學經(jīng)典中,我們可以找到對人生和世界的深刻思考和解讀。例如,《論語》中有很多關(guān)于人生價值觀的探討,其中有“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边@句話讓我明白了為人處事要懂得理解他人,而不是僅僅關(guān)注自己的感受。這樣的思考不僅有助于我們理解自己的處境和人生的意義,也能夠在面對挫折和困難時更加堅定和勇敢。
    國學經(jīng)典對審美情操的提高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中國古代文化注重修身養(yǎng)性,培養(yǎng)人的審美情操。國學經(jīng)典中詩歌和詞曲給予了我很大的啟發(fā)和感受。古代文人常在詩詞中表達對自然風景和人生情感的感悟,通過欣賞這些詩詞作品,我學會了欣賞美的能力,也懂得了如何把美融入到實際生活中。詩詞作品中的情感也是豐富多樣的,讓我對于生活、愛情和友情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和感受。
    國學經(jīng)典喚起了我對社會問題的思考。在國學經(jīng)典中,我們可以看到古人對于社會問題的洞察和思考。例如,《大學》中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在于自然之道?!边@句話告訴我,解決社會問題要從修身開始,而不是寄希望于改變他人或其他因素。通過這樣的啟示,我明白了作為一個社會的一員,應(yīng)該從自己做起,以自身的努力去影響和改變社會。
    總之,國學經(jīng)典給予了我很多的啟示和思考,讓我以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方式去理解和面對生活。通過閱讀國學經(jīng)典,我了解到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奧智慧。同時,國學經(jīng)典也讓我明白了道德教化、正確世界觀和人生觀的重要性,提升了我的審美情操,也喚起了我對社會問題的思考。我相信,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我會更加努力地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以更好地面對現(xiàn)實生活中的各種挑戰(zhàn)和困難。
    國學經(jīng)典名句篇八
    國學經(jīng)典是我們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集中體現(xiàn)。它蘊含著豐富的哲理智慧和價值觀念,對于我們的人生修養(yǎng)和價值追求具有極大的啟發(fā)和指導作用。本文將從“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天人合一”、“天道人事,合而為一”、“仁者愛人”以及“知行合一”的角度,談?wù)勎覍Α秶鴮W經(jīng)典》的心得體會。
    首先,我深深觸動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為人處世,首先要修身,做一名品德高尚的人?!墩撜Z》中有道德典范孔子的言行記錄,給我們樹立了榜樣。祖圣之言教我們要做到道德自覺,保持做人的良心和責任感。而齊家治國則是成人之道,我們要從家庭做起,關(guān)心愛護家人,經(jīng)營和諧溫馨的家庭。只有家庭和諧了,我們才能有精力和智慧治理國家,為國家的繁榮穩(wěn)定貢獻我們的力量。
    其次,我體會到了“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中華文化強調(diào)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我們要尊重自然、保護環(huán)境,不能違背天道。同時,我們也要以人為本,關(guān)心他人,為他人著想。只有平衡好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我們才能實現(xiàn)和諧共處的社會。
    再次,我受到《國學經(jīng)典》中的“天道人事,合而為一”的啟迪。天地萬物都有各自的規(guī)律,而我們?nèi)祟愐彩怯钪娴囊徊糠郑覀円鹬刈匀灰?guī)律,遵循天道。同時,在人事關(guān)系中,我們要尊重他人的需要和權(quán)益,盡量和睦相處,達到和諧。這種思想教導我們不僅要有遠大的愿景,奮斗目標也要與社會大眾的需求相結(jié)合,為人類共同的利益而奮斗。
    其次,我深刻體會到了仁者愛人的友愛精神?!睹献印分刑岬?,“仁者愛人”。學會關(guān)心他人,學會舍己為人,理解和包容他人的不足之處,體察別人的心情,解決他們困惑和困難,才能建立起更強大的人際關(guān)系網(wǎng)絡(luò)。友愛之情時時體現(xiàn)在身邊,只有每個人都能積極投身于友愛之中,我們的社會才會更加和諧。
    最后,我體認到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吨杏埂分杏性疲霸娬?,志之所之也,言之所報也,感之所發(fā)也”。詩是從人們的內(nèi)心深處產(chǎn)生的,只有把自己的所思所感轉(zhuǎn)化為行動,才能真正產(chǎn)生力量。只有將知識轉(zhuǎn)化為實踐,我們才能真正體會到知行合一的快樂和收獲。
    綜上所述,我在學習《國學經(jīng)典》的過程中,深深感受到了其中蘊含的智慧與力量。通過《國學經(jīng)典》,我明白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重要性,體會到了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領(lǐng)悟到了天道人事的一致,受到了仁者愛人的影響,感悟到了知行合一的價值。這些思想、觀念和精神,都對我個人的成長和社會的發(fā)展起到了積極的指導作用。我會將《國學經(jīng)典》中的思想與智慧運用到實踐中,不斷提升自己的修養(yǎng),為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國學經(jīng)典名句篇九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譯:作為君子,應(yīng)該有堅強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奮斗精神,努力加強自我修養(yǎng),完成并發(fā)展自己的學業(yè)或事業(yè),能這樣做才體現(xiàn)了天的意志,不辜負宇宙給予君子的職責和才能。)
    2.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志》
    (譯:見到好的人,生怕來不及向他學習,見到好的事,生怕遲了就做不了??吹搅藧喝?、壞事,就像是接觸到熱得發(fā)燙的水一樣,要立刻離開,避得遠遠的。)4.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論語》(譯:干活搶重的,有過失主動承擔主要責任是“躬自厚”,對別人多諒解多寬容,是“薄責于人”,這樣的話,就不會互相怨恨。)
    (譯: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災(zāi)難、禍事......),就不要把它強加到別人身上去。)
    8.當仁,不讓于師。--《論語》
    (譯:遇到應(yīng)該做的好事,不能猶豫不決,即使老師在一旁,也應(yīng)該搶著去做。后發(fā)展為成語“當仁不讓”。)
    9.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論語》
    (譯:君子不會夸夸其談,做起事來卻敏捷靈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周易》
    (譯:自滿于已獲得的成績,將會招來損失和災(zāi)害;謙遜并時時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
    (譯: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別人并不理解,可我決不會感到氣憤、委屈。這不也是一種君子風度的表現(xiàn)嗎?)
    8.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鯙场洞伪惫躺较隆?BR>    【賞析】這是說大自然集中靈秀之氣在此山,自然有無限神妙。這兩句講山色的變幻。寫出了泰山的宏偉。
    10.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ā额}破山寺后禪院》
    【賞析】“曲”、“幽”、“深”三字準確、形象地寫出了景物的特點,表現(xiàn)了禪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靜的環(huán)境。這兩句詩不僅再現(xiàn)了詩人踏過曲徑、穿過深幽的花草樹木走到禪院的情景.而且道出了某種審美體驗,藝術(shù)地表現(xiàn)了華夏文化對曲折美、搖曳美的追求。
    【賞析】這兩句詩描寫出一種月下回歸的美妙意境。為了不使豆田荒蕪,詩人一大早就下地了.到了晚上才披著月光回來。種豆早出晚歸是多么艱辛、多么苦累.然而詩人并不抱怨。
    13.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李煜《相見歡》
    【賞析】“無言”而又“獨上”,使人看到一個孑然一身、“斯人獨憔悴”的孤影。連月也不是圓月.而是殘缺之月,這是仰望之景、天空之景,是使人愁上添愁的景.意境凄清。
    14.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李煜《相見歡》
    【賞析】以絲喻離愁,以千絲萬縷之無法剪斷、無法理出頭緒,形容愁思之紛繁和難解。
    15.莫道不消魂,簾巷西風,人比黃花瘦。——李清照《醉花陰》
    【賞析】“莫道不消魂”,意思是此時此地怎么能不令人傷感呢?運用發(fā)問法,醒人耳目?!昂熅砦黠L”。既寫人又寫景.創(chuàng)造了一個凄清寂寥的深秋境界?!叭吮赛S花瘦”,既摹形又傳神,具有深入人心的力量。
    16.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賞析】這兩句詩寫雪后美景。以梨花喻冬雪.聯(lián)想奇特美妙.比喻新穎動人.一片銀白的世界.變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榮的明麗春光.給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欣喜和暖意。
    17.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黃鶴樓》
    【賞析】‘鄉(xiāng)愁”之情與“日暮”、“煙波”之景相交融,使人的心境復(fù)歸于渺然的憂思而益發(fā)深沉.不能自已。這兩句詩點題,寫出鄉(xiāng)關(guān)何處、歸思難禁的愁緒。
    【賞析】詩人相信盡管前路障礙重重.但終有一天會乘長風破萬里浪.掛上云
    頭腦才能保持清醒,才能取得新成績。
    31.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己亥雜詩》 【賞析】這兩句詩以落花為喻,將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個人抱負融為一體.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人議論,表達了詩人的愛國熱忱。中華詩詞鑒賞(春、夏、秋、冬、山、水、日、月)
    1、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詩經(jīng)王風黍離)
    2、人而無儀,不死何為。(詩經(jīng)風相鼠)
    3、言者無罪,聞?wù)咦憬?。(詩?jīng)大序)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jīng)小雅鶴鳴)
    5、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詩經(jīng)大雅抑)
    6、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尚書)
    7、滿招損,謙受益。(尚書大禹謨)
    8、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國語)
    9、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
    10、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左傳)
    11、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14、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
    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6、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顏淵)
    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wèi)靈公
    19、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論語述而)20、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論語子罕)
    2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22、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子罕)
    23、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論語)
    24、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2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
    2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
    27、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簱衿渖贫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28、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禮記禮運)
    29、凡事預(yù)則立,不預(yù)則廢。(禮記中庸)30、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禮記學記)
    3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學記)
    32、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33、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楚辭卜居)
    34、盡信書,不如無書。(孟子盡心下)
    35、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告子下)
    3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孫丑)
    37、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上)
    82、興酣落筆搖五岳,詩成笑傲凌滄海。(唐李白江上吟)
    83、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唐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84、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唐杜甫奉贈韋左丞二十二韻)85、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唐杜甫望岳)
    86、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本十二白二十)87、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yīng)須斬萬竿。(唐杜甫)
    言外有扶君子、抑小人意。”
    88、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唐杜甫戲為六絕句)89、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愁思落誰家。(唐王建十五夜望月)90、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游子吟)91、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唐韓愈送孟東野序)92、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唐韓愈調(diào)張籍)
    93、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毀于隨。(唐韓愈進學解)94、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唐劉禹錫秋詞)
    95、沉舟側(cè)畔千帆進,病樹前頭萬木春。(唐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96、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唐劉禹錫浪淘沙)
    97、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唐劉禹錫陋室銘)98、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唐劉禹錫陋室銘)
    99、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唐白居易琵琶行)100、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唐白居易長恨歌)101、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唐白居易長恨歌)102、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103、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唐元稹離思)104、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唐劉希夷)105、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唐王翰涼州詞)106、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唐顏真卿)107、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唐羅隱蜂)108、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唐賈島劍客)109、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紳憫農(nóng))
    110、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guān)山五十州。(唐李賀南國)111、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唐李商隱無題)112、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唐李商隱無題)113、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唐李商隱無題)114、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唐李商隱錦瑟)115、歷鑒前朝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唐李商隱)116、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于老鳳聲。(唐李商隱)
    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117、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唐僧云覽)
    118、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五代李煜烏夜 119、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五代晏殊蝶戀花)120、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宋范仲淹岳陽樓記)121、殘雪壓枝猶有桔,凍雷驚筍欲抽芽。(宋歐陽修戲答元珍)122、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宋歐陽修伶官傳序)
    123、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宋歐陽修伶官傳序)
    3.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李紳:《憫農(nóng)》)4.??智锕?jié)至,焜黃華葉衰。(《漢樂府?長歌行》)
    1.且如今年冬,未休關(guān)西卒。(杜甫:《兵車行》)2.秋月?lián)P明惲,冬嶺秀寒松。(陶淵明:《四時》)
    3.南鄰更可念,布破冬未贖。(陸游:《十月二十八日風雨大作》)4.冬盡今宵促,年開明日長。(董思恭:《守歲》)5.鳴笙起秋風,置酒飛冬雪。(王微:《四氣詩》)6.隆冬到來時,百花即已絕。(陳毅:《梅》)
    7.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詩中山
    1.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2.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3.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4.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5.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王維:《鹿柴》)6.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關(guān)山月》)7.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李白:《獨坐敬亭山》)8.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歸園田居》)
    1.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jīng)?蒹葭》)2.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曹操:《觀滄?!?3.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駱賓王:《詠鵝》)
    4.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門山》)5.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7.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劉禹錫:《竹枝詞》)8.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9.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楊萬里:《小池》)
    10.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題惠崇春江晚景》))詩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李白:《靜夜思》)
    2.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3.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瞑》)4.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盧綸:《塞下曲》)5.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6.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李白:《古朗月行》)7.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竹里館》)
    8.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1.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2.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王維:《觀獵》)3.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盧綸:《塞下曲》)
    4.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5.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6.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杜甫:《春夜喜雨》)
    7.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蘇軾:《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
    8.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墻柳。(陸游:《釵頭鳳》)
    9.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10.此夜曲中聞?wù)哿?,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詩中樹
    1.樹木叢生,百草豐茂。(曹操:《觀滄?!?
    2.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過故人莊》)3.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賈島:《題李凝幽居》)
    4.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賀知章:《詠柳》)
    5.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6.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崔顥:《黃鶴樓》)
    7.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8.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楊萬里:《小池》)
    9.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馬致遠:《天凈沙?秋思》)10.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殊:《蝶戀花》)
    描寫音樂的詩句: 今夜良宴會,歡樂難具陳。
    彈箏奮逸響,新聲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識曲聽其真。
    齊心同所愿,含意俱未伸。
    主人有酒歡今夕,請奏鳴琴廣陵客。
    月照城頭烏半飛,霜凄萬木風入衣。
    銅爐華燭燭增輝,初彈淥水后楚妃。
    一聲已動物皆靜,四座無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從此始。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反映科學哲理的詩: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三國志)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登飛來峰》
    當時黯暗猶承誤,末俗紛紜更亂真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問渠哪得清如許,惟有源頭活水來。---朱熹《觀書有感》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