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羅庚的數(shù)學故事讀后感(通用17篇)

字號:

    通過撰寫讀后感,可以促使自己更深入地思考書中的主題和觀點。寫讀后感時,要注意文章語言的準確性和表達的清晰度,避免含糊不清或語法錯誤。以下是一些優(yōu)秀讀后感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夠幫助你寫出一篇精彩的讀后感。
    華羅庚的數(shù)學故事讀后感篇一
    有一次,他跟鄰居家的孩子一起出城去玩,他們走著走著;忽然看見路旁有座荒墳,墳旁有許多石人、石馬。這立刻引起了華羅庚的好奇心,他非常想去看個究竟。
    于是他就對鄰居家的孩子說:“那邊可能有好玩的,我們過去看看好嗎?”
    鄰居家的孩子回答道:“好吧,但只能呆一會兒,我有點害怕?!?BR>    膽大的華羅庚笑著說:“不用怕,世間是沒有鬼的?!闭f完,他首先向荒墳跑去。
    兩個孩子來到墳前,仔細端詳著那些石人、石馬,用手摸摸這兒,摸摸那兒,覺得非常有趣。愛動腦筋的華羅庚突然問鄰居家的孩子:“這些石人、石馬各有多重?”
    鄰居家的孩子迷惑地望著他說:"我怎么能知道呢?你怎么會問出這樣的傻問題,難怪人家都叫你羅呆子。
    華羅庚很不甘心地說道:“能否想出一種辦法來計算一下呢?”
    鄰居家的孩子聽到這話大笑起來,說道:“等你將來當了數(shù)學家再考慮這個問題吧!不過你要是能當上數(shù)學家,恐怕就要日出西山了?!?BR>    華羅庚不顧鄰家孩子的嘲笑,堅定地說:“以后我一定能想出辦法來的。”
    當然,計算出這些石人、石馬的重量,對于后來果真成為數(shù)學家的華羅庚來講,根本不在話下。
    金壇縣城東青龍山上有座廟,每年都要在那里舉行廟會。少年華羅庚是個喜愛湊熱鬧的人,凡是有熱鬧的地方都少不了他。有一年華羅庚也同大人們一起趕廟會,一個熱鬧場面吸引了他,只見一匹高頭大馬從青龍山向城里走來,馬上坐著頭插羽毛、身穿花袍的“菩薩”。每到之處,路上的老百姓納頭便拜,非常虔誠。拜后,他們向“菩薩”身前的小罐里投入錢,就可以問神問卦,求醫(yī)求子了。
    華羅庚感到好笑,他自己卻不跪不拜“菩薩”。站在旁邊的大人見后很生氣,訓斥道:
    “孩子,你為什么不拜,這菩薩可靈了。”
    “菩薩真有那么靈嗎?”華羅庚問道。
    一個人說道:“那當然,看你小小年紀千萬不要冒犯了神靈,否則,你就會倒楣的?!?BR>    “菩薩真的萬能嗎?”這個問題在華羅庚心中盤旋著。他不相信一尊泥菩薩真能救苦救難。
    廟會散了,看熱鬧的老百姓都回家了。而華羅庚卻遠遠地跟蹤著“菩薩”??吹健捌兴_”進了青龍山廟里,小華羅庚急忙跑過去,趴在門縫向里面看。只見“菩薩”能動了,他從馬上下來,脫去身上的花衣服,又順手抹去臉上的妝束。門外的華庚驚呆了,原來百姓們頂禮膜拜的“菩薩”竟是一村民裝扮的。
    華羅庚終于解開了心中的疑團,他將“菩薩”騙人的事告訴了村子里的每個人,人們終于恍然大悟了。
    從此,人們都對這個孩子刮目相看,再也無人喊他“羅呆子”了。正是華羅庚這種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才成就了他的數(shù)學天才。
    華羅庚的數(shù)學故事讀后感篇二
    在中國,有一位數(shù)學家是家喻戶曉的,這就是華羅庚。一提到這個名字,人們就會想到“數(shù)學家”、“自學成才”和“聰明”這些詞??赡苡械男∨笥堰€參加過“華羅庚數(shù)學金杯賽”吧。
    華羅庚于1910年出生在江蘇省金壇縣。1924年從金壇中學初中畢業(yè)后,因家境貧寒,年僅14歲的華羅庚便在父親經(jīng)營的小雜貨鋪里當伙計。他的中學老師很欣賞他的數(shù)學才華,鼓勵他繼續(xù)自學數(shù)學。19歲那年,華羅庚突然染上傷寒,此后在腿部留下了殘疾。
    但他并不悲觀、氣餒,而是頑強地發(fā)奮自學。有一次,他發(fā)現(xiàn)一個有名的教授的一篇論文中有錯誤:一個數(shù)值算得不對。于是他把自己的計算結果和看法寫成文章,投寄給上?!犊茖W》雜志社。1930年,這篇文章在《科學》雜志上發(fā)表,這時華羅庚年僅20歲。就是這篇論文,完全改變了華羅庚以后的生活道路。
    當時正在清華大學擔任數(shù)學系主任的熊慶來,看到了這篇論文后,大為贊賞,到處打聽華羅庚是哪個大學的教授。大家都說不知道。
    碰巧數(shù)學系有位教員知道華羅庚這個人。他告訴熊慶來,說華羅庚并不是什么大學教授,而只是一個自學青年。熊慶來愛才心切,并不在乎學歷,當即托人邀請華羅庚來清華大學工作。
    1931年,清華大學的工作人員拿著華羅庚寄來的照片,到北京前門火車站去接浙江來的華羅庚。華羅庚,這位未來的大數(shù)學家,當時就是這樣拖著殘腿、柱著拐杖走近了清華園。起初,他在數(shù)學系當助理員,經(jīng)管收發(fā)信函兼打字,并保管圖書資料。
    他一邊工作,一邊自學。熊慶來還讓他經(jīng)常跟學生一道去教室聽課。勤奮好學的華羅庚只用了一年時間,就把大學數(shù)學系的全部課程學完了,學問大有長進。熊慶來對這位年輕人十分器重,有時碰到了復雜的計算也會大聲喊道:“華羅庚,過來一下,幫我算算這道題!”兩年后,華羅庚被破格提升為助教,繼而升為講師。后來,熊慶來又選送他去英國劍橋大學深造。1938年,華羅庚回國,任西南聯(lián)大教授,當時他才28歲。
    華羅庚后來成為世界著名的數(shù)學家,在很多領域都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的名字被列為當今八十八個數(shù)學偉人之一。
    華羅庚的數(shù)學故事讀后感篇三
    我在《小學生數(shù)學報》上發(fā)現(xiàn)了有關數(shù)學家華羅庚的故事,讀了以后,深有感觸,也是這個故事使我對華羅庚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
    華羅庚出生在江蘇金壇縣,小時候家境貧寒,因此,沒有好好學習,直到念初中時才開始在王維克老師的認真輔導下走上了研究數(shù)學的道路。
    我最喜歡華羅庚那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因為他自學成材,并且敢于提出自己的觀點并反駁前人的'不正確的說法。雖然多數(shù)不是被諷刺就是被嘲笑,但他依然不停地工作,寫文章,希望能夠發(fā)表。
    讀到華羅庚與病魔斗爭,最后落得殘疾時,我震驚了,華羅庚小小年紀就成了瘸子,每走一小步,右腿都先要在地上劃個圈,這如此大的挫折,對于華羅庚來說,是多么沉重的打擊呀!可是,他并沒有被嚇倒,而是暗下決心,走自學數(shù)學的道路。是呀!人的身體雖然殘廢了,但精神不能殘廢!而華羅庚的這種精神是多么可貴呀!后來,他被獨具慧眼的熊慶來所倚重,從此,年僅21歲只有初中文化的殘疾青年華羅庚離開了閉塞落后的小城金壇,來到了聞名全國的北京清華大學,在熊慶來教授手下當一名助手,月薪40塊大洋,簡直是“一步登天”。
    其實,只有付出了勤勞和汗水,才能得到成果。每一位成功的科學家都會遇到與常人所相同的困難,但不同的是,他們并沒有屈服,而是更加努力,這大概就是他們成功的秘訣吧!
    華羅庚的數(shù)學故事讀后感篇四
    “國家是大家的,愛國是每個人的本分。”這句話,是陶行知伯伯說的一句話。
    華羅庚是我國著名的數(shù)學家。1936年,他到英國留學,他發(fā)表的論文,得出了著名的“華氏定理”。1946年,羅羅庚在英國定居,有洋房,有汽車,勝過過得十分優(yōu)裕。在新中國誕生后,華羅庚放棄了英國的富裕生活,回到祖國,跟人們一起建設祖國的未來。
    華羅庚一心想為祖國爭光,獲得數(shù)學王冠上的明珠,他傾注了大量心血。華羅庚一聲想報效祖國,為國爭光,但現(xiàn)在,有很多人不但不愛許熱西,還去做一些犯法的事情。
    現(xiàn)代青少年,只顧玩游戲,不吃飯,也不上學,抽煙、吸毒,這類的事,都出現(xiàn)在現(xiàn)代青少年身上。我真希望這些人,快快努力學習,將來報效祖國,為國爭光。
    拜倫說:“凡是不愛自己國家的人,什么都不會愛。”是??!你不愛國,祖國就不愛你;你愛國,祖國永遠會記住你!
    同學們,學學華羅庚、馮如、錢學森這些愛國科學家吧!記?。何覀兊奈磥硎桥^斗、報效祖國,讓我們國家的五星紅旗再次升上其他國家的天上;讓我們的五星紅旗再在天空上飄揚吧!
    華羅庚的數(shù)學故事讀后感篇五
    華羅庚十九歲那年,染上了極其可怕的傷寒病。這場大病,幾乎毀了他的一生。從舊歷臘月廿四日開始,他足足病了半年,從此因病左腿殘疾,走路要左腿先畫一個大圓圈,右腿再邁上一小步。對于這種奇特而費力的步履,他曾幽默地戲稱為“圓與切線的運動”。
    在逆境中,他頑強地與命運抗爭,誓言是:“我要用健全的頭腦,代替不健全的雙腿!”經(jīng)過了幾年的自學,華羅庚開始在雜志上投稿。一開始,他的稿件不斷被拒絕。原因是他寫的問題已被國外某個專家給證明過了。這反而使華羅庚增添了信心,因為這些問題都是他自己鉆研出來的,并沒有看過別人的解題方法。
    1930年,華羅庚在《科學》雜志上發(fā)表了一篇論文《蘇家駒之代數(shù)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被清華大學數(shù)學系主任熊慶來教授發(fā)現(xiàn),讓熊慶來驚奇不已,迅即作出決定:“這個年輕人應該請他到清華來!”這時華羅庚只有21歲,他終于離開了雜貨店的“暗室”,來到了北京的清華大學。
    來到清華工作,是華羅庚一生中的一個重要轉(zhuǎn)折,他的數(shù)學生涯也真正從這兒開始。
    從初中畢業(yè)生到一個大學教師,華羅庚只花了六年半時間。他后來對友人說:“人家受的教育比我多,我必須用加倍的時間以補救我的缺失,所以人家每天8小時的工作,我要工作12小時以上才覺得安心?!比A羅庚在清華大學的4年中,在數(shù)論方面發(fā)表了十幾篇論文,自修了英、法、德語。25歲時他已成為蜚聲國際的青年學者。華羅庚迅速由助理提升為助教、教員,以后又被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聘為研究員。
    華羅庚從不迷信天才,認為:“天才由于積累,聰明在于勤奮。”他提出“樹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學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我愿一輩子從實而終”的名言,作為對自己的告誡。直到他逝世前不久,還這樣的寫道:“發(fā)白才知智叟呆,埋頭苦干向未來,勤能補拙是良劑,一分辛苦一分才?!?BR>    華羅庚的數(shù)學故事讀后感篇六
    華羅庚(1910~1985)-中國數(shù)學家、數(shù)學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江蘇金壇人。
    華羅庚的父親是經(jīng)營雜貨店的小業(yè)主,由于經(jīng)營慘淡,家境每況愈下,致使上中學不久的華羅庚輟學,當了雜貨店的記賬員。在繁瑣、單調(diào)的勞作中,他并沒有放棄最大的嗜好--數(shù)學研究。
    正在他發(fā)奮自學時,災難從天而降--他染上了可怕的傷寒癥,被醫(yī)生判了“死刑”。然而,他竟然奇跡般地活了過來,但左腿卻落下了終生殘疾。他常掛在嘴邊的是這樣一句話:“所謂天才,就是靠堅持不斷的努力?!?BR>    這位沒有大學文憑的數(shù)學家,憑著堅持不懈的努力,刻苦自學,于1930年,以《蘇家駒之代數(shù)五次方程式不能成立的理由》的論文,而使中國數(shù)學界刮目相看。后被熊慶來教授推薦到清華大學數(shù)學系任助教。在這里,他得益于熊慶來、楊武之的指導,學術上得以長足進步,并逐漸樹立起他在世界數(shù)學界的地位。
    1948年應美國一所大學騁請任教。新中國成立后,他毅然放棄優(yōu)越的工作和生活條件,攜妻兒回國,擔任清華大學數(shù)學系教授,后任中國科學院數(shù)學研究所所長。他十分重視和倡導把數(shù)學理論應用到生產(chǎn)實踐中,并親自組織和推廣“優(yōu)選法”、“統(tǒng)籌法”,使之在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中顯示出了巨大的威力。
    他一生勤奮耕耘,共發(fā)表200余篇學術論文、10部專著。作為數(shù)學教育家,他培養(yǎng)出陳景潤、王元、陸啟鏗等一批優(yōu)秀的數(shù)學家,并形成了中國數(shù)學學派,有的人已成為世界級的數(shù)學家。
    1985年6月12日,華羅庚在日本講學時,因突發(fā)心肌梗塞而去世,終年75歲。一生以“最大希望就是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自勉的華羅庚,將永遠活在人民的心中。
    華羅庚的數(shù)學故事讀后感篇七
    第一次看到《數(shù)學故事》是在我媽媽的書架上,那時候我被一些數(shù)學題難住,心煩意亂。媽媽看我這樣,便把這本書送給了我,讓我好好讀完它。不知為什么,我一翻開書,那顆浮躁的心便沉靜下來,開始了在數(shù)學海洋里的遨游。
    有的人說數(shù)學很難、很枯燥,我開始也是這么認為的,可看完《數(shù)學故事》后,我發(fā)現(xiàn),數(shù)學是多么有趣?。∵@本書的故事精彩,語言通順易懂,版式生動活潑,把一些理念設計了一個個精彩的小故事,把一些不易理解的知識點放在一個個小故事中,讓原先對數(shù)學不怎么感冒的我,立馬產(chǎn)生了濃濃的興趣。
    數(shù)學是什么?——“數(shù)學的本質(zhì)在于它的自由。”康托爾這樣說道。數(shù)學是一門藝術,是一門讓我們的頭腦變得更靈敏的學科,它不僅能讓我們嘗到知識,而且還能讓我們的思維更完美,所以我們應該喜歡數(shù)學。所以,我們更不應該把它當做敵人,而是要把它當做朋友,當成一門藝術,只有真正的喜歡數(shù)學,真正的愛上數(shù)學,我們才能把數(shù)學學好。
    《數(shù)學故事》就是這樣一本書,它會帶領我們走進一個神奇的世界,它會讓我們愛上數(shù)學,打開它,我們就會打開數(shù)學知識的大門。
    華羅庚的數(shù)學故事讀后感篇八
    華羅庚堅韌不拔、自強不息的精神,成就了他自己的追求,獲得了今天的成功。華羅庚在概括他全部的治學精神中說道,學習必須踏實,不能踏空一步。就要付出沉重的代價;踏空多步,補不勝補,會使人上不去,就會完全泄氣。小朋友們,一定有努力學習,爭取成為一個有學問的人哦。
    1、獨立思考能力,對于從事科學研究或其他任何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在歷史上,任何科學上的重大發(fā)明創(chuàng)造,都是由于發(fā)明者充分發(fā)揮了這種獨創(chuàng)精神。
    2、我們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作前人生命的延續(xù),是現(xiàn)在共同生命的一部分,同時也是后人生命的開端。如此延續(xù)下去,科學就會一天比一天燦爛,社會就會一天比一天更美好。
    3、勤能補拙是良訓,一份辛苦一份才。
    4、人家?guī)臀遥乐静煌?;我?guī)腿思?,莫記心頭。
    5、聰明在于學習,天才在于積累。
    6、科學是實事求是的學問,來不得半點虛假。
    7、科學成就是由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惟有長期的積聚才能由點滴匯成大海。
    8、凡是較有成就的科學工作者,毫無例外地都是利用時間的能手,也都是決心在大量時間中投入大量勞動的人。
    9、難也是如此,面對懸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條縫來,但用斧鑿,能進一寸進一寸,得進一尺進一尺,不斷積累,飛躍必來,突破隨之。
    10、我們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做前人生命的延續(xù),是現(xiàn)在共同生命的一部分,同時也后人生命的開端。如此延續(xù)下去,科學就會一天比一天燦爛,社會就會一天比一天更美好。
    11、善于利用零星時間的人,才會做出更大的成績來。
    12、抓住自己最有興趣的東西,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學……。
    13、自學,不怕起點低,就怕不到底。
    14、在尋求真理的長河中,唯有學習,不斷地學習,勤奮地學習,有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才能越重山跨峻嶺。
    15、壯士臨陣決死哪管些許傷痕,向千年老魔作戰(zhàn),為百代新風斗爭??犊當S此身。
    16、在尋求真理的長征中,惟有學習,不斷地學習,勤奮地學習,有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才能越重山,跨峻嶺。
    17、時間是由分秒積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時間的人,才會做出更大的成績來。
    18、聰明出于勤奮,天才在于積累。
    19、任何一個人,都要必須養(yǎng)成自學的習慣,即使是今天在學校的學生,也要養(yǎng)成自學的習慣,因為遲早總要離開學校的!自學,就是一種獨立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行路,還是要靠行路人自己。
    20、我想,人有兩個肩膀,應該同時發(fā)揮作用,我要用一個肩挑著送貨上門的擔子,把科學知識和科學工具送到工人師傅手里;另一個肩膀可以作人梯,讓青年們踏著攀登科學的更高一層山峰。
    21、天才是不足恃的,聰明是不可靠的,要想順手揀來的偉大拉學發(fā)明是不可想象的。
    22、要有速度,還要有加速度。
    23、人說不到黃河心不死,我說到了黃河心更堅。
    24、難也是如此,面對懸崖峭壁,100年也看不見一條縫來,但用斧鑿,能進一寸進一寸,得進一尺進一尺,不斷積累,飛躍必來,突破隨之。
    25、在尋求真理的長征中,唯有學習,不斷地學習,勤奮地學習,有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才能越重山,跨峻嶺。
    26、人做了書的奴隸,便把活人帶死了……把書作為人的工具,則書本上的知識便活了,有了生命力了。
    27、日累月積見功勛,山窮水盡惜寸陰。
    28、科學是老老實實的學問,不可能靠運氣來創(chuàng)造發(fā)明,對一個問題的本質(zhì)不了解,就是碰上機會也是枉然。入寶山而空手回,原因在此。
    29、早發(fā)表,晚評價。
    30、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31、錦城雖好樂,不如回故鄉(xiāng);樂園雖好,非久留之地,歸去來兮。
    32、努力在我,評價在人。
    33、觀棋不語非君子,互相幫助;落子有悔大丈夫,改正缺點。
    34、聰明在于學習,天才在于積累?!^天才,實際上是依靠學習。
    35、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的教師栽培。
    36、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勞一分才。
    37、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短促的,如果我們要把短短的生活過程使用得更有效力,我們最好是把自己的生命看成是前人生命的延續(xù),是現(xiàn)在共同生命的一部分,同時也是后人生命的開端。
    38、沒有雄心壯志的人,他們的生活缺乏偉大的功力,自然不能盼望他們會有杰出的成就。
    39、人做了書的奴隸,便把活人帶死了。……把書作為人的工具,則書本上的知識便活了。有了生命力了。
    40、面對懸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條縫來,但用斧鑿,得進一寸進一寸,得進一尺進一尺,不斷積累,飛躍必來,突破隨之。
    41、人家?guī)臀?,永志不忘,我?guī)腿思?,莫記心上?BR>    42、鉆研然而知不足,虛心是從知不足而來的。虛偽的謙虛,僅能博得庸俗的掌聲,而不能求得真正的進步。
    43、讀書要從薄到厚,在從厚到薄。
    44、天才在于積累,聰明在于勤奮。
    45、聰明在于勤奮,天才在于積累。
    46、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真理的長河中有無數(shù)礁石險灘。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藥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兒,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覓得驪珠。
    47、學習和研究好比爬梯子,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企圖一腳跨上四五步,平地登天,那就必須會摔跤了。
    48、天才是不足恃的,聰明是不可靠的,要想順手揀來的偉大科學發(fā)明是不可想象的。
    49、錦城雖樂,不如回故鄉(xiāng);樂園雖好,非久留之地。歸去來兮。
    50、人家?guī)臀遥乐静煌?;我?guī)腿思?,莫記心上?BR>    華羅庚的數(shù)學故事讀后感篇九
    華羅庚在中學讀書時,曾對傳統(tǒng)的珠算方法進行了認真思考。他經(jīng)過分析認為:珠算的加減法難以再簡化,但乘法還可以簡化。乘法傳統(tǒng)打法是“留頭法”或“留尾法”,即先將乘法打上算盤,再用被乘數(shù)去乘;每用乘數(shù)的一位數(shù)乘被乘數(shù),則在乘數(shù)中將該位數(shù)去掉;將乘數(shù)用完了,即得最后答案。華羅庚覺得:何不干脆將每次乘出的答數(shù)逐次加到算盤上去呢?這樣就省掉了乘數(shù)打上算盤的時間例如:28×6,先在算盤上打上2×6=12,再退一位,加上8×6=48,立即得168,只用兩步就能得出結果。對于除法,也可以同樣化為逐步相減來做節(jié)省的時間就更多的。憑著這一點改進,再加上他擅長心算,華羅庚在當時上海的珠算比賽中獲得了冠軍。
    華羅庚的數(shù)學故事讀后感篇十
    1910年11月12日,華羅庚生于江蘇省金壇縣。他家境貧窮,決心努力學習。上中學時,在一次數(shù)學課上,老師給同學們出了一道著名的難題:“今有物不知其數(shù),三三數(shù)之余二,五五數(shù)之余三,七七數(shù)之余二,問物幾何?”大家正在思考時,華羅庚站起來說“23”,他的回答使老師驚喜不已,并得到老師的表揚。從此,他喜歡上了數(shù)學。
    他剛入校的時候,許多老師和同學都認為他“平庸、低能”,他暗暗發(fā)誓,一定要用優(yōu)異的學習成績來回擊這種偏見!從此,華羅庚全身心地鉆到數(shù)學里,如同著了魔似的。他的腦袋里裝滿了數(shù)學公式,攻克數(shù)學難題成了他最大的樂趣。白天,他連走路時都在思索著解題方法;夜里,他守著小油燈不知疲倦地演算著……就這樣,華羅庚攻下了一道道難題,并從中享受到了無窮的快樂。
    勤奮成才。
    華羅庚家境貧寒,初中未畢業(yè)便輟學在家。他已對數(shù)學產(chǎn)生了強烈的興趣,輟學之后,更懂得用功讀書??蓱z的是他只有一本《大代數(shù)》,一本《解析幾何》及一本從老師那兒借來摘抄的50頁的微積分。
    為了抽出時間學習,他經(jīng)常早起。隔壁鄰居早起磨豆腐的時候,華羅庚已經(jīng)點著油燈在看書了。伏天的晚上,他很少到外面去乘涼,而是在蚊子嗡嗡叫的小店里學習。嚴冬,他常常把硯臺放在腳爐上,一邊磨墨一邊用毛筆蘸著墨汁做習題。每逢年節(jié),華羅庚也不去親戚家里串門,埋頭在家里讀書。大家給他起了個綽號,叫“羅呆子”。
    他的志氣與行徑,幾乎沒有人能夠理解。世界上的事情往往就是這樣的,阻力愈大,反阻力也愈大;困難愈多,克服困難的決心也愈堅。沒有時間,他養(yǎng)成了早起、善于利用零碎時間、善于心算的習慣。沒有書,也養(yǎng)成了他勤于動手、勤于獨立思考的習慣。這種習慣一直保持到他的晚年。
    身殘志堅。
    華羅庚十九歲那年,染上了極其可怕的傷寒病。這場大病,幾乎毀了他的一生。從舊歷臘月廿四日開始,他足足病了半年,從此因病左腿殘疾,走路要左腿先畫一個大圓圈,右腿再邁上一小步。對于這種奇特而費力的步履,他曾幽默地戲稱為“圓與切線的運動”。
    在逆境中,他頑強地與命運抗爭,誓言是:“我要用健全的頭腦,代替不健全的雙腿!”經(jīng)過了幾年的自學,華羅庚開始在雜志上投稿。一開始,他的稿件不斷被拒絕。原因是他寫的問題已被國外某個專家給證明過了。這反而使華羅庚增添了信心,因為這些問題都是他自己鉆研出來的,并沒有看過別人的解題方法。
    1930年,華羅庚在《科學》雜志上發(fā)表了一篇論文《蘇家駒之代數(shù)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被清華大學數(shù)學系主任熊慶來教授發(fā)現(xiàn),讓熊慶來驚奇不已,迅即作出決定:“這個年輕人應該請他到清華來!”這時華羅庚只有21歲,他終于離開了雜貨店的“暗室”,來到了北京的.清華大學。
    天才出于勤奮。
    來到清華工作,是華羅庚一生中的一個重要轉(zhuǎn)折,他的數(shù)學生涯也真正從這兒開始。
    從初中畢業(yè)生到一個大學教師,華羅庚只花了六年半時間。他后來對友人說:“人家受的教育比我多,我必須用加倍的時間以補救我的缺失,所以人家每天8小時的工作,我要工作12小時以上才覺得安心?!比A羅庚在清華大學的4年中,在數(shù)論方面發(fā)表了十幾篇論文,自修了英、法、德語。25歲時他已成為蜚聲國際的青年學者。華羅庚迅速由助理提升為助教、教員,以后又被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聘為研究員。
    華羅庚從不迷信天才,認為:“天才由于積累,聰明在于勤奮?!彼岢觥皹淅弦卓?,人老易松,科學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我愿一輩子從實而終”的名言,作為對自己的告誡。直到他逝世前不久,還這樣寫道:“發(fā)白才知智叟呆,埋頭苦干向未來,勤能補拙是良劑,一分辛苦一分才?!?BR>    不慕虛名求真學。
    1936年,華羅庚26歲,由清華保送到英國留學,就讀的是最著名的劍橋大學。數(shù)學首席教授哈代托人告訴華羅庚,他只要一年就可以獲得博士學位。獲得博士學位需要一年專心研究一個問題,但華羅庚說:“我來劍橋,是為了求學問,不是為了得學位的?!彼艞壛瞬┦繉W位,作為訪問學者同時攻讀七八門學科,在劍橋的兩年時間寫了20篇論文。論水準,每一篇論文都可以拿到一個博士學位。他提出的一個理論被數(shù)學界稱為“華氏定理”,改進了哈代的結論,哈代說:“太好了,我的著作把它寫成是無法改進的,這回我的著作非改不可了!”華羅庚被認為是“劍橋的光榮”!
    華羅庚的數(shù)學故事讀后感篇十一
    華羅庚的父親是經(jīng)營雜貨店的小業(yè)主,由于經(jīng)營慘淡,家境每況愈下,致使上中學不久的華羅庚輟學,當了雜貨店的記賬員。在繁瑣、單調(diào)的勞作中,他并沒有放棄最大的嗜好--數(shù)學研究。
    正在他發(fā)奮自學時,災難從天而降--他染上了可怕的傷寒癥,被醫(yī)生判了“死刑”。然而,他竟然奇跡般地活了過來,但左腿卻落下了終生殘疾。他常掛在嘴邊的是這樣一句話:“所謂天才,就是靠堅持不斷的努力?!?BR>    這位沒有大學文憑的數(shù)學家,憑著堅持不懈的努力,刻苦自學,于1930年,以《蘇家駒之代數(shù)五次方程式不能成立的理由》的論文,而使中國數(shù)學界刮目相看。后被熊慶來教授推薦到清華大學數(shù)學系任助教。在這里,他得益于熊慶來、楊武之的指導,學術上得以長足進步,并逐漸樹立起他在世界數(shù)學界的地位。
    1948年應美國一所大學騁請任教。新中國成立后,他毅然放棄優(yōu)越的工作和生活條件,攜妻兒回國,擔任清華大學數(shù)學系教授,后任中國科學院數(shù)學研究所所長。他十分重視和倡導把數(shù)學理論應用到生產(chǎn)實踐中,并親自組織和推廣“優(yōu)選法”、“統(tǒng)籌法”,使之在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中顯示出了巨大的威力。
    他一生勤奮耕耘,共發(fā)表200余篇學術論文、10部專著。作為數(shù)學教育家,他培養(yǎng)出陳景潤、王元、陸啟鏗等一批優(yōu)秀的數(shù)學家,并形成了中國數(shù)學學派,有的人已成為世界級的數(shù)學家。
    1985年6月12日,華羅庚在日本講學時,因突發(fā)心肌梗塞而去世,終年75歲。一生以“最大希望就是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自勉的華羅庚,將永遠活在人民的心中。
    華羅庚的數(shù)學故事讀后感篇十二
    同學們都知道,華羅庚是靠自學成才的世界一流的數(shù)學家。他僅有初中文憑,憑借努力用5年時間自學完了高中和大學低年級的全部數(shù)學課程。因一篇論文在上?!犊茖W》雜志上發(fā)表,得到數(shù)學家熊慶來的賞識,從此華羅庚北上清華園,開始了他的數(shù)學生涯。
    1936年,經(jīng)熊慶來教授推薦,華羅庚前往英國,留學劍橋。20世紀聲名顯赫的數(shù)學家哈代,早就聽說華羅庚很有才氣,他說:“你可以在兩年之內(nèi)獲得博士學位。”可是華羅庚卻說:“我不想獲得博士學位,我只要求做一個訪問者?!薄拔襾韯蚴乔髮W問的,不是為了學位。”
    兩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堆壘素數(shù)論,并就華林問題、他利問題、奇數(shù)哥德巴赫問題發(fā)表18篇論文,得出了著名的“華氏定理”,向全世界顯示了中國數(shù)學家出眾的智慧與能力。
    1946年,華羅庚應邀去美國講學,并被伊利諾大學高薪聘為終身教授,他的家屬也隨同到美國定居,有洋房和汽車,生活十分優(yōu)裕。當時,不少人認為華羅庚是不會回來了。
    新中國的誕生,牽動著熱愛祖國的華羅庚的心。1950年,他毅然放棄在美國的優(yōu)裕生活,回到了祖國,而且還給留美的中國學生寫了一封公開信,動員大家回國參加社會主義建設。他在信中坦露出了一顆熱愛中華的赤子之心:“朋友們!梁園雖好,非久居之鄉(xiāng)。歸去來兮……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
    雖然數(shù)學沒有國界,但數(shù)學家卻有自己的祖國。
    華羅庚從海外歸來,受到黨和人民的熱烈歡迎。他回到清華園,被委任為數(shù)學系主任,不久又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數(shù)學研究所所長。從此,開始了他數(shù)學研究真正的黃金時期。他不但連續(xù)做出了令世界矚目的突出成績,同時滿腔熱情地關心、培養(yǎng)了一大批數(shù)學人才。為摘取數(shù)學王冠上的明珠,為應用數(shù)學研究、試驗和推廣,他傾注了大量心血。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數(shù)十年間,華羅庚共發(fā)表了152篇重要的數(shù)學論文,出版了9部數(shù)學著作、11本數(shù)學科普著作。他還被選為科學院的國外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從初中畢業(yè)到人民數(shù)學家,華羅庚走過了一條曲折而輝煌的人生道路,為祖國爭得了極大的榮譽。
    華羅庚的數(shù)學故事讀后感篇十三
    1、聰明出于勤奮,天才在于積累。
    2、科學成就是由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惟有長期的積聚才能由點滴匯成大海。
    3、勤能補拙是良訓,一份辛苦一份才。
    4、人家?guī)臀?,永志不忘;我?guī)腿思?,莫記心上?BR>    5、日累月積見功勛,山窮水盡惜寸陰。
    6、天才在于積累,聰明在于勤奮。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7、聰明在于勤奮,天才在于積累。
    8、善于利用零星時間的人,才會做出更大的成績來。
    9、人家?guī)臀?,永志不忘,我?guī)腿思?,莫記心上?BR>    10、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勞一分才。
    11、金錢幾乎象征著人們的.利益和幸福。
    12、科學是實事求是的學問,來不得半點虛假。
    13、要循序漸進!我走過的道路,就是一條循序漸進的道路。
    14、搞科學、做學問,要“不空不松,從嚴以終”,要很嚴格地搞一輩子工作。
    15、錦城雖樂,不如回故鄉(xiāng);樂園雖好,非久留之地。歸去來兮。
    16、沒有雄心壯志的人,他們的生活缺乏偉大的功力,自然不能盼望他們會有杰出的成就。
    17、在尋求真理的長河中,唯有學習,不斷地學習,勤奮地學習,有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才能越重山跨峻嶺。
    18、凡是較有成就的科學工作者,毫無例外地都是利用時間的能手,也都是決心在大量時間中投入大量勞動的人。
    19、時間是由分秒積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時間的人,才會做出更大的成績來。
    20、鉆研然而知不足,虛心是從知不足而來的。虛偽的謙虛,僅能博得庸俗的掌聲,而不能求得真正的進步。
    21、時間是由分秒積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時間的人,才會做出更大的成績來。
    22、天才是不足恃的,聰明是不可靠的,要想順手揀來的偉大科學發(fā)明是不可想象的。
    23、面對懸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條縫來,但用斧鑿,得進一寸進一寸,得進一尺進一尺,不斷積累,飛躍必來,突破隨之。
    24、壯士臨陣決死哪管些許傷痕,向千年老魔作戰(zhàn),為百代新風斗爭??犊當S此身。
    25、我想,人有兩個肩膀,應該同時發(fā)揮作用,我要用一個肩挑著送貨上門的擔子,把科學知識和科學工具送到工人師傅手里;另一個肩膀可以作人梯,讓青年們踏著攀登科學的更高一層山峰。
    華羅庚的數(shù)學故事讀后感篇十四
    在這個暑假中,我讀了一本書,名叫《不一樣的數(shù)學故事》。這是一本有趣的書,作者是夢小得。
    這本書主要講數(shù)學十分好玩,書中的人物有怪怪老師和他的一群學生。
    書中的故事講,怪怪老師是一個特別有趣的數(shù)學老師,他講的數(shù)學課總是很好玩。他總是聲稱自己是從外星球來的外星人,他在上數(shù)學課時總會變一些魔法,比如,帶著他的學生去旅游,讓學生們從中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學會數(shù)學。他還讓學生們也嘗嘗做老師的味道,還讓學生也嘗試著變一些魔法。同時,學生們在學數(shù)學時學得十分快,也十分好。
    我讀完了這本書,我感受到了,數(shù)學特別好玩。我特別喜歡書中的怪怪老師,因為,我覺得他講的數(shù)學課非常好玩,所以,在我讀了《不一樣的數(shù)學故事》我就發(fā)現(xiàn),學習是快樂的,是簡單的,只要你找對方法。我很喜歡這本書,因為它不但讓我讀了一些由重點要點編成的小故事,還讓我學習了知識,讓我覺得學習更加簡單了。
    我愛數(shù)學!
    華羅庚的數(shù)學故事讀后感篇十五
    華羅庚出生于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市,從小喜歡數(shù)學,而且非常聰明。1930年,19歲的華羅庚到清華大學讀書。
    一天,清華大學數(shù)學系主任熊慶來,坐在辦公室里看一本《科學》雜志??粗粗唤陌附薪^:“這個華羅庚是哪國留學生?”周圍的人搖搖頭,“他是在哪個大學教書的?”人們面面相覷。最后還是一位江蘇籍的教員想了好一會兒,才慢吞吞地說:“我弟弟有個同鄉(xiāng)叫華羅庚,他哪里教過什么大學啊!他只念過初中,聽說是在金壇中學當事務員。”
    熊慶來驚奇不已,一個初中畢業(yè)的人,能寫出這樣高深的數(shù)學論文,必是奇才。從此,華羅庚就成為清華大學數(shù)學系助理員。在這里,他如魚得水,每天都游弋在數(shù)學的海洋里,只給自己留下五、六個小時的睡眠時間。說起來讓人很難相信,華羅庚甚至養(yǎng)成了熄燈之后,也能看書的習慣。他當然沒有什么特異功能,只是頭腦中一種邏輯思維活動。他在燈下拿來一本書,看著題目思考一會兒,然后熄燈躺在床上,閉目靜思,開始在頭腦中做題。碰到難處,再翻身下床,打開書看一會兒。就這樣,一本需要十天半個月才能看完的書,他一夜兩夜就看完了。華羅庚被人們看成是不尋常的助理員。
    第二年,他的論文開始在國外著名的數(shù)學雜志陸續(xù)發(fā)表。清華大學破了先例,決定把只有初中學歷的華羅庚提升為助教。幾年之后,華羅庚被保送到英國劍橋大學留學。可是他不愿讀博士學位,只求做個訪問學者。因為做訪問學者可以沖破束縛,同時攻讀七、八門學科。他說:“我到英國,是為了求學問,不是為了得學位的?!?BR>    華羅庚沒有拿到博士學位。在劍橋的兩年內(nèi),他寫了20篇論文。論水平,每一篇都可以拿到一個博士學位。其中一篇關于“塔內(nèi)問題”的研究,他提出的理論被數(shù)學界命名為“華氏定理”。
    華羅庚以一種熱愛科學,勤奮學習,不求名利的精神,獻身于他所熱愛的數(shù)學研究事業(yè)。他拋棄了世人所追求的金錢、名利、地位。最終,他的事業(yè)成功了。華羅庚把科學研究與實際應用緊密結合起來。華羅庚把數(shù)學應用到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上,對我國現(xiàn)代化建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記者在一次采訪時問他:“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他不加思索地回答:“工作到最后一天?!彼拇_為科學辛勞工作的最后一天,實現(xiàn)了自己的諾言。
    華羅庚的數(shù)學故事讀后感篇十六
    讀了《李毓佩數(shù)學故事集》這本書,我了解到這本書一共講了四個故事,共196頁。每個題的做題方法都不同,有時需要利用逆向思維來解答,我十分喜歡這本書。
    《巧遇數(shù)學猴》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豬八戒,雖然他不會做題,但是他遇到了數(shù)學猴,每一次遇到不會做的題他都會請他來幫忙。
    《被困聰明國》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丁丁和當當,他們來到聰明國遇到了麻煩,最后兩人用數(shù)學知識一起逃離了聰明國。
    《愛克斯探長》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愛克斯,他是一位大名鼎鼎的偵探,與眾多犯罪集團打交道,解開了許多數(shù)學謎團,維護了和平城的安全。
    《行俠仗義猴》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在武,他和花崎是好朋友。與他們作對的人是老狐貍,他們愛思考數(shù)學問題,發(fā)現(xiàn)老狐貍欺負大家,就教訓了他。但老狐貍不服氣,到老虎大王那里去告狀,結果他失敗了,還被老虎大王狠狠得懲罰了一頓。
    每一個故事里都有一個問題,每一個問題都有不同的解題思路。我是一個愛動腦筋的男孩,所以我很喜歡這一本書。
    華羅庚的數(shù)學故事讀后感篇十七
    著名數(shù)學家華羅庚在學習中,既肯下苦功,又善動腦筋。他十四歲的時候,有一次,數(shù)學老師王維克在課堂上給同學們出了這樣一道題:“今有物不知其數(shù),三三數(shù)之剩二,五五數(shù)之剩三,七七數(shù)之剩二,問物幾何?”此題出自古代的《孫子算經(jīng)》,意思是說:有一種東西,不知道數(shù)量,如果三個三個地去數(shù)它,最后剩二;五個五個地去數(shù)它,最后剩三;七個七個地去數(shù)它,最后剩二。問這種東西共有多少。
    王老師剛把題讀完,華羅庚的答案就脫口而出了:“二十三!”
    “怎么,你看過《孫子算經(jīng)》?”王老師驚詫地問。
    華羅庚回答說:“我不知道《孫子算經(jīng)》這本書,更沒有看過?!?BR>    “那你是怎么算出來的?”王老師又問。
    華羅庚有板有眼地答道:“我是這樣想的,三個三個地數(shù),余二,七個七個地數(shù),余二,余數(shù)都是二,那么,總數(shù)就可能是三乘七加二,等于二十三,二十三用五去除,余數(shù)又正好是三,所以,二十三就是所求的數(shù)了?!?BR>    “啊——”王老師簡直被驚呆了,“算得巧,算得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