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多年連綿不斷的文明歷史,創(chuàng)造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留下了極其豐厚的文化遺產(chǎn)。透過這些文化遺產(chǎn),我們可以尋覓到歷史發(fā)展的蹤跡,感受到社會發(fā)展的興衰榮辱。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一些有關(guān)于最新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心得1000字的內(nèi)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最新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心得1000字(篇1)
我一定帶你去北方,在黃土高坡上引吭高歌,吼一聲秦腔,抖落一聲黃土,唱響安塞腰鼓的勁律。在夕陽下,與你一起看那滔滔不絕的黃河。
——題記
嘆為觀止的安塞腰鼓
“我家住在黃土高坡,大風從坡上刮過,不管是西北風還是東南風,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漫步在黃土高原,嘴里輕唱著這首歌,我來到陜西安塞縣。這里到處都是黃土,踏上凸兀的黃土高坡,猶如踩在男人裸露的胸肌上,萬仞溝壑是你股股血液的流淌,沉睡千年的巨人啊—黃膚色的女人,匍匐在你枯竭的軀體上,千年的愛,萬年的情,來滋潤你那干裂滄桑,她要讓這片貧瘠的黃土地,散發(fā)出縷縷芳香。
春節(jié)的氣息愈來愈濃烈,腰鼓的聲音也愈捶愈烈,不由得自己的步伐逐漸急促,敲打鑼鼓的漢子們高大威猛,精神抖擻,紅光滿面,賣著狂傲,逞著威風,顯得不可一世。他們在空中自由地擺著舞姿,黃土飛揚,顯得多么豪邁。在輕輕的敲打了鼓沿幾下后,雙臂猛然一揮,我開始睜大了眼睛,害怕錯過奇跡的一瞬間,一聲破天驚的巨響刺進了我的耳朵,鼓點不斷的急促,我的內(nèi)心仿佛跟鼓點般狂跳,使我有一種脫胎換骨般的劇痛的快感。好一個安塞腰鼓!每一的人的臉上掛著喜悅的表情,有力地甩動著紅布條,每一個舞姿都不斷的匆匆變幻,飛揚的黃土襯托著人們的熱情與淳樸,我站在這群勤勞的山民之間,觀看眼前出現(xiàn)震撼人心的奇跡,他們就像一團神秘的音符!一首昂揚的歌曲,讓你無法自拔……
大自然卻給了這毫不起眼的黃土無限的力量啊!
母親河—黃河
“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河在北方的黃土高原形成了一個大大的“幾”字,你們瞧,那黃色的水霧,此水真是只應(yīng)天上有啊;再看看那茫茫水霧中遼闊的黃河多么像一卷巨幅畫軸伸向遠方,連接藍天呢?站在高山之巔,望黃河滾滾奔向東南,黃河,它浩浩蕩蕩,天水相接,萬里奔騰,他沖破山谷橫貫中國映著明在這輪帆:有時平靜溫柔,有時如怒如吼。仿佛每一朵浪花都告訴人們,在這古老而年輕的土地上,有著許許多多可歌可泣可贊的故事。它蜿蜒曲折,但終究朝東奔流,傾注入海。
黃河母親還曾有過文靜的一面。黃河上游的水清澈柔緩,夏日,來到黃河邊上,微風輕輕的撫過臉頰,使人有一絲愜意,河岸邊的蘆葦搖動著它的身體,多么和諧的場面啊!黃河的水不像那般兇猛,她突然像一位優(yōu)雅少女,讓人有一種怦然心動的感覺。黃河真奇特啊!夕陽西下,坐在河邊,仿佛整個世界都慢下來了,我想帶你來這夕陽下,看母親黃河文雅的一面,與你一起徒步走在這祖國的大好河山……
我曾踏上過黃土高原,看過那激昂,驚心動魄的安塞腰鼓,感受過黃土高坡上農(nóng)民的勤勞與熱情,瀏覽過祖國的母親河。今天,中華民族站起來了,她一步步的走向世界,沒有人再也看不起她,我們都為她自豪和驕傲。安塞腰鼓是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我們應(yīng)繼承和發(fā)揚它,讓世界都為中華喝彩!
中華民族!向前沖!
最新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心得1000字(篇2)
漫長悠遠的中華文明孕育出中國人獨有的情感表達方式。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詩詞的種子自小便扎根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田。品讀鉆研詩詞是一種人生的歷練,愈品愈濃厚。唐詩、宋詞更是成為你我案前床頭的必備書目。蒙曼老師說:“當代中國人詩心不死”。誠然,詩詞代代相傳,從幾年前回復(fù)量百萬的續(xù)寫詩詞的帖子,到詩詞大會上圈粉無數(shù)的“飛花令”比賽,中國人從來沒有忘記詩詞,中國人有不死的詩心。但詩心究竟為何?是詩仙李白筆下的快意人生,亦或是柳永嘆惋的兒女情長……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一生坎坷流離的陸游心里,詩心是對國家的熱忱,在彌留之際,他最大的遺憾是未能看到國家統(tǒng)一。家國山河的一草一木都深深地寫進了他的詩詞之中,融入到他的生命之近代中國,面臨西方列強的欺壓臨蓐,國人詩心依舊不死,秋瑾的長歌還在徘徊,譚嗣同昆侖肝膽在長嘯,詩心便是一腔赤忱的愛國之心。如今,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雖不用拋頭顱,灑熱血,但是依舊不能忘記一個中國人應(yīng)有的愛國之心。今日抵制薩德,樂天的興旺不再,是愛國的詩心在當代的繼承和弘揚,也是“以國家之務(wù)為己任”的另一種體現(xiàn)。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的一顆詩心是多情的蝶戀花。古人為追求心上人而輾轉(zhuǎn)反側(cè)難以入眠,到如今年輕人的“女神,留個微信”,對于愛情的美好向往,古今人共有之。一直覺得擁有一顆詩心的人,在感情路途一定不會走的太過艱難,縱使經(jīng)歷過“落日斜,秋風冷。今夜故人來不來,教人立盡梧桐影”的落寞,但也一定會以詩詞的獨有的底蘊內(nèi)涵以及個人的詩心體會,去排解憂愁。“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蘇東坡與亡妻十年生死相隔,縱使無法體會哽咽無語和淚流千行的痛楚,但卻讓我更加珍惜現(xiàn)有的生活。一見鐘情的轉(zhuǎn)輾反側(cè)到平凡生活的柴米油鹽,紅玫瑰也是白玫瑰,再讀柳永東坡自己的內(nèi)心也就多了份純粹與平和。
年輕時曾一度執(zhí)迷于詩詞工巧,而經(jīng)歷時間的洗禮方才漸漸醒悟,詩心也越來越向往恬淡從容的山水詩詞,流水讓人向善、忍讓,高山教會人包容,遠見。“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語言清麗,字字洗滌人心。如今窗外高樓林立,車水馬龍,消失的是大漠孤煙、小橋流水,但不滅的是一顆恬淡的詩心。當我們衷感嘆紅于二月花的楓林,如銀河下落的飛流瀑布,淡妝濃抹總適宜的西湖之時,折服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時,可以內(nèi)心深處得到詩詞的滋養(yǎng),而不是在發(fā)愣片刻后大腦空白大喊一句“真美啊……”
人生的歷練也使我漸漸明白:詩心即人心,這也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能夠歷久不衰的真正緣由,寫盡人世悲歡,道盡家國情懷,在這忙忙碌碌的生活中給予你我精神的和平與寧靜。如今的我,報效家國的激昂陳詞不減,家國故土的深沉留戀更添。在車馬喧囂的忙碌生活之后,不忘一杯清茶,一本詩詞,細細品味在午后的落日黃昏。
真正的詩心,即是人心,詩心不死的你我始終堅守著生活的初心,都癡戀著詩意的棲息。
最新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心得1000字(篇3)
大家好,我是東方紅小學501班的__,我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小男孩。通過收看詩詞大會,讓我對中國的古詩詞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江淮大地深受道家和儒家思想的熏陶,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詩人輩出,古有嵇康、劉長卿、張籍,今有胡適、海子等大詩人;江淮風景也怡人,不信你看,有詩為憑——“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我的家鄉(xiāng)山好,水好,人更好;心中頓然感覺的很自豪,也更要好好學習,傳承歷史的使命。
傳承經(jīng)典,弘揚傳統(tǒng)文化。作為銅陵人,尋找古人在我的家鄉(xiāng)留下的足跡;呀!大詩人李白來過,從來沒有感受到和偉大的詩人如此的近距離;今天我?guī)Т蠹伊私獯笤娙死畎琢羲尬壹亦l(xiāng)留下的作品,五松山也由此而得名至今……
我宿五松下,寂寥無所歡,田家秋作苦,鄰女夜舂寒。
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令人慚漂母,三謝不能餐。
這首詩里的五松山,就是我的家鄉(xiāng),銅陵的五松山;詩中講到五松山下,住著一個姓荀的農(nóng)民老媽媽,李白有一天晚上借宿在她家,荀媽媽聽說是大詩人李白,想到用雕胡飯款待他。詩開頭兩句“我宿五松下,寂寥無所歡”,描寫了李白住在偏僻的鄉(xiāng)村,沒什么可以引起他歡樂的事情,所見所聞都是農(nóng)民的艱辛和困苦。“田家秋作苦,鄰女夜舂米”秋收的季節(jié),農(nóng)民勞動的辛苦,本來秋收是喜獲豐收的季節(jié),但農(nóng)民在繁重的稅賦壓迫下,沒有一絲歡笑,農(nóng)民白天收割,晚上舂米,鄰家婦女舂米的聲音傳來,一聲一聲,顯得格外凄涼。五六句寫到主人荀媽媽:“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古人席地而坐,屈膝坐在腳跟上,上半身挺直,所以荀媽媽將飯端來時也跪下身子呈進給李白。荀媽媽特地做了雕胡飯,是對李白的熱情款待。在那樣艱苦的山村里,老人端出這盤雕胡飯,李白深深地感動了,最后兩句說:“令人慚漂母,三謝不能餐。“漂母”用《史記·淮陰侯列傳》的典故:韓信年輕時很窮困,在淮陰城下釣魚,一個正在漂洗絲絮的老媽媽見他饑餓,便拿飯給他吃,后來韓信被封為楚王,送給漂母千金表示感謝。這詩里的漂母指荀媽媽,荀媽媽這樣誠懇地款待李白,使他很過意不去,又無法報答她,更感到受之有愧。李白再三地推辭致謝,實在不忍心享用她的這一頓美餐。
李白的性格本來是很高傲的,他不肯“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常常“一醉累月輕王侯”,在王公大人面前是那樣地桀傲不馴??墒?,對一個普通的山村老媽媽卻是如此謙恭,如此誠摯,充分顯示了李白的可貴品質(zhì)。
“雄關(guān)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作為當下的我們,既要繼承傳統(tǒng),又要開創(chuàng)未來,為實現(xiàn)中國夢而努力!
最新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心得1000字(篇4)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詩經(jīng)》作為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要認真汲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詩經(jīng)》里有生活、有感悟、有情懷,作為組工干部,要善于向古人學習智慧,我們不但要讀出古人之詩意,亦要激發(fā)當下之情懷。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在理想信念里詮釋忠誠情懷。“忠”即“忠誠”,一心一意一輩子跟黨走?!对娊?jīng)·大雅·蕩》:“蕩蕩上帝,下民之辟。疾威上帝,其命多辟。天生烝民,其命匪諶。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可見,詮釋忠誠之情就要守住初心從一而終。革命歷史紀錄片中,中國共產(chǎn)黨帶領(lǐng)人民群眾經(jīng)過艱苦卓絕的斗爭,打敗了“內(nèi)外”敵人,建立了新中國,細細琢磨,中國共產(chǎn)黨之所以不斷取得革命、建設(shè)和改革的偉大勝利,就是因為有一代又一代對黨的事業(yè)無比忠誠的共產(chǎn)黨員。__年新冠疫情阻擊戰(zhàn)中,湖北武漢市金銀潭醫(yī)院院長張定宇不顧絕癥在身沖鋒在前,用實際行動書寫對黨和人民的忠誠。衡量干部是否有理想信念,關(guān)鍵看是否對黨忠誠。組工干部要__使命,銘記革命歷史,不斷強化理想信念,加強黨性修養(yǎng),堅守共產(chǎn)黨員精神高地,自覺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做到對黨忠誠。旗幟鮮明跟黨走,走得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平凡崗位上塑造工匠情懷。工匠,是中國人幾千年日常生活中須臾不可離的職業(yè),他們專注于某一領(lǐng)域,以精湛技藝在人們生活中打下底色,他們精雕細琢、精益求精、推陳出新、認真踏實的精神獲得人們稱贊?!对娊?jīng)·衛(wèi)風·淇奧》:“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學問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闡明了古人對“精益求精”的追求,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干出彩,干出極致,干到無可挑剔,這就是當下提倡的“工匠精神”。“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yè)風氣”。組織部門作為黨員之家、干部之家和人才之家,決定了組工干部應(yīng)有敬業(yè)、專注、執(zhí)著、創(chuàng)新的精神。組工干部要做組工業(yè)務(wù)的“活字典”、行家里手的“政策通”,在組工崗位上,塑造如切如磋的工匠情懷,懷工匠心、務(wù)工匠業(yè),書寫工匠情懷的組工人生。
兢兢業(yè)業(yè),如霆如雷,在優(yōu)良作風中踐行擔當情懷。擔起該擔當?shù)呢熑?,是當代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精神風范和崇高境界。“黨的干部敢于擔當,就是堅持原則、認真負責,面對大是大非敢于亮劍,面對矛盾敢于迎難而上,面對危機敢于挺身而出,面對失誤敢于承擔責任,面對歪風邪氣敢于堅決斗爭。”《詩經(jīng)·大雅·云漢》:“旱既大甚,則不可推。兢兢業(yè)業(yè),如霆如雷。”整天小心戰(zhàn)戰(zhàn)兢兢,正如頭上落下雷霆。組工干部應(yīng)實干苦干敢擔當,勤勤懇懇善作為,要守住敢于擔當?shù)某跣?,堅持原則、認真負責,面對急事難事能經(jīng)受起摔打。擔當作為,還要做到清正廉潔、以身作則。“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品德像高山一樣的人,人們會敬仰他,也讓人不禁以他的舉止為行為準則。組工干部只有兢兢業(yè)業(yè)、率先垂范,以過硬的作風、實在的本領(lǐng),以身作則當好領(lǐng)頭雁,作風優(yōu)、有擔當,才能形成良好的示范效應(yīng),組工事業(yè)才能一往無前。
組織工作,千頭萬緒,工作繁重,責任重大;組工干部,忠誠不渝,追求極致,迎難而上。古人智慧里,尋得今日之精髓,愿智慧與情懷,伴我組工成長之路。
最新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心得1000字(篇5)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一文,對筆者觸動很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凝聚和引領(lǐng)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勝利前行的強大精神力量,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要厚植文化沃土,扎下穩(wěn)固根基,保護傳統(tǒng)文化,營造濃厚氛圍,推動文化事業(yè)繁榮發(fā)展,為建設(shè)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奠定扎實的基礎(chǔ)。
文化是歷史的索引,要保護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文化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根基,也是人類得以棲息的精神家園。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孕育了光輝燦爛、百花齊放、多姿多彩的文化與文明,留下了許多廣為傳頌的篇章,是古代智者先人的智慧結(jié)晶,是老祖宗留給后輩寶貴的精神財富。學習優(yōu)秀文化可以催人奮進,亦可以發(fā)人深省,我們可以順著文化這條索引找尋心靈慰藉和奮發(fā)向上的力量。要在學習中堅持辯證的觀點,既要加強對傳統(tǒng)文化的保護與傳承,留住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又要對傳統(tǒng)文化采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tài)度,堅持與時俱進、守正出新,不斷探索新時期下文化發(fā)展的思路與方向。
文化是思想的牽引,要把穩(wěn)中華兒女精神之舵。文化是一種內(nèi)生動力,它對人類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如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般地滲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可以幻化成文字、詩歌、舞蹈、歌曲等各種形式,陶冶情操、怡情養(yǎng)性、補充能量、凝聚共識,是人類的心靈導(dǎo)師。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始終團結(jié)一心、眾志成城,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便是共同的文化牽引。民族文化能釋放出“強磁場”,匯聚成“大能量”,將億萬中華兒女緊緊地凝聚在一起,為中華兒女點亮心靈之燈、把穩(wěn)精神之舵、照亮前行之路。
文化是時代的顯照,要推動文藝創(chuàng)作大放光彩。文化的傳承既要回望過去,也要立足當下,文化創(chuàng)作要緊跟時代節(jié)奏,反映當下的社會生活與人間百態(tài),與時代同頻共振。新時代的文藝工作者承擔著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的使命,要時刻秉承“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創(chuàng)作理念,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弘揚社會主旋律、倡導(dǎo)社會正能量,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要為文藝創(chuàng)作營造寬松的創(chuàng)作氛圍,不斷推動新時代各項文化事業(yè)蓬勃發(fā)展。
一個擁抱未來的民族不僅要有仰望星空的精神高度,也要有根深千尺的精神厚度。當前,我國正致力于建設(shè)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文化強國源于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源于天長日久的文化積淀,要在建設(sh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過程中堅定不移地實施文化強國戰(zhàn)略,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引領(lǐng)中華民族邁向更加輝煌的新征程,鑄就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最新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心得1000字(篇6)
提到龍,你會想到什么呢?龍是神話中的一種神奇生物,它是中華民族的象征!節(jié)日里當然也有龍文化。
最富有龍文化氣息的節(jié)日就是端午節(jié)啦!吃粽子、喝雄黃、賽龍舟,有些地方還有穿新衣的習俗,還有熱鬧的廟會呢!
那次觀看的劃龍舟比賽,到現(xiàn)在我都還記憶猶新。吃過粽子,才十二點過,我們一家人一起來到湖邊,準備欣賞一場極具特色的比賽。那可真是一場激動人心,最能體現(xiàn)龍文化的比賽啊!岸邊人頭攢動,人聲鼎沸。我緊緊拉住爸媽的袖口,生怕被這人群擠走。下腳的地方都很難找到,說話也必須振著嗓子高喊。盡管如此,我們的熱情依舊沒有減少。烈日升到頭頂,已經(jīng)一點了。我的額頭上早已冒出汗珠來。大家總算擠到湖岸邊了,這時我才看到那湖面上泊著的幾只龍舟。每只龍舟都做工精細,美得無法言語。龍舟前都有一個栩栩如生的木雕龍頭。五彩的龍鱗在陽光下閃閃發(fā)光。那龍的眼睛更是圓鼓鼓且炯炯有神,仿佛在眺望遠方。我笑了笑,想:莫不是那雕刻的龍也有遠大志向?“這龍啊,不就是要中華民族堅定有抱負嗎?”爸爸感嘆道。我的心的確被觸動了一下,但我還是去關(guān)注比賽了。
比賽就要拉開帷幕,對面的小山坡上,也擠滿了黑壓壓的一片人群。
一聲鑼響,比賽正式開始了。龍舟上的槳手賣力地劃著,龍舟便穩(wěn)穩(wěn)地前進。湖面上濺起無數(shù)朵水花,俏皮地在湖面跳舞,大概也在為比賽助威吧!船員們口號聲陣陣,響亮而又整齊,散發(fā)著自己的朝氣。龍舟上的鼓手有節(jié)奏地敲著鼓,“咚咚咚”,聲如雷鳴般震耳。槳手們緊握槳,急速有力地上下劃著木槳,動作干脆利落。龍舟很快就要過彎道,這至關(guān)重要。岸邊的人們安靜許多,我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兒。我的心仍在急促跳動,吶喊助威聲在我耳邊響了一陣又一陣。
船員們都平穩(wěn)地過了彎道,體力也逐漸下降,但在這時候是萬萬不可以放松的,這才是出現(xiàn)差距的時候哇!
有的龍舟遙遙領(lǐng)先,有的則被甩在后邊兒,甚至不見蹤影。激烈的比賽還在繼續(xù)。太陽更毒了,陽光無情地炙烤著大地,溫度逐漸升高。人們沒有因為這點兒小事而離開,只是岸邊的人們帶起了遮陽帽,五顏六色的一個個,就像天空下的一片花海。人群都往前靠攏,要目睹最后的沖刺階段。我也不例外。我慌得趕緊踮起腳,想從大人的腋下鉆過去。啊,終于露出個頭來。爸媽也在認真地觀看。我仿佛感覺到人們的呼吸變得凝重。而龍舟在船員們的努力下,像活了一樣迅速前進。
“近了,近了!”有人在大叫。只見那湖綠色的龍舟過了終點。比賽結(jié)束了。頓時鑼鼓喧天,呼聲一浪高過一浪……
是啊,那次的龍舟賽我還歷歷在目。賽龍舟不為拼輸贏而是拼勇氣和意志,還有團結(jié)。龍舟,龍的精神多元一體,而我們,就是那群龍!龍文化需要我們傳承,需要我們發(fā)揚光大!
最新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心得1000字(篇7)
華夏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龍一直是中國的象征,受到國人的膜拜。外國人也總說中國是一條東方巨龍。中國人總是自稱是“龍的傳人”。上下五千年,龍已滲透了中國社會的各個層面,如:舞龍、龍舟賽、龍須酥、糖畫里栩栩如生的糖龍、奧運賽場上體育健兒穿的龍服裝……龍在中國象征著美好,是中國文化的凝聚積淀。
炎黃時期就以龍為圖騰。秦漢以后,龍成為帝王的象征?;实鄢W苑Q“真龍?zhí)熳?rdquo;。龍的出現(xiàn)象征著天下太平,所以中國人都很喜歡它。我們一直將龍的觀念、理念、精神傳承下去。龍的觀念:天人合一的宇宙觀,仁者愛人的互助體現(xiàn),陰陽交合的發(fā)展觀,兼容并包容的多元文化觀。龍的理念:天人關(guān)系的和諧,人際關(guān)系的和諧,陰陽矛盾關(guān)系的和諧,多元文化關(guān)系的和諧。龍的精神:多元一體、綜合創(chuàng)新的中國文化基本精神。
奧運會上,運動員們身上的龍似乎特別興奮,因為它們知道它們就要為國爭光了。當國歌緩緩奏響,當五星紅旗徐徐升起,它們仿佛要從那衣服上掙脫開來飛向廣闊的天空一般。2008年奧運會在中國成功舉行時,煙花在天上打出的大腳印,我總覺得那應(yīng)該是龍的腳印,它正帶領(lǐng)著中國大步走向世界。龍并不是一種真實存在的動物,它是古時中華民族想象出來的?!掇o?!吩?ldquo;龍是古代傳說中一種有鱗有須能呼風喚雨的神異動物”在傳說中的人類始祖伏義、女蝸。相傳炎帝為其母感應(yīng)“神龍首”而生,死后化為赤龍,因而中國人自稱“龍傳人”龍所擁有的勇往直前,永不退縮的精神也傳承下來。
在鴉片戰(zhàn)爭時期,一箱箱鴉片,一聲聲炮轟,將龍打下了深淵。龍在黑暗中掙扎,在痛苦中堅定意志,韜光養(yǎng)晦,在為掙脫枷鎖蓄力。終于,它扶搖直上,它超越了許多發(fā)展中的國家,一步步的創(chuàng)造歷史。到今天為止,我國已經(jīng)成為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在多個領(lǐng)域?qū)崿F(xiàn)零的突破,趕超歐美發(fā)達國家。曾幾何時,我們羨慕外國的核電、高鐵,如今卻成了我國走向世界的名片,我們驕傲,我們自豪。每個人心中都有不肯摒棄的東西,而龍的精神必定是其中之一。
“人不可有傲氣,也不可無傲骨”這話是爺爺告訴我的。朱自清寧愿餓死,也不接受美國的“救濟糧”,這是龍的精神,永不低頭的精神。遙遠的東方有一條江,它的名字就叫長江。遙遠的東方有一條河,它的名字就叫黃河。古老的東方有一條龍,它的名字就叫中國。這首歌唱出了所有華夏兒女的心聲。
如果有人問我,在以后的漫長歲月里,龍文化還會繼續(xù)傳承下去嗎?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它會一直流淌在我們中華兒女的血液里,更烙印在我們的心上。因為我們永遠都是龍的傳人。
最新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心得1000字(篇1)
我一定帶你去北方,在黃土高坡上引吭高歌,吼一聲秦腔,抖落一聲黃土,唱響安塞腰鼓的勁律。在夕陽下,與你一起看那滔滔不絕的黃河。
——題記
嘆為觀止的安塞腰鼓
“我家住在黃土高坡,大風從坡上刮過,不管是西北風還是東南風,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漫步在黃土高原,嘴里輕唱著這首歌,我來到陜西安塞縣。這里到處都是黃土,踏上凸兀的黃土高坡,猶如踩在男人裸露的胸肌上,萬仞溝壑是你股股血液的流淌,沉睡千年的巨人啊—黃膚色的女人,匍匐在你枯竭的軀體上,千年的愛,萬年的情,來滋潤你那干裂滄桑,她要讓這片貧瘠的黃土地,散發(fā)出縷縷芳香。
春節(jié)的氣息愈來愈濃烈,腰鼓的聲音也愈捶愈烈,不由得自己的步伐逐漸急促,敲打鑼鼓的漢子們高大威猛,精神抖擻,紅光滿面,賣著狂傲,逞著威風,顯得不可一世。他們在空中自由地擺著舞姿,黃土飛揚,顯得多么豪邁。在輕輕的敲打了鼓沿幾下后,雙臂猛然一揮,我開始睜大了眼睛,害怕錯過奇跡的一瞬間,一聲破天驚的巨響刺進了我的耳朵,鼓點不斷的急促,我的內(nèi)心仿佛跟鼓點般狂跳,使我有一種脫胎換骨般的劇痛的快感。好一個安塞腰鼓!每一的人的臉上掛著喜悅的表情,有力地甩動著紅布條,每一個舞姿都不斷的匆匆變幻,飛揚的黃土襯托著人們的熱情與淳樸,我站在這群勤勞的山民之間,觀看眼前出現(xiàn)震撼人心的奇跡,他們就像一團神秘的音符!一首昂揚的歌曲,讓你無法自拔……
大自然卻給了這毫不起眼的黃土無限的力量啊!
母親河—黃河
“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河在北方的黃土高原形成了一個大大的“幾”字,你們瞧,那黃色的水霧,此水真是只應(yīng)天上有啊;再看看那茫茫水霧中遼闊的黃河多么像一卷巨幅畫軸伸向遠方,連接藍天呢?站在高山之巔,望黃河滾滾奔向東南,黃河,它浩浩蕩蕩,天水相接,萬里奔騰,他沖破山谷橫貫中國映著明在這輪帆:有時平靜溫柔,有時如怒如吼。仿佛每一朵浪花都告訴人們,在這古老而年輕的土地上,有著許許多多可歌可泣可贊的故事。它蜿蜒曲折,但終究朝東奔流,傾注入海。
黃河母親還曾有過文靜的一面。黃河上游的水清澈柔緩,夏日,來到黃河邊上,微風輕輕的撫過臉頰,使人有一絲愜意,河岸邊的蘆葦搖動著它的身體,多么和諧的場面啊!黃河的水不像那般兇猛,她突然像一位優(yōu)雅少女,讓人有一種怦然心動的感覺。黃河真奇特啊!夕陽西下,坐在河邊,仿佛整個世界都慢下來了,我想帶你來這夕陽下,看母親黃河文雅的一面,與你一起徒步走在這祖國的大好河山……
我曾踏上過黃土高原,看過那激昂,驚心動魄的安塞腰鼓,感受過黃土高坡上農(nóng)民的勤勞與熱情,瀏覽過祖國的母親河。今天,中華民族站起來了,她一步步的走向世界,沒有人再也看不起她,我們都為她自豪和驕傲。安塞腰鼓是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我們應(yīng)繼承和發(fā)揚它,讓世界都為中華喝彩!
中華民族!向前沖!
最新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心得1000字(篇2)
漫長悠遠的中華文明孕育出中國人獨有的情感表達方式。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詩詞的種子自小便扎根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田。品讀鉆研詩詞是一種人生的歷練,愈品愈濃厚。唐詩、宋詞更是成為你我案前床頭的必備書目。蒙曼老師說:“當代中國人詩心不死”。誠然,詩詞代代相傳,從幾年前回復(fù)量百萬的續(xù)寫詩詞的帖子,到詩詞大會上圈粉無數(shù)的“飛花令”比賽,中國人從來沒有忘記詩詞,中國人有不死的詩心。但詩心究竟為何?是詩仙李白筆下的快意人生,亦或是柳永嘆惋的兒女情長……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一生坎坷流離的陸游心里,詩心是對國家的熱忱,在彌留之際,他最大的遺憾是未能看到國家統(tǒng)一。家國山河的一草一木都深深地寫進了他的詩詞之中,融入到他的生命之近代中國,面臨西方列強的欺壓臨蓐,國人詩心依舊不死,秋瑾的長歌還在徘徊,譚嗣同昆侖肝膽在長嘯,詩心便是一腔赤忱的愛國之心。如今,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雖不用拋頭顱,灑熱血,但是依舊不能忘記一個中國人應(yīng)有的愛國之心。今日抵制薩德,樂天的興旺不再,是愛國的詩心在當代的繼承和弘揚,也是“以國家之務(wù)為己任”的另一種體現(xiàn)。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的一顆詩心是多情的蝶戀花。古人為追求心上人而輾轉(zhuǎn)反側(cè)難以入眠,到如今年輕人的“女神,留個微信”,對于愛情的美好向往,古今人共有之。一直覺得擁有一顆詩心的人,在感情路途一定不會走的太過艱難,縱使經(jīng)歷過“落日斜,秋風冷。今夜故人來不來,教人立盡梧桐影”的落寞,但也一定會以詩詞的獨有的底蘊內(nèi)涵以及個人的詩心體會,去排解憂愁。“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蘇東坡與亡妻十年生死相隔,縱使無法體會哽咽無語和淚流千行的痛楚,但卻讓我更加珍惜現(xiàn)有的生活。一見鐘情的轉(zhuǎn)輾反側(cè)到平凡生活的柴米油鹽,紅玫瑰也是白玫瑰,再讀柳永東坡自己的內(nèi)心也就多了份純粹與平和。
年輕時曾一度執(zhí)迷于詩詞工巧,而經(jīng)歷時間的洗禮方才漸漸醒悟,詩心也越來越向往恬淡從容的山水詩詞,流水讓人向善、忍讓,高山教會人包容,遠見。“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語言清麗,字字洗滌人心。如今窗外高樓林立,車水馬龍,消失的是大漠孤煙、小橋流水,但不滅的是一顆恬淡的詩心。當我們衷感嘆紅于二月花的楓林,如銀河下落的飛流瀑布,淡妝濃抹總適宜的西湖之時,折服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時,可以內(nèi)心深處得到詩詞的滋養(yǎng),而不是在發(fā)愣片刻后大腦空白大喊一句“真美啊……”
人生的歷練也使我漸漸明白:詩心即人心,這也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能夠歷久不衰的真正緣由,寫盡人世悲歡,道盡家國情懷,在這忙忙碌碌的生活中給予你我精神的和平與寧靜。如今的我,報效家國的激昂陳詞不減,家國故土的深沉留戀更添。在車馬喧囂的忙碌生活之后,不忘一杯清茶,一本詩詞,細細品味在午后的落日黃昏。
真正的詩心,即是人心,詩心不死的你我始終堅守著生活的初心,都癡戀著詩意的棲息。
最新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心得1000字(篇3)
大家好,我是東方紅小學501班的__,我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小男孩。通過收看詩詞大會,讓我對中國的古詩詞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江淮大地深受道家和儒家思想的熏陶,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詩人輩出,古有嵇康、劉長卿、張籍,今有胡適、海子等大詩人;江淮風景也怡人,不信你看,有詩為憑——“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我的家鄉(xiāng)山好,水好,人更好;心中頓然感覺的很自豪,也更要好好學習,傳承歷史的使命。
傳承經(jīng)典,弘揚傳統(tǒng)文化。作為銅陵人,尋找古人在我的家鄉(xiāng)留下的足跡;呀!大詩人李白來過,從來沒有感受到和偉大的詩人如此的近距離;今天我?guī)Т蠹伊私獯笤娙死畎琢羲尬壹亦l(xiāng)留下的作品,五松山也由此而得名至今……
我宿五松下,寂寥無所歡,田家秋作苦,鄰女夜舂寒。
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令人慚漂母,三謝不能餐。
這首詩里的五松山,就是我的家鄉(xiāng),銅陵的五松山;詩中講到五松山下,住著一個姓荀的農(nóng)民老媽媽,李白有一天晚上借宿在她家,荀媽媽聽說是大詩人李白,想到用雕胡飯款待他。詩開頭兩句“我宿五松下,寂寥無所歡”,描寫了李白住在偏僻的鄉(xiāng)村,沒什么可以引起他歡樂的事情,所見所聞都是農(nóng)民的艱辛和困苦。“田家秋作苦,鄰女夜舂米”秋收的季節(jié),農(nóng)民勞動的辛苦,本來秋收是喜獲豐收的季節(jié),但農(nóng)民在繁重的稅賦壓迫下,沒有一絲歡笑,農(nóng)民白天收割,晚上舂米,鄰家婦女舂米的聲音傳來,一聲一聲,顯得格外凄涼。五六句寫到主人荀媽媽:“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古人席地而坐,屈膝坐在腳跟上,上半身挺直,所以荀媽媽將飯端來時也跪下身子呈進給李白。荀媽媽特地做了雕胡飯,是對李白的熱情款待。在那樣艱苦的山村里,老人端出這盤雕胡飯,李白深深地感動了,最后兩句說:“令人慚漂母,三謝不能餐。“漂母”用《史記·淮陰侯列傳》的典故:韓信年輕時很窮困,在淮陰城下釣魚,一個正在漂洗絲絮的老媽媽見他饑餓,便拿飯給他吃,后來韓信被封為楚王,送給漂母千金表示感謝。這詩里的漂母指荀媽媽,荀媽媽這樣誠懇地款待李白,使他很過意不去,又無法報答她,更感到受之有愧。李白再三地推辭致謝,實在不忍心享用她的這一頓美餐。
李白的性格本來是很高傲的,他不肯“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常常“一醉累月輕王侯”,在王公大人面前是那樣地桀傲不馴??墒?,對一個普通的山村老媽媽卻是如此謙恭,如此誠摯,充分顯示了李白的可貴品質(zhì)。
“雄關(guān)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作為當下的我們,既要繼承傳統(tǒng),又要開創(chuàng)未來,為實現(xiàn)中國夢而努力!
最新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心得1000字(篇4)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詩經(jīng)》作為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要認真汲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詩經(jīng)》里有生活、有感悟、有情懷,作為組工干部,要善于向古人學習智慧,我們不但要讀出古人之詩意,亦要激發(fā)當下之情懷。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在理想信念里詮釋忠誠情懷。“忠”即“忠誠”,一心一意一輩子跟黨走?!对娊?jīng)·大雅·蕩》:“蕩蕩上帝,下民之辟。疾威上帝,其命多辟。天生烝民,其命匪諶。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可見,詮釋忠誠之情就要守住初心從一而終。革命歷史紀錄片中,中國共產(chǎn)黨帶領(lǐng)人民群眾經(jīng)過艱苦卓絕的斗爭,打敗了“內(nèi)外”敵人,建立了新中國,細細琢磨,中國共產(chǎn)黨之所以不斷取得革命、建設(shè)和改革的偉大勝利,就是因為有一代又一代對黨的事業(yè)無比忠誠的共產(chǎn)黨員。__年新冠疫情阻擊戰(zhàn)中,湖北武漢市金銀潭醫(yī)院院長張定宇不顧絕癥在身沖鋒在前,用實際行動書寫對黨和人民的忠誠。衡量干部是否有理想信念,關(guān)鍵看是否對黨忠誠。組工干部要__使命,銘記革命歷史,不斷強化理想信念,加強黨性修養(yǎng),堅守共產(chǎn)黨員精神高地,自覺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做到對黨忠誠。旗幟鮮明跟黨走,走得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平凡崗位上塑造工匠情懷。工匠,是中國人幾千年日常生活中須臾不可離的職業(yè),他們專注于某一領(lǐng)域,以精湛技藝在人們生活中打下底色,他們精雕細琢、精益求精、推陳出新、認真踏實的精神獲得人們稱贊?!对娊?jīng)·衛(wèi)風·淇奧》:“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學問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闡明了古人對“精益求精”的追求,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干出彩,干出極致,干到無可挑剔,這就是當下提倡的“工匠精神”。“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yè)風氣”。組織部門作為黨員之家、干部之家和人才之家,決定了組工干部應(yīng)有敬業(yè)、專注、執(zhí)著、創(chuàng)新的精神。組工干部要做組工業(yè)務(wù)的“活字典”、行家里手的“政策通”,在組工崗位上,塑造如切如磋的工匠情懷,懷工匠心、務(wù)工匠業(yè),書寫工匠情懷的組工人生。
兢兢業(yè)業(yè),如霆如雷,在優(yōu)良作風中踐行擔當情懷。擔起該擔當?shù)呢熑?,是當代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精神風范和崇高境界。“黨的干部敢于擔當,就是堅持原則、認真負責,面對大是大非敢于亮劍,面對矛盾敢于迎難而上,面對危機敢于挺身而出,面對失誤敢于承擔責任,面對歪風邪氣敢于堅決斗爭。”《詩經(jīng)·大雅·云漢》:“旱既大甚,則不可推。兢兢業(yè)業(yè),如霆如雷。”整天小心戰(zhàn)戰(zhàn)兢兢,正如頭上落下雷霆。組工干部應(yīng)實干苦干敢擔當,勤勤懇懇善作為,要守住敢于擔當?shù)某跣?,堅持原則、認真負責,面對急事難事能經(jīng)受起摔打。擔當作為,還要做到清正廉潔、以身作則。“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品德像高山一樣的人,人們會敬仰他,也讓人不禁以他的舉止為行為準則。組工干部只有兢兢業(yè)業(yè)、率先垂范,以過硬的作風、實在的本領(lǐng),以身作則當好領(lǐng)頭雁,作風優(yōu)、有擔當,才能形成良好的示范效應(yīng),組工事業(yè)才能一往無前。
組織工作,千頭萬緒,工作繁重,責任重大;組工干部,忠誠不渝,追求極致,迎難而上。古人智慧里,尋得今日之精髓,愿智慧與情懷,伴我組工成長之路。
最新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心得1000字(篇5)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一文,對筆者觸動很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凝聚和引領(lǐng)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勝利前行的強大精神力量,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要厚植文化沃土,扎下穩(wěn)固根基,保護傳統(tǒng)文化,營造濃厚氛圍,推動文化事業(yè)繁榮發(fā)展,為建設(shè)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奠定扎實的基礎(chǔ)。
文化是歷史的索引,要保護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文化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根基,也是人類得以棲息的精神家園。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孕育了光輝燦爛、百花齊放、多姿多彩的文化與文明,留下了許多廣為傳頌的篇章,是古代智者先人的智慧結(jié)晶,是老祖宗留給后輩寶貴的精神財富。學習優(yōu)秀文化可以催人奮進,亦可以發(fā)人深省,我們可以順著文化這條索引找尋心靈慰藉和奮發(fā)向上的力量。要在學習中堅持辯證的觀點,既要加強對傳統(tǒng)文化的保護與傳承,留住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又要對傳統(tǒng)文化采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tài)度,堅持與時俱進、守正出新,不斷探索新時期下文化發(fā)展的思路與方向。
文化是思想的牽引,要把穩(wěn)中華兒女精神之舵。文化是一種內(nèi)生動力,它對人類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如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般地滲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可以幻化成文字、詩歌、舞蹈、歌曲等各種形式,陶冶情操、怡情養(yǎng)性、補充能量、凝聚共識,是人類的心靈導(dǎo)師。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始終團結(jié)一心、眾志成城,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便是共同的文化牽引。民族文化能釋放出“強磁場”,匯聚成“大能量”,將億萬中華兒女緊緊地凝聚在一起,為中華兒女點亮心靈之燈、把穩(wěn)精神之舵、照亮前行之路。
文化是時代的顯照,要推動文藝創(chuàng)作大放光彩。文化的傳承既要回望過去,也要立足當下,文化創(chuàng)作要緊跟時代節(jié)奏,反映當下的社會生活與人間百態(tài),與時代同頻共振。新時代的文藝工作者承擔著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的使命,要時刻秉承“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創(chuàng)作理念,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弘揚社會主旋律、倡導(dǎo)社會正能量,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要為文藝創(chuàng)作營造寬松的創(chuàng)作氛圍,不斷推動新時代各項文化事業(yè)蓬勃發(fā)展。
一個擁抱未來的民族不僅要有仰望星空的精神高度,也要有根深千尺的精神厚度。當前,我國正致力于建設(shè)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文化強國源于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源于天長日久的文化積淀,要在建設(sh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過程中堅定不移地實施文化強國戰(zhàn)略,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引領(lǐng)中華民族邁向更加輝煌的新征程,鑄就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最新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心得1000字(篇6)
提到龍,你會想到什么呢?龍是神話中的一種神奇生物,它是中華民族的象征!節(jié)日里當然也有龍文化。
最富有龍文化氣息的節(jié)日就是端午節(jié)啦!吃粽子、喝雄黃、賽龍舟,有些地方還有穿新衣的習俗,還有熱鬧的廟會呢!
那次觀看的劃龍舟比賽,到現(xiàn)在我都還記憶猶新。吃過粽子,才十二點過,我們一家人一起來到湖邊,準備欣賞一場極具特色的比賽。那可真是一場激動人心,最能體現(xiàn)龍文化的比賽啊!岸邊人頭攢動,人聲鼎沸。我緊緊拉住爸媽的袖口,生怕被這人群擠走。下腳的地方都很難找到,說話也必須振著嗓子高喊。盡管如此,我們的熱情依舊沒有減少。烈日升到頭頂,已經(jīng)一點了。我的額頭上早已冒出汗珠來。大家總算擠到湖岸邊了,這時我才看到那湖面上泊著的幾只龍舟。每只龍舟都做工精細,美得無法言語。龍舟前都有一個栩栩如生的木雕龍頭。五彩的龍鱗在陽光下閃閃發(fā)光。那龍的眼睛更是圓鼓鼓且炯炯有神,仿佛在眺望遠方。我笑了笑,想:莫不是那雕刻的龍也有遠大志向?“這龍啊,不就是要中華民族堅定有抱負嗎?”爸爸感嘆道。我的心的確被觸動了一下,但我還是去關(guān)注比賽了。
比賽就要拉開帷幕,對面的小山坡上,也擠滿了黑壓壓的一片人群。
一聲鑼響,比賽正式開始了。龍舟上的槳手賣力地劃著,龍舟便穩(wěn)穩(wěn)地前進。湖面上濺起無數(shù)朵水花,俏皮地在湖面跳舞,大概也在為比賽助威吧!船員們口號聲陣陣,響亮而又整齊,散發(fā)著自己的朝氣。龍舟上的鼓手有節(jié)奏地敲著鼓,“咚咚咚”,聲如雷鳴般震耳。槳手們緊握槳,急速有力地上下劃著木槳,動作干脆利落。龍舟很快就要過彎道,這至關(guān)重要。岸邊的人們安靜許多,我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兒。我的心仍在急促跳動,吶喊助威聲在我耳邊響了一陣又一陣。
船員們都平穩(wěn)地過了彎道,體力也逐漸下降,但在這時候是萬萬不可以放松的,這才是出現(xiàn)差距的時候哇!
有的龍舟遙遙領(lǐng)先,有的則被甩在后邊兒,甚至不見蹤影。激烈的比賽還在繼續(xù)。太陽更毒了,陽光無情地炙烤著大地,溫度逐漸升高。人們沒有因為這點兒小事而離開,只是岸邊的人們帶起了遮陽帽,五顏六色的一個個,就像天空下的一片花海。人群都往前靠攏,要目睹最后的沖刺階段。我也不例外。我慌得趕緊踮起腳,想從大人的腋下鉆過去。啊,終于露出個頭來。爸媽也在認真地觀看。我仿佛感覺到人們的呼吸變得凝重。而龍舟在船員們的努力下,像活了一樣迅速前進。
“近了,近了!”有人在大叫。只見那湖綠色的龍舟過了終點。比賽結(jié)束了。頓時鑼鼓喧天,呼聲一浪高過一浪……
是啊,那次的龍舟賽我還歷歷在目。賽龍舟不為拼輸贏而是拼勇氣和意志,還有團結(jié)。龍舟,龍的精神多元一體,而我們,就是那群龍!龍文化需要我們傳承,需要我們發(fā)揚光大!
最新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心得1000字(篇7)
華夏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龍一直是中國的象征,受到國人的膜拜。外國人也總說中國是一條東方巨龍。中國人總是自稱是“龍的傳人”。上下五千年,龍已滲透了中國社會的各個層面,如:舞龍、龍舟賽、龍須酥、糖畫里栩栩如生的糖龍、奧運賽場上體育健兒穿的龍服裝……龍在中國象征著美好,是中國文化的凝聚積淀。
炎黃時期就以龍為圖騰。秦漢以后,龍成為帝王的象征?;实鄢W苑Q“真龍?zhí)熳?rdquo;。龍的出現(xiàn)象征著天下太平,所以中國人都很喜歡它。我們一直將龍的觀念、理念、精神傳承下去。龍的觀念:天人合一的宇宙觀,仁者愛人的互助體現(xiàn),陰陽交合的發(fā)展觀,兼容并包容的多元文化觀。龍的理念:天人關(guān)系的和諧,人際關(guān)系的和諧,陰陽矛盾關(guān)系的和諧,多元文化關(guān)系的和諧。龍的精神:多元一體、綜合創(chuàng)新的中國文化基本精神。
奧運會上,運動員們身上的龍似乎特別興奮,因為它們知道它們就要為國爭光了。當國歌緩緩奏響,當五星紅旗徐徐升起,它們仿佛要從那衣服上掙脫開來飛向廣闊的天空一般。2008年奧運會在中國成功舉行時,煙花在天上打出的大腳印,我總覺得那應(yīng)該是龍的腳印,它正帶領(lǐng)著中國大步走向世界。龍并不是一種真實存在的動物,它是古時中華民族想象出來的?!掇o?!吩?ldquo;龍是古代傳說中一種有鱗有須能呼風喚雨的神異動物”在傳說中的人類始祖伏義、女蝸。相傳炎帝為其母感應(yīng)“神龍首”而生,死后化為赤龍,因而中國人自稱“龍傳人”龍所擁有的勇往直前,永不退縮的精神也傳承下來。
在鴉片戰(zhàn)爭時期,一箱箱鴉片,一聲聲炮轟,將龍打下了深淵。龍在黑暗中掙扎,在痛苦中堅定意志,韜光養(yǎng)晦,在為掙脫枷鎖蓄力。終于,它扶搖直上,它超越了許多發(fā)展中的國家,一步步的創(chuàng)造歷史。到今天為止,我國已經(jīng)成為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在多個領(lǐng)域?qū)崿F(xiàn)零的突破,趕超歐美發(fā)達國家。曾幾何時,我們羨慕外國的核電、高鐵,如今卻成了我國走向世界的名片,我們驕傲,我們自豪。每個人心中都有不肯摒棄的東西,而龍的精神必定是其中之一。
“人不可有傲氣,也不可無傲骨”這話是爺爺告訴我的。朱自清寧愿餓死,也不接受美國的“救濟糧”,這是龍的精神,永不低頭的精神。遙遠的東方有一條江,它的名字就叫長江。遙遠的東方有一條河,它的名字就叫黃河。古老的東方有一條龍,它的名字就叫中國。這首歌唱出了所有華夏兒女的心聲。
如果有人問我,在以后的漫長歲月里,龍文化還會繼續(xù)傳承下去嗎?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它會一直流淌在我們中華兒女的血液里,更烙印在我們的心上。因為我們永遠都是龍的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