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是一種鍛煉身體、調(diào)節(jié)心情的方法,我喜歡跑步、游泳等各種運動方式。不斷反思和修正總結(jié),不斷提升總結(jié)的質(zhì)量和效果。推薦給大家一些精選的總結(jié)寫作示范,希望從中能夠獲得啟迪和借鑒。
八年級物理功率課件篇一
1.1知識與技能:
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產(chǎn)生的原因;。
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線的應用;。
理解重力的大小與質(zhì)量的關(guān)系。
1.2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探究實驗得出影響重力的因素;。
通過“實驗分析”強化理解重力方向及重心。
1.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樂于探究自然現(xiàn)象,物理規(guī)律的興趣,提高學生辯證的分析物理知識的意識;。
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意識與團隊協(xié)作精神。
教學重難點。
2.1教學重點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與質(zhì)量的關(guān)系及重力方向。
2.2教學難點重力的大小與質(zhì)量的關(guān)系及重垂線的應用。
教學工具。
多媒體,教學用直尺、彈簧秤等。
教學過程。
6教學過程。
6.1引入新課。
八年級物理功率課件篇二
是像(選填“實”或“虛”)。
光線有_____條反射光線。
15.光線垂直入射到平面鏡上時,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等于,反射后光線的。
方向______改變(填“發(fā)生”或“不發(fā)生”),方向改變了。保持入射光線不動,鏡面繞入射點順時針轉(zhuǎn)動10o,這時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為。
16.有一條南北走向的河,兩岸風景如畫,風平浪靜時水中的倒影與岸上景物交相輝映,
美不勝收.一天早上七八點鐘的時候,某同學帶上照相機來到河邊,想拍一張水中倒影更清晰的照片(不逆光),那么,該同學應該站在河______(填“東”或“西”)岸拍攝,這一選擇是根據(jù)光的規(guī)律而作出的.
17.王芳同學站在平面鏡前3m處,她的像到鏡面的距離為m,現(xiàn)將一塊和鏡面一樣。
大的木板放在鏡子后面1m處,如圖所示,這時她(選填“仍能”或“不能”)在鏡中看到自己的像。
18.某同學在做有關(guān)光的實驗,他用一只無色玻璃杯,在杯內(nèi)盛上一些清水,杯邊斜放一。
個平面鏡,然后用一張白紙板(在中間開個口),讓太陽光從開口中射到玻璃杯內(nèi)的。
鏡子上,如圖,不斷調(diào)整開口的位置或鏡子的夾角,在白紙板上方就能看到多種色光。這位同學做的實際上就是__________實驗,水和鏡子相當于__________。
第17題第18題第19題。
19.如圖為光在空氣與玻璃交界面發(fā)生的反射和折射光路圖,界面的方是玻璃(填。
“上”、“下”“左”或“右”),反射角等于,是折射光線。
八年級物理功率課件篇三
01.如圖所示,入射光線與平面鏡成30角,則()。
0a.入射角是30。
0b.反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是60。
0c.反射角是60。
00d.入射角增大5,反射角增大10。
2.下列有關(guān)光現(xiàn)象的解釋,錯誤的是()。
a.小孔成像是光的折射現(xiàn)象。
b.雨后彩虹是太陽光傳播中被空氣中的水滴色散而產(chǎn)生的。
c.在太陽光下我們看到紅色的玫瑰花是因為它反射太陽光中的紅色光。
d.電視機遙控器是通過發(fā)出不同的紅外線實現(xiàn)電視機遙控的。
3.光從空氣傳到水中,它的傳播速度將()。
a.變大b.變小c.不變d.不能確定。
4.小轎車前的擋風玻璃不豎直安裝的主要原因是()。
a.為了造型美觀b.防止擋風玻璃震碎。
c.避免噪聲d.避免因平面鏡成像而影響安全行車。
5.如圖所示,有一個正方形的不透光的房間,在其中的一面墻上開有一個圓形小孔.在。
這面墻的對面有一個正方形的平面鏡.在房間里有一個人靠在與平面鏡垂直的一側(cè)墻面上,當有一束垂直于圓孔的平行光通過圓孔射到平面鏡上時,他能看到的是()。
a.鏡面上有一個圓形的亮斑b.整個正方形鏡子的形狀。
c.感到整個房間是一片黑暗d.整個房間的各處都是亮的。
6.空調(diào)遙控器能夠控制空調(diào)的開機、關(guān)機、調(diào)溫等,它工作時利用了()。
a.紅外線b.紫外線c.x射線d.可見光。
7.一半徑為5m的圓形蓄水池裝滿水,水面和地面相平,在池中心正上方離水面3m高處。
吊著一盞燈,一個人站在岸邊,他的眼睛距地面的高度為1.8m,則他要看到燈在水中所成的像,人到岸邊的距離不能超過()。
a.1mb.2mc.3md.4m。
甲、乙兩人分別站在a、b兩點,面向平面鏡張望,則:()。
a.甲可看到乙,乙看不到甲b.甲乙相互都可以看到。
c.甲看不到乙,乙看不到甲d.甲看不到乙,乙可看到甲。
9.某同學的手表是數(shù)字式的電子表,當它表面正對鏡面時,平面鏡中顯示的數(shù)字是如圖。
字樣,請問當時的真實時間是()。
a.20點51分b.15點02分c.12點05分d.21點02分。
其原因是()。
a.物體射向“毛玻璃”的光,在“毛玻璃”表面被全部反射了。
b.物體射向“毛玻璃”的光,一部分被“毛玻璃”反射,另一部分被吸收。
c.“毛玻璃”是不透光的。
d.物體射向“毛玻璃”的光,在“毛玻璃”表面產(chǎn)生了漫反射和折射。
11.如圖所示,一束光線經(jīng)平面鏡反射后,照到墻上的e點.若要使反射光射到墻上的f。
點,可采用的方法是()。
a.平面鏡不動,入射點不變,減小入射角。
b.入射光不動,將平面鏡豎直向下移動一定距離。
c.入射光不動,將平面鏡逆時針轉(zhuǎn)動適當角度。
d.入射光不動,將平面鏡順時針轉(zhuǎn)動適當角。
12.某校新建成一個噴水池,在池底中央安裝了一只射燈。射燈發(fā)出的一束光照在右邊的池壁上,當池內(nèi)無水時,站在池旁左邊的人,看到在s點形成一個亮斑,如圖所示,現(xiàn)往池內(nèi)灌水,水面升至a位置時,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點;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時,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點,則()。
a.p點在s點的下方,q點在s點的上方b.p點在s點的上方,q點在s點的下方。
c.p點在s點的上方,q點在s點的上方d.p點在s點的下方,q點在s點的下方。
八年級物理功率課件篇四
1、關(guān)于聲速,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回聲的傳播速度小于原聲的傳播速度。
b、聲音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最大。
c、物體振動得越快,聲音的傳播速度越大。
d、聲音的傳播速度與物體振動的幅度無關(guān)。
2、下列有關(guān)聲現(xiàn)象的說法正確是()。
a、聲音和光一樣,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比其他固體介質(zhì)大。
b、聲音和光一樣都能在真空中傳播。
c、人們常用音色來區(qū)分是何種樂器發(fā)出的聲音。
d、要使長笛發(fā)出的聲音的音調(diào)提高應使勁吹。
3、超聲波是人耳聽不見的聲音,但它有著廣泛的應用,在下列設備中,利用超聲波工作的是()。
a、驗鈔機b、微波爐c、電視遙控器d、潛艇上的聲吶系統(tǒng)。
4、下列敘述中的影,屬于光的反射現(xiàn)象的是()。
a、立竿見影b、畢業(yè)合影c、湖光倒影d、形影不離。
5、小明在東錢湖畔看到:船兒在水面蕩漾,魚兒在白云中穿梭,青山在水中搖晃。小明看到的景物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船兒b、魚兒c、白云d、青山。
a、墻和鏡子都是亮的,因為墻和鏡子發(fā)生的是鏡面反射。
b、墻和鏡子都是暗的,因為墻和鏡子發(fā)生的是漫反射。
c、墻是亮的,鏡子是暗的,因為墻發(fā)生的是漫反射,鏡面發(fā)生的是鏡面反射。
d、墻是暗的,鏡子是亮的,因為墻發(fā)生的是漫反射,鏡面發(fā)生的是鏡面反射。
7、下列關(guān)于投影儀知識的說法錯誤的是()。
a、投影儀的鏡頭是凸透鏡。
b、屏幕上要得到正立的像,投影片應倒放。
c、投影儀是利用凸透鏡成正立、放大實像的原理制成的。
d、屏幕上要得到更大的清晰像,應將鏡頭靠近投影片的同時使投影儀遠離屏幕。
8、用焦距是50mm的照相機拍攝書中的畫頁時,鏡頭到書的距離應()。
a、小于50mmb、等于50mmc、等于100mmd、大于100mm。
9、生物課上常用的顯微鏡能對微小的物體進行高倍放大,它利用兩個焦距不同的凸透鏡分別作為物鏡和目鏡,則物鏡和目鏡對被觀察物所成的像是()。
a、物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b、物鏡和目鏡都成實像。
c、物鏡和目鏡都成虛像d、目鏡成正立、放大的實像。
10、下列關(guān)于色光與顏色的有關(guān)知識說法正確的是()。
a、色光的`三原色是紅黃藍,它們混合后的顏色是黑色。
b、色光的三原色是紅綠藍,它們混合后的顏色是白色。
c、色光的三原色是紅黃藍,它們混合后的顏色是白色。
d、顏色的三原色是紅黃藍,它們混合后的顏色是白色。
11、下列關(guān)于不可見光的應用的論述中,錯誤的是()。
a、電視機的遙控器發(fā)出的是紅外線。
b、紅外夜視儀能感應紅外線。
c、我們看見驗鈔機發(fā)出紫色的光,那就是紫外線。
d、臭氧層能大大吸收太陽光中的紫外線,保護地球上的生命。
12、如圖l是凸透鏡,s是物體,s'是它的像,則物距()。
a、ub、f。
c、u。
c、為了獲得更大的響度d、阻止琴弦振動發(fā)音。
14、下列現(xiàn)象中,利用回聲原理的是()。
a、利用音樂誘捕魚群b、利用聲音測定兩山之間的距離。
c、敲一下較長的水管,可以聽到兩聲或三聲響。
d、人能聽到蚊子的嗡嗡聲。
15、以下措施不能達到減弱噪聲目的的是()。
a、摩托車上安裝消聲器b、機場工作人員佩戴有耳罩的頭盔。
c、街頭設置噪聲監(jiān)測儀d、高架道路兩側(cè)建起透明板墻。
16、眼睛看近處的物體時,晶狀體變厚,對光的偏折能力()。
a、變強b、變?nèi)鮟、不變d、都有可能。
八年級物理功率課件篇五
5.全班內(nèi)進行交流匯報。
小結(jié):定滑輪的作用是可以改變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三、會移動的輪子。
1.出示塔吊的滑輪圖,并問:“這個滑輪是定滑輪嗎?”
2.認識動滑輪的定義。
3.請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安裝一個動滑輪。并思考:“動滑輪有什么作用?”
4.在提升重物時,我們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這說明定滑輪能否改變用力方向?
5.用測力計研究動滑輪是否具有省力作用。
1)學習使用測力計,認識力的單位:牛頓。并進行鞏固練習,拉出3n、5n的力。
2)教師示范用測力計測量將重物不通過動滑輪提升時的重力度數(shù);示范用測力計測量將重物通過動滑輪提升時的重力度數(shù)。
4)全班內(nèi)進行交流動滑輪能否省力?能省多少力?
四、比較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作用的不同。
五、想一想:
【板書設計】。
5.定滑輪和動滑輪。
定滑輪:改變力的方向,不省力也不費力。
動滑輪:不改變力的方向,省力。
【教學反思】在教學中先出示一個滑輪,讓學生了解滑輪的基本結(jié)構(gòu),接下來的研究就會比較順利了。學生在自行設計方案來研究定、動滑輪后,較好的認識了它們的工作原理,需要強調(diào)的是,學生自主活動(設計方案)應放在重點,事實證明,這樣做的效果很好。
八年級物理功率課件篇六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平衡狀態(tài)是指物體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2.知道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所受力的叫平衡力,最簡單的平衡情況是二力平衡;。
3.理解二力平衡條件;。
4.能利用平衡條件解決簡單的平衡問題。
過程與方法。
1.學會從分析一個物體上受到幾個力到能知道這幾個力的平衡關(guān)系。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有將科學技術(shù)應用于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的意識。
2.通過探究與交流,使學生有將自己的見解公開并與他人討論的愿望,認識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動與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應用。
【教學難點】1.二力平衡中的“二力同線”問題;2.勻速直線運動時二力平衡的條件。
教學工具。
滑輪、硬紙片、鉤碼、細繩、剪子。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牛頓第一定律的內(nèi)容是什么?
2.什么叫慣性?物體在什么情況下有慣性?
二、引入新課。
三、力的平衡。
教師:請大家思考,你見過的哪些物體受到力的作用并保持靜止狀態(tài)?
(學生思考并回答)。
教室內(nèi)的吊燈受到重力和拉力,吊燈保持靜止。放在地上的水桶受重力和地面對它的支持力,水桶靜止。課桌受到重力,書本對它向下壓的力和地面的支持力,課桌靜止。
教師:物體受到力的作用,物體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的情況也能見到。一列火車在一段平直的軌道上勻速行駛,火車受重力、支持力、水平向前的牽引力和向后的阻力。
教師:物體在受到幾個力作用時,如果物體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我們就說這幾個力相互平衡。
根據(jù)這個觀點,我們可以從吊燈的靜止狀態(tài)可知吊燈受到的重力和拉力相互平衡。
教師:請大家按照這樣的說法敘述上述各例中的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及它們個自受到的力之間的關(guān)系。
(學生敘述)。
四、二力平衡的條件。
教師:二力平衡的情況最簡單,我們先研究這種情況。
教師演示課本實驗并講解這個木塊受兩個拉力。
當兩個拉力大小不等時,木塊不能保持靜止。這兩個力不能平衡。
(演示)。
當兩個力大小相等,力的方向互成角度時,木塊也不能保持靜止。這兩個力不能平衡。
(演示)。
當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行時,木塊也不能保持靜止。這兩個力不能平衡。
(演示)。
教師提問:要使木塊靜止,這兩個力應該滿足哪些條件?
(學生回答)。
我們使這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重復剛才的實驗。
(演示)。
我們發(fā)現(xiàn)木塊處于靜止狀態(tài),此時,這兩個力是平衡的。
(演示)。
可見,兩個力的平衡必須滿足以下四個條件:兩個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
根據(jù)同一條直線上力的合成的法則可知,當兩個力彼此平衡時,物體受到的'合力是0。
五、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
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可以從兩方面去掌握。
1.根據(jù)物體處于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可以分析出作用在物體上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例題:質(zhì)量是50千克的人站在水平地面上,畫出人受力的圖示。
人受重力g和地面的支持力n。人處于靜止狀態(tài),所以重力g和支持力n是平衡的。那么這兩個力一定滿足二力平衡的條件,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一條直線上。
根據(jù)人的質(zhì)量,計算出人的重力g。g=mg=50千克×10牛/千克=500牛頓。方向豎直向下。支持力n=500牛頓,方向豎直向上。(圖示略)。
2.根據(jù)物體的受力情況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物體不受力,應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保持靜止狀態(tài)。物體受一個力,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這是力產(chǎn)生的效果。物體受平衡力時,應保持靜止或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靜止的物體受平衡力時,仍然保持靜止;運動的物體受平衡力時,仍然保持勻速直線運動。
例如,火車在平直的軌道上行駛。在豎直方向上重力和支持力平衡,如果牽引力大于阻力,火車將加速;如果牽引力小于阻力,火車將減速;牽引力和阻力相等時,水平方向二力平衡,火車勻速直線前進。
課后小結(jié)。
力和運動的關(guān)系可以粗略地概括如下。
維持運動不需要力的作用,因為物體有慣性,只有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時才需要力。但是物體在平衡力的作用下,運動狀態(tài)不會改變。
物體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的條件是什么呢?從理論上說,物體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時就可以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而實際上物體是沒有不受力的,所以物體受平衡力時就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
八年級物理功率課件篇七
教學目標:1、知識和技能:理解凸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
2、過程和方法:能在探究活動中,初步獲得提出問題的能力。
通過探究活動,體驗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和方法。
重、難點:1、試驗的過程。2、總結(jié)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教學器材:透鏡、光屏、蠟燭、刻度尺。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前提測評:
1、凸透鏡、凹透鏡對光各有什么作用?
2、什么是焦點?什么叫焦距?光心有什么特點?
二、導學達標:
引入課題:
照相機:可以成縮小、倒立的實像。
凸透鏡投影儀: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放大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思考:是什么原因影響了凸透鏡所成的像?
1、演示試驗:
物距:物體到透鏡的距離,用u表示。
像距:像到透鏡的距離,用v表示。
焦距:用f表示。
2倍焦距:用2f表示。
注意事項:a、蠟燭、透鏡、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b、調(diào)節(jié)光屏找出最清晰的像。
結(jié)果:距離不同成的像不同。
像與距離有什么關(guān)系?
2、學生試驗:試驗過程如課本示。
a、要找出放大、縮小的區(qū)域b、要找出倒立、正立的區(qū)域c:要找出不成像的區(qū)域。
試驗結(jié)果填入課本表格,并進行總結(jié)。
3、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對照電腦模擬)。
物距像距倒、正大、小虛、實。
u2f。
u=2f。
4、凸透鏡成像的原理:(作圖法)。
實像:真實光線匯聚而成的像,可以出現(xiàn)在光屏上。
虛像:討論其特點。
討論:平面鏡成的是實像還是虛像?
達標練習: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節(jié)內(nèi)容。
小結(jié):根據(jù)板書,總結(jié)本節(jié)內(nèi)容,明確重、難點。
課后活動:完成課本練習。
寫出凸透鏡成像時各種的規(guī)律。
八年級物理功率課件篇八
今天在××中學聽了王老師的《電學實驗復習》一課,王老師首先讓學生利用基本元件,完成任務單上的任務一,每個小組都能較好的歸納出電學中的幾組實驗,進行了電學部分實驗的.系統(tǒng)復習,歸納了電學最重要的實驗,如:測定小燈泡的額定功率,電流與電阻的關(guān)系等等。還特別歸納強調(diào)各個實驗中滑動變阻器的作用,實驗時的變量控制等等。
整堂課的教學內(nèi)容符合學生實際,層次、脈絡清晰。整堂課氣氛活躍,學生參與性高,過渡合理順暢。課堂中組織學生討論,練習鞏固,敢于把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和發(fā)展。例如:每個題目都會讓學生自己去想、去分析,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再讓學生起來解答。也注重學法的指導,如:講解實驗研究電流與電阻的關(guān)系時,如何通過調(diào)節(jié)滑動變阻器來保持被測電阻的電壓不變(突出變量控制的應用)。
唯一美中不足的一點就是王老師的言語再精煉一點就會錦上添花了。
八年級物理功率課件篇九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道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知道攝氏溫度的規(guī)定。
(2)了解液體溫度計的工作原理,會使用溫度計測量溫度。
(3)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自學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提出問題的能力。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及相互協(xié)作、友好相處的健康心態(tài)。(2)培養(yǎng)學生愛護環(huán)境的意識。
(說明:教學目標的設置充分體現(xiàn)了《物理課程標準》的概念。在本節(jié)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了解溫度計的原理和構(gòu)造,掌握溫度計的正確使用等基本知識和技能,更為重要的是這節(jié)課以以上知識為載體來培養(yǎng)學生樂于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態(tài)度及相互協(xié)作、友好相處的健康心理,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教學重點:
1、以自制演示溫度計為器材,通過學生觀察、分析、創(chuàng)造,自己得出液體溫度計的原理和構(gòu)造。
2、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實驗,閱讀教材,相互討論,總結(jié)出如何正確使用溫度計。
教學難點:
教學過程中如何逐步培養(yǎng)起后進生自主性學習的意識。
(說明:教學重點、難點的確立重在培養(yǎng)學生動手、自學、觀察、分析、創(chuàng)造的能力,及在學習中相互協(xié)作、主動參與學習的意識。)。
教學方法:觀察實驗,自學討論,探究學習。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出示幻燈片,學生觀察圖片。
學生觀察后說說感受,引入課題《溫度》。
二、新授。
第一節(jié)溫度。
2、學生實驗一。
學生用手觸摸熱水杯和冷水杯,并說出自己的感覺。引導學生總結(jié)出溫度的概念:物理學中把物體的冷熱程度叫做溫度。(冷的物體溫度低、熱的物體溫度高)。
再讓少數(shù)同學觸摸兩杯水。
老師:憑感覺判斷溫度準確嗎?要想準確的知道物體的溫度應該怎么辦?
(一):溫度計原理及構(gòu)造。
老師:你們知道的有哪些溫度計?它的構(gòu)造是什么?
(說明: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提出問題的能力。)。
學生分組討論,提出問題。
1、老師演示自制溫度計。
老師:當把這個裝置放進盛有熱水的燒杯里,同學們猜想一下,可能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
學生討論、回答。老師把裝置放到盛有熱水的燒杯里,學生觀察。
老師:現(xiàn)在把此裝置從熱水中取出,放進盛有冷水的燒杯中,又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學生猜想后回答。
老師把裝置從熱水中取出,放入盛有冷水的燒杯中。學生觀察現(xiàn)象。
老師:這種現(xiàn)象叫做什么?學生:熱脹冷縮。
老師:根據(jù)液體的熱脹冷縮原理能否制作一個測溫裝置?這個裝置叫做什么?
學生:溫度計。
老師:現(xiàn)在誰能說出液體溫度計的測量原理?
老師手舉自制溫度計。
老師:能否用此裝置測量液體的溫度?你認為它有哪些缺陷?
(說明:此問題的設計主要是通過學生觀察,把學生的情感因素,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老師拿出演示溫度計。
老師:這支溫度計經(jīng)過改造,已經(jīng)很完美?,F(xiàn)在大家看看這只溫度計,你們滿意嗎?
老師:誰能描述一下這支溫度計的構(gòu)造?
(二)、攝氏溫度。
1、攝氏溫度的規(guī)定。
學生閱讀課本p69并討論:攝氏度、100攝氏度、1攝氏度是如何規(guī)定的。
2、攝氏溫度的讀寫:出示天氣預報稿,請學生扮演播音員播報天氣預報,誰愿意?
寧夏20__年1月26日天氣預報。
觀眾朋友們,大家好!寧夏地區(qū)今天夜間到明天白天晴轉(zhuǎn)多云,北風34級,氣溫—15℃到2℃、明天夜間到后天白天多云。近期氣溫較低,請觀眾朋友們注意防寒保暖。
(學生閱讀,及時鼓勵,糾正其中的誤讀,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
3、認識溫度計計的構(gòu)造,介紹溫度計上的量程和分度值。
(三)、溫度計的使用。
老師:使用溫度計之前應該做到哪些事項?
學生閱讀課本p49“溫度計的使用”,并作反饋。
(說明: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實踐、自學、討論,展示,總結(jié)出如何正確使用溫度計,印象深刻,同時提高了自學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師簡單小結(jié)如何正確使用溫度計:
(四)、體溫計。
老師:生病正常,同學們要加強鍛煉,盡量少去醫(yī)院。
(說明:提醒學生加強鍛煉,培養(yǎng)學生愛護自己身體的意識)。
學生閱讀p69“體溫計”知識小結(jié):學生自結(jié)。
(五)、小結(jié)。
八年級物理功率課件篇十
科學概念:知道定滑輪固定在一個地方,不能隨著物體的移動而移動。知道動滑輪不固定,可以隨著重物的移動而移動。了解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作用不相同。
過程與方法:通過自行設計實驗方案來研究定滑輪是否省力、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不同作用。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意識到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不同作用,發(fā)展探究簡單機械的興趣。
【教學重點】。
認識滑輪的工作原理。
【教學難點】。
通過實驗來認識其工作原理。
【教學準備】。
鐵架臺、滑輪、鉤碼、線、測力計、實驗計劃表。
【養(yǎng)成教育訓練點】。
養(yǎng)成通過實驗、收集并整理數(shù)據(jù),然后進行分析的實驗習慣。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新課。
1.播放學校早晨升國旗的過程,并提問:“升旗的時候,我們的隊員是往下拉繩子,為什么國旗就往上升上去了呢?”(學生回答:因為旗桿頂部有一個輪子)。
2.概念引入:像旗桿頂部的滑輪那樣,固定在一個位置轉(zhuǎn)動而不移動的滑輪叫做定滑輪。
二、研究旗桿頂部的滑輪。
2.根據(jù)學生回答進行引導“定滑輪是否具有省力作用”(一般情況下,學生已習以為常地認為我們所學的工具都具有省力作用)。
3.請同學們自行設計研究定滑輪是否能省力的實驗方案。(提供實驗設計方案表)。
要研究的問題:定滑輪是否能省力。
預測:是()否()。
要改變的條件。
不要改變的條件。
實驗設計(可附圖)。
4.小組合作進行實驗,并記錄下研究的數(shù)據(jù)。
左邊鉤碼個數(shù)。
右邊鉤碼個數(shù)。
八年級物理功率課件篇十一
第四節(jié)功率。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結(jié)合實例理解功率的意義,建立功率概念,得出計算公式。
2.了解功率在實際中的應用,能進行簡單計算。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建立功率概念的過程,學習比較的方法。
2.通過實踐活動,滲透sts的觀念。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2.通過學習活動,使學生樂于探索日常生活現(xiàn)象中的物理學道理。
教學重點:建立功率的概念,滲透建立概念的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功率的概念。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按照書上的情境引入。
我們來觀察下面這幅圖,這是在日常生產(chǎn)生活中需要注意到的問題。
吊車和人都是在對磚頭做功,但是有快有慢,今天我們就主要來研究做功快慢的問題。
2.播放動畫引入。
播放動畫:功率選擇“功率的引出”按鈕,逐步點擊相應按鈕。
二、新課學習。
1.想一想,我們在研究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時,是怎樣進行比較的?
(1)時間相同,比較路程。
(2)路程相同,比較時間。
(3)利用路程和時間之比,即速度來描述。
由速度的啟發(fā),你能想一想怎樣比較人和吊車做功的快慢嗎?
(1)時間相同,比較運磚的多少,也就是做功的多少。
(2)運磚多少相同,即做功的多少相同,比較時間。
(3)如果時間和做功多少都不一樣,我們可以利用做功多少和時間之比來描述做功的快慢,再進行比較。
其實在物理學里有一個專門的物理量來描述做功的快慢,這就是功率,用字母p表示。
2.功率。
物理意義:表示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定義:單位時間內(nèi)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公式:
其中w表示功t表示時間p表示功率。
單位:瓦特(w),1kw=1000w,mw=1000kw。你知道1w的物理意義嗎?因為1w=1j/s,也就是說1w表示物體在1s內(nèi)做功1j。
3.比較。
比較這四個物理量的建立過程,找出共性,加深對功率概念的理解。
4.了解一些功率值。
播放動畫:功率,選擇“功率的實例”按鈕。
5.功率的計算。
在
中,w的單位是j,t的單位是s,得出的功率才是以w作單位的,計算時要注意到單位。如書上例題中給出的時間是2min,要換算成以s為單位。
三、小結(jié)。
為了描述做功的快慢,我們引出了一個新的物理量,功率。公式是。
單位是瓦特(w)。
四、板書設計。
物理意義:表示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定義:單位時間內(nèi)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公式:
其中w表示功t表示時間p表示功率。
單位:瓦特(w),1kw=1000w,mw=1000kw。
八年級物理功率課件篇十二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了解什么是凸透鏡,什么是凹透鏡,了解透鏡的焦點、焦距。
了解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的作用。
2、過程和方法。
觀察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對光的發(fā)散作用。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能保持對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領(lǐng)略自然現(xiàn)象的美好與和諧。
重、難點:
焦點、焦距的定義。
透鏡對光的折射作用。
教學器材:
激光源、各種透鏡。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前提測評:
完成光路圖:
空氣玻璃。
水空氣。
二、導學達標:
引入課題:我們經(jīng)常用到一些玻璃器件。如:眼鏡、照相機的鏡頭,它們有什么作用?
進行新課:
1、透鏡:一些玻璃做的透明的器件(實物觀察)。
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
凹透鏡:中間薄、邊緣厚的透鏡(圖3.1-1示)。
2、透鏡的做法:
主光軸:連接圓心的直線。
光心:透鏡的中心光心在主光軸上。通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改變。
3、透鏡對光的折射作用:
(1)、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又叫會聚透鏡。
(2)、凹透鏡對光有發(fā)散作用,又叫發(fā)散透鏡。
4、焦點和焦距:
焦點:與主光軸平行的光線通過凸透鏡后會聚到一點,叫凸透鏡的焦點。
焦點有幾個?
焦距: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單位是什么?
5、凹透鏡的焦點和焦距。
6、兩種透鏡上能畫三條特殊的光線。
三、達標練習: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節(jié)內(nèi)容。
小結(jié):根據(jù)板書,總結(jié)本節(jié)內(nèi)容,明確重、難點。
課后活動:完成課本練習。寫出日常生活中你見到的透鏡。
教學后記:對光心、主光軸的知識進行補充。會聚、發(fā)散的結(jié)論。
八年級物理功率課件篇一
1.1知識與技能:
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產(chǎn)生的原因;。
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線的應用;。
理解重力的大小與質(zhì)量的關(guān)系。
1.2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探究實驗得出影響重力的因素;。
通過“實驗分析”強化理解重力方向及重心。
1.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樂于探究自然現(xiàn)象,物理規(guī)律的興趣,提高學生辯證的分析物理知識的意識;。
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意識與團隊協(xié)作精神。
教學重難點。
2.1教學重點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與質(zhì)量的關(guān)系及重力方向。
2.2教學難點重力的大小與質(zhì)量的關(guān)系及重垂線的應用。
教學工具。
多媒體,教學用直尺、彈簧秤等。
教學過程。
6教學過程。
6.1引入新課。
八年級物理功率課件篇二
是像(選填“實”或“虛”)。
光線有_____條反射光線。
15.光線垂直入射到平面鏡上時,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等于,反射后光線的。
方向______改變(填“發(fā)生”或“不發(fā)生”),方向改變了。保持入射光線不動,鏡面繞入射點順時針轉(zhuǎn)動10o,這時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為。
16.有一條南北走向的河,兩岸風景如畫,風平浪靜時水中的倒影與岸上景物交相輝映,
美不勝收.一天早上七八點鐘的時候,某同學帶上照相機來到河邊,想拍一張水中倒影更清晰的照片(不逆光),那么,該同學應該站在河______(填“東”或“西”)岸拍攝,這一選擇是根據(jù)光的規(guī)律而作出的.
17.王芳同學站在平面鏡前3m處,她的像到鏡面的距離為m,現(xiàn)將一塊和鏡面一樣。
大的木板放在鏡子后面1m處,如圖所示,這時她(選填“仍能”或“不能”)在鏡中看到自己的像。
18.某同學在做有關(guān)光的實驗,他用一只無色玻璃杯,在杯內(nèi)盛上一些清水,杯邊斜放一。
個平面鏡,然后用一張白紙板(在中間開個口),讓太陽光從開口中射到玻璃杯內(nèi)的。
鏡子上,如圖,不斷調(diào)整開口的位置或鏡子的夾角,在白紙板上方就能看到多種色光。這位同學做的實際上就是__________實驗,水和鏡子相當于__________。
第17題第18題第19題。
19.如圖為光在空氣與玻璃交界面發(fā)生的反射和折射光路圖,界面的方是玻璃(填。
“上”、“下”“左”或“右”),反射角等于,是折射光線。
八年級物理功率課件篇三
01.如圖所示,入射光線與平面鏡成30角,則()。
0a.入射角是30。
0b.反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是60。
0c.反射角是60。
00d.入射角增大5,反射角增大10。
2.下列有關(guān)光現(xiàn)象的解釋,錯誤的是()。
a.小孔成像是光的折射現(xiàn)象。
b.雨后彩虹是太陽光傳播中被空氣中的水滴色散而產(chǎn)生的。
c.在太陽光下我們看到紅色的玫瑰花是因為它反射太陽光中的紅色光。
d.電視機遙控器是通過發(fā)出不同的紅外線實現(xiàn)電視機遙控的。
3.光從空氣傳到水中,它的傳播速度將()。
a.變大b.變小c.不變d.不能確定。
4.小轎車前的擋風玻璃不豎直安裝的主要原因是()。
a.為了造型美觀b.防止擋風玻璃震碎。
c.避免噪聲d.避免因平面鏡成像而影響安全行車。
5.如圖所示,有一個正方形的不透光的房間,在其中的一面墻上開有一個圓形小孔.在。
這面墻的對面有一個正方形的平面鏡.在房間里有一個人靠在與平面鏡垂直的一側(cè)墻面上,當有一束垂直于圓孔的平行光通過圓孔射到平面鏡上時,他能看到的是()。
a.鏡面上有一個圓形的亮斑b.整個正方形鏡子的形狀。
c.感到整個房間是一片黑暗d.整個房間的各處都是亮的。
6.空調(diào)遙控器能夠控制空調(diào)的開機、關(guān)機、調(diào)溫等,它工作時利用了()。
a.紅外線b.紫外線c.x射線d.可見光。
7.一半徑為5m的圓形蓄水池裝滿水,水面和地面相平,在池中心正上方離水面3m高處。
吊著一盞燈,一個人站在岸邊,他的眼睛距地面的高度為1.8m,則他要看到燈在水中所成的像,人到岸邊的距離不能超過()。
a.1mb.2mc.3md.4m。
甲、乙兩人分別站在a、b兩點,面向平面鏡張望,則:()。
a.甲可看到乙,乙看不到甲b.甲乙相互都可以看到。
c.甲看不到乙,乙看不到甲d.甲看不到乙,乙可看到甲。
9.某同學的手表是數(shù)字式的電子表,當它表面正對鏡面時,平面鏡中顯示的數(shù)字是如圖。
字樣,請問當時的真實時間是()。
a.20點51分b.15點02分c.12點05分d.21點02分。
其原因是()。
a.物體射向“毛玻璃”的光,在“毛玻璃”表面被全部反射了。
b.物體射向“毛玻璃”的光,一部分被“毛玻璃”反射,另一部分被吸收。
c.“毛玻璃”是不透光的。
d.物體射向“毛玻璃”的光,在“毛玻璃”表面產(chǎn)生了漫反射和折射。
11.如圖所示,一束光線經(jīng)平面鏡反射后,照到墻上的e點.若要使反射光射到墻上的f。
點,可采用的方法是()。
a.平面鏡不動,入射點不變,減小入射角。
b.入射光不動,將平面鏡豎直向下移動一定距離。
c.入射光不動,將平面鏡逆時針轉(zhuǎn)動適當角度。
d.入射光不動,將平面鏡順時針轉(zhuǎn)動適當角。
12.某校新建成一個噴水池,在池底中央安裝了一只射燈。射燈發(fā)出的一束光照在右邊的池壁上,當池內(nèi)無水時,站在池旁左邊的人,看到在s點形成一個亮斑,如圖所示,現(xiàn)往池內(nèi)灌水,水面升至a位置時,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點;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時,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點,則()。
a.p點在s點的下方,q點在s點的上方b.p點在s點的上方,q點在s點的下方。
c.p點在s點的上方,q點在s點的上方d.p點在s點的下方,q點在s點的下方。
八年級物理功率課件篇四
1、關(guān)于聲速,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回聲的傳播速度小于原聲的傳播速度。
b、聲音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最大。
c、物體振動得越快,聲音的傳播速度越大。
d、聲音的傳播速度與物體振動的幅度無關(guān)。
2、下列有關(guān)聲現(xiàn)象的說法正確是()。
a、聲音和光一樣,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比其他固體介質(zhì)大。
b、聲音和光一樣都能在真空中傳播。
c、人們常用音色來區(qū)分是何種樂器發(fā)出的聲音。
d、要使長笛發(fā)出的聲音的音調(diào)提高應使勁吹。
3、超聲波是人耳聽不見的聲音,但它有著廣泛的應用,在下列設備中,利用超聲波工作的是()。
a、驗鈔機b、微波爐c、電視遙控器d、潛艇上的聲吶系統(tǒng)。
4、下列敘述中的影,屬于光的反射現(xiàn)象的是()。
a、立竿見影b、畢業(yè)合影c、湖光倒影d、形影不離。
5、小明在東錢湖畔看到:船兒在水面蕩漾,魚兒在白云中穿梭,青山在水中搖晃。小明看到的景物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船兒b、魚兒c、白云d、青山。
a、墻和鏡子都是亮的,因為墻和鏡子發(fā)生的是鏡面反射。
b、墻和鏡子都是暗的,因為墻和鏡子發(fā)生的是漫反射。
c、墻是亮的,鏡子是暗的,因為墻發(fā)生的是漫反射,鏡面發(fā)生的是鏡面反射。
d、墻是暗的,鏡子是亮的,因為墻發(fā)生的是漫反射,鏡面發(fā)生的是鏡面反射。
7、下列關(guān)于投影儀知識的說法錯誤的是()。
a、投影儀的鏡頭是凸透鏡。
b、屏幕上要得到正立的像,投影片應倒放。
c、投影儀是利用凸透鏡成正立、放大實像的原理制成的。
d、屏幕上要得到更大的清晰像,應將鏡頭靠近投影片的同時使投影儀遠離屏幕。
8、用焦距是50mm的照相機拍攝書中的畫頁時,鏡頭到書的距離應()。
a、小于50mmb、等于50mmc、等于100mmd、大于100mm。
9、生物課上常用的顯微鏡能對微小的物體進行高倍放大,它利用兩個焦距不同的凸透鏡分別作為物鏡和目鏡,則物鏡和目鏡對被觀察物所成的像是()。
a、物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b、物鏡和目鏡都成實像。
c、物鏡和目鏡都成虛像d、目鏡成正立、放大的實像。
10、下列關(guān)于色光與顏色的有關(guān)知識說法正確的是()。
a、色光的`三原色是紅黃藍,它們混合后的顏色是黑色。
b、色光的三原色是紅綠藍,它們混合后的顏色是白色。
c、色光的三原色是紅黃藍,它們混合后的顏色是白色。
d、顏色的三原色是紅黃藍,它們混合后的顏色是白色。
11、下列關(guān)于不可見光的應用的論述中,錯誤的是()。
a、電視機的遙控器發(fā)出的是紅外線。
b、紅外夜視儀能感應紅外線。
c、我們看見驗鈔機發(fā)出紫色的光,那就是紫外線。
d、臭氧層能大大吸收太陽光中的紫外線,保護地球上的生命。
12、如圖l是凸透鏡,s是物體,s'是它的像,則物距()。
a、ub、f。
c、u。
c、為了獲得更大的響度d、阻止琴弦振動發(fā)音。
14、下列現(xiàn)象中,利用回聲原理的是()。
a、利用音樂誘捕魚群b、利用聲音測定兩山之間的距離。
c、敲一下較長的水管,可以聽到兩聲或三聲響。
d、人能聽到蚊子的嗡嗡聲。
15、以下措施不能達到減弱噪聲目的的是()。
a、摩托車上安裝消聲器b、機場工作人員佩戴有耳罩的頭盔。
c、街頭設置噪聲監(jiān)測儀d、高架道路兩側(cè)建起透明板墻。
16、眼睛看近處的物體時,晶狀體變厚,對光的偏折能力()。
a、變強b、變?nèi)鮟、不變d、都有可能。
八年級物理功率課件篇五
5.全班內(nèi)進行交流匯報。
小結(jié):定滑輪的作用是可以改變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三、會移動的輪子。
1.出示塔吊的滑輪圖,并問:“這個滑輪是定滑輪嗎?”
2.認識動滑輪的定義。
3.請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安裝一個動滑輪。并思考:“動滑輪有什么作用?”
4.在提升重物時,我們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這說明定滑輪能否改變用力方向?
5.用測力計研究動滑輪是否具有省力作用。
1)學習使用測力計,認識力的單位:牛頓。并進行鞏固練習,拉出3n、5n的力。
2)教師示范用測力計測量將重物不通過動滑輪提升時的重力度數(shù);示范用測力計測量將重物通過動滑輪提升時的重力度數(shù)。
4)全班內(nèi)進行交流動滑輪能否省力?能省多少力?
四、比較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作用的不同。
五、想一想:
【板書設計】。
5.定滑輪和動滑輪。
定滑輪:改變力的方向,不省力也不費力。
動滑輪:不改變力的方向,省力。
【教學反思】在教學中先出示一個滑輪,讓學生了解滑輪的基本結(jié)構(gòu),接下來的研究就會比較順利了。學生在自行設計方案來研究定、動滑輪后,較好的認識了它們的工作原理,需要強調(diào)的是,學生自主活動(設計方案)應放在重點,事實證明,這樣做的效果很好。
八年級物理功率課件篇六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平衡狀態(tài)是指物體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2.知道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所受力的叫平衡力,最簡單的平衡情況是二力平衡;。
3.理解二力平衡條件;。
4.能利用平衡條件解決簡單的平衡問題。
過程與方法。
1.學會從分析一個物體上受到幾個力到能知道這幾個力的平衡關(guān)系。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有將科學技術(shù)應用于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的意識。
2.通過探究與交流,使學生有將自己的見解公開并與他人討論的愿望,認識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動與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應用。
【教學難點】1.二力平衡中的“二力同線”問題;2.勻速直線運動時二力平衡的條件。
教學工具。
滑輪、硬紙片、鉤碼、細繩、剪子。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牛頓第一定律的內(nèi)容是什么?
2.什么叫慣性?物體在什么情況下有慣性?
二、引入新課。
三、力的平衡。
教師:請大家思考,你見過的哪些物體受到力的作用并保持靜止狀態(tài)?
(學生思考并回答)。
教室內(nèi)的吊燈受到重力和拉力,吊燈保持靜止。放在地上的水桶受重力和地面對它的支持力,水桶靜止。課桌受到重力,書本對它向下壓的力和地面的支持力,課桌靜止。
教師:物體受到力的作用,物體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的情況也能見到。一列火車在一段平直的軌道上勻速行駛,火車受重力、支持力、水平向前的牽引力和向后的阻力。
教師:物體在受到幾個力作用時,如果物體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我們就說這幾個力相互平衡。
根據(jù)這個觀點,我們可以從吊燈的靜止狀態(tài)可知吊燈受到的重力和拉力相互平衡。
教師:請大家按照這樣的說法敘述上述各例中的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及它們個自受到的力之間的關(guān)系。
(學生敘述)。
四、二力平衡的條件。
教師:二力平衡的情況最簡單,我們先研究這種情況。
教師演示課本實驗并講解這個木塊受兩個拉力。
當兩個拉力大小不等時,木塊不能保持靜止。這兩個力不能平衡。
(演示)。
當兩個力大小相等,力的方向互成角度時,木塊也不能保持靜止。這兩個力不能平衡。
(演示)。
當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行時,木塊也不能保持靜止。這兩個力不能平衡。
(演示)。
教師提問:要使木塊靜止,這兩個力應該滿足哪些條件?
(學生回答)。
我們使這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重復剛才的實驗。
(演示)。
我們發(fā)現(xiàn)木塊處于靜止狀態(tài),此時,這兩個力是平衡的。
(演示)。
可見,兩個力的平衡必須滿足以下四個條件:兩個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
根據(jù)同一條直線上力的合成的法則可知,當兩個力彼此平衡時,物體受到的'合力是0。
五、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
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可以從兩方面去掌握。
1.根據(jù)物體處于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可以分析出作用在物體上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例題:質(zhì)量是50千克的人站在水平地面上,畫出人受力的圖示。
人受重力g和地面的支持力n。人處于靜止狀態(tài),所以重力g和支持力n是平衡的。那么這兩個力一定滿足二力平衡的條件,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一條直線上。
根據(jù)人的質(zhì)量,計算出人的重力g。g=mg=50千克×10牛/千克=500牛頓。方向豎直向下。支持力n=500牛頓,方向豎直向上。(圖示略)。
2.根據(jù)物體的受力情況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物體不受力,應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保持靜止狀態(tài)。物體受一個力,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這是力產(chǎn)生的效果。物體受平衡力時,應保持靜止或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靜止的物體受平衡力時,仍然保持靜止;運動的物體受平衡力時,仍然保持勻速直線運動。
例如,火車在平直的軌道上行駛。在豎直方向上重力和支持力平衡,如果牽引力大于阻力,火車將加速;如果牽引力小于阻力,火車將減速;牽引力和阻力相等時,水平方向二力平衡,火車勻速直線前進。
課后小結(jié)。
力和運動的關(guān)系可以粗略地概括如下。
維持運動不需要力的作用,因為物體有慣性,只有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時才需要力。但是物體在平衡力的作用下,運動狀態(tài)不會改變。
物體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的條件是什么呢?從理論上說,物體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時就可以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而實際上物體是沒有不受力的,所以物體受平衡力時就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
八年級物理功率課件篇七
教學目標:1、知識和技能:理解凸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
2、過程和方法:能在探究活動中,初步獲得提出問題的能力。
通過探究活動,體驗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和方法。
重、難點:1、試驗的過程。2、總結(jié)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教學器材:透鏡、光屏、蠟燭、刻度尺。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前提測評:
1、凸透鏡、凹透鏡對光各有什么作用?
2、什么是焦點?什么叫焦距?光心有什么特點?
二、導學達標:
引入課題:
照相機:可以成縮小、倒立的實像。
凸透鏡投影儀: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放大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思考:是什么原因影響了凸透鏡所成的像?
1、演示試驗:
物距:物體到透鏡的距離,用u表示。
像距:像到透鏡的距離,用v表示。
焦距:用f表示。
2倍焦距:用2f表示。
注意事項:a、蠟燭、透鏡、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b、調(diào)節(jié)光屏找出最清晰的像。
結(jié)果:距離不同成的像不同。
像與距離有什么關(guān)系?
2、學生試驗:試驗過程如課本示。
a、要找出放大、縮小的區(qū)域b、要找出倒立、正立的區(qū)域c:要找出不成像的區(qū)域。
試驗結(jié)果填入課本表格,并進行總結(jié)。
3、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對照電腦模擬)。
物距像距倒、正大、小虛、實。
u2f。
u=2f。
4、凸透鏡成像的原理:(作圖法)。
實像:真實光線匯聚而成的像,可以出現(xiàn)在光屏上。
虛像:討論其特點。
討論:平面鏡成的是實像還是虛像?
達標練習: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節(jié)內(nèi)容。
小結(jié):根據(jù)板書,總結(jié)本節(jié)內(nèi)容,明確重、難點。
課后活動:完成課本練習。
寫出凸透鏡成像時各種的規(guī)律。
八年級物理功率課件篇八
今天在××中學聽了王老師的《電學實驗復習》一課,王老師首先讓學生利用基本元件,完成任務單上的任務一,每個小組都能較好的歸納出電學中的幾組實驗,進行了電學部分實驗的.系統(tǒng)復習,歸納了電學最重要的實驗,如:測定小燈泡的額定功率,電流與電阻的關(guān)系等等。還特別歸納強調(diào)各個實驗中滑動變阻器的作用,實驗時的變量控制等等。
整堂課的教學內(nèi)容符合學生實際,層次、脈絡清晰。整堂課氣氛活躍,學生參與性高,過渡合理順暢。課堂中組織學生討論,練習鞏固,敢于把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和發(fā)展。例如:每個題目都會讓學生自己去想、去分析,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再讓學生起來解答。也注重學法的指導,如:講解實驗研究電流與電阻的關(guān)系時,如何通過調(diào)節(jié)滑動變阻器來保持被測電阻的電壓不變(突出變量控制的應用)。
唯一美中不足的一點就是王老師的言語再精煉一點就會錦上添花了。
八年級物理功率課件篇九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道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知道攝氏溫度的規(guī)定。
(2)了解液體溫度計的工作原理,會使用溫度計測量溫度。
(3)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自學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提出問題的能力。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及相互協(xié)作、友好相處的健康心態(tài)。(2)培養(yǎng)學生愛護環(huán)境的意識。
(說明:教學目標的設置充分體現(xiàn)了《物理課程標準》的概念。在本節(jié)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了解溫度計的原理和構(gòu)造,掌握溫度計的正確使用等基本知識和技能,更為重要的是這節(jié)課以以上知識為載體來培養(yǎng)學生樂于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態(tài)度及相互協(xié)作、友好相處的健康心理,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教學重點:
1、以自制演示溫度計為器材,通過學生觀察、分析、創(chuàng)造,自己得出液體溫度計的原理和構(gòu)造。
2、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實驗,閱讀教材,相互討論,總結(jié)出如何正確使用溫度計。
教學難點:
教學過程中如何逐步培養(yǎng)起后進生自主性學習的意識。
(說明:教學重點、難點的確立重在培養(yǎng)學生動手、自學、觀察、分析、創(chuàng)造的能力,及在學習中相互協(xié)作、主動參與學習的意識。)。
教學方法:觀察實驗,自學討論,探究學習。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出示幻燈片,學生觀察圖片。
學生觀察后說說感受,引入課題《溫度》。
二、新授。
第一節(jié)溫度。
2、學生實驗一。
學生用手觸摸熱水杯和冷水杯,并說出自己的感覺。引導學生總結(jié)出溫度的概念:物理學中把物體的冷熱程度叫做溫度。(冷的物體溫度低、熱的物體溫度高)。
再讓少數(shù)同學觸摸兩杯水。
老師:憑感覺判斷溫度準確嗎?要想準確的知道物體的溫度應該怎么辦?
(一):溫度計原理及構(gòu)造。
老師:你們知道的有哪些溫度計?它的構(gòu)造是什么?
(說明: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提出問題的能力。)。
學生分組討論,提出問題。
1、老師演示自制溫度計。
老師:當把這個裝置放進盛有熱水的燒杯里,同學們猜想一下,可能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
學生討論、回答。老師把裝置放到盛有熱水的燒杯里,學生觀察。
老師:現(xiàn)在把此裝置從熱水中取出,放進盛有冷水的燒杯中,又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學生猜想后回答。
老師把裝置從熱水中取出,放入盛有冷水的燒杯中。學生觀察現(xiàn)象。
老師:這種現(xiàn)象叫做什么?學生:熱脹冷縮。
老師:根據(jù)液體的熱脹冷縮原理能否制作一個測溫裝置?這個裝置叫做什么?
學生:溫度計。
老師:現(xiàn)在誰能說出液體溫度計的測量原理?
老師手舉自制溫度計。
老師:能否用此裝置測量液體的溫度?你認為它有哪些缺陷?
(說明:此問題的設計主要是通過學生觀察,把學生的情感因素,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老師拿出演示溫度計。
老師:這支溫度計經(jīng)過改造,已經(jīng)很完美?,F(xiàn)在大家看看這只溫度計,你們滿意嗎?
老師:誰能描述一下這支溫度計的構(gòu)造?
(二)、攝氏溫度。
1、攝氏溫度的規(guī)定。
學生閱讀課本p69并討論:攝氏度、100攝氏度、1攝氏度是如何規(guī)定的。
2、攝氏溫度的讀寫:出示天氣預報稿,請學生扮演播音員播報天氣預報,誰愿意?
寧夏20__年1月26日天氣預報。
觀眾朋友們,大家好!寧夏地區(qū)今天夜間到明天白天晴轉(zhuǎn)多云,北風34級,氣溫—15℃到2℃、明天夜間到后天白天多云。近期氣溫較低,請觀眾朋友們注意防寒保暖。
(學生閱讀,及時鼓勵,糾正其中的誤讀,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
3、認識溫度計計的構(gòu)造,介紹溫度計上的量程和分度值。
(三)、溫度計的使用。
老師:使用溫度計之前應該做到哪些事項?
學生閱讀課本p49“溫度計的使用”,并作反饋。
(說明: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實踐、自學、討論,展示,總結(jié)出如何正確使用溫度計,印象深刻,同時提高了自學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師簡單小結(jié)如何正確使用溫度計:
(四)、體溫計。
老師:生病正常,同學們要加強鍛煉,盡量少去醫(yī)院。
(說明:提醒學生加強鍛煉,培養(yǎng)學生愛護自己身體的意識)。
學生閱讀p69“體溫計”知識小結(jié):學生自結(jié)。
(五)、小結(jié)。
八年級物理功率課件篇十
科學概念:知道定滑輪固定在一個地方,不能隨著物體的移動而移動。知道動滑輪不固定,可以隨著重物的移動而移動。了解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作用不相同。
過程與方法:通過自行設計實驗方案來研究定滑輪是否省力、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不同作用。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意識到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不同作用,發(fā)展探究簡單機械的興趣。
【教學重點】。
認識滑輪的工作原理。
【教學難點】。
通過實驗來認識其工作原理。
【教學準備】。
鐵架臺、滑輪、鉤碼、線、測力計、實驗計劃表。
【養(yǎng)成教育訓練點】。
養(yǎng)成通過實驗、收集并整理數(shù)據(jù),然后進行分析的實驗習慣。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新課。
1.播放學校早晨升國旗的過程,并提問:“升旗的時候,我們的隊員是往下拉繩子,為什么國旗就往上升上去了呢?”(學生回答:因為旗桿頂部有一個輪子)。
2.概念引入:像旗桿頂部的滑輪那樣,固定在一個位置轉(zhuǎn)動而不移動的滑輪叫做定滑輪。
二、研究旗桿頂部的滑輪。
2.根據(jù)學生回答進行引導“定滑輪是否具有省力作用”(一般情況下,學生已習以為常地認為我們所學的工具都具有省力作用)。
3.請同學們自行設計研究定滑輪是否能省力的實驗方案。(提供實驗設計方案表)。
要研究的問題:定滑輪是否能省力。
預測:是()否()。
要改變的條件。
不要改變的條件。
實驗設計(可附圖)。
4.小組合作進行實驗,并記錄下研究的數(shù)據(jù)。
左邊鉤碼個數(shù)。
右邊鉤碼個數(shù)。
八年級物理功率課件篇十一
第四節(jié)功率。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結(jié)合實例理解功率的意義,建立功率概念,得出計算公式。
2.了解功率在實際中的應用,能進行簡單計算。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建立功率概念的過程,學習比較的方法。
2.通過實踐活動,滲透sts的觀念。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2.通過學習活動,使學生樂于探索日常生活現(xiàn)象中的物理學道理。
教學重點:建立功率的概念,滲透建立概念的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功率的概念。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按照書上的情境引入。
我們來觀察下面這幅圖,這是在日常生產(chǎn)生活中需要注意到的問題。
吊車和人都是在對磚頭做功,但是有快有慢,今天我們就主要來研究做功快慢的問題。
2.播放動畫引入。
播放動畫:功率選擇“功率的引出”按鈕,逐步點擊相應按鈕。
二、新課學習。
1.想一想,我們在研究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時,是怎樣進行比較的?
(1)時間相同,比較路程。
(2)路程相同,比較時間。
(3)利用路程和時間之比,即速度來描述。
由速度的啟發(fā),你能想一想怎樣比較人和吊車做功的快慢嗎?
(1)時間相同,比較運磚的多少,也就是做功的多少。
(2)運磚多少相同,即做功的多少相同,比較時間。
(3)如果時間和做功多少都不一樣,我們可以利用做功多少和時間之比來描述做功的快慢,再進行比較。
其實在物理學里有一個專門的物理量來描述做功的快慢,這就是功率,用字母p表示。
2.功率。
物理意義:表示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定義:單位時間內(nèi)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公式:
其中w表示功t表示時間p表示功率。
單位:瓦特(w),1kw=1000w,mw=1000kw。你知道1w的物理意義嗎?因為1w=1j/s,也就是說1w表示物體在1s內(nèi)做功1j。
3.比較。
比較這四個物理量的建立過程,找出共性,加深對功率概念的理解。
4.了解一些功率值。
播放動畫:功率,選擇“功率的實例”按鈕。
5.功率的計算。
在
中,w的單位是j,t的單位是s,得出的功率才是以w作單位的,計算時要注意到單位。如書上例題中給出的時間是2min,要換算成以s為單位。
三、小結(jié)。
為了描述做功的快慢,我們引出了一個新的物理量,功率。公式是。
單位是瓦特(w)。
四、板書設計。
物理意義:表示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定義:單位時間內(nèi)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公式:
其中w表示功t表示時間p表示功率。
單位:瓦特(w),1kw=1000w,mw=1000kw。
八年級物理功率課件篇十二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了解什么是凸透鏡,什么是凹透鏡,了解透鏡的焦點、焦距。
了解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的作用。
2、過程和方法。
觀察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對光的發(fā)散作用。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能保持對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領(lǐng)略自然現(xiàn)象的美好與和諧。
重、難點:
焦點、焦距的定義。
透鏡對光的折射作用。
教學器材:
激光源、各種透鏡。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前提測評:
完成光路圖:
空氣玻璃。
水空氣。
二、導學達標:
引入課題:我們經(jīng)常用到一些玻璃器件。如:眼鏡、照相機的鏡頭,它們有什么作用?
進行新課:
1、透鏡:一些玻璃做的透明的器件(實物觀察)。
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
凹透鏡:中間薄、邊緣厚的透鏡(圖3.1-1示)。
2、透鏡的做法:
主光軸:連接圓心的直線。
光心:透鏡的中心光心在主光軸上。通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改變。
3、透鏡對光的折射作用:
(1)、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又叫會聚透鏡。
(2)、凹透鏡對光有發(fā)散作用,又叫發(fā)散透鏡。
4、焦點和焦距:
焦點:與主光軸平行的光線通過凸透鏡后會聚到一點,叫凸透鏡的焦點。
焦點有幾個?
焦距: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單位是什么?
5、凹透鏡的焦點和焦距。
6、兩種透鏡上能畫三條特殊的光線。
三、達標練習: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節(jié)內(nèi)容。
小結(jié):根據(jù)板書,總結(jié)本節(jié)內(nèi)容,明確重、難點。
課后活動:完成課本練習。寫出日常生活中你見到的透鏡。
教學后記:對光心、主光軸的知識進行補充。會聚、發(fā)散的結(jié)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