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淖x后感優(yōu)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讀后感1000字篇一
關于網上很多人認為:“為什么要勉強自己去適應環(huán)境,而不讓環(huán)境來適應自己呢?”針對這一言論我只能表示每個人的想法不同,自然感悟就不同了,就如:“一個人要是能被自我甚至于他人所苛求,那此人自然就不會淪為眾生了?!遍喿x過林清玄先生文章的人,想必都有一種只需要每天處在心靜、平和的環(huán)境中閱讀一點,感悟一點,學習一點就夠了的同感。簡單明了,就是舍不得讀完。(至少我是這樣的)
關于這本書,之前的幾篇文章都是有點偏心靈雞湯類的自我感悟,比如:人生就如化妝,要學會從內而化;或者是貪圖名利權位的人,那又何以能見到自我真實的性靈;亦或是關于愛情淺嘗的痛苦與甜蜜等等。在這些章節(jié)中我都有用筆記本寫下并闡述了自已心得感悟。
越過雞湯類的言論,開始從親情、友情來淺談幸福。作者的父親當年是落難被迫征兵——日本兵,也就是所謂的漢奸。在當漢奸的那些年過的很是痛苦,他們常常吃不上正常人所吃的食物,更別說能不能飽食了。有次實在忍不住饑餓,便去偷馬糟中隨意丟放的飼料,被逮住后卻差點活活打死。那時,馬兒比他們吃的還要好,他們最渴望以及最幻想吃的食物便是紅苕。
作者這里寫的有些零散,時常寫了父親年輕時征兵的事,又寫作者小時候與父母親生活時發(fā)生的事,還夾著些父親遠離家鄉(xiāng),母親在鄉(xiāng)守望,后來不知怎的,作者又開始和父親在不同的地方尋找母親,乃至于父親死時也未曾見到作者與作者母親的最后一面,也竟是后面作者才發(fā)現原來母親早已經死了幾年了。所以看的我時常分不清哪件事發(fā)生在前,哪件事發(fā)生在后。
不過最讓我欣慰以及羨慕的還是友情,有道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作者的朋友曾買花贈遠方的女友,只因花店恰好有幾支襯于好友,只因路途恰好經過友舍,便一起買之。卻因好友恰好不在,便靜等幾個小時,早已延誤去往女友的班次,最后心平氣和的將花放在屋外,另寫下便條:附贈予女友花一支。能獲得這種友情的人,想必定是非常棒的,起碼品質是沒得說的。
談完這些情感,再來看看愛情。對于作者闡述的愛情言論,我是比較贊同也比較欽佩的。他告訴我們:“學習是人間的功課,但是學習不一定要自己身陷泥沼才會體會的到,因為不單單僅指愛情,只要有觀照之智、抉擇的慧,也知道那泥沼的所在和深淺,那就可繞道而行或跨步而過?!弊髡哌€警告我們:“如果你只想采斷崖絕壁的那一朵絕美百合,很可能百合沒有采到,清晨已經消逝了?!币嗷蚴牵骸皭矍榭v使貴如黃金,在鳥的翅膀綁著黃金,也會使最善于飛翔的鳥兒為之墜落!”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讀后感1000字篇二
《傷仲永》講的是一個天才變庸才的故事,其目的是為了告誡我們是不是天才都要努力學習。
小的時候我的腦袋就被灌輸了諸如“天才來自勤奮”、“天才是1%的天分加99%的汗水”的思想。所以,我對這個故事的主旨并不“感冒”,這與“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的道理是一樣的。
真正令我感興趣的是仲永為什么會心甘情愿地被“不使學”,被選擇人生?僅僅是因為年幼不懂事?還是說懼怕父親的權威?仲永的才能是在五歲時被發(fā)現的,隨后這天分便被其父親當作搖錢樹,一搖就是十幾年。這么多個無趣的年頭里,仲永是怎么想的,是否反抗過,我們無從得知。但從最后仲永變成庸才這一事實中,我大致可以推測:仲永已經麻木了,對人生已經沒有追求,認為自己就是給父親謀取利益的存在,接受了這不公的命運,最終才會“泯然眾人矣”.
仲永父親固然是錯的,但這并不意味仲永就沒有可指責之處了。雖然,仲永并不熱愛吟詩作賦,不然怎么會讓自己的詩被當作謀取錢財的工具?怎么會在四處訪客的無趣生活里渾渾噩噩地虛度光陰?曾經聽過這么一句話:人如果不想做一件事,會去找一千個理由;人倘若想去做一件事,會去想一千個辦法。仲永如果有自己的夢想,有自己的人生追求,他就不可能甘愿淪為賺錢的傀儡,不可能讓父親的“陰謀”得逞。
人只會做夢是可怕的事;人不會做夢是更可怕的事。仲永是個不會做夢的人,他僅僅是空有天分罷了,所以他最終也不過是一個“眾人”而已。
現在的我們并不需要背負太多太過于沉重的東西,為何不趁現在好好做一美夢,然后明晨迎著朝陽去追尋它,這樣活著不是很浪漫嗎?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讀后感1000字篇三
堅持短短只有兩個字,但許多人卻理解并不到位,并難以做到,包括我。讀了《埋在雪下的小屋》后,我對堅持有了更深層、更廣泛的理解。
這篇小說采用了故事順敘和回憶插敘的手法,情節(jié)曲折離奇、引人入勝,內容令人感動。它主要講述了大野、林娃、森森、雪丫四個小伙伴到雪山里追捕一只小白鹿,在一間小木屋里歇息時,不料一起喊叫的聲波引發(fā)雪崩,積雪掩埋了小屋,他們被困住了,期間雖然他們產生了一些矛盾,但一直堅持挖雪,終于打開了一條通道,最后大野為了救大家而犧牲了,其小伙伴十天后重見天日。 他們在黑暗、饑寒交迫和缺少工具的環(huán)境下堅持挖雪來尋找逃生的通道,就在毫無希望時他們仍然沒有放棄生還的欲望。這就是人類最原始的求生本領帶給他們的堅持。
我被他們正確抉擇堅持方向、求同存異的精神所震撼。四個孩子中最大的14歲,最小的才8歲,他們在一個狹小的空間里成功處理了一個又一個的矛盾和挑戰(zhàn),最后正確選擇了應該共同堅持的目標,相互理解、互幫互助、齊心協(xié)力地挖雪,直至最后成功。
四個孩子中,最大的是大野,他非常果敢,懂得關心他人,森森病了,大野就讓他躺在床上;林娃很冷,大野堅持把自己的衣服脫給他穿;又餓又累時大野仍然拿著木頭奮力挖雪,直至倒下犧牲大野是個好哥哥,這個小男子漢的行為可歌可泣!他的堅持是團結友愛的體現,讓其他伙伴們獲得了重生!
生活中,我們需要學會堅持、樂觀、堅強、團結。誠然,我們不太可能遇上大野他們的經歷,但在一個個集體生活和學習的小事中,我們遇到困難時應該團結協(xié)作、迎難而上、堅持到底,直至最后的勝利。
《埋在雪下的小屋》中小伙伴的成功生還告訴我們,不論遇到什么困難,生命最重要,沒有邁不過的坎;只要堅持不懈,努力地做,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不被困難所嚇倒,勇敢地往前沖,總有一天奇跡終會出現的。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讀后感1000字篇四
《祖父的園子》這篇課文出自蕭紅的《呼蘭河傳》,通過學習,我從中體會到這個園子是應有盡有、五彩繽紛、生機勃勃,到處充滿著自由、快樂與隨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這也充分體現出祖父非常疼愛她。所以作者才會如此調皮搗蛋,祖父也不會約束她。
文章語言十分簡潔樸素,但卻很生動形象地寫出了作者當年的.天真無邪、無憂無慮、自由自在。
特別是這一段,“我”將谷穗當成野草,全部都挖掉了,可祖父依舊和藹可親地對我介紹哪個是草,哪個是谷穗,足見祖父對“我’的愛,也可以看出作者當時幼稚的心靈里充滿的是自由和快樂。
童年是一幅美麗的油畫;童年是一條彩色的河;童年是一首歌,歌里跳動著幸福與快樂的音符。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童年,更何況是處于童年時期的我們呢?
記得我還未開始上學時,外婆帶著我去菜園除草,外婆教我如何拿鋤頭和怎樣除草。當我拔除雜草后,欣喜若狂,感覺十分好玩。于是再次拿起鋤頭,趁外婆沒注意,不管是草還是菜,統(tǒng)統(tǒng)都給鋤掉了。沒過一會兒,菜園里的菜都成了醉羅漢,東倒西歪,看到這,我還感覺挺得意的。這時,外婆才回過神來??吹?BR> 菜園里的菜都被挖了出來,就知道是我的杰作了。頓時勃然大怒,向我揮手而來。誒?怎么不疼?嗯!果然如我所料,雷聲大、雨點小,外婆那么疼我,怎會舍得打我呢,外婆只是輕輕地打了我?guī)紫滦∈帧?BR> 一轉眼,我的童年已經進入倒計時了。童年就像風箏一樣越飛越高,可風箏還有線啊!可以收回來,而童年卻一去不復返了,但在我內心深處始終保留著那份美好的回憶!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讀后感1000字篇五
那一滴眼淚,在日照下,一瞬,早已化為飛煙;那一場迷夢,在歲月中,卻用了一朵花開,到落的時間;那一首首宋詞,別去了蝴蝶攜走杜鵑的傳言,唯留下今世的弦,彈奏著惘然的華年。
聽,
是那一篇篇彌散在如漏光陰里的詞章。從“裁剪冰綃,輕疊露重,淡著燕脂勻注”到“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三百首,抒寫的三百個情感的誓言。
聽,
是那一絲絲敲碎了縈繞在內心的情愫。還有自徽宗趙佶到易安居士,一個個富有才氣詞人道出的縷縷情思。
合上書,閉上眼,那些詞句情景如現眼前。接下來,我就道一道,從《宋詞三百首》旖旎的詞章中體味的淡淡情懷。
國維有言: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此乃成就事業(yè)之說。然,今吾閱宋詞三百,另辟蹊徑,從感情方面探尋其三境界。
第一境:“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痹凰贾?。
我默嘆,高樓獨倚時,只剩君一人,望月明星疏,寄予深情,只愿人長久,只可惜遠方的佳人,卻是嬋娟不共。再沒有夢里相遇的瞬間,悲歡離合,無人相伴這微寒的明月夜。
想念,凝結了淚水。唯有在夜深人靜時,獨自默默遙望,任憑相思泛起。深覺,相思濃如酒,亦猶記,晏殊相思四壺酒。“綠酒初嘗人易醉”,“爛醉花間應有數”,“醉后不知斜陽晚”,“一場愁夢酒醒時”。如此思念,把酒一壺, 亦宋詞三百首讀后感算是一種寬慰罷。而飄落的相思淚,跌碎了時常憶起的重逢畫面。
原來,有一種等待,叫做思念。
第二境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痹坏戎?。
多少年華似水流去,多少等待在朝朝暮暮。
輪回了多少春花秋月,掠過了多少春雨秋寒,落盡了多少清愁別恨。
打不開的枷鎖,沖不出來的牢籠,撩不清理還亂的鬢發(fā),擦不了抹不盡的苦澀淚。誰默默的廝守“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夢游處,不知道何地何方,醉酒時,不知道何人何恨長。
嚴仁一首筆致清倩的閨怨詞,道一聲“寶奩如月不欺人,明日歸來君試看”,宣卿情調幽怨的一句“斷腸落日千山暮”,凈土盡頭,幾人解脫,談笑間,華發(fā)早生,流年東逝而去。愴然間,留一縷青絲不肯老去,只為等你來。
第三境:“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痹痪壷?。
一陣風,一場夢,海誓山盟般磨蹭。要寂靜,誰能懂?緣來緣去緣無蹤,緣生緣滅緣是影。
佛捻斷了一聲嘆息,蒼黃便染了滿眼。
緣來,緣散,緣如水。
三生石上的印記歷歷在目,畫樓湖畔的笑聲聲縈耳。帶著前世的期盼,來到今生,尋找那個夜晚,尋找那夜的,朵朵煙花。
上元燈節(jié),火樹銀花不夜天,人潮涌動。他和她走散了,在人群中切切找尋,已經是燈火闌珊的時候,無意間回頭,卻看見她立在那里微笑等待。他站在亭內,她立在橋頭,隔著燈火遙遙相望。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令我不禁憶起,吳文英的花夢情緣,“驚回心未穩(wěn),送曉色、一壺蔥茜,才知花夢準”。
萬般,只因一個緣字,一切便變的美好起來。佛說:一切皆有為法,盡是因緣和合,緣起時起,緣盡還無,不外如是
恍惚間,四周已是古風古韻的亭臺樓閣,共度一幕幕哀樂交加的人事紛擾,才后知后覺,原來這一切,都只是為了遇見。
吾,本是喜好詩詞的,特鐘于耆卿和清照,然今縱觀宋詞三百,感受頗深。
一方斜陽鋪成詩箋,一壺香茗飲出詞話。品一句“心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道一聲“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思一段“記當日,門掩梨花,剪燈深夜語”的款款柔情。心中,似無雜念。
詞,亦是可以養(yǎng)性的。讀懂一首詞,就是讀懂了一個故事。言說親情,愛情,友情和羈旅之情。
最后的最后,忽覺有點不舍了,不如就以自己的一首小詞來結束吧,繼續(xù)體味這旖旎宋詞里的淡淡思緒,回味這宋詞里的歷久彌香。
一剪梅
殘葉紛飛拭秋霜,征鴻過盡,徑自彷徨。輕扶羅裙拾芬芳,荷鋤葬花,苦淚千行。
轉登小樓憑欄望,萬頃碧水,難阻悲愴。夢憶昔日心底涼,棄卻哀情,獨留暗香。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讀后感1000字篇六
《世界是平的》這本書已經出版好久,我聽過朋友說了好幾遍,但那時的是因為這本書太火了。如果很湊巧,你又經過一個極不起眼的書店或是書屋,隨口問問《世界是平的》這本書,你同樣能夠得到老板很殷勤的推薦。于是,可想而知,托馬斯?弗里德曼的這本《世界是平的》在全球范圍,在中國,是那么的令人歡欣鼓舞,令人愛不釋手。這次最終有了這本書,翻開扉頁,心境卻跟朋友說的完全不一樣,自我不禁發(fā)出這樣的疑問,世界真如書中說的那樣嗎?
其引人注目的地方在于一個簡單而有沖擊力的概念:世界是平的,并在必須程度上切合了世界發(fā)展的潮流或趨勢,同時,該書尤其敏銳地把握了互聯(lián)網最前沿的發(fā)展,尤其是互聯(lián)網的最新狀況和最新發(fā)展趨勢。所以,許多人尤其是時常在網絡上縱橫的人,捧著這本書都有所敬畏,最大的感覺是自我知識不足了,需要更新了。
是的,作為一個中國航油員工,要服務人民,首先就要了解世界發(fā)展的趨勢,首先就要有全球化的思維,如果思維還限制在老觀念中,是無法跟上時代的腳步,是注定要被時代所淘汰的,異常是我們這些年輕的80后,光纜、寬帶、internet此刻在世界上幾乎是無處不在,無論你處在什么樣的區(qū)域,什么樣的國家,居住在什么樣的住宅小區(qū)里都是平等的。只要你卯足勁兒,努力朝著自我的方向奔,世界就在你的腳下。
全球化首先表此刻經濟全球化和貿易的自由化。《世界是平的》講述全球化狀況及其給人們所帶來的影響,強調今日的全球經濟體讓人才的競爭和流動更加直接和快速,并產生贏者更贏、輸者更輸的殘酷現實,直接沖擊了人們對價值的理解;很多人都感受到前途不確定,憂慮隨時會失去工作,所以對未來產生恐懼。
但《世界是平的》同時又啟示我們:理解一個人,應當從社會和歷史發(fā)展的角度去看待;我們許多人身上的一些不理智和虛榮行為的出現,都是因為我們的知識欠缺,否則,人們就會根據情形做出理智的行為。
人類的歷史首先是一部發(fā)展史。也就是,人類的歷史是一部社會生產力在不斷提高、人們永無止境地追求物質財富以滿足其欲壑難填的欲望的發(fā)展史。人類的這種跟動物并無二致的自然屬性或者說天性,也就決定了生產力會決定生產關系。在不一樣的歷史階段或者扮演著不一樣的歷史主角上,人們有不一樣的使命。你、我、他,我們每個人都應當根據自我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和自我所扮演的主角、所站的崗位,來創(chuàng)造社會財富。
人類社會能夠看成各種各樣的人分工合作的一個大系統(tǒng)。在這個系統(tǒng)中,我們怎樣讓我們自我以及我們自我所構成的社會更幸福呢?
人類,乃至這個自然界每個存在的物體(或者是動物、植物,或者是沒有生命的其他物質),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每個個體都有自我的相對長處,都有其現實存在的合理之處,都在為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做出貢獻。在我們從事的有著自我長處的領域,我們能更高效率地創(chuàng)造社會財富。所以,構建和諧社會以及真正和諧的社會,應當要且能夠讓每個人都能發(fā)揮自我的所長,都有為社會、為國家做出貢獻的機會,都有經過自我的努力和勞動改變自我命運的機會,也都能為每一個人創(chuàng)造或者說供給平等競爭的機會而不是輸在起跑線上。
社會更幸?;蛘邩嫿ê椭C社會,應當強調社會公義。社會、國家及其當權者在強調有著高智力人才的重要性的同時,也要看到同樣在為社會留下血汗的其他人。即便是最基層、處于社會最底層的人,同樣都是國家的人才,同樣是社會的精英??赡艽_實,因人才的難求,造成了某些“精英”自憐自愛、高高在上和無比優(yōu)越的自我感覺。但我依然主張,社會是大家的,而不是只屬于少數成功的人或者一般人所理解的“精英”。一切留下血汗的、為這個社會創(chuàng)造財富的,都是“精英”。人類社會這么了不起、這么豐富多彩,其實都是因為始終有你,有我。而那種幾乎從小學分流的時候就已經被注定的“精英至上”的思維,就無法體現這種深邃的人文關懷。社會不和諧也是顯然和必然的。
那么,整個社會的大機制該如何來做到這點的呢?一句話:經濟調控。經濟的調控,使得每個人的個人最優(yōu)化選擇貼合到達社會最優(yōu)化的方向。當每個人都做自我最擅長的事情的時候,他就會得到社會更多的回報。社會當然也就和諧,這毫無疑問。
同樣,如果你所做的事情能夠真正地給人們帶來更多的價值,那么社會就應當給你更高的回報,鼓勵你去做。更進一步地,無論社會再怎樣需要各種各樣的拔尖人才,但如果我們有意無意的忽略了組成這個社會基層的大眾,那么社會都將要付出沉重的代價?;谶@樣的認識,消除過分的貧富差距,是必要的;否則,多數人會覺得被社會忽略了甚至被排斥了,或者人們會感覺到所付出的努力與所得到的回報嚴重不相稱,于是就不大愿意去做了,抱怨也多了,也自然會產生一種對國家和社會的疏離感,進而社會也就不和諧了??墒牵吮旧硎且环N貪婪的動物,這和自然界其他動物并無本質區(qū)別,甚至有時候人類比動物表現得更殘忍、更貪婪:很多人為了自身利益會不顧忌整個社會的利益,很多人會為了自我的政績或個人升遷、或個人利益得失而去損害、去踐踏別人的利益、社會的利益,去破壞自然,甚至不惜挑戰(zhàn)自然法則。這時,人類就需要法律的手段來協(xié)調、來保證自我合法和與生俱來的權利不受侵犯。這是除了思想之外,人唯一優(yōu)于動物的地方。所以,我們要善加利用好人類的這個智慧。
合理的企業(yè)和組織機構必須要順應社會的發(fā)展趨勢,順應社會環(huán)境。每個人和組織機構都應當去做自我最擅長、同時又是對社會有益的事情。僅有這樣,自我才有可能對社會作出最大貢獻的同時從社會得到回報。人和企業(yè)都是社會的一部分,自我的財富來源都是將自我的努力和社會來交換。所以,為了自我的長久發(fā)展,就必須要盡到自我的社會職責。
更進一步地,人類每個人身上都有很多潛力可挖,我們應當給其他人供給一個很好的機會,能讓他們發(fā)揮他們的潛力去為社會創(chuàng)造財富。一個不能發(fā)揮人們的創(chuàng)造性和進取性的社會,不是一個和諧的社會,事業(yè)必然會失敗。作為企業(yè)的管理者和領導者,應當挖掘人們身上的創(chuàng)造性潛力,經過一些制度和政策,來鼓勵人們去發(fā)揮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這是企業(yè)提高的源泉。也僅有這樣,社會才能真正發(fā)展。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讀后感1000字篇七
讀書會上,老師給我們推薦了《不一樣的卡梅拉》這本書,我迫不及待地買來讀。這本書寫得精彩極,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套書是講一只名叫卡梅拉的小雞和她的同伴們的故事。書一共有六冊,其中,我最喜歡看的是《我想去看?!贰_@本書是寫小雞卡梅拉聽鸕鶿佩羅說大海很漂亮,她下定決心要去看大海,可是她的同伴包括她的爸爸都認為這個想法很愚蠢。
但是,這不能改變卡梅拉的決心。于是她告別了父母和伙伴們,朝夢想中的大海走去。一路上,她經歷狂風暴雨、陡峭又泥濘的山路,還在黑夜里勇敢地前進。終于,她看到了夢寐以求的大海,看到了比想象中更加美麗壯觀的大海。
卡梅拉一直都抱有“生活中肯定還有比睡覺更好玩的事情!”這樣的信念,她追求那些同伴們認為不可想象的事情。雖然處處坎坷,歷經艱難,但總是逢兇化吉,化險為夷,最后還能收獲超乎想象的回報和異乎尋常的果實。
卡梅拉是一位生活中的勇士。我覺得我應該向卡梅拉學習,在我今后成長的道路上,我一定要樹立一個目標,然后堅定不移地去實現它,那么總有一天我也會像卡梅拉一樣看見自己心中的“大?!?。寒假里,我讀了一本書,叫《不一樣的卡梅拉》,是法國作家克利斯科昂·約里波瓦的作品。這本書寫得精彩極了,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本書的第六冊《我能打敗怪獸》寫得最有趣??防且恢荒鸽u,它和丈夫皮迪克生活在一個雞舍里,它們養(yǎng)育了許許多多的小雞,其中有一只小母雞叫卡門,小公雞叫卡梅利多,特別優(yōu)秀,深得父母的喜愛。有次雞舍鬧饑荒,惟一的燕麥種子也被一只老鼠偷走了。皮迪克和卡梅拉就去找食物,家里只剩下一群小雞。
等了許久也不見父母回家,于是小雞也出門去找。它們來到一座城堡,遇見了一只怪獸,原來是怪獸偷光了它們的食物,小雞們就和怪獸展開了一場食物爭奪戰(zhàn)。卡梅利多運用自己的智慧和膽識,終于把怪獸打敗了,贏回了自己的食物。書中關于雙方的爭斗描寫得活靈活現,動人心魄,看了令人愛不釋手。
我覺得卡梅利多不畏強暴,又勇敢又聰明,我非常地佩服它。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讀后感1000字篇八
在蘋果手機、平板電腦橫空出世之后,喬布斯這一名字開始變得家喻戶曉。他的出現,讓個人電腦、動畫電影、音樂、移動電話、平板電腦以及數字出版這6大產業(yè)發(fā)生了顛覆性改革。如此偉大的成功讓我對他的傳奇人生產生了濃厚興趣,假期,我讀了《史蒂夫·喬布斯傳》。通過這本書的介紹,我認為他之所以會有如此之大的成就,主要歸功于他的完美主義精神和永無止境的變通能力。
我清晰的記得書中記敘了這樣一件事:一天,蘋果的一位設計師比爾·阿特金森找到了畫圓和橢圓時巧妙計算平方根的方法,讓人震驚。可喬布斯卻說:“圓和橢圓是挺好的,可是如果能畫出漂亮的帶圓角的矩形就更完美了”。阿特金森說那是不可能的。于是,喬布斯帶著阿特金森走了三條街,找到了17處這樣的例子,阿特金森完全信服了。最終,在喬布斯的幫助下,他們合作找到了飛快畫出帶圓角的矩形的方法。
在當時,68000微處理器并不支持計算平方根,但喬布斯對完美的追求卻絲毫沒有動搖。他努力鉆研數論,為現有技術不可能達到的目的而變通。他要求員工和助理不要“死板、死板、再死板”地墨守成規(guī),被現有技術的條條框框所束縛,而是要“變通、變通、再變通”地尋求突破,為夢想搭建實現的舞臺。
眾所周知,蘋果手機、平板電腦薄薄的一層還不到一厘米,卻擁有眾多在當今最領先、最時尚、最受歡迎的產品功能。如果不是近乎苛刻的完美主義精神指引著永無止境的變通實踐,就不會有今天革命性的蘋果產品的問世,更不會產生傳奇的喬布斯。
一段成功的人生背后,必定是由一份堅毅的人格和一份出眾的才華形成的組合體。在喬布斯身上,堅毅的人格就表現為這種‘無時無刻不完美’的完美主義精神;而出眾才華的始作俑者,就是為實現‘無限可能’的變通能力。顯然,喬布斯不是神,卻被世人冠以神一樣的美譽,就是他將‘完美’和‘變通’完美結合。試想一下,只有完美主義精神,沒有變通的實踐,那只能是空想;而只有變通的實踐,沒有完美主義精神,那頂多是對現有的小小改進,而且,很快,這種小改進也會因為缺乏進取的動力而荒蕪。不是所有人的人生都能像喬布斯那樣充滿傳奇,但我們可以從他的身上學習到這樣一些受益終身的東西?;氐轿覀兊膶W習生活中,把完美主義精神體現到學習上,要一絲不茍:不留錯別字、犯過的錯誤決不允許出現第二次;而變通,更是充滿學習的各個角落:用巧妙的方法將自己的知識連接在一塊兒,從而得到新的知識,又或者,用不止一種方法解決同一個難題……
喬布斯為科學的發(fā)展和人類的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全世界都在為這樣的英才早逝惋惜不已,這個社會需要更多的喬布斯們。那么,從現在開始,讓我們一起努力!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讀后感1000字篇九
已過午夜,丈夫和兒子發(fā)出輕輕的鼾聲,我仍在捧著一本書讀得驚心動魄,還差最后三十頁,絕對等不得睡一覺的間隔。小說寫得太精彩了,尤其是作為一位母親,讀來更是寸斷肝腸。
這本叫《無聲告白》的小說,出自一位美籍華裔女作家之筆,扉頁上的她很年輕,也很漂亮,很難想象如此深刻、如此刺痛靈魂的故事是這位優(yōu)雅、溫婉的女士所作。小說探索了身份危機、人生成就、種族、性別、家庭以及個人道路。寫的是成為“異類”的那種負擔與壓力,這種負擔與壓力,通常會摧毀一個人,而不是塑造一個人。
先說說故事梗概:莉迪亞死了,她是家中老二,李先生和李太太的掌上明珠,她遺傳了母親的藍眼睛和父親的黑頭發(fā)。父母深信,莉迪亞一定能實現他們無法實現的夢想。莉迪亞的尸體被發(fā)現后,她的父親內疚不已,母親則一心報復。莉迪亞的哥哥覺得,隔壁的壞小子鐵定脫不了關系,只有莉迪亞的妹妹看得一清二楚……
莉迪亞的妹妹看清了什么呢?
原來,李先生是一位出身窮困的華人移民后代,從小受到排擠、孤立,最大的夢想就是融入白人的世界。李太太由單身母親撫養(yǎng)長大,雖是地道的白人,卻不愿屈從母親期望的女性傳統(tǒng)角色,她夢想擁有自己的事業(yè),比男人更加卓爾不群。倆人的結合有愛,也有很深的誤解和由誤解產生的期待。等到孩子相繼出生,誤解越來越深,差點導致家庭的崩解。此后,莉迪亞就成了維系家庭表面安穩(wěn)的紐帶。她既要安撫父親對友誼的渴求,又要滿足母親對出人頭地的期盼。她被親情綁架,被父母的懦弱壓垮。
在小說中,每個人都有心中的夢想,在現實中卻都舉步維艱。當成人的夢想遭到現實困境,當成人解決不了自己內心的痛苦,這種憤憤不滿,這種失魂落魄,就會轉嫁到幼小而柔弱的孩子身上。
痛苦像瘟疫一樣,不但互相傳染,還會感染給所有的家人。當內心的痛苦深藏成秘密,這些秘密就會讓家庭產生裂痕。我想,每個人都難免心意難酬,難免傷痕累累。但是,這些決不能成為勒索他人的借口,尤其不能轉化成催逼孩子的重壓。每個人,每個時代,都有不可避免的困境,都有繞不開的難題,那么,這些都應該由每個時代里的每個人去求索,去抗爭。轉嫁痛苦是一種怯懦,自己消化不了,扛不下來,也只好自己認,至少不要讓它再去毒害孩子的心靈?!拔覀兘K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狈馄ど系倪@行字像針一樣刺進你的心里,告誡你:要有勇氣活出自己,否則,你不但成為不了他人期待的樣子,還會因此自我毀滅,帶給他人更大的打擊。因為,每個人的問題只能自己解決,在別人哪怕是最親近的人身上也得不到徹底的代償。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讀后感1000字篇十
7月30日,完成了對《無聲告白》的閱讀。這本被稱為“橫掃美國亞馬遜排行榜”的書,與其說是懸疑類小說,不如說是一本有關愛和教育的杰作。
小說開篇便告訴讀者,迪莉婭死了,就此埋下伏筆:她怎么死的?隨著作者謀篇布局的深入,讀者漸漸自己撥開了真相的面紗:這女孩活的好痛苦,那些愛她的人,那些在她生前對其百般關注、死后痛不欲生的人,實際上是以愛之名,行謀殺之實。
書中提到,每一代人的言行往往都與上一代人有關。母親是一個不甘平庸、希望與眾不同的女人,最終卻還是嫁人生子,成為一名普通的家庭婦女,盡管中途她掙扎過,沒留下只言片語離開這個家,希望繼續(xù)完成擱置的夢想,但卻因腹中孕育了第三個小生命——漢娜而再度放棄。她短暫的離去卻在迪莉婭身上留下了童年的陰影。小姑娘陰錯陽差發(fā)現了母親保留的外婆的烹飪書,看著被淚水浸濕的紙張,誤以為是母親的眼淚。她暗暗發(fā)誓,只要母親能回來,她會盡力去完成母親的每一個想法,每一個希望。而母親回來了,錯誤開始了,她這短暫的一生,承載了母親不甘平凡的夢想,被壓得喘不過氣。父親是一個中國人,在黃頭發(fā)、藍眼睛的美國人中間顯得那么格格不入,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遭到歧視和嘲笑是再正常不過的。自己的卑微弱小在兒子內斯的身上顯露,“游泳事件”讓他以為兒子也要重蹈覆轍。反而他卻覺得迪莉婭是受歡迎的姑娘,有著和身邊人一樣的藍眼睛,那么漂亮可愛。因此,迪莉婭短暫的一生承載了父親“合群”、“要受歡迎”的理念,用一生,去彌補父親小時候的陰影。
愛的重量把迪莉婭壓垮了。這是愛嗎?愛她,請給她選擇的權利,讓她能夠對自己的人生負責。而不是在她生日的時候,母親送解剖書、父親送連衣裙,告訴她去實現長久以來她不喜歡的“夢想”,去融合長久以來她無法融合的“圈子”。
太多的愛給了迪莉婭,其他孩子呢?內斯的事情,父母已不怎么關注。漢娜?有時會被totally遺忘?;蛟S內斯小時候會有些憎恨這個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妹妹吧,不然也不會做出推她入水的舉動。而當他把妹妹就上來,妹妹不撒開他的手時,讀者就應了解了,內斯是迪莉婭在這個家庭中唯一一個可以依賴、求助的人了。內斯大了,也能體會到迪莉婭的不易,也會在飯桌上岔開話題,解救她于水火,但他畢竟還有自己的路要走,他要離開這個家,他要去哈佛。所以,當他要離開家的時候,迪莉婭是真的絕望了。當他承諾call back卻食言的時候,迪莉婭真的傷心了。畢竟,內斯是一個心思沒那么細膩的男孩子,他有自己的生活和夢,他不會一直關注妹妹的心理變化,畢竟他不是她,不能真正體會到她的痛苦。
一切的錯,迪莉婭想,來自恐懼??謶帜赣H再次離開,恐懼自己不能讓他們滿意。需要糾正這個錯誤,從哪里開始呢?她一腳踏入了湖中心的水面。那個夜里,迪莉婭死了。作者描寫的很美,讀到這里,有種relieve 的感覺,她終于解脫了。
關于文中杰克對內斯的暗戀、父母最初的相遇結合、父親的出軌,不再贅述。迪莉婭這個從頭就死的人物牽動著每個人的心。她的死亡讓所有人陷入悲傷,甚至歇斯底里,但文章最后,結束的很“暖”。母親原諒父親的出軌,二人擁吻,內斯揍了杰克,但和妹妹為他上藥療傷,隨著迪莉婭完全地消失在這個世界,每個人似乎都漸漸地從悲傷中蘇醒,讓生活步入正軌,去接受事實。但每個人都不會忘記她,她給每個人都上了一課。
天下的父母,你們可知,孩子的許多告白是無聲的,需要你們用心去發(fā)掘,不然可能會鑄成大錯,輕則誤其終身,重則造成不可挽回的悔恨。一個人活在世上,有那么多無法掌控的事情,如果連自己的人生都不能掌控,還有什么意思呢?也需一個人不怕寒言冷語,但溫柔的刀子怕是能讓你痛不欲生,等回過神來,已無力掙扎回天乏術。
我會想,如果迪莉婭早早地跟父母溝通呢?早點告訴他們真實的想法,不就可以避免悲劇的發(fā)生了嗎?不,她不會。有一種心理畸形叫童年陰影,有一種可怕的力量叫習慣,當你習慣去迎合別人的想法,那你就很容易被別人掌控了。迪莉婭是自己投降了,從小到大的習慣驅使著她硬著頭皮向前走,一旦路走不下去了,到了無法忍受、不得不解決、而又無人商討、無法可解的時候,只好選擇死亡,一了百了。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入戲了。在她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雖然我沒慘到那個地步,也沒勇氣通過死亡來結束一切,但我很難過地看到自己與她身上的相似點,也再次敲打自己,如果一直以來在走別人的路,終有一天,我會手足無措,會走不下去的。也不要祈禱會有人拉你一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可能在你入水后會有人拉你一次、兩次,但無法救你于水深火熱,根本的解決辦法,是學會游泳,讓自己變得剛強??側ヌ宦蹲约旱膫?,展示一副可憐的樣子,時間久了,只會招來人的嘲笑和瞧不起。但一定要有1-2個特別體己的朋友,讓你的心事有個outlet,這樣,不至于抑郁。
懂了很多道理,卻仍過不好這一生。為什么?因為你不去按照道理去做,去行動。
去吧,去做正確的事,不要再為自己找借口,懶惰懈怠。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讀后感1000字篇一
關于網上很多人認為:“為什么要勉強自己去適應環(huán)境,而不讓環(huán)境來適應自己呢?”針對這一言論我只能表示每個人的想法不同,自然感悟就不同了,就如:“一個人要是能被自我甚至于他人所苛求,那此人自然就不會淪為眾生了?!遍喿x過林清玄先生文章的人,想必都有一種只需要每天處在心靜、平和的環(huán)境中閱讀一點,感悟一點,學習一點就夠了的同感。簡單明了,就是舍不得讀完。(至少我是這樣的)
關于這本書,之前的幾篇文章都是有點偏心靈雞湯類的自我感悟,比如:人生就如化妝,要學會從內而化;或者是貪圖名利權位的人,那又何以能見到自我真實的性靈;亦或是關于愛情淺嘗的痛苦與甜蜜等等。在這些章節(jié)中我都有用筆記本寫下并闡述了自已心得感悟。
越過雞湯類的言論,開始從親情、友情來淺談幸福。作者的父親當年是落難被迫征兵——日本兵,也就是所謂的漢奸。在當漢奸的那些年過的很是痛苦,他們常常吃不上正常人所吃的食物,更別說能不能飽食了。有次實在忍不住饑餓,便去偷馬糟中隨意丟放的飼料,被逮住后卻差點活活打死。那時,馬兒比他們吃的還要好,他們最渴望以及最幻想吃的食物便是紅苕。
作者這里寫的有些零散,時常寫了父親年輕時征兵的事,又寫作者小時候與父母親生活時發(fā)生的事,還夾著些父親遠離家鄉(xiāng),母親在鄉(xiāng)守望,后來不知怎的,作者又開始和父親在不同的地方尋找母親,乃至于父親死時也未曾見到作者與作者母親的最后一面,也竟是后面作者才發(fā)現原來母親早已經死了幾年了。所以看的我時常分不清哪件事發(fā)生在前,哪件事發(fā)生在后。
不過最讓我欣慰以及羨慕的還是友情,有道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作者的朋友曾買花贈遠方的女友,只因花店恰好有幾支襯于好友,只因路途恰好經過友舍,便一起買之。卻因好友恰好不在,便靜等幾個小時,早已延誤去往女友的班次,最后心平氣和的將花放在屋外,另寫下便條:附贈予女友花一支。能獲得這種友情的人,想必定是非常棒的,起碼品質是沒得說的。
談完這些情感,再來看看愛情。對于作者闡述的愛情言論,我是比較贊同也比較欽佩的。他告訴我們:“學習是人間的功課,但是學習不一定要自己身陷泥沼才會體會的到,因為不單單僅指愛情,只要有觀照之智、抉擇的慧,也知道那泥沼的所在和深淺,那就可繞道而行或跨步而過?!弊髡哌€警告我們:“如果你只想采斷崖絕壁的那一朵絕美百合,很可能百合沒有采到,清晨已經消逝了?!币嗷蚴牵骸皭矍榭v使貴如黃金,在鳥的翅膀綁著黃金,也會使最善于飛翔的鳥兒為之墜落!”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讀后感1000字篇二
《傷仲永》講的是一個天才變庸才的故事,其目的是為了告誡我們是不是天才都要努力學習。
小的時候我的腦袋就被灌輸了諸如“天才來自勤奮”、“天才是1%的天分加99%的汗水”的思想。所以,我對這個故事的主旨并不“感冒”,這與“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的道理是一樣的。
真正令我感興趣的是仲永為什么會心甘情愿地被“不使學”,被選擇人生?僅僅是因為年幼不懂事?還是說懼怕父親的權威?仲永的才能是在五歲時被發(fā)現的,隨后這天分便被其父親當作搖錢樹,一搖就是十幾年。這么多個無趣的年頭里,仲永是怎么想的,是否反抗過,我們無從得知。但從最后仲永變成庸才這一事實中,我大致可以推測:仲永已經麻木了,對人生已經沒有追求,認為自己就是給父親謀取利益的存在,接受了這不公的命運,最終才會“泯然眾人矣”.
仲永父親固然是錯的,但這并不意味仲永就沒有可指責之處了。雖然,仲永并不熱愛吟詩作賦,不然怎么會讓自己的詩被當作謀取錢財的工具?怎么會在四處訪客的無趣生活里渾渾噩噩地虛度光陰?曾經聽過這么一句話:人如果不想做一件事,會去找一千個理由;人倘若想去做一件事,會去想一千個辦法。仲永如果有自己的夢想,有自己的人生追求,他就不可能甘愿淪為賺錢的傀儡,不可能讓父親的“陰謀”得逞。
人只會做夢是可怕的事;人不會做夢是更可怕的事。仲永是個不會做夢的人,他僅僅是空有天分罷了,所以他最終也不過是一個“眾人”而已。
現在的我們并不需要背負太多太過于沉重的東西,為何不趁現在好好做一美夢,然后明晨迎著朝陽去追尋它,這樣活著不是很浪漫嗎?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讀后感1000字篇三
堅持短短只有兩個字,但許多人卻理解并不到位,并難以做到,包括我。讀了《埋在雪下的小屋》后,我對堅持有了更深層、更廣泛的理解。
這篇小說采用了故事順敘和回憶插敘的手法,情節(jié)曲折離奇、引人入勝,內容令人感動。它主要講述了大野、林娃、森森、雪丫四個小伙伴到雪山里追捕一只小白鹿,在一間小木屋里歇息時,不料一起喊叫的聲波引發(fā)雪崩,積雪掩埋了小屋,他們被困住了,期間雖然他們產生了一些矛盾,但一直堅持挖雪,終于打開了一條通道,最后大野為了救大家而犧牲了,其小伙伴十天后重見天日。 他們在黑暗、饑寒交迫和缺少工具的環(huán)境下堅持挖雪來尋找逃生的通道,就在毫無希望時他們仍然沒有放棄生還的欲望。這就是人類最原始的求生本領帶給他們的堅持。
我被他們正確抉擇堅持方向、求同存異的精神所震撼。四個孩子中最大的14歲,最小的才8歲,他們在一個狹小的空間里成功處理了一個又一個的矛盾和挑戰(zhàn),最后正確選擇了應該共同堅持的目標,相互理解、互幫互助、齊心協(xié)力地挖雪,直至最后成功。
四個孩子中,最大的是大野,他非常果敢,懂得關心他人,森森病了,大野就讓他躺在床上;林娃很冷,大野堅持把自己的衣服脫給他穿;又餓又累時大野仍然拿著木頭奮力挖雪,直至倒下犧牲大野是個好哥哥,這個小男子漢的行為可歌可泣!他的堅持是團結友愛的體現,讓其他伙伴們獲得了重生!
生活中,我們需要學會堅持、樂觀、堅強、團結。誠然,我們不太可能遇上大野他們的經歷,但在一個個集體生活和學習的小事中,我們遇到困難時應該團結協(xié)作、迎難而上、堅持到底,直至最后的勝利。
《埋在雪下的小屋》中小伙伴的成功生還告訴我們,不論遇到什么困難,生命最重要,沒有邁不過的坎;只要堅持不懈,努力地做,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不被困難所嚇倒,勇敢地往前沖,總有一天奇跡終會出現的。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讀后感1000字篇四
《祖父的園子》這篇課文出自蕭紅的《呼蘭河傳》,通過學習,我從中體會到這個園子是應有盡有、五彩繽紛、生機勃勃,到處充滿著自由、快樂與隨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這也充分體現出祖父非常疼愛她。所以作者才會如此調皮搗蛋,祖父也不會約束她。
文章語言十分簡潔樸素,但卻很生動形象地寫出了作者當年的.天真無邪、無憂無慮、自由自在。
特別是這一段,“我”將谷穗當成野草,全部都挖掉了,可祖父依舊和藹可親地對我介紹哪個是草,哪個是谷穗,足見祖父對“我’的愛,也可以看出作者當時幼稚的心靈里充滿的是自由和快樂。
童年是一幅美麗的油畫;童年是一條彩色的河;童年是一首歌,歌里跳動著幸福與快樂的音符。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童年,更何況是處于童年時期的我們呢?
記得我還未開始上學時,外婆帶著我去菜園除草,外婆教我如何拿鋤頭和怎樣除草。當我拔除雜草后,欣喜若狂,感覺十分好玩。于是再次拿起鋤頭,趁外婆沒注意,不管是草還是菜,統(tǒng)統(tǒng)都給鋤掉了。沒過一會兒,菜園里的菜都成了醉羅漢,東倒西歪,看到這,我還感覺挺得意的。這時,外婆才回過神來??吹?BR> 菜園里的菜都被挖了出來,就知道是我的杰作了。頓時勃然大怒,向我揮手而來。誒?怎么不疼?嗯!果然如我所料,雷聲大、雨點小,外婆那么疼我,怎會舍得打我呢,外婆只是輕輕地打了我?guī)紫滦∈帧?BR> 一轉眼,我的童年已經進入倒計時了。童年就像風箏一樣越飛越高,可風箏還有線啊!可以收回來,而童年卻一去不復返了,但在我內心深處始終保留著那份美好的回憶!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讀后感1000字篇五
那一滴眼淚,在日照下,一瞬,早已化為飛煙;那一場迷夢,在歲月中,卻用了一朵花開,到落的時間;那一首首宋詞,別去了蝴蝶攜走杜鵑的傳言,唯留下今世的弦,彈奏著惘然的華年。
聽,
是那一篇篇彌散在如漏光陰里的詞章。從“裁剪冰綃,輕疊露重,淡著燕脂勻注”到“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三百首,抒寫的三百個情感的誓言。
聽,
是那一絲絲敲碎了縈繞在內心的情愫。還有自徽宗趙佶到易安居士,一個個富有才氣詞人道出的縷縷情思。
合上書,閉上眼,那些詞句情景如現眼前。接下來,我就道一道,從《宋詞三百首》旖旎的詞章中體味的淡淡情懷。
國維有言: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此乃成就事業(yè)之說。然,今吾閱宋詞三百,另辟蹊徑,從感情方面探尋其三境界。
第一境:“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痹凰贾?。
我默嘆,高樓獨倚時,只剩君一人,望月明星疏,寄予深情,只愿人長久,只可惜遠方的佳人,卻是嬋娟不共。再沒有夢里相遇的瞬間,悲歡離合,無人相伴這微寒的明月夜。
想念,凝結了淚水。唯有在夜深人靜時,獨自默默遙望,任憑相思泛起。深覺,相思濃如酒,亦猶記,晏殊相思四壺酒。“綠酒初嘗人易醉”,“爛醉花間應有數”,“醉后不知斜陽晚”,“一場愁夢酒醒時”。如此思念,把酒一壺, 亦宋詞三百首讀后感算是一種寬慰罷。而飄落的相思淚,跌碎了時常憶起的重逢畫面。
原來,有一種等待,叫做思念。
第二境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痹坏戎?。
多少年華似水流去,多少等待在朝朝暮暮。
輪回了多少春花秋月,掠過了多少春雨秋寒,落盡了多少清愁別恨。
打不開的枷鎖,沖不出來的牢籠,撩不清理還亂的鬢發(fā),擦不了抹不盡的苦澀淚。誰默默的廝守“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夢游處,不知道何地何方,醉酒時,不知道何人何恨長。
嚴仁一首筆致清倩的閨怨詞,道一聲“寶奩如月不欺人,明日歸來君試看”,宣卿情調幽怨的一句“斷腸落日千山暮”,凈土盡頭,幾人解脫,談笑間,華發(fā)早生,流年東逝而去。愴然間,留一縷青絲不肯老去,只為等你來。
第三境:“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痹痪壷?。
一陣風,一場夢,海誓山盟般磨蹭。要寂靜,誰能懂?緣來緣去緣無蹤,緣生緣滅緣是影。
佛捻斷了一聲嘆息,蒼黃便染了滿眼。
緣來,緣散,緣如水。
三生石上的印記歷歷在目,畫樓湖畔的笑聲聲縈耳。帶著前世的期盼,來到今生,尋找那個夜晚,尋找那夜的,朵朵煙花。
上元燈節(jié),火樹銀花不夜天,人潮涌動。他和她走散了,在人群中切切找尋,已經是燈火闌珊的時候,無意間回頭,卻看見她立在那里微笑等待。他站在亭內,她立在橋頭,隔著燈火遙遙相望。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令我不禁憶起,吳文英的花夢情緣,“驚回心未穩(wěn),送曉色、一壺蔥茜,才知花夢準”。
萬般,只因一個緣字,一切便變的美好起來。佛說:一切皆有為法,盡是因緣和合,緣起時起,緣盡還無,不外如是
恍惚間,四周已是古風古韻的亭臺樓閣,共度一幕幕哀樂交加的人事紛擾,才后知后覺,原來這一切,都只是為了遇見。
吾,本是喜好詩詞的,特鐘于耆卿和清照,然今縱觀宋詞三百,感受頗深。
一方斜陽鋪成詩箋,一壺香茗飲出詞話。品一句“心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道一聲“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思一段“記當日,門掩梨花,剪燈深夜語”的款款柔情。心中,似無雜念。
詞,亦是可以養(yǎng)性的。讀懂一首詞,就是讀懂了一個故事。言說親情,愛情,友情和羈旅之情。
最后的最后,忽覺有點不舍了,不如就以自己的一首小詞來結束吧,繼續(xù)體味這旖旎宋詞里的淡淡思緒,回味這宋詞里的歷久彌香。
一剪梅
殘葉紛飛拭秋霜,征鴻過盡,徑自彷徨。輕扶羅裙拾芬芳,荷鋤葬花,苦淚千行。
轉登小樓憑欄望,萬頃碧水,難阻悲愴。夢憶昔日心底涼,棄卻哀情,獨留暗香。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讀后感1000字篇六
《世界是平的》這本書已經出版好久,我聽過朋友說了好幾遍,但那時的是因為這本書太火了。如果很湊巧,你又經過一個極不起眼的書店或是書屋,隨口問問《世界是平的》這本書,你同樣能夠得到老板很殷勤的推薦。于是,可想而知,托馬斯?弗里德曼的這本《世界是平的》在全球范圍,在中國,是那么的令人歡欣鼓舞,令人愛不釋手。這次最終有了這本書,翻開扉頁,心境卻跟朋友說的完全不一樣,自我不禁發(fā)出這樣的疑問,世界真如書中說的那樣嗎?
其引人注目的地方在于一個簡單而有沖擊力的概念:世界是平的,并在必須程度上切合了世界發(fā)展的潮流或趨勢,同時,該書尤其敏銳地把握了互聯(lián)網最前沿的發(fā)展,尤其是互聯(lián)網的最新狀況和最新發(fā)展趨勢。所以,許多人尤其是時常在網絡上縱橫的人,捧著這本書都有所敬畏,最大的感覺是自我知識不足了,需要更新了。
是的,作為一個中國航油員工,要服務人民,首先就要了解世界發(fā)展的趨勢,首先就要有全球化的思維,如果思維還限制在老觀念中,是無法跟上時代的腳步,是注定要被時代所淘汰的,異常是我們這些年輕的80后,光纜、寬帶、internet此刻在世界上幾乎是無處不在,無論你處在什么樣的區(qū)域,什么樣的國家,居住在什么樣的住宅小區(qū)里都是平等的。只要你卯足勁兒,努力朝著自我的方向奔,世界就在你的腳下。
全球化首先表此刻經濟全球化和貿易的自由化。《世界是平的》講述全球化狀況及其給人們所帶來的影響,強調今日的全球經濟體讓人才的競爭和流動更加直接和快速,并產生贏者更贏、輸者更輸的殘酷現實,直接沖擊了人們對價值的理解;很多人都感受到前途不確定,憂慮隨時會失去工作,所以對未來產生恐懼。
但《世界是平的》同時又啟示我們:理解一個人,應當從社會和歷史發(fā)展的角度去看待;我們許多人身上的一些不理智和虛榮行為的出現,都是因為我們的知識欠缺,否則,人們就會根據情形做出理智的行為。
人類的歷史首先是一部發(fā)展史。也就是,人類的歷史是一部社會生產力在不斷提高、人們永無止境地追求物質財富以滿足其欲壑難填的欲望的發(fā)展史。人類的這種跟動物并無二致的自然屬性或者說天性,也就決定了生產力會決定生產關系。在不一樣的歷史階段或者扮演著不一樣的歷史主角上,人們有不一樣的使命。你、我、他,我們每個人都應當根據自我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和自我所扮演的主角、所站的崗位,來創(chuàng)造社會財富。
人類社會能夠看成各種各樣的人分工合作的一個大系統(tǒng)。在這個系統(tǒng)中,我們怎樣讓我們自我以及我們自我所構成的社會更幸福呢?
人類,乃至這個自然界每個存在的物體(或者是動物、植物,或者是沒有生命的其他物質),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每個個體都有自我的相對長處,都有其現實存在的合理之處,都在為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做出貢獻。在我們從事的有著自我長處的領域,我們能更高效率地創(chuàng)造社會財富。所以,構建和諧社會以及真正和諧的社會,應當要且能夠讓每個人都能發(fā)揮自我的所長,都有為社會、為國家做出貢獻的機會,都有經過自我的努力和勞動改變自我命運的機會,也都能為每一個人創(chuàng)造或者說供給平等競爭的機會而不是輸在起跑線上。
社會更幸?;蛘邩嫿ê椭C社會,應當強調社會公義。社會、國家及其當權者在強調有著高智力人才的重要性的同時,也要看到同樣在為社會留下血汗的其他人。即便是最基層、處于社會最底層的人,同樣都是國家的人才,同樣是社會的精英??赡艽_實,因人才的難求,造成了某些“精英”自憐自愛、高高在上和無比優(yōu)越的自我感覺。但我依然主張,社會是大家的,而不是只屬于少數成功的人或者一般人所理解的“精英”。一切留下血汗的、為這個社會創(chuàng)造財富的,都是“精英”。人類社會這么了不起、這么豐富多彩,其實都是因為始終有你,有我。而那種幾乎從小學分流的時候就已經被注定的“精英至上”的思維,就無法體現這種深邃的人文關懷。社會不和諧也是顯然和必然的。
那么,整個社會的大機制該如何來做到這點的呢?一句話:經濟調控。經濟的調控,使得每個人的個人最優(yōu)化選擇貼合到達社會最優(yōu)化的方向。當每個人都做自我最擅長的事情的時候,他就會得到社會更多的回報。社會當然也就和諧,這毫無疑問。
同樣,如果你所做的事情能夠真正地給人們帶來更多的價值,那么社會就應當給你更高的回報,鼓勵你去做。更進一步地,無論社會再怎樣需要各種各樣的拔尖人才,但如果我們有意無意的忽略了組成這個社會基層的大眾,那么社會都將要付出沉重的代價?;谶@樣的認識,消除過分的貧富差距,是必要的;否則,多數人會覺得被社會忽略了甚至被排斥了,或者人們會感覺到所付出的努力與所得到的回報嚴重不相稱,于是就不大愿意去做了,抱怨也多了,也自然會產生一種對國家和社會的疏離感,進而社會也就不和諧了??墒牵吮旧硎且环N貪婪的動物,這和自然界其他動物并無本質區(qū)別,甚至有時候人類比動物表現得更殘忍、更貪婪:很多人為了自身利益會不顧忌整個社會的利益,很多人會為了自我的政績或個人升遷、或個人利益得失而去損害、去踐踏別人的利益、社會的利益,去破壞自然,甚至不惜挑戰(zhàn)自然法則。這時,人類就需要法律的手段來協(xié)調、來保證自我合法和與生俱來的權利不受侵犯。這是除了思想之外,人唯一優(yōu)于動物的地方。所以,我們要善加利用好人類的這個智慧。
合理的企業(yè)和組織機構必須要順應社會的發(fā)展趨勢,順應社會環(huán)境。每個人和組織機構都應當去做自我最擅長、同時又是對社會有益的事情。僅有這樣,自我才有可能對社會作出最大貢獻的同時從社會得到回報。人和企業(yè)都是社會的一部分,自我的財富來源都是將自我的努力和社會來交換。所以,為了自我的長久發(fā)展,就必須要盡到自我的社會職責。
更進一步地,人類每個人身上都有很多潛力可挖,我們應當給其他人供給一個很好的機會,能讓他們發(fā)揮他們的潛力去為社會創(chuàng)造財富。一個不能發(fā)揮人們的創(chuàng)造性和進取性的社會,不是一個和諧的社會,事業(yè)必然會失敗。作為企業(yè)的管理者和領導者,應當挖掘人們身上的創(chuàng)造性潛力,經過一些制度和政策,來鼓勵人們去發(fā)揮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這是企業(yè)提高的源泉。也僅有這樣,社會才能真正發(fā)展。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讀后感1000字篇七
讀書會上,老師給我們推薦了《不一樣的卡梅拉》這本書,我迫不及待地買來讀。這本書寫得精彩極,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套書是講一只名叫卡梅拉的小雞和她的同伴們的故事。書一共有六冊,其中,我最喜歡看的是《我想去看?!贰_@本書是寫小雞卡梅拉聽鸕鶿佩羅說大海很漂亮,她下定決心要去看大海,可是她的同伴包括她的爸爸都認為這個想法很愚蠢。
但是,這不能改變卡梅拉的決心。于是她告別了父母和伙伴們,朝夢想中的大海走去。一路上,她經歷狂風暴雨、陡峭又泥濘的山路,還在黑夜里勇敢地前進。終于,她看到了夢寐以求的大海,看到了比想象中更加美麗壯觀的大海。
卡梅拉一直都抱有“生活中肯定還有比睡覺更好玩的事情!”這樣的信念,她追求那些同伴們認為不可想象的事情。雖然處處坎坷,歷經艱難,但總是逢兇化吉,化險為夷,最后還能收獲超乎想象的回報和異乎尋常的果實。
卡梅拉是一位生活中的勇士。我覺得我應該向卡梅拉學習,在我今后成長的道路上,我一定要樹立一個目標,然后堅定不移地去實現它,那么總有一天我也會像卡梅拉一樣看見自己心中的“大?!?。寒假里,我讀了一本書,叫《不一樣的卡梅拉》,是法國作家克利斯科昂·約里波瓦的作品。這本書寫得精彩極了,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本書的第六冊《我能打敗怪獸》寫得最有趣??防且恢荒鸽u,它和丈夫皮迪克生活在一個雞舍里,它們養(yǎng)育了許許多多的小雞,其中有一只小母雞叫卡門,小公雞叫卡梅利多,特別優(yōu)秀,深得父母的喜愛。有次雞舍鬧饑荒,惟一的燕麥種子也被一只老鼠偷走了。皮迪克和卡梅拉就去找食物,家里只剩下一群小雞。
等了許久也不見父母回家,于是小雞也出門去找。它們來到一座城堡,遇見了一只怪獸,原來是怪獸偷光了它們的食物,小雞們就和怪獸展開了一場食物爭奪戰(zhàn)。卡梅利多運用自己的智慧和膽識,終于把怪獸打敗了,贏回了自己的食物。書中關于雙方的爭斗描寫得活靈活現,動人心魄,看了令人愛不釋手。
我覺得卡梅利多不畏強暴,又勇敢又聰明,我非常地佩服它。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讀后感1000字篇八
在蘋果手機、平板電腦橫空出世之后,喬布斯這一名字開始變得家喻戶曉。他的出現,讓個人電腦、動畫電影、音樂、移動電話、平板電腦以及數字出版這6大產業(yè)發(fā)生了顛覆性改革。如此偉大的成功讓我對他的傳奇人生產生了濃厚興趣,假期,我讀了《史蒂夫·喬布斯傳》。通過這本書的介紹,我認為他之所以會有如此之大的成就,主要歸功于他的完美主義精神和永無止境的變通能力。
我清晰的記得書中記敘了這樣一件事:一天,蘋果的一位設計師比爾·阿特金森找到了畫圓和橢圓時巧妙計算平方根的方法,讓人震驚。可喬布斯卻說:“圓和橢圓是挺好的,可是如果能畫出漂亮的帶圓角的矩形就更完美了”。阿特金森說那是不可能的。于是,喬布斯帶著阿特金森走了三條街,找到了17處這樣的例子,阿特金森完全信服了。最終,在喬布斯的幫助下,他們合作找到了飛快畫出帶圓角的矩形的方法。
在當時,68000微處理器并不支持計算平方根,但喬布斯對完美的追求卻絲毫沒有動搖。他努力鉆研數論,為現有技術不可能達到的目的而變通。他要求員工和助理不要“死板、死板、再死板”地墨守成規(guī),被現有技術的條條框框所束縛,而是要“變通、變通、再變通”地尋求突破,為夢想搭建實現的舞臺。
眾所周知,蘋果手機、平板電腦薄薄的一層還不到一厘米,卻擁有眾多在當今最領先、最時尚、最受歡迎的產品功能。如果不是近乎苛刻的完美主義精神指引著永無止境的變通實踐,就不會有今天革命性的蘋果產品的問世,更不會產生傳奇的喬布斯。
一段成功的人生背后,必定是由一份堅毅的人格和一份出眾的才華形成的組合體。在喬布斯身上,堅毅的人格就表現為這種‘無時無刻不完美’的完美主義精神;而出眾才華的始作俑者,就是為實現‘無限可能’的變通能力。顯然,喬布斯不是神,卻被世人冠以神一樣的美譽,就是他將‘完美’和‘變通’完美結合。試想一下,只有完美主義精神,沒有變通的實踐,那只能是空想;而只有變通的實踐,沒有完美主義精神,那頂多是對現有的小小改進,而且,很快,這種小改進也會因為缺乏進取的動力而荒蕪。不是所有人的人生都能像喬布斯那樣充滿傳奇,但我們可以從他的身上學習到這樣一些受益終身的東西?;氐轿覀兊膶W習生活中,把完美主義精神體現到學習上,要一絲不茍:不留錯別字、犯過的錯誤決不允許出現第二次;而變通,更是充滿學習的各個角落:用巧妙的方法將自己的知識連接在一塊兒,從而得到新的知識,又或者,用不止一種方法解決同一個難題……
喬布斯為科學的發(fā)展和人類的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全世界都在為這樣的英才早逝惋惜不已,這個社會需要更多的喬布斯們。那么,從現在開始,讓我們一起努力!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讀后感1000字篇九
已過午夜,丈夫和兒子發(fā)出輕輕的鼾聲,我仍在捧著一本書讀得驚心動魄,還差最后三十頁,絕對等不得睡一覺的間隔。小說寫得太精彩了,尤其是作為一位母親,讀來更是寸斷肝腸。
這本叫《無聲告白》的小說,出自一位美籍華裔女作家之筆,扉頁上的她很年輕,也很漂亮,很難想象如此深刻、如此刺痛靈魂的故事是這位優(yōu)雅、溫婉的女士所作。小說探索了身份危機、人生成就、種族、性別、家庭以及個人道路。寫的是成為“異類”的那種負擔與壓力,這種負擔與壓力,通常會摧毀一個人,而不是塑造一個人。
先說說故事梗概:莉迪亞死了,她是家中老二,李先生和李太太的掌上明珠,她遺傳了母親的藍眼睛和父親的黑頭發(fā)。父母深信,莉迪亞一定能實現他們無法實現的夢想。莉迪亞的尸體被發(fā)現后,她的父親內疚不已,母親則一心報復。莉迪亞的哥哥覺得,隔壁的壞小子鐵定脫不了關系,只有莉迪亞的妹妹看得一清二楚……
莉迪亞的妹妹看清了什么呢?
原來,李先生是一位出身窮困的華人移民后代,從小受到排擠、孤立,最大的夢想就是融入白人的世界。李太太由單身母親撫養(yǎng)長大,雖是地道的白人,卻不愿屈從母親期望的女性傳統(tǒng)角色,她夢想擁有自己的事業(yè),比男人更加卓爾不群。倆人的結合有愛,也有很深的誤解和由誤解產生的期待。等到孩子相繼出生,誤解越來越深,差點導致家庭的崩解。此后,莉迪亞就成了維系家庭表面安穩(wěn)的紐帶。她既要安撫父親對友誼的渴求,又要滿足母親對出人頭地的期盼。她被親情綁架,被父母的懦弱壓垮。
在小說中,每個人都有心中的夢想,在現實中卻都舉步維艱。當成人的夢想遭到現實困境,當成人解決不了自己內心的痛苦,這種憤憤不滿,這種失魂落魄,就會轉嫁到幼小而柔弱的孩子身上。
痛苦像瘟疫一樣,不但互相傳染,還會感染給所有的家人。當內心的痛苦深藏成秘密,這些秘密就會讓家庭產生裂痕。我想,每個人都難免心意難酬,難免傷痕累累。但是,這些決不能成為勒索他人的借口,尤其不能轉化成催逼孩子的重壓。每個人,每個時代,都有不可避免的困境,都有繞不開的難題,那么,這些都應該由每個時代里的每個人去求索,去抗爭。轉嫁痛苦是一種怯懦,自己消化不了,扛不下來,也只好自己認,至少不要讓它再去毒害孩子的心靈?!拔覀兘K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狈馄ど系倪@行字像針一樣刺進你的心里,告誡你:要有勇氣活出自己,否則,你不但成為不了他人期待的樣子,還會因此自我毀滅,帶給他人更大的打擊。因為,每個人的問題只能自己解決,在別人哪怕是最親近的人身上也得不到徹底的代償。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讀后感1000字篇十
7月30日,完成了對《無聲告白》的閱讀。這本被稱為“橫掃美國亞馬遜排行榜”的書,與其說是懸疑類小說,不如說是一本有關愛和教育的杰作。
小說開篇便告訴讀者,迪莉婭死了,就此埋下伏筆:她怎么死的?隨著作者謀篇布局的深入,讀者漸漸自己撥開了真相的面紗:這女孩活的好痛苦,那些愛她的人,那些在她生前對其百般關注、死后痛不欲生的人,實際上是以愛之名,行謀殺之實。
書中提到,每一代人的言行往往都與上一代人有關。母親是一個不甘平庸、希望與眾不同的女人,最終卻還是嫁人生子,成為一名普通的家庭婦女,盡管中途她掙扎過,沒留下只言片語離開這個家,希望繼續(xù)完成擱置的夢想,但卻因腹中孕育了第三個小生命——漢娜而再度放棄。她短暫的離去卻在迪莉婭身上留下了童年的陰影。小姑娘陰錯陽差發(fā)現了母親保留的外婆的烹飪書,看著被淚水浸濕的紙張,誤以為是母親的眼淚。她暗暗發(fā)誓,只要母親能回來,她會盡力去完成母親的每一個想法,每一個希望。而母親回來了,錯誤開始了,她這短暫的一生,承載了母親不甘平凡的夢想,被壓得喘不過氣。父親是一個中國人,在黃頭發(fā)、藍眼睛的美國人中間顯得那么格格不入,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遭到歧視和嘲笑是再正常不過的。自己的卑微弱小在兒子內斯的身上顯露,“游泳事件”讓他以為兒子也要重蹈覆轍。反而他卻覺得迪莉婭是受歡迎的姑娘,有著和身邊人一樣的藍眼睛,那么漂亮可愛。因此,迪莉婭短暫的一生承載了父親“合群”、“要受歡迎”的理念,用一生,去彌補父親小時候的陰影。
愛的重量把迪莉婭壓垮了。這是愛嗎?愛她,請給她選擇的權利,讓她能夠對自己的人生負責。而不是在她生日的時候,母親送解剖書、父親送連衣裙,告訴她去實現長久以來她不喜歡的“夢想”,去融合長久以來她無法融合的“圈子”。
太多的愛給了迪莉婭,其他孩子呢?內斯的事情,父母已不怎么關注。漢娜?有時會被totally遺忘?;蛟S內斯小時候會有些憎恨這個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妹妹吧,不然也不會做出推她入水的舉動。而當他把妹妹就上來,妹妹不撒開他的手時,讀者就應了解了,內斯是迪莉婭在這個家庭中唯一一個可以依賴、求助的人了。內斯大了,也能體會到迪莉婭的不易,也會在飯桌上岔開話題,解救她于水火,但他畢竟還有自己的路要走,他要離開這個家,他要去哈佛。所以,當他要離開家的時候,迪莉婭是真的絕望了。當他承諾call back卻食言的時候,迪莉婭真的傷心了。畢竟,內斯是一個心思沒那么細膩的男孩子,他有自己的生活和夢,他不會一直關注妹妹的心理變化,畢竟他不是她,不能真正體會到她的痛苦。
一切的錯,迪莉婭想,來自恐懼??謶帜赣H再次離開,恐懼自己不能讓他們滿意。需要糾正這個錯誤,從哪里開始呢?她一腳踏入了湖中心的水面。那個夜里,迪莉婭死了。作者描寫的很美,讀到這里,有種relieve 的感覺,她終于解脫了。
關于文中杰克對內斯的暗戀、父母最初的相遇結合、父親的出軌,不再贅述。迪莉婭這個從頭就死的人物牽動著每個人的心。她的死亡讓所有人陷入悲傷,甚至歇斯底里,但文章最后,結束的很“暖”。母親原諒父親的出軌,二人擁吻,內斯揍了杰克,但和妹妹為他上藥療傷,隨著迪莉婭完全地消失在這個世界,每個人似乎都漸漸地從悲傷中蘇醒,讓生活步入正軌,去接受事實。但每個人都不會忘記她,她給每個人都上了一課。
天下的父母,你們可知,孩子的許多告白是無聲的,需要你們用心去發(fā)掘,不然可能會鑄成大錯,輕則誤其終身,重則造成不可挽回的悔恨。一個人活在世上,有那么多無法掌控的事情,如果連自己的人生都不能掌控,還有什么意思呢?也需一個人不怕寒言冷語,但溫柔的刀子怕是能讓你痛不欲生,等回過神來,已無力掙扎回天乏術。
我會想,如果迪莉婭早早地跟父母溝通呢?早點告訴他們真實的想法,不就可以避免悲劇的發(fā)生了嗎?不,她不會。有一種心理畸形叫童年陰影,有一種可怕的力量叫習慣,當你習慣去迎合別人的想法,那你就很容易被別人掌控了。迪莉婭是自己投降了,從小到大的習慣驅使著她硬著頭皮向前走,一旦路走不下去了,到了無法忍受、不得不解決、而又無人商討、無法可解的時候,只好選擇死亡,一了百了。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入戲了。在她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雖然我沒慘到那個地步,也沒勇氣通過死亡來結束一切,但我很難過地看到自己與她身上的相似點,也再次敲打自己,如果一直以來在走別人的路,終有一天,我會手足無措,會走不下去的。也不要祈禱會有人拉你一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可能在你入水后會有人拉你一次、兩次,但無法救你于水深火熱,根本的解決辦法,是學會游泳,讓自己變得剛強??側ヌ宦蹲约旱膫?,展示一副可憐的樣子,時間久了,只會招來人的嘲笑和瞧不起。但一定要有1-2個特別體己的朋友,讓你的心事有個outlet,這樣,不至于抑郁。
懂了很多道理,卻仍過不好這一生。為什么?因為你不去按照道理去做,去行動。
去吧,去做正確的事,不要再為自己找借口,懶惰懈怠。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