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教案教學反思(專業(yè)18篇)

字號:

    編寫教案可以提前思考教學過程中的問題,有利于教師有效地組織課堂。教案的編寫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能力,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教案的優(yōu)秀范文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把握教學進度和內容。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教案教學反思篇一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是在1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的,這樣安排,有助于學生加深對相同單位的數可以直接相加、減的認識,為后面學習任意兩個數相加、減打基礎。根據教材的編排意圖,本課的教學設計以小熊歡歡和它的媽媽來做客—小熊歡歡要去釣魚—媽媽不放心,出題考大家—同學們幫小熊解決問題—釣魚—大家?guī)托⌒苷一丶业穆窞橹骶€把本節(jié)課大體分三個層次:
    第一,以實際情境提供計算題,并呈現多種計算方法。
    第二,讓學生討論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
    第三,脫離直觀手段,讓學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數。這樣安排,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fā),提出有關的'計算問題,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同時,由動手操作、觀察、交流,依靠動作和實物思考,到脫離實物思考,借助許多鮮花的場景圖,讓學生進入情境,并從中發(fā)現“紅花和黃花一共有多少盆”“還有多少盆紫花”等計算問題。進而,引導學生思考計算方法,組織學生交流計算方法。讓學生在自主探索思考和合作交流中了解到,計算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可以用十作單位數出結果,還可以根據整十數的組成想出得數,還可以??這樣,就給了學生充分探索、思考、動手、動口的時間和空間,開闊了學生的思路,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精神。遵循了由具體到抽象的原則,有利于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夠到位,在鞏固練習中對于算理和算法的應用還是有欠缺的,所以在后面的練習中有個別同學在計算中出現算的慢的現象,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對于每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應該更加精心設計,使學生在每一節(jié)課中用最短的時間掌握應學的知識。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教案教學反思篇二
    本課練習的設計緊扣重點、難點,在探索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后,又設計了一系列的穩(wěn)固練習,活潑了學生的思維,穩(wěn)固了口算方法,深入挖掘教材自身資源,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下面的練習中,先通過比照題、小游戲、編口算等進行根本訓練,分清進位與不進位兩種情況,提高口算正確率,翻開了學生的思維,再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一些生活實際問題,運用數學。由于設計的內容很充實,課上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探究發(fā)現、討論方法用掉了太多的時間,使得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未完成的時候下課鈴已經響了,所以上課還需更緊湊一些。還有一點是,課堂上的語言不夠精煉,不能做到一針進血,在講解口算方法的'時候有點啰嗦,不夠簡潔。為此,今后要多多學習,爭取更大的進步!
    在計算練習課上,我還穿插一些趣味性的練習,競爭性練習,拓展性練習,同樣可以調動它們學習的主動性和探求欲望。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教案教學反思篇三
    本周,學校的數學課比賽如期進行,此次,我選擇了一節(jié)計算課《整十數加、減整十數》進行展示。本節(jié)課我的授課流程是,先以游戲方式導入帶著孩子們復習本節(jié)課會用到的10以內的加減法,然后復習數的組成這一局部,由數的組成里面涉及到的數字引出曾經學習過的整十數,進而導入課題。明確課題之后,通過出示課本情景圖,讓學生發(fā)現信息提出問題。在孩子們列出算式以后提出疑問:你們是怎樣這么快速準確地算出來的?通過這個問題讓學生們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在小組之內借助學具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樣進行計算的,進行方法的討論與交流。在小組討論結束之后,讓學生們自由地表達他們的想法,并且從中進行算法的優(yōu)化,選出方便的方法。之后通過整十數加整十數過度到整十數減整十數,讓學生進行自主的遷移,將方法靈活運用。之后通過對例題的解決,讓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的所學的內容與方法,同時讓他們自己對整十數加、減整十數進行出題并計算,進行適當的發(fā)散。最后利用一些闖關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再次穩(wěn)固練習并進行總結。
    在整個的.授課環(huán)節(jié)中,孩子們的表達能力給了我很大的驚喜。在這節(jié)課整個備課過程中,最無法預設的就是孩子們對于小組討論結果的一個表達。他們的想法千奇百怪,各式各樣,但是有時候他們無確清楚地表達他們的想法。而這一點也是我在平時的上課中著重對他們進行訓練的地方。我希望他們能夠更加準確的表達自己,同時也讓能夠聆聽者明白他們所表達的含義,所以我會選擇給予他們足夠的空間與時間,讓他們把自己的話好,完善好,可能他們第一遍不能完整的說好,那么在我給了適當的引導之后,我會讓他們自己再完整的說一遍。并且,在平時的上課中,語言表達的完整性是我經常強調的地方,比方遇到50里面有幾個十這樣的問題,剛開始的時候他們經常會答復5個十,這個時候我會小聲地提醒他,完整嗎?他們都能夠迅速反響過來,并且完整清晰的再說出來,50里面有5個十。到現在,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能夠完整地進行問題的答復。我想,這樣的訓練對他們之后學習如何寫解決問題中的“答”會產生些許積極。也正是因為如此,在這節(jié)課算理的表述中,面對10+20=,他們能夠說出“10里面有1個十,20里面有2個十,1個十加2個十等于3個十,3個十就是30,所以10+20=30”,也能夠說出“先把10和20的十位相加,1+2=3,所以10+20=30”。這些經過他們的理解深化所表達出來的內容,給了我太大的驚喜。
    但是,在這其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在最后的開火車練習環(huán)節(jié),本應該順利進行下去的小火車,到中間的時候突然停頓了,原因是坐在最后一排的那個孩子沒有認真聽,不知道進行到哪一道題目了。面對這種情況,我當時的內心有些急躁,這也導致了我沒能更好地處理這種情況。在這個孩子不知道講到哪了,不知道如何答復的時候,給他思考的時機,沒有進行些許提示,匆匆忙忙地往下進行,讓這次提問變成了一個無效提問。正是因為他沒有集中注意力,我才更應該去檢測他的掌握情況,我應該給予他再一次的時機,看看他是否掌握住了本節(jié)課的內容,是短暫的走神還是從一開始就沒有認真參與,并且在他沒有進行思考的時候,應該想方法激發(fā)他的思維,把他的注意力拉回課堂。
    通過這一節(jié)公開課,讓我明白,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更加注意對于一些細節(jié)問題的把控,要更加注意讓學生學會如何表達自己,要更加注意有效發(fā)揮學生主體……學無止境,身為教師,通過“教學生”我們也能夠學習經驗、反思提升,這就是“教學相長”的魅力所在吧。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教案教學反思篇四
    導學背景: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是在學生學會計算10以內加、減法和100以內的數的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的,這樣安排,有助于學生加深對相同單位的數可以直接相加、減的認識,為后面學習任意兩個數相加、減打基礎。根據教材的編排意圖,本課的教學設計大體分三個層次:第一,以實際情境提供計算題,并呈現多種計算方法。第二,讓學生討論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脫離直觀手段,讓學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數。這樣安排,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fā),提出有關的計算問題,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同時,由動手操作、觀察、交流,依靠動作和實物思考,到脫離實物思考,遵循了由具體到抽象的原則,有利于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導學目標:
    1、經歷在實際情境中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理解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法,并能正確計算。
    2、在觀察、比較、合作交流中逐步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和獨立思考的意識,體驗算法多樣化,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
    3、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功喜悅,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導學重點:理解整十數加減的計算原理,正確掌握口算方法。
    導學難點:掌握整十數加減的計算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心算能力。
    導學準備:課件、各種小獎品。
    導學過程:
    一、預學。
    1、情境導入:
    師:學習新課之前帶大家玩一個闖三關的游戲:第一關:我會算。
    3+2=2+7=6-3=5+3=9-4=7-2=。
    第二關:我會填。
    3個十是();40里面有()個十;
    50里面有()個十;4個十和2個一組成()。
    第三關:我會數。
    師:沒有小棒了,你們能接著數嗎?
    10、20、30、40、()、()、()、()、()。
    師:數學上像10、20這樣個位是0的兩位上我們把它叫做:整十數。
    師:同學們喜歡讀課外書嗎?
    生:喜歡。
    師:看,老師要給大家發(fā)新書了。課件呈現p62例1主題圖。
    師:(出現10本)你看到了什么?
    預設生:看到一包書,里面有10本。
    師:(出現20本)你又看到了什么?
    預設生:又來了20本書。
    師: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預設生:一共有多少本書?
    師:怎樣列式?
    預設生:10+20=30(板書)。
    2、自主探究:你是怎樣計算的?
    學生獨立思考。
    二、互學。
    1、小組交流:小組內用小棒擺一擺,或者用計數器撥一撥,算一算結果等于多少?互相說一說你是怎樣想或怎么動手操作的?(巡回指導有困難的學生。)。
    2、展示點撥。
    師:請小組內交流完的小組代表準備在班內匯報口算10+20的不同方法。
    預設:
    組1:看圖數:10、20、30。
    組2:擺小棒:先擺一捆小棒,再擺兩捆小棒,合起來一共是3捆小棒。(老師帶學生一起擺一擺)。
    組3:10里面有1個十,20里面有2個十,1個十加2個十等于3個十,三個十是30,所以10+20=30。
    師:誰可以完整地說一說這種方法?
    生:……(找2--3個同學起來說一說)。
    師:其他小組還有沒有其他方法?
    組4:我們用撥一撥的方法,先在十位上撥1個珠子,然后再撥2個珠子,一共有3個珠子,就是30。
    師點撥:再撥2個珠子為什么不在個位上撥?
    師:十位上的1表示一個10,個位上的1個珠子表示1個1,這里是10,所以要在十位上撥。
    生:……。
    組5:計算的方法:1+2=3,所以10+20=30。
    師:你在哪找到的1和2?
    追問:在這里1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
    師:在計算整十數加整十數的時候,我們就想幾個十加幾個十。
    3、教授減法。
    預設生:還剩幾本?
    師:怎樣列出算式?
    師:結果是多少呢?
    小組交流:小組內用小棒擺一擺,或者用計數器撥一撥,算一算結果等于多少?互相說一說你是怎樣想或怎么動手操作的?(巡回指導有困難的學生。)。
    組2:我是用擺小棒的方法,三捆減去一捆就剩下兩捆,兩捆就是20。
    點撥師:這是30根小棒,減10,就是要拿走10根(播放課件),還剩20根。
    組3:數的組成法:30里面有3個十,10里面有1個十,3個十減掉1個十還剩2個十,也就是20。
    師追問:這里3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
    師小結:我班的同學真愛動腦筋,想出這么多好的計算方法。
    三、評學。
    1、鞏固反饋。
    師:大家請看,這是在讓我們做什么?。?BR>    生:一圖四式。
    師:拿出你的本子開始寫寫吧。
    (2)對比:4+3=8-2=7-4=3+2=。
    問:你有什么發(fā)現?
    (3)40+3與40+30的對比有什么不同?
    只有相同數位上的數才可以相加減。
    (4)師:我今天給大家?guī)砹艘粋€智慧樹,這個樹上長滿了有紅又大的草莓,你們想要嗎?生:想要。
    師:只要你把草莓上面的算式算對了,你就可以把紅草莓抱回家了。
    (5)游戲:找朋友。
    師:你們太棒了,還想不想要更多的草莓?
    師:不過這一次可不一樣,這一次我來說得數,小朋友你來說算式,你的算式等于我的得數,我就和你做朋友,我每次只收5個朋友哦,抓緊機會吧。
    2、拓展提升。
    (2)師:同學們真了不起,走,老師帶你們買衣服去。
    一共有多少本書?
    10+20=30(本)。
    想:1個十加2個十是3個十,3個十就是30,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教案教學反思篇五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56頁主題圖及第57頁例1,完成做一做及第58頁練習十第1題、第2題、第3題。
    2、教材分析。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是在1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的,只是計數單位不同,這里以十為計數單位。教學內容的編排,分三個層次:
    一、以實際情景花卉展提供計算題,并呈現算法的多樣化;
    二、讓學生動手操作(如擺小棒)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三、脫離直觀手段,讓學生思考算法。
    通過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計算,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多種不同的算法,進一步培養(yǎng)計算能力。這樣安排,有助于學生加深對相同單位的數可以直接相加、減的認識,為后面學習任意兩個數相加、減打基礎。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屬于計算教學中的重點內容之一,應給予足夠的重視。教材的編排是由直觀操作等依靠實物思考到脫離實物思考,遵循由具體到抽象的原則,有利于學生抽象思維的培養(yǎng),為進一步提高計算速度、培養(yǎng)計算能力,解決實際問題打基礎。
    3、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的要求,結合教材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三個目標:
    1、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數加減的計算方法,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給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空間,使學生養(yǎng)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學習習慣。
    4、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
    1、計算常與枯燥、機械重復相連,在教學中借助帶學生去看花的生動情境,把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口算置入有事物情境、有情節(jié)的探索中,使計算含有豐富、生動的具體內容。
    2、在探索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時通過討論、交流、動手操作,讓學生自主探索,顯示不同算法,體現了《課標》中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的理念。
    3、練習以動手擺一擺,請學生喝飲料,吃蘋果等形式進行,淡化練的痕跡,鞏固和實踐相關的知識技能,發(fā)展數學思考能力。
    三、說學法。
    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對象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在四十分鐘的教學中容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學方法為主,借助教材看花的情境,讓學生在身臨其境的情境中愉快地學習。課程標準認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看一看(看圖)、想一想(想問題、想算法)、數一數、說一說、擺一擺(擺小棒)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節(jié)課的教學活動。激勵并引導學生思考計算方法,組織學生交流計算方法,使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充分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體現了學生是學習數學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四、說教學過程。
    (一)、課前練說。
    (二)、創(chuàng)情激趣。
    小朋友們想去森林公園游玩嗎?今天老師就帶大家一起去。我們來到森林公園門口,售票員阿姨想考考大家,請同學們快速回答門票上的口算題。
    3+473546+37+2952+583。
    (三)自主學習交流導思。
    聽說小朋友要來,小松鼠特意拿來了3種水果,有10個蘋果、20個香蕉、30個梨請大家吃,可它有個小小的要求,請同學們根據給出的`水果提出數學問題。(小組討論。)。
    全班交流,教師板書。
    1)蘋果和香蕉一共有多少個?
    要想知道蘋果和香蕉一共有多少個,怎樣計算?(板書:10+20)。
    10+20等于多少?你是怎樣想出來的?請每組的幾個同學討論討論。(小組討論)。
    全班交流。
    a、數的方法:10、20、30。
    b、計算的方法:因為1+2=3,所以10+20=30。
    c、數的組成:10和20組成30。
    d、想減算加:因為30―10=20,所以10+20=30。
    e、用十作單位:10里面有1個10,20里面有2個10,加起來一共是3個10,也就是30。
    f、擺小棒:先擺一捆小棒,再擺兩捆小棒,一共是3捆小棒,所以10+20=30。
    同學們想出了這么多方法,真了不起!那么我們算出的結果對嗎?請同學們用擺小棒的方法來驗證一下。(學生活動。)。
    隨后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提升算法,進行優(yōu)化:如果沒有圖或小棒,看著算式你會怎么想?請學生同桌說一說。
    (為學生提供探索的空間,讓學生自己嘗試解決這些問題,充分發(fā)揮了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討論交流,很自然地形成了算法多樣化的局面。這樣既留給學生探索、思考、動手的時間和空間,又開闊學生的思路,還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同時運用同桌討論、交流的方法得整十數加減整十數不同的計算方法。體現了《課標》中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樣化的理念。接著教師的及時板書有利于學生對自己的算法進行確認、理解和修正,然后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算法進行交流,并為下面的減法算式提供優(yōu)化后的算法,從而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算法。)。
    (四)、學以致用。
    1、擺一擺,算一算。
    師:通過剛才的表現,我發(fā)現大家不僅聽得認真,說得更棒,下面老師想考一考你們的動手能力,大家敢不敢接受老師的挑戰(zhàn)?(以充分贊揚的語言和激勵性的評價促使學生在接下來的練習中注意力集中,激發(fā)他們好勝的心理。)。
    2、看一看,填一填。
    低年級的孩子還不會有序地觀察圖,所以教師先指導學生看圖,然后生再獨立完成。使學生主動學,樂于學,享受學習帶來的樂趣。
    3、填一填,算一算。
    對于這道題的處理我先放手讓學生自己做,在學生做的時候老師下來巡視,肯定會發(fā)現某一個或某些同學的錯誤,進而讓學生匯報自己填的結果,對于錯誤進行剖析,重點說明3和30各表示什么意思?讓學生明白計數單位不同不能進行相加或相減。整十數加一位數,一位數只能加在整十數的個位上;整十數加整十數就是幾個十加幾個十,只要整十數十位上的相加就可以了,個位不變,仍然是0。
    以上的練習設計,既突出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又能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為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符合《課標》的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五)、總結。
    在全部練習完成后,我著重讓學生自己來談本節(jié)課的收獲,在親切的師生交流氛圍中慢慢陳述自己本節(jié)課學到了哪些新知識。最后教師再講本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進行總的闡述。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教案教學反思篇六
    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對象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在四十分鐘的教學中容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學方法為主,借助參加森森里的知識競賽情境,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愉快地學習。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看一看(看圖)、想一想(想問題、想算法)、數一數、說一說、擺一擺(擺小棒)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節(jié)課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1、創(chuàng)設情境,在教學中借助帶學生去參加知識競賽的生動情境把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口算置入有事物情境、有情節(jié)的探索中,使計算含有豐富、生動的具體內容。
    3、練習以動手擺一擺、去森林參加知識競賽、幫助別人等形式進行,淡化“練”的痕跡,穩(wěn)固和實踐相關的'知識技能,開展數學思考能力。
    教學環(huán)節(jié)雖然進行的較順利,但亦有缺乏之處,學生在說算理的過程中表達的不是很流利,在今后的教學中將加強訓練,加深學生對算法的理解感悟。
    整十數加減法是兩位數計算的起始課。計算課給人感覺總是與“枯燥”相連,其實只要合理安排也是種十分生動的數學活動。在教學本節(jié)課時最重要的是教師的引導。使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小組交流,使其在交流中明白算理,然后選擇自己喜歡的算法進行計算。如10+20等于多少?學生出現了以下幾種算法1擺小棒:先擺一捆小棒,再擺兩捆小棒,一共是三捆小棒,所以10+20=30;2用十作單位:10里面有一個十,20里面有兩個十,加起來一共是三個十,就是30;3數的組成:10和20組成30;4類似豎式的算法。這樣表達了算法的多樣化理念,使學生既在交流中鍛煉了語言,明白了算理,又開闊思路。在穩(wěn)固練習階段設計了加減對照練習。如30+40與70-30,為便于學生掌握,讓學生自己擺一擺,使其在操作中體驗整十數加減轉化10以內加減過程,從而理解整十數加減法的算理,在計算30+40時,用10根一捆的小棒來擺。先擺3捆小棒表示30,再擺4捆小棒表示40,然后讓學生依次答復:一共擺了多少捆小棒?一共擺了多少根小棒?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是用3+4算出結果的。接著,讓學生說出算的過程。在計算時也有出現這種情況50+20=52。因為學生兩位數中每個計數單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義還不是十清楚確,把第二個加數中2個“十”當作2個“一”來加。教學中,我對有困難的學生借助計數器撥一撥,滲透豎式計算時的數位對齊意識。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教案教學反思篇七
    導學背景: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是在學生學會計算10以內加、減法和100以內的數的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的,這樣安排,有助于學生加深對相同單位的數可以直接相加、減的認識,為后面學習任意兩個數相加、減打基礎。根據教材的編排意圖,本課的教學設計大體分三個層次:第一,以實際情境提供計算題,并呈現多種計算方法。第二,讓學生討論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脫離直觀手段,讓學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數。這樣安排,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fā),提出有關的計算問題,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同時,由動手操作、觀察、交流,依靠動作和實物思考,到脫離實物思考,遵循了由具體到抽象的原則,有利于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導學目標:
    1、經歷在實際情境中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理解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法,并能正確計算。
    2、在觀察、比較、合作交流中逐步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和獨立思考的意識,體驗算法多樣化,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
    3、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功喜悅,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導學重點:理解整十數加減的計算原理,正確掌握口算方法。
    導學難點:掌握整十數加減的計算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心算能力。
    導學準備:課件、各種小獎品。
    導學過程:
    一、預學。
    1、情境導入:
    師:學習新課之前帶大家玩一個闖三關的游戲:第一關:我會算。
    3+2=2+7=6-3=5+3=9-4=7-2=。
    第二關:我會填。
    3個十是();40里面有()個十;
    50里面有()個十;4個十和2個一組成()。
    第三關:我會數。
    師:沒有小棒了,你們能接著數嗎?
    10、20、30、40、()、()、()、()、()。
    師:數學上像10、20這樣個位是0的兩位上我們把它叫做:整十數。
    師:同學們喜歡讀課外書嗎?
    生:喜歡。
    師:看,老師要給大家發(fā)新書了。課件呈現p62例1主題圖。
    師:(出現10本)你看到了什么?
    預設生:看到一包書,里面有10本。
    師:(出現20本)你又看到了什么?
    預設生:又來了20本書。
    師: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預設生:一共有多少本書?
    師:怎樣列式?
    預設生:10+20=30(板書)。
    2、自主探究:你是怎樣計算的?
    學生獨立思考。
    二、互學。
    1、小組交流:小組內用小棒擺一擺,或者用計數器撥一撥,算一算結果等于多少?互相說一說你是怎樣想或怎么動手操作的?(巡回指導有困難的學生。)。
    2、展示點撥。
    師:請小組內交流完的小組代表準備在班內匯報口算10+20的不同方法。
    預設:
    組1:看圖數:10、20、30。
    組2:擺小棒:先擺一捆小棒,再擺兩捆小棒,合起來一共是3捆小棒。(老師帶學生一起擺一擺)。
    組3:10里面有1個十,20里面有2個十,1個十加2個十等于3個十,三個十是30,所以10+20=30。
    師:誰可以完整地說一說這種方法?
    生:……(找2--3個同學起來說一說)。
    師:其他小組還有沒有其他方法?
    組4:我們用撥一撥的方法,先在十位上撥1個珠子,然后再撥2個珠子,一共有3個珠子,就是30。
    師點撥:再撥2個珠子為什么不在個位上撥?
    師:十位上的1表示一個10,個位上的1個珠子表示1個1,這里是10,所以要在十位上撥。
    生:……。
    組5:計算的方法:1+2=3,所以10+20=30。
    師:你在哪找到的1和2?
    追問:在這里1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
    師:在計算整十數加整十數的時候,我們就想幾個十加幾個十。
    3、教授減法。
    預設生:還剩幾本?
    師:怎樣列出算式?
    師:結果是多少呢?
    小組交流:小組內用小棒擺一擺,或者用計數器撥一撥,算一算結果等于多少?互相說一說你是怎樣想或怎么動手操作的?(巡回指導有困難的學生。)。
    組2:我是用擺小棒的方法,三捆減去一捆就剩下兩捆,兩捆就是20。
    點撥師:這是30根小棒,減10,就是要拿走10根(播放課件),還剩20根。
    組3:數的組成法:30里面有3個十,10里面有1個十,3個十減掉1個十還剩2個十,也就是20。
    師追問:這里3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
    師小結:我班的同學真愛動腦筋,想出這么多好的計算方法。
    三、評學。
    1、鞏固反饋。
    師:大家請看,這是在讓我們做什么啊?
    生:一圖四式。
    師:拿出你的本子開始寫寫吧。
    (2)對比:4+3=8-2=7-4=3+2=。
    問:你有什么發(fā)現?
    (3)40+3與40+30的對比有什么不同?
    只有相同數位上的數才可以相加減。
    (4)師:我今天給大家?guī)砹艘粋€智慧樹,這個樹上長滿了有紅又大的草莓,你們想要嗎?生:想要。
    師:只要你把草莓上面的算式算對了,你就可以把紅草莓抱回家了。
    (5)游戲:找朋友。
    師:你們太棒了,還想不想要更多的草莓?
    師:不過這一次可不一樣,這一次我來說得數,小朋友你來說算式,你的算式等于我的得數,我就和你做朋友,我每次只收5個朋友哦,抓緊機會吧。
    2、拓展提升。
    (2)師:同學們真了不起,走,老師帶你們買衣服去。
    一共有多少本書?
    10+20=30(本)。
    想:1個十加2個十是3個十,3個十就是30,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教案教學反思篇八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整十數加減整十數》。
    學情分析:。
    在學習了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的基礎上,來學習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應該很容易。學生們都能準確計算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在學習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時,因學生年紀太小,在探究計算方法上,應適時、適當給予啟發(fā)和引導。個別學生能夠積極思考、主動提問,要激勵每一個學生在動手實踐中獨立思考,會與同伴合作交流,提高他們的計算和動手能力。
    教學目標:。
    2、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遷移、類推、計算和動手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習慣,激發(fā)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溫暖的春天來到了,鮮花已盛開,我想公園里一定很美,你們想不想去逛公園?(生回答)不過事先可說好,除了腳印,請你什么都不要留下;除了記憶和照片,請你什么都別帶走。做一個講公德、保護環(huán)境的好孩子。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做到,對不對?(生回答)。
    二、探究新知。
    1、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瞧,公園到了。知道嗎,買門票不用花錢,只要做對一道題,就可以進去了。(卡片)以開火車的方式進行(生口答)。
    同學們可真棒,都做對了。注意,要跟上隊伍,注意安全吶!
    (1)看圖提問列式:不要只欣賞,動腦想一想,你能提出一個問題嗎?(出示圖)(紅花和黃花一共有多少盆?紫花還剩多少盆?)你能用我們學過的知識來幫助解決這兩個問題嗎?該怎樣分析呢?列式(板:10+2030―10)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整十數加減整十數》)。
    (2)探討計算方法:。
    這兩道題該怎樣算呢?請同學們分組討論一下(生分組討論,師巡視引導啟發(fā))。
    匯報交流:(生說計算方法)(表揚、獎勵聲音響、積極主動)。
    2、反饋練習:做一做。
    觀賞完鮮花,咱們去買兩個氣球吧!(畫)呀,球上有兩道題,誰算對了,氣球就送給誰,有信心做對嗎?(生獨立解答,可以拿出小棒擺一擺,算一算)。
    匯報交流:(30+40=70,70―40=30)是聰明、愛動腦筋的孩子,氣球送給他。
    三、鞏固新知。
    2、從猴山下來感覺累了吧?你聞到香味了嗎?看哪,是蘋果!(出示)誰想吃就來摘吧,不過得算對題,說出算法,蘋果才歸你。
    3+24+56―4。
    30+2040+5060―40。
    上、下兩道題有什么不同之處?
    3、前面是小熊的家了,可它只歡迎認真做題、聰明好的孩子,快做對題去小熊家參觀,做客。(出示,口頭正確即可)。
    四、拓展延伸,聯系自己。
    五、課堂小結。
    你們在公園玩得開心嗎?都有哪些收獲?(整十數加減整十數、保護環(huán)境、愛護動物……)只要愛觀察,愛動腦,你會發(fā)現,身邊處處有數學,你每天都能學得開心,玩得快樂!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教案教學反思篇九
    從以上內容上看,難度不大,學生只要把20以內的進退位加減法掌握熟練了,這里的學習應該不成問題,實際上孩子的計算,不但速度慢,而且錯誤率非常高,由于學生有筆算的根底和豐富的經驗,學生對于筆算有很大的依賴性。如果引入新課后直接出例如題進行教學,絕大多數學生都會選擇用筆算的方法進行計算,想不到用簡便的方法直接口算,這樣就完全失去了本課的意義。于是我在教學新知前設計了練習在其中滲透100以內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的口算,為學生探索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做好鋪墊。在設計這些練習時,我希望學生能從100以內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的口算中探索出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
    在探索口算方法的教學中,我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采用了思考、小組討論交流的.方式,讓學生在互動交流,學生間的引領,找出不同解決的方法。既要求學生積極參與活動,充分發(fā)表自己,取長補短,發(fā)揮學生的智慧,在相互補充中得到最正確的方案。在分組交流時,盡量讓學生來交流總結,并適時進行引導。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教案教學反思篇十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是在1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的,這樣安排,有助于學生加深對相同單位的數可以直接相加、減的認識,為后面學習任意兩個數相加、減打基礎。根據教材的編排意圖,本課的教學設計以小熊歡歡和它的媽媽來做客—小熊歡歡要去釣魚—媽媽不放心,出題考大家—同學們幫小熊解決問題—釣魚—大家?guī)托⌒苷一丶业穆窞橹骶€把本節(jié)課大體分三個層次:
    第一,以實際情境提供計算題,并呈現多種計算方法。
    第二,讓學生討論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
    第三,脫離直觀手段,讓學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數。這樣安排,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fā),提出有關的計算問題,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同時,由動手操作、觀察、交流,依靠動作和實物思考,到脫離實物思考,借助許多鮮花的場景圖,讓學生進入情境,并從中發(fā)現“紅花和黃花一共有多少盆”“還有多少盆紫花”等計算問題。進而,引導學生思考計算方法,組織學生交流計算方法。讓學生在自主探索思考和合作交流中了解到,計算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可以用十作單位數出結果,還可以根據整十數的組成想出得數,還可以??這樣,就給了學生充分探索、思考、動手、動口的時間和空間,開闊了學生的思路,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精神。遵循了由具體到抽象的原則,有利于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夠到位,在鞏固練習中對于算理和算法的應用還是有欠缺的,所以在后面的練習中有個別同學在計算中出現算的慢的現象,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對于每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應該更加精心設計,使學生在每一節(jié)課中用最短的時間掌握應學的知識。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教案教學反思篇十一
    1、本課的教學設計大體分三個層次:第一,以發(fā)書的實際情境讓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第二,讓學生討論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脫離計數器直觀實物,讓學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數。這樣安排,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fā),從具體到抽象,幫助學生形成計數單位“十”的豐富表象,便于學生以“十”為單位,探索計算方法,從而加深學生對算理的理解。同時,讓學生在計數器上撥出1+2和10+20,觀察、對比,從而加深對計數單位“十”的進一步理解。
    2、注重教學的層次性。在第二環(huán)節(jié)探究算法的過程中,10+20我采用了讓學生在計數器上撥一撥,想一想,說一說的方法,根據學生已有的認知和經驗幫助學生理解整十數加整十數的算理,并抽象出算法。而在探究30—20的算法時我提高了一個層次,讓學生把整十數加整十數的算理遷移到整十數減整十數上來的,讓學生獨立說一說計算方法,并通過小棒和計數器來驗證此方法的正確。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教案教學反思篇十二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是在1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進一步學習10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屬于計算教學中的重點內容之一。根據教材的編排意圖,本課的教學設計大體分三個層次:第一,以實際情境提供計算題,并呈現多種計算方法。第二,讓學生討論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脫離直觀手段,讓學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數。這樣安排,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fā),提出有關的計算問題,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同時,由動手操作、觀察、交流,動作和實物思考,到脫離實物思考,遵循了由具體到抽象的原則,有利于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為了將本課教學目的落到實處,我在教本節(jié)課時尤其重視了以下幾點。
    1、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計算,培養(yǎng)學習興趣和計算意識。
    “計算”常與“枯燥”、“機械重復”相連,這是由傳統(tǒng)數學教學上的缺陷造成的。計算的知識是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逐步發(fā)展起來的,原本是十分生動的數學活動。本課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資源,使計算教學成為學生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既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計算方法,又可以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遇到問題能夠從數量上進行觀察和思考的興趣與習慣,促使學生形成初步的計算意識。
    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
    課程標準認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探究新知”這一過程中,我創(chuàng)設了有意義的問題情境和數學活動,激勵每一個學生在動腦觀察中獨立思考,鼓勵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與同伴進行交流。在次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計算方法,組織學生交流計算方法,使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3、組織好練習,進一步培養(yǎng)計算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要達到這個目標,除了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還需要組織好練習。因此,我在設計本課的練習時注意到了這樣幾點:
    a、講究練習的形式;
    b、多進行口頭練習;
    c、突出難點,講究實效。
    總之,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學生學得松愉快,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教案教學反思篇十三
    1、我能把學校的教學理念“先學后教”落實,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去,讓學生在學習新知識前先進行預習,并填寫好“課前小研究”的作業(yè),使學生對新知識有了初步理解,在學習新課時,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地高,我認為這節(jié)課最大的亮點是“小研究作業(yè)”的設計。
    2、我能利用書本的情境圖啟發(fā)學生在這個美麗的公園里要注意些什么?從中加強了學生的環(huán)保思想教育。再通過情境圖的三種花的盆數讓學生進行提出多種不同的問題和說出多種不同的算法。
    3、能利用好小組交流互學活動,在交流中做到小組4人輪著說,討論氛圍熱烈活躍。
    4、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算理能力。比如:10+20等于幾?學生出現了以下幾種算法:
    (1)擺小棒:先擺1捆小棒,再擺2捆,合起來是3捆,所以10+20=30。
    (2)用計數器:先在十位撥1個珠,再撥2個珠,一共是3個十,所以。
    (3)數的組成:10里面有1個十,20里面有2個十,合起來是3個十,所以。
    (4)用相同數位相加:個位加個位,十位加十位,也可算出得數是30。從上面可以體現了學生的算法多樣化,也使學生在交流中明白了算理,開闊了思路。
    5、教學中,我能注重引導學生對知識的對比,從中發(fā)現規(guī)律:明確理解幾個一與幾個十之間的'區(qū)別,使學生能抓住這個突破點迅速、正確地進行口算,計算正確率也較高。
    我需改進的地方:由于本人存在的老教法比較多,對學生有點放不開,希望以后能相信學生的能力,大膽地創(chuàng)新,使自己的課堂教學不斷進步。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那要怎么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整十......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教案教學反思篇十四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是在1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的,這樣安排,有助于學生加深對相同單位的數可以直接相加、減的認識,為后面學習任意兩個數相加、減打基礎。所以是計算教學中的重點內容之一,應該重視。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好動,好奇心強,在四十分鐘的教學中容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我采用愉快教學法,創(chuàng)設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并且讓這一情境貫穿始終,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學習這部分內容前,我進行了調查研究,我發(fā)現我們班大部分學生已經會計算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只是說不清算理。所以我認為,這節(jié)課最重要的是教師的引導,只要發(fā)揮好輔助作用,使學生自主學習就可以了。
    同時為了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算理,并熟練計算,我設計了大密度的練習。為了吸引學生我把練習題設計成各種有趣的游戲:小貓釣魚、蝴蝶送信、松鼠過河、摘蘋果等,把枯燥的`數學練習變得充滿生氣。并且給每個學生機會,讓每個學生都做一道題,使第一名學生都不掉隊。
    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很多孩子雖然可以正確的算出結果,可是,當我問到“你是怎么想的”的時候,很多人都不能表達。該如何引導呢,為了節(jié)省時間我在課堂上是直接告訴他們計算方法的。事后回想,或許可以通過動手操作,比如擺小棒的方法來幫助學生說理,明理。
    大密度的練習雖然提高了學生的計算能力,但出暴露出一些問題。比如習題過多過難,給一些學生造成了學習上的困難。再如練習的形式變了,但習題的內容單一,只是把平時開火車的練習賦予了新的名字。如果練習的內容再新穎多變一些,我想效果會便更好。
    通過本次計算課研討,讓我深深地體會到計算方法的指導,習題的精心設計十分重要。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更好的吃透教材,并結合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設計出他們喜歡的小游戲形式,讓每一位學生都積極參與練習中來,在歡樂的氛圍中鞏固學習的新知識。讓每個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教案教學反思篇十五
    創(chuàng)設有效的數學學習情境,使情境具有“數學性”。數學一開始以“春游”的問題情境引入,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了學生的問題意識。
    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思考空間。在探索“30+40”、“70-30”的方法時,給學生充分的自我思考、自我學習的時間,讓學生自主學習,集體交流,教師只是起引導作用,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在例題算法優(yōu)化上做得不夠,沒有明確各種方法的優(yōu)缺點,沒有將最簡單的方法凸顯出來。
    2、同桌交流不夠激烈,跟平時訓練不夠有關,以后要多讓學生討論交流,并且要做到收放自如!
    3、在一個問題出來后,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仍有點少,也沒有多讓學生充分說,對學困生的提問過少。
    4、對學生的語言評價不夠豐富,學生積極性調動得不夠好。今后努力完善自己的課堂!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教案教學反思篇十六
    1、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計算,培養(yǎng)學習興趣和計算意識。
    我認為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是兩位數計算的起始課,是學生進行10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所以本節(jié)課是計算教學中的重點內容之一,老師應該重視。但是“計算”常與“枯燥”、“機械重復”相連,這是由傳統(tǒng)教學上的缺陷造成的。計算的知識是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逐步發(fā)展起來的,原本是十分生動的教學活動。為了避免計算課的枯燥,我在本節(jié)課中運用了生動的.多媒體和一系列游戲活動并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資源,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豐富多彩的活動既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計算方法,又可以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本堂課的教學目的再很輕松的氛圍中得以完成。
    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
    課程標準認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探究新知”這一過程中,創(chuàng)設了有意義的情境和數學活動,激勵每一個學生在動腦觀察中獨立思考,鼓勵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與同伴進行交流進而,引導學生思考計算方法,組織學生交流計算方法,使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3、組織好練習,進一步培養(yǎng)計算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要達到這個目標,除了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還需要組織好練習。因此,本課的練習設計注意到了這樣幾點:a.講究練習的形式;b.多進行口頭練習;c.突出難點,講究實效。
    4、存在的問題。
    教學環(huán)節(jié)雖然進行的很順利,學習目的最終也完成了,但是有問題還是值得深思,當堂檢測沒有在課堂上完成,可能是中間過程我說的話多了,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較弱,引導上擠占了時間,能夠再擠出來5分鐘就好了。課下又延長了3分鐘進行了課堂檢測,從檢測情況來看,95%的學生能夠正確計算。
    做對比練習,看珠子圖寫算式這道題時,我只是簡單的讓學生比較了一下,因為怕時間不夠,就沒有重點說明3和30各表示什么意思?應該讓學生明白計數單位不同不能進行相加或相減。整十數加一位數,一位數只能加在整十數的個位上;整十數加整十數就是幾個十加幾個十,只要整十數十位上的相加就可以了,個位不變,仍然是0。
    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很多孩子雖然可以正確的算出結果,可是,當我問到“你是怎么想的”的時候,很多人都會,但是不敢表達。說明了學生說的少了,應該讓學生多說。
    我自己的語言還需要精煉,還需要規(guī)范,要擠出時間還給學生。通過我們教研組對課堂練習形式的多樣性的研究,讓我深深地體會到對于練習的形式,方法的指導,都應好好設計,練習是為了鞏固新知的,精心的練習設計會帶來更好的學習效果。在以后的教學中,對于練習的設計,我會更好的吃透練習的目的,并結合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設計出他們喜歡的小游戲形式,讓每一位學生都積極參與練習中來,在歡樂中鞏固學習的新知識。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教案教學反思篇十七
    本周,學校的數學課比賽如期進行,此次,我選擇了一節(jié)計算課《整十數加、減整十數》進行展示。本節(jié)課我的授課流程是,先以游戲方式導入帶著孩子們復習本節(jié)課會用到的10以內的加減法,然后復習數的組成這一局部,由數的組成里面涉及到的數字引出曾經學習過的整十數,進而導入課題。明確課題之后,通過出示課本情景圖,讓學生發(fā)現信息提出問題。在孩子們列出算式以后提出疑問:你們是怎樣這么快速準確地算出來的?通過這個問題讓學生們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在小組之內借助學具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樣進行計算的,進行方法的討論與交流。在小組討論結束之后,讓學生們自由地表達他們的想法,并且從中進行算法的優(yōu)化,選出方便的方法。之后通過整十數加整十數過度到整十數減整十數,讓學生進行自主的遷移,將方法靈活運用。之后通過對例題的解決,讓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的所學的內容與方法,同時讓他們自己對整十數加、減整十數進行出題并計算,進行適當的發(fā)散。最后利用一些闖關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再次穩(wěn)固練習并進行總結。
    在整個的.授課環(huán)節(jié)中,孩子們的表達能力給了我很大的驚喜。在這節(jié)課整個備課過程中,最無法預設的就是孩子們對于小組討論結果的一個表達。他們的想法千奇百怪,各式各樣,但是有時候他們無確清楚地表達他們的想法。而這一點也是我在平時的上課中著重對他們進行訓練的地方。我希望他們能夠更加準確的表達自己,同時也讓能夠聆聽者明白他們所表達的含義,所以我會選擇給予他們足夠的空間與時間,讓他們把自己的話好,完善好,可能他們第一遍不能完整的說好,那么在我給了適當的引導之后,我會讓他們自己再完整的說一遍。并且,在平時的上課中,語言表達的完整性是我經常強調的地方,比方遇到50里面有幾個十這樣的問題,剛開始的時候他們經常會答復5個十,這個時候我會小聲地提醒他,完整嗎?他們都能夠迅速反響過來,并且完整清晰的再說出來,50里面有5個十。到現在,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能夠完整地進行問題的答復。我想,這樣的訓練對他們之后學習如何寫解決問題中的“答”會產生些許積極。也正是因為如此,在這節(jié)課算理的表述中,面對10+20=,他們能夠說出“10里面有1個十,20里面有2個十,1個十加2個十等于3個十,3個十就是30,所以10+20=30”,也能夠說出“先把10和20的十位相加,1+2=3,所以10+20=30”。這些經過他們的理解深化所表達出來的內容,給了我太大的驚喜。
    但是,在這其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在最后的開火車練習環(huán)節(jié),本應該順利進行下去的小火車,到中間的時候突然停頓了,原因是坐在最后一排的那個孩子沒有認真聽,不知道進行到哪一道題目了。面對這種情況,我當時的內心有些急躁,這也導致了我沒能更好地處理這種情況。在這個孩子不知道講到哪了,不知道如何答復的時候,給他思考的時機,沒有進行些許提示,匆匆忙忙地往下進行,讓這次提問變成了一個無效提問。正是因為他沒有集中注意力,我才更應該去檢測他的掌握情況,我應該給予他再一次的時機,看看他是否掌握住了本節(jié)課的內容,是短暫的走神還是從一開始就沒有認真參與,并且在他沒有進行思考的時候,應該想方法激發(fā)他的思維,把他的注意力拉回課堂。
    通過這一節(jié)公開課,讓我明白,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更加注意對于一些細節(jié)問題的把控,要更加注意讓學生學會如何表達自己,要更加注意有效發(fā)揮學生主體……學無止境,身為教師,通過“教學生”我們也能夠學習經驗、反思提升,這就是“教學相長”的魅力所在吧。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教案教學反思篇十八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是在1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的,只是計數單位不同,這里以十為計數單位。通過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計算,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多種不同的算法,進一步培養(yǎng)計算能力。教材的編排是由直觀操作等依靠實物思考到脫離實物思考,遵循由具體到抽象的原則,有利于學生抽象思維的培養(yǎng),為進一步提高計算速度、培養(yǎng)計算能力,解決實際問題打基礎。
    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對象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在四十分鐘的教學中容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學方法為主,借助參加森森里的知識競賽情境,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愉快地學習。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看一看(看圖)、想一想(想問題、想算法)、數一數、說一說、擺一擺(擺小棒)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節(jié)課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1、創(chuàng)設情境,在教學中借助帶學生去參加知識競賽的生動情境。
    把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口算置入有事物情境、有情節(jié)的探索中,使計算含有豐富、生動的具體內容。
    讓學生自主探索。
    3、練習以動手擺一擺、去森林參加知識競賽、幫助別人等形式進行,淡化“練”的痕跡,鞏固和實踐相關的知識技能,發(fā)展數學思考能力。
    教學環(huán)節(jié)雖然進行的較順利,但亦有不足之處,學生在說算理的過程中表達的不是很流利,在今后的教學中將加強訓練,加深學生對算法的理解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