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認識鐘表教案設計范文(15篇)

字號:

    教案是教師為了達到預期教學效果而制定的一種教學計劃。教案的活動設計要多樣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以下是一些優(yōu)秀教師編寫的教案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的教學實踐。
    小學數學認識鐘表教案設計篇一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認識鐘表》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數學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第91~92頁的內容。本節(jié)課要求學生初步認識整時,對以后的“時、分”的教學奠定了基礎。教材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讓學生學會建立合理的時間安排的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教學目標的確定及依據。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讓學生從被動的學習方式變?yōu)橹鲃拥膶W習方式。
    3)教學的重、難點。
    其中的重點是:充分認識鐘表的外部結構和掌握表示整時的兩種表示形式。
    難點是:正確說出鐘表上的整時。
    4)教具:模具表、多媒體課件。
    學具:模具表。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位好朋友,你們猜猜他是誰?你們真聰明一下子就猜出來,真棒。我們一起去看看好嗎?喜歡這些鐘表嗎?那我們就和他們交個朋友吧。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認識鐘表》。
    二、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誰來說說這個鐘面上都有什么?
    誰愿意把你制作的鐘面介紹一下。你的鐘面上都有什么呀?那鐘面上還有什么呢?
    想一想,鐘面上的是時針和分針市怎樣走的呢?你能照這樣的順序撥撥你的鐘面嗎?
    小朋友你們能用一句完整的話說說看整時的方法嗎?
    小結: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這個時刻就是幾時。
    想不想自己動手撥一個時刻呢?
    三、鞏固新知,解決問題;
    小結:一天時針在鐘面上要走兩圈,所以就有兩個10時,為了準確的表示時刻還得用上早晨、中午、下午和晚上這些詞語。
    現在你們能用一句完整話說說圖上的小朋友在什么時刻再做什么嗎?
    請大家仔細觀察這兩個鐘面,看看12時和6時的鐘面上有什么特點?說來說說。
    小結:12時,時針和分針重合在一起了。6時,時針和分針成了一條線。
    大家的表現都不錯,我們放松一下來聽首歌,好嗎?
    小結:電子表示法的兩個點我們把它叫做“冒號”當冒號右邊時兩個0,冒號左邊是幾,這個時刻就是幾時。
    你能用這種方法表示2時嗎?在練習本上試試。
    好了,我們輕松一下,來猜個謎語好嗎?
    那,再過一小時是幾時呢?
    今天你們的表現非常好,老師想獎勵你們做個游戲你們愿意嗎?我請幾個同學上臺來做個動作,你們猜猜他們在什么時刻再做什么事情?再用你手中的鐘面撥出這個時刻。
    小學數學認識鐘表教案設計篇二
    1.人民幣的單位有(元)、(角)、(分)。
    2.人民幣各單位之間的換算:1元=10角;10角=1元;1角=10分;10分=1角;10角=100分;1元=100分。
    3.主要題型:
    填合適的單位。(注意和生活實際聯系)。
    計算:元+元角+角滿10角記得換成1元。
    元-元角-角“角”不夠減向“元”借1元當10角再計算。
    如:
    (1)2元8角+6角=2元14角=3元4角。
    (2)65元-3元7角。
    =64元10角-3元7角。
    =61元3角。
    4.解決問題:先畫批,找準數據,再列式計算。
    列式時用:“幾元幾角+幾元幾角”的形式來表示,不用小數形式列式。
    5.換錢:1張10元可以換5張2元。
    1張100元可以換5張20元。1張100元可以換2張50元。
    1張50元可以換10張5元。
    6.2.00元=2元;0.50元=5角;59.90元=59元9角;9.25元=9元2角5分。
    重要的數學思想。
    1.方程的思想。數學是研究事物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初中數學最重要的就是等量關系,其次是不等量關系。最常見的等量關系就是方程。
    2.數形結合的思想。任何一道題,只要與形沾邊,就應該根據題意中的草圖分析一番。這樣做,不但直觀,而且全面,整體性強。
    數學學習方法與技巧。
    基礎夯實記清概念。
    千萬不要忽視最基本的概念、公理、定理和公式,特別是“不定項選擇題”就要靠清晰的概念來明辨對錯,如果概念不清就會感覺模棱兩可,最終造成誤選。因此,要把已經學過的教科書中的概念整理出來,通過讀一讀、抄一抄加深印象,特別是容易混淆的概念更要徹底搞清,不留隱患。
    做好系統(tǒng)總結。
    在數學的學習中,一定要善于做總結,這是通過積極思考,達到全面系統(tǒng)深刻地掌握知識和發(fā)展認識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偨Y要在系統(tǒng)復習的基礎上以教材為依據,參照筆記與資料,通過分析、綜合、類比、概括,揭示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以達到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的目的。經常進行多層次總結,能對所學知識由“活”到“悟”。
    做好練習題。
    要想學好數學,必須多做練習,但有的同學多做練習能學好,有的同學做了很多練習仍舊學不好,究其因,是“多做練習”是否得法的問題,我們所說的“多做練習”,不是搞“題海戰(zhàn)術”。后者只做不思,不能起到鞏固概念,拓寬思路的作用,而且有“副作用”。所以學好數學必須熟悉各種基本題型并掌握其解法,在解題過程中有意識地注重題目所體現的出的思維方法,以形成正確的思維定勢,并且要多做綜合題。
    小學數學認識鐘表教案設計篇三
    韋東碩數學教案————時、分、秒(9-20)。
    一、教學目標。
    1.認識單位“秒”,初步建立“分”和“秒”的時間觀念;2.熟練掌握時分秒之間的換算及進率60;3.會比較三者大小,會看圖寫上正確的時間;4.可以進行時間的簡單計算。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認識時間單位“秒”,建立“秒”的時間觀念;可以進行時間的簡單計算。
    2.難點:分與秒之間的換算關系;會用不同方法計算時間。
    3.了解“分”和“秒”之間的關系;4.認識鐘表上的“秒”。第二課時:時間的換算。
    1.時間單位的換算;1分=60秒,1時=60分2.計算經過的時間;
    3.能力提升:使用不同的方法計算時間。
    四、所用習題。
    (見小學教材全解第1頁、第2頁)。
    小學數學認識鐘表教案設計篇四
    教學目標:
    1、樹立時間觀念,從小養(yǎng)成有規(guī)律作息和珍惜時間的良好行為習慣,認識表。
    2、經歷活動過程,初步認識鐘表,會看鐘表上的整實數。
    3、發(fā)展初步的觀察能力。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小朋友,你們平時喜歡看什么動畫片?今天老師做一次你們喜歡的藍貓朋友,他帶來了你們喜歡的動畫片。(龜兔賽跑圖片)。
    二、認整時時刻。
    提問:它們所跑的路程一樣嗎?它們所用的時間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讓認識鐘面的小朋友介紹一下鐘面上有什么?(顯示鐘)。
    短的一根叫時針,表示走到幾時;長的一根叫分針,表示走過多少分?
    看看烏龜是幾時到的呢?(顯示)小兔子是幾時到的?(顯示)(小組討論:看整時時刻的方法)。
    小組匯報看整時時刻的方法。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分針指著12,時針的時刻就是幾時。
    (過了幾天,森林里正好舉行運動會,小兔子又跟烏龜分在一組,跑了一會兒,小兔子一看,后面的小烏龜影子也沒有了,又想休息了,一想不對,上次正因為我驕傲了,所以沒比過烏龜,這次我不能驕傲了,還是繼續(xù)吧。)。
    出示小兔子到的時刻(顯示)和小烏龜到的時刻(顯示)。
    讓學生說說小兔子是幾時到的?你是怎么看的?烏龜是幾時到的呢?你是怎么看的?
    下一組是小豬比賽,咦,小豬呢?瞧幾時了,小豬還在睡覺?(出示鐘面)小朋友你們是幾時起床的?(讓學生說說)你們又是幾點睡覺的呢?請你在鐘面上撥出來再說說。教育學生要合理安排休息時間。
    自己撥一個自己最喜歡的時刻并說說這個時間你干什么?(顯示)。
    平時我們除了看鐘可知道時間外,還可以看什么知道?
    看看下面這三個時刻,你發(fā)現了什么?
    像電子鐘顯示的這種表示時間的方法你還在什么地方見過?(指名說)。
    冬季運動會的第二個比賽項目是動物找過冬的糧食。
    三、教學大約幾時。
    吃好晚飯,藍貓?zhí)ь^一看跳了起來,說:“不好了,快到了,我得回去主持《藍貓三千問》了,小學數學教案《認識表》?!保ǔ鍪敬蠹s8時的鐘面)。
    那你知道藍貓的節(jié)目是幾時開始的?你怎么知道的?
    小結:像這樣快到8時我們可以說成“大約8時”。
    教師再撥出一個8時剛過的鐘面,(顯示)讓學生說說,這個鐘面上大約是幾時?
    像這樣8時不到一點點或8時剛過一點點,我們都可以說成:“大約8點?!?BR>    練習:
    四、鞏固練習。
    1、捉迷藏。
    藍貓一看,原來是沒電池了。換上了電池,時針和分針又嘀嘀嗒嗒地走了起來,還神氣的說:藍貓你有本事找到我們嗎?(出示三個鐘面)看看是誰躲起來了?躲在那里了?請小朋友把它畫出來。
    教師注意第一個鐘面上畫時針時的長短,若有錯誤及時糾正。
    2、快樂的'星期天。
    電視機前的小朋友,你們想和我一起過一個星期天嗎?下面就跟我來吧。(跟著做模仿動作)電腦顯示:
    幾時起床?(6時)穿衣服洗臉吃早飯,看幾時了(7時)騎自行車,到了公園,大約幾點(大約8時)進了公園,先跑步,再打羽毛球,休息一下,幾時啦(9時)到了讀英語的時間,拿出一本英語書。咕嚕咕嚕肚子餓了,一看大約幾時了?(大約11時)吃飯了。吃好飯,劃著小船蕩啊蕩,慢慢睡著了,一覺醒來幾時了?(大約2時)拿起畫筆畫啊畫,畫好了,太陽下山啦,幾時啦?(4時)你是怎么看的?(指名說)馬上背上東西騎上自行車回家。到家一看幾時啦?(6時)為什么有兩個六時?讓學生討論得出,一天有早上的六時和晚上的六時,時針在鐘面上走2圈。(電腦顯示)。
    3、藍貓的星期天安排的多好啊,小朋友,你們會幫自己安排。
    生2:兩個都是9時,但不一樣,一個是上午9時,一個是晚上9時。
    師:小朋友們觀察的真仔細,為什么會有兩個9時呢?
    生3:我知道,因為一天,時針要走兩圈,所以有兩個9時。
    師小結:小朋友說得真好,對了,一天時針在鐘面上要走2圈,所以有兩個9時,因此,要準確地表達時刻,還得會用上午、下午這些詞語。
    師:請同學們看大屏幕,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話說說圖中的小朋友在什么時刻干什么嗎?
    生1:小紅7時起床。
    生2:早上,媽媽叫小紅起床。
    生3:小紅在早上7時起床。
    師:那你是幾時起床,又是幾時睡覺的?在鐘面上撥出來,并同桌互相說一說。
    生:活動。
    師:我們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時間,養(yǎng)成按時起床,按時睡覺的好習慣。
    師:撥一個你最喜歡的時刻,并說說這個時刻你在干什么?
    生:動手撥小鬧鐘。
    師:下面,我們來輕松一下,做做課中操。
    3、學習時刻的另一種表示方法。
    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除了用這種鐘表表示時刻外,還能用什么表示時刻呢?
    生:用手表。
    生:用電子表。(電腦出示3個時刻)。
    師:請同學們看這三個時刻,你發(fā)現了什么?
    生1:都表示5時。
    生2:一個是鐘,一個是手表,一個是電子表。
    生3:我發(fā)現前兩個都是用分針時針表示的,第三個是用電子表顯示的。
    師:仔細觀察,電子表是怎么顯示時間的?
    生:電子表的表面有兩個點,左邊是幾就表示幾時,右邊是幾,就表示幾分。
    師:這位小朋友真了不起,我們獎勵給他一塊獎牌。說的非常好,電子表的表面有兩個點,當兩個點的左邊是幾,同時,兩個點的右邊是兩個0,這時的時刻就是幾時。
    師:像電子表顯示的這種表示時刻的方法你還在什么地方見過?
    生1:電話顯示器上。
    生2:電視上。
    生3:手機上。
    小學數學認識鐘表教案設計篇五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84頁——87頁認識鐘表。
    教學目標:結合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會認、會讀、會寫整時;培養(yǎng)學生建立時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情感目標: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初步建立時間觀念,懂得養(yǎng)成珍惜時間和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認識整時,記錄整時。教學難點:特殊時刻的認識。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1、小朋友們,能告訴老師,今天早上你們是幾點起床的嗎?(學生自由說),你們怎么知道這個時候要起床了呢?(學生:媽媽叫、定手機鬧鈴、定鬧鐘等)你會看手機、鬧鐘上的時間嗎?(會)你真是個能干的孩子!
    2、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時間,今天,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來更好地認識鐘表。(板書:認識鐘表)。
    二、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1、你們見過鐘面嗎(見過)(播放:鐘表王國)鐘表有各種各樣的形狀,但是大致可以分為兩種:機械鐘和電子表。首先我們來認識機械鐘,一個鐘面上都有什么呀?(引導學生回答,有數字、指針)。
    2、引導認識指針,(播放課件:鐘面的認識)這個鐘面完整嗎?(不完整)它缺什么呀?(數字、指針)它有哪些數字呢?(學生說,老師填)它還有什么呀?(指針)有幾根針啊?(兩根),哦,它有兩根指針:一根長、一根短,短腿的是弟弟叫時針,長腿的是哥哥,叫分針,他們形影不離,時時刻刻告訴我們時間。
    3、強化認識:哦,一個完整的鐘面,上面都有什么呀?(有數字1——12和兩根指針:時針和分針。
    (二)認識整時。
    1、(播放課件2:動畫,媽媽叫小紅起床)小紅幾點起床呀?(7點)你從哪里知道是7點的?(引導觀察,找出墻上的鐘表和床頭柜上的電子鐘)。
    2、(出示7時的時針)這個鐘面是老師根據畫面墻上的鐘做的,請你看一看,這是幾點?。浚?點)你是怎么看的?(請學生說一說,引導看時針、分針的指向)歸納得出: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7。7點在數學里寫作:7時(板書7時)。
    3、出示課件,這幾個鐘面是幾時?。?請學生回答)請觀察一下,你發(fā)現什么呢?引導得出結論: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帶學生讀并板書)。
    4、請學生做練習卡。
    (一)第一行,教師巡視,作業(yè)展示。
    2聰明!電子鐘的時間是怎樣的呢?(根據板書引導認識,有數字、小圓點、兩個0)對了,用電子計時法表示時刻,前面是數字,中間是豎著的兩個小圓點,后面是兩個0。
    6、出示課件,引導兩種計時法的對應認識。
    7、引導學生完成練習卡。
    (一)第二行,教師巡視,作業(yè)展示。
    8、有時有人會說,1小時后,7時過1小時是幾時呢?(8時)引導學生認識,過1小時是時針轉1大格,也就是在幾時上加1。
    9、請小朋友們拿出聯系卡一,填一填第三行,老師巡視。
    (三)認識特殊時刻。
    1、(出示12時的鐘面)小朋友們,老師上面的這個鐘面壞了嗎?(引導觀察:沒壞)哦,這是12時,時針和分針都指著12,他們重合在一起了。
    2、轉動指針變?yōu)?時,引導觀察6時的時候,分針和時針在一條線上。
    三、能力拓展(學習畫時針、分針)。
    1、小朋友們,現在老師這里一個不完整的鐘面,但是老師知道現在是幾點,你能幫老師把指針安上嗎?(能,說時刻,請學生上來安。)。
    2、同學們真棒!完成練習二,說畫法,強調:畫的時候要注意時針和分針的長短,還要注意正指著數字。
    3、,教師巡視。
    四、情感培養(yǎng)和小結。
    3小朋友們,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鐘表,學會了讀、寫時刻,時間是我們忠實的朋友,時間也是很寶貴的,我們要時時刻刻珍惜時間,老師送給你們一句話:時間就像常流水,只能流去不流回。讓我們做一個珍惜時間的人!
    金甸完小教師:譚金馨。
    小學數學認識鐘表教案設計篇六
    4月2日,市小學全體數學教師在我校宋校長的統(tǒng)一組織下,參加了“基于深度學習的小學數學教學行動研究”——“數的認識”教學設計講評與研討第一次主題教研活動。
    這次教研活動非常的豐富,而且質量也很高。首先是由胡老師帶來的《萬以內數的認識》單元說課。其次是呂老師的《100以內數的認識》課時說課,然后是張、王老師帶來的《小數的意義》課時說課,接著劉老師進行了《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單元說課,最后是由武老師針對四節(jié)說課進行點評與指導;武老師針對項目提交的教學設計進行點評與指導,并與參與活動的老師們進行了互動交流。這次教研活動以具體的課例使老師整體理解與貫通“數的認識”主題下的整數、小數、分數等教學內容,有效的幫助老師們建立“數的認識”教學主題的承重墻,打通各教學單元之間的隔斷墻。
    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第一位老師胡林青老師帶來的《萬以內數的認識》單元說課。首先這位老師的ppt做的很漂亮,清新淡雅,層次鮮明,有邏輯。本單元“萬以內數的認識”的教學分兩步進行。讓學生一千一千地數,理解10個一千是一萬,從而認識計數單位“萬”。另外,還讓學生利用計算器一千一千地數,從一千數到一萬,由學生單獨操作后再組織交流,加強學生的理解。
    這一單元主要包含三個知識點:1000以內數的認識,10000以內數的認識,整百整千加減法。胡老師從以下7個方面進行整單元的說課: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教學背景分析,單元學習目標,學習效果評價設計,單元學習規(guī)劃,學習過程,教學設計特色與反思。涵蓋的面非常的廣,這點我之前從來沒有做過。胡老師分析的非常全面透徹,聽完之后我對這一單元的主要知識點,重難點是很什么,如何突破重難點,如何更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有了進一步的了解。胡老師從課標出發(fā)指出:數的認識的核心概念是計數單位、十進制、位值制,要培養(yǎng)的核心素養(yǎng)是數感,并根據學生的心里特點,讓學生借助直觀模型進行數數,在認識數的過程中積累從“逐一計數”到“按群計數”多種數數方法和經驗,滲透十進制的概念,培養(yǎng)數感。在對教材進行分析時指出:在第一階段數的大小變化,但思維框架沒有變化,并把第一學段中的讀寫數的方法,認識了計數單位“個”、“十”、“百”等幾個計數單位及數數的經驗等有效遷移到第二學段中。在單元學習規(guī)劃中,胡老師根據學情和內容對“認識千”和“認識萬”進行了整合,把“估計感受千”與“感受估計”打通整合成一節(jié)課,整個設計做到了抓住核心概念,建立了承重墻,打通了隔斷墻。
    學生們停課不停學,老師當然要停課不停研,教研一直都是老師提高專業(yè)水平,發(fā)展專業(yè)素養(yǎng)的重要方法。
    小學數學認識鐘表教案設計篇七
     · 小學數學一年級
     1、知識與技能: 初步認識鐘面,會看鐘面上的整時和大約幾時
     本單元在學生掌握20以內數的基礎上,聯系日常生活的需要認識鐘表面上的整時和接近整時。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時間既熟悉又陌生。有些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認識鐘表的經驗,但他們認時間、看鐘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體的`;也有些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時間觀念差,對鐘表的知識感到陌生。
     設計理念:設計本課時力求把新的教學理念融入課堂教學之中,整堂課都以學生自主探究和活動為主,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親自體驗,認識鐘表。擬在本課教學中體現以下幾點:
     (一)知識呈現生活化:“數學的生活化,讓學生學習現實的數學”是新課程理念之一。
     (三)學習過程活動化:新課程以學生主體活動為主要方式,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
     一)導入
     (二)動手操作,交流,探究知識 1、認識鐘表
     學生匯報觀察結果,教師板書:時針 分針 12個數 2、教學整時
     出示3時的鐘面,讓學生說說表示的是是什么時刻?你是怎么知道的?
     3、教學大約幾時
     出鐘面上大約是幾時 (三)鞏固練習
     2.掌握用上午、下午這些詞語表示時間
     提問:一天有幾個8時,幾個9時?
     3.撥一撥:學生在鐘面上撥出自己起床和睡覺的時間,然后同桌的同學說一說,要求說完整。
     4.說一說:讓學生說說自己的一天是怎樣安排的?
     教學內容與
     教師的活動
     媒體的運用
     學生的活動
     教師進行邏輯選擇
     本節(jié)課利用多媒體組織教學,有效突出了重點,分解了難點;多媒體介入了學生感興趣的鐘面,激起了學生說的欲望。課堂效果顯示學生能較靈活地運用自己小結出的方法進行練習。
     篇二: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方案
     篇三: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方案01(作業(yè))
    小學數學認識鐘表教案設計篇八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初步認識分數,能結合具體圖形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會讀寫幾分之一。
    2、過程與方法:通過直觀演示、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讓學生經歷幾分之一的產生過程,獲得數學學習的`活動經驗。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具體實例,讓學生感受到數由整數向分數的擴展,體驗分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
    多媒體課件,長方形紙、圓紙片、正方形紙、水彩筆。
    一、創(chuàng)設情境,討論揭題。
    1、把4個蘋果、2瓶礦泉水平均分給2人,每人分得多少?
    結合學生的交流,揭示:每份分得同樣多,數學上叫做“平均分”。
    2、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
    學生交流,自然引出“一半”。
    3、如何用數來表示“一半”?
    (一)直觀感知,初步認識。
    1、課件演示:“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月餅的二分之一?!?BR>    談話:這一半月餅是整個月餅的1/2,那么,另一半月餅又是這個月餅的幾分之幾呢?為什么也用1/2來表示?大家想的和他一樣嗎?(課件演示)。
    2、小結: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1/2。
    (二)到手操作,深化認識。
    1、請同學們拿出桌上的圖形,看一看它是什么形狀的?
    2、誰能用折一折的方法把這個圖形平均分成2份。
    3、把桌上的圖形平均分成2份,并把其中的一份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
    4、交流、展示各種不同的折法。
    5、討論:涂色部分是整個圖形的幾分之幾?
    (三)引導學生認識1/2的讀、寫方法,教師板書。
    (四)觀察判斷,拓展認識。
    下面圖形中,哪些圖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1/2表示。
    1、認識1/4。
    大家推想一下,如果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幾分之一?
    2、小組合作,創(chuàng)造1/4。
    3、各小組拿出準備好的正方形,折出它的1/4,并涂上喜歡的顏色,看哪組的折法多。
    4、展示學生成果。
    5、探究: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狀也不同,為什么都可以用1/4表示?
    6、教師小結:雖然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狀也不同,但它們都是把這張正方形紙平均分成了4份,所以每份都是它的1/4。
    四、嘗試遷移,創(chuàng)造其它分數。
    1、剛才,我們認識了1/2、1/4這樣的分數,推想一下,還可能會有哪些分數?
    2、的確有這些分數,請同學們來看一看吧。
    五、鞏固練習,生活應用。
    六、課堂小結。
    小學數學認識鐘表教案設計篇九
    1.結合生活情境認識直角,通過折折、拼拼、比比等活動加深學生對直角的認識。
    2.使學生學會辨認直角、銳角和鈍角,會用已知的直角比一比的方法判斷直角。
    3.使學生在認識角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發(fā)展數學思考。
    1.出示:
    老師這里有這樣一些圖形,你們認識嗎?叫什么?
    2.角有什么特點?
    3.今天我們就來繼續(xù)研究角。
    (一)初步認識直角。
    1.出示一張正方形紙
    這是一個特殊的角叫做直角。(板:直角)
    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直角。
    通常我們會在直角上標上一個這樣的符號 ,這就是直角符號。
    請大家在找到的這個直角上標上直角符號。
    2.出示紙工袋。
    紙工袋是什么形狀的?上面有幾個角?
    請你找到這個角?將這個角與正方形紙上的這個直角重疊,比一比,你發(fā)現了什么?
    兩個角一樣大,說明紙工袋上的這個角是什么角?請你也標上直角符號。
    3.請你拿出這樣的三角尺。
    看看三角尺上的角,你能找到直角嗎?
    誰能上臺指一指。
    這三個角都是直角。
    4.猜猜看,這三個直角的大小會怎樣?可以怎樣來驗證呢?學生動手試一試。
    6.我這兒有一個大的三角尺,你們尺上的直角和它一樣大嗎?點名上臺比一比。
    7.剛才我們比較了那么多的直角,你有何發(fā)現?把你的發(fā)現在小組里說說。
    指出:所有的直角都是一樣大的。
    (二)折一折
    出示一張不規(guī)則的紙。
    每人按要求折紙,并在折出的直角上標上直角符號。
    小組4人比一比折出直角的大小怎樣?
    指出:所有的直角都是一樣大的。
    (三)找一找,比一比。
    1.判斷是否是直角。
    請各組組長將自己的數學書放在小組中間。
    用什么方法能找出數學書封面上的直角?你準備借助怎樣的工具呢?
    (1)獨立思考。
    (2)小組交流(先說方法,再動手試試。)
    比一比哪組想的方法多?匯報,展示。
    2.剛上課時,我們在正方形紙上找到一個直角,那其他三個角是怎樣的呢?
    請組長將你的正方形紙放在中間,每個人比比靠你最近的角,然后把結果告訴組長。
    誰來說說正方形的四個角都是怎樣的?
    那長方形呢?紙工袋放中間,再進行比較,組員把結果告訴組長。
    3.那你能在教室里用比一比的方法找找哪些物體的表面上有直角嗎?學生活動,匯報。
    (四)做直角。
    1.你能用兩個同樣的三角尺拼出一個直角嗎?
    學生拼,看看哪組想的方法多?要求用比一比的`方法驗證拼出的是否是直角。
    3.同桌撥完,互相驗證,匯報。
    (五)畫直角。
    1.我們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來畫。
    要求:在點子圖上任選一點作為直角的頂點,把三角尺上的直角頂點對準這一點,然后沿著三角尺直角的兩邊畫去,這就是一個直角。
    2.請組長拿出點子圖,大家動手畫。展示各組圖。
    指出:直角的位置不同,但都是直角。
    指出:第2個角比直角小,叫銳角。第3個比直角大,叫鈍角。
    2.出示活動角,轉一個直角,這是什么角?請你用活動角也轉一個直角。
    用活動角轉一個銳角,銳角比直角怎樣?
    回到直角,轉一個鈍角,鈍角比直角怎樣?
    說說怎樣的角是銳角,怎樣的角是鈍角?
    3.想想做做4
    先看看,看不出來,就用三角尺上的角去比一比。
    1.想想做做5
    你能看出第一副圖中哪個是直角嗎?標上直角符號,你能照樣標出其他各圖形中的直角嗎?
    你能看出圖形中哪些角是銳角,哪些是鈍角嗎?
    2.想想做做6
    下面的四邊形中,哪幾個圖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給四個角都是直角的圖形打勾。
    3.想想做做7
    在右邊的圖形中,你能找到幾個直角,幾個銳角,幾個鈍角?
    各組1號找直角,2號找銳角,3號找鈍角,4號當裁判。全班匯報。
    通過今天一節(jié)課的學習活動,你有哪些收獲?
    小學數學認識鐘表教案設計篇十
    教學目標:
    1、知道倒數的意義,會求一個數的倒數。
    2、經歷倒數的意義這一概念的形式過程。
    3、利用教師的情感特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掌握倒數的意義,會求一個數的倒數。
    教學難點:0為什么沒有倒數。
    教學過程:
    一、口算引入,揭示課題。
    師:出示口算題。
    (評析:上課伊始,讓學生進行簡單的口算并進行分類,揭示課題,直奔重點,有利于讓學生在一節(jié)課的最佳時域知曉今天研究的是乘積是1的兩個數的關系特點。教師只有確立了以學生為本的概念,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起點和學習疑難癥結,把握學生跳動的脈博,才能有針對性地下功夫。)。
    二、自學課本,初步理解倒數的意義。
    (評析:教師恰到好處地設置疑問,有利于學生層層深入地思考,同時,老師有時假裝糊涂,把聰明留給學生,老師忘了,誰來幫忙,短短的話語滿足了學生求知探新的成功欲,這時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的基本策略。)。
    三、舉例驗證,深入探究倒數的意義。
    (評析:對于概念的教學,我們老師大多比較輕視,認為讓學生讀一、二遍記住就達到目的了。其實,這是表面現象,根本不能促使學生數學思維品質的提高。所以,讓學生關注基礎知識的本身,這是我們數學教師不能丟的根本,也是實現新課程提出的三維目標的關鍵,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掌握概念的過程中,學會數學思考,體會解決問題所帶來的成功體驗。
    四、仔細觀察,探究求倒數的方法。
    五、綜合練習:
    (總評:數學的本質是一種溝通與合作,教師創(chuàng)設了與學生圍繞倒數。
    這個知識目標進行民主、平等、和諧、生動的對話交流,在交流中,包含了知識信息和情感態(tài)度,行為規(guī)范等多方面的有機組合,促進了學生多方面素養(yǎng)的提高。本課教學活動讓學生經歷了學習數學知識的全過程,著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數學思維。)。
    小學數學認識鐘表教案設計篇十一
    知識技能目標:
    1.結合生活經驗,認識鐘面,認識時針和分針,學會看整時。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過程性目標:
    1.通過撥表針、觀察等實踐活動,讓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樂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念。
    2.通過操作、觀察、分析、推理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精神。
    3.能用所學知識,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做時間的主人。
    情感目標:
    使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教育學生要從小養(yǎng)成珍惜和遵守時間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正確讀寫鐘表上的整時。
    教學難點:
    正確迅速說出或撥出鐘面上的時間。
    教具、學具:多媒體課件、鐘表、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謎語導入:
    1、師導言: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硪粋€謎語,請你們來猜一猜.
    師:誰猜到了這是什么?
    師:你們覺得鐘表王國有趣嗎?
    3、板書課題。
    師: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鐘表,尋找其中的奧秘吧。(板書課題:認識鐘表)。
    二、探究新知:
    (一)認識鐘面的組成。
    師:這個情景是不是很熟悉???每天都發(fā)生在你們的身上?。课覀儜擆B(yǎng)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
    師引導:7點在書面上表示叫7時。
    師:誰能說一說7時的時候時針和分針分別指著幾?
    2、為了表揚你,老師送你一張游樂場的入場券,讓你帶上我們一(3)班的小朋友們一起去玩玩吧。
    師:誰知道過山車的發(fā)車時間呢?
    師:誰知道海盜船幾時開始?+(板書:3時)。
    請全班齊讀三次。
    師:再來看開心樂園是幾時開始的?
    學生個別說,全班說。
    3、你們真聰明!已經會看時間了。現在請大家認真觀察這三個鐘面,你發(fā)現了什么?三個鐘面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嗎?同桌討論。
    學生觀察,同桌互相找一找,說一說。
    4、小結方法:
    師:通過觀察你們有什么新發(fā)現嗎?
    師小結:像這樣,分針指向12的時刻都是整時。(板書:整時)到底是幾時呢?我們還要接著看時針,,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
    三、實踐應用,鞏固新知。
    1、學習撥鐘表。
    師:現在老師想和同學們玩《我來撥鐘你來說》的游戲。大家想玩嗎?
    師:請同學們按我說的時間在鐘表上撥出來。
    (1)我們每天早上8時上課,請同學們撥8時。
    (2)老師每天中午12時吃午飯,請撥12時。
    (3)9時再過一小時是幾時,請你撥一撥。
    師:你們可真棒!撥的都很準確。
    2、生說時間,師生一起撥。
    3、同桌互說互撥時間。
    4、時間表示法。
    師小結:時間有2種表示法:第一種是普通計時法,即“數字”加上“時”字,幾時就寫幾;第二種是電子計時法.1個數字加上冒號再寫兩0(通常電子表和電視屏幕上會使這種表示方法)。
    過渡:你們通過多次觀察,發(fā)現了整時時針和分針的特點,認識了整時,相信你們一定都能準確地讀出鐘面的時間。對自己有信心嗎?老師相信你們是最棒的。
    5、動手寫時間《小明的一天》。
    師:同學們果然沒讓老師失望,現在啊,老師又給你們帶來一位好朋友―小明,你們歡迎他嗎?讓我們走進小明的生活,看一看他一天什么時間都在做什么?請同學們打開書本p85頁,幫他完成他的作息時間表。
    2、生在書上寫,師巡視指導2種寫法。
    3、指名反饋。
    4、師:這幾個時間我怎么覺得這么特殊?。磕銈冎浪鼈兲厥庠谀睦飭??生說。
    生:一個是早上9時,一個是晚上9時。
    過渡:小明一天的時間安排得真是井井有條啊!相信同學們也會把自己的一天安排好的,做一個珍惜時間的好孩子。
    四、總結:時間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十分寶貴的,我們要珍惜時間,不浪費時間,做時間的小主人。希望同學們能合理利用時間,按時睡覺,按時起床,做一個遵守時間的好孩子。
    小學數學認識鐘表教案設計篇十二
    1、理解幾分之一的具體含義,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幾分之一的分數。
    2、會借助實物或圖形比較兩個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
    3、培養(yǎng)學生在觀察分析和動手操作中,正確地理解概念。
    4、培養(yǎng)學生探索、創(chuàng)新意識,并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一、體驗分數的產生過程。
    1、談話:同學們,在家里或在學校你們有沒有分過東西呀?(請學生說說分東西的情況,進行適當的思考教育,并導出平均分)。
    2、出示例1圖(先不出示蛋糕)。問:圖上兩人在分什么呀?誰來幫他們平均分這東西呢?(根據學生說的結果,板書:2個、1瓶)。
    3、出示蛋糕,問:把一個蛋糕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同桌說說看,你打算怎樣分呢?(根據學生回答,多媒體出示分的過程。)。
    4、問:每人得幾個呢?(板書:半個。)。
    5、師:剛才我們平均分了三樣物體,得到了三個結果,你覺得哪個結果比較特別呀?(體會半個這個結果的特別之處:〈1、是漢字。)。
    6、你能創(chuàng)造一個數或者符號來表示半個嗎?(學生獨立創(chuàng)造,表揚有創(chuàng)意的學生。)。
    7、你想知道現在人們用哪個數來表示一半嗎?(板書)介紹這個數的來歷。問:人們?yōu)槭裁从眠@個數來表示一半呢?(同桌議一議,初步體會各部分的含義)。
    8、師:這個數就讀作二分之一,其實,半個就是二分之一個。像這樣的數,我們稱之為分數。(板書分數)。
    9、下面誰來說說看,我們剛才是怎樣得到一個蛋糕的的?
    二、聯系生活,多重感知,理解的意義。
    1、師:吃完了蛋糕,他們又玩起了折飛機,可是紙只有一張三角形的紙,怎么辦呢?(讓學生說說怎樣平均分?多媒體演示分法)。
    2、師這樣平均分成2份以后,每一份都是原來這張紙的。
    3、剛才我們一起認識了的。你還會找出其它圖形的嗎?(學生動手折)。
    4、學生交流。
    找長方形的時,請幾位同學分別演示,多媒體演示并比較幾種分法。
    問:為什么折法不一,形狀也不一樣,卻都是這張長方形的呢?
    三、嘗試遷移,設疑激趣。
    1、有人也找出了幾個圖形的,(出示圖)你認為對不對?同桌討論一下。
    2、那你認為圖3的涂色部分該用什么數表示呢?
    你是怎樣想的?(同桌說一說)。
    3、問:除了紅色部分可以用表示外,還有哪部分也可以用表示?
    [評:從到的教學,過渡自然,學生通過遷移、比較、討論,很好地理解了的含義。]。
    四、大膽猜想,自主探索,認識其它分數。
    1、剛才我們一起認識了、,猜猜看,你覺得還可能會有其它分數嗎?能把它們寫下來嗎?
    2、學生匯報,師示范寫。
    (選擇其中的一個分數,請學生用圓紙片折一折,說一說。)。
    3、師:有沒有?呢?(師生一起寫)。
    師:其實分數各部分都有它的名稱。請自學教材p100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4、你能用分數表示下面的涂色部分嗎?
    問:為什么這些分數的分母都不一樣呢?為什么它們的分子都是1呢?
    五、學習比較兩個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
    1、師:你會折出一個圓紙片的幾分之一嗎?(學生自由折,上來演示,并將學生折的圓紙片在黑板上。)。
    2、出示兩個分數之后,請學生比較這兩個分數的大小。
    問:你認為哪個分數大呢?你是怎樣比的?
    3、再請學生展示折出的分數,并與前面的分數進行比較。
    4、師:老師折出了這張紙的,你認為這個應該排出哪里呀?
    5、師:如果折出圓紙片的,應該排在哪里?為什么?(讓學生體會:分得份數越多,每一份就越少)那我們一開始折出的,又該排在哪里呢?為什么?(分的份數越少,每一份就越多)。
    六、生活中的分數。
    2、師:你能舉些生活中分數的例子嗎?(可以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適當的引導補充)。
    [評:與生活相聯系,讓學生認識到數學來源于生活,也應用于生活。]。
    3、小結:生活中到處都有數學,我們要善于用數學的眼光來看事物,這樣我們學的數學才是有用的數學。
    七、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分數,你還想進一步了解關于分數的哪些知識呢?
    [總評]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集中而又不單一,教者緊緊圍繞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從熟悉的生活事例中先獲得感性認識,又通過觀察、折紙等實際操作,把圖和數有機結合,在讀者討論、交流中,巧妙地引導學生大膽猜想、自主探索,并合作交流,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而且使學生獲得了積極的數學情感。
    小學數學認識鐘表教案設計篇十三
    1、讓學生初步認識鐘面,會看鐘面上的整時和大約幾時。
    2、發(fā)展學生的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識。
    3、讓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從小養(yǎng)成有規(guī)律的作息和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4、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發(fā)展初步的數學應用意識。
    會看鐘面上的整時。
    課件一份、做鐘具模型的材料。
    一、激趣導入。
    1、通過動畫藍貓引入新課。
    2、逛一逛鐘表樂園。
    3、讓學生說說在鐘表樂園看到了什么呢?又想知道什么呢?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課題:認識鐘表)。
    二、展開。
    1、(課件出示:一個鐘面)。
    問:小朋友,你看到的這個鐘面上都有什么?
    那你想學做一個這樣的鐘面嗎?同桌合作組裝一個鐘面。
    2、(學生做,師行間巡視)。
    3、展示做好的作品。
    4、指名說一說學生做的鐘面。并根據學生的回答(師相機板書:時針分針)。
    5、認識時針和分針的作用,并認識整時。
    課件出示一個讓學生念一念。如果能讀出來讓其說是怎么知道的?
    再出示一個,你能認嗎?那你又是怎么看出來的?(根據學生的回答,師可以適當補充)。
    6、看圖說一說。
    (1)課件出示一幅圖讓學生用一句話來說一說圖中的小朋友在什么時候做什么嗎?
    (2)緊接著出示后三幅圖,問:你現在能說一說這三幅圖中的小朋友分別在什么時候在做什么嗎?你想說哪幅圖說哪幅圖?(指名說一說)。
    7、比較各個鐘面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課件出示一組鐘面)讓學生進行比較。
    8、、智闖數學宮。
    第一關:快速搶答:
    (課件出示一組鐘面)。
    第二關撥一撥。
    (1)、撥一個(8時)。
    (2)、一個你喜歡的時刻,說說這個時間通常你在干什么?
    第三關:說一說。
    (1)、(課件出示:大約7時的圖片)你認為他是幾時呢?是7時嗎?你認為呢?
    (2)、你能說說大約這是幾時嗎?(課件出示)。
    第四關:想一想。
    (1)、好小朋友們真不錯,那我們平時除了鐘以外還有什么可以用來表示時間的?學生列舉(手表、手機等)。
    (2)引出電子鐘,教給學生認電子鐘的方法。
    三、課間活動。
    我們一(1)的小朋友們表現的真得不錯。為了獎勵小朋友,我們休息一下,欣賞一首歌曲《珍惜時間》。
    四、總結。
    (一)目標檢測。
    1、指名說一說。
    (1)、(課件出示圖片)圖中的小朋友一天的時間是怎么安排的?
    (2)、讓學生說說每天大概是怎么安排的時間的呢?
    3、說一說每天10時學生在干什么。
    (二)全課總結。
    小學數學認識鐘表教案設計篇十四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
    2.使學生掌握圓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里半徑和直徑的關系.。
    3.初步學會用圓規(guī)畫圓,培養(yǎng)學()生的作圖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圓的特征,學會用圓規(guī)畫圓的方法。
    教具準備:小黑板、圓規(guī)、直尺等。
    學具準備:各種不同的圓形實物、剪刀、彩筆、直尺、圓規(guī)、圓形、紙片等。
    教學難點:理解圓上的概念,歸納圓的特征.。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一)教師用小黑板出示下面的圖形。
    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
    教師提問:這是我們以前學過的哪些平面圖形?這些圖形都是由什么圍成的?
    教師指出:我們把這樣的圖形叫做平面上的直線圖形.。
    (二)教師演示。
    一個小球,小球上還系著一段繩子,老師用手拽著繩子的一端,將小球甩起來.。
    1.教師提問:你們看小球畫出了一個什么圖形?(小球畫出了一個圓)。
    2.小結引入:(出示鐵絲圍成的圓)這就是一個圓.圓也是一種平面圖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圓的認識.(板書課題:圓的認識)。
    二、探究新知。
    (一)教師讓學生舉例說明周圍哪些物體上有圓.。
    (二)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和圓的特征.。
    1.學生拿出圓的學具,在紙上畫一個圓,再用剪刀把圓剪下來.。
    2.教師:你們摸一摸圓的邊緣,是直的還是彎的?(彎曲的)。
    教師說明:圓是平面上的一種曲線圖形.(教師在黑板上出示一個圓形圖片)。
    3.通過具體操作,來認識一下圓的各部分名稱和圓的特征.。
    (1)先把剪好的圓對折、打開,換個方向,再對折,再打開……這樣反復折幾次.。
    教師提問:折過若干次后,你發(fā)現了什么?(在圓內出現了許多折痕)。
    仔細觀察一下,這些折痕總在圓的什么地方相交?(圓的中心一點)。
    教師指出:我們把圓中心的這一點叫做圓心.圓心一般用字母o來表示.。
    教師在圓內板書:圓心o。
    (2)用尺子量一量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看一看,可以發(fā)現什么?
    (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
    教師指出:我們把連接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半徑,半徑一般用字母r來表示.(教師在圓內畫出一條半徑,并板書:半徑r)。
    教師提問:根據半徑的概念同學們想一想,半徑應具備哪些條件?
    在同一個圓里可以畫多少條半徑?
    所有半徑的長度都相等嗎?
    教師板書:在同一個圓里有無數條半徑,所有半徑的長度都相等.。
    教師指出:我們把通過圓心并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直徑一般用字母d來表示.(教師在圓內畫出一條直徑,并板書:直徑d)。
    教師提問:根據直徑的概念同學們想一想,直徑應具備什么條件?
    在同一個圓里可以畫出多少條直徑?
    自己用尺子量一量同一個圓里的幾條直徑,看一看,所有直徑的長度都相等嗎?
    教師板書:在同一個圓里有無數條直徑,所有直徑的長度都相等.。
    (5)討論:在同一個圓里,直徑的長度與半徑的長度又有什么關系呢?
    教師板書:d=2rr=d/2。
    (三)反饋練習.。
    1.用彩色筆標出下面各圓的半徑和直徑.(教材58頁做一做第1題)。
    2.求半徑或直徑。
    (1)已知:r=3cmr=2.5cmr=7cm。
    (2)已知:d=10cmd=30.2cmd=17cm。
    (四)圓的畫法.。
    根據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這一特征,我們可以用圓規(guī)來畫圓.。
    1.學生自學。
    2.教師示范畫圓。
    3.教師歸納板書:1.定半徑;2.定圓心;3.旋轉一周.。
    4.學生練習畫圓。
    (五)同學們學到現在,已經很累了,我們來輕松一下吧。老師給大家猜一個迷語。有一個人在一片青草地上釘了一根木樁,用一根繩子拴了一只羊在那里。
    (1)先請同學們猜測一個字。(很多學生都說可以猜“樣”)再請同學們猜兩個字的水果名,學生在啟發(fā)下猜出草莓(草沒的諧音)。
    (2)教師提問:
    羊吃草的情況與今天學的知識有關嗎?我們來看一看羊吃草的最大范圍有多大好嗎?(用教具演示羊拉緊繩子旋轉一周的情況,讓學生直觀的看到原來羊能吃到的草的最大范圍是一個圓,)。
    拴羊的繩子與這個圓有什么關系嗎?(是這個圓的半徑)。
    釘在那兒的木樁是這個圓的什么呢?(是這個圓的圓心)。
    如果要讓這個羊吃草的范圍更大一點可以怎么辦?(把繩子放長一點,也就是把半徑擴大)。
    (六)思考:體育課上,老師想在操場畫一個大圓圈做游戲,沒有這么大的圓規(guī)怎么辦?
    三、課堂練習。
    (一)判斷。
    1.畫圓時,圓規(guī)兩腳間的距離是半徑的長度.()。
    2.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
    3.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
    4.半徑2厘米的圓比直徑3厘米的圓大.()。
    5.所有圓的半徑都相等.()。
    6.在同一個圓里,半徑是直徑的1/2.()。
    7.在同一個圓里,所有直徑的長度都相等.()。
    8.兩條半徑可以組成一條直徑.()。
    四、全課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后作業(yè)。
    (一)用圓規(guī)畫一個半徑是2厘米的圓,并用字母o、r、d標出它的圓心、半徑和直徑。
    (二)怎樣測量沒有圓心的圓的直徑?(教材58頁做一做第3題)。
    小學數學認識鐘表教案設計篇十五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v認識鐘表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數學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第91~92頁的內容。本節(jié)課要求學生初步認識整時,對以后的“時、分”的教學奠定了基礎。教材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讓學生學會建立合理的時間安排的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教學目標的確定及依據。
    3)教學的重、難點。
    v其中的重點是:充分認識鐘表的外部結構和掌握表示整時的兩種表示形式。
    v難點是:正確說出鐘表上的整時。
    4)教具:模具表、多媒體課件。
    學具:模具表。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位好朋友,你們猜猜他是誰?你們真聰明一下子就猜出來,真棒。我們一起去看看好嗎?喜歡這些鐘表嗎?那我們就和他們交個朋友吧。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認識鐘表》。
    二、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誰來說說這個鐘面上都有什么?
    誰愿意把你制作的鐘面介紹一下。你的鐘面上都有什么呀?那鐘面上還有什么呢?
    想一想,鐘面上的是時針和分針市怎樣走的呢?你能照這樣的順序撥撥你的鐘面嗎?
    小朋友你們能用一句完整的話說說看整時的方法嗎?
    小結: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這個時刻就是幾時。
    想不想自己動手撥一個時刻呢?
    三、鞏固新知,解決問題;
    小結:一天時針在鐘面上要走兩圈,所以就有兩個10時,為了準確的表示時刻還得用上早晨、中午、下午和晚上這些詞語。
    現在你們能用一句完整話說說圖上的小朋友在什么時刻再做什么嗎?
    請大家仔細觀察這兩個鐘面,看看12時和6時的鐘面上有什么特點?說來說說。
    小結:12時,時針和分針重合在一起了。6時,時針和分針成了一條線。
    大家的表現都不錯,我們放松一下來聽首歌,好嗎?
    小結:電子表示法的兩個點我們把它叫做“冒號”當冒號右邊時兩個0,冒號左邊是幾,這個時刻就是幾時。
    你能用這種方法表示2時嗎?在練習本上試試。
    好了,我們輕松一下,來猜個謎語好嗎?
    那,再過一小時是幾時呢?
    今天你們的表現非常好,老師想獎勵你們做個游戲你們愿意嗎?我請幾個同學上臺來做個動作,你們猜猜他們在什么時刻再做什么事情?再用你手中的鐘面撥出這個時刻。
    四、總結全課。
    親愛的孩子們:時針不停地轉動,時間也就悄悄地溜走了,而且再也回不來了。時間對于每個人來說都很寶貴,我們不但要珍惜時間,還要合理利用時間,準確掌握時間,不浪費時間,從小就要做一個會安排時間并且愛惜時間的好孩子。
    五、拓展應用。
    這是從鏡子里看到的鐘面,猜一猜它是幾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