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來了七年級音樂教案(匯總20篇)

字號:

    教案不僅僅是一份教學記錄,更是教師為了提高教學效果而付出的心血。教案中的教學資源和教學媒體應與教學目標和內(nèi)容相匹配。通過這些教案范文的學習,我們可以更好地掌握教學設計的方法和技巧。
    春天來了七年級音樂教案篇一
    音樂是民族性的文化,也是多元化的文化,本課圍繞“非洲的靈感”這一單元,選擇了具有濃郁的非洲風俗的鼓樂為主要教學內(nèi)容。旨在讓學生通過感受,體驗非洲鼓樂的特點及其對相關(guān)文化的了解與接納,進而產(chǎn)生興趣,以此來擴大學生的欣賞視野。
    一、幫助學生了解喜愛非洲鼓樂。
    二、感受、體驗非洲鼓樂、并為歌曲配上鼓樂伴奏
    《非洲鼓樂》是根據(j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中《音樂》(人民音樂出版社)第十四冊第二單元內(nèi)容――《非洲的靈感》,整合重組拓展延伸成第二課時的教學內(nèi)容。
    一、感受、體驗非洲鼓樂節(jié)奏
    二、運用非洲鼓樂節(jié)奏為歌曲伴奏
    初一學生
    多媒體教材、非洲康加鼓
    1、師擊鼓、學生進教室
    2、出示圖片
    3、揭示課題、非洲鼓樂
    情境導入
    用直觀感性的設問,吸引學生上課的注意力與好奇心
    1、圖中文鼓的特點?
    2、感受鼓樂
    3、師總結(jié)引出非洲鼓語
    4、學生創(chuàng)設自己的鼓語
    5、找出圖中的組成部分
    6、引出鼓在非洲的又一象征
    7、感受鼓樂
    (1)聽鼓樂、拍節(jié)奏
    (2)介紹有特點的非洲鼓樂節(jié)奏
    學生對非洲鼓樂的認識由感性上升為理性,突出本課的重點
    對非洲鼓樂加深一層了解
    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了極大地提高,解決了本課的'難點,加深了對非洲鼓樂節(jié)奏的了解
    三、學生創(chuàng)編
    1、復習歌曲《咿唷?嘞啦》
    2、編配節(jié)奏型
    四、課堂小結(jié)
    在非洲鼓語中結(jié)束本課
    學生對鼓樂的認識由理性上升為創(chuàng)編
    使學生產(chǎn)生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
    這節(jié)課,我曾在市直中學的新課程展示課中上過。以下是本人的教學反思與聽課老師的課后的評價。
    這堂課中,我突破以往舊的教學觀念緊緊圍繞課題,始終以“玩鼓”為主線,巧設問題,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只要每位老師,巧設教學環(huán)節(jié),就會使學生從被動轉(zhuǎn)變?yōu)橹鲃拥膶W,學生就會喜歡上音樂課。
    (1)課題新穎,課中讓學生學到鼓樂,感受到鼓樂,體會到異國的風俗人情。
    (2)師生的互動性很好,音樂要素滲透的比較深入。
    (3)教師很有感染力,學生的即興創(chuàng)作也很好。
    春天來了七年級音樂教案篇二
    本課內(nèi)容為音樂七年級下冊一課時?!饵S河頌》、《走進新時代》是兩首中國的頌歌。
    《黃河頌》,男高音獨唱,《黃河大合唱》的第二樂章,三段體結(jié)構(gòu)。曲調(diào)由悠揚抒情發(fā)展為寬廣、激昂,熱情地歌頌了黃河的英雄氣魄和祖國的悠久歷史,以及中華兒女的堅強性格。
    《走進新時代》是一首現(xiàn)代作品曲調(diào)優(yōu)美、深情,以領(lǐng)唱和合唱的形式歌頌了我們偉大的黨和人民。
    1、所教學生為九江市修水縣大橋鎮(zhèn)中學初一年級學生,表現(xiàn)欲望較強,思維活躍,情感豐富。
    2、多數(shù)學生在學習中能夠積極參與,課堂表現(xiàn)熱情很高,參與合作意識很強。
    3、學生動手能力較強,且有豐富的想象力,在平時的學習中能夠在老師的啟發(fā)下自制打擊樂器,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4、個別學生缺乏自信,在歌唱時不敢張口大聲歌唱,需要教師不斷鼓勵,在這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中逐漸培養(yǎng)自信。
    知識與技能目標:
    讓學生了解頌歌這種音樂作品體裁,能簡敘頌歌體裁的概念,掌握頌歌題材的特點和頌歌的類型,并能夠通過聽賞辨別出頌歌的歌頌對象及演唱形式。
    在聽賞作品的過程中不斷激發(fā)學生聽賞音樂的興趣,在演唱頌歌中獲得音樂的體驗,鼓勵學生在聽賞中有獨立的感受與見解,在聽賞頌歌之后,按小組進行合作與探究、知識搶答等活動,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在欣賞中去思考,在思考中解答問題,在解答問題中學到知識,接受教育。
    重點:在聽賞中感受頌歌的特點和歌頌的對象。
    難點:在美育的同時進行德育的感染和熏陶。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音樂
    (一)情景開課:背景播放《黃河頌》的音樂,學生進入教室。
    (二)賞前談話:大家都知道,音樂是一種藝術(shù),帶給我們美的`享受,由于藝術(shù)實踐的不同,形成了各種各樣的體裁和樣式。今天,我將給同學們介紹眾多音樂體裁中的一種聲樂體裁――頌歌。
    (三)音樂小博士
    頌歌是音樂作品的一種體裁。歌頌和贊美祖國、人民、英雄人物、壯美的山河及一切美好事物的音樂作品都屬于頌歌的范疇。
    (四)過渡導入:現(xiàn)在我們來聽賞幾首頌歌,請同學們在聽賞的同時,注意這些歌曲的演唱形式、歌曲情緒和歌頌對象。
    1、《黃河頌》
    聽賞:作品聽賞完后學生自由談。
    小結(jié):《黃河頌》是一首男高音獨唱歌曲,旋律由開頭的悠揚抒情發(fā)展為深沉、寬廣、激昂,熱情、自豪地歌頌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及中華兒女的堅強性格。
    2、《走進新時代》
    聽賞完全曲,讓學生一起說出答案。
    小結(jié):這是一首現(xiàn)代作品曲調(diào)優(yōu)美、深情,以領(lǐng)唱和合唱的形式歌頌了我們偉大的黨和人民。
    (五)知識小結(jié):
    頌歌的特點:節(jié)奏平穩(wěn),速度稍慢,旋律莊嚴、宏偉、親切、熱情。
    頌歌的類型:
    a、速度稍慢,旋律悠揚寬廣,具有莊嚴宏偉氣勢,如《黃河頌》。
    春天來了七年級音樂教案篇三
    (3)學習民族五聲調(diào)式
    (4)完成實踐與創(chuàng)造第一題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1)學習運用富有彈性的聲音、熱烈的情緒演唱《軍民大生產(chǎn)》
    (2)通過學唱《軍民大生產(chǎn)》以及聆聽《杵歌》,完成實踐與創(chuàng)造第一題
    【教學難點】
    準確地把握《軍民大生產(chǎn)》的力度、節(jié)奏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電子琴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設疑、看視頻
    提問:視頻中介紹了中國民歌中哪一種體裁類型?一般采用怎樣的演唱方式?
    2、提問學生、解疑(略)――解決知識點:勞動號子
    二、新課學習:學唱《軍民大生產(chǎn)》
    1、回味經(jīng)典
    (1)設疑、欣賞視頻
    提問:視頻中反映的是什么場景?
    歌曲中有哪些旋律或歌詞會跟你留下印象?
    提醒學生注意歌曲的情緒、速度、力度
    (2)提問學生、解疑(略)――解決知識點:
    情緒:熱烈地 速度:中速 力度:有力的或f(強)
    2、歌曲簡介
    (1)展示圖片,介紹創(chuàng)作背景(教師口述)
    皖南事變后,加緊了對陜甘寧邊區(qū)根據(jù)地的封鎖。為克服困難,1942年底,共產(chǎn)黨中央提出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號召,為爭取抗戰(zhàn)勝利奠定了物質(zhì)基礎,同時也密切了黨政軍民的關(guān)系,樹立了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延安精神。
    為了反映陜甘寧邊區(qū)軍民當時那種踴躍投入開荒生產(chǎn)的熱烈情景,1945年,張寒暉用隴東民歌《推炒面》的`曲調(diào)填詞改編成歌曲《邊區(qū)十唱》,又叫《解放區(qū)十唱》。這首歌原曲共十段歌詞,采用一領(lǐng)一和的方式,歌詞朗朗上口,氣氛熱烈,很快就成為隴東軍民大生產(chǎn)的勞動號子,并迅速傳到延安及各個根據(jù)地。
    1964年,被選入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歌詞精簡為5段,并更名《軍民大生產(chǎn)》
    (2)作者簡介
    作曲家、戲劇家。河北定縣人。一生創(chuàng)作歌曲五十余首,他創(chuàng)作的歌曲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形象鮮明,語言生動。 其中《松花江上》、《去當兵》、《游擊樂》等歌曲,曾在解放區(qū)和全國廣泛流傳,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
    3、旋律學唱
    情況二:學生對歌曲已有初步印象――教師可先進行一次歌曲范唱,或直接進行旋律 教唱
    (1)教師帶唱
    【備學生】情況一:提醒學生注意第2、4、9小節(jié)的“”記號
    情況二:歌曲中第6、7小節(jié)為節(jié)奏難點,應多花時間引導學生解決難點
    (3)讓學生找出歌曲中出現(xiàn)的音符及結(jié)束音――解決知識點:分析歌曲調(diào)式
    4、歌詞學唱
    【備學生】歌曲中第6、7小結(jié)為節(jié)奏難點,可多花時間引導學生解決難點
    (2)鼓勵學生嘗試多種演唱形式(可靈活)
    第1段――師領(lǐng)、生齊第2段――生領(lǐng)、師齊 第3段――左領(lǐng)、右齊
    第4段――右齊、左領(lǐng)或輪唱 第5段――齊
    5、創(chuàng)編歌詞
    【備學生】情況一:學生反應好――讓學生完全創(chuàng)編一段
    情況二:學生反應欠佳――教師應適時加以引導
    三、新課學習:欣賞《杵歌》
    1、展示圖片,知識拓展――解決知識點:勞動號子的類型
    2、設疑、欣賞音樂
    (1)提問:視頻中的歌曲屬于哪種號子?
    對比《軍民大生產(chǎn)》, 給你的感覺(情緒、速度、力度)有什么不 一樣?
    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樣的不同?
    這首歌曲的結(jié)束音是什么?是什么調(diào)式?
    (2)提問學生、解疑(略)
    四、拓展(可視教學進度、學生情況適時安排,作為第二課時的鋪墊)
    1、設疑、欣賞視頻:視頻中的歌曲屬于哪種號子?
    2、提問學生、解疑(略)
    五、課堂總結(jié)
    今天我們共同學唱了《軍民大生產(chǎn)》,通過學唱感受了勞動節(jié)奏特點及歌曲的樂觀情緒
    因此,老師總結(jié)出兩句話――音樂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
    春天來了七年級音樂教案篇四
    1、能力目標:通過對湖北民歌《幸福歌》的欣賞與學習,激發(fā)學生喜愛民歌,感受民歌那“原生性”的質(zhì)樸美。
    2、知識目標:通過聆聽、演唱、交流、表演等活動,讓學生感受并了解湖北民歌的風格特點,了解本曲節(jié)奏方面的基礎樂理知識。
    3、德育目標:通過對湖北民歌《幸福歌》的欣賞與歌詞的理解,抒發(fā)同學們對黨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這首歌曲是由民間歌手蔣桂英根據(jù)湖北天門的民間小調(diào)改變而成的歌曲,歌曲采用了領(lǐng)唱和合唱相結(jié)合的演唱形式。分為兩部分,前一部分以重復的手法鞏固了主腔的地位。第二部分以擴充的手法將情緒推向高潮。其旋律表現(xiàn)出細膩,婉轉(zhuǎn),抒情,高亢的特點,具有濃郁的南方民歌的風格。本歌以優(yōu)美,輕快的旋律,表現(xiàn)出人民在黨的領(lǐng)導下幸福快樂的.生活。
    1、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和審美能力。
    2、難點讓學生熟悉歌曲并且掌握節(jié)奏方面的知識。
    情境教學法,多媒體輔助等直觀教學手段,進行討論練習等方法,完成此次教學內(nèi)容。
    地圖,大歌譜,視聽音響設備.電腦等教學設備。
    1、鼓勵學生自主參與學習,分小組進行討論并個別回答問題,讓其發(fā)揮獨創(chuàng)精神。
    2、啟發(fā)學生自己探索,通過歌唱表演的方式給予表現(xiàn)機會。
    3、教師與學生互動教學,加強師生交流。
    上節(jié)課,我們領(lǐng)略了浙江民歌的情韻,今天我們再來欣賞湖北民歌的音樂風格。
    首先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三首民歌。
    師:請同學們仔細聆聽歌曲,回答哪一首是湖北民歌?
    a《太陽出來喜洋洋》
    b《小拜年》
    c《幸福歌》
    學生回答問題。
    師:同學們回答的很好,今天我們欣賞的就是湖北民歌《幸福歌》。
    師:(出示地圖)請問有誰能找到湖北省呢?
    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湖北風光。
    教師介紹湖北省的地理知識和人文景觀。
    (歡快,婉轉(zhuǎn),抒情,高亢。)
    教師介紹湖北民歌的風格和特點。
    (湖北的民歌即抒情又比較高亢,歡快而熱烈,每段的結(jié)尾就會有眾人的吆喝呼應,節(jié)奏也是比較快的,有顯著的南方的民歌的特點。)
    相信大家已經(jīng)熟悉了本曲,用各自喜歡的表達方式來演繹這首《幸福歌》由老師做指揮來并分為三組:
    a、舞蹈組同學隨音樂即興起舞。
    b、歌唱學生演唱領(lǐng)唱部分。
    c、部分同學隨音樂唱合唱部分。
    (通過表演環(huán)節(jié),使學生能夠進一步熟悉歌曲并且可以通過師生互動的方式體驗歌曲,使學生在幽默和歡快中感悟歌曲的內(nèi)涵,從而達到熟悉歌曲,掌握知識點和審美教育的目的。)
    首先讓同學們自己回答學到了什么?老師再做點評。
    今天我們欣賞了湖北民歌《幸福歌》,讓我們了解、感受了我國民族音樂的魅力;了解湖北民歌的風格特點和本曲節(jié)奏方面的基礎樂理知識。通過大家的互動表演,能熟悉這首歌曲,進一步的了解到這首歌的內(nèi)在精神,培養(yǎng)學生熱愛黨和祖國的高尚情操。
    師生告別:我們通過聽賞。共同感受了陜西民歌。有機會我們再共賞他的更多作品,同學們再見!
    春天來了七年級音樂教案篇五
    1、通過音樂與畫面的結(jié)合,了解影視音樂的特點,體會影視音樂在影片中的作用。
    2、了解電影《放牛班的春天》的故事梗概。
    在感受與鑒賞方面,要求學生通過影視音樂的欣賞,了解音樂在影視中的重要作用。
    在音樂創(chuàng)造方面,要求學生能根據(jù)教材提供的材料參與音樂活動創(chuàng)編和表演,并能在活動中擔任一定的角色,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xiàn)音樂。
    多媒體課件。
    1、導入。
    同學們,我們上節(jié)課了解了什么是影視音樂,感受了《辛德勒的名單》的意境,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影視音樂。
    2、《眺望你的路途》主題音樂。
    聆聽童聲合唱《眺望你的路途》,思考歌曲的主題內(nèi)容。
    學生聆聽,并思考回答,師總結(jié):
    從歌詞中我們感受到,孩子們的孤獨,其實,他們都是孤兒,他們的父母因為戰(zhàn)亂(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而死,他們?nèi)鄙偌彝サ臏嘏?,更忍受不了學校校長冷酷無情的管教方式,于是,孩子們在失落中渴望光明。后來,代課老師馬修教孩子們唱歌,唱的就是這首《眺望你的路途》,終于,冰冷已久的心被純凈的音樂感化,孩子們重拾童年樂趣,重塑繽紛的未來。此主題音樂多次在影片中出現(xiàn),有高度概括劇情的作用。
    唱唱《眺望你的.路途》主題音樂。
    觀看《眺望你的路途》主題音樂影視片段,再次感受音樂。
    3、《眺望你的路途》主題音樂在影片中的作用,考慮電影音樂的作用。
    學生思考,討論,回答,師總結(jié):
    突出主題電影音樂的作用(功能):
    1、突出主題,體現(xiàn)影片的主題思想。
    2、抒情作用,塑造和刻畫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3、描繪作用,烘托畫面情緒和氣氛,加強視覺形象的情緒和節(jié)奏。
    4、背景氣氛,為影片的局部或整體創(chuàng)造特定的基調(diào)和背景氣氛。
    5、深化主題,推動劇情發(fā)展。
    6、概括劇情。
    7、結(jié)構(gòu)統(tǒng)一作用。
    春天來了七年級音樂教案篇六
    教學內(nèi)容:
    1.唱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2.音樂故事:國歌的故事。
    3.音樂欣賞:《繡紅旗》。
    教學目標:
    1.通過準確而有感情地演唱和背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體會國歌的情緒,理解國歌的來歷,了解人民音樂家聶耳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2.結(jié)合欣賞《繡紅旗》創(chuàng)編歌表演。
    教學過程:
    (一)唱歌
    1.學生隨音樂《紅旗頌》走進教室。
    2.師生談話:教師引導學生:看誰能唱出剛剛聽到樂曲開頭由小號演奏的曲調(diào)。
    3.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啟發(fā)學生根據(jù)“國歌的故事”等資料,說說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理解。
    4.學唱歌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1)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錄音、影視或教師范唱)。
    (2)教師指揮學生隨錄音演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注意啟發(fā)學生對演唱的效果進行評價。
    (3)學生探究:歌曲速度、節(jié)奏、節(jié)拍、旋律等音樂表現(xiàn)要素的特點,并能運用音樂要素及表情術(shù)語描述歌曲所表達的情緒。
    (4)引導學生隨音響(錄音、影視、伴奏等)聽好前奏,準確地把握弱起起唱,唱準三連音,有表情地唱熟歌曲的曲譜和歌詞。
    (5)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如自由改變本歌的速度、節(jié)拍(如2/4變3/4)與節(jié)奏(如變?nèi)跗馂閺娖?;改變?nèi)B音節(jié)奏),并與前面進行對比,體會音樂情緒及風格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
    (6)引導學生隨琴聲或錄音機唱樂譜(包括前奏)。邊唱邊劃拍子,并三連音節(jié)奏。
    (7)反饋與評價:學生采用競賽的方式,看誰能很快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曲譜和歌詞準確地背唱下來,師生共同評價。
    (二)欣賞
    1.觀看歌劇《江姐》的錄像片段,聆聽女聲齊唱《繡紅旗》。
    2.學生探討《繡紅旗》的演唱形式、表現(xiàn)的情節(jié)、表達的主題思想和音樂的基本情緒等。
    3.創(chuàng)編歌表演動作:學生可通過個人或分小組,根據(jù)各自對歌曲《繡紅旗》內(nèi)容和情節(jié)的理解和想象,創(chuàng)編歌表演動作。設計符合故事情節(jié)、樂曲結(jié)構(gòu)及音樂情緒的.表演形式,以表達江姐和獄中戰(zhàn)友繡紅旗、迎解放的意境和堅定的信念。在表演的實踐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對自己、他人和集體的伴奏作簡單的評價,并在群體中參與相互交流二度創(chuàng)造的感受,并提出改進的意見。
    教學內(nèi)容:
    欣賞
    1.管弦樂曲《紅旗頌》。
    2.歌曲《紅旗飄飄》。
    3.歌曲《國旗頌》。
    教學目標:
    1.感受器樂曲《紅旗頌》的音樂情緒及演奏的形式。能邊聆聽樂曲《紅旗頌》邊看油畫,邊結(jié)合歷史知識描述《開國大典》的盛況。
    2.感受歌曲《紅旗飄飄》《國旗頌》的音樂情緒及演唱形式;能哼唱歌曲《紅旗飄飄》中一句或幾句曲調(diào)。能邊聆聽音樂,邊即興模仿中國健兒在奧運開幕式行進時的姿態(tài)。能描述自己面臨不同場合升國旗時的聯(lián)想與感受。
    教學過程:
    1.教師介紹《紅旗頌》的作者及首演的背景,然后播放錄音。
    2.學生聆聽引子及第一部分主題。
    3.教師引導學生從這段引子和主題中,聽出樂曲分別用了哪些樂器來演奏?其中聽出了什么熟悉的音調(diào)?(《國歌》音調(diào))
    5.聆聽第三部分及尾聲。
    6.學生邊聆聽樂曲邊觀看油畫《開國大典》,結(jié)合語文知識和歷史知識,各自暢談聽后的感受和對樂曲的理解。描述《開國大典》時的盛況。
    7.學生對以上的見解進行評價,教師參與評價活動,說出自己的理解。
    8.欣賞男聲獨唱歌曲《紅旗飄飄》。
    9.學生自由討論《紅旗飄飄》的音樂情緒、演唱形式以及表達的主題思想。
    10.學生隨錄音邊看歌譜邊隨之哼唱。
    11.如果高音區(qū)有困難,教師可作移調(diào)處理。學生可暢談對這首歌曲的感受,并說出對其中哪個樂句的印象最深。(可能會有不同答案,教師都應予以鼓勵)
    12.學生聆聽音樂,即興模仿中國健兒在奧運開幕式行進時的姿態(tài)。
    13.欣賞歌曲《國旗頌》。引導學生討論這首歌曲的音樂情緒、演唱形式,以及表達的主題思想。
    14.引導學生進行想象,描述自己面臨不同場合升國旗時的聯(lián)想與感受.(參考課本的插圖:天安門國慶節(jié)升國旗的群眾集慶場面)。
    春天來了七年級音樂教案篇七
    1、通過電腦復習樂器音色。
    2、通過電腦對《小星星》配器,使學生體會各種樂器音色對塑造音樂形象的作用。
    3、開拓視野,了解新技術(shù),懂得電腦音樂的基礎知識。
    掌握制作電腦音樂的整個過程。
    制作過程中樂器音色的選擇及錄制時節(jié)奏的掌握。
    硬件:多媒體電腦一臺、midi鍵盤一臺、數(shù)據(jù)投影儀一臺。
    軟件:windws95 caewal 3.3
    一、引言,組織教學
    二、復習樂器音色(屏示畫面)
    1、欣賞樂曲〈輕騎兵〉
    提問:由哪能些樂器在演奏:渲染了一種什么氣氛?
    2、器樂分類(屏示器樂分類表) 提問:把這些樂器按演奏方式分類:可分成幾大類?
    鍵盤樂器:鋼琴、管風琴、手風琴
    弦樂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
    管樂器:小號、長號、大號、圓號、單簧管、雙簧管
    打擊樂器:鈸、鼓、鑼、木魚
    (屏示這些樂器畫面及音色特點)
    新授:
    其實樂器音色,還遠不止這些,還有許多樂器音色也很有特色。如長笛、單簧管、三角鐵等等。下面我們請同學展示豐富的想象力,把我們今天復習到的和沒有復習,但你較熟悉,認為很有特色的'一些器樂音色運用到一首小曲子去,去為它配器,也來制作一段美妙的具有多種音色的音樂。
    (一)學生唱《小星星》歌譜(屏示《小星星》歌譜)
    (二)介紹制作軟件
    1、音軌窗―― 一軌表示一個通道,可以選擇一種樂器音色,錄制一個聲道。
    2、小節(jié)窗――通過它可以看到共有幾個小節(jié),當前的小節(jié),復制、刪除要或不要的小節(jié)。
    3、樂譜窗――打開后可以邊聽邊看到你當前的旋律,并可以用筆修改。
    (三)制作《小星星》
    1、第一段:學生討論設計音樂情緒,音樂形象,選擇樂器。
    音樂形象:在遙遠的星空里,小星星悠然自得地高高掛在天空。
    音樂情緒:沉穩(wěn)、抒情、優(yōu)雅、莊嚴、神圣。
    樂器音色:大提琴、管風琴、小提琴。
    學生討論后兩位學生輸入旋律,如選擇樂器不當,也可聽一下通過對比得出較好的選擇,其它學生用“m”來哼唱旋律。(在caewal 界面上配器)
    2、第二段:學生討論設計音樂情緒、音樂形象、選擇樂器。
    音樂形象:小星星天真活潑地眨著眼晴,歡快地跳著舞。
    音樂情緒:歡快、熱情、充滿活力地。
    樂器音色:小號、鋼琴、打擊樂。
    3、放學生錄制的兩段落旋律,討論是否符合設計的內(nèi)容。
    4、放老師作的《小星星》作比較。
    小結(jié)
    提問:在剛才整個制作過程中,你們得出了什么結(jié)論?
    (學生討論,歸納)
    1、不同的樂器音色可以表現(xiàn)不同情緒的樂曲,塑造不同的音樂形象。
    2、電腦音樂可以把樂隊的任務由一個人完成,讓你真正地參與到音樂中去。
    二、老師總結(jié)
    有了電腦音樂后,音樂將變得越來越容易參與,它不再是作曲家的專利,也不再是龐大的交響樂隊和專業(yè)錄音棚中的產(chǎn)物,它一下子走到我們的生活中,為我們音樂愛好者們提供了一個創(chuàng)作音樂的廣闊天地。今天由于我們音樂知識有限,配編了一首很短小的樂曲,其實電腦音樂可以做得更好。為了做一個二十一世紀的公民,我們必須從現(xiàn)在開始學好文化、學好音樂,為將來輕輕松松作個音樂家打下基礎。
    春天來了七年級音樂教案篇八
    本節(jié)課是九年義務教育初中音樂課本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天山之音》。本單元教學內(nèi)容較多,共安排了三課時進行教學。本課是第一課時,主要學習歌曲《青春舞曲》,這首民歌是由有“西北民歌王”之譽的著名作曲家王洛賓先生,在20世紀40年代從一個維吾爾族高級知識分子口中學得,并加以整理而成。全曲是由五個樂句都是基本相同的節(jié)奏,同樣的旋律重復而讓人百唱不厭,只在第三樂句的旋律上稍許變化,就能給人以新鮮感。最末兩小節(jié)是樂段的擴充,在稍許變化的旋律中,新疆維吾爾族鄉(xiāng)土味的虛詞襯字渲染,又回到主旋律中去結(jié)束全曲。
    經(jīng)過小學六年的音樂學習,初中一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初步掌握了一定的音樂基礎知識,但他們把握音樂的情緒和表現(xiàn)音樂的能力還有待進一步的加強和提高,尤其對與來自農(nóng)村中學的學生,特長生極少,大部分孩子表演方面缺乏足夠的自信心和表現(xiàn)力。因此,對學習音樂的興趣不夠濃厚,還缺乏一定的主動性、積極性。想要讓學生很好而又迅速的掌握音樂知識,那必須要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因為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學生有了動力,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認知目標:
    了解新疆民歌的風格特點,培養(yǎng)學生熱愛民族音樂的感情。
    能力目標:
    1、能夠用自然圓潤的聲音,清晰的咬字吐字,明朗活潑的親情緒演唱《青春舞曲》并背唱。
    2、根據(jù)歌曲的風格,能夠?qū)Ω枨M行藝術(shù)加工,創(chuàng)造性的表現(xiàn)歌曲;對變速唱,輪唱有個基本的了解。結(jié)合簡單舞蹈動作來表現(xiàn),加深對歌曲情緒的感受。
    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歌曲,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知道珍惜光陰。
    體會新疆民歌的風格特點。
    感受歌曲的音樂表現(xiàn)形式,理解歌曲的歡快情緒。
    聽唱聽賞練習
    多媒體教學設備、鋼琴
    一、激情導入
    (播放維吾爾族歌曲《掀起你的蓋頭來》教師舞蹈導入。)
    師:在今天的課堂上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一小段舞蹈,請同學們認真觀看,然后說出是哪個民族的舞蹈。
    生:新疆舞蹈。
    師:你們從哪個動作看出來的啊?
    生:動脖子等。
    師:那你對新疆有哪些了解呢?誰能說一說?
    生:自由回答。
    師:同學們知道的真多,新疆地處于我國的西北邊陲,那里居住著13個少數(shù)民族,包括哈薩克族維吾爾族等等。其中維吾爾族的歌舞最響盛名,那里被稱為歌舞之鄉(xiāng)。
    師:今天老師就帶來一首維吾爾族歌曲《青春舞曲》
    (二)新課
    我們共同欣賞一下這首歌曲。歌曲給你帶來什么樣的感受?
    (1)歌曲的情緒、節(jié)奏如何?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jié)――歌曲的顯著的特點是:全曲的節(jié)奏歡快的、活潑的、氣氛熱烈、節(jié)奏鮮明、富有動感,適合邊舞邊唱。
    (2)適合用什么樣的聲音演唱歌曲?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jié)――適合用輕快、跳躍、圓潤的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
    師:那誰能唱兩句你熟悉的新疆歌曲呢?
    生:略。
    師:剛才我們唱的這幾首歌曲,他們的共同特點是(生輕快、跳躍、圓潤的`富有彈性的)
    師:那你們知道歌曲的作者是誰嗎?
    生:略。
    師:那就讓我們共同來認識一下這位偉大的西部歌王。(課件展示)
    名家簡介――王洛賓
    人稱西部歌王,北京人,曾在法國留學學習音樂,為了民族音樂,一生扎根在新疆。他的作品大都吸取了新疆民族的素材,一生整理、創(chuàng)作、收集了七百多首作品。主要作品有:《掀起你的蓋頭來》《在那遙遠的地方》等。他把新疆民歌介紹給了全國,介紹給了全世界,國內(nèi)外許多歌唱家都非常喜歡演唱他的作品。
    師:感謝王洛賓老先生一生不辭辛勞的工作,收集整理了這么多優(yōu)秀的作品,才能讓我們今天一飽耳福!
    (3)接下來我們在欣賞一下這首歌曲,邊聽邊看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點?
    生:略(魚咬尾)接龍式(教師講解)
    師:現(xiàn)在我們就來唱一唱歌曲的旋律,感受一下魚咬尾的創(chuàng)作手法。(出示幻燈片)
    生:分別唱一唱相同的樂句。
    師:同學們表現(xiàn)真不錯。下面我們就隨老師唱一唱這首好聽的歌曲,
    教師彈琴范唱歌曲,學生隨琴跟唱。
    師:同學們可能注意了歌曲的襯詞部分,不是很上口,下面請同學們
    隨老師大聲誦讀二遍。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尤其需要注意歌曲的節(jié)奏、情緒的把握。)
    師:請同學們隨歌曲的伴奏輕唱歌曲,一定注意是輕唱?。?BR>    師:我們再來輕聲唱一遍。
    (4)歌曲分幾個樂段呢?
    生:略。
    師:我們帶著歡快的情緒完整演唱一下歌曲。
    (5)歌曲給了我們怎樣的啟示?
    生:珍惜青春。我們的青春就像小鳥一樣飛走了再也不能飛回來了。
    師:同學們說的真好,我們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生:齊唱。
    師:現(xiàn)在老師給同學們欣賞一下不同版本的《青春舞曲》。聽一聽它們的演唱形式是怎樣的?(播放音樂)
    生:合唱流行唱法。
    師:下面我們也來試一試變速唱。同學們看老師的手勢來進行速度的變化。
    生:練習。教師指導。
    師:我們再來換一種方式來練習一下這首歌曲。輪唱,先唱的小組把我的青春在反復一遍唱,最后大家合在一起。我們來試一下。
    生:練習,教師指導。
    師:我們在換一種形式表演唱。邊唱邊和老師一起舞蹈好嗎?
    生:好。(師生共同歌舞)
    同學們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都有哪些收獲呢?
    生:歌曲的情緒是歡快的,跳躍的,旋律是流暢的,節(jié)奏是緊密的。創(chuàng)作手法:魚咬尾。同一首歌曲可以用不同的形式來表現(xiàn)。我們要珍惜青春。
    課堂小結(jié):
    同學們總結(jié)的真不錯。一首優(yōu)美歡快的《青春舞曲》,讓我們感受到青春的活力,也讓我們感悟到:青春的腳步如行云流水,稍縱即逝。我們一定要把握青春,珍惜時光,刻苦學習!老師也真誠地祝愿同學們明天會更好!
    春天來了七年級音樂教案篇九
    2、以不同的藝術(shù)形式表現(xiàn)歌曲,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欣賞演唱歌曲,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體驗歌曲表達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激發(fā)他們熱愛大海,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用圓潤、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啊,故鄉(xiāng)》
    教學難點:結(jié)合自己對歌曲的理解,以不同的藝術(shù)形式進行創(chuàng)編活動
    (一)創(chuàng)設情境(設計思路:這里采用情境教學的方法導入,借助多媒體展示大海的畫面,隨著優(yōu)美的音樂作背景,教師有感情的朗誦,創(chuàng)設意境。并根據(jù)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激發(fā)想像,使得教學一開始就引起學生積極的健康的情感體驗,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習活動成為快樂的事情。)
    (二)聆聽感悟:
    1、初聽音樂播放歌曲《大海啊,故鄉(xiāng)》初步感受歌曲:
    2、復聽音樂進一步感受歌曲
    教師用電子琴伴奏,學生隨琴聲哼唱并劃拍,體驗三拍子節(jié)拍特點,加深對歌曲的印象(以聽唱法代替視唱歌譜,降低學習難度):
    3、學唱歌曲:隨伴奏演唱歌曲
    以不同演唱形式(齊唱,領(lǐng)唱)使學生更加熟悉歌曲(整體把握歌曲的風格,節(jié)拍特點及歌曲的主題思想)
    4、深入體驗歌曲:旋律、節(jié)奏(采用問答式)
    (三)藝術(shù)處理
    春天來了七年級音樂教案篇十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我國蒙古族的風土人情。感受蒙古人民對自己故鄉(xiāng)深沉真摯的戀情,激發(fā)學生對少數(shù)民族音樂的興趣及對祖國民族音樂文化的熱愛。
    2、欣賞各種藝術(shù)形式的《牧歌》感受蒙古音樂獨特的長調(diào)風格。
    3、欣賞《牧歌》感受無伴奏合唱人聲的藝術(shù)魅力,多聲部效果的美感和內(nèi)蒙古民歌優(yōu)美的。
    二、教學重難點。
    1、體驗蒙古民歌的風格,把握《牧歌》的特點及培養(yǎng)學生欣賞音樂的興趣。
    2、感受無伴奏合唱形式的人聲美與豐富的和聲效果。
    三、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
    四、教學過程。
    (一)、師生問好,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課題。
    同學們,我國有多少個民族?那你都知道哪些民族呢?
    生:56個,漢族、回族、苗族、彝族等。
    師:今天我?guī)ьI(lǐng)大家去一個民族,蒙古族,好嗎?(課件播放蒙古族的地理環(huán)境、風土人情)。
    師:感覺怎么樣?(學生自由說)。
    (二)、新課教學。
    牧歌:十四世紀發(fā)源于意大利,是一種聲樂體裁,我國民歌中的“牧歌”屬。
    于山歌性質(zhì),是牧民放牧時唱的歌,內(nèi)容多為贊美勞動,歌頌家鄉(xiāng)和抒發(fā)情感。
    1、欣賞男聲獨唱《牧歌》從這首歌曲的欣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使你聯(lián)想到了什么?(速度緩慢、曲調(diào)悠揚飄逸、低回婉轉(zhuǎn)、抒情。它的色彩非常豐富:藍藍的天、潔白的云、碧綠的大草原、雪白的'羊群,把我們帶進了一幅很有詩意的畫里。)。
    設計意圖:初步感受,理解樂曲和表達的情感。以視、聽相結(jié)合的方式,讓學生對蒙古草原人民的幸福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粗略的了解,也為后面欣賞活動想象力的發(fā)揮作好鋪墊,積累物質(zhì)基礎。
    2、欣賞無伴奏合唱《牧歌》。
    (1)通過聆聽無伴奏《牧歌》問同學們和我們平時聽到的合唱有什么不同?
    (2)講解無伴奏合唱知識,讓學生了解無伴奏合唱形式。
    在合唱的各種形式中,有一種完全不使用伴奏樂器的純?nèi)寺暫铣问?,稱為無伴奏合唱。
    (3)學生認真聆聽和我們剛才欣賞的獨唱《牧歌》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請同學們談一談又有什么感受?(相同點:主旋律基本相同,表達的情緒、速度、節(jié)奏都差不多。不同點:演唱形式是無伴奏合唱,歌詞也不同。優(yōu)美、抒情、安靜、草原、牧人、熱愛草原等)。
    師總結(jié):這是作曲家瞿希賢根據(jù)詩人海默的詞,把這首民歌改編而成的無伴奏合唱曲,同音色的聲部交替出現(xiàn),互相呼應,加上濃郁和諧的和聲效果使音樂的內(nèi)涵更加充實,意境得到升華。使這首優(yōu)美的民歌形像更加豐滿,色彩更為豐富!
    賞,自由想象,通過比較法讓學生了解蒙古長調(diào)的特點,生動直觀、加深印象。
    3、復聽無伴奏合唱《牧歌》分析,討論作品特點、結(jié)構(gòu)。進一步感受音樂美。
    (1)播放音樂,學生認真聆聽。
    提問:
    a、你們能聽出那幾個聲部呀?(女高、女低、男高、男低。)大型的合唱歌曲一般都是女高、女低、男高、男低四個聲部組成的。師引導學生說:這四個聲部的旋律就像蒙古族的景色,女高音就像(天空的云),女低音就像(廣闊的天空),男高音就像(潔白的羊群),男低音就像(無邊無際的大草原)。
    b、這首合唱可分為幾個樂段?(引子部分、第一樂段、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尾聲部分)。
    (2)分段欣賞。每個樂段表達了什么內(nèi)涵?
    力度意境出現(xiàn)的聲部與音色特點。
    引子部分:pp草原由近到遠女低:飽滿柔美舒。
    男低:渾厚結(jié)實緩。
    第一樂段:f草原的遼闊寬廣女高:明亮華麗。
    尾聲部分:ppp意猶未盡余音繞梁女高領(lǐng)唱。
    (3)同學們兩首牧歌對比起來,你更喜歡哪一首呢?為什么?
    生:無伴奏合唱。因為更能顯示出草原的寬廣,音色空曠優(yōu)美!
    設計意圖:先由學生分散發(fā)言,對關(guān)于作品特點的分析做個簡單小結(jié),以對作品有個整體性的了解,可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作品的分析、概括能力,然后再由教師針對學生的發(fā)言作必要的補充,使學生對作品,特別是對“無伴奏合唱”這一獨具特色的聲樂演唱形式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三)學生實踐與才藝展示。
    歌曲的意境真美啊,老師也特別喜歡這首歌,現(xiàn)在老師伴隨《牧歌》音樂給大家跳一段蒙古舞蹈怎么樣?。
    設計意圖:經(jīng)過老師的帶動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更加讓學生投入到音樂當中,去感受音樂、表現(xiàn)音樂、提升對音樂的鑒賞能力。
    同學們,看你們這么喜歡這首歌曲,我有個提議,為《牧歌》盡上自己的能力,選擇其中的一項任務完成。
    1、聽賞音樂,劃出音樂的旋律線或音樂使你聯(lián)想到的畫面畫下來。
    2、隨音樂朗誦歌詞。
    3、上臺表演舞蹈,可模仿老師的舞蹈動作或自編動作。
    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老師不停地放《牧歌》音樂,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靈感。
    (四)拓展延伸。
    欣賞:無伴奏合唱《小白菜》。
    設計意圖:拉近我與學生,學生與音樂的距離、從而使學生對無伴奏歌曲有更深的了解與掌握。
    四、小結(jié)。
    同學們,通過欣賞《牧歌》,我們對蒙古族音樂有了初步感受體驗,通過參與討論和表演,同學們對歌曲有了進一步了解,開闊了視野。不同音樂創(chuàng)作形式帶給了我們不同的音樂美感,欣賞無伴奏合唱《牧歌》,老師相信這優(yōu)美的旋律深留在你們的腦海里,當然這一切都得感謝我們的民歌,正是這些民歌激發(fā)了音樂創(chuàng)作者的靈感,給他們提供了音樂創(chuàng)作的素材,才能使我們欣賞到更美的音樂作品,也讓我們永遠記住我們的民歌吧。
    五、課后作業(yè)。
    同學們課下搜集一些蒙古民歌或無伴奏合唱歌曲試聽、學唱,并自由選則一首歌曲演唱。
    六、教學效果。
    通過學生的聽、唱、看、感受、體驗、創(chuàng)作讓學生充分享受到音樂的美,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音樂帶來快樂,自豪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我根據(jù)學生特長讓學生不同形式表現(xiàn)《牧歌》,學生們都樂于參加音樂活動,并通過參加各種活動加深了對歌曲的理解和認識,他們團結(jié)協(xié)作,在音樂的氛圍里練習了技能,并且促進了各學科間的交流,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藝術(shù)氛圍中達到課堂的高潮,同時也達到了感受美、理解美、創(chuàng)造美的教學目的。
    欣賞《阿瑪嘞火》《瑪依拉》《森吉德瑪》。
    春天來了七年級音樂教案篇十一
    教學目標:
    1、能用優(yōu)美、連貫、深情的聲音演唱歌曲《大海啊,故鄉(xiāng)》,分析作品中的音樂要素,了解歌曲中出現(xiàn)的典型節(jié)奏,體會并表現(xiàn)出歌曲所蘊涵的情感。
    2、以不同的藝術(shù)形式表現(xiàn)歌曲,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3、通過欣賞演唱歌曲,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感受歌曲的思想情感、能夠自信地、體驗歌曲表達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激發(fā)他們熱愛大海,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啊,故鄉(xiāng)》。
    教學重點:
    用圓潤、自然的聲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啊,故鄉(xiāng)》。
    教學難點:
    歌曲二聲部的演唱。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課前播放關(guān)于大海的圖片,創(chuàng)設情境。
    2、師:同學們,老師給大家播放一段音樂,大家一起來聽下,這是什么聲音呢?(播放海浪的音樂)。
    3、學生回答。
    師:是的,這是海浪的聲音。有哪位同學見到過真正的大海?有沒有親自到海邊玩過?你來描述一下你見到的大海。(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對大海的印象或到海邊游玩的情景)你能不能用學過的成語來形容大海。
    表現(xiàn)大海寬闊的:一望無邊、無邊無垠、水天相接、煙波浩渺、一碧萬頃;表現(xiàn)大海寧靜的:風平浪靜、鷗水相依、海波不驚、海不揚波、碧海青天;表現(xiàn)大海氣勢的:海納百川、洶涌澎湃、氣吞山河、排山倒海、濁浪排空。
    4、剛才同學們都講得很好,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唱一首與大海有關(guān)的歌曲《大海啊,故鄉(xiāng)》。讓我們一起來感受歌中的大海是什么樣子的?”
    二、欣賞《大海啊,故鄉(xiāng)》。
    交流討論剛才的問題:
    1、音樂情緒是怎樣變化的'?
    2、力度又是如何變化的?
    交流討論后師小結(jié):
    這首歌的情緒:由深情到激動。
    這首歌的力度:由弱到強。
    師:優(yōu)美的畫面、動聽的旋律,同學們想不想唱這首歌?
    在學唱歌之前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這首歌曲的作者。
    三、作者介紹。
    王立平,著名作曲家,吉林長春人,代表作品有《紅樓夢》、《牧羊曲》、《太陽島上》等,他的音樂作品題材廣泛,格調(diào)清新,表現(xiàn)手法豐富,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和個人特色。
    四、學唱歌曲。
    1、聆聽音樂,根據(jù)歌曲的音樂情緒,這首歌曲可以分成幾個段落?每個段落有什么特點。
    2、討論后小結(jié):
    第一段樸實、優(yōu)美、回憶自己在海邊生活經(jīng)歷。
    第二段音區(qū)提高,充滿激情,是情感的抒發(fā),表達主人公對大海對故鄉(xiāng)和媽媽濃厚真摯情感。
    3、學生哼唱簡譜,如視唱有困難可用lu模唱。
    4、跟琴用“嗚”和“啊”哼唱歌曲注意演唱情緒。
    5、解決難點:
    (1)3/4121·76|533-|注意切分節(jié)奏的唱法。教師反復范唱,指導學生演唱。
    (2)3/46541165|5--|注意后十六分音符的唱法,要做到準確清晰?!?--”的時值要唱足。
    6、跟琴輕聲唱歌詞,注意力度的變化。(歌曲結(jié)構(gòu)十分簡潔,前后只有四個樂句:前兩個樂句樸素無華,富有敘事性;后兩個樂句情深意長,表現(xiàn)出主人公對大海、故鄉(xiāng)和母親深切思念的感情。)。
    7、邊劃拍邊唱全曲。
    8、完整演唱歌曲。
    五、英文學唱。
    1、請個別學生朗誦英語糾正個別字詞。
    2、齊讀英語。
    3、填入英文演唱全曲。
    六、學唱二聲部。
    1、播放合唱《大海啊,故鄉(xiāng)》。
    師:同學們,這種演唱形式是什么呢?
    生:合唱。
    師:這是合唱的形式,中間還伴有領(lǐng)唱,今天老師也給這首歌配了二聲部,我們一起來學習。
    2、學唱二聲部,跟琴練唱簡譜。
    3、模唱二聲部旋律。
    4、填入歌詞唱二聲部。
    5、分聲部,雙聲部練習歌曲。
    6、完整練唱歌曲。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春天來了七年級音樂教案篇十二
    1、知道蒙古族是祖國大家庭的重要成員,樂于主動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歡蒙古族音樂。
    2、學唱蒙古族祝酒歌《銀杯》,有情感地演唱。
    3、體驗蒙古族的歌曲風格,學習蒙古民歌的長調(diào)和短調(diào)。
    1、準確地演唱《銀杯》旋律。
    2、在歌曲中體驗蒙古族的。熱情豪爽,并能在演唱情緒上表達。
    1、導入:今天老師將同大家一起走進蒙古族,讓我們隨音樂體會那里的'別樣風情。(播放音樂《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2、講授新課:
    師:這是一首由蒙古族女中音歌唱家德德瑪演唱的歌曲,歌曲描繪了什么?你有什么樣的感受。生:回答。
    師:歌曲描繪了什么場面?表達什么內(nèi)容?你感受到什么樣的情緒?
    生:回答,那么就讓我們帶著這種情緒來學唱這首歌吧!聆聽(教學光盤)。
    3、視唱歌曲旋律。
    4、隨琴單旋律演唱。
    講解:(1)“xx”、“xx”節(jié)奏。
    (2)倚音:在記譜時比主音小(跳度大),倚附在主音前面,起到裝飾作用。在演唱時不能占主音太多時間,越短越好。
    5、填詞,有感情地演唱。找出歌曲哪一樂句表現(xiàn)熱情豪爽?找學生表演。
    6、學習長調(diào)、短調(diào)。
    師:比較銀杯是長調(diào),還是短調(diào)?
    生:回答。
    7、師:通過對蒙古民歌長調(diào)、短調(diào)的學習和理解,讓我們對蒙古族民歌在情緒、情感上有了更多了解。讓我們再用優(yōu)美、抒情的歌聲體驗民族風情吧!學生齊唱。
    教具:錄音機、教學磁帶、鋼琴、打擊樂器、投影儀、提板。
    春天來了七年級音樂教案篇十三
    教學目標:
    欣賞短頸烏德等作品,運用對比欣賞的方法,進一步了解、體會不同地區(qū)和國家音樂的風格特點,以開闊學生的審美視野。
    通過欣賞、講解,開闊學生的審美視野,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尊重、了解世界多元文化的愿望和態(tài)度。
    教學重點:
    了解土耳其音樂的風格特點。
    教學難點:
    了解短頸烏德的有關(guān)內(nèi)容及樂曲特點。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短頸烏德和對土耳其音樂發(fā)展的介紹,使學生易于把握音樂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欣賞。
    欣賞土耳其音樂,判斷有哪些類型的'樂器及思考旋律與節(jié)奏是多重復還是多變化的?
    欣賞《短頸烏德》請學生思考音樂的主要伴奏樂器及音樂特點。
    二、樂器學習。
    觀看《短頸烏德》視頻,讓學生了解烏德琴。
    三、介紹土耳其音樂。
    合理掌握各環(huán)節(jié)的時間,重點講解烏德琴特點及土耳其音樂的風格特點。
    通過視頻欣賞《短頸烏德》直接激發(fā)學習興趣。
    四、深化。
    結(jié)合聽音樂思考問題的方式,集中學生的欣賞注意力,引導其學習通過音樂要素來賞析作品。
    每部作品的欣賞環(huán)節(jié)均采用聆聽音頻或欣賞視頻并出示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以更好的理解作品。
    春天來了七年級音樂教案篇十四
    1.學了解音樂知識——圓舞曲。
    2.學會唱歌曲《青春友誼圓舞曲》,學生體會三拍子的強弱弱規(guī)律。
    3.教育學生珍惜友誼。
    1.先欣賞,學生感受音樂流暢優(yōu)美、熱情,對音樂旋律有所感知。
    2.然后學唱歌曲,學會之后嘗試加進身體律動和打擊樂。
    1.學三拍子的擊拍圖式。
    教學重點、難點。
    1.感受三拍子的`。強弱弱規(guī)律。
    2.表演唱中身體動作的表現(xiàn)及加入打擊樂器進行伴奏。
    教學資源。
    1.多媒體音樂室。
    《圓舞曲》舞蹈片段。
    3.打擊樂器:三解鐵、木魚、沙錘、鈴鼓、響指。
    教學活動1一、組織教學:學生排隊入室就坐(播放音樂),檢查人數(shù),師生問好。
    教學活動2二、發(fā)聲練(斷音和連音練)。
    1=d3/4。
    321│321〢。
    mimimima。
    教學活動3三、聽音練:(老師在琴上彈出不同高度的音,學生用la模唱。)。
    1=c。
    51〢36〢15〢41〢53〢。
    春天來了七年級音樂教案篇十五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欣賞,了解音樂表現(xiàn)形式的多樣性,能夠聽辨民樂合奏中。
    主要樂器的音色。
    2、訓練打擊合奏與節(jié)奏律動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引導學生進行以即興式自由發(fā)揮為主要特點的。
    探究與創(chuàng)造活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走進音樂、喜愛音樂,養(yǎng)成鑒賞音樂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欣賞,感受音樂。
    教學難點:學生即興創(chuàng)作打擊樂合奏及根據(jù)音樂創(chuàng)設情景。
    教學準備:錄音機、磁帶、部分打擊樂器。
    學生自帶打擊樂器(自制)。
    教學過程:
    一、賞析揭題。
    目的:創(chuàng)設氣氛揭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要求: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
    方法:欣賞、討論、評說。
    課前準備:展示美術(shù)畫《秋景》,欣賞音樂《慶豐收》。
    (一)組織教學、課堂禮儀,形成良好文明的教學氣氛。
    (二)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耳聞目睹”進行討論,談自己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三)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直接導入新課,揭示主題“秋”
    (四)揭示本課的學習目標:
    1、了解音樂形式的多樣性,能辨民樂合奏中主要樂器的音樂。
    2、訓練打擊樂合奏與節(jié)奏律動的能力。
    3、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能進行以即興式自由發(fā)揮為主要特點的探究與創(chuàng)造活動。
    二、欣賞曲目《豐收鑼鼓》。
    目的:著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實踐能力。
    要求:學生將音樂與社會生活聯(lián)系。
    方法:欣賞、討論、表現(xiàn)音樂。
    教學過程:1、欣賞樂曲《豐收鑼鼓》(第一遍)。
    方法:(1)引導學生結(jié)合實際生活中的所見所聞進行欣賞。
    (2)能否聽出樂曲的音樂結(jié)構(gòu)。
    (3)試著找出樂曲中的兩段無旋律的民樂打擊樂合奏片斷,并設計一幅與音樂情景相符的活動場面。
    2、第二遍欣賞。
    方法:(1)學生根據(jù)自己對音樂的理解,結(jié)合自己的特長,用自己的方式去表達音樂。
    (2)讓有興趣的學生進行鑼鼓模仿打擊,其余學生用自制的打。
    擊樂器進行合奏,讓學生從鼓樂聲中切身體會農(nóng)民豐收的喜悅之情。
    三、總結(jié):
    1、由學生談體會。
    2、評出最佳表演組。
    春天來了七年級音樂教案篇十六
    人教版音樂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蝴蝶》。
    (一)知識目標。
    1、歸納《蝴蝶》的音樂特色。
    2、了解對比樂段在音樂表演中的作用。
    (二)技能目標。
    1、合作創(chuàng)編表演。
    2、動手制作蝴蝶。
    (三)情感目標。
    體驗人與自然的情感交流,體驗同學之間友誼合作的快樂。
    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使學生有興趣,富有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探究性地積極參與藝術(shù)活動。
    多媒體課件、圖片、鋼琴等。
    (一)組織上課。
    師生互相問好。
    (二)欣賞歌曲。
    音樂是美好的,他能愉悅我們的身心,帶給我們快樂。今天老師要送給同學們一首美麗的樂曲,希望同學們天天快樂。下面,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走入歌曲的世界吧。(播放《蝴蝶》)。
    (三)新課學習。
    教師帶領(lǐng)學生欣賞各種蝴蝶的照片。
    師:蝴蝶美不美呀?誰愿意在這優(yōu)美的歌曲聲中回答老師的問題呢?你們有誰知道這首樂曲時什么樂器演奏的'呢?(學生回答問題)。
    師:這首曲子是表現(xiàn)了怎樣的蝴蝶形象呢?
    (學生討論)。
    師:哪位同學可以告訴老師一些有關(guān)《蝴蝶》和作曲者的有關(guān)故事呢?
    請你們輕輕跟著琴哼唱。
    (四)教師小結(jié)。
    好了,孩子們。讓我們這一只只可愛的蝴蝶隨著優(yōu)美的音樂,飛出教室,飛進自然中吧。
    春天來了七年級音樂教案篇十七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江蘇民歌《楊柳青》,使學生能從中感受到濃郁的揚州民歌風格;
    2、用輕快、活潑的聲音演唱《楊柳青》,并嘗試用揚州方言來演唱;
    3、通過欣賞女聲獨唱、合唱《楊柳葉子青》,加深學生對江蘇民歌的了解和認識。
    4、講授揚州相關(guān)文化,使學生增加對民歌的認識,并喜愛民族文化。
    二、學習活動及目標本節(jié)課分為三個板塊。
    1、學生欣賞歌曲,使學生能從中感受到濃郁的揚州民歌風格;
    2、教師教唱歌曲。(歌曲中的'襯字,以及揚州的方言)。
    3、女聲獨唱和女聲合唱的《楊柳葉子青》,感受、體驗合唱的魅力。
    三、教學過程:
    1、談話導入:
    師:你可知道爺爺?shù)墓枢l(xiāng)在哪里嗎?生:江蘇揚州。
    (1)、詩句。
    師:誰能說出一句與揚州有關(guān)的古詩?
    生:(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師:好一個"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2)、風光師:你們誰去過揚州?介紹一下你所見到的揚州好嗎?
    2、學習新歌:1)、感受歌曲。
    春天來了七年級音樂教案篇十八
    欣賞《德涅泊爾河掀起了怒濤》、《阿爾卑斯牧場》、《豐收之歌》、《瑪萊卡萊》、《弗拉門戈舞曲》、《瑪組卡》、《霍拉舞曲》、《蘇格蘭風笛》。
    通過欣賞烏克蘭民歌《德涅泊爾河掀起了怒濤》、瑞士民歌《阿爾卑斯牧場》、丹麥民歌《豐收之歌》、意大利民歌《瑪萊卡萊》、與西班牙《弗拉門戈舞曲》以及蘇格蘭風笛曲,體味歐洲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音樂文化意蘊與不同的風土人情,培養(yǎng)青少年對不同文化尊重和熱愛的品格。
    1、通過復習演唱上一節(jié)課《鄉(xiāng)村花園》,吧學生帶回歐洲音樂的氛圍中來,從主動演唱到主動聆聽,進入到較深層次的感受音樂。
    2、聽賞歌曲《德涅泊爾河掀起了怒濤》。
    3、《阿爾卑斯牧場》。
    (1)用提問與講解了解瑞士民族音樂以及阿爾卑斯風土人情。
    (2)分析《阿爾卑斯牧場》的調(diào)式、調(diào)性、基本結(jié)構(gòu)。
    (3)采取提問的方式,讓學生講述這首民歌的基本情緒。
    4、《瑪萊卡萊》。
    (1)欣賞當代意大利著名歌唱家帕瓦羅蒂演唱的這首意大利民歌的音像帶(比如三大男高音紫禁城音樂會錄像帶或錄音帶),讓同學們談談聽后感。
    (2)講述介紹意大利那不勒斯人文風景的小資料(圖片)。
    (3)分析這首歌曲的旋律變化與歌詞情緒變化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4)結(jié)合欣賞作曲家托斯蒂的其他一、二首精美的意大利民歌,如《悲嘆小夜曲》、《夏夜的月亮》等。
    5、弗拉門歌舞。
    (1)欣賞一般弗拉門戈舞曲后觀賞舞蹈圖片(或教學幻燈片)。
    (2)講述弗拉門戈音樂舞蹈的幾種類型。
    6、媽祖卡。
    (1)欣賞肖邦的鋼琴曲——瑪祖卡。
    (2)介紹著民音樂家波蘭“鋼琴詩人”肖邦及其作品。
    (3)介紹瑪祖卡舞曲的音樂特點及舞蹈特征。
    7、霍拉舞曲。
    (1)聆聽霍拉舞曲的教學錄音帶。
    (2)介紹羅馬尼亞民間舞——霍拉,以及羅馬尼亞民間音樂。
    8、有關(guān)資料。
    (1)《瑪祖卡》。
    瑪祖卡是波蘭的兩種民間舞的瑪祖卡和用瑪祖爾(波蘭中部馬佐夫舍地區(qū)的一種流利、活潑、歡快、熱烈奔放的男女雙人舞曲)體裁寫的音樂作品流傳到法國后的統(tǒng)稱,18世紀逐漸流行于歐洲各國。各國的宮廷舞蹈編導們根據(jù)波蘭瑪祖卡舞整理加工為舞會舞蹈和舞臺形式,其音樂節(jié)拍為3/4,一重拍落在第1拍或第2拍為其特點,舞蹈以滑步、腳跟碰擊,男舞者單腿脆地,女舞者繞行和以雙人旋轉(zhuǎn)等為主。著名舞劇《萊蒙達》、《天鵝湖》,歌劇《億萬蘇薩寧》中都有瑪祖卡。著名作曲家肖邦曾以此音樂體裁寫成多部傳世名作。
    (2)《霍拉舞曲》。
    霍拉是一種羅馬尼亞民間舞蹈,跳霍拉舞是羅馬尼亞人在婚禮或節(jié)日活動中必不可少的內(nèi)容,也是一種大眾化娛樂形式,音樂節(jié)奏明快,旋律優(yōu)美,表現(xiàn)了巴爾干地區(qū)人民的開朗、歡樂、熱愛自由的性格特征。
    舞曲由青年男女搭肩成行開始,招著女子參加進來,然后是已婚者,最后是老人。大家聯(lián)成一個圓圈,向前一步,退后一步,相左三步,向右五步,如此反復進行,是圓圈逐漸逆時針旋轉(zhuǎn);間或向中心聚攏,然后散開還原隊形,參加者可達數(shù)百人;往往可持續(xù)舞蹈數(shù)小時,直到盡興。
    (3)《蘇格蘭風笛》。
    風笛是一種古老的簧管樂器,至少已由三千年的歷史。相傳有羅馬人從亞洲傳入歐洲,從16世紀起,蘇格蘭人便將風笛與其它樂器和用,在多種場合表演。
    第六單元銀屏之歌。
    這個單元中的內(nèi)容限定在中外影視音樂上。既有影視主題歌、插曲,也有器樂音樂。從選材的角度看,有較大的難度。這不僅是因為可供選擇的材料比較豐富、多樣,人們的喜好程度與掌握材料的范圍也不可避免地會影響著對這部分內(nèi)容的認識。我們力求從音樂與影視這兩種姊妹藝術(shù)的結(jié)合點出發(fā),將音樂與影視不同的結(jié)合方式呈現(xiàn)給學生,同時也力求突出音樂自身的文化價值和社會影響力。比如,我們選取了根據(jù)我國四大古典名著改編的電視連續(xù)劇主題歌,有助于學生在了解劇情的基礎上對電視音樂的價值體現(xiàn)有一個初步印象,使學生獲得立體的藝術(shù)享受?!段倚囊琅f》、《辛德勒的名單》主題音樂、《臥虎藏龍》等是獲得奧斯卡金像獎的音樂,其中的音樂由大提琴家馬友友、小提琴家帕爾曼演奏,具有很強的感染力。由于影視音樂的特殊性,它的畫面被美術(shù)編輯作為整體設計的一部分移植了進來,有較好的視覺效果。
    本單元可以安排為2~3課時。第一課時可安排“唱歌”,第二課時為“欣賞”和一些參與性音樂活動,第三課時可安排欣賞和情景劇表演等。在教學中應結(jié)合音樂體驗引導學生總結(jié)影視音樂的`不同類別(如主題歌、插曲、情節(jié)音樂、背景音樂等),并能夠理解影視音樂的作用。
    第六單元第一課。
    1.學唱歌曲《送別》。
    2.欣賞根據(jù)四大古典名著改編的電視連續(xù)劇主題歌《敢問路在何方》《滾滾長江東逝水》《好漢歌》《枉凝眉》。
    教學目標:
    1.背唱歌曲《送別》,并能夠理解歌曲所表達的情感和意境。
    2.通過討論能夠?qū)Α陡覇柭吩诤畏健贰稘L滾長江東逝水》《好漢歌》《枉凝眉》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做出分析,并能夠體會每首歌曲所表達的情感及其在電視連續(xù)劇中的作用。
    3.了解影視音樂的不同類別。
    教學過程:
    (一)唱歌。
    2.教師簡要介紹影視音樂的幾種類型。(主題歌、插曲、情節(jié)音樂、背景音樂、片頭曲、片尾曲等)。
    3.請學生唱唱他們所熟悉的影視歌曲(人數(shù)可根據(jù)時間靈活掌握)。
    4.教師:同學們,讓我們聽一聽下面這首歌曲,聽完后說說這首歌曲所表達的情感是怎樣的。
    5.播放《送別》錄音之后,回答問題。然后參看教科書上的有關(guān)文字提示。
    6.請同學們學唱這首歌。
    7.用分小組接唱、表演唱等方式檢查學習效果。
    8.請同學們討論歌曲的結(jié)構(gòu)特點。
    9.全班完整地演唱這首歌。
    10.比一比,誰先會背唱。
    (二)欣賞。
    1.教師: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國的四大古典名著嗎?
    2.請學生討論四大古典名著中哪些人物形象給他們留下過深刻印象。
    3.教師:同學們,你們知道根據(jù)四大古典名著改編的電視連續(xù)劇中的音樂嗎?
    4.教師先分別播放《敢問路在何方》《滾滾長江東逝水》《好漢歌》《枉凝眉》片段(每首約20秒時間),引起學生興趣。
    5.教師:我們接下去要分別仔細聽賞這四首主題歌。
    6.分別播放。期間要求學生按教科書要求完成討論及練習。
    《敢問路在何方》的音樂情緒豪邁奔放、果敢有力,具有英雄性格。它塑造了唐僧師徒四人不畏艱險、跋山涉水去西天取經(jīng)的英雄形象。教師也可引導學生說說《西游記》中四人的不同個性。節(jié)奏練習要做到準確、整齊,應提醒學生從譜例上找出類似的節(jié)奏。
    《滾滾長江東逝水》的音樂風格是寬廣抒情的,同時具有雄渾、古樸、蒼勁、慨嘆等情緒。書中的練習可以由學生自由選擇處理,風格多樣,只要能夠發(fā)揮學生積極參與的主動性,就達到了目的。如果學生有什么疑問,教師(或請學生)可以向他們介紹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
    《好漢歌》《枉凝眉》后有一個練習,即討論各自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其中《好漢歌》塑造的是梁山好漢的形象,而《枉凝眉》塑造的是以賈寶玉、林黛玉為代表的“紅樓人物”形象,二者區(qū)別很大,音樂上有明確體現(xiàn)。
    聽完四首主題歌后可以引導學生討論主題歌的作用或意義等問題。提示學生關(guān)注影視中的主題歌等音樂。
    第六單元第二課。
    教學內(nèi)容:
    1.欣賞《我心依舊》、《啦呀啦》、《辛德勒名單》主題音樂、《臥虎藏龍》音樂。
    2.編排并表演音樂情景劇《一個真實的故事》。
    教學目標:
    1.復習歌曲《送別》。
    2.組織和引導學生根據(jù)上節(jié)課學習的體會,簡單討論如何欣賞影視音樂。
    3.讓學生閱讀《我心依舊》《啦呀啦》《辛德勒名單》主題音樂、《臥虎藏龍》音樂后面的文字材料,然后提問檢查學生掌握的程度。
    4.讓學生提出欣賞的順序。教師依照大多數(shù)意見逐一播放并講解。
    5.《我心依舊》的轉(zhuǎn)調(diào)知識點不要求學生死記概念,只要學生能夠聽出音樂色彩上的變化即可?!缎恋吕彰麊巍分黝}音樂的主奏樂器是小提琴,它表達的是一種發(fā)自肺腑的追思;《臥虎藏龍》音樂的主奏樂器是大提琴,它表現(xiàn)的是一種灑脫、清虛的情緒和意境。
    6.注意讓學生對這幾首器樂主題音樂的作用加以評述。
    7.聽《一個真實的故事》錄音或觀看電影片段。
    8.分小組討論這首歌所表現(xiàn)的女大學生為拯救丹頂鶴獻出年輕生命的事跡。
    9.各小組討論音樂情景劇的設計方案。
    10.試試用抽簽的方法(也可以用其他方法)決定各組演出順序。在教師的幫助下依次演出。
    11.請同學們對各組的演出作出評價。
    12.請同學們課后寫一篇關(guān)于影視音樂感想的小論文,作為對本單元內(nèi)容的總結(jié)。
    春天來了七年級音樂教案篇十九
    本課以聆聽聲樂作品為中心的欣賞課,教學內(nèi)容包括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欣賞曲。精選了《回聲》、《閑聊波爾卡》、《跳蚤之歌》、《春雨》、《清晨,我們踏上小道》、《游擊隊歌》、《祖國,慈祥的母親》等八首精美的聲樂作品。
    第二部分是知識點,人聲的分類,通過教師的板書讓學生掌握;聲樂的演唱形式通過欣賞以上八首聲樂作品,通過探究、聽辨等教學活動來完成。第三個知識點是作曲家賀綠丁的簡介,讓學生閱讀掌握。
    第三部分感受與判斷實踐活動,為了促進學生審美能力與人文素養(yǎng)的整合發(fā)展的`評價活動。
    2、能辨別獨唱、齊唱、重唱、合唱等演唱形式;
    3、在欣賞樂曲的過程中,能專注地聽賞音
    樂,并運用各種形式(如面部表情、身體律動等),能對所聽的音樂作出反應,并從中體驗到欣賞聲樂作品的愉快。
    :欣賞課,
    二課時。
    引導學生通過聽賞聲樂作品,感受各種不同體裁與形式的聲樂作品所表現(xiàn)的情緒、意境,品味人聲之美妙,進而激發(fā)學生探索人聲分類和常見聲樂演唱形式的興趣。難點是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活動。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新課
    (三)與學生一起探討人聲的分類。
    根據(jù)人聲的特點和音域,可以分為:
    童聲
    女聲:可分為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
    男聲:可分為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
    (四)通過欣賞聲樂作品,讓學生小組討論各種聲樂的演唱形式。
    1、聽賞《回聲》和《閑聊波爾卡》。
    (1)屏幕顯示歌曲的文字資料,學生快速閱讀。
    (2)欣賞歌曲,學生欣賞后小組討論合唱的特點,請小組同學發(fā)言。
    (3)教師小結(jié):合唱是多聲部歌曲演唱形式之一。各聲部少則數(shù)人多則數(shù)十人,演唱同一首歌。包括二部合唱、三部合唱、四部合唱。又分為男生合唱、女生合唱混聲合唱、童聲合唱等。合唱音響豐厚,音色多樣,表現(xiàn)力豐富。
    2、聽賞《跳蚤之歌》和《春雨》、《當兵的人》歌曲片段。
    (1)屏幕顯示歌曲的文字資料,學生快速閱讀。
    (2)欣賞歌曲,學生欣賞后,小組討論演唱的特點(可從音色上討論),請學生代表發(fā)言。
    (3)教師總結(jié)學生的發(fā)言,得出結(jié)論:女高音音色柔美、明亮、清麗,男中音厚實、洪亮、豪放,男高音優(yōu)美、高亢、明亮。
    3、聽賞女聲二重唱《清晨,我們踏上小道》和男聲四重唱《游擊隊歌》。
    (1)屏幕顯示歌曲的文字資料,學生快速閱讀,尤其了解作曲家賀綠丁的生平。
    (2)欣賞歌曲的片段,欣賞后,小組討論重唱的特點,請學生發(fā)言。
    (3)教師根據(jù)學生的發(fā)言補充:重唱是多聲部歌曲演唱形式之一,一般由一人擔任一個聲部,同時演唱不同的旋律,重唱可分為男聲重唱、女聲重唱、混聲重唱、童聲重唱等。
    4、教師舉例說明其他的聲樂演唱形式的特點:輪唱、對唱、領(lǐng)唱、表演唱、齊唱。
    (五)以小組為單位,聽錄音,說出下列歌曲的演唱形式: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
    2、《洪湖水,浪打浪》( )
    3、《我的祖國》( )
    (六)分小組,組織學生把《同一首歌》用不同的演唱形式來進行表現(xiàn)。
    (七)小結(jié)本課。
    教后記:教材所選欣賞曲目非常好,既有代表性,又符合中學生的欣賞水平,學生欣賞時的興致比較高,不象以前的教材,選的歌曲不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
    春天來了七年級音樂教案篇二十
    1、了解我國蒙古族的風土人情。感受蒙古人民對自己故鄉(xiāng)深沉真摯的戀情,激發(fā)學生對少數(shù)民族音樂的興趣及對祖國民族音樂文化的熱愛。
    2、欣賞《牧歌》感受無伴奏合唱人聲的藝術(shù)魅力,多聲部效果的美感和內(nèi)蒙古民歌優(yōu)美的旋律。
    體驗蒙古民歌的風格,把握《牧歌》的特點及培養(yǎng)學生欣賞音樂的興趣。
    多媒體教學。
    1、通過老師介紹把學生的思緒帶到美麗的大草原中。
    師:請大家和我一起走進美麗的大草原,去領(lǐng)略一下蒙古族的風情,去感受一下蒙古族音樂的魅力。
    2、了解我國的草原分布情況。
    師:我國的草原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qū)?(在銀幕上顯示我國主要草原分布情況,教師用簡短的歌曲來表現(xiàn)各地草原歌曲特點。如:黑龍江的《烏蘇里船歌》、內(nèi)蒙的《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新疆的《塔里木河》、西藏的《青藏高原》)。
    3、通過詩歌了解草原。
    師:同學們能不能想到一首描寫草原的詩歌呀?(展示北朝民歌《敕勒歌》)全班同學有感情地朗誦。
    4、了解蒙古族的舞蹈、盛會、樂器。
    介紹舞蹈特點:節(jié)奏明快,熱情奔放,語匯新穎,風格獨特。動作多以抖肩、翻腕來表現(xiàn)蒙古族姑娘歡快優(yōu)美,熱情開朗的`性格。(展示舞蹈圖片)。
    請幾位同學上臺學習抖肩、騎馬兩個簡單的舞蹈動作。
    師:那達慕,蒙語是“娛樂”或“游戲”的意思?,F(xiàn)在,那達慕大會的內(nèi)容主要有摔跤、賽馬、射箭、賽布魯、套馬、下蒙古棋等民族傳統(tǒng)項目,有的地方還有田徑,拔河,排球,籃球等體育競賽項目。此外,那達慕大會上還有武術(shù),馬球,騎馬射箭,乘馬斬劈,馬競走,乘馬技巧運動,摩托車等精彩表演。
    1、感受。
    歌曲《牧歌》,請同學用自己的話描繪歌曲的意境。
    2、配樂朗誦《牧歌》歌詞。
    老師彈琴,學生有感情地朗誦《牧歌》歌詞,注意朗誦的速度和節(jié)奏。
    3、教師范唱,學生對照口型開口默唱,著重讓學生盡快把握音樂的節(jié)奏、音準和速度。
    4、全體同學跟琴輕唱,學會歌曲。
    5、全班合唱《牧歌》。
    把學生分成四組,一組用“n音”唱旋律,一組用“l(fā)u音”唱旋律,一組用“a音”唱旋律,最后一組唱歌詞,教師伴奏。
    6、介紹無伴奏合唱。
    無伴奏合唱是指僅用人聲演唱而不用樂器伴奏的多聲部音樂表演方式。無伴奏合唱能充分發(fā)揮男女不同聲部、聲區(qū)、音色的表現(xiàn)力,并在整體上保持音質(zhì)的協(xié)調(diào)和格調(diào)的統(tǒng)一。
    7、欣賞無伴奏合唱歌曲《牧歌》。
    說說無伴奏合唱歌曲《牧歌》給人的不同感受。(充分發(fā)揮人聲特點,更加耐人尋味,發(fā)人深省。)。
    本課大家一起了解了我國美麗的大草原,了解了蒙古族的人文風情、舞蹈、盛會、音樂風格。著重學習了《牧歌》,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