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課初中教案(優(yōu)秀16篇)

字號:

    編寫教案需要教師具備扎實的學科知識和教育教學理論知識。教案的編寫應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合理安排教學活動。接下來,我們將為大家提供一些教案設計的技巧和經驗,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美術課初中教案篇一
    1、了解吉祥物在現代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分析吉祥物的造型和審美特點,學習運動會吉祥物創(chuàng)意設計的基本知識和方法。
    2嘗試為學校的校運動會的吉祥物進行創(chuàng)意設計,熟悉從創(chuàng)意到設計制作的基本過程。
    3、初步積累和形成設計意識,鍛煉設計制作的能力,培養(yǎng)關注生活、熱愛生活的情感和為社會服務的意識。
    吉祥物設計的基本知識和方法。
    結合生活實際,為學校運動會的吉祥物進行創(chuàng)意設計、繪制,并闡述設計的思想。
    本科可以兩課時完成教學。其中第一課時了解和欣賞吉祥物,并嘗試設計創(chuàng)意,形成設計草圖:第二課時進行平面吉祥物的繪制或立體吉祥物的制作。
    設計。應用教學設計:激情導入播放視頻。
    視頻中:
    還記得他們嗎?大聲告訴我,他們是誰?——福娃。
    ——2008北京奧運會吉祥物福娃。
    今天,我們就一起走近這群精靈,和他們來一次零距離的接觸!
    板書課題。
    二、講授新課。
    (一)吉祥物的歷史文化(二)考考大家——原型。
    (三)找朋友游戲——吉祥物和主題的關系認真看,看誰和誰是朋友?(找朋友音樂)。
    找到好朋友了。從這些好朋友身上,我們不難發(fā)現每個吉祥物都是和活動主題相關聯的,牡丹仙子反應的是牡丹花會的`信息,泳鏡吉祥物反應的是游泳錦標賽的信息,而且這些吉祥物是獨一無二的,無論哪次活動的吉祥物也不是重復的!
    (四)吉祥物的地域性特征。
    再來看來自南非世界杯的吉祥物扎庫米,我們不僅看出它與足球活動有關系,還可以看到是從哪里來的。(他的原型是非洲獵豹)。
    ——非洲。
    ——海產品,大花生,蘋果等。
    是的,同學們說的都很好,榮成千里海岸線,物產豐富,都是榮成的特色產品。
    (五)吉祥物的造型特點。
    同學們眼前一亮啊,看來是一群可愛的小饞貓!他是誰啊?——肯德基的奇奇。
    從奇奇的身上,你發(fā)現了什么樣的造型特點。(奇奇原型是動物,而他的動作則是模仿誰的?)。
    ——擬人。
    ——夸張。
    都知道了!
    是什么?——色彩。
    對,是豐富的色彩,看這只七彩的“鳳舞東方”,給人很強的視覺沖擊力,更吸引人們的眼球。
    所以在吉祥物的造型中,我們可以用不同的藝術手法進行加工,并賦予他們豐富的色彩,以吸引更多的人注意到他們。
    (六)創(chuàng)意——故事—咖啡靈感。
    我們從中知道,一個吉祥物要想得到認可,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個好的創(chuàng)意。在后面的設計中,同學們一定要有獨特的創(chuàng)意和巧妙的構思??!
    有的同學已經開始摩拳擦掌了,先等一下,我們還要一起看看設計吉祥物具體需要幾個步驟。
    (七)設計步驟。
    請同學們小組討論一下,派代表分享一下?!槲镌O計構思步驟:
    1、確定主題。
    2、選定原型。
    3、對原型進行大膽的擬人化的夸張變形,包括:形體、動作、表情、服飾、手持的代表性道具等。
    4、進行大膽、鮮亮、明快、有特點的色彩設計。大家分析的很到位,像剛剛完成了一個吉祥物的設計。
    三、實踐設計與評價交流。
    (一)同心協(xié)力做設計。
    那下面就請同學們讓想象插上翅膀,為我們學校即將到來的春季運動會設計一個可愛的吉祥物吧!
    在這里老師還是要強調,一定要有獨特的創(chuàng)意,巧妙的構思。在選擇原型的時候,我們可以想想剛上面說過得榮成代表性特產。
    ——構思。
    看小設計師臉上的笑容,就知道大家已經胸有成竹了,分享一下你的創(chuàng)意吧!
    ——說說創(chuàng)意,談談構思(3、4人就行)說得很好,大家喜歡他們的構思嗎?
    美術課初中教案篇二
    1、認識和理解裝飾畫的裝飾表現形式和獨特的材料特點帶來的裝飾美感。
    2、運用自己能收集到的廢舊材料,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動手能力,教會學生利用生活中常見的東西來創(chuàng)造美,以拼貼的形式進行裝飾畫創(chuàng)作,學習拼貼裝飾畫的基本技法。
    3、結合裝飾畫的特點分析其對居室裝飾的影響。
    教學重點:以拼貼的形式進行裝飾畫創(chuàng)作,學習拼貼裝飾畫的基本技法。
    教學難點:結合裝飾畫的特點分析其對居室裝飾的影響。
    教學方法:講授、討論合作、個別輔導。
    美術課初中教案篇三
    體現教學者的教學理念教學理念決定著教學實踐和教學效果的優(yōu)劣。探究性教學在初中一年級美術教學活動中的實踐,突破了以往一般意義上的美術教學課,使學生的學習方式,引領到發(fā)現問題、探究問題、創(chuàng)新思維、解決問題的過程。這一案例的展示,正體現出一種先進而科學的教學理念:“教學不是模式,教學者不但教會學生怎樣看,怎樣畫,怎樣設計,更重要是怎樣想,讓學生標新立異,打破常規(guī)。由學知型轉變?yōu)閯?chuàng)造型,由被動型轉變?yōu)橹鲃有?,由表象型轉變?yōu)楦惺苄停杉记尚娃D變?yōu)樗刭|型?!痹诿佬g教學中,除了理論知識和傳統(tǒng)技法的學習之外,最重要是通過美術為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興趣、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力。因此在學校實施這樣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訓練美術課程”更具有意義和作用。
    美術課初中教案篇四
    梁楷南宋畫家。生卒年不詳。原籍東平(今山東省東平縣),為人豪宕不羈,嗜酒自樂,曾把皇帝賜給的金帶掛于院內,不受而去。由于他豪放的個性和作風,故有“梁風(瘋)子”的別號。梁楷善畫人物、山水、佛道、鬼神、花鳥,繪畫風格多樣而有變化。他的繪畫對后來元明清的文人畫,甚至日本室町時代的繪畫都產生過不同程度的影響。
    李可染(1907~1989)中國現代畫家,以山水畫著稱。他的寫意人物畫下筆疾速,動態(tài)微妙,形象夸張但不丑化,樸質卻不古拙,富于詼諧、機智特色和生活情趣。
    關良(1900~1986)中國現代畫家、藝術教育家。擅長中國畫、油畫。他以中國水墨畫表現中國戲劇人物,創(chuàng)水墨戲劇人物畫,以新穎別致的筆墨,獨步畫壇。
    葉淺予中國現代漫畫家、中國畫家。葉淺予的中國畫?熏主要靠自學?熏曾一度從師張大千。畫風工細,有裝飾味,作品富有時代精神。
    韓羽中國現代漫畫家、中國畫家,動畫片《三個和尚》的主要作者。
    盧沉(1935—)中國現代畫家,主張融合中西之長,在現代藝術思維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創(chuàng)造,走水墨畫現代化之路。作品或取自歷史題材,或將日常生活所見、所思,賦之于畫,畫風多變,時有新意。
    周思聰(1939—1996)中國現代畫家。中國女性畫家中德藝雙馨的出色代表,作品在平凡的人物中開掘更深沉的精神內涵。
    美術課初中教案篇五
    中國畫人物的神態(tài)是通過各個方面表現的,包括人物動態(tài)、構圖、筆墨以及細節(jié)的處理、環(huán)境、道具的烘托與陪襯。教材選擇的圖片都各有側重,教學中可以分門別類加以使用。
    欣賞內容貫穿于始終,教材關于作品的描述可以視為提示,具有導向的作用,可以引導學生在此基礎上進行發(fā)揮。
    技法的學習以臨摹為主,即使是表現主題的習作,也可以借助臨摹完成,除教材提供的作品外,可以讓學生自己搜集。
    2.關于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的建議。
    感受人物內心活動是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藏族舞蹈》通過動態(tài)造型表現熱烈的情緒,用藏族舞蹈的影片資料可以烘托氣氛;《戲劇人物》用闊筆潑墨的手法,表現張飛的憨直魯莽,用戲劇影片資料可以幫助學生轉換這一感受;可以結合詩詞幫助學生感受李白吟詩的神態(tài)等等。
    畫面效果的感受結合表現方法分析,也是幫助學生進入情境的重要途徑。啟發(fā)學生描述自己的感受,有助于體會作品表現的意境,理解作品傳達的情感。
    3.關于教學方法靈活運用的建議。
    欣賞的內容應建立在學生生活經驗的基礎上,講解抽象的筆墨形式時,盡可能地采用學生能夠理解的方式,如:用什么樣的筆墨方法表現張飛、李逵、鐘馗等個性張揚的人物;用什么樣的筆墨方法表現仕女、楊柳等等。通過不同的例證,讓學生貼切地理解筆墨運用和情感表現的關系。
    筆墨練習重在體驗和感受,如:中鋒運筆和側鋒運筆所產生的效果;流暢的線條和疾澀的線條所表達的不同感受;墨色的濃、淡、干、濕在紙面上產生的層次等等,通過經驗的積累加深對中國畫的理解。
    人物畫創(chuàng)作首先要理解所畫的人物,在選擇創(chuàng)作題材的同時,自然考慮到表現方法。另一方面,要尊重學生的各種想法,避免公式化的表現。
    4.關于教學媒材和教學手段擇優(yōu)使用的建議。
    教師的直接演示是其他媒體無法替代的,在技法學習環(huán)節(jié)中至關重要。教師根據自身的專業(yè)水平,可以選擇不同的演示內容。如不同的運筆產生的效果,水墨在宣紙上的變化等完全可以做到。能給學生留下深刻影響的演示,在教學中是必不可少的。
    5.關于采納不同教學組織形式的建議。
    為激發(fā)學生興趣,可以考慮采用小組分工畫成語故事組畫的活動形式。
    6.關于學習指導方法和學習小竅門的建議。
    教學中的細節(jié)往往對學生產生永久的影響,諸如執(zhí)筆運筆的方法、毛筆中不同濃淡水墨的分配、宣紙?zhí)匦缘陌盐盏鹊?,都是演示和輔導時需要注意的內容。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對某一細節(jié)有所感悟,也是很好的收獲。
    細心揣摩作品中的人物,我們會發(fā)現,中國畫為了表現主題,往往對人物神態(tài)進行夸張,如果能在一幅作品中抓住被夸張的關鍵所在,即能夠較容易地領悟畫家的表現意圖和觀察方法,同時,我們會發(fā)現其他人物畫中也有類似手段。
    美術課初中教案篇六
    1、布料與紙相比,有什么不同?(老師提問,歸納)。
    質地不同,紋理不同,厚薄不同,花紋不同。(學生活動)。
    2、布貼畫圖稿的選色設計,根據現有布料的不同色樣和紋理,設計出與之相附的底稿。
    3、欣賞范作,講解布貼畫的制作方法:
    打底稿。將自己設計的畫面構思用鉛筆畫在白紙上。
    布料剪裁。按照畫面不同的部位采用不同的顏色進行裁剪,裁剪時把所畫的底稿放在布料上操作,以確保造型的準確;同時在裁剪時要注意到布料的紋理朝向。
    拼貼畫面。將裁剪好的布料按照剛開始的設計進行拼貼。
    4、局部示范制作,讓學生注意其中的操作過程,尤其是在剪裁時造型的把握。另外,在拼貼畫面時,要注意到布料的色彩差異,在個別地方可留出適當的空隙,使畫面看上去疏密得當,更富生機。
    在拼貼時注意要到紋理的走向,讓學生明白不同的紋理朝向會導致不同的作業(yè)效果,使得布料的紋理更好地為整個貼畫作品服務,增強視覺效果。
    5、啟發(fā)學生進行畫面構圖設計,可相互討論一下,確定自己制作的內容和布局安排。
    美術課初中教案篇七
    演示法、欣賞法等。
    一、情境導入。
    二、示范啟智。
    什么是花鳥畫呢?真正具有獨立意義的花鳥畫,魏晉南北朝時期才出現,五代才以綽約的豐姿,令人刮目相看。它是以動植物為主要描繪對象的中國畫傳統(tǒng)畫科,傳統(tǒng)中又可以分為花卉、翎毛、蔬果、草蟲、畜獸、魚龍等門類。其技法多樣分為工筆花鳥畫寫意花鳥畫;又以使用水墨色彩上的差異,分為水墨花鳥畫、潑墨花鳥畫、設色花鳥畫等等。中國花鳥畫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中,形成了以寫生為基礎,以寓意、寫意為歸依的傳統(tǒng),重視形似而不拘泥于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似”與“似與不似之間”,借以實現物象的神采與作者的情意。大詩人王維曾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那么它的意境是如何來表現的呢?我們來作一個小游戲,體驗一下。
    游戲規(guī)則:分四個小組搶答,老師拿出詩句,同學們來猜這是描寫什么植物或動物的。
    1、“把酒東籬,暗香盛袖。”“猶有晚節(jié)香”“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菊花)。
    2、“只留清氣滿乾坤”“疏影橫斜三兩枝”。(梅花)。
    3、“虛心勁節(jié)”“有節(jié)骨乃堅,無心品自端”“細細的葉,疏疏的節(jié);雪壓不倒,風吹不折?!保ㄖ褡樱?BR>    4、“出淤泥而不染”“凌波獨吐紅”(荷花)。
    5、“春江水暖”(桃花、鴨子)。
    欣賞:播放大師的作品,注意觀察基本構圖。
    構圖嘗試:教師給出基本形(三角、四邊形、圓形直線等)請四名同學上黑板畫出這些作品基本構圖。其它同學在作業(yè)本上用鋼、鉛筆完成。教師對構圖做簡單分析。
    教師演示:接下來老師就演示花鳥畫的畫法。
    1、復習上節(jié)課的知識:筆墨,用筆的正、側、順、逆等;用墨的焦、濃、淡、干、濕的變化。
    2、落筆之前,腦子里要先放個電影,安排情景(花鳥)是否有意,有情,有景。例如畫梅花,在定了點和梅枝的“走向”之后那就以梅枝的粗細來表現梅姿,一枝梅花,線(枝干)上的點(花朵、苔點鳥鵲的分布)會使梅的姿態(tài)生動。
    3、題跋落款:好的題跋暗示畫中未盡之意,使人在欣賞畫時的感受加深,有畫龍點睛之用。如齊白石畫兩只小雞搶啄一條蚯蚓時題“他日相呼”還可以提窮款也就是簽名字就可以了。
    三、立美創(chuàng)意。
    作業(yè)要求:
    1、選擇自己喜歡的花鳥,大膽運用筆墨去表現、挖掘,表達自已的情感。
    2、運用幾種國畫的表現方法(如用墨、用色、造型、構圖、題字等)來完成作業(yè)。
    3、構圖合理,畫面完整(包括落款、題字)。
    四、審美提高。
    展示評比:把學生作品掛在前面進行展示,學生對作品按照作業(yè)要求進行簡單的評價。
    總結:生活是最好的老師,不熱愛生活,不熱愛大自然,“外師造化”,就不可能描繪出如此生動的形象。只有對生活熱愛,才能觀察仔細,表現的作品才能生動感人。我們應積極投身生活,熱愛我們的生活吧,通過我們的創(chuàng)造,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美術課初中教案篇八
    欣賞一些優(yōu)秀裝飾畫作品,師生共議:用具有裝飾風格繪畫來裝點居室,以各種特殊材料制成的畫或壁飾來裝點居室,不僅會使你的家別具一格,獨創(chuàng)新意,而且在裝飾過程中,將真正體會到發(fā)現和創(chuàng)造的愉快。今天我們利用不同質地、不同色澤、不同花紋的布角料,運用不同的剪裁法,變廢為寶,創(chuàng)造生活中的美。
    美術課初中教案篇九
    2、人美課標版紙雕塑隱性內容與目標:關注現代生活中的設計,體驗創(chuàng)造的樂趣,提高對形象的藝術概況力,鍛煉立體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點:形成紙立體的多種構成方法。組合法、折疊法等。
    教學難點:紙雕塑的設計。造型構思、點、線、面、體的韻律組合。
    14冊中第6節(jié)《紙的立體表現—紙雕塑》一直是學生最喜歡做的課程。學生對這節(jié)課的內容抱有極大的興趣和熱情。是比較結合實際生活的課程,只要是學生認真地觀察城市中的現代雕塑,都可以找到現代雕塑與之雕塑的切入點,使學習起來比較容易接受和發(fā)揮,同時結合校園的環(huán)境自行設計校園環(huán)境雕塑。使教學內容更貼近生活,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
    二、在教學設計中。
    首先自己要學會做紙雕塑,做出的紙雕塑最好能與學生最熟悉的現代雕塑相吻合,可結合環(huán)境雕塑,講解現代雕塑的形式美感,對比紙雕塑體會用構成的方法設計制作紙雕塑的情趣。欣賞書上的示范作品與學生作業(yè),了解紙構成的基本方法,并結合生活實際,看看這些雕塑作品可放在什么環(huán)境下更有意境。
    1、導入課題:
    可參照紙浮雕的導入法,出示城市現代雕塑與紙雕塑圖片,進行對比講解現代雕塑的形式美感,對比紙雕塑體會用構成的方法設計制作紙雕塑的情趣。(2分鐘)。
    2、技法講解:
    (1)組合法:
    教師演示——馬的制作(可用課件),學生認真觀察。(5分鐘)。
    教師設問:馬的哪些部位采用了折、彎曲、切、挖?
    學生答:馬身、馬腿、馬尾都采用了折、彎曲,馬脖子、馬頭采用切、挖,折、曲手法。
    教師設問:馬的哪些部位是點、哪些部位是面、哪些部位是線?
    學生答:馬尾、馬鬃是線,馬尾部的圈、馬的眼睛、嘴是點,其它的是面。
    教師演示組合的順序。
    教師總結:造型特點:造型富有擴張力。點線面的組合相得益彰。整體效果強烈,比較適合作為環(huán)境雕塑。
    技法的應用:馬的前后兩個原形,既表現了馬強壯的體形,也增加了造型的重量感。尾巴體現了線與點的巧妙組合,富有韻律感。馬頭主要表現眼睛與鼻孔,省略了其他部分,造型概括簡練。(3分鐘)。
    (2)折疊法:
    教師演示——鷹的制作(可用課件),學生認真觀察。(4分鐘)。
    教師設問:主要采用了那些手法?
    學生答:采用了切、挖、卷曲、折疊法。
    教師總結。
    造型特點:用簡練的`手法表現了鷹的氣勢。運用了折紙的方法,造型在具象的表現中體現出抽象的意味。
    技法的運用:用一張開數紙對折,按圖紙剪折。按此方法還可以創(chuàng)造很多動物造型。(1分鐘)。
    教學評價。
    1、評價點:
    (1)是否理解現代雕塑的形式美感。
    (2)是否基本掌握了紙立體的構成方法,能否利用構成因素設計制作一個有三度空間的富有情趣的紙雕塑作品。
    (3)是否通過紙雕塑的制作,體會到創(chuàng)造的樂趣,從中得到美的享受。
    2、評價方法:
    (1)看同學能否積極思考,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在作業(yè)中體現概括與裝飾的特點。
    (2)看作業(yè)是否具有立體感。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造,即使制作技法比較幼稚,只要體現了紙的立體造型、有創(chuàng)意都應鼓勵。
    (3)看學生在制作中的積極性與參與性,在研討中敢于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能說出自己的創(chuàng)意。
    學生可按下表內容評價自己的作品、
    美術課初中教案篇十
    1、知識和技能:通過欣賞評述活動,初步了解外國宗教、歷史繪畫作品的概況,初步了解不同藝術畫派的藝術特點。
    2、過程和方法:通過欣賞與評述,感悟、體驗和發(fā)現外國繪畫作品的藝術性和藝術魅力,初步了解他們的,社會、歷史價值。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通過欣賞與評述的各種活動,培養(yǎng)學生參與意識,討論、合作、互動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分析、評述美術作品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尊重人類共同文化遺產的文明行為。
    【學習內容】。
    本單元的學習內容主要是外國宗教與歷史畫,涉及到古希臘、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德國、法國、西班牙、荷蘭、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qū),以及在外國美術發(fā)展史的各個重要時期,占重要地位的國家、畫派、著名畫家及其代表作品。引導學生在廣泛的文化背景中體驗外國繪畫作品的藝術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啟發(fā)學生尊重人類的文化遺產。
    【教學重點】外國歷史、宗教繪畫作品的概況及藝術特點。
    【教學難點】。
    1、評價美術作品的藝術特點。
    2、各畫派的造型表現手法。
    3、體驗外國繪畫作品的藝術美。
    【教學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1.復習、提問:上學期的外國美術欣賞課中,有哪些著名的畫家及其代表作?
    2.欣賞、評述。
    b.評述:同學說出自己的想法,教師及時作出點評與補充。
    (2)欣賞:《荷馬史詩》、《伊蘇之戰(zhàn)》、〈亞歷山大的勝利〉。
    教師簡介作品,同座同學可議論,各組派一名同學上臺評述。老師點評、補充。
    (3)欣賞《馬麗美第奇的生平》以及魯本斯的一些名作,《阿爾卡迪亞牧人》(教學掛圖、投影儀、幻燈片等)。
    a、教師簡介巴洛克藝術。
    b、教師簡介后同學分四人小組討論,教師點評、補充。
    3.鞏固、拓展。
    a,說說在這些畫中,你最喜歡的是哪一幅作品?談談你喜歡的理由。
    b、提出下節(jié)課的準備內容;對下節(jié)課中感興趣的作品做評述的準備。(可上網、去圖書館查找有關資料)。
    第二課時。
    1,簡介17、18世紀歐洲的歷史知識,讓同學們在特定的時局背景下了解當時的藝術。
    2,欣賞、評述。
    4,介紹浪漫主義,介紹席里柯、德拉可羅瓦、戈雅的藝術。
    5,請同學談談戈雅的《18☆8年5月3日的槍殺》與蘇里柯夫的《近衛(wèi)軍臨刑的早晨》這兩幅作品都是表現起義軍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主題。找出它們之間相同與不同的地方,交流看法。
    6,分析〈18☆8年5月3日的槍殺〉這幅作品的藝術特色。
    7,討論:你了解拿破侖嗎?你知道的拿破侖是個什么樣的人?簡單介紹拿破侖生平,介紹大衛(wèi)的藝術。
    小論壇:有人認為畫出一幅歷史場景還不如用照片拍攝一幅歷史場景更為真實。你的觀點呢?提出來與同學們討論。
    美術課初中教案篇十一
    本課畫梅的學習內容是中國花鳥畫表現技法。畫梅按照國家義務教育美術新課程標準造型·表現學習領域中設置的階段目標,指導學生通過學習梅花的表現技法,讓學生近距離地熟悉中國畫的工具、材料,有意識地運用中國畫的表現語言來傳遞自己的思想感情,畫梅發(fā)展具有個性的表現能力。
    教材運用大量圖片和優(yōu)秀中國畫作品欣賞,介紹梅花的生長習性、造型特點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又從認識中國傳統(tǒng)繪畫表現角度出發(fā),引導學生了解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的筆墨表現的特點,體會筆墨的韻味,感受畫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并能感受中國畫托物言志的特點。
    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另外,選擇梅花畫法中筆墨運用、線條組織、畫枝干和花瓣的基本要領,作為技能學習的內容,學習使用國畫用具,嘗試國畫的表現技法,在此基礎上,拓展到國畫中同樣表現人格精神的蘭、竹、菊等其他題材的欣賞與學習。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用美術、音樂、生物、歷史、地理、文學等知識進行探究性地學習,豐富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在濃郁的文化氛圍中,體會民族藝術的偉大。
    通過梅花挺直堅硬、生機勃勃的造型特點,讓學生感受梅花頑強、倔強、挺拔向上的精神,感受藝術作品中的'象征意義,進一步了解藝術作品與自然的關系,感受主觀情感和客觀自然景物相互交融而成就的藝術境界。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熱愛民族藝術的情感。
    1.熟悉中國畫工具、材料,體會筆墨的韻味。
    2.學習傳統(tǒng)的畫梅技法,嘗試水墨的表現技法。
    3.運用所學,嘗試表現其他題材,發(fā)展有個性的表現能力。
    學生通過互動的學習方式,參與到對梅花的學習活動中,嘗試中國畫工具和材料,體驗作畫的過程,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獲得對中國畫學習的持久興趣。
    整個教學過程以欣賞感受、筆墨嘗試到創(chuàng)作表現為線索逐步展開,分兩個課時,第一課時,由賞梅——詠梅——畫梅展開,體會梅花頑強、挺拔向上的精神,體會筆墨的韻味;第二課時,學生大膽嘗試水墨技法,親自感受中國傳統(tǒng)畫法的藝術魅力。
    互動法、探究法、欣賞法等。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通過介紹梅花的生長習性、造型特點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使學生了解中國畫借物抒情的藝術表現形式,同時引導學生體會筆墨的韻味,感受畫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感受梅花頑強、倔強、挺拔向上的精神及藝術作品中的象征意義。
    教學難點:怎樣較好地把握筆墨干、濕、濃、淡的變化。
    涉及學科:生物、歷史、地理、音樂、文學等。
    教學準備:教具——多媒體、圖片、中國畫材料等。
    學具——課本、國畫用具等。
    師:我們生活在一個花的世界里,生活因為有花而美麗。同學們最喜歡什么樣的花呢?(生答)。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宋易钕矚g的花,大家猜猜是什么花呢?(多媒體展示梅花圖片)。
    師:這些梅花美不美?有哪些同學和老師一樣也喜歡梅花呢?為什么?(生答,教師予以鼓勵)。
    師:梅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由于它獨有的品質而被歷來的文人墨客所贊頌。今天,同學們就和老師一同走進傲雪梅花的世界,去感受梅的高潔、梅的秀雅以及梅的堅毅。(情境導入——激趣)。
    (一)賞梅:(多媒體展示)。
    師:梅花是我國的特產,原產于滇西北、川西南以至藏東一帶的山地,大約6000年前分布到了長江以南地區(qū),3000年前即引種栽培,據科學考證,長沙馬王堆出土的“臘梅”、“元臘”已有2150年的歷史。
    美術課初中教案篇十二
    教學重點區(qū)別工筆花鳥畫與寫意花鳥畫,初步了解花鳥畫的發(fā)展。(第1課時)。
    區(qū)別青綠山水畫與水墨山水畫的特點,了解山水畫發(fā)展的概況。(第2課時)。
    教學難點。
    對工筆花鳥精細逼真的寫實與寫意花鳥水墨酣暢的意境美的理解。(第1課時)。
    青綠山水畫與水墨山水畫藝術美的區(qū)別。(第2課時)。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運用多媒體教學設計好相關的。風景名勝照片1~2張。
    學生準備:收集山水畫的印刷品。
    教學活動。
    一、引導階段。
    問:鳥類在自然界中有哪些作用?
    問:觀看過鳥類活動的錄像后,你喜歡哪幾種鳥?
    二、合作探究階段。
    1.投影顯示麻雀的照片,工筆畫麻雀的藝術形象,寫意畫麻雀的藝術形象,請學生的討論觀察后討論三者之間的異同。
    教師根據學生的討論及時總結。
    重點語:筆墨中的自然于真實的自然于真實的自然。筆墨中的自然充滿著畫家的情感和審美理想,體現了畫家對藝術美的追求。
    2.播放畫家在繪制工筆花鳥畫和寫意花鳥畫的創(chuàng)作錄像,強化學生對兩種技法的感知效果,討論畫家在不同技法創(chuàng)作活動中的情緒狀態(tài),畫面效果。教師根據學生的討論及時總結。
    重點語:花鳥畫是我國傳統(tǒng)畫科之一。以描繪花卉、竹石、鳥獸、蟲魚等哦作畫主體。
    工筆花鳥畫:是用筆工整細節(jié)明澈入微,用極細膩的筆觸逼真地描繪花鳥。
    寫意花鳥畫是在理解的基礎上摒棄物象的細枝末節(jié),大膽地概括、提煉、夸張物象的形神,用豪放簡練的筆墨加以表現;它要求畫家落筆準確,得心應手,意到筆隨,達到物我相融的境界。
    欣賞《寫生珍禽圖》、《墨葡萄圖》、《荷花小鳥》、《竹石圖》,四個學習小組各選一幅畫并結合所收集資料進行討論。討論它們是哪一種表現技法、畫面構圖、內容、藝術效果,并選代表在班級中交流。
    三、感悟體驗階段。
    2.從《墨葡萄圖》中,你能體味到徐渭晚年的心態(tài)嗎?
    4.鄭板橋的《竹石圖》中,竹比石的墨色濃,為什么?你對瘦勁的竹和石有何視覺感受?
    重點語:黃筌重視寫生,并養(yǎng)了許多鳥,觀察它們的動態(tài),以便把鳥的形態(tài)狀貌畫得逼真生動,羽毛、翅翼、嘴爪刻畫的質感很強,動態(tài)結構準確生動,自然真實。
    水墨寫意畫畫境平淡、自然、天真多趣。欣賞這些畫,一方面觀賞畫家筆墨布局的形式美,更重要的是透過視覺形象去窺見形象畫家借自然之物所蘊含的人的精神氣質的人格美,品味畫家的意境所在。
    四、歸納鞏固階段。
    1.工筆花鳥畫和寫意花鳥畫有何區(qū)別?
    2.說說《寫生珍禽圖》的技法特點和藝術效果。
    3.談談對《墨葡萄圖》、《荷花小鳥》、《竹石圖》的感受。
    五、課后拓展。
    1.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花鳥畫作品寫一篇賞析短文。
    2.你喜歡什么樣的鳥?請畫出它。請你為保護鳥類出個好主意。
    一、引導階段。
    1.江蘇是我國山水園林、名勝古跡高度集中的省份,你知道我們家鄉(xiāng)有哪些著名的湖光山色。
    2.你游覽過祖國哪些名山大川?談談身臨其境的感受?
    二、合作探究階段。
    1.投影顯示,本地風景名勝照片,并出示教師據之所作的一幅山水畫,通過比較討論如下問題:
    a、照片中的景與畫中的景有什么不同?
    b、照片中的景屬何種美?畫中的景又屬何種美?
    余音:景是現實,畫是藝術。景是現實美,畫是藝術美,現實美較之藝術美有無與倫比的豐富性,但缺乏藝術美的高度集中和高度理想性,所以才有“西湖風景美如畫”。
    散點透視即透視沒有固定的視點,視向,視域,取景作畫的局限于視點、視向的束縛。
    余音:青綠山水畫屬中國畫中工筆重彩畫范疇之內的畫種,是把石青、石綠、朱砂等礦物性顏料涂在經過勾皴的山峰與坡腳形成主色調,使山水處于濃郁的青翠之中。
    水墨山水畫的水墨為主進行勾、皴、擦、染、點來表現山石樹木等,其中包括用不同的植物顏料渲染的設色山水畫。
    3.通過畫家創(chuàng)作青綠山水的水墨山水的錄像,強化學生對這兩種山水畫的感知效果。
    4.分組討論《溪山行旅圖》、《千里江山圖》、《富春山居圖》、《清涼環(huán)翠圖》、《淮揚潔秋圖》。對它們的技法特征,畫面布局,藝術效果暢談自己的感受,每組選一名代表參加班級交流。
    教師小結并交代山水畫發(fā)展的簡要脈絡,作者的師承關系,畫家軼聞趣事等,讓學生在廣闊的文化背景中品味我國古代山水畫杰作。
    三、感悟體驗階段。
    1.《溪山行旅圖》與《富春山居圖》主要區(qū)別是什么?
    2.《清涼環(huán)翠圖》表現的是何方水土?你知道該地現在變成了什么狀況?
    余音:宋初山水畫以自然山水為師,寫實為本,畫家作畫講理法,布局嚴謹,使山水畫更加濃厚而生氣韻。元朝繪畫主流是以表現性為特征的文人畫興起,他們追求繪畫的文學性,強調“畫中有詩,詩中有畫”。
    四、歸納鞏固階段。
    1.青綠山水畫和水墨山水畫藝術美的表現有何不同?
    2.北宋的繪畫在誰的直接參與下有了很大發(fā)展?他們的繪畫稱做什么繪畫?
    3.元代的山水畫更注重表現什么?他們的繪畫稱做什么繪畫?
    五、課后拓展。
    1.選擇自己喜歡的山水畫一幅寫一篇賞析短文。
    2.你喜歡哪一個地方的風光?能畫出來嗎?請你為保護家鄉(xiāng)的環(huán)境出個好主意。
    教學反思。
    美術課初中教案篇十三
    班級:(美術多媒體教室)。
    時間:*年*月*日一.教學內容。
    本課是美術版初中《美術》教材七年級(上)第一單元,課型是欣賞課,安排兩課時。本單元要點是引導學生初步了解中國畫的藝術特色。而《對景創(chuàng)造》的學習,是為學生在美術鑒賞的過程中能提高個人審美能力,在欣賞中陶冶情操,提升素質。
    二.學生學習情況。
    通過一段時間學習,學生對美術的特點已有初步了解,但如何通過欣賞來體會畫家的情感還是比較難于理解。而且學生主動性不強,特別需要老師的引導.
    三.設計思想。
    我們的學生對畫畫并不陌生,本課教學主要是通過欣賞、講解。搜集關于對景創(chuàng)造性的相關資料進行研究性學習來感受、體驗畫家所要表達的意境與情感。
    四.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本課教學,學生通過欣賞了解對景創(chuàng)造藝術特點,初步了解對景創(chuàng)造技法。
    (二)過程與方法。
    1.收集一些對景創(chuàng)造有關資料進行分析。
    2.啟發(fā)式教學法、討論交流法、觀賞、探究、歸納等教學法。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學生通過學習,豐富了藝術情感的表現能力以及提高了藝術作品的欣賞能力,在愉悅中接受美的教育,增強從生活中發(fā)現美和認識美的能力。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賞析美術作品的藝術特色。
    2.難點:通過欣賞,評述,能初步了解美術作品的審美文化價值,在生活中發(fā)現美和認識美。
    六.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引出課題。
    我們很多同學心里常常會有一種疑惑?這么美麗景色,畫家是怎么把它搬到畫面上呢?
    為什么我就不會呢?
    唉!人家是天才,是畫家……。
    自我安慰,天生我材必有用。
    那么,我們今天就把這個時常盤旋在我們腦海深處里的疑團?做個簡單地分析。
    因此,我們這節(jié)課的課題——《對景創(chuàng)造》。
    二.分析作品。
    1.《芒種》。
    看——問——回答(感想)。
    總結:畫面中呈現,好像我們曾經去過某個地方,我們村或我們村的某一處。
    畫中的小橋,清晨上學時,我剛從這橋上走過,池塘上還飄浮著嫩綠的浮萍。畫面中一切都是那么平靜、淡泊、親切。是的,它就是我們生活中身邊的景色。
    大自然中總是蘊含著美的生機。
    古人所謂的“造化為師”,就是在寫生的過程中活用傳統(tǒng)表現技法,并從中生發(fā)出適時的新技法。
    對景寫生與對景創(chuàng)造成了歷代畫家的必修課。因此,大自然是我們最好的老師。
    2.李可染——《蘇州拙政園》。
    這是一幅水墨寫生佳作。
    順著場景的特點構圖造境,形成了一個倒置的“v”字形,具有隨景推進的幽深之感。
    平淡之景通過水墨畫技法的發(fā)揮與意境的營造,使得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3.李可染——《靈隱茶座》。
    畫家以層層積累表現層林掩映下的光感效果,寺廟通道旁的茶座場景呈現出光影閃爍的清涼景趣。
    假如沒有這些光影,那么整個畫面也就平淡了。而這些光感表現也是作者李家山水的一大特色——“光感效果”,西為中用的水墨效果。
    4.傅抱石——《四季山水——冬》。
    近代山水畫家傅抱石一張冊頁山水畫。
    畫中生動感人的原因在于何處?
    平實的景致一經其巧妙運作,使得畫面楚楚動人而有鮮活的生命內涵,充滿著意境。
    畫中意境營造一種冬季氣氛。
    在畫中只呈現四種物品:枯木、遠山、小溪、山里人趕著牲口、霧。
    疏葉將盡。
    遠岫蒙朧。
    寒氣襲人。
    山里人著牲口緣溪而行。
    蕭疏之境。
    在中國畫中,意境營造回繞冬季氣氛所作的藝術化處理,其表現手法的精妙與嚴謹確乎已至增一分太多,減一分則少的程度。
    5.《樟樹下》。
    先看景色照片——再看畫。
    借助樟樹與周邊環(huán)境關系,營造樹陰下的休憩小景,強化了靜謐恬淡的意境。
    意境總是有詩意,讓我們想起古人的詩句,將畫境定格在“芳樹無人鳥空啼”的虛境中。
    6.《泊舟塘棲》。
    先看景色照片——再看畫。
    就取景而言,筆直的河道不宜入畫。因此,強化河道的彎曲處理,突出泊舟岸邊的生活氣息。樹枝、船相互交織為構圖贏得了拓展畫境空間。
    畫中一群鴨了讓畫面更加增添生活氣息,生動描繪泊舟岸邊的情形。并且讓畫面動了起來。
    三.欣賞作品。
    1.微雨云林。
    2.農閑季節(jié)。
    3.東風吹綠又一年。
    4.秋陽漸高。
    5.溪出幽篁。
    6.夏至。
    7.荷風徐來。
    8.家在畫屏中。
    四.講解寫生步驟。
    照片《古橋旁的老梧桐》。
    梧桐的美麗在于內在的豐富與外表的蒼涼,經過嚴冬的風霜一葉不剩,呈現了一份凄美,加上古橋的凝重與沉默。讓我們有一種“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的審美感受。
    畫法要領:
    1.順著構圖框架,從形體結構的關鍵處著筆生發(fā)干枝。
    2.邊勾邊皴,由主干及枝叉地生發(fā)形體結構。
    3.由樹及橋地完整畫境,把握布局上的虛實關系。
    4.于勾勒與皴擦間施以淡墨擦染以銜接渾然的方式強化形體結構和體面關系。
    總結:對景創(chuàng)造不僅要有發(fā)現美的眼光,也要善于調動積極因素,創(chuàng)造富有美感的構成關系。
    五.視頻:云山深處——溪山行旅圖。
    宋元山水畫堪稱臺北故宮寶藏中的極品。從北宋的巨碑型風格到南宋詩意的小景,再到元朝的心靈山水,古代畫家用不變的筆墨線條,勾勒渲染出千般世貌,萬種情懷。一幅幅曠古世制,依然延續(xù)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的禪思。
    六.教學小結:
    誠然,對我們在座的中學生而言,美術課的主要意義在于同學們接受美的教育,從而增強生活中發(fā)現美和認識美的能力。
    羅丹:“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美的眼睛。”
    因此,如何在對景寫生的過程中,培養(yǎng)發(fā)現美,認識美的知覺度,成了我們中學生寫生課的主要目的,也是帶著這樣的目的去寫生,才能發(fā)揮我們的主觀能動性,步入對景創(chuàng)造的佳境。
    吳冠中說:“培養(yǎng)慧眼比鍛煉巧手重要!”
    美術課初中教案篇十四
    2、鉛畫紙、水彩筆(蠟筆)等。
    招貼畫圖形的選擇與構圖。
    學生對招貼畫設計基本要素的掌握。
    一、引出課題:
    教師:播放一段廣告(學生比較熟悉的題材),提問學生播放的是什么內容?
    學生:一般大家都能正確回答。
    教師:剛才大家是通過教師剪輯的一個畫面知道表達的主題,那么老師想問問同學們,我們平時要獲知一些事情除了這種媒體形式外,還能以什么方法獲知?(引導學生回答到本課主題——招貼設計)。
    學生:通過教師引導正確回答。
    二、看畫、師生互動階段。
    學生:回答什么是招貼畫。
    教師:總結概念:招貼畫是緊密聯系社會活動與文化、商業(yè)活動的畫種,又稱為宣傳畫、海報、廣告畫。
    教師:同學們,剛才我們通過欣賞一些圖片來了解什么是招貼畫,那老師又有新的問題了,招貼畫有很多種類,我們在欣賞時是不是能找到一些方法或者說怎樣把它們一一歸類,這樣欣賞起來就容易多了,老師想把這個任務交給大家,同時,老師還要看看哪組同學發(fā)言最積極,最全面。(準備適當的小禮品以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
    三、議畫(學生實踐階段)。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總結學生的回答,鼓勵中國學習聯盟膽創(chuàng)作。
    教師:出一簡單題目,讓學生上黑斑作畫(奧運會),(每組挑選一個代表,比一比、賽一賽)因為時間有限只要求學生畫大致內容即可,無需上色。(通過做游戲來挑選學生,以活躍課堂氣氛,如:播放音樂傳遞物品,音樂停時拿到物品的學生上來作畫)。
    學生:評出畫的最好的一幅,講講為什么?
    教師:點評,引出招貼畫設計的基本要素:a、畫面b、標題(主要構成)c、文字(輔助說明)。
    教師:略帶講解招貼畫常見的藝術風格:
    1、寫實。
    2、妝飾。
    3、抽象。
    4、漫畫。
    四、畫畫(學生實踐階段)。
    教師:我們蘇州自古以來就是山清水秀,人杰地靈,現在正逢第28屆世界遺產大會在蘇州召開,那么圍繞這樣一個主題,請我們同學設計一幅招貼畫。
    創(chuàng)作要求:醒目、生動、準確。
    創(chuàng)作步驟:
    1、審題準確把握表現內容的.關鍵。
    2、選取形象尋找與內容相吻合的藝術形象。
    3、組合構圖嚴格考慮招貼畫的三個組成部分,組成有機的構圖。
    4、色彩設計選取符合表現內容的畫面色調、標題、文字部分的色彩。
    5、選取制作方法剪貼、噴繪、拓印、手工繪制等(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所以由教師規(guī)定制作方法)。
    6、制作。
    五、教師總結。
    挑選幾幅學生作品講解,鼓勵、表揚為主,適當指出不足。
    同學們,今天這堂招貼畫設計就上到這兒,老師從同學們的畫中不僅看到大家掌握了招貼畫設計的要領,更主要的是,從畫中感受到大家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生活的心情。讓我們共同喜迎世界遺產大會的召開。
    美術課初中教案篇十五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
    [教學目標與基本要求]。
    1.通過學生裝、校服設計與模擬制作練習活動,我為校園添色彩了解服裝設計的基本常識。
    2.提高學生對著裝美的鑒賞能力和審美情趣,激發(fā)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通過學習讓學生建立符合中學生特征的健康的、積極向上的著裝觀,提高學生對著裝美的鑒賞能力和審美情趣。我為校園添色彩教學難點能否恰當地運用所學的服裝設計知識進行設計練習。
    [教學載體]。
    多媒體教學設備及課件。
    [教學方法]。
    欣賞、討論、講解、示范。
    [學法指導]。
    邊看邊議邊學習,建議小組合作完成課堂練習。
    [板書設計]。
    1.學生裝應該具有什么特色?
    2.在服裝設計過程中我們應注意:
    (1)服裝的款式造型設計;
    (2)服裝的色彩設計;
    (3)服裝的面料選擇。
    美術課初中教案篇十六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二年級下冊第五課《五味瓶》(人教版)本課書的學習領域屬于設計·應用。一課時。
    1、認知目標:通過酸、甜、苦、辣、咸五種味道的辨別,學會用各種色彩、圖形表現對五種不同味道的感覺。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在了解不同色彩的同時學會如何去以不同的繪畫形式來體現“味道”。
    3、審美目標:朋友學生對色彩的敏銳感覺,初步掌握各種色彩在生活中的運用,體驗美、感受美。
    4、品德目標:培養(yǎng)學生、愛勞動、愛生活的優(yōu)良品質。
    5、情感目標:在教學活動中,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作欲望。
    對學生主動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及愛生活、愛勞動的思想滲透。
    用不同的繪畫、制作等美術形式來表現“酸、甜、苦、辣、咸”五種味道帶給人們的感受。
    五味瓶、彩色紙、顏色、剪刀、膠水、糖、鹽、醋、辣椒、藥片、范圖、多彩泥……。
    kt展示板、實物投影儀、音樂……。
    本課屬于設計·應用學習領域,它是美術課程中覆蓋面最寬,分量最重的部分。所以設計本課時,我把重點放在學生學習活動方式的靈活多變上,我精心設計了教學過程,采用了實驗、游戲、分組活動等方法,從導入階段就開始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五味”的語言和藝術表現能力;在能力培養(yǎng)方面,發(fā)展階段過程中我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尋找與常識不同的且容易找到的各種媒材,通過畫畫、做做等方法大膽表現自己的所感、所見、所聞、所嘗、所想,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在評價整理階段,給學生作品予以肯定并進行小組互評,真正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學會學習方法而達到促進其自主的主動學習的目的。
    1、教師活動:以做實驗的方式引導學生通過“聞”、“嘗”的方法來認識“酸、甜、苦、辣、咸”這五種味道。(出示放有糖、鹽、醋、辣椒、藥片的“五味瓶”)。
    〔設計意圖〕:以趣味性的實驗活動這種方式引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
    2、教師活動:出示板書題圖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受。
    2、學生活動:通過題圖初步明確色彩與感覺的關系。
    〔設計意圖〕:體會色彩給以我們的直覺反映和思維反映。
    3、教師活動:出示不同顏色的卡片,引導學生分組分析心理感受,并以游戲的形式把對應“味道”的顏色找出來。
    3、學生活動:以小組為單位以競爭的形式,對彩色卡片進行分析、討論。得出與味道對應的顏色是什么的答案。如:紅-辣、綠-酸、白-咸、黑-苦、黃-甜、褐色-甜、紫-甜、紫-酸等不同的答案。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大膽聯想,積極參與的態(tài)度。
    1、教師活動:引導學生講述自己見過生活中“五味瓶”的外形和作用。(同時出示實物和有關資料圖片。
    1、學生活動: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并說出“五味瓶”的用途。
    (設計意圖):豐富其感性認識,將認識想理性漫漫培養(yǎng),幫助學生自主的去發(fā)現,去總結。
    2、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分組討論通過什么方法可以表現出“味道”。
    2、學生活動:分組討論得到答案。如:糖、蜜是甜的;葡萄、醋是酸的;辣椒是辣的;鹽是咸的;苦瓜、藥片是苦的……再如:可以畫表情;畫顏色;做各種各樣的瓶子。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積極思維大膽想象,發(fā)揚民主,調動每一個學生的潛能。
    3、教師活動:指導學生用不同形式來表達自己對“五味”的認識。
    3、學生活動:自己通過不同形式來完成作品。
    (設計意圖):尊重和保護學生的個性,給學生以指導性的建議。
    1、教師活動:出示kt展示板(有五種不同形狀的瓶子),指導把自己的作品展放在上面。
    1、學生活動:展示自己的作品,體驗成功的喜悅。
    2、教師活動:做課中小結,引導學生欣賞相互評議、欣賞彼此的作品。
    2、學生活動:積極表達并進行交流。
    (設計意圖):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1、教師活動:巡回指導,鼓勵學生取長補短大膽改進自己的作品。
    1、學生活動:整理自己的作品,組合完成kt板上的大“五味瓶”。
    (設計意圖):養(yǎng)成良好學習行為習慣。
    在這次課學習后,目的在于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巧妙地利用綜合材料進行聯想創(chuàng)作,體驗創(chuàng)作的樂趣和創(chuàng)造的神奇力量,在生活中發(fā)現美,把美術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設計和美化自己的家、自己身邊的環(huán)境。
    在教育改革的進程中,創(chuàng)新教育尤為重要,教師應以敏銳的眼光去發(fā)現和挖掘生活中的教材,引導學生大膽地聯想和創(chuàng)造。在生活中我們更注重的是“五味瓶”的實用性,隨著人們對生活品質要求的不斷提高,“五味瓶”在造型設計上發(fā)生了變化。從形狀、大小、材質、功能等方面千奇百怪。這些變化使兒童容易產生聯想,形成濃厚的學習興趣,如:在本課教學中,就采用做實驗的方式讓學生親口嘗一嘗“五味”酸、甜、苦、辣、咸,這種簡單的探索適合低年級學生,他們樂于自己找到答案并從中獲取樂趣。本課以“五味瓶”:為原型的設計方案,體現了學生在課改后的學習模式,主動、樂學、勤思、共進。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