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班兒歌鵝追鵝教案(通用15篇)

字號:

    教案的編寫要注重教材的分析與解讀,以便更好地理解教學內(nèi)容。教案的評價和反思環(huán)節(jié)應建立在有效的教學評價體系基礎上,能夠幫助學生自我評價和提高。以下教案范文中的教學活動和教學資源可以為教師提供借鑒和參考。
    托班兒歌鵝追鵝教案篇一
    提示:
    1.培養(yǎng)托兒情緒愉快地和同伴邊念兒歌邊做動作,體驗正確洗手的方法。
    2.如托班人數(shù)較多,分兩次讓托兒洗手,主班老師可帶領部分托兒玩游戲,配班老師帶領小朋友進盥洗室洗手。
    玩法:
    1、托班幼兒圍坐在一起。
    2、念(1)句時,托兒雙手手心向上,跟著節(jié)奏念兒歌,上下抖動4下;念(2)句的前半句時先做卷左(右)邊袖子的動作,念(2)句的后半句時做卷右(左)邊袖子的動作;念(3)、(4)句時左手在上,搓搓左手的手心,搓搓左手的手背;念(5)(6)句時右手在上,搓搓右手手心,搓搓右手手背;念(7)句時雙手十指交叉抱好;念(8)句時用力甩三下。
    準備:托兒已會念兒歌“洗小手”。
    附兒歌《洗小手》
    (1)洗小手,洗小手,
    (2)先卷袖子后洗手,
    (3)手心搓一搓,
    (4)手背搓一搓,
    (5)換只手,
    (6)再搓搓,
    (7)抱起來,甩三下,
    (8)一、二、三.
    托班兒歌鵝追鵝教案篇二
    學習兒歌《小汽車》感受兒歌的節(jié)奏美。
    了解車的種類。
    讓幼兒知道交通規(guī)則。
    1、和各種各樣車的圖片。
    2、《小汽車》板書。
    3、音樂——汽車的鳴叫聲。
    1、請小朋友聽音樂——汽車的叫聲
    提問:a小朋友們聽聽這是什么聲音?(汽車的聲音)
    b你們都看過那些車(公共汽車,大卡車……)
    2、今天,老師也給小朋友們帶來了幾張有關車的照片,你們想看嗎?
    教師出示圖片,請小朋友們觀看車的外型并說說汽車叫的聲音
    3、有一位了不起的作家,給這些車編成了一首好聽的兒歌,咱們一起來聽聽。
    4、教師朗誦兒歌,幼兒欣賞。
    (教師邊做動作邊說兒歌,幼兒欣賞。)提問:小汽車是怎么叫的?。?BR>    5、老師領讀一遍兒歌,幼兒跟讀,要求幼兒吐字清晰
    6、游戲:變聲讀兒歌。
    7、幼兒和教師一起說兒歌,教師邊做動作邊說兒歌,來調(diào)動幼兒的學習興趣。
    在爸爸媽媽的陪同下,去觀看各種類型的車。
    托班兒歌鵝追鵝教案篇三
    1、在情景中幼兒自然習得,感受的快樂。
    2、培養(yǎng)幼兒有文明禮貌的習慣。
    一、導入
    1 直接進入情景
    師:有那么多的客人來到我們的家里來做客,我們可以怎么來接待我們的客人呢?
    (幼兒講述)
    2說說你會給客人準備些什么菜呢?
    二、理解
    1你們說了那么多的好吃的菜來招待我們的客人,讓我也來給客人準備些好吃的菜。(師邊示范邊進行操作)
    2提問:我給客人準備了些什么菜?是怎么燒的呢?
    (引導幼兒來數(shù)一數(shù),葷素的合理搭配)
    3今天來了那么多的客人,他們也要來嘗嘗這些好吃的菜,你們會做這些菜嗎?
    (在情景中幼兒進行的學念)
    三、延伸
    1請客人來嘗嘗我們好吃的菜(引導幼兒與客人進行交流)
    2你們的客人喜歡吃什么?我們可以和客人一起去菜場買些他們喜歡吃的菜。
    托班兒歌鵝追鵝教案篇四
    讓幼兒熟讀兒歌并在老師的提示下自己背誦。
    讓幼兒了解小手小腳的用途。
    幻燈片
    1. 師生互動。老師提問;小朋友你的小手能干什么???幼兒回答干什么,例如吃飯,穿衣服等。小腳能走路。
    2. 老師出示幻燈片,讓幼兒說出幻燈片里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3. 老師用小花貓的聲音告訴幼兒,今天小小花貓給我們帶來了一首小兒歌,小朋友想不想聽?。坑變夯卮稹跋?!”老師誦讀,幼兒聽。
    4. 老師問幼兒:這是小花貓給小朋友的禮物,你們想不想要啊?幼兒回答“想要!”老師說:那小朋友就和老師一起把小兒歌學會吧,小花貓的小禮物你就收到了。幼兒回答:“好!
    5. 老師帶幼兒讀兒歌,反復讀。
    7. 教程結(jié)束,老師提示幼兒,小花貓現(xiàn)再累了,我們把小花貓送回家吧。讓幼兒一邊讀兒歌,老師關掉幻燈片。
    8. 幼兒休息
    1. 幼兒能跟琴唱《我有一雙小小手》
    2. 幼兒能幫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托班兒歌鵝追鵝教案篇五
    提示:
    1.培養(yǎng)托兒情緒愉快地和同伴邊念兒歌邊做動作,體驗正確洗手的方法。
    2.如托班人數(shù)較多,分兩次讓托兒洗手,主班老師可帶領部分托兒玩游戲,配班老師帶領小朋友進盥洗室洗手。
    玩法:
    1、托班幼兒圍坐在一起。
    2、念(1)句時,托兒雙手手心向上,跟著節(jié)奏念兒歌,上下抖動4下;念(2)句的前半句時先做卷左(右)邊袖子的動作,念(2)句的后半句時做卷右(左)邊袖子的動作;念(3)、(4)句時左手在上,搓搓左手的手心,搓搓左手的手背;念(5)(6)句時右手在上,搓搓右手手心,搓搓右手手背;念(7)句時雙手十指交叉抱好;念(8)句時用力甩三下。
    準備:托兒已會念兒歌“洗小手”。
    附兒歌《洗小手》
    (1)洗小手,洗小手,
    (2)先卷袖子后洗手,
    (3)手心搓一搓,
    (4)手背搓一搓,
    (5)換只手,
    (6)再搓搓,
    (7)抱起來,甩三下,
    (8)一、二、三。
    初步理解兒歌中的內(nèi)容,愿意跟著老師一起學念兒歌。
    1.教學掛圖。
    2.小狗、小貓、小鴨的動物卡片若干,幼兒人手一份新房子操作卡片。
    一、幫助幼兒理解兒歌中的內(nèi)容。
    二、師:老師把這幅圖片編了一個很好聽的兒歌,還給它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兒歌的名字叫《新房子》,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教師有表情地朗誦兒歌)
    三、師:這首兒歌好聽嗎?兒歌的名字叫什么?這么好聽的兒歌我們一起來看著圖片說一說好嗎?(師幼共同將兒歌念一遍)
    四、師:老師這里也有一幢新房子,可是還沒有小動物住進去,我們來請這三只小動物住進去好嗎?(教師與幼兒邊念兒歌邊將小動物卡片貼在新房子里)
    托班兒歌鵝追鵝教案篇六
    小兔是孩子喜歡的動物,小兔和大灰狼的故事可以說是小班孩子永恒的主題.
    結(jié)合孩子喜歡小兔和大灰狼這個情節(jié),我們把計算活動(認識圖形)融入到了小兔乖乖的主題活動中去.讓孩子在游戲情節(jié)中學習,這樣孩子的興趣會更高.
    1、喜歡小兔子,初步了解小兔子的習性,喜歡模仿小兔的動作。
    2、嘗試分辨圓形,三角形,正方形,感受數(shù)活動的樂趣。
    3、在游戲情景中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并了解、學習自我保護。
    1、兔子胸卡和大灰狼的頭飾。
    2、場地上畫上圓形,正方形,三角形,表示山洞。
    3、圓形,正方形,三角形胸飾。
    一、小兔鉆山洞(一)
    1、教師扮演兔媽媽,幼兒扮演小兔,請一名幼兒扮演大灰狼。用圓形呼拉圈做“山洞‘,邊念邊做動作:小白兔,跳跳跳,跳到草地上,吃吃嫩青草,吃飽肚子睡一覺。當兔媽媽說:“天黑了,大灰狼了,快到山洞里去?!毙⊥秒p腳跳到山洞,未跳進的或跳的`慢的會被大灰狼抓住,則停止游戲一次。
    二、小兔鉆山洞(二)
    1、幼兒自主選擇圖形胸飾。
    2、看看有哪些圖形的山洞?并告訴大家在山洞玩的感受。
    3、大灰狼來了,請幼兒鉆進山洞躲起來。
    4、引導幼兒同伴間交流,說說自己在哪個山洞里?(圓形、正方形、三角形)
    反思:本次活動中幼兒對于模仿兔子的動作——雙腳跳,掌握都不是很好,幼兒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大灰狼的身上,都忘記了要跳著跑了,但是由此也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我在安排場地時沒有設計好,應該讓讓大灰狼離兔子再遠一點。還有在第二個環(huán)節(jié)中,我覺得應該調(diào)整為先不要讓大灰狼出現(xiàn),讓幼兒選擇好圖形胸飾之后先練習跳一下,這樣就不會出現(xiàn)只顧為了躲避大灰狼而忘記自己要選擇的“山洞”了。
    托班兒歌鵝追鵝教案篇七
    1、清楚老師的提問,并能回答問題。
    2、學念兒歌,感受學念兒歌的樂趣。
    各種風車若干。
    1、出示各種風車,引起幼兒的興趣。這是什么呀?
    小朋友跑起來,手上的風車會怎么樣啊?
    現(xiàn)在風車給我們帶來了一首好聽的兒歌。
    2、教師有感情的念兒歌。根據(jù)風車的內(nèi)容做出相應的動作。
    3、幼兒每人手拿一個風車跟教師學念兒歌。
    4、帶幼兒去外面玩風車。
    小風車,真好玩。
    我一跑,它就轉(zhuǎn)。
    轉(zhuǎn)呀轉(zhuǎn)轉(zhuǎn)呀轉(zhuǎn)。
    風車跟著秋風轉(zhuǎn)。
    托班兒歌鵝追鵝教案篇八
    活動目標:
    1、通過兒歌表達愛媽媽的情感 。
    2、在游戲中學習短句"媽媽媽媽……”
    3、在活動中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經(jīng)驗準備:學過"打電話"的游戲、已會唱"好媽媽"歌曲。
    物質(zhì)準備:積木,掛圖、"好媽媽"的音樂。
    活動過程:
    1、音樂出來,唱"好媽媽"的歌(集體唱一遍)
    2、提問引出課題"想媽媽"。
    寶寶們?。ㄕO--),恩!我們都有一個好媽媽,在幼兒園里你們想不想媽媽呀?(教師逐個提問幼兒:想的)哦!大家都想自己的媽媽的。
    1、喲!這個寶寶在干什么呢?(想媽媽)你是怎么看出來他在想媽媽的?(幼兒回答:幼兒指著圖片上的媽媽說,我是從這里看出來的)這里有誰呀?(媽媽)哦!這里象云朵一樣的圖形里面有個媽媽,就表示小寶寶在想媽媽);我們再仔細看一下這個小寶寶(邊指圖片)的動作,他的.那個動作也表示在想媽媽呀?(幼兒觀察并說:這個動作,哦!這個動作是兩手撐著下巴,是這樣的,寶寶在想媽媽呢)我們一起來學一學這個寶寶想媽媽的動作好嗎?(集體邊說邊學動作:"小寶寶,想媽媽")
    練習句式:抓起積木當電話,媽媽,媽媽,……
    1、寶寶們快來抓個積木當電話打給你們媽媽吧(寶寶們每人抓個積木電話開始游戲"打電話")教師巡回指導:重點練習"媽媽,媽媽我想你" "媽媽,媽媽,快點回家"……寶寶們,電話打完了嗎?(打完了)打完電話,把電話機放到籮筐里吧!(幼兒放電話機)
    2、打電話游戲后提問:剛才你在電話里跟媽媽說了什么呀?(多一點幼兒回答:媽媽,媽媽我想你了、媽媽給我買點好吃的……)
    3、完整朗誦兒歌:
    寶寶們--誒!這兩張圖片里還藏著一首好聽的兒歌呢,兒歌的名字叫"想媽媽"。
    提問:兒歌名字叫什么?(幼兒集體說幾遍"想媽媽")我來完整念給你們聽,好吧?(好)兒歌:想媽媽(小寶寶,想媽媽,抓起積木當電話;媽媽,媽媽,快點回家。)我們一起看著圖片來朗誦一遍兒歌。(集體朗誦2遍)寶寶們向后轉(zhuǎn),我們再來用好聽的聲音來念給后面的老師們聽。(集體朗誦一遍)老師們表揚一下我們呢。
    寶寶們,除了想媽媽,你們還會想誰呢?(提問一個寶寶:想爸爸、想奶奶……)想他們,我們就再來給你的朋友們、親戚們打個電話吧?。ㄉ蟻砟梅e木電話機,活動結(jié)束)
    附:兒歌:想媽媽
    (小寶寶,想媽媽,抓起積木當電話;媽媽,媽媽,快點回家。)
    托班兒歌鵝追鵝教案篇九
    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學習正確的刷牙方法。
    通過學習兒歌,使幼兒知道牙刷的結(jié)構。
    掌握兒歌基本內(nèi)容。
    牙刷教具3個;牙刷一把。
    牙刷及牙齒圖片一組。
    箱子一個(或袋子)。
    1、以讓幼兒“摸摸——猜猜”的形式,吸引幼兒的興趣。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件東西,它就藏在這個箱子(袋子)里,摸一摸,是什么呢?(讓幼兒猜是牙刷)。
    2、觀察牙刷,認識牙刷的特征。
    牙刷是什么樣子的?
    先讓幼兒說說,然后老師小結(jié),幼兒復述。牙刷柄長長的,刷毛短短的、直直的,很多很多。牙刷長的象數(shù)字寶寶“7”。
    牙刷是用來干什么的?我們都在什么時候刷牙?
    老師小結(jié):我們每天早晨起床后,晚上睡覺前都要用牙刷牙,把牙刷得干干凈凈,這樣,我們的小牙齒就不會蛀蟲,就不會疼。
    1.師:“今天,還有三位客人來我們這兒做客了,我們一起歡迎它們吧。
    (出示牙刷教具:大家好,我是牙刷爸爸!大家好,我是牙刷媽媽!)
    師:小朋友,你們看只有爸爸和媽媽,還缺誰呢?(牙刷寶寶)。
    師:“家庭成員都齊了,那我們一起刷刷我們的小牙吧!”
    (兒歌《我的家》)
    2.學習兒歌《刷牙》
    師:“我們應該怎樣刷牙呢?讓老師看看你們的白牙齒。
    教給幼兒正確的刷牙方法:刷牙要上下刷,刷刷上面,刷刷下面,刷刷里面,刷刷外面。上下左右,里里外外都刷到。
    (互動《我的家》)
    讓幼兒掌握刷牙的方法,從小養(yǎng)成刷牙的好習慣。愛護牙齒,少吃糖。
    托班兒歌鵝追鵝教案篇十
    目標:初步理解兒歌中的內(nèi)容,愿意跟著老師一起學念兒歌。
    準備:1.教學掛圖。
    2.小狗、小貓、小鴨的動物卡片若干,幼兒人手一份新房子操作卡片。
    過程:一、幫助幼兒理解兒歌中的內(nèi)容。
    二、師:老師把這幅圖片編了一個很好聽的兒歌,還給它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兒歌的名字叫《新房子》,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教師有表情地朗誦兒歌)。
    三、師:這首兒歌好聽嗎?兒歌的名字叫什么?這么好聽的`兒歌我們一起來看著圖片說一說好嗎?(師幼共同將兒歌念一遍)。
    四、師:老師這里也有一幢新房子,可是還沒有小動物住進去,我們來請這三只小動物住進去好嗎?(教師與幼兒邊念兒歌邊將小動物卡片貼在新房子里)。
    托班兒歌鵝追鵝教案篇十一
    1、在游戲般的兒歌欣賞活動中,初步感知一些動物與食物的關系,學習簡單的禮貌用語。
    2、體驗和老師、同伴一起看書、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自制大圖書一本、拖拉小車若干(多于幼兒人數(shù))、小動物圖片:小狗、小貓、小兔與之匹配的食物圖片若干、糖果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大圖書,引起幼兒閱讀興趣。
    師:今天老師帶不了一本大圖書,告訴幼兒書名《拉小車》。(引導幼兒觀察封面)。
    師:這是書的封面,封面上畫了什么?
    1、(第1頁)小弟弟在干什么,(用兒歌形式總結(jié):拉拉拉,拉小車)。
    小車上裝了什么東西?誰最喜歡吃肉骨頭,一起來看看是不是給小狗吃的?(打開小門)(用兒歌形式總結(jié):拉根骨頭給小狗)。
    2、吃到了小弟弟送給小貓的魚,它會對我們說什么呢?
    引導幼兒說出:謝謝!并用兒歌形式總結(jié):謝謝你,魚兒真好吃。
    4、引導幼兒用兒歌形式說出:拉拉拉,拉小車。拉條魚兒給小貓。
    5、小兔吃到了小妹妹送給它的蘿卜會說什么?
    繼續(xù)引導幼兒說出:謝謝!鼓勵幼兒和老師一起用兒歌形式總結(jié):謝謝你,蘿卜真好吃。
    6、(第3頁)這個小弟弟在干什么?小車里裝了什么東西?誰最喜歡吃肉骨頭?里面是不是藏著小狗?(打開小門)。
    小狗真有禮貌,它吃到了小弟弟送的肉骨頭會說什么呢?
    引導幼兒和老師一起用兒歌形式總結(jié):謝謝你,骨頭真好吃。
    二、體驗和老師、同伴一起看書的樂趣。
    幼兒和老師一起再看一遍大圖書,并和老師一起念念好聽的兒歌,體驗邊翻書邊念兒歌的樂趣。
    三、拓展思維、提升經(jīng)驗。
    1、今天老師也帶來了許多小車,請你們拉著小車,把好吃的東西送給小動物吃,送的時候動動腦筋“好”東西誰最喜歡吃。
    2、請幼兒將小車上相應的食物圖片放在小動物的旁邊,(小動物說:謝謝你,真好吃。)。
    3、游戲結(jié)束后請幼兒集體驗證,小動物和食物是否一一對應:
    小兔——蘿卜小貓——魚小狗——肉骨頭。
    5、幫助幼兒用兒歌形式總結(jié):拉拉拉,拉小車,拉顆糖兒給寶寶吃,謝謝你,糖兒真好吃。
    6、幼兒吃糖,鼓勵幼兒說:“謝謝你,糖兒真好吃?!?BR>    附:《拉小車》。
    拉拉拉,拉小車,拉根骨頭給小狗。謝謝你,骨頭真好吃。
    拉拉拉,拉小車,拉條魚兒給小貓。謝謝你,魚兒真好吃。
    拉拉拉,拉小車,拉只蘿卜給小兔。謝謝你,骨頭真好吃。
    托班兒歌鵝追鵝教案篇十二
    讓幼兒熟讀兒歌并在老師的提示下自己背誦。
    讓幼兒了解小手小腳的用途。
    幻燈片。
    1.師生互動。老師提問;小朋友你的小手能干什么?。坑變夯卮鸶墒裁?,例如吃飯,穿衣服等。小腳能走路。
    2.老師出示幻燈片,讓幼兒說出幻燈片里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3.老師用小花貓的聲音告訴幼兒,今天小小花貓給我們帶來了一首小兒歌,小朋友想不想聽???幼兒回答“想!”老師誦讀,幼兒聽。
    4.老師問幼兒:這是小花貓給小朋友的禮物,你們想不想要?。坑變夯卮稹跋胍?!”老師說:那小朋友就和老師一起把小兒歌學會吧,小花貓的`小禮物你就收到了。幼兒回答:“好!
    5.老師帶幼兒讀兒歌,反復讀。
    7.教程結(jié)束,老師提示幼兒,小花貓現(xiàn)再累了,我們把小花貓送回家吧。讓幼兒一邊讀兒歌,老師關掉幻燈片。
    8.幼兒休息。
    1.幼兒能跟琴唱《我有一雙小小手》。
    2.幼兒能幫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托班兒歌鵝追鵝教案篇十三
    1.培養(yǎng)托兒情緒愉快地和同伴邊念兒歌邊做動作,體驗正確洗手的方法。
    2.如托班人數(shù)較多,分兩次讓托兒洗手,主班老師可帶領部分托兒玩游戲,配班老師帶領小朋友進盥洗室洗手。
    1、托班幼兒圍坐在一起。
    2、念(1)句時,托兒雙手手心向上,跟著節(jié)奏念兒歌,上下抖動4下;念(2)句的前半句時先做卷左(右)邊袖子的動作,念(2)句的`后半句時做卷右(左)邊袖子的動作;念(3)、(4)句時左手在上,搓搓左手的手心,搓搓左手的手背;念(5)(6)句時右手在上,搓搓右手手心,搓搓右手手背;念(7)句時雙手十指交叉抱好;念(8)句時用力甩三下。
    托兒已會念兒歌“洗小手”。
    (1)洗小手,洗小手,
    (2)先卷袖子后洗手,
    (3)手心搓一搓,
    (4)手背搓一搓,
    (5)換只手,
    (6)再搓搓,
    (7)抱起來,甩三下,
    (8)一、二、三。
    托班兒歌鵝追鵝教案篇十四
    教學目標:
    1、了解兒歌內(nèi)容,感受作品的幽默有趣。
    2、念準平翹舌音。
    重點:引導幼兒學習念兒歌。
    準備:幼兒用書《今天我來做爸爸》。
    教學過程:
    1、完整感受兒歌,引起學習興趣:
    (1)聽錄音,引起幼兒學兒歌的興趣:
    “老師給大家介紹一首新的兒歌,名字叫《今天我來做爸爸》,它的內(nèi)容很有趣,大家聽一聽它有趣在哪里?!?BR>    (2)幼兒聽兒歌兩遍。
    (3)幼兒回憶兒歌內(nèi)容,教師根據(jù)幼兒的回答,逐一重復,加深幼兒對兒歌的印象。
    2、學習兒歌,理解兒歌內(nèi)容:
    (1)集體跟讀兒歌:“兒歌中的我真的做爸爸?”“為什么我叫媽媽別害怕?”
    (2)教師朗讀兒歌,幼兒找兒歌中哪些字是翹舌音。
    (3)分小組朗讀兒歌。
    (4)提供機會鼓勵幼兒在集體面前表演,自由討論。
    3、感受兒歌的幽默;。
    (1)自由討論:“你覺得這首兒歌幽默在哪里?”
    (2)幼兒聽錄音跟念兒歌。
    (3)教師引疑:“如果我們把兒歌中的爸爸媽媽改成其他人,會是怎么會是呢?你們可以回家試試?!?BR>    教學活動二:今天我來做爸爸(改編兒歌)。
    活動目標:
    1、體驗用替換代詞的方法改編兒歌。
    2、幼兒已基本了解兒歌內(nèi)容。
    活動過程:
    1、復習兒歌:
    (1)教師引出兒歌的名字。
    “還記得我們學的這首兒歌嗎?”“有誰愿意朗誦給我們大家聽呢?”
    (2)幼兒自告奮勇,可以一個人也可以是兩個人表演。
    (3)集體復習兒歌。
    2、嘗試改編兒歌:
    (1)請已經(jīng)回家嘗試改編過的幼兒試一下,并告訴大家是怎么替換的。
    (2)幼兒打開圖書,找一找兒歌中的哪些詞可以被替換。
    (3)幼兒回答,教師與幼兒一起尋找替換的規(guī)律:
    (4)“兒歌中稱呼相同的地方可以替換?!薄疤鎿Q后句子的長短和原來的兒歌要一樣?!薄皟焊柚械耐婢呖梢蕴鎿Q。”幼兒自由結(jié)伴探索嘗試,教師觀察傾聽幼兒替換、改編的情況。
    3、分享交流的快樂:
    (1)師生小結(jié)替換的規(guī)律——第1、8句中的“爸爸”可以一起替換。第2、6、7句中“媽媽”可以一起替換。第3、4句中的玩具可以替換成其他玩具。
    (2)幼兒介紹自己改編的新兒歌。
    (3)請改編得好的幼兒做小老師,帶領大家學習。
    托班兒歌鵝追鵝教案篇十五
    初步理解兒歌中的內(nèi)容,愿意跟著老師一起學念兒歌。
    1.教學掛圖。
    2.小狗、小貓、小鴨的動物卡片若干,幼兒人手一份新房子操作卡片。
    老師把這幅圖片編了一個很好聽的兒歌,還給它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兒歌的名字叫《新房子》,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教師有表情地朗誦兒歌)。
    這首兒歌好聽嗎?兒歌的'名字叫什么?這么好聽的兒歌我們一起來看著圖片說一說好嗎?(師幼共同將兒歌念一遍)。
    老師這里也有一幢新房子,可是還沒有小動物住進去,我們來請這三只小動物住進去好嗎?(教師與幼兒邊念兒歌邊將小動物卡片貼在新房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