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寫教案可以幫助教師系統(tǒng)化地整理和歸納教學資源,利于教學資料的保存和共享。教案的編寫需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和教學資源,提高教學的靈活性和生動性。教案的分享和交流可以促進教師教學經驗的傳承和提高。
國學三字經教案小班篇一
《三字經》用典多,知識性強,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導下編成的讀物。
活動目標:
1.理解“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的含義,并能初步誦讀。
2.能用“哎”及時回答他人的呼喚,知道大人吩咐的事情不偷懶。
3.在生活中,懂得尊重父母和身邊的人。
活動準備:
1.提前請隔壁班級能力強的一位幼兒及家長拍攝相關錄象。兩人的照片一張。
3.文字圖片: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應勿懶。
4.每個幼兒的身上貼好名字。(便于老師叫出小朋友的名字)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引起興趣。孩子們今天薛老師帶你們去認識一個新朋友。聽音樂進場。
(二)出示視頻1,理解語句“父母呼,應勿緩。”的意思,并會用“哎”答應別人。
1.視頻1。
2.師幼討論。
教師:咦,想想答應媽媽了嗎?為什么?如果你是想想,媽媽喊你,你會怎么答應。
3.游戲:我喊你答。
教師:我現(xiàn)在做媽媽,你們都是我的孩子,喊你名字的時候要趕快答應?
呀想想也答應得很快,我們一起表揚一下。你們也很能干,真是媽媽的好孩子。
4.練習誦讀“父母呼,應勿緩。”教師: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小孩子他們也明白這個道理,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播放課件1,放慢速度)教師:你們聽到了什么?請個別幼兒回答。幼兒回答出一句,及時提煉句子,還有誰來會所說聽到了什么?(并出示字卡)分角色誦讀“父母呼,應勿緩”。男孩子們(唉)你來讀一讀。女孩子們,你們也來讀一讀。
(三)播放視頻2,理解語句“父母命,行勿懶。”師:爸爸媽媽喊我們名字的時候要馬上答應,那爸爸媽媽讓我們做事情的時候該怎么做呢。
我們先來看看想想是怎么做的。
1.視頻2。
2.師幼討論。
教師:媽媽喊想想干什么?她是怎么做的?媽媽喊了想想做事情的.時候,馬上去做,不偷懶。想想做得真不錯,我們表揚一下她吧。你在家里爸爸媽媽喊你做了什么事情,你是怎么做的?和你的好朋友說一說吧?幼兒討論教師:你在家里爸爸媽媽喊你做了什么事情?你是怎么做的?誰來說一說。
情景表演:幼兒:媽媽喊我洗手,我馬上就去洗手。你知道了媽媽喊你做事情的時候馬上去做,不偷懶。那我們試一試。**孩子,到媽媽這里來,要吃飯了,把手洗洗干凈吧。(要下命令式,讓孩子去做事情)3.誦讀句子教師小結:孩子們都明白了爸爸媽媽讓我們做的事情,都知道馬上去做,不偷懶。弟子規(guī)中有一句好聽的話也是說得這件事情。我們一起聽一聽。(播放課件2放慢速度)教師:你們聽到了什么?(出示相應字卡)一起讀一讀。分角色讀4.幼兒體驗。
教師:爸爸媽媽喊你做事情的時候你能馬上去做不偷懶,那老師喊你們做事情,你們愿意嗎?孩子們(哎)請你們把這句好聽的話告訴客人老師吧。(播放課件2)(四)誦讀,進一步鞏固認識。
教師總結:今天好開心,孩子們都會讀弟子規(guī)中的兩句話,明白了話的意思。讓我們一起去告訴別的班級的小伙伴吧?和客人老師說再見吧。(播放音樂,幼兒拍手誦讀離開)活動延伸:
角色游戲:將錄音放在游戲區(qū)中,幼兒扮演爸爸媽媽和孩子,進一步鞏固認識。
日常生活:家園合作,引導孩子們在生活中懂得“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應勿懶”。
國學三字經教案小班篇二
知識與能力:
1、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背誦課文。
2、會認12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
3、提高學生的讀書興趣,培養(yǎng)學生對漢語言文字的熱愛。
過程與方法:訓練為主,做到參與面廣;加強誦讀,說勤學成才的故事。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初步感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豐富內涵,明白勤學好問、有所作為,人生才有意義的道理。
學情分析:《三字經》一課,體現(xiàn)了文化的浸潤,這是純樣的民族文化的浸潤,不僅是對具體文字的感受,更是對中華文明的感知,對中華民族氣節(jié)的啟蒙教育。其中的道理就在孩子們身邊,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就在自己的學習,生活與成長,發(fā)展過程中。
“茍不學”“易為人”“雞司晨”這些詞句,理解起來有難度,但只要讀熟了,記住了,就為今后更好的理解、領悟、印證打下了基礎。
生字卡片、課件。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還記得嗎,我們上學的時候先學習什么呢?對,是漢語拼音。古時候的孩子們剛上學時首先要學習的卻不是拼音,而是幾本蒙書,比如《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等等,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字經》的節(jié)選。
板書課題:《三字經》。
二、學習課文。
1、通讀,給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們自由讀,要求讀的正確、流利。
2、交流整體感受:讀了文章,你有什么感受?想說些什么?
(四)品析賞讀:
你最喜歡那一篇文章?這篇文章的哪個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學生先進行小組交流,再在全班分享各自的感受。
(五)總結體會,整合感悟:
學生帶著各自對文章的感受,再次通讀本組文章。
(六)字形的記憶與書寫指導:
指導學生認真觀察把字寫美觀。
1、在這組文章中,你又認識了哪些字?小組同學互相讀一讀,認一認。
2、出示本課的六個生字,讓學生分析字形,然后說說自己記住了哪個字,是用什么方法記住的。
“非”:非字像個梯子,把梯子一分為二,再反過來拼裝而成。
(設計說明:不管學生用什么方法記住了字形,都應該給予鼓勵,因為不管是不是巧妙的方法,只要孩子去思考了,得出來的就一定是具有個性化的結論。)。
(七)總結與延伸:
我們祖先給我們留下的蒙學讀本內容是十分豐富的,我們今天只是讀了其中的幾個片段,同學們課下有時間的話,可以繼續(xù)誦讀。
國學三字經教案小班篇三
1、人之初。
教學目標:
1.了解《三字經》相關背景,激發(fā)學習興趣。
2.淺顯講解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及思想家。
3.通過課程內容學習,理解習慣及環(huán)境對一個人的成長的影響,學習的重要性,學習貴在專一和堅持。
教學重點:
激發(fā)學習興趣,解答為什么要學習國學,國學學什么,學了對生活會有什么影響。
教學難點:
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對人性的理解。啟發(fā)大家思考如何評判哲學思想,如果辯證的看待問題。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三字經》是古代小朋友上學的第一本書,是一本啟蒙讀物。他一共有1000多個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內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三字經作為小朋友上學學的第一門課程,學了它,我們就能知道怎么做個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東西,為什么我們會有輩分,中國最長的河是那條河?在我們沒出生以前中國發(fā)生了什么事?我們從今天開始也要學習它,通過它我們將會了解很多的東西。
這本《三字經》會回答我們。接下來,我們來一起學習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們的。
二、誦讀新句子:
請一個學生上臺領讀,大家一起誦讀。
三、講解句子,闡釋概念:
2、性相近,習相遠?!敖苯咏愃?“習”習染,長期在某種環(huán)境下養(yǎng)成的習慣;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來差別不大,但是因為后天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人和人之間的差距就變得越來越大了。
3、教之道,貴以專?!敖獭苯逃?,學習;“貴”重要的,好的方面;“?!睂R弧_@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專心為主,這樣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4、講解養(yǎng)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2)講了岳飛教育兒子的故事。
教育當然是父母的職責,但是人終究要走進社會,要離開父母,進入學校去接受更完備的教育。不嚴格地進行教育,是老師的過錯。
四、復習(3'):
誦讀新學的句子,齊誦已學的所有句子。
五、總結。
每個人出生時都是一樣的,不管是善還是惡,我們都有完全一樣的開始。后天的生活環(huán)境,每個人受到的教育,以及在學習過程中的專心程度,使我們漸漸差別越來越大。有人經過努力成為了自己理想中的人,也有人編成了大家都不喜歡的人。我們要想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就應該從現(xiàn)在開始,專心學習,和善良的好的人交朋友,聽父母的話。
2、子不學。
教學目標:
1、.介紹三字經。
2、.講解三字經第一段5-8句內容。
3、懂得孝和悌,懂得向善路上應該怎么做。
教學重點:
講解三字經第一段5-8句內容。
教學難點:
淺顯講解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及思想家。
教具準備: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一、回顧三字經前四句內容,提問的方式。
1)上節(jié)課大家印象最深的'人物?
學生回答:曹操、孟子等。
2)上節(jié)課大家學習到了什么?
學生回到:要做一個善良的人。
二、講解課文內容。
1、養(yǎng)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講了岳飛教育兒子的故事。
2)小結:教育當然是父母的職責,但是人終究要走進社會,要離開父母,進入學校去接受更完備的教育。不嚴格地進行教育,是老師的過錯。
2、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zhí)。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
3、小結;深講黃香和孔融兩個故事,道出“孝悌”的原因。我們如何去感恩?黃香和孔融都是后來成為大官的人,可是人們記住的不是他們成為大官,而是他們兒時的這些故事。這是因為“感恩”自古就是中國人的精神內核,使我們最先要做到的。
三、總結。
國學三字經教案小班篇四
1、讓幼兒初步了解《三字經》的相關知識。
2、學習《三字經》前四句話,并讓幼兒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
3、通過學習《三字經》繼承和弘揚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并從中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道德品質。
學習《三字經》前四句話,讓幼兒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
通過學習《三字經》,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道德品質。
1、游戲“三個字”
規(guī)則:由一個人抓其他人跑。只要被抓之前說一個三個字的詞語,別人就不可以抓你了,而你必須站在原地不動,然后再由一個人碰你一下你才可以繼續(xù)玩,如果被抓,被抓的人就去抓別人?!?BR> 2、鼓勵語:veryverygood,veryvery耶!
《三字經》圖書一本;《三字經》前八句話掛圖一份;圖片三張(小寶寶、泰山、教師醫(yī)生);字卡七張(善良、勇敢、懂禮貌、受人歡迎、膽小、不講衛(wèi)生、說臟話);塑料袋一個;《三字經》兒歌音樂。
1、開始部分。
2、結束部分。
總結:我們的小朋友們真聰明,說出了這么多三個字的詞語。讓我們鼓勵一下自己吧。今天老師給我們的小朋友帶來了一個新朋友,它的名字也是一個三個字的詞語,你們想不想認識它呢?(出示《三字經》圖書)這本書就是老師帶來的新朋友,大家來念一念它的名字,它叫三——字——經。
(1)觀察圖片(出示“小寶寶”圖片)。
(2)貼字卡游戲(將字卡散放在地上)。
總結:我們來看看花仙子送給小寶寶的祝福有:善良、勇敢、懂禮貌、受人歡迎,她希望小寶寶長大了成為善良、勇敢、懂禮貌、受人歡迎的孩子,那小寶寶長大了以后小朋友們愿意和他交朋友嗎?(愿意)我們再來看看壞心巫婆送來的咒語有:不講衛(wèi)生、膽小、說臟話,小寶寶長大了要是不講衛(wèi)生、膽小還愛說臟話我們還愿意和他交朋友嗎?(不愿意)。我們大家以后也要做善良、勇敢、懂禮貌的好孩子,這樣別人才喜歡我們、愿意和我們交朋友。
(3)總結。
“人之初,性本善。”是說我們人剛剛出生的時候,天性都是善良的,都希望自己得到別人的喜愛,也愿意和有良好品德的人交朋友。
(1)觀察“人猿泰山”圖片。
(2)觀察“教師醫(yī)生”圖片。
(3)總結。
“性相近,習相遠”告訴我們,人的天性本來差不多,但因為在不一樣的環(huán)境里長大,所以就會變得越來越不同。
(1)提問引導。
(2)總結。
“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钡囊馑季褪且粋€人如果從小就沒有好的教育,那么他善良的`天性就會變壞。為了使人不變壞,最重要的就是要好好的、專心的教育他。
小朋友們老師剛剛把《三字經》前四句話的意思告訴了你們,小朋友們學習了這四句話以后明白了些什么道理呢?(好好學習才能成為有用的人)。
(五)聽兒歌。
小朋友們這首兒歌好聽嗎?那讓我們再聽一遍,這一遍小朋友們可以試著跟著唱一唱。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學習了《三字經》的前四句,那我們回家以后教給其他的小朋友好嗎?
國學三字經教案小班篇五
這兩句放在《三字經》的開頭,一語雙關,既從人的本性開始寫起,結構明確,也闡述了人的本性,即人出生的時候,天性本來是善良的,通過錢文忠教授介紹:最初提出這一觀點的人是儒家思想創(chuàng)建者孟子。在孟子的言論中,重點以“仁”為主,我同意這種看法,因為這種觀點可以使很多人避免“霧里看花”,從而走上不歸之路,人性本善,是人類內心世界真是的寫照。
性相近,習相遠。
人的本性差距不大,但是由于受到后天外來環(huán)境的熏染,差距越來越大。可見在古代,就有人對“后天環(huán)境”做出了評價,認為導致人性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受到外來因素的影響,這句“古訓”一直沿用至今。在這個繁華都市,形形色色的事物,在給人們增添樂趣的同時,也在無形中改變了人們的天性,沉溺于其中,從而便有了教育。
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如果不去接受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受到變遷,而學習的根本辦法,就是專一”。這是錢文忠教授對這句話的理解,我對這句話,情有獨鐘,因為人性格的養(yǎng)成是要受到后天教育的影響,對于18歲以下未成年人,他們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上網、打游戲、逃學、說臟話,這些現(xiàn)象在中學生中已經是很普遍了,而教育就是挖掘他們本性的善良,讓他們有一個健康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這才是社會發(fā)展的要求。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國學三字經教案小班篇六
一、我會填。(2×10=20)。
1、高曾祖,。身而子,。
2、三才者,。三光者,。
3、曰春夏,。此四時,。
4、養(yǎng)不教,。教不嚴,。
5、一而十,。百而千,。
二、我會選。(4×12=48)。
1、“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边@個故事發(fā)生在()身上。
a、孔子b、孟子c、老子d、荀子。
2、“香九齡,能溫席”告訴我們()。
a、要孝敬父母b、要尊敬兄長c、要認真學習。
3、“融四歲,能讓梨”告訴我們()。
a、要認真學習b、要幫助別人c、要學會謙讓。
4、“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边@句話是說()。
a、要堅持鍛煉身體。b、做人要遵守禮節(jié),講求信用。
c、子女要孝敬父母。d、要加緊時間學習。
5、《三字經》中介紹了哪個人很會教育孩子,五個孩子都很有出息。()。
a、竇燕山b、曾參c、黃香d、孔子。
6、《國風》、《大雅》、《小雅》、《頌》,合稱為()。
a古詩b四詩c唐詩。
7、《論語》共有()篇。
8、“如果不加以教育,一個人原本善良的天性就會發(fā)生改變?!庇谩度纸洝吩谋磉_是哪一句?()。
a.茍不教,性乃遷。b.教之道,貴以專。
c.人不學,不知義。d.幼不學,老何為。
9、“稻粱菽,麥黍稷,此六谷,人所食。”中的“粱”指的是()。
a.小米b.高粱c.大豆d.玉米。
10、“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中的'“豕”指的是()。
a.豬b.鴨c.鴿子d.狗。
11、王小清的爸爸對兒子的學習不聞不問,只顧著自己打牌。你打算用哪句話來勸他?()。
a.親師友習禮儀b.養(yǎng)不教父之過。
c.昔孟母擇鄰處d.人不學不知禮。
12、三才者指的是()。
a天地人b日月星c君臣義。
三、我是小判官。(2×6=12)。
1.《孟子三遷》這個故事是發(fā)生在孔子身上的。()。
2.《孔融讓梨》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學會謙讓。()。
3.《三字經》中竇燕山教育子女,很有方法,子女長大后,名揚四海。()。
4.“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意思是古時候孟子的母親為了給兒子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曾經三次搬家,有一次孟子逃學回家,孟母氣得剪斷了織布機上織了一半的布,讓孟子知道半途而廢將一事無成。()。
5.“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的后一句是“子不學”。()。
6.君則敬,臣則忠是十義中的兩義。()。
四、我會連。(2×10=20)。
(1)茍不教,性乃遷教不嚴,師之惰。
養(yǎng)不教,父之過詳訓詁,明句讀。
凡訓蒙,須講究教五子,名俱揚。
竇燕山,有義方百而千,千而萬。
一而十,十而百教之道,
貴以專。
(2。
禮)我周公,作周如六經,始可讀。
孝
熟
存治體。
經
子
記其事。
為
初
當講求。
詩
秋
至四書。
經通既明學者書易,,,,四書著六官,方讀撮其要,必有號六經,禮春小學終,
國學三字經教案小班篇七
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zhí)。
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誦原文,積累語言。
2、明白《黃香溫床》《孔融讓梨》的故事,了解孝敬父母,互相謙讓是傳統(tǒng)美德。要繼承和發(fā)揚這種美德。
3、培養(yǎng)學生“感恩、愛”完美品質。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地朗讀原文,熟讀成誦。
【教學難點】體會原文的含義,學習古人的孝敬父母?;ハ嘀t讓禮儀道德。
【教學準備】。
1、《黃香溫床》《孔融讓梨》配音動畫課件。
2、《三字經》朗讀錄音。
3、學習資料的課件設計。
4“經典誦讀能手”頭飾、“經典誦讀小名星”頭飾。
【教學過程】。
(一)故事激趣。
1、同學們,你們聽過《黃香溫床》《孔融讓梨》的故事嗎想看一看嗎。
2、播放《黃香溫床》《孔融讓梨》動畫課件,要求學生認真看,用心聽,用腦想,能說出故事的主人公是誰,他們各做了一件什么事為什么他們會這么做看完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過渡新授:這個故事就出自這天我們所要學習的《三字經》的片段資料,讓我們一齊來讀一讀原文。
課件出示: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zhí)。
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
(二)誦讀感悟。
1、師范讀,學生認真聽,注意不認識字的發(fā)音。
2、學生自由讀,讀邊畫出不認識的字,(齡、能、融、染、犁、弟)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3、同桌互讀,要求及時正音把原文讀通讀熟讀順。
4、看大屏幕個別讀,比一比誰讀得正確流利。布置誦讀評比規(guī)則。
5、師提示,古文的朗讀不但要正確還要讀出節(jié)奏韻律,播放《三字經》朗讀錄音,學生聽后先說感悟再試著自己讀一讀。
6、指名學生個別讀——學生互相評價——教師評價(評價中引導學生進一步讀出節(jié)奏韻律之美。)。
出示課件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zhí)。
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
7、接火車讀。小組讀。各小組評選“經典誦讀能手”帶上頭飾。師生鼓勵。
8、由“經典誦讀能手”上講臺誦讀,評選“經典誦讀小明星”帶上頭飾,師生鼓勵。
9、全班同學打節(jié)奏,齊聲背誦。
10、同學們真聰明,那這章《三字經》的資料你們已經記住了,老師期望你們回家把古詩文背誦給家長聽。把故事講給家長聽。
(三)拓展升華。
1、讀古詩文的過程中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在匯報中質疑,再次體會原文的含義。明白做人的道理。
2、在生活中,你是就應怎樣關心爸爸、媽媽的呢看到別人做不對時你會說什么。
3、你該怎樣和同學、小朋友相處呢。
(四)總結提高。
黃香和孔融都是之后成為大官,但是人們記住的不是他們的大官,而是他們兒時的這些故事??梢?,孝敬父母,關心他人,謙虛禮讓,富有愛心,懂得禮儀是多么重要。這些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這天我們更要學會用愛和感恩讓世界變得更加美麗和諧。
【教學反思】。
經典誦讀把學生帶入了傳統(tǒng)的文化氛圍,學生在一遍遍的古典經文誦讀中感受了古文化的博大精深、深邃意遠,興趣漸生,之乎者也,古訓在前,在獲取知識的同時自然約束了自己的行為,傾向于學習,心靈又得到洗禮和震撼。在學生瑯瑯“讀經”中,感受到的是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意趣橫生。
在教學《三字經》前,我反復閱讀教材,明白這些資料中講了許多歷史故事,通篇皆為整齊押韻的三字或四字小節(jié),結構整齊悅目,讀來簡潔凝練,抑揚頓挫,瑯瑯上口,根據(jù)這一特點,我查閱了超多的資料,制作資料有關的小故事課件,借助這些故事幫忙學生理解其含義及做人的道理。本次教學中,故事引入,激發(fā)學習興趣,很好地調動了學生誦讀《三字經》的用心性。在教學資料時,利用《黃香溫席》和《孔融讓梨》兩個故事,結合文本,由字到句,再拓展到日常生活,讓學生在自己的親身實踐中感知何為“孝”何為“悌”的道理。另外,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根據(jù)教材語言特點,主要的教學支點就是“讀”,采用自讀、練讀、指讀、合作讀、表演讀、競賽等多種方法,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熟悉文本,并感悟文本。
這一系列的過程,層層深入,步步提高要求,從誦讀中,教材的'押韻美感、抑揚頓挫的節(jié)奏才能體現(xiàn)出來,或者說正是教材語言特有的聲律美感內在地決定了吟詠誦讀是其主要學習方式。因聽聲而記真切,因吟誦而見其美,美感的教育不是外在的,就在語言的聲音美本身!這能夠看出每一天讓孩子反復吟誦這類讀本,美辭佳句盡入腹中,積累日豐,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凝練、典雅的文言語感和美感,潛移默化中學生的語言表達潛力、識字量及運用知識的潛力得到了促進和發(fā)展。
國學三字經教案小班篇八
教材內容:
人遺子,金滿籯。我教子,惟一經。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
教學目標:
1、通過反復引領學生誦讀“人遺子,金滿籯。我教子,惟一經。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崩斫饣疽馑?,通過誦讀,增強學生的學習意識。
2、通過學習《三字經》這四句,體會和理解積極的道理,感受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
4、能流利地朗讀和背誦這四句的《三字經》。教學重、難點:
1、通過朗誦、背誦、吟唱《三字經》,體會《三字經》的語言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
2、能初步明白這四句三字經的道理。教具準備:幻燈圖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同學們,從小讀書勤奮上進的人,都會有好的收獲,而只顧貪玩,1浪費了大好時光是一定要后悔的(引出“少年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道理。)。
二、新授感悟。
1.自讀《三字經》中從“人遺子??宜勉力”。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不認識的字詞,并將四句子讀正確、流利、通順。
2、老師朗讀《三字經》,請學生一起讀。老師引導讀準“籯”字音。
3、同桌讀、小組讀、全班齊讀。
4、教師講解這四句三字經的含義。板書:人遺子,金滿籯。我教子,惟一經。
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
5、小組比賽讀,老師引導吟唱這四句的《三字經》。
6、同桌吟唱、小組吟唱、全班齊吟唱。出示圖片并解釋:
一般人留給子孫的是滿箱的財寶,我卻不同,只有一部三字經,用來教導子孫好好讀書,明白做人處事的道理。只要肯勤勞努力的學習,一定會有成果,如果只是嬉戲,游玩不肯上進,對自己對父母師長,都是沒有益處,要時常警惕,好好努力。
7、讓學生自己邊學邊講。
8、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
(1)你認為那句話對你的啟示最大?為什么?
(2)要想將來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小時候就要怎么樣?
9、請學生思考問題:
你長大想當什么?(說明我們是少年兒童,要從小樹立志向。要認識到讀書學習對我們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堅實地知識根底,長大以后才能為社會做出應有貢獻。如果現(xiàn)在不努力,等到年紀老了再學習就遲了。)。
三、擴展活動:
學了本課后,你有什么想法,用你喜歡的方式表達出來,可以是繪畫,也可以朗誦,也可以用完整的話說給家長和同學們聽。
國學三字經教案小班篇九
根據(jù)2010—2011學年國學教育的課程設置,為了明確《弟子規(guī)》、《三字經》的教學目標,明晰國學課程的教學理念,規(guī)范課程實施的流程,確立國學教育系列專項活動,進一步推動我縣國學教育科學、有序地深入,為國學啟蒙教育的實施提供科學的導向,現(xiàn)就2010—2011學年關于加強國學課程《弟子規(guī)》《三字經》教學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課程目標設置。
(一)課程總目標。
國學課程運用教師的課堂教學與學生的課外學習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努力引導學生熟讀成誦,積累語言;質疑探源,啟智開思;古今結合,開宗明義;學以致用,身體力行。從而感受民族文化的精髓,培植學生對民族文化的向往與熱愛的情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實現(xiàn)文化興校與經典育人的雙向發(fā)展。
(二)課時總安排。
教學學段:三至五年級。
教學內容:《弟子規(guī)》。
教學時段:2010至2011學年度上學期1——20課。
2010至2011學年度下學期21——40課。
課文學習要求。
1、對40課經文能誦讀成韻。
3、對課文意思有粗略的理解,能夠用自己的話說出課文中意思淺顯的句子。
4、激發(fā)喜愛誦讀的興趣,學習誦讀方法,初步形成誦讀習慣。
5、學會在生活中運用《弟子規(guī)》的行為要求,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舉止。學習運用《三字經》所詮釋的方法引導自己的行為實踐。
故事學習要求。
1、對全冊課文中的課文故事,有大概的了解。
2、能夠用自己的話講述教材中每一章的第一個故事。(即第1、2、8、12、20、27、33、35課故事計8個。)。
3、激發(fā)講述故事的興趣,學習講述故事的方法,初步形成講述與交流的習慣。
4、在故事中受到道德感染,從而形成立德、礪學、力行的愿望。立法認知要求。
1、對中國傳統(tǒng)歷法有濃厚的好奇心。
2、讀文大致了解中國傳統(tǒng)的主要節(jié)氣。
3、知曉中國傳統(tǒng)主要節(jié)日的由來。
讀寫要求。
能夠運用自己所學的文字默寫《弟子規(guī)》的內容。
教學學段:三至五年級。
教學時段:2011至2012學年度上學期1——20課。
2011至2012學年度下學期21——40課。
課文學習要求。
1、對40課經文熟讀成誦。
2、學會用自己的話說出課文的主要意思。嘗試用課文的知識與事理指導自己的學習與生活。
3、初步掌握誦讀方法,并能輔之于合理的動作。
4、初步養(yǎng)成喜愛誦讀的情感,形成良好誦讀習慣。
5、學習運用《三字經》所詮釋的方法引導自己的行為實踐。
故事學習要求。
1、能夠對全冊課文中的課文故事,有大概的了解。
3、初步形成故事的講述方法。并能配之合適的動作與表情。
4、形成講故事的愿望,形成講述與交流的良好習慣。
5、在故事中受到激勵,從而形成立德、礪學、力行的愿望。
節(jié)氣與養(yǎng)生要求。
作為教師知識性講讀內容,激發(fā)生了解節(jié)氣與養(yǎng)生方面的常識,引導學生嘗試自主學習,豐富知識視野。
讀寫要求能夠運用自己所學的文字默寫《三字經》的經文內容。
二、《三字經》教材特點與教學理念。
(一)《三字經》經文結構特點。
《三字經》以三言形式出現(xiàn),三個字一句,四句一組。全篇圍繞“教之道,貴以專”這一主題分為六個部分,六個部分內容連貫,體現(xiàn)了作者完整一貫的教育思想。第一部分從“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學,不知義”談教育的意義和重要性;第二部分“為人子,方少時”至“首孝悌,次見聞”則是強調教育的內容和順序;第三部分從“知某數(shù),識某文”到“此十義,人所同”講授基本的文化常識;第四部分從“凡訓蒙,須講究”到“文中子,及老莊”介紹代表中國文化的重要經典和讀書的次第;第五部分“經子通,讀諸史”到“通古今,若親目”是中國通史綱要;第六部分從“口而誦,心而維”至“戒之哉,宜勉力”談勤奮刻苦是接受教育的基礎?!度纸洝酚玫涠?,知識性強,在編排順序上極有章法,每一部分都有一個獨立的中心,但六個部分又合成一個整體,體現(xiàn)出作者一以貫之的學術思想。
(二)《三字經》課程教學理念。
國學啟蒙教育要堅持經世致用的思想,大力推行古為今用,思辨結合,批判繼承的實施理念,根據(jù)《三字經》國學課程的教材特點與課程目標,在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的基礎上,課堂教學必須運用誦讀化、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的教學理念,構建以誦讀為主線,以明意為支點,以拓展為外延,以內化為核心的教學框架,形成主題導入,誦讀入韻、明意悟理、明史通今的四環(huán)教學流程,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推進。讓學生在誦讀中,知經意,曉典故,明史實,悟事理,從而實現(xiàn)國學文化在啟蒙教育的傳承與發(fā)展。
1、誦讀化。即以誦讀為主線,讀中正音,讀中明意,讀中感悟,讀中內化。教師巧設平臺,活用方法,讓學生誦讀中直面經典,在讀中理解、感悟、體驗、積淀,有效發(fā)揮誦讀的功能。
2、情境化。根據(jù)經文的主題,借助音樂、活動、畫面、視頻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觀察、理解、思考、感悟,開拓視野,感受歷史,陶冶品性。
3、故事化。小故事蘊含有大智慧,教學時把故事引入課堂,即以經典小故事或歷史事件與歷史人物詮釋經文中涉及的人與事,在豐富經文內涵中,開拓學生視野。展經文外延,深入淺出地詮釋經文,化難為易,化繁為簡,突破理解的難點,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理解課文,受到教育。
4、生活化。根據(jù)《三字經》的啟示功能,結合社會、人生的發(fā)展需要,聯(lián)系生活實際,設計生活化的環(huán)節(jié),把學國學與用國學結合起來,把傳承民族文化與弘揚時代精神結合起來,這樣既縮短古今文化間的距離,又充分發(fā)揮經世致用的功能。同時又將文化的弘揚與批判式的繼承結合起來,有助于傳承民族精華又不拘泥古訓,更有助于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
國學三字經教案小班篇十
這節(jié)國學課的教學內容為我校校本教材《三字經》中關于孝道的內容: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zhí);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并以此由古及今,學習體會《新三字經》中孝敬父母,尊敬長輩的內容。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等手段,根據(jù)二年級學生的特點由國學熱身操導入、課間穿插《三字經兒歌》,采用聽一聽,看一看;讀一讀,背一背;講一講,想一想;唱一唱,樂一樂等環(huán)節(jié)進行教學,融身體語言,表情動作于教學中,讓學生在輕松活躍的氛圍中受到傳統(tǒng)道德教育,懂得孝敬父母,尊敬長輩。
附:教學內容]《新三字經》小朋友。
正年少。
尊長輩。
懂禮貌父母教。
認真聽。
做錯事。
即改正長輩錯。
要提醒。
態(tài)度好。
心意誠家務事。
愿承擔。
洗碗筷。
掃庭院家愛我我愛家。
好孩子。
人人夸。
國學三字經教案小班篇十一
1.理解“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的含義,并能初步誦讀。
2.能用“哎”及時回答他人的呼喚,知道大人吩咐的事情不偷懶。
3.在生活中,懂得尊重父母和身邊的人。
1.提前請隔壁班級能力強的一位幼兒及家長拍攝相關錄象。兩人的照片一張。
3.文字圖片: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應勿懶。
4.每個幼兒的身上貼好名字。(便于老師叫出小朋友的名字)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引起興趣。孩子們今天薛老師帶你們去認識一個新朋友。聽音樂進場。
(二)出示視頻1,理解語句“父母呼,應勿緩?!钡囊馑迹谩鞍ァ贝饝獎e人。
1.視頻1。
2.師幼討論。
教師:咦,想想答應媽媽了嗎?為什么?如果你是想想,媽媽喊你,你會怎么答應。
3.游戲:我喊你答。
教師:我現(xiàn)在做媽媽,你們都是我的孩子,喊你名字的時候要趕快答應?
呀想想也答應得很快,我們一起表揚一下。你們也很能干,真是媽媽的好孩子。
4.練習誦讀“父母呼,應勿緩?!苯處煟涸诤芫煤芫靡郧暗男『⒆铀麄円裁靼走@個道理,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播放課件1,放慢速度)教師:你們聽到了什么?請個別幼兒回答。幼兒回答出一句,及時提煉句子,還有誰來會所說聽到了什么?(并出示字卡)分角色誦讀“父母呼,應勿緩”。男孩子們(唉)你來讀一讀。女孩子們,你們也來讀一讀。
國學三字經教案小班篇十二
1、通過學習,使幼兒初步理解“昔仲尼,師項橐,古圣賢,尚勤學”的含義。
2、培養(yǎng)幼兒大膽、完整講述的能力。
3、激發(fā)幼兒對經典誦讀的興趣。
圖片一幅、打印好的紙人手一張。
1、通過觀察圖畫引出故事。
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張有趣的圖畫,你們想看嗎?老師在投影儀上出示圖片。提問:
(1)圖片上有誰?這些人是什么時候的人?從哪里看出來的?
(2)圖片上的老爺爺是誰?
(3)這幾個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戲呢?
(4)請你猜一猜,孔子和項橐在說什么呢?
2、老師講故事,故事中的問題讓幼兒回答后,再接著講。
小結:孔子雖然知道很多知識,但他還是很愛學習,還向七歲的項橐請教,真是不簡單。我們小朋友更應該認真學習知識,做個有學問的人。
3、結合《三字經》,激發(fā)認字興趣。
這個故事就藏在我們學過的《三字經》里,是哪一段呢?
出示打印好的紙張,一起讀。老師可稍作解釋。
幼兒拿出自己的紙,邊指邊讀。從“昔仲尼”讀到“猶苦卓”。
活動延伸:鼓勵幼兒收集經典故事來講給大家聽。
孔子是中國的大圣人,他一生勤奮好學,并且十分謙虛,不論何人,只要有一技之長,他都虛心向他學習。他有一句名言:“三人行,必有吾師焉?!币馑际钦f,路上只要有三個人走路,其中必有一個可以當他的老師。
傳說有一次,他外出講學,走到一個路口,有幾個孩子正在玩堆沙城的游戲,沙土堆起的一座小城,擋住了去路??鬃酉萝?,問他們:“車來了你們怎么不讓路呢?”其中一個叫項橐的小孩答道:“我只聽說車繞城走,沒聽說城讓車走的道理?!笨鬃右幌裸蹲×?。接著便對這個聰明的孩子發(fā)生了興趣,向他提了不少問題考他,其中有什么山上沒有石頭,什么水中沒有魚,什么樣的門關不上,什么牛不生犢,什么馬不下崽,什么刀上沒有環(huán),什么火沒有煙,什么男人沒妻子,什么女人沒丈夫,什么樹不長枝,什么城沒有使者,什么人沒有孩子……這些問題涉及到天文、地理、自然科學甚至家庭倫理道德等諸方面,就是一般成年人也難以回答。誰知項橐不慌不忙地回答說:“土山上沒有石頭,井水中沒有魚,空著的門關不上,泥牛不生犢,木馬不下崽,砍刀沒有環(huán),螢火蟲的火沒有煙,仙人沒有妻子,仙女沒有丈夫,枯樹不長枝,空城沒有使者,小孩沒有孩子?!?BR> 流利的回答使孔子驚嘆,他連聲說:“了不起!了不起!”于是坐下來和他傾心交談,發(fā)現(xiàn)項橐這個七歲小兒,不但聰明機靈,對一些問題還有自己獨特的看法,于是不恥下問,誠懇地向他學習。以孔子這樣有學問的大圣人能向一個七歲小兒學習,那么作為普通人,當然更應該虛心向所有有知識的人學習。
國學三字經教案小班篇十三
1、通過學習《三字經》,體會和理解《三字經》中積極的義理,感受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
2、通過朗誦、背誦《三字經》,體會《三字經》的語言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
通過學習《三字經》,讓學生感受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
學生會判斷《三字經》中的精髓內容。
一、課前演講與名言推薦。
1、課前演講《我最喜歡的一首歌》。
2、演講評分。
二、導入。
師:“常回家看看”不僅道出了作者的心聲,而且還唱出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那就是對家的重視。《三字經》里也有這樣一句話:“夏傳子家天下”。今天,讓我們再次學習《三字經》,再次去領略我們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
三、要求學生背誦《三字經》。
1、提出要求: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片段背誦,并簡要闡述喜歡的理由。
2、背誦《三字經》片段并簡要陳述理由。
四、要求學生談談學習《三字經》后的收獲。
1、提出要求:請學生結合《三字經》的內容,談談學習后的收獲。
2、學生談收獲。
學生1:九峰人的座右銘是“先成人再成材”,這句話說出了道德品質的重要性?!度纸洝分小包S香溫席”“孔融讓梨”和“孫康映雪”等典故教育我們做人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多交良師益友,努力學習。學了《三字經》,我還知道:人如果沒有良好的品德,連動物也不如。
學生2:《三字經》中有一句話讓我記憶深刻,這句話就是:“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這句話告訴我們:勤勞就有功效,嬉戲是沒有益處的,應該警惕自己,時時勤勉用功。讀了這句話,我懂得了凡是勤懇學習的人,一定會有進步。如果怠惰嬉戲,不但沒有益處,而且還會有損害,所以我們更應該好好學習,將來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材。
學生3:“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這句話給我很深的啟示。如果一個人不學禮,就無法立足于社會,因為不懂禮的話,就會容易說錯話,如果懂得禮節(jié),大家便樂意和你為友,并且尊敬你。我們現(xiàn)在求學,常常與老師親近,要學老師良好的言行,功課上有疑問要請教老師,不要和老師疏遠。對于和你志同道合的同學,要與他們和樂相初。
五、拓展閱讀,并讓學生嘗試寫《三字經》。
國學三字經教案小班篇十四
1、理解“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的含義,并能初步誦讀。
2、能用“哎”及時回答他人的呼喚,知道大人吩咐的事情不偷懶。
3、在生活中,懂得尊重父母和身邊的人。
1、提前請隔壁班級能力強的一位幼兒及家長拍攝相關錄象。兩人的照片一張。
2、文字圖片: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應勿懶。
3、每個幼兒的身上貼好名字。(便于老師叫出小朋友的名字)。
(一)談話活動,引起興趣。孩子們今天薛老師帶你們去認識一個新朋友。聽音樂進場。
(二)出示視頻1,理解語句“父母呼,應勿緩?!钡囊馑?,并會用“哎”答應別人。
1、視頻1。
2、師幼討論。
教師:咦,想想答應媽媽了嗎?為什么?如果你是想想,媽媽喊你,你會怎么答應。
3、游戲:我喊你答。
教師:我現(xiàn)在做媽媽,你們都是我的孩子,喊你名字的時候要趕快答應?
呀想想也答應得很快,我們一起表揚一下。你們也很能干,真是媽媽的好孩子。
4、練習誦讀“父母呼,應勿緩?!苯處煟涸诤芫煤芫靡郧暗男『⒆铀麄円裁靼走@個道理,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播放課件1,放慢速度)教師:你們聽到了什么?請個別幼兒回答。幼兒回答出一句,及時提煉句子,還有誰來會所說聽到了什么?(并出示字卡)分角色誦讀“父母呼,應勿緩”。男孩子們(唉)你來讀一讀。女孩子們,你們也來讀一讀。
(三)播放視頻2,理解語句“父母命,行勿懶?!睅煟喊职謰寢尯拔覀兠值臅r候要馬上答應,那爸爸媽媽讓我們做事情的時候該怎么做呢。
我們先來看看想想是怎么做的。
1、視頻2。
2、師幼討論。
教師:媽媽喊想想干什么?她是怎么做的?媽媽喊了想想做事情的時候,馬上去做,不偷懶。想想做得真不錯,我們表揚一下她吧。你在家里爸爸媽媽喊你做了什么事情,你是怎么做的?和你的好朋友說一說吧?幼兒討論教師:你在家里爸爸媽媽喊你做了什么事情?你是怎么做的?誰來說一說。
情景表演:幼兒:媽媽喊我洗手,我馬上就去洗手。你知道了媽媽喊你做事情的時候馬上去做,不偷懶。那我們試一試。**孩子,到媽媽這里來,要吃飯了,把手洗洗干凈吧。(要下命令式,讓孩子去做事情)。
4、幼兒體驗。
教師:爸爸媽媽喊你做事情的時候你能馬上去做不偷懶,那老師喊你們做事情,你們愿意嗎?孩子們(哎)請你們把這句好聽的話告訴客人老師吧。(播放課件2)(四)誦讀,進一步鞏固認識。
教師總結:今天好開心,孩子們都會讀弟子規(guī)中的兩句話,明白了話的意思。讓我們一起去告訴別的班級的小伙伴吧?和客人老師說再見吧。(播放音樂,幼兒拍手誦讀離開)。
國學三字經教案小班篇十五
金裝鎮(zhèn)中心小學。
黃穎。
教學內容:
《三字經》中的“瑩八歲,能詠詩,泌七歲,能賦棋。彼穎悟,人稱奇,爾幼學,當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謝道韞,能詠吟。彼女子,且聰敏,爾男子,當自警?!薄?BR> 教學目標:
1、初步感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豐富內涵,理解詩文內容明白只要努力用功讀書,就會取得好成績的道理。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瑩八歲能詠詩泌七歲能賦棋彼穎悟人稱奇爾幼學當效之”,并且在熟讀的基礎上達到背誦。
3、明白學習別人的優(yōu)點可以使自己進步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對“瑩八歲,能詠詩,泌七歲,能賦棋。彼穎悟,人稱奇,爾幼學,當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謝道韞,能詠吟。彼女子,且聰敏,爾男子,當自警。”內容及含義的理解。
教學準備:小黑板、圖片。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二、初讀詩文、理解大意。
三、明理品讀。
四、明理品讀。
五、拓展升華。
六、總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講四篇小故事,請同學們邊聽邊想:這四個故事講的都是什么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教師邊出示圖片邊講述祖瑩吟詩、李泌賦棋、文姬辨琴、道韞詠吟的故事)。
2、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故事講的是什么事?你從中知道了什么道理?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跟這四個故事有關的“三字經”。
二、初讀詩文、理解大意。
1、出示詩文,讀準字音。
(1)教師范讀(教師語速適中,使學生聽清字音)。
(2)學生自讀(給學生充足的時間,使學生讀準字音)。
(3)指名讀(多種形式:拍手讀,男、女生分讀,小組讀,接龍讀……)。
2、理解詩文。
(1)你讀懂了哪些內容?
學生匯報,教師適時講解:賦棋、彼、爾、效等字詞的意思。(2)指名講解詩文的意思(學生嘗試講解,教師適時補充)。
(3)教師對詩文意思進行小結:北齊有個叫祖瑩的人,八歲就能吟詩,后來當了秘書監(jiān)著作郎。唐朝有個叫李泌的人,七歲就能以下棋為題而作出詩賦。他們兩個人的聰明和才智,在當時很受人們的贊賞和稱奇。你現(xiàn)在正是求學的開始,應該效法他們,努力用功地讀書。
東漢末年的蔡文姬,從小便能分辨琴聲的好壞,可以從琴聲分辨出吉兇之兆。晉朝宰相謝安的侄女謝道韞能出口成詩。他們這些女孩子,既聰明又敏捷,你們這些男生應當自我警惕,好好努力,不分男女,只要是好榜樣就要學習。
三、明理品讀。
1、北齊的祖瑩、唐朝的李泌、東漢的蔡文姬、晉朝謝道韞為什么能有這樣的成績?
2、我們應該向他們倆學習什么?
3、讓我們再來把這四句三字經有感情的讀一讀(自由讀后齊讀)。
四、嘗試背誦。
1、自由背誦。自己小聲背或和同桌一起背一背。
2、師生互動,考考你。
3、全班拍手背。
4、比一比,看誰背得又快又好(過關者畫上紅旗)。
五、拓展升華。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六、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北齊的祖瑩、唐朝的李泌、東漢的蔡文姬、晉朝謝道韞的故事,希望同學們能效法他們,從小就努力用功地讀書,長大做一個有用的人。
七、板書設計:
瑩八歲,能詠詩,泌七歲,能賦棋。
彼穎悟,人稱奇,爾幼學,當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謝道韞,能詠吟。彼女子,且聰敏,爾男子,當自警。
八、教后反思。
《三字經》是我們學校的校本課程。課前我積極準備,查閱了一些的資料,豐富自己的相關知識,以應對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各種疑問,并力爭課堂教學上有一定的突破;課后我進行了深入的反思。
首先,我從什么是《三字經》引入,激發(fā)孩子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探究欲望,激發(fā)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其次,在課堂上注重學生品德教育,從“勤學成才”的故事,啟發(fā)學生,珍惜光陰,使每個同學更加發(fā)奮讀書。
第三,在課堂上使用配樂朗讀不僅活躍了氣氛,更使同學們感受到了中國古典音樂和古典文化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美;在優(yōu)美的音樂聲中輕松的背下所學內容,得到教育。
此外,查找資料是中年級學生應該培養(yǎng)的能力,以查找自己喜歡的關于學習的內容為依托,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起,使學生的新知識有了擴展,還使學生對舊知識有了更深的理解,真正達到了溫故而知新的目的。
總之,本次課堂上,學生興趣很高,課堂氣氛活躍,他們能很快地掌握所學的內容,大部分學生都會初步背誦,教學目的達到,課堂效果良好,但還出現(xiàn)一些問題,因為現(xiàn)在學生通過各種渠道了解了許多的知識,課堂上隨時會提出各種問題,出現(xiàn)各種情況,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具有廣博的知識,具有靈活的課堂教育機智,才能適應教育的發(fā)展。
國學三字經教案小班篇一
《三字經》用典多,知識性強,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導下編成的讀物。
活動目標:
1.理解“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的含義,并能初步誦讀。
2.能用“哎”及時回答他人的呼喚,知道大人吩咐的事情不偷懶。
3.在生活中,懂得尊重父母和身邊的人。
活動準備:
1.提前請隔壁班級能力強的一位幼兒及家長拍攝相關錄象。兩人的照片一張。
3.文字圖片: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應勿懶。
4.每個幼兒的身上貼好名字。(便于老師叫出小朋友的名字)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引起興趣。孩子們今天薛老師帶你們去認識一個新朋友。聽音樂進場。
(二)出示視頻1,理解語句“父母呼,應勿緩。”的意思,并會用“哎”答應別人。
1.視頻1。
2.師幼討論。
教師:咦,想想答應媽媽了嗎?為什么?如果你是想想,媽媽喊你,你會怎么答應。
3.游戲:我喊你答。
教師:我現(xiàn)在做媽媽,你們都是我的孩子,喊你名字的時候要趕快答應?
呀想想也答應得很快,我們一起表揚一下。你們也很能干,真是媽媽的好孩子。
4.練習誦讀“父母呼,應勿緩。”教師: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小孩子他們也明白這個道理,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播放課件1,放慢速度)教師:你們聽到了什么?請個別幼兒回答。幼兒回答出一句,及時提煉句子,還有誰來會所說聽到了什么?(并出示字卡)分角色誦讀“父母呼,應勿緩”。男孩子們(唉)你來讀一讀。女孩子們,你們也來讀一讀。
(三)播放視頻2,理解語句“父母命,行勿懶。”師:爸爸媽媽喊我們名字的時候要馬上答應,那爸爸媽媽讓我們做事情的時候該怎么做呢。
我們先來看看想想是怎么做的。
1.視頻2。
2.師幼討論。
教師:媽媽喊想想干什么?她是怎么做的?媽媽喊了想想做事情的.時候,馬上去做,不偷懶。想想做得真不錯,我們表揚一下她吧。你在家里爸爸媽媽喊你做了什么事情,你是怎么做的?和你的好朋友說一說吧?幼兒討論教師:你在家里爸爸媽媽喊你做了什么事情?你是怎么做的?誰來說一說。
情景表演:幼兒:媽媽喊我洗手,我馬上就去洗手。你知道了媽媽喊你做事情的時候馬上去做,不偷懶。那我們試一試。**孩子,到媽媽這里來,要吃飯了,把手洗洗干凈吧。(要下命令式,讓孩子去做事情)3.誦讀句子教師小結:孩子們都明白了爸爸媽媽讓我們做的事情,都知道馬上去做,不偷懶。弟子規(guī)中有一句好聽的話也是說得這件事情。我們一起聽一聽。(播放課件2放慢速度)教師:你們聽到了什么?(出示相應字卡)一起讀一讀。分角色讀4.幼兒體驗。
教師:爸爸媽媽喊你做事情的時候你能馬上去做不偷懶,那老師喊你們做事情,你們愿意嗎?孩子們(哎)請你們把這句好聽的話告訴客人老師吧。(播放課件2)(四)誦讀,進一步鞏固認識。
教師總結:今天好開心,孩子們都會讀弟子規(guī)中的兩句話,明白了話的意思。讓我們一起去告訴別的班級的小伙伴吧?和客人老師說再見吧。(播放音樂,幼兒拍手誦讀離開)活動延伸:
角色游戲:將錄音放在游戲區(qū)中,幼兒扮演爸爸媽媽和孩子,進一步鞏固認識。
日常生活:家園合作,引導孩子們在生活中懂得“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應勿懶”。
國學三字經教案小班篇二
知識與能力:
1、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背誦課文。
2、會認12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
3、提高學生的讀書興趣,培養(yǎng)學生對漢語言文字的熱愛。
過程與方法:訓練為主,做到參與面廣;加強誦讀,說勤學成才的故事。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初步感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豐富內涵,明白勤學好問、有所作為,人生才有意義的道理。
學情分析:《三字經》一課,體現(xiàn)了文化的浸潤,這是純樣的民族文化的浸潤,不僅是對具體文字的感受,更是對中華文明的感知,對中華民族氣節(jié)的啟蒙教育。其中的道理就在孩子們身邊,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就在自己的學習,生活與成長,發(fā)展過程中。
“茍不學”“易為人”“雞司晨”這些詞句,理解起來有難度,但只要讀熟了,記住了,就為今后更好的理解、領悟、印證打下了基礎。
生字卡片、課件。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還記得嗎,我們上學的時候先學習什么呢?對,是漢語拼音。古時候的孩子們剛上學時首先要學習的卻不是拼音,而是幾本蒙書,比如《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等等,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字經》的節(jié)選。
板書課題:《三字經》。
二、學習課文。
1、通讀,給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們自由讀,要求讀的正確、流利。
2、交流整體感受:讀了文章,你有什么感受?想說些什么?
(四)品析賞讀:
你最喜歡那一篇文章?這篇文章的哪個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學生先進行小組交流,再在全班分享各自的感受。
(五)總結體會,整合感悟:
學生帶著各自對文章的感受,再次通讀本組文章。
(六)字形的記憶與書寫指導:
指導學生認真觀察把字寫美觀。
1、在這組文章中,你又認識了哪些字?小組同學互相讀一讀,認一認。
2、出示本課的六個生字,讓學生分析字形,然后說說自己記住了哪個字,是用什么方法記住的。
“非”:非字像個梯子,把梯子一分為二,再反過來拼裝而成。
(設計說明:不管學生用什么方法記住了字形,都應該給予鼓勵,因為不管是不是巧妙的方法,只要孩子去思考了,得出來的就一定是具有個性化的結論。)。
(七)總結與延伸:
我們祖先給我們留下的蒙學讀本內容是十分豐富的,我們今天只是讀了其中的幾個片段,同學們課下有時間的話,可以繼續(xù)誦讀。
國學三字經教案小班篇三
1、人之初。
教學目標:
1.了解《三字經》相關背景,激發(fā)學習興趣。
2.淺顯講解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及思想家。
3.通過課程內容學習,理解習慣及環(huán)境對一個人的成長的影響,學習的重要性,學習貴在專一和堅持。
教學重點:
激發(fā)學習興趣,解答為什么要學習國學,國學學什么,學了對生活會有什么影響。
教學難點:
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對人性的理解。啟發(fā)大家思考如何評判哲學思想,如果辯證的看待問題。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三字經》是古代小朋友上學的第一本書,是一本啟蒙讀物。他一共有1000多個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內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三字經作為小朋友上學學的第一門課程,學了它,我們就能知道怎么做個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東西,為什么我們會有輩分,中國最長的河是那條河?在我們沒出生以前中國發(fā)生了什么事?我們從今天開始也要學習它,通過它我們將會了解很多的東西。
這本《三字經》會回答我們。接下來,我們來一起學習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們的。
二、誦讀新句子:
請一個學生上臺領讀,大家一起誦讀。
三、講解句子,闡釋概念:
2、性相近,習相遠?!敖苯咏愃?“習”習染,長期在某種環(huán)境下養(yǎng)成的習慣;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來差別不大,但是因為后天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人和人之間的差距就變得越來越大了。
3、教之道,貴以專?!敖獭苯逃?,學習;“貴”重要的,好的方面;“?!睂R弧_@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專心為主,這樣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4、講解養(yǎng)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2)講了岳飛教育兒子的故事。
教育當然是父母的職責,但是人終究要走進社會,要離開父母,進入學校去接受更完備的教育。不嚴格地進行教育,是老師的過錯。
四、復習(3'):
誦讀新學的句子,齊誦已學的所有句子。
五、總結。
每個人出生時都是一樣的,不管是善還是惡,我們都有完全一樣的開始。后天的生活環(huán)境,每個人受到的教育,以及在學習過程中的專心程度,使我們漸漸差別越來越大。有人經過努力成為了自己理想中的人,也有人編成了大家都不喜歡的人。我們要想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就應該從現(xiàn)在開始,專心學習,和善良的好的人交朋友,聽父母的話。
2、子不學。
教學目標:
1、.介紹三字經。
2、.講解三字經第一段5-8句內容。
3、懂得孝和悌,懂得向善路上應該怎么做。
教學重點:
講解三字經第一段5-8句內容。
教學難點:
淺顯講解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及思想家。
教具準備: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一、回顧三字經前四句內容,提問的方式。
1)上節(jié)課大家印象最深的'人物?
學生回答:曹操、孟子等。
2)上節(jié)課大家學習到了什么?
學生回到:要做一個善良的人。
二、講解課文內容。
1、養(yǎng)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講了岳飛教育兒子的故事。
2)小結:教育當然是父母的職責,但是人終究要走進社會,要離開父母,進入學校去接受更完備的教育。不嚴格地進行教育,是老師的過錯。
2、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zhí)。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
3、小結;深講黃香和孔融兩個故事,道出“孝悌”的原因。我們如何去感恩?黃香和孔融都是后來成為大官的人,可是人們記住的不是他們成為大官,而是他們兒時的這些故事。這是因為“感恩”自古就是中國人的精神內核,使我們最先要做到的。
三、總結。
國學三字經教案小班篇四
1、讓幼兒初步了解《三字經》的相關知識。
2、學習《三字經》前四句話,并讓幼兒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
3、通過學習《三字經》繼承和弘揚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并從中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道德品質。
學習《三字經》前四句話,讓幼兒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
通過學習《三字經》,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道德品質。
1、游戲“三個字”
規(guī)則:由一個人抓其他人跑。只要被抓之前說一個三個字的詞語,別人就不可以抓你了,而你必須站在原地不動,然后再由一個人碰你一下你才可以繼續(xù)玩,如果被抓,被抓的人就去抓別人?!?BR> 2、鼓勵語:veryverygood,veryvery耶!
《三字經》圖書一本;《三字經》前八句話掛圖一份;圖片三張(小寶寶、泰山、教師醫(yī)生);字卡七張(善良、勇敢、懂禮貌、受人歡迎、膽小、不講衛(wèi)生、說臟話);塑料袋一個;《三字經》兒歌音樂。
1、開始部分。
2、結束部分。
總結:我們的小朋友們真聰明,說出了這么多三個字的詞語。讓我們鼓勵一下自己吧。今天老師給我們的小朋友帶來了一個新朋友,它的名字也是一個三個字的詞語,你們想不想認識它呢?(出示《三字經》圖書)這本書就是老師帶來的新朋友,大家來念一念它的名字,它叫三——字——經。
(1)觀察圖片(出示“小寶寶”圖片)。
(2)貼字卡游戲(將字卡散放在地上)。
總結:我們來看看花仙子送給小寶寶的祝福有:善良、勇敢、懂禮貌、受人歡迎,她希望小寶寶長大了成為善良、勇敢、懂禮貌、受人歡迎的孩子,那小寶寶長大了以后小朋友們愿意和他交朋友嗎?(愿意)我們再來看看壞心巫婆送來的咒語有:不講衛(wèi)生、膽小、說臟話,小寶寶長大了要是不講衛(wèi)生、膽小還愛說臟話我們還愿意和他交朋友嗎?(不愿意)。我們大家以后也要做善良、勇敢、懂禮貌的好孩子,這樣別人才喜歡我們、愿意和我們交朋友。
(3)總結。
“人之初,性本善。”是說我們人剛剛出生的時候,天性都是善良的,都希望自己得到別人的喜愛,也愿意和有良好品德的人交朋友。
(1)觀察“人猿泰山”圖片。
(2)觀察“教師醫(yī)生”圖片。
(3)總結。
“性相近,習相遠”告訴我們,人的天性本來差不多,但因為在不一樣的環(huán)境里長大,所以就會變得越來越不同。
(1)提問引導。
(2)總結。
“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钡囊馑季褪且粋€人如果從小就沒有好的教育,那么他善良的`天性就會變壞。為了使人不變壞,最重要的就是要好好的、專心的教育他。
小朋友們老師剛剛把《三字經》前四句話的意思告訴了你們,小朋友們學習了這四句話以后明白了些什么道理呢?(好好學習才能成為有用的人)。
(五)聽兒歌。
小朋友們這首兒歌好聽嗎?那讓我們再聽一遍,這一遍小朋友們可以試著跟著唱一唱。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學習了《三字經》的前四句,那我們回家以后教給其他的小朋友好嗎?
國學三字經教案小班篇五
這兩句放在《三字經》的開頭,一語雙關,既從人的本性開始寫起,結構明確,也闡述了人的本性,即人出生的時候,天性本來是善良的,通過錢文忠教授介紹:最初提出這一觀點的人是儒家思想創(chuàng)建者孟子。在孟子的言論中,重點以“仁”為主,我同意這種看法,因為這種觀點可以使很多人避免“霧里看花”,從而走上不歸之路,人性本善,是人類內心世界真是的寫照。
性相近,習相遠。
人的本性差距不大,但是由于受到后天外來環(huán)境的熏染,差距越來越大。可見在古代,就有人對“后天環(huán)境”做出了評價,認為導致人性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受到外來因素的影響,這句“古訓”一直沿用至今。在這個繁華都市,形形色色的事物,在給人們增添樂趣的同時,也在無形中改變了人們的天性,沉溺于其中,從而便有了教育。
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如果不去接受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受到變遷,而學習的根本辦法,就是專一”。這是錢文忠教授對這句話的理解,我對這句話,情有獨鐘,因為人性格的養(yǎng)成是要受到后天教育的影響,對于18歲以下未成年人,他們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上網、打游戲、逃學、說臟話,這些現(xiàn)象在中學生中已經是很普遍了,而教育就是挖掘他們本性的善良,讓他們有一個健康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這才是社會發(fā)展的要求。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國學三字經教案小班篇六
一、我會填。(2×10=20)。
1、高曾祖,。身而子,。
2、三才者,。三光者,。
3、曰春夏,。此四時,。
4、養(yǎng)不教,。教不嚴,。
5、一而十,。百而千,。
二、我會選。(4×12=48)。
1、“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边@個故事發(fā)生在()身上。
a、孔子b、孟子c、老子d、荀子。
2、“香九齡,能溫席”告訴我們()。
a、要孝敬父母b、要尊敬兄長c、要認真學習。
3、“融四歲,能讓梨”告訴我們()。
a、要認真學習b、要幫助別人c、要學會謙讓。
4、“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边@句話是說()。
a、要堅持鍛煉身體。b、做人要遵守禮節(jié),講求信用。
c、子女要孝敬父母。d、要加緊時間學習。
5、《三字經》中介紹了哪個人很會教育孩子,五個孩子都很有出息。()。
a、竇燕山b、曾參c、黃香d、孔子。
6、《國風》、《大雅》、《小雅》、《頌》,合稱為()。
a古詩b四詩c唐詩。
7、《論語》共有()篇。
8、“如果不加以教育,一個人原本善良的天性就會發(fā)生改變?!庇谩度纸洝吩谋磉_是哪一句?()。
a.茍不教,性乃遷。b.教之道,貴以專。
c.人不學,不知義。d.幼不學,老何為。
9、“稻粱菽,麥黍稷,此六谷,人所食。”中的“粱”指的是()。
a.小米b.高粱c.大豆d.玉米。
10、“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中的'“豕”指的是()。
a.豬b.鴨c.鴿子d.狗。
11、王小清的爸爸對兒子的學習不聞不問,只顧著自己打牌。你打算用哪句話來勸他?()。
a.親師友習禮儀b.養(yǎng)不教父之過。
c.昔孟母擇鄰處d.人不學不知禮。
12、三才者指的是()。
a天地人b日月星c君臣義。
三、我是小判官。(2×6=12)。
1.《孟子三遷》這個故事是發(fā)生在孔子身上的。()。
2.《孔融讓梨》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學會謙讓。()。
3.《三字經》中竇燕山教育子女,很有方法,子女長大后,名揚四海。()。
4.“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意思是古時候孟子的母親為了給兒子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曾經三次搬家,有一次孟子逃學回家,孟母氣得剪斷了織布機上織了一半的布,讓孟子知道半途而廢將一事無成。()。
5.“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的后一句是“子不學”。()。
6.君則敬,臣則忠是十義中的兩義。()。
四、我會連。(2×10=20)。
(1)茍不教,性乃遷教不嚴,師之惰。
養(yǎng)不教,父之過詳訓詁,明句讀。
凡訓蒙,須講究教五子,名俱揚。
竇燕山,有義方百而千,千而萬。
一而十,十而百教之道,
貴以專。
(2。
禮)我周公,作周如六經,始可讀。
孝
熟
存治體。
經
子
記其事。
為
初
當講求。
詩
秋
至四書。
經通既明學者書易,,,,四書著六官,方讀撮其要,必有號六經,禮春小學終,
國學三字經教案小班篇七
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zhí)。
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誦原文,積累語言。
2、明白《黃香溫床》《孔融讓梨》的故事,了解孝敬父母,互相謙讓是傳統(tǒng)美德。要繼承和發(fā)揚這種美德。
3、培養(yǎng)學生“感恩、愛”完美品質。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地朗讀原文,熟讀成誦。
【教學難點】體會原文的含義,學習古人的孝敬父母?;ハ嘀t讓禮儀道德。
【教學準備】。
1、《黃香溫床》《孔融讓梨》配音動畫課件。
2、《三字經》朗讀錄音。
3、學習資料的課件設計。
4“經典誦讀能手”頭飾、“經典誦讀小名星”頭飾。
【教學過程】。
(一)故事激趣。
1、同學們,你們聽過《黃香溫床》《孔融讓梨》的故事嗎想看一看嗎。
2、播放《黃香溫床》《孔融讓梨》動畫課件,要求學生認真看,用心聽,用腦想,能說出故事的主人公是誰,他們各做了一件什么事為什么他們會這么做看完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過渡新授:這個故事就出自這天我們所要學習的《三字經》的片段資料,讓我們一齊來讀一讀原文。
課件出示: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zhí)。
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
(二)誦讀感悟。
1、師范讀,學生認真聽,注意不認識字的發(fā)音。
2、學生自由讀,讀邊畫出不認識的字,(齡、能、融、染、犁、弟)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3、同桌互讀,要求及時正音把原文讀通讀熟讀順。
4、看大屏幕個別讀,比一比誰讀得正確流利。布置誦讀評比規(guī)則。
5、師提示,古文的朗讀不但要正確還要讀出節(jié)奏韻律,播放《三字經》朗讀錄音,學生聽后先說感悟再試著自己讀一讀。
6、指名學生個別讀——學生互相評價——教師評價(評價中引導學生進一步讀出節(jié)奏韻律之美。)。
出示課件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zhí)。
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
7、接火車讀。小組讀。各小組評選“經典誦讀能手”帶上頭飾。師生鼓勵。
8、由“經典誦讀能手”上講臺誦讀,評選“經典誦讀小明星”帶上頭飾,師生鼓勵。
9、全班同學打節(jié)奏,齊聲背誦。
10、同學們真聰明,那這章《三字經》的資料你們已經記住了,老師期望你們回家把古詩文背誦給家長聽。把故事講給家長聽。
(三)拓展升華。
1、讀古詩文的過程中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在匯報中質疑,再次體會原文的含義。明白做人的道理。
2、在生活中,你是就應怎樣關心爸爸、媽媽的呢看到別人做不對時你會說什么。
3、你該怎樣和同學、小朋友相處呢。
(四)總結提高。
黃香和孔融都是之后成為大官,但是人們記住的不是他們的大官,而是他們兒時的這些故事??梢?,孝敬父母,關心他人,謙虛禮讓,富有愛心,懂得禮儀是多么重要。這些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這天我們更要學會用愛和感恩讓世界變得更加美麗和諧。
【教學反思】。
經典誦讀把學生帶入了傳統(tǒng)的文化氛圍,學生在一遍遍的古典經文誦讀中感受了古文化的博大精深、深邃意遠,興趣漸生,之乎者也,古訓在前,在獲取知識的同時自然約束了自己的行為,傾向于學習,心靈又得到洗禮和震撼。在學生瑯瑯“讀經”中,感受到的是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意趣橫生。
在教學《三字經》前,我反復閱讀教材,明白這些資料中講了許多歷史故事,通篇皆為整齊押韻的三字或四字小節(jié),結構整齊悅目,讀來簡潔凝練,抑揚頓挫,瑯瑯上口,根據(jù)這一特點,我查閱了超多的資料,制作資料有關的小故事課件,借助這些故事幫忙學生理解其含義及做人的道理。本次教學中,故事引入,激發(fā)學習興趣,很好地調動了學生誦讀《三字經》的用心性。在教學資料時,利用《黃香溫席》和《孔融讓梨》兩個故事,結合文本,由字到句,再拓展到日常生活,讓學生在自己的親身實踐中感知何為“孝”何為“悌”的道理。另外,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根據(jù)教材語言特點,主要的教學支點就是“讀”,采用自讀、練讀、指讀、合作讀、表演讀、競賽等多種方法,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熟悉文本,并感悟文本。
這一系列的過程,層層深入,步步提高要求,從誦讀中,教材的'押韻美感、抑揚頓挫的節(jié)奏才能體現(xiàn)出來,或者說正是教材語言特有的聲律美感內在地決定了吟詠誦讀是其主要學習方式。因聽聲而記真切,因吟誦而見其美,美感的教育不是外在的,就在語言的聲音美本身!這能夠看出每一天讓孩子反復吟誦這類讀本,美辭佳句盡入腹中,積累日豐,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凝練、典雅的文言語感和美感,潛移默化中學生的語言表達潛力、識字量及運用知識的潛力得到了促進和發(fā)展。
國學三字經教案小班篇八
教材內容:
人遺子,金滿籯。我教子,惟一經。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
教學目標:
1、通過反復引領學生誦讀“人遺子,金滿籯。我教子,惟一經。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崩斫饣疽馑?,通過誦讀,增強學生的學習意識。
2、通過學習《三字經》這四句,體會和理解積極的道理,感受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
4、能流利地朗讀和背誦這四句的《三字經》。教學重、難點:
1、通過朗誦、背誦、吟唱《三字經》,體會《三字經》的語言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
2、能初步明白這四句三字經的道理。教具準備:幻燈圖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同學們,從小讀書勤奮上進的人,都會有好的收獲,而只顧貪玩,1浪費了大好時光是一定要后悔的(引出“少年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道理。)。
二、新授感悟。
1.自讀《三字經》中從“人遺子??宜勉力”。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不認識的字詞,并將四句子讀正確、流利、通順。
2、老師朗讀《三字經》,請學生一起讀。老師引導讀準“籯”字音。
3、同桌讀、小組讀、全班齊讀。
4、教師講解這四句三字經的含義。板書:人遺子,金滿籯。我教子,惟一經。
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
5、小組比賽讀,老師引導吟唱這四句的《三字經》。
6、同桌吟唱、小組吟唱、全班齊吟唱。出示圖片并解釋:
一般人留給子孫的是滿箱的財寶,我卻不同,只有一部三字經,用來教導子孫好好讀書,明白做人處事的道理。只要肯勤勞努力的學習,一定會有成果,如果只是嬉戲,游玩不肯上進,對自己對父母師長,都是沒有益處,要時常警惕,好好努力。
7、讓學生自己邊學邊講。
8、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
(1)你認為那句話對你的啟示最大?為什么?
(2)要想將來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小時候就要怎么樣?
9、請學生思考問題:
你長大想當什么?(說明我們是少年兒童,要從小樹立志向。要認識到讀書學習對我們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堅實地知識根底,長大以后才能為社會做出應有貢獻。如果現(xiàn)在不努力,等到年紀老了再學習就遲了。)。
三、擴展活動:
學了本課后,你有什么想法,用你喜歡的方式表達出來,可以是繪畫,也可以朗誦,也可以用完整的話說給家長和同學們聽。
國學三字經教案小班篇九
根據(jù)2010—2011學年國學教育的課程設置,為了明確《弟子規(guī)》、《三字經》的教學目標,明晰國學課程的教學理念,規(guī)范課程實施的流程,確立國學教育系列專項活動,進一步推動我縣國學教育科學、有序地深入,為國學啟蒙教育的實施提供科學的導向,現(xiàn)就2010—2011學年關于加強國學課程《弟子規(guī)》《三字經》教學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課程目標設置。
(一)課程總目標。
國學課程運用教師的課堂教學與學生的課外學習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努力引導學生熟讀成誦,積累語言;質疑探源,啟智開思;古今結合,開宗明義;學以致用,身體力行。從而感受民族文化的精髓,培植學生對民族文化的向往與熱愛的情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實現(xiàn)文化興校與經典育人的雙向發(fā)展。
(二)課時總安排。
教學學段:三至五年級。
教學內容:《弟子規(guī)》。
教學時段:2010至2011學年度上學期1——20課。
2010至2011學年度下學期21——40課。
課文學習要求。
1、對40課經文能誦讀成韻。
3、對課文意思有粗略的理解,能夠用自己的話說出課文中意思淺顯的句子。
4、激發(fā)喜愛誦讀的興趣,學習誦讀方法,初步形成誦讀習慣。
5、學會在生活中運用《弟子規(guī)》的行為要求,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舉止。學習運用《三字經》所詮釋的方法引導自己的行為實踐。
故事學習要求。
1、對全冊課文中的課文故事,有大概的了解。
2、能夠用自己的話講述教材中每一章的第一個故事。(即第1、2、8、12、20、27、33、35課故事計8個。)。
3、激發(fā)講述故事的興趣,學習講述故事的方法,初步形成講述與交流的習慣。
4、在故事中受到道德感染,從而形成立德、礪學、力行的愿望。立法認知要求。
1、對中國傳統(tǒng)歷法有濃厚的好奇心。
2、讀文大致了解中國傳統(tǒng)的主要節(jié)氣。
3、知曉中國傳統(tǒng)主要節(jié)日的由來。
讀寫要求。
能夠運用自己所學的文字默寫《弟子規(guī)》的內容。
教學學段:三至五年級。
教學時段:2011至2012學年度上學期1——20課。
2011至2012學年度下學期21——40課。
課文學習要求。
1、對40課經文熟讀成誦。
2、學會用自己的話說出課文的主要意思。嘗試用課文的知識與事理指導自己的學習與生活。
3、初步掌握誦讀方法,并能輔之于合理的動作。
4、初步養(yǎng)成喜愛誦讀的情感,形成良好誦讀習慣。
5、學習運用《三字經》所詮釋的方法引導自己的行為實踐。
故事學習要求。
1、能夠對全冊課文中的課文故事,有大概的了解。
3、初步形成故事的講述方法。并能配之合適的動作與表情。
4、形成講故事的愿望,形成講述與交流的良好習慣。
5、在故事中受到激勵,從而形成立德、礪學、力行的愿望。
節(jié)氣與養(yǎng)生要求。
作為教師知識性講讀內容,激發(fā)生了解節(jié)氣與養(yǎng)生方面的常識,引導學生嘗試自主學習,豐富知識視野。
讀寫要求能夠運用自己所學的文字默寫《三字經》的經文內容。
二、《三字經》教材特點與教學理念。
(一)《三字經》經文結構特點。
《三字經》以三言形式出現(xiàn),三個字一句,四句一組。全篇圍繞“教之道,貴以專”這一主題分為六個部分,六個部分內容連貫,體現(xiàn)了作者完整一貫的教育思想。第一部分從“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學,不知義”談教育的意義和重要性;第二部分“為人子,方少時”至“首孝悌,次見聞”則是強調教育的內容和順序;第三部分從“知某數(shù),識某文”到“此十義,人所同”講授基本的文化常識;第四部分從“凡訓蒙,須講究”到“文中子,及老莊”介紹代表中國文化的重要經典和讀書的次第;第五部分“經子通,讀諸史”到“通古今,若親目”是中國通史綱要;第六部分從“口而誦,心而維”至“戒之哉,宜勉力”談勤奮刻苦是接受教育的基礎?!度纸洝酚玫涠?,知識性強,在編排順序上極有章法,每一部分都有一個獨立的中心,但六個部分又合成一個整體,體現(xiàn)出作者一以貫之的學術思想。
(二)《三字經》課程教學理念。
國學啟蒙教育要堅持經世致用的思想,大力推行古為今用,思辨結合,批判繼承的實施理念,根據(jù)《三字經》國學課程的教材特點與課程目標,在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的基礎上,課堂教學必須運用誦讀化、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的教學理念,構建以誦讀為主線,以明意為支點,以拓展為外延,以內化為核心的教學框架,形成主題導入,誦讀入韻、明意悟理、明史通今的四環(huán)教學流程,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推進。讓學生在誦讀中,知經意,曉典故,明史實,悟事理,從而實現(xiàn)國學文化在啟蒙教育的傳承與發(fā)展。
1、誦讀化。即以誦讀為主線,讀中正音,讀中明意,讀中感悟,讀中內化。教師巧設平臺,活用方法,讓學生誦讀中直面經典,在讀中理解、感悟、體驗、積淀,有效發(fā)揮誦讀的功能。
2、情境化。根據(jù)經文的主題,借助音樂、活動、畫面、視頻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觀察、理解、思考、感悟,開拓視野,感受歷史,陶冶品性。
3、故事化。小故事蘊含有大智慧,教學時把故事引入課堂,即以經典小故事或歷史事件與歷史人物詮釋經文中涉及的人與事,在豐富經文內涵中,開拓學生視野。展經文外延,深入淺出地詮釋經文,化難為易,化繁為簡,突破理解的難點,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理解課文,受到教育。
4、生活化。根據(jù)《三字經》的啟示功能,結合社會、人生的發(fā)展需要,聯(lián)系生活實際,設計生活化的環(huán)節(jié),把學國學與用國學結合起來,把傳承民族文化與弘揚時代精神結合起來,這樣既縮短古今文化間的距離,又充分發(fā)揮經世致用的功能。同時又將文化的弘揚與批判式的繼承結合起來,有助于傳承民族精華又不拘泥古訓,更有助于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
國學三字經教案小班篇十
這節(jié)國學課的教學內容為我校校本教材《三字經》中關于孝道的內容: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zhí);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并以此由古及今,學習體會《新三字經》中孝敬父母,尊敬長輩的內容。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等手段,根據(jù)二年級學生的特點由國學熱身操導入、課間穿插《三字經兒歌》,采用聽一聽,看一看;讀一讀,背一背;講一講,想一想;唱一唱,樂一樂等環(huán)節(jié)進行教學,融身體語言,表情動作于教學中,讓學生在輕松活躍的氛圍中受到傳統(tǒng)道德教育,懂得孝敬父母,尊敬長輩。
附:教學內容]《新三字經》小朋友。
正年少。
尊長輩。
懂禮貌父母教。
認真聽。
做錯事。
即改正長輩錯。
要提醒。
態(tài)度好。
心意誠家務事。
愿承擔。
洗碗筷。
掃庭院家愛我我愛家。
好孩子。
人人夸。
國學三字經教案小班篇十一
1.理解“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的含義,并能初步誦讀。
2.能用“哎”及時回答他人的呼喚,知道大人吩咐的事情不偷懶。
3.在生活中,懂得尊重父母和身邊的人。
1.提前請隔壁班級能力強的一位幼兒及家長拍攝相關錄象。兩人的照片一張。
3.文字圖片: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應勿懶。
4.每個幼兒的身上貼好名字。(便于老師叫出小朋友的名字)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引起興趣。孩子們今天薛老師帶你們去認識一個新朋友。聽音樂進場。
(二)出示視頻1,理解語句“父母呼,應勿緩?!钡囊馑迹谩鞍ァ贝饝獎e人。
1.視頻1。
2.師幼討論。
教師:咦,想想答應媽媽了嗎?為什么?如果你是想想,媽媽喊你,你會怎么答應。
3.游戲:我喊你答。
教師:我現(xiàn)在做媽媽,你們都是我的孩子,喊你名字的時候要趕快答應?
呀想想也答應得很快,我們一起表揚一下。你們也很能干,真是媽媽的好孩子。
4.練習誦讀“父母呼,應勿緩?!苯處煟涸诤芫煤芫靡郧暗男『⒆铀麄円裁靼走@個道理,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播放課件1,放慢速度)教師:你們聽到了什么?請個別幼兒回答。幼兒回答出一句,及時提煉句子,還有誰來會所說聽到了什么?(并出示字卡)分角色誦讀“父母呼,應勿緩”。男孩子們(唉)你來讀一讀。女孩子們,你們也來讀一讀。
國學三字經教案小班篇十二
1、通過學習,使幼兒初步理解“昔仲尼,師項橐,古圣賢,尚勤學”的含義。
2、培養(yǎng)幼兒大膽、完整講述的能力。
3、激發(fā)幼兒對經典誦讀的興趣。
圖片一幅、打印好的紙人手一張。
1、通過觀察圖畫引出故事。
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張有趣的圖畫,你們想看嗎?老師在投影儀上出示圖片。提問:
(1)圖片上有誰?這些人是什么時候的人?從哪里看出來的?
(2)圖片上的老爺爺是誰?
(3)這幾個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戲呢?
(4)請你猜一猜,孔子和項橐在說什么呢?
2、老師講故事,故事中的問題讓幼兒回答后,再接著講。
小結:孔子雖然知道很多知識,但他還是很愛學習,還向七歲的項橐請教,真是不簡單。我們小朋友更應該認真學習知識,做個有學問的人。
3、結合《三字經》,激發(fā)認字興趣。
這個故事就藏在我們學過的《三字經》里,是哪一段呢?
出示打印好的紙張,一起讀。老師可稍作解釋。
幼兒拿出自己的紙,邊指邊讀。從“昔仲尼”讀到“猶苦卓”。
活動延伸:鼓勵幼兒收集經典故事來講給大家聽。
孔子是中國的大圣人,他一生勤奮好學,并且十分謙虛,不論何人,只要有一技之長,他都虛心向他學習。他有一句名言:“三人行,必有吾師焉?!币馑际钦f,路上只要有三個人走路,其中必有一個可以當他的老師。
傳說有一次,他外出講學,走到一個路口,有幾個孩子正在玩堆沙城的游戲,沙土堆起的一座小城,擋住了去路??鬃酉萝?,問他們:“車來了你們怎么不讓路呢?”其中一個叫項橐的小孩答道:“我只聽說車繞城走,沒聽說城讓車走的道理?!笨鬃右幌裸蹲×?。接著便對這個聰明的孩子發(fā)生了興趣,向他提了不少問題考他,其中有什么山上沒有石頭,什么水中沒有魚,什么樣的門關不上,什么牛不生犢,什么馬不下崽,什么刀上沒有環(huán),什么火沒有煙,什么男人沒妻子,什么女人沒丈夫,什么樹不長枝,什么城沒有使者,什么人沒有孩子……這些問題涉及到天文、地理、自然科學甚至家庭倫理道德等諸方面,就是一般成年人也難以回答。誰知項橐不慌不忙地回答說:“土山上沒有石頭,井水中沒有魚,空著的門關不上,泥牛不生犢,木馬不下崽,砍刀沒有環(huán),螢火蟲的火沒有煙,仙人沒有妻子,仙女沒有丈夫,枯樹不長枝,空城沒有使者,小孩沒有孩子?!?BR> 流利的回答使孔子驚嘆,他連聲說:“了不起!了不起!”于是坐下來和他傾心交談,發(fā)現(xiàn)項橐這個七歲小兒,不但聰明機靈,對一些問題還有自己獨特的看法,于是不恥下問,誠懇地向他學習。以孔子這樣有學問的大圣人能向一個七歲小兒學習,那么作為普通人,當然更應該虛心向所有有知識的人學習。
國學三字經教案小班篇十三
1、通過學習《三字經》,體會和理解《三字經》中積極的義理,感受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
2、通過朗誦、背誦《三字經》,體會《三字經》的語言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
通過學習《三字經》,讓學生感受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
學生會判斷《三字經》中的精髓內容。
一、課前演講與名言推薦。
1、課前演講《我最喜歡的一首歌》。
2、演講評分。
二、導入。
師:“常回家看看”不僅道出了作者的心聲,而且還唱出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那就是對家的重視。《三字經》里也有這樣一句話:“夏傳子家天下”。今天,讓我們再次學習《三字經》,再次去領略我們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
三、要求學生背誦《三字經》。
1、提出要求: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片段背誦,并簡要闡述喜歡的理由。
2、背誦《三字經》片段并簡要陳述理由。
四、要求學生談談學習《三字經》后的收獲。
1、提出要求:請學生結合《三字經》的內容,談談學習后的收獲。
2、學生談收獲。
學生1:九峰人的座右銘是“先成人再成材”,這句話說出了道德品質的重要性?!度纸洝分小包S香溫席”“孔融讓梨”和“孫康映雪”等典故教育我們做人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多交良師益友,努力學習。學了《三字經》,我還知道:人如果沒有良好的品德,連動物也不如。
學生2:《三字經》中有一句話讓我記憶深刻,這句話就是:“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這句話告訴我們:勤勞就有功效,嬉戲是沒有益處的,應該警惕自己,時時勤勉用功。讀了這句話,我懂得了凡是勤懇學習的人,一定會有進步。如果怠惰嬉戲,不但沒有益處,而且還會有損害,所以我們更應該好好學習,將來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材。
學生3:“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這句話給我很深的啟示。如果一個人不學禮,就無法立足于社會,因為不懂禮的話,就會容易說錯話,如果懂得禮節(jié),大家便樂意和你為友,并且尊敬你。我們現(xiàn)在求學,常常與老師親近,要學老師良好的言行,功課上有疑問要請教老師,不要和老師疏遠。對于和你志同道合的同學,要與他們和樂相初。
五、拓展閱讀,并讓學生嘗試寫《三字經》。
國學三字經教案小班篇十四
1、理解“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的含義,并能初步誦讀。
2、能用“哎”及時回答他人的呼喚,知道大人吩咐的事情不偷懶。
3、在生活中,懂得尊重父母和身邊的人。
1、提前請隔壁班級能力強的一位幼兒及家長拍攝相關錄象。兩人的照片一張。
2、文字圖片: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應勿懶。
3、每個幼兒的身上貼好名字。(便于老師叫出小朋友的名字)。
(一)談話活動,引起興趣。孩子們今天薛老師帶你們去認識一個新朋友。聽音樂進場。
(二)出示視頻1,理解語句“父母呼,應勿緩?!钡囊馑?,并會用“哎”答應別人。
1、視頻1。
2、師幼討論。
教師:咦,想想答應媽媽了嗎?為什么?如果你是想想,媽媽喊你,你會怎么答應。
3、游戲:我喊你答。
教師:我現(xiàn)在做媽媽,你們都是我的孩子,喊你名字的時候要趕快答應?
呀想想也答應得很快,我們一起表揚一下。你們也很能干,真是媽媽的好孩子。
4、練習誦讀“父母呼,應勿緩?!苯處煟涸诤芫煤芫靡郧暗男『⒆铀麄円裁靼走@個道理,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播放課件1,放慢速度)教師:你們聽到了什么?請個別幼兒回答。幼兒回答出一句,及時提煉句子,還有誰來會所說聽到了什么?(并出示字卡)分角色誦讀“父母呼,應勿緩”。男孩子們(唉)你來讀一讀。女孩子們,你們也來讀一讀。
(三)播放視頻2,理解語句“父母命,行勿懶?!睅煟喊职謰寢尯拔覀兠值臅r候要馬上答應,那爸爸媽媽讓我們做事情的時候該怎么做呢。
我們先來看看想想是怎么做的。
1、視頻2。
2、師幼討論。
教師:媽媽喊想想干什么?她是怎么做的?媽媽喊了想想做事情的時候,馬上去做,不偷懶。想想做得真不錯,我們表揚一下她吧。你在家里爸爸媽媽喊你做了什么事情,你是怎么做的?和你的好朋友說一說吧?幼兒討論教師:你在家里爸爸媽媽喊你做了什么事情?你是怎么做的?誰來說一說。
情景表演:幼兒:媽媽喊我洗手,我馬上就去洗手。你知道了媽媽喊你做事情的時候馬上去做,不偷懶。那我們試一試。**孩子,到媽媽這里來,要吃飯了,把手洗洗干凈吧。(要下命令式,讓孩子去做事情)。
4、幼兒體驗。
教師:爸爸媽媽喊你做事情的時候你能馬上去做不偷懶,那老師喊你們做事情,你們愿意嗎?孩子們(哎)請你們把這句好聽的話告訴客人老師吧。(播放課件2)(四)誦讀,進一步鞏固認識。
教師總結:今天好開心,孩子們都會讀弟子規(guī)中的兩句話,明白了話的意思。讓我們一起去告訴別的班級的小伙伴吧?和客人老師說再見吧。(播放音樂,幼兒拍手誦讀離開)。
國學三字經教案小班篇十五
金裝鎮(zhèn)中心小學。
黃穎。
教學內容:
《三字經》中的“瑩八歲,能詠詩,泌七歲,能賦棋。彼穎悟,人稱奇,爾幼學,當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謝道韞,能詠吟。彼女子,且聰敏,爾男子,當自警?!薄?BR> 教學目標:
1、初步感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豐富內涵,理解詩文內容明白只要努力用功讀書,就會取得好成績的道理。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瑩八歲能詠詩泌七歲能賦棋彼穎悟人稱奇爾幼學當效之”,并且在熟讀的基礎上達到背誦。
3、明白學習別人的優(yōu)點可以使自己進步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對“瑩八歲,能詠詩,泌七歲,能賦棋。彼穎悟,人稱奇,爾幼學,當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謝道韞,能詠吟。彼女子,且聰敏,爾男子,當自警。”內容及含義的理解。
教學準備:小黑板、圖片。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二、初讀詩文、理解大意。
三、明理品讀。
四、明理品讀。
五、拓展升華。
六、總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講四篇小故事,請同學們邊聽邊想:這四個故事講的都是什么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教師邊出示圖片邊講述祖瑩吟詩、李泌賦棋、文姬辨琴、道韞詠吟的故事)。
2、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故事講的是什么事?你從中知道了什么道理?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跟這四個故事有關的“三字經”。
二、初讀詩文、理解大意。
1、出示詩文,讀準字音。
(1)教師范讀(教師語速適中,使學生聽清字音)。
(2)學生自讀(給學生充足的時間,使學生讀準字音)。
(3)指名讀(多種形式:拍手讀,男、女生分讀,小組讀,接龍讀……)。
2、理解詩文。
(1)你讀懂了哪些內容?
學生匯報,教師適時講解:賦棋、彼、爾、效等字詞的意思。(2)指名講解詩文的意思(學生嘗試講解,教師適時補充)。
(3)教師對詩文意思進行小結:北齊有個叫祖瑩的人,八歲就能吟詩,后來當了秘書監(jiān)著作郎。唐朝有個叫李泌的人,七歲就能以下棋為題而作出詩賦。他們兩個人的聰明和才智,在當時很受人們的贊賞和稱奇。你現(xiàn)在正是求學的開始,應該效法他們,努力用功地讀書。
東漢末年的蔡文姬,從小便能分辨琴聲的好壞,可以從琴聲分辨出吉兇之兆。晉朝宰相謝安的侄女謝道韞能出口成詩。他們這些女孩子,既聰明又敏捷,你們這些男生應當自我警惕,好好努力,不分男女,只要是好榜樣就要學習。
三、明理品讀。
1、北齊的祖瑩、唐朝的李泌、東漢的蔡文姬、晉朝謝道韞為什么能有這樣的成績?
2、我們應該向他們倆學習什么?
3、讓我們再來把這四句三字經有感情的讀一讀(自由讀后齊讀)。
四、嘗試背誦。
1、自由背誦。自己小聲背或和同桌一起背一背。
2、師生互動,考考你。
3、全班拍手背。
4、比一比,看誰背得又快又好(過關者畫上紅旗)。
五、拓展升華。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六、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北齊的祖瑩、唐朝的李泌、東漢的蔡文姬、晉朝謝道韞的故事,希望同學們能效法他們,從小就努力用功地讀書,長大做一個有用的人。
七、板書設計:
瑩八歲,能詠詩,泌七歲,能賦棋。
彼穎悟,人稱奇,爾幼學,當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謝道韞,能詠吟。彼女子,且聰敏,爾男子,當自警。
八、教后反思。
《三字經》是我們學校的校本課程。課前我積極準備,查閱了一些的資料,豐富自己的相關知識,以應對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各種疑問,并力爭課堂教學上有一定的突破;課后我進行了深入的反思。
首先,我從什么是《三字經》引入,激發(fā)孩子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探究欲望,激發(fā)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其次,在課堂上注重學生品德教育,從“勤學成才”的故事,啟發(fā)學生,珍惜光陰,使每個同學更加發(fā)奮讀書。
第三,在課堂上使用配樂朗讀不僅活躍了氣氛,更使同學們感受到了中國古典音樂和古典文化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美;在優(yōu)美的音樂聲中輕松的背下所學內容,得到教育。
此外,查找資料是中年級學生應該培養(yǎng)的能力,以查找自己喜歡的關于學習的內容為依托,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起,使學生的新知識有了擴展,還使學生對舊知識有了更深的理解,真正達到了溫故而知新的目的。
總之,本次課堂上,學生興趣很高,課堂氣氛活躍,他們能很快地掌握所學的內容,大部分學生都會初步背誦,教學目的達到,課堂效果良好,但還出現(xiàn)一些問題,因為現(xiàn)在學生通過各種渠道了解了許多的知識,課堂上隨時會提出各種問題,出現(xiàn)各種情況,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具有廣博的知識,具有靈活的課堂教育機智,才能適應教育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