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三字經(jīng)教案小班(熱門20篇)

字號:

    教案應該具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和適合的教學方法,以便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的學習。教案的編寫要注意形式多樣,結構清晰,易于操作和實施。接下來是一些優(yōu)秀教案的案例,希望可以給大家?guī)硪恍椭?BR>    國學三字經(jīng)教案小班篇一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養(yǎng)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zhí)。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
    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shù),識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曰南北,曰西東,此四方,應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數(shù)。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曰黃道,日所躔。曰赤道,當中權。赤道下,溫暖極。我中華,在東北。
    曰江河,曰淮濟。此四瀆,水之紀。曰岱華,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農(nóng),曰工商。此四民,國之良。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陸。有蟲魚,有鳥獸。此動物,能飛走。
    稻粱菽,麥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
    曰喜怒,曰哀懼,愛惡欲,七情具。青赤黃,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識。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絲與竹,乃八音。曰平上,曰去入,此四聲,宜調(diào)協(xié)。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孫。自子孫,至玄曾,乃九族,人之倫。
    父子恩,夫婦從,兄則友,弟則恭;長幼序,友與朋,君則敬,臣則忠。
    此十義,人所同,當順敘,勿違背。斬齊衰,大小幼。至緦麻,五服終。
    禮樂射,御書數(shù),古六藝,今不具。唯書學,人共遵,既識字,講說文。
    有古文,大小篆,隸草繼,不可亂。
    若廣學,懼其繁,但略說,能知源。凡訓蒙,須講究,詳訓詁,明句讀。
    為學者,必有初,小學終,至四書。論語者,二十篇,群弟子,記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講道德,說仁義。作中庸,子思筆,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學,乃曾子,自修齊,至平治。孝經(jīng)通,四書熟,如六經(jīng),始可讀。
    詩書易,禮春秋,號六經(jīng),當講究。有連山,有歸藏,有周易,三易詳。
    有典謨,有訓誥,有誓命,書之奧。我周公,作周禮,著六官,存治體。
    大小戴,注禮記,述圣言,禮樂備。曰國風,曰雅頌,號四詩,當諷詠。
    詩既亡,春秋作,寓褒貶,別善惡。三傳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經(jīng)既明,方讀子,撮其要,記其事。五子者,有荀揚,文中子,及老莊。
    經(jīng)子通,讀諸史,考世系,知終始。自羲農(nóng),至黃帝,號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號二帝,相揖遜,稱盛世。夏有禹,商有湯,周文武,稱三王。
    夏傳子,家天下,四百載,遷夏社。湯伐夏,國號商,六百載,至紂亡。
    周武王,始誅紂,八百載,最長久。周轍東,王綱墜,逞干戈,尚游說。
    始春秋,終戰(zhàn)國,五霸強,七雄出。蠃秦氏,始兼并,傳二世,楚漢爭。
    高祖興,漢業(yè)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興,為東漢,四百年,終于獻。
    魏蜀吳,爭漢鼎,號三國,迄兩晉。宋齊繼,梁陳承,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東西,宇文周,與高齊。迨至隋,一土宇,不再傳,失統(tǒng)緒。
    唐高祖,起義師,除隋亂,創(chuàng)國基。二十傳,三百載,梁滅之,國乃改。
    梁唐晉,及漢周,稱五代,皆有由。炎宋興,受周禪。十八傳,南北混。
    遼與金,皆稱帝,元滅金,絕宋世。輿圖廣,超前代,九十載,國祚廢。
    太祖興,國大明,號洪武,都金陵。迨成祖,遷燕京,十六世,至崇禎。
    權閹肆,寇如林,李闖出,神器焚。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由康雍,歷乾嘉。民安富,治績夸。道咸間,變亂起。始英法,擾都鄙。
    同光后,宣統(tǒng)弱。傳九帝,滿清歿。革命興,廢帝制。立憲法,建民國。
    古今史,全在茲。載治亂,知興衰。史雖繁,讀有次。史記一,漢書二。
    后漢三,國志四。兼證經(jīng),參通鑒。讀史者,考實錄,通古今,若親目。
    口而誦,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昔仲尼,師項橐,古圣賢,尚勤學。
    趙中令,讀魯論,彼既仕,學且勤。彼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
    頭懸梁,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
    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蘇老泉,二十七,始發(fā)憤,讀書籍。
    彼既老,猶悔遲,爾小生,宜早思。若梁灝,八十二,對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眾稱異,爾小生,宜立志?,摪藲q,能詠詩,泌七歲,能賦棋。
    彼穎悟,人稱奇,爾幼學,當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謝道韞,能詠吟。
    彼女子,且聰敏,爾男子,當自警。唐劉晏,方七歲,舉神童,作正字。
    彼雖幼,身已仕,爾幼學,勉而致。有為者,亦若是。
    犬守夜,雞司晨,茍不學,曷為人?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
    幼而學,壯而行,上致君,下澤民。揚名聲,顯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人遺子,金滿籯,我教子,惟一經(jīng)。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
    關于國學作文素材。
    《孫子兵法》是春秋末期我國古代大軍事家孫武所著的一部軍事經(jīng)典著作。
    孫武的生卒年月現(xiàn)已不可考。他本是齊國人,后移居吳國,因擅長兵法,被吳國大臣伍子胥推薦給吳王闔廬。孫武將其所撰兵法13篇獻給吳王,闔廬遂以孫武為將,出兵西破強楚,北威齊晉,揚名諸侯之間。孫武最后終老于吳國,葬在吳都巫門外。
    《孫子兵法》的主要思想和內(nèi)容出自孫武。但后人因《漢書·藝文志》著錄《吳孫子兵法》有82篇,圖9卷,而多認為13篇是曹操削除繁冗,取其精粹而成。又有人因《漢書·藝文志》著錄的《齊孫子》,即《孫臏兵法》久已失佚,后世流傳的只有一部《孫子兵法》,而認為13篇出自孫臏之手。不過,在1972年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了一部《孫臏兵法》和《孫子兵法》的殘簡,以及記載孫武言行的70余枚竹簡后,學者們已多傾向于13篇應出自孫武之手,82篇則是孫武后學所著,是用以補充和解釋13篇的。
    《計》篇論述的是能否進行戰(zhàn)爭的問題。孫武指出,戰(zhàn)爭是關系到國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暗馈?、“天”、“地”、“將”和“法”是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五項基本要素?!暗馈敝甘谷嗣衽c統(tǒng)治者同心同德;“天”指晝夜、晴雨、寒暑等氣候時節(jié)和天命、人事、道義;“地”指土地和地勢、地形的高下、險要、平坦、距離的遠近,攻守進退的利弊;“將”指將帥的智謀、賞罰必信、愛撫士卒、英勇果斷和軍紀嚴明;“法”則指軍隊的組織編制、將吏職責的劃分和管理,以及軍需物資的供應、管理。孫子認為,從這五要素出發(fā),根據(jù)國君是否賢明,將帥有無才能,“天”、“地”二方面的條件如何,法令能否貫徹實行,兵力強弱與否,軍隊是不是訓練有素,和賞罰是否分明,可以預知戰(zhàn)爭的勝負,從而采取適當?shù)膶Σ吆拖鄳男袆印?BR>    《作戰(zhàn)》篇主要闡述的是如何進行戰(zhàn)爭。孫子認為,戰(zhàn)爭的消耗和戰(zhàn)費的開支是十分龐大的,戰(zhàn)爭曠日持久勢必危及國家的存亡。所以,他主張速勝。此外,為彌補己方的消耗和削弱敵國,他又主張“因糧于敵”,“勝敵而益強”
    國學三字經(jīng)教案小班篇二
    《三字經(jīng)》用典多,知識性強,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導下編成的讀物。
    活動目標:
    1.理解“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的含義,并能初步誦讀。
    2.能用“哎”及時回答他人的呼喚,知道大人吩咐的事情不偷懶。
    3.在生活中,懂得尊重父母和身邊的人。
    活動準備:
    1.提前請隔壁班級能力強的一位幼兒及家長拍攝相關錄象。兩人的照片一張。
    3.文字圖片: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應勿懶。
    4.每個幼兒的身上貼好名字。(便于老師叫出小朋友的名字)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引起興趣。孩子們今天薛老師帶你們?nèi)フJ識一個新朋友。聽音樂進場。
    (二)出示視頻1,理解語句“父母呼,應勿緩?!钡囊馑迹谩鞍ァ贝饝獎e人。
    1.視頻1。
    2.師幼討論。
    教師:咦,想想答應媽媽了嗎?為什么?如果你是想想,媽媽喊你,你會怎么答應。
    3.游戲:我喊你答。
    教師:我現(xiàn)在做媽媽,你們都是我的孩子,喊你名字的時候要趕快答應?
    呀想想也答應得很快,我們一起表揚一下。你們也很能干,真是媽媽的好孩子。
    4.練習誦讀“父母呼,應勿緩。”教師: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小孩子他們也明白這個道理,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播放課件1,放慢速度)教師:你們聽到了什么?請個別幼兒回答。幼兒回答出一句,及時提煉句子,還有誰來會所說聽到了什么?(并出示字卡)分角色誦讀“父母呼,應勿緩”。男孩子們(唉)你來讀一讀。女孩子們,你們也來讀一讀。
    (三)播放視頻2,理解語句“父母命,行勿懶。”師:爸爸媽媽喊我們名字的時候要馬上答應,那爸爸媽媽讓我們做事情的時候該怎么做呢。
    我們先來看看想想是怎么做的。
    1.視頻2。
    2.師幼討論。
    教師:媽媽喊想想干什么?她是怎么做的?媽媽喊了想想做事情的.時候,馬上去做,不偷懶。想想做得真不錯,我們表揚一下她吧。你在家里爸爸媽媽喊你做了什么事情,你是怎么做的?和你的好朋友說一說吧?幼兒討論教師:你在家里爸爸媽媽喊你做了什么事情?你是怎么做的?誰來說一說。
    情景表演:幼兒:媽媽喊我洗手,我馬上就去洗手。你知道了媽媽喊你做事情的時候馬上去做,不偷懶。那我們試一試。**孩子,到媽媽這里來,要吃飯了,把手洗洗干凈吧。(要下命令式,讓孩子去做事情)3.誦讀句子教師小結:孩子們都明白了爸爸媽媽讓我們做的事情,都知道馬上去做,不偷懶。弟子規(guī)中有一句好聽的話也是說得這件事情。我們一起聽一聽。(播放課件2放慢速度)教師:你們聽到了什么?(出示相應字卡)一起讀一讀。分角色讀4.幼兒體驗。
    教師:爸爸媽媽喊你做事情的時候你能馬上去做不偷懶,那老師喊你們做事情,你們愿意嗎?孩子們(哎)請你們把這句好聽的話告訴客人老師吧。(播放課件2)(四)誦讀,進一步鞏固認識。
    教師總結:今天好開心,孩子們都會讀弟子規(guī)中的兩句話,明白了話的意思。讓我們一起去告訴別的班級的小伙伴吧?和客人老師說再見吧。(播放音樂,幼兒拍手誦讀離開)活動延伸:
    角色游戲:將錄音放在游戲區(qū)中,幼兒扮演爸爸媽媽和孩子,進一步鞏固認識。
    日常生活:家園合作,引導孩子們在生活中懂得“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應勿懶”。
    國學三字經(jīng)教案小班篇三
    1、人之初。
    教學目標:
    1.了解《三字經(jīng)》相關背景,激發(fā)學習興趣。
    2.淺顯講解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及思想家。
    3.通過課程內(nèi)容學習,理解習慣及環(huán)境對一個人的成長的影響,學習的重要性,學習貴在專一和堅持。
    教學重點:
    激發(fā)學習興趣,解答為什么要學習國學,國學學什么,學了對生活會有什么影響。
    教學難點:
    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對人性的理解。啟發(fā)大家思考如何評判哲學思想,如果辯證的看待問題。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三字經(jīng)》是古代小朋友上學的第一本書,是一本啟蒙讀物。他一共有1000多個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內(nèi)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三字經(jīng)作為小朋友上學學的第一門課程,學了它,我們就能知道怎么做個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東西,為什么我們會有輩分,中國最長的河是那條河?在我們沒出生以前中國發(fā)生了什么事?我們從今天開始也要學習它,通過它我們將會了解很多的東西。
    這本《三字經(jīng)》會回答我們。接下來,我們來一起學習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們的。
    二、誦讀新句子:
    請一個學生上臺領讀,大家一起誦讀。
    三、講解句子,闡釋概念:
    2、性相近,習相遠?!敖苯咏愃?“習”習染,長期在某種環(huán)境下養(yǎng)成的習慣;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來差別不大,但是因為后天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人和人之間的差距就變得越來越大了。
    3、教之道,貴以專?!敖獭苯逃?,學習;“貴”重要的,好的方面;“專”專一。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專心為主,這樣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4、講解養(yǎng)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2)講了岳飛教育兒子的故事。
    教育當然是父母的職責,但是人終究要走進社會,要離開父母,進入學校去接受更完備的教育。不嚴格地進行教育,是老師的過錯。
    四、復習(3'):
    誦讀新學的句子,齊誦已學的所有句子。
    五、總結。
    每個人出生時都是一樣的,不管是善還是惡,我們都有完全一樣的開始。后天的生活環(huán)境,每個人受到的教育,以及在學習過程中的專心程度,使我們漸漸差別越來越大。有人經(jīng)過努力成為了自己理想中的人,也有人編成了大家都不喜歡的人。我們要想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就應該從現(xiàn)在開始,專心學習,和善良的好的人交朋友,聽父母的話。
    2、子不學。
    教學目標:
    1、.介紹三字經(jīng)。
    2、.講解三字經(jīng)第一段5-8句內(nèi)容。
    3、懂得孝和悌,懂得向善路上應該怎么做。
    教學重點:
    講解三字經(jīng)第一段5-8句內(nèi)容。
    教學難點:
    淺顯講解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及思想家。
    教具準備: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一、回顧三字經(jīng)前四句內(nèi)容,提問的方式。
    1)上節(jié)課大家印象最深的'人物?
    學生回答:曹操、孟子等。
    2)上節(jié)課大家學習到了什么?
    學生回到:要做一個善良的人。
    二、講解課文內(nèi)容。
    1、養(yǎng)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講了岳飛教育兒子的故事。
    2)小結:教育當然是父母的職責,但是人終究要走進社會,要離開父母,進入學校去接受更完備的教育。不嚴格地進行教育,是老師的過錯。
    2、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zhí)。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
    3、小結;深講黃香和孔融兩個故事,道出“孝悌”的原因。我們?nèi)绾稳ジ卸?黃香和孔融都是后來成為大官的人,可是人們記住的不是他們成為大官,而是他們兒時的這些故事。這是因為“感恩”自古就是中國人的精神內(nèi)核,使我們最先要做到的。
    三、總結。
    國學三字經(jīng)教案小班篇四
    知識與能力:
    1、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背誦課文。
    2、會認12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
    3、提高學生的讀書興趣,培養(yǎng)學生對漢語言文字的熱愛。
    過程與方法:訓練為主,做到參與面廣;加強誦讀,說勤學成才的故事。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初步感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豐富內(nèi)涵,明白勤學好問、有所作為,人生才有意義的道理。
    學情分析:《三字經(jīng)》一課,體現(xiàn)了文化的浸潤,這是純樣的民族文化的浸潤,不僅是對具體文字的感受,更是對中華文明的感知,對中華民族氣節(jié)的啟蒙教育。其中的道理就在孩子們身邊,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就在自己的學習,生活與成長,發(fā)展過程中。
    “茍不學”“易為人”“雞司晨”這些詞句,理解起來有難度,但只要讀熟了,記住了,就為今后更好的理解、領悟、印證打下了基礎。
    生字卡片、課件。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還記得嗎,我們上學的時候先學習什么呢?對,是漢語拼音。古時候的孩子們剛上學時首先要學習的卻不是拼音,而是幾本蒙書,比如《三字經(jīng)》、《百家姓》、《千字文》等等,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字經(jīng)》的節(jié)選。
    板書課題:《三字經(jīng)》。
    二、學習課文。
    1、通讀,給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們自由讀,要求讀的正確、流利。
    2、交流整體感受:讀了文章,你有什么感受?想說些什么?
    (四)品析賞讀:
    你最喜歡那一篇文章?這篇文章的哪個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學生先進行小組交流,再在全班分享各自的感受。
    (五)總結體會,整合感悟:
    學生帶著各自對文章的感受,再次通讀本組文章。
    (六)字形的記憶與書寫指導:
    指導學生認真觀察把字寫美觀。
    1、在這組文章中,你又認識了哪些字?小組同學互相讀一讀,認一認。
    2、出示本課的六個生字,讓學生分析字形,然后說說自己記住了哪個字,是用什么方法記住的。
    “非”:非字像個梯子,把梯子一分為二,再反過來拼裝而成。
    (設計說明:不管學生用什么方法記住了字形,都應該給予鼓勵,因為不管是不是巧妙的方法,只要孩子去思考了,得出來的就一定是具有個性化的結論。)。
    (七)總結與延伸:
    我們祖先給我們留下的蒙學讀本內(nèi)容是十分豐富的,我們今天只是讀了其中的幾個片段,同學們課下有時間的話,可以繼續(xù)誦讀。
    國學三字經(jīng)教案小班篇五
    1、讓幼兒初步了解《三字經(jīng)》的相關知識。
    2、學習《三字經(jīng)》前四句話,并讓幼兒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
    3、通過學習《三字經(jīng)》繼承和弘揚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并從中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
    學習《三字經(jīng)》前四句話,讓幼兒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
    通過學習《三字經(jīng)》,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
    1、游戲“三個字”
    規(guī)則:由一個人抓其他人跑。只要被抓之前說一個三個字的詞語,別人就不可以抓你了,而你必須站在原地不動,然后再由一個人碰你一下你才可以繼續(xù)玩,如果被抓,被抓的人就去抓別人?!?BR>    2、鼓勵語:veryverygood,veryvery耶!
    《三字經(jīng)》圖書一本;《三字經(jīng)》前八句話掛圖一份;圖片三張(小寶寶、泰山、教師醫(yī)生);字卡七張(善良、勇敢、懂禮貌、受人歡迎、膽小、不講衛(wèi)生、說臟話);塑料袋一個;《三字經(jīng)》兒歌音樂。
    1、開始部分。
    2、結束部分。
    總結:我們的小朋友們真聰明,說出了這么多三個字的詞語。讓我們鼓勵一下自己吧。今天老師給我們的小朋友帶來了一個新朋友,它的名字也是一個三個字的詞語,你們想不想認識它呢?(出示《三字經(jīng)》圖書)這本書就是老師帶來的新朋友,大家來念一念它的名字,它叫三——字——經(jīng)。
    (1)觀察圖片(出示“小寶寶”圖片)。
    (2)貼字卡游戲(將字卡散放在地上)。
    總結:我們來看看花仙子送給小寶寶的祝福有:善良、勇敢、懂禮貌、受人歡迎,她希望小寶寶長大了成為善良、勇敢、懂禮貌、受人歡迎的孩子,那小寶寶長大了以后小朋友們愿意和他交朋友嗎?(愿意)我們再來看看壞心巫婆送來的咒語有:不講衛(wèi)生、膽小、說臟話,小寶寶長大了要是不講衛(wèi)生、膽小還愛說臟話我們還愿意和他交朋友嗎?(不愿意)。我們大家以后也要做善良、勇敢、懂禮貌的好孩子,這樣別人才喜歡我們、愿意和我們交朋友。
    (3)總結。
    “人之初,性本善。”是說我們?nèi)藙倓偝錾臅r候,天性都是善良的,都希望自己得到別人的喜愛,也愿意和有良好品德的人交朋友。
    (1)觀察“人猿泰山”圖片。
    (2)觀察“教師醫(yī)生”圖片。
    (3)總結。
    “性相近,習相遠”告訴我們,人的天性本來差不多,但因為在不一樣的環(huán)境里長大,所以就會變得越來越不同。
    (1)提問引導。
    (2)總結。
    “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的意思就是一個人如果從小就沒有好的教育,那么他善良的`天性就會變壞。為了使人不變壞,最重要的就是要好好的、專心的教育他。
    小朋友們老師剛剛把《三字經(jīng)》前四句話的意思告訴了你們,小朋友們學習了這四句話以后明白了些什么道理呢?(好好學習才能成為有用的人)。
    (五)聽兒歌。
    小朋友們這首兒歌好聽嗎?那讓我們再聽一遍,這一遍小朋友們可以試著跟著唱一唱。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學習了《三字經(jīng)》的前四句,那我們回家以后教給其他的小朋友好嗎?
    國學三字經(jīng)教案小班篇六
    活動目標:
    1、通過學習,使幼兒初步理解“昔仲尼,師項橐,古圣賢,尚勤學”的含義。
    2、培養(yǎng)幼兒大膽、完整講述的能力。
    3、激發(fā)幼兒對經(jīng)典誦讀的興趣。
    活動準備:
    圖片一幅、打印好的紙人手一張。
    活動過程:
    1、通過觀察圖畫引出故事。
    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張有趣的圖畫,你們想看嗎?老師在投影儀上出示圖片。提問:
    (1)圖片上有誰?這些人是什么時候的人?從哪里看出來的?
    (2)圖片上的老爺爺是誰?
    (3)這幾個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戲呢?
    (4)請你猜一猜,孔子和項橐在說什么呢?
    2、老師講故事,故事中的問題讓幼兒回答后,再接著講。
    小結:孔子雖然知道很多知識,但他還是很愛學習,還向七歲的項橐請教,真是不簡單。我們小朋友更應該認真學習知識,做個有學問的人。
    3、結合《三字經(jīng)》,激發(fā)認字興趣。
    這個故事就藏在我們學過的《三字經(jīng)》里,是哪一段呢?
    出示打印好的紙張,一起讀。老師可稍作解釋。
    幼兒拿出自己的紙,邊指邊讀。從“昔仲尼”讀到“猶苦卓”。
    活動延伸:鼓勵幼兒收集經(jīng)典故事來講給大家聽。
    國學三字經(jīng)教案小班篇七
    這兩句放在《三字經(jīng)》的開頭,一語雙關,既從人的本性開始寫起,結構明確,也闡述了人的本性,即人出生的時候,天性本來是善良的,通過錢文忠教授介紹:最初提出這一觀點的人是儒家思想創(chuàng)建者孟子。在孟子的言論中,重點以“仁”為主,我同意這種看法,因為這種觀點可以使很多人避免“霧里看花”,從而走上不歸之路,人性本善,是人類內(nèi)心世界真是的寫照。
    性相近,習相遠。
    人的本性差距不大,但是由于受到后天外來環(huán)境的熏染,差距越來越大。可見在古代,就有人對“后天環(huán)境”做出了評價,認為導致人性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受到外來因素的影響,這句“古訓”一直沿用至今。在這個繁華都市,形形色色的事物,在給人們增添樂趣的同時,也在無形中改變了人們的天性,沉溺于其中,從而便有了教育。
    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如果不去接受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受到變遷,而學習的根本辦法,就是專一”。這是錢文忠教授對這句話的理解,我對這句話,情有獨鐘,因為人性格的養(yǎng)成是要受到后天教育的影響,對于18歲以下未成年人,他們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上網(wǎng)、打游戲、逃學、說臟話,這些現(xiàn)象在中學生中已經(jīng)是很普遍了,而教育就是挖掘他們本性的善良,讓他們有一個健康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這才是社會發(fā)展的要求。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國學三字經(jīng)教案小班篇八
    教學過程:
    一、初讀感知。
    師: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三字經(jīng)》?。ǔ鍪揪渥樱┫嚷犚欢武浺簦。úシ配浺簦?BR>    師:瞧,他讀得多好呀!有小朋友已經(jīng)躍躍欲試了,誰先來讀讀看?
    師:誰敢來跟他比試比試?注意讀準字音!
    師:這里有幾個生字,我們來認識它們,跟著老師讀;
    齡能融讓梨弟(領讀)。
    師:還有誰比他們讀得還好?請舉手!
    師:這么多的小朋友愿意讀呀!這樣,咱們男女生交叉讀,女生讀紅顏色標注的部分,男生讀藍顏色標注的部分。女生先讀,香九齡——(引讀)。
    師:我們一起把這段話快速地讀出來!香九齡——(引讀)。
    師:放慢速度,再來讀讀看!香九齡——(引讀)。
    二、講解故事。
    其實,這段話蘊藏著兩個小故事呢!先來看第一個故事吧!
    配樂,結合動畫敘述黃香溫席的故事。
    1、師:古時候,有一位叫黃香的小朋友。九歲時,母親去世了,他與體弱的父親相依為命。他知道父親養(yǎng)育自己的艱辛,非常心疼父親。夏天天熱,每晚他都先把父親的枕席扇涼,以便讓父親安睡。冬天天冷,每晚他都先上床,用體溫把被褥捂熱,以免父親著涼。正因為黃香有此孝心,才使他長大后在做人、求學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師:多懂事的孩子呀,咱們也要向他學習!《三字經(jīng)》里是怎樣寫他的?打開書到第4頁,找找看!
    相機出示句子:“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zhí)。”
    師:誰再來試試?
    師:女生學著她的樣子一起讀!香九齡——(引讀)。
    師:聽了剛才的故事,一定有聰明的小朋友能在課文中找出相關語句來,誰來說?
    師:對呀,孔融讓梨的故事這么長,可古人只用了十二個字就概括了,真神奇呀!(出示句子: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
    一起來讀!
    師:小孔融在很小的時候,就知道要把大梨讓給哥哥們吃,他對兄弟是多么友愛!
    過渡:在剛才的句子中,我們知道了一個人必須要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首先要孝順父母、恭敬兄長,其次才是學習各種常識。這就是《三字經(jīng)》中所說的——(出示句子: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shù),識某文。)。
    三、指導背誦。
    過渡:這么好的句子,老師相信小朋友們一定已經(jīng)熟記在心了?,F(xiàn)在,老師就要考考你們了,會的小朋友一起回答!先準備準備,自己讀讀!
    師:現(xiàn)在來看大屏幕!
    (1)你能把它們補充完整嗎?
    香九齡,_________。孝于親,_________。
    融四歲,_________。弟于長,_________。
    首孝弟,_________。知某數(shù),_________。
    (評:字字正確?。?BR>    (2)這樣,你還會填嗎?
    香九齡,_________。孝于親,_________。
    融四歲,_________。弟于長,_________。
    首孝弟,_________。知某數(shù),_________。
    (評:很有感情?。?。
    (3)(出示黃香的圖片)《三字經(jīng)》中是怎樣寫他的?
    一起背!香九齡——(引讀)。
    (出示孔融的圖片)你能背出和這幅圖有關的句子嗎?
    一起背!融四歲——(引讀)。
    首孝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師:小朋友們在這么短的時間內(nèi)就能把這幾句背下來,真用心!我們一起來背!拍著小手,搖著腦袋。香九齡——(引讀)。
    學了剛才的句子,我們認識了兩位可愛的小朋友黃香和孔融。他們都是孝順父母、團結兄弟姐妹的好孩子。你們身邊也一定有許多這樣的小黃香、小孔融。利用下課時間,去收集他們的故事,下節(jié)課在班上講給同學們聽聽!
    國學三字經(jīng)教案小班篇九
    1、能流利地朗讀和背誦本句三字經(jīng)。
    2、知道《孔融讓梨》的故事,了解同學之間互相謙讓可以增進團結,講謙讓是一種美德。
    一、談話導入。
    書是人類的營養(yǎng)品,沒有了書籍就像生活中沒有了陽光,沒有了書籍就像鳥兒沒有了翅膀。
    你們平時都讀了哪些課外書呢?(學生自由講)。
    1、談談自己最喜歡的一本課外書。
    在你讀過的課外書當中,你最喜歡哪一本?能說說喜歡的原因嗎?
    (1)同桌交流。
    (2)班級內(nèi)交流。(相機進行評價)。
    2、總結:讀書好似爬山,爬得越高,看得越遠;讀書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獲自然更豐富。
    3、揭示揭題:
    二、學文曉理:
    (一)、自讀。
    生借助拼音自讀一遍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
    (二)、學文釋義。
    1、講(東漢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吃,這種尊敬兄長的道理,是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的。一個人首先要學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愛的道理,接下來才是學習看到和聽到的知識。)然后提問:(出示圖片)。
    (1)圖中誰是孔融?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2)孔融最先拿梨,本來能拿到最好、最大的,可他卻是怎么做的呢?
    (3)他為什么要給自己選一個最小的?
    (4)孔融把大梨、好梨讓給了哥哥和弟弟,這說明了什么?
    (6)誰能學學爸爸的語氣夸夸孔融?
    (7)孔融受到爸爸的表揚,心里會怎樣想?
    (8)孔融這樣做,他的哥哥會怎樣想?弟弟呢?他們以后也會怎樣做呢?
    2、小結: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在好處和方便面前不搶先,能讓人,他不僅受到了全家人的稱贊,也受到了世人的贊揚。所以,千百年來,“孔融讓梨”的故事一直流傳了下來,孔融也成為了小朋友學習的好榜樣。
    3、那么,我們應該向孔融學習什么呢?
    4、老師朗讀三字經(jīng),請學生一起讀。
    5、老師解釋語譯部分。
    6、指導學生朗讀經(jīng)文,背誦經(jīng)文。
    7、故事情景再現(xiàn):學生表演。
    三、擴展活動:
    學習兒歌《謙讓歌》。
    《謙讓歌》好兒童,要謙讓,好處、方便,我不搶,要學孔融把梨讓,不搶先,能讓人,先別人,后自己,人人夸我“你真棒”!
    國學三字經(jīng)教案小班篇十
    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zhí)。
    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
    1、正確流利地朗誦原文,積累語言。
    2、明白《黃香溫床》《孔融讓梨》的故事,了解孝敬父母,互相謙讓是傳統(tǒng)美德。要繼承和發(fā)揚這種美德。
    3、培養(yǎng)學生“感恩、愛”完美品質(zhì)。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地朗讀原文,熟讀成誦。
    【教學難點】體會原文的含義,學習古人的孝敬父母?;ハ嘀t讓禮儀道德。
    1、《黃香溫床》《孔融讓梨》配音動畫課件。
    3、學習資料的課件設計。
    4“經(jīng)典誦讀能手”頭飾、“經(jīng)典誦讀小名星”頭飾。
    (一)故事激趣。
    1、同學們,你們聽過《黃香溫床》《孔融讓梨》的故事嗎想看一看嗎。
    過渡新授:這個故事就出自這天我們所要學習的《三字經(jīng)》的片段資料,讓我們一齊來讀一讀原文。
    課件出示: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zhí)。
    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
    (二)誦讀感悟。
    1、師范讀,學生認真聽,注意不認識字的發(fā)音。
    2、學生自由讀,讀邊畫出不認識的字,(齡、能、融、染、犁、弟)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3、同桌互讀,要求及時正音把原文讀通讀熟讀順。
    4、看大屏幕個別讀,比一比誰讀得正確流利。布置誦讀評比規(guī)則。
    5、師提示,古文的朗讀不但要正確還要讀出節(jié)奏韻律,播放《三字經(jīng)》朗讀錄音,學生聽后先說感悟再試著自己讀一讀。
    6、指名學生個別讀——學生互相評價——教師評價(評價中引導學生進一步讀出節(jié)奏韻律之美。)。
    出示課件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zhí)。
    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
    7、接火車讀。小組讀。各小組評選“經(jīng)典誦讀能手”帶上頭飾。師生鼓勵。
    8、由“經(jīng)典誦讀能手”上講臺誦讀,評選“經(jīng)典誦讀小明星”帶上頭飾,師生鼓勵。
    9、男女生互相接讀。為人子,親師友,香九齡,孝于親,融四歲,弟于長。
    10、全班同學打節(jié)奏,齊聲背誦。
    11、同學們真聰明,那這章《三字經(jīng)》的資料你們已經(jīng)記住了,老師期望你們回家把古詩文背誦給家長聽。把故事講給家長聽。
    (三)拓展升華。
    1、讀古詩文的過程中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在匯報中質(zhì)疑,再次體會原文的含義。明白做人的道理。
    2、在生活中,你是就應怎樣關心爸爸、媽媽的呢看到別人做不對時你會說什么。
    3、你該怎樣和同學、小朋友相處呢。
    (四)總結提高。
    黃香和孔融都是之后成為大官,但是人們記住的不是他們的大官,而是他們兒時的這些故事??梢?,孝敬父母,關心他人,謙虛禮讓,富有愛心,懂得禮儀是多么重要。這些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這天我們更要學會用愛和感恩讓世界變得更加美麗和諧。
    經(jīng)典誦讀把學生帶入了傳統(tǒng)的文化氛圍,學生在一遍遍的古典經(jīng)文誦讀中感受了古文化的博大精深、深邃意遠,興趣漸生,之乎者也,古訓在前,在獲取知識的同時自然約束了自己的行為,傾向于學習,心靈又得到洗禮和震撼。在學生瑯瑯“讀經(jīng)”中,感受到的是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意趣橫生。
    在教學《三字經(jīng)》前,我反復閱讀教材,明白這些資料中講了許多歷史故事,通篇皆為整齊押韻的三字或四字小節(jié),結構整齊悅目,讀來簡潔凝練,抑揚頓挫,瑯瑯上口,根據(jù)這一特點,我查閱了超多的資料,制作資料有關的小故事課件,借助這些故事幫忙學生理解其含義及做人的道理。本次教學中,故事引入,激發(fā)學習興趣,很好地調(diào)動了學生誦讀《三字經(jīng)》的用心性。在教學資料時,利用《黃香溫席》和《孔融讓梨》兩個故事,結合文本,由字到句,再拓展到日常生活,讓學生在自己的親身實踐中感知何為“孝”何為“悌”的道理。另外,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根據(jù)教材語言特點,主要的教學支點就是“讀”,采用自讀、練讀、指讀、合作讀、表演讀、競賽等多種方法,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熟悉文本,并感悟文本。這一系列的過程,層層深入,步步提高要求,從誦讀中,教材的押韻美感、抑揚頓挫的節(jié)奏才能體現(xiàn)出來,或者說正是教材語言特有的聲律美感內(nèi)在地決定了吟詠誦讀是其主要學習方式。因聽聲而記真切,因吟誦而見其美,美感的教育不是外在的,就在語言的聲音美本身!這能夠看出每一天讓孩子反復吟誦這類讀本,美辭佳句盡入腹中,積累日豐,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凝練、典雅的文言語感和美感,潛移默化中學生的語言表達潛力、識字量及運用知識的潛力得到了促進和發(fā)展。
    國學三字經(jīng)教案小班篇十一
    1、通過學習,使幼兒初步理解“昔仲尼,師項橐,古圣賢,尚勤學”的含義。
    2、培養(yǎng)幼兒大膽、完整講述的能力。
    3、激發(fā)幼兒對經(jīng)典誦讀的興趣。
    圖片一幅、打印好的紙人手一張。
    1、通過觀察圖畫引出故事。
    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張有趣的圖畫,你們想看嗎?老師在投影儀上出示圖片。提問:
    (1)圖片上有誰?這些人是什么時候的人?從哪里看出來的?
    (2)圖片上的老爺爺是誰?
    (3)這幾個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戲呢?
    (4)請你猜一猜,孔子和項橐在說什么呢?
    2、老師講故事,故事中的問題讓幼兒回答后,再接著講。
    小結:孔子雖然知道很多知識,但他還是很愛學習,還向七歲的項橐請教,真是不簡單。我們小朋友更應該認真學習知識,做個有學問的人。
    3、結合《三字經(jīng)》,激發(fā)認字興趣。
    這個故事就藏在我們學過的《三字經(jīng)》里,是哪一段呢?
    出示打印好的紙張,一起讀。老師可稍作解釋。
    幼兒拿出自己的紙,邊指邊讀。從“昔仲尼”讀到“猶苦卓”。
    活動延伸:鼓勵幼兒收集經(jīng)典故事來講給大家聽。
    孔子是中國的大圣人,他一生勤奮好學,并且十分謙虛,不論何人,只要有一技之長,他都虛心向他學習。他有一句名言:“三人行,必有吾師焉?!币馑际钦f,路上只要有三個人走路,其中必有一個可以當他的老師。
    傳說有一次,他外出講學,走到一個路口,有幾個孩子正在玩堆沙城的游戲,沙土堆起的一座小城,擋住了去路??鬃酉萝?,問他們:“車來了你們怎么不讓路呢?”其中一個叫項橐的小孩答道:“我只聽說車繞城走,沒聽說城讓車走的道理?!笨鬃右幌裸蹲×?。接著便對這個聰明的孩子發(fā)生了興趣,向他提了不少問題考他,其中有什么山上沒有石頭,什么水中沒有魚,什么樣的門關不上,什么牛不生犢,什么馬不下崽,什么刀上沒有環(huán),什么火沒有煙,什么男人沒妻子,什么女人沒丈夫,什么樹不長枝,什么城沒有使者,什么人沒有孩子……這些問題涉及到天文、地理、自然科學甚至家庭倫理道德等諸方面,就是一般成年人也難以回答。誰知項橐不慌不忙地回答說:“土山上沒有石頭,井水中沒有魚,空著的門關不上,泥牛不生犢,木馬不下崽,砍刀沒有環(huán),螢火蟲的火沒有煙,仙人沒有妻子,仙女沒有丈夫,枯樹不長枝,空城沒有使者,小孩沒有孩子?!?BR>    流利的回答使孔子驚嘆,他連聲說:“了不起!了不起!”于是坐下來和他傾心交談,發(fā)現(xiàn)項橐這個七歲小兒,不但聰明機靈,對一些問題還有自己獨特的看法,于是不恥下問,誠懇地向他學習。以孔子這樣有學問的大圣人能向一個七歲小兒學習,那么作為普通人,當然更應該虛心向所有有知識的人學習。
    國學三字經(jīng)教案小班篇十二
    金裝鎮(zhèn)中心小學。
    黃穎。
    教學內(nèi)容:
    《三字經(jīng)》中的“瑩八歲,能詠詩,泌七歲,能賦棋。彼穎悟,人稱奇,爾幼學,當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謝道韞,能詠吟。彼女子,且聰敏,爾男子,當自警?!薄?BR>    教學目標:
    1、初步感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豐富內(nèi)涵,理解詩文內(nèi)容明白只要努力用功讀書,就會取得好成績的道理。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瑩八歲能詠詩泌七歲能賦棋彼穎悟人稱奇爾幼學當效之”,并且在熟讀的基礎上達到背誦。
    3、明白學習別人的優(yōu)點可以使自己進步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對“瑩八歲,能詠詩,泌七歲,能賦棋。彼穎悟,人稱奇,爾幼學,當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謝道韞,能詠吟。彼女子,且聰敏,爾男子,當自警?!眱?nèi)容及含義的理解。
    教學準備:小黑板、圖片。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二、初讀詩文、理解大意。
    三、明理品讀。
    四、明理品讀。
    五、拓展升華。
    六、總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講四篇小故事,請同學們邊聽邊想:這四個故事講的都是什么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教師邊出示圖片邊講述祖瑩吟詩、李泌賦棋、文姬辨琴、道韞詠吟的故事)。
    2、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故事講的是什么事?你從中知道了什么道理?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跟這四個故事有關的“三字經(jīng)”。
    二、初讀詩文、理解大意。
    1、出示詩文,讀準字音。
    (1)教師范讀(教師語速適中,使學生聽清字音)。
    (2)學生自讀(給學生充足的時間,使學生讀準字音)。
    (3)指名讀(多種形式:拍手讀,男、女生分讀,小組讀,接龍讀……)。
    2、理解詩文。
    (1)你讀懂了哪些內(nèi)容?
    學生匯報,教師適時講解:賦棋、彼、爾、效等字詞的意思。(2)指名講解詩文的意思(學生嘗試講解,教師適時補充)。
    (3)教師對詩文意思進行小結:北齊有個叫祖瑩的人,八歲就能吟詩,后來當了秘書監(jiān)著作郎。唐朝有個叫李泌的人,七歲就能以下棋為題而作出詩賦。他們兩個人的聰明和才智,在當時很受人們的贊賞和稱奇。你現(xiàn)在正是求學的開始,應該效法他們,努力用功地讀書。
    東漢末年的蔡文姬,從小便能分辨琴聲的好壞,可以從琴聲分辨出吉兇之兆。晉朝宰相謝安的侄女謝道韞能出口成詩。他們這些女孩子,既聰明又敏捷,你們這些男生應當自我警惕,好好努力,不分男女,只要是好榜樣就要學習。
    三、明理品讀。
    1、北齊的祖瑩、唐朝的李泌、東漢的蔡文姬、晉朝謝道韞為什么能有這樣的成績?
    2、我們應該向他們倆學習什么?
    3、讓我們再來把這四句三字經(jīng)有感情的讀一讀(自由讀后齊讀)。
    四、嘗試背誦。
    1、自由背誦。自己小聲背或和同桌一起背一背。
    2、師生互動,考考你。
    3、全班拍手背。
    4、比一比,看誰背得又快又好(過關者畫上紅旗)。
    五、拓展升華。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六、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北齊的祖瑩、唐朝的李泌、東漢的蔡文姬、晉朝謝道韞的故事,希望同學們能效法他們,從小就努力用功地讀書,長大做一個有用的人。
    七、板書設計:
    瑩八歲,能詠詩,泌七歲,能賦棋。
    彼穎悟,人稱奇,爾幼學,當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謝道韞,能詠吟。彼女子,且聰敏,爾男子,當自警。
    八、教后反思。
    《三字經(jīng)》是我們學校的校本課程。課前我積極準備,查閱了一些的資料,豐富自己的相關知識,以應對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各種疑問,并力爭課堂教學上有一定的突破;課后我進行了深入的反思。
    首先,我從什么是《三字經(jīng)》引入,激發(fā)孩子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探究欲望,激發(fā)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其次,在課堂上注重學生品德教育,從“勤學成才”的故事,啟發(fā)學生,珍惜光陰,使每個同學更加發(fā)奮讀書。
    第三,在課堂上使用配樂朗讀不僅活躍了氣氛,更使同學們感受到了中國古典音樂和古典文化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美;在優(yōu)美的音樂聲中輕松的背下所學內(nèi)容,得到教育。
    此外,查找資料是中年級學生應該培養(yǎng)的能力,以查找自己喜歡的關于學習的內(nèi)容為依托,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起,使學生的新知識有了擴展,還使學生對舊知識有了更深的理解,真正達到了溫故而知新的目的。
    總之,本次課堂上,學生興趣很高,課堂氣氛活躍,他們能很快地掌握所學的內(nèi)容,大部分學生都會初步背誦,教學目的達到,課堂效果良好,但還出現(xiàn)一些問題,因為現(xiàn)在學生通過各種渠道了解了許多的知識,課堂上隨時會提出各種問題,出現(xiàn)各種情況,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具有廣博的知識,具有靈活的課堂教育機智,才能適應教育的發(fā)展。
    國學三字經(jīng)教案小班篇十三
    1、自由拼讀并有感情地朗讀三字經(jīng)中“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體會《三字經(jīng)》語言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
    2、通過學習,明白更深刻的道理。
    教學準備:《三字經(jīng)》故事,音樂磁帶,《三字經(jīng)》朗讀磁帶。
    一、多種方式,復習舊知。
    二、誦讀感悟。
    1朗讀原文,讀通讀順。
    (1)師范讀,要求學生認真聽,注意不認識字的發(fā)音,尤其是平翹舌的讀音。
    (原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2)學生自由讀,要求:邊讀邊劃出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3)同桌互讀,要求:及時正音,把原文讀通順讀流利。
    (4)指讀,隨時正音。
    (5)小組比賽讀,看哪組讀得又準確又流利。
    (6)開火車讀,看哪列火車讀得又快又準。
    2、誦讀原文,讀出節(jié)奏韻律。
    (1)讀古文不僅要讀通讀順,還要讀出節(jié)奏和韻律。你們想聽一聽嗎?(放《三字經(jīng)》的朗讀磁帶。)。
    (2)試著自己讀一讀。
    (3)指名讀,生評,師評。(評價中引導學生進一步讀出節(jié)奏韻律。)。
    (4)拍手打節(jié)奏,齊聲背誦。
    3、質(zhì)疑釋義。
    (2)在匯報、質(zhì)疑中,體會原文的含義。
    (3)你們學明白這段故事了嗎?那就請聽同學來講一講吧!(配樂,進一步感悟原文所蘊含的深刻意義。)。
    (4)小結:只有知道這些,才能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對我們的學習有很大幫助。
    在生活中,你的爸爸媽媽是如何教育你學習的?你喜歡他們的方法嗎?說說理由。
    1、正確、流利地朗讀原文,背誦給家長聽。
    2、親自查閱有關今天學的《三字經(jīng)》中的典故,小組合作試著表演。
    國學三字經(jīng)教案小班篇十四
    教材內(nèi)容:
    人遺子,金滿籯。我教子,惟一經(jīng)。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
    教學目標:
    1、通過反復引領學生誦讀“人遺子,金滿籯。我教子,惟一經(jīng)。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理解基本意思,通過誦讀,增強學生的學習意識。
    2、通過學習《三字經(jīng)》這四句,體會和理解積極的道理,感受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
    4、能流利地朗讀和背誦這四句的《三字經(jīng)》。教學重、難點:
    1、通過朗誦、背誦、吟唱《三字經(jīng)》,體會《三字經(jīng)》的語言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
    2、能初步明白這四句三字經(jīng)的道理。教具準備:幻燈圖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同學們,從小讀書勤奮上進的人,都會有好的收獲,而只顧貪玩,1浪費了大好時光是一定要后悔的(引出“少年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道理。)。
    二、新授感悟。
    1.自讀《三字經(jīng)》中從“人遺子??宜勉力”。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不認識的字詞,并將四句子讀正確、流利、通順。
    2、老師朗讀《三字經(jīng)》,請學生一起讀。老師引導讀準“籯”字音。
    3、同桌讀、小組讀、全班齊讀。
    4、教師講解這四句三字經(jīng)的含義。板書:人遺子,金滿籯。我教子,惟一經(jīng)。
    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
    5、小組比賽讀,老師引導吟唱這四句的《三字經(jīng)》。
    6、同桌吟唱、小組吟唱、全班齊吟唱。出示圖片并解釋:
    一般人留給子孫的是滿箱的財寶,我卻不同,只有一部三字經(jīng),用來教導子孫好好讀書,明白做人處事的道理。只要肯勤勞努力的學習,一定會有成果,如果只是嬉戲,游玩不肯上進,對自己對父母師長,都是沒有益處,要時常警惕,好好努力。
    7、讓學生自己邊學邊講。
    8、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
    (1)你認為那句話對你的啟示最大?為什么?
    (2)要想將來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小時候就要怎么樣?
    9、請學生思考問題:
    你長大想當什么?(說明我們是少年兒童,要從小樹立志向。要認識到讀書學習對我們?nèi)松闹匾?,要打好堅實地知識根底,長大以后才能為社會做出應有貢獻。如果現(xiàn)在不努力,等到年紀老了再學習就遲了。)。
    三、擴展活動:
    學了本課后,你有什么想法,用你喜歡的方式表達出來,可以是繪畫,也可以朗誦,也可以用完整的話說給家長和同學們聽。
    國學三字經(jīng)教案小班篇十五
    這兩句放在《三字經(jīng)》的開頭,一語雙關,既從人的本性開始寫起,結構明確,也闡述了人的本性,即人出生的時候,天性本來是善良的,通過錢文忠教授介紹:最初提出這一觀點的人是儒家思想創(chuàng)建者孟子。在孟子的言論中,重點以“仁”為主,我同意這種看法,因為這種觀點可以使很多人避免“霧里看花”,從而走上不歸之路,人性本善,是人類內(nèi)心世界真是的寫照。
    性相近,習相遠。
    人的本性差距不大,但是由于受到后天外來環(huán)境的熏染,差距越來越大。可見在古代,就有人對“后天環(huán)境”做出了評價,認為導致人性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受到外來因素的影響,這句“古訓”一直沿用至今。在這個繁華都市,形形色色的事物,在給人們增添樂趣的同時,也在無形中改變了人們的天性,沉溺于其中,從而便有了教育。
    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如果不去接受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受到變遷,而學習的根本辦法,就是專一”。這是錢文忠教授對這句話的理解,我對這句話,情有獨鐘,因為人性格的養(yǎng)成是要受到后天教育的影響,對于18歲以下未成年人,他們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上網(wǎng)、打游戲、逃學、說臟話,這些現(xiàn)象在中學生中已經(jīng)是很普遍了,而教育就是挖掘他們本性的善良,讓他們有一個健康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這才是社會發(fā)展的要求。
    國學三字經(jīng)教案小班篇十六
    1、通過學習《三字經(jīng)》,體會和理解《三字經(jīng)》中積極的義理,感受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
    2、通過朗誦、背誦《三字經(jīng)》,體會《三字經(jīng)》的語言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
    通過學習《三字經(jīng)》,讓學生感受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
    學生會判斷《三字經(jīng)》中的精髓內(nèi)容。
    一、課前演講與名言推薦。
    1、課前演講《我最喜歡的一首歌》。
    2、演講評分。
    二、導入。
    師:“常回家看看”不僅道出了作者的心聲,而且還唱出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那就是對家的重視。《三字經(jīng)》里也有這樣一句話:“夏傳子家天下”。今天,讓我們再次學習《三字經(jīng)》,再次去領略我們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
    三、要求學生背誦《三字經(jīng)》。
    1、提出要求: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片段背誦,并簡要闡述喜歡的理由。
    2、背誦《三字經(jīng)》片段并簡要陳述理由。
    四、要求學生談談學習《三字經(jīng)》后的收獲。
    1、提出要求:請學生結合《三字經(jīng)》的內(nèi)容,談談學習后的收獲。
    2、學生談收獲。
    學生1:九峰人的座右銘是“先成人再成材”,這句話說出了道德品質(zhì)的重要性?!度纸?jīng)》中“黃香溫席”“孔融讓梨”和“孫康映雪”等典故教育我們做人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多交良師益友,努力學習。學了《三字經(jīng)》,我還知道:人如果沒有良好的品德,連動物也不如。
    學生2:《三字經(jīng)》中有一句話讓我記憶深刻,這句話就是:“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這句話告訴我們:勤勞就有功效,嬉戲是沒有益處的,應該警惕自己,時時勤勉用功。讀了這句話,我懂得了凡是勤懇學習的人,一定會有進步。如果怠惰嬉戲,不但沒有益處,而且還會有損害,所以我們更應該好好學習,將來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材。
    學生3:“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這句話給我很深的啟示。如果一個人不學禮,就無法立足于社會,因為不懂禮的話,就會容易說錯話,如果懂得禮節(jié),大家便樂意和你為友,并且尊敬你。我們現(xiàn)在求學,常常與老師親近,要學老師良好的言行,功課上有疑問要請教老師,不要和老師疏遠。對于和你志同道合的同學,要與他們和樂相初。
    五、拓展閱讀,并讓學生嘗試寫《三字經(jīng)》。
    國學三字經(jīng)教案小班篇十七
    幼兒園的時候,爸爸媽媽就開始教我讀三字經(jīng),但那時我僅僅是作為口頭禪,背背而已,不能深刻了解其中的含義,而且也只會其中的幾句。真正開始讀三字經(jīng)還是到了三年級上半學期,老師把它作為一項作業(yè)布置下來。當時心里真的覺得老師太可惡,把這種無用的東西當作業(yè),又深奧又難背。
    于是乎,每天讀幾句三字經(jīng)就成為我們的重要“任務”,每天早晨,巷子里總能聽到我朗朗的讀書聲。爸爸對三字經(jīng)十分崇拜,他教我背誦的方法也很管用。漸漸地我喜歡上了三字經(jīng)。因為它就像是一部百科全書,正如古人所說的那樣“熟讀三字經(jīng),便知天下事”。其中一個個小故事,便成為我成長過程中的指路明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泵夏溉w的故事讓我對父母有了更深的了解,更多了些感恩的心;“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zhí)。”黃香溫席扇蚊的故事讓我明白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笨兹谧尷娴墓适率刮叶弥t虛才能使人偉大;“頭懸梁,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睉伊捍坦傻墓适掠稚钌畹卮騽恿宋摇N疑钪桓冻銎D辛的勞動,永遠不可能獲得學習上的.成功。
    三字經(jīng),你就像一位的老師,感謝你讓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你就像一盞明燈,成為我人生的導師。我將把中華傳統(tǒng)的美德中華傳承、延續(xù)下去。同時希望我們所有的小朋友,能夠在三字經(jīng)的指引下,天天進步,降成長。
    國學三字經(jīng)教案小班篇十八
    這節(jié)國學課的教學內(nèi)容為我校校本教材《三字經(jīng)》中關于孝道的內(nèi)容: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zhí);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并以此由古及今,學習體會《新三字經(jīng)》中孝敬父母,尊敬長輩的內(nèi)容。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等手段,根據(jù)二年級學生的特點由國學熱身操導入、課間穿插《三字經(jīng)兒歌》,采用聽一聽,看一看;讀一讀,背一背;講一講,想一想;唱一唱,樂一樂等環(huán)節(jié)進行教學,融身體語言,表情動作于教學中,讓學生在輕松活躍的氛圍中受到傳統(tǒng)道德教育,懂得孝敬父母,尊敬長輩。
    附:教學內(nèi)容]《新三字經(jīng)》小朋友。
    正年少。
    尊長輩。
    懂禮貌父母教。
    認真聽。
    做錯事。
    即改正長輩錯。
    要提醒。
    態(tài)度好。
    心意誠家務事。
    愿承擔。
    洗碗筷。
    掃庭院家愛我我愛家。
    好孩子。
    人人夸。
    國學三字經(jīng)教案小班篇十九
    設計理念:將厚重的中華文化濃入兒童的閱讀理解過程之中,給兒童以浸潤,給兒童以重染。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背誦課文。
    2、會認12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
    3、提高學生的讀書興趣,培養(yǎng)學生對漢語言文字的熱愛。
    過程與方法:訓練為主,做到參與面廣;加強誦讀,說勤學成才的故事。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初步感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豐富內(nèi)涵,明白勤學好問、有所作為,人生才有意義的道理。
    學情分析:《三字經(jīng)》一課,體現(xiàn)了文化的浸潤,這是純樣的民族文化的浸潤,不僅是對具體文字的感受,更是對中華文明的感知,對中華民族氣節(jié)的啟蒙教育。其中的道理就在孩子們身邊,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就在自己的學習,生活與成長,發(fā)展過程中。
    “茍不學”“易為人”“雞司晨”這些詞句,理解起來有難度,但只要讀熟了,記住了,就為今后更好的理解、領悟、印證打下了基礎。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還記得嗎,我們上學的時候先學習什么呢?對,是漢語拼音。古時候的孩子們剛上學時首先要學習的卻不是拼音,而是幾本蒙書,比如《三字經(jīng)》、《百家姓》、《千字文》等等,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字經(jīng)》的節(jié)選。
    二、學習課文。
    1、通讀,給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們自由讀,要求讀的正確、流利。
    2、交流整體感受:讀了文章,你有什么感受?想說些什么?
    (四)品析賞讀:
    你最喜歡那一篇文章?這篇文章的哪個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學生先進行小組交流,再在全班分享各自的感受。
    (五)總結體會,整合感悟:
    學生帶著各自對文章的感受,再次通讀本組文章。
    (六)字形的記憶與書寫指導:
    指導學生認真觀察把字寫美觀。
    1、在這組文章中,你又認識了哪些字?小組同學互相讀一讀,認一認。
    2、出示本課的六個生字,讓學生分析字形,然后說說自己記住了哪個字,是用什么方法記住的。
    “非”:非字像個梯子,把梯子一分為二,再反過來拼裝而成。
    (設計說明:不管學生用什么方法記住了字形,都應該給予鼓勵,因為不管是不是巧妙的方法,只要孩子去思考了,得出來的就一定是具有個性化的結論。)。
    (七)總結與延伸:
    我們祖先給我們留下的蒙學讀本內(nèi)容是十分豐富的,我們今天只是讀了其中的幾個片段,同學們課下有時間的話,可以繼續(xù)誦讀。
    國學三字經(jīng)教案小班篇二十
    三字經(jīng)第十三頁通過講述古人勤奮學習的故事,告訴了大家學習的重要性,希望孩子們通過學習本課,對學習的態(tài)度更加積極。
    (一)知識與技能:
    1、會讀國學書p13內(nèi)容。
    2、理解p13文章的意思。
    (二)過程與方法:
    1、利用多種不同的方式誦讀p13三字經(jīng)的內(nèi)容。
    2、通過故事深刻體會古人勤奮學習的道理。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能從古人勤奮學習的故事中體會幸福來之不易,增強學習積極性。
    二、設計理念。
    環(huán)環(huán)相扣。讀文背文、明意、悟理導行三層。
    教學。
    目標,以故事創(chuàng)設情境,讀文明意,生活介入,明理導行教學環(huán)節(jié)。分層推進,促進知行合一。借助案例,在案例中詮釋本文的重點。更深地理解課文的含義。
    三、
    教學過程:(一)復習。
    師:孩子們,剛才咱們聽了一段好聽的歌謠,你們能聽出來歌謠念的是什么嗎?
    生:三字經(jīng)。
    師:是的,是咱們最近每天都在學的《三字經(jīng)》,那么你們這段時間學習的怎么樣呢?老師來檢測一下,你們準備好了嗎?生:準備好了。(集體誦讀三字經(jīng)節(jié)選)。
    (二)導入新課。
    1、同學們充滿韻味的誦讀,又把我們帶入了遙遠的年代。雖然時間已經(jīng)久遠,但許多做人的道理卻是一樣的。在學習新課之前,老師先給大家介紹一個人,這個人是我們國家古代偉大的教育家,他就是孔子,孔子在當時很有名望,也有非常多學生,孔子在60多歲的時候周游列國,卻在燕國請一名七歲少年做他的老師,這在當時可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但是孔子并不以為恥,反而對他的小老師非常尊重,這說明就算像孔子這樣的大教育家,也還是要勤奮學習,就更不用說咱們小朋友啦!還有一名宋朝的大官叫做趙普,他的地位雖然已經(jīng)很高了,但是在平時閑暇的時候他仍然喜歡坐在桌子邊讀《論語》,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學習這一段,看一看這兩位古代的名人是怎樣用功學習的。首先老師先給大家讀一次,老師讀的時候,你左按書,右指字,看哪個字不認識,聽聽老師怎么讀。
    剛才同學們聲音真洪亮!現(xiàn)在老師想找?guī)孜煌瑢W站起來試著讀一讀,如果讀得聲音洪亮并且字音準確,有節(jié)奏。你就能成為這堂課的誦讀之星,并得到一顆小星星剛才這幾位同學讀的各有優(yōu)點,那么現(xiàn)在咱們?nèi)嗤瑢W分組讀一下這一段,比一比哪一組同學讀的最好。分組比賽完了,咱們男生和女生來比一比,看看是咱們班的小男子漢更有氣魄還是小美女們更勝一籌呢?咱們先男后女,一起讀一讀。
    2、孩子們,古代的時候人們學習的條件非常艱苦,他們沒。
    有書看,所以只能把草編成席子,或者把竹子削成竹片,在上面抄寫書的內(nèi)容。有的人為了看書的時候不打瞌睡,就把頭發(fā)用一根繩子系起來,吊在房梁上面,或者在自己打瞌睡的時候用錐子扎自己的大腿來讓自己清醒,孩子們,他們這種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那么,帶著對古人的敬佩,咱們一起來聽老師為大家讀一讀,還是一樣的要求,在老師讀的時候,你用手指著字,看看哪個字音不會讀。
    洪亮,讀音最標準!
    贏得誦讀之星的機會又來了!哪位同學愿意站起來讀一讀呢?咱們先女后男,一起讀一讀。
    3、從前有一個小朋友叫做車胤,他家里很窮,因為晚上看。
    書的時候沒有燈,所以他捉了很多螢火蟲,放在一個小袋子中,用螢火蟲的光亮來照著書上的字看書。還有一個小朋友和車胤是一樣的情況,那么他想出來什么好辦法在晚上讀書呢?我們一起看一個小動畫片(放映雪動畫片)孩子們,動畫片上的的這個小朋友叫做孫康,他利用雪反光來看清書上面的字.古代的這些小朋友,和我們不一樣,既要幫家里干活,還要抓緊時間讀書,一位小朋友一邊砍柴一邊讀書,另一位小朋友一邊放牛一邊讀書,這些古代的小朋友雖然距離我們今天很遙遠,但是他們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欽佩,你們想不想學習他們的精神呢?這一小節(jié)跟著老師一起讀。
    4、孩子們,咱們分小節(jié)讀完了這一頁,學習了古人是怎樣。
    勤奮讀書的,現(xiàn)在咱們試著把整頁連起來讀一讀,在讀之前老師有個要求,不要拖長聲,而且要讀得有節(jié)奏。(齊讀)。
    下面咱們一起拍手讀全體同學手背后讀。
    四、
    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