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小學四年級教案(精選18篇)

字號:

    教案是教師根據(jù)所教學科和教學內容,按照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等要求,編寫的一種指導教師教學活動,并幫助學生學習達到教學目標的書面材料。教案編寫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的高低,所以我們需要認真對待教案的編寫工作。教案是一種規(guī)范教學行為的工具,它可以幫助教師合理安排教學步驟,提供教學參考,提高教學效果。因此,教案的編寫對于教師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那么編寫一份高質量的教案應該注意哪些要點呢?首先,教案的目標要明確具體,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要求來確定。其次,教案的內容要科學合理,要與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相適應,要注重靈活性和生動性,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此外,教案的教學方法要多樣化,要根據(jù)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特點選擇適當?shù)慕虒W方法和手段,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和創(chuàng)造力。此外,教案的評價要全面客觀,要根據(jù)教學目標和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準確評價,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調整和改進。https://example.com/教案6
    蘇教版小學四年級教案篇一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用“先…。.。再……然后……”表示順序的詞語寫一段表示動作的話。
    4、認識虎門硝煙的偉大意義,培養(yǎng)學生愛祖國、拒外悔的精神。
    5、增強診斷矯治意識,提高自我診斷矯治能力。
    一、整體初讀,基礎性診斷。
    1、揭題。
    2、自由讀課文,初步感知。要求讀準字音,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3、學生質疑。
    (1)請學生提出讀書遇到的不懂的問題。(學生質疑,以學定教)。
    (2)梳理歸納學生提出的問題。
    (3)交代學法:帶著這些問題,邊讀邊思考,深入學習課文。
    二、精讀品位,引導探究,理解性診斷。
    1、學習第一節(jié)。
    (1)自由讀課文,思考:什么樣的日子才“值得紀念”?
    (2)讀書匯報交流、小結。
    2、細讀第六節(jié)。
    (1)自由讀課文,思考:這段告訴我們什么?你還想知道什么?
    (2)讀書匯報交流(注意理解“壯舉”“囂張”“氣焰”)。
    3、研讀第二節(jié)。
    (1)自由讀課文。
    (2)指名說說從哪看出虎門寨這一天不同尋常。(相機板書:水泄不通、彩旗林立)。
    (3)再讀課文,注意引導學生體會場面的壯觀。
    思考:a、為什么來到海灘的人這么多?
    b、文武官員到場說明什么?
    c、為什么邀請外國商人觀看?
    (1)匯報交流,師生評價。
    (2)小結方法:回顧我們這幾小節(jié)的學習,我們采用了“一邊讀一邊思考”的方法,下面我們還用這個方法學習下文。
    三、自讀領悟,自主性診斷與矯治。
    1、品讀三至五節(jié),感受硝煙的經(jīng)過。
    (在教學時,注意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進行感情朗讀,做到讀中悟情,讀中悟理)。
    2、再讀第六節(jié)和第一節(jié)。
    (1)引讀。
    虎門硝煙大得人心,大快人心,震驚中外,所以這件事被稱為——偉大的壯舉;它沉重地打擊了——外國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國人民是不可欺侮的。這件事情意義重大,而它發(fā)生在1839年的6月3日,因此我們說這一天是——中國歷史上值得紀念的日子。
    (2)齊讀第一、六節(jié)。
    四、遷移內外,讀說結合。
    1、出示:只見一群群光著背梁……然后又把一擔擔生石灰倒下去。
    2、討論:硝煙時,工人們做了幾件事?課文用什么詞三件事連起來的?(板書:先……再……然后……)。
    3、小結:有時我們要完成一件事,要分幾步來做,為了表明這幾步的先后順序,我們可www.以用上“先、再、然后”來連接。
    4、指導說話,引導回憶,生活中哪件事需要分三步以上來完成?
    5、練習說話。
    蘇教版小學四年級教案篇二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作者豐富生動的語言,積累文中的優(yōu)美語言。
    3、感悟鄉(xiāng)村的歡快、柔美生活,體會作者對田園生活的向往與熱戀。
    德育目標:感受鄉(xiāng)村孩子淳樸自然、歡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教學重點:感悟鄉(xiāng)村的歡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讀。
    教學難點:
    體會鄉(xiāng)村生活的歡快、柔美,和我們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現(xiàn)代人相比較,他們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真正快樂、幸福、自由的主人。
    課前準備:《牧童短笛》的音樂,掛圖或課件,識字卡片。
    教學時數(shù):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題。
    同學們,你們有過鄉(xiāng)村生活的經(jīng)歷嗎?想了解鄉(xiāng)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樣的嗎?那我們就一起來讀讀《麥哨》這篇課文,讀完后,相信你一定有美好的感受。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注意“應”“和”“樂”多音字在本課的讀音;注意“肺”“嚼”“裹”的字形特點。
    2.同桌互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描寫的鄉(xiāng)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樣的?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鄉(xiāng)村孩子淳樸可愛,鄉(xiāng)間景色美麗親切,孩子的活動豐富多彩,孩子的情感熱烈活躍。)。
    3.同桌交流,小組交流。
    三、細讀課文,品味語言。
    1.默讀課文,畫出你最喜歡的部分,試著有感情地讀一讀。
    a.那一張張紅撲撲的臉蛋,蒙上了一層晶瑩的細汗,猶如一朵朵沾滿露珠的月季花。
    (這是一個比喻句,這里把“孩子們的臉蛋”比作了一朵朵晶瑩剔透的月季花,這樣形象生動的語言,會產生一種意境的美)。
    b.金黃的油菜花謝了,結出了密密的嫩莢;黑白相間的蠶豆花謝了,長出了小指頭似的豆莢;雪白的蘿卜花謝了,結出了一蓬蓬的種子。
    (這是一個排比句。作者通過細致的觀察,將一個五彩斑斕的田間世界再現(xiàn)出來,同時也蘊涵著一種豐收的喜悅)。
    c.草地柔軟而有彈性,比城里體育館的墊子還要強,這簡直是一個天然的運動場!
    (“簡直”表示完全如此,這里運用對比、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寫出了草地的茂密、柔軟,也寫出了孩子們的玩耍是那樣地貼近自然,更寫出了作者由衷的贊嘆。閱讀時,要讀出贊嘆的語氣)。
    (4)把你最喜歡的、感受最深的部分讀給大家聽。
    四、感受全文,積累語言。
    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五、課外拓展,豐富語言。
    按照本組課文的讀書方法,閱讀選讀課文中的《可愛的草塘》和《同步閱讀》中的相應文章。
    蘇教版小學四年級教案篇三
    課本第66頁至67頁教學內容及第67頁“課堂活動”中的第1、2、3題。
    1、認識平角的周角,初步建立平角和周角的概念。
    2、進一步認識銳角、直角和鈍角,并建立銳角、直角和鈍角的概念。
    3、認識直角、平角、周角之間的關系。
    4、通過拼一拼、量一量、剪一剪、轉一轉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操作、觀察、抽象概括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認識平角和周角。
    認識周角。
    多媒體課件。
    師:我們已經(jīng)認識過的角有哪些?指名回答,引導學生回憶認識過的角:直角、銳角和鈍角。師:你們以前是怎樣辨別直角、銳角和鈍角的?教師指名回答,引導學生回憶。師: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認識一些特殊角,深入認識直角、銳角和鈍角。(板書課題)。
    1、建立直角的的概念。
    讓學生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尺直角的度數(shù),學生量完后,請幾個同學匯報得數(shù),通過交流,引導學生認識:一個直角是由90°。
    2、認識平角,建立平角的概念。
    (1)認識平角。
    課件演示把兩個三角尺的直角拼起來的過程。課件演示后,讓學生也按課件演示的過程把兩個三角尺的直角拼起來,并看一看,議一議。教師指出:把這兩個直角拼起來可以組成一個新的角。(課件閃現(xiàn)新角的頂點和兩條邊)師:這個角有什么特征?指名回答。教師指出:像這樣,兩條邊在同一條直線上的兩個角是平角。(課件閃現(xiàn)下圖)。
    (2)認識平角和直角的關系。
    3、建立銳角、鈍角的概念。
    (1)測量。
    讓學生用量角器量出課本第66頁下半部分的三個角的度數(shù),并記錄下來。指名匯報時,先讓學生說一說這三個角分別是什么類型的角,再讓學生匯報量的結果。
    (2)議一議。
    讓學生在小組內議一議:圖中左右兩邊的角與中間的直角有什么不同。
    (3)交流歸納。
    小于90°的角是銳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是鈍角、教師說明:大于180°的角不是鈍角、(如181°、200°、220°就不是鈍角)。
    (4)練習。
    (課件出示)把下面各度數(shù)所表示的角進行分類。
    93°45°87°99°145°170°181°90°。
    4、認識周角,建立周角的的概念。
    (1)認識周角。
    (2)認識周角、平角、直角三者之間的關系。
    師:你知道一個周角是多少度嗎?引導學生推算。
    1周角=()平角=()直角。
    1周角=()度。
    指導學生完成“課堂活動”中的第1、2、3題。(課件依次出示3道題)。
    讓讓學生談自己學習的收獲。
    練習十三第1、2、3題。
    蘇教版小學四年級教案篇四
    教學目標:
    1、通過再現(xiàn)式的有感情朗讀,感受牧場的靜態(tài)美,激發(fā)學生贊美與向往之情。
    2、積累優(yōu)美的語句,并能很有情感地背誦自己的喜歡的片斷。
    3、結合課文簡要地了解荷蘭人文地理。
    教學重點:
    通過再現(xiàn)式的朗讀,內化積累語言,感受牧場的美。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引入、整體感知。
    (讓學生簡要地說一說,并簡要板書)。
    2、(指板書)去過荷蘭的人都說這些田園風光很富有詩情畫意,那這節(jié)課我們再來細細地,美美地欣賞品味荷蘭的田園風光。
    3、現(xiàn)在大家就輕輕地走進這里(邊說邊示意學生打開到本課),走進這些風光之中,再細細地品味一下它的詩情畫意。
    強調:要邊讀邊看,讓這些風光時刻浮現(xiàn)在自己的腦中。
    二、走進牧場,細細欣賞。
    (一)奶牛圖。
    1、過渡:同學們,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站在了真正的荷蘭的草原上了,我們極目遠眺,看到了--(讓生說)。
    “碧綠如絲絨般的草原”
    指引學生讀好感受好:讓學生充分想象如果躺在這上面仰望著藍天白云,會是什么樣的感覺。(很舒服,很有詩意)。
    2、在這如絲絨般的綠草地上還有--“一頭頭黑白兩色的奶?!薄?BR>    這些奶牛是什么樣子?在做些什么?你們現(xiàn)在走近這些奶牛,去細細地觀賞一下。(示意學生再讀第2節(jié))。
    3、指名讀,指導讀。
    你們看到了什么樣的奶牛,它們正在做什么?(讓生讀)。
    4、你們感覺哪種奶牛最有意思,再去看一下,然后告訴大家。
    (生再讀,針對具體情況再交流。)。
    a、可以試著挖一下:“仿佛正在思考什么?”你說它會思考著什么呢?(學生說說即可)。
    b、針對學生說出的有意思部分,可以通過齊讀,讓學生在腦中真真實實地反芻一下。
    5、在綠意盎然的村野鄉(xiāng)間,我們還能看到--“郁金香”
    (你們知道荷蘭的國花是什么?(適當延伸)那我們國家的國花是什么?作為國花,那它一定是很美,很香,很有意義的花,假如我們身邊到處都是牡丹,都是郁金香,那簡直會是仙境。)。
    把這句反復地多讀幾遍。
    6、配樂完整朗讀這節(jié),再整體地感受,其他同學可以看圖聽。
    7、總結:我們剛剛一起欣賞了站在“絲絨毯”的那一頭頭黑白相間的奶牛,我們知道這些奶牛也好像是些詩人,也在用一種無聲的詩正在贊美著美麗的大草原。
    (二)駿馬圖。
    1、這些碧綠色的低地是鑲嵌在一條條運河之中。
    你們能明白“鑲嵌”的意思嗎?(再次形象地理解這個詞,指著班級前面的匾框,讓學生再次通過形象地讀,深入感知這情景。)。
    這時,站在這里,我們還能看到(老師做出適當手勢語)--“成群的駿馬”
    2、這些駿馬是什么樣子?又在做些什么呢?
    你們再走近駿馬,仔細地看一下。(生讀第三節(jié))。
    3、指名讀。
    這些駿馬如何,指生讀??梢灾攸c去讀“成群的駿馬驃悍……”(解讀:這里有清新的空氣與肥嫩的綠草,還有清清的運河之水,呼吸著……這馬兒怎能不驃悍呢?通過不同的提示,讓學生反復讀駿馬的樣子。)。
    4、總結:這里的馬幾乎都可以一日千里,這遼闊無垠的草原他們完全可以征服,也就歸他們所有了。
    (三)羊豬雞圖。
    同學們,在這天堂般的綠色草原上,我們還能看到了那白色的綿羊--“悠然自得”;
    那黑色的豬群--“不停地呼嚕著”;
    那成千上萬的小雞與長毛山羊--“安閑地欣賞著這屬于他們自己的王國”(這一段師生用對話的形式,一帶而過。)。
    (四)夜景圖。
    1、時間過得真快,現(xiàn)在天已經(jīng)是傍晚了,我們又看到了什么?小聲地讀第5節(jié)。
    總結:是的,在這里在這個時候誰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鈴鐺也沒有響聲,擠奶的人更是默默無言。他們也在享受著這份寧靜與詳和,收獲與喜悅。
    2、過渡:在這一天中,動物們盡情地享受這草原無限的美感,也從嫩草中汲取了無限的營養(yǎng),這里他們也該休息了,而在運河之中,在馬路之上又是一番繁忙與收獲。
    默默讀第六節(jié),看看這時的田園風光又是如何。
    指名配樂輕聲朗讀這節(jié),看看入夜的荷蘭田園風光。――這才是真正的荷蘭王國。
    (五)總結。
    說荷蘭是花之國,是因為--。
    說荷蘭是牧場之國是因為那里有---。
    由此看來,我們可以說真正的荷蘭應是--花之國,水之國,牧場之國。
    三、拓展延伸、鞏固深化。
    在這個美麗的國度中暢游了一兩天,天亮了我們就要回家了,想帶點什么留作紀念呢?(突出這里的特產的獨有的特點。)。
    附簡短資料:
    1、荷蘭又稱為荷蘭王國,在歐洲西部,面臨大海以低地為主。面積相當于江蘇的一小半,人口相當于江蘇的百分之一。
    2、國旗是自上至下分區(qū)是紅白藍。
    3、荷蘭的國花是郁金香。
    附板書設計:
    草 花 河…。
    田園 詩情。
    牛 馬 羊…。
    蘇教版小學四年級教案篇五
    《數(shù)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指出:數(shù)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以有的經(jīng)驗之上。本節(jié)課學習三角形的分類,在低年級的的時候,學生已經(jīng)對分類的思想有了一定的認識。因此,設計本節(jié)課的時候,在課前談話的過程中,復習了分類的方法,滲透分類的思想。導入時也沒有做過多的“活”,一上課就問學生“同學們這是什么?它有哪幾部分組成?”學生回答問題很踴躍,大多數(shù)同學都能說出:“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角”。復習中,滲透三角形分類的標準。緊接著,直接揭題,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
    有效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我在引導學生探究三角形的分類時,給學生們提供了一次既動手又合作交流的機會?!敖酉聛砦覀儼凑談偛庞懻摰膩矸址诸?,用你喜歡的方法把它記下來?!边@一次動手實踐與交流,為下邊探索出新知識作了鋪墊,又照顧了學生的個體差異,使全部學生都在動手之后獲得了成功的愉悅,同時又在教學過程中利用這種互幫、互教、互學的形式,促使學生學會關心他人,學會珍惜友情,學會人與人交往的能力,體現(xiàn)合作交流的真正價值。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xiàn)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這些內容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和交流等數(shù)學活動”。為此,我在學生能夠按三角形角的特點將三角形進行分類后,為了加深學生的印象,安排了“猜一猜”的練習,當學生前兩次能一次就猜對,而后兩次卻意見不統(tǒng)一的時候,我讓學生發(fā)現(xiàn)其中的原因,他們馬上深刻認識到了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的特點。在鞏固練習階段,我設計了讓學生說說生活中看到的三角形屬于哪一類,將數(shù)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并且還設計了填空練習,通過練習,照顧班級中后20%的學生對本節(jié)課學習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在設計教案的過程中我充分考慮到課堂中可能生成的信息,并設計好相應的方案。如在探究按邊分類時,我就考慮到學生有可能出現(xiàn)的三種情況:按邊分分2類的:三條邊都不相等,有兩條邊相等。按邊分分3類的:三條邊都相等、有兩條邊相等、三條邊都不相等。只出現(xiàn)按角分的:3個角都相等的、有兩個角相等的和3個角都不相等的。根據(jù)預設的這幾種情況,我設計了相應的教學方案,對課堂教學多點預見性。
    蘇教版小學四年級教案篇六
    1、學習本課的兩類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3、理解詩歌中所描繪的景象,體會詩的意境。
    朗讀、背誦課文,理解詩歌內容。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準備:小黑板、掛圖。
    教學過程。
    秋天是什幺樣兒的?欣賞秋天的美景圖。
    齊讀課題:《秋天》。
    1、自讀課文,出示要求。
    自由練讀課文后的生字。
    畫出課文中帶有生字的詞語,理解詞義。
    力求讀順句子,讀通全文。
    2、檢查自讀情況。
    (1)抽讀生詞。
    (2)生提出不理解的詞語解答。
    羊腸小路井井有條。
    (3)詩歌一共有幾小節(jié)?分節(jié)讀文。
    3、默讀詩歌,思考:描寫了秋天的哪些景象?
    3、練習有感情地讀詩歌。
    4、寫生字詞。
    1、理清全詩的寫作順序。
    總寫感受—秋風—具體事物—秋風—總。
    2、找出寫對秋天總的感受的詩句。
    讀一小節(jié),理解“更……更……”
    3、讀二小節(jié),說說秋風是什幺樣的?
    理解“打滾”“奔跑”“涂掉”,體會作者的用詞準確。
    4、自讀3-5小節(jié),練習感情朗讀。
    分組比賽朗讀。并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詩中的情景。
    5、師朗誦6小節(jié)。
    理解兩個打比方的句子。
    秋風還像什幺?秋光還像什幺?
    6、讀最后一段。
    4、秋天。
    總 寫:太陽、空氣。
    打滾。
    秋風{ 奔跑。
    涂掉。
    具體寫:{。
    田野{。
    教后記:
    這課教學洋溢著濃厚的人文氣息,學生表現(xiàn)得真誠、可愛。學生的表現(xiàn)不僅代表著個人,而是代表著這個年齡段的學生群體。這一表現(xiàn)對我來說是個觸動,也是一種啟發(fā)。學生的習作到底該寫什么,又不該寫什么?該怎樣寫又不該怎樣寫?如果我們人為地設置和規(guī)定多重標準來框住學生,使他們不能暢達地表達自己的內心,習作就不可能是自主的快樂的學習行為。教者以自己的人格魅力,用一個鼓勵的微笑,一個溫情的動作,一句機智的語言化解學生的疑惑,疏通了學生表達的障礙,實踐著“新課標”的精神,培養(yǎng)著一代真人。
    本文是一首詩歌,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盡力將全新的教學理念融匯貫通,落實于課堂之中:
    無論是學習生字詞還是品讀課文,我都采用多種形式激發(fā)學生的熱情。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參與到學習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之中。教師是引導者,是組織者,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學生自評、互評,教師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整個學習的過程都充滿著發(fā)現(xiàn)的快樂與自信。
    在本課的教學之前與之中,我讓學生走進大自然,去發(fā)現(xiàn)秋天,拿出畫筆描繪秋天,去歌唱秋天,這樣,將語文和自然、美術、音樂、手工制作、生物、甚至物理等各學科揉合在一起,整合成全新的語文大課堂,變單純的語言文學的學習為綜合性學習。
    在本課教學中,我多次讓學生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來解決出現(xiàn)的問題,在大家踴躍的探討之后勝利地解決了問題,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習效率,鼓勵了大家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更能培養(yǎng)大家的團隊合作精神。
    作業(yè)不僅是字詞句的訓練,更是語文素養(yǎng)的一種保障,因此,作業(yè)一定要設計,本文的作業(yè)我讓學生再次走進田野、走進大自然,尋找秋天,仿照本文的形式寫詩寫文,感受秋天之美;再搜集一下古人寫秋的詩文,比較古今寫秋的不同,感悟到不同時代的語言文字所表現(xiàn)的自然之美。
    讓我們在和學生的共同學習中,共同進步,將學語文的快樂進行到底。
    課上過去很久了,某些原因,反思及時地寫出來。有時候思想的火花是轉瞬即逝的,錯過了也就永遠錯過了。所以覺得自己對于自己的這節(jié)課寫不出什么了。
    激情四射的去上課,一直在心中告訴自己,自己的地位必須擺正,做好導讀,千萬不要插手太多,讓孩子自己去體會美德意境,一個不留神,還是講多了,過了。
    在第一節(jié)的時候,用了比較多的時間把秋天和夏天做比較,主抓紅日,空氣等意象。談得有些過了,讓學生反而在誦讀體會中表現(xiàn)得少了。
    在講到把夏天的腳印輕輕的涂掉時,學生提出了疑問。我不回答,反問:“為什么用涂這個字?究竟是怎么涂得?”我們先把這個問題擱置,接著看后面的內容。三四五小節(jié)學生采取自讀自學的方式,找出比喻的地方,如何去比喻,為什么去比喻,說得還蠻像回事。其實這里面有些很有趣的東西我沒有提出來,后來在讀云姐姐的貼還有其他老師的貼時,發(fā)現(xiàn)忘掉一個夏天的煩惱是個很有意思的東西,當時卻沒有及時的發(fā)現(xiàn)并提出,太遺憾了。
    最后兩個小節(jié),比較的簡單,學生和我討論了一下珍藏黃葉,秋天向我們微笑。我忽然想起了古文中秋的意象,但對于孩子來說難,就說得比較的少,但是還是情不自禁的談到了悲秋主題,并和這一課做了比較,告訴孩子們要有樂觀向上精神。要看到事物美好的一面。
    云姐姐的導入值得我們學習,她在上班的路上,由玄武湖邊的一片黃葉引出詩文,真是漂亮。
    本詩的學習我們進行的課時較多,我重點完成了一項:當堂指導背誦。為孩子們減輕了課下的負擔??戳藢W生的部分習作,我想他們的生活實在是太單調了,壓力也太大了,所以,我們要從根本上為他們減輕壓力,不要讓課業(yè)成為他們的負擔。因此,在背誦這方面,我要努力把功夫下到課上。
    蘇教版小學四年級教案篇七
    1.出示信封和紙)同學們,你們看這是什么?(信封和信紙)。
    2.今天的課我們不用簿,就用信紙和信封,怎么樣?
    二、讀懂例文。
    1.請同學們自由地朗讀例文,看看跟平常的例文有什么不同之處。
    (1)指名說說。
    (2)老師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歸納書信的書寫格式和第二人稱的形式。
    (1)交流。
    (2)列出介紹的提綱。
    (3)學生分組匯報自己的想法。
    三、說說家鄉(xiāng)。
    1.同學們,你了解自己的家鄉(xiāng)嗎?我們的家鄉(xiāng)也有許多獨特的魅力,能說說嗎?
    (1)分小組交流搜集的有關家鄉(xiāng)的資料。
    (2)把各小組的資料進行整合,列出介紹提綱。
    (3)分組具體介紹。
    2.師生評議、補充。
    3.學生在各小組內修改、完善提綱。
    四、學生練寫。
    1.學生練寫草稿。
    2.交流、評議、補充。
    (1)小組互讀互評互助。
    (2)分組交流,師生共同提出修改意見。
    3.學生修改、謄寫,裝進信封,寫好地址。
    蘇教版小學四年級教案篇八
    1、會認本課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弄懂三個主要的例子中人類從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啟發(fā),解決了什么問題,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研究的興趣。
    3、了解人類以生物為師的有關事例,激發(fā)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對科學的熱愛。
    蘇教版小學四年級教案篇九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動手操作、觀察比較、想象驗證、合作交流等數(shù)學活動,探究發(fā)現(xiàn)圓的特征,形成圓的概念。
    2、認識圓心和半徑,并會用字母表示。
    3、會正確使用圓規(guī)畫圓。
    4、在活動過程中,進一步培養(yǎng)合作意識、發(fā)展空間觀念,體驗幾何圖形的美,激發(fā)數(shù)學學習的熱情。
    教學重難點:
    在觀察和操作活動中發(fā)現(xiàn)圓的特征,形成圓的概念和畫圓技能。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電子白板、圖釘、線、圓規(guī)、卡紙等。
    教學過程:
    一、溯源生活,激發(fā)興趣。
    1、(ppt演示)雨水滴在湖面的圓形水波。
    同學們,大自然奇妙無比,小小的水珠滴在湖面也會形成美妙的景色,請看。
    問:你們發(fā)現(xiàn),水珠滴在湖面上,湖面上出現(xiàn)了什么形狀水波?
    2、生活圖片欣賞。
    1)問:在這組圖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形狀的圖形?
    2)抽象出圓。(ppt)。
    3、學生舉例:生活中,你還看到過那些物體的形狀也是圓形的?
    4、今天,我們就繼續(xù)來學習有關圓的知識。
    板書:圓的初步認識。
    二、操作體驗,形成概念。
    (一)圓規(guī)畫圓,初步感知圓的特征。
    1、初步感知:
    1)看著屏幕上的“圓”,誰愿意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圓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圖形?
    2、圓規(guī)畫圓。
    1)我們可以用什么畫圓?
    2)認識圓規(guī)(ppt)。
    3)師:好,知道了圓規(guī)的構造,我們開始畫圓,看哪個小朋友畫得最漂亮(要求,不許擦,畫圓失敗,只要找到失敗的原因。)。
    3、反饋探討畫圓的方法。
    1)你是怎樣畫的?上臺演示。
    2)討論:畫圓失敗的原因。
    3)討論:畫圓時應該注意什么?(生………………)。
    小結:確定一個點,確定一段長度。
    板書:
    點
    長
    (一個點負責固定,一個點負責繞,旋轉。也就是一個點是不動的,另一個是動的,我們暫時把著兩個點叫作:“定點,動點”)。
    板書:定點。
    動點。
    (動點移動到任何地方,和定點的距離保持不變。)。
    6)那你如何證明你用圓規(guī)畫圓的時候,這個動點和定點的距離始終沒有變化呢?
    (圓規(guī)的兩個腳分開后,只要沒有外力去動這兩個腳,針尖和筆尖之間的長度距離是不變的。如:我們人的兩個腳在走路是。)。
    7)師演示圓規(guī)畫圓。
    師:看一看,老師如何畫圓的。
    小結:圓規(guī)畫圓的方法。
    8)學生再次畫圓。
    反饋討論:這一次,你畫得這么圓,畫的時候注意了什么?
    (二)操場畫圓,豐富畫圓方法。
    1、展示足球場上的圓。
    師:我們現(xiàn)在能用圓規(guī)畫一個漂亮的圓,那這個圓我們能畫嗎?
    1)討論:這個圓我們怎樣畫?說說你的想法。
    2)課件演示:體育老師畫圓。
    3)教師演示(用“線釘”)。
    2、探究不同畫圓法的內在聯(lián)系。
    1)討論:相同在什么地方?
    釘子就是……線就是……小推車就是……。
    2)圓的構成確定。
    師:畫了那么多圓,那你能告訴老師,哪一部分才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圓?
    (生上臺指圓)。
    3)演示:(ppt)。
    揭示:到某一個定點的距離相等的無數(shù)個的點連起來組成的一條封閉的曲線,叫做圓。
    (三)圓的特征揭示。
    1、設疑討論:你認為黑板上的圓能不能畫的更大些?誰決定了這個圓的大???
    (定點個動點的距離圓規(guī)兩個腳之間的距離…………)。
    2、師演示驗證誰決定了圓的大小。
    3、揭示概念“半徑”,用“r”表示。
    4、揭示概念“圓心”。(在畫圓過程中的那個定點叫“圓心”,用“o”表示)。
    板書:半徑。
    圓心。
    5、學生演示畫“半徑”
    1)師:誰能上來畫出這個圓的半徑?
    2)誰能用一句話說說什么是半徑?(圓心到圓上一個點的距離)。
    找一找:下圖中,圓的半徑是()。
    6、問:在這個圓里,還能畫一條半徑嗎?還能畫幾條?
    (學生在自己的圓上畫半徑,看能畫幾條?)。
    得出:在一個圓里,能畫無數(shù)條半徑。
    7、觀察討論:在同一個圓里,所有半徑的長度有什么特點?(相等)。
    為什么?
    教師小結:(從動點到定點方面研究考慮)。
    師:相信通過剛才的學習,同學門對圓已經(jīng)有了更深的認識。其實,正是圓的這些特征,圓在我們的生活中廣泛應用。
    三、回歸生活,解釋應用。
    1、展示:車輪為什么是圓的?
    1)學生討論。
    2)媒體展示解釋。
    2、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1)理解:墨子的“圓,一中同長也”。
    2)媒體演示。
    3、圓的歸類。
    1)出示籃球。問:這是圓嗎?
    2)討論反饋。
    小結:球是立體的,圓是平面的,和以前學過的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都屬于平面圖形,而籃球是立體圖形。
    四、總結梳理。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對圓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相信通過剛才的學習,同學門對圓已經(jīng)有了新的認識,在以后的生活中,你將會發(fā)現(xiàn)更多的有關圓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
    板書設計:
    圓的初步認識。
    定點點圓心(o)位置。
    動點長半徑(r)大小。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蘇教版小學四年級教案篇十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利用表面積等知識,探索多個相同長方體疊放后使其表面積最小的策略。
    能力目標:
    體驗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和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解決包裝的問題,體驗策略的多樣化。
    教學重點、難點:
    利用表面積等知識,探索多個相同長方體疊放后使其表面積最小的策略。
    教學策略:
    讓學生自己想法設計包裝的方法,并親自實踐,引導學生觀察、比較、交流,反思那種包裝方案最節(jié)約。
    教學準備:
    相同的課本、包裝紙。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提問:現(xiàn)在,老師要把26本數(shù)學課本用包裝紙包起來,怎樣保才能節(jié)約包裝紙?
    學生討論交流方法,說一說怎樣包裝好。并說出自己的理由。
    二、學習新知識。
    1、出示教材中的插圖和問題:將兩盒糖果包成一包,怎樣包才能節(jié)約紙?
    2、學生探索兩盒糖疊放得方法,并根據(jù)疊放的方法列式計算出長方體的表面積。
    3、引導學生比較得出方案。并反思為什么方案(1)最節(jié)約。
    4、學生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1)同樣的方法解決“試一試”中的問題。
    (2)教師根據(jù)學生的探索情況進行評價總結。
    板書設計:
    包裝的學問。
    盡量減少面積的面――最節(jié)約。
    蘇教版小學四年級教案篇十一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掌握“總價=單價×數(shù)量”“路程=速度×時間”等常見數(shù)量關系,使學生經(jīng)歷探索三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筆算方法的過程,理解三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算理,掌握三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基本的筆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在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體會新舊知識間的聯(lián)系,并能將三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一般方法遷移到多位數(shù)的乘法運算中去。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激發(fā)學生計算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不斷提高學生的計算正確率。
    蘇教版小學四年級教案篇十二
    量角器是一個,從中心向左右兩邊各有一條。
    量角器被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對應角的大小是,記作。
    2、獨立完成書p71的第1、2、3、4、5題。
    (1)小組合作交流。
    (2)小結。
    說明:通過這部分的練習,幫助學生梳理本節(jié)課的知識要點,讓學生更明確量角的方法。
    蘇教版小學四年級教案篇十三
    (出示兩個角,角一和角二)課前紀翔和李毅畫了兩個角,讓我?guī)兔Ρ容^大小,現(xiàn)在老師想請大家來幫他倆比較一下,哪一個角大?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角的度量”。角的度量。
    (此處更改為直接比較兩個角的大小,目的是更貼近生活,引出矛盾沖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蘇教版小學四年級教案篇十四
    活動一:創(chuàng)設情境,建立模型。
    1、(出示天平)。
    (兩邊的質量相等。5=5)。
    2、現(xiàn)在我在天平的左側再放2克砝碼,右側也加2克砝碼,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怎樣用算式表示。(5+2=5+2)。
    3、分別在天平的兩邊放上相同質量的砝碼,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怎樣用算式表示。
    生動手實驗,列算式。
    5、你能寫出一個等式嗎?
    (x=10)。
    7、通過上面的游戲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小組交流)。
    8、你們再推想一下如果天平都減去相同質量,天平會怎樣。先看書,再動手驗證你的想法。
    9、通過剛才兩組游戲,如果我們把天平作為一個等式的話,你發(fā)現(xiàn)什么數(shù)學規(guī)律?小組交流。
    (通過天平游戲,發(fā)現(xiàn)等式兩邊都加上(或都減去)同一個數(shù),等式仍然成立)。
    活動二:解釋運用:解方程。
    1、求出x+8=10中的未知數(shù)x。
    (1)什么是未知數(shù)?
    (2)根據(jù)剛才我們的游戲,你會求x?
    方程兩邊都減去8。
    x+8-8=10-8。
    x=2。
    (3)怎樣檢驗?
    2、試一試:求未知數(shù)x。
    理解題意,解方程。
    活動三:建立模型。
    1、看書:說一說你收集到哪些數(shù)學信息?
    2、等式兩邊都乘上一個數(shù)(或都除以一個不為0的數(shù)),等式能成立嗎?你怎樣驗證?
    3、解釋運用:解方程。
    (1)餅400克,你能提什么數(shù)學問題?
    (2)怎樣列方程?
    4x=400。
    (3)怎樣解方程?
    4、試一試:解方程。
    蘇教版小學四年級教案篇十五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合作、探究,體會偉大的母愛,激發(fā)學生對母愛的報答。
    3、聯(lián)系生活,組織學生根據(jù)實際寫出一段與母親相處的感受最深、記憶深刻的片段。
    4、自編一首詩或兒歌寫在老師已準備好的卡片上,作為賀卡送給媽媽。
    教學重點:
    學生通過自主探究體會偉大的母愛。
    教學難點:
    通過練筆歌頌母親,激發(fā)情感,訓練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
    教學準備:
    錄音機,磁帶,投影片,帶花邊的卡片。
    教學過程:
    課前播放《世上只有媽媽好》歌曲。
    一、導入。
    1、同學們,聽著熟悉的歌曲,我們的心中涌動著一股暖流。每一個人,無論走到那里都放不下自己的母親。歌頌母親是永恒的話題。我們以前就學過有關歌頌母親的課文,還記的嗎?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第一次抱母親》。請大家齊讀課題。
    (設計思路:通過歌曲激情,通過談話讓學生回顧學過的課文營造了一種和諧的氣氛,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情緒,為進入新課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礎)。
    2、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母親生病住院,護士要換床單,母親不能下床,便有了作者第一次抱母親??勺髡邲]想到母親這么輕,差點摔倒?,F(xiàn)在,請同學們打開書,輕聲朗讀第2-3自然段,找出描寫作者第一次抱母親后的心情的語句。
    二、合作探究,體悟情感。
    (一)體悟難過。
    1、學生朗讀第2-3自然段,找畫描寫作者第一次抱母親后的心情的語句。
    2、學生交流。師投影出示“母親竟然這么輕,我的心里很難過?!?師板書“難過”)。
    (設計思路:引導學生再次進入課文,深入了解母親的形象)。
    4、學生交流。體會兒子的難過與母愛的偉大。
    通過交流引導學生抓住住手拉,背背,肩挑,翻山越嶺等詞體會母親的堅強與偉大。
    指名學生朗讀欣賞令自己最感動的句子。
    5、師總結指導說話:讀到這里,我們已經(jīng)被母親的堅強而感動了,現(xiàn)在了解了兒子為什么會感到難受了嗎?生自由交談自己的感受。
    (設計思路:通過對學生的追問,感悟,進一步推動學生的深入思考,引導學生由表及里,深入文字,揣摩人物的言行,正確把握人物的內心世界)。
    (二)感恩母親。
    1、激疑:母親雖然瘦弱,但卻表現(xiàn)的如此堅強,不能不讓人感嘆母愛的力量。這力量實在是太偉大了,感染了我們每一個人,就不用說那親生體驗的兒子了。
    (2)齊讀第二處抱母親的句子。體會兒子難過、愧疚的心情。
    (3)激疑:母愛是偉大無私的,它不僅感動了作者,也讓護士感動了,引讀:護士。
    也動情地說:————。但是,母親呢?
    (4)投影出示:母親笑了笑說:“提那些事干什么?哪個母親不是這樣過來的?”
    從中你體會到什么?生自由交談。
    2、激情:母親是堅強的,母親又是偉大的,她寧愿自己吃苦,也不讓我們苦著。
    累著。而我卻一直以為母親力大無窮,沒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體,承受著那。
    么重的擔子。如今,母親病了,病得不輕,連轉身下床都很吃力。對此,我的。
    心中充滿了深深地內疚。我望著母親瘦小的臉,愧疚地想對她說——(師板書“愧疚))。
    師:望著母親瘦小的臉,讓我們深情地對母親說一聲……。
    (指名說兩次)。
    (1)師投影出示最后一段的內容。
    我決定抱一抱母親,就像母親無數(shù)次抱我一樣,為了讓母親入睡,護士不忍。
    離去,就在邊上看著。我以為母親睡著了,我忽然看見有兩行淚水從母親的眼角。
    流下來。(教師配樂深情地朗讀最后一段。)。
    (2)母親的淚水是母親因為病痛而流下的嗎?這是怎樣的淚水?
    (設計思路:引導學生入情如境,發(fā)表自己的想法,激發(fā)學生的感情積淀,讓學生從各自的理解所進行的角度進行論說,在分享中豐富自己的想法)。
    (3)師:小時候,母親從無數(shù)次的抱過我,而這僅僅是我第一次抱母親,卻給了母親無比的激動和幸福,這是幸福的淚水,這是激動的淚水,讓我們再讀一讀,讓我們這個畫面留住,留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腦海里。生齊讀。
    4、自由表達,加深體驗。
    (設計思路:讓學生自由發(fā)言,引導學生體會母親的對于子女偉大而無私的愛心,感受兒子動人的孝順之情,進一步加深情感體驗)。
    (2)帶著這樣的情感再讀一讀本段。
    三、聯(lián)系生活,表達情感、總結課文。
    1、這節(jié)課讓我們感受到了濃濃的無私博大的母愛。此時此刻,你們一定也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的母親。朝夕相處之中,母親為我們付出了多少愛呀!我們難道不想送點禮物給媽媽嗎?現(xiàn)在請同學們來編寫一首詩或者兒歌或一句話寫在卡片上,送給媽媽。(板書無私博大)。
    2、生練寫展示結果。
    3、請大家把這份心意卡,輕輕地放在她的床頭,她一定會非常感動的。請大家永遠不要忘記這句話: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愿天下所有的媽媽幸福安康。
    (設計思路:發(fā)揮語文學習的情感功能,讓學生懂的孝順的美德,學會做人)。
    四、作業(yè)。
    1、課外閱讀:.古往今來多少文人賢士都用優(yōu)美樸實的語言歌頌母愛,贊美母親,課后大家可以找?guī)灼嚓P的文章來讀一讀。
    2、小練筆:聯(lián)系生活實際,寫一篇有關和母親相處的文章。
    板書設計:
    13第一次抱母親。
    難過。
    愧疚。
    愛
    無私。
    博大。
    蘇教版小學四年級教案篇十六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認識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4、正確、規(guī)范書寫生字。
    教學過程:
    一、出示本課時學習目標。
    二、檢查讀書(20分鐘)。
    1、教師范讀課文。
    2、各小組讀書5分鐘準備賽讀。
    師:各小組準備5分鐘,看誰能像老師那樣讀書。等會各小組要進行讀書比賽,看哪個小組讀得好。
    3、展示:小組之間比賽讀書,力爭人人正確、流利(一般讓5、6號讀)。
    4、認識字詞:拿出學案,讀學案上的字詞。小組比賽讀詞語。
    悶熱曠地附近纖弱雷聲大作大雨如注。
    5、再讀書。
    師:這次相信同學們會讀得更好!
    自己讀。小組之間比賽讀?;ハ嗵魬?zhàn)。學生要互相評價。
    三、寫字。
    1、仔細觀察紅字。
    2、教師范寫2——3個。
    老師要在田字格里寫。要分析起筆、頓筆,間架結構。
    既:要注意左右兩遍等寬。
    痛:要注意病字框的寫法。
    除了既要注意左右兩遍等寬,“孫、挑、該、統(tǒng)”要注意左窄右寬,左邊的偏旁不能超過字的三分之一寬度。
    學生描紅。注意要描的像,描完再在田字格里臨寫。
    3、再臨寫兩遍。
    4、教師檢測。
    5、學生互改:1號改2、3、6號。
    2號改4、1、5號。
    老師給寫錯的糾正。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且講講這個故事。
    2、感悟薩沙一家人自覺保護弱小者的高尚品質,從中接受教育,養(yǎng)成良好道德行為。
    3、寫小練筆。
    教學過程:
    一、讀懂課文。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我不是最弱小的》(齊讀課題)。
    自由朗讀課文,想一想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品讀課文,感悟保護弱小者的高尚品質。
    1、體會薩沙的美好品質。
    (1)教師參與欣賞句子。(板書:薩沙說)。
    出示課文最后一句:“現(xiàn)在我該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媽媽?”說說這句話的實際意思。(板書:我不是最弱小的)。
    (2)猜猜看:老師為什么欣賞這個句子?
    a從這句話的意思看,薩沙人小志氣高,不想當最弱小的,他能保護弱小者。
    b抓句子中的“現(xiàn)在”引導學習第7自然段薩沙用自己的行動保護了比他更弱小的野薔薇。抓“朝著……掀起……蓋在……”引導體會、朗讀。
    薩沙的態(tài)度很堅決,毫不猶豫地掀起雨衣蓋在正受風雨摧殘的嬌嫩纖弱的薔薇花上,他用自己所做的證明——我不是最弱小的。(板書:做)。
    c我們能不能從薩沙所說的、做的來推想他是怎么想的呢?引導學生朗讀第3、5自然段中薩沙的語言,從中體會薩沙根本沒把自己看作是最弱小的。
    d薩沙所想的、做的、說的都證明了他不是最弱小的,所以他說——“現(xiàn)在我該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媽媽?”
    抓“該……不是……吧”指導讀好這個句子。
    (3)假如你是媽媽的話你會怎么說?
    師小結:細細讀來,我們從這個句子中讀出了一個要強、心地善良、懂得保護弱小者的好孩子。你們說,這是不是個值得欣賞的句子?當然欣賞也得有方法,抓住關鍵的詞語聯(lián)系前文細細欣賞,你的收獲會更大。
    2、體會薩沙家人的美好品質,表達內心感受。
    (1)看圖,聽風雨聲,說說圖上情景。
    讓學生分別說說爸爸媽媽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理解“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這句話的意思,懂得這是每個公民應有的人道主義精神。
    猜想假如媽媽把雨衣披在了托利亞身上,她會怎么做?
    (3)此時此刻,你是否想對薩沙,對媽媽說些什么,或是想對自己說些什么?
    (4)看來“我不是最弱小的”不僅僅是薩沙所說的做的,也是我們的心聲,一起自信地說:“我不是最弱小的”,我們“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
    三、小練筆。
    同學們,學習了這篇課文后,你們想對薩沙說些什么?你還想到了什么?寫一寫。
    板書設計:
    我不是最弱小的。
    薩沙(說、做、想)。
    媽媽。
    爸爸每個人都要保護。
    托利亞比自己弱小的人。
    蘇教版小學四年級教案篇十七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理解生字新詞。
    2.同桌互讀課文,檢查。
    3.全班交流,指名分段讀。
    4.用較快的速度再次默讀全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幾件事?
    三、合作探究。
    1.作者在文中表達了自己怎樣的思想感情?
    2.默讀課文,畫出足以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語句,在旁邊做上簡單的批注。
    3.自己讀一讀所畫的句子。
    4.與小組內的同學交流自己的讀書感受。
    四、熟讀課文。
    五、課堂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流程:
    一、交流讀書感受。
    1.作者在文中表達了自己怎樣的思想感情。
    2.你從哪些語句中感受、體會到作者喜歡讀《水滸傳》?
    (1)學生交流。
    (2)出示重點語段。
    “九歲時,我讀四年級了,……我迫不及待地讀了起來?!?BR>    “迫不及待”是什么意思?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盡管有些字還不認識,……看下去?!?BR>    “津津有味”是什么意思?從“盡管…仍然…”這兩個分句中體會到了什么?
    “早上在晨曦中……看個沒完?!?BR>    從中得到的體會。
    (3)自由讀這些重點語段。
    二、質疑探究。
    1.質疑:文中的第1、2、3、6自然段,與文章中心有什么關系?
    2.學生交流。
    3.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圍繞一個中心選材,有條理地組織材料,敘事結構完整,前因后果,交代得清清楚楚。語言樸實,感情真摯。)。
    三、指名口述作者的寫作思路。
    四、小結。
    蘇教版小學四年級教案篇十八
    1、使學生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數(shù)與除法的關系,會用分數(shù)表示兩個整數(shù)相除的商,會用分數(shù)表示有關單位換算的結果;能列式解決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的簡單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探索分數(shù)與除法關系的過程中,進一步發(fā)展數(shù)感,培養(yǎng)觀察、比較、分析、推理等思維能力,體驗數(shù)學學習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