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地理第一課教案人教版大全(15篇)

字號:

    編寫教案應該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水平和學習興趣。編寫教案前,要仔細分析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目標。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案案例,供大家互相學習和借鑒。
    七年級地理第一課教案人教版篇一
    課題:
    單位:昆侖實驗小學。
    備課人:于長忠。
    一、教學內(nèi)容:教材98---100頁。
    二、教學目標:。
    1、體驗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戲規(guī)則的公平性,會求簡單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
    2、在游戲中體驗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提高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
    三、重點與難點:。
    體驗事件發(fā)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戲規(guī)則的公平性,用分數(shù)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同學們你們喜歡體育運動嗎?
    下面我們就去看一看小朋友在做什么游戲?
    課件出示98頁主題圖。學生觀察后說一說收集到的信息。
    教師有足球裁判為兩個隊開球的方法導出課題。
    (二)新授。
    1、出示教材99頁情境圖。
    學生觀察后說一說收集到的信息,并發(fā)表自己的想法。
    既然認為是公平的,那么大家想一想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多少?你是怎樣想的?
    那擲出反面的可能性是多少?為什么?
    2、探究新知。
    大家想一想,如果我拋擲20次,正面大約可能出現(xiàn)多少次?為什么?
    下面就請同學們在小組做拋硬幣20次的游戲并做好記錄。
    拋硬幣次數(shù)正面朝上次數(shù)反面朝上次數(shù)。
    總計:
    3、各小組展示交流。
    提問:大家來觀察一下這些數(shù)據(jù),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同學們觀察的都很仔細有這么多的發(fā)現(xiàn),我們會發(fā)現(xiàn)有些小組正面朝上的次數(shù)不一定是總次數(shù)的一半,有些小組少一點,有些小組多一點,但是全班加起來正面朝上的次數(shù)就比較接近總次數(shù)的1/2。
    隨著拋擲次數(shù)的不斷增加,正面朝上的次數(shù)會怎樣?反面朝上的次數(shù)會怎樣?
    4、小結:科學家曾經(jīng)做過實驗當實驗的次數(shù)逐漸增大時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會越來越接近。
    五、鞏固提高:
    1、教材99頁做一做。
    2、聯(lián)系二十1----3題。
    六、全課總結:。
    學生說一說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課題: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統(tǒng)計與可能性第二課時。
    單位:昆侖實驗小學。
    備課人:孫翠英。
    一、教學內(nèi)容:教材101---102頁。
    二、教學目標:。
    2、通過游戲的公平性,培養(yǎng)學生的公平、公正意識,促進學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三、重點與難點:。
    讓學生認識到基本事件與事件的關系。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2、如果盒子里有10個紅球4個白球只許摸一次,摸出那種球的可能性大?
    學生口答并說明理由,教師小結導入新課。
    (二)新授。
    1、出示101頁情境圖。
    2、學生觀察后說一說收集到的信息。
    3、學生在各小組內(nèi)說一說游戲規(guī)則。
    4、結合情境圖學生說一說每人得到化的可能性是多少?
    提問:男、女生分別得到花的可能性又是多少?
    學生在小組內(nèi)討論。
    5、各組派代表全班交流。
    7、小結(略)。
    五、鞏固練習:
    六、練習二十一1---3題。
    六、全課總結:。
    學生結合本節(jié)課學習的內(nèi)容說一說自己的收獲?
    課題: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統(tǒng)計與可能性第三課時。
    單位:昆侖中心小校。
    備課人:萬睿。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不能直接計算出可能性,而要先羅列出所有的可能的結果,再計算可能性”的題目的思考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運用綜合知識的能力,結合以前學過的排列組合知識進行思考。
    3、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考問題,有條理地敘述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會羅列所有的可能性。
    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2、那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繼續(xù)研究“可能性的大小”吧!
    板書課題:可能性。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3:
    你認為用“石頭、剪子、布”決定誰來跳公平嗎?
    兩人玩可能會發(fā)生哪些種情況呢?
    你能直接計算出小強和小麗獲勝的可能性嗎?,
    該怎樣找到可能性的結果呢?你有什么好的辦法嗎?
    2、學生思考討論。
    3、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完成列表過程。
    4、請學生匯報游戲的情況。
    小麗石頭石頭石頭布布布剪子剪子剪子。
    小強剪子布石頭剪子布石頭剪子布石頭。
    結果小麗。
    獲勝小強。
    獲勝平小強。
    獲勝平小麗。
    獲勝平小麗。
    獲勝小強。
    獲勝。
    5、學生進一步討論上面的問題,然后匯報交流。
    6、小結:經(jīng)過分析用排列組合知識的方法來判斷誰來跳是公平的。
    (三)拓展練習。
    1、學生完成書中的做一做,引導學生用排列組合法。
    2、完成104頁的1題,學生列出有幾種可能性,說說怎樣使之公平。
    (結論是:必須換掉2或8,并且新加的數(shù)字卡片滿足:該數(shù)字是不能被3整除的單數(shù)。如5。也可能把7換成是3的倍數(shù)。如9等)。
    (注意說明:當兩個數(shù)的乘積既不是2的倍數(shù)又不是3的倍數(shù)時也要重來。)。
    3、完成104頁的2題。
    學生把表填完整,然后做判斷。
    4、開放題:完成104頁的3題。
    學生自己設計一個游戲的規(guī)則,讓全班同學判斷是否公平。
    (完不成時,機動作為課后作業(yè)。)。
    (四)應用創(chuàng)新:
    1、總結:這節(jié)課你對“可能性”又有哪些新的認識?
    (有些游戲規(guī)則是公平的,有些卻是不公平的。
    游戲中一共出現(xiàn)的可能性要我們認真地排列出來的。)。
    2、請你結合生活實際,自己設計一個游戲的規(guī)則,讓全班同學判斷是否公平。
    七年級地理第一課教案人教版篇二
    《冬陽童年駱駝隊》(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初步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懷念之情。
    2.讀通、讀懂課文,理清課文的內(nèi)容,掌握生字詞。
    教學重點:
    研讀童年生活中的兩個片段,感受童趣與童真,初步體會作者的懷念之情。
    教學難點:
    作者童年時代與學生童年時代的生活差異,作者故鄉(xiāng)老北京與學生故鄉(xiāng)的地域差異。
    教學準備:
    師:搜集老北京、駱駝隊相關資料。
    生:預習課文,了解林海音的生平,尤其是童年時的生活背景。
    教學過程:
    第一板塊:揭題,檢測預習。
    1.情境導入,揭示課題,品味課題。
    2.交流課前搜集的資料,簡介作者及作品。
    3.說說課文與《城南舊事》的聯(lián)系。
    4.出示課文片段,理解作者想法。
    第二板塊:初讀,感知全文。
    1.書寫生字:傻咀嚼。
    2.默讀全文,整體感知。
    3.找到寫“學駱駝咀嚼”的段落。
    第三板塊:研讀片段,感受童真。
    (一)“細”學咀嚼。
    1.指名讀,讀正確。
    2.自己讀,﹋劃出描寫駱駝咀嚼的句子。
    3.指名交流,隨機歸納。
    4.圈出重點詞,再讀。
    5.指名讀,評價提升。
    6.駱駝在咀嚼,小英子呢?指名讀。
    7.她為什么會這樣的表現(xiàn)?交流,指導讀。
    8.想象畫面,整段連讀。
    9.補充“看金魚”片段: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小英子?(天真、可愛)。
    10.回到課文,學著老師的樣子讀一讀,讀出你腦海中的小英子。自由練讀。
    11.指名填讀。一起背誦。
    (二)“趣”談鈴鐺。
    1.文中作者還回憶了哪些事?交流小結。是不是傻事呢?
    3.指名交流。
    4.你又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小英子?(充滿情趣)。
    5.分角色朗讀。
    6.其實,“想剪駝毛”和“追問去向”這兩件事也透著“傻”,“傻”中有小英子的善良與愛心。
    第四板塊:整體回顧,感情升華。
    1.整體回顧。
    2.感情升華。
    3.總結結課。
    板書:冬陽童年駱駝隊。
    學咀嚼天真。
    議駝鈴美好。
    懷念想剪毛傻?
    問去向。
    《冬陽童年駱駝隊》作業(yè)紙。
    姓名:
    練習一:填一填。
    我站在駱駝的面前,看它們()的樣子:那樣()的臉,那樣()的牙,那樣()的態(tài)度。它們()的時候,上牙和下牙交錯地(),大鼻孔里()熱氣,白沫子()在胡須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齒也動了起來。
    練習二:寫一寫。
    七年級地理第一課教案人教版篇三
    三.閱讀(共26分)。
    (一)。
    我的父親曾經(jīng)為我苦了一生,把我養(yǎng)大,送我進學校,為了造屋子,買了幾畝田地。60歲那一年,還到漢口去做生意,怕人家嫌他年老,只說五十幾歲。大家都勸他不要再出門,他偏背著包裹走了。
    “讓我再幫兒子幾年!”他只是這樣說。
    后來屋子被火燒掉了,他還想再做生意,把屋子重造起來。我安慰他說,三年以后我自己就可積錢造屋了,還是等一等吧。他答應了。他給我留下了許多造屋的材料,告訴我這樣可以做什么,那樣可以做什么。他死以前不久,還對我說:“早一點造起來吧,我可以給你監(jiān)工?!?BR>    但是他終于沒有看見屋子重造起來就死了。他彌留的時候對我說,一切都滿足了。但我知道他倘能再活幾年,我把屋子造起來,是他所最樂意的。我聽到他彌留時的呻吟和嘆息,我相信那不是病的痛苦的呻吟和嘆息。我知道他還想再活幾年,幫我造起屋來。
    1、本文圍繞哪件事描寫父親對兒子的深情?(2分)。
    2、文中畫橫線句子應怎樣理解?(2分)。
    3、父親為兒子做的事很多,你能寫出兩件事嗎?從中你有什么體會?(3分)。
    (二)。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BR>    1.下面詞語中“通”字與“才通人”中的“通”意思相同的一項是()。(2分)。
    a.通風換氣b.政通人和c.通宵達旦d.博古通今。
    2.解釋文段中加點的詞語。(4分)。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語句。(6分)。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2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3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4.第2段中,作者從哪幾方面對桃花源中的人們進行了描寫?(3分)。
    [4]。
    5.文中哪句話表明桃源人聽了漁人的話之后,雖“嘆惋”卻仍然想繼續(xù)在桃花源中生活?他們?yōu)槭裁床辉鸽x開?(2分)。
    6.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哪一項?()。(2分)。
    a.選文中“妻子”指的是妻子、兒女。
    b.從這兩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漁人”的行蹤是發(fā)現(xiàn)桃花源——進入桃花源——辭別桃花源。
    c.“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現(xiàn)了桃源人的淳樸、熱情、好客。
    d.“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源人。
    七年級地理第一課教案人教版篇四
    1、能找出文中寫景狀物的重要詞句并說出其表達作用。
    2、能復述捕鳥的全過程,體會動詞運用的準確性。
    3、能復述美女蛇的故事,體會它在文中的作用。
    教學過程。
    模塊一:明確課時目標。
    教學板塊1:導入。
    教師出鏡同學們,大家好。上節(jié)課,我們通過閱讀,初步了解了課文內(nèi)容,梳理了課文結構。今天我們要繼續(xù)走進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去體會作者寫景狀物的妙處。
    這節(jié)課我們要完成以下學習任務:
    ppt1。
    學習目標。
    1、能找出文中寫景狀物的重要詞句并說出其表達作用。
    2、能復述捕鳥的全過程,體會動詞運用的準確性。
    3、能復述美女蛇的故事,體會它在文中的作用。
    模塊二:品味寫景狀物。
    教學板塊2:品味特殊句式。
    ppt2經(jīng)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了解到百草園盡管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在作者心目中卻是他的“樂園”。作者緊扣“樂園”依次描繪了關于百草園的三件事:泥墻根的趣味、美女蛇的故事和百草園的冬天。
    百草園的樂園生活:
    泥墻根的趣味。
    美女蛇的故事。
    百草園的冬天。
    (現(xiàn)場老師組織學生齊讀課文第2段,并思考問題。時間3分鐘)。
    ppt3聰明的同學一定注意到了這樣一組句式:
    品味寫景狀物:
    不必說……。
    也不必說……。
    單是……就……。
    請同學們用這個句式造句,說說它的作用。
    (現(xiàn)場老師組織學生造句,并交流作用,時間5分鐘)。
    ppt4大家一定能體會到這個句式,它的作用在于由整體概括到突出局部。作者先用兩個“不必說”宕開一筆,為的是突出下面“單是”的內(nèi)容,既然“單是”就有無限趣味,那么百草園中的佳趣定然是比比皆是了。
    不必說……。
    也不必說……。
    單是……就……。
    (突出“單是”的內(nèi)容,既然“單是”就有無限趣味,那么百草園中的佳趣定然比比皆是了。)。
    教學板塊3:品味寫景狀物。
    ppt5作者用這么個特殊的句式為我們描繪了哪些動植物呢?請同學們再讀課文第2段,完成以下學習任務:
    品味寫景狀物。
    再讀課文第2段:
    1、劃出文中所寫的景物和它們的特點。
    2、想一想,這些景物分別是什么季節(jié)的景物。
    (現(xiàn)場老師組織學生看書,完成學習任務,時間3分鐘)。
    相信大家一定對百草園的動植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們合上書本一起來回憶一下。
    ppt6不必說,菜畦是碧綠的,石井欄是光滑的,皂莢樹是高大的,桑椹是紫紅的,這些都大多是春季的景物。
    不必說春。
    碧綠菜畦。
    光滑石井欄。
    高大皂莢樹。
    紫紅桑椹。
    ppt7也不必說,蟬是鳴的且在長吟,黃蜂是肥胖的且伏在菜花上,叫天子是輕捷的且是直竄向云霄的,這些大多是夏季的景物。
    也不必說夏。
    鳴蟬長吟。
    肥胖黃蜂伏。
    輕捷叫天子竄。
    ppt8單是,就有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烏、木蓮和覆盆子這些秋季的景物。
    單是秋。
    油蛉何首烏。
    蟋蟀木蓮。
    蜈蚣覆盆子。
    斑蝥。
    (現(xiàn)場老師組織學生合上書本一起回憶,時間2分鐘)。
    好極了!相信同學們已經(jīng)差不多記住了這段課文。這一段用“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這個特殊的句式串聯(lián),寫了百草園春夏秋季的景物。由植物寫到動物,先寫靜景,再寫動景;寫靜景時,由低到高;寫動景時,由高到低。使景物寫得既井井有條,又錯綜交織,渾然一體。
    教學板塊4:看圖背誦課文。
    ppt9(百草園圖片)下面,請同學們觀賞一些具體的圖片,邊觀賞邊聽老師把這段課文朗讀一遍。
    ppt10(菜畦圖片)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
    ppt11(高大的皂莢樹圖片)高大的皂莢樹。
    ppt12(紫紅的桑葚圖片)紫紅的桑葚。
    ppt14(蜈蚣圖片)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會拍的一聲,從后竅噴出一陣煙霧。
    ppt15(何首烏圖片)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著。
    ppt16(木蓮圖片)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擁腫的根。有人說,何首烏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起來,也曾因此弄壞了泥墻,卻從來沒有見過有一塊根象人樣。
    ppt17(覆盆子圖片)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遠。(超鏈接到ppt9)。
    ppt9(百草園圖片)同學們看得很認真,聽得也很認真,下面就讓我們看著具體的圖片一起來嘗試背誦這段課文。
    (現(xiàn)場老師組織學生觀看圖片,背誦課文第二段。時間約5分鐘)。
    模塊三:品味動詞準確性。
    教學板塊5:研讀捕鳥。
    ppt18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7、8兩段,用課文內(nèi)容填空。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7、8兩段,用課文內(nèi)容填空:
    寫百草園的冬天,先以無味作陪襯,然后寫(下雪帶來的樂趣)。寫捕鳥,先不直接寫,而是先寫(拍雪人和塑雪羅漢)的不相宜,突出雪地捕鳥的無窮趣味。
    (現(xiàn)場老師組織學生研讀,填空,交流。時間約3分鐘)。
    這個填空肯定難不倒大家,寫百草園的冬天,先以無味作陪襯,然后寫下雪帶來的樂趣。寫捕鳥,先不直接寫,而是先寫拍雪人和塑雪羅漢的不相宜,突出雪地捕鳥的無窮趣味。
    ppt19通過剛才的填空,大家一定會發(fā)現(xiàn),在作者筆下,冬天的百草園因為可以捕鳥而讓作者樂在其中。
    品味動詞準確性。
    細讀課文第7段:
    劃出描寫捕鳥的動詞,然后用手邊的物品做道具,邊模擬捕鳥的動作,邊復述捕鳥的過程。
    (現(xiàn)場老師組織學生讀課文,完成學習任務。時間約8分鐘)。
    好,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復述捕鳥的全過程,注意所用動詞的準確性。
    ppt20。
    ()開一塊雪,()出地面,用一枝短棒()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些秕谷,棒上()一條長繩,人遠遠地()著,()鳥雀下來()食,()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便()住了。
    ppt21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著,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
    用準確的動詞填空:
    (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著,(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
    通過復述,我們不但能感受到這些動詞準確而生動的描繪了捕鳥的全過程,還能感受到作者捕鳥時的興奮和驚喜,更能再一次的感受到百草園的“樂園”之趣。
    教學板塊4:復述故事。
    ppt23閱讀課文3-6段,
    用自己的語言復述美女蛇的故事。(要求:情節(jié)完整,形象生動)。
    (現(xiàn)場老師組織學生閱讀課文,復述故事。時間5分鐘)。
    聽完美女蛇的故事,請同學們設身處地的想一想:
    ppt24。
    思考:
    不難發(fā)現(xiàn),插敘美女蛇的故事,給百草園抹上了一層神話的色彩,增添了百草園的神秘感,更豐富了“樂園”的情趣。
    增添了百草園的神秘感,
    更豐富了“樂園”的情趣。
    模塊四:回顧小結。
    教學板塊5:回顧小結。
    好,下面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百草園為什么被我稱為是“我的樂園”?
    ppt25回顧課文第一部分內(nèi)容后填空:
    百草園是我的“樂園”,因為這里。
    有()的景物可以();
    有()的食物可以();
    有()的動物可以();
    有()的故事可以();
    有()的捕鳥可以()。
    (現(xiàn)場老師組織學生回顧課文,完成填空并交流。時間5分鐘)。
    ppt26百草園的一年四季都是那么充滿樂趣,請同學們在課后把課文第二段和捕鳥全過程熟讀成誦,體會作者寫景狀物的妙處和動詞運用的準確性。
    課后學習:
    背誦課文第二段和捕鳥的全過程,比一比誰背得又快又好。
    惜緣。
    七年級地理第一課教案人教版篇五
    答見書間筆記,分析完寫出節(jié)意,記節(jié)尾。
    8.寫春風圖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動靜結合,記節(jié)意后)。
    9.第六節(jié)抓住了春雨的什么特征來寫(見書間)。
    10.在描寫春雨圖時采用了什么順序(動景到靜景,物景到人景,近景到遠景)。
    11.文章怎樣描寫迎春圖?(見7節(jié)節(jié)意)。
    12.末尾三段運用了比喻修辭手法來小結春天的特征,關于比喻的修辭本文運了很多,請大家看到練習三,對比喻進行了解。同時完成練習三,最后一問作業(yè)家庭作業(yè),用語言運用本。題目見作業(yè)。
    13.結尾三個句子,不僅比喻巧,意義深,而且分行排列,先后有序。這三句順序從“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形象地點時了春天的成長進程。所以說順序不能顛倒。完成“贊春”部分的段意。
    四.小結:
    通過這課的學習,我們在寫作上應有所收獲,比如如何描寫景物:可概寫與可具體描寫。在具休描寫時應調動所有感覺器官多角度描寫,而且要有一定的順序。至于語言應多用各種修辭手法。
    五.作業(yè):練三處。
    二、板書設計示例。
    七年級地理第一課教案人教版篇六
    【預習課導學】(自習15分鐘)。
    預習任務:
    1、了解詩歌常識,掌握相關文學常識。
    2、背誦并默寫全詩。
    3、理解詩歌主旨,學會賞析名句。
    預習步驟:
    1、背誦全詩。
    2、了解每一首詩的作者及寫作背景。
    3、理解詩歌中所蘊含的情感和思想。
    4、賞析名句。
    【探究課導學】。
    【學習目標】。
    1、了解一些古代詩歌常識。
    3、欣賞精彩文句,培養(yǎng)想象能力,體會詩歌意境和思想感情?!举Y料助讀】。
    作者簡介:1.作家作品簡介。
    1、《觀滄?!愤x自《樂府詩集》是《步出夏門行》中的一章。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縣(今安徽省毫縣)人。東漢末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在鎮(zhèn)壓黃巾起義中,逐漸擴充軍事力量。建安元年(1)迎獻帝都許昌,用他的名義發(fā)號施令,先后削平呂布等割劇勢力。建安五年(2)在官渡大敗兵強地廣的袁紹,此后逐漸統(tǒng)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2)東征烏桓,也取得了很大的勝利。次年率軍南下,被孫權、劉備的聯(lián)軍擊敗于赤壁。后封魏王。曹丕稱帝,追尊他為武帝。善詩歌,《步出復門行》《蒿里行》諸篇,用樂府舊題抒發(fā)自己的政治抱負,氣魄雄偉,慷慨悲涼。對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也有所反映。
    【學情檢測】:
    1、文學常識填空。
    《觀滄?!芬辉娺x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的詩以__________見稱。
    《次北固山下》一詩中“次”意為__________,該詩作者為唐代詩人______。
    2、給下列加點字注音組,鞏固幾遍,會寫為止。
    碣石()澹澹()竦峙()蕭瑟()。
    【整體感知】:熟讀全詩,,概括詩歌的主要內(nèi)容。
    【自研自探導學】。
    1、研讀《觀滄?!?,品評探究,領會詩的意境美。
    (1)“”開篇點題,交待了觀察的方位、地點以及觀察的對象。
    (3)“水何澹澹,山島竦峙”兩句渲染了大海怎樣的氣勢?
    (4)哪些語句最能體現(xiàn)作者博大的胸懷?試作賞析。
    2、研讀《次北固山下》,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美。
    (1)文中的千古名句是哪一句?試作賞析。(提示:賞析角度:煉字、修辭、手法、思想、情感、哲理)。
    (2)“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這兩句詩的意思是什么?
    (3)“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運用了什么修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拓展延伸:把《次北固山下》改寫為散文(提示:情感真實,語。
    言流暢)。
    教學設計。
    教師姓名:班級:
    【檢測矯正】。
    (a)1、按要求寫出《次北固山下》相應的詩句:
    首聯(lián):頷聯(lián):
    頸聯(lián):尾聯(lián):
    2、《觀滄?!分性娙斯串嬃舜蠛M掏氯赵?,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的句子是:
    (b)默寫全詩。
    【歸納小結】。
    第二課時《錢塘湖春行》《天凈沙》。
    【學習目標】1、掌握白居易、馬致遠的文學常識。
    2、學習《錢塘湖春行》和《天凈沙秋思》,理解詩歌主題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欣賞精彩文句,培養(yǎng)想象能力,體會詩歌意境和思想感情。
    【資料助讀】。
    作者簡介。
    1、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自號香山居士。唐代大詩人。他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反對形式主義。其詩歌形象鮮明,語言通俗,內(nèi)容清新,如《長恨歌》《琵琶行》《賣炭翁》《憶江南》《賦得古原草送別》等,深得人們的喜愛和傳誦。有《白氏長慶集》72卷,集詩3000余首,數(shù)量之多,是唐代詩人中首屈一指的。
    2、馬致遠生于1250年,約卒于13,是元代著名的雜劇家。大都(今北京)人。今存雜劇《漢宮秋》、《青衫淚》、《薦福碑》等七種。馬致遠的散曲,擴大題材領域,提高藝術意境。聲調和諧優(yōu)美,語言疏宕豪爽,雅俗兼?zhèn)洹?BR>    【學情檢測】。
    1、《錢塘湖春行》這首七言律詩通過湖水、、早鶯、、、淺草、,展現(xiàn)了一幅景色、春意盎然、充滿生機的西湖早春圖畫,抒發(fā)了詩人之情。
    2、《天凈沙秋思》這首小令描繪了一幅圖,真切的表現(xiàn)出游子的之情。
    【整體感知】:熟讀全詩,,概括詩歌的主要內(nèi)容。
    【自研自探導學】。
    1、研讀《錢塘湖春行》。
    (1)首聯(lián)從大處落筆,寫詩人行經(jīng)和時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啊?,寫春水初生,略與堤平;白云低垂,與湖水相連。這就勾出了西湖早春的輪廓,這是總寫。
    (2)中間兩聯(lián)是分寫。頷聯(lián)寫,從覺和覺角度,描寫了早春生機勃勃的景象。頸聯(lián)寫,著重表現(xiàn)詩人的主觀感受。通過“”和“”來表現(xiàn)早春的景象。尾聯(lián)直抒胸臆,“”表達詩人喜悅的心情?!啊?,說明詩人流連忘返,完全陶醉在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3)從煉字角度賞析“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BR>    (4)該詩中的“幾處”為什么不是“處處”,“誰家”為什么不是“家家”?
    2、研讀《天凈沙秋思》。
    色蒼茫的圖,渲染了的氣氛;另一部分是騎著瘦馬、獨行寒秋的天涯游子的剪影。兩部分相互映襯,形象地描繪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愴的內(nèi)心世界,給人以震撼人心的藝術感受。尾句:“”點明主旨,集中表達了詩人情感。
    【拓展延伸】在這幅絕妙的晚秋思鄉(xiāng)圖中,卻出現(xiàn)了“小橋流水人家”的幽靜美景,這與“斷腸人”的愁情一致嗎?談談自己的見解。
    【檢測矯正】。
    背誦默寫這兩首詩。
    【歸納小結】。
    惜緣。
    七年級地理第一課教案人教版篇七
    3、練習問句和感嘆句的語氣;
    4、懂得臺灣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北京和臺灣人民都盼望團聚。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師:同學們,冬天你們最盼望什么?
    (估計學生會說盼望下雪,如果學生所說不合教師意圖,教師可以從自己童年。
    的角度引發(fā)學生對雪的回憶,并用多媒體出示瑞雪圖,激發(fā)學生對雪的喜愛之情。)。
    師:下雪了,多好玩!你們是怎樣玩的?(學生回答)。
    二、板書課題、讀題。
    1、教師用楷書在田字格中書寫課題――“看雪”,并指導學生看清這兩個字在田字格中的整體布局。
    2、學生讀題,之后仿照老師在田字格習字本上書寫課題――看雪。(寫好后同桌比一比誰寫得好。)。
    三、激興初讀。
    師: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
    (學生回答預設:誰看雪?在哪兒看雪?看到了怎樣的雪?)。
    師:帶著你的問題閱讀課文,比一比誰能找到答案?
    [以此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進入初讀課文階段,此時教師巡回獲取學生閱讀信息。]。
    師:讀了課文,你知道了自己想知道的嗎?
    師:課文除了講這些,還講了什么嗎?請讀讀第三段以后的內(nèi)容,想想這些是講什么?
    (生讀課文,問答提示:講老師告訴他們,童年在故鄉(xiāng)北京看過并玩過真的雪)。
    (生答:什么時候到北京來看雪呀?)。
    師:在課文的哪兒講了這個意思?
    (生找到課文的第十段)。
    四、練讀課文。
    師:比一比誰能把課文讀得不加字、不掉字、不錯字、不破句、不指讀。
    (生練讀,教師巡回指導閱讀能力較差的學生,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具體的字音、斷句)。
    師:我們來互相比著讀,互相幫助糾正讀錯的地方,好嗎?我先讀第一、二段,請你們幫我指出錯誤。
    (教師朗讀第一、二段,可以有意出現(xiàn)一些學生能夠發(fā)現(xiàn)并能幫助糾正的錯誤。比如:第一段把“是很難看到雪的”讀成“是難看到雪的”;第二段把“孩子們在商店的櫥窗里看到了美麗的雪景”讀成“孩子們在商店的窗子里看到了雪”。)。
    (生評價略)。
    師:請每個學生輪讀一自然段,注意:盡量少被別人發(fā)現(xiàn)錯誤。
    (每生輪讀一段,老師和其他學生進行評價和具體指導,薄弱之處教師范讀并讓學生跟讀)。
    五、練習對話。
    師:聰明的孩子們,你們數(shù)數(shù)這篇課文有多少個“說”字,這是為什么?
    (生答略)。
    師:請你們先到課文中找出老師和學生的對話,分別用波浪線和橫線劃起來。
    (生劃,教師巡視,發(fā)現(xiàn)都沒把第九段劃上,引導學生回讀上文“接著她就給孩子們講起童年玩雪的情景”,使學生悟出這也是老師說的話)。
    師:先同桌之間練習練習,每人做一次老師,當一回學生。(生練讀)。
    師:練得很認真。下面我當老師,你們做臺灣小朋友,開始對話。(略)。
    (對話練習中要著重進行問句和感嘆句語氣的指導。比如:
    (1)“您//看見過/真的雪嗎?”的“嗎”宜用上揚的調值“35”;
    (2)“您/是在哪兒見過的?”的“的”宜用平調“33”;
    (3)“北京//離這兒/很遠吧?”的“吧”宜用高平調“55”。)。
    七年級地理第一課教案人教版篇八
    (1)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比較清楚的掌握宋元時期輝煌的科學技術成就的基本情況,由此進一步了解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進行歷史感知,歷史想象的形象思維能力以及學生全面系統(tǒng)的思考問題的初步能力和概括歸納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師生互動,合作探究。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學習古代科學家勤于探索堅持不懈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
    本課主要介紹了宋元時期的科技成就,向學生展現(xiàn)了我國古代的重大科技發(fā)明和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杰出貢獻。本課重點是活字印刷術的發(fā)明指南針和火藥的應用及向世界的傳播。難點是充分認識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對世界歷史的影響。
    教著準備雕印好的“燦爛的宋元文化”幾個大字。學生準備橡皮泥橡皮檫小刀。
    (一)導入新課:
    教師展示雕印的“燦爛的宋元文化”提問:這是怎么制出來的?(雕?。煟褐袊糯∷⑿g起源于印章和石刻,發(fā)展到隋唐時出現(xiàn)了什么技術?(雕版印刷術)雕版印刷術經(jīng)過五代,到了兩宋時期興旺發(fā)達。雕版印刷術出現(xiàn)以后,我國刊印了大量精美的書籍。唐朝印制的《金剛經(jīng)》是世界上最早標有確切日期的印刷品,那么同學們有沒有思考雕版印刷的欠缺與不便之處呢?教師舉例說明如:宋太祖時官方主持刻印《大藏經(jīng)》,耗時12年,雕版13萬塊,印完后堆積如山的雕版派不上用場。另外,當時一個刻工一天只能雕刻四五十個字,一本六萬字的書就需要三四年才能刻完。學生通過示例歸納出結論:費時費工浪費性大。師由此可見雕版印刷術需要改革創(chuàng)新了,于是到北宋時,有人發(fā)明了活字印刷術,這個人是誰?(北宋平民畢升)
    (二)授新課。
    1、活字印刷術的發(fā)明師:觀察畢升畫像,閱讀小字部分,簡要歸納出活字印刷中的四道工序。(刻制單字排版印刷拆版)學生動手體驗,完成活動探究(1)師:同學們想一想,活字印刷與雕版印刷相比較有哪些優(yōu)點?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指出:活字印刷突出兩個變,變死字為活字,變死版為活版,既經(jīng)濟又省時。由此可見,活字印刷把印刷術推進了一個新的階段,。元朝時王貞發(fā)明了木活字,才廣泛推廣和應用。但是,畢升的這一創(chuàng)舉比歐洲早400年。師:今天的印刷業(yè)又有什么新的發(fā)展呢?(激光照排電腦排版高速印刷機等)。
    ——北宋朱《萍州可談》。
    渺茫無際,天水一色,舟舶來往,惟以指南針為則。晝夜守視惟謹,毫厘之差,生死系矣?!纤乌w汝適《諸蕃志》思考:從以上材料中分別獲得了什么信息?突出的變化是什么?師:在學生講解的基礎上講解,“沉石尋孤嶼,浮針辨四維”,南宋詩人朱繼芳的詩句更道出了那個時代人們由于小小的浮針而打開嶄新視野的豪情。指南針的應用使人類可以全天候航行,將“原始航海時代推至終年?!庇纱酥改厢樢脖皇廊俗u為“水上之友?!蹦纤螘r,經(jīng)阿拉伯人傳人歐洲,為后來歐洲航海家的環(huán)球航行創(chuàng)造了條件。
    (三)總結。
    七年級地理第一課教案人教版篇九
    教材依據(jù):
    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三單元第十一課《長征》。
    本課是毛澤東同志在紅軍長征勝利結束時寫下的一首詩。全詩生動地概述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艱難歷程,贊頌了中國工農(nóng)紅軍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全詩共四句,第一句與后四句是概述與分述的關系。
    編者意圖,一是讓學生把心放進文章去認真閱讀,用心體會紅軍大無畏的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概。二是理解詩句的含義,感悟文本,領悟長征的艱難,珍惜今天美好的生活。
    設計理念:
    閱讀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主要工具,古語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闭f明閱讀感知文本至關重要。本課時,依據(jù)閱讀的重要性來進行教學設計,先讓學生自讀文本感知律詩大意,了解長征中艱難險阻,感受紅軍戰(zhàn)士大無畏革命精神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再讓學生細讀、品讀、精讀文本、學詞、學句,感悟長征的偉大,感悟紅軍戰(zhàn)士的英勇豪邁,感知今天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引導學生閱讀文本,了解長征中艱難險阻,感受紅軍戰(zhàn)士的大無畏和英勇豪邁。
    2、知識目標:在閱讀中學詞學句,體會詩中情感。
    3、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閱讀律詩,在閱讀中悟情悟感。
    教學重點:
    閱讀律詩,體會長征艱難,感悟紅軍戰(zhàn)士大無畏與英勇豪邁。
    教學難點:
    閱讀律詩,學詞學句,體會詩詞所表達的情感,從中受到教育。
    教法選擇:
    1、閱讀感知、理解律詩。
    2、閱讀感悟,互動交流對文本的感悟。
    學法指導:
    1、閱讀文本法。初讀、細讀、精讀、品讀。
    2、合作、互動學習律詩。
    教學準備:
    幻燈片若干張。
    1、《飛奪瀘定橋》、《倔強的小紅軍》、《豐碑》、《金色的魚鉤》相關幻燈片。
    2、五嶺山、烏蒙山、金沙江、大渡河、岷山相關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啟發(fā)學生講述長征小故事而導入。
    師:同學們知道長征嗎?長征中有許多感人的故事,請同學們講一講自己知道的長征小故事。
    生:《飛奪瀘定橋》、《倔強的小紅軍》、《豐碑》、《金色的魚鉤》等。
    ﹙學生講大意,師放相關幻燈片。﹚。
    二、初讀文本,感知律詩大意。
    1、學生自讀文本作感知批注。
    2、分小組閱讀,互動、交流、整理批注。
    3、教師抽讀,交流對文本大意的感知,教師啟發(fā)、指導、幫助學生感知交流文本大意:
    生1:紅軍經(jīng)歷了許多艱難的山山水水,但紅軍戰(zhàn)士卻看作是很平常的事,他們真勇敢,我真佩服。
    生2:蜿蜒盤旋的五嶺山在紅軍眼里就像翻騰著的得細小的波浪。﹙師放五嶺山幻燈片﹚。
    生3:高大雄偉的烏蒙山,就像紅腳下滾動的泥丸。﹙師放烏蒙山幻燈片﹚。
    生4:渡過懸崖峭壁的金沙江,紅軍心中歡快異常。﹙師放金沙江幻燈片﹚師同上放大渡河、岷山幻燈片,引導學生交流、感知文本大意與情感。
    三、品讀律詩,學詞句,體會律詩情感。
    1、引導學生用情感品讀律詩,品讀押韻。
    難閑丸暖寒顏﹙韻腳為an﹚。
    2、引導學生用感情品讀律詩,體會關鍵詞語含義:
    只等閑:看作很平常的事。
    逶迤:蜿蜒盤旋。
    磅礴:氣勢雄偉。
    暖:歡快的心情。
    寒:令人心寒。
    開顏:張開笑臉。
    3、品讀詞句,領悟情感。
    引導學生用感情反復品讀,在感情閱讀中體會領悟紅軍戰(zhàn)士大無畏的英勇氣概。
    三、品讀拓展。
    學生讀詩,批注自我感悟,抽1-2名學生交流。
    ﹙圍繞:學習紅軍長征大無畏精神,珍惜今天新福生活,努力學習,頑強拼搏。﹚。
    五、小結課時內(nèi)容。
    師生互動小結。
    六、作業(yè):
    學習了長征一文,談談自己對長征的感想。
    板書設計:
    11長征。
    山水艱險紅軍戰(zhàn)士。
    五嶺山蜿蜒盤旋細浪等閑視之。
    烏蒙山氣勢雄偉泥丸大無畏。
    金沙江懸崖峭壁歡快英勇氣概。
    大渡河水流湍急悲壯革命樂觀主義。
    岷山千里積雪開顏。
    教學反思:
    1、體現(xiàn)了一度為中心的語文課堂教學。
    2、體現(xiàn)了師生互動、交流、合作的教學方法。
    3、突出了課時重點,突破了課時難點。
    4、基本體現(xiàn)了三位教學目標。
    5、幻燈片設計部具有動畫性。
    [人教版小學語文上冊《長征》第一課時教學設計教案教學設計]。
    七年級地理第一課教案人教版篇十
    2、請同學們在自己制作的小地球儀上,用彩色水筆畫出兩到三條緯線。教師到各小組巡視,輔導同學。
    (評價活動結果)。
    教師提問: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些緯線有什么特點?(展示經(jīng)緯儀并提示:緯線的形狀、長度的變化規(guī)律、指示方向等)。
    學生思考并回答。
    七年級地理第一課教案人教版篇十一
    學生通過仔細觀察、討論、比較,然后經(jīng)過整理,可能得出以下結論:
    1、圖的縱坐標都是表示氣溫,橫坐標都是表示時間。
    2、一天中,最高氣溫出現(xiàn)在午后2時左右,數(shù)值約為31℃,最低氣溫出現(xiàn)在日出前后,大概4時左右,數(shù)值約為24、5℃。
    3、一年中,最高氣溫出現(xiàn)在7月,約為24℃,最低氣溫出現(xiàn)在1月,約為—6℃。
    4、圖中的曲線形狀都是中間向上隆起,呈波峰式。(當學生得出這個結論時,可趁勢引導他們得出南半球的氣溫曲線呈波谷式,這是判讀氣溫曲線圖的要領之一)。
    5、可以間接得出的結論是:通過計算,可以知道一天中的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之差就是日較差,約為6、5℃;一年中,月平均氣溫的最高值與最低值之差為年較差,約30℃。
    (學生在經(jīng)過這樣的自己分析讀圖,討論整理之后,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讀圖析圖能力)。
    七年級地理第一課教案人教版篇十二
    2.這部分教材中的圖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景觀圖,包括圖5.9中的“北方溫帶落葉闊葉林”和“南方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圖5.10的“東北林海雪原”、圖5.11的“海南島熱帶風光”。另一類是地理圖表,包括分層設色的中國地形圖,哈爾濱、北京、武漢、廣州四城市的年內(nèi)各月氣溫和降水量圖,長江和黃河的流量過程線圖,這部分教學活動應注重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yǎng)。
    3.指導學生分別閱讀哈爾濱和北京的年內(nèi)各月氣溫和降水量圖,引導學生得出“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氣候特征。再將這樣的特點與武漢和廣州的氣候進行對比,認識到南方比北方冬季氣溫高,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而且年降水量多。同時為分析河流流量的特點和植被的特點打下基礎。填活動1表格。
    4.由降水的特點引導到河流流量分析。首先讓學生明白我國東部季風區(qū)的河流來源主要是靠天然降水補給,由于南方地區(qū)的降水量比北方地區(qū)多,所以造成了長江流量比黃河流量大。進一步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河流流量的變化與降水的變化之間的關系:總的來說,河流的流量隨著降水的變化而變化,降水量增加,河流的流量增大,反之減少。引申到我國南方地區(qū)夏季會出現(xiàn)洪澇災害,明確災害的形成原因,樹立防災減災意識。完成活動2的有關部分。
    5.由氣候的特點引導到對植被的分析。仍然用對比的方法,使學生明確不同區(qū)域的植被特點,引導學生分析植被類型與氣候條件的關系。首先分析“北方溫帶落葉闊葉林”和“南方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區(qū)別,然后繼續(xù)分析區(qū)域內(nèi)部植被的區(qū)別,又突出我國地域遼闊,自然差異明顯的特征。完成活動2的有關部分。
    6.總結歸納,繼續(xù)完成活動2的討論,歸納出形成南方和北方自然差異的主導因素。
    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力,進一步比較北方地區(qū)和南方地區(qū)的差異。所以,活動1的表格中可以多設計幾行讓學生填寫。
    【北方與南方的人文差異】。
    1.“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北方地區(qū)和南方地區(qū)的自然差異,會影響到人們的生活和生產(chǎn)方式。
    2.閱讀比較圖5.12和圖5.13可以看出北方地區(qū)和南方地區(qū)的差異,并通過列表格的方式對比體現(xiàn)出來。這實際上是八年級上冊有關我國農(nóng)業(yè)部分的知識的再現(xiàn),學生通過回憶上學期所學知識,再通過兩張素描圖的比較體現(xiàn)出來。
    北方地區(qū)南方地區(qū)。
    農(nóng)耕制度土地利用類型旱地為主水田為主。
    主要農(nóng)作物小麥、大豆等水稻、油菜等。
    作物熟制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一年二至三熟。
    傳統(tǒng)運輸方式陸路運輸為主,多用汽車、馬車水運。
    傳統(tǒng)民居屋頂坡度較小、墻體較厚屋頂坡度大,墻體高。
    其他不同。
    3.組織學生探究北方農(nóng)村生活景觀和南方農(nóng)村景觀差異的原因,完成活動1:
    主要形成原因。
    農(nóng)耕制度土地利用類型地形、氣候。
    主要農(nóng)作物氣候。
    作物熟制氣候。
    傳統(tǒng)運輸方式地形。
    傳統(tǒng)民居氣候。
    其他不同。
    4.通過區(qū)域比較研究歸納區(qū)域特征。教材中只是分別通過比較北方地區(qū)和南方地區(qū)的自然地理差異和人文地理差異說明兩個區(qū)域的不同,教師應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入研究、歸納每個區(qū)域的特征,對于理解區(qū)域內(nèi)人地關系協(xié)調發(fā)展意義重大。完成活動1之后,教師應引導和幫助學生總結歸納出北方地區(qū)的區(qū)域特色和南方地區(qū)的區(qū)域特色。尤其是突出自然環(huán)境、自然資源、人類活動的關系,使學生受到生動的人地關系的教育.
    七年級地理第一課教案人教版篇十三
    一、教學對象:
    level3,以柬埔寨為母語的學生,基本掌握拼音的拼寫和部分日常用語。
    二、使用教材:
    《跟我學漢語(第一冊)》(柬埔寨語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三、課型:
    綜合課。
    四、教具:
    生詞卡片、單字卡片、黑板。
    五、教學內(nèi)容:
    1、交際功能:談論度假計劃。
    2、語言要點:
    (1)助動詞“可以”的用法。
    (2)連動詞。
    3、語音教學:
    (1)聽力練習。
    (2)朗讀練習。
    4、漢字教學:繼續(xù)學習認字、寫字。
    六、教學目的:
    1、學習討論假期打算;
    2、繼續(xù)進行聽力和朗讀訓練;
    3、學習認、寫漢字。
    七、教學難點與重點:
    1、助動詞“可以”的用法;
    2、連動詞的用法;
    八、課時安排:
    四個課時(240分鐘)。
    第一課時:重點復習《跟我學漢語(第一冊)》第34課所學過的生詞、課文以及語法點,并適時導入新課的內(nèi)容。
    第二課時:帶讀、抽讀生詞,講解生詞含義和用法,注意糾正學生發(fā)音,要求學生分組討論,用生詞造句。
    第三課時:帶讀、抽讀課文,就課文內(nèi)容進行提問,重點講解本課的語言和語法的要點、難點和重點。
    第四課時:要求學生根據(jù)生詞和課文進行情景對話,通過聽寫總體檢查本課的生詞、課文和語法,并做練習以加強記憶和理解。
    九、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10分鐘)。
    1、教師和學生相互問候。
    3、老師點名,核實學生到課堂情況,并做好記錄。
    二、復習上一課(20分鐘)。
    1、復習生詞:教師向學生展示生詞卡片,要求學生讀出生詞,并用生詞造句,注意糾正學生的發(fā)音和語法錯誤,然后要求學生把所造的句子寫在黑板上,以檢查學生漢字的書寫,教師再次帶讀生詞,完成對生詞的復習。
    2、復習課文內(nèi)容和語法點:教師要求學生按照課文進行角色扮演,并針對課文內(nèi)容和語法點對學生提問。
    3、詢問學生對第34課的掌握情況,對存在問題的知識點進行再次講解。
    三、導入新課。(5分鐘)。
    提問導入新課,對學生提問:快放假了,你們暑假準備去哪里???通過提問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入生詞的學習。
    四、學習生詞。(25分鐘)。
    1、帶讀生詞。
    2、抽讀生詞,盡量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開口,并糾正發(fā)音。
    3、借助圖片,逐個講解生詞的意思以及其使用方法和使用場所。
    4、教師再次帶讀生詞,完成生詞教學。
    第二課時:
    一、復習新課的生詞(15分鐘)。
    借助卡片,要求學生讀出生詞,并講解生詞含義、使用方法和使用場所。注意對學生糾正發(fā)音。教師帶讀生詞,要求每個學生讀生詞,進行糾音。
    二、學習課文和語言要點。(30分鐘)。
    1、重點講解生詞中的個別重要或者難懂的字詞,并在黑板上書寫每個生字的筆順。
    2、要求學生進行分組討論,用生詞造句。
    三、熟悉課文內(nèi)容。(10分鐘)。
    1、教師帶讀課文;
    2、要求每個學生讀課文,注意糾正發(fā)音。
    四、布置家庭作業(yè)。(5分鐘)。
    把課堂上造的句字,寫下來,要求寫漢字和拼音兩個部分。
    第三課時。
    一、復習生詞。(15分鐘)。
    請學生到講臺上讀出用生詞造的句子,并寫在黑板上,糾正發(fā)音和語法錯誤,根據(jù)學生的完成情況,針對學生對生詞存在的理解錯誤和疑問進行再次講解。要注意肯定學生,并進行適當?shù)墓膭睢?BR>    二、學習課文和語言要點。(30分鐘)。
    1、教師帶讀課文,給學生一個良好的發(fā)音標準。
    2、要求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進行對話,教師留意學生的發(fā)音,以及對話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或者共同難點。
    3、教師再次帶讀,然后給學生自己反思自己錯誤的時間。
    4、教師對課文進行講解,解釋各個句子的意思,對曾經(jīng)學過的語法點也給予提示,較復雜的句子重點分析。注意著重講解語言要點。
    三、熟悉課文內(nèi)容。(5分鐘)。
    教師就課文內(nèi)容進行提問。
    第四課時。
    一、復習生詞和課文。(10分鐘)。
    教師帶讀生詞、課文,再要求學生自己讀,注意糾正發(fā)音。
    二、創(chuàng)設情境對話。(25分鐘)。
    要求學生根據(jù)生詞和課文進行情景對話,請一個學生到講臺上,另外一個學生從性別、身高、頭發(fā)長短、穿什么顏色的衣服幾個方面介紹,然后介紹的`這個學生再做模特,換一個學生介紹,讓每一個學生都有當模特和介紹別人的機會。并要求學生寫下對話。
    三、檢查生詞和課文的掌握情況。(10分鐘)。
    通過聽寫總體檢查本課的生詞、課文和語法,并做練習以加強記憶和理解。
    四,整體復習。(10分鐘)。
    1、復習本課所學的生詞,檢查學生是否可以比較熟練地寫出、讀出、辨別出并理解生詞。
    2、復習本課所學內(nèi)容,檢查學生是否可以比較流利的朗誦、對話,并跟同學交流課文的內(nèi)容。
    3、復習本課所學語法點,檢查學生是否可以根據(jù)之前學過的知識舉出與語法相符合的實例。
    五、布置家庭作業(yè)。(5分鐘)。
    要求學生完成和教材配套的練習冊上的練習。
    七年級地理第一課教案人教版篇十四
    1、游戲2、廣播體操(復習)。
    1、完成學生從假期生活的放松狀態(tài)到正常的學習生活中的轉變。
    2、進行適量運動,調節(jié)身體機能。
    3、使學生融入到體育課中,充分體驗體育運動所帶來的快樂。
    重點是廣播體操。難點是廣播操的連貫性、動作到位。
    一、準備部分。
    1、整隊集合,檢查人數(shù),師生問好(同學們新年好!過完年回來,發(fā)現(xiàn)大家都變化很大的啊,xx又長高了,xx變的越來越漂亮了。新學期開始了,大家還記得我們這學期體育課的任務是什么嗎?…對了,老師布置的體育課寒假作業(yè)大家完成的怎么樣?我們可是有約定的哦,這節(jié)課老師可是要檢查的。好了,我們先繞田徑場跑2圈,先把體育課的感覺找回來吧?。?。
    2、繞田徑場跑2圈(教師帶跑一圈)。
    二、基本部分。
    1、游戲——“龜兔賽跑”
    游戲規(guī)則:將隊伍分成2組(“兔子”組、“烏龜”組),每組再分成2隊(如圖站列)進行比賽。比賽時要求“兔子”雙腳同時起跳,跳躍行進;“烏龜”則在海綿墊上爬行前進。比賽開始,“龜兔”雙方在自己的場地內(nèi)按照比賽要求以最快的`速度到達對面擊拍隊友的手后隊友接下去繼續(xù)比賽,自己則排到隊伍的最后面,比賽依次進行。哪組最先完成(組內(nèi)所有人各完成一次)哪組獲勝。比賽實行3局2勝制。
    注:比賽中出現(xiàn)違規(guī)的隊員要回到起點重新進行比賽。
    a、進行練習2~3次(“龜兔”角色都進行嘗試)。
    b、教學比賽。
    c、交換角色進行比賽。
    d、總結。
    2、廣播體操(復習1~4節(jié))。
    a、集合(接下去我們要進行寒假作業(yè)的檢查了,我想大家都應該能完成吧?。?。
    b、復習廣播操1~4節(jié)a、教師領做,學生跟做b、領操員領做,學生跟做c、分組練習。
    c、分散練習,教師從旁指導。
    三、結束部分。
    1、整隊集合。
    2、小結本次課(新學期的第一節(jié)課大家表現(xiàn)的非常好,而且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大家都很好的完成了。希望大家在這學期再接再厲,上好體育課,做好廣播操,爭取在這學期的廣播操比賽中取得好的成績)。
    七年級地理第一課教案人教版篇十五
    1.能夠模仿學唱歌曲,理解歌詞的內(nèi)容。
    2.能隨音樂進行簡單的動作表演。
    3.感受音樂的美,逐漸產(chǎn)生對幼兒園的喜愛之情。
    1.經(jīng)驗準備:幼兒有一起玩耍的同伴,熟悉歌曲《找朋友》。
    2.物質準備:音樂《我愛我的幼兒園》《找朋友》、幼兒園大門的圖片、幼兒在班級中游戲的圖片。
    1.重點:能夠演唱歌曲《我愛我的幼兒園》。
    2.難點:在活動中,能大膽的隨音樂進行簡單的動作表演。
    1.看一看。
    教師出示幼兒園的圖片,幼兒欣賞。
    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看一看這是哪里呀?你都看到了什么?
    2.說一說。
    幼兒與同伴互相說一說,自己在幼兒園里都做了哪些事情?
    3.找一找。
    教師播放音樂《找朋友》,幼兒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抱一抱,一起隨音樂做律動。
    1.聽一聽。
    教師播放音樂《我愛我的幼兒園》,幼兒聆聽欣賞音樂,感知節(jié)奏與歌詞內(nèi)容。
    提問:你在歌曲里聽到了什么?你最喜歡歌曲里的哪一句歌詞?
    2.唱一唱。
    教師采用多種演唱方法激發(fā)幼兒的歌唱興趣。
    (1)幼兒小聲唱,教師大聲唱。
    (2)幼兒與教師共同演唱。
    (3)教師與幼兒用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4)男孩子、女孩子分別演唱歌曲。
    1.跳一跳。
    幼兒伴隨歌曲的旋律做律動。
    2.想一想。
    我們還可以在幼兒園里做些什么?
    1.有趣的幼兒園。
    教師與幼兒玩開火車的游戲,帶領幼兒參觀幼兒園。
    (1)參觀幼兒園大門,念念幼兒園的名字,
    (2)觀察園徽是什么樣子的',教師用生動的語言講述園徽所代表的意義。
    (3)找找幼兒園最漂亮的地方,自由地在喜愛的地方坐坐、玩玩。
    2.將歌曲投放在音樂表演區(qū),鼓勵幼兒與好朋友共同歌唱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