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第七單元教案設計大全(16篇)

字號:

    編寫好的教案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編寫教案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個體差異,保證教學的有效性。在這里分享一些經典的教案案例,供大家學習參考。
    四年級語文第七單元教案設計篇一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城堡、風調雨順”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抄寫自己喜歡的部分。
    3.抓住關鍵句子,領會課文的內容。
    過程與方法:
    1.課前查閱資料,了解大炮與戰(zhàn)爭的關系及戰(zhàn)爭時大跑的威力。
    2.讓學生充分閱讀,置身課文所描寫的情景中,去感受,去領悟主題。
    3.抓關鍵詞句,探究感悟,理解文章的寫作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本課的學習,感悟和平時代的幸福,樹立反對戰(zhàn)爭,熱愛和平的觀念,呼喚、珍惜和平。
    教學重點:
    1.領會課文的主題。
    2.抓住關鍵語句,理解文章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領會課文的主題及表現主題的方法。
    教具:
    錄音機、幻燈、課件。
    教學方法:
    引導、點撥。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觀看燈片,引出主題。
    二、講述故事。
    1.教師講述故事。
    (1)故事插問。
    (2)交流明確:要發(fā)動戰(zhàn)爭嗎?要向老百姓開炮嗎?
    (3)聽完故事,你心里覺得怎樣?
    2.學生講故事。
    三、再次欣賞故事,觀看課件。
    1.卡卡王國的孩子新年快樂嗎?從哪些話中可以聽出來他們很快樂?請再仔細聽故事。
    2.交流明確。
    四、分享卡卡王國新年的快樂。
    五、課堂小結。
    18.城堡上的大炮。
    第二課時。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
    1.上節(jié)課,我們觀看了燈片,欣賞了故事,我們感受了卡卡王國里新年時人們的快樂與幸福。
    2.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生復述課文內容或按課文內容講述課文中的故事。
    3.檢查生字、詞的掌握。
    三、精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在書上作標記。
    (1)大炮以前是用來干什么的?有怎樣的威力?
    (2)卡卡國王將大炮掉頭面向廣場時,人們有什么表情?想些什么?人們是怎樣的心情?
    (3)國王用大炮做什么?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你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四、再讀課文,理解表達方式。
    1.通讀全文。
    2.思考:
    (1)為什么要寫老師帶學生參觀城堡上的大炮?與國王用大炮狂歡有什么關系?
    (2)為什么不把國王的意圖直接寫出來?
    (3)“難忘的狂歡之夜,難忘的大炮”可改成“難忘的狂歡之夜和大炮”嗎?
    3.交流,明確。
    四年級語文第七單元教案設計篇二
    教材分析:
    文章記敘的是戰(zhàn)國時代的一個歷史故事。故事發(fā)生的年代非常久遠,因此文中出現了大量學生不易理解的歷史性詞語,如“齊莊公”、“相國”、“太史”等。因此需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查找資料輔助課文教學的作用。文章采用對話的形式,對幾位太史寧可斷頭也不屈服于殘暴的崔杼,恪守本分的職業(yè)道德精神進行了細致入微的刻畫,同時又運用崔杼由不可一世到無可奈何的心理變化描寫襯托了太史們這種忠于職守的精神的偉大。因此,通過對于人物語言以及神態(tài)描寫的學習,感受、體會、學習人物“秉筆直書”的偉大的人格精神是本課學習的重點。
    教學目標:
    1、準確認讀課文中的8個認讀生字,掌握寫字表中的11個生字。
    2、引導學生根據人物語言,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感受人物的優(yōu)秀品格。
    3、學會抓住重點詞句(忠實、本分、不屈服),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鼓勵學生提出感興趣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抓住要點,繪聲繪色地復述課文。
    教學重點:
    通過重點詞句,體會人物品格。
    教學難點;
    學會提出問題,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關于戰(zhàn)國情況的資料。
    學生準備:查找關于戰(zhàn)國情況的資料,以及“國君”、“竹簡”、“伯、仲、叔、季”、“相國”、“太史”、“齊莊公”的解釋資料。
    教學時數: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教學過程:
    一、釋詞導入,激發(fā)興趣。
    歷史是一本充滿智慧的書,了解歷史才能變得更加聰明。喜歡聽歷史故事嗎?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個林漢達先生帶給我們的,描寫戰(zhàn)國時期在齊國發(fā)生的小故事――《秉筆直書》。(板書:秉筆直書。學生齊讀課題。)。
    戰(zhàn)國時期離我們太久遠了,在聽故事之前,讓我們先來了解幾個那個時期常用的特殊詞語。(出示詞語:“國君”、“竹簡”、“伯、仲、叔、季”、“相國”、“太史”、“齊莊公”。學生根據課前查閱的資料進行交流。)。
    掃清了聽故事路上的攔路虎,我們可以來欣賞這一個小故事了??吹竭@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導學生結合“秉”的象形字寫法理解字的含義:拿、握。)。
    那“秉筆直書”又是什么意思呢?相信欣賞完這個故事之后你一定會了解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秉筆直書》到底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1、生字。(出示生字詞:崔杼獨攬大權伯仲忠貞屈服顛倒黑白)。
    (指名學生領讀生字。)。
    (出示重點、難點字:獨攬顛倒秉筆直書。學生提示加點字的寫法。生齊讀生字詞。)。
    2、整體感知課文。
    (1)學生分段朗讀課文。(檢查生字掌握情況)其他同學認真聽,看一看課文中有幾位主要人物,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指名讀課文。)。
    (2)課文中有幾位主要人物?他們分別是誰?
    (結合學生回答板書:崔杼太史伯、仲、叔、季南史氏)。
    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教師引導學生了解本文的主要內容:)崔杼殺害了國君“齊莊公”,他想讓太史們歪曲事實記錄歷史,但太史們寧死不屈,崔杼殺害了太史伯、仲、叔,他最后并未殺害太史季,因為他害怕了。南史氏也是一位太史,他本想來接替太史季的位置,當他看到太史季安然無恙后才放心地離開了。(引導學生了解大體內容即可)。
    三、自設問題,試讀課文。
    1、圍繞課題“秉筆直書”,你有什么感興趣的問題嗎?(教師梳理歸納他們可能提的問題:誰秉筆直書?他為什么要秉筆直書?秉筆直書的后果是什么?)。
    2、圍繞自設問題,自己用喜歡的方式試讀課文。
    3、小組討論交流。
    四、交流匯報。
    五、教師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抓住重點詞句(忠實、本分、不屈服),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鼓勵學生提出感興趣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抓住要點,繪聲繪色地復述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二、、細讀課文,理解人物特點。
    1、(出示課后的“金鑰匙”:)為了更好的理解太史伯、仲、叔和季,可以向自己提出這樣幾個問題:(1)他們的職責是什么?(2)他們是怎樣做的?畫出重點詞語和句子。(3)他們?yōu)槭裁催@樣做?(讓學生圍繞“金鑰匙”的提示再次默讀課文。)。
    2、同桌交流,體會史官寧愿被殺頭也要說真話,記錄真實的歷史。這不僅僅是真話的力量,而更是人格的力量。(在交流中重點理解這樣幾個句子:)。
    (1)太史伯說的兩句話,第一句:太史伯聽了崔杼的話,嚴肅的說:“按照事實寫歷史,是太史的本分,哪能捏造事實,顛倒是非呢?”(先讓學生充分的讀句子,讀出反問的語氣,感悟反問句表達意思的力度,以及所表達的意思。使學生在朗讀中把反問句改為陳述句――“按照事實寫歷史,是太史的本分,不能捏造事實,顛倒是非?!敝攸c體會“本分”,可以請學生說說每個人根據不同的工作,都有些什么本分。從而感受太史必須說真話,記錄真實的歷史。)。
    (2)第二句:太史伯說:“我只有一個腦袋,如果你叫我顛倒是非,我情愿不要這個腦袋?!保ㄔ诶斫饬瞬f的按照事實寫歷史是太史的本分后,再來讀這一句話,可以多找?guī)讉€學生讀,甚至由老師范讀,目的就是要引導體會伯為了說實話寧肯犧牲自己的那種毫不畏懼的精神。從而感悟人物性格的耿直,敢于直言。)。
    (3)太史仲的話:太史仲面不改色,冷笑著回答:“太史只怕不忠實,可不怕死。你就是把我也殺了,難道還能把所有的人都殺了嗎?”(可以設計這樣一個問題:太史伯就因為說真話而被崔杼殺害了,仲還敢這么說,難道他就不怕死嗎?通過“面不改色”、“冷笑”,體會他的毫不畏懼,感悟人物特點。)。
    (4)前面的三位太史都已經被崔杼殺害了,這時候第四位太史季他又是如何做的呢?太史季說:“我當然愛惜性命。但要是貪生怕死,就失去了太史的本分,不如盡了本分,然后去死。但您也要明白,就是我不寫,天下還有寫的人。您只能不許我寫,卻不能改變事實。您越是殺害太史,越顯出您心虛?!保ㄐ〗M交流,通過太史季的話,體會他毫不畏懼,點出崔杼殺人后的心虛,而季自己為了盡太史的本分寧肯去死的浩然正氣。)。
    3、指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在充分的讀中再一次深刻體會四位太史一身正氣、仗義直言的高尚品格。
    指導朗讀要點:要注意抓住崔杼神態(tài)變化的語句(生氣、氣哼哼、不再說話、恐慌、長嘆一口氣),讀出不同的語氣。(自由讀、指名讀、分角色讀、范讀、分組齊讀)。
    4、討論:崔杼都已經殺了太史伯了,為什么仲、叔和季還要誓死按照事實寫歷史呢?
    (有學生可能會認為他們這樣做不值得,人最重要的是生命,或許可以換一個竹簡欺騙崔杼。老師這時候必須給以正確的引導,讓學生明確太史就是真實的記錄歷史的人,必須說真話、寫真事,還歷史以真實比個人的性命還要重要。領悟“秉筆直書”的深刻含義。)。
    三、指導復述,交流收獲。
    1、指導學生用簡練的語言復述課文內容。
    2、回顧課文,積累語言。(有重點的摘抄詞語,比如“不屈服”、“本分”,這樣的詞能夠幫助理解幾位太史秉筆直書的高尚品格。)。
    3、交流學文后的收獲,聯系現實思考太史的這種精神在今天有何重要意義,給予我們每個人怎樣的啟迪。
    4、結合課文,談談對美言、謊言、直言、謠言、忠言的理解。
    四、教師小結課文內容。
    板書設計;
    太史伯盡職盡責。
    太史仲剛正不阿。
    太史叔。
    太史季寧死不屈。
    四年級語文第七單元教案設計篇三
    1.自主學會本課生字,積累好詞佳句。
    2.通過誦讀課文,感受作者對青島的喜愛、贊美之情。
    3.了解文章巧妙的結構安排和優(yōu)美的語言描寫,欣賞文章寫景的藝術特色。
    教學準備。
    教師:搜集有關青島的圖片資料和文字資料;學生:搜集有關青島的資料。
    教學重點。
    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文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藝術特色。體會“春深似?!钡暮x。
    課時劃分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人入勝,導入新課課件出示五月青島的美景圖(遠處是蔚藍色的天空和海水,近處一片翠綠掩映,沙灘上游人盡情玩?!?。請學生用生動的語言描繪畫面內容,教師相應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1、快速瀏覽課文,遇到生字查字典學習,獨立感受:五月的青島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再次感受青島的美。分組分段讀,在讀中正音。
    三、細讀課文,感受五月青島的特色。
    1、學習第一、二段。
    (1)齊讀第一段,思考:這段介紹了五月青島怎樣的特色?
    (2)理解“嬌艷”,學會運用。
    (3)再讀,邊讀邊想象五月青島的花海,說說它最打動你的地方在哪里。
    (4)有感情地朗讀,同學相互評議。
    (5)有感情地朗讀第二段。說說五月的青島山上有什么特點。
    第二課時。
    一、、學習三、四段。
    (1)讀三、四段,思考“春深似?!钡暮x。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展現“春深似海”的?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
    (2)勾畫表示顏色的詞語,體會這些詞語在文中的作用。
    (3)賽讀,引導積累好詞佳句。
    (4)第四段描寫了人,從這些語句中你能體會到什么呢?請學生再讀課文。
    二、學習融寫景、抒情于一體的寫作手法。
    2、我們以后寫景的文章應該注意什么呢?
    3、教師小結:我們以后寫這類文章也要注意緊扣景物特點,注意用詞的準確,可適當地使用一些修辭方法。
    三、朗誦,強化感悟。
    1、朗誦全文。
    2、暢談此時對五月青島的感受。
    3、試著用不同層次的顏色描繪一處景物。
    板書設計。
    花五彩繽紛。
    海春深似海春深似海。
    人充滿朝氣。
    四年級語文第七單元教案設計篇四
    1、熟讀、背誦古詩,感知大意。
    2、認識13個二類生字,會寫7個一類生字。
    3、處理課后練習,積累詞語。
    4、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用自己的方法識記一類生字,正確書寫一類生字。
    :生字卡片、實物投影。
    :三課時。
    第一課時。
    :感悟詩中大意,學習文中二類生字。
    一、導入。
    在宋代有一個人叫范成大,與尤、楊萬里、陸游合稱“四大家”。他很有才氣,多次做官,他常常寫一些描寫農村風俗的詩。一年夏天,恰好是江南一帶農忙的時候,他來到了江南,看到了金黃的梅子和肥肥的杏子都成熟了,小麥也到了揚花授粉的階段,油菜花多數都已經謝了,可是卻不見人影,原來人們在大忙的季節(jié)里,都下田地去了,只有蜻蜓蝴蝶飛過??吹搅舜饲榇司?,詩人范成大寫下了《夏日》這首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二、新授。
    (一)讀詩、賞詩,感悟詩意。
    1、老師配樂范讀,提醒學生注意停頓。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2、學生朗讀,注意讀準字音。
    3、學生感悟古詩大意。
    小組合作學習,說一說詩中的意思。匯報。
    (二)處理文中的二類生字。
    1、出示文中的二類生字,請同學們在詩中找出來,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畫出來,進行出聲認讀。
    2、通過組詞的方式學會應用這些二類字,重點講肥、稀、惟、蛺、籬。
    3、鞏固復習二類字。
    猜字游戲完成。
    三、朗讀、背誦古詩。
    四、作業(yè):熟背古詩。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一類生字的認讀及其書寫。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背誦古詩。
    2。復習二類生字(卡片)。
    二、學習一類生字。
    梅:形聲字,可用拆字法識記。木﹢每=梅。
    1、梅,落葉喬木,初春開花,有白、紅等顏色,分五瓣,香味很濃。果實味酸。2、梅花。3、梅的果實,本課取此意。
    杏:會意字,指一種果子,即杏子。杏子是一種果樹,所以用“木”表形,杏子可以吃,也可以入藥,所以木下加個“口”。
    肥:會意字。從肉,從巴。肉作偏旁變寫為月。本義指胖,左“月”是肉的變寫,右“巴”像一低頭坐睡的人形。可靈活識記為:懶人整天吃了就低頭坐著打瞌睡,所以肉很肥。引申為土地富饒、肥沃。
    字謎:月兒長尾巴,胖得像豬娃;莊稼一枝花,全靠他當家。
    麥:字謎“春夏交替”。“下面折文腳,上面王出頭;此物獲豐收,餐餐吃饅頭”
    采:爪字頭兒。
    菜:字謎:采草而非草,每餐離不了。
    一種植物(草字頭)是每天都要去“采”摘的,這當然是“菜”了。比較踩、睬、菜、彩:
    采加三撇有色彩,有目可以不理睬;
    若是足來用腳踩,加上草頭就是菜。
    無:字謎“天腳下拐彎”
    三、練習書寫。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復習鞏固所學生字、古詩,課后練習。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背誦古詩。
    2、復習一、二類生字。
    二、處理課后練習。
    1、連一連。
    2、讀一讀。先讀一讀,再寫一寫。
    3、寫一寫。先讀后寫。
    4、說一說,你還知道那些是意思相反的字針對學生反義詞的訓練。
    5、背一背作為知識的積累,初曉詩中大意,背誦全詩。
    三、作業(yè)。
    四年級語文第七單元教案設計篇五
    學情分析:通過三年多的學習,學生已養(yǎng)成了課前預習的好習慣,大多學生能夠在自學中掌握生字,運用多種方法理解新詞。我還鼓勵學生在自學中能夠針對課文中的某段話、某個詞發(fā)表自己有個性的感受,并隨手寫在書上以備與他人討論交流。我班學生特別喜歡詩歌,因此在教學中不必給學生做過多瑣碎的講解,學生就能讀中感悟,讀中理解。學完后指導學生進行仿寫,然后組織展示,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
    教學目標:
    1、準確認讀課文中的三個生字,掌握寫字表中的八個生字,重點指導“蕊”的寫法。
    2、注重朗讀,感悟詩歌的內容,能夠有感情的朗讀、背誦,體會詩中蘊含的大地母親的無私奉獻的精神。
    3、能夠仿照詩歌續(xù)寫,獨立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大地的話。
    教材分析:。
    《大地的話》是一首現代詩,詩人運用擬人的手法把大地擬人化為母親,抒寫了大地母親博大的胸襟以及無私奉獻的精神。詩歌語言通俗,學習難度低,學生在欣賞詩詞的同時更好地體味了大自然的魅力,感受語言情趣,也能夠繼續(xù)以“大地”或者其他人稱向所有她想與之對話的對象說出自己想說的話。
    授課時數:2課時。
    教學目標:
    1、獨立認識漢字3個,學習會寫5個漢字,在閱讀過程中有重點地識記“蕊”字。
    2、根據課文內容理解詞的意思,培養(yǎng)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
    3、能有感情地朗誦詩歌,理解全詩內容,體會詩中蘊含的大地母親的無私奉獻精神。
    教學重點:
    1、本篇課文的前四節(jié)內容十分簡單,通俗易懂。重點理解第五小節(jié)“一切有生命的精靈都是我的寶貝;一切寶藏都在我的體內……”這句話。
    2、學會仿照詩歌說話、續(xù)寫。
    教學難點:體會詩中的大地母親的無私奉獻精神。能根據關鍵詞,理解詩意并仿寫。
    課前準備:多媒體電教。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詩中蘊含的大地母親的無私奉獻精神。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教師直接板書“話”,提問:這是什么字?(話)一看到這個字,你想到了什么?
    2、教師再板書“大地的”,要求學生思考:大地會與誰對話?
    3、師:大地要說的話很多很多,它到底和誰對話了,說了些什么?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大地的話》。(多媒體出示課文內容)。
    二、品讀悟情。
    1、教師配樂范讀。
    師:現在老師配上音樂把詩歌朗誦一遍,請同學們邊聽邊思考:大地在和誰說話?
    指名學生回答。(板書:種子、飛鳥、游魚、小草)。
    2、學生自由讀詩,自學生字詞。
    (1)自由地輕聲朗讀詩歌。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聯系上下文,并借助工具書,自學生字詞。
    (3)同位檢查生字詞的認讀以及理解情況。
    (4)全班交流。(課件出示生字詞)糾正容易讀錯的音,比如“嘟嚕”、“吐蕊”、“驅趕”等;重點識記“蕊”字。
    3、默讀詩歌,理解內容。
    (1)默讀詩歌,并在書上做些批注,批注的內容可以是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或讀后的體會,也可以是自己不懂的的問題。
    (2)學生小組內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3)全班交流。
    4、分角色讀,指導學生用“心”說話。
    (1)看看大地都想和種子、飛鳥、游魚和小草說什么?并選出其中的一節(jié)練讀。
    (3)學生選自己喜歡的段落接讀課文前四節(jié),教師點擊相關課件(每一小節(jié)都制作動畫課件),讀后其余學生評價。
    三、換位抒情。
    2、四人小組合作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3、全班交流。
    四、總結升華。
    1、學生齊讀最后一小節(jié)。
    2、再回想剛剛大地的一句句真情的話語,你能感受到大地想表達自己怎樣的感情嗎?引導學生用文中的語言回答。
    3、隨機設疑:最后一句話中的省略號有什么含義?(板書:……)(還有許多大地體內的生靈,比如:落葉、石子……)。
    4、聽課文錄音,放動畫課件,再次欣賞詩歌,感受大地的寬廣胸襟。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根據詩中的關鍵詞,結構和語文風范,訪寫第一小節(jié)。
    教學過程:。
    一、了解作者:
    關登瀛1938年生,兒童文學家。兒童長篇小說《黃花谷》《西部流浪記》《小腳印》等,詩集《春天的魔術師》《花意》《四季》。
    二、以說促寫。
    1、(課件出示)如果你是大地母親,你一定還有很多話語傾訴,你還想對誰說什么?請敞開心扉,大膽地說出來吧?。▽W生小組合作交流。)。
    2、(課件出示)仿照詩歌前四節(jié)的結構和語言風格,將自己要傾訴的話語寫一節(jié)小詩。
    全班展示交流。
    三、課后拓展。(課件出示)課后繼續(xù)修改自己寫的小詩,準備活動課上評比展示。
    四、課后小結。
    板書設計:
    呵護種子成長。
    任憑小鳥飛翔。
    大地的話給游魚足夠的水。
    給小草一定的地位。
    總結升華:愛一切生命,儲一切寶藏。
    四年級語文第七單元教案設計篇六
    1、學會本課的生字,自主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1、能抓住重點詞句、聯系上下文理解課文,想象“神舟”五號發(fā)射過程的。
    2、感受壯觀的發(fā)射場面的壯觀。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體會人們期待、緊張、激動、幸福等復雜的心理活動,激發(fā)民族自豪感。
    2、多媒體輔助教學,引領學生,感悟激動人心的場面。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片段。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神舟”五號發(fā)射升空的壯觀場面,體會人們期待、緊張、激動、自豪等復雜的心理活動,激發(fā)民族自豪感。
    1、直觀教學法:通過觀看視頻資料,感知“神舟”五號發(fā)射的過程,體會現場氣氛。
    2、閱讀感悟法:通過深入閱讀課文,與文本對話,體會課文的表達方式和任務情感,體會寫作方法。
    3、自主學習法:閱讀中展開討論,研討探究,拓展練習法。感,體會寫作方法。
    師:多媒體課件。
    生:課前參與,預習課文,搜集資料。
    2課時。
    1、能正確認讀本課12個生字,會寫其中9個。
    2、理清課文條理,把握課文內容。
    3、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教學重難點聯系上下文理解難懂詞語的意思。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課前參與,預習課文,收集資料。
    一、走進時空背景,了解主要內容。
    1、走進背景:同學們,浩瀚的宇宙神秘而美麗,人類自古就有飛天的夢想。昨天我們查了資料,你知道哪些關于飛天的故事呢?(神話,萬戶飛天,前蘇聯、美國??)。
    2、引入課題:是啊,沒有什么比飛天更讓我們激動的.了!進入新千年,我們中華民族也實現了飛天的夢想,還記得那是哪一天嗎?(20xx年10月15日)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課文。
    3、板書課題激動人心的時刻。
    二、學習目標。
    1、能正確認讀本課12個生字,會寫其中9個。
    2、理清課文條理,把握課文內容。
    3、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出示學習指導一。
    1、借助拼音讀通課文,學習并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
    2、理清文章的條理,概括段意。
    3、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6分鐘后展示。
    2、重點指導理解以下詞語意思遨游:漫游、游歷。不約而同:沒有事先商量,見解或行動完全一致。氣宇軒昂:形容精神昂揚,氣度不凡的樣子。
    3、指名逐段讀課文,正音,評價。
    4、主要內容:課文主要講了什么?能用比較簡潔的語言說一說。
    5、指導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四、理清課文條理。
    按照時間的先后順序發(fā)射前發(fā)射時發(fā)射后。
    五、拓展延伸交流資料。
    六、總結鞏固。
    四年級語文第七單元教案設計篇七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認識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4、正確、規(guī)范書寫生字。
    教學過程:
    一、出示本課時學習目標
    二、檢查讀書(20分鐘)
    1、教師范讀課文。
    2、各小組準備5分鐘,看誰能像老師那樣讀書。
    等會各小組要進行讀書比賽,看哪個小組讀得好。
    3、展示:小組之間比賽讀書,力爭人人正確、流利(一般讓5、6號讀)
    4、認識字詞:拿出學案,讀學案上的字詞。小組比賽讀詞語。
    番茄盲童天使清脆蔬菜捐獻親戚忙碌
    5、再讀書。這次相信同學們會讀得更好!
    自己讀。小組之間比賽讀。互相挑戰(zhàn)。學生要互相評價。
    三、寫字
    1、仔細觀察紅字
    2、教師范寫2——3個。
    老師要在田字格里寫。要分析起筆、頓筆,間架結構。
    茄:上下結構,注意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還有“蔬”字。
    艱:左右結構,左窄右寬。還有“碌、脆、捐”
    學生描紅。注意要描的像,描完再在田字格里臨寫。
    3、再臨寫兩遍
    4、教師檢測
    5、學生互改:1號改2、3、6號
    2號改4、1、5號
    老師給寫錯的糾正。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番茄太陽”給“我”留下的深刻印象,體會“明明”美好的童心對“我”的感染,有感情的讀好課文中的人物語言。
    3、寫小練筆。
    教學過程:
    一、讀懂課文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番茄太陽”》(齊讀課題)
    番茄,太陽,太陽,番茄,這是一個怎樣的奇妙組合呢?讓我們打開書本一起去感悟。
    二、精讀感悟,合作探究。
    1、找找“番茄太陽”這個奇妙的組合在課文中出現了幾次,分別在哪里?找出句子,用線畫出。
    2、交流:
    (1)明明一面用手摸一面笑:“真的嗎?太陽像番茄嗎?那我就叫它番茄太陽?!?BR>    (2)看著她的笑臉,覺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陽”。
    (3)紅紅的“番茄太陽”一直掛在我的心中,溫暖著我的心。
    3、自讀出示的三句話,談談你對三個“番茄太陽”的理解。
    (一指明明心中的太陽,二指明明的笑臉三指盲童明明真誠的愛心,美好的心靈。)
    5、學生自學,教師巡視。
    6、交流,可能有以下答案:
    (1)雖然失明,卻是個美麗的女孩。出示:如果不是盲童,明明挺漂亮的:……笑起來像個天使。
    (2)活潑開朗,愛笑,笑聲感人。
    出示:每次從菜場經過都能……特別愛笑。
    小女孩一面用手摸……也在旁邊笑。
    明明一面用手摸一面笑……太陽?!?BR>    明明咯咯的笑聲……追著人走。
    看著她的笑臉……“番茄太陽”。
    那個正午我坐……天使般的笑臉。
    [讀好每一句話,感悟明明樂觀開朗,向往光明的生活態(tài)度。]
    (3)機靈聰明的孩子,充滿好奇。
    出示:有一次,……走路的嗎?”
    明明好奇地問……
    她問我許多奇怪的問題
    [讀好每一句話,感悟明明熱愛生活的態(tài)度。]
    (4)善良,有愛心的孩子。
    出示:我彎下腰……給你,好不好?”
    [讀好這句話,感悟明明的關愛他人。]
    7、那么明明給我?guī)淼氖鞘裁茨?請畫出描寫“我”的心情的句子,讀一讀,體會“我”心情的變化。
    可能會有以下答案:
    (1)生活很艱難,心情無比灰暗。(灰暗)
    (2)每次看到這一幕,我的心就覺得溫暖起來,(溫暖)
    (3)看著她,讓人隱隱心疼。(喜歡)
    (4)明明像小屋里的光線,帶給了我許多快樂。(快樂)
    (5)她的小嘴呼出的溫熱氣息拂過我的面頰,我的淚嘩地一下子流了下來。(感動)
    三、小練筆
    學了這篇課文,你還想說什么?把你最想說的話寫下來吧。
    四年級語文第七單元教案設計篇八
    出發(fā)咯!山是那樣的青翠,路是那樣的顛簸,小鳥自由自在地在路旁吃食,忽聽車聲,忙讓路,撲騰著翅膀飛到樹上歡迎我們的到來了。小車帶著我們翻了二座山,彎彎轉轉,耳朵有點嗡鳴了,這是路途遠的問題,還是海拔高的原因呢?從一路的歡笑到漸漸地安靜,其中滋味只能慢慢體會了。雖然一路辛苦,路小道又彎,而且時間長,但還是非常值得的??斓侥康牡亓?,再經不起一點的被甩,迫不及待地下車了,走路定定神吧!聽說那地方叫蚊子坪吧,不知為何會取這怪名字?不理會了,靜心觀賞吧!此處空氣清新,水清見底,幾座成片的桉樹山,神奇美妙。深山之處隱藏著幾戶人家,幽靜的環(huán)境立增生機,公路剛剛建成,直通村莊,難以想像以前人們生活的畫面,如此的陡坡,泥濘不堪的道路,路小而無任何防護措施,他們是如何穿梭在山林中。如今政府工程做的如此到位,我們當代人坐享其成,真感幸福。
    回歸大自然的生活美妙而有趣,我們真應該多到農村體驗生活,開拓視野!
    四年級語文第七單元教案設計篇九
    這是一個開放的單元。地名是各個歷史時代人類的產物。它記錄了人類探索自然的歷程,記錄了戰(zhàn)爭、疾病、浩劫與磨難,記錄了民族的變化與融合,記錄了環(huán)境的變化,有著豐富的歷史、地理、語言、經濟、民族、社會等科學內涵,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是人類歷史的活化石。
    地名命名的類型:根據自然景觀(方位、距離、地理、形態(tài)、特征、物產和其他特征)命名、根據人文歷史(居民、族姓、史跡、事件、人物傳說、寓托思想情感)命名、其他多種形式命名。
    同學們對道路名稱比較熟悉,但對于祖國的地理知識比較匱乏,課外書讀得不多。
    通過本組課文的學習,對同學進行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的教育。通過讀地圖、調查訪問、收集資料、游藝活動等,使同學透過地名,了解歷史文化知識,學會整理資料、提取信息、撰寫調查報告,體會其中的文化。在收集、介紹地名的過程中,用自身獲得的識字方法自覺識字。
    掌握更多的有關地名的知識,學會整理信息,激發(fā)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的感情。
    由同學先查找資料,以備上課使用。課堂上通過互相交流,拓寬知識面,提高學習興趣。
    在我們學校和家庭的周圍,有許多有趣新穎的地方,它們有的折射出當地的風土人情的影子,有的記載了歲月更迭的變化,有的對應著祖國的錦繡山河……許多地名都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
    出示:丁丁家鄉(xiāng)的地圖
    1、小組討論:你發(fā)現青島的地名有什么特點?你了解這些地名的文化人文內涵嗎?
    2、交流:
    如:中山路 魯迅公園 這是人的名字
    香港路 哈爾濱路 北京路 上海路等,這些是城市的'名字
    八達峽 團島 小魚山等這是地理的名稱
    1、同學們在課余時間收集了不少全國及世界各地的地名,現在我們將這些地名進行分類:
    含有方位詞的:
    表示顏色的詞:
    含有和水有關的詞:
    含有地方特產名稱:
    人名:
    姓氏:
    2、你還知道特別命名的城市的名字和外國城市的名字嗎?
    3、你在收集、介紹城市名字的過程中,遇到不認識的字你怎樣解決的呢?
    安排作業(yè)
    預習初顯身手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發(fā)現地名里的學問可真不少!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開一個地名游藝會。
    教師要參與到同學中,可以設計以下的形式:
    1、猜城市名
    金銀銅鐵
    傾盆大雨
    四季溫暖
    風平浪靜
    雙喜臨門
    飛流直下三千尺
    天無三日晴
    水邊人家
    兩個胖子睡一頭
    戈壁灘
    2、找一找詩中的地名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泗水:河名,在山東省。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黃鶴樓:今在江蘇揚州市城西。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天門:在安徽。楚江:在安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白帝:今四川。江陵:今湖北。
    3、搶答,說地名
    說出三條以城市命名的路名。
    說出三個用少數民族語命名的城市。
    說出帶“陽”字的三個城市名。
    說出帶“?!弊值娜齻€城市名。
    4、填成語,組地名
    至高無____ ____底撈月
    人定勝____ ____落石出
    語重心____ ____暖花開
    四年級語文第七單元教案設計篇十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13個,積累詞語13個,句子2句。
    2、正確、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3、發(fā)揮想象,體會母親等待兒子歸來的情景。
    4、使學生懂得:當別人遇到困難、危險時,要盡自己的力量伸出援助之手。
    教學過程:
    一、揭題。
    1、海邊的漁民以出海打漁為生,但出海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如果那天“月黑風高”,漁船就會被掀翻!
    學習詞語:月黑風高。
    2、在這種“緊急關頭”,船員發(fā)出求救“信號”,村民們就會進行“海中救援”!
    學習生字:關信。
    出示:7海中救援(讀)。
    二、自學課文。
    1、按要求自學生字、詞語、課文。
    2、交流檢查。
    (1)讀詞語:劃艇搏斗懈怠歡欣鼓舞精疲力竭抵達載哀求依靠吻筒。
    指導——搏、艇、懈的字型。你有什么好方法記住它們?
    指導載的筆順、部首。
    (2)指名分小節(jié)讀課文。
    (3)帶著問題再讀課文。(小組討論)。
    村民們是怎樣進行海中救援的,在救援的過程中發(fā)生了什么感人的事情?
    三、深入學習、加強理解。
    交流反饋:
    (1)村民們進行了幾次救援?
    (2)哪幾小節(jié)寫的是第一次救援?哪幾小節(jié)寫的是第二次救援?
    請學生分別讀一讀。
    (3)在救援的過程中,救援隊遇到了哪些困難?村民們是怎樣幫助解決的?
    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
    (4)出示句子:
    “媽媽,我必須去。如果每個人都說‘我不能去,總有別人去!’那會怎么樣?媽媽,我們不能讓那些留在海里的人無助地死去?!睗h斯吻了吻母親,加入救援隊,消失在黑暗中。
    (讀,說說為什么感動。)。
    (5)讀課文最后一節(jié)的第一句話。
    對漢斯的母親來說,為什么那一小時,比永久還永久?
    請你想象一下,這位母親焦急地等待兒子歸來的情景,她會做些什么?說些什么?想些什么?(說話訓練)。
    (6)讀課文最后一節(jié)的2、3、4句話,你想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7)集體讀全文。
    四、生字鞏固。
    1、游戲鞏固生字。
    2、指導寫字:艇、懈、載。
    四年級語文第七單元教案設計篇十一
    我的爸爸他貌不驚人,也不是什么達官貴人、警察、消防員、醫(yī)生,更不是解放軍什么的,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一個勞動工作者。也許你會問,那他為什么會成為你最敬佩的人呢?因為爸爸的思想品質、做人的精神令我敬佩。
    有一次,我到爸爸開的廠去玩。玩了一會兒,我聽見外面有什么爭吵聲,我出去一看,原來是一位叔叔和我爸爸在談話呢!我悄悄地走近了,聽聽他們在說什么。只見那位叔叔拿出一個大的水果籃,并說:“你就幫我這一次吧,你放心,錢,好商量,一定不會虧待你的。”他把水果籃遞給了爸爸。爸爸看也不看一眼,把水果籃還給了他,生氣并堅決地說:“不行!我不能幫你賣劣質玻璃,我不能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害了其他人,不管你給我多少錢,我也不會干!”“呵,現在還有這樣嫌錢多的人,真稀奇!”我覺得爸爸做得對,這樣損人利己的事情一定不能做。
    還有一次,爸爸接到廠的一批訂單,要把它整理好并用電腦打印出來,時間非常急迫。爸爸一回家就馬不停蹄地做起來。到了吃飯的時候,隨便吃了一點,就又一頭埋進工作里。經常晚上一、兩點才睡覺,早上五六點就起來再做。經過爸爸一個星期的努力,終于趕上了生產日期。這是我看見爸爸的腿由于坐得太久而發(fā)麻了,眼睛布滿血絲,像兩只兔子的眼睛。
    爸爸的品質和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敬佩。
    四年級語文第七單元教案設計篇十二
    主備人:使用人:
    教材分析。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人教版新課標實驗教材第二十五課第七組教材的一篇精讀課文。文章通過描寫周恩來少年時代的一件事,從中深刻體會文中伯父說的“中華不振”的含義,表現了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襟和遠大志向。課文層次嚴謹,層次清晰。先寫周恩來對伯父說的“中華不振”的疑惑不解,再寫周恩來耳聞目睹了中國人在外國租界受洋人欺凌卻無處說理的事,然后寫周恩來在修身課上表明自己的心跡—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最后寫少年周恩來的遠大志向。
    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伯父、模范、巡警、吵嚷、懲處、抱負、胸懷、喝彩、帝國主義、燈紅酒綠、熱鬧非凡、風和日麗、耀武揚威、左顧右盼、得意洋洋、振興中華”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與同學合作朗讀課文中的對話部分。
    3、在閱讀中能比較深入地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樹立為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目標。
    4、開展一次綜合性學習,了解別人是怎樣成長的。
    教學重點。
    在閱讀中能比較深入地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深入體會少年周恩來立志的原因。
    教學準備。
    1、師生搜集有關周恩來同志生平的資料。
    2、師生搜集反映20世紀初中國社會狀況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文。
    1、出示周恩來同志的照片,請學生根據課前搜集的資料介紹周恩來同志的生平及主要事跡。教師根據學生的介紹作適當補充。
    2、周恩來同志能為共和國的締造和成長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立下卓著的功勛,是。
    和他少年時代的經歷息息相關的。周恩來同志從小就心系民族振興,立下從危難之中拯救國家的遠大志向,刻苦學習。
    二提示課題。
    1、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就是講周恩來同志少年立志的故事。板書課題: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2、解題:“中華”在這里指中國,“崛起”就是興起?!盀橹腥A之崛起而讀書”就是為了中國的振興而讀書。
    三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1、學生練習讀課文,要求把字音讀準確,把課文讀通順,讀不通順的地方多讀幾遍。
    2、自學生字,讀準字音。
    3、學生提出不理解的詞語。師生用查字典、詞典,聯系生活實際等辦法初步了解詞語的意思。
    四分段朗讀,體會思想感情。
    1、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a、讓學生讀這一部分課文,想想周恩來的語言和心里想的幾個問題應該怎樣讀。b、同座位的學生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2、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a、仔細閱讀這一部分課文,想象當時的情景。
    想一想當時這位婦女、中國巡警、那個大個子洋人以及圍觀的中國人都會說些什么?學生分小組說一說,把當時的情景表演一下。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理解“中華不振”的含義的。
    b、聯系全文的內容,想想周恩來一個人沉思時都在想些什么,并把想到的寫下來,互相交流。
    c、思考:課文在第九自然段里為什么不把周恩來沉思的內容寫出來。
    3、學習課文第三部分。a、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b、利用教室的環(huán)境進行現場表演。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少年周恩來的遠大志向。c、分析一下少年周恩來的讀書目的與其他學生讀書目的到底有什么不同。d、再讀課文,說說作者為什么在寫周恩來的讀書志向之前先寫了同學們的回答,為什么具體寫了魏校長在聽到周恩來的回答之后的反映。
    4、學習課文第四部分。
    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1、聽寫本課中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說說課文寫了哪三件事。
    二聯系全文,深入思考。
    1、使周恩來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個志向的原因是什么?
    2、課文中的三件事情之間是什么關系,文章又是怎樣把三件事連在一起的。
    三布置綜合性學習。
    1、我們已經了解總理小時候的故事,讓我們通過各種渠道來了解更多人成長的故事吧。
    2、分小組,說說你想了解那些人成長的故事,你打算用什么渠道去了解。說說你想用什么方式來展示你了解的故事。
    板書設計、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中華不振立志。
    教后反思。
    主備人:使用人:
    教材分析。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是人教版新課標實驗教材第二十六課第七組教材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是作家肖復興在1992年為了紀念葉圣陶先生寫的回憶文章,回憶1963年葉圣陶先生給“我”批改作文,并請“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淺的成長經歷,表現了葉圣陶先生對文一絲不茍、對人平易真誠,堪稱楷模的文品和人品。課文先寫葉圣陶先生給“我”修改作文的事:“我”看到了葉老對作文的修改,閱讀了葉老的簡短評語,對葉老的人品產生了初步印象,也樹立了寫作的信心。然后寫“我”到葉老家里做客,兩次具體描寫了葉老家院子里滿墻的爬山虎:下午剛進院時見到的陽光照耀下的爬山虎和黃昏時落日余輝映照下的爬山虎,作者通過寫爬山虎表達了自己當時的心情。最后寫這件事給“我”留下的深刻印象,作者說:“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迸c題目呼應,含蓄地寫出了15歲那個夏天的事情一直留在作者的腦海中,葉圣陶先生的音容笑貌、親切教誨一直激勵著他前進。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推薦、眼簾、刪掉、規(guī)范、燥熱、融洽、黃昏、客廳、莫名其妙”等詞語。
    2、能聯系上下文,抓住關鍵詞語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3、感受葉老的認真、質樸,懂得學作文應先學作人。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培養(yǎng)認真修改作文的習慣。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教學重點。
    體會學作文應先學做人的道理,學習通過描寫景物抒發(fā)感情的方法,同時感悟如何修改作文。
    教學難點。
    聯系上下文,抓住關鍵詞語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并從葉老對《一張畫像》的修改中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
    教學準備。
    1、搜集葉圣陶和肖復興的資料。
    2、推薦閱讀《爬山虎的腳》生字生詞卡片。生字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師生交流搜集的有關葉圣陶和肖復興的資料。
    2、兩位作家之間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呢?讓我們通過讀課文來了解。
    3、板書課題: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4、看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二試讀課文,自學生宇新詞。
    1、自讀課文,不認識的字拼讀一下括號里的注音,讀不順的句子多讀幾遍。
    2、指名分段讀課文,檢查朗讀情況。
    教師相機出示卡片,正音鞏固生字、新詞,引導學生結合積累,運用多種方法記住字形。
    推薦眼簾刪掉規(guī)范燥熱融洽。
    黃昏客廳余暉蘊含搖曳莫名其妙。
    3、匯報交流自學情況。讀詞語和生字卡片。
    4、重點指導書寫:篇、翻、糊,幾部分要寫緊湊。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事。
    2、組織朗讀比賽,要讀得正確、流利。
    第二課時。
    一精讀課文,突出重點。
    1、讀讀、想想、畫畫。
    邊默讀邊想邊畫:葉老是怎樣批改“我”的作文的?我有何感受?
    2、讀讀、說說。
    a、分組讀讀各自所畫的句子,說說從這些語句中可以品味出葉老是個怎樣的人。b.指名匯報,教師相機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體會葉老的認真、平和及溫暖(做人與作文)。
    c、指導朗讀:表達出對葉老的崇敬之情讀書。
    3、議議、記記。
    a、分組議議:通過看葉老為“我”批改作文,參照課后的批改稿,聯系個人實踐總結今后寫作文、改作文的方法。
    b.全班交流修改作文的方法。自己動筆在筆記本上記方法。
    二深讀課文,突破難點。
    1、通過比較,體會內涵。
    將直接描寫爬山虎的句子畫出來讀一讀。引導學生抓住兩個語句中的不同點進行對比,體會描寫爬山虎是為了表達“我”當時的心情。
    2、感悟詞句,升華感情。
    抓住“綠”字結合上下文來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使學生感悟出作者對葉老的感情。相機指導朗讀進行評價。
    3、積累語句,豐富語言。
    把描寫爬山虎的語句抄在積累本上。朗讀、背誦這些語句。
    三通讀課文,回歸整體。
    通讀課文,思考:課文為什么以“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為題,解決揭示課題時的疑問。
    四布置綜合性學習。
    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道路中都會遇到一些良師益友。失敗時他們會激勵我們要振作,重新再來;成功時他們會勸慰我們要謙遜,成績只代表過去。想一想他(她)給我們的幫助,寫下來,并用學到的修改作文的方法進行修改,最后把文章送給他(她),以表達自己的謝意。
    板書設計。
    26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葉圣陶)。
    修改文章。
    一絲不茍(改、斷、刪、增)作品。
    請我做客。
    平易近人(人品)。
    給我印象。
    堪稱楷模。
    教后反思。
    主備人:使用人:
    教材分析。
    略讀課《烏塔》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來自新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七組課文。這篇課文寫的是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獨自一人游歐洲的故事,表現了這個少年的自立意識和獨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對生活的熱愛。其所在單元組的重點訓練點是“閱讀要有一定的見解”。從十四歲烏塔一個人獨自游歷歐洲的經歷中以及她對這件事的見解中,感受西方兒童的獨立生活能力和自主意識,是文本內在的意義。引導學生發(fā)表閱讀見解,是本文學習指導的重點要求。引領學生透過文本的解讀,增強學生獨立自主的生存意識是本文教學的難點所在。
    教學目標。
    1、認讀6個生字,以及“洗漱、愜意、反駁、邏輯、筋疲力盡、電話號碼”等詞語。
    2、讀懂課文,學習烏塔自立自強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通過描寫人物言行突出人物性格的寫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從課文的敘述和描寫中了解人物的特點。
    教學難點。
    感悟通過描寫人物言行突出人物性格的寫法。
    教學準備。
    1、學生自學課文中的生字和新詞,熟讀課文。
    2、觀察歐洲地圖,了解歐洲的范圍,主要國家,著名城市等。
    教學過程。
    一看圖談話,揭示課題。
    1、出示歐洲地圖。
    2、有一位14歲的小姑娘經過充分的準備和精心的籌劃,獨自一人游歷歐洲,這個小。
    姑娘就是課文的主人公——烏塔。(板書課題)二個性自讀,自主感知。
    1、各自輕聲讀課文。遇到生字拼讀一下括號里的拼音,遇到生詞可查字典、詞典。
    2、賽讀生字詞:洗漱、愜意、電話號碼、反駁、邏輯、精疲力竭。
    3、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
    4、四個同學組成小組;每個學生朗讀一遍課文,大家對出現的問題給以糾正;討論烏塔是一位什么樣的小姑娘。
    三自讀課文,深入體會。
    1、烏塔是一位具有獨立生活能力和自主意識的德國小姑娘。再讀課文,從課文的描寫中體會烏塔獨立生活的意識。
    2、讀讀議議:
    a、在初次見面的部分,哪些描寫可以看出烏塔做事有生活經驗,從容不迫?b.在地圖上找出烏塔在歐洲游歷的地點,讀讀、議議烏塔為什么不怕危險?c.分角色朗讀“我”與烏塔對話的部分,體會烏塔的自主意識。
    四了解主題,展開討論。
    烏塔的哪些話或哪些做法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說說你的見解。說說自己打算從哪件事做起,克服依賴思想,培養(yǎng)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
    五布置作業(yè)。
    1、把故事講給父母聽;和父母商量,先從哪些事做起克服依賴思想,培養(yǎng)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
    2、把課文第二部分變?yōu)閷υ?,練習分角色朗讀。
    板書設計。
    27烏塔獨立生活能力自主意識。
    洗漱、愜意、電話號碼、反駁、邏輯、精疲力竭。
    教后反思。
    主備人:使用人:
    教材分析。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是人教版新課標實驗教材第二十八課第七組教材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由兩封信組成,一封是張國強同學寫給柯巖的信,他認為同學們嫉妒他獲獎,因而疏遠他,感到很寂寞,所以寫信向柯巖老師討教,希望得到柯巖老師的幫助。一封是柯巖的回信,她在信中通過合理的推斷,分析了張國強失去朋友的原因,并結合自己的經歷告誡國強:只有善于發(fā)現別人的長處,一點一滴地改正自己的缺點,才能擁有越來越多的好朋友;彼此知心交心,患難與共,才能飛快地進步。張國強在信中提到的問題,是學生在生活中很有可能遇到的,因此這篇課文對學生思考自己的成長問題有較普遍的指導意義。
    教學目標。
    1、認讀8個生字,以及“冒昧、疏遠、采訪、寂寞、分析、飄飄然、行只影單、和睦相處、患難與共、受益匪淺、年少氣盛、年逾古稀”等詞語。
    2、學習書信的格式和寫法。
    3、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能正確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讀懂信的內容,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體會“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
    教學難點。
    學習書信的格式和寫法。
    教學準備。
    調查本班目前存在的普遍問題,根據實際問題搜集辯論資料。
    教學過程。
    一結合生活,理解課題。
    1、教師舉出生活中的實例引出課題: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2、學生體會,模仿舉例,理解課題。
    二自讀課文,學習字詞,感知內容。
    1、學生輕聲試讀課文,不認識的字查查字典,讀不順的句子多讀幾遍。
    2、讀生字詞:柯巖冒昧寂寞和睦分析患者告誡受益匪淺年逾古稀再讀課文,想想這篇課文用什么形式,主要介紹了什么事。
    三深讀課文,質疑歸納。
    1、讀讀議議。
    a、信中主要提出了什么問題?你對這些問題有什么看法和體會。b、國強的問題還有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展開想象,合情推理。
    2、讀讀悟悟。a.朗讀課文。
    b.感悟柯老師信中語氣的特點:真誠、耐心。
    3、讀讀想想。
    a、自己歸納書信的格式,發(fā)現去信與回信的異同。b、合作交流,教師小結。
    四課后延伸,拓展訓練。
    辯論會:結合本班主要問題由師生共同商定論題,自由組成正反方,展開辯論。
    板書設計。
    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真誠耐心。
    教后反思。
    上完了這篇課文后之后,我覺得在以下方面還可以有所改善:在教學時,建議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圍繞“課文主要提出了一個什么問題”“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從中悟出些什么”展開討論,讓學生各抒己見。同時,引導學生體會柯巖在回信勸告國強時是非常真誠、耐心的,這樣才可能令國強信服。然后拓展延伸,鼓勵學生推想:國強的問題還有可能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對此有何看法?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經歷暢所欲言,教師要注意傾聽,相機指導,形成互動。
    語文園地七。
    主備人:使用人:
    教材分析。
    這次口語交際和習作是整合在一起編排的,提供了三個可供選擇的活動角度:說、寫自己或別人的成長故事;交流讀《烏塔》的想法,寫“從《烏塔》想到的”;討論信中的問題,寫回信。這次“我的發(fā)現”,通過小林和小東的對話,揭示了一邊讀一邊想的讀書方法和習慣。從兩個人的對話中,我們能夠體會到,讀書時要深入思考,善于發(fā)現問題;發(fā)現問題后,要想辦法解決問題。這次“日積月累”安排的是一些古代名句,這些名句閃耀著古人的智慧,展現了他們對于成長、對于人生的一些積極向上的看法,會給成長中的少年以很大的啟發(fā)。這次展示、交流的主要是學生開展綜合性學習的活動成果,學生可以用多種方式展示、匯報自己這一階段以來的學習收獲。
    教學目標。
    大方,表達流暢。
    1、圍繞“成長的故事”這一話題進行口語交際,交流時做到內容充實,態(tài)度自然、2、結合習作提示,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和形式進行習作。
    3、發(fā)現“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讀書方法,注意總結。
    4、熟讀背誦名言,養(yǎng)成積累的習慣。
    5、積極參與展示活動,精心準備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成長的故事”綜合性學習成果。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口語交際。
    1、在這個單元的學習過程中,我們開展了“成長的故事”這個專題的綜合性學習。相信大家在了解他人的成長故事及回顧自己的成長經歷中,有許多感想,今天就讓我們在一起暢所欲言吧!
    2、閱讀習作的三個提示,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一項進行口語交際練習。
    3、根據相同選題,組成若干個小組合作交流,注意傾聽,互相補充、完善。
    a、成長的故事可以采用編演短劇或配樂講故事等形式交流。
    b.“從《烏塔》想起的”可把自己的經歷與烏塔進行對比,著眼于烏塔的獨立精神和自理能力,不要只一味批評家長的束縛。
    c.圍繞“如何與周圍人交往”或“怎樣才能過個有意義的生日”進行討論,或舉行一場小型辯論會,搜集一些資料,用事實來說服人。
    4、按確定的方案進行演練。
    5、全班交流。
    6、共同評議。
    a、引導學生發(fā)現小伙伴的長處和進步,善意地提出問題和改進方法、鼓勵學生從多角度進行評價。
    b.談談聽了他人的成長故事后,自己有何打算。
    第二課時習作指導。
    同學們根據口語交際的內容自主選擇習作內容,把最有感觸,最想說的話寫下來。
    一、認真審題,寫出特點。
    三項習作,不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都有各自的特點,習作時要注意把特點體現出來。
    1、寫自己或別人成長的故事。要求寫得既有趣又能給人以啟發(fā)。寫時還要把事情交待楚,注意對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神態(tài)等方面的描寫,對最能體現有趣和給人以啟處要寫具體。
    2、“從《烏塔》想起的”中“想”的內容從何而來呢?a、“想”從認真閱讀、深入思考中來。從《烏塔》中想到什么呢?關鍵是逐字、逐句、逐段讀懂《烏塔》一課所反映的問題,并進行深入思考,只有讀得精,才能想得深。b.“想”從聯系生活實際中來。把《烏塔》所反映的成長中的問題與生活實際相聯系,要事實說話,不能空發(fā)議論。
    c.“想”從豐富的聯想中來。《烏塔》揭示了成長中的一些問題,可以由這些問題生發(fā)去,談一談在成長中遇到的其它問題。
    3、寫回信應注意格式:稱呼、正文、結尾、署名和日期等五個部分。回信的特點主要表現寫正文時先要回答來信中的問題,再寫自己想要告訴對方的事情?;卮饐栴}時要悄意切,要用事實說話,少談或不談大道理。
    二、學生起草,教師巡視。
    三、放聲朗讀,進行修改。
    引導學生運用從《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一課中學到的修改方法。
    四、學生交流,互相評議。
    尊重同學,虛心聽取意見。
    五、謄寫作文。
    教師交代格式和書寫要求。
    第三課時作文講評。
    一朗讀展示優(yōu)秀習作。
    1、教師在批改中挑選優(yōu)秀習作,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優(yōu)秀習作,小作者朗讀自己的文章。
    2、全班同學聽后逐一評議,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學習。
    引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評議:
    a、內容充實具體。b.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
    c、運用了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語句通順。d.正確使用標點,不寫錯別字。
    二小組交流互相評議。
    前后四人互相朗讀、交流自己的習作,互評互議。
    三修改謄寫,張貼展覽、發(fā)表。
    1、各自修改自己的習作。
    2、將修改后的習作在學習園地里張貼展覽。
    3、鼓勵學生投稿。
    第四課時。
    一我的發(fā)現。
    1、各自輕聲朗讀小林、小東的對話,想想自己從中有何發(fā)現。
    2、指名朗讀。說說自己的發(fā)現。
    3、交流各自的發(fā)現。
    a、讀書時,深入地想一想,不浮在表面,常常問個“為什么”,往往能發(fā)現問題。b.解決問題時可采用:查找資料、了解時代背景、聯系作者的實際情況等方法。
    4、擴展練習。
    a、談自己怎樣讀書的實例。
    b.從自己的讀書實例中總結讀書方法。
    c.鼓勵在今后的讀書中不斷總結讀書方法。
    1、采取多種方式反復朗讀名言。
    2、小組交流各自對名言的理解。
    3、全班交流,互相補充。
    有志者事竟成:有志氣的人只要堅持不懈,事情終歸會成功。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人要不斷學習才能明白事理,完善自我成為國家的棟梁。
    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學業(yè)上的精深造詣,出于勤奮,做事情成功在于多動腦筋、想辦法。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時間一去不復返,應抓緊時間做有意義的事情。
    4、背誦名言。
    5、說一說自己喜歡的其他名言,鼓勵平時積累。板報上專辟一角,每周寫一句名言。把自己最喜歡的名言寫在自己可隨時看到的地方,激勵自己。
    三展示臺。
    1、課前觀察展示臺中的圖片,閱讀學習伙伴的話,歸納展示內容。
    2、小組討論展示內容、展示形式,提出建議,確定本組展示形式。
    3、班長了解各組的展示準備,協調展示情況。
    4、舉行“成長的故事”展示會。各組輪流介紹,然后參觀學習。
    教后反思:
    在作文講解的環(huán)節(jié),個別學生不能按照老師的要求。對于書信的格式掌握有困難,建議學生之間互通書信,內容可以是互相溝通、消除誤解,也可以是交流彼此對成長中遇到問題的一些看法,在實踐中學習用書信進行書面交際。
    四年級語文第七單元教案設計篇十三
    她高高的個子,一雙銳利又會說話的眼睛,兩只靈敏的耳朵。她對我們很關心,認真我們學習。她就是我的班主任——梁老師。
    有一天,梁老師正為大家提供復習的題目。課室頓時變得鴉雀無聲。只聽見粉筆“唰唰”地寫個不停。突然,課室里傳來“嗡嗡”的說話聲,有人在開小差了。梁老師轉過身來,一眼瞟過去,在一個地方停了下來。老師為了不影響同學們,她把目光射向那位同學,好象在說:“注意了,認真完成題目,不要說話哦!”那位同學馬上意識到,并立刻做好。瞧,梁老師的“千里眼”和“順風耳”真是名副其實。
    記得還有一次,我和幾個同學去背書,老師那雪亮的眼睛看見陳敏兒的鞋帶沒系好,她馬上放下書去,蹲下來,幫陳敏兒系鞋帶,鞋帶幫好了后,又開始聽著我們背書。這有給了我們愛撫。
    每當下課了,老師總跟我們談天說地,象我們的大姐姐(好朋友)一樣,和我們聊天,到了上課的時間了,我們還戀戀不舍地回到了教室,我想:等我長大了,也要當老師!
    啊!我為我有這樣的老師而感到驕傲,感到自豪!??!
    啊,老師,您的一舉一動都值得我們尊敬您!
    四年級語文第七單元教案設計篇十四
    1、引述是直接引用別人的話,而轉述則是轉達別人說的話,因此,引述句改為轉述句時,說話人即第一人稱”我”要改為第三人稱“他”或“她”。如:張童說:“我一定要堅持長跑鍛煉?!备臑檗D述則是:張童說,他一定要堅持長跑鍛煉。
    2、日常生活中,有時候,我們需要把一些事情轉述給別人,把事情轉告給別人聽,可以叫捎口信、傳話,也可以叫轉述。
    1、弄清要點,轉述時不要遺漏主要信息。
    2、人物之間的交流是否注意了角色的轉換。
    示例1:
    李明(轉述者):小軍,我今天到圖書館看書了,看到了一則要求更換借閱卡的通知,我就更換了借閱卡,你抓緊時間去更換你的借閱卡。
    小軍:什么時間截止?
    李明:本周日。
    小軍:好,我這兩天就抽空去,謝謝你告訴我這么重要的通知。
    李明:不客氣,我們是朋友嘛!
    示例2:
    小英:小麗,明天我們就要參觀博物館了。
    小麗:是啊,老師早就告訴我們了。
    小英:老師還安排我們明天早上8點在學校北門集合呢!
    小麗:明天早上8點?學校北門?好,我知道了。謝謝你轉告我。
    小英:不用謝,這是我應該做的。
    1、改標點,不用冒號和引號,改用逗號;
    2、改人稱,如把“我”改成“他”,即與引號前的人稱一致起來;
    3、需要時可作少量的文字微調整。
    四年級語文第七單元教案設計篇十五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
    2、聯系課文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初步體會詩句中對伏句的特點。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借助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朋友之間聚散兩依依的情誼,激發(fā)學生珍惜人間友誼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詩句的意思,品味詩的內涵。
    2、從平淡的描寫中領悟濃厚的情味。感受語言美和情境美。
    教學用具:
    小黑板、錄音機。
    教學用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提示課題。
    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很多感情,其中友情是非常值得留戀的。我國的古代詩人為了表現彼此之間的友情,留下許多千古名句,今天,我們就要學習兩首古詩,這兩位詩人用不同的筆法表達了朋友之間的濃厚情誼。讓我們一首一首來欣賞。
    1、初讀古詩。
    (1)自讀《贈汪倫》,要求讀準字音。
    (2)標出停頓的符號,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3)檢查自讀情況。
    a、指名讀古詩,相機正音。
    b、指名標出停頓。
    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2、學習古詩的`學習方法。
    師:我們學習古詩一般可以分為四步進行。(1)釋詩題,(2)知詩人,(3)明詩意,(4)悟詩情。
    3、用這四步方法自學《贈汪倫》。
    交流。
    (1)釋詩題。
    贈:贈送。
    (2)知詩人。
    作者是同學們非常熟悉的李白。汪倫是他的朋友,這首詩是汪倫為李白送行時,李白送給汪倫的。
    (3)明詩意。
    a、交流難解的字詞。
    欲:將要。聞:聽到。不及:比不上。踏歌:用腳步打著拍子唱歌。
    b、朗讀詩句。
    開火車讀。
    齊讀。逐行朗讀,理解。
    c、指名說說詩意。
    李白我乘船要走的時候,忽然聽到岸上傳來腳打節(jié)拍唱歌的聲音。即使那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送我的情誼深。
    (4)悟詩情。
    指名朗讀,體會情感。
    有感情地試背。
    三、總結全詩。
    李白運用夸張的寫法,向我們表達了他與汪倫之間深厚的情誼。一個“忽”字既表現了詩人吃驚的心情,也緊緊抓住了我們讀者的心。全詩濃烈奔放,是李白的傳世名作,現在更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句話來表達朋友之間的濃情厚意。
    再讀全詩。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齊背《贈汪倫》。
    2、《贈汪倫》的作者李白運用夸張的手法,奔放的語言,抒發(fā)了自己與汪倫之間濃厚的情誼,而《過故人莊》這首詩的作者孟浩然則用細膩的語言,平淡的詞匯告訴了我們與人交友于平淡中見真情的真諦。
    二、初讀古詩《過故人莊》。
    1、自讀,注意讀準字音。
    2、劃出詩中不理解的詞語,準備交流。
    3、指名讀詩,正音。
    三、再讀古詩《過故人莊》。
    1、釋詩題。
    “過”:訪問,“故人”:老朋友。
    訪問村莊里的老朋友。
    2、知詩人。
    簡介作者孟浩然。
    3、明詩意。
    (1)自讀,畫出難理解的詞語。
    (2)交流。
    具:準備。黍:煮飯的小米。郭:外城。
    軒:窗子。話桑麻:閑談農家生活。就:親近。
    (3)朗誦。
    “開火車”朗讀。
    齊讀。
    逐行朗讀,逐行理解。
    (4)指名試說詩意。
    老朋友備辦了豐盛的飯菜,“我”接受邀請來到農家探望;只見綠樹將村舍環(huán)繞;青山在城墻外蜿蜒起伏;打開窗戶對著屋旁的園地,舉著酒杯閑談農的生活;等到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這一天,我會乘菊花開時再來探望。
    4、悟詩情。
    (1)這首詩非常平淡,你是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到作者所要表達的與友人之間的感情的?
    (2)你喜歡讀讀詩中的哪些句子,為什么?
    四、總結全詩。
    這首詩用詞清雅,仿佛拿出了一幅水墨畫放在了我們面前,畫中最濃的是友人間彼此惜別,不忍離去的畫面,讓我們再好好品味一下這優(yōu)美的詩句。
    訓練學生讀好古詩。
    齊讀古詩。
    四年級語文第七單元教案設計篇十六
    今年對我來說是難忘的一年,我學會做很多事,也有許許多多的第一次,但令我最難忘的還是第一次做飯。
    記得那是一個星期天,媽媽對我說:“你都這么大了。還不會做飯,我像你這么大時就會干很多家務了,今天我教你用電飯煲做飯?!蔽腋吲d地同意了。
    媽媽話音未落,我就不耐煩地說:“知道了知道了,讓我試試,讓我來!”
    我先裝好一杯米,把米倒進電飯煲的碗里,然后淘了三遍米,淘完米我還認真比了比水的高度,看有沒有多,可是我把蓋子蓋上,插好插頭后就離開了,完全忘記了按按鈕。
    過了半小時,我興沖沖地跑來,打開電飯煲的蓋子,心里美滋滋地想著香噴噴的米飯,媽媽夸我呢,可是我一看,傻眼了,水還是水,米還是米,這是咋回事呢?這時媽媽走過來,耐心地對我說:“你沒按按鈕吧?我都說了要按按鈕哦?!卑Γ抑缓糜稚w上蓋子,按下按鈕,等啊等,我的肚子都咕咕叫了,時間好像過得特別慢似的,唉,如果我不粗心,現在就可以吃上熱騰騰的飯了。
    第一次做飯的經歷讓我認識到做任何事都應該仔細認真,不能粗心大意,更不能心急,要不就吃不上熱豆腐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