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編寫還需要注重語言的準確性和邏輯的嚴密性,能夠使學生理解和接受。在編寫教案時,教師應該注重教學內容的分析和歸納,保證教學過程的有機銜接。在教案的編寫過程中,可以通過使用一些案例和教學資源來豐富教學內容。
小學語文教案匯編篇一
2能把結構相同的字分類。
3用“辦、石、友、用”擴詞。
4能正確搭配詞語。
5能辨別本單元學過的形近字和同音字。
6能讀出問號、句號不同的語氣,體會標點符號的作用。
聲母辨析、字詞訓練。
熟字組詞、擴展詞義。
小黑板、投影。
2課時
2能把結構相同的字分類。
3用“辦、石、友、用”擴詞。
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練習3,希望小朋友學會正確辨析聲母,能把結構相同的字分類和能用熟字擴詞。比一比,誰學得最認真。
1認讀聲母卡片,全班認讀,開火車認讀
2出示小黑板,區(qū)別下列聲母有什么特點?
b ——d p——q b——p m——n(順口溜記)
l——r n——h f——t n ——l(識記)
自由讀,同桌互讀,指明讀,及時正音,齊讀
3出示sh——r zh——z ch——c sh——s 又有什么特點?
指名認讀,正音,,開火車讀,齊讀
4集體認讀
5小結
1聯系舊知提問:小朋友已學過哪幾種結構的字形?
2根據學生回答,逐一出示卡片.
3學生嘗試練習
4指名板演
5校對,訂正
左右結構:渴,許
上下結構:吳,聲,它
半包圍結構:送,近
1讀題,明確要求
2口頭組詞比賽
3交流,討論,評比
4書面完成作業(yè)
5老師出示提板,讀詞語
辦——辦法,辦公,辦事
友——朋友,好友,有用
用——用心,有用,好用
石——石頭,石塊,石子
6你還有另外的組詞嗎?
7質疑,這些詞中你有不理解的嗎?
完成《課堂作業(yè)》題2,3
1能正確搭配詞語。
2能辨別本單元學過的形近字和同音字。
3能讀出問號、句號不同的語氣,體會標點符號的作用。
1讀一讀范例:山——高
2照樣子把第一行的詞和第二行詞連起來,讀一讀。
3集體交流,教師出示
山高 水長 鳥語 花香
4教師:山高和水長合起來是個成語,把鳥語花香合起來也是一個成語。
說說這兩個成語的意思。
5聽寫這兩個詞。
1讀題明題意
2嘗試練習
先比一比兩組字在字形或字音上有什么相同點,再想一想字義,最后填空。
3反饋,糾錯
4教給順口溜
口渴要喝水,喝水要用水。
5讀句子。體會字意。
1復習句號和問號的名稱。
板書: ? 。 問;這是什么號?
2問號表示什么意思?
聯系課文《烏鴉喝水》中的問號,引導學生說出表示疑問的意思。
3出示句子: 你看過大海嗎?
指導讀,讀出問的語氣,句末語調上揚。
范讀——指名讀——齊讀
4另外的小朋友是怎樣回答的?
出示句子: 我看見過大海。
指導讀,語氣較平淡。
為什么用句號呢?
5同桌一問一答說這兩句話。
分組讀
6出示后兩句話,自己輕聲練讀。
同桌讀——指名讀——分組讀
7看圖說話練習:請小朋友說說大海邊的景色。
小學語文教案匯編篇二
1、學會12個生字,會認:陡、峭、臂。能正確讀寫課文中的新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培養(yǎng)學生與他人合作的意識,感受合作學習的快樂。
1、學會生字,并能正確書寫。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通過讀課文,初步了解黃山奇石的特點。
記憶字形,鼓勵學生提出問題。
教學用具:卡片、圖片、電腦。
教師擔任導游的角色,播放黃山的風光片,請學生觀看,并講解:黃山在我國的安徽省,是的風景名勝區(qū),那里風光秀麗,景色神奇,最的就是: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同學們請你們認真觀看,一會兒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讓學生說說看到的內容。
教師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黃山的一大景觀——奇石,教師接著板書課題——黃山奇石。
(一)教師:為了讓同學們玩的愉快而有意義,我們先要做好準備工作,請大家拿好介紹的內容,自己先讀一讀,注意讀準生字的音。如果有不認識的漢字請你畫出來。
1、學生借助漢語拼音自由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生字,不理解的詞語。
2、同桌同學互想幫助,解決認字的問題。如果仍然有不認識的`生字,就做好記號。
3、教師走下去收集學生不認識的漢字,把這些生字卡片貼在黑板上。
4、指名讓學生讀帶拼音的生字,解決字音的問題。
(二)記憶字形,了解字義。
1、小組討論自己是怎樣記字形的?說說平時是怎樣用這些字的?
2、小組匯報學習過程。每組講一個字,講的不好,其他小組進行補充。
匯報的形式是。
(1)讀字音;
(2)分析字形和在本課中由生字組成的詞;
(3)擴展詞語。
3、理解詞語意思:(學生在理解時可以結合生活實際,也可以聯系課文內容說。)。
聞名:有名。“聞名中外”就是在中國和外國都很有名。
尤其:表示進一步。
神奇:非常奇妙。
陡峭:山勢坡度大,好像直上直下似的。
翻滾:多指水、云等上下滾動。
(三)指導書寫:
1、學生在書上把每個字按筆順描寫。
2、仔細觀察重點筆畫的位置,試著把每個字獨立寫一個,寫后與范字比較,看看哪筆寫得不好再進行修改。
3、在書寫過程中讓學生說說哪個字不太好寫?
4、教師指導書寫。
(1)出示帶田格的“滾”字。
(2)觀察這個字,有什么特點?(左右結構的字,左窄右寬)。
(3)觀察重點筆畫的位置:“滾”字:三點水旁的“提”寫得不要太平,在橫中線上收筆。右半部分的“點橫”和“公”字要寫在橫中線上。下面的筆畫是:撇、豎提、撇、捺,最后一筆“捺”要與左面的提同高。
(4)教師范寫,學生觀察。
(5)學生獨立書寫這個字,每字寫一遍。
(6)同桌同學互查,相互糾正。
(7)展示評議。
5、其他生字由于筆畫少,不是很難,學生把每個生字獨立寫一遍。學生有問題舉手,教師個別輔導。
6、展示評議,比比誰寫得。三、初步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1、學生聽錄音讀課文。注意生字的正確讀音。讀后標出課文有幾個自然段。(6段)。
2、自己讀課文,提出問題。
3、教師走下去收集問題。
1、看詞語,找出生字卡片,補充完整:
秀麗(神)奇。
奇形怪(狀)。
仙人(指)路。
2、讀詞大比拼:每個小組選一名代表,看電腦隨機出示詞語看誰讀的準確。
1、在生字本上書寫生字,每個字寫3遍。教師巡視,糾正學生的寫字姿勢和執(zhí)筆方法。
2、抄寫詞語:神奇風景區(qū)彈琴名字翻滾巨石。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背下來。
2、通過讀課文,體會黃山奇石的生動有趣。
3、通過觀察圖畫,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和想像能力,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引導學生欣賞好詞佳句,培養(yǎng)學生主動積累詞語的意識。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通過讀課文,了解黃山奇石的特點。
結合課文內容,引發(fā)學生展開想像。
教學用具:卡片、圖片、電腦。
教師:這節(jié)課我邀請同學們當小導游,結合畫面、課文內容給大家介紹黃山,希望大家積極參與,認真觀察,看看誰是:小導游。下面我們先練習練習怎樣概括地介紹景點。
1、教師請學生當小導游觀察課文中的第一幅插圖,用自己的話給大家介紹介紹。
2、然后讓學生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做到有語氣。談談讀后的感覺。
3、進行朗讀展示。
4、讓學生自己組織語言進行介紹,指名介紹,大家評議。
同學們知道先從整體進行介紹,黃山風景區(qū)的奇石真是數不勝數,接下來我們練習抓住其中有代表性的幾處景點進行介紹。
1、自己讀課文,找找描寫黃山奇石的段落,想想具體介紹了哪些奇石,邊讀邊在書中畫一畫。
2、讀后你知道了什么?談談自己的感受。教師結合學生說的及時板書。(“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
3、在小組內討論:這些奇石為什么有這樣的名字?(對照課文插圖,進一步了解黃山奇石“奇”在哪里。)。
4、自己練習借助插圖介紹其中的一個奇石。(教師及時進行指導)。
同學們,我們已經了解黃山奇石的樣子,在介紹時還要注意加工自己的語言,做到繪聲繪色,用你的語言去吸引游客。
1、黃山奇石生動有趣,你們能有語氣地讀出來嗎?自己試試。
2、教師也想讀讀行嗎?教師范讀。
3、學生練習讀。
4、以小組為單位讀讀。
課文的結尾概括的介紹了其它怪石,表現了黃山奇石數量之多和形狀之怪,突出了奇石的有趣。同學們請你想像“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這些奇石的樣子,動筆畫一畫。
讓學生結合手中的畫用自己的話介紹。
師:黃山風景區(qū)還有許許多多的奇石叫不出名字,你能不能結合圖片,仔細觀察,大膽想像,根據奇石的樣子起名字,給大家介紹。
(鼓勵學生大膽想像。)。
以小組為單位,每個小組成員結合一處奇石景點進行介紹。
每個小組推選代表進行競賽。
1、進行現場講解。
2、組織大家評議。
3、頒發(fā)小導游資格證。
通過大家生動、形象的介紹,我們知道了聞名中外的黃山風景區(qū)有有趣的奇石、怪石。黃山是天造地設的寵兒,隨便一處,或松或石、或云海溫泉,無一不美,無處不奇,置身其間,使人覺得來到了天上人間。同學們,希望你們前去游覽,感受黃山的美麗神奇!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
摘錄文中描寫優(yōu)美的詞句,背誦下來,并抄寫在摘錄本上。
小學語文教案匯編篇三
教學。
目標:
1.能認真觀察老師制作不倒翁的動作,并能選用恰當的詞匯、句子把這些動作表達出來。
2.能按做的先后順序把制作過程有步驟地寫下來。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介紹玩具:“不倒翁”
1.介紹玩具:為什么叫“不倒翁”?(擺動)。
2.這個“不倒翁”是什么樣子的?有趣嗎?
二.觀察導寫。
這個有趣的“不倒翁”是怎么做出來的,想知道嗎?
1.交待觀察方法:看老師拿了什么材料,怎樣做的?
2.演示制作過程。每做一步就提示學生把觀察到的動作轉化成語言,輕輕地說給自己聽。
3.復現制作過程。
4.有看不清或不明白的地方嗎?質疑。
三.指導口述。
1.按提綱分4步說一說老師做不倒翁的過程。
2.用上連接詞連貫地說說。
1.同桌互說。
2.指名說,評議。
小學語文教案匯編篇四
1、認識本課17個生字,會寫其中的14個。正確讀寫"荒蕪、巫婆、打扮、旱災、綢褂、徒弟、麻煩、求饒、渠道、灌溉"等詞語。
2、朗讀課文。能按順序運用課文中生動形象的語句復述課文。
3、了解課文內容,弄清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了解西門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及其巧妙之處,并受到尊重科學,為老百姓辦好事等品德修養(yǎng)方面的教育。
4、學習本課描寫人物言行、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積累生動形象的語言。
教學重點:
西門豹到河邊送新娘的部分是教學的重點。
教學難點:
聯系文中生動形象的語句,體會西門豹的辦法妙在哪里。
教學方法:
采用講解法、比較法、自學法、表演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課文插圖或課件,讓學生觀察,并介紹圖中人物及其神態(tài)、動作。
2、揭示課題,請學生介紹:你知道西門豹為老百姓做了哪些好事?你是從哪里知道的?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自讀課文。小組合作學習生字詞。教師巡視,看看學生是否把生字字音讀正確。
2、指名學生讀課文,檢查是否能正確、流利地把課文讀下來。
3、在指名讀的過程中,相機幫助學生理解一些詞語。
4、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按"摸清底細、破除迷信、興修水利"的提示,找出課文中相應的部分。
三、學習"摸清底細"部分(。
第1。
-9自然段)。
1、帶著問題默讀:西門豹到鄴任地方官時,看到了什么?他是怎樣"摸清底細"的?
2、結合四次對話,進行分角色朗讀訓練。讀后評議。
3、師生共同歸納四次對話的主要內容:
(1)了解原因;(2)了解首惡者;(3)了解受害者;(4)了解漳河的情況。
1、小組合作學習。
(1)在破除迷信的過程中,西門豹是怎么說、怎么做的?找出描寫西門豹言行的語句畫下來,讀一讀。(2)交流閱讀體會。
2、全班交流匯報。要求:
(1)分三步匯報:把巫婆投進漳河;把官紳頭子投進漳河;教訓其他官紳。
(2)先匯報西門豹怎么說、怎么做,接著匯報自己的閱讀體會(讀懂了什么),再用朗讀的方式表達自己的體會,最后請同學評議、補充、幫助,將匯報、朗讀、評議結合。
4、引導探究。
(1)西門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妙在哪里?師生共同歸納:以新娘"不漂亮,河伯不會滿意"為由,很"客氣"地將巫婆投進漳河,妙在將計就計;以去"催一催"為由,再把官紳頭子投進漳河,妙在不露聲色;以等回音為由,讓官紳們"提心吊膽""嚇得面如土色""磕頭求饒",妙在假戲真做;懲辦巫婆、官紳頭子,教訓其他官紳,妙在區(qū)別對待。
(3)滲透思想教育:西門豹為什么能想出這個巧妙的辦法?(調查仔細;為民除害的決心。)。
五、自學"興修水利"部分(最后一個自然段)。
六、復述課文。
七、演課本劇《送送新娘》。
1、小組排練。準備道具,分配角色,設計臺詞、動作等。
2、在班上表演,互相評議、學習。
小學語文教案匯編篇五
1,認識大榕樹的奇特和美麗,體會大榕樹上眾鳥紛飛的壯觀景象,受到熱愛大自然,熱愛美的教育.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練習用"陸續(xù)","應接不暇"造句.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自讀自悟法。
(2)、點撥引導法。
教學程序設計教材處理設計師生活動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二,泛讀課文,理清課文層次.
三、
自主識記生字。
四,問題探究,自讀自悟。
(1)引導學生自讀思考問題:作者和朋友幾次去了“鳥的天堂”?第一次見到了什么景象?邊讀書邊畫出疑難問題。
(2)質疑問難,討論交流?
五,感情朗讀.
六,。
總結。
全文.
七、課外延伸。
一、以作者兩次去鳥的天堂看到的不同景象為牽引,來重點感悟:大榕樹的美麗(第一次看到的)和眾鳥紛飛(第二次看到的),也就是重點學習課文7、8段和12、13段。
二、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想象“鳥的天堂“的美麗景象,借助多媒體課件的展示幫學生加深兩次去”鳥的天堂“的不同感受,直觀感受大榕樹的茂盛、美麗,從而解決教學重點和難點。一、教師播放課件,展示群鳥紛飛的畫面。
二、學生自讀課文,標畫疑問。
三、質疑問難,討論交流。
四、加強多種形式的朗讀,學生評價朗讀。
板書設計鳥的天堂(美麗的大榕樹)。
第一次沒有一只鳥早晨。
第二次眾鳥紛飛傍晚。
課后反思。
在教學方法上,形式多樣,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
2.又如指導讀,有默讀、齊讀、自由讀、有感情地朗讀等形式,并注意啟發(fā)學生讀的欲望,提高學生讀的能力。
3.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手段,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在研讀課文的過程中,我運用了多媒體手段,體現了文字與形象的結合。例如,研讀“群鳥紛飛”“枝葉茂盛”這一部分時,教師動情的介紹群鳥紛飛的情景,然后是播放課件,給學生直觀的感受,接著讓學生談感受,在回到文章中去感悟語言,最后為畫面配解說詞,在這樣的活動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我的課堂上缺乏了對領會表達方面的指導,同時有些方面領悟的不夠全面,沒有讓學生深入領會榕樹的遠觀的美,沒有重視好學生對作者表達方法的領悟。如思路再拓寬些會更好。
小學語文教案匯編篇六
教學目標:知識技能選擇一個你最喜歡的漢字,寫一習作,把喜歡的原因寫清楚,字跡工整。
過程與方法通過了解,聯系生活實際,進行聯想。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想象和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確定最喜歡的漢字。
教學難點:把喜歡的原因寫清楚。
教具:兩同類佳作。
教學方法:篩選、感悟、讀、議、寫相結合。
教學流程:
一、課前:同學們,從一年級到現在,我們已經學習了兩千多個漢字,在這些漢字中,如果要你選擇你最喜歡的,你會選哪一個?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走進“習作3”,來寫一寫你最喜歡的漢字。
二、明確目標:引導學生解題。
三、習作構思。
1、學生再次讀題目,進一步明確目標。
2、讀完后想一想:你最喜歡哪個漢字?你為什么喜歡它?
3、學生將選定的漢字進行深加工。
4、學生參看例文,討論交流怎樣入手來寫。
四、資料共享。
1、出示課前自己列舉的最喜歡的漢字,在小組內交流。
2、在討論交流過程中進行對比,看看同學們列舉的漢字與自己的有什么異同?師巡視,指導。
五、習作方法。
1、先確定自己最喜歡的漢字。
2、然后分別從漢字的外形和內涵分析喜歡的原因。
3、要將原因寫清楚,寫具體,注意書寫要整潔。
六、佳作賞析。
七、開心練筆。
學生根據自己的構思、佳作的鑒賞、教師的點撥,著手寫“最喜歡的漢字是什么?為什么喜歡它?”
八、交流探究。
學生出示自己的練筆成果可以自讀,也可傳閱,在小組內交流評議。
九、歸納。
學生在交流過程中的收獲。
小學語文教案匯編篇七
總之,要把自主權還給學生,給學生搭建一個鍛煉自我、展示自我的舞臺,解放其思想和個性,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他們在“學中樂”,在“樂中學”。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訓練閱讀能力,能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學習本文傳神的動作、心理活動的描寫。
自主閱讀,理解文章內容;合作探究,體會作者感情。
學習作者敢于承認錯誤的自責自省精神;結合自己的人生經驗,在閱讀中,明辨是非,追求真、善、美。
1、整體感知文意,理解課文內容。
2、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體味本文在兄弟間發(fā)生的誤解沖突中層現的濃濃的親情。
1、揣摩文中艱深難懂的語句,理解其深刻內蘊。
2、學習作者的自省精神。
《三月三》打印好的文字資料。
小學語文教案匯編篇八
教學目標:
1.學會10個生字,正確讀寫“憂傷、哀痛、持續(xù)、安慰、日月如梭、狂奔、受益無窮、假若”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時間的意義,形成珍惜時間的價值觀念和情感態(tài)度。
3.聯系上下文和生活經驗,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
4.搜集、積累有關珍惜時間的名言、諺語。
教學重點:
課文啟示人們:雖然“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所有時間里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但是“假如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使學生從學習中獲得這一啟示,引導學生對這一問題有所感悟,是本文學習的重點。
教學難點:
由于時間觀念比較抽象,小學生的時間觀念比較模糊。因此,要感受珍惜時間的意義,是本文學習的難點。
教學準備:
教師。
重點語句和珍惜時間名人名言的幻燈片。
學生。
收集珍惜時間的名人名言,身邊珍惜時間的人物和事例。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談話引入。
(生說自己的見解,師引到時間上)。
師:同學們,對時間,你有什么看法呢?
(生自由表達,說出自己對時間的看法。)。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順??梢园涯阆矚g的內容多讀幾遍。
(生讀書,時間要充裕,使每個學生都能讀完)。
師:(檢查讀書,了解讀書情況)誰來讀自己喜歡的內容?
師:剛才讀了課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誰來告訴大家呢?
(生說,互相補充,教師相機指導。)。
二、再次讀書,質疑問難。
師:同學們讀書很認真,了解了課文大意。我們知道,學貴有疑,讀了這篇課文,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呢?要想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就得認真讀書呀。
(生再次認真讀書,注意發(fā)現問題,教師巡視指導)。
師:誰來說說自己的問題?你覺得哪寫句子不好理解呢?
(生發(fā)言,師生共同補充)。
三、三讀課文,重點探究。
師: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可真好,正是老師想提出的問題呢。那這些問題怎么解決呢?靠老師嗎?對,得靠我們認真讀書。請你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認真讀一讀,看能不能解決一些問題。
(生讀書,教師與學生個別交談)。
師:誰來讀讀自己最喜歡的句子?你覺得應該怎么讀呢?讀了這些內容,你有什么想法呢?
(學生讀書,談感受。師生共評,指導學生讀出自己的感受。)。
四、一句化總結。
這節(jié)課,你讀了這篇課文,最深的感受是什么?請你用一句話寫出來。(學生寫,教師巡視,寫完的站起來念給大家聽。)。
五、布置作業(yè)。
1、熟讀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背誦。
2、收集珍惜時間的名人名言。
第二課時。
一、回憶復習。
師: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和時間賽跑,我們看看,哪些人跑在了時間的前面好嗎?先看看你昨天和時間賽跑的結果把。
1、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學生暢所欲言)。
2、你記住了哪些生字詞和優(yōu)美的語句呢?(把生字詞寫在練習本上)。
二、學生選擇,深入探究。
師:請你找出認為難理解的語句,和大家一起研究好嗎?
(生讀書,畫出自己認為含義深刻和難理解的語句,可以在旁邊寫上自己的看法。)。
師:請你和小組的同學交流你的看法。
(小組交流后,各組選出本組的語句,在班上交流。主要是針對含義深刻的句子和難理解的句子如: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所有時間里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假如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展開討論,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談看法,談感受。)。
三、延伸,深化中心。
(生說,師生補充)。
珍惜時間的名言可多了,你收集了哪些呢?老師也收集了一些,咱們一起看看,讀一讀吧。(出示幻燈)。
最后,讓我們也來寫名言怎樣?請你把自己珍惜時間的想法,自己的感受用一句話寫下來吧。
(生寫,師巡視,指導,寫完的先念)。
師總結:雖然時間一去不回頭,但我們和時間賽跑,一定會成功!
四、作業(yè)。
寫讀后感或者寫自己親身經歷的這樣的事情。
小學語文教案匯編篇九
1.認識本課5個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并能對課文的內容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同學們喜歡旅游嗎?旅游時,你們是不是由爸爸媽媽帶著?可是一位14歲的德國小姑娘竟然獨自一人游歐洲。你們想不想了解這位小姑娘是怎樣獨自一人旅游的?今天我們就來第7課。(板書課題)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
2.交流初讀感受,提出疑難之處。
(教師梳理、歸納學生提出的.問題。)
1.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書,認真思考,自讀自悟。
2.小組內交流討論。
3.全班交流,互助解疑。
(l)教師引導學生著重研討“你對烏塔獨自一人游歐洲有何看法和見解”?
(2)談一談你對“光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世界總不完美”這句話的理解。
(3)你認為中國的孩子缺少樂趣嗎?
(4)出示課文插圖,看插圖,你認為烏塔是個什么樣的孩子?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學了本課后,你有何感受,受到什么啟發(fā)。
小學語文教案匯編篇十
1、學會本課8個生字。正確讀寫由要求學會的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練習默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列寧是怎樣找到養(yǎng)蜂人的。學習列寧善于觀察、認真思考的好品質。
教學重點、難點。
1.學會本課8個生字和由這些字組成的詞。
2.知道列寧是怎樣找到養(yǎng)蜂人的,初步懂得遇到疑難的事情只要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就可以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學會本課8個生字和由這些字組成的詞,理解詞語的意思。
2、能較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3、指導書寫生字。
教學重點、難點。
1、掌握本課8個生字的音形義。
2、通過初讀課文,了解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激發(fā)情趣。
板書課題18蜜蜂引路。
誰說說什么叫“引路”?
(就是領路、帶路。)。
蜜蜂怎么會引路?它給誰引路呢?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來學習這篇課文。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讓學生借助漢語拼音自由讀課文,要讀準字音,同時標出自然段的序號。(只有四個自然段)。
2.指出四人每人讀一段課文,正音。
(三)學習本課生字詞。
1.自學生字。要求讀準字音,記住字形,想想字義,并在書上畫出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再讀一讀。
2.檢查自學效果。
(1)字音:
附:讀f),不讀f(。引:讀y!n,不要讀成y!ng。
(2)字形:
談:談話就是說話,所以是言字旁。右邊是兩個“火”,上邊的“火”,捺要寫成點,要與“談”字區(qū)別。
和“爪”字區(qū)別。
導:上邊是“巳”,要封口,不要寫成“己”。下邊是“寸”。要與“異”區(qū)別。
(3)由這8個生字組成的詞語及詞義是:
引路:領路,帶路。
莫斯科:前蘇聯首都。
附近:離得很近的意思。
養(yǎng)蜂:飼養(yǎng)蜜蜂。
派去:分配、指定。
談天:很隨便地談話。
向導:帶路的人。
3.指導書寫生字的字頭。
可提示以下幾個字:
引:左邊的“弓”字,三畫,右邊一條長豎。
斯:左邊是“其”字,右邊是“斤”,不要寫成“月”字。
莫:上中下結構。上邊是草字頭,中間一個扁日,下邊“大”的橫寫長些。
導:注意下邊“寸”的橫寫長點。
(四)再讀課文,理清思路。
要求:邊讀邊思考,每個自然段寫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討論后回答:
(第一、二自然段交待了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和列寧親自去找養(yǎng)蜂人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講列寧是怎樣找到養(yǎng)蜂人的。第四自然段講列寧告訴養(yǎng)蜂人是蜜蜂把他領來的。
(五)作業(yè)。
1.各寫生字一行。
2.熟讀課文。
【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列寧是怎樣找到養(yǎng)蜂人的。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由于列寧仔細觀察,善于聯想和科學分析而找到了養(yǎng)蜂的人。
2、培養(yǎng)學生細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善于從事物中得到啟發(fā),引起聯想,認真分析、判斷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講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講讀。
第1。
自然段。
(1)指名讀這段。讀了這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板書:莫斯科、小山、小房子。
(2)指導朗讀:用陳述語氣讀出列寧是怎樣請養(yǎng)蜂人的。
2.講讀第2自然段。
(1)自由讀第2自然段,思考:列寧又想找養(yǎng)蜂人,這次他遇到了什么困難?指名回答。理解“往常”的意思。
(2)板書:山路,遇到問題。
3.講讀第4自然段。
(1)讓學生回答:列寧最后是否找到了養(yǎng)蜂人,你從哪段知道的?
(3)讀列寧的話,理解“向導”。
(4)分角色有語氣地讀第4段。
板書:解決問題。
過渡:那么,蜜蜂不會說話,怎么能當向導,把列寧領來的呢?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一塊學習第3自然段,便會得出答案。
4.講讀第3自然段。
(1)默讀,看看這段有幾句話?(3句話)。
(2)指名讀第一句并說句意。
板書:一邊……一邊……發(fā)現、觀察指名把“花叢、蜜蜂”的圖貼到黑板上。
(3)指名讀第二句,回答:列寧觀察到了什么?
板書:仔細。
指名一人根據課文內容把園子和小房子的圖貼到黑板上。
(4)讓學生帶著以下問題再讀一、二句。
列寧一邊走一邊發(fā)現了什么?他是怎么想的?他又發(fā)現了什么?他又是怎么想的?
(5)同桌討論,然后指名回答。
(列寧發(fā)現許多采蜜的蜜蜂后,就仔細地觀察起蜜蜂來,因為他想到了蜜蜂和養(yǎng)蜂人的關系,蜜蜂采了蜜是要飛回蜂房的。接著,他根據蜜蜂往回飛的路線觀察到了花叢、園子、小房子,他看見蜜蜂飛進了園子,小房子就在園子旁邊,所以他想養(yǎng)蜂人一定住在蜂房的附近,這座小房子可能就是養(yǎng)蜂人的住處。)。
(6)出示投影,指名填空,然后齊讀這三句話。
投影。
告訴學生:列寧在仔細觀察后,認真思考了蜜蜂、蜂房、養(yǎng)蜂人的家的關系,于是他去敲了房子的門。
板書:認真思考蜜蜂、蜂房,養(yǎng)蜂人的家。
(7)指名讀第三句,思考回答:
為什么說開門的“果然”是養(yǎng)蜂人?(“果然”一詞的意思是結果和預想的一樣,表明結果和列寧所想的完全相符合,列寧的判斷是正確的,因為他的判斷是依據自然規(guī)律,是合情理的。)。
(二)總結全文。
1.指名讀全文,說說列寧是怎么找到養(yǎng)蜂人的?讀了課文,對你有什么啟示?
2.老師總結歸納:
列寧以蜜蜂為向導,找到了養(yǎng)蜂人,所以這課題目叫蜜蜂引路。我們平時遇到問題,也可以像列寧這樣,先仔細觀察,再認真思考,最后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三)齊讀全文。
(四)作業(yè)。
1.寫字詞各三遍。
2.形近字組詞。
引()莫()斯()。
張()摸()期()。
養(yǎng)()談()導()。
美()淡()異()。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實踐創(chuàng)新。
小學語文教案匯編篇十一
丁冬,丁冬,是誰在山上彈琴?哦,原來是一股清泉從石縫里沖出來,來到這陽光燦爛的世界。
泉水流進山腰的水池,山里的姐姐提著瓦罐來打水。泉水說:“來吧,來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BR> 泉水流過山間的平地,火紅的杜鵑花照見了自己美麗的身影。泉水說:“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鏡子。”
泉水流到山坡的果園里,果樹大口大口地喝水。泉水說:“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飽了,你們能結出更大更甜的果子?!?BR> 泉水穿過靜靜的山谷,畫眉鳥在盡情地歌唱。泉水說:“唱吧,唱吧!我的琴聲很美很美,正好為你清脆的歌聲伴奏?!?BR> 丁冬,丁冬,歡快的泉水彈著琴跑下山去。跑呀,跑呀,一路上遇到了好多同伴。他們互相問候:你好!你好!他們互相約定:大海里見!大海里見!
丁冬,丁冬……
1.知識與能力:認識8個字,會寫3個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隨文識字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感受泉水的美。
識字
缶字旁,在具體環(huán)境中理解字義。
多媒體課件
出示課文第一段,自由讀,貼出生字:哦
股縫
1.讀準字音
2.用多種辦法識記生字:
“哦”有什么好辦法記住這個字嗎?這個詞表示明白了,在句子中該怎樣讀呢?個別讀。師生對讀。
怎樣記住“股”字?月字旁的字大多跟身體有關,“股”指的是大腿,在這句話中指什么呢?讀一讀,用“一股”說話。指導書寫。
同學們和老師一起看看自己的手指縫,縫,就是物體間的空隙,誰還能用這個字組詞?貼卡片:石縫。
過渡語:泉水就是從巖石的裂縫或地下涌出地面的水,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第五課《泉水》。齊讀課題。泉字大家已經認識了,怎樣寫呢?教師范寫。
畫出生字
1.教師范讀
2.學生自由讀,對照屏幕畫出生字。
3.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1)讀音節(jié),糾正字音。
(2)把生字的音節(jié)去掉,找朋友。
(3)齊讀生字
1.請大家借助小組內的生字卡片,用多種辦法記住字形,看哪個小組最會合作。
2.小組匯報生字
“塔”我們用三種辦法記住了“塔”字,(換一換)(加一加)(想象記字),指導書寫??纯磮D片,發(fā)現塔有什么特點了嗎?誰能用這個字組幾個詞?指導書寫。理解“水塔”的意思,“天然水塔”指的是什么呢?請大家讀讀課文。泉水從山上源源不斷的流淌下來,整個樣子就象一座自然形成的水塔,可見,泉水真的是很多很多。怎樣讀出泉水的多呢?指導讀文。
“罐”泉水很多很多,所以,山里的姐姐就提著瓦罐來打水了。出示
“瓦罐”的圖片,怎樣記住罐字?罐是缶字旁,缶是什么意思呢?出示課件,知道缶是一種大肚子小口的器皿。所以,帶有缶字旁的字大多跟器皿有關。
泉水從山腰流向平地,他又看見了誰呢?指讀第三段。
出示“杜鵑花”的圖片,由鵑字的鳥字邊,你想到了什么?出示“杜鵑鳥”的圖片??梢?,鵑字也是形聲字。師生對讀第三段。
小組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的4、5自然段,看看泉水又遇到了誰,說了什么?
1.這些字跑到別的地方,認識嗎?游戲,點擊花朵,讀出句子或詞語。
2.配樂讀全文
字:坡、喝、飽、靜
詞:石縫、燦爛、瓦罐、杜鵑、歌唱、清脆
1、泉水流進山腰的水池,山里的姐姐提著瓦罐來打水。泉水說:“來吧,來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BR> 2、泉水流過山間的平地,火紅的杜鵑花照見了自己美麗的身影。泉水說:“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鏡子?!?BR> 3、泉水流到山坡的果園里,果樹大口大口地喝水。泉水說:“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飽了,你們能結出更大更甜的果子?!?BR> 4、泉水穿過靜靜的山谷,畫眉鳥在盡情地歌唱。泉水說:“唱吧,唱吧!我的琴聲很美很美,正好為你清脆的歌聲伴奏?!?BR> 小學語文教案匯編篇十二
整節(jié)課,創(chuàng)設了參觀老師家兒童房和書房的情境,適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使課堂學習更有趣味。通過在紙上畫、在橡皮泥上按、在印泥上印這些學生喜愛的方式,讓學生經歷面從體中剝離下來的過程,并通過分一分的方式,引導學生從不同形狀、大小的圖形中抽象出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充分調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讓學生主動建構;通過在釘子板上圍圖形、在方格紙上畫圖形和給圖形分類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加深體驗;通過圖案設計活動引導學生靈活拓展,從創(chuàng)造中提升。
小學語文教案匯編篇十三
認知心理學家奧蘇貝爾有一句至理名言:“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結為一條原理的話,那么,我將一言以蔽之:影響學習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應據此進行教學。”把教學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之上,這是教學必須遵循的“金科玉律”?!墩劭邸菲鋵嵤前俜謹档膶嶋H應用,我就是利用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通過提供豐富而帶有折扣的生活圖片創(chuàng)設情境,輔以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學生從不同的場合去認識折扣,將實際生活融入教材,把知識與生活相結合,使學生在有效的教學活動中探索問題、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
整個教學過程的活動都是圍繞學生的生活經驗而設計,使學生體驗到數學與實際生活是緊密聯系的,是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增強了數學的應用意識,提高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
小學語文教案匯編篇十四
1、暖暖的春風出來,引來了蝴蝶姐姐,我們跟著蝴蝶姐姐一起去看看你們的小花園吧。
2、幼兒邊做蝴蝶飛邊看看伙伴的作品。
自評:
本次活動是在春天《小花園》的主題下進行的,這段時間我們利用午間散步、森林公園春游等等機會中,一起和孩子們找找春天里的顏色。本次活動分三個環(huán)節(jié):說說春天的顏色、裝扮春天的花園、和蝴蝶姑娘一起參觀花園。
這三個環(huán)節(jié)都是緊緊圍繞目標所設置的,教師目標意識較強。在第一環(huán)節(jié)中,老師用說說自己心中的春天引導孩子說說他們心中春天的顏色。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幼兒語言表達比較完整,基本能說完整話,如:“春天是**色的,因為…..”老師可以根據孩子語言表達的能力適當的調整一下,在小結的時候可以加強為幼兒感受春天美的體驗,如“春天是嫩嫩的綠色的,因為….春天是粉粉的紅色的,因為…”但是在幼兒自由交流的環(huán)節(jié),也許由于有客人老師在的緣故,討論的氣氛不是很熱烈。在第二個環(huán)節(jié)中,由于看了vcr,孩子們的興趣很濃,在裝扮涂色中,孩子們的表現很好,很投入。在第三環(huán)節(jié)中,老師應該給幼兒更多的時間讓孩子們完成花園的裝扮,這樣孩子們才水到渠成的跟著蝴蝶姑娘參觀花園。
有人說: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結束活動的時候總是有著很多的遺憾和不足。但是也正是有著這些遺憾才讓我們有不斷改進的動力和方向。
小學語文教案匯編篇十五
1.認識“分數墻”
仔細觀察。
交流。
設計意圖:
幫助學生建立直觀感受。
二、核心過程推進。
1.運用分數墻解決比大小問題。
(1)比較分母相同的分數利用分數墻比一比7/16與11/16的大小。
(2)比較分子相同的分數。
比較5/6與5/7的大小。
2.小結:分母相同、分子相同的分數在分數墻中也可以通過找到兩個分數比較大小。
3.練一練(p36)。
11/16○15/16,
1/9○1/6。
4/7○4/9。
4.相同分母的分數加減計算。
加法。
(1)試一試:4/9+5/9。
(2)你怎么想的?
減法。
(1)7/10-4/10。
(2)交流:類似于在數射線上做分數加減法。
5.練一練(p37)。
2/7+4/7。
4/12+7/12。
9/16-4/16。
6.相等的分數你能不能在“分數墻”上找一找,哪些分數是相等的?
(1)記錄。
(2)你是怎么找的?推出方法:畫一條豎線。
設計意圖:
利用“分數墻”來比較相同分母的分數,可直觀找到這兩個分數進行比較。
利用“分數墻來比較”來比較相同分子的分數,可直觀找到這兩個分數進行比較。
相同分母的分數的加減法也可以在“分數墻”上直觀地予以解決。
三、拓展式延伸。
1.填入合適的數。
3/20+□=15/20。
□-5/13=5/13。
15/21-□=8/21。
2.補充練習。
獨立思考后完成練習。
設計意圖:
變式練習。
拓展學生思路。
反思與重建。
小學語文教案匯編篇十六
1、知識與技能:通過對算法的比較探索,使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運用遷移類推進行計算,自己得出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連續(xù)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使學生理解“十位滿十向百位進1”的算理,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過程與方法:經歷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以及有順序地、有條理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3、情感態(tài)度:在自主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養(yǎng)成獨立思考與善于傾聽的習慣。
小學語文教案匯編篇十七
(一)知識與技能:
1通過自主認讀詞語,在互相交流中積累詞語,并弄清詞語的含義。
2了解包含因果關系的復句,并會正確運用。
3積累名言警句。
4通過閱讀“收集資料”,學習對于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學會為我所用。
(二)過程與方法:
給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時間,運用多種形式進行語言訓練。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和探索知識的好方法。
教學重點:正確理解詞語和句子。
教學難點:理解關聯詞的作用,并能熟練運用。
教學安排:1課時。
一.學習。
“讀一讀,你發(fā)現了什么”:
1、學生自由讀詞。
2、指名讀。
3、在小組中說說這些詞語的含義。
4、全班交流,理解詞語意思。
5、談談你發(fā)現了什么。
二.學習。
“讀一讀,用加點的詞語寫句子”:
1.學生自由讀句子。
2.說說加點的詞語在句子中的作用。
3.師講解轉折。
4用這些關聯詞寫句子。
三.學習。
“讀一讀,記一記”:1.學生讀句子,指名讀。2.你知道這些句子的意思嗎?學生交流。3.回想句子的意思,嘗試背一背。
四.學習。
“收集資料”
1自由讀。
2說說短文告訴了我們什么?
3學習了這個閱讀材料給你什么啟發(fā)?
習作飯桌上的故事。
(一)知識與技能。
1、能按照一定順序表達的能力并努力做到詳略得當。
2、表達具體通順,能運用一些平時積累的好詞佳句。
3、能夠修改自己的文章。
(二)過程與方法。
1、課前觀察了解:課中交流、梳理所搜集的素材,獨立習作,師巡視輔導:交流習作,修改提升。
2、觀察、體驗生活法、合作探究法等。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敘事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敘事能力。。
課時劃分: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天,我們全家人快樂的吃著晚飯的時候,我為了出去玩,吃得很快,把許多飯粒在桌上,爺爺看見了,嚴肅的盯著我,叫我把飯給拾起來,我嫌它臟,不樂意的說:“撒在飯桌上多臟呀!叫人怎么吃呀!再說我也不是故意的?!睜敔斦f:“你難道沒學過《鋤禾》這首詩嗎?糧食是農民伯伯冒著炎熱的天氣,面朝黃土背朝天,辛辛苦苦很不容易才得到的,難道你就這樣看到農民伯伯的血汗白費嗎?以前我們吃不飽,穿不暖,過著牛馬不如日子,我很小時候就要出去幫大人干活,現在你們過上幸福的日子,還不知道珍惜?!甭犃藸敔數脑?,我滿臉通紅,趕緊把撒在桌子上的飯粒拾起來吃下去。我永遠也忘不了那天,以后再也不浪費糧食。飯桌總是干干凈凈,而且碗里飯一粒不留,養(yǎng)成了勤儉節(jié)約的好習慣。
二、分析能力。
這樣的場面,你熟悉么?請同學們就這樣一件事情,談談自己的看法。
三、回顧生活。
1、小組討論,回顧自己家中飯桌上的事情。
2、全班交流。
四、敘事能力。
1.有條理地介紹你的家中晚餐。敘述在家里的飯桌上發(fā)生的故事。把你認為重要的方面說清楚說具體,其他次要的內容可少寫或一筆帶過。別忘了。
3學生獨立作文。
第二課時。
一、講明習作的修改要求,強調修改的方法、符號。
二、交流習作,互相提升。
1、組內互相交換看對方習作,組內互評。
2、共同評議是否寫出了“飯桌上的故事”。
3、共同修改。
4、推薦組內同學讀習作,大家欣賞。
5、針對某些情況,有目的講評。
6、集體修改。
三、自我修改,延伸課外。
1、動筆嘗試自我修改,使文章更精美。
2、回家后讀給父母聽,讓他們給你寫的內容提出修改意見,再次修改。
四、把修改定稿的習作抄寫在課堂作業(yè)本上。
小學語文教案匯編篇一
2能把結構相同的字分類。
3用“辦、石、友、用”擴詞。
4能正確搭配詞語。
5能辨別本單元學過的形近字和同音字。
6能讀出問號、句號不同的語氣,體會標點符號的作用。
聲母辨析、字詞訓練。
熟字組詞、擴展詞義。
小黑板、投影。
2課時
2能把結構相同的字分類。
3用“辦、石、友、用”擴詞。
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練習3,希望小朋友學會正確辨析聲母,能把結構相同的字分類和能用熟字擴詞。比一比,誰學得最認真。
1認讀聲母卡片,全班認讀,開火車認讀
2出示小黑板,區(qū)別下列聲母有什么特點?
b ——d p——q b——p m——n(順口溜記)
l——r n——h f——t n ——l(識記)
自由讀,同桌互讀,指明讀,及時正音,齊讀
3出示sh——r zh——z ch——c sh——s 又有什么特點?
指名認讀,正音,,開火車讀,齊讀
4集體認讀
5小結
1聯系舊知提問:小朋友已學過哪幾種結構的字形?
2根據學生回答,逐一出示卡片.
3學生嘗試練習
4指名板演
5校對,訂正
左右結構:渴,許
上下結構:吳,聲,它
半包圍結構:送,近
1讀題,明確要求
2口頭組詞比賽
3交流,討論,評比
4書面完成作業(yè)
5老師出示提板,讀詞語
辦——辦法,辦公,辦事
友——朋友,好友,有用
用——用心,有用,好用
石——石頭,石塊,石子
6你還有另外的組詞嗎?
7質疑,這些詞中你有不理解的嗎?
完成《課堂作業(yè)》題2,3
1能正確搭配詞語。
2能辨別本單元學過的形近字和同音字。
3能讀出問號、句號不同的語氣,體會標點符號的作用。
1讀一讀范例:山——高
2照樣子把第一行的詞和第二行詞連起來,讀一讀。
3集體交流,教師出示
山高 水長 鳥語 花香
4教師:山高和水長合起來是個成語,把鳥語花香合起來也是一個成語。
說說這兩個成語的意思。
5聽寫這兩個詞。
1讀題明題意
2嘗試練習
先比一比兩組字在字形或字音上有什么相同點,再想一想字義,最后填空。
3反饋,糾錯
4教給順口溜
口渴要喝水,喝水要用水。
5讀句子。體會字意。
1復習句號和問號的名稱。
板書: ? 。 問;這是什么號?
2問號表示什么意思?
聯系課文《烏鴉喝水》中的問號,引導學生說出表示疑問的意思。
3出示句子: 你看過大海嗎?
指導讀,讀出問的語氣,句末語調上揚。
范讀——指名讀——齊讀
4另外的小朋友是怎樣回答的?
出示句子: 我看見過大海。
指導讀,語氣較平淡。
為什么用句號呢?
5同桌一問一答說這兩句話。
分組讀
6出示后兩句話,自己輕聲練讀。
同桌讀——指名讀——分組讀
7看圖說話練習:請小朋友說說大海邊的景色。
小學語文教案匯編篇二
1、學會12個生字,會認:陡、峭、臂。能正確讀寫課文中的新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培養(yǎng)學生與他人合作的意識,感受合作學習的快樂。
1、學會生字,并能正確書寫。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通過讀課文,初步了解黃山奇石的特點。
記憶字形,鼓勵學生提出問題。
教學用具:卡片、圖片、電腦。
教師擔任導游的角色,播放黃山的風光片,請學生觀看,并講解:黃山在我國的安徽省,是的風景名勝區(qū),那里風光秀麗,景色神奇,最的就是: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同學們請你們認真觀看,一會兒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讓學生說說看到的內容。
教師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黃山的一大景觀——奇石,教師接著板書課題——黃山奇石。
(一)教師:為了讓同學們玩的愉快而有意義,我們先要做好準備工作,請大家拿好介紹的內容,自己先讀一讀,注意讀準生字的音。如果有不認識的漢字請你畫出來。
1、學生借助漢語拼音自由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生字,不理解的詞語。
2、同桌同學互想幫助,解決認字的問題。如果仍然有不認識的`生字,就做好記號。
3、教師走下去收集學生不認識的漢字,把這些生字卡片貼在黑板上。
4、指名讓學生讀帶拼音的生字,解決字音的問題。
(二)記憶字形,了解字義。
1、小組討論自己是怎樣記字形的?說說平時是怎樣用這些字的?
2、小組匯報學習過程。每組講一個字,講的不好,其他小組進行補充。
匯報的形式是。
(1)讀字音;
(2)分析字形和在本課中由生字組成的詞;
(3)擴展詞語。
3、理解詞語意思:(學生在理解時可以結合生活實際,也可以聯系課文內容說。)。
聞名:有名。“聞名中外”就是在中國和外國都很有名。
尤其:表示進一步。
神奇:非常奇妙。
陡峭:山勢坡度大,好像直上直下似的。
翻滾:多指水、云等上下滾動。
(三)指導書寫:
1、學生在書上把每個字按筆順描寫。
2、仔細觀察重點筆畫的位置,試著把每個字獨立寫一個,寫后與范字比較,看看哪筆寫得不好再進行修改。
3、在書寫過程中讓學生說說哪個字不太好寫?
4、教師指導書寫。
(1)出示帶田格的“滾”字。
(2)觀察這個字,有什么特點?(左右結構的字,左窄右寬)。
(3)觀察重點筆畫的位置:“滾”字:三點水旁的“提”寫得不要太平,在橫中線上收筆。右半部分的“點橫”和“公”字要寫在橫中線上。下面的筆畫是:撇、豎提、撇、捺,最后一筆“捺”要與左面的提同高。
(4)教師范寫,學生觀察。
(5)學生獨立書寫這個字,每字寫一遍。
(6)同桌同學互查,相互糾正。
(7)展示評議。
5、其他生字由于筆畫少,不是很難,學生把每個生字獨立寫一遍。學生有問題舉手,教師個別輔導。
6、展示評議,比比誰寫得。三、初步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1、學生聽錄音讀課文。注意生字的正確讀音。讀后標出課文有幾個自然段。(6段)。
2、自己讀課文,提出問題。
3、教師走下去收集問題。
1、看詞語,找出生字卡片,補充完整:
秀麗(神)奇。
奇形怪(狀)。
仙人(指)路。
2、讀詞大比拼:每個小組選一名代表,看電腦隨機出示詞語看誰讀的準確。
1、在生字本上書寫生字,每個字寫3遍。教師巡視,糾正學生的寫字姿勢和執(zhí)筆方法。
2、抄寫詞語:神奇風景區(qū)彈琴名字翻滾巨石。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背下來。
2、通過讀課文,體會黃山奇石的生動有趣。
3、通過觀察圖畫,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和想像能力,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引導學生欣賞好詞佳句,培養(yǎng)學生主動積累詞語的意識。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通過讀課文,了解黃山奇石的特點。
結合課文內容,引發(fā)學生展開想像。
教學用具:卡片、圖片、電腦。
教師:這節(jié)課我邀請同學們當小導游,結合畫面、課文內容給大家介紹黃山,希望大家積極參與,認真觀察,看看誰是:小導游。下面我們先練習練習怎樣概括地介紹景點。
1、教師請學生當小導游觀察課文中的第一幅插圖,用自己的話給大家介紹介紹。
2、然后讓學生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做到有語氣。談談讀后的感覺。
3、進行朗讀展示。
4、讓學生自己組織語言進行介紹,指名介紹,大家評議。
同學們知道先從整體進行介紹,黃山風景區(qū)的奇石真是數不勝數,接下來我們練習抓住其中有代表性的幾處景點進行介紹。
1、自己讀課文,找找描寫黃山奇石的段落,想想具體介紹了哪些奇石,邊讀邊在書中畫一畫。
2、讀后你知道了什么?談談自己的感受。教師結合學生說的及時板書。(“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
3、在小組內討論:這些奇石為什么有這樣的名字?(對照課文插圖,進一步了解黃山奇石“奇”在哪里。)。
4、自己練習借助插圖介紹其中的一個奇石。(教師及時進行指導)。
同學們,我們已經了解黃山奇石的樣子,在介紹時還要注意加工自己的語言,做到繪聲繪色,用你的語言去吸引游客。
1、黃山奇石生動有趣,你們能有語氣地讀出來嗎?自己試試。
2、教師也想讀讀行嗎?教師范讀。
3、學生練習讀。
4、以小組為單位讀讀。
課文的結尾概括的介紹了其它怪石,表現了黃山奇石數量之多和形狀之怪,突出了奇石的有趣。同學們請你想像“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這些奇石的樣子,動筆畫一畫。
讓學生結合手中的畫用自己的話介紹。
師:黃山風景區(qū)還有許許多多的奇石叫不出名字,你能不能結合圖片,仔細觀察,大膽想像,根據奇石的樣子起名字,給大家介紹。
(鼓勵學生大膽想像。)。
以小組為單位,每個小組成員結合一處奇石景點進行介紹。
每個小組推選代表進行競賽。
1、進行現場講解。
2、組織大家評議。
3、頒發(fā)小導游資格證。
通過大家生動、形象的介紹,我們知道了聞名中外的黃山風景區(qū)有有趣的奇石、怪石。黃山是天造地設的寵兒,隨便一處,或松或石、或云海溫泉,無一不美,無處不奇,置身其間,使人覺得來到了天上人間。同學們,希望你們前去游覽,感受黃山的美麗神奇!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
摘錄文中描寫優(yōu)美的詞句,背誦下來,并抄寫在摘錄本上。
小學語文教案匯編篇三
教學。
目標:
1.能認真觀察老師制作不倒翁的動作,并能選用恰當的詞匯、句子把這些動作表達出來。
2.能按做的先后順序把制作過程有步驟地寫下來。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介紹玩具:“不倒翁”
1.介紹玩具:為什么叫“不倒翁”?(擺動)。
2.這個“不倒翁”是什么樣子的?有趣嗎?
二.觀察導寫。
這個有趣的“不倒翁”是怎么做出來的,想知道嗎?
1.交待觀察方法:看老師拿了什么材料,怎樣做的?
2.演示制作過程。每做一步就提示學生把觀察到的動作轉化成語言,輕輕地說給自己聽。
3.復現制作過程。
4.有看不清或不明白的地方嗎?質疑。
三.指導口述。
1.按提綱分4步說一說老師做不倒翁的過程。
2.用上連接詞連貫地說說。
1.同桌互說。
2.指名說,評議。
小學語文教案匯編篇四
1、認識本課17個生字,會寫其中的14個。正確讀寫"荒蕪、巫婆、打扮、旱災、綢褂、徒弟、麻煩、求饒、渠道、灌溉"等詞語。
2、朗讀課文。能按順序運用課文中生動形象的語句復述課文。
3、了解課文內容,弄清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了解西門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及其巧妙之處,并受到尊重科學,為老百姓辦好事等品德修養(yǎng)方面的教育。
4、學習本課描寫人物言行、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積累生動形象的語言。
教學重點:
西門豹到河邊送新娘的部分是教學的重點。
教學難點:
聯系文中生動形象的語句,體會西門豹的辦法妙在哪里。
教學方法:
采用講解法、比較法、自學法、表演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課文插圖或課件,讓學生觀察,并介紹圖中人物及其神態(tài)、動作。
2、揭示課題,請學生介紹:你知道西門豹為老百姓做了哪些好事?你是從哪里知道的?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自讀課文。小組合作學習生字詞。教師巡視,看看學生是否把生字字音讀正確。
2、指名學生讀課文,檢查是否能正確、流利地把課文讀下來。
3、在指名讀的過程中,相機幫助學生理解一些詞語。
4、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按"摸清底細、破除迷信、興修水利"的提示,找出課文中相應的部分。
三、學習"摸清底細"部分(。
第1。
-9自然段)。
1、帶著問題默讀:西門豹到鄴任地方官時,看到了什么?他是怎樣"摸清底細"的?
2、結合四次對話,進行分角色朗讀訓練。讀后評議。
3、師生共同歸納四次對話的主要內容:
(1)了解原因;(2)了解首惡者;(3)了解受害者;(4)了解漳河的情況。
1、小組合作學習。
(1)在破除迷信的過程中,西門豹是怎么說、怎么做的?找出描寫西門豹言行的語句畫下來,讀一讀。(2)交流閱讀體會。
2、全班交流匯報。要求:
(1)分三步匯報:把巫婆投進漳河;把官紳頭子投進漳河;教訓其他官紳。
(2)先匯報西門豹怎么說、怎么做,接著匯報自己的閱讀體會(讀懂了什么),再用朗讀的方式表達自己的體會,最后請同學評議、補充、幫助,將匯報、朗讀、評議結合。
4、引導探究。
(1)西門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妙在哪里?師生共同歸納:以新娘"不漂亮,河伯不會滿意"為由,很"客氣"地將巫婆投進漳河,妙在將計就計;以去"催一催"為由,再把官紳頭子投進漳河,妙在不露聲色;以等回音為由,讓官紳們"提心吊膽""嚇得面如土色""磕頭求饒",妙在假戲真做;懲辦巫婆、官紳頭子,教訓其他官紳,妙在區(qū)別對待。
(3)滲透思想教育:西門豹為什么能想出這個巧妙的辦法?(調查仔細;為民除害的決心。)。
五、自學"興修水利"部分(最后一個自然段)。
六、復述課文。
七、演課本劇《送送新娘》。
1、小組排練。準備道具,分配角色,設計臺詞、動作等。
2、在班上表演,互相評議、學習。
小學語文教案匯編篇五
1,認識大榕樹的奇特和美麗,體會大榕樹上眾鳥紛飛的壯觀景象,受到熱愛大自然,熱愛美的教育.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練習用"陸續(xù)","應接不暇"造句.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自讀自悟法。
(2)、點撥引導法。
教學程序設計教材處理設計師生活動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二,泛讀課文,理清課文層次.
三、
自主識記生字。
四,問題探究,自讀自悟。
(1)引導學生自讀思考問題:作者和朋友幾次去了“鳥的天堂”?第一次見到了什么景象?邊讀書邊畫出疑難問題。
(2)質疑問難,討論交流?
五,感情朗讀.
六,。
總結。
全文.
七、課外延伸。
一、以作者兩次去鳥的天堂看到的不同景象為牽引,來重點感悟:大榕樹的美麗(第一次看到的)和眾鳥紛飛(第二次看到的),也就是重點學習課文7、8段和12、13段。
二、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想象“鳥的天堂“的美麗景象,借助多媒體課件的展示幫學生加深兩次去”鳥的天堂“的不同感受,直觀感受大榕樹的茂盛、美麗,從而解決教學重點和難點。一、教師播放課件,展示群鳥紛飛的畫面。
二、學生自讀課文,標畫疑問。
三、質疑問難,討論交流。
四、加強多種形式的朗讀,學生評價朗讀。
板書設計鳥的天堂(美麗的大榕樹)。
第一次沒有一只鳥早晨。
第二次眾鳥紛飛傍晚。
課后反思。
在教學方法上,形式多樣,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
2.又如指導讀,有默讀、齊讀、自由讀、有感情地朗讀等形式,并注意啟發(fā)學生讀的欲望,提高學生讀的能力。
3.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手段,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在研讀課文的過程中,我運用了多媒體手段,體現了文字與形象的結合。例如,研讀“群鳥紛飛”“枝葉茂盛”這一部分時,教師動情的介紹群鳥紛飛的情景,然后是播放課件,給學生直觀的感受,接著讓學生談感受,在回到文章中去感悟語言,最后為畫面配解說詞,在這樣的活動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我的課堂上缺乏了對領會表達方面的指導,同時有些方面領悟的不夠全面,沒有讓學生深入領會榕樹的遠觀的美,沒有重視好學生對作者表達方法的領悟。如思路再拓寬些會更好。
小學語文教案匯編篇六
教學目標:知識技能選擇一個你最喜歡的漢字,寫一習作,把喜歡的原因寫清楚,字跡工整。
過程與方法通過了解,聯系生活實際,進行聯想。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想象和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確定最喜歡的漢字。
教學難點:把喜歡的原因寫清楚。
教具:兩同類佳作。
教學方法:篩選、感悟、讀、議、寫相結合。
教學流程:
一、課前:同學們,從一年級到現在,我們已經學習了兩千多個漢字,在這些漢字中,如果要你選擇你最喜歡的,你會選哪一個?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走進“習作3”,來寫一寫你最喜歡的漢字。
二、明確目標:引導學生解題。
三、習作構思。
1、學生再次讀題目,進一步明確目標。
2、讀完后想一想:你最喜歡哪個漢字?你為什么喜歡它?
3、學生將選定的漢字進行深加工。
4、學生參看例文,討論交流怎樣入手來寫。
四、資料共享。
1、出示課前自己列舉的最喜歡的漢字,在小組內交流。
2、在討論交流過程中進行對比,看看同學們列舉的漢字與自己的有什么異同?師巡視,指導。
五、習作方法。
1、先確定自己最喜歡的漢字。
2、然后分別從漢字的外形和內涵分析喜歡的原因。
3、要將原因寫清楚,寫具體,注意書寫要整潔。
六、佳作賞析。
七、開心練筆。
學生根據自己的構思、佳作的鑒賞、教師的點撥,著手寫“最喜歡的漢字是什么?為什么喜歡它?”
八、交流探究。
學生出示自己的練筆成果可以自讀,也可傳閱,在小組內交流評議。
九、歸納。
學生在交流過程中的收獲。
小學語文教案匯編篇七
總之,要把自主權還給學生,給學生搭建一個鍛煉自我、展示自我的舞臺,解放其思想和個性,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他們在“學中樂”,在“樂中學”。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訓練閱讀能力,能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學習本文傳神的動作、心理活動的描寫。
自主閱讀,理解文章內容;合作探究,體會作者感情。
學習作者敢于承認錯誤的自責自省精神;結合自己的人生經驗,在閱讀中,明辨是非,追求真、善、美。
1、整體感知文意,理解課文內容。
2、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體味本文在兄弟間發(fā)生的誤解沖突中層現的濃濃的親情。
1、揣摩文中艱深難懂的語句,理解其深刻內蘊。
2、學習作者的自省精神。
《三月三》打印好的文字資料。
小學語文教案匯編篇八
教學目標:
1.學會10個生字,正確讀寫“憂傷、哀痛、持續(xù)、安慰、日月如梭、狂奔、受益無窮、假若”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時間的意義,形成珍惜時間的價值觀念和情感態(tài)度。
3.聯系上下文和生活經驗,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
4.搜集、積累有關珍惜時間的名言、諺語。
教學重點:
課文啟示人們:雖然“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所有時間里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但是“假如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使學生從學習中獲得這一啟示,引導學生對這一問題有所感悟,是本文學習的重點。
教學難點:
由于時間觀念比較抽象,小學生的時間觀念比較模糊。因此,要感受珍惜時間的意義,是本文學習的難點。
教學準備:
教師。
重點語句和珍惜時間名人名言的幻燈片。
學生。
收集珍惜時間的名人名言,身邊珍惜時間的人物和事例。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談話引入。
(生說自己的見解,師引到時間上)。
師:同學們,對時間,你有什么看法呢?
(生自由表達,說出自己對時間的看法。)。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順??梢园涯阆矚g的內容多讀幾遍。
(生讀書,時間要充裕,使每個學生都能讀完)。
師:(檢查讀書,了解讀書情況)誰來讀自己喜歡的內容?
師:剛才讀了課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誰來告訴大家呢?
(生說,互相補充,教師相機指導。)。
二、再次讀書,質疑問難。
師:同學們讀書很認真,了解了課文大意。我們知道,學貴有疑,讀了這篇課文,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呢?要想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就得認真讀書呀。
(生再次認真讀書,注意發(fā)現問題,教師巡視指導)。
師:誰來說說自己的問題?你覺得哪寫句子不好理解呢?
(生發(fā)言,師生共同補充)。
三、三讀課文,重點探究。
師: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可真好,正是老師想提出的問題呢。那這些問題怎么解決呢?靠老師嗎?對,得靠我們認真讀書。請你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認真讀一讀,看能不能解決一些問題。
(生讀書,教師與學生個別交談)。
師:誰來讀讀自己最喜歡的句子?你覺得應該怎么讀呢?讀了這些內容,你有什么想法呢?
(學生讀書,談感受。師生共評,指導學生讀出自己的感受。)。
四、一句化總結。
這節(jié)課,你讀了這篇課文,最深的感受是什么?請你用一句話寫出來。(學生寫,教師巡視,寫完的站起來念給大家聽。)。
五、布置作業(yè)。
1、熟讀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背誦。
2、收集珍惜時間的名人名言。
第二課時。
一、回憶復習。
師: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和時間賽跑,我們看看,哪些人跑在了時間的前面好嗎?先看看你昨天和時間賽跑的結果把。
1、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學生暢所欲言)。
2、你記住了哪些生字詞和優(yōu)美的語句呢?(把生字詞寫在練習本上)。
二、學生選擇,深入探究。
師:請你找出認為難理解的語句,和大家一起研究好嗎?
(生讀書,畫出自己認為含義深刻和難理解的語句,可以在旁邊寫上自己的看法。)。
師:請你和小組的同學交流你的看法。
(小組交流后,各組選出本組的語句,在班上交流。主要是針對含義深刻的句子和難理解的句子如: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所有時間里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假如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展開討論,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談看法,談感受。)。
三、延伸,深化中心。
(生說,師生補充)。
珍惜時間的名言可多了,你收集了哪些呢?老師也收集了一些,咱們一起看看,讀一讀吧。(出示幻燈)。
最后,讓我們也來寫名言怎樣?請你把自己珍惜時間的想法,自己的感受用一句話寫下來吧。
(生寫,師巡視,指導,寫完的先念)。
師總結:雖然時間一去不回頭,但我們和時間賽跑,一定會成功!
四、作業(yè)。
寫讀后感或者寫自己親身經歷的這樣的事情。
小學語文教案匯編篇九
1.認識本課5個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并能對課文的內容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同學們喜歡旅游嗎?旅游時,你們是不是由爸爸媽媽帶著?可是一位14歲的德國小姑娘竟然獨自一人游歐洲。你們想不想了解這位小姑娘是怎樣獨自一人旅游的?今天我們就來第7課。(板書課題)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
2.交流初讀感受,提出疑難之處。
(教師梳理、歸納學生提出的.問題。)
1.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書,認真思考,自讀自悟。
2.小組內交流討論。
3.全班交流,互助解疑。
(l)教師引導學生著重研討“你對烏塔獨自一人游歐洲有何看法和見解”?
(2)談一談你對“光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世界總不完美”這句話的理解。
(3)你認為中國的孩子缺少樂趣嗎?
(4)出示課文插圖,看插圖,你認為烏塔是個什么樣的孩子?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學了本課后,你有何感受,受到什么啟發(fā)。
小學語文教案匯編篇十
1、學會本課8個生字。正確讀寫由要求學會的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練習默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列寧是怎樣找到養(yǎng)蜂人的。學習列寧善于觀察、認真思考的好品質。
教學重點、難點。
1.學會本課8個生字和由這些字組成的詞。
2.知道列寧是怎樣找到養(yǎng)蜂人的,初步懂得遇到疑難的事情只要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就可以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學會本課8個生字和由這些字組成的詞,理解詞語的意思。
2、能較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3、指導書寫生字。
教學重點、難點。
1、掌握本課8個生字的音形義。
2、通過初讀課文,了解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激發(fā)情趣。
板書課題18蜜蜂引路。
誰說說什么叫“引路”?
(就是領路、帶路。)。
蜜蜂怎么會引路?它給誰引路呢?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來學習這篇課文。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讓學生借助漢語拼音自由讀課文,要讀準字音,同時標出自然段的序號。(只有四個自然段)。
2.指出四人每人讀一段課文,正音。
(三)學習本課生字詞。
1.自學生字。要求讀準字音,記住字形,想想字義,并在書上畫出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再讀一讀。
2.檢查自學效果。
(1)字音:
附:讀f),不讀f(。引:讀y!n,不要讀成y!ng。
(2)字形:
談:談話就是說話,所以是言字旁。右邊是兩個“火”,上邊的“火”,捺要寫成點,要與“談”字區(qū)別。
和“爪”字區(qū)別。
導:上邊是“巳”,要封口,不要寫成“己”。下邊是“寸”。要與“異”區(qū)別。
(3)由這8個生字組成的詞語及詞義是:
引路:領路,帶路。
莫斯科:前蘇聯首都。
附近:離得很近的意思。
養(yǎng)蜂:飼養(yǎng)蜜蜂。
派去:分配、指定。
談天:很隨便地談話。
向導:帶路的人。
3.指導書寫生字的字頭。
可提示以下幾個字:
引:左邊的“弓”字,三畫,右邊一條長豎。
斯:左邊是“其”字,右邊是“斤”,不要寫成“月”字。
莫:上中下結構。上邊是草字頭,中間一個扁日,下邊“大”的橫寫長些。
導:注意下邊“寸”的橫寫長點。
(四)再讀課文,理清思路。
要求:邊讀邊思考,每個自然段寫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討論后回答:
(第一、二自然段交待了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和列寧親自去找養(yǎng)蜂人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講列寧是怎樣找到養(yǎng)蜂人的。第四自然段講列寧告訴養(yǎng)蜂人是蜜蜂把他領來的。
(五)作業(yè)。
1.各寫生字一行。
2.熟讀課文。
【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列寧是怎樣找到養(yǎng)蜂人的。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由于列寧仔細觀察,善于聯想和科學分析而找到了養(yǎng)蜂的人。
2、培養(yǎng)學生細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善于從事物中得到啟發(fā),引起聯想,認真分析、判斷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講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講讀。
第1。
自然段。
(1)指名讀這段。讀了這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板書:莫斯科、小山、小房子。
(2)指導朗讀:用陳述語氣讀出列寧是怎樣請養(yǎng)蜂人的。
2.講讀第2自然段。
(1)自由讀第2自然段,思考:列寧又想找養(yǎng)蜂人,這次他遇到了什么困難?指名回答。理解“往常”的意思。
(2)板書:山路,遇到問題。
3.講讀第4自然段。
(1)讓學生回答:列寧最后是否找到了養(yǎng)蜂人,你從哪段知道的?
(3)讀列寧的話,理解“向導”。
(4)分角色有語氣地讀第4段。
板書:解決問題。
過渡:那么,蜜蜂不會說話,怎么能當向導,把列寧領來的呢?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一塊學習第3自然段,便會得出答案。
4.講讀第3自然段。
(1)默讀,看看這段有幾句話?(3句話)。
(2)指名讀第一句并說句意。
板書:一邊……一邊……發(fā)現、觀察指名把“花叢、蜜蜂”的圖貼到黑板上。
(3)指名讀第二句,回答:列寧觀察到了什么?
板書:仔細。
指名一人根據課文內容把園子和小房子的圖貼到黑板上。
(4)讓學生帶著以下問題再讀一、二句。
列寧一邊走一邊發(fā)現了什么?他是怎么想的?他又發(fā)現了什么?他又是怎么想的?
(5)同桌討論,然后指名回答。
(列寧發(fā)現許多采蜜的蜜蜂后,就仔細地觀察起蜜蜂來,因為他想到了蜜蜂和養(yǎng)蜂人的關系,蜜蜂采了蜜是要飛回蜂房的。接著,他根據蜜蜂往回飛的路線觀察到了花叢、園子、小房子,他看見蜜蜂飛進了園子,小房子就在園子旁邊,所以他想養(yǎng)蜂人一定住在蜂房的附近,這座小房子可能就是養(yǎng)蜂人的住處。)。
(6)出示投影,指名填空,然后齊讀這三句話。
投影。
告訴學生:列寧在仔細觀察后,認真思考了蜜蜂、蜂房、養(yǎng)蜂人的家的關系,于是他去敲了房子的門。
板書:認真思考蜜蜂、蜂房,養(yǎng)蜂人的家。
(7)指名讀第三句,思考回答:
為什么說開門的“果然”是養(yǎng)蜂人?(“果然”一詞的意思是結果和預想的一樣,表明結果和列寧所想的完全相符合,列寧的判斷是正確的,因為他的判斷是依據自然規(guī)律,是合情理的。)。
(二)總結全文。
1.指名讀全文,說說列寧是怎么找到養(yǎng)蜂人的?讀了課文,對你有什么啟示?
2.老師總結歸納:
列寧以蜜蜂為向導,找到了養(yǎng)蜂人,所以這課題目叫蜜蜂引路。我們平時遇到問題,也可以像列寧這樣,先仔細觀察,再認真思考,最后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三)齊讀全文。
(四)作業(yè)。
1.寫字詞各三遍。
2.形近字組詞。
引()莫()斯()。
張()摸()期()。
養(yǎng)()談()導()。
美()淡()異()。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實踐創(chuàng)新。
小學語文教案匯編篇十一
丁冬,丁冬,是誰在山上彈琴?哦,原來是一股清泉從石縫里沖出來,來到這陽光燦爛的世界。
泉水流進山腰的水池,山里的姐姐提著瓦罐來打水。泉水說:“來吧,來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BR> 泉水流過山間的平地,火紅的杜鵑花照見了自己美麗的身影。泉水說:“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鏡子。”
泉水流到山坡的果園里,果樹大口大口地喝水。泉水說:“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飽了,你們能結出更大更甜的果子?!?BR> 泉水穿過靜靜的山谷,畫眉鳥在盡情地歌唱。泉水說:“唱吧,唱吧!我的琴聲很美很美,正好為你清脆的歌聲伴奏?!?BR> 丁冬,丁冬,歡快的泉水彈著琴跑下山去。跑呀,跑呀,一路上遇到了好多同伴。他們互相問候:你好!你好!他們互相約定:大海里見!大海里見!
丁冬,丁冬……
1.知識與能力:認識8個字,會寫3個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隨文識字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感受泉水的美。
識字
缶字旁,在具體環(huán)境中理解字義。
多媒體課件
出示課文第一段,自由讀,貼出生字:哦
股縫
1.讀準字音
2.用多種辦法識記生字:
“哦”有什么好辦法記住這個字嗎?這個詞表示明白了,在句子中該怎樣讀呢?個別讀。師生對讀。
怎樣記住“股”字?月字旁的字大多跟身體有關,“股”指的是大腿,在這句話中指什么呢?讀一讀,用“一股”說話。指導書寫。
同學們和老師一起看看自己的手指縫,縫,就是物體間的空隙,誰還能用這個字組詞?貼卡片:石縫。
過渡語:泉水就是從巖石的裂縫或地下涌出地面的水,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第五課《泉水》。齊讀課題。泉字大家已經認識了,怎樣寫呢?教師范寫。
畫出生字
1.教師范讀
2.學生自由讀,對照屏幕畫出生字。
3.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1)讀音節(jié),糾正字音。
(2)把生字的音節(jié)去掉,找朋友。
(3)齊讀生字
1.請大家借助小組內的生字卡片,用多種辦法記住字形,看哪個小組最會合作。
2.小組匯報生字
“塔”我們用三種辦法記住了“塔”字,(換一換)(加一加)(想象記字),指導書寫??纯磮D片,發(fā)現塔有什么特點了嗎?誰能用這個字組幾個詞?指導書寫。理解“水塔”的意思,“天然水塔”指的是什么呢?請大家讀讀課文。泉水從山上源源不斷的流淌下來,整個樣子就象一座自然形成的水塔,可見,泉水真的是很多很多。怎樣讀出泉水的多呢?指導讀文。
“罐”泉水很多很多,所以,山里的姐姐就提著瓦罐來打水了。出示
“瓦罐”的圖片,怎樣記住罐字?罐是缶字旁,缶是什么意思呢?出示課件,知道缶是一種大肚子小口的器皿。所以,帶有缶字旁的字大多跟器皿有關。
泉水從山腰流向平地,他又看見了誰呢?指讀第三段。
出示“杜鵑花”的圖片,由鵑字的鳥字邊,你想到了什么?出示“杜鵑鳥”的圖片??梢?,鵑字也是形聲字。師生對讀第三段。
小組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的4、5自然段,看看泉水又遇到了誰,說了什么?
1.這些字跑到別的地方,認識嗎?游戲,點擊花朵,讀出句子或詞語。
2.配樂讀全文
字:坡、喝、飽、靜
詞:石縫、燦爛、瓦罐、杜鵑、歌唱、清脆
1、泉水流進山腰的水池,山里的姐姐提著瓦罐來打水。泉水說:“來吧,來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BR> 2、泉水流過山間的平地,火紅的杜鵑花照見了自己美麗的身影。泉水說:“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鏡子?!?BR> 3、泉水流到山坡的果園里,果樹大口大口地喝水。泉水說:“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飽了,你們能結出更大更甜的果子?!?BR> 4、泉水穿過靜靜的山谷,畫眉鳥在盡情地歌唱。泉水說:“唱吧,唱吧!我的琴聲很美很美,正好為你清脆的歌聲伴奏?!?BR> 小學語文教案匯編篇十二
整節(jié)課,創(chuàng)設了參觀老師家兒童房和書房的情境,適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使課堂學習更有趣味。通過在紙上畫、在橡皮泥上按、在印泥上印這些學生喜愛的方式,讓學生經歷面從體中剝離下來的過程,并通過分一分的方式,引導學生從不同形狀、大小的圖形中抽象出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充分調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讓學生主動建構;通過在釘子板上圍圖形、在方格紙上畫圖形和給圖形分類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加深體驗;通過圖案設計活動引導學生靈活拓展,從創(chuàng)造中提升。
小學語文教案匯編篇十三
認知心理學家奧蘇貝爾有一句至理名言:“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結為一條原理的話,那么,我將一言以蔽之:影響學習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應據此進行教學。”把教學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之上,這是教學必須遵循的“金科玉律”?!墩劭邸菲鋵嵤前俜謹档膶嶋H應用,我就是利用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通過提供豐富而帶有折扣的生活圖片創(chuàng)設情境,輔以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學生從不同的場合去認識折扣,將實際生活融入教材,把知識與生活相結合,使學生在有效的教學活動中探索問題、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
整個教學過程的活動都是圍繞學生的生活經驗而設計,使學生體驗到數學與實際生活是緊密聯系的,是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增強了數學的應用意識,提高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
小學語文教案匯編篇十四
1、暖暖的春風出來,引來了蝴蝶姐姐,我們跟著蝴蝶姐姐一起去看看你們的小花園吧。
2、幼兒邊做蝴蝶飛邊看看伙伴的作品。
自評:
本次活動是在春天《小花園》的主題下進行的,這段時間我們利用午間散步、森林公園春游等等機會中,一起和孩子們找找春天里的顏色。本次活動分三個環(huán)節(jié):說說春天的顏色、裝扮春天的花園、和蝴蝶姑娘一起參觀花園。
這三個環(huán)節(jié)都是緊緊圍繞目標所設置的,教師目標意識較強。在第一環(huán)節(jié)中,老師用說說自己心中的春天引導孩子說說他們心中春天的顏色。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幼兒語言表達比較完整,基本能說完整話,如:“春天是**色的,因為…..”老師可以根據孩子語言表達的能力適當的調整一下,在小結的時候可以加強為幼兒感受春天美的體驗,如“春天是嫩嫩的綠色的,因為….春天是粉粉的紅色的,因為…”但是在幼兒自由交流的環(huán)節(jié),也許由于有客人老師在的緣故,討論的氣氛不是很熱烈。在第二個環(huán)節(jié)中,由于看了vcr,孩子們的興趣很濃,在裝扮涂色中,孩子們的表現很好,很投入。在第三環(huán)節(jié)中,老師應該給幼兒更多的時間讓孩子們完成花園的裝扮,這樣孩子們才水到渠成的跟著蝴蝶姑娘參觀花園。
有人說: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結束活動的時候總是有著很多的遺憾和不足。但是也正是有著這些遺憾才讓我們有不斷改進的動力和方向。
小學語文教案匯編篇十五
1.認識“分數墻”
仔細觀察。
交流。
設計意圖:
幫助學生建立直觀感受。
二、核心過程推進。
1.運用分數墻解決比大小問題。
(1)比較分母相同的分數利用分數墻比一比7/16與11/16的大小。
(2)比較分子相同的分數。
比較5/6與5/7的大小。
2.小結:分母相同、分子相同的分數在分數墻中也可以通過找到兩個分數比較大小。
3.練一練(p36)。
11/16○15/16,
1/9○1/6。
4/7○4/9。
4.相同分母的分數加減計算。
加法。
(1)試一試:4/9+5/9。
(2)你怎么想的?
減法。
(1)7/10-4/10。
(2)交流:類似于在數射線上做分數加減法。
5.練一練(p37)。
2/7+4/7。
4/12+7/12。
9/16-4/16。
6.相等的分數你能不能在“分數墻”上找一找,哪些分數是相等的?
(1)記錄。
(2)你是怎么找的?推出方法:畫一條豎線。
設計意圖:
利用“分數墻”來比較相同分母的分數,可直觀找到這兩個分數進行比較。
利用“分數墻來比較”來比較相同分子的分數,可直觀找到這兩個分數進行比較。
相同分母的分數的加減法也可以在“分數墻”上直觀地予以解決。
三、拓展式延伸。
1.填入合適的數。
3/20+□=15/20。
□-5/13=5/13。
15/21-□=8/21。
2.補充練習。
獨立思考后完成練習。
設計意圖:
變式練習。
拓展學生思路。
反思與重建。
小學語文教案匯編篇十六
1、知識與技能:通過對算法的比較探索,使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運用遷移類推進行計算,自己得出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連續(xù)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使學生理解“十位滿十向百位進1”的算理,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過程與方法:經歷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以及有順序地、有條理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3、情感態(tài)度:在自主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養(yǎng)成獨立思考與善于傾聽的習慣。
小學語文教案匯編篇十七
(一)知識與技能:
1通過自主認讀詞語,在互相交流中積累詞語,并弄清詞語的含義。
2了解包含因果關系的復句,并會正確運用。
3積累名言警句。
4通過閱讀“收集資料”,學習對于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學會為我所用。
(二)過程與方法:
給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時間,運用多種形式進行語言訓練。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和探索知識的好方法。
教學重點:正確理解詞語和句子。
教學難點:理解關聯詞的作用,并能熟練運用。
教學安排:1課時。
一.學習。
“讀一讀,你發(fā)現了什么”:
1、學生自由讀詞。
2、指名讀。
3、在小組中說說這些詞語的含義。
4、全班交流,理解詞語意思。
5、談談你發(fā)現了什么。
二.學習。
“讀一讀,用加點的詞語寫句子”:
1.學生自由讀句子。
2.說說加點的詞語在句子中的作用。
3.師講解轉折。
4用這些關聯詞寫句子。
三.學習。
“讀一讀,記一記”:1.學生讀句子,指名讀。2.你知道這些句子的意思嗎?學生交流。3.回想句子的意思,嘗試背一背。
四.學習。
“收集資料”
1自由讀。
2說說短文告訴了我們什么?
3學習了這個閱讀材料給你什么啟發(fā)?
習作飯桌上的故事。
(一)知識與技能。
1、能按照一定順序表達的能力并努力做到詳略得當。
2、表達具體通順,能運用一些平時積累的好詞佳句。
3、能夠修改自己的文章。
(二)過程與方法。
1、課前觀察了解:課中交流、梳理所搜集的素材,獨立習作,師巡視輔導:交流習作,修改提升。
2、觀察、體驗生活法、合作探究法等。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敘事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敘事能力。。
課時劃分: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天,我們全家人快樂的吃著晚飯的時候,我為了出去玩,吃得很快,把許多飯粒在桌上,爺爺看見了,嚴肅的盯著我,叫我把飯給拾起來,我嫌它臟,不樂意的說:“撒在飯桌上多臟呀!叫人怎么吃呀!再說我也不是故意的?!睜敔斦f:“你難道沒學過《鋤禾》這首詩嗎?糧食是農民伯伯冒著炎熱的天氣,面朝黃土背朝天,辛辛苦苦很不容易才得到的,難道你就這樣看到農民伯伯的血汗白費嗎?以前我們吃不飽,穿不暖,過著牛馬不如日子,我很小時候就要出去幫大人干活,現在你們過上幸福的日子,還不知道珍惜?!甭犃藸敔數脑?,我滿臉通紅,趕緊把撒在桌子上的飯粒拾起來吃下去。我永遠也忘不了那天,以后再也不浪費糧食。飯桌總是干干凈凈,而且碗里飯一粒不留,養(yǎng)成了勤儉節(jié)約的好習慣。
二、分析能力。
這樣的場面,你熟悉么?請同學們就這樣一件事情,談談自己的看法。
三、回顧生活。
1、小組討論,回顧自己家中飯桌上的事情。
2、全班交流。
四、敘事能力。
1.有條理地介紹你的家中晚餐。敘述在家里的飯桌上發(fā)生的故事。把你認為重要的方面說清楚說具體,其他次要的內容可少寫或一筆帶過。別忘了。
3學生獨立作文。
第二課時。
一、講明習作的修改要求,強調修改的方法、符號。
二、交流習作,互相提升。
1、組內互相交換看對方習作,組內互評。
2、共同評議是否寫出了“飯桌上的故事”。
3、共同修改。
4、推薦組內同學讀習作,大家欣賞。
5、針對某些情況,有目的講評。
6、集體修改。
三、自我修改,延伸課外。
1、動筆嘗試自我修改,使文章更精美。
2、回家后讀給父母聽,讓他們給你寫的內容提出修改意見,再次修改。
四、把修改定稿的習作抄寫在課堂作業(yè)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