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進酒李白讀后感(優(yōu)秀22篇)

字號:

    讀后感是一種對讀書經(jīng)歷的回顧和總結(jié),可以激發(fā)我們的思考和抒發(fā)內(nèi)心的情感。再者,讀者可以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啟發(fā),以及書中給自己帶來的價值和影響。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關(guān)于讀后感的范文,供大家參考與借鑒。通過閱讀這些范文,我們可以獲得不同風(fēng)格和思路的啟示,對于我們寫作讀后感會有很大的幫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或許其中就有你心儀的范文,或者會激發(fā)出你獨特的創(chuàng)作靈感。
    將進酒李白讀后感篇一
    生活好像是在品一杯茶,又像是夜深人靜時,籠罩在柔和中看出首詩,回味其中的酸甜苦辣…….
    試看,人間有多少人,胸?zé)o半點志向,只是渾渾噩噩的活了多少年;也有的人剛踏上社會,不能說無雄心大志,但稍遇挫折,便哀嘆“既生瑜,何生亮”,而一振不蹶。他們的沉淪喪志,歸根到底,是沒有能把握住自身存在的價值。
    詩仙李白在《將進酒》一詩中寫道“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個人活著,起碼得有這樣的自信,在任何挫折失敗面前,敢于逆風(fēng)行船,不屈不撓,沉著奮戰(zhàn),這樣才可能獲得成功。春秋時期,吳越相爭,吳勝越王,勾踐稱為階下囚,但他不干屈服,忍辱負重。經(jīng)過長期準備,終于戰(zhàn)勝了吳國,在歷史上留下了“臥薪嘗膽”這一美談。這就是一個實例。
    在一定意義上,“天生我才必有用”還體現(xiàn)在成才目標的自我調(diào)節(jié)上。一個人能否成才,固然需要樹雄心、下苦功,但能否正確的確立成才目標,也有著重大關(guān)系。齊白石30歲前當(dāng)木工,師傅罵他連刨口都磨不平,后來他該學(xué)國畫,成了一代國畫大師。還有道爾頓、契訶夫等例子。
    “條條大路通羅馬”,這一點也沒有錯,此路不通硬要走,只能是到處碰壁。愿我們所有的人在人生旅途中、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閃光點,揚長避短,堅信“天生我才必有用”這一句話,確定目標,努力進取,為祖國、為社會做出貢獻。
    李白詠酒的詩篇極能表現(xiàn)他的個性,這類詩固然數(shù)長安放還以后所作思想內(nèi)容更為深沉,藝術(shù)表現(xiàn)更為成熟?!秾⑦M酒》即其代表作。
    《將進酒》原是漢樂府短簫鐃歌的曲調(diào),題目意繹即“勸酒歌”,故古詞有“將進酒,乘大白”云。作者這首“填之以申己意”(蕭士赟《分類補注李太白詩》)的名篇,約作于天寶十一載(752),他當(dāng)時與友人岑勛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潁陽山居為客,三人嘗登高飲宴(《酬岑勛見尋就元丹丘對酒相待以詩見招》:“不以千里遙,命駕來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嶺宴碧霄。對酒忽思我,長嘯臨清飆。”)。人生快事莫若置酒會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蕭士赟)之際,于是滿腔不合時宜借酒興詩情,來了一次淋漓盡致的發(fā)抒。
    編輯提醒:請注意查看“李白將進酒讀后感”一文是否有分頁內(nèi)容。
    將進酒李白讀后感篇二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盛唐詩壇中名家輩出,其中令我最佩服的是詩仙李白。李白的一生,絕大部分是在漫游中度過的。因為李白平生素好酒,所以才有了李白斗酒詩百篇的佳話,他的詩風(fēng)豪放而脫俗,且詩歌主要以抒情為主,真實的反映了他向往自由的心境。這幾點可以從他的代表作――《將進酒》中體現(xiàn)出來。
    李白覺得人在開心、高興、得意的時候,就一定要喝酒,且自縱情歡樂;而如果再傷心、悲痛、失意的時也可以借酒消愁,千萬不要讓金杯空流歲月。大志男兒定能成就大業(yè),黃金尚可失而復(fù)得,拋灑前兩有何足可惜???!快快屠羊宰牛,來玩它個痛快,為了這次相聚,我們不醉不歸!這首詩下面還有幾句: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意為:主人說著些什么?沒那么錢?沒關(guān)系!把我這匹五花的馬,千斤的狐裘,都去換成酒,酒,酒!讓我們把所有的憂愁都融化在酒里吧!
    這幾句詩句就可以看出詩人李白對酒的癡迷――飲酒為樂,自由自在地過日子,不把其他的事情放在心上,覺得只有喝酒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
    雖然我十分的贊賞李白,也十分喜歡他所寫的詩,但是,他的一些想法我是不贊成的。
    我記得曾經(jīng)看過這樣一則報道:一位記者在吉林市街頭看到一位女鞋匠在補鞋,她本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女鞋匠,但卻有許多人圍在她身旁噓寒問暖,有的拿衣服,有的拿食物。記者奇怪了,一個普普通通的女鞋匠,怎么有那么多人來人關(guān)心她?帶著疑問,記者便上前打聽,那個女鞋匠沉默了,掏出了一張診斷書。記者剛盯了一眼,立刻愣住了,診斷書上寫著兩個醒目的大字――肺癌!
    記者采訪過許許多多癌癥患者,那些癌癥患者大多態(tài)度悲觀,只有極少數(shù)樂觀主義者。記者抬起頭問:“患了癌癥,你怎么還能這樣樂觀面對,還出來賺錢?”那個女鞋匠凄然一笑,說:“既然這病已經(jīng)發(fā)生了,那么誰也無法去改變,只能做你必須做的事,我占了人間的一條命,就必須為它負責(zé)到底!”周圍一群眾抽噎地說:“多好的一個人??!,她知道自己活不長了,便把每天所賺的錢捐給紅十字,自己卻把別人吃剩的飯盒……,唉,多好的一個人??!”記者聽完,眼角濕潤了,他毫不猶豫地把身上的錢全部拿出來,硬塞給那個女鞋匠。當(dāng)記者離開時,耳邊還老縈繞著女鞋匠說的話:“我占了人間的一條命,就必須為它負責(zé)到底!”
    逍遙的日子,人人都想要擁有,可以整天無憂無慮的。但是,人在世上就不可一帆風(fēng)順,總有挫折范文正公說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們不能整天花天酒地、吃喝玩樂,要為自己負責(zé),對人生負責(zé)活出精彩人生!
    將進酒李白讀后感篇三
    生活好像是在品一杯茶,又像是夜深人靜時,籠罩在柔和中看出首詩,回味其中的酸甜苦辣…….
    試看,人間有多少人,胸?zé)o半點志向,只是渾渾噩噩的活了多少年;也有的人剛踏上社會,不能說無雄心大志,但稍遇挫折,便哀嘆“既生瑜,何生亮”,而一振不蹶。他們的沉淪喪志,歸根到底,是沒有能把握住自身存在的價值。
    詩仙李白在《將進酒》一詩中寫道“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個人活著,起碼得有這樣的自信,在任何挫折失敗面前,敢于逆風(fēng)行船,不屈不撓,沉著奮戰(zhàn),這樣才可能獲得成功。春秋時期,吳越相爭,吳勝越王,勾踐稱為階下囚,但他不干屈服,忍辱負重。經(jīng)過長期準備,終于戰(zhàn)勝了吳國,在歷史上留下了“臥薪嘗膽”這一美談。這就是一個實例。
    在一定意義上,“天生我才必有用”還體現(xiàn)在成才目標的自我調(diào)節(jié)上。一個人能否成才,固然需要樹雄心、下苦功,但能否正確的確立成才目標,也有著重大關(guān)系。齊白石30歲前當(dāng)木工,師傅罵他連刨口都磨不平,后來他該學(xué)國畫,成了一代國畫大師。還有道爾頓、契訶夫等例子。
    “條條大路通羅馬”,這一點也沒有錯,此路不通硬要走,只能是到處碰壁。愿我們所有的人在人生旅途中、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閃光點,揚長避短,堅信“天生我才必有用”這一句話,確定目標,努力進取,為祖國、為社會做出貢獻。
    將進酒李白讀后感篇四
    盛唐詩壇中名家輩出,其中最著名的當(dāng)之無愧是李白了。李白的一生,絕大部分是在漫游中度過的。他具有超軼尋常的藝術(shù)天賦和磅礴雄偉的藝術(shù)天賦,且詩歌主要以抒情為主,詩句浪漫逍遙,反映了他希望自由自、無憂無慮地過日子的內(nèi)心寫照。這幾點從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將進酒》中就可看出。
    看!人生在開心、高興、得意的時候,就一定要喝酒,且自縱情歡樂;而如果再傷心、悲痛、失意的時候也有喝酒化愁,千萬不要讓金杯空流歲月。胸懷大志的人,必定能干出一番大事業(yè)來,失而可得的黃金,拋灑前兩有何足可惜??。】炜炫胙蛟着?,來玩它個痛快,為了這次相聚,我們也該喝個三百杯!
    這首詩下面還有幾句:。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意為:主人說著些什么?沒那么錢?沒關(guān)系!把我這匹五花的馬,千斤的狐裘,都去換成酒,酒,酒!讓我們在酒中融化無窮無盡的憂愁!
    這幾句詩句就可以看出詩人李白對酒的癡迷——飲酒為樂,自由自在地過日子,不把其他的事情放在心上,覺得只有喝酒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
    雖然我十分的贊賞李白,也十分喜歡他所寫的詩,但是,我卻一點都不贊成他的這種想法!
    我記得曾經(jīng)在一本名為《都市雜志》的書上看過這樣一則報道:一位記者在吉林的街頭上看到一位女鞋匠在補鞋,她本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女鞋匠,但記者卻看到許多人圍在她身旁噓寒問暖,有的拿食物給她,有的拿衣服給她。記者便奇怪了,一個普普通通的女鞋匠,怎么有那么都來人關(guān)心她?記者便上前打聽,那個女鞋匠沉默了,掏出了一張診斷書。記者剛盯了一眼,立刻愣住了——肺癌!
    這個記者接觸過許許多多癌癥患者,那些癌癥患者不是抑郁,就是一落千丈,只有極少數(shù)能樂觀面對。記者抬起頭問:“患了癌癥,你怎么還能這樣樂觀面對,還出來賺錢?”那個女鞋匠凄然一笑,說:“既然這病已經(jīng)發(fā)生了,那么誰也無法去改變,只能做你必須做的事,我占了人間的一條命,就必須為它負責(zé)到底!”周圍一群眾抽噎地說:“多好的一個人啊!,她知道自己活不長了,便把每天所賺的錢捐給紅十字,自己卻把別人吃剩的飯盒……,唉,多好的一個人??!”記者聽完,眼角濕潤了,他毫不猶豫地把身上的錢全部拿出來,硬塞給那個女鞋匠。當(dāng)記者離開時,耳邊還老回想著女鞋匠說的話:“我占了人間的一條命,就必須為它負責(zé)到底!”
    逍遙的日子,人人都想要擁有,可以整天無憂無慮的。但是,人在世上就不可能一世無憂,范仲淹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們不能整天花天酒地、吃喝玩樂,要為自己負責(zé)!
    將進酒李白讀后感篇五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盛唐詩壇中名家輩出,其中令我最佩服的是詩仙李白。李白的一生,絕大部分是在漫游中度過的。因為李白平生素好酒,所以才有了李白斗酒詩百篇的佳話,他的詩風(fēng)豪放而脫俗,且詩歌主要以抒情為主,真實的反映了他向往自由的心境。這幾點可以從他的.代表作——《將進酒》中體現(xiàn)出來。
    李白覺得人在開心、高興、得意的時候,就一定要喝酒,且自縱情歡樂;而如果再傷心、悲痛、失意的時也可以借酒消愁,千萬不要讓金杯空流歲月。大志男兒定能成就大業(yè),黃金尚可失而復(fù)得,拋灑前兩有何足可惜?啊!快快屠羊宰牛,來玩它個痛快,為了這次相聚,我們不醉不歸!這首詩下面還有幾句: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意為:主人說著些什么?沒那么錢?沒關(guān)系!把我這匹五花的馬,千斤的狐裘,都去換成酒,酒,酒!讓我們把所有的憂愁都融化在酒里吧!
    這幾句詩句就可以看出詩人李白對酒的癡迷——飲酒為樂,自由自在地過日子,不把其他的事情放在心上,覺得只有喝酒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
    雖然我十分的贊賞李白,也十分喜歡他所寫的詩,但是,他的一些想法我是不贊成的。
    我記得曾經(jīng)看過這樣一則報道:一位記者在吉林市街頭看到一位女鞋匠在補鞋,她本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女鞋匠,但卻有許多人圍在她身旁噓寒問暖,有的拿衣服,有的拿食物。記者奇怪了,一個普普通通的女鞋匠,怎么有那么多人來人關(guān)心她?帶著疑問,記者便上前打聽,那個女鞋匠沉默了,掏出了一張診斷書。記者剛盯了一眼,立刻愣住了,診斷書上寫著兩個醒目的大字——肺癌!
    記者采訪過許許多多癌癥患者,那些癌癥患者大多態(tài)度悲觀,只有極少數(shù)樂觀主義者。記者抬起頭問:“患了癌癥,你怎么還能這樣樂觀面對,還出來賺錢?”那個女鞋匠凄然一笑,說:“既然這病已經(jīng)發(fā)生了,那么誰也無法去改變,只能做你必須做的事,我占了人間的一條命,就必須為它負責(zé)到底!”周圍一群眾抽噎地說:“多好的一個人啊!,她知道自己活不長了,便把每天所賺的錢捐給紅十字,自己卻把別人吃剩的飯盒……,唉,多好的一個人啊!”記者聽完,眼角濕潤了,他毫不猶豫地把身上的錢全部拿出來,硬塞給那個女鞋匠。當(dāng)記者離開時,耳邊還老縈繞著女鞋匠說的話:“我占了人間的一條命,就必須為它負責(zé)到底!”
    將進酒李白讀后感篇六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
    小說看到一半,抬頭問了問對面的同學(xué),你還記得我們高中背過的課文《將進酒》嗎?我一邊打開度娘,看到了一行行曾經(jīng)熟記于心的句子。我從小語文學(xué)的不好,又或許是年幼,對于很多的東西只是放在腦子里的程度,高中畢業(yè)五年了,再去回首那些曾經(jīng)課本中覺得刻板無聊的詞句,卻也容易被觸動,想著多少年前的他曾經(jīng)是怎樣的對酒當(dāng)歌,嘆著“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回到這本小說,讀之前未曾想到他的篇幅如此長。想著能快點讀完,從上周六開始到昨天周三,科研進度一直為0,抬頭望著天空便覺得自己飄飄浮浮的,好像靈魂有一半漂浮在離北的大漠上、閡都的朝堂之上和中博那一方庭院里,我像一個旁觀者隔著玻璃罩子看著其中上演的悲喜。我常常覺得,書中的人物是活著的,書中的故事是真實存在于某個世界的,或許是不同于我們這個世界,那是由作者創(chuàng)造出的另一個維度的世界,那里生活著書中的人物,按著作者的筆觸畫下自己的命運。他們的悲是痛徹心扉的悲,他們的喜是刻骨銘心的喜,他們的厭惡與喜愛是深入骨髓的。我感動于書中人物熾熱的情感和依賴,他們彼此是對方的藥,仿佛也變成了對方賴以生存的氧氣。人總是要有依靠,就像是浮萍扎了根,大千世界,也總是有那一寸土地是屬于自己的。
    可惜我不曾有過這般的情感。我想到聲樂課上老師講我唱歌沒有感情。是這樣的,我常常覺得一切只是無悲無喜的平淡,周遭的很多人只會讓我感到不喜不厭不痛不癢,不知是不是什么時候被塵埃蒙蔽了內(nèi)心的感受,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生活本該如此,我像大多數(shù)人一樣,其實也承受不住刻骨的痛,便也迎接不了熱烈的愛與喜。常常自問為何如此喜歡讀小說,喜歡觀賞一個個由作家創(chuàng)造出來的世界,想來那對我而言是一種旅行,是透過頭頂?shù)奶齑霸傧蛲飧Q探人間種種的途徑。
    每個人都有自己觀看世界的方式和角度,就像有些人喜歡書中朝堂的權(quán)謀和博弈,有些人喜歡書中戰(zhàn)爭的熱血和大漠,我喜歡看書中的人物,他們生動地存在于其中,在時代的翻云覆雨里,走著那條仿佛冥冥之中已被命運安排妥當(dāng)?shù)穆?。小說就是這樣,一旦收筆,每個人的命運就被勾勒完畢,可是生活不是這樣,彎彎繞繞地也不知道哪里才是最終的歸屬,看小說,你總是知道的。
    我沒有嘗試著去分析每個人物,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背負著太重的枷鎖,有人能置之死地而后生,有人是站在邊沙頂峰處的狼,還有人為主籌謀天下,有人如山間松月,明亮卻寂寞。他們是天生的主角,是每個時代變換中必不可少的鋒芒和推波助瀾的手,我們離他們太遙遠了,所幸還有小說,還有歷史,讓我們這些茫茫眾生,得以抬頭窺探。
    將進酒李白讀后感篇七
    天下沒有無用之人,李白的一首《將進酒》,不知激發(fā)了多少人的上進之心。何需苦嘆時運之不濟,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靠自己的努力,拼搏,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存在的價值。
    不需因一時的失敗而總是否定自己。人生在世,九十九次失敗,一次成功,何必苦惱。失敗越多,經(jīng)驗積累的越多,或許失敗了許多次,但總是會有成功的一次,與其愁眉苦臉地對待失敗,不如滿懷總會成功的自信,對待下一次的考驗。愛迪生這位人們耳熟能詳?shù)膫ゴ笕宋铮〈螖?shù)之多是令我們難以想象的,若換做一般人,大概嘗試了幾次,失敗了幾次,就撒手不干了,但愛迪生堅持下來了,因為他相信失敗只是暫時的,他相信下一次會成功,他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于是,他為世界帶來了光明。他沒有因失敗否定否定自己,他的堅持,他的自信,贏得了世人的尊重與贊嘆。不必怨天怨地,踏實地做好自己;不必傷心苦惱,微笑面對下一次,成功總會來臨。
    功名利祿,素來為人所惡,卻又是素來為人所求的的,有用之材,不為其所苦?!叭松靡忭氝M歡,莫使今樽空對月”。追求自己所愛所好,不為身外之物憂心勞神,只為在失敗的過程中得到其以外的樂趣。不用在意結(jié)果,縱使千般無奈萬般愁,依然“人生樂時直須樂”。只專心做自己喜愛的事,在某一方面自己做不好,不熱衷,但在另一方面,總會發(fā)現(xiàn)自己所想,自己所喜歡并且能將它做好的事情,并確定其為自己的最終目標,為之而不懈努力,就能有上有所成就,李煜,一代亡國之君,可以說,他沒有做君主的才能,致使一國淪陷,自己也成為了階下囚。但他卻留下了許多流傳至今,朗朗上口的辭賦,亡國之前的詞綺麗柔靡,亡國后的冷清凄涼,極富感染力,表露出他不同時期的不同心境,他寫詞的才華,令人注目。若非生在帝王之家,李煜也許能成為一代詞人,留下更多歌風(fēng)詠雪的著作。李煜在作詞上的成就,表明了他對事物的喜愛,并將它們以詞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表達出自己當(dāng)時的心境,抒發(fā)自己對人生的感慨,以求得心中的平靜,雖不能“人生得意需盡歡”,也能找到自己所愛之事,寄托自己的憂思。
    將進酒李白讀后感篇八
    生活好像是在品一杯茶,又像是夜深人靜時,籠罩在柔和中看出首詩,回味其中的酸甜苦辣…….
    試看,人間有多少人,胸?zé)o半點志向,只是渾渾噩噩的`活了多少年;也有的人剛踏上社會,不能說無雄心大志,但稍遇挫折,便哀嘆“既生瑜,何生亮”,而一振不蹶。他們的沉淪喪志,歸根到底,是沒有能把握住自身存在的價值。
    詩仙李白在《將進酒》一詩中寫道“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個人活著,起碼得有這樣的自信,在任何挫折失敗面前,敢于逆風(fēng)行船,不屈不撓,沉著奮戰(zhàn),這樣才可能獲得成功。春秋時期,吳越相爭,吳勝越王,勾踐稱為階下囚,但他不干屈服,忍辱負重。經(jīng)過長期準備,終于戰(zhàn)勝了吳國,在歷史上留下了“臥薪嘗膽”這一美談。這就是一個實例。
    在一定意義上,“天生我材必有用”還體現(xiàn)在成才目標的自我調(diào)節(jié)上。一個人能否成才,固然需要樹雄心、下苦功,但能否正確的確立成才目標,也有著重大關(guān)系。齊白石30歲前當(dāng)木工,師傅罵他連刨口都磨不平,后來他該學(xué)國畫,成了一代國畫大師。還有道爾頓、契訶夫等例子。
    “條條大路通羅馬”,這一點也沒有錯,此路不通硬要走,只能是到處碰壁。愿我們所有的人在人生旅途中、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閃光點,揚長避短,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這一句話,確定目標,努力進取,為祖國、為社會做出貢獻。
    將進酒李白讀后感篇九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盛唐詩壇中名家輩出,其中令我最佩服的是詩仙李白。李白的一生,絕大部分是在漫游中度過的。因為李白平生素好酒,所以才有了李白斗酒詩百篇的佳話,他的詩風(fēng)豪放而脫俗,且詩歌主要以抒情為主,真實的反映了他向往自由的心境。這幾點可以從他的代表作——《將進酒》中體現(xiàn)出來。
    李白覺得人在開心、高興、得意的時候,就一定要喝酒,且自縱情歡樂;而如果再傷心、悲痛、失意的時也可以借酒消愁,千萬不要讓金杯空流歲月。大志男兒定能成就大業(yè),黃金尚可失而復(fù)得,拋灑前兩有何足可惜?啊!快快屠羊宰牛,來玩它個痛快,為了這次相聚,我們不醉不歸!這首詩下面還有幾句: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意為:主人說著些什么?沒那么錢?沒關(guān)系!把我這匹五花的馬,千斤的狐裘,都去換成酒,酒,酒!讓我們把所有的憂愁都融化在酒里吧!
    這幾句詩句就可以看出詩人李白對酒的癡迷——飲酒為樂,自由自在地過日子,不把其他的事情放在心上,覺得只有喝酒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
    雖然我十分的贊賞李白,也十分喜歡他所寫的詩,但是,他的一些想法我是不贊成的。
    我記得曾經(jīng)看過這樣一則報道:一位記者在吉林市街頭看到一位女鞋匠在補鞋,她本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女鞋匠,但卻有許多人圍在她身旁噓寒問暖,有的拿衣服,有的拿食物。記者奇怪了,一個普普通通的女鞋匠,怎么有那么多人來人關(guān)心她?帶著疑問,記者便上前打聽,那個女鞋匠沉默了,掏出了一張診斷書。記者剛盯了一眼,立刻愣住了,診斷書上寫著兩個醒目的大字——肺癌!
    記者采訪過許許多多癌癥患者,那些癌癥患者大多態(tài)度悲觀,只有極少數(shù)樂觀主義者。記者抬起頭問:“患了癌癥,你怎么還能這樣樂觀面對,還出來賺錢?”那個女鞋匠凄然一笑,說:“既然這病已經(jīng)發(fā)生了,那么誰也無法去改變,只能做你必須做的事,我占了人間的一條命,就必須為它負責(zé)到底!”周圍一群眾抽噎地說:“多好的一個人啊!,她知道自己活不長了,便把每天所賺的錢捐給紅十字,自己卻把別人吃剩的飯盒……,唉,多好的一個人啊!”記者聽完,眼角濕潤了,他毫不猶豫地把身上的錢全部拿出來,硬塞給那個女鞋匠。當(dāng)記者離開時,耳邊還老縈繞著女鞋匠說的話:“我占了人間的一條命,就必須為它負責(zé)到底!”
    逍遙的日子,人人都想要擁有,可以整天無憂無慮的。但是,人在世上就不可一帆風(fēng)順,總有挫折。范仲淹說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們不能整天花天酒地、吃喝玩樂,要為自己負責(zé),對人生負責(zé)活出精彩人生!
    將進酒李白讀后感篇十
    試看,人間有多少人,胸?zé)o半點志向,只是渾渾噩噩的活了多少年;也有的人剛踏上社會,不能說無雄心大志,但稍遇挫折,便哀嘆“既生瑜,何生亮”,而一振不蹶。他們的沉淪喪志,歸根到底,是沒有能把握住自身存在的價值。
    詩仙李白在《將進酒》一詩中寫道“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個人活著,起碼得有這樣的自信,在任何挫折失敗面前,敢于逆風(fēng)行船,不屈不撓,沉著奮戰(zhàn),這樣才可能獲得成功。春秋時期,吳越相爭,吳勝越王,勾踐稱為階下囚,但他不干屈服,忍辱負重。經(jīng)過長期準備,終于戰(zhàn)勝了吳國,在歷史上留下了“臥薪嘗膽”這一美談。這就是一個實例。
    在一定意義上,“天生我才必有用”還體現(xiàn)在成才目標的自我調(diào)節(jié)上。一個人能否成才,固然需要樹雄心、下苦功,但能否正確的確立成才目標,也有著重大關(guān)系。齊白石30歲前當(dāng)木工,師傅罵他連刨口都磨不平,后來他該學(xué)國畫,成了一代國畫大師。還有道爾頓、契訶夫等例子。
    “條條大路通羅馬”,這一點也沒有錯,此路不通硬要走,只能是到處碰壁。愿我們所有的人在人生旅途中、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閃光點,揚長避短,堅信“天生我才必有用”這一句話,確定目標,努力進取,為祖國、為社會做出貢獻。
    將進酒李白讀后感篇十一
    有這樣一篇名人成才的故事,題目叫《鐵杵磨針的少年李白》。這篇名人成才故事同學(xué)們看過,尤其是主人公——李白。
    他是我國古代著名的.詩人,有“詩仙”的美稱。故事講:有一次李白的父親要出遠門,叮囑他要努力用功學(xué)習(xí)。李白讀著讀著,讀到不懂的地方,頭腦發(fā)漲,便跑到外面去玩。等父親回來后,把他關(guān)進了私塾。有一次李白坐不住了,偷偷趁先生不注意時跑回家。在回家的路上遇見一位老婆婆要把一根鐵杵磨成針。心想:要磨到什么時候呀?老婆婆對他說了一些道理,李白一聽恍然大悟,于是加倍努力勤學(xué),不論先生留下多少作業(yè),他都按時完成。最終,由于李白的勤奮努力使他成為了著名的大詩人。
    我們應(yīng)當(dāng)記住老婆婆的話:鐵杵磨成針,功到自然成。只要功夫用到家,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天天不停地磨,鐵杵雖然粗,總有一天會磨成針的。這句話好比是讀書,我們應(yīng)該捫心自問,不要辜負了父母親的期望。我們堅信,只要功夫深,什么事都能做好。
    將進酒李白讀后感篇十二
    君不見,碧落殘陽盡西山,謝橋有淚人未還。
    君不見,破堤秋潮濕輕衣,不忍歸去倚闌干。
    昨日曲樂透窗格,別詞離韻舊時調(diào)。
    去年折枝殘柳處,絳絲新綠燕雙飛。
    恰逢十五中秋夜,月華如酒風(fēng)清揚。
    月如酒,風(fēng)送香,聚無期,相思釀。
    更深寒影窗,擁被方覺半枕涼。
    東墻紫薇凄凄露,南窗爐酒淺淺嘗。
    秋楓似解酒中意,醉落青花入寒窗。
    提筆情思書殘葉,字字隨風(fēng)為君唱。
    愿君不負當(dāng)年意,佳期莫如夢一場。
    天心月,萬里長,
    千山無阻兩相望,舉杯對月共一觴。
    將進酒李白讀后感篇十三
    李白詠酒的詩篇極能表現(xiàn)他的個性,這類詩固然數(shù)長安放還以后所作思想內(nèi)容更為深沉,藝術(shù)表現(xiàn)更為成熟?!秾⑦M酒》即其代表作。
    《將進酒》原是漢樂府短簫鐃歌的曲調(diào),題目意繹即“勸酒歌”,故古詞有“將進酒,乘大白”云。作者這首“填之以申己意”(蕭士赟《分類補注李太白詩》)的名篇,約作于天寶十一載(752),他當(dāng)時與友人岑勛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潁陽山居為客,三人嘗登高飲宴(《酬岑勛見尋就元丹丘對酒相待以詩見招》:“不以千里遙,命駕來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嶺宴碧霄。對酒忽思我,長嘯臨清飆。”)。人生快事莫若置酒會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蕭士赟)之際,于是滿腔不合時宜借酒興詩情,來了一次淋漓盡致的發(fā)抒。
    將進酒李白讀后感篇十四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何足貴,但愿長醉不復(fù)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須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翻譯:
    翻譯。
    你沒看見嗎?
    黃河之水是由天上而來。
    波濤滾滾奔向東海,永不回頭。
    你沒看見嗎?
    可悲的是高堂明鏡照見了白發(fā),
    早晨如青絲般烏黑,傍晚白得如雪。
    人生得意時,要盡情地尋歡作樂,
    別讓金杯玉露,空對天上明月。
    天地造就我的才干,必有它的.用處,
    即使千金耗盡,還會重新再來。
    烹羊宰牛,且圖眼前歡樂,
    應(yīng)該痛痛快快一口氣喝它三百杯。
    岑勛先生呵,丹邱先生呵,
    快快進酒吧,杯兒不要停!
    讓我為你們唱一曲,
    請你們側(cè)耳仔細聽:
    鐘鳴鼓響飲食如玉,何足珍貴?
    我只愿長醉享樂,不愿醒來受罪!
    古來圣賢,生活恐怕都寂寞,
    世上唯有酒徒,他們卻芳名永駐。
    古時陳王曹植曾在平樂觀宴飲尋歡,
    斗酒十千不嫌貴,任性地享樂一番。
    主人呵,為何說我少銀錢?
    直接沽取醇酒,咱對飲個醉意綿綿,
    這一匹名貴的五花馬,
    這一件價值千金的皮裘,
    叫孩兒們拿去換美酒吧,
    我與你喝個大醉,同消萬古長愁。
    背景:
    唐玄宗天寶三年(744年),詩人李白被排擠出長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國山河的漫漫旅途。本文作于天寶十一年(752年)。此時距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已有8年之久。這一時期,李白多次與友人岑勛(岑夫子)應(yīng)邀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潁陽山居為客,三人登高飲宴,借酒放歌,以抒發(fā)滿腔不平之氣。
    賞析:
    將進酒,唐代以前樂府歌曲的一個題目,內(nèi)容大多詠唱飲酒放歌之事。在這首詩里,詩人“借題發(fā)揮”借酒澆愁,抒發(fā)自己的憤激情緒。這首詩非常形象的表現(xiàn)了李白桀驁不馴的性格:一方面對自己充滿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現(xiàn)波折后,又流露出縱情享樂之情。全詩氣勢豪邁,感情奔放,語言流暢,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李白詠酒的詩篇極能表現(xiàn)李白的個性,這類詩固然屬長安放還以后所作,思想內(nèi)容更為深沉,藝術(shù)表現(xiàn)更為成熟。《將進酒》即其代表作。
    將進酒李白讀后感篇十五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君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cè)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注解】:
    1、將:請。
    2、會須:正應(yīng)當(dāng)。
    潁陽別元丹丘之淮陽》)及“故交深情,出處無間”(《題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并序》)之語,可見李白和他的友好。
    4、鐘鼓饌玉:泛指豪門貴族的奢華生活。鐘鼓:富貴人家宴會時用的樂器。饌玉:
    梁戴嵩《煌煌京洛行》:“揮金留客坐,饌玉待鐘鳴?!别偅撼院取?BR>    5、陳王:三國魏曹植,曾被封為陳王。
    6、平樂:平樂觀。
    【韻譯】:
    你沒看見嗎?
    黃河之水是由天上而來。
    波濤滾滾奔向東海,永不回頭。
    你沒看見嗎?
    可悲的是高堂明鏡照見了白發(fā),早晨如青絲般烏黑,傍晚白得如雪。
    人生得意時,要盡情地尋歡作樂,別讓金杯玉露,空對天上明月。
    天地造就我的才干,必有它的用處,即使千金耗盡,還會重新再來。
    烹羊宰牛,且圖眼前歡樂,應(yīng)該痛痛快快一口氣喝它三百杯。
    岑勛先生呵,丹邱先生呵,快快進酒吧,杯兒不要停!
    讓我為你們唱一曲,請你們側(cè)耳仔細聽:
    鐘鳴鼓響飲食如玉,何足珍貴?
    我只愿長醉享樂,不愿醒來受罪!
    古來圣賢,生活恐怕都寂寞,世上唯有酒徒,他們卻芳名永駐。
    古時陳王曹植曾在平樂觀宴飲尋歡,斗酒十千不嫌貴,任性地享樂一番。
    主人呵,為何說我少銀錢?
    直接沽取醇酒,咱對飲個醉意綿綿,這一匹名貴的五花馬,這一件價值千金的皮裘,叫孩兒們拿去換美酒吧,我與你喝個大醉,同消萬古長愁。
    【賞析】:
    這首詩非常形象的表現(xiàn)了李白桀驁不馴的性格:一方面對自己充滿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現(xiàn)波折后,又流露出縱情享樂之情。在這首詩里,他演繹莊子的樂生哲學(xué),表示對富貴、圣賢的藐視。而在豪飲行樂中,實則深含懷才不遇之情。全詩氣勢豪邁,感情奔放,語言流暢,具有很強的感染力,李白“借題發(fā)揮”借酒澆愁,抒發(fā)自己的憤激情緒。
    時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無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間青絲白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個無法挽救的悲劇,能夠解憂的惟有金樽美酒。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壯,哀而不傷,極憤慨而又極豪放。表是在感嘆人生易老,里則在感嘆懷才不遇。詩篇開頭是兩組排比長句,如挾天風(fēng)海雨向讀者迎面撲來,氣勢豪邁?!熬灰婞S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李白此時在潁陽山,距離黃河不遠,登高縱目,所以借黃河來起興。黃河源遠流長,落差極大,如從天而降,一瀉千里,東走大海。景象之壯闊,并不是肉眼可見,所以此情此景是李白幻想的,“自道所得”,言語中帶有夸張。上句寫大河之來,勢不可擋;下句寫大河之去,勢不可回。一漲一消,形成舒卷往復(fù)的詠嘆味,是短促的單句(如“黃河落天走東?!保┧鶝]有的。
    緊接著,“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前二句為空間范疇的夸張,這二句則是時間范疇的夸張。悲嘆人生短促;而不直接說出自己感傷生命短暫而人一下就會變老,卻說“高堂明鏡悲白發(fā)”,顯現(xiàn)出一種對鏡自照手撫兩鬢、卻無可奈何的情態(tài)。將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過程說成“朝”、“暮”之事,把本來短暫的說得更短暫,與前兩句把本來壯浪的說得更壯浪,是“反向”的夸張。于是,開篇的這組排比長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襯作用;以黃河的偉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這個開端可謂悲感已極,卻不墮纖弱,可說是巨人式的`感傷,具有驚心動魄的藝術(shù)力量,同時也是由長句排比開篇的氣勢感造成的。這種開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如“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宣城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沈德潛說:“此種格調(diào),太白從心化出”,可見其頗具創(chuàng)造性。此詩兩作“君不見”的呼告(一般樂府詩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詩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強。詩有所謂大開大闔者,此可謂大開。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悲感雖然不免,但悲觀卻非李白性分之所近。在他看來,只要“人生得意”便無所遺憾,當(dāng)縱情歡樂。
    五六兩句便是一個逆轉(zhuǎn),由“悲”而翻作“歡“”樂”。從此直到“杯莫?!保娗闈u趨狂放。“人生達命豈暇愁,且飲美酒登高樓”(《梁園吟》),行樂不可無酒,這就入題。但句中沒有直寫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對月”的形象語言來突出隱喻,更將飲酒詩意化了;未直寫應(yīng)該痛飲狂歡,而以“莫使”、“空”的雙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陳,語氣更為強調(diào)?!叭松靡忭毐M歡”,這似乎是宣揚及時行樂的思想,然而只不過是現(xiàn)象而已。詩人此時郁郁不得志?!傍P凰初下紫泥詔,謁帝稱觴登御筵”(《玉壺吟》),奉詔進京、皇帝賜宴的時候似乎得意過,然而那不過是一場幻影。再到“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行路難·其二》),古時馮諼在孟嘗君門下作客,覺得孟嘗君對自己不夠禮遇,開始時經(jīng)常彈劍而歌,表示要回去。李白希望“平交王侯”的,而在長安,權(quán)貴們并不把他當(dāng)一回事,李白借馮諼的典故比喻自己的處境。這時又似乎并沒有得意,有的是失望與憤慨。
    但并不就此消沉。詩人于是用樂觀好強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這是一個令人擊節(jié)贊嘆的句子?!坝杏谩倍氨亍?,非常自信,簡直像是人的價值宣言,而這個人——“我”——是須大寫的。于此,從貌似消極的現(xiàn)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內(nèi)的一種懷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世的積極的本質(zhì)內(nèi)容來。正是“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實現(xiàn)自我理想的這一天總會來到的,應(yīng)為這樣的未來痛飲高歌,破費又算得了什么?!扒Ы鹕⒈M還復(fù)來!”這又是一個高度自信的驚人之句,能驅(qū)使金錢而不為金錢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們咋舌。詩如其人,想詩人“曩者(過去)游維揚,不逾一年(不到一年),散金三十余萬”(《上安州裴長史書》),是何等豪舉。故此句深蘊在骨子里的豪情,絕非裝腔作勢者可得其萬一。
    與此氣派相當(dāng),作者描繪了一場盛筵,那決不是“菜要一碟乎,兩碟乎?酒要一壺乎,兩壺乎?”而是整頭整頭地“烹羊宰?!?,不喝上“三百杯”決不甘休。筵宴中展示的痛快氣氛,詩句豪壯。
    至此,狂放之情趨于高潮,詩的旋律加快。詩人那眼花耳熱的醉態(tài)躍然紙上,恍然使人如聞其高聲勸酒:“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幾個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詩歌節(jié)奏富于變化,而且寫來逼肖席上聲口。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對手,不但“忘形到爾汝”,詩人甚而忘卻是在寫詩,筆下之詩似乎還原為生活,他還要“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以下八句就是詩中之歌了。這著想奇之又奇,純系神來之筆。
    “鐘鼓饌玉”意即富貴生活(富貴人家吃飯時鳴鐘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詩人以為“不足貴”,并放言“但愿長醉不復(fù)醒”。詩情至此,便分明由狂放轉(zhuǎn)而為憤激。這里不僅是酒后吐狂言,而且是酒后吐真言了。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當(dāng)位至卿相,飛黃騰達,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行路難》)。說富貴“不足貴”,乃出于憤慨。以下“古來圣賢皆寂寞”二句亦屬憤語。李白曾喟嘆“自言管葛竟誰許”,稱自己有管仲之才,諸葛亮之智卻沒人相信,所以說古人“寂寞”,同時表現(xiàn)出自己“寂寞”。因此才情愿醉生夢死長醉不醒了。這里,詩人已是用古人酒杯,澆自己塊壘了。
    說到“唯有飲者留其名”,便舉出“陳王”曹植作代表。并化用其《名都篇》“歸來宴平樂,美酒斗十千”之句。古來酒徒歷歷,而偏舉“陳王”,這與李白一向自命不凡分不開,他心目中樹為榜樣的是謝安之類高級人物,而這類人物中,“陳王”與酒聯(lián)系較多。這樣寫便有氣派,與前文極度自信的口吻一貫。三國詩人曹植在《名都篇》中描寫洛陽飲宴時說:“歸來宴平樂,美酒斗十千。”曹植被稱為才高八斗(朝宋文學(xué)家謝靈運:“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盡管身懷利器,抱負不凡,卻在政治上受到來自親哥哥魏文帝曹丕的打擊,郁郁不得志。“陳王”曹植于丕、睿兩朝備受猜忌,有志難展,亦激起詩人的同情。一提“古來圣賢”,二提“陳王”曹植,滿紙不平之氣。此詩開始似只涉人生感慨,而不染政治色彩,其實全篇飽含一種深廣的憂憤和對自我的信念。詩情所以悲而不傷,悲而能壯,即根源于此。
    剛露一點深衷,又回到說酒了,酒興更高。以下詩情再入狂放,而且愈來愈狂?!爸魅撕螢檠陨馘X”,既照應(yīng)“千金散盡”句,又故作跌宕,引出最后一番豪言壯語:即便千金散盡,也當(dāng)不惜將出名貴寶物——“五花馬”(毛色作五花紋的良馬)、“千金裘”來換取美酒,圖個一醉方休。這結(jié)尾之妙,不僅在于“呼兒”、“與爾”,口氣甚大;而且具有一種作者一時可能覺察不到的將賓作主的任誕情態(tài)。須知詩人不過是被友招飲的客人,此刻他卻高踞一席,氣使頤指,提議典裘當(dāng)馬,幾令人不知誰是“主人”。浪漫色彩極濃。快人快語,非不拘形跡的豪邁知交斷不能出此。詩情至此狂放至極,令人嗟嘆詠歌,直欲“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情猶未已,詩已告終,突然又迸出一句“與爾同銷萬古愁”,與開篇之“悲”關(guān)合,而“萬古愁”的含義更其深沉。這“白云從空,隨風(fēng)變滅”的結(jié)尾,顯見詩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通觀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椽巨筆不辦。
    《將進酒》篇幅不算長,卻五音繁會,氣象不凡。它筆酣墨飽,情極悲憤而作狂放,語極豪縱而又沉著。詩篇具有震動古今的氣勢與力量,這誠然與夸張手法不無關(guān)系,比如詩中屢用巨額數(shù)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萬古愁”等等)表現(xiàn)豪邁詩情,同時,又不給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實深厚的內(nèi)在感情,那潛在酒話底下如波濤洶涌的郁怒情緒。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詩情忽翕忽張,由悲轉(zhuǎn)樂、轉(zhuǎn)狂放、轉(zhuǎn)憤激、再轉(zhuǎn)狂放、最后結(jié)穴于“萬古愁”,回應(yīng)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氣勢,亦有曲折,縱橫捭闔,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寫法,又有鬼斧神工、“絕去筆墨畦徑”之妙,既不是刻意刻畫和雕鑿能學(xué)到的,也不是草率就可達到的境界。通篇以七言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極參差錯綜之致;詩句以散行為主,又以短小的對仗語點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馬,千金裘”),節(jié)奏疾徐盡變,奔放而不流易。
    將進酒李白讀后感篇十六
    一、誦讀提示——(先范讀;再指導(dǎo);再范讀;再生讀)。
    這首詩的旨趣跟《蜀道難》不同,它著力刻畫的是詩人的自我形象,其實是借勸酒為名吐胸中塊壘。全詩的基調(diào)是豪放的,但思想感情卻十分復(fù)雜。誦讀時應(yīng)當(dāng)伴隨著詩人感情的發(fā)展變化,適當(dāng)?shù)刈儞Q聲調(diào)和節(jié)奏,力求再現(xiàn)詩人的形象。指導(dǎo)誦讀的要點如下:
    1.開頭兩聯(lián)均用“君不見”領(lǐng)出,“君”,揭岑夫子、丹丘生。要讀得從容、親切?!包S河”一聯(lián)用的是古代民歌中的比興手法,即用眼前景物起興而又具有比喻的作用,誦讀時頭腦中須有黃河奔流的視象?!疤焐蟻怼睒O言黃河源頭之高,“不復(fù)回”隱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須重讀?!案咛谩币宦?lián)系承“不復(fù)回”而來,說及人生?!氨装l(fā)”,猶言人生易老,嘆意極濃,“悲”字當(dāng)重讀,再用“朝如”句補足其意。這兩聯(lián)把天地人生都說到了,境界極其闊大,應(yīng)當(dāng)讀得很有聲勢,有慷慨生悲的韻味。
    2.以下節(jié)奏逐漸加快?!叭松币宦?lián)為人題語,重音當(dāng)落在“盡歡”和“空對月”上。“天生”一聯(lián)說明“須盡歡”的理由,顯示了詩人對未來的信心,應(yīng)當(dāng)讀得擲地有聲;讀后宜作一頓(這里的潛臺詞是“既如此,那就……”),為詩中策一個高潮蓄勢。第一個高潮在“會當(dāng)一飲三百杯”這句上,應(yīng)當(dāng)讀得豪氣十足,要用升調(diào)讀,“三百杯”一語尤當(dāng)著力加以渲染;為突出這一句,上句“烹羊宰牛且為樂”宜輕讀。
    以上是詩的鋪墊部分,讀后可作稍長停頓。
    3.“岑夫子”以下六句為詩意轉(zhuǎn)換處,亦可視為下面勸酒歌的引語,應(yīng)當(dāng)讀得親切,節(jié)奏逐漸加快,重者依次落在“將”“莫?!薄案琛薄皟A耳聽”請字上,突出拆請之意。讀完,稍作停頓。
    4“鐘鼓”一句至結(jié)尾為詩的主體部分,詩人借此盡吐胸中塊壘,必須讀得酣暢淋漓,再現(xiàn)詩人狂放不羈的個性。
    “鐘鼓”二句是這支勸酒歌的主題,也是全詩主旨所在。詩人說這話時,其憤激之情必當(dāng)見于辭色,應(yīng)當(dāng)讀得從容?!安蛔阗F”“不復(fù)醒”二語當(dāng)用極強音讀,以見其憎惡、鄙棄之深。其下“古來”二句是以抒情方式說明“不復(fù)醒”的理由,亦可見詩人蓋世之氣和狂放之態(tài)。兩句之中,上句為賓,宜輕讀,略示“風(fēng)歌笑孔丘”(《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之意;下句為主,宜重讀,要表現(xiàn)出十足的自信。
    “陳王”二句援引古人飲酒情形為例,可用敘述調(diào)讀而略帶感情色彩。重音當(dāng)落在“恣歡謔”三字上,但歡中有悲,因為詩人說陳王,其實又是說自己,不過是懷才不遇借酒消愁而已。其下兩句也是有主有賓:“主人”句為賓,宜輕讀;“徑須”句為主,詩人反客為主,直命沽酒,豪放之態(tài)如見,直重讀。讀后應(yīng)稍作停頓,為結(jié)尾的抒情高潮蓄勢。
    結(jié)尾前三句當(dāng)快讀,至“與爾同銷”可兩字一頓并放慢速度,再用夸張語調(diào)讀最后三字,“古”“愁”之后皆當(dāng)有延長音——這是全詩的高潮,須有強大的聲勢,才能顯示詩人的飄逸的風(fēng)格,不是一般的兒女愁情。
    二整體感知。
    《將進酒》是漢樂府曲名,古代的歌辭,有以飲酒放歌為言的,有以濡首荒志為戒的。李白這首詩雖用了舊題,卻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創(chuàng)新意,把飲酒和對黑暗現(xiàn)實的批判結(jié)合起來,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賦予這個歷來被許多詩人歌唱過的詩題以積極的內(nèi)容,這是值得重視的。要點有兩個:
    首先要看到“鐘鼓”兩句是一種特殊的藝術(shù)概括方式,是當(dāng)時社會上形形色色的黑暗現(xiàn)象在詩人心靈中的折光反映。這首詩大約作于安史之亂前四五年光景,當(dāng)時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將政事交給奸相李林甫和楊國忠,官場一片黑暗,豪門貴族只顧尋歡作樂,不以國事為念,社會腐敗到了無以復(fù)加的地步。詩人對此極為不滿,所以才說“鐘鼓饌玉不足貴”,實際上是對當(dāng)權(quán)者和豪門貴族的否定;但他又無力改變這種狀況,只能用消極的辦法進行反抗,因而又寫道:“但愿長醉不復(fù)醒?!边@種概括方式,跟《夢游天姥吟留別》中借尋他表現(xiàn)不事權(quán)貴的意志的寫法頗為相似。
    其次,“古來”二句從某種意義上看,也是對封建統(tǒng)治階級埋沒人才的揭露?!肮艁硎ベt”,至高至大莫若孔子、孟子,他們?yōu)樾麄髯约旱恼沃鲝埗甲哂诟髦T侯國之間,辛苦備至,可有誰聽他們呢?真是“寂寞”得很!詩人著穿了這一點,對統(tǒng)治者不再抱有幻想,決心逃于酒鄉(xiāng),所以接著就說:“唯有飲者留其名?!?BR>    這首詩也流露出詩人思想上的矛盾:一方面,他有用世的想法,深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另一方面,他又想用飲酒的辦法使自己從懷才不遇的苦悶中解脫出來。他崇拜曹植,贊揚他“斗酒十千恣歡謔”的做法,也證明了他這個思想矛盾的存在。
    李白的狂歌痛飲畢竟是一種消極行為,但這是他的傲世態(tài)度和豪放不羈的個性所使然,是無法改變的。杜甫在結(jié)識他之初就看出了這一點,曾試圖說服他,寫道:“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贈李白》)杜甫這個批評是正確的,但我們也不可忽視李白的飲酒詩中仍包含著積極的內(nèi)容。
    三鑒賞要點。
    1.感情上大起大落。
    這首詩中,詩人感情的發(fā)展變化極快,可分四個層次:
    開頭四句寫悲。
    一落筆就寫黃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這是非同尋常的。詩人寫黃河,頗能顯示它的宏偉氣魄和浩大聲勢,如“黃河如絲天際來”“洪波奔流射東海”(《西岳云臺歌送丹丘子》),“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哮萬里觸龍門”(《公無渡河》)等,其基調(diào)是壯;這次則不同—一詩人仿佛站在高山之巔,頃刻間就著遍了它的萬里流程,因有“不復(fù)回”之嘆,盡管也寫出了黃河的氣魄之大,其基調(diào)卻是悲。由此聯(lián)想人生,詩人頭腦中便出現(xiàn)了這樣一幅圖景:高堂之上,人們對鏡自視,“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秋浦歌·其十五》)。真是流光易逝,人的一生竟像朝暮之間一樣短促啊!至此,詩人的悲意更濃了。
    “人生”以下六句寫歡。
    但詩人深知“白發(fā)如絲悲何益”(《前有樽酒行》),因而立即轉(zhuǎn)悲為歡。盡管詩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在他看來,朋友間的聚會也同樣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興興地痛飲一場呢!想到這,他頓生豪情,相信自己將來必能作出一番事業(yè),對區(qū)區(qū)金錢也毫不在意。于是連呼“烹羊宰牛”,準備像東漢大學(xué)者鄭玄那樣“一飲三百杯”。詩人這種歡樂感情是真實的,也是高尚的,不同于凡夫俗子的只圖一醉方休,因為他說出了“盡歡”的正當(dāng)理由。
    “鐘鼓”以下六句寫憤激之情。
    待到酒宴開始,詩人舉杯勸飲,他的感情突然由歡樂轉(zhuǎn)為憤激,這是因為他要借此把長期郁積在胸的不平之氣一齊渲泄出來。他鄙棄那結(jié)黨營私、排斥賢能的豪門貴族集團,因而說“鐘鼓饌玉不足貴”;他憎恨這些人的黑暗卑污行徑,因而說“但愿長醉不復(fù)醒”—一這兩句詩可以說集中地表現(xiàn)了他自離開長安至今的憤激之情。但這又不僅是為了一己遭遇,他還想到了“古來圣賢”(其中大概有孔子、孟子一類人,也有屈原、賈生一類人),他們有經(jīng)天緯地的才能而不為統(tǒng)治者所用。詩人說他們“寂寞”,不是否定他們,而是為他們惋惜乃至抱不平。尤其是曹植——這是他十分景仰的人,他贊揚曹植的豪華酒宴,其實是為曹植的懷才不遇抱恨終生而嘆惋,兼以自況。這就加深了詩人的憤激之情,為結(jié)尾說的“萬古愁”埋下了伏筆。
    “主人”句至結(jié)尾寫狂放之情。
    這一層寫詩人要將一切價值昂貴之物都拿來“換美酒”,真是狂放到了極點。這是可信的,因為上文說過“千金散盡還復(fù)來”。這種狂放,從實質(zhì)上看,是詩人的悲之重、歡之濃和憤激之深的集中表現(xiàn)。至此,再用“同銷萬古愁”來結(jié)束全詩,自有水到渠成之效。
    2.夸張的寫法。
    詩中的有些夸張寫法是憑借數(shù)字來表現(xiàn)的,例如用“一飲三百杯”表現(xiàn)豪飲,用“斗酒十千”表現(xiàn)酒價的昂貴,用“萬古愁”表現(xiàn)愁的深廣;有些則屬于感覺的夸大,如“黃河之水天上來”極言黃河源頭之高,“朝如青絲葛成雪”極言人生短促。諸如此類的夸張句都有力地說明詩人橫放杰出,用辭大膽,他人莫及,也表現(xiàn)了他那豪放飄逸的詩風(fēng)。
    將進酒李白讀后感篇十七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背蹩吹嚼畎锥?,想到的便是這句詩。
    李白有一個江湖。他的江湖里是俠義,是浪漫,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樂觀,是“仰天大笑出門去”的自信,是“天子呼來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的狂傲,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灑脫……他就像金庸小說里的那些俠客,嗜酒如命,劍術(shù)超群,敢愛敢恨,豪邁灑脫重義氣,更有“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的才氣,也正因如此,他到了如今還被無數(shù)人喜愛和贊頌,還被人尊稱“詩仙”。他的自由和疏狂是每個人都渴望的,不單單是中國人。
    這也正是我讀《李太白集》的原因——我想更加深入地認識這個儒士,這個道士,這個俠士,這個謫仙人——而不僅僅是背一背那些固定了的賞析和參考答案。我崇敬他,敬他的浪漫,敬他的理想主義,敬他的才華橫溢。
    初識他其實是因為那首《靜夜思》,一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寥寥幾句語言平實卻意境深遠,讓那時還是小學(xué)生的我無比敬佩又懊惱——寫這么多詩,要背多少賞析啊!開始迷戀他是情竇初開時,羨慕他的“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喜歡他的“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fēng)沙”——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情真意切——只要是真愛,那么點距離又算什么呢?于是開始試著了解他,看到了他的豪邁和狂傲。
    將進酒李白讀后感篇十八
    如果你感到壓力山大,失落、絕望、無助、那就來看看詩仙李白怎樣走出人生低谷的吧!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還有三分嘯成劍氣,秀口一吐半個盛唐,這就是李白。
    李白是興圣皇帝,蓮武兆王李暠的九世孫,妥妥的官二代,可是因為祖上被貶的原因,李白不但沒有受過官二代的特權(quán)待遇,連正常的科舉考試都不能參加。
    他仰天長嘆,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真是喝口涼水都塞牙呀!李白也是富二代,他父親從商可謂富甲一方,有《古朗月行》中的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為證。
    因為家境殷實李白喜歡喝酒,而且動輒就是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值萬錢。與之相比,詩圣杜甫這一生就顯得窮困潦倒,喝酒也是潦倒新停濁酒杯,可見李白家境之殷實。
    言歸正傳,既然官二代和富二代的身份,都不能成為李白進入仕途的敲門磚,怎么辦呢!他做到了如下四點實現(xiàn)了人生逆襲。
    1)發(fā)奮讀書未雨綢繆,雖然現(xiàn)實很骨感但是理想必須豐滿。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真,富貴必從勤苦來,男兒須讀五車書。
    2)行萬里路,開元13年在當(dāng)時交通條件閉塞,環(huán)境惡劣的情況下,17歲的李白心懷系蒼生安社稷的政治報復(fù),以內(nèi)心磅礴吞天的野性仗劍走天涯,游歷近半個中國,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
    長期的游歷讓李白領(lǐng)略了祖國名山大川之風(fēng)流,將天地靈氣融匯于胸,從而達到了落筆驚風(fēng)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shù)境界。以曠世之作為名片,請名人為自己向朝廷推薦,作為草根向上攀登的階梯。
    3)結(jié)交高端人脈,李白以一篇橫空出世的《蜀道難》傾倒了當(dāng)朝部長,就是那位寫了二月春風(fēng)似剪刀的詩人賀知章,從此二人成了忘年交,賀部長冠以謫仙人的雅號給了李白,而且受到了唐玄宗的妹妹玉貞公主的青睞,并得以向唐玄宗鼎力推薦。
    4)成為超級網(wǎng)紅,擁有千萬粉絲實現(xiàn)人生逆襲,讀了李白慷慨激昂的文字之后呢,當(dāng)朝皇上驚呼李白是文曲星下凡,最終成為李白的超級粉絲,由此呢李白應(yīng)詔入朝實現(xiàn)了逆襲,于是便有了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將進酒李白讀后感篇十九
    原文: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fù)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賞析:
    這首詩非常形象的表現(xiàn)了李白桀驁不馴的性格:一方面對自己充滿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現(xiàn)波折后,又流露出縱情享樂之情。在這首詩里,他演繹莊子的樂生哲學(xué),表示對富貴、圣賢的藐視。而在豪飲行樂中,實則深含懷才不遇之情。全詩氣勢豪邁,感情奔放,語言流暢,具有很強的感染力,李白“借題發(fā)揮”借酒澆愁,抒發(fā)自己的憤激情緒。
    時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無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間青絲白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個無法挽救的悲劇,能夠解憂的惟有金樽美酒。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壯,哀而不傷,極憤慨而又極豪放。表是在感嘆人生易老,里則在感嘆懷才不遇。詩篇開頭是兩組排比長句,如挾天風(fēng)海雨向讀者迎面撲來,氣勢豪邁。“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李白此時在潁陽山,距離黃河不遠,登高縱目,所以借黃河來起興。黃河源遠流長,落差極大,如從天而降,一瀉千里,東走大海。景象之壯闊,并不是肉眼可見,所以此情此景是李白幻想的,“自道所得”,言語中帶有夸張。上句寫大河之來,勢不可擋;下句寫大河之去,勢不可回。一漲一消,形成舒卷往復(fù)的詠嘆味,是短促的單句(如“黃河落天走東海”)所沒有的。
    緊接著,“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前二句為空間范疇的夸張,這二句則是時間范疇的夸張。悲嘆人生短促;而不直接說出自己感傷生命短暫而人一下就會變老,卻說“高堂明鏡悲白發(fā)”,顯現(xiàn)出一種對鏡自照手撫兩鬢、卻無可奈何的情態(tài)。將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過程說成“朝”、“暮”之事,把本來短暫的說得更短暫,與前兩句把本來壯浪的說得更壯浪,是“反向”的夸張。于是,開篇的這組排比長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襯作用;以黃河的偉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這個開端可謂悲感已極,卻不墮纖弱,可說是巨人式的感傷,具有驚心動魄的藝術(shù)力量,同時也是由長句排比開篇的`氣勢感造成的。這種開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如“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宣城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沈德潛說:“此種格調(diào),太白從心化出”,可見其頗具創(chuàng)造性。此詩兩作“君不見”的呼告(一般樂府詩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詩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強。詩有所謂大開大闔者,此可謂大開。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悲感雖然不免,但悲觀卻非李白性分之所近。在他看來,只要“人生得意”便無所遺憾,當(dāng)縱情歡樂。
    五六兩句便是一個逆轉(zhuǎn),由“悲”而翻作“歡“”樂”。從此直到“杯莫停”,詩情漸趨狂放?!叭松_命豈暇愁,且飲美酒登高樓”(《梁園吟》),行樂不可無酒,這就入題。但句中沒有直寫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對月”的形象語言來突出隱喻,更將飲酒詩意化了;未直寫應(yīng)該痛飲狂歡,而以“莫使”、“空”的雙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陳,語氣更為強調(diào)?!叭松靡忭毐M歡”,這似乎是宣揚及時行樂的思想,然而只不過是現(xiàn)象而已。詩人此時郁郁不得志。“鳳凰初下紫泥詔,謁帝稱觴登御筵”(《玉壺吟》),奉詔進京、皇帝賜宴的時候似乎得意過,然而那不過是一場幻影。再到“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行路難·其二》),古時馮諼在孟嘗君門下作客,覺得孟嘗君對自己不夠禮遇,開始時經(jīng)常彈劍而歌,表示要回去。李白希望“平交王侯”的,而在長安,權(quán)貴們并不把他當(dāng)一回事,李白借馮諼的典故比喻自己的處境。這時又似乎并沒有得意,有的是失望與憤慨。
    但并不就此消沉。詩人于是用樂觀好強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這是一個令人擊節(jié)贊嘆的句子。“有用”而“必”,非常自信,簡直像是人的價值宣言,而這個人——“我”——是須大寫的。于此,從貌似消極的現(xiàn)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內(nèi)的一種懷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世的積極的本質(zhì)內(nèi)容來。正是“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實現(xiàn)自我理想的這一天總會來到的,應(yīng)為這樣的未來痛飲高歌,破費又算得了什么?!扒Ы鹕⒈M還復(fù)來!”這又是一個高度自信的驚人之句,能驅(qū)使金錢而不為金錢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們咋舌。詩如其人,想詩人“曩者(過去)游維揚,不逾一年(不到一年),散金三十余萬”(《上安州裴長史書》),是何等豪舉。故此句深蘊在骨子里的豪情,絕非裝腔作勢者可得其萬一。
    與此氣派相當(dāng),作者描繪了一場盛筵,那決不是“菜要一碟乎,兩碟乎?酒要一壺乎,兩壺乎?”而是整頭整頭地“烹羊宰?!保缓壬稀叭俦睕Q不甘休。筵宴中展示的痛快氣氛,詩句豪壯。
    將進酒李白讀后感篇二十
    讀《老婆婆的繡花針之李白》有感海南省三亞市三亞市第七小學(xué)六年級六年級(五)班李瑗瑗李白從小是個貪玩的孩子。有一次遇到了一位老婆婆,老婆婆正在磨鐵桿,要磨成繡花針。李白從中領(lǐng)悟到: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繡花針,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從此不再貪玩。
    李白是一位大詩人。他曾經(jīng)用美妙的詩句,來描繪了這世界的神奇與美妙,人情的冷暖??伤r,只不過和我們一樣是一位貪玩的'普通小孩。
    我,現(xiàn)在也是個好玩的孩子。被父母視為掌上明珠,常常沒有獨立堅持完成一件事。久而久之,沒有養(yǎng)成堅持到底的習(xí)慣。我要像老婆婆那樣堅持不懈。去年暑假學(xué)游泳時,不管多么辛苦我都要堅持學(xué)完。不能像從前那樣游不到25米就灰心。應(yīng)該堅持每次多游一點,總有一天會游到。我要像老婆婆那樣每天都積累。今天開始,我每天都要看一些有關(guān)知識的課外書以增長知識。從前,我認為書和知識是無窮無盡的,怎么看都看不完,干脆不看了。而現(xiàn)在我認為,書和知識雖是無窮無盡的,但只要自已一點點地積累,總會成為一位有學(xué)問的人。
    我還要像李白那樣知錯就改,努力學(xué)習(xí)文化知識。把以前貪玩的我的那一頁撕去,貼上一張嶄新的我。
    將進酒李白讀后感篇二十一
    這首詩非常形象的表現(xiàn)了李白桀驁不馴的性格:一方面對自己充滿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現(xiàn)波折后,又流露出縱情享樂之情。在這首詩里,他演繹莊子的樂生哲學(xué),表示對富貴、圣賢的藐視。而在豪飲行樂中,實則深含懷才不遇之情。全詩氣勢豪邁,感情奔放,語言流暢,具有很強的感染力,李白“借題發(fā)揮”借酒澆愁,抒發(fā)自己的憤激情緒。
    時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無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間青絲白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個無法挽救的悲劇,能夠解憂的惟有金樽美酒。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壯,哀而不傷,極憤慨而又極豪放。表是在感嘆人生易老,里則在感嘆懷才不遇。詩篇開頭是兩組排比長句,如挾天風(fēng)海雨向讀者迎面撲來,氣勢豪邁。“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李白此時在潁陽山,距離黃河不遠,登高縱目,所以借黃河來起興。黃河源遠流長,落差極大,如從天而降,一瀉千里,東走大海。景象之壯闊,并不是肉眼可見,所以此情此景是李白幻想的,“自道所得”,言語中帶有夸張。上句寫大河之來,勢不可擋;下句寫大河之去,勢不可回。一漲一消,形成舒卷往復(fù)的詠嘆味,是短促的單句(如“黃河落天走東?!?所沒有的。
    更多。
    將進酒李白讀后感篇二十二
    奔流到海不復(fù)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
    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
    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
    千金散盡還復(fù)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
    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
    與君歌一曲,
    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
    但愿長醉不愿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
    唯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
    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
    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
    與爾同銷萬古愁!
    賞析:
    今朝有酒今朝醉固不可取,樂觀自信卻自古皆然。
    然而在那瀟灑豪逸痛快淋漓之中,也掩不住對現(xiàn)實的哀愁:流水不復(fù),青絲難再,建功無望,抱負難酬。雖則天生我才必有,但我的才用難道僅僅是賦詩飲酒?豪放的語言,奔涌的氣勢,不同凡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