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數學概率教案(通用17篇)

字號:

    教案是教師在備課時準備的一種詳細記錄,它可以幫助教師有條不紊地組織教學活動。教案的編寫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水平。以下教案范例展示了不同學科、不同年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步驟,希望能夠給大家?guī)韱⑹竞挽`感。
    九年級數學概率教案篇一
    1.當試驗的所有可能結果不是有限個,或各種可能結果發(fā)生的可能性不相等時,我們一般還要通過統(tǒng)計頻率來估計概率.
    在同樣條件下,大量重復試驗時,根據一個隨機事件發(fā)生的頻率所逐漸穩(wěn)定到的常數,可以估計這個事件發(fā)生的概率.
    疑難分析:
    1.當試驗的可能結果不是有限個,或各種結果發(fā)生的可能性不相等時,一般用統(tǒng)計頻率的方法來估計概率.
    2.利用頻率估計概率的數學依據是大數定律:當試驗次數很大時,隨機事件a出現的頻率,穩(wěn)定地在某個數值p附近擺動.這個穩(wěn)定值p,叫做隨機事件a的概率,并記為p(a)=p.
    九年級數學概率教案篇二
    2、掌握用樹狀圖和列表法計算涉及兩步實驗的隨機事件發(fā)生的概率。
    3、通過實驗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在活動中發(fā)展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和能力。
    進一步經歷用樹狀圖、列表法計算隨機事件發(fā)生的概率。
    正確地利用列表法計算隨機事件發(fā)生的概率。
    生:由幾名學生動手摸一摸。
    (教師準備一個不透明的小袋子,里面裝有3個黑圍棋和2個白圍棋)。
    師:在數學中,我們把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稱為事件發(fā)生的概率,如果事件發(fā)生的各種可能結果的可能性相同,結果總數為n(事件a發(fā)生的可能的結果總數為m),事件a發(fā)生的概率為。
    如圖,三色轉盤,每個扇形的`圓心角度數相等,讓轉盤自由轉。
    動一次,“指針落在黃色區(qū)域”的概率是多少?
    師:結合定義作詳細分析,為兩個例題教學做準備。
    (分析:轉盤中紅、黃、藍三種顏色所在的扇形面積相同,即指針落在各種顏色區(qū)域的可能性相同,所有可能的結果總數為,其中“指針落在黃色區(qū)域”的可能結果總數為。若記“指針落在黃色區(qū)域”為事件a,則。)。
    設計說明:通過練習,讓學生及時回味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在學會數學的過程中會學數學。
    例一,有甲、乙兩個相同的轉盤。讓兩個轉盤分別自由轉動一次,當轉盤停止轉動,求。
    (1)轉盤轉動后所有可能的結果;
    (2)兩個指針落在區(qū)域的顏色能配成紫色(紅、藍兩色混合配成)的概率;
    (3)兩個指針落在區(qū)域的顏色能配成綠色(黃、藍兩色混合配成)或紫色的概率;
    例題解析:
    例1關鍵是讓學生學會分步思考的方法。
    教師分析并讓學生學會畫樹狀圖(教師板演)。
    任意拋擲兩枚均勻硬幣,硬幣落地后,
    (1)寫出拋擲后所有可能的結果(用樹狀圖表示)。
    (2)一正一反的概率是多少?(指定一名學生板演)。
    例2:一個盒子里裝有4個只有顏色不同的球,其中3個紅球,1個白球。從盒子里摸出一個球,記下顏色后放回,并攪勻,再摸出一個球。
    (1)寫出兩次摸球的所有可能的結果;
    (2)摸出一個紅球,一個白球的概率;
    (3)摸出2個紅球的概率;
    師:你能用列表法來解嗎?
    有沒有更簡單明了的方法?(學生應。
    該有預習,能說出用列表法。)。
    任意把骰子連續(xù)拋擲兩次,
    (1)寫出拋擲后的所有可能的結果;
    (2)朝上一面的點數一次為3,一次為4的概率。
    (3)朝上一面的點數相同的概率。
    (4)朝上一面的點數都為偶數的概率。
    (5)兩次朝上一面的點數的和為5的概率。
    九年級數學概率教案篇三
    一、選擇題(共10小題,每小題3分,滿分30分)。
    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任意畫出一個等邊三角形,它是軸對稱圖形”是隨機事件。
    b.“任意畫出一個平行四邊形,它是中心對稱圖形”是必然事件。
    c.“概率為0.0001的事件”是不可能事件。
    d.任意擲一枚質地均勻的硬幣10次,正面向上的一定是5次。
    【考點】隨機事件.
    【分析】根據隨機事件、必然事件以及不可能事件的定義即可作出判斷.
    【解答】解:a、“任意畫出一個等邊三角形,它是軸對稱圖形”是必然事件,選項錯誤;。
    b、“任意畫出一個平行四邊形,它是中心對稱圖形”是必然事件,選項正確;。
    c、“概率為0.0001的事件”是隨機事件,選項錯誤;。
    d、任意擲一枚質地均勻的硬幣10次,正面向上的可能是5次,選項錯誤.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了隨機事件、必然事件以及不可能事件的定義,解決本題需要正確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隨機事件的概念.必然事件指在一定條件下一定發(fā)生的事件.不可能事件是指在一定條件下,一定不發(fā)生的事件.不確定事件即隨機事件是指在一定條件下,可能發(fā)生也可能不發(fā)生的事件.
    九年級數學概率教案篇四
    解析:對眾數的概念理解不清,會誤認為這組數據中80出現了三次,所以這組數據的眾數是80.根據眾數的.意義可知,一組數據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數據是這組數據的眾數.而在數據中70也出現了三次,所以這組數據是眾數有兩個.
    答案:這組數據的眾數是70和80.
    好題2.某班53名學生右眼視力(裸視)的檢查結果如下表所示:
    則該班學生右眼視力的中位數是_______.
    解析:本題表面上看視力數據已經排序,可以求視力的中位數,有的同學會誤認為:因為11個數據按照大小的順序排列有:0.1、0.2、0.3、0.4、0.5、0.6、0.7、0.8、1.0、1.2、1.5,則知排在第6個的數是0.6.但注意觀察可以發(fā)現:題目中的視力數據實際是小組數據,小組的人數才是視力數據的真正個數.因此,不能直接求視力數據的中位數,而應先求出53名學生視力數據的中間數據,即第27名學生的視力就是本班學生右眼視力的中位數.
    答案:(53+1)2=27,所以第27名學生的右眼視力為中位數,從表中人數欄數出第27名學生所對應的右眼視力為0.8,即該班學生右眼視力的中位數是0.8.
    九年級數學概率教案篇五
    1.用分式表示生活中的一些量.
    2.分式的基本性質及分式的有關運算法則.
    3.分式方程的概念及其解法.
    4.列分式方程,建立現實情境中的數學模型.
    (二)能力訓練要求。
    1.使學生有目的的梳理知識,形成這一章完整的知識體系.
    2.進一步體驗“類比”與“轉化”在學習分式的基本性質、分式的運算法則及其分式方程解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3.提高學生的歸納和概括能力,形成反思自己學習過程的意識.
    (三)情感與價值觀要求。
    使學生在總結學習經驗和活動經驗的過程中,體驗因學習方法的大力改進而帶來的快樂,成為一個樂于學習的人.
    九年級數學概率教案篇六
    教學目標。
    1.用列舉法(列表法)求簡單隨機事件的概率,進一步培養(yǎng)隨機概念.
    2.經歷實驗、列表、統(tǒng)計、運算、設計等活動,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分析事件,計算其發(fā)生的概率,滲透數形結合,分類討論,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豐富的數學活動,交流成功的經驗,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和創(chuàng)造,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培養(yǎng)積極思維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運用列表法求事件的概率.
    教學難點。
    如何使用列表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為活躍聯歡晚會的氣氛,組織者設計了以下轉盤游戲:a、b兩個帶指針的轉盤分別被分成三個面積相等的扇形,轉盤a上的數字分別是1,6,8,轉盤b上的數字分別是4,5,7(兩個轉盤除表面數字不同外,其他完全相同).每次選擇2名同學分別撥動a、b兩個轉盤上的指針,使之產生旋轉,指針停止后所指數字較大的一方為獲勝者,負者則表演一個節(jié)目(若箭頭恰好停留在分界線上,則重轉一次).作為游戲者,你會選擇哪個裝置呢?并請說明理由.
    以貼近學生生活的聯歡晚會為背景,創(chuàng)設轉盤游戲引入,能在最短時間內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起學生高度的注意力,進入情境,導入新課的教學.
    二、新課教學。
    1.學生分組討論,探索交流.
    九年級數學概率教案篇七
    1.了解必然發(fā)生的事件、不可能發(fā)生的事件、隨機事件的特點.
    2.能根據隨機事件的特點,辨別哪些事件是隨機事件.
    3.有對隨機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定性分析的能力,了解影響隨機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因素.
    重點:對生活中的隨機事件作出準確判斷,對隨機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定性分析.
    難點:對生活中的隨機事件作出準確判斷,理解大量重復試驗的必要性.
    一、自學指導.(10分鐘)。
    自學:閱讀教材p127~129.
    歸納:在一定條件下必然發(fā)生的事件,叫做__必然事件__;在一定條件下不可能發(fā)生的事件,叫做__不可能事件__;在一定條件下可能發(fā)生也可能不發(fā)生的事件,叫做__隨機事件__.
    二、自學檢測:學生自主完成,小組內展示,點評,教師巡視.(5分鐘)。
    1.下列問題哪些是必然發(fā)生的?哪些是不可能發(fā)生的?
    (1)太陽從西邊落下;。
    (2)某人的體溫是100℃;。
    (3)a2+b2=-1(其中a,b都是實數);。
    (4)自然條件下,水往低處流;。
    (5)三個人性別各不相同;。
    (6)一元二次方程x2+2x+3=0無實數解.
    解:(1)(4)(6)是必然發(fā)生的;(2)(3)(5)是不可能發(fā)生的.
    2.在一個不透明的箱子里放有除顏色外,其余都相同的4個小球,其中紅球3個、白球1個.攪勻后,從中隨機摸出1個小球,請你寫出這個摸球活動中的一個隨機事件:__摸出紅球__.
    3.一副去掉大小王的撲克牌(共52張),洗勻后,摸到紅桃的可能性____摸到j,q,k的可能性.(填“”“”或“=”)。
    4.從一副撲克牌中任意抽出一張,則下列事件中可能性最大的是(d)。
    a.抽出一張紅桃b.抽出一張紅桃k。
    c.抽出一張梅花jd.抽出一張不是q的牌。
    5.某學校的七年級(1)班,有男生23人,女生23人.其中男生有18人住宿,女生有20人住宿.現隨機抽一名學生,則:a.抽到一名住宿女生;b.抽到一名住宿男生;c.抽到一名男生.其中可能性由大到小排列正確的是(a)。
    點撥精講:一般的,隨機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不同的隨機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有可能不同。
    九年級數學概率教案篇八
    1.知道通過大量重復試驗,可以用頻率估計概率.
    2.會根據問題的特點,用統(tǒng)計來估計事件發(fā)生的概率,培養(yǎng)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讓學生經歷硬幣實驗和投圖釘實驗,對數據進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通過“猜想試驗——收集數據——分析結果”的探索過程,體驗頻率的隨機性與規(guī)律性,豐富對隨機現象的體驗,了解用頻率估計概率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培養(yǎng)隨機觀念.
    4.通過對問題的分析,理解用頻率來估計概率的方法,滲透轉化和估算的思想方法.
    5.在合作探究學習過程中,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好奇心與求知欲,體驗數學的價值與學習的樂趣.通過概率意義教學,滲透辯證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對實驗數據進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通過對事件發(fā)生的頻率的分析來估計事件發(fā)生的概率.
    教學難點。
    2.對大量重復試驗得到頻率的穩(wěn)定值的分析.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1課時。
    教學內容。
    1.知道通過大量重復試驗,可以用頻率估計概率.
    2.讓學生經歷硬幣實驗和投圖釘實驗,對數據進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通過“猜想試驗——收集數據——分析結果”的探索過程,體驗頻率的隨機性與規(guī)律性,豐富對隨機現象的體驗,了解用頻率估計概率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培養(yǎng)隨機觀念.
    3.在合作探究學習過程中,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好奇心與求知欲,體驗數學的價值與學習的樂趣.通過概率意義教學,滲透辯證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對實驗數據進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教學難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問題:周末市體育場有一場精彩的籃球比賽,老師手中只有一張球票,小強與小明都是班里的籃球迷,兩人都想去,我很為難,真不知該把球給誰,請大家?guī)臀蚁雮€辦法來決定把球票給誰.
    生:抓鬮、抽簽、猜拳、投硬幣,……。
    教師對同學的較好想法予以肯定.(學生肯定有許多較好的想法,在眾多方法中推舉出大家較認可的方法.如抓鬮、投硬幣)。
    追問,為什么要用抓鬮、投硬幣的方法呢?
    學生討論:這樣做公平,能保證小強與小明得到球票的可能性一樣大.
    九年級數學概率教案篇九
    2.?難點關鍵:由實際問題列出的一元二次方程解出根后還要考慮這些根是否確定是實際問題的根.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學生活動:請同學獨立完成下列問題.
    2
    問題1.前面有關“執(zhí)竿進屋”的問題中,我們列得方程x-8x+20=0。
    列表:
    問題2列表:
    3
    22。
    果拋開實際問題,問題2中還有x=-11的解.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2
    回過頭來看:x-8x+20=0有兩個根,一個是2,另一個是10,都滿足題意;但是,問題2中的x=-11的根不滿足題意.因此,由實際問題列出方程并解得的根,并不一定是實際問題的根,還要考慮這些根是否確實是實際問題的解.
    2
    例1.下面哪些數是方程2x+10x+12=0的根?-4,-3,-2,-1,0,1,2,3,4.
    分析:要判定一個數是否是方程的根,只要把其代入等式,使等式兩邊相等即可.
    2
    解:將上面的這些數代入后,只有-2和-3滿足方程的等式,所以x=-2或x=-3是一元二次方程2x+10x+12=0的兩根.
    2
    22。
    練習: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1)x+x+a-1=0的一個根為0,則求a的值。
    點撥:如果一個數是方程的根,那么把該數代入方程,一定能使左右兩邊相等,這種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經常用到,同學們要深刻理解.
    例3.你能用以前所學的知識求出下列方程的根嗎?
    222。
    (1)x-64=0(2)3x-6=0(3)x-3x=0。
    三、鞏固練習。
    教材思考題練習1、2.
    四、歸納小結(學生歸納,老師點評)本節(jié)課應掌握:
    (1)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概念;。
    (2)要會判斷一個數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1.教材復習鞏固3、4綜合運用5、6、7拓廣探索8、9.2.選用課時作業(yè)設計.
    九年級數學概率教案篇十
    1.掌握分式、有理式的概念。
    2.掌握分式是否有意義、分式的值是否等于零的識別方法。
    教學重點。
    正確理解分式的意義,分式是否有意義的條件及分式的值為零的條件。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分式的意義,分式是否有意義的條件及分式的值為零的條件。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用具:投影儀等。
    教學過程:
    九年級數學概率教案篇十一
    上學期學生已經學習了比較、分類,能正確地進行計數,所以填寫統(tǒng)計表時不會感到太困難,其關鍵在于引導學生學會收集信息,整理數據,根據統(tǒng)計表解決問題。學生在生活中積累了較多的生活經驗,能利用統(tǒng)計圖表中的數據作出簡單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體會統(tǒng)計的作用。本單元教材選擇了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生活場景,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學生的校服、講故事比賽、春游的人數情況統(tǒng)計等,同時滲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識,使學生明確統(tǒng)計的知識是為生活服務的。教學內容更加注重對統(tǒng)計數據的初步分析。在教學時,教師要注意讓學生經歷統(tǒng)計活動的全過程,要鼓勵學生參與到活動之中,在活動中不斷培養(yǎng)動手實踐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并加強與同伴的合作與交流。
    九年級數學概率教案篇十二
    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的關系是重點,讓學生從具體方程的根發(fā)現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之間的關系,并用語言表述,以及由一個已知方程求作新方程,使新方程的根與已知的方程的根有某種關系,比較抽象,學生真正掌握有一定的難度,是教學的難點。
    九年級數學概率教案篇十三
    知識技能:使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能利用統(tǒng)計表的數據提出問題并回答問題。
    數學思考:了解統(tǒng)計的意義,學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問題解決:能根據統(tǒng)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并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情感態(tài)度:通過對周圍現實生活中有關事例的調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
    教學重點:使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統(tǒng)計過程,能根據統(tǒng)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問題、回答問題,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教學難點:使學生親歷統(tǒng)計的過程,在統(tǒng)計中發(fā)展數學思考,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九年級數學概率教案篇十四
    引例:問題:從甲、乙兩種農作物中各抽取10株苗,分別測得它的苗高如下:(單位:cm)。
    甲:9、10、10、13、7、13、10、8、11、8;。
    乙:8、13、12、11、10、12、7、7、10、10;。
    問:(1)哪種農作物的苗長的比較高(我們可以計算它們的平均數:=)。
    (2)哪種農作物的苗長得比較整齊?(我們可以計算它們的極差,你發(fā)現了)。
    歸納:方差:設有n個數據,各數據與它們的平均數的差的平方分別是。
    我們用它們的平均數,表示這組數據的方差:即用來表示。
    (一)例題講解:
    測試次數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
    段巍1314131213。
    金志強1013161412。
    給力提示:先求平均數,在利用公式求解方差。
    (二)小試身手。
    1、.甲、乙兩名學生在相同的條件下各射靶10次,命中的環(huán)數如下:
    經過計算,兩人射擊環(huán)數的平均數是,但s=,s=,則ss,所以確定。
    去參加比賽。
    1、求下列數據的眾數:
    (1)3,2,5,3,1,2,3(2)5,2,1,5,3,5,2,2。
    九年級數學概率教案篇十五
    乒乓球的標準直徑為40mm,質檢部門從a、b兩廠生產的乒乓球中各抽取了10只,對這些乒乓球的直徑了進行檢測。結果如下(單位:mm):
    b廠:39.8,40.2,39.8,40.2,39.9,40.1,39.8,40.2,39.8,40.2.
    你認為哪廠生產的乒乓球的直徑與標準的誤差更小呢?
    (1)請你算一算它們的平均數和極差。
    (2)是否由此就斷定兩廠生產的乒乓球直徑同樣標準?
    今天我們一起來探索這個問題。
    探索活動。
    算一算。
    把所有差相加,把所有差取絕對值相加,把這些差的平方相加。
    想一想。
    你認為哪種方法更能明顯反映數據的波動情況?
    九年級數學概率教案篇十六
    通過上學期的努力,我班多數同學學習數學的興趣漸濃,學習的自覺性明顯提高,學習成績在不斷進步,但是由于我班一些學生數學基礎太差,學生數學成績兩極分化的現象沒有顯著改觀,給教學帶來很大難度。設法關注每一個學生,重視學生的全面協調發(fā)展是教學的首要任務。本學期是初中學習的關鍵時期,教學任務非常艱巨。因此,要完成教學任務,必須緊扣教學目標,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把握好重點、難點,努力把本學期的任務圓滿完成。九年級畢業(yè)班總復習教學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數學總復習的質量和效益,是每位畢業(yè)班數學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
    二、教學目標和要求。
    1、知識與能力目標知識技能目標。
    理解二次函數的圖像、性質與應用;理解相似三角形、相似多邊形的判定方法與性質,掌握銳角三角函數有關的計算方法。理解投影與視圖在生活中的應用。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探索、學習,使學生逐步學會正確合理地進行運算,逐步學會觀察、分析、綜合、抽象,會用歸納、演繹、類比進行簡單地推理。通過學習交流、合作、討論的方式,積極探索,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質量,逐步形成正確地數學價值觀。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進一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聯系,同時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教。
    (2)通過體驗探索的成功與失敗,培養(yǎng)學生克服困難的勇氣。
    (3)通過小組交流、討論有關的數學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交流能力。
    (4)通過對實際問題的分析和解決,讓學生體會數學的價值,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對數學的興趣。
    三、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認真研讀新課程標準,鉆研新教材,根據新課程標準,擴充教材內容,認真上課,批改作業(yè),認真輔導,認真制作考試試卷,也讓學生學會認真學習。
    2、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給學生介紹數學家、數學史、介紹相應的數學趣題,給出數學課外思考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3、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構建,營造民主、和諧、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氛圍,分享快樂的學習課堂,讓學生體會學習的快樂,享受學習。
    4、運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指導教學,積極更新自己腦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將帶來不同的教育效果。
    5、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陶行知說: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有助于學生穩(wěn)步提高學習成績,發(fā)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彌補智力上的不足。
    6、加強學生解題速度和準確度的培養(yǎng)訓練,在新授課時,凡是能當堂完成的作業(yè),要求學生比速度和準確度,誰先完成誰就先交給老師批改,凡是做的全對要給予獎勵。
    7、加強個別輔導,加強面批、面改,加強定時作業(yè)的訓練。并進行作業(yè)展覽,對作業(yè)書寫的好又全部正確的貼在學習園地中。
    8、積極主動的與其他教師協同配合,認真鉆研教材,搞好集體備課,不斷學習他人之長處。
    以上內容來自京翰教育一對一輔導——針對全國中小學開設課外輔導班,輔導孩子提高學習成績,幫助家長正確教育孩子成長,輔佐老師更好指導學生學習方法。
    九年級數學概率教案篇十七
    1、通過復習,加強統(tǒng)計觀念的培養(yǎng)。
    2、使學生能對數據進行簡單分析,根據分析結果作出簡單的判斷與預測。
    3、進一步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
    4、進一步體會小數的含義,掌握小數的讀寫法,并能進行簡單的小數加、減法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