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學論文范文(14篇)

字號:

    總結是一個反思的過程,讓我們更加明確下一步的目標和計劃。創(chuàng)意思維是現(xiàn)代社會重要的思考方式之一,可以培養(yǎng)人的創(chuàng)造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接下來是一些總結范文的分享,請大家一起來欣賞和學習。
    高一化學論文篇一
    】掌握硫及其氧化物的性質,so2的檢驗方法。認識so2作為污染物的危害。
    】so2的化學性質及其檢驗方法。
    (二)化學性質:;。
    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硅sio2。
    物理性質。
    與酸反應。
    與naoh溶液。
    與cao反應。
    請同學們觀察演示實驗4-7,驗證自己的想法。
    (教學設計)。
    1.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2.還原性:
    (2)so2可使___________溶液、____________溶液褪色(觀察補充演示實驗現(xiàn)象)。
    有關的.化學方程式:
    4.漂白性:
    漂白性物質的比較:
    漂白原理氧化還原反應作用化合作用吸附作用。
    變化類型化學變化。
    漂白效應永久漂白。
    二氧化硫so2二氧化碳co2。
    物理性質。
    與酸反應。
    與naoh溶液。
    與cao反應。
    氧化性。
    還原性。
    漂白性。
    請你根據(jù)“性質決定用途”歸納出so2的用途。
    請你結合自己在課外收集的資料來談談空氣污染的現(xiàn)狀及處理措施。
    高一化學論文篇二
    使學生在了解氣體的體積與溫度和壓強有密切關系的基礎上,理解氣體摩爾體積的概念。
    通過氣體摩爾體積的概念和有關計算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分析、推理、歸納、總結的能力。
    通過本節(jié)的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
    通過教學過程中的設問,引導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
    氣體摩爾體積的概念。
    相同溫度和壓強下,相同物質的量的任何氣體所占的體積大約相同的原因。
    設疑、導思、歸納、應用。
    多媒體輔助。
    [復習提問]。
    1.1mol物質含有的粒子數(shù)約是多少?
    2.什么叫摩爾質量?
    [引入新課]前面我們學習的物質的量,它把宏觀上可稱量的物質與微觀粒子聯(lián)系起來,宏觀上可感知的除了物質的.質量,還有物質所占的體積上節(jié)課我們研究了1mol物質所具有的質量,這節(jié)課我們來討論1mol物質所占的體積。
    [板書]一、氣體摩爾體積。
    1.1mol固、液態(tài)物質的體積。
    [提問]已知物質的質量和密度,怎樣求體積?
    學生回答:v=。
    物質。
    粒子數(shù)。
    1mol物質質量(g)。
    20℃密度(g/cm3)。
    體積(cm3)。
    fe。
    6.02×1023。
    56。
    7.8。
    al。
    6.02×1023。
    27。
    2.7。
    pb。
    6.02×1023。
    207。
    11.3。
    h2o。
    6.02×1023。
    18。
    1(4℃)。
    h2so4。
    6.02×1023。
    98。
    1.83。
    []1mol物質的體積。
    []1mol固、液態(tài)物質的體積不相同。
    2.1mol氣態(tài)物質的體積。
    []影響氣體體積的因素。
    指導學生注意觀察分子間平均距離的變化。
    []比較一定質量氣體的體積,必須在相同溫度和壓強條件下。
    []標準狀況:0℃,101kpa。
    []計算標準狀況下,1molh2、o2、co2氣體的體積,并填表:
    氣體。
    粒子數(shù)。
    1mol物質質量(g)。
    密度(g/l)。
    體積(l)。
    h2。
    6.02×1023。
    2.016。
    0.0899。
    o2。
    6.02×1023。
    32.00。
    1.429。
    co2。
    6.02×1023。
    44.01。
    1.977。
    []在標準狀況下,1mol任何氣體所占的體積都約是22.4l。
    []22.4l體積的實物模型。
    []單位物質的量氣體所占的體積叫做氣體摩爾體積。
    vm=單位:l/mol。
    []22.4l/mol只是在特定條件下的氣體摩爾體積。氣體摩爾體積是在任意溫度、壓強下,氣體體積與氣體物質的量之比。
    []為什么在一定溫度、壓強下,1mol固、液態(tài)物質體積不同,而1mol氣體體積都大致相同呢?讓我們從物質的組成和結構上找找原因。
    []決定物質體積的主要因素。
    []影響物質體積的因素。
    2.為什么體積由18ml變?yōu)?.06×104ml,體積擴大了1700倍。
    []在粒子數(shù)相同的條件下,固、液態(tài)物質的體積主要決定于構成物質的粒子的大小,由于構成不同物質的粒子的大小不同,所以1mol固、液態(tài)物質的體積不相同;氣體的體積主要決定于粒子間的距離,不同氣體分子間的平均距離大約相等,所以1mol氣體的體積大致相同。
    [](投影)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如不正確,指出錯誤的原因。
    1.1mol任何氣體的體積都是22.4l。
    2.1molh2的質量是1g,它所占的體積是22.4l/mol。
    3.1mol任何物質在標準狀況時所占的體積都約為22.4l。
    4.22.4lo2一定含有6.02×1023個o2。
    5.在同溫同壓下,32go2與2gh2所占的體積相同。
    6.在同溫同壓下,20mlnh3與60mlo2所含的分子個數(shù)比為1:3。
    (答案:正確的是5.6.)。
    第二節(jié)氣體摩爾體積。
    一、氣體摩爾體積。
    1.1mol固、液態(tài)物質的體積。
    1mol固、液態(tài)物質的體積不相同。
    2.1mol氣態(tài)物質的體積。
    標準狀況:0℃,101kpa。
    在標準狀況下,1mol任何氣體所占的體積都約是22.4l。
    單位物質的量氣體所占的體積叫做氣體摩爾體積。
    vm=單位:l/mol。
    高一化學論文篇三
    摘要:本文對高校拓展訓練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進行研究。研究發(fā)現(xiàn),拓展訓練與傳統(tǒng)教學相比,在授課形式、教學方法和手段等都不相同。希望通過本研究,能為拓展訓練在高校的推廣和應用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拓展訓練;拓展訓練教學;教學模式。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人們對素質教育的認識加深,教育者對學生的教育不再僅僅局限于智育,很大一部分力量開始向非智力因素轉移。部分高校組織學生進行拓展訓練,希望大學生增強動手實踐能力,增強團隊配合意識能力,增強溝通能力等。
    一、拓展訓練的定義和意義。
    拓展訓練是以體驗式的教育方法來培養(yǎng)人們良好心理品質、提高綜合素質的一種動態(tài)教育模式,是人們通過一定的動態(tài)活動,經過自身的實踐和體驗過程,使心理品質和綜合素質得到完善與發(fā)展。
    拓展訓練項目設計的最終目標是對生活、工作給予啟發(fā)。例如:完成項目過程中大家是如何互相幫助、互相鼓勵的;是以怎么樣的心態(tài)來面對困難的;是如何挑戰(zhàn)自我、突破自我的。過程中教練引導學員把訓練當作一面鏡子,看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遇到類似的情況大家是如何度過的,然后和訓練中相似的點進行對照,從而得到啟示。
    二、拓展訓練與傳統(tǒng)教學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拓展訓練的學習模式與傳統(tǒng)教學相比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從教師授課方向來看,傳統(tǒng)教學一般以知識傳授為主、有的以技能提升為主,而拓展訓練以問題解決為主,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想各種方法來完成教師設置的任務;從師生在教學中的關系或者主導性來看,傳統(tǒng)教學以教師為中心,教師來控制教學的過程,而拓展訓練完全以學生為中心、學生主導活動的過程;從學生的學習收獲來看,傳統(tǒng)教學以獲得間接經驗為主,拓展訓練則以學生個性體驗獲得直接經驗為主;從教師角色來看,傳統(tǒng)教學多為教師講授為主,而在拓展訓練中教師的地位發(fā)生了變化,不直接教授,而以引導為主;從教學過程來看,傳統(tǒng)教學的過程一般是教師講、學生討論、練習,而拓展訓練一般是每名學生在團隊中找到角色、進入角色、行動中學習;傳統(tǒng)教學一般以學生最后獲得知識為主,而拓展訓練更看重的是學生態(tài)度、精神的轉變,由消極變?yōu)榉e極,由錯誤轉為正確;從學習成果類型上看,傳統(tǒng)教學主要以學習專業(yè)課程、基礎知識為主,學校也更加重視,對于人文知識、社會學知識則重視程度偏弱,教學手段落后。而拓展訓練是以學生行動感悟、教師引導掌握人文知識、社會學知識和技能如執(zhí)行力、領導力、溝通等為主;從社會適應能力培養(yǎng)上看,傳統(tǒng)教育培養(yǎng)出的學生專業(yè)知識較好、但社會適應能力不足,學生“高分低能”。而拓展訓練作為現(xiàn)代教學的補充,在學生學習常規(guī)課堂上的內容外,又增加了學生動手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的訓練,使學生能更好的符合時代需要、更好的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求,成為有用之才。所以從上述過程上來看,拓展訓練使學生更有有趣參加、也更加積極主動。以往教師、家長逼學生學習的狀況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學生特別投入的在活動中體驗、學習、進步。
    (一)拓展訓練教學模式不同于傳統(tǒng)教學。
    從社會需要和大學生自身需求來說都渴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那么采用什么樣的方法、手段上課更有效是學校必須要考慮的問題,而拓展訓練的著力點在于教學內容和手段因素。拓展訓練之所以可以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是因為拓展訓練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傳統(tǒng)教學有著顯著的不同。
    傳統(tǒng)教學關于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方面形式比較單一,基本以課堂講授為主。傳統(tǒng)課程教學的一般模式是:講解――聽;或者講解――聽――學生練習。但綜合素質的提升需要通過大量的實踐并且需要知識和技能相結合才能完成,所以傳統(tǒng)素質教育課程無法滿足培養(yǎng)研究型、創(chuàng)新型、復合型高素質人才的要求。
    而體驗式的模式以它“團隊合作學習”的方式打破了傳統(tǒng)教育中的以“獨善”為主的教育模式,它的一般模式是:前期分析――課程設計――場景布置――挑戰(zhàn)體驗――分享回顧――引導總結――提升心智――改變行為。讓學生在集體中、在合作中、在矛盾中、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領悟做人的道理,激發(fā)想象的潛能,完善健全的人格。通過親身體驗來培養(yǎng)自己的集體精神、人文精神,全面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拓展訓練教學方法不同于傳統(tǒng)教學。
    1、“鏡子”原理的應用――看自己。
    “鏡子”原理簡單的說,就是通過別人看自己,把別人作為自己進步的一面鏡子。在拓展訓練課堂上,每個人都會成為別人的鏡子,同時在別人身上也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古人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衰,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泵總€參訓者都在“事件”中扮演一定的角色,都能在“事件”中的別人身上找到自己,同時通過自己扮演的角色為別人提供素材,這樣就能更直觀、清晰的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為個人修養(yǎng)的提升奠定基礎,大學生人文素質的提高也正是從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開始,通過“鏡子”認識自己的缺點。
    2、體驗中反思――想自己。
    體驗中反思,是指每個訓練內容結束后對過程中出現(xiàn)問題的思考,這個過程在拓展訓練中也叫“原景重現(xiàn)”。與課堂上傳授知識不同,拓展訓練課程中更注重引導學生心態(tài)朝著積極的方向發(fā)展、更注重對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yǎng),主要包括溝通能力、反思能力,尤其是反思能力。反思是進步的基礎,通過反思,可以讓當事者從認識自己在活動過程中所犯的錯誤開始,進而遷移到反思自己的日常學習、生活中類似問題的不足之處,從而進行有效的修正。當一個人做了錯事后如果不能及時、有效的進行反思、不能準確的'認識自己的不足,甚至出了問題采取歸咎于外的態(tài)度,認為總是別人的錯、自己做得很好,就不會取得進步、甚至會在類似的事情上重復犯錯。
    3、拓展訓練主張“不拿別人的問題說話”――說自己。
    在其他學科課堂教學中,教師經常用一些案例來闡述觀點,雖然具有一定的說服力,但許多學生認為這些案例、事件多數(shù)情況下不會發(fā)生在自己身上、與己無關,慢慢的過渡到不愿意關注教學內容從而導致教學效果的降低。而在拓展訓練課堂上,涉及到的主角就是參訓者本人,事件則是剛剛發(fā)生過在參訓者自己身上的。自己的親身“體驗”,再加上“體驗”后想的、和大家分享的也是和自己相關的事,就使得參訓者的興趣更濃,同時極大的提高了訓練效果,為人文素質的提升提供了原始的、更有說服力的依據(jù)。隨著一個人個人修養(yǎng)、自身素質的不斷提高,很自然的就會對和自己有關的事去負責。敢于去承擔責任,這也是一個人人文素質提高的標志之一。由于訓練中大家思考的、交流的內容都是和自己有關的事,也讓大學生更生動、更直觀的看到自己在團隊的不足,從而得到改正和提高。
    4、拓展訓練的“教師”是全體參訓者。
    英國文學家蕭伯納說過:“有形的東西越多人參與分配,每個人得到的越少;無形的東西越多人參與分配,每個人得到的越多?!蓖卣褂柧氁浴盎顒印睘檩d體,通過活動后大家坐在一起分享、交流心得來提高,而不只是教師為主體不停的灌輸理論。這樣的學習模式也使得大家在每次遇到問題時都能從很多個角度、不同的方向上進行思考,“角度”多了、“老師”多了,自然能讓同學們清晰的判斷團隊中誰做得更好,什么樣的行為更能被群體、被社會所接受。
    三、小結。
    高校拓展訓練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相比,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把他們很好的結合起來,使他們各自的優(yōu)勢能很好的融合、相互促進;同時又能彌補相互之間的不足,做到更好的為教育服務、更好的為大學生服務。
    參考文獻:
    [1]毛振明,王長權。學校心理拓展訓練[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
    [2]于振峰,王晨宇。關于將拓展訓練融入體育教學的理論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4,(3):15―17。
    高一化學論文篇四
    1、舉例說明化學能與電能的轉化關系及其應用。
    2、會應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簡易原電池。
    生活在現(xiàn)代社會,學生對“電”有著豐富而強烈的感性認識。當學生了解了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轉化的原因,并感受了探究化學能與熱能的相互轉化過程后,會對化學能與電能之間的轉化問題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能量轉換角度看,本節(jié)課程內容是對前一節(jié)課中“一種能量可以轉化為另一種能量,能量是守恒的;化學能是能量的一種形式,它同樣可以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熱能和電能等”論述的補充和完善。從反應物之間電子轉移角度看,原電池概念的形成是氧化還原反應本質的拓展和應用。從思維角度看,“將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思想,是對“化學能——熱能——機械能——電能”思維方式的反思和突破。
    中學生對“電”的內容的認識不僅來源于生活經驗,而且來源于學科學習。在生活經驗方面,不僅接觸了火力發(fā)電(或水利發(fā)電),而且接觸了干電池等化學電源;在學科學習方面,學生不僅接觸了摩擦起電,而且還從能量轉化的角度認識了電能,此外還學習了關于電的初步知識(如電源的正負極、電壓和電流等內容),因此對電并不陌生。此外,高中《化學1》已較為系統(tǒng)的學習了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也學習了鈉、鎂、鋁、鐵等有關的金屬知識,以及電解質溶液的內容。這些經驗基礎為本課的教學提供了必要的基礎。為本節(jié)的學習做了知識、能力上的準備。
    同時原電池是高中化學學科體系的核心知識之一,它的教學是氧化還原反應原理的延伸與應用,也是后續(xù)電化學知識的基礎。原電池的教學是體現(xiàn)學科交叉,科學理論聯(lián)系實際,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好素材。學生在第一節(jié)學習了化學能與熱能的轉化關系,本節(jié)課則學習化學能轉化為另外一種能量即電能,由于電化學知識是學生首次接觸的新領域,存在著強烈的好奇心和陌生感,因此一個好的'開端十分重要。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原電池的概念、工作原理和構成條件,同時掌握原電池正負極的判斷方法。
    (2)通過學生設計完成原電池構成條件的實驗,學習實驗研究的方法。
    (3)能舉例說明化學能與電能的轉化關系及其運用。
    2、過程與方法。
    (1)分析火力發(fā)電的原理及利弊,建立“將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新思路,通過對氧。
    (2)通過實驗和科學探究,對比、歸納,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精神和分析、歸納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化學能與電能轉化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化學能轉化為電能對現(xiàn)代化的重大意義,
    (2)通過原電池形成條件的探究,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科學態(tài)度和方法,體會實驗在化學。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原電池的概念、工作原理及形成條件。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一化學論文篇五
    1、上網(wǎng)搜索5套中考題,認真完成,總結初中所學的重點知識。
    2、查資料,掌握h2、o2(三種方法)、co2的實驗室制法及其化學性質。
    3、熟練書寫初中課本化學上、下冊所有化學方程式。
    4、熟記前20號元素的符號,及原子結構示意圖。
    5、熟記常見元素及其原子團的化合價,并能根據(jù)化合價書寫化學式。
    二、預習高中第一冊化學課本——提前對高中知識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明確高中知識的提升點,充滿信心地迎接高中的學習。
    建議:
    1、閱讀課本,結合課本知識提出問題,能找到問題的預習才是有價值的。
    2、完成課后練習,檢驗預習效果。
    3、結合預習中的問題和作業(yè)中的錯題,查閱資料解決它們,學會學習是高中生的必備素質之一啊!
    4、化學實驗充滿了樂趣,時而還會給你意想不到的幫助,多動手完成一些家里能做的實驗吧!
    高一化學論文篇六
    氣體摩爾體積是在學習物質的量的基礎上學習的,它將氣體的體積和氣體的物質的量聯(lián)系起來,為以后學習氣體參加反應的計算奠定了基礎。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決定物質體積大小的因素;
    2、理解氣體摩爾體積的概念;
    3、掌握氣體體積與物質的量之間的轉換關系。
    (二)過程與方法:
    從分析決定物質體積大小的因素入手,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的意識,通過設置問題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引導學生進行歸納,體驗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對結論的影響。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決定物質體積大小的因素和氣體摩爾體積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團結合作的精神,感受科學的魅力。
    教學重點:氣體摩爾體積。
    教學難點:決定物質體積大小的因素、氣體摩爾體積。
    【引入】在科學研究和實際生產中,常常用到氣體,而測量氣體的體積往往比稱量質量更方便。那么氣體體積與它的物質的量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呢?我們今天就來學習氣體體積與其物質的量之間的橋梁——氣體摩爾體積。
    氣體摩爾體積。
    【教師活動】播放電解水的實驗視頻。
    【學生活動】觀察、討論、思考并回答問題。
    1、閱讀教材p13—p14科學探究的內容,并填空。
    (1)實驗中的現(xiàn)象:兩極均產生氣體,其中一極為氫氣,另一極為氧氣,且二者體積比約為。
    (2)。
    質量(g)物質的'量(mol)氫氣和氧氣的物質的量之比氫氣氧氣從中你會得出結論:在相同溫度和壓強下,1molo2和h2的體積。
    物質物質的量(mol)質量(g)密度(g·l-1)體積(l)o211.429h210.0899結論:在標準狀況下,1mol任何氣體的體積都約是。
    【過渡】1mol任何氣體在同溫、同壓條件下體積幾乎相等,1mol固體或液體是否也類似的關系呢?【問題】下表列出了20℃時幾種固體和液體的密度,請計算出1mol這幾種物質的體積。
    結論:在相同條件下,1mol固體或液體的體積。
    高一化學論文篇七
    三、運用多媒體演示實驗———優(yōu)化實驗培養(yǎng)能力。
    高一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但受課時的影響,蘇教版高一教材中所涉及的實驗不可能都演示,且演示實驗總是不能讓所有學生都能看清,多做幾次費時間又費器材,而如果有選擇地播放實驗視頻,每個學生都能清楚地看到演示實驗的全過程及實驗過程中的各種現(xiàn)象,而且還可以在需要的時候隨看隨放,甚至可以重復觀看,同時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例如,在講授氯氣的實驗室制法時,課本上的裝置圖由制氣裝置收集裝置和尾氣處理裝置三部分組成,可以引導學生指出該裝置圖的不足之處并加以改進,即缺少凈化裝置,再用ppt中的圖片同時展示原裝置圖和改進圖,清晰明了,通過對比拓展了知識,培養(yǎng)了學生的綜合能力.運用實驗視頻在課堂上播放,比如氫氣和氯氣混合點燃爆炸,鋁熱反應,鐵生銹的實驗,一些有毒有害的實驗,苯的硝化反應和磺化反應等,可以節(jié)省時間,加快課堂節(jié)奏,活躍課堂氣氛.當然在實際教學中,不能課課使用多媒體教學,不能一味地追求課堂的容量,用ppt課件代替?zhèn)鹘y(tǒng)的粉筆加黑板的授課模式,要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及教學要求,恰當?shù)厥褂枚嗝襟w教學手段,把握好教學節(jié)奏,給大多數(shù)的學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時間和記筆記的時間.總之,在高一巧妙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可優(yōu)化課堂結構,有效增加教學密度,提高教學質量。
    高一化學論文篇八
    最大的敵人往往就是自己。戰(zhàn)勝了自己才是真正的勝利者。
    自己,一個既陌生又熟悉的詞語。談心的寄托者是自己;思想的交匯者是自己;怨恨的對象是自己;無法了解的世界也是自己。它就像青紗般的霧靄,飄緲卻又如此美麗;它就像堅硬的`石頭,冷漠卻又堅強;它就像純凈的水滴,渺小卻又如此重要。在二十一世紀的大舞臺上,自己只是一個小而不能再小的角色。如同沙漠里的沙一樣毫無人知;如同大海里的水滴一樣毫不起眼。
    “自己”成了自己唯一的關注者,試著讓自己打開心扉,重新認識自己。
    性格,是自己獨有的特點。開朗,可愛,頑皮,暴躁,善良組成了一個個美麗的音符,奏響了一曲名叫人生的歌。我們笑,因為開朗;我們哭,因為膽怯;我們生氣,因為暴躁;我們郁悶,因為失落。性格,決定了我們的一切。它就像一個嚴肅的指揮家,不斷揮舞著手中的指揮棒,主導著人生的舞曲。
    缺點,猶如一個黑暗的房間。自己要努力去尋找光源,去打開成功之門。它讓自己無時無刻都在醞釀著潛在的動力。它就像一條無形的鞭,鞭策自己刻苦努力。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缺點。嘗試尋找缺點,正視缺點,對于這條無形的鞭子,如果只是一味地屈就,那將遍體鱗傷。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要想打敗自己,就先要對自己進行徹底的了解。認識自己,讓自己從黑暗的房間里帶著勝利的光輝走出:認識自己,讓自己流利地奏演人生的舞曲;認識自己,讓自己在鞭下站得更加挺拔。
    我們要像竹子一樣驕傲,也要像花朵一樣含蓄;我們要像大海一樣廣闊,也要像小溪一樣細膩;我們要像水滴一樣透明,也要像顏料一樣五彩斑斕。
    把心打開,把手放開,試著了解自己,認識自己。只有這樣,在勝利的遠航中才不會被打敗,在充滿荊棘的路上才不會被傷害。
    抬頭望向天空,天空還是一樣的藍,云朵輕輕地飄過,此時心境將會更加寬廣。風輕撫著臉蛋,悄悄地說:了解自己,你將變得更加精彩。
    高一化學論文篇九
    我結識了新的朋友和老師,但仍從他們身上看到了從前的影子。我努力地讓自己沉浸在新的生活中并強迫自己做一段冗長華美的夢,可我無法阻止自己不去懷念過去的所有知己和良師。一路有他們相助,我才得以站在那里,理解更深層次的教育,也結識新的益友。我從來沒有和他們道別,他們維系了我的成長,對我的人生亦充滿了期盼。或許我正帶著他們的夢想繼續(xù)前行,駛向嶄新發(fā)亮的遠方。
    人對未知的一切總是持有無比濃厚的好奇心,我們私下嘰嘰喳喳地八卦著老師的性格,校長的年齡,同學的喜好,又或是聊聊娛樂新聞。三個月前我也在聊這些,三個月后面前的臉孔悉數(shù)變化,談論的資料卻一成不變。我不禁唏噓感嘆光陰的匆匆仍是帶不走某些東西的罷。
    我對離家的日子著實感到有些不適應,但從小“既來之則安之”的性格讓我消除陌生感,欣然理解。我明白人不可能永遠待在一個環(huán)境,應對新的生活和世界,努力適應才是明智之舉。
    我懷著對“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般生活的期盼,去理解此刻新的生活,并且憧憬未來新的每一天。
    高一化學論文篇十
    “一起長大的約定,打過勾的我都相信,一起長大的約定,那么真心,與你聊不完的曾經,說好要一起旅行……”《蒲公英的約定》唱出了我們對青春的渴望。
    青春是一場美好的旅行。
    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青春,你呢?你的青春好嗎?我的青春在我的心里是與眾不同的,有笑,有哭,也有痛,我一直都期待著未來的一切,用一種平淡的眼光去看未來發(fā)生的一切,當然,我不是圣人,不能不喜不悲,但是盡量不會讓情緒影響自己想要走的路。
    青春也是繽紛多彩的童話世界。
    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我們迎著陽光去呼吸曼妙的空氣,去享受自由的味道,多么美好啊!我們蹦著也跳著,給彼此溫暖的懷抱,跌跌撞撞的路上,無論傷有多深,夢有多遠,我們都一路攙扶著彼此。在春天踏春,在夏天郊游,在秋天漫步,在冬天打雪仗。我們活得開心,活出了別人羨慕的樣子,我想這就是青春吧。
    青春也是一場不可或缺的圣宴。
    我們都活在了幸福的時代,青春的洗離才能讓我們成長,面對高考,我們不容退縮,我們堅持不懈,再接再厲,直面的去面對我們的困難,要有“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钡臎Q心,只有當我們努力的跨過這場春天的洗禮,才能看到明天的彩虹,青春無悔,我們?yōu)閴粝肱ζ床笆パ?,秀出我們的風彩。
    青春,你好,我無怨無悔,青春是美好的代名詞,至少我來過,我活過去,我努力過,便足矣。
    高一化學論文篇十一
    這是一條千百年來束縛著中國人的枷鎖!這是一頭吞噬了億萬個生靈的猛獸!
    然而,這又是為許許多多人所信仰的至理。劈開他們的頭顱,清晰可見的雕刻著兩個大字——習慣!
    讀書便是“四書五經”,重病便依《本草綱目》。要出門嘛,好,老規(guī)矩,先看黃歷,再祭祖宗。
    習慣嘛,這便是習慣,便是信條,根本不必問什么,你所供奉的祖宗是這樣過的,你的祖父和父親是這樣過的,至于你自己嘛,好了,不必想了,你的早已成為一堆白骨的大仁大智的祖先已經為你安排好了,一切循例也就是了。自然,你會心寬體胖,這就是祖宗所賜予的福吧!
    也許你的祖先們俱已消散,那么,也不妨為自己保持了長久的習慣沾沾自喜:飯前一支煙,飯后百步走。辦事則可以翻翻以前的記錄,照這樣辦,是不會出錯了。
    這樣的生活不知經歷了多少年,無數(shù)人在“習慣”下自在的活著。
    然而死水也不會永無波瀾,總是不斷的會有人對這習慣產生疑問,想沖破這以千百個“習慣”織成的巨網(wǎng)。因為他們知道:拋棄舊習慣,才有新發(fā)現(xiàn)!
    無數(shù)人失敗了,被吞食干凈。但也終于有些人勇敢地劈開荊棘,歷盡千辛萬苦,他們留下的,有鮮血和淚,然而也有喜悅——開拓者的沾著眼淚的喜悅。
    千百年來,地球總被認為是方的,是平的,那么那些忠于習慣的人將永遠也領略不到哥倫布到達美洲,麥哲倫環(huán)航地球的豪情。同樣,要是沒有達爾文的數(shù)十年艱苦的探索,沒有他對上帝造人的懷疑,恐怕就將在教堂中手捧《圣經》來領悟生物的起源了吧!
    然而要拋棄舊的習慣,就不免會有犧牲。如第一個打破人心臟禁區(qū)的塞爾維斯,一心要向人們揭示行星運行奧秘的布魯諾,以及為了探索放射性而過早逝去的波蘭的瑪麗·居里,丹麥的羅茲,美國的沃森。
    但這與那些為習慣所埋葬的人們不同,這些先驅者的英名將永遠長存,他們鐫刻在人類進步史上的名字將永不磨滅!
    我愿以我的身心與先驅者相伴,沖破舊習慣,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
    高一化學論文篇十二
    鑰匙轉動得有些生硬,這把長久不用的鑰匙幾乎要忘記了鎖的模樣。老木門推動時發(fā)出的吱呀聲,讓客廳木凳上的母親一驚而起,她望過來時,眼中又驚訝又疑惑。我立在門口,喉頭發(fā)出咕嚕的聲音——我想叫“媽”,卻怎么也叫不出口。我于是尷尬地笑笑,像個不知所措的孩子。
    我就是個孩子,在她眼中永遠是。幾秒寂靜后,她興奮地喚著“女兒”,把我安置在小木凳上,沒了蹤影。我知道她在廚房,每次回家她一定要先做一碗兒時最愛吃的蔥油面,廚房傳來金屬相碰的清脆的鳴聲。從前放學回家,總能聽到這樣我的聲音,距離那樣的日子,已經過去了十年。
    那時我會背著書包,舔著冰棍,攥著試卷,興致勃勃地踏進家門。廚房的聲音會暫時停下來,母親用沾滿油的手指捏起我的試卷,看到打在上面的大紅勾,滿意地摸摸我的臉,然后看到冰棍,耷下臉來,收走剩下的半根。從那以后,窗外邊的大榕樹下成了我享受冰棍的圣地,那里能聽到母親的炒菜聲,炒菜聲一停,我便帶著一顆饞漢的心往家趕。
    那棵榕樹仍在,但卻是老態(tài)龍鐘,憔悴地佝僂在路邊。而我,也不再抱著期待美味的心情等待廚房的聲音,不再愛吃蔥油面,長大后似乎一切都變了,我感到有些彷徨和失落。
    今天突然到這個久違的家,是因為當我在街上像個無業(yè)游民一樣徘徊時,我想到了母親,我想要回到這個港灣,讓時刻緊繃的心獲得暫時的休憩。木凳上留有母親的余溫,仿佛兒時躺在母親臂彎里的溫暖。我嗅到了蔥油面的香氣,那一瞬間我覺得無比滿足。
    老電視機里正在播報新聞,我滋溜溜地吮面條,母親坐在我身旁,一會看新聞,一會凝視女兒,就像從前一樣。她靜靜聽我有一搭沒一搭地說煩惱,然后勸我多吃點,看開點。她每次都會堅定地告訴我“沒有什么過不去的坎兒”,她的話簡樸而哲理,每一次都會敲醒迷茫的我。她安慰我:“事業(yè)就像學業(yè),都要汗水和淚水累積才能成功”,然后把我從小到大她所珍藏的卷子拿出來,一張張驕傲地展示給我,笑得燦爛如花。
    母親關掉電視送我離開時,仿佛兒時送我上學一般,我是母親永遠的孩子,帶著她的鼓勵和希冀,疼愛和祝福,踏向新的明天。
    太陽照常升起,日子也還在繼續(xù),我要攜著腳步匆匆再次義無反顧地扎入人潮里。我會一往無前,無所畏懼,因為就算不回頭顧盼,我也知道,你永遠在我身旁。
    高一化學論文篇十三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公平。
    公平到底是什么?是利益的均勻分配還是資源的共同分享。在我看來,公平是我們對于世界的自我認識,它確實依賴于規(guī)則體現(xiàn),但在我們的自我意識不斷強化的背景之下,公平更多的變成了我們的主觀態(tài)度。所以我們身邊存在著的是相對公平,然而在這公與不公中,有些人質疑有些人抱怨而有些人樂觀有些人享受著向前。
    中國的高考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因為它充滿爭議和質疑??吹胶芏嗟耐瑢W瘋狂的轉著一個“高考天問”的視頻,對高考叱罵般的怒吼讓還在各種大大小小的考試里掙扎的他們產生了深深的認同感,那一句“這樣的高考你說公平嗎”真是震撼人心啊。我們不能否認,對高校錄取產生很大影響的地方保護主義確實不公平,為了孩子有安靜的考試環(huán)境而荼毒一池青蛙的家長也是不正義的。但是,就因為有些人苦讀多年而高考失利來指責高考,某地出現(xiàn)了高考作弊來指責高考,高考順利但大學畢業(yè)后仍然就業(yè)難來指責高考,這對高考又公平嗎?這就是自以為的不公平,當不公平走上極端,對這個社會、世界充滿仇視,對自己的生活充滿抱怨,沒有對自己的審視,有的只是一味的自我,那么在他眼中還有什么公平可言呢。
    而另一些人,也就是大眾口中的寒門學子。因為想要擺脫貧窮,要給家人更好的生活,想要建設自己落后的家鄉(xiāng)。他們對高考,有更多的尊敬和期待,這是多么明亮的帶他們走出黑暗的火把啊。視頻中一句比一句咄咄逼人的“我不知道一個考試有多么重要”,在這里有了答案。他們相信著,通過了高考,前景無限美好,任何的挫折困難不在話下,這些美好的愿望至少支撐著他們勇往直前,相信著有公平作舟駛向遠方。這時候的公平就不僅僅是一個度量,更是一種信仰,是小小的我們對世界的自我認識。
    高考是簡單的,但社會是復雜的,所以公平與不公平都不是我們能判斷的。世界上沒有一樣東西是絕對的,我們該怎么說本質呢?還是要回歸個體吧,公平不是“貴妃研磨,力士脫靴”的輝煌,不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悲涼;公平是“江上清風,山問明月”的共享,是“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的執(zhí)著。
    我對世界的自我認識,是公平。
    高一化學論文篇十四
    人生就像是一次遠行,如果沒有明確的志向,如果沒有實際的人生追求,如果不能堅定地有所作為,就會如同背著沉重的包袱,步履蹣跚,前行一步都很困難。甚至還會走許多彎路,到頭來還是一事無成。
    人生在世,第一要有志。有志方可成事,用古人的話來說,就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睔v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回首歷史,有志者比比皆是。那個生于憂患,死于誣陷,背負著“精忠報國”的母訓,令兀術軍聞風喪膽,潰敗而逃的的岳鵬舉,他沒有忘記自己的志向,一生一世都在為母親刻下的諄諄教誨而努力。他的志向最終刻在了青史的竹簡上,刻在了后人的心里。倘若岳飛沒有那遠大的志向,只是平庸地活著,又怎么會有“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傳奇流傳后世呢?可見有志是成功的基礎。
    量力而行,第二要實際。合適的才是最好的。有一次,法國一家報紙舉行有獎智力競猜,有道題目是:“如果盧浮宮發(fā)生火災,情況緊急,只能搶救出一幅畫,你會搶救哪一幅?”回答者成千上萬,但作家貝爾納以最佳答案獲得了該題的獎金。他的回答是:“我搶救離出口最近的那幅畫?!辈浑y看出,這個的確是最佳解決方案。生活中有的人喜歡把自己的目標定得過于高大,結果因為不切實際,非但實現(xiàn)不了,反而帶來了不少的副作用。明明只能挑八十斤的擔子,卻偏要挑兩百斤,結果可想而知。殊不知,成功的最佳目標往往不是最有價值的那個,而是最有可能實現(xiàn)的那個。
    以勤為路,第三要行動。想不勞而獲無異于癡人說夢,光說不做,更不能成事。人們往往只知道有志重要,卻忘了后面那句話“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可見要想成功,還需要苦其心志。人生猶如一座天平,你可以把你想要得到的任何東西放在天平的一端,但是在另一端,必須放上相等的重量。當有人問研制出世界首創(chuàng)掌上產品的中山名人電腦公司總經理余德發(fā)是哪個院校畢業(yè)的,他笑著說:“我是社會大學畢業(yè)的,學的是苦難系拼命專業(yè),課本就是汽車大王艾柯卡的名言‘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彼?,如果你還沒有獲得你所期望的收益,那么就試著讓天平另一端的砝碼變得更重一些吧!
    人生就像遠行,只有明確自己的志向,只有追求現(xiàn)實的人生,只有踏實努力地實現(xiàn),我們才能走得輕松從容,才不會迷路,才會走出屬于我們自己更廣闊的天地,任我們施展拳腳,鑄就多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