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記的讀后感(熱門17篇)

字號:

    讀后感是對讀者個人閱讀體驗和思想感悟的記錄和總結(jié)。寫讀后感時,應(yīng)該重點關(guān)注哪些方面的內(nèi)容和觀點?讓我們一起思考和交流。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狂人日記的讀后感篇一
    文中寫道“他們一翻臉,便說人是惡人”,及其“翻天妙乎,與眾不同”的處世原則更是將封建統(tǒng)治階級顛倒黑白的本領(lǐng)描述的淋漓盡致。他們“想吃人,又是鬼鬼祟祟,想法遮掩,不敢直接下手”,這正是他們?nèi)狈τ職獾捏w現(xiàn)。他們“自己想吃人,又怕被別人吃了”,正如瘋子對他哥哥的勸說中所說的一樣:“吃人的人,什么干不出!”。
    的確,吃人的人,什么干不出!為了吃人,竟連自己的同胞兄弟也要謀害。從中可以看出在封建社會中,少的是親情,多的只是殺害、暴力與兇殘。所以,小孩子,狗,醫(yī)生,陳老五以及大哥,都在以同樣兇殘的目光看著“我”這塊肥肉,他們要“育肥我”,然后再逼“我”,這樣他們“沒有殺人的罪名,又償了心愿”,多么狡猾無恥與兇殘!
    更可悲的是我們的孩子們,他們何以有此等的心思呢?!無非是老子娘教的,“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吃人”,而如此無知善良的“我”也在無意中成了吃人的人,成了吃人的人“銷贓”的同伙。所以他們將希望寄托于孩子身上,因此主人公在文章的末尾高聲吶喊:“救救孩子!”
    狂人日記的讀后感篇二
    作為中國新文學(xué)史上的第一篇現(xiàn)代短篇白話小說的《狂人日記》,初中時就曾被教師要求讀過,但那時尚小,不曾懂得魯迅先生的意圖。頭一回看的時候,都覺得背后陰陰陣陣,有一種看《十宗罪》的感覺,上了高中,再讀此文,感覺自我讀懂了一部分。
    我覺得小說主人公“狂人”,從現(xiàn)代人的角度看來,他就是一個精神病患者,害怕,多疑。用此刻的醫(yī)學(xué)術(shù)語來說,也叫作“迫害妄想癥”患者。醫(yī)生給他看病,讓他靜養(yǎng),他認為那是把他養(yǎng)肥好吃肉。其實,從某種角度來說,他只是個心理變態(tài)。然而,魯迅先生并不是在寫一個精神病人的犯病史?!翱袢恕睂嶋H上是一個敢于向傳統(tǒng)挑戰(zhàn)的知識分子,一個反封建的民主主義者,這些才是“狂人”形象的真正。
    魯迅借用狂人的身份,以日記的形式深刻地批露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zhì)。表面上看似一個狂人的瘋言瘋語,如此的令人驚訝、慨嘆,但這又何嘗不是魯迅自我打從心底里認清那吃人的本質(zhì),想喚醒國民大眾的良知,卻只發(fā)現(xiàn)人們麻木不仁時內(nèi)心的苦痛與掙扎。
    在魯迅的大部分作品中,都表現(xiàn)了當(dāng)時社會的黑暗,人們的不覺醒,強烈地抒發(fā)了讀當(dāng)時社會的憤怒,尤其在《狂人日記》中,這簡直是一個活生生吃人的地獄,可俗話說“由愛生恨”,正是因為魯迅對中國有著不可形容的大愛,才會有如此類似于“恨鐵不成鋼”的大恨。
    狂人日記的讀后感篇三
    《狂人日記》選自魯迅先生的短篇小說集《吶喊》,文章以“狂人”的口吻用第一人稱敘述了“狂人”在回鄉(xiāng)看望朋友時,被別人盯上想要吃掉“狂人”的事。
    那個年代,真是可怕!竟有人吃人的事情出現(xiàn)??蛇@人吃人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原因是什么呢?我想,是因為當(dāng)時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并不注重人民的思想發(fā)展,才導(dǎo)致這種非人性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思想落后的,這無非是吃了快肉罷了,這種人真是悲哀;思想不落后的,不吃人,自然也成了前者的口中餐,須時時警覺,處處小心,唯恐?jǐn)嗨土诵悦?,這種人一定也不是快樂的。
    看看那個年代,再看看現(xiàn)在,你會發(fā)現(xiàn)我們的生活是多么幸福的?。?BR>    現(xiàn)在國家注重人民的思想教育,前一種悲哀的人不會在出現(xiàn)了?;蛘咭膊挥脫?dān)心被吃。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是多么幸福。例如:我在上學(xué)路上不用大人陪著,也不用提心吊膽,怕被別人一把抓住,去當(dāng)做點心吃點;單獨一個人去旅行,也不用擔(dān)心由于吃人肉被別人取了性命,那種人是會受到法律的嚴(yán)懲的。。我們的生活很幸福,我們要珍惜,努力學(xué)習(xí),不要浪費了這幸福的時光。
    我們要珍惜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學(xué)習(xí),讓未來的生活更加幸福。
    狂人日記的讀后感篇四
    在小說的開頭中寫道:“勞君遠道來視,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補矣?!笨袢瞬◇w痊愈暗示的是其他人在精神上的不正常。在眾人眼中,狂人是一個患有迫害狂恐懼癥的病人,在狂人眼中,其他人才是吃人的人。這樣的不同角度和立場,深刻的揭示了病態(tài)社會的悲哀。
    小說通過古久先生的陳年流水簿子的形象暗示,將矛頭直接指向保守的傳統(tǒng)文化?!皩硎侨莶坏贸匀说娜恕?,是狂人對未來社會的幻想和規(guī)劃;“我也未必沒有吃過妹子的肉”,這是狂人對自我的評價和反思,也是自己對前途的絕望,充滿了自我懺悔的精神;小說的結(jié)尾“救救孩子”的呼喊是狂人為建立新的社會而進行實踐性的探索。在狂人看來,現(xiàn)實中的人都是有罪的,只有孩子是純潔的,沒有受到吃人文化的污染,因此要想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就只有把希望寄托在孩子們身上,就只能趕緊救救孩子?!犊袢巳沼洝凡粌H表現(xiàn)了徹底批判封建禮教的勇氣,而且還表現(xiàn)了魯迅“憂憤深廣”的人道主義情懷,表現(xiàn)了他以文藝創(chuàng)作來改造社會和人生的總體精神。
    狂人日記的讀后感篇五
    常人世界何以產(chǎn)生瘋狂?為什么要從絕望走向妥協(xié)?即使是要結(jié)合魯迅先生自己的經(jīng)歷來發(fā)議論,魯迅先生有反過來融入這個禮教的社會么?有重新為這個封建禮教社會拋頭顱灑熱血去維護它么?沒有。所以這個“早愈”,我認為不是他從黑暗中醒了過來而后又再次睡去,與這個社會重新合流。這個“早愈”,應(yīng)該是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無能為力,但是反抗力量不夠,暫時壓下自己的思想,與這個社會言和的。言和不是妥協(xié),也不是理解接受,只是對自身所處位置的一個更清醒的認識。因為狂人的思想不會從自己的腦海中死去!試想一個念頭在自己的腦海里如此根深蒂固,甚至引起旁人的不適以致將其定位為“狂人”、異己,是多么強大的一股精神力量?。m然很大程度上其他人將狂人定位為異己也許是因為他的思想威脅到了常人世界的秩序)但既然曾經(jīng)那么真切地痛苦過,言和的方式也就不可能是臣服。
    這么說來狂人就算是一個先覺者。他不是覺醒后又“死去”的未完成的人。魯迅先生的進化論思想,從某種程度上可以理解為,這一代的人因為受封建思想的影響太重,所以把希望寄托給下一代,所以狂人說“救救孩子”。但下一代又是被這一代撫養(yǎng)長大的,這種使我“成為吃人的人的兄弟”,以及使小孩子“睜著怪眼睛”的怪圈,似乎進化論并不適用??袢耸遣皇亲约阂惨庾R到了這一點呢?其實他也是在動搖,雖然存著一絲希望,但這希望大概是“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的這種希望。按下這種心情進入生存困境的狂人心情大概是非常悲壯的吧?!霸缬钡乃?,在絕望之下,或許是心灰的封存自己,或許是如伊藤虎丸所說,成為生存于日常世界里的啟蒙者。
    也許有一天希望再次出現(xiàn)的時候,狂人會成為堅定的支持者。
    狂人日記的讀后感篇六
    日記。
    》的。
    讀后感。
    歡迎閱讀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幫助。
    魯迅先生是我個人比較喜愛的一位作家,也喜歡他說過的一句話:“浪費別人的時間等于謀財害命?!苯袢找蛔x周先生寫的《狂人日記》,看懂了一些俗世道理。
    在夜間讀這篇文章,不禁有些害怕。題目挺狂的,內(nèi)容也瘋狂至極。文中多次提到了“他要吃我”,把那個社會的人都形容成了可怕的吃人狂魔。他的哥哥,親戚,村內(nèi)人,都對他的“肉”虎視眈眈,青黑的眼,慘白的臉,沒有一點人性。這也是讓我感到發(fā)顫的。我怕那令人惶恐的外皮,更不想碰觸那顆散發(fā)涼氣的心啊!在狂人眼里,人的劣根性就這么冒出來了。
    我不敢去想象那些腦里虛構(gòu)出的場面,那樣會讓我頭皮發(fā)麻。我可憐那些吃人的人,沒有屬于自己的思想,被千百年來的封建禮教束縛著卻不屑去掙脫,我可笑那些吃人的人,不懂得身體發(fā)膚授之父母,麻木如同行尸走肉。
    文中的狂人也厭棄那些人,卻只能無奈地不同他們一樣。他們的腦子是混沌的,他們的雙手是罪惡的,他們的嘴是污濁的。誰去救救他們啊?他們是沉睡著的,就如同當(dāng)時的國民一樣,他們的雙眼看不到身邊人,他們的耳畔也聽不見自由的真諦。我痛惜晚清的腐敗,也郁結(jié)于民國時期的戰(zhàn)亂紛飛,人民的無家可歸。
    最后一句——“救救孩子!”讓我體會到了一顆赤心在跳動,在黑暗中發(fā)出耀眼的紅光,在不安與急切里交錯著,感嘆那個時代之下的浮華與蒼涼,同時也為有魯迅這么一位文學(xué)大師而感到驕傲。
    我們有狂人的態(tài)度,卻沒有他們的精神。
    《狂人日記》中記敘了“人吃人”的災(zāi)難,當(dāng)鮮血淋漓的人被一個個饑腸轆轆的“野獸”狼吞虎咽下去,他們面不改色,一副泰然自若,若無其事的樣子,誰會知道在他們虛偽的外表下,竟在籌謀瓜分人的陰謀。麻木的肢體,被俘虜?shù)囊庵荆淮輾У木?,一個個眼神呆滯,時代的黑暗使他們蛻變了,蛻變的狠毒、無知,昔日善良的種子已被惡毒的藤蔓所纏繞,命運的不公使他們淪為這個時代的犧牲品。被奴役的肉體,被駕馭的思維,被溶解的頑強,儼然一副野獸的樣子。而時代的里程碑終以血腥,愚蠢,殘暴,無奈結(jié)束。
    生存的意義就是打破這種局面?還是茍且偷生,淪為這個年代的戰(zhàn)利品?還是力挽狂瀾,用生命的薄弱去挑戰(zhàn)時代的高度,那無疑是飛蛾撲火,自取滅亡。被時代繳獲,被命運折磨,忍受莫大的恥辱,最后釀造一幕幕悲劇!將灰色的天空染上鮮紅的血跡,以喚醒支撐靈魂的血液,忘卻堅持生命的理由。被灌以污水的幼苗,被摘取花瓣的蓓蕾,變得扭曲,變得丑陋。被侵蝕過的肉體,留下蛆的痕跡;被打碎過的內(nèi)心,留下玻璃的足跡。
    被鮮血浸染過的心,早已不堪一擊;被狠毒俘獲過的夢,早已支離破碎;被冷峻觸碰過的臉,早已傷痕累累。
    前兩天,老師要我們看魯迅的書,媽媽便給我找了一本短篇小說集《吶喊》。
    書中的第一個故事是《狂人日記》,描寫的是一個有所謂“被迫害狂癥”患者的心理活動?!翱袢恕闭J定現(xiàn)實是個“吃人”的世界,封建制度是“吃人”的社會制度。他半夜查看歷史,見整本書都寫著“吃人”二字。他最終還是相信未來社會“容不得吃人的人”并喊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喚。
    這個故事我看了三、四遍還只是一知半解。主人公的害怕,使我大致了解封建社會的可怕與可惡,他那一系列的想象令我毛骨悚然!我還小,不能完全讀懂,可至少我知道在那個黑暗的年代,人吃人這種可怕的現(xiàn)象真的存在。在那個黑暗的年代,人們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狂人日記的讀后感篇七
    《狂人日記》是中國現(xiàn)代小說(文學(xué))的一顆不朽星鉆。一讀,再讀總能發(fā)現(xiàn)“光點”。
    再讀時正值高中,“共情”能力初現(xiàn)。已能在文中找到些許“縫隙”。文章中是“狂人”的世界,以現(xiàn)世之人的思維實難理解。拋開如今的“狂人”定義,置身于新舊思想激烈交鋒,社會動蕩不安的“狂人”世界,感受“狂人”的生平與思想。趙家的狗(封建勢力的走狗)虎視眈眈;趙貴翁的觀察,大哥的打量。都是在掩飾“吃人”的本意。文中“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一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這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來,滿本都寫著兩個人是“吃人”這句。使我窺出“狂人”世界,更象征著封建社會的“吃人”本質(zhì)。歷史教吃人,如若你不吃,在無意中也已是吃人的一員,或被吃。常人將其稱為“狂人”,終不知“狂人”亦是正吟:“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又讀已是近“美”之年。更覺結(jié)尾痛擊社會?!犊袢巳沼洝返慕Y(jié)局,“狂人”不狂,不僅回歸正常生活,而且還做了官?!翱袢恕钡慕Y(jié)局是好的吧?畢竟,魯迅先生筆下的孔乙己,阿q都死了。還有吃了人血饅頭的也死了。歷史條件和“狂人”的自身條件使得“狂人”終究被封建勢力壓倒,且成為“吃人”的一員。日記最后,狂人說:“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救救孩子!”“狂人”或許明白,在封建禮教的壓迫與束縛下,有望擺脫封建禮教對心靈的摧殘和壓迫的只有瘋子和孩子。
    狂人的覺悟之語,在封建禮教占主導(dǎo)地位的舊社會被認為是狂人的瘋?cè)睡傉Z??袢说墓陋?,苦澀,無助,世人無法通曉?,F(xiàn)世的我們也會面對憑自身素養(yǎng)完全不能理解的言語,事情和人。也許真是自身的思想覺悟不夠高,難以企及先行者的眼界與洞察力。
    我崇尚民主集中,也深知“精英”于世。
    狂人日記的讀后感篇八
    《狂人日記》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史上第一篇真正的現(xiàn)代白話小說。令人驚異的是,這部現(xiàn)代小說已經(jīng)顯示出特色,除了魯迅深厚的文學(xué)功底外,我們也無法不驚嘆于魯迅先生的文才。
    下面,我將對《狂人日記》進行作為一位讀者的解讀:翻開《狂人日記》,首先進入我們的視野的是狂人的世界”。比如小說的一節(jié),狂人記道: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我不見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見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發(fā)昏;然而須十分小心。不然,那趙家的狗,何以看我兩眼呢。我怕有得理??吹竭@一段,可能大家已經(jīng)暗自發(fā)笑。確實,趙家的狗在夜間巡視,多看他人一眼,不是正常中的正常嗎?大家都知道,動物的心靈是純潔的。更何況是我們忠實的伙伴:狗呢?換句話說,就是,不關(guān)趙家的狗的事情,只能說狂人的心理有些怪吧。
    還有一段: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趙家的狗又叫起來了。獅子似的兇心,兔子的怯弱,狐貍的狡猾……這段,我認為是最有文采的。不過,狂人的內(nèi)心真是波濤起伏啊,平平常常的幾聲狗叫,變得這么兇惡。
    看完整篇故事,整理一下頗亂的思緒,于是我們得到一個完整的故事:一個年輕人由于腦筋出了毛病,神經(jīng)有些失常,因此疑神疑鬼,認為所有人都在對他進行迫害,并且吃人,但不久之后由于醫(yī)生的治療年輕人的瘋病治愈了,重新進入了正常人的生活。
    由于魯迅曾經(jīng)學(xué)習(xí)過醫(yī)學(xué),并且護理過患精神病的人們,因此這份“狂人日記”模擬得十分真切、詳盡。我們也能得出一點,要想將文章寫得細致、出眾,需要認真觀察,諸多作品不也是這樣的嗎?生活中,只要細細觀察,是可以發(fā)現(xiàn)出很多東西的!
    讀完這篇文章,實在是冷汗冒出,這不僅讓我想起老師說的話:“魯迅先生的作品實在是耐人尋味啊,大家可要細細品味?!贝_實,讀到現(xiàn)在,《狂人日記》還是讓我有些不可理解的地方。
    狂人日記的讀后感篇九
    魯迅,人們一聽到這個名字便會爭先恐后地說,我知道,我知道。對啊,如果圍繞魯迅的話題講地話,恐怕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因為魯迅是如此的獨特、如此的博大。
    單單就以他的文學(xué)作品而論,也要說上老半天。我看過他的狂人日記。魯迅他運用了日記和精神病人內(nèi)心的獨白方式把他想所表達的內(nèi)容發(fā)揮地淋漓盡致。那時候的人們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而魯迅為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存亡,在這生死悠關(guān)的時刻,他拋棄了學(xué)醫(yī)的夢想,拋棄了封建社會的思想主義,踏上了革命的道路,朝著文學(xué)殿堂為他展開的大門前進,用手中的筆跟敵人做戰(zhàn)斗,用手中的筆挽救中華民族的靈魂,讓人們知道祖國的榮辱興衰。魯迅他是一個作家,也同時是一個偉大的革命家。他用他手中的筆描繪著屬于他自己的藍天,他就在這片藍天中盡情地展翅高飛,寫作則是最適合他的“翅膀”。
    而他為了可以飛的更高更遠,就拼命地讓自己的翅膀變得更加完美,更加無懈可摧。也正是因為這樣,才讓世人可以大飽眼福,欣賞到更多更好的作品。
    除了《阿q正傳》,《狂人日記》就是魯迅最出名的小說了。這片短短的小說在今天被定為向舊社會、舊禮教挑戰(zhàn)的“戰(zhàn)書”。與此同時,也成為了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必修課、必讀物?!犊袢巳沼洝贰俺匀似毡椤边@個“事實”在后邊屢屢出現(xiàn),構(gòu)成這篇文章的主題。趙貴翁、街上的人、打孩子的女人、兩個醫(yī)生、狼子村的佃戶,甚至自己的親哥哥、親娘也都吃人。最后,連“我”也未必沒有吃過人。整篇文章連接緊密、層層深入是一篇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文章。
    我想魯迅先生已經(jīng)找到了一片更加寬廣的天空。
    狂人日記的讀后感篇十
    《狂人日記》是19魯迅先生所著的中國新文學(xué)史上第一篇現(xiàn)代型短篇白話小說,首次采用了“魯迅”這個筆名,抨擊出了社會中的人吃人制度,最早發(fā)表在一九一八年五月《新青年》雜志第4卷第5號上。這篇文章也被收錄在魯迅先生的小說集《吶喊》當(dāng)中。
    魯迅筆下的狂人可謂令人印象深刻。這樣的人如果放在現(xiàn)實中,絕對會是人們眼中的瘋子。然而,當(dāng)我們仔細品讀時,卻是發(fā)現(xiàn)了一些更深的東西。下面來說說我讀完以后的感受,也許并不準(zhǔn)確,只是我一家之言而已。
    《狂人日記》的“一”中主人公(下文以狂人出現(xiàn))在日記中寫到自己不見月亮三十多年,在現(xiàn)實中顯然不可能。而這些別人眼中的瘋言瘋語在這里卻是狂人精神醒悟的象征,也是文中其狂之開始。而對于趙家的狗看他兩眼感到害怕,表明他生活在這種恐慌之中。
    在世人眼里,看瘋子的眼光自然會有一些異樣,無疑狂人正是眾人眼中的瘋子.主人公在癡狂狀態(tài)下,覺得周圍的人甚至趙家的狗看自己的眼神也是惡狠狠的,仿佛要把自己吃了。事實當(dāng)然不會是其他人要把他吃了,別人要吃他只不過是他的一種在顛狂狀態(tài)下的臆想而已。但若真的把這當(dāng)作一種臆想,那便是真的在看瘋子的日記了。在我看來狂人口中的吃人是在批判封建禮教制度的毒害下,人們心理扭曲,卻還要對下一代灌輸封建理念,將下一代埋葬在這吃人的封建禮教之中。而在這樣幾乎人人都被封建禮教“吃掉”的社會中,被封建禮教毒害得太深的人們又要把未被污染的人們拉進“吃人”的圈子。民眾的愚昧更是在對孝子應(yīng)割肉煮了請生病的爺娘吃上體現(xiàn)出來??梢哉f實際上主人公發(fā)狂的階段是他短暫的從封建禮教中醒悟過來的時期。然而很可惜,主人公的醒悟之語,在當(dāng)時只被人誤解為是發(fā)瘋是所說的瘋言瘋語。事實上,在世人取笑狂人時,他心里正苦澀的吟著“世人笑我太癡狂,我笑世人看不清?!?BR>    也許是預(yù)料到自己在短暫的醒悟后,終于還是要被吃人的封建禮教所吞沒,于是他在自己被吞沒前的最后一篇日記中發(fā)出了“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救救孩子……”的呼喚。作者借狂人的日記,借其狂的狀態(tài)呼喚著被封建禮教所毒害的人們的人性的回歸。那些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正是還未被封建禮教毒害的赤子。他們是這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在這樣現(xiàn)實與想象相交融的日記里,魯迅先生表達了自己對中國歷史的深刻理解和獨特發(fā)現(xiàn)。這樣的理解我或許達不到,我僅能借助先生的視角去看那我所不熟悉的歷史。
    狂人日記的讀后感篇十一
    《狂人日記》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史上第一篇真正的現(xiàn)代白話小說。令人驚異的是,這部中國現(xiàn)代小說史上具有開山意義的作品,已經(jīng)顯示出極其成熟的特色,使后來的許多研究者為之傾倒,究其原因,除了魯迅深厚的文學(xué)素養(yǎng)外,我們也無法不嘆服于先生的天才。
    作品通過狂人的形象,尖銳地揭示了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吃人”本質(zhì),表現(xiàn)了作者對以家族制度和封建禮教為主體內(nèi)涵的中國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現(xiàn)了作者深刻的懺悔意識。作者以徹底的“革命民主主義”的立場對中國的文化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時對中國的甚至是人類的前途表達了深廣的憂憤。
    小說在藝術(shù)方面非常具有特色,就是魯迅所說的“格式的特別”。這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借實行虛,以虛證實。小說選取狂人作為主角是個十分精心的安排。在黑暗勢力陳陳相因地壓在人們頭上的那個社會里,一切都已經(jīng)習(xí)慣了,一切都視為當(dāng)然。魯迅有意通過“迫害狂”患者的感受,通過他在精神錯亂時寫下的譫語,從某些“人吃人”的具體事實,進一步揭示了精神領(lǐng)域內(nèi)更加普遍存在的“人吃人”的本質(zhì),從而對封建是社會的歷史現(xiàn)象作出了驚心動魄的概括。
    但狂人眼中的常人世界卻具有廣闊的共時性和世界性。因而其批判便決于僅止于五四前的中國國民而可以延伸到整個人類其批判所指的人類劣根性也不是僅僅消滅“封建文化制度”并可以根除——也許它本就是人類基中根深蒂固的一個分子。永遠無消除,并將在最終導(dǎo)致人類的自我毀滅。這征兆,我們在今天已經(jīng)可以看出,可以球毀滅幾千次的武器。每個人都參與其中的對地球的污染.因人類道德論喪爆發(fā)出來無法治愈的世界疾病“愛滋病”魯迅正是因為看到了人類的這種難以根除的劣根性,因此才感到深深的絕望。
    所以即使他內(nèi)心中已經(jīng)感到絕望卻仍然站起來進行絕望中的反抗。而這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在今天也并非全部滅絕,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已經(jīng)有人喚吁保護地球.建立綠色家園,尋找人類的終極價值。雖然這呼聲十分微弱,但卻令人看到了人類世界的最后曙光。
    狂人日記的讀后感篇十二
    第一次讀《狂人日記》時,我怎么都不能理解,看到狂人在一個周圍都在吃人的環(huán)境里,我禁不住從頭冷到腳跟,還以為這是一部恐怖小說,只是讀了個劇情就放下書本,沒再探究了。這個寒假打開《吶喊》再翻到《狂人日記》時,便帶著“作者在表達什么?”的問題去讀,讀完后才理解作者并不是在寫真正意義上的吃人,而是想表達對“吃人”的封建禮教的批判??晌疫€是對這種象征的寫作手法理解不透徹,于是拿著書向爸爸求助。在爸爸的幫助下,大致理解了作者的寫作意圖。
    作者在《且介亭雜文二集》中說本篇“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弊害”由此我認為本文想表達以前中國的封建思想對人民的迫害,也就是所謂的“吃人”。作者沒直接批評這種現(xiàn)象,而是塑造了一個人物,也就是“我”,狂人——一個代表著新思想的人物。
    首先,在狂人周圍的村子里,像“趙貴翁”和“古久先生”都是以前封建權(quán)威的代表,在此是封建舊思想的象征。接著講到“七七八八,交頭接耳接議論我的人”,這些人也是被封建禮教壓迫的民眾,可對新思想的進入也一樣排斥恐懼,就連街上的小孩子也被教得與我“冤對”。他們都想把我所代表的新思想撲滅掉。
    作者還著重描寫了我的大哥—封建宗族勢力的代表,記敘了小時候他同我講“吃人的道理”,還讓我也參與一起吃掉妹妹?,F(xiàn)在輪到要合起伙來吃掉我。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封建禮教的滅絕人性的性質(zhì)。
    最后,作者由人寫到了歷史,“歷史書上歪歪斜斜的每頁上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仔細看了半夜,才發(fā)現(xiàn)全是‘吃人’兩字”。這也正是魯迅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發(fā)出的最強烈的批判,他們把吃人—禮教對人性的壓迫,美化成仁義道德來宣講,來愚民。
    小說結(jié)尾,在這個已經(jīng)絕望的社會中,作者還是找到了希望——孩子。即使自己已經(jīng)吃了人,無法傳播新的思想,無法建立新的社會,即使那些孩子也被他們娘老子教得“冤對”我,但總有沒吃過人的孩子。所以作者發(fā)出了呼喊:“救救孩子”。沒吃過人的孩子,他們可以成長為新的人類,可以建立新的社會。
    我問爸爸這個問題,爸爸說這個得自己找答案。我想我自己應(yīng)該是沒有吃過人吧。社會上粉飾太平,指鹿為馬還是有的,但應(yīng)該說還是給個人留出了充分的發(fā)展空間。賽先生可以盡情宣講了,德先生則需要做些修正。魯迅看到估計肯定不滿意,但應(yīng)該不至于絕望吧!
    狂人日記的讀后感篇十三
    “優(yōu)勝者固然可敬,但那雖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終點不止的競技者,和見了這樣競技者而肅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國將來的脊梁?!?BR>    今天,偶然間看見房間的書柜里有一本魯迅的文集。翻看看了一下目錄,對狂人日記的名字給吸引了,于是乎,津津有味的遨游于書中。
    沒用多久時間把書看完了,似懂非懂,于是再次看了遍在查了魯迅寫作這篇文章所處的年代,似乎也有一些同情,一些可怕,一些意想不到。世人眼里,看瘋子的眼光自然會有一些異樣,無疑狂人正是眾人眼中的瘋子。主人公在癡狂狀態(tài)下,覺得周圍的人甚至趙家的狗看自己的眼神也是惡狠狠的,仿佛要把自己吃了。事實當(dāng)然不會是其他人要把他吃了,別人要吃他只不過是他的一種在顛狂狀態(tài)下的臆想而已。
    但若真的把這當(dāng)作一種臆想,那便是真的在看瘋子的日記了。在我看來狂人口中的吃人是在批判封建禮教制度的毒害下,人們扭曲,卻還要對下一代灌輸封建理念,將下一代埋葬在這吃人的封建禮教之中。而在這樣幾乎人人都被封建禮教“吃掉”的社會中,被封建禮教毒害得太深的人們又要把未被污染的人們拉進“吃人”的圈子。民眾的愚昧更是在對孝子應(yīng)割肉煮了請生病的爺娘吃上體現(xiàn)出來。可以說實際上主人公發(fā)狂的階段是他短暫的從封建禮教中醒悟過來的時期。然而很可惜,主人公的醒悟之語,在當(dāng)時只被人誤解為是發(fā)瘋是所說的瘋言瘋語。事實上,在世人取笑狂人時,他心里正苦澀的吟著“世人笑我太癡狂,我笑世人看不清?!?BR>    也許是預(yù)料到自己在短暫的醒悟后,終于還是要被吃人的封建禮教所吞沒,于是他在自己被吞沒前的最后一篇日記中發(fā)出了“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救救孩子……”的呼喚。作者借狂人的日記,借其狂的狀態(tài)呼喚著被封建禮教所毒害的人們的人性的回歸。那些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正是還未被封建禮教毒害的赤子。他們是這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在這樣現(xiàn)實與想象相交融的日記里,魯迅先生表達了自己對中國歷史的深刻理解和獨特發(fā)現(xiàn)。很明顯,魯迅的眼見是廣闊的,有長遠角度的,具有深遠意義的?,F(xiàn)在的繁榮富強中國,思想先進的中國,已經(jīng)是社會主義的中國,人民當(dāng)家做主的中國,如若魯迅能看見現(xiàn)在的中國,一定會欣慰。
    出生于現(xiàn)在中國辛福的我們,要感謝同封建落后思想做斗爭,并犧牲于這場搏斗的人們。謝謝你們,因為有你們的斗爭,我我才能想現(xiàn)在這樣辛福。
    狂人日記的讀后感篇十四
    第七篇:吃人還不能是直接殺掉吃了,還最好讓我自殺,借此說明舊社會的封建禮教對人潛移默化地毒害,殺人于無形,這種毒害是對人精神的毒害,而非肉體上的。
    第八篇:狂人覺得他們自己都明白一些道理,狂人看到一個20歲左右的年輕人,想要叫他不要吃人,但是年輕人認可了吃人,說明青年都已經(jīng)被深深地毒害了。
    第九篇:說人們想吃人,卻又害怕被人吃的,每個人都疑心重重,心態(tài)很復(fù)雜。
    第十篇:狂人想要讓哥哥明白不要吃人,吃別人,自己也遲早會被吃掉的,但哥哥僅僅讓大家都走開,瘋子有什么好看的。狂人覺得人們要吃你,首先要給你戴上一頂帽子“瘋子”,這不就是封建禮教吃人的方式嗎?巧奪名目。
    第十一篇:太陽也沒出來,說明病得更深了,想起5歲妹妹的死,可能也是被哥哥吃掉了,連母親都認可,病到懷疑母親了。
    第十二篇:吃妹妹的時候,可能我也吃了,只是可能不知道罷了,回想四千年歷史,恐怕不吃人的人真的太少了,說明封建禮教毒害的廣度深度。
    我以前讀書時一直不能理解魯迅先生的文章,考語文怎么也考不好,今日拜讀,才覺魯迅先生的良苦用心。
    真是好文章!
    狂人日記的讀后感篇十五
    這個寒假我讀了魯迅先生寫的《狂人日記》。讓我震撼不已,里面的主人公來到他哥哥的家里,可是不知道他哥哥是喜歡吃人肉的。當(dāng)他發(fā)現(xiàn)的時候,那個小鎮(zhèn)上的人已經(jīng)開始籌備怎樣將他殺了。他的哥哥跟是殘忍,在幾年前就把他自己親生妹妹的肉吃掉了,并且夾在自家的菜里,讓家人也吃了許多。
    這是一個多么恐怖的事啊!將自己的親生妹妹吃了,連自己弟弟也不放過。如果,他將主人公也吃了的話,那么他一定會感到還不知足。會將他的母親也吃了、將自己的父親也吃了。但是,小鎮(zhèn)里的人也許也會將他吃了?!白约撼匀耍峙卤粍e人吃了?!边@句話就是反應(yīng)了那個小鎮(zhèn)的現(xiàn)狀。慘不忍賭??!
    一個“吃人”一詞。就表現(xiàn)了清政府的腐敗,“易牙蒸了他兒子,給王吃,還是從前的事。誰曉得從盤古開天辟地以后,一直吃到易牙的兒子,一直吃到徐錫林;從徐錫林,又一直吃到狼子村的人。去年城里殺了犯人,還有一個生癆病的人,用饅頭蘸血吃。”如此荒唐的事在那時盡然沒人管。
    小說的末尾那個“救救孩子”的呼聲,是何等攝人心魄。對于孩子們的純真,魯迅流露出了那么沉重的凝慮,以為終于無法逃掉大人的陰影,也仍然無改于一生工作的目標(biāo)“救救孩子”
    這本書讓我震撼不已,如果,我們的時代也發(fā)生這樣的事,那我們要怎么辦?
    狂人日記的讀后感篇十六
    前幾天,我閱讀了《狂人日記》這篇文章。這篇文章,掀開了白話小說運動的序幕。
    《狂人日記》這篇文章形式上文白兼有。正文采用白話,序是文言形式。在當(dāng)時確實掀起驚濤駭浪,有裂云穿石的效果。
    《狂人日記》的一、二部分歸結(jié)起來就一個“怕”字?!翱袢恕薄芭隆钡木売桑瑹o非是趙家的狗“看我兩眼”、“趙貴翁的眼色便怪”、街頭的人在議論、小孩子在議論——“狂人”就多情地將這些活動都解釋為“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的信條在腦海中不斷暗示自我。別人最平??墒堑膭幼髟谒磥肀闶轻槍ψ晕业?。
    這篇文章好是好,但我相信,這是經(jīng)過作者(魯迅)長年累月的積累而成的。所以,我認為關(guān)鍵的問題在于積累,勤奮。古人有云:“十年寒窗,九盞熬油”“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就是這個道理。這是告訴人們,不論做什么事情,“一步登天”是辦不到的!!!所以,自主的去積累,是寫好作文的重要條件。
    須知,在尋求知識的過程中,不可能盡是整塊面包,而要我們“一粒一粒米”慢慢積累。成果,不時地皮上的積水,它是藏于厚土和巖石之下的清泉。它需要孜孜不倦的努力。
    積累是一件由少到多的,從無到有的漸進工作,得從一點一滴做起,日積月累,才能辦到,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扒Ю镏?,始于足下”“合抱之木,始于毫末”。
    光積累還不行,還必須付出辛勤的勞動,對一個勤奮者來說,成果是成正比例的他灑下的汗水多大,便會有多大的成果。大家熟知的明代大文學(xué)家張博小時勤學(xué)苦練,每篇文章他都要手抄七遍讀懂背熟,所以他把自我讀書的房子叫做《七錄齋》,因抄文章,受傷磨起了老繭。
    所以,我期望大家照我說的盡量去做,成為一個優(yōu)等生!
    狂人日記的讀后感篇十七
    《狂人日記》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史上第一篇真正的現(xiàn)代白話小說。令人驚異的是,這部中國現(xiàn)代小說史上具有開山意義的作品,已經(jīng)顯示出極其成熟的特色,使后來的許多研究者為之傾倒,究其原因,除了魯迅深厚的文學(xué)素養(yǎng)外,我們也無法不嘆服于先生的天才。下面,我將對《狂人日記》進行個人化的解讀,其中自然有偏頗之處,然而作為一位讀者,我想也可以有放肆一下的權(quán)力。
    翻開《狂人日記》,首先進入讀者視野的是“狂人臆想的世界”。這個狂人臆想的世界,是通過“常人視角”敘述出來的:狂人發(fā)病棗旁人側(cè)目棗家人延醫(yī)救治棗狂人復(fù)原。這一層的意思凡識字者均可以解讀出來,因為在小說的“序”中清楚地交待了:某君昆仲,今隱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學(xué)時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漸闕。日前偶聞其一大??;適歸故鄉(xiāng),迂道往訪,則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勞君遠道來視,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補矣。因大笑,出示日記二冊,謂可見當(dāng)日病狀,不妨獻諸舊友。持歸閱一過,知所患蓋“迫害狂”之類。語頗錯雜無倫次,又多荒唐之言;亦不著月日,惟墨色字體不一,知非一時所書。間亦有略具聯(lián)絡(luò)者,今撮錄一篇,以供醫(yī)家研究。
    通過常人視角,我們可以合理地解釋狂人眼中他人對其的“迫害行為”。比如小說的第一節(jié)中狂人記道:今天全沒月光,我知道不妙。早上小心出門,趙貴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還有七八個人,交頭接耳的議論我,張著嘴,對我笑了一笑;我便從頭直冷到腳根,曉得他們布置,都已妥當(dāng)了。因為得知狂人發(fā)了狂,因此大家對他有些害怕,并且議論他的事情,然而落在狂人的眼里,卻認定是大家謀劃好了,要害了他了。再如,狂人的大哥請了醫(yī)生來給狂人診治,開了藥,囑咐大哥趕快給狂人吃下,然而在狂人的眼里,卻是這樣的情形:老頭子跨出門,走不多遠,便低聲對大哥說道,“趕緊吃罷!”大哥點點頭。原來也有你!這一件大發(fā)見,雖似意外,也在意中:合伙吃我的人,便是我的哥哥!有了這些描寫,于是我們得到一個完整的符合邏輯的故事:一個年輕人由于腦筋出了毛病,因此疑神疑鬼,臆想所有人都在對他進行迫害,并且吃人,但不久之后由于醫(yī)生的治療年輕人的瘋病治愈了,重新進入了正常人的生活軌道(赴某地候補矣)。我們所看到的“狂人日記”就是這樣一個醫(yī)學(xué)上的病例的記載。
    由于魯迅曾經(jīng)學(xué)習(xí)過醫(yī)學(xué),并且護理過患精神病的家人,因此這份“狂人日記”模擬得十分真切、詳盡。以上是對《狂人日記》的第一層解讀,然而大多數(shù)人都可以很輕易地透過病例的假象,看到魯迅以象征的形式對封建傳統(tǒng)所進行的批判棗在這里,我將它作為我的第二層解讀,即狂人“狂行下的表層批判”。當(dāng)我們以“狂人視角”對作者筆下的世界進行關(guān)照時,我們就開始了解狂人眼中的世界真相:狂人忽然醒悟“傳統(tǒng)”殺人、吃人的罪惡棗周圍人無法容納清醒者開始對他進行迫害:加之“瘋”的罪名棗狂人重新屈服于惡勢力,同流合污(或被吃)。這是在《狂人日記》發(fā)表的當(dāng)時和以后,大多數(shù)評論者所解讀出來的共同結(jié)果。在這種解讀中,出現(xiàn)了一個時代化的批判對象:“傳統(tǒng)禮教”----這正是新文化運動著力批判的對象。魯迅作為新文化運動的主將,他的第一篇小說《狂人日記》以此為自己批判的焦點,是無可置疑的,而且也的確是魯迅當(dāng)時的創(chuàng)作目的,在作品中,也用狂人的自白清楚地昭示出來:凡事總須研究,才會明白。古來時常吃人,我也還記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葉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另外,魯迅在《〈中國新文學(xué)大系〉小說二集序》中也曾表示《狂人日記》“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弊害”。正因為有了這種共同的解讀,《狂人日記》才被作為“五四”啟蒙運動的一個文學(xué)范本,通過它,新文化運動的倡導(dǎo)者們打起一面大旗:“救救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