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能夠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題和情感,深入思考其中的道理和啟示。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讀后感是每個讀者都想探索的問題。讀后感范文涉及的主題廣泛而深入,是對提升閱讀品味和思考能力有所助益。
生命擺渡人讀后感篇一
《擺渡人》讀后感——開卷總有益經朋友介紹買下的這本書,名字聽上去像本名著,網上介紹的也挺牛逼,看了后不能說不好看吧,因為自己也是在短短幾天之內就看完這本小說,并且在火車上那么嘈雜的場所也看了本書的60%,可能我該為自己現在的閱讀狀態(tài)高興吧。
一開始決定看一些小說也是出于培養(yǎng)自己的看書習慣,從《追風箏的人》到這本《擺渡人》,可能兩者的差距太遠,以至于剛開始看《擺渡人》的時候,我以為是特別俗套的言情小說,冷酷的男一,愛耍寶又顯得有點弱智的女一,都想放棄閱讀的一本小說,但是,火車上的無聊讓我重新拿起了這本小說,看到最后,我為自己的沒有放棄感到慶幸,不是為遇見這本小說,為最后女主的選擇。
種無拘無束,而受限的是我自己。
看完后會反思自己的生活狀態(tài),我是否在無休止的過著復制般的生活,沒有變化,沒有期待。然而其實自己是有夢想的,只是沒有勇氣再回到那個“可怕的荒原”,去尋找自己的“崔斯坦。
生命擺渡人讀后感篇二
金黃色的陽光穿透層層厚重的烏云,蕩漾在看似風平浪靜的湖面上,一葉扁舟漂浮于上,舟上一人頂著箬笠,手中一支船槳在湖面投下細細碎碎的影子;湖底之下,漆黑如墨,似乎在醞釀著一場洶涌波濤。
這便是《擺渡人》一書的封面,初次見到,只覺得這本書將要描述的必定不是一個簡單的故事。等到把書讀完,才恍然大悟,這不就是主人公迪倫決意返回荒原尋找靈魂擺渡人崔斯坦時獨自經過的那個湖面嗎,那個幾近吞噬掉她的靈魂的湖面。而令人詫異的是,湖底深不可測般的湖面、藏身于烏黑湖水深處的惡魔、以及頭頂揮之不去的夢魘般的烏云,他們存在的原因,也是因為在主人公迪倫的思想中存在著因童年各種不幸而造成的陰霾。她的思想控制著這一切,而她自己也在承受著這一切。
而封面上方的一句話,更增添了這個故事的耐人尋味: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不可置否,這句話成功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便由此而開啟了這趟《擺渡人》之旅。單親家庭里無話可說的母親,陌生而充滿敵意的校園,唯一好友的離開,這一切讓迪倫15歲的的世界一片狼藉。但她并沒有因此一蹶不振,而是迫切想作出改變,便決定坐上火車去看望久未謀面的父親。怎料天意弄人,路上火車脫軌,迪倫更不幸地成為了火車上唯一的遇難者。
在知道自己已經不幸遇難后,迪倫并沒有萬念俱灰,而是勇敢而堅強地跟著自己的靈魂擺渡人——崔斯坦,在荒原上歷經種種艱險一路跋涉。崔斯坦,這個由迪倫腦海中對愛人的朦朧憧憬而化身所成的有點冷漠有點淡定的年輕男孩,他的使命,是負責護送世間所有靈魂安全到達他們的結界點,讓他們在不幸離開人世后還能在另一個世界繼續(xù)生活。一如文章開頭所言,荒原之所以存在,也是因為迪倫內心長期缺乏愛意滋潤而產生的根深蒂固的荒蕪感、無力感,也包括所有荒原上崎嶇的山路和各種可怕的沼澤,還有破爛不堪的安全屋和天空上時而出現的如同潑倒了的墨汁的烏云密布、狂風大作,這些皆由迪倫的思想控制著。縱然她自己也不愿承認,縱然這些因素讓她的靈魂之旅變得更加坎坷,她也沒有辦法改變。因為這些都是她內心的折射,她的思想如何,她的內心如何,都會一一投射出來,成為她的路,成為她路上的所有。有時候在想,如果迪倫的生活是幸??鞓返?,那這趟擺渡之旅也定能陽光明媚些、鮮花燦爛些了。
在故事接下來的旅途里,他們之間的感情隨著共同經歷越來越多的艱難險阻而發(fā)展得百轉千回。他們由最初的陌生到相識,漸漸地相知,甚至到最后的相愛,這是著著實實打破了擺渡人和靈魂之間的界限。但他們決定在一起的時候并沒有考慮到以后太多的事情,畢竟今朝有酒今朝醉,或許就像郭靜的《心墻》里面說的:不去計劃得太多,反而能勇敢冒險。我很佩服他們兩個這種敢于冒險的思想,他們勇敢沖破界限的束縛,努力地為對方著想,努力保護著對方、珍惜著對方。這種思想,讓他們及時表達了自己的心意,讓自己不會在以后的日子為當初的墨守成規(guī)懊悔。
所以也是因為有著這種思想,到故事發(fā)展到后面的時候,迪倫的靈魂被成功護送到結界點后,一對戀人被一道看不見的屏障分隔在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的時候,迪倫也沒有安安分分守著那本來鐵板釘釘的規(guī)矩——靈魂完成渡程后不能跨過結界,返回原來的原來的地方,而是拼盡全力想要奔回荒原去找到她的靈魂擺渡人。本以為擺渡成功后他們會從此生死兩茫茫,但迪倫那顆不肯向現實屈服的心卻讓她一心一意地只想奔回荒原,奔回那個處處皆是嗜血惡魔的萬劫不復之地,那個稍有差池便是魂飛魄散、灰飛煙滅的荒蕪之地。
心之所向,便無所披靡。不管不顧,只為奔赴心中的那個念頭——她不能就此放棄這段戀情,不能就此放棄自己苦心經營得來的收獲,在自己原來15的人生中缺乏了太久的東西,怎能輕易讓它得而復失。所有的規(guī)則在迪倫腦海里都留不下一絲痕跡,她想并且只想奔回荒原去找到崔斯坦,她想拼盡全力帶他返回人世,她想讓他擺脫那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擺渡人宿命,她想和他一起返回人生,去享受她短短15年里還沒來得及享受的那么多的美好事物。她知道為此要付出多大的代價,但她不怕。她覺得,心里有一件很想去做的事情,她為之拼盡全力。試問我們當中的人,有幾個能做到如此?像她那樣拼盡全力。
所幸的是,她最后成功了。
一路上的艱險重重自是不必多說,看到他們最后成功返回人世,我覺得過程中經歷的任何艱難險阻都是值得的。最后在火車殘骸處崔斯坦找到迪倫說的那句“原來你在這里”,真真催人淚下。平平淡淡的語氣,是歷經無數大劫大難后塵埃落定的平靜心緒。還好是等到了一個圓圓滿滿的結局,也不枉我這一路下來心情的跌宕起伏。
有人說這是一部愛情小說,教會我們如何去愛。但在我看來,這更是一部描寫思想的力量的作品,它把思想的力量通過描寫主人公迪倫以及她在荒原中經歷的一切而娓娓道來,而迪倫后來通過努力甚至得到她和崔斯坦兩個人的重生、得到她原本缺失的愛情這個結果,不能不說是一份給讀者的驚喜,同時也是更深刻地告訴我們思想的力量有多強大。思想控制人的一切,它決定是否要去努力,并引導你應該從哪個方向去努力。就像那句話說的: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件事,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學會去思考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且朝那個目標去努力,堅持下去,你會發(fā)現到最后的時候,你想要的東西都在你手中,你的明天由你創(chuàng)造。
一日,閑的實在無聊,便翻出《擺渡人》認真看了起來。15歲的迪倫在學校里不如意,好友又轉學,加之和母親關系太過一般,她才想去尋找自己的父親,其實是為了脫離這種生活現狀。當她踏上火車的那一刻,她還心情激動地想象著和父親見面時的場景,只是世間有種奇妙的事情被稱之為意外。當迪倫從出事的火車艱難地爬出黑暗的隧道時,她尋找著列車上其他幸存著,但她只看到了故意等待她的崔斯坦,也就是她的擺渡人。這時只有她天真地認為自己還活著,她要求崔斯坦走向相反的方向,去繼續(xù)尋找那些所謂的幸存者,只是崔斯坦并未答應她的要求,繼續(xù)帶著她向前走。她們走過山峰,也闖過了山谷,還有那深不見底的發(fā)出惡臭的湖水,躲過無數惡魔,只是在這個過程中,迪倫發(fā)現在和崔斯坦的相處中,她漸漸愛上了這個屬于千千萬萬個靈魂的擺渡人。而崔斯坦在回憶自己過去所擺渡的那些靈魂中,只有迪倫最特殊,他也漸漸地愛上了這個天真無邪,善良堅定的小姑娘。
當崔斯坦被惡魔拽下去的時候,迪倫苦苦等了他兩天,而幾乎失去意識的崔斯坦在聽到迪倫大聲喊著:“崔斯坦,我需要你”的時候,意識突然清醒,回到了她的身邊,這時他們純潔的愛情進一步升華。
就要分別了,迪倫要去天堂等待她的家人或者是去看去世的親人,也就是在這個分界線,迪倫勇敢地表白了崔斯坦,而崔斯坦也愛著她,只是剩下的路崔斯坦無法陪她走下去,在分界線處崔斯坦別無選擇地走了,去迎接下一個靈魂,開始新的任務。
倔強的迪倫不是去找尋自己去世的親人,而且看了崔斯坦擺渡的名單,她試圖找到他曾擺渡的那個士兵,并由他帶領找到了這里最古老的靈魂,她想冒著魂飛魄散的危險,返回荒原,去尋找只屬于她的崔斯坦。她不顧別人的勸服,毅然決然地打開了回到荒原的大門。
她是幸運地,在返回的道路上遇見了崔斯坦,他們一起向那失事火車的方向趕去,一路上迪倫都在鼓勵崔斯坦前進,因為他們別無選擇,她多么希望把崔斯坦帶去她的世界,而不是周而復始地擺渡著靈魂,重復著同樣的路線,同樣的方式。小說的最后一幕,是個皆大歡喜的結局,正如迪倫所想,崔斯坦真的來到了她的世界,她最親的人終于可以和她相守一生了。
看完整本小說,我認為迪倫是個單純善良,但不缺乏勇氣的女孩,正是她的堅持,她才能和崔斯坦來到同一個世界,才能讓崔斯坦有自己的選擇。故事中的人物其實就是照亮我們的一面鏡子,今天的我們總是在說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試問一下,我們又有多少人堅持下去了?為實現夢想付出了多少努力?如果每天我們只是像崔斯坦那樣沒有選擇,沒有目的地活著,我們的夢想或許只會被我們埋進黃土里。我們在被迪倫感動的同時,我們也要學著面對挫折和困難,除了失去生命,我想其他的一切都只是生活中的一個插曲。當我們今天在抱怨人際關系越來越復雜的時候,我們也要敲開心扉,問問自己是否真心對待他人了,也要問問自己這個人值得你那么付出嗎?當我們還在抱怨工作不如意的時候,我們多多想想面對惡魔的迪倫,這個15歲的女孩都能從容面對,生活中還有多少事情能打敗我們。
故事雖然結束了,我們只能滿心祝福迪倫和崔斯坦,祝他們能永遠相愛。
生命擺渡人讀后感篇三
因為封面的導語,一個很普通卻有感染力的句子——“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我看了英國作家克萊爾·麥克福爾的奇幻小說《擺渡人》。一個名叫迪倫的女孩坐火車去見素未蒙面的`生父時,遭遇車禍。當她爬出殘骸,遇見名叫崔斯坦的神秘男孩,并跟隨其在荒原上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旅程。這本書一開始就講述了生與死,和作為主線貫穿全文的愛。
單親女孩迪倫在一個黑漆漆的隧道里,發(fā)生了車禍,當她從隧道里爬出來時,看到了不同的世界,寂靜無人。她不知道這次車禍,只有她一人遇難了。此時,突然出現了一個叫崔斯坦的男孩,并告訴她死亡了,而且要在白天穿越這片荒原,夜里只能呆在荒原的安全屋里,避免被幻象惡魔吞噬,直到到達另一邊的極樂凈土。
每一天,迪倫都在崔斯坦的幫助下,白天努力抵達下一個安全屋,黑夜在安全屋里擺脫惡魔的糾纏,向極樂世界出發(fā)。就像人生有個遠大的終極目標,路途是孤獨,甚至是茫茫前路望不到盡頭的迷茫,甚至在樹立無數個小目標,慢慢向它靠近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誘惑,就像書中的魔鬼一樣,妄想把你吞噬,從此止步在荒原的安全屋旁,堅守內心才能抵制誘惑。
迪倫無疑是幸運的,她在崔斯坦的護送下,安全來到了極樂世界,與死去的家人團聚。但我覺得更幸運的是,她也是崔斯坦的擺渡人,愛是他們互相擺渡的媒介,迪倫的善良,單純,勇敢,引領崔斯坦走向了新生。崔斯坦墨守成規(guī),在荒原里擺渡了無數人,完美完成了他擺渡人的職責和任務,但在歲月的長河里逐漸麻木,迪倫讓他重新充滿了感情,仿佛枯枝抽發(fā)新芽。甚至在最后她為了感情不懼危險,勇敢折返荒原,帶領崔斯坦重返人間。愛的力量是很強大的,穿越生和死,它使膽小懦弱的迪倫強大,使虛無的崔斯坦獲得新生。仿佛回應了封面的導語“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
生命擺渡人讀后感篇四
看完了《擺渡人》,在我看來,一個人之所以能夠被別人擺渡,不過是因為擺渡人掌握了這些人的喜好、恐懼、安?!踔潦俏磥硇凶叩姆较颉K?,一個人想要被別人擺渡,不過是因為自己身上存在著太多的生活障礙而已。
歸根結底真正的擺渡的人還是自己,你可以操控自己的行動,控制自己的潛意識,因為你的靈魂很強大??墒乾F代社會中的很多人都被潛意識所控制。
迪倫最終根據自己的意識、潛意識做出了明確的選擇,返回荒原,尋找她的所愛崔斯坦。這是一個人戰(zhàn)勝自己潛意識最有力的證明了。在她返回荒原之前,潛意識就告訴她荒原很危險、有可能找不到崔斯坦、有可能會被孤魂野鬼收服……有著一些列的理由說服他不要返回荒原。但更有一個執(zhí)著的信念(意識)提醒她尋找所愛。
很多時候我們說的思想斗爭也是這個意思,不過是意識和潛意識的斗爭而已。但大部分情況下,我們都敗給了潛意識,因為我們會權衡利弊、測算回報……甚至在沒有斗爭的情況下,就被潛意識操控了。
每個人生活中都有著不同的生活模式、人際交往模式、情緒模式……比如說,“鏡子效應”:一個人總是不愿意看到別人身上的很多缺點或優(yōu)點,這不過是因為別人的優(yōu)點和缺點是自己內心的投射而已,害怕自己不能擁有同樣的優(yōu)點或是害怕自己會染上相同的缺點。這些潛意識控制的`模式都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不快樂,所以需要我們帶著一顆覺知的心,去感受,并破解潛意識操控的各種模式,讓自己成為自己命運的擺渡人。
生命擺渡人讀后感篇五
十五歲的單親女孩迪倫獨自踏上一列火車去尋找自己的生父,不料遭遇了一場火車事故,當她爬出火車殘骸時,卻發(fā)現世界已經變成一片荒原。她以為她是唯一的幸存者,但她卻是唯一的逝世者。走出火車殘骸的僅僅是她的靈魂而已。在一片荒原的世界里,迪倫見到了她的靈魂擺渡人——崔斯坦。他帶領著她,保護著她,穿越茫茫荒原,護送她的靈魂到達應該去的地方。不同于以往任何一個被擺渡的靈魂,在知道自己已經死亡的事實后,迪倫沒有頹廢和消沉,而是淡定地接受了死亡的事實。她在崔斯坦的引領下,與如影隨形的惡魔們勇敢抗爭,從最開始的依靠、信賴,慢慢變成了純潔的愛戀。
被擺渡的靈魂愛上了自己的靈魂擺渡人。
可是這份愛注定不被允許,迪倫有自己的歸宿,崔斯坦有自己的使命。當迪倫跨越擺渡的重點邊界線時,卻沒有看到答應與她一起離開的崔斯坦。痛苦欲絕的迪倫最終決定冒險嘗試任何靈魂都沒有做過的事情——返回崔斯坦的世界,去尋找自己的靈魂擺渡人,自己的愛人。
又是一條充滿未知和艱險的路,為了愛,迪倫選擇了一場可能讓自己灰飛煙滅的豪賭,盡管前途未卜,但她依然步履堅定。
上天還是眷顧了這對有情人。在茫?;脑校蟼愓业搅顺寄合氲拇匏固?,她盡力勸說崔斯坦跟自己回到另一個世界,一個屬于她的世界。盡管這是一件從未有過的事,盡管一切都充滿未知的風險,一切都有悖常理,但崔斯坦愿意冒險嘗試,只因他曾答應過迪倫決不會失去她,一定要保護她!
這一次,迪倫成了崔斯坦的擺渡人,帶領著他義無反顧地找到了自己身故的那列火車,去尋找自己的身體。為了不再一次失去崔斯坦,迪倫在進入火車殘骸后就緊緊抓著崔斯坦的手,可行走在錯亂不堪、漆黑一片的車廂時,不慎摔倒的迪倫還是丟開了崔斯坦的手。再次醒來的迪倫如愿回到了人間,滿心卻是失去崔斯坦的痛哭。她為丟開崔斯坦的手而懊悔不已,卻看見向自己走來的崔斯坦對她說:“原來你在這里?!币驗榈蟼惖男枰源匏固挂恢贝嬖诤团惆?,陪伴她的靈魂,陪伴她的人,用陪伴守護她一生。
迪倫是幸運的,因為她有崔斯坦,擺渡了她的靈魂,擺渡了她的人生。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的擺渡人?用不變的承諾,勇往直前的行動,擺渡你的靈魂,陪你抵達幸福的彼岸。
生命擺渡人讀后感篇六
帶著激動的心情看《擺渡人2》,想追隨迪倫去看她和崔斯坦回到人類的真實世界后的愛情如何發(fā)展,卻在看了十章之后被一個樂觀的老太太邢有瑜圈了粉。
她在見到擺渡人的時候便知道自己已經死去了,但是她沒有傷心難過,也沒有嘶聲力竭,更沒有痛苦不堪的不愿意離開。她坦然的接受著眼前的一切,對于久臥病床的她來說,此刻沒有痛苦,可以站在地上,可以大步向前走,可以大口大口呼吸,簡直是一件太美妙的事,就像又活過來了一樣,雖然她已經死去了。
有瑜的荒原一直陽光明媚,艷陽高照,甚至開滿了牡丹花。這讓她的擺渡人也驚訝不已(荒原是靈魂心境的印射,若靈魂心境不好荒原則容易陰云密布,暗淡無光,那些專吃靈魂的惡鬼便會趁機而動)。因為看過第一部所以知道荒原有多么的變幻無常,靈魂的心情稍微有變動都會使天氣立刻由艷陽高照變?yōu)殛幵泼懿肌R仓阑脑卸嗝吹奈kU,有多少靈魂在陰影中,在黑暗中被惡鬼拖入地下。然而有瑜卻那么輕松的走過了荒原,他們也曾在最危險的地方遭到惡鬼的襲擊,但書中有一處描寫到“惡鬼們未能損傷有瑜笑臉上柔軟、帶著皺紋的皮膚”讓我徹底迷上了這個老太太,僅僅“笑臉”一個詞就勝過千萬句話,有瑜的樂觀、坦然、堅定連惡鬼們也進不了身。她實在讓人佩服。
書中不止一處描述了那些死去的靈魂在得知自己已經死掉之后是怎樣的反應,有的絕望不愿接受不再配合擺渡人,有的傷心欲絕痛哭流涕。而有瑜在見到擺渡人的第一刻便接受了自己死去的事實。她輕快的跟著擺渡人上路,即便知道荒原上有惡鬼她也沒有畏懼,甚至她還會安慰她的擺渡人,在她的身上樂觀、自信、睿智被體現的淋漓盡致。這樣的有瑜即便是因病去世的老人,卻依然讓人覺得她魅力十足,優(yōu)雅、美麗、熱情、開朗……似乎所有美好的詞用在她身上都不為過。
我想若是我們在面對生活的時候也像有瑜一樣樂觀、自行,即便遇到如惡鬼般的困難也“笑臉”相迎,那我們的生活定然也會艷陽高照,開滿美麗的牡丹花。
生命擺渡人讀后感篇七
“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BR>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這是《擺渡人》這本書給予我最新穎的標語。隨著油墨味的飄逝,我一次次翻開這本書,每次都獲得不同的欣喜。只是覺得“愛”在這本書中得到了完美的詮釋。
迪倫是一個單親家庭里的孩子,或許,這個世界賦予她的愛只有微不足道的一丁點兒。在學校里,她不受待見,在家里,忙碌又絮叨的母親瓊并沒有給到她多少溫暖。正當她聯系到父親,仿佛生活出現曙光時,不幸卻發(fā)生了——她來到一個奇怪的地方,遇到一個叫崔斯坦的怪人。當她得知自己已經死去時,甚至沒能有一絲喘息被迫向前方的荒原走去。
還好,她遇見了崔斯坦這個擺渡人。但是,崔斯坦明白,這是不應有的感情,身為一個擺渡人,不可能擁有一段感情。終于,謊言在終點線前破滅了,有的,只是一層隔閡。也許是“愛”打破了迪倫眼前所有的障礙,她再一次回到荒原,找回了崔斯坦。
一步,兩步,他們勇敢地向現實世界走去,帶著愛。
愛往往能讓這個世界溫暖起來,能夠讓人戰(zhàn)勝恐懼。以往自卑,軟弱的小孩開始變得勇敢而堅韌,如破繭而出的蝴蝶一般呈現出一個完全不一樣的自我。以往閱遍人間生死離別身心麻木的擺渡人,開始重新審視自我心靈深處對生命的認知,對美好的向往,對生活的熱情。他的荒原法則在愛那里失了效。
就像作者在書后感謝迪論和崔斯坦出現在她的腦海中,作者塑造了迪倫這樣一個小姑娘就是在向我們表達愛的勇氣,社會的存在就是一種愛的表達和呼吁。如果從來沒有人試過,那我們?yōu)槭裁床荒茉囋嚹?就像在迪倫他們之前從沒有人從荒原回到現實,而他們的“試試”,給崔斯坦帶來了極度的慌張,他擔心再一次的分離或是其它意外。他帶著期待,卻又害怕著失去,就像我們的大多數人。
不僅崔斯坦是迪倫荒原之中的擺渡人,在他們來到的現實世界,我相信,迪倫將會成為崔斯坦生命中的擺渡人,每一位孤獨的人,都會被愛詮釋。她用愛的堅持,為自己推開了一扇幸福之門,也將崔斯坦引到了一個嶄新的世界。
“每一個鐫刻著愛與善意的靈魂,都會成為我們生命中的擺渡人。”救犢之愛,我相信這是這本書想要傳達的。我讀懂了這本書,很久很久沒有被自己感動了,只要我們做到——心中有愛,無懼,相信我們在那一刻便是自己的擺渡人,亦能擺渡別人。
《擺渡人》——一本值得品讀不可多得的好書,希望不要錯過!
生命擺渡人讀后感篇八
記性不太好的緣故,看了10頁左右,才發(fā)現幾年前讀過這本書。用飛機上的時間快速重溫了一遍。
記得第一次讀的時候,最喜歡的是這個設定:死亡之后的靈魂穿越一片荒原,有機會再次回到軀殼實現復活。
我想這在醫(yī)學上是可以驗證的:一些重癥病人陷入昏迷后,他們的思想也應該是游離狀態(tài)。那些有著堅韌意志的的靈魂蘇醒的概率遠大于易于放棄意志軟弱的的靈魂。
重溫的感悟是:每個靈魂都是獨特的,但最有趣的靈魂是哪種呢?我想是純粹的、以及能夠考慮他人的——哪怕知道已經死亡的情況下,也不是一味的悲傷,而是去關心另外一個靈魂。
主人公迪倫就是一個有趣的靈魂。她會考慮擺渡人的感受,哪怕擺渡人可能只是一團光而非人類。她也是勇敢的,在歷經艱險穿越“荒原”后,竟然有勇氣原路返回再經歷一次。
二讀也發(fā)現這本書的不足:
1、迪倫與擺渡人之間的愛情,缺乏一些支撐。更多是危難之間的依靠。
2、擺渡人來到現實世界與迪倫相認,需要一個科學的解釋與合法的身份。比如這樣的設定就更合理:他在另外一個人身上復活,改變了外貌,但不變的藍眼睛讓他們相認。
3、那個猶太營的士兵,故事沒有展開。那個因為迪倫而泯滅的婦女的靈魂,沒有后續(xù)補充。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每一個小人物都應該完整,且是宏大歷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結論:擺渡人更像是一部輕松的童話故事。它并不能真的擺渡什么、治愈什么。就像主人公迪倫,她之所以獲得救贖,更多還是靠自己的意志,而非擺渡人。所以,自己才是自己的擺渡人。
生命擺渡人讀后感篇九
最近讀了英國作家克萊爾·麥克福爾的一本暢銷小說《擺渡人》。講的是一個小姑娘迪倫在去看爸爸的途中遭遇車禍死亡。作者巧妙地運用活人的視角,寫了迪倫不知道自己已經死了,在車禍后遇到擺渡人崔斯坦,一路上崔斯坦保護著迪倫去往天堂,各種的艱難險阻驚心動魄。
當迪倫成功擺渡到天堂時,因留戀崔斯坦而再次找到從天堂返回荒原的辦法并與其相見。二人一起從荒原逆行回到人間,達到了圓滿。
故事聽起來似乎和平常的穿越劇、靈異電影相似。但仔細品讀時,字里行間卻透著我們對人生態(tài)度的思考。
若人死了真有靈魂的擺渡者,那么死亡或許沒有那么可怕,只是離開了一個現實宇宙能看見的世界到達另一個顛沛流離的世界罷了。在那里有逝去的親人,活著的人早晚有一天也會到來,死亡只是一個空間的跨越。
以前看到過這樣一句話,說每個人都來自墻上的一幅畫,只是從靜態(tài)的平面跨越到動態(tài)的立體空間。(看過神話電影《畫中人》的都能懂)如果有人離開了,ta只是回到了那幅畫里而已。
看到這句話是你是不是覺得特輕松?因為世界沒有可怕的事,一切都是我們的心態(tài)所為。
如果連死亡都不怕了,世界上還有可怕的事嗎?
曾經采訪過一位老者,問過他害怕死亡嗎?答:曾經很害怕。難以想象一個人走在死亡的邊緣那一刻是什么感受。后來不怕了,他說若抱著一顆好奇心去對待,或許就能消除恐懼。因為好奇那一刻的到來,自己會是實踐者,想知道答案。
這世界有太多永遠解不開的秘密。比如,人死了到底有沒有靈魂,到底有沒有天堂的存在,沒有人能親自實踐過再回頭告訴世人答案。
生命擺渡人讀后感篇十
為了這些閃光的東西,我努力著讀完了全本。從神話小說看,人死的過程太過單調,沒有中國傳統(tǒng)故事中的黑白無常,奈何橋,迷糊湯……以及那么多人鬼情未了的故事精彩。
出竅的靈魂需要擺渡至天堂。
迪倫從事故中逃了出來,碰到了擺渡人崔斯坦,當她以為自己是幸存者時,事實上她只是靈魂出竅?;脑訚?,高山,峽谷,惡湖無處不在的魔鬼撕心裂肺,步步驚心中每個安全屋的獨處讓兩個靈魂相愛了。愛情從荒原和天堂的分界線上達到了高潮,似乎也意味著戛然而止,那是兩個不同的世界。
單純勇敢的女孩迪倫從來就沒想到放棄,回去,見到崔斯坦成了她心中的天堂,為了愛情,她寧愿魂飛魄散永不翻身。
沒有了擺渡人的幫助重新走一遍來時的路,只有愛情是唯一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她竟然成功了,見到了崔斯坦。在史無前例的對傳統(tǒng)的挑戰(zhàn)面前,崔斯坦退縮著,像個男人一樣理智的認為不可能。愛情支撐下的女孩迪倫變成了擺渡人的擺渡人,辯駁,鼓勵,用愛去化解崔斯坦的顧慮,終于他們修成正果。
生命擺渡人讀后感篇十一
在馬克思主義無神論的教導下,我一直相信“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從來沒有想過假若靈魂不滅,會是怎樣的世界?借由《擺渡人》這個故事,我看到了一個靈魂不滅的世界。人死后,靈魂脫離肉體離開現實世界,在擺渡人的指引下,經過荒原進入另一個世界,在那個世界繼續(xù)生活,等待著與親人們的靈魂團聚。靈魂不滅的最大好處,就是讓人在臨死時還有生的希望。這樣我們在想到死亡時,就不會那么的絕望吧。我的靈魂不滅,便是我生的延續(xù)。這樣我就能更平靜坦然、甚至帶點小樂觀的精神,去接受人終有的一死!
崔斯坦,一個靈魂的擺渡人,將死者的靈魂從現實世界引導到另一個世界,是他的天職。他沒有自己的相貌,以什么相貌出現取決于他要引導的靈魂,哪種相貌合適就是哪種相貌。他沒有自己的生活,每天都是無休無止的護送每個靈魂穿過荒原,與瘋狂的惡鬼作戰(zhàn),護送靈魂安全到達彼岸是他唯一的使命?!叭绻艺娴拇嬖?,也是因為你們需要我?!边@是他對迪倫說的一句話,迪倫,他護送的無數靈魂之一,讀懂了他的悲傷,體會了他的無奈,打開了他早已封閉的心扉,走進了他早已麻木的靈魂。迪倫打破了他單調乏味的生活,帶給了他曙光。
迪倫在生的世界里一直過得不快樂,媽媽的嘮叨、同學的欺負、好友的離開,都讓迪倫快樂不起來。在去與爸爸見面的火車上發(fā)生了意外,迪倫走入了死的世界,因為愛上了她的靈魂擺渡人崔斯坦,她的世界也開始明亮起來。愛的力量讓迪倫變得勇敢,她不要進入另一個世界,她不要離開她的崔斯坦,她確定她要和崔斯坦在一起。即便重返荒原意味著血色天空的威脅、瘋狂惡鬼的攻擊,甚至可能找不到崔斯坦,但迪倫,很堅定!魂飛魄散也在所不惜!愛的力量到底有多巨大,讓迪倫如此的勇敢!
也許“一定要找到崔斯坦”的信念太堅定了,也許迪倫對崔斯坦的愛太執(zhí)著了,感動了荒原的天地與所有生物。緊鎖的阻擋著前路的大門在她手上輕輕松松就打開了,荒原的天空也沒有那么陰暗了,荒原的沼澤地也沒有那么泥濘了,荒原的惡鬼也沒有那么兇猛了……原來,只要你堅定的想做一件事,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因為,你內心的堅定與勇敢,就是你的心像,而所有的外境都是境由心轉。你沮喪沉淪,荒原就變得陰暗恐怖;你斗志昂揚,荒原也就變得可愛明亮起來。
迪倫與崔斯坦有驚無險地沖破了陰陽界,開始了人間的甜蜜新生活,這是一個完美的愛情故事。因為愛情,我變得堅定且勇敢。因為堅定,我不輕易放棄和退縮。因為勇敢,我不惜代價去追求。所以,我獲得了自己想要的幸福人生。幸福人生,永遠屬于勇敢且堅定的行者!
生命擺渡人讀后感篇十二
當迪倫坐著火車去見她那個從未謀面的親自父親的時候,火車發(fā)生了事故,她也在這次事故中喪命,當她醒來的時候,她以為全車人已經死了,其實全車人都活著,除了她。她的靈魂逃離了那個黑暗恐怖的隧道,見到了在半山腰上等著她的擺渡人崔斯坦。她欣喜若逛,她以為自己找到了一個可以幫助逃離困境的人(其實崔斯坦在后續(xù)的過程當中確實幫忙她的靈魂逃離困境),可是她不知道自己面對的其實是一個超度靈魂之人,他要帶領她走的是一條與眾不同的路。
一路上的各種怪異的現象,讓迪倫感覺疑惑,當她知道自己已經死亡的事實后,與不同被擺渡的靈魂不一樣,迪倫沒有頹廢與消沉,但在她的靈魂擺渡人崔斯坦的保護與引領之下,她還是如影隨形的與惡魔們抗爭到底,從開始的依靠、依賴到最后純潔的愛戀。
可是這份愛戀就像我們中國的神話故事中牛郎與織女相戀的一樣,注定不會被允許。一個靈魂擺渡者與一個被擺渡者都有屬于自己的歸宿,都有自己的使命。當迪倫跨越擺渡的終點邊界線時,卻沒有看到答應與她一起離開的崔斯坦,迪倫痛苦欲絕,悲痛萬分,她做出來以往所有靈魂沒有做過的事——冒險返回崔斯坦的世界,去追尋著她所愛的人。
返回的路也是一條充滿未知與兇險的道路,她面臨的可能是自己的靈魂灰飛煙滅的巨大賭博,一旦失敗將永生永世消失在無盡的荒蕪的游離之地??伤匀贿x擇堅持前行,步履堅定。
經歷了各種磨難,迪倫還是幸運的找到了崔斯坦,她這一次將成為崔斯坦的擺渡人,引領著他去尋找那輛失事的列車,找回自己的shenti。她的內心是脆弱的,她非常怕再一次失去自己最親最愛的人,所以緊緊的拿著崔斯坦的手??墒沁€是在一片黑暗,錯亂不堪的車箱里,在不慎摔倒的過程當中丟開了崔斯坦的手。再次醒來的時候迪倫已如愿的返回到了人間,當她為自己丟崔斯坦的手懊惱、痛苦不矣時,卻看到向自己走過來的崔斯坦對她說:“原來你在這里。”
看到這里,眼角不知何時已有了眼淚,除了滿滿的感動,我都不知道自己還應該怎樣表達自己的感受。迪倫是幸運的,她有她的崔斯坦一起陪伴著她的靈魂,用陪伴守護著她的一生。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用不變的承諾,堅持不懈的努力,勇往直前的行動,把你的靈魂擺渡到幸福的彼岸!
生命擺渡人讀后感篇十三
迪倫滿心期待的踏上了路程,火車卻在隧道中發(fā)生了事故——她也是唯一的遇難者。當迪倫醒來時候眼前一片黑暗,她穿越隧道來到一片荒原,就在這個時候她遇到了他的靈魂擺渡人崔斯坦。荒原是個特別的地方,它的地貌以靈魂的心理而發(fā)生改變。另外荒原中充斥魔鬼,專門抓靈魂,被抓到的靈魂則會成了和他們一樣的魔鬼?;脑镉邪踩?,靈魂在安全屋里面是絕對安全的,不會被魔鬼襲擊。開始的時候,迪倫對這個陌生的環(huán)境充滿好奇和擔心。崔斯坦面對迪倫的感覺是冷漠和沒有耐心的,因為他像極大多數的我們一樣早已麻木與自己的工作。當崔斯坦?jié)M滿發(fā)現迪倫和之前他引導的靈魂不同,迪倫在知道自己死了的事情之后很快接受了事實,同時迪倫也是唯一考慮崔斯坦感受的人。這讓崔斯坦覺得她很特別,終于慢慢對她打開心扉。迪倫也對崔斯坦也充滿了依賴和好奇。兩個人在經歷過幾次生死后,情愫慢慢在兩個人心中產生。當崔斯坦把迪倫送到了荒原的盡頭的時候,他們互相發(fā)誓永遠在一起,崔斯坦會一直陪著迪倫。這個時候我心里充滿對他們的祝福和對他們的為擔憂而期待。
然后崔斯坦騙了迪倫說自己也可以穿越荒原盡頭的墻陪著她。當他們互相親吻之后,迪倫穿過了那面墻卻發(fā)現自己失去了崔斯坦。迪倫的內心痛苦不堪,因為她深愛著崔斯坦,必須找到他和他永遠在一起。迪倫找到崔斯坦之前引導過的一個靈魂,通過他的介紹找到了一個年紀最大的一個老婆婆。迪倫從老婆婆那里得知她有可能穿回荒原找到擺渡人并且回到人世間,于是毅然決然的重新回到了充滿危險的荒原。當迪倫獨身一人來到沒有崔斯坦陪伴的荒原,心中充滿了無助和恐懼。但是迪倫為了自己的愛,艱難的從一個安全屋到達另一個安全屋。功夫不負有心人,迪倫最終見到了她無比想念的崔斯坦。迪倫成功說服崔斯坦回到發(fā)生事故的隧道。當他們手拉手來到漆黑的隧道的時候,迪倫不小心絆倒......當迪倫再次醒來的時候,她發(fā)現身邊沒有了崔斯坦,她無比悔恨自己因為絆倒而松開崔斯坦的手。醫(yī)生把迪倫放在擔架上,當迪倫被抬出隧道的時候,她還是看到心愛的崔斯坦?!霸瓉砟阍谶@里?!薄拔以谶@里?!?BR> 看完這樣的一個故事,我突然意識到其實迪倫也是崔斯坦的靈魂擺渡人。迪倫為了愛不顧一切的精神值得她最后能擁有這樣的美好。崔斯坦像大多數現實中的人一樣,沒有目標麻木不仁,不滿自己的工作卻又擺脫不了。但崔斯坦也是偉大的,盡心守護自己的愛人,為自己愛的人的自由割舍和壓抑自己的情感??赡苷驗樗麄ゴ蟮膼郏艜尩蟼惾绱说牟活櫼磺邪?。我不禁的想自己是否也能像迪倫一樣勇敢的面對挫折,擺渡我靈魂的那個會是誰,我又該怎么做出回應?對此,我迷茫了,因為我就是“崔斯坦”。
生命擺渡人讀后感篇十四
以前拿到過這本書看一小段,不是喜歡的類型,就還了回去。有段時間老是聽一句話“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特別想弄清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只有親歷了那個故事才能找到最完整的答案。
說讀后感前,我想先講一個故事............
父親帶著兒子穿越茫茫無人區(qū),小孩年齡太小,帶著他穿越無人區(qū)難于上青天。第一天,父親帶著兒子走了20公里,孩子的喜怒哀樂就是這位父親的天,第二天,他們走了30公里,途中遇到了一場超級大的風沙,父親為了保護孩子身受重傷,第三天,他們還是走了30公里,路過一個小屋,屋里僅有的幾個吃食和水,父親全讓了孩子,第四天,他受了重傷的身體實在是走不下去,父親感覺自己要到死亡邊緣,但是他的使命不容許他把孩子拋棄,他對孩子說“前面還有10公里,你過去,我就在你后面,我一定會跟上來?!保诤⒆幼吡?0公里出了無人區(qū)后,回頭來看時的路已經給風沙掩埋。
當地人說“風沙過后人畜不存!”,他沒做任何考慮,踏出了回頭的第一步,不論天氣有多么惡劣,不論是否堅難險阻,在他踏出回頭的那一刻,他心智已經成為一個壯碩的青年。在第二天時,他找到了父親,不斷的鼓勵,憑著堅強的意志帶著父親走了20公里,第三天,他帶著父親爬山涉水,走了20公里,.........在最后他們終于走出了無人區(qū)。
這個故事當然不是《擺渡人》的故事,他們不是迪倫和崔斯坦。不論在生活還是感情中,我們也是迪倫也是崔斯坦,都在不斷的角色扮演。
崔斯坦在他的世界里不斷的擺渡鬼魂走向新生世界,偶爾也會人性萌動,從不產生情愫,直到他遇見了迪倫后,他的內心深處居然蕩起情愫的波瀾,這是他給迪倫擺渡的一個信號。也許有人會說,迪倫擺渡他的過程,是他們走向那節(jié)車廂的過程,但是他的內心如果不是之前就給迪倫擺渡了,他能和她一直堅定不移的走向那節(jié)車廂嗎?迪倫一直是個勇敢的女孩,我總是給她拍案叫絕,在她走出了結界處,去尋找崔斯坦的過程,她才是真正的展現了女孩性格堅毅、堅韌的光輝,為了愛,她敢于面對恐怖之極的惡魔,為了尋找自己的愛,她根本就沒在意過安樂的生活,為了愛,她成為了一個堅強的擺渡人,此時他對面的不是一片荒原,因為她心中有愛,便有了一切。
天氣是由心情決定,比較我們現在也都是由自己心境造成,你的喜怒哀樂就是你的天氣,生活都是由自己引導的,只要有陽光,便是一片光明,最終走出自己的荒原,但是走出這個荒原是誰為我們擺渡呢!
誰才是你靈魂的擺渡人。
生命擺渡人讀后感篇十五
《擺渡人》是一本心靈治愈系小說,它媲美于《追風箏的人》《偷影子的人》。
靜謐的湖水,一葉小舟飄行,頭頂是滾滾的烏云,金色的陽光從烏云中射下,湖水被金色陽光映襯著,閃著溫暖的光芒,而陽光的盡頭是烏黑翻滾的水波。這就是這本書的封面。
這個封面似乎是一個人的心靈或者是主人公迪倫的靈魂深處,身處黑暗,卻總有一片光明在牽引著她不斷前行,這片光明便是她心底因愛而生的倔強信念。
迪倫認為自己在吉斯夏爾中學沒有真正的朋友,里面全都是一群白癡,而與母親的無話可說更讓她缺乏友情和親情。所有,她踏上了火車去見他的父親,然而一場意外發(fā)生,她遇見了崔斯坦。
初始,迪倫還是個孩子,擔憂早飯的好壞,恐懼同學的嘲笑,尤其是在選擇是否帶上泰迪熊上火車的時候,幾次拿起,放下,取出,放進,充分展示了一個小女孩心理世界的脆弱,恐懼,猶疑不安。此時,她心中是一片荒原,唯有愛,可以澆灌它茂密生長。
然而在遇到座火車時的意外后,她遇到了擺渡人崔斯坦,在崔斯坦幫助她度過荒原時遇到了種種事情,在崔斯坦對迪倫的拼命的幫助下,使迪倫從一開始的依賴變成了對崔斯坦有了感情,而崔斯坦也愛上了迪倫。
迪倫在穿過荒原后,仍然忘不了崔斯坦,在知道可以返回荒原后,她知道她自己如果再次回到荒原,她有可能再次死亡,徹底的魂飛魄散,是留是回,迪倫也曾猶豫,只是當想到崔斯坦鈷藍色的眼睛,及帶給她的濃濃溫暖,她堅決選擇了立即出發(fā)。
途徑那片湖泊,水底的怪獸,合力圍攻她,她就要放棄了。崔斯坦的面龐在她腦海浮現,無比清晰,這讓她又有了繼續(xù)斗爭的力量。
山路上行走,她摒棄一切雜念,克服本能的恐懼,低頭前行,她必須這樣做,不能看那些惡魔,一旦看了,就會被吞噬。
惡魔輪番的偷襲,企圖擾亂她的意志力。惡魔得到可乘之機時,一齊向她襲來,就在她驚慌失措的時候,崔斯坦的面容又一次浮現在眼前,迪倫變的充滿斗志。經歷了這么多,相逢之后的迪倫,徹徹底底的改變,她勇敢無畏。為了救助一個小女孩的靈魂,她義無反顧的沖出安全屋,機智地分散了惡魔的注意力,以此來給小女孩們爭取時間,這里展現出迪倫的變化。
為里愛,為了他們,嘗試一起回到迪倫之前的世界。雖然規(guī)則一直是這樣的,但是也許,也許他們還是有一線希望的。迪倫的心中有一輪太陽,一輪信念和愛的太陽。她堅持拖著崔斯坦返程。跋山涉水,他們再次回到火車事故地點。
迪倫蘇醒的時候,已經被救援的人發(fā)現,而崔斯坦呢?開始,她以為他消失了,不停的自責。幸運的是,在出口,她看到了他,坐在出口的左側。他們再次相逢在新的世界。彼此打招呼嗨,原來你在這里。
初讀之下,感覺這是一部關于愛情的小說,細細咀嚼,它是一個小女孩的心靈成長史。因為愛的匱乏,她的心是一片無盡的荒原;穿越之后,因為愛的豐盛,她蛻變成一個勇敢堅強的擺渡人,將自己的愛人引領回家,脫離無形的控制。猶如書的封面,無論如何黑暗,有愛的陽光,一切都會好的。即使是荒原,也會肆意長滿茂密的綠色。
生命擺渡人讀后感篇十六
我想,來到這個世界上,我們總會經歷一些人,一些事,他們也許只是我們人生中的過客,也許會給我們的人生畫上一筆,雖小,卻就在那里,不輕不重,卻不可忽視。
在一個陽光傾落的夏日午后,蟬鳴聲從小區(qū)下方茂盛的樹上傳來,不甚清晰。我看著手機不斷變幻的屏幕,忽然看到了“擺渡人”三個字,再一凝神看去,卻又消失了。我不知道是不是錯覺,但是這三個字我卻記住了。他們讓我想起了我以前偶然看到的一本書。不過卻沒有翻開,只是驚鴻一瞥。那時,這本書的名字、封面都吸引了我?,F在經過這一次,完全勾起了我心中的念想。于是,我托媽媽在網上幫我買下這本書。經歷了4天的漫長等待,我終于等到了這本書。
找尋我愛的書?也許這就是吧。
又要來一次充實而豐盈的心靈旅行了。
我滿心歡喜又滿含期待地翻開了這本書。我先看了看內容簡介,一個簡單的介紹,最后一句話卻再次加深了我的期待:“這是一個史詩般的動人故事,它令人激憤、恐懼、溫暖,回歸人性,引人深思”。翻到正文內容,一排排字迫不及待地跳出來,好像有生命。接著我沒有停歇地看完了這本書,已經好久沒有這般酣暢淋漓了。這應該是今年迄今為止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書了。書中迪倫(女主)和崔斯坦(男主)的感情深深地震撼了我,以至于看到在中間他們分開時的那個場景我甚至落了淚。這是一個比較“玄幻”的小說吧,死亡后的故事,的確很吸引人??梢哉f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和迪倫一起成長。他們一起走尋,一起逃脫惡魔的追殺,一起來到每一座安全屋,在這過程中,他們對彼此漸漸生出了情愫,但是現實迫使他們分開,很殘忍。后來迪倫想要重新回到那片荒原和崔斯坦在一起,但是她來到的所謂的“家”那兒知道她的想法的每一個人都勸她算了吧,她沒有放棄,她打破了所謂的“天道規(guī)則”,迪倫又來到了那片荒原。我也不知道為什么,也許是上天被感動了?他們居然真的走到了一起,不可思議地一起來到了人世。最后的“原來你在這里”,“我在這里”看的我心口的大石頭落了地,也五味雜陳,感動又遺憾。遺憾的是看的我意猶未盡。這是不是所謂的“規(guī)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迪倫正因為沖破了所謂的“規(guī)則”“不可能”,才爭取了和崔斯坦在一起的機會。當迪倫知道自己可能會消失時卻依然選擇尋找崔斯坦,當崔斯坦知道他們這樣做有極大的可能不會成功卻依然選擇和迪倫去那個世界時,不可否認的是我真的很感動和震撼,也許這兩個詞已經說明不了我的感受,我的文字已不能說出千萬分之一。
毫無疑問,這本書已經對我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影響可以在大事也可以在小事上表現。我以前是一個比較死板、墨守成規(guī)的人,但顯然我現在已經開始學會創(chuàng)新,學會不再遵循那些死板的規(guī)矩,這讓我體驗到了以前從未有過的快樂。我開始勇敢追求那些看起來遙不可及的想法。不管怎樣,這都是一個很好的開始,不是么?我很感激這本書的作者克萊爾,她創(chuàng)造了這本書,我很慶幸我看了這本書,而不是放任它在我的記憶長河中逐漸被湮滅。
謝謝。謝謝克萊爾·麥克福爾,即使你聽不到遠在另一國家的我小小的感謝。謝謝迪倫和崔斯坦,即使你們不活在我的世界。不勝感激。
謹以此文,表達我對《擺渡人》的感情。復雜而又至真至純。
生命擺渡人讀后感篇十七
《擺渡人》一個關于擺渡人和被擺渡人的故事。關于生存、死亡和愛情的故事。
15歲的單親女孩迪倫獨自踏上一列火車去尋找自己的生父,不料遭遇一場火車事故,當她爬出火車殘骸時,卻發(fā)現世界已經變成一片荒原,她以為她是唯一的幸存者,但她卻是唯一的逝世者。
走出火車殘骸的僅僅是她的靈魂而已。在一片荒原的世界里,迪倫見到了她的靈魂擺渡人——崔斯坦。他帶領著她,保護著她,穿越茫?;脑?,護送她的靈魂到達應該去的地方。
不同于以往任何一個被擺渡的靈魂,在知道自己已經死亡的事實后,迪倫沒有頹廢和消沉,而是淡定的接受了死亡的事實,她在崔斯坦的引領下,與如影隨形的惡魔們勇敢抗爭,從最開始的依靠,信賴,慢慢變成了純潔的愛戀。
被擺渡的靈魂愛上了靈魂擺渡人!可是這份愛注定不被允許,迪倫有自己的歸宿,崔斯坦有自己的使命,當迪倫跨越擺渡的終點邊界線時,卻沒有看到答應與她一起離開的崔斯坦,痛苦欲絕的迪倫最終決定冒險嘗試任何靈魂都沒有做過的事情——返回崔斯坦的世界,去尋找自己的靈魂擺渡人,自己的愛人。
又是一條充滿未知和艱險的路,為了愛,迪倫選擇了一場可能讓自己靈魂灰飛煙滅的豪賭,盡管前途未卜,可她依然步履堅定。
上天還是眷顧了這對有情人,在茫?;脑蟼愓业搅顺寄合氲拇匏固?,她極力勸說崔斯坦跟隨自己回到另一個世界,一個屬于她的世界,盡管這是一件從未有過的事情,盡管一切都充滿未知和風險,一切都有悖常理,但崔斯坦愿意冒險嘗試,只因他曾答應過迪倫絕不會失去她,一定要保護她!
這一次,迪倫成了崔斯坦的擺渡人,帶領著他義無反顧地找到了自己身故的那列火車,去尋找自己的身體。為了不再一次失去崔斯坦,迪倫在進入火車殘骸后就緊緊抓著崔斯坦的手,可行走在錯亂不堪,漆黑一片的車廂時,不慎摔倒的迪倫還是丟開了崔斯坦的手,再次醒來的迪倫如愿地回到了人間,滿心卻是失去崔斯坦的痛苦,她為丟開崔斯坦的手而懊悔不已,卻看見向自己走來的崔斯坦對著她說:原來你在這里。iexistbecauseyouneedme.因為迪倫的需要,所以崔斯坦一直存在和陪伴,陪伴她的靈魂,陪伴她的人,用陪伴守護她一生。
迪倫是幸運的,因為她有崔斯坦,擺渡了她的靈魂,擺渡了她的人生。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用不變的承諾,勇往直前的行動,擺渡你的靈魂,陪你抵達幸福的彼岸。
生命擺渡人讀后感篇十八
擺渡人,兩部全看完了。擺渡人:引領各自負責的靈魂穿越荒原走向靈魂最終的歸屬地。
第一部中,擺渡人崔斯坦與其負責指引的靈魂迪倫在穿越荒原的途中歷經種種磨難,并互生好感。最終崔斯坦選擇放棄了擺渡人的職責,跟隨自己負責的靈魂迪倫穿越回了人世,做了回凡人。并因此兩人之間產生了一條隱形的紐帶,彼此無法分離。
第二部中,擺渡人蘇珊娜見認識已久的擺渡人崔斯坦與其靈魂迪倫成功的離開荒原,穿越回人世后,也有了要跟隨崔斯坦一起做回凡人的念頭。因此決定利用其負責指引的靈魂杰克,并跟隨杰克一起成功穿越回了人世。兩人之間同樣產生了一條隱形的紐帶。
擺渡人崔斯坦與擺渡人蘇珊娜跟隨各自的靈魂穿越回了人世后,荒原與人世之間留下了一個破洞,給荒原中的惡魔穿越到人世大開殺戮留下了機會。
審判官降臨,先數落擺渡人崔斯坦的種種罪行,崔斯坦與審判官約定,給三天的期限消滅來到人世的惡魔,并修補好荒原與人世之間的破洞。在與迪倫一起踏上消滅來到人世的惡魔與修補荒原與人世之間的破洞途中,遇上了另一擺渡人(相識已久)的蘇珊娜與杰克。
起初蘇珊娜對崔斯坦謊稱是跟著崔斯坦與迪倫的那個留下的破洞一起穿越過來,之后不得不坦白,自己利用靈魂杰克穿越回來并留下了另一個破洞。最終在四人的努力下,把所有穿越來到人世的惡魔消滅并修補好了兩個荒原與人世之間的破洞。在此過程中,蘇珊娜意識到自己只是崔斯坦相識已久的朋友,而迪倫才是崔斯坦真正的靈魂伴侶。
三天期限到,審判官再度降臨,同樣的數落擺渡人蘇珊娜的種種罪行,蘇珊娜無可辯駁,而杰克選擇離開蘇珊娜(離開的結果意味著選擇死亡)。
審判官最終判決,讓蘇珊娜回到荒原,重返自己的崗位(相當于死刑判決)。并說:蘇珊娜與杰克之間的紐帶是黑色邪惡的,全由貪婪和自私結成。而崔斯坦與迪倫之間的紐帶明亮、凈朗,閃著光芒,不愿將這光熄滅。假如今后還有任何惡鬼出現在此地,并要崔斯坦與迪倫來善后。
生命擺渡人讀后感篇十九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擺渡人》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圍著書架轉了兩圈,也沒找到想看的那本書,快走到書架盡頭的時候,《擺渡人》映入了我的眼簾,以前只聽說過書的名字,對內容卻一無所知,沒有太大看的欲望,就抱著聊勝于無的心態(tài)從書架上取下了它??烧孀聛砜磿r,沒看幾頁就被深深吸引了。
書中講的是一個單親女孩迪倫,與母親發(fā)生沖突,只身一人前去投奔多年未曾謀面的父親,列車在行駛到一個隧道時發(fā)生事故,她的靈魂離開她的身體,要在她的擺渡人崔斯坦的引導下穿過荒原,到達天堂的彼岸。起初迪倫并不知道自己已經死去,還以為自己是事故中唯一的幸存者,在行進過程中,崔斯坦很委婉的告知了她真相,沒想到她卻很平靜的接受了這一切,和崔斯坦一起翻高山、踏泥濘,還要和數不清的惡魔作斗爭,一路上經歷了無數艱辛和生死關頭。在此過程中,她逐漸對崔斯坦產生了依戀和美好的情感,崔斯坦也覺得迪倫和他曾經引領過的其他靈魂不一樣,他也漸漸地愛上了這個單純善良的小姑娘。在即將到達天堂邊界時,迪倫勇敢地向崔斯坦表白,并要求他和她永遠在一起。崔斯坦雖然知道那是不可能的,為了讓她去的安心,他還是答應了她。當迪倫邁過那個分界線,回頭再也看不到崔斯坦時,她頓時崩潰了,崔斯坦在邊界的另一邊看到迪倫痛哭流涕的樣子,也是痛苦萬分,他用善意的謊言欺騙了她,讓迪倫勇敢地邁過了那個分界線,可是給她帶來的痛苦也同時讓自己心如刀絞。當迪倫在崔斯坦的護送下幾經生死到達她在天堂的家以后,她并沒有接受薩利的建議,尋找她故去的親人,而是極力要求看一下記錄崔斯坦引領的靈魂的'小冊子,然后她又找到崔斯坦曾引領過的二戰(zhàn)士兵喬納斯,在他的幫助下拜訪了最老的靈魂伊萊扎,在她那里得到了能夠回到荒原的信息,但是那將要面臨魂飛魄散的風險。迪倫沒有退縮,此時她的心里只有崔斯坦,她覺得只有和崔斯坦在一起無論生死才有意義,才會感到安全和幸福。于是她又重回荒原,以前所未有的勇氣去尋找心中的愛人。當他們終于在一座安全屋前再次重逢,崔斯坦驚訝之下松開了他正在引領的另一個靈魂,導致她被惡魔硬硬的拖走。看到迪倫他滿心怒氣,斥責她不該回來,那不是真正的斥責和埋怨,而是充滿愛的擔心和牽掛,他怕她出意外,怕她真正的葬身荒原,再也回不了任何一個家,因為在他心里他們是不可能永遠在一起的。然而迪倫充滿愛意的話語和楚楚可憐的眼神,讓崔斯坦不再忍心對她發(fā)火,而是勸阻她,想把她再送回到邊界的那一邊。而迪倫心意已決,一定要嘗試一下以前的種種不可能。在迪倫的鼓勵下,崔斯坦?jié)u漸打消心中的顧慮,也決定試一下。終于他們成功了,又回到了事故現場,迪倫的靈魂又回到了她的身體里,崔斯坦也在隧道口的山坡上等她,他們又回到了現實中的那個家。
整個故事情節(jié)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在整個閱讀過程中,我就猶如一個旁觀者,跟隨著迪倫和崔斯坦的腳步,和他們一起在荒原中艱難前行,和他們一起笑、一起哭,一起感受他們的傷痛,一起分享他們的開心,為他們的分離而痛心,又為他們的重逢而欣喜。
讀完小說,隨手在百度上搜了一下人們對此書的鑒賞,有人說這本小說表達了三個主題:愛情、家和救贖,但我感覺用愛情、家和升華來表達更為貼切。
愛情,迪倫和崔斯坦在艱難之中產生的炙熱愛情是這部小說的一條主線,也是這部小說震撼人心的地方。在那種惡劣的隨時面臨生死的環(huán)境中,迪倫是一個已經死亡要歷經荒原奔赴天堂的靈魂,崔斯坦是一個引領無數靈魂度過荒原到達天堂的擺渡人,這是他的工作他的職責。當兩人在荒原相遇,經歷這段艱難旅途的過程中,彼此產生了深深的愛意。迪倫對崔斯坦由開始的依靠,慢慢到依戀,最后到不可抑制的愛,甚至不顧魂飛魄散的危險,再次回到荒原去尋找崔斯坦。崔斯坦起初就感覺到這個靈魂和他引領過得成百上千的靈魂不一樣,內心里保護她的欲望越來越強,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他雖然知道產生這種想法是有悖天意的,可他還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內心,無法壓抑自己的感情,當他要將迪倫送達分界線,面臨永遠的分離時,為了讓迪倫勇敢的踏出那一步,他大膽地毫無保留的向迪倫表白了自己的內心,并謊稱陪她一起。他知道這樣做只能讓自己更加痛苦,他還是做了,因為他只想讓迪倫去她該去的地方,遠離荒原的苦難和恐怖。這份愛情是至真至純的,沒有任何客觀因素的影響,也沒有任何利益的驅使,只是兩個人心中的真愛,不惜為對方犧牲一切的真愛。在現實生活中這種真愛就是一件奢侈品,極少有人能夠消費得起。這也是這部小說最吸引人的地方,現實社會中的人們,身心俱疲的狀態(tài)下,能夠遇到并靜心去解讀這樣一份至真至純的愛情,就很容易產生共鳴,心生向往,就忍不住到書中陪著主人公一塊去感受去體會,也算是在紛雜世界中尋找一種心靈慰藉。
家,是隱藏在愛情主線中的一條副線,整個故事從迪倫離家開始,到在崔斯坦的引領下奔赴靈魂所要歸屬的那個家,為了尋找崔斯坦和心中的真愛,她又離開還沒來得及進入的那個家返回荒原,與崔斯坦重逢后又回到了曾經離開的現實中的那個家。整個過程也算是一個回家的過程,讓人們從中得到啟示,無論走多遠、無論歷經多少艱難險阻,家才是我們最終的歸宿。
我是一個無神論者,根本想象不出靈魂是一個什么狀態(tài),不相信它真的存在,看過這部小說,真有點渴望當自己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自己的靈魂也能遇到一個崔斯坦一樣的擺渡人,去經歷一番現實社會中無法經歷的磨難和鍛煉,邂逅一段至真至純的愛情,也讓自己的靈魂得到凈化和升華。
生命擺渡人讀后感篇一
《擺渡人》讀后感——開卷總有益經朋友介紹買下的這本書,名字聽上去像本名著,網上介紹的也挺牛逼,看了后不能說不好看吧,因為自己也是在短短幾天之內就看完這本小說,并且在火車上那么嘈雜的場所也看了本書的60%,可能我該為自己現在的閱讀狀態(tài)高興吧。
一開始決定看一些小說也是出于培養(yǎng)自己的看書習慣,從《追風箏的人》到這本《擺渡人》,可能兩者的差距太遠,以至于剛開始看《擺渡人》的時候,我以為是特別俗套的言情小說,冷酷的男一,愛耍寶又顯得有點弱智的女一,都想放棄閱讀的一本小說,但是,火車上的無聊讓我重新拿起了這本小說,看到最后,我為自己的沒有放棄感到慶幸,不是為遇見這本小說,為最后女主的選擇。
種無拘無束,而受限的是我自己。
看完后會反思自己的生活狀態(tài),我是否在無休止的過著復制般的生活,沒有變化,沒有期待。然而其實自己是有夢想的,只是沒有勇氣再回到那個“可怕的荒原”,去尋找自己的“崔斯坦。
生命擺渡人讀后感篇二
金黃色的陽光穿透層層厚重的烏云,蕩漾在看似風平浪靜的湖面上,一葉扁舟漂浮于上,舟上一人頂著箬笠,手中一支船槳在湖面投下細細碎碎的影子;湖底之下,漆黑如墨,似乎在醞釀著一場洶涌波濤。
這便是《擺渡人》一書的封面,初次見到,只覺得這本書將要描述的必定不是一個簡單的故事。等到把書讀完,才恍然大悟,這不就是主人公迪倫決意返回荒原尋找靈魂擺渡人崔斯坦時獨自經過的那個湖面嗎,那個幾近吞噬掉她的靈魂的湖面。而令人詫異的是,湖底深不可測般的湖面、藏身于烏黑湖水深處的惡魔、以及頭頂揮之不去的夢魘般的烏云,他們存在的原因,也是因為在主人公迪倫的思想中存在著因童年各種不幸而造成的陰霾。她的思想控制著這一切,而她自己也在承受著這一切。
而封面上方的一句話,更增添了這個故事的耐人尋味: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不可置否,這句話成功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便由此而開啟了這趟《擺渡人》之旅。單親家庭里無話可說的母親,陌生而充滿敵意的校園,唯一好友的離開,這一切讓迪倫15歲的的世界一片狼藉。但她并沒有因此一蹶不振,而是迫切想作出改變,便決定坐上火車去看望久未謀面的父親。怎料天意弄人,路上火車脫軌,迪倫更不幸地成為了火車上唯一的遇難者。
在知道自己已經不幸遇難后,迪倫并沒有萬念俱灰,而是勇敢而堅強地跟著自己的靈魂擺渡人——崔斯坦,在荒原上歷經種種艱險一路跋涉。崔斯坦,這個由迪倫腦海中對愛人的朦朧憧憬而化身所成的有點冷漠有點淡定的年輕男孩,他的使命,是負責護送世間所有靈魂安全到達他們的結界點,讓他們在不幸離開人世后還能在另一個世界繼續(xù)生活。一如文章開頭所言,荒原之所以存在,也是因為迪倫內心長期缺乏愛意滋潤而產生的根深蒂固的荒蕪感、無力感,也包括所有荒原上崎嶇的山路和各種可怕的沼澤,還有破爛不堪的安全屋和天空上時而出現的如同潑倒了的墨汁的烏云密布、狂風大作,這些皆由迪倫的思想控制著。縱然她自己也不愿承認,縱然這些因素讓她的靈魂之旅變得更加坎坷,她也沒有辦法改變。因為這些都是她內心的折射,她的思想如何,她的內心如何,都會一一投射出來,成為她的路,成為她路上的所有。有時候在想,如果迪倫的生活是幸??鞓返?,那這趟擺渡之旅也定能陽光明媚些、鮮花燦爛些了。
在故事接下來的旅途里,他們之間的感情隨著共同經歷越來越多的艱難險阻而發(fā)展得百轉千回。他們由最初的陌生到相識,漸漸地相知,甚至到最后的相愛,這是著著實實打破了擺渡人和靈魂之間的界限。但他們決定在一起的時候并沒有考慮到以后太多的事情,畢竟今朝有酒今朝醉,或許就像郭靜的《心墻》里面說的:不去計劃得太多,反而能勇敢冒險。我很佩服他們兩個這種敢于冒險的思想,他們勇敢沖破界限的束縛,努力地為對方著想,努力保護著對方、珍惜著對方。這種思想,讓他們及時表達了自己的心意,讓自己不會在以后的日子為當初的墨守成規(guī)懊悔。
所以也是因為有著這種思想,到故事發(fā)展到后面的時候,迪倫的靈魂被成功護送到結界點后,一對戀人被一道看不見的屏障分隔在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的時候,迪倫也沒有安安分分守著那本來鐵板釘釘的規(guī)矩——靈魂完成渡程后不能跨過結界,返回原來的原來的地方,而是拼盡全力想要奔回荒原去找到她的靈魂擺渡人。本以為擺渡成功后他們會從此生死兩茫茫,但迪倫那顆不肯向現實屈服的心卻讓她一心一意地只想奔回荒原,奔回那個處處皆是嗜血惡魔的萬劫不復之地,那個稍有差池便是魂飛魄散、灰飛煙滅的荒蕪之地。
心之所向,便無所披靡。不管不顧,只為奔赴心中的那個念頭——她不能就此放棄這段戀情,不能就此放棄自己苦心經營得來的收獲,在自己原來15的人生中缺乏了太久的東西,怎能輕易讓它得而復失。所有的規(guī)則在迪倫腦海里都留不下一絲痕跡,她想并且只想奔回荒原去找到崔斯坦,她想拼盡全力帶他返回人世,她想讓他擺脫那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擺渡人宿命,她想和他一起返回人生,去享受她短短15年里還沒來得及享受的那么多的美好事物。她知道為此要付出多大的代價,但她不怕。她覺得,心里有一件很想去做的事情,她為之拼盡全力。試問我們當中的人,有幾個能做到如此?像她那樣拼盡全力。
所幸的是,她最后成功了。
一路上的艱險重重自是不必多說,看到他們最后成功返回人世,我覺得過程中經歷的任何艱難險阻都是值得的。最后在火車殘骸處崔斯坦找到迪倫說的那句“原來你在這里”,真真催人淚下。平平淡淡的語氣,是歷經無數大劫大難后塵埃落定的平靜心緒。還好是等到了一個圓圓滿滿的結局,也不枉我這一路下來心情的跌宕起伏。
有人說這是一部愛情小說,教會我們如何去愛。但在我看來,這更是一部描寫思想的力量的作品,它把思想的力量通過描寫主人公迪倫以及她在荒原中經歷的一切而娓娓道來,而迪倫后來通過努力甚至得到她和崔斯坦兩個人的重生、得到她原本缺失的愛情這個結果,不能不說是一份給讀者的驚喜,同時也是更深刻地告訴我們思想的力量有多強大。思想控制人的一切,它決定是否要去努力,并引導你應該從哪個方向去努力。就像那句話說的: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件事,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學會去思考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且朝那個目標去努力,堅持下去,你會發(fā)現到最后的時候,你想要的東西都在你手中,你的明天由你創(chuàng)造。
一日,閑的實在無聊,便翻出《擺渡人》認真看了起來。15歲的迪倫在學校里不如意,好友又轉學,加之和母親關系太過一般,她才想去尋找自己的父親,其實是為了脫離這種生活現狀。當她踏上火車的那一刻,她還心情激動地想象著和父親見面時的場景,只是世間有種奇妙的事情被稱之為意外。當迪倫從出事的火車艱難地爬出黑暗的隧道時,她尋找著列車上其他幸存著,但她只看到了故意等待她的崔斯坦,也就是她的擺渡人。這時只有她天真地認為自己還活著,她要求崔斯坦走向相反的方向,去繼續(xù)尋找那些所謂的幸存者,只是崔斯坦并未答應她的要求,繼續(xù)帶著她向前走。她們走過山峰,也闖過了山谷,還有那深不見底的發(fā)出惡臭的湖水,躲過無數惡魔,只是在這個過程中,迪倫發(fā)現在和崔斯坦的相處中,她漸漸愛上了這個屬于千千萬萬個靈魂的擺渡人。而崔斯坦在回憶自己過去所擺渡的那些靈魂中,只有迪倫最特殊,他也漸漸地愛上了這個天真無邪,善良堅定的小姑娘。
當崔斯坦被惡魔拽下去的時候,迪倫苦苦等了他兩天,而幾乎失去意識的崔斯坦在聽到迪倫大聲喊著:“崔斯坦,我需要你”的時候,意識突然清醒,回到了她的身邊,這時他們純潔的愛情進一步升華。
就要分別了,迪倫要去天堂等待她的家人或者是去看去世的親人,也就是在這個分界線,迪倫勇敢地表白了崔斯坦,而崔斯坦也愛著她,只是剩下的路崔斯坦無法陪她走下去,在分界線處崔斯坦別無選擇地走了,去迎接下一個靈魂,開始新的任務。
倔強的迪倫不是去找尋自己去世的親人,而且看了崔斯坦擺渡的名單,她試圖找到他曾擺渡的那個士兵,并由他帶領找到了這里最古老的靈魂,她想冒著魂飛魄散的危險,返回荒原,去尋找只屬于她的崔斯坦。她不顧別人的勸服,毅然決然地打開了回到荒原的大門。
她是幸運地,在返回的道路上遇見了崔斯坦,他們一起向那失事火車的方向趕去,一路上迪倫都在鼓勵崔斯坦前進,因為他們別無選擇,她多么希望把崔斯坦帶去她的世界,而不是周而復始地擺渡著靈魂,重復著同樣的路線,同樣的方式。小說的最后一幕,是個皆大歡喜的結局,正如迪倫所想,崔斯坦真的來到了她的世界,她最親的人終于可以和她相守一生了。
看完整本小說,我認為迪倫是個單純善良,但不缺乏勇氣的女孩,正是她的堅持,她才能和崔斯坦來到同一個世界,才能讓崔斯坦有自己的選擇。故事中的人物其實就是照亮我們的一面鏡子,今天的我們總是在說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試問一下,我們又有多少人堅持下去了?為實現夢想付出了多少努力?如果每天我們只是像崔斯坦那樣沒有選擇,沒有目的地活著,我們的夢想或許只會被我們埋進黃土里。我們在被迪倫感動的同時,我們也要學著面對挫折和困難,除了失去生命,我想其他的一切都只是生活中的一個插曲。當我們今天在抱怨人際關系越來越復雜的時候,我們也要敲開心扉,問問自己是否真心對待他人了,也要問問自己這個人值得你那么付出嗎?當我們還在抱怨工作不如意的時候,我們多多想想面對惡魔的迪倫,這個15歲的女孩都能從容面對,生活中還有多少事情能打敗我們。
故事雖然結束了,我們只能滿心祝福迪倫和崔斯坦,祝他們能永遠相愛。
生命擺渡人讀后感篇三
因為封面的導語,一個很普通卻有感染力的句子——“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我看了英國作家克萊爾·麥克福爾的奇幻小說《擺渡人》。一個名叫迪倫的女孩坐火車去見素未蒙面的`生父時,遭遇車禍。當她爬出殘骸,遇見名叫崔斯坦的神秘男孩,并跟隨其在荒原上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旅程。這本書一開始就講述了生與死,和作為主線貫穿全文的愛。
單親女孩迪倫在一個黑漆漆的隧道里,發(fā)生了車禍,當她從隧道里爬出來時,看到了不同的世界,寂靜無人。她不知道這次車禍,只有她一人遇難了。此時,突然出現了一個叫崔斯坦的男孩,并告訴她死亡了,而且要在白天穿越這片荒原,夜里只能呆在荒原的安全屋里,避免被幻象惡魔吞噬,直到到達另一邊的極樂凈土。
每一天,迪倫都在崔斯坦的幫助下,白天努力抵達下一個安全屋,黑夜在安全屋里擺脫惡魔的糾纏,向極樂世界出發(fā)。就像人生有個遠大的終極目標,路途是孤獨,甚至是茫茫前路望不到盡頭的迷茫,甚至在樹立無數個小目標,慢慢向它靠近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誘惑,就像書中的魔鬼一樣,妄想把你吞噬,從此止步在荒原的安全屋旁,堅守內心才能抵制誘惑。
迪倫無疑是幸運的,她在崔斯坦的護送下,安全來到了極樂世界,與死去的家人團聚。但我覺得更幸運的是,她也是崔斯坦的擺渡人,愛是他們互相擺渡的媒介,迪倫的善良,單純,勇敢,引領崔斯坦走向了新生。崔斯坦墨守成規(guī),在荒原里擺渡了無數人,完美完成了他擺渡人的職責和任務,但在歲月的長河里逐漸麻木,迪倫讓他重新充滿了感情,仿佛枯枝抽發(fā)新芽。甚至在最后她為了感情不懼危險,勇敢折返荒原,帶領崔斯坦重返人間。愛的力量是很強大的,穿越生和死,它使膽小懦弱的迪倫強大,使虛無的崔斯坦獲得新生。仿佛回應了封面的導語“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
生命擺渡人讀后感篇四
看完了《擺渡人》,在我看來,一個人之所以能夠被別人擺渡,不過是因為擺渡人掌握了這些人的喜好、恐懼、安?!踔潦俏磥硇凶叩姆较颉K?,一個人想要被別人擺渡,不過是因為自己身上存在著太多的生活障礙而已。
歸根結底真正的擺渡的人還是自己,你可以操控自己的行動,控制自己的潛意識,因為你的靈魂很強大??墒乾F代社會中的很多人都被潛意識所控制。
迪倫最終根據自己的意識、潛意識做出了明確的選擇,返回荒原,尋找她的所愛崔斯坦。這是一個人戰(zhàn)勝自己潛意識最有力的證明了。在她返回荒原之前,潛意識就告訴她荒原很危險、有可能找不到崔斯坦、有可能會被孤魂野鬼收服……有著一些列的理由說服他不要返回荒原。但更有一個執(zhí)著的信念(意識)提醒她尋找所愛。
很多時候我們說的思想斗爭也是這個意思,不過是意識和潛意識的斗爭而已。但大部分情況下,我們都敗給了潛意識,因為我們會權衡利弊、測算回報……甚至在沒有斗爭的情況下,就被潛意識操控了。
每個人生活中都有著不同的生活模式、人際交往模式、情緒模式……比如說,“鏡子效應”:一個人總是不愿意看到別人身上的很多缺點或優(yōu)點,這不過是因為別人的優(yōu)點和缺點是自己內心的投射而已,害怕自己不能擁有同樣的優(yōu)點或是害怕自己會染上相同的缺點。這些潛意識控制的`模式都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不快樂,所以需要我們帶著一顆覺知的心,去感受,并破解潛意識操控的各種模式,讓自己成為自己命運的擺渡人。
生命擺渡人讀后感篇五
十五歲的單親女孩迪倫獨自踏上一列火車去尋找自己的生父,不料遭遇了一場火車事故,當她爬出火車殘骸時,卻發(fā)現世界已經變成一片荒原。她以為她是唯一的幸存者,但她卻是唯一的逝世者。走出火車殘骸的僅僅是她的靈魂而已。在一片荒原的世界里,迪倫見到了她的靈魂擺渡人——崔斯坦。他帶領著她,保護著她,穿越茫茫荒原,護送她的靈魂到達應該去的地方。不同于以往任何一個被擺渡的靈魂,在知道自己已經死亡的事實后,迪倫沒有頹廢和消沉,而是淡定地接受了死亡的事實。她在崔斯坦的引領下,與如影隨形的惡魔們勇敢抗爭,從最開始的依靠、信賴,慢慢變成了純潔的愛戀。
被擺渡的靈魂愛上了自己的靈魂擺渡人。
可是這份愛注定不被允許,迪倫有自己的歸宿,崔斯坦有自己的使命。當迪倫跨越擺渡的重點邊界線時,卻沒有看到答應與她一起離開的崔斯坦。痛苦欲絕的迪倫最終決定冒險嘗試任何靈魂都沒有做過的事情——返回崔斯坦的世界,去尋找自己的靈魂擺渡人,自己的愛人。
又是一條充滿未知和艱險的路,為了愛,迪倫選擇了一場可能讓自己灰飛煙滅的豪賭,盡管前途未卜,但她依然步履堅定。
上天還是眷顧了這對有情人。在茫?;脑校蟼愓业搅顺寄合氲拇匏固?,她盡力勸說崔斯坦跟自己回到另一個世界,一個屬于她的世界。盡管這是一件從未有過的事,盡管一切都充滿未知的風險,一切都有悖常理,但崔斯坦愿意冒險嘗試,只因他曾答應過迪倫決不會失去她,一定要保護她!
這一次,迪倫成了崔斯坦的擺渡人,帶領著他義無反顧地找到了自己身故的那列火車,去尋找自己的身體。為了不再一次失去崔斯坦,迪倫在進入火車殘骸后就緊緊抓著崔斯坦的手,可行走在錯亂不堪、漆黑一片的車廂時,不慎摔倒的迪倫還是丟開了崔斯坦的手。再次醒來的迪倫如愿回到了人間,滿心卻是失去崔斯坦的痛哭。她為丟開崔斯坦的手而懊悔不已,卻看見向自己走來的崔斯坦對她說:“原來你在這里?!币驗榈蟼惖男枰源匏固挂恢贝嬖诤团惆?,陪伴她的靈魂,陪伴她的人,用陪伴守護她一生。
迪倫是幸運的,因為她有崔斯坦,擺渡了她的靈魂,擺渡了她的人生。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的擺渡人?用不變的承諾,勇往直前的行動,擺渡你的靈魂,陪你抵達幸福的彼岸。
生命擺渡人讀后感篇六
帶著激動的心情看《擺渡人2》,想追隨迪倫去看她和崔斯坦回到人類的真實世界后的愛情如何發(fā)展,卻在看了十章之后被一個樂觀的老太太邢有瑜圈了粉。
她在見到擺渡人的時候便知道自己已經死去了,但是她沒有傷心難過,也沒有嘶聲力竭,更沒有痛苦不堪的不愿意離開。她坦然的接受著眼前的一切,對于久臥病床的她來說,此刻沒有痛苦,可以站在地上,可以大步向前走,可以大口大口呼吸,簡直是一件太美妙的事,就像又活過來了一樣,雖然她已經死去了。
有瑜的荒原一直陽光明媚,艷陽高照,甚至開滿了牡丹花。這讓她的擺渡人也驚訝不已(荒原是靈魂心境的印射,若靈魂心境不好荒原則容易陰云密布,暗淡無光,那些專吃靈魂的惡鬼便會趁機而動)。因為看過第一部所以知道荒原有多么的變幻無常,靈魂的心情稍微有變動都會使天氣立刻由艷陽高照變?yōu)殛幵泼懿肌R仓阑脑卸嗝吹奈kU,有多少靈魂在陰影中,在黑暗中被惡鬼拖入地下。然而有瑜卻那么輕松的走過了荒原,他們也曾在最危險的地方遭到惡鬼的襲擊,但書中有一處描寫到“惡鬼們未能損傷有瑜笑臉上柔軟、帶著皺紋的皮膚”讓我徹底迷上了這個老太太,僅僅“笑臉”一個詞就勝過千萬句話,有瑜的樂觀、坦然、堅定連惡鬼們也進不了身。她實在讓人佩服。
書中不止一處描述了那些死去的靈魂在得知自己已經死掉之后是怎樣的反應,有的絕望不愿接受不再配合擺渡人,有的傷心欲絕痛哭流涕。而有瑜在見到擺渡人的第一刻便接受了自己死去的事實。她輕快的跟著擺渡人上路,即便知道荒原上有惡鬼她也沒有畏懼,甚至她還會安慰她的擺渡人,在她的身上樂觀、自信、睿智被體現的淋漓盡致。這樣的有瑜即便是因病去世的老人,卻依然讓人覺得她魅力十足,優(yōu)雅、美麗、熱情、開朗……似乎所有美好的詞用在她身上都不為過。
我想若是我們在面對生活的時候也像有瑜一樣樂觀、自行,即便遇到如惡鬼般的困難也“笑臉”相迎,那我們的生活定然也會艷陽高照,開滿美麗的牡丹花。
生命擺渡人讀后感篇七
“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BR>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這是《擺渡人》這本書給予我最新穎的標語。隨著油墨味的飄逝,我一次次翻開這本書,每次都獲得不同的欣喜。只是覺得“愛”在這本書中得到了完美的詮釋。
迪倫是一個單親家庭里的孩子,或許,這個世界賦予她的愛只有微不足道的一丁點兒。在學校里,她不受待見,在家里,忙碌又絮叨的母親瓊并沒有給到她多少溫暖。正當她聯系到父親,仿佛生活出現曙光時,不幸卻發(fā)生了——她來到一個奇怪的地方,遇到一個叫崔斯坦的怪人。當她得知自己已經死去時,甚至沒能有一絲喘息被迫向前方的荒原走去。
還好,她遇見了崔斯坦這個擺渡人。但是,崔斯坦明白,這是不應有的感情,身為一個擺渡人,不可能擁有一段感情。終于,謊言在終點線前破滅了,有的,只是一層隔閡。也許是“愛”打破了迪倫眼前所有的障礙,她再一次回到荒原,找回了崔斯坦。
一步,兩步,他們勇敢地向現實世界走去,帶著愛。
愛往往能讓這個世界溫暖起來,能夠讓人戰(zhàn)勝恐懼。以往自卑,軟弱的小孩開始變得勇敢而堅韌,如破繭而出的蝴蝶一般呈現出一個完全不一樣的自我。以往閱遍人間生死離別身心麻木的擺渡人,開始重新審視自我心靈深處對生命的認知,對美好的向往,對生活的熱情。他的荒原法則在愛那里失了效。
就像作者在書后感謝迪論和崔斯坦出現在她的腦海中,作者塑造了迪倫這樣一個小姑娘就是在向我們表達愛的勇氣,社會的存在就是一種愛的表達和呼吁。如果從來沒有人試過,那我們?yōu)槭裁床荒茉囋嚹?就像在迪倫他們之前從沒有人從荒原回到現實,而他們的“試試”,給崔斯坦帶來了極度的慌張,他擔心再一次的分離或是其它意外。他帶著期待,卻又害怕著失去,就像我們的大多數人。
不僅崔斯坦是迪倫荒原之中的擺渡人,在他們來到的現實世界,我相信,迪倫將會成為崔斯坦生命中的擺渡人,每一位孤獨的人,都會被愛詮釋。她用愛的堅持,為自己推開了一扇幸福之門,也將崔斯坦引到了一個嶄新的世界。
“每一個鐫刻著愛與善意的靈魂,都會成為我們生命中的擺渡人。”救犢之愛,我相信這是這本書想要傳達的。我讀懂了這本書,很久很久沒有被自己感動了,只要我們做到——心中有愛,無懼,相信我們在那一刻便是自己的擺渡人,亦能擺渡別人。
《擺渡人》——一本值得品讀不可多得的好書,希望不要錯過!
生命擺渡人讀后感篇八
記性不太好的緣故,看了10頁左右,才發(fā)現幾年前讀過這本書。用飛機上的時間快速重溫了一遍。
記得第一次讀的時候,最喜歡的是這個設定:死亡之后的靈魂穿越一片荒原,有機會再次回到軀殼實現復活。
我想這在醫(yī)學上是可以驗證的:一些重癥病人陷入昏迷后,他們的思想也應該是游離狀態(tài)。那些有著堅韌意志的的靈魂蘇醒的概率遠大于易于放棄意志軟弱的的靈魂。
重溫的感悟是:每個靈魂都是獨特的,但最有趣的靈魂是哪種呢?我想是純粹的、以及能夠考慮他人的——哪怕知道已經死亡的情況下,也不是一味的悲傷,而是去關心另外一個靈魂。
主人公迪倫就是一個有趣的靈魂。她會考慮擺渡人的感受,哪怕擺渡人可能只是一團光而非人類。她也是勇敢的,在歷經艱險穿越“荒原”后,竟然有勇氣原路返回再經歷一次。
二讀也發(fā)現這本書的不足:
1、迪倫與擺渡人之間的愛情,缺乏一些支撐。更多是危難之間的依靠。
2、擺渡人來到現實世界與迪倫相認,需要一個科學的解釋與合法的身份。比如這樣的設定就更合理:他在另外一個人身上復活,改變了外貌,但不變的藍眼睛讓他們相認。
3、那個猶太營的士兵,故事沒有展開。那個因為迪倫而泯滅的婦女的靈魂,沒有后續(xù)補充。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每一個小人物都應該完整,且是宏大歷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結論:擺渡人更像是一部輕松的童話故事。它并不能真的擺渡什么、治愈什么。就像主人公迪倫,她之所以獲得救贖,更多還是靠自己的意志,而非擺渡人。所以,自己才是自己的擺渡人。
生命擺渡人讀后感篇九
最近讀了英國作家克萊爾·麥克福爾的一本暢銷小說《擺渡人》。講的是一個小姑娘迪倫在去看爸爸的途中遭遇車禍死亡。作者巧妙地運用活人的視角,寫了迪倫不知道自己已經死了,在車禍后遇到擺渡人崔斯坦,一路上崔斯坦保護著迪倫去往天堂,各種的艱難險阻驚心動魄。
當迪倫成功擺渡到天堂時,因留戀崔斯坦而再次找到從天堂返回荒原的辦法并與其相見。二人一起從荒原逆行回到人間,達到了圓滿。
故事聽起來似乎和平常的穿越劇、靈異電影相似。但仔細品讀時,字里行間卻透著我們對人生態(tài)度的思考。
若人死了真有靈魂的擺渡者,那么死亡或許沒有那么可怕,只是離開了一個現實宇宙能看見的世界到達另一個顛沛流離的世界罷了。在那里有逝去的親人,活著的人早晚有一天也會到來,死亡只是一個空間的跨越。
以前看到過這樣一句話,說每個人都來自墻上的一幅畫,只是從靜態(tài)的平面跨越到動態(tài)的立體空間。(看過神話電影《畫中人》的都能懂)如果有人離開了,ta只是回到了那幅畫里而已。
看到這句話是你是不是覺得特輕松?因為世界沒有可怕的事,一切都是我們的心態(tài)所為。
如果連死亡都不怕了,世界上還有可怕的事嗎?
曾經采訪過一位老者,問過他害怕死亡嗎?答:曾經很害怕。難以想象一個人走在死亡的邊緣那一刻是什么感受。后來不怕了,他說若抱著一顆好奇心去對待,或許就能消除恐懼。因為好奇那一刻的到來,自己會是實踐者,想知道答案。
這世界有太多永遠解不開的秘密。比如,人死了到底有沒有靈魂,到底有沒有天堂的存在,沒有人能親自實踐過再回頭告訴世人答案。
生命擺渡人讀后感篇十
為了這些閃光的東西,我努力著讀完了全本。從神話小說看,人死的過程太過單調,沒有中國傳統(tǒng)故事中的黑白無常,奈何橋,迷糊湯……以及那么多人鬼情未了的故事精彩。
出竅的靈魂需要擺渡至天堂。
迪倫從事故中逃了出來,碰到了擺渡人崔斯坦,當她以為自己是幸存者時,事實上她只是靈魂出竅?;脑訚?,高山,峽谷,惡湖無處不在的魔鬼撕心裂肺,步步驚心中每個安全屋的獨處讓兩個靈魂相愛了。愛情從荒原和天堂的分界線上達到了高潮,似乎也意味著戛然而止,那是兩個不同的世界。
單純勇敢的女孩迪倫從來就沒想到放棄,回去,見到崔斯坦成了她心中的天堂,為了愛情,她寧愿魂飛魄散永不翻身。
沒有了擺渡人的幫助重新走一遍來時的路,只有愛情是唯一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她竟然成功了,見到了崔斯坦。在史無前例的對傳統(tǒng)的挑戰(zhàn)面前,崔斯坦退縮著,像個男人一樣理智的認為不可能。愛情支撐下的女孩迪倫變成了擺渡人的擺渡人,辯駁,鼓勵,用愛去化解崔斯坦的顧慮,終于他們修成正果。
生命擺渡人讀后感篇十一
在馬克思主義無神論的教導下,我一直相信“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從來沒有想過假若靈魂不滅,會是怎樣的世界?借由《擺渡人》這個故事,我看到了一個靈魂不滅的世界。人死后,靈魂脫離肉體離開現實世界,在擺渡人的指引下,經過荒原進入另一個世界,在那個世界繼續(xù)生活,等待著與親人們的靈魂團聚。靈魂不滅的最大好處,就是讓人在臨死時還有生的希望。這樣我們在想到死亡時,就不會那么的絕望吧。我的靈魂不滅,便是我生的延續(xù)。這樣我就能更平靜坦然、甚至帶點小樂觀的精神,去接受人終有的一死!
崔斯坦,一個靈魂的擺渡人,將死者的靈魂從現實世界引導到另一個世界,是他的天職。他沒有自己的相貌,以什么相貌出現取決于他要引導的靈魂,哪種相貌合適就是哪種相貌。他沒有自己的生活,每天都是無休無止的護送每個靈魂穿過荒原,與瘋狂的惡鬼作戰(zhàn),護送靈魂安全到達彼岸是他唯一的使命?!叭绻艺娴拇嬖?,也是因為你們需要我?!边@是他對迪倫說的一句話,迪倫,他護送的無數靈魂之一,讀懂了他的悲傷,體會了他的無奈,打開了他早已封閉的心扉,走進了他早已麻木的靈魂。迪倫打破了他單調乏味的生活,帶給了他曙光。
迪倫在生的世界里一直過得不快樂,媽媽的嘮叨、同學的欺負、好友的離開,都讓迪倫快樂不起來。在去與爸爸見面的火車上發(fā)生了意外,迪倫走入了死的世界,因為愛上了她的靈魂擺渡人崔斯坦,她的世界也開始明亮起來。愛的力量讓迪倫變得勇敢,她不要進入另一個世界,她不要離開她的崔斯坦,她確定她要和崔斯坦在一起。即便重返荒原意味著血色天空的威脅、瘋狂惡鬼的攻擊,甚至可能找不到崔斯坦,但迪倫,很堅定!魂飛魄散也在所不惜!愛的力量到底有多巨大,讓迪倫如此的勇敢!
也許“一定要找到崔斯坦”的信念太堅定了,也許迪倫對崔斯坦的愛太執(zhí)著了,感動了荒原的天地與所有生物。緊鎖的阻擋著前路的大門在她手上輕輕松松就打開了,荒原的天空也沒有那么陰暗了,荒原的沼澤地也沒有那么泥濘了,荒原的惡鬼也沒有那么兇猛了……原來,只要你堅定的想做一件事,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因為,你內心的堅定與勇敢,就是你的心像,而所有的外境都是境由心轉。你沮喪沉淪,荒原就變得陰暗恐怖;你斗志昂揚,荒原也就變得可愛明亮起來。
迪倫與崔斯坦有驚無險地沖破了陰陽界,開始了人間的甜蜜新生活,這是一個完美的愛情故事。因為愛情,我變得堅定且勇敢。因為堅定,我不輕易放棄和退縮。因為勇敢,我不惜代價去追求。所以,我獲得了自己想要的幸福人生。幸福人生,永遠屬于勇敢且堅定的行者!
生命擺渡人讀后感篇十二
當迪倫坐著火車去見她那個從未謀面的親自父親的時候,火車發(fā)生了事故,她也在這次事故中喪命,當她醒來的時候,她以為全車人已經死了,其實全車人都活著,除了她。她的靈魂逃離了那個黑暗恐怖的隧道,見到了在半山腰上等著她的擺渡人崔斯坦。她欣喜若逛,她以為自己找到了一個可以幫助逃離困境的人(其實崔斯坦在后續(xù)的過程當中確實幫忙她的靈魂逃離困境),可是她不知道自己面對的其實是一個超度靈魂之人,他要帶領她走的是一條與眾不同的路。
一路上的各種怪異的現象,讓迪倫感覺疑惑,當她知道自己已經死亡的事實后,與不同被擺渡的靈魂不一樣,迪倫沒有頹廢與消沉,但在她的靈魂擺渡人崔斯坦的保護與引領之下,她還是如影隨形的與惡魔們抗爭到底,從開始的依靠、依賴到最后純潔的愛戀。
可是這份愛戀就像我們中國的神話故事中牛郎與織女相戀的一樣,注定不會被允許。一個靈魂擺渡者與一個被擺渡者都有屬于自己的歸宿,都有自己的使命。當迪倫跨越擺渡的終點邊界線時,卻沒有看到答應與她一起離開的崔斯坦,迪倫痛苦欲絕,悲痛萬分,她做出來以往所有靈魂沒有做過的事——冒險返回崔斯坦的世界,去追尋著她所愛的人。
返回的路也是一條充滿未知與兇險的道路,她面臨的可能是自己的靈魂灰飛煙滅的巨大賭博,一旦失敗將永生永世消失在無盡的荒蕪的游離之地??伤匀贿x擇堅持前行,步履堅定。
經歷了各種磨難,迪倫還是幸運的找到了崔斯坦,她這一次將成為崔斯坦的擺渡人,引領著他去尋找那輛失事的列車,找回自己的shenti。她的內心是脆弱的,她非常怕再一次失去自己最親最愛的人,所以緊緊的拿著崔斯坦的手??墒沁€是在一片黑暗,錯亂不堪的車箱里,在不慎摔倒的過程當中丟開了崔斯坦的手。再次醒來的時候迪倫已如愿的返回到了人間,當她為自己丟崔斯坦的手懊惱、痛苦不矣時,卻看到向自己走過來的崔斯坦對她說:“原來你在這里。”
看到這里,眼角不知何時已有了眼淚,除了滿滿的感動,我都不知道自己還應該怎樣表達自己的感受。迪倫是幸運的,她有她的崔斯坦一起陪伴著她的靈魂,用陪伴守護著她的一生。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用不變的承諾,堅持不懈的努力,勇往直前的行動,把你的靈魂擺渡到幸福的彼岸!
生命擺渡人讀后感篇十三
迪倫滿心期待的踏上了路程,火車卻在隧道中發(fā)生了事故——她也是唯一的遇難者。當迪倫醒來時候眼前一片黑暗,她穿越隧道來到一片荒原,就在這個時候她遇到了他的靈魂擺渡人崔斯坦。荒原是個特別的地方,它的地貌以靈魂的心理而發(fā)生改變。另外荒原中充斥魔鬼,專門抓靈魂,被抓到的靈魂則會成了和他們一樣的魔鬼?;脑镉邪踩?,靈魂在安全屋里面是絕對安全的,不會被魔鬼襲擊。開始的時候,迪倫對這個陌生的環(huán)境充滿好奇和擔心。崔斯坦面對迪倫的感覺是冷漠和沒有耐心的,因為他像極大多數的我們一樣早已麻木與自己的工作。當崔斯坦?jié)M滿發(fā)現迪倫和之前他引導的靈魂不同,迪倫在知道自己死了的事情之后很快接受了事實,同時迪倫也是唯一考慮崔斯坦感受的人。這讓崔斯坦覺得她很特別,終于慢慢對她打開心扉。迪倫也對崔斯坦也充滿了依賴和好奇。兩個人在經歷過幾次生死后,情愫慢慢在兩個人心中產生。當崔斯坦把迪倫送到了荒原的盡頭的時候,他們互相發(fā)誓永遠在一起,崔斯坦會一直陪著迪倫。這個時候我心里充滿對他們的祝福和對他們的為擔憂而期待。
然后崔斯坦騙了迪倫說自己也可以穿越荒原盡頭的墻陪著她。當他們互相親吻之后,迪倫穿過了那面墻卻發(fā)現自己失去了崔斯坦。迪倫的內心痛苦不堪,因為她深愛著崔斯坦,必須找到他和他永遠在一起。迪倫找到崔斯坦之前引導過的一個靈魂,通過他的介紹找到了一個年紀最大的一個老婆婆。迪倫從老婆婆那里得知她有可能穿回荒原找到擺渡人并且回到人世間,于是毅然決然的重新回到了充滿危險的荒原。當迪倫獨身一人來到沒有崔斯坦陪伴的荒原,心中充滿了無助和恐懼。但是迪倫為了自己的愛,艱難的從一個安全屋到達另一個安全屋。功夫不負有心人,迪倫最終見到了她無比想念的崔斯坦。迪倫成功說服崔斯坦回到發(fā)生事故的隧道。當他們手拉手來到漆黑的隧道的時候,迪倫不小心絆倒......當迪倫再次醒來的時候,她發(fā)現身邊沒有了崔斯坦,她無比悔恨自己因為絆倒而松開崔斯坦的手。醫(yī)生把迪倫放在擔架上,當迪倫被抬出隧道的時候,她還是看到心愛的崔斯坦?!霸瓉砟阍谶@里?!薄拔以谶@里?!?BR> 看完這樣的一個故事,我突然意識到其實迪倫也是崔斯坦的靈魂擺渡人。迪倫為了愛不顧一切的精神值得她最后能擁有這樣的美好。崔斯坦像大多數現實中的人一樣,沒有目標麻木不仁,不滿自己的工作卻又擺脫不了。但崔斯坦也是偉大的,盡心守護自己的愛人,為自己愛的人的自由割舍和壓抑自己的情感??赡苷驗樗麄ゴ蟮膼郏艜尩蟼惾绱说牟活櫼磺邪?。我不禁的想自己是否也能像迪倫一樣勇敢的面對挫折,擺渡我靈魂的那個會是誰,我又該怎么做出回應?對此,我迷茫了,因為我就是“崔斯坦”。
生命擺渡人讀后感篇十四
以前拿到過這本書看一小段,不是喜歡的類型,就還了回去。有段時間老是聽一句話“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特別想弄清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只有親歷了那個故事才能找到最完整的答案。
說讀后感前,我想先講一個故事............
父親帶著兒子穿越茫茫無人區(qū),小孩年齡太小,帶著他穿越無人區(qū)難于上青天。第一天,父親帶著兒子走了20公里,孩子的喜怒哀樂就是這位父親的天,第二天,他們走了30公里,途中遇到了一場超級大的風沙,父親為了保護孩子身受重傷,第三天,他們還是走了30公里,路過一個小屋,屋里僅有的幾個吃食和水,父親全讓了孩子,第四天,他受了重傷的身體實在是走不下去,父親感覺自己要到死亡邊緣,但是他的使命不容許他把孩子拋棄,他對孩子說“前面還有10公里,你過去,我就在你后面,我一定會跟上來?!保诤⒆幼吡?0公里出了無人區(qū)后,回頭來看時的路已經給風沙掩埋。
當地人說“風沙過后人畜不存!”,他沒做任何考慮,踏出了回頭的第一步,不論天氣有多么惡劣,不論是否堅難險阻,在他踏出回頭的那一刻,他心智已經成為一個壯碩的青年。在第二天時,他找到了父親,不斷的鼓勵,憑著堅強的意志帶著父親走了20公里,第三天,他帶著父親爬山涉水,走了20公里,.........在最后他們終于走出了無人區(qū)。
這個故事當然不是《擺渡人》的故事,他們不是迪倫和崔斯坦。不論在生活還是感情中,我們也是迪倫也是崔斯坦,都在不斷的角色扮演。
崔斯坦在他的世界里不斷的擺渡鬼魂走向新生世界,偶爾也會人性萌動,從不產生情愫,直到他遇見了迪倫后,他的內心深處居然蕩起情愫的波瀾,這是他給迪倫擺渡的一個信號。也許有人會說,迪倫擺渡他的過程,是他們走向那節(jié)車廂的過程,但是他的內心如果不是之前就給迪倫擺渡了,他能和她一直堅定不移的走向那節(jié)車廂嗎?迪倫一直是個勇敢的女孩,我總是給她拍案叫絕,在她走出了結界處,去尋找崔斯坦的過程,她才是真正的展現了女孩性格堅毅、堅韌的光輝,為了愛,她敢于面對恐怖之極的惡魔,為了尋找自己的愛,她根本就沒在意過安樂的生活,為了愛,她成為了一個堅強的擺渡人,此時他對面的不是一片荒原,因為她心中有愛,便有了一切。
天氣是由心情決定,比較我們現在也都是由自己心境造成,你的喜怒哀樂就是你的天氣,生活都是由自己引導的,只要有陽光,便是一片光明,最終走出自己的荒原,但是走出這個荒原是誰為我們擺渡呢!
誰才是你靈魂的擺渡人。
生命擺渡人讀后感篇十五
《擺渡人》是一本心靈治愈系小說,它媲美于《追風箏的人》《偷影子的人》。
靜謐的湖水,一葉小舟飄行,頭頂是滾滾的烏云,金色的陽光從烏云中射下,湖水被金色陽光映襯著,閃著溫暖的光芒,而陽光的盡頭是烏黑翻滾的水波。這就是這本書的封面。
這個封面似乎是一個人的心靈或者是主人公迪倫的靈魂深處,身處黑暗,卻總有一片光明在牽引著她不斷前行,這片光明便是她心底因愛而生的倔強信念。
迪倫認為自己在吉斯夏爾中學沒有真正的朋友,里面全都是一群白癡,而與母親的無話可說更讓她缺乏友情和親情。所有,她踏上了火車去見他的父親,然而一場意外發(fā)生,她遇見了崔斯坦。
初始,迪倫還是個孩子,擔憂早飯的好壞,恐懼同學的嘲笑,尤其是在選擇是否帶上泰迪熊上火車的時候,幾次拿起,放下,取出,放進,充分展示了一個小女孩心理世界的脆弱,恐懼,猶疑不安。此時,她心中是一片荒原,唯有愛,可以澆灌它茂密生長。
然而在遇到座火車時的意外后,她遇到了擺渡人崔斯坦,在崔斯坦幫助她度過荒原時遇到了種種事情,在崔斯坦對迪倫的拼命的幫助下,使迪倫從一開始的依賴變成了對崔斯坦有了感情,而崔斯坦也愛上了迪倫。
迪倫在穿過荒原后,仍然忘不了崔斯坦,在知道可以返回荒原后,她知道她自己如果再次回到荒原,她有可能再次死亡,徹底的魂飛魄散,是留是回,迪倫也曾猶豫,只是當想到崔斯坦鈷藍色的眼睛,及帶給她的濃濃溫暖,她堅決選擇了立即出發(fā)。
途徑那片湖泊,水底的怪獸,合力圍攻她,她就要放棄了。崔斯坦的面龐在她腦海浮現,無比清晰,這讓她又有了繼續(xù)斗爭的力量。
山路上行走,她摒棄一切雜念,克服本能的恐懼,低頭前行,她必須這樣做,不能看那些惡魔,一旦看了,就會被吞噬。
惡魔輪番的偷襲,企圖擾亂她的意志力。惡魔得到可乘之機時,一齊向她襲來,就在她驚慌失措的時候,崔斯坦的面容又一次浮現在眼前,迪倫變的充滿斗志。經歷了這么多,相逢之后的迪倫,徹徹底底的改變,她勇敢無畏。為了救助一個小女孩的靈魂,她義無反顧的沖出安全屋,機智地分散了惡魔的注意力,以此來給小女孩們爭取時間,這里展現出迪倫的變化。
為里愛,為了他們,嘗試一起回到迪倫之前的世界。雖然規(guī)則一直是這樣的,但是也許,也許他們還是有一線希望的。迪倫的心中有一輪太陽,一輪信念和愛的太陽。她堅持拖著崔斯坦返程。跋山涉水,他們再次回到火車事故地點。
迪倫蘇醒的時候,已經被救援的人發(fā)現,而崔斯坦呢?開始,她以為他消失了,不停的自責。幸運的是,在出口,她看到了他,坐在出口的左側。他們再次相逢在新的世界。彼此打招呼嗨,原來你在這里。
初讀之下,感覺這是一部關于愛情的小說,細細咀嚼,它是一個小女孩的心靈成長史。因為愛的匱乏,她的心是一片無盡的荒原;穿越之后,因為愛的豐盛,她蛻變成一個勇敢堅強的擺渡人,將自己的愛人引領回家,脫離無形的控制。猶如書的封面,無論如何黑暗,有愛的陽光,一切都會好的。即使是荒原,也會肆意長滿茂密的綠色。
生命擺渡人讀后感篇十六
我想,來到這個世界上,我們總會經歷一些人,一些事,他們也許只是我們人生中的過客,也許會給我們的人生畫上一筆,雖小,卻就在那里,不輕不重,卻不可忽視。
在一個陽光傾落的夏日午后,蟬鳴聲從小區(qū)下方茂盛的樹上傳來,不甚清晰。我看著手機不斷變幻的屏幕,忽然看到了“擺渡人”三個字,再一凝神看去,卻又消失了。我不知道是不是錯覺,但是這三個字我卻記住了。他們讓我想起了我以前偶然看到的一本書。不過卻沒有翻開,只是驚鴻一瞥。那時,這本書的名字、封面都吸引了我?,F在經過這一次,完全勾起了我心中的念想。于是,我托媽媽在網上幫我買下這本書。經歷了4天的漫長等待,我終于等到了這本書。
找尋我愛的書?也許這就是吧。
又要來一次充實而豐盈的心靈旅行了。
我滿心歡喜又滿含期待地翻開了這本書。我先看了看內容簡介,一個簡單的介紹,最后一句話卻再次加深了我的期待:“這是一個史詩般的動人故事,它令人激憤、恐懼、溫暖,回歸人性,引人深思”。翻到正文內容,一排排字迫不及待地跳出來,好像有生命。接著我沒有停歇地看完了這本書,已經好久沒有這般酣暢淋漓了。這應該是今年迄今為止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書了。書中迪倫(女主)和崔斯坦(男主)的感情深深地震撼了我,以至于看到在中間他們分開時的那個場景我甚至落了淚。這是一個比較“玄幻”的小說吧,死亡后的故事,的確很吸引人??梢哉f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和迪倫一起成長。他們一起走尋,一起逃脫惡魔的追殺,一起來到每一座安全屋,在這過程中,他們對彼此漸漸生出了情愫,但是現實迫使他們分開,很殘忍。后來迪倫想要重新回到那片荒原和崔斯坦在一起,但是她來到的所謂的“家”那兒知道她的想法的每一個人都勸她算了吧,她沒有放棄,她打破了所謂的“天道規(guī)則”,迪倫又來到了那片荒原。我也不知道為什么,也許是上天被感動了?他們居然真的走到了一起,不可思議地一起來到了人世。最后的“原來你在這里”,“我在這里”看的我心口的大石頭落了地,也五味雜陳,感動又遺憾。遺憾的是看的我意猶未盡。這是不是所謂的“規(guī)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迪倫正因為沖破了所謂的“規(guī)則”“不可能”,才爭取了和崔斯坦在一起的機會。當迪倫知道自己可能會消失時卻依然選擇尋找崔斯坦,當崔斯坦知道他們這樣做有極大的可能不會成功卻依然選擇和迪倫去那個世界時,不可否認的是我真的很感動和震撼,也許這兩個詞已經說明不了我的感受,我的文字已不能說出千萬分之一。
毫無疑問,這本書已經對我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影響可以在大事也可以在小事上表現。我以前是一個比較死板、墨守成規(guī)的人,但顯然我現在已經開始學會創(chuàng)新,學會不再遵循那些死板的規(guī)矩,這讓我體驗到了以前從未有過的快樂。我開始勇敢追求那些看起來遙不可及的想法。不管怎樣,這都是一個很好的開始,不是么?我很感激這本書的作者克萊爾,她創(chuàng)造了這本書,我很慶幸我看了這本書,而不是放任它在我的記憶長河中逐漸被湮滅。
謝謝。謝謝克萊爾·麥克福爾,即使你聽不到遠在另一國家的我小小的感謝。謝謝迪倫和崔斯坦,即使你們不活在我的世界。不勝感激。
謹以此文,表達我對《擺渡人》的感情。復雜而又至真至純。
生命擺渡人讀后感篇十七
《擺渡人》一個關于擺渡人和被擺渡人的故事。關于生存、死亡和愛情的故事。
15歲的單親女孩迪倫獨自踏上一列火車去尋找自己的生父,不料遭遇一場火車事故,當她爬出火車殘骸時,卻發(fā)現世界已經變成一片荒原,她以為她是唯一的幸存者,但她卻是唯一的逝世者。
走出火車殘骸的僅僅是她的靈魂而已。在一片荒原的世界里,迪倫見到了她的靈魂擺渡人——崔斯坦。他帶領著她,保護著她,穿越茫?;脑?,護送她的靈魂到達應該去的地方。
不同于以往任何一個被擺渡的靈魂,在知道自己已經死亡的事實后,迪倫沒有頹廢和消沉,而是淡定的接受了死亡的事實,她在崔斯坦的引領下,與如影隨形的惡魔們勇敢抗爭,從最開始的依靠,信賴,慢慢變成了純潔的愛戀。
被擺渡的靈魂愛上了靈魂擺渡人!可是這份愛注定不被允許,迪倫有自己的歸宿,崔斯坦有自己的使命,當迪倫跨越擺渡的終點邊界線時,卻沒有看到答應與她一起離開的崔斯坦,痛苦欲絕的迪倫最終決定冒險嘗試任何靈魂都沒有做過的事情——返回崔斯坦的世界,去尋找自己的靈魂擺渡人,自己的愛人。
又是一條充滿未知和艱險的路,為了愛,迪倫選擇了一場可能讓自己靈魂灰飛煙滅的豪賭,盡管前途未卜,可她依然步履堅定。
上天還是眷顧了這對有情人,在茫?;脑蟼愓业搅顺寄合氲拇匏固?,她極力勸說崔斯坦跟隨自己回到另一個世界,一個屬于她的世界,盡管這是一件從未有過的事情,盡管一切都充滿未知和風險,一切都有悖常理,但崔斯坦愿意冒險嘗試,只因他曾答應過迪倫絕不會失去她,一定要保護她!
這一次,迪倫成了崔斯坦的擺渡人,帶領著他義無反顧地找到了自己身故的那列火車,去尋找自己的身體。為了不再一次失去崔斯坦,迪倫在進入火車殘骸后就緊緊抓著崔斯坦的手,可行走在錯亂不堪,漆黑一片的車廂時,不慎摔倒的迪倫還是丟開了崔斯坦的手,再次醒來的迪倫如愿地回到了人間,滿心卻是失去崔斯坦的痛苦,她為丟開崔斯坦的手而懊悔不已,卻看見向自己走來的崔斯坦對著她說:原來你在這里。iexistbecauseyouneedme.因為迪倫的需要,所以崔斯坦一直存在和陪伴,陪伴她的靈魂,陪伴她的人,用陪伴守護她一生。
迪倫是幸運的,因為她有崔斯坦,擺渡了她的靈魂,擺渡了她的人生。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用不變的承諾,勇往直前的行動,擺渡你的靈魂,陪你抵達幸福的彼岸。
生命擺渡人讀后感篇十八
擺渡人,兩部全看完了。擺渡人:引領各自負責的靈魂穿越荒原走向靈魂最終的歸屬地。
第一部中,擺渡人崔斯坦與其負責指引的靈魂迪倫在穿越荒原的途中歷經種種磨難,并互生好感。最終崔斯坦選擇放棄了擺渡人的職責,跟隨自己負責的靈魂迪倫穿越回了人世,做了回凡人。并因此兩人之間產生了一條隱形的紐帶,彼此無法分離。
第二部中,擺渡人蘇珊娜見認識已久的擺渡人崔斯坦與其靈魂迪倫成功的離開荒原,穿越回人世后,也有了要跟隨崔斯坦一起做回凡人的念頭。因此決定利用其負責指引的靈魂杰克,并跟隨杰克一起成功穿越回了人世。兩人之間同樣產生了一條隱形的紐帶。
擺渡人崔斯坦與擺渡人蘇珊娜跟隨各自的靈魂穿越回了人世后,荒原與人世之間留下了一個破洞,給荒原中的惡魔穿越到人世大開殺戮留下了機會。
審判官降臨,先數落擺渡人崔斯坦的種種罪行,崔斯坦與審判官約定,給三天的期限消滅來到人世的惡魔,并修補好荒原與人世之間的破洞。在與迪倫一起踏上消滅來到人世的惡魔與修補荒原與人世之間的破洞途中,遇上了另一擺渡人(相識已久)的蘇珊娜與杰克。
起初蘇珊娜對崔斯坦謊稱是跟著崔斯坦與迪倫的那個留下的破洞一起穿越過來,之后不得不坦白,自己利用靈魂杰克穿越回來并留下了另一個破洞。最終在四人的努力下,把所有穿越來到人世的惡魔消滅并修補好了兩個荒原與人世之間的破洞。在此過程中,蘇珊娜意識到自己只是崔斯坦相識已久的朋友,而迪倫才是崔斯坦真正的靈魂伴侶。
三天期限到,審判官再度降臨,同樣的數落擺渡人蘇珊娜的種種罪行,蘇珊娜無可辯駁,而杰克選擇離開蘇珊娜(離開的結果意味著選擇死亡)。
審判官最終判決,讓蘇珊娜回到荒原,重返自己的崗位(相當于死刑判決)。并說:蘇珊娜與杰克之間的紐帶是黑色邪惡的,全由貪婪和自私結成。而崔斯坦與迪倫之間的紐帶明亮、凈朗,閃著光芒,不愿將這光熄滅。假如今后還有任何惡鬼出現在此地,并要崔斯坦與迪倫來善后。
生命擺渡人讀后感篇十九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擺渡人》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圍著書架轉了兩圈,也沒找到想看的那本書,快走到書架盡頭的時候,《擺渡人》映入了我的眼簾,以前只聽說過書的名字,對內容卻一無所知,沒有太大看的欲望,就抱著聊勝于無的心態(tài)從書架上取下了它??烧孀聛砜磿r,沒看幾頁就被深深吸引了。
書中講的是一個單親女孩迪倫,與母親發(fā)生沖突,只身一人前去投奔多年未曾謀面的父親,列車在行駛到一個隧道時發(fā)生事故,她的靈魂離開她的身體,要在她的擺渡人崔斯坦的引導下穿過荒原,到達天堂的彼岸。起初迪倫并不知道自己已經死去,還以為自己是事故中唯一的幸存者,在行進過程中,崔斯坦很委婉的告知了她真相,沒想到她卻很平靜的接受了這一切,和崔斯坦一起翻高山、踏泥濘,還要和數不清的惡魔作斗爭,一路上經歷了無數艱辛和生死關頭。在此過程中,她逐漸對崔斯坦產生了依戀和美好的情感,崔斯坦也覺得迪倫和他曾經引領過的其他靈魂不一樣,他也漸漸地愛上了這個單純善良的小姑娘。在即將到達天堂邊界時,迪倫勇敢地向崔斯坦表白,并要求他和她永遠在一起。崔斯坦雖然知道那是不可能的,為了讓她去的安心,他還是答應了她。當迪倫邁過那個分界線,回頭再也看不到崔斯坦時,她頓時崩潰了,崔斯坦在邊界的另一邊看到迪倫痛哭流涕的樣子,也是痛苦萬分,他用善意的謊言欺騙了她,讓迪倫勇敢地邁過了那個分界線,可是給她帶來的痛苦也同時讓自己心如刀絞。當迪倫在崔斯坦的護送下幾經生死到達她在天堂的家以后,她并沒有接受薩利的建議,尋找她故去的親人,而是極力要求看一下記錄崔斯坦引領的靈魂的'小冊子,然后她又找到崔斯坦曾引領過的二戰(zhàn)士兵喬納斯,在他的幫助下拜訪了最老的靈魂伊萊扎,在她那里得到了能夠回到荒原的信息,但是那將要面臨魂飛魄散的風險。迪倫沒有退縮,此時她的心里只有崔斯坦,她覺得只有和崔斯坦在一起無論生死才有意義,才會感到安全和幸福。于是她又重回荒原,以前所未有的勇氣去尋找心中的愛人。當他們終于在一座安全屋前再次重逢,崔斯坦驚訝之下松開了他正在引領的另一個靈魂,導致她被惡魔硬硬的拖走。看到迪倫他滿心怒氣,斥責她不該回來,那不是真正的斥責和埋怨,而是充滿愛的擔心和牽掛,他怕她出意外,怕她真正的葬身荒原,再也回不了任何一個家,因為在他心里他們是不可能永遠在一起的。然而迪倫充滿愛意的話語和楚楚可憐的眼神,讓崔斯坦不再忍心對她發(fā)火,而是勸阻她,想把她再送回到邊界的那一邊。而迪倫心意已決,一定要嘗試一下以前的種種不可能。在迪倫的鼓勵下,崔斯坦?jié)u漸打消心中的顧慮,也決定試一下。終于他們成功了,又回到了事故現場,迪倫的靈魂又回到了她的身體里,崔斯坦也在隧道口的山坡上等她,他們又回到了現實中的那個家。
整個故事情節(jié)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在整個閱讀過程中,我就猶如一個旁觀者,跟隨著迪倫和崔斯坦的腳步,和他們一起在荒原中艱難前行,和他們一起笑、一起哭,一起感受他們的傷痛,一起分享他們的開心,為他們的分離而痛心,又為他們的重逢而欣喜。
讀完小說,隨手在百度上搜了一下人們對此書的鑒賞,有人說這本小說表達了三個主題:愛情、家和救贖,但我感覺用愛情、家和升華來表達更為貼切。
愛情,迪倫和崔斯坦在艱難之中產生的炙熱愛情是這部小說的一條主線,也是這部小說震撼人心的地方。在那種惡劣的隨時面臨生死的環(huán)境中,迪倫是一個已經死亡要歷經荒原奔赴天堂的靈魂,崔斯坦是一個引領無數靈魂度過荒原到達天堂的擺渡人,這是他的工作他的職責。當兩人在荒原相遇,經歷這段艱難旅途的過程中,彼此產生了深深的愛意。迪倫對崔斯坦由開始的依靠,慢慢到依戀,最后到不可抑制的愛,甚至不顧魂飛魄散的危險,再次回到荒原去尋找崔斯坦。崔斯坦起初就感覺到這個靈魂和他引領過得成百上千的靈魂不一樣,內心里保護她的欲望越來越強,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他雖然知道產生這種想法是有悖天意的,可他還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內心,無法壓抑自己的感情,當他要將迪倫送達分界線,面臨永遠的分離時,為了讓迪倫勇敢的踏出那一步,他大膽地毫無保留的向迪倫表白了自己的內心,并謊稱陪她一起。他知道這樣做只能讓自己更加痛苦,他還是做了,因為他只想讓迪倫去她該去的地方,遠離荒原的苦難和恐怖。這份愛情是至真至純的,沒有任何客觀因素的影響,也沒有任何利益的驅使,只是兩個人心中的真愛,不惜為對方犧牲一切的真愛。在現實生活中這種真愛就是一件奢侈品,極少有人能夠消費得起。這也是這部小說最吸引人的地方,現實社會中的人們,身心俱疲的狀態(tài)下,能夠遇到并靜心去解讀這樣一份至真至純的愛情,就很容易產生共鳴,心生向往,就忍不住到書中陪著主人公一塊去感受去體會,也算是在紛雜世界中尋找一種心靈慰藉。
家,是隱藏在愛情主線中的一條副線,整個故事從迪倫離家開始,到在崔斯坦的引領下奔赴靈魂所要歸屬的那個家,為了尋找崔斯坦和心中的真愛,她又離開還沒來得及進入的那個家返回荒原,與崔斯坦重逢后又回到了曾經離開的現實中的那個家。整個過程也算是一個回家的過程,讓人們從中得到啟示,無論走多遠、無論歷經多少艱難險阻,家才是我們最終的歸宿。
我是一個無神論者,根本想象不出靈魂是一個什么狀態(tài),不相信它真的存在,看過這部小說,真有點渴望當自己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自己的靈魂也能遇到一個崔斯坦一樣的擺渡人,去經歷一番現實社會中無法經歷的磨難和鍛煉,邂逅一段至真至純的愛情,也讓自己的靈魂得到凈化和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