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京版三年級語文授課教案(實用19篇)

字號:

    教案應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使教學更貼近學生生活。在編寫教案時,我們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批判思維能力,注重學生的實踐和應用能力培養(y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教案范文,供大家學習和參考。
    北京版三年級語文授課教案篇一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認識本課生字、詞語,體會作者對小蝦的生活習性及各種有趣的活動。
    2、能抓重點詞語理解課文,體會如何把文章寫具體。
    教學重點:了解課文內容,激發(fā)學生細細觀察小動物的興趣,教育學生愛護小動物。
    教學難點:要求學生仔細觀察一種小動物,寫一段話,在全班交流。
    畫蝦——說蝦——論蝦——愛蝦。
    教學準備:準備有關蝦的資料,學生熟讀課文,處學業(yè)本課的生字、詞。
    第一課時。
    一、課時目標:
    1、初步使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小蝦的生活習性。
    2、學會本課的生字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小蝦的喜愛之情。
    二、導入新課:
    我了解到同學們都特別喜歡小動物,你能不能把你喜歡的的小動物給大家介紹一下呢?(學生交流,自己喜歡的小動物是什么?有什么特點?)。
    二、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大意?
    1、自由讀文,并解決不認識的生字、詞。
    2、檢測生字、詞。(老師在文中選詞,學生讀……)。
    3、你從文中讀懂了什么?(學生回答:……)。
    4、你覺得小蝦給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小蝦很——(有趣)(脾氣不好)?
    指導朗讀:有的稍帶點灰黑色,……。
    根據(jù)學生回答的順序來學習:
    小蝦脾氣不好:從哪感受到小蝦脾不好的?(生氣時、搏斗時的動作、神態(tài)……)。
    再讀課文:小組交流:
    1、小蝦仁是什么樣子的?
    才長大的小蝦:通體透明。
    千年蝦:灰黑、長青苔。
    2、感悟作者的喜愛之情。
    引導學生讀第三自然段:
    1、打出中心句。
    2、是如何一句一句寫具體的?
    吃食有趣,非常小心。
    脾氣不好,打架兇猛。
    3、觀察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寫一段話,把話力求寫具體。
    三、作業(yè):
    要求學生畫蝦。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進一步了解小蝦的生活習性,學習如何把小動物寫具體。
    導學過程:
    一、你覺得小蝦有趣嗎?那么小作者是如何把小蝦寫得這樣有趣呢?
    引導學生有順序地觀察小動物,并進行描寫。(并引導學生進行總結描寫小動物的寫法)。
    以文章為例,讓學生進行學習。
    第一部分:1——2寫“我”家葡萄架下有一口水缸,“我”捉到了一些小蝦養(yǎng)在里面。
    第二部分:3——4寫作者對小蝦的細心照顧,它很有趣,但脾氣不好。
    第三部分:5——6作者發(fā)現(xiàn)小蝦一天天的變了,體現(xiàn)了作者對小蝦仁的喜愛之情。
    學生總結如何寫好小動物。結合語文天地的筆下生花,進行練習介紹自己喜歡的小動物。
    朗讀課文。
    二、作業(yè):
    語文天地d2、d3、d4。
    介紹自己喜歡的小動物。
    北京版三年級語文授課教案篇二
    1、會認本課“剃、執(zhí)”等10個字,會寫“表?膽”等12個字,理解相應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我”給小沙剃頭的過程和感受。
    1、學生反復誦讀,通過品讀,抓住重點詞句,用多種方法來理解句子,體驗情感。
    2、展開小組討論,分析總結“我”和老剃頭師傅剃頭的不同之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體會“我”給小沙剃頭的內心感受。
    1、抓住重點詞句,用多種方法來理解句子,體驗情感。
    2、分析總結“剃頭大師”指的是誰。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會認本課“剃、執(zhí)”等10個字,會寫“表、膽”等12個字,理解相應的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認識“我”給小沙剃頭的過程和感受。
    【教具準備】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出示理發(fā)圖片。
    2、提問:同學們,你們喜歡理發(fā)嗎?今天,我們來見識一位“剃頭大師”,看看他是怎么給別人理發(fā)的。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板書:剃頭大師)。
    3、質疑課題,看到課文的題目,你想知道什么?
    根據(jù)學生具體情況,預設以下幾種答案:
    (1)為什么以“剃頭大師”為題目?
    (2)“剃頭大師”剃出的頭很好看嗎?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師:同學們自由讀課文,并標段,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請教老師或同組同學,爭取把課文讀正確。
    2、聽范讀課文的錄音,要求學生聽準字音。
    3、試著讀課文。
    (課件出示)展示閱讀要求和提示:
    (1)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畫出文中不認識的字,借助漢語拼音品讀,并反復多讀幾遍,課文中讀不通的地方多讀幾遍,做到正確朗讀課文。
    學生按照要求朗讀課文。
    4、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在學生讀課文的過程中,(課件出示)。
    剃頭執(zhí)木尺否則罵人仇人習慣受刑厘米摸耳朵。
    指名讀這些詞語,注意讀準:翹舌音“受、仇、執(zhí)”,前鼻音“慣”。
    5、學習生字。
    (1)(課件出示:生字田字格課件:)。
    表膽鬼理奪罵仇差付倍雖件。
    自由讀,指名讀,師生糾正讀音:
    注意讀準:平舌音“雖”,翹舌音“差、仇”,前鼻音“膽、件”。
    (2)學生寫生字。
    a、識記生字。
    你是如何識記這些字的?
    (1)形聲字構字規(guī)律識字:膽理罵仇倍。
    (2)熟字比較。如:麥一表兔一鬼奇一奪著一差。
    (3)組詞擴展:雖然一件文件付錢付出。
    b、鏈接前置性學習,反饋學生自主學習情況,小組內評價書寫。
    c、小組長匯報本組內寫的錯別字或不規(guī)范的字。
    d、依據(jù)小組長的匯報,重點對以下幾個字進行范寫指導。
    “表”——上面的豎壓住豎中線,下面別漏掉一撇。
    “鬼”——第六筆的撇從口中而出,第七筆是豎折彎勾,第八筆是撇折。
    “雖”的第八筆是提。
    e、學生針對易錯的生字再次練寫。
    f、展示學生作品。
    6、同桌互相聽讀課文,鞏固生字、新詞的認識。
    三、再讀課文,理清順序。
    1、輕聲朗讀課文,要讀準字音,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義。(用生字卡片檢查)(課件出示)。
    噩夢:做內容恐怖的夢,并引起焦慮恐懼為主要表現(xiàn)的睡眠障礙。
    監(jiān)督:察看并加以管理。
    發(fā)誓:莊嚴地說出表示決心的話。
    冤家:一般指仇人,或者死對頭的意思。
    耿耿于懷:有心事的.樣子。不能忘懷,牽縈于心。
    時髦:新穎符合時勢潮流。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并思考每一段主要寫了什么內容?(課件出示)。
    第一部分(1自然段)表弟小沙膽小,什么都怕,尤其是怕剃頭。
    第二部分(2~6自然段)老剃頭師傅給小沙剃頭的情況。
    第三部分(7~18自然段)“我”給小沙剃頭的經過。
    (板書:小沙怕剃頭剃頭師傅給小沙剃頭過程“我”給小沙剃頭的經過)。
    四、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10個會認的字,會寫了12個字,了解了“我”給小沙剃頭的過程,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研究。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生反復誦讀,通過品讀,抓住重點詞句,用多種方法來理解句子,體驗情感。
    2、展開小組討論,分析總結“我”和老剃頭師傅剃頭的不同之處。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1、指名朗讀生字、新詞。(課件出示)。
    剃頭執(zhí)木尺否則罵人仇人習慣受刑厘米。
    摸耳朵表弟膽小鬼理發(fā)眼神差付錢雙倍雖然一件。
    2、談話導入:
    通過上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我”給小沙剃頭的事情,現(xiàn)在,我們繼續(xù)探究“我”是怎么當“剃頭大師”的。
    二、朗讀課文,重點感悟。
    1、自由讀文,看看剃頭師傅和“我”給小沙剃頭的過程有什么不同?從文中找出來,和同學交流。
    (1)剃頭師傅給小沙剃頭的過程:(課件出示)。
    “老師傅習慣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它常常會咬住一綹頭發(fā)不放,讓小沙吃盡苦頭。這還不算,老師傅眼神差了點兒,總把碎頭發(fā)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癢得小沙哧哧笑……跟受刑一樣?!?BR>    老師傅剃頭,小沙的感受是?(跟受刑一樣。)為什么會這樣?
    預設:因為老師傅的老掉牙的推剪,會咬住一綹頭發(fā)不放,讓小沙吃盡苦頭。
    預設:老師傅眼神差了點兒,總把碎頭發(fā)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癢得小沙哧哧笑。(板書:害人精:小沙吃盡苦頭受刑一樣)。
    (2)“我”是怎樣給小沙剃頭的?(課件出示)。
    “我先把姑父的大睡衣給他圍上,再擺出剃頭師傅的架勢,嚓嚓兩剪刀,就剪下一堆頭發(fā)?!?BR>    “我覺得自己像個剃頭大師,剪刀所到之處,頭發(fā)紛紛飄落,真比那剃頭老師傅還熟練。這兒一剪刀,那兒一剪刀,……我這樣隨意亂剪,頭發(fā)長長短短,這兒翹起,那兒短的只剩下一厘米?!?BR>    “我剪掉幾根翹起的長發(fā),又把頭發(fā)修了修,可惜,越修越糟,一些頭發(fā)越剪越短,甚至露出了頭皮。一眼望去,整個頭上坑坑洼洼,耳朵邊剪得小心,卻像層層梯田?!?BR>    2、“我”和剃頭師傅誰剃得好?
    預設:當然剃頭師傅剃得好,因為“姑父還要付雙倍的錢”。
    預設:而我剃完頭發(fā)之后,小沙“一照鏡子,大叫一聲,像見了鬼一樣。”
    (板書:剃頭大師:熟練隨意亂剪見了鬼)。
    3、“剃頭大師”和“害人精”分別指誰?為什么這樣稱呼他們?
    預設:在小沙的嘴里,“害人精”是剃頭的師傅,因為小沙害怕理發(fā),他們給他理發(fā),弄疼他,讓他很不舒服。
    預設:“剃頭大師”是我對自己的稱呼,以為自己能理發(fā),特像“剃頭大師”的架勢。
    4、其實誰才是真正的“剃頭大師”,誰才是個“害人精”?
    (老剃頭師傅是“剃頭大師”,“我”不會亂剪才是“害人精”。)。
    三、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自由讀文,讀出感情。
    2、題目為什么用“剃頭大師”為題目?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
    預設:這里有些自嘲的成分,嘲笑自己不懂裝懂,硬冒充“剃頭大師”,結果把小沙的頭發(fā)剪得不成樣子。
    預設:通過這件事,是在回憶童年的趣事,表達對童年的懷念。
    北京版三年級語文授課教案篇三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書寫本課的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借助注釋用自己的話講講《精衛(wèi)填?!愤@個故事。
    3.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節(jié)奏和韻味。
    【過程與方法】。
    1.范讀教學法:短文生動活波,想象豐富,意蘊深刻,宜于誦讀體味。
    2.設疑引導法:通過設疑引導,鼓勵學生多角度探究短文的寓意。
    誦讀法:短文生動活波,想象豐富,意蘊深刻,宜于誦讀體味。
    討論法:針對教師提問展開討論。
    講述法:通過講故事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知道這則神話贊美了精衛(wèi)鳥堅韌不拔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按照文言文的節(jié)奏正確朗讀,并讀出韻味。
    難點:用自己的話說說《精衛(wèi)填海》這個神話故事。
    教學準備:
    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閱讀精衛(wèi)與《山海經》的相關資料。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走近《山海經》。
    1.同學們,你都讀了哪些神話故事?生說。
    你們知道的神話故事真多呀!同學們,你們知道這一個個精彩而有趣的故事出自哪部書嗎?(課件出示:《山海經》)如果學生回答不出,就直接告訴他們。
    2.簡介《山海經》。
    《山海經》是我國第一部描述山川、物產、民族等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國古代第一部神話傳說的大匯編。
    3.聯(lián)系自己讀的神話故事,說說神話的特點。
    大家回憶一下自己讀過的神話故事,你覺得它與我們身邊發(fā)生的故事有什么不同?生說,教師引導。(出示課件:讓我告訴你)。
    小結:現(xiàn)在就讓我們走進《山海經》,讀一讀幾千年前的神話故事,感受故事語言的韻味。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1.自由朗讀,讀準確。
    (1)打開課本,借助文中注音自由讀一讀這段話,把句子讀通順,感覺難讀的地方就反復多讀幾遍。生自由朗讀,老師巡視的時候,一定要有意識地幫助學生解決生僻字的讀音。
    (2)同學們,讀完了嗎?這些文字都是幾千年前的語言,那時的語言顯然不同于現(xiàn)在,誰來說說你在讀這段文字的過程中有什么感受?(生硬,難讀,生字多)。
    (3)我們都感到了它的生硬、艱澀,難讀,這么難讀的古文,誰來試一試?
    指名讀,引導大家注意傾聽并糾正讀音。
    2.教讀難讀的句子。
    同學們,老師發(fā)現(xiàn)讀這些句子時我們應該適當停頓,讀出節(jié)奏。下面,老師讀一遍,大家感受一下。
    師配樂范讀,生注意傾聽。教師領讀兩遍。
    3.借助停頓,讀出節(jié)奏感。
    同學們,現(xiàn)在,你可以學著老師的樣子讀一讀,讀的時候,注意停頓和節(jié)奏,相信你們一定能讀出古文的韻味。
    學生自由練習,評價鼓勵。
    4.借助注釋,了解故事內容。
    對照文中的注釋,粗知這段話的大意,再去讀的時候,就會能讀出古文的意思了。同學們借助注釋,默讀思考:本文寫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炎帝的小女兒,在東海游玩時被淹死了,化為精衛(wèi)鳥,立志要將大海填平)。
    三、研讀課文,理解感悟。
    1.了解故事的內容,復述故事。
    (1)再讀課文,借助注釋或字典,在小組里逐句說說這則故事的意思,可以適當?shù)募由弦恍┰~語使句子更通順。
    (2)分句出示課文,交流句子的意思。
    (3)同桌輪流逐句講譯文與古文。指名互講。
    (4)朗讀全文,用自己的話說說全文的意思。
    2.感受精衛(wèi)堅韌不拔的精神。
    (1)出示句子: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wèi),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
    (2)指名讀,齊讀。(板書:溺而不返堙于東海)。
    出示:大海奔騰著,咆哮著,嘲笑她:____________________。精衛(wèi)在高空答復大海:____________________。
    (4)教師小結:不管春夏秋冬,酷夏嚴寒,刮風下雨,精衛(wèi)鳥每天都銜西山的小樹枝、小石塊,丟到大海里。一只小鳥想用這種辦法填平大海。真是談何容易!不過它有這樣的決心和毅力,卻是難能可貴的。它堅韌不拔的精神讓人敬佩。(板書:堅韌不拔)。
    (5)感情朗讀句子。
    3.齊讀全文。
    四、總結全文,課外延伸。
    1.精衛(wèi)鍥而不舍、堅韌不拔的精神,讓人可敬可嘆。中國的神話故事富有濃濃的人情味,表達了古代人民的理想和愿望,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瑰寶。
    2.中國神話傳說浩如煙海,除了《精衛(wèi)填?!?,你還知道哪些神話故事?交流自己讀過的神話故事。
    3.除了中國古代神話,還有許多國家和地區(qū)也有神話故事,如希臘神話,北歐神話等,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閱讀有關的書籍。
    北京版三年級語文授課教案篇四
    一、談話,揭題:
    同學們,你們平時是怎么上學的?想了解山溝里的孩子,他們是怎么上學的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山溝里的孩子》一課,去看看山里的孩子他們是怎么上學的。
    二、初讀課文,認識文中生字。
    1、自由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生字,用喜歡的識字方法認識它。
    2、指名讀課文,檢測生字。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
    1、大家先自己小聲的讀讀課文,然后把自然段的序號標好。
    2、誰想給大家朗讀課文?其他同學在他讀的時候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呢?(課文講的是山溝里的孩子決心從書中掌握更多的知識,刻苦學習的經過,他們要起早貪黑地走山路,到學校讀書。)。
    3、師:說的好,哪些自然段寫了孩子們?yōu)榱松蠈W克服重重困難的呢?(1--5自然段)。
    4、6-7自然段又講了什么?
    (孩子愿意克服重重困難,找到金鑰匙改變窮山溝的美好愿望。)。
    四、齊讀課文,全面感受課文內容。
    五、布置作業(yè)。(日積月累b組的詞語,要求會讀、會寫。)。
    北京版三年級語文授課教案篇五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作者對拉薩湛藍的天空的贊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讓學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學重難點:學習本課生字,能正確書寫。體會作者通過對拉薩天空的贊美來表達對拉薩的無限熱愛之情。
    教學準備:掛圖;生字卡片;有關拉薩的資料。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1、播放有關拉薩的音像資料。
    2、拉薩是我國西部一座有名的目光城。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走進西部,走進拉薩,去欣賞那里別具風情的迷人風光,去仰望那與別處不同的天空。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文,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認讀生字新詞,了解詞意。
    (1)去掉拼音,讀準生字。
    (2)給生字找朋友。
    (3)讀準新詞,并再回到文中,讀懂新詞。
    (4)小組交流對詞語的理解。
    3、先練讀課文,再把你喜歡的自然段讀給大家聽。
    4、初步感知課文。讀了課文,你想說什么?學生自由表達,教師相機引導。
    三、教學生字字形,指導書寫
    1、出示生字。指名讀。
    2、識記生字字形。
    3、指導書寫。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聽寫詞語。
    2、指名朗讀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二、精讀感悟。
    1、輕讀第一自然段,你從中知道了什么?
    (1)拉薩的天空的特點:湛藍、透亮。
    (2)品讀比喻句。把“拉薩的天空”比作什么?由此你體會到什么?
    2、自讀二至四自然段,用筆勾畫最能體現(xiàn)拉薩天空特點的語句。
    (1)小組交流,并讀一讀。
    (2)教師巡視,相機指導。
    (3)全班交流品味,學生讀句,談體會。
    (4)圖片展示
    北京版三年級語文授課教案篇六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一、談話,揭示課題。
    1、同學們,把你的手伸到你的`口袋里,告訴大家你的口袋里裝了什么?
    2、出示課題。
    3、學生質疑,板書同學們的問題。
    二、學生自讀,整體感知。
    1、生自讀課文,劃出生字、新詞。
    2、找一找剛才提的問題的答案。
    3、匯報。
    三、自學生字詞。
    1、提示學習任務。
    2、采取小組合作加自學的方法自學本課生字。
    3、出示本課生字詞,檢查同學們的自學情況。
    四、讀課文。
    1、提示學習任務。
    2、采取不同的方法讀課文,師指導同學們的朗讀情況。
    五、小結。
    小結同學們本節(jié)課的表現(xiàn)。
    北京版三年級語文授課教案篇七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讀懂課文,了解張衡發(fā)明地動儀的經過和意義,培養(yǎng)熱愛科學的思想情趣。
    2、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3、鼓勵學生仿照第4自然段的寫法,介紹自己熟悉的事物。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讀懂課文,了解張衡發(fā)明地動儀的經過和意義。
    教學難點:培養(yǎng)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播放地震電影片斷,問學生這是什么現(xiàn)象,面對這樣的現(xiàn)象你有什么感受?
    教師:剛才播放的就是地震,這是一種令人十分恐懼的自然現(xiàn)象,它對自然界的破壞相當厲害。在距今2000年左右的東漢時期,人們還不能正確的認識它,(出示地動儀圖片)張衡經過研究,發(fā)明了一種用于地震的儀器——地動儀,為我國的科學事業(yè)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人們對地震有了新的認識。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張衡》。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課前你收集了哪些資料?向大家匯報一下。
    看到這個題目,你想提出什么問題?教師梳理問題。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自由讀課文,標出生字詞,多讀幾遍,想辦法記住他們。
    出示生詞、生字,檢查交流。交流識字方法。分段讀課文,讀后評議。
    說一下,本課主要講了什么?
    [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設計,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合作學習的能力]。
    三、細品課文,讀中感悟。
    本課寫張衡發(fā)明了地動儀,那么哪段話主要寫了地動儀。我們就先來學習地動儀。
    1、學習地動儀樣子和作用。
    自由讀第四段,想一想這部分寫了什么?指名讀這一部分,其它同學體會地動儀的樣子和作用。
    自由讀這一部分后,匯報交流地動儀的樣子和作用。
    思考,作者是怎樣寫得這么好的?他先寫了什么,又寫了什么?體會寫作順序。再讀這一段。
    [設計思路]對地動儀的樣子和作用進行透徹的學習和探究,通過正確理解課文,朗讀體會,準確把握地動儀的樣子和作用,對于培養(yǎng)學生愛科學,有著積極的作用。對于后面仿寫這一段起到了鋪墊作用。
    2、體會發(fā)明的過程。
    這么精制的地動儀是怎么發(fā)明出來的呢?下面我們就來讀第2、3段。
    當發(fā)生地震時,當?shù)氐娜藗冇惺裁幢憩F(xiàn),會怎么想,怎么做?
    [設計思路]通過讓學生走進文本,在閱讀時,把自身沉浸到文本的情景中,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去感受文中的情景,揣摩文中人物在此情此景下內心的思想、情感活動,從而引發(fā)情感上的共鳴,讓學生設想當時人們對張衡的看法,體會研究時遇到的困難和他的做法,正確認識張衡,體會他對科學的`態(tài)度。
    3、學習地動儀的作用。
    在這樣的情況下,研究出來的地動儀管用嗎?人們對這個地動儀有什么看法?
    是什么改變了他們的看法?讀讀第7自然段。這個時候大家會怎么說?
    你覺得張衡是個怎樣的人?請你對張衡說一兩句話。
    [設計思路]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感受作品思想內容,能結合體驗,結合自身的思想,真正從內心領會作品對自然、社會、人生的啟示,從而獲得情感熏陶和精神契合。這是閱讀所追求的境界。由文章中的作者到自己,將張衡的愛科學的思想轉化動力,使學生真正受到愛科學的教育。
    四、從讀到寫,提高能力。
    1、回顧第四段的寫作方法。
    2、仿寫自己熟悉的東西。寫完后交流。
    [設計思路]第四自然段是一個寫物的好例子,文章按照先介紹樣子,再介紹作用的方法來介紹,在介紹樣子時按照先總體后部分,從上到下的順序來寫,非常值得我們來學習。因此把這個訓練放在這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北京版三年級語文授課教案篇八
    1認識4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花港.清澈.一壺茶、魚缸、聾啞”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課文。
    3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
    4學習作者觀察和描寫人物的方法。
    二學習重難點:
    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體會文章說明的道理,受到啟發(fā);理解“魚游到了紙上”與“魚游到了心里”的聯(lián)系。
    三學習準備:學生可搜集一些名畫,如鄭板橋的竹,齊白石的蝦等,體會畫家技法的嫻熟。
    四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煉研讀專題。
    1(板題:魚游到了紙上)大膽推測“游”字的含義。使學生體會到是對作者的贊嘆,贊嘆其畫技高超,把魚畫得栩栩如生。
    2那么讓魚游到紙上的畫家又是誰呢?這句話又是誰說的呢?請帶著問題自由讀書,并盡量讀正確、讀流利。
    二自主讀書。
    1學生自主讀書、識字和寫字。可點撥學生充分自讀自識,在讀中批注,并做到讀而有疑,然后再找伙伴交流互助。
    2檢查認讀情況,指導寫字。注意筆畫較多的字:港澈壺缸徽聾。
    3嘗試朗讀。面向全體,自由選擇段落朗讀。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進行評價和助讀。特別注意生字生詞和長句子的朗讀。
    4課文主要講了件什么事?(看魚、畫魚)。
    5說說對“魚游到了紙上”的初步理解。
    第二課時。
    一回顧復習。
    1說說課文講了些什么?
    2上節(jié)課我們有什么問題沒解決?
    指名(師板書)。
    二讀書討論,解決疑問。
    1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并勾畫。
    2四人小組交流。
    三重點研讀。
    1讀5------7自然段,說說“魚游到了紙上”的含義。(聾啞青年畫技高超,畫出的魚活靈活現(xiàn),如同真的金魚游到了紙上一般,這是對他的稱贊)。
    2反復朗讀,說說作者是通過怎樣的描寫,使你感受到“魚游到了紙上”的。
    (1)用小女孩的話直接贊嘆。
    (2)細致的動作描寫也是在贊嘆他。
    (3)寫圍觀人物的贊嘆和議論。
    3學習作者所用的觀察和描寫方法。
    (1)觀察方法:認真看,仔細聽。
    (2)描寫方法:語言、動作描寫和側面烘托。
    4出示插圖:作者略寫了圍觀人們的贊嘆和議論,如果讓你具體描寫,來表現(xiàn)青年畫技高超,你想怎么寫?(指導學生認真觀察后,從語言、神態(tài)、動作等方面說一說)。
    四研讀“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1默讀課文,體會“游到了心里”是什么意思。
    2快速瀏覽,找到相關段落,說說聾啞青年是怎樣使金魚游到心里去的。(結合“愛魚到忘我的境界”,出神地觀察,,刻苦地練習,進而體會到聾啞青年的勤奮與執(zhí)著)。
    3再次研討作者所用的觀察方法和描寫方法。
    (1)長期仔細觀察,并進行筆談。
    (2)舉止和神態(tài)描寫。
    4有感情地朗讀你認為描寫精彩的段落。
    五討論“魚游到了紙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關系。
    北京版三年級語文授課教案篇九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學會8個生字,會認6個生字新詞。
    2、正確朗讀課文,流利、有感情到朗讀1、2自然段。
    3、了解1、2自然段中所描寫的景物與老漁翁垂釣的經過。
    4、理解古詩內容。對古詩能熟讀成誦。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充分朗讀1、2自然段,感受江景的詩意,再來學習古詩,以讀促講,做到水到渠成。詩文對照,感受詩歌的精煉與絕妙。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詩文對照,想象秋江獨釣圖的美景,體會紀曉嵐的機智。
    教學重點:學習1、2自然段,詩文對照,想象“秋江獨釣圖”的情景。
    教學難點:讀文品境,體會1、2自然段描寫的意境:體會古詩語言凝練的特點。
    教學準備:課件(生詞、課文1、2自然段、古詩、音樂《春江花月夜》)。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從題入手,解題質疑:
    1、師板書“紀曉嵐”:知道紀曉嵐嗎?
    師介紹人物資料。(清四大才子,乾隆的寵臣,才華橫溢……)。
    2、師:有關他的故事民間流傳了許多,今天學習的內容就是其中之一。
    師補充課題:“吟詩”。
    3、指生讀題。從課題中你知道了什么?(紀曉嵐做詩,不是念詩、誦詩)。
    4、讀出題意。指讀、齊讀。
    5、讀了課題,還想知道什么?
    6、師相機歸納板書: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
    7、小結:這就是一件事情的六要素。了解清楚了六要素,可以幫我們很好的了解課文內容。翻書,讓我們從書本中去尋求答案吧!
    二、初讀課文,答疑解惑:
    1、讀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思。
    生讀書。
    2、讀詞。(課件1)。
    紀曉嵐光芒乾隆皇帝江畔。
    老漁翁垂釣重復一遍。
    悠然一篙一櫓嵌入沉靜。
    (注意讀音:畔、翁、沉、嵌,反復讀)。
    3、開火車讀課文段落。
    師評:聲音洪亮、字音準確、句子通順……。
    4、解疑:這六要素你解決了哪幾個?生說,互相補充。
    5、師教方法:把他們連起來說就是主要內容。指生說。
    6、師教歸納主要內容的方法:弄清事情的六要素,把它們連起來說一說,就是事情的主要內容。
    三、以讀促講,感受詩意:
    (一)第一自然段:
    1、乾隆皇帝看到了怎樣的情景覺得有詩意呢?(師板:詩意)。
    2、練讀第一自然段,看看秋日的江畔有哪些景物?想象這些景物構成的畫面。哪些景物給你印象深刻?把喜歡的句子多讀一讀。
    3、生說江畔的景物。
    (師板:落日、波浪、蘆花、水鴨、鐘聲)。
    4、把你喜歡的句子會說的說一說,想讀的讀一讀。
    5、指生讀。
    師引導:
    問:“紅紅的落日,灑下金色的光芒?!睘槭裁粗刈x“紅紅”、“金色”?
    評:抓重點詞語想象畫面,再把感受讀出來。真是好方法。
    6、師小結:亮麗的色彩,活潑的動態(tài),在古廟的鐘聲里構成了一幅江畔落日圖。難怪乾隆皇帝會覺得有詩意。指讀,齊讀。(課件2:第一自然段)。
    (二)第2自然段。
    1、一位老漁翁正獨覽這一江美景,靜靜地垂釣呢!(師板:老漁翁垂釣)。
    把描寫老漁翁的句子勾畫下來,再讀一讀,邊讀邊想象畫面。
    2、生練讀,指讀??凑l腦海中想象的畫面更生動更豐富。
    3、指兩生分讀老漁翁釣到魚前的部分和釣到魚時的部分。
    要求:要讀出老漁翁的變化。(課件3:第二自然段)。
    聽出了什么變化?(老漁翁動作的變化,老漁翁心情的變化)。
    4、師評:通過輕重、快慢、高低的不同,把老漁翁由靜到動,由平靜到愉悅的變化讀了出來。
    5、指生富于變化的讀一讀。男女生分讀。
    6、可這江景中的主人翁不是老漁翁嗎?為什么最后要寫水鳥呢?
    7、小結:老漁翁置身于夕陽的金色光芒之中,心情愉快地釣魚,這情景真是富有詩意呀!讓我們一起在美妙的音樂聲中感受這優(yōu)美的意境吧!配樂朗讀1、2自然段。
    四、詩文對照,體會精妙:
    1、過渡:看了這樣的情景,難怪乾隆皇帝想聽紀曉嵐吟詩,也難怪紀曉嵐會吟出這么美妙的詩句。(課件4:古詩《秋江獨釣》)。
    2、指生讀古詩。
    3、這首詩有什么特點?(七言絕句,嵌入十個一)。
    4、你能把它讀準確嗎?指讀,要求:能讀出詩意來嗎?能讀出老漁翁的變化來嗎?
    5、將景色與詩句聯(lián)系起來想一想,1、2自然段哪些景象正是詩中所寫的呀?與同座交流。
    6、生交流。
    7、反饋:文中哪些景象被聰明的紀曉嵐寫入詩中的呢?生說。(分別讀句子,或是說出第二自然段都可以。)。
    8、“一人獨占一江秋”理解。
    “一人”指誰?(老漁翁)。
    “占”呢?(占領、占據(jù)……)再點撥:聯(lián)系1、2自然段,他獨覽一江美景心情愉快地釣魚,這可真是一種——“享受”啊!
    9、理解第四行詩。對應了哪部分內容?(1、2兩個自然段)。
    10、小結:紀曉嵐僅僅用了28個字,可謂字字精妙,字字都是他淵博學識的沉淀與迸發(fā)。讓我們在音樂聲中,用優(yōu)美的朗讀把詩中的意境表現(xiàn)出來吧!
    11、配樂齊讀。(課件5:音樂《春江花月夜》)。
    五、小結所學,鋪墊下文:
    紀曉嵐不愧為一代文學泰斗,真是才華橫溢,機智過人啊!乾隆皇帝對他和他的詩作出了怎樣的評價呢?下節(jié)課接著學習。
    六、自設練習,鞏固拓展:
    又到了“我的練習我設計”的時間:
    你打算針對這首古詩和1、2兩個自然段設計哪些精彩的作業(yè)呢?
    北京版三年級語文授課教案篇十
    2.有位小朋友她的寶貝可多了,你想不想看看是些什么?就讓我們大家把課文打開,看看都有什么。
    1.學生自讀課文,用自己的方法識記生字。
    2.教師抽查自學情況。
    (1)認讀生字卡片。
    禮物發(fā)芽懂得一套書。
    精彩寄托果斷滋潤。
    (2)理解詞語。
    漸漸指針精美。
    期盼幼小博大。
    1.同桌互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教師范讀,指導學生讀出長短句的停頓。教師重點指導第三節(jié)。
    3.學生朗讀自己喜歡的小節(jié)。說說為什么喜歡這一小節(jié)?
    4.組織學生討論詩歌描述的畫面、內容和作者所表達的感情。
    我收到了哪些禮物?
    我從一粒種子生根發(fā)芽,讀懂了哪些自然?(種子在春天會生根發(fā)芽,生長時需要陽光,水。植物給大地帶來了綠色,可以吸收有害氣體,釋放出氧氣。)。
    看到小雞漸漸長大,我心里是怎么想的?(小雞是那么可愛,只要對它們好,它們也會對你友好。它們和人一樣,都是有感情的。生命是可貴的,動物長大是多么不容易呀,我們要保護動物。)。
    看著手表的指針不停的跳動,我懂得了什么?(時間就這樣不停歇,當你玩的時候,它就從你的身邊悄悄溜走了。我們要珍惜時間。)。
    為什么說世界是博大和精彩的?能把你知道的精彩的事講給大家聽嗎?
    為什么說小小禮物寄托著親人的關愛和期盼?你收到過親人什么禮物?
    5.仿照課文前四自然段寫一段話。
    北京版三年級語文授課教案篇十一
    2、背誦古詩。
    《江南》等。
    一、激趣導入。
    1、課前播放音樂,學生閉上眼睛欣賞。
    要求:音樂帶給你怎樣的的畫面?
    交流:請你用最簡潔的話告訴我,音樂帶給你怎樣面?
    2、過渡導入。
    從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喜愛的對象,描寫的詩詞數(shù)不勝數(shù),人們之所以喜歡荷花就是因為她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荷花的課文,是我國教育學家、文學家葉圣陶爺爺寫的。
    板書課題:1、26、荷花(看老師板書,這兩個字都是草字頭,因為他們都屬于花。)。
    2、齊讀課題,指導朗讀。(荷花這么美應該怎樣讀,再來一遍。)。
    3、初看荷花。
    a、想看荷花嗎?(播放荷花錄象)。
    要求:讓我們插上音樂的翅膀到荷花池畔去看看,老師有個建議看的的時候同桌可以指指戳戳討論以下,看你能用一個怎樣的詞來形容你所見到的荷花。
    b、學生交流。
    4、過渡進入第二小節(jié)。
    相看兩不厭,唯有白荷花,我覺得大家都是偉大的詩人,把荷花描寫的那么迷人,想看看爺圣陶爺爺筆下的荷花嗎?()讓我們,一起走進葉圣陶爺爺?shù)暮苫ㄊ澜绨伞?BR>    二、教學第二小節(jié)。(出示內容)。
    1、帶問題自由朗讀第二小節(jié)。
    要求;用心去感受感受,你覺得葉圣陶爺爺筆下的荷花怎么樣?
    交流。
    2、帶著問題再讀第二小節(jié)。
    要求;畫出你認為最美的句子,讀讀,你是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的。
    交流。
    a、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
    “挨挨擠擠”、“碧綠”、“大圓盤”(課件出示圖片)。
    你能把你的感覺讀好嗎?(指導朗讀)。
    b、白荷花從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
    抓“冒”
    (a)如果這篇文章讓你來寫在這里你用一個什么字?(肯定用冒字的精確)。
    (b)荷花從這么多的荷葉中冒出來想干什么呢?(鼓勵)。
    c、有的……有的……有的……(每種姿態(tài)的荷花配圖,指導朗讀。)。
    3、齊讀課文。
    多美的白荷花啊,生機勃勃,讓我們一起來有滋有味贊美這迷人的荷花。
    三、教學第三小節(jié)。
    1、葉圣陶爺爺寫了三種姿態(tài)的荷花,還有其他姿態(tài)的荷花嗎?想看嗎?(播放圖片)。
    學生帶著要求看圖片。
    要求:仔細觀看圖片,把你最喜歡,印象最深的一朵深深地印在腦中,呆會講給我們聽。要是給你講的荷花再加上動作那就更好了。
    交流。(師輔導為荷花加上動作表示。)。
    2、導讀9這么多的白荷花……那一朵也很美。把眼前這一池荷花看作一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
    a、學生讀第三小節(jié)。猜猜這位了不起的畫家是誰?
    交流。(大自然,感悟大自然的神奇。)。
    4、齊讀課文。
    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讓我們熱愛的大自然的同學一起與這位偉大的畫家對話吧。
    四、教學第四小節(jié)。(出示內容)。
    1、播放錄音帶。
    2、激讀。
    想不想與錄音帶比一比。
    學生自讀課文。
    3、交流朗讀。
    a、誰來作第一荷花?第二多朵?第三朵?
    b、還有更多的荷花嗎?齊讀課文。
    4、內化感悟。
    交流。
    5、齊讀課文。
    五、小結。
    1、此時此刻你想用怎樣的方式來贊美荷花的美麗,大自然的神奇呢?(同桌交流)。
    2、交流。
    六、小練筆。
    讓我們也來作回作家,模仿葉圣陶爺爺?shù)暮苫ㄒ瞾韺憣懽约旱暮苫ā?BR>    1、荷花你真是千姿百態(tài)……。
    2、忽然,我仿佛自己成了一朵荷花……。
    自己選擇一個喜歡的題目來寫一寫。
    七、總結結束。
    北京版三年級語文授課教案篇十二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讀寫本課15個生字及其所組成的詞語;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體會懂得關心別人,懂得用愛心對待生活。
    教學準備:
    1.要求學生回憶學過的童話故事,熟讀課文,了解作者的一般情況;
    2.教師需通過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渲染學習氣氛,帶領學生進入神奇的童話世界;
    3.需制作反映課文主要內容的課件。
    一、引入課題,燃起欲望。
    1.揭示課題。同學們,當夜晚仰望天空時,我們看到在那正北方,有排列成斗形的七顆星,像七顆鉆石,閃閃發(fā)光,這就是大熊星座,又叫北斗星。(課件演示大熊星座)同學們,你們可知道這七顆晶瑩閃亮的、玲瓏剔透的星星是怎樣來的嗎?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列夫·托爾斯泰的童話世界,認識一個與你們同齡的小姑娘,了解在她身上發(fā)生的一個奇特的故事。
    (“興趣是的老師?!睆膶W生感興趣的話題入手,一下子就調動起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同時讓學生圍繞課題質疑;點燃起了學生學習課文的欲望。)。
    二、初讀課文,整體把握。
    1.學生分組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通過自讀課文,你體會到了什么?
    板書:愛。
    (通過自讀,學生對課文內容獲得一個整體的感性認識,了解小姑娘的愛心。)。
    三、自主合作,精讀課文。
    1.課件演示旱災的情景。
    2.結合課件理解重點詞語“干涸”、“干枯”“焦渴而死”等,并體會旱情之重。
    3.這是一個干旱之年,此時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在焦急、饑渴地尋求一樣東西。
    課件出示:水!水!水!
    水就像()一樣寶貴!
    4.指導朗讀。
    (第一段的環(huán)境描寫通過“所有”和三個“都”字說明旱情的嚴重,告訴人們:水,已經成了生存之水,生命之水,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原因。在課件演示的過程中,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旱災的嚴重以及人們對水的強烈渴望,為后面感悟小姑娘奉獻愛心打下了伏筆。)。
    5.分組合作,研讀感悟。
    下面請大家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學習課文,思考。
    (1)小姑娘的愛心行動有哪幾次?她的水罐又神奇在哪里呢?
    (2)作者想歌頌什么?你讀了課文后有哪些感想呢?
    6.在充分自主研讀、合作交流的基礎上組織全班學生匯報交流,體會人與人之間的美好情感,教師作適當點撥。
    (1)讀懂小姑娘對媽媽的愛心。
    細讀小姑娘為母親找水的情節(jié),圈出感人的詞語來。抓住關鍵詞語“一天夜里”、“哪兒也找不到水”、“累”、“喜出望外”來體會。還可以讓學生來猜測一下:小姑娘找不到水,心情是怎樣的;累得倒在地上睡著了,會作什么樣的夢,發(fā)揮你的想象,說說夢中的情景。
    (板書:孝心感天)。
    (2)讀懂小姑娘對小狗的憐愛。
    抓住重點句子“她匆匆忙忙,沒有注意到腳底下有一條狗……她以為,水一定都灑了,但是沒有”來引導學生理解。
    由于愛,當她絆倒時,罐子里的水一點兒都沒有灑掉。小姑娘把水倒在手掌里,讓小狗舔,小狗變得歡喜起來。小姑娘自己舍不得喝水,卻倒給小狗喝,這是小姑娘對小狗的愛。當小姑娘再拿水罐時,木頭做的水罐竟變成了銀的。
    這里可讓學生表演小姑娘喂水時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以感悟小姑娘對小狗的憐愛。
    (板書:愛心如銀)。
    (3)體會母愛的偉大。
    抓住母親說的話“我反正就要死了,還是你自己喝吧”來體會母親病得“就要死了”卻不肯喝水,把水讓給小姑娘喝,這是寫母親對女兒的愛。由于愛,水罐又從銀的變成了金的。
    (板書:母愛似金)。
    (4)讀懂小姑娘對路人的博愛。
    (板書:博愛普照)。
    7.指導朗讀2—5節(jié)。
    (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此教學環(huán)節(jié)力求讓學生在充分研讀的基礎上,自主感悟,自覺內化,真正懂得文本所承載的價值內涵,同時也對學生進行了潛移默化的人格熏陶。)。
    四、品讀課文,內化感悟。
    《七顆鉆石》通過一個小小的童話故事,寄托了一個道德期盼:要盡量地為別人著想。我們要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感受小姑娘純潔可愛的形象;要透過“喜出望外”“真想……但……就趕緊”“咽了一口唾沫”等詞語,感受小姑娘美好的心靈。全班齊讀課文,讀出自己的感受。
    五、拓展延伸,積累語言。
    1.引導學生想象,充實下面句子。
    清澈而新鮮的水流,不斷地從小姑娘家門前的水罐里流出來,流到________、________。
    有愛的地方,就會_________。
    2.你讀了這個故事后有哪些感想呢?把你感受最深的寫下來,讀給老師、同學、父母、朋友聽一聽。
    (感悟、體驗誠可貴,遷移、運用價更高。此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對課文進行再創(chuàng)造,自主地進行語文實踐活動,這對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潛能、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大有益處。)。
    六、升華愛心,寓德于教。
    (播放歌曲《愛的奉獻》)就像這首歌中唱的那樣:“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毕M@個愛的故事、這首愛的歌曲,永遠留在你們的心里。愿你們都能成為充滿愛心的人,相信擁有愛心會讓你充滿神奇的力量。
    總評。
    這篇教學設計緊扣一個“愛”字,突出一個“讀”字,強化一個“陪”字,實踐一個“學”字。三讀課文,各有側重,先整體感知后部分研讀,先感悟內容后積累語言,先課內學習后課外延伸。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人格熏陶,真正收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北京版三年級語文授課教案篇十三
    1、能正確讀出“唾沫、焦渴、喜出望外”等10個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從水罐的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懂得用愛心對待生活。
    【教學重點】體會水的重要性和小姑娘的孝心。
    【教學難點】從水罐的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
    【教學流程】。
    一、課前談話:
    師:今天,沈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环荻Y物,想看看嗎?
    (出示圖片,音樂)一些學生常見的經典童話故事畫面,如:《皇帝的新裝》、《白雪公主》、《丑小鴨》等。(讓學生一起說說故事的題目)。
    師:這些都是什么呀?(童話故事)喜歡嗎?為什么?
    二、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了解鉆石:
    師: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個神奇的童話故事,它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的,題目叫——《七顆鉆石》。
    1、出示課題,齊讀。
    2、師:鉆石,你了解它嗎?
    師:是啊,鉆石就是這樣一種美好的東西,讓我們再來讀讀課題——《七顆鉆石》。
    這個故事到底講了什么呢?讓我們趕快去讀讀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思考: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什么?
    (提出自讀要求)。
    2、檢查字詞,隨機正音:(關注“唾沫”)。
    3、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1)指名說。
    (2)出示填空:
    地球上發(fā)生了,一個小姑娘,水罐發(fā)生了的變化,最后從水罐里跳出,涌出。七顆鉆石變成了。
    (自由說——齊說)。
    (過渡語)師:多么神奇的故事啊,讓我們靜下心來慢慢品讀,相信你會有更多的收獲。
    (三)研讀第1自然段,感受旱災:
    師:讀讀這一段話,你讀懂了什么?——(出示)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發(fā)生過一次大旱災,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叢林也都干枯了,許多人和動物都焦渴而死。
    1、自由讀。
    2、師:你讀懂了什么?板書:大旱災。
    師:你從哪些詞語讀懂了這是“大旱災”呢?
    3、體會“干涸——干枯”
    師:你從哪個詞讀懂了?
    師:讓我們去看看當時的場面吧——(出示圖片,背景音樂)。
    你看到了什么?
    (過渡語)師:再來讀讀這一段,還從哪讀懂了這是“大旱災”呢?
    4、理解“焦渴”。
    師:你有過口渴的經歷嗎?(體育課下來、有時半天沒喝水等)。
    這是“焦渴”嗎?那么,什么是“焦渴”呢?你能想像一下嗎?
    (嗓子眼里有火燒火燎的感覺,就像要冒出煙來的樣子。)。
    5、師:讓我們帶著自己的感受,通過朗讀讓所有的人都感受到這場大旱災的嚴重。
    (配樂朗讀)。
    (四)研讀第2自然段,感受愛心:
    (過渡語)師:地球上發(fā)生了這么嚴重的大旱災,有一個小姑娘卻要給她生病的母親找水喝,發(fā)生了什么呢?請你自己讀讀課文的第2自然段,劃出最感動你的詞語或句子。
    板書:找水。
    1、自由讀,教師隨機地進行指導。
    2、交流:
    (出示一):一天夜里,一個小姑娘拿著水罐走出家門,為她生病的母親去找水。小姑娘哪兒也找不著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著了。當她醒來的時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裝滿了清澈新鮮的水。
    師:哪里感動了你?
    (1)一天夜里,一個小姑娘拿著水罐走出家門,為她生病的母親去找水。
    (抓住“一天夜里”、“一個小姑娘”、“生病的母親”)。
    指導朗讀(隨著學生的理解讀好這句話)。
    (2)小姑娘哪兒也找不著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著了。
    師:你能想像當時小姑娘都找了哪些地方?或“你看到她到哪兒去找水?(想象說話)。
    生:小溪邊,大河旁,山泉下,她會翻山越林,到處去找水,手會被樹枝割破,衣服會被樹枝劃破,跌倒了又爬起來……能找的地方她都找遍了,可哪兒都沒有水,她只能累得倒在沙地上睡著了。
    板書:空。
    指導朗讀(隨著學生的理解讀好這句話)。
    師:找遍了那么多的地方,她都沒找到水。這時,小姑娘心里會怎么想?
    生:沮喪、傷心、難過、絕望……。
    師:就在這樣絕望的情況下,當她醒來時,拿起罐子一看——。
    (3)當她醒來的時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裝滿了清澈新鮮的水。
    師:誰來讀讀這句話?
    你為什么讀得這么高興呀?
    師:這真是意料之外的收獲啊,難怪小姑娘如此的`——喜出望外。
    誰也來喜出望外地讀一讀?
    你讀得這么好,你是怎么理解的?
    師:帶著你的理解,我們一起來讀——(齊讀)。
    板書:滿。
    師:空罐變成了滿罐,這就是童話故事的——神奇。(指板書)。
    (過渡語)師:還有哪里也感動了你?
    3、(出示二):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個夠,但又一想,這些水給媽媽還不夠呢,就趕緊抱著水罐跑回家去。她匆匆忙忙,沒有注意到腳底下有一條小狗,一下子絆倒在它身上,水罐也掉在了地下。小狗哀哀地尖叫起來。小姑娘趕緊去撿水罐。
    (1)“喜出望外”是因為有了水;也是因為母親有救了。
    (2)“真想喝個夠”說明小姑娘自己也是又渴又累,但想到生病的母親,舍不得喝一口水,充分感受小姑娘的孝心。
    (3)“趕緊跑回家去”……。
    師:你還從哪些詞語里也讀出了她的急切?
    師:小姑娘,你這樣匆匆忙忙的是干什么呀?(讓學生進行角色的轉變)。
    (4)體會“抱著”(說明兩點:對水的珍愛;心情的急切。)。
    (五)設疑存疑,課堂小結:
    師:小姑娘趕緊去撿水罐,按照你的經驗,掉在地上的水罐會怎樣呢?
    生:(自由說)水都灑了出來。
    師:那小姑娘的水罐呢?
    生:還是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擺著……。
    師:這又是為什么呢?我們下節(jié)課再來學習。
    (六)課堂作業(yè):完成《課堂作業(yè)本》第3題。
    1、學生自由做。
    2、說說你為什么這么填?
    北京版三年級語文授課教案篇十四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理解描寫大白鵝的句子,并體會有關句子表達的感情。
    3.了解大白鵝是個漂亮、可愛、勇敢的小動物,感受我對大白鵝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點:
    了解大白鵝是個漂亮、可愛、勇敢的小動物,感受我對大白鵝的喜愛之情。
    教學難點:
    理解描寫大白鵝的句子,并體會有關句子表達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學習興趣。
    師:你養(yǎng)過或見過鵝嗎?現(xiàn)在,請大家打開課本,(板書課題),讓我們一道來學習《鵝》。
    二、指導課文閱讀。
    1.提問檢查預習情況。
    師:閱讀過這篇課文的同學請舉手!
    估計:課文里寫了一只渾身雪白的鵝,它常常下蛋,還會看家,還能保護雞。有一次,它很勇敢地把偷吃雞的黃鼠狼趕跑了。
    2.帶著問題默讀全文。
    師:現(xiàn)在,請大家先翻到第39頁,看一看第三道思考題,要帶著這個問題默讀課文;要邊讀邊想!
    全班學生認真默讀,教師行間巡視。
    三、邊讀議邊板書。
    1.分段讀議。
    師:好了!大家默讀得挺認真!看誰能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
    生朗讀完。
    師:這一段究竟有哪些內容,作者又是怎樣抓住特點來寫的(板書“形象”)?
    (邊聽邊板書“潔白”“淡黃”)。
    (2還有鵝的嘴是扁圓的,額頭突兀,就是額頭還很高很突出的樣子。
    (3)這一段最后幾句,還寫鵝走路很緩慢,昂首挺胸,引頸高歌,有一副昂揚雄健的樣子呢!
    師:好??!這幾句不能忽視。鵝走路不僅緩慢,而且穩(wěn)健,這有一副雄糾糾、氣昂昂的神態(tài),也就是昂揚雄健的姿態(tài)(板書“穩(wěn)健”“昂揚”)。
    2.提示寫法。
    師:(板書“顏色”)對!作者先寫了鵝身上的顏色,再描寫了什么呢?想一想再說。
    估計:再描寫了鵝的嘴和額頭的形狀。
    師:說得好(板書“形狀”)!最后作者又描寫了什么?
    估計:最后描寫了鵝的神態(tài)!
    3.繼續(xù)讀議。
    師:答得好!回答是描寫“神態(tài)”或“姿態(tài)”的都對(轉身板書“姿態(tài)”)?,F(xiàn)在我看哪一組坐得直,有精神,就請那一組同學齊讀第二自然段(掃視全班)。
    學生齊讀。
    師:誰能說一說鵝生蛋前的表現(xiàn)?
    生回答。
    師:(邊聽邊板書“神情慌張”)說得不錯,大家還有什么補充?
    師:好!大家都聽得很仔細。現(xiàn)在誰來說一說鵝生蛋的表現(xiàn)?
    生:回答。
    (全班學生閱讀課文,畫曲線)。
    估計:我畫的句子有:“腿里像灌滿了鉛”“一個比我拳頭還大的雪白的蛋露出來了”“準是怕別的東西傷害了它的‘寶寶’吧!”
    “這家伙,真是個機靈鬼兒。”
    師:結合這一段內容,大家再仔細想一想,作者寫這一段主要為表明一個什么意思?
    學生回答。
    師:以上同學都能說出一些道理,歸納起來,就是八個字(邊說邊板書):“機靈可愛、默默奉獻”。
    4.重點讀議。
    (全班學生默讀)。
    師:(行間巡視一遍后,板書“看家”)請注意!誰先說一說鵝是怎樣看家的?
    生回答內容略。
    學生回答。
    師:大家先不忙回答,讓我先請一組的同學一起表情朗讀最后一段!
    生齊聲朗讀)。
    師:(邊聽邊板書“一塵不染、潔白可愛”“維護弱小,不畏強敵”)聽了這一段,我們是不是已弄清鵝所具有的那種精神了!這一段,具有總結全文中心思想的作用,說明鵝不但具有一塵不染、潔白可愛的形象,而且還具有維護弱小、不畏強敵的精神。請大家再看黑板上的詞語,像老師剛才說的那樣,誰來說一遍。
    (三名學生各說一遍)。
    四、布置課外習作。
    師:好!說得好!現(xiàn)在請大家“仔細觀察一種小動物,用一兩段話寫出它的特點”。于下一周星期三以前寫在練習本上,交給老師批閱,大家能不能按時完成。
    北京版三年級語文授課教案篇十五
    《七顆鉆石》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一篇童話。故事講述了一次地球上發(fā)生大旱災,許多人和動物焦渴而死。一個小姑娘抱著水罐出門為生病的母親找水,愛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發(fā)生神奇的變化,最后從水罐里跳出七顆鉆石升到了天上,變成了七顆星星。這個童話表達了作者美好的道德期盼和某種社會理想。本文情節(jié)簡單,但包含的內涵很深刻。圍繞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和本課的教材特點,我計劃安排兩課時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第一課時自主學習,掃除生字詞障礙,學習生字,讀通讀順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大致內容,學習課文第一段。第二課時精讀品悟課文,在品味語言中感受文本蘊含的教育意義。
    根據(jù)新課改的精神和教材內容的特點,我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緯度上設計了教學目標:
    在知識目標上,認識本課8個生字,正確認讀10個生詞,理解“喜出望外”的意思.
    在能力目標上,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結合課文內容,在水罐一次一次變化中體會到互相關愛、樂于奉獻的美好情感。
    在情感態(tài)度目標上,體會愛心對別人及社會的意義,懂得關心別人,懂得用愛心對待生活。
    二、說教法和學法。
    一堂好的語文課應是面向全體學生,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主動獲取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我以引領者和參與者的身份和學生一起去感悟課文,通過生動活潑的讀充分發(fā)揮學生已有的生活、實踐經驗。在讀中識字、寫字,積累語言、感悟語境。讓全體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整個學習活動。根據(jù)教材的特點,我擬定以下教法:直觀教學法,以讀代講法,讀中感悟法等。
    語文學習不僅要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而尤為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求知,讓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真正實現(xiàn)“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因此本節(jié)課根據(jù)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以及認知水平,我引導學生借助拼音讀文識字,利用多種形式讓學生讀練生字,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并進行感情朗讀。使學生不但領悟了課文的主要內容,而且培養(yǎng)了他們的讀、說、思的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題導入:
    (二)講讀課文。
    1、師:同學們打開書80頁,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勾畫新認識的詞語。
    2、檢查生詞掌握情況。
    (1)開火車讀生詞。
    師:大家真踴躍!好,咱們開啟一列小火車吧!1。
    (2)指導“罐、忍”兩個生字。
    師:同學們把生詞讀得這樣好,老師獎勵你們一則謎語:心上有把鋒利的刀。(忍)。
    師:對于這個字你有沒有提醒大家注意的?
    師:大家再觀察其他的生字,你認為哪個字最難寫?
    (生說哪個字就指導哪個字。引導生說出記憶的好辦法,適時書空。)記憶生字有很多好辦法,課下讓我們再去交流。
    3、指生分段讀課文。
    師:大家對生詞掌握得這樣好,相信課文讀得也一定不錯,請你們推薦四名同學讀課文。好!我們比一比,看誰聽得最認真,誰讀得準確。
    4、整體感知課文。
    師:同學們,你們都是那么專心致志,真好!聽完課文,你知道了什么?請用一句話概括出來。
    (生自由回答。抓住水罐很神奇,會變化適時板書:
    空木水罐――裝水罐――銀水罐――金水罐――七顆鉆石。)。
    5、誰能用自己的話來復述一下課文內容呢?
    (三)深入學習課文。
    1、首先我們來看看第一自然段,大家一起讀一下,再看看有哪些詞引起了你的注意呢?
    在地球上發(fā)生過一次大旱災: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叢林也都干枯了,(說明地球上已經沒有水源了)許多人及動物都焦渴而死。(說明了當時動植物和人都會因為缺水而死,因此讓學生認識水的重要性)。
    第二課時。
    一、復習上節(jié)課內容:復習生字詞(小黑板出示)。
    焦渴而死清澈新鮮勞累竟然哀傷舔水反正。
    涌出喜出望外匆匆忙忙遞給忍住湊上去咽唾沫。
    二、學習課文。
    (一)導入:同學們的生字記得真熟,上節(jié)課我們簡單學習了課文,讓我們先來回顧一下課文吧!(學生朗讀)。
    1、誰能用一句話概括出課文內容。
    (生自由回答。抓住水罐很神奇,會變化適時板書:
    空木水罐――裝水罐――銀水罐――金水罐――七顆鉆石。)。
    2、師:水罐會變,真神奇!請同學們趕快到課文中找一找,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水罐特別神奇?請你勾畫出來。
    3、小組討論、交流體會。
    師:找出來的同學可以和你的小組同學共同交流交流。(師巡視指導。)。
    4、師生交流。(隨機播放課件)。
    (1)當她醒來的時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裝滿了清澈新鮮的水。
    師:多神奇呀!誰能再讀一讀。(生讀)小姑娘尋水那么辛苦,都累得暈倒了,醒來突然發(fā)現(xiàn)了水,她的心情會怎樣?(喜出望外)。
    (指導理解“喜出望外”的意思,再讀體會。)。
    就帶著這種心情,誰再來讀一讀。(多找兩個學生讀。)。
    師:讀了這些句子你還感受到了什么?
    生再體會讀。
    師:誰能接著往下說,還有哪很神奇?
    (2)她以為,水一定都灑了,……罐子里的水還是滿滿的。
    師:摔了,水竟然沒有灑,真神奇!還有神奇的嗎?
    (3)“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點兒水……水罐變成了銀的。(適時指導學生讀出來,體會小姑娘對動物的愛心。)。
    (4)母親說:“我反正要死了,……就在這一瞬間,水罐又變成了金的。(體會到母親對孩子深深的愛。抓住機會讓學生讀出來,啟發(fā)學生母愛的偉大。)。
    師:“一瞬間”多長時間?(眨眼間、霎時、一剎那)。
    師:是呀!就在媽媽說完話的這一瞬間,水罐變成金的,你能再讀一讀媽媽說的話嗎?生讀。
    師:聽了她的讀你感受到了什么?生讀。
    師啟發(fā):同學們如果你就是那個小女孩,端著媽媽舍不得喝下的水,你最想對媽媽說什么?
    (5)這時突然從水罐里跳出七顆很大的鉆石,接著從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鮮的水流。
    師:水罐里跳出了七顆寶貴的鉆石,太神奇了!它是在什么情況下跳出來的?生讀。
    師:聽了她的讀你有什么想說的?
    (體會小姑娘的愛心、善良,啟發(fā)學生讀出自己的感動。)。
    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師讀“這時突然從水罐里跳出七顆很大的鉆石……清澈又新鮮的水流?!保┩瑢W們請睜開眼睛,你的眼前浮現(xiàn)出一副怎樣的畫面呀!
    (6)那七顆鉆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變成了七顆星星。
    師:神奇!鉆石怎么會變成星星呢?
    (三)總結擴展。
    師:一個孩子把愛不僅給了親人,還給了自然界里的一個小動物,甚至一個陌生人,那這樣的愛是又是什么樣的愛呀?(偉大的愛、無私的愛……)。
    師:對這就是廣博無私的愛!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愛,水罐才最終會跳出七顆鉆石,變成星星升到天上,讓這愛永遠在空中閃爍?,F(xiàn)在老師從你們的眼神中看出,你們被小姑娘的愛心感動了。在生活中,你可能給過很多人愛,也感受過別人的愛,你能用一件事簡單地說一說嗎?生談。
    (四)贈送格言。
    聽了大家的談話,我很受感動,你們和文中的小姑娘一樣,都是有愛心的孩子。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砣慌笥选镀呱ā?、《賣火柴的小女孩》和《你別問這是為什么》。其中《你別問這是為什么》是我國九歲的劉倩倩寫的一首詩。詩中寫到“我要把蛋糕和棉衣都送給她,你要知道她是誰,就請問安徒生爺爺,她就是賣火柴的小姐姐?!薄镀呱ā泛汀顿u火柴的小女孩》就留做大家課下閱讀,相信在讀完這兩篇童話,你會對愛有更深的感悟。
    有一首歌中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就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師生一起讀)“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幫助別人的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幫助。”請大家記住這樣兩句話。
    四、說板書設計:
    板書分為左右兩部分,左半部分是圍繞神奇的變化為主的語言文字線,右半部分是一條貫穿全文的思想線??v觀我的板書,做到了簡潔精練。
    北京版三年級語文授課教案篇十六
    1、熟讀課文,并能感情朗讀課文。
    2、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話豐富的想象力。
    3、學會懂得關心別人,懂得用愛對待生活。
    【教學重點】。
    體會小姑娘美好的心靈與七顆鉆石的關系。讓學生感受到愛的巨大力量,培養(yǎng)學生有愛心、同情心、善良的高尚品質。
    【教學難點】。
    通過對課文的閱讀,讓學生體會是“愛心”使水罐發(fā)生了一次次神奇的變化,使學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懂得愛心對別人、對社會的意義,懂得只有愛,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加美好。
    【教學過程】。
    (一)設境導入。
    同學們你們看,這是什么?(出示鉆石圖片,板書鉆石)。
    漂亮不漂亮?你想說什么?不光漂亮,它還是世界上最珍貴的寶石啊,它象征著純潔和永恒啊。(板書:七顆鉆石)齊讀課題。
    (三)讀與悟第2段。
    教師過渡:小姑娘睡醒后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1、請同學們讀一讀第二段。
    2、指名提問。(小姑娘醒后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3、齊讀文中句子:當她醒來的時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裝滿了清澈新鮮的水。
    4、問題預設:此刻,小女孩心情如何?引導學生找文中“喜出望外”一詞。
    5、指名提問。(“喜出望外”是什么意思?結合表情理解)。
    6、齊讀。(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個夠,但是又一想,這些水給媽媽還不夠呢,就趕緊抱著水罐跑回家去。)。
    7、指名提問。(小姑娘得到水之后想到了什么?)。
    (她真想喝個夠,但更想給生病的母親喝,于是趕回家。)。
    (四)請同學們與同桌一起把故事讀完,并拿出預習表格相互交流。
    北京版三年級語文授課教案篇十七
    1、(出示課件)。
    師:你看,晴朗的夜空明月高懸,引人遐想,看到月亮你會想到哪些故事?
    生:嫦娥奔(ben)月。
    生:嫦娥奔月。
    師:大家一起說。
    生齊:嫦娥奔月。
    師:真好,想到嫦娥奔月。你想到了什么?
    生:吳剛砍桂樹。
    師:吳剛伐桂,好。
    師:看,這是什么?課件出示(北斗七星)。
    生:北斗七星。
    師:北斗七星,斗是什么意思?
    生:勺子。
    生齊說:北斗七星。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指導閱讀方法。
    師:幾個自然段?
    生:四個。
    師:(指名讀)。
    生:旱災。
    師:這個旱災有多大?請你來說,讀完了你就知道了,有多大?
    生:可能會影響到全世界。
    師:影響到全世界。你看課文里提供的信息有什么?生齊讀第一自然段。
    師:旱災有多大?
    生:全地球都遭到了旱災。
    師:這上面寫了是全地球都遭到了旱災。旱災到底嚴重到什么程度?
    生:讓許多人和動物都焦渴而死。
    師:許多人和動物都怎么樣?
    生:焦渴而死、渴死了……。
    生:焦渴而死。
    師:什么是焦渴?
    生:就是水沒有了,他們就很口渴。
    師:你說的還是口渴,現(xiàn)在說焦渴。
    生:焦渴就是因為沒有水渴死了。
    師:對,因為沒有水焦渴而死。焦渴什么意思??。
    生:焦渴而死就是渴得受不了而死了。
    師:渴得哪里受不了?
    生:渴得嘴巴受不了。
    生:全身都受不了了。
    師:全身都受不了了,首先是嗓子里怎么樣?渴得怎么樣?
    生:說不出話來了。
    生:焦渴而死。
    師:所以,“焦”和“渴”的意思并不一樣。這是說旱災嚴重的程度,接著說。
    生:所有的水井和河流都干涸了。
    師:好,所有的水井和河流都干涸了。老師要寫一個詞,你們猜寫哪個詞?
    生:干涸。(板書:干涸)。
    師:這么聰明。老師又要問什么?
    生:干涸是什么意思?
    師:沒錯。(眾笑)誰來回答?
    生:干涸就是一滴水都沒有了。
    師:就是沒有水了,就是水都干了。我們口語說河里邊都干了,這叫——。
    生:干涸。
    生:草木叢林也都干枯了。
    師:好,你說我該寫什么詞?
    生:干枯。(板書:干枯)。
    師:什么是干枯?
    生:干枯就是這個東西已經干了。
    師:什么東西干了?
    生:草木和叢林都干了。
    師:花草樹木都干了,叫什么?
    生:干枯。
    生:干涸。
    師:叢林、花草沒有水分了,蔫了,沒了,那叫“干涸”嗎?那叫——。
    生:干枯。
    生:明白了。
    師:你看這個干旱大不大?(在“大”字下加著重符號)請你讀——(指大屏幕)。
    生齊讀第一自然段。
    師:為了說明旱災之大,后面說了幾個意思?
    生:三個。
    生:不行。因為,如果水井和草木從林后干枯的話,人們以前就有水喝。但是……。
    生齊讀第一自然段。
    三、運用方法,學習閱讀。
    生:水罐。
    師:什么樣的水罐?有水嗎?(板書:空水罐)。
    生:沒有。
    生讀“一天夜里……罐子里竟裝滿了清澈新鮮的水?!?BR>    師:這是水罐的第一次變化,空水罐變成了什么?
    生:滿水罐。
    師:變成滿水罐,神奇在哪兒?原來——。
    生:空的。
    師:現(xiàn)在是——。
    生:滿的。
    師:裝滿水的水罐。(板書:裝滿水)裝滿了什么樣的水,讀——。
    生:清澈新鮮。
    師:對,清澈新鮮。(板書:清澈新鮮)“新鮮”大家都理解,什么是“清澈”?
    生:清澈的意思就是可以看到水罐的底。
    師:說明水很——。
    生:透明。
    師:透亮,透明,這叫什么?
    生:清澈。
    師:所以清澈和新鮮的意思又不一樣。讀這個詞。
    生齊讀。
    師:再讀。
    生再齊讀。
    師:原來是空的,現(xiàn)在裝滿了清澈新鮮的水,小姑娘感到意外嗎?
    生:感到。
    師:一個詞點出了意外,只有一個字,哪個詞?
    生:“竟”字。
    師:如果“竟”字換成別的詞,意思還通,換哪個?
    生:如果。
    師:如果,行嗎?罐子里竟裝滿了清澈新鮮的水,換成什么?
    生:應該是“卻”。
    師:“卻”是轉折,還沒有意外的意思。比“卻”還好的,你來。
    生:竟然。
    師:行不行?
    生:行。
    師:好了,還有嗎?
    生:居然。
    師:可不可以?
    生:可以。
    師:竟、竟然、居然,這三個詞的意思都差不多,都表示在自己的——。
    生:意外。
    師:意料之外,現(xiàn)在一位同學讀,讀出意料之外,讀出驚奇、驚喜。
    生讀:當她醒來……。
    師:原來罐子里有水嗎?
    生:沒有。
    生讀,比上次更有感情了。
    師:真好。大家一起讀。
    生齊讀。
    師:這是第一次變化,接著誰來讀?
    生讀:小姑娘喜出望外……罐子里的水還是滿滿的。
    生齊說:喜出望外。
    師:喜出望外。(板書:喜出望外)老師寫這個詞,你說什么是喜出望外?
    生:就是特別高興的意思。
    師:那就是“喜”。
    生:歡喜。
    師:對了,“出望外”怎么解釋?
    生:“喜出望外”整個的意思就是歡喜的都不知道是真的還是假的了。
    師:然后匆匆忙忙地走,最后因為小狗絆倒,她以為灑了,結果——。
    生:沒灑。
    師:神奇在什么地方?
    生讀句子。
    師:你又讀了一遍句子,自己的話,神奇在哪兒?
    生:這次變化神奇在水沒有灑。
    師:水沒有灑,而且怎么樣?
    生:而且罐子還端端正正地放在地上。
    師:她以為罐子應該倒了,但是沒有倒,這里有個詞叫什么?
    生:端端正正。
    師:老師寫這個詞——端端正正,(板書:端端正正)你在底下想什么?
    生:我想到站應該站得很端正,坐應該坐得很端正。
    師:你想到了你站應該站端正,好。端端正正什么意思?
    師:“端”和“正”是一回事嗎?
    生:是。
    生:明白了。
    師:“端”是又直又正,這樣組成一個詞,讀這個——。
    生:端端正正。
    師:她以為應該倒,但是罐子端端正正的,這是神奇之一,神奇之二是什么?,?。
    生:神奇之二在于罐子里的水還是滿滿的,?。
    師:神奇在哪兒?聽老師讀。老師強調的是什么?
    生:滿滿的,沒有倒出一滴水。
    生:不一樣。
    師:老師強調的神奇之處是什么?
    生:端端正正。
    師:那是剛才那個詞語。
    生:老師強調的詞語是“還是”。
    師:就是裝的水原來是滿的,現(xiàn)在怎么樣?
    生:也是(還是)滿的。
    師:依然是滿的,一滴水都沒有灑。這是第二次的神奇之處,明白嗎?
    生:明白了。
    師:所以讀課文要仔細理會。大家齊讀這句。
    生齊讀句子。
    師:這才讀出了味道。第三次神奇,誰來讀?
    生讀句子。
    師:神奇在哪兒?
    生:罐子變成銀的了。
    生:銀的。
    師:一起讀這句。
    生讀句子。
    師:這次讀得好,再往下。
    生讀:小姑娘回到家……水罐又變成了金的。
    師:你說這次神在哪兒?
    生:這次神在原來水罐是銀的,現(xiàn)在又變成了金的。
    師:質地的變化,對嗎?這是神奇之一,還有。
    生:神奇之二是水罐在一瞬間就變成了金的。
    師:好,你說什么是“一瞬間”?
    生:就是很快的,當你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
    生齊讀這個句子。
    師:真好,再往下。
    生讀:這時……。
    師(打斷):這兒沒讀好,突然——讀。?。
    生繼續(xù)讀:突然……。
    師(再打斷):聽老師讀,突然從門外……你再讀。???。
    生接著讀。
    師:你感受到了神奇在哪兒?
    生:它的神奇之一在于從水罐里跳出了七顆很大的鉆石。
    師相機畫箭頭從“金”指向課題。
    生:它的神奇之二是接著從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水流。
    師:涌出什么?(板書:涌出水流)。
    生:涌出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鮮的水流。
    師:這是神奇之二,接著說。
    生:它的神奇之三是那七顆鉆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變成了七顆星星。
    生:水罐。
    師:現(xiàn)在,這就是這個水罐(拿起茶杯),誰來做演示,這個水怎么出來??。
    生上臺演示,手伸進杯子,再拿出來往外往下。
    生(上臺邊演示邊解說):是這樣直的往上出來。
    師:直的往上出來,一直到上面,是嗎?這叫“涌出”嗎?
    生:可以啊。
    師(搖頭):比“涌出”更確切點,叫什么??。
    生:沖出。
    師:還可以換什么詞?
    生:噴出。
    生:冒出。
    生:不對。
    生齊讀句子。
    師:神奇嗎?
    生:神奇。
    四、體會情感,感受愛心。
    生:不會。
    生:哈利波特。
    師:哦,小魔法師。
    生:那些專門會變魔術的魔法師。
    師:魔法師,好,非常好。還有什么?
    生:神仙。
    師:神仙,對吧。
    生:是愛。
    師:是愛,好。我們現(xiàn)在說一個人物。
    生:是仙女。
    師:是仙女,這個很美。
    生:是天神。
    生:是上帝。
    師:不說了,一定有很多答案。我們贊成哪一個比較美的?
    生:神仙、仙女、哈利波特……。
    生讀第一個情景。
    師:好,就讀到這兒,下面是你們幫助她。請問你被她什么感動了?
    生:我被她對媽媽的愛而感動。
    師:詳細點,哪兒寫對媽媽的愛,你感受到什么?
    生:我從“為她生病的母親去找水”感受到我應該幫助她.
    師:應該幫助她,她渴嗎?但是這個時候她怎么樣?
    生:這個時候她還在為母親找水。
    師:于是你被感動了。
    生:我從她夜里找水被感動了。
    師:你讀得就更仔細了,看的更認真了。她不是——。
    生:大白天去找。
    師:而是——。
    生:而是又冷又淡淡的月光去找。
    生:找水。
    師:于是你被——。
    生:感動了。
    師:真好。
    生:我從“小姑娘哪兒也找不著水”感動了。
    師:這個“哪兒”怎么能感受到對母親的愛?
    生:她找遍了每一個角落,可是都沒有找到水。
    生齊讀第一次變化。
    生讀第二個情節(jié)。
    師:請你們發(fā)表感受。
    生:我從“小姑娘喜出望外……”這里面的“趕緊”體會到小姑娘對媽媽的愛很深。
    師:她自己渴嗎?
    生:渴,但是她要把世界上唯一的一罐水給媽媽喝,難道她不愛媽媽嗎?
    生:匆匆忙忙。
    師:你從這個詞體會到了小姑娘對媽媽的愛。匆匆忙忙不只是快,什么是“匆匆”?
    生:匆匆就是很急的意思。
    師:沒錯,忙忙呢?
    生:就是很忙的意思。
    生:匆匆忙忙。
    師:真好,說的太好了。你們都被感動了,于是一起來幫助她,讀——。
    生齊讀:她以為……。
    師:都是你們給施的魔法,是不是?再往下,還請你來讀(臺上的女孩)。
    生讀情節(jié)三。
    師:她自己舍不得喝,給小狗喝。
    師:就不會給小狗喝。
    生:她卻往手掌里倒了一點水。
    生:不是。
    生齊讀:當小姑娘……。
    師:真好,這個小姑娘也非常感謝你們這些哈利波特。繼續(xù)讀。
    生讀情節(jié)四:。
    師:這次不是小姑娘感動了你,是誰感動了你??。
    生:我覺得“反正”的意思就是快要。
    師:不是快要。
    生:我覺得反正的意思就是肯定。
    生齊讀:就在這一瞬間……。
    師:真好。繼續(xù)讀下去。
    生讀情節(jié)四。
    生:我從“過路人”體會到小姑娘非常有善心。
    師:怎么從“過路人”就體會到呢?
    生:因為這是她自己討的水,為什么要給過路人喝呢?
    生齊讀:這時突然……水流。
    生:愛。
    生:女兒對母親的愛。
    師:女兒對母親的愛,子女對父母的愛。那么她給小狗水,這是什么愛?
    生:人對動物的愛。
    師:人與動物、植物、自然的愛。她給過路人水這是對誰的愛?
    生:這是對他人的愛。
    生:小姑娘。
    師:她口渴了,咽唾沫了。
    生:小姑娘的媽媽。
    師:小姑娘的媽媽生命垂危。
    生:那個過路人。
    生:那只小狗。
    師:看第一自然段提示一下。
    生:植物也需要水。
    師:動植物都需要水。
    生:河流那些也需要水。
    生:把水舀一勺到井里,井馬上就滿了。
    師:這個故事還可以有神奇的想象,請你課后再想想作為這故事的結尾。
    北京版三年級語文授課教案篇十八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2.抓住課文的重點部分,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兒時的童心童趣。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自制的小紙船或小木船,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你見過什么樣的船?用簡介的語言描述一下。
    生描述各式各樣的船。
    1.老師出示自制的小紙船或小木船:同學們玩過自制的小紙船、小木船,也從商店買過玩具輪船、艦艇,但是你玩過從大自然中得到的蘆葉船嗎?這節(jié)課讓我們一起隨著作者走進大自然,采摘蘆葉做小船。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生字多讀幾遍,想辦法解決不理解的詞句。
    2.同桌合作,輪讀課文,互相欣賞。
    3.出示預習提綱,小組合作學習。
    (1)朗讀課文,自學生字詞語,再在組內交流。
    (1)組員輪讀課文。
    (2)聯(lián)系課文內容,每人準備提一個有探究價值的問題。
    4.各組代表發(fā)言,教師梳理問題。
    a匯報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生字:橫、豎、蜘、蛛、窄、喇、叭、航、浩、蕩、桅。
    詞語:風帆、保險、手藝、晴朗、浩浩蕩蕩、遠航、
    強調字形:豎(堅)航(船)喇、窄。
    b說說寫了什么?
    著重引導學生探究下面三個問題:
    (1)課文講了關于蘆葉船的什么事?
    (2)蘆葉船給作者的生活帶來了什么?
    (3)“我們”放蘆葉船時產生過哪些聯(lián)想,為什么會產生這些聯(lián)想?
    三.自讀自悟,想象畫面。
    1.學生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試著在頭腦中想象畫面,同時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書寫感受或標注問題。
    2.小組互相交流。
    四.指導書寫,鞏固字詞。
    1.交流認字方法。
    2.提示寫字中易出錯的地方。
    五.布置作業(yè)。
    1.抄寫字詞。
    2.讀讀自己感興趣的部分。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1.聽寫本課詞語。
    2.同桌互評互改。
    二.研讀品味,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
    1.談話導入。作者筆下的童年生活非常有趣,讀著讀著,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就浮現(xiàn)在我們的腦海,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來感受作者童年的快樂吧。
    2.合作學習,感受童年的樂趣。
    (1)同桌一起細細的品讀課文。課文寫了關于蘆葉船的什么事?找出有關段落有感情地讀一讀。
    (2)“我們”做成蘆葉船,放在家鄉(xiāng)的小河里,放在長江里。說說“我們”放蘆葉船時產生過哪些聯(lián)想?為什么會產生這些聯(lián)想?(小組交流,各抒己見)。
    (3)通過交流,通過感悟課文的內容,你現(xiàn)在最想說什么?
    三.朗讀訓練,加深體驗。
    1.最后一段是作者豐富的聯(lián)想,我們應該用怎樣的感情來讀?
    2.有感情的朗讀最后一段。
    四.讀背說寫,積累語言。
    1.配樂朗讀課文。
    2.把喜歡的句段多讀幾遍,熟讀成誦,摘抄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
    3.能畫一畫你想象中的蘆葉船嗎?
    五.拓展延伸。
    你喜歡作者的童年生活嗎?你希望自己的童年生活是怎樣的?
    六.作業(yè)。
    1.理解句子。
    2.課外閱讀《蘆葦》和《風箏》。
    北京版三年級語文授課教案篇十九
    一、說教學設計:
    我們設計這節(jié)課的出發(fā)點是以情感為主線,因為這篇課文情節(jié)比較簡單,但內涵卻比較深,應引導學生去了解旱災的嚴重,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在課前談話時,我利用學生對童話的喜愛,通過豐富多采的畫面喚起學生的記憶,感受童話的美好和神奇。第一自然段的學習中,通過理解詞語“干涸、干枯、焦渴”的豐富內涵,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旱災的嚴重性,為下文的學習起到一個鋪墊的作用,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而在第二自然段的學習中,緊緊抓住“最感動你的詞語或句子”,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情感體驗,讓情感在課堂上流淌,讓課堂充盈著濃濃的人文情懷。教育家呂型偉先生曾意味深長地指出:教育需要愛,也要培養(yǎng)愛。新課程也要求我們從“知識課堂”走向“生命課堂”。
    二、說教學理念:
    1、重視基礎知識。
    語文畢竟是一門基礎學科,教學中還是應該重視學生的基礎知識。我主要從這三個方面來體現(xiàn):一是字詞教學,既面向全體,又關注個體,同時還能突出重點。比如“唾沫”一詞的讀音比較難,我就讓學生來發(fā)現(xiàn),并及時糾正,達到以點蓋面的目的。二是對課文主要內容的歸納,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還沒有足夠的語言概括能力,但我們應該進行這方面的訓練,在老師的幫助下完成課文主要內容的歸納,而后來出示的填空是考慮到中下的學生的.學習能力問題,這樣做可以讓全體學生都得益,當然,我也有分層要求,會說的還是按照自己的來說,不會說的就可以依托填空來說一說。三是課堂作業(yè)的設計,這一題其實是對“干涸、干枯“這一對近義詞的辨析,是對本節(jié)課中所學內容的復習鞏固。
    2、落實語言文字。
    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是學習語文重要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抓住語言文字展開教學,也就使我們的語文課更有語文味了。在第一、二兩個自然段的學習中,我引導學生關注語言,理解語言,經歷學習語言的過程,不求面面俱到,但求學生自主地學習,自主地感悟。
    在落實語言文字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四種方法:
    (1)直觀畫面刺激。
    比如在理解“干涸”和“干枯”這兩個詞時,我在學生自悟的基礎上,利用圖片沖擊學生的視覺,讓他們看著畫面再來說說自己的感受,此時學生地感悟就比較到位了,明白了旱災真的很嚴重,什么地方都沒水了,大地都裂開了很大很大的縫。
    (2)引發(fā)想像。
    想像可以使文本厚實起來,又因為童話本身最大的特點就是豐富的想象力,所以在感受小姑娘的“累”時,我讓學生想像“她可能都找了哪些地方?”從學生的回答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真的很會想,從而使得“哪兒”這個詞得到了充分的理解。
    (3)聯(lián)系生活實際。
    “教學是一種喚醒”,我們應該調動學生已有的、積累的知識經驗為我們的教學服務。如在理解“焦渴”一詞時,我就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親身體驗來談談“渴”的感覺,再來想像“焦渴”又是怎樣的程度,進一步明白旱災之大,旱情之嚴重。
    (4)朗讀加深體驗。
    朗讀可以使課堂變得生動起來,學生入情入境的朗讀不僅給人以美的享受,更能達到“以讀代講”、“以讀促悟”、“以讀明義”的境界。像在句子“當她醒來的時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裝滿了清澈新鮮的水?!钡睦斫庵?,我沒有讓學生去說,就是用讀來理解,“以讀帶講”,在讀中感受那份驚喜、高興、喜出望外。又比如在“小姑娘哪兒也找不著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著了?!蔽易寣W生邊讀邊悟,感受小姑娘的愛心和堅強的毅力。
    盡管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打磨,也融合了很多優(yōu)秀老師的意見和建議,特別是教研室徐老師兩次來聽我的試教并作指導,真的很感謝,我們學校的何校長,她是全程參與了這節(jié)課的打磨,讓我非常感動,還有我們學科組的全體老師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