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金幣讀后感大全(19篇)

字號:

    讀后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書籍的內(nèi)容和作者想傳達的信息。那么我們應該如何運用合適的邏輯和結(jié)構(gòu)來組織讀后感的寫作?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些精選讀后感,希望可以給你帶來閱讀的樂趣和啟發(fā)。
    一枚金幣讀后感篇一
    教學本課,我抓住三條線索來教學此文。1通過讀、講故事說主要內(nèi)容,體會課文按事情發(fā)展的先后順序來寫作的思路。2人物心理線。把重點放在課文兩處“受不了”時人物的心情體會上,在此基礎上領悟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學時,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體會父親的失望和痛苦的心情,期間,培養(yǎng)學生的質(zhì)疑能力,引導學生思考前兩次父親扔掉兒子的金幣,兒子只是笑笑而已,第三次為什么會這樣呢?針對自己的質(zhì)疑進行集體交流,還可以分角色讀課文,進入情境,體會兒子心情的變化。3思想感情線。通過學習活動讓學生懂得金錢是辛勤勞動換來的,懂得金錢所包含的勞動價值,知道珍惜財富。
    二、學情分析。
    對于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孩子來說,充裕的物質(zhì)生活,使他們正像文中的兒子一樣,看不到父母掙錢的辛苦,不懂得金錢中包含有勞動價值,當然也就不知道珍惜。學習本課,要在閱讀中讓學生體會到金錢是辛勤勞動換來的,來之不易,引導學生在今后生活中懂得正確對待金錢,養(yǎng)成不亂花錢的好習慣。
    三、教學目標。
    1、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人物心情,重點體會兒子“受不了”時的心情。
    2、通過學習課文,學會從小認識金錢,懂得正確對待金錢。
    四、教學重難點:
    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五、教學準備。
    1.調(diào)查同學的壓歲錢是怎樣支配的。
    2.請學生用力所能及的方式自己掙十元錢。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檢查預習。
    課前老師已經(jīng)要求大家回家預習過課文了,現(xiàn)在老師檢查一下預習的情況。
    1、首先抬頭看大屏幕,看同學們生字都會讀了沒有?開火車方式朗讀。
    大家讀的都很正確能看出大家都經(jīng)過預習了,而且還不錯,。
    2、現(xiàn)在找同學來朗讀課文,(找三位同學朗讀,1——13,14——20,21—28)。
    在朗讀時,其他同學考慮一個問題“這篇文章講了一件什么事”最后由一位同學總結(jié)。
    三、學習新課。
    1、大家先根據(jù)剛才說的,把穩(wěn)重三次扔金幣的過程都劃出來,第一次扔是哪幾段;第二次又是哪幾段;第三次呢?快速瀏覽課文,畫出來,(指名回答)。
    畫出后,找同學回答。
    a、談父親的心情。
    b、母親是怎樣做的?為什么?
    c、哪兒自找母親的話做了嗎?那我找同學回答一下父親相信了嗎?他是怎樣做的?(把爸爸金幣扔進了火爐里)那兒子呢?(兒子笑著走開了)。
    同學們注意,一定要先讀再找問題。
    a、父親說的話,(與前面的一樣)。
    d、父親那么生氣,為什么兒子卻笑著走開了呢?
    a、媽媽此時的心情是怎樣的?(矛盾)好我們帶著這種心情朗讀一下媽媽說的話。
    b、兒子聽了媽媽的話是怎樣做的?(指名讀)。
    那大家猜一下,當父親第三次把金幣扔進火爐時,兒子還會笑著走開嗎?為什么?
    大家回答的不錯,大家看大屏幕,找出在這一過程中那個次最能體現(xiàn)兒子當時的心情的詞語。
    a、他為什么受不了了?
    b、兒子受不了了這時他是怎樣做的?
    大家體會一下“雄雄大火”如果有這么大的火你們敢伸手嗎?(不敢)那為什么兒子敢呢?“齊讀26段”
    當父親看到兒子的表現(xiàn)時他相信了什么?齊讀28段。
    兒子明白了什么道理?(兒子明白了錢的來之不易,掙錢需要付出很多勞動,并懂得只有通過親手勞動得到的財富才會珍惜的道理)。
    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同學們又明白了什么道理?哪位同學來總結(jié)一下。
    下面大家分角色朗讀一下,讀出各個不同人物的不同心情,體會其中的感情。
    五、布置作業(yè)。
    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回家講給自己的弟弟妹妹聽。
    板書設計。
    一次扔笑。
    二次又扔又笑。
    三次扔抓。
    一枚金幣讀后感篇二
    今天的語文課上我們學了課文《一枚金幣》,讓我深受感動。
    它講的是:一個老人把一個花錢如流水的孩子養(yǎng)大成人,可自己年老了,兒子還是這樣,實在受不了,對他妻子說:“把我們的財產(chǎn)隨便給誰都行,就是不要給我們的兒子,這個懶鬼,什么活都不會干?!逼拮犹鎯鹤愚q解,老人同意了,說:“好啊,哪怕他能掙一個金幣回來,我就把所有的財產(chǎn)都留給他。”。
    媽媽偷偷給了兒子一個金幣,讓他兒子傍晚回來交給老人,就說是你自己掙得。兒子這樣做了,老人卻把金幣扔進火爐里,說:“這不是你掙得?!眱鹤愚D(zhuǎn)身滿不在乎地走了。
    第二天,媽媽又給了兒子一枚金幣,教他說:“你明天都山里轉(zhuǎn)轉(zhuǎn),到傍晚要跑兩里地,跑的滿頭大汗,對爸爸說:“這枚金幣掙得可不容易?。 ?。兒子照辦了,可老人仍把金幣扔進火爐里,兒子又走開了。
    第三天,媽媽讓兒子自己去掙金幣,不要再騙辦爸爸了。兒子走了,整整干了一個星期的苦差事,終于掙夠了一枚金幣??衫先巳园呀饚湃舆M火爐里,兒子受不了,一把抓住金幣,大喊大叫,老人說:“現(xiàn)在我相信這是你掙來的了!”
    故事就這樣結(jié)束了,學完這篇課文,我深有感觸,它像一面鏡子一樣讓我感受到了自己的不足:以前我總是想讓爸爸給我買好多玩具,不懂得珍惜錢。這篇文章就像一個指示牌,告訴我該怎樣做,我以后要珍惜錢,不浪費每一分錢,因為這些錢都來之不易,每分錢都充滿了爸爸媽媽辛勤勞動的汗水。
    一枚金幣讀后感篇三
    2、懂得以誠實的勞動換來金錢的道理。
    3、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心情。
    教學重點。
    明白老人的用意體會兒子“受不了”時的心情。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qing導入。
    由歌曲《一分錢》引出話題:比金錢更重要的是什么?并交流。由此引出“課文中的父親眼里比金錢更重要的是”
    二、研讀課文。
    (兒子花錢如流水、懶惰――父親要兒子掙一枚金幣――母親放縱兒子來欺騙老人,兩次被識破――勸兒子自己去掙金幣――兒子自己掙來的金幣被父親第三次扔進火里,兒子連忙從火里把金幣抓出來――父親相信這枚金幣是兒子掙來的)。
    是呀,可憐天下父母心,面對這樣的兒子,老人實在是板書(受不了)。
    他說什么,我們應該怎樣讀,讀出什么語氣。指名讀,集體讀。
    2、于是,老人想出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他說:“……。
    3、讀這句話時,我們用怎樣的語氣?
    4、默讀課文填表。
    次序。
    錢的來源。
    父親怎樣做。
    兒子怎樣做。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針對這個表格,你發(fā)現(xiàn)什么?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1、前兩次父親扔掉兒子的金幣,兒子只是笑笑而已,為什么第三次金幣被父親扔掉兒子就“受不了”?(因為是兒子辛辛苦苦掙來的。)。
    2、哪些句子體現(xiàn)了兒子掙錢的辛苦?
    3、想象兒子在勞動中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
    4、是呀,當辛苦掙來的錢被父親扔掉后,兒子是怎樣的心情?(傷心與氣憤)那么,我們應該怎樣讀兒子的話呢?指導朗讀。
    6、父親與兒子的這三場對話,有哪些相似之處,又有哪些不同之處呢?父親與兒子的情感又有哪些變化呢?請同學分角色朗讀這三場對話。你覺得他們讀得好嗎?好在哪里?不足之處又在哪里?教師指導朗讀。
    三、延伸,導行。
    1、文章結(jié)尾父親還會說什么?兒子會說什么?母親呢?
    2、這節(jié)課讓你明白了什么?
    你打算寫下一句什么樣的警言呢?
    四、課外延伸。
    快到新年了,長輩又要給你們壓歲錢了,你每年能收到多少壓歲錢?你們是怎樣支配壓歲錢的?布置學生課后分組調(diào)查訪問,每組寫一份調(diào)查報告,在班上進行交流。
    壓歲錢使用情況調(diào)查。
    組員。
    原來怎么使用。
    學這一課后有什么改變。
    改變原因(或不改變原因)。
    五、布置作業(yè)。
    展開合理想象,寫下來:兒子通過這次自己掙錢,以后會怎樣?這一家三口會怎樣?
    一枚金幣讀后感篇四
    1、通過朗讀,體會課文按事情發(fā)展的先后順序?qū)懽鞯乃悸?,感悟老人這么做想讓兒子懂得只有親手創(chuàng)造的財富才會予以珍惜的道理。
    2.了解人物特點,體會人物心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感知反義詞在刻畫人物中的作用。
    學情分析。
    今天的學生,由于生活條件普遍較好,他們中的很多人就像文中的兒子一樣,大手大腳地享用父母的錢,并且形成了習慣。在這樣的背景下,讓他們?nèi)フ劇罢湎Ы疱X”,無異于紙上談兵。因此,創(chuàng)設情景,讓孩子們?nèi)ジ形?、體會兒子的所作所為;并且,走進兒子的內(nèi)心世界,思兒子所思,想兒子所想,就成了這堂課所必須完成的教學目標之一。
    教學重點:
    1、感悟課文內(nèi)容,體會兒子“受不了”的心情。
    2、感悟老人讓兒子明白的道理。
    [教學難點]了解人物特點,揣摩其在不同環(huán)境下的心情,展開聯(lián)想,讀出感受。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今天,我們學習的課題叫做《一枚金幣》。齊讀。
    二、學習課文。
    (一)、孩子們默讀課文,思考:這篇文章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學生匯報。
    (二)、父親為什么會受不了?
    生:因為他有一個“花錢如流水而且很懶惰的兒子;老人一輩子辛勤------”
    師:我們認識了這位兒子,他是一個(花錢如流水)而且很(懶惰)的人。圈出這兩個詞,我們在讀書的時候,遇到一些重點詞語要進行勾畫,這是一種很有用的學習方法。(讀)那,這又是一位怎樣的父親呢?板書:(辛勤勞動,省吃儉用)。同樣把這兩個次圈出來。
    師:兒子不但小時侯這樣,而且直到老人已經(jīng)把他養(yǎng)大成人了,他仍然這樣不爭氣。這自然讓老人再也受不了了,于是,忍無可忍的老人做了一個決定,這個決定就是:
    生:“把我們的財產(chǎn)隨便給誰都行,就是不要給兒子,這懶鬼什么活都不干,一文錢也掙不來?!?BR>    師:面對不成器的兒子,父親一定是懷著怎樣的心情說這番話的?(傷心、)傷心應該怎樣讀?練練。
    師:除了傷心,父親還會帶著怎樣的心情來讀?(生氣)生氣應該怎樣讀?練練。
    (三)、師:兒子為什么會受不了?
    生:因為父親把他辛辛苦苦掙來的金幣扔進了火爐里。
    師:父親一共扔了幾次金幣?
    生:三次。
    師:那么,每一次金幣被扔掉后,兒子都受不了嗎?瀏覽課文,勾畫出前兩次金幣被扔掉后,描寫兒子反應的句子。
    師:看到(9——20自然段),現(xiàn)在,我們重現(xiàn)當時的情景。引讀:“母親到兒子跟前------”。前兩次金幣被扔掉,兒子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都是(笑了笑),看來兒子覺得金幣被扔了是怎樣的?用一個詞語概括。
    生:(無所謂、滿不在乎、無動于衷、毫不在意)。
    師:為什么金幣前兩次被扔掉,兒子受得了?
    生:因為金幣是母親給他的。
    師:第三枚金幣又是怎么來的呢?
    生:兒子掙來的。
    師:兒子怎樣掙來的?
    生:他幫著這個收割莊稼,幫著那個蓋房子。
    師:他除了幫著這個收割莊稼,幫著那個蓋房子,請你想象一下,他還會幫著這個(???),又幫著那個(???)。
    師:也許,第一天收割莊稼下來,他的雙手就打起了血泡,卻才掙到一文錢;也許,第二天蓋完房子下來,他的肩膀就被磨破了,也才掙到兩文錢??墒撬?,沒有放棄,硬是咬著牙堅持了下來,繼續(xù)幫著別人干活,終于掙來這枚來之不易的金幣。
    捧著這枚金幣往家走,他會想些什么?
    生:從前懶惰的慚愧,(后悔了,知錯就改,善莫大焉);工作多么艱辛呀,(應該珍惜這枚金幣)。
    師:可是,當他喜滋滋地把金幣交給父親,希望得到父親的認可時,父親卻仍然把這枚金幣扔進火爐里。兒子當然受不了了。
    看到25段,反復地讀這段話,并且拿出筆,圈出表現(xiàn)兒子已經(jīng)受不了的詞語。
    學生匯報:他(忙)沒有絲毫的猶豫,(跑)多著急呀,(抓)抓什么?從哪里抓?火爐里燃著的是熊熊大火,挨一下,都是鉆心的疼痛,兒子卻奮不顧身地去把它抓出來,他是真的已經(jīng)(受不了了)。(叫)什么也顧不上了。
    看,兒子因為受不了了,所以“忙跑到爐前,------大聲叫道”
    “爸爸,你瘋啦!”盛怒之下的兒子罵父親瘋了,父親是真的瘋了嗎?不是,那是在考驗兒子。到底是誰瘋了?這里的“瘋”,是說兒子已經(jīng)精神錯亂了嗎?是什么也顧不上了,是一種瘋狂的行為。憑什么說兒子已經(jīng)瘋狂了?敢奮不顧身地從熊熊大火中把金幣抓出來的兒子,敢不顧父親的威嚴,大聲地對他叫道的兒子,已經(jīng)瘋狂了。
    聽,瘋狂的兒子大聲叫道,(引讀)“爸爸,你瘋啦!------”學生練讀。
    金幣抓出來了,兒子握著滾燙的金幣,想到父親不問青紅皂白就把金幣扔進火爐里,他氣憤的大聲叫到:“爸爸,你瘋啦!我替人家當牛作馬,整整干了一個星期的苦差使,才掙來這枚金幣!而你,卻把它扔進火爐里去燒!”
    兒子握著滾燙的金幣,想到自己為了掙夠這枚金幣,所經(jīng)歷的千辛萬苦,一股委屈涌上心頭,他大聲叫到:“爸爸,你瘋啦!我替人家當牛作馬,整整干了一個星期的苦差使,才掙來這枚金幣!而你,卻把它扔進火爐里去燒!”
    兒子握著滾燙的金幣,想到父親仍像以前一樣不信任自己,他傷心地大聲叫到:“爸爸,你瘋啦!我替人家當牛作馬,整整干了一個星期的苦差使,才掙來這枚金幣!而你,卻把它扔進火爐里去燒!”
    握著這枚滾燙的金幣,兒子的千言萬語匯成了一句話,他對著父親大聲叫道:“爸爸,你瘋啦!我替人家當牛作馬,整整干了一個星期的苦差使,才掙來這枚金幣!而你,卻把它扔進火爐里去燒!”
    面對兒子的聲聲責問,父親卻露出欣慰的笑臉,因為這時,他已經(jīng)相信了兒子,認可了兒子。他對兒子說:“現(xiàn)在,我相信這是你自己掙來的錢了!”
    三、文章學到這兒,誰能告訴我,老人逼著兒子親手去掙金幣,是想讓兒子明白什么道理?將你的感受寫在書上。把這句話說給自己聽,把這句話送給同桌。
    四、無論是父親扔掉金幣,還是母親給兒子金幣,都來源于他們對兒子的愛。請你評價一下這兩種不同形式的愛。
    五、現(xiàn)在,我們對文章的人物有了更清楚的認識,你能或者是自己的語言來評價一下文中的三位人物嗎?如果在評價的時候能用上一些名言警句會更好。
    《一枚金幣》是四年級上冊“金錢”這個單元中的一篇主題課文。本節(jié)課是第二課時的教學。我在教學中是這樣設想的:
    1、簡簡單單教語文:整堂課緊緊抓住文中兩次出現(xiàn)的“受不了”一詞,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激發(fā)想象,從而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旨。
    首先,找出文中的兩個“受不了”后,師生共同體會父親的心情。在學生明確了父親“受不了”的原因后,進一步引導學生體會父親因為受不了,帶著傷心、憤怒的心情做出的決定,并指導學生進行有感情的朗讀。
    然后,引導學生體會兒子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掙來的一枚金幣不被認可而感到傷心與氣憤時的“受不了”。為了深入地走進兒子的內(nèi)心世界,在情感上與兒子產(chǎn)生共鳴,我引導學生豐富文本內(nèi)容:想象兒子在這一周中都會幫人家干些什么?他會吃哪些苦?這一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使學生感悟到兒子掙錢的艱辛。再進行角色轉(zhuǎn)換:你就是兒子,面對父親的質(zhì)疑,你會怎樣進行辯解,使孩子全身心地融入到兒子這個角色中來,喜兒子所喜,怒兒子所怒。再去體會兒子“受不了”的所作所為,就顯得是水到渠成,順理成章。最后,孩子們在朗讀兒子因為受不了而質(zhì)問父親的話時,就能做到入情入境,深情并茂。
    最后,揭示出文章表達的主要意旨:只有親手創(chuàng)造的財富,才懂得去珍惜。
    2、扎扎實實促發(fā)展。
    語文課堂是聽、說、讀、寫的主陣地。這堂課以“讀”為主線,在自讀課文的環(huán)節(jié)中,要求學生帶著問題邊讀邊進行圈畫,思考;然后,創(chuàng)設了大量的環(huán)節(jié),使學生走進文本,走進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在情感上與人物產(chǎn)生共鳴,用讀來表現(xiàn)人物的內(nèi)心感受。在讀中學習、積累語言,培養(yǎng)語感,體味情感,理解詞語,理解課文。
    另外,教學中抓住兩組意思相反的詞語,“辛勤”、“省吃儉用”和“懶惰”、“花錢如流水”,使孩子們從中感悟到這對父子截然不同的特點,從而理解到父親“受不了”的原因;用一個詞語概括前兩枚金幣被扔掉后兒子的反應;還有補充想象“兒子幫著這個(????),幫著那個(????)”,都是在扎扎實實進行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力求在課堂中體現(xiàn)語文教學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
    一枚金幣讀后感篇五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一枚金幣》第二課時教學設計及反思。
    2.理解課文內(nèi)容,通過引導學生理解重點詞句,體會兒子前后的變化,理解父親的做法。
    3.培養(yǎng)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質(zhì)疑、解疑、自主閱讀的能力。
    4.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懂得“要靠自己的勞動掙錢,要懂得珍惜勞動成果”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體會兒子“受不了”的心情,理解父親的做法,學習通過語言反映人物性格。
    2.懂得文中所蘊含的道理:要靠自己的勞動掙錢,要懂得珍惜勞動成果。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一枚金幣》(板書課題)。
    2.聽寫詞語:懶惰省吃儉用掙錢當牛做馬。
    3.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4.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一對個性截然相反的父子,他們各有什么特點?
    二、深入課文,品讀感悟。
    梳理三次“掙”錢的過程。
    1.兒子一共交給父親幾枚金幣?父子倆又是怎樣對待這三枚金幣的呢?
    2.課件出示自學導航:自由朗讀課文9--28自然段,小組合作口頭填表格。
    金幣的來源。
    父親的做法。
    兒子的表現(xiàn)。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3.指名匯報。
    4.請學生仔細觀察表格,質(zhì)疑,教師梳理出有價值的問題。
    預設:
    (1)前兩次兒子為什么笑著走開了?
    a.分角色朗讀課文9—20自然段。
    b.采訪母親、父親這兩個角色。
    (2)兒子第三次為什么“受不了”了?
    剖析兒子“受不了”原因。
    1.兒子為什么第三次“受不了”了?他究竟受不了到什么程度?師生合作表演,學生評價。
    2.齊讀25和26自然段。
    3.課件出示兩個句子,比較哪個更好,并說明理由。
    兒子受不了啦,忙走到爐前,用手從熊熊大火里把金幣拿出來,大聲說道。
    兒子受不了啦,忙跑到爐前,用手從熊熊大火里把金幣抓出來,大聲叫道。
    4.指導朗讀,教學反思》。
    5.了解兒子受不了的原因。
    (1)理解“當牛做馬”和“苦差事”。
    (2)引導學生想象兒子在這一星期里所受的苦以及他的想法。
    (3)體會兒子看著父親把金幣扔進火爐的心情。
    (4)師引讀:是啊,他受不了啦——(生接讀:忙跑到爐前,用手從熊熊大火里把金幣抓出來,大聲叫道:“爸爸,你瘋啦!我替人家當牛做馬,整整干了一個星期的苦差事,才掙來這枚金幣!而你,卻把它扔進火爐里去燒!”)。
    6.聯(lián)系實際,談感受。
    7.體會父親此刻的心情,指導學生讀老人的話:“現(xiàn)在,我相信這是你自己掙來的錢了!”
    7.指名說說老人堅持讓兒子自己去掙一枚金幣的原因。
    8.分角色讀課文第21--28自然段。
    三、聯(lián)系實際,拓展延伸。
    1.同學們,此時此刻,你們有沒有什么話想對這一家三口說呢?請拿出筆,選擇其中的一位寫一寫吧!
    2.匯報交流。
    四、布置作業(yè):
    (二選一)。
    1.具體寫一次自己的勞動經(jīng)歷,并寫出自己的感受。
    2.圍繞一件具體的事,寫一段三人對話,注意寫出人物性格,并寫好提示語。
    【教學反思】。
    《一枚金幣》一課故事情節(jié)雖簡單,內(nèi)涵卻相當豐富。這節(jié)課,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出發(fā)落實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一、培養(yǎng)學生學會獨立閱讀的方法,提升能力。
    在本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自讀基礎上提出問題,再讀文自行解答問題,通過交流,糾正或完善自己的認識。另外,教材對四年級學生的自學水平通過“金鑰匙”提出了比較具體的要求,因而在本課質(zhì)疑環(huán)節(jié)中,我做了引導,使學生不光會自己提出問題,而且能提出比較有質(zhì)量的問題。同時,我教給學生“抓關鍵詞,品讀欣賞”的方法,引導學生找兒子“受不了”的句子,然后圈出關鍵詞,寫批注,最后通過朗讀表達自己的感受,即“找句子——圈關鍵詞——寫批注——讀體會”四部曲,讓學生將閱讀內(nèi)化為自己的一種能力,真正實現(xiàn)“自主探究”。
    二、抓住情感線和相關的詞句體驗情感,做到長文短教。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閱讀教學要以讀為主,讓學生在不同形式的讀中體會文章的含義,感悟其中的思想感情。本節(jié)課,我緊緊抓住學生提出的“兒子為什么前兩次看到父親把金幣扔進火爐笑著走開了?第三次為什么受不了了?”這兩個問題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激發(fā)想象。并安排了豐富的、多層次的、多形式的閱讀,讓學生在讀中想象,讀中思考,讀中感受人物思想感情,從而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旨。
    三、挖掘教材空白,豐富學生情感體驗。
    本課文質(zhì)兼美,作者在刻畫人物時,將自己濃烈的情感滲透于字里行間。教學中應抓住文章的關鍵詞句反復琢磨,豐富內(nèi)涵,細細品味。例如:為了深入走進兒子的內(nèi)心世界,在情感上與兒子產(chǎn)生共鳴,我引導學生豐富文本內(nèi)容:想象兒子在一周內(nèi)都會幫人家干些什么?他會吃哪些苦?這些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使學生感悟到兒子掙錢的艱辛,再去體會兒子“受不了”的所作所為就顯得水到渠成,順理成章。最后,孩子在朗讀兒子因為受不了而質(zhì)問父親的話時,就能做到入情入境,聲情并茂。
    四、置換角色,深入體會。
    學生在閱讀中容易形成一種角色認同,可利用這一點,讓他們進行角色置換,分別去體驗父親、兒子心情,體會兩個“受不了”。使孩子們從中感悟到這對父子截然不同的特點,從而理解到父親面對兒子的失望與痛苦而感到“受不了”。兒子的“受不了”,是他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掙來的一枚金幣不被認可感到傷心與氣憤。此時,引導學生想象兒子掙那一枚金幣的辛苦,使學生感悟到兒子掙錢的艱辛,從而體會兒子后來“受不了”的心情。在整個教學中,我注意情境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設身處地地去感受文中人物的心情,體會文本的內(nèi)涵,使他們在受到語言文字熏陶的同時,建立起對金錢與勞動的正確認識。
    五、聯(lián)系生活學語文,再把課堂延伸到生活中。
    在體會兒子掙錢的辛苦時,我注意引導學生們聯(lián)系生活實際,想象他吃了哪些苦。在學文的過程當中,我通過引導學生觀察父輩們勞動的場景,進行語言表達。在學文后,讓學生寫一寫自己的勞動經(jīng)歷,則又把課堂延伸到生活中,從而使學生在受到語言文字熏陶的同時,又深化了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從而指導了他們的行為。
    一枚金幣讀后感篇六
    1、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人物心情,重點體會兒子“受不了”時的心情。
    2、通過學習,讓學生懂得金錢是辛勤勞動換來的,要知道珍惜。學會勤儉節(jié)約。
    (一)回顧導入,進入故事情境。
    誰能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相機板書:老人兒子)。
    (二)學習第二部分,體會老人“受不了”時的心情。
    1.默讀第2~8自然段,體會:有這樣一個懶兒子,老人是什么心情?
    2.聯(lián)系實際,體會父親“受不了”的心情。
    3.分角色朗讀,讀出老人的感受。
    (三)學習兒子與父親的三次對話,體會兒子“受不了”時的心情。
    1.默讀兒子三次“掙”錢的經(jīng)過,同桌合作口頭填下表。
    次序。
    錢的來源。
    父親是怎么做的。
    兒子的表現(xiàn)。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指名填表后,進行觀察比較,根據(jù)自己的發(fā)現(xiàn)質(zhì)疑。
    學生可能會問:
    (1)為什么前兩次兒子都笑了,而第三次卻“受不了”了?
    (2)父親為什么要把金幣扔進火爐里?
    (3)前兩次父親怎么知道那錢不是兒子掙的?
    確定第一問為研讀重點對比學習前兩次與第三次。
    3.朗讀討論,前兩次兒子為什么笑了。
    (1)分角色朗讀前兩次對話。
    指導朗讀,引導讀出母親對兒子的溺愛與縱容,讀出父親的失望與痛苦。
    第二次對話中,抓住“筋疲力盡”、“滿頭大汗”,讀好兒子騙父親的話,引導積累帶“汗”字的詞語:汗如雨下、汗流浹背、汗流滿面。
    (2)讀后交流:父親兩次把兒子的錢扔進火爐里,兒子都笑了,假如你就是那個兒子,你為什么笑?說說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4.對比閱讀第三次對話,體會兒子“受不了”時的心情。
    (1)分角色朗讀。
    (2)評價,重點評兒子的話讀得怎么樣。
    (3)創(chuàng)設情境:要想讀好兒子的話,就要像演員一樣去體驗生活。
    熟悉劇本:第三次這枚金幣是怎么掙來的?(板畫一枚金幣)學生默讀這部分,勾畫出重點詞、句交流。
    體驗生活,以六月天割麥為例,說說兒子為掙這枚金幣付出了怎樣艱辛的勞動;抓住“苦差使”、“當牛當馬”、“干了整整一個星期”來體會勞動的辛苦。最后歸納出這枚金幣是辛勤勞動、流血流汗換來的。(板書:辛勤勞動流血流汗)。
    在談到六月天割麥時的炎熱時,再現(xiàn)帶“汗”字的詞語,
    (4)角色互換,體會兒子“受不了”時的心情。
    激qing、交流:兒子辛勤勞動,流血流汗掙來的金幣,卻被扔進了火爐,那扔進去的,不只是金幣,而是他整整一個星期的血汗啊!同學們,假如你是兒子,你現(xiàn)在會怎么想?說一說。
    (5)朗讀兒子的話,再次體會他“受不了”時的心情。
    師指名讀、范讀、激qing引讀,在讀中體會。
    (6)父子對比,再次體會父親“受不了”時的心情。
    父親的錢也是辛勤勞動、流血流汗換來的,父親只扔了他一枚金幣,他就受不了,他花錢如流水,花了父親多少枚金幣啊,父親會是多么的“受不了”啊?。ㄖ赴鍟?。)。
    (7)解決其他質(zhì)疑,請剛才提問的同學來回答各自的問題。
    4.師小結(jié)全文。讀一本好書,就像是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那么,這個故事中那位高尚的人要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呢?(師邊說邊把板書圈畫成一個人臉狀,指板書。)金錢是辛勤勞動,甚至流血流汗換來的,要知道珍惜。
    (四)聯(lián)系實際,激qing導行。
    1.學了這一課,你怎么看待父母給你的錢?體會父母的辛苦,知道金錢來之不易。
    2.你今后打算怎么用他們給你的錢?
    (五)作業(yè)。
    1.把本節(jié)課學到的詞語記在摘錄筆記本上,記住它們。
    2.小組合作,完成調(diào)查報告。
    壓歲錢使用情況調(diào)查。
    組員。
    原來怎么使用。
    學這一課后有什么改變。
    改變的原因(或不改變的原因)。
    (一)角色互換,體會人物心情。
    學生在閱讀中易形成一種角色認同,我利用這點,讓他們進行角色置換:“假如你就是那個兒子,你這時笑什么?說說你心里是怎么想的。”體會兒子“受不了”時的心情,也用此法,這招很奏效,學生把自己當成兒子,用兒子的口吻,說出了他當時的想法,很好地理解了人物心情。
    (二)聯(lián)系生活學語文,再把課堂延伸到生活中。
    在體會父親失望痛苦的心情時,還有兒子掙錢的辛苦時,都聯(lián)系了生活實際,更好地理解了課文;而在學文后,談怎樣看待父母的錢,做壓歲錢使用情況調(diào)查,則又把課堂延伸到生活中,從而使學生在受到語言文字熏陶的同時,又深化了對所學的認識,指導了學生的行動。
    一枚金幣讀后感篇七
    主人公是一個退役的法國老戰(zhàn)士,但他在戰(zhàn)場上中了毒,喪失了勞勞動能力。但是他特別要面子,從不接受別人的施舍,所以生活很貧苦。但是他在這個小鎮(zhèn)里,威望和信譽都是很高的,不過這幾年他吃的飯都不熱,衣服也是穿的破破爛爛,生活過得非常的艱難。
    有一次他們?nèi)ミ@個鎮(zhèn)上的朱麗斯家聚會,朱麗斯是鎮(zhèn)上有名的富豪。在這次宴會期間,他掏出一枚古金幣講著這枚古金幣的年代、來歷。但很快客人們就開始聊別的事情,就在不久后,這個富豪突然想起了他的'古金幣,他讓仆人們搜客人的衣服。搜到最后就只剩雷博了,雷博不愿意將他的口袋給他們看,朱麗斯非常生氣,讓仆人打了他一頓。眾人也都看著他,他只好狼狽的逃出了這個院子。雷伯的信譽和威望從此一落千丈,雷博也更窮了。
    幾個月過去了,朱麗斯家裝修竟然意外的發(fā)現(xiàn)了那枚古金幣。真相大白,朱麗斯感到十分的愧疚。于是他跑到雷博的家里去道歉,。最后雷博的這句話讓我吃驚,他說:“不,那時我確實是一個賊,幾個星期來,我們?nèi)依仙賹嵲陴I壞了,我不得不把餐桌上的食物偷偷的裝進自己的口袋,一心想讓我的妻子和孩子美美地吃上一頓?!?BR>    我感受到了當時社會的差距,像雷博那樣的人肯定也有不少,這部電影故事情節(jié)撲朔迷離。讓人猜不到下一個情節(jié),當時的社會真是沒有錢,沒有權(quán)力,什么都不是。別人打了你罵了你,你卻不能還口。法官警察也常常被這些富人所收買,根本沒有正直的地方。所有的高官都是給領導說好話,根本沒有多少能干還正直的人。
    一枚金幣讀后感篇八
    《一枚金幣》是小學語文北師大版第七冊第十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通過三次扔金幣的故事以及兒子不同的反應,讓孩子懂得只有親手創(chuàng)造的財富,才會珍惜的道理。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閱讀教學要以讀為主,讓學生在不同形式的讀中體會文章的含義,感悟其中的思想感情。讓學生在讀中想像,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感受人物思想感情,收到了較好的效果。我利用這點,讓他們進行角色置換:“假如你就是那個兒子,你這時笑什么?說說你心里是怎么想的?!斌w會兒子“受不了”時的心情,也用此法,這招很奏效,學生把自己當成兒子,用兒子的口吻,說出了他當時的想法,很好地理解了人物心情。
    在教學中,我抓住兩組意思相反的詞語,引導學生感悟父親和兒子的特點。引導學生讀通文本,并讓學生從文中找到形容父親的詞語是“辛勤”、“省吃儉用”,形容兒子的`詞語是“懶惰”、“花錢如流水”。使孩子們從中感悟到這對父子截然不同的特點,同時對比父親第三次把金幣扔進火里,兒子的反應時,引導孩子們通過對比“跑”和“走”,“抓“和”“拿”兩組詞語,體會作者用詞的精確,并不失時機的做了習作指導,為學生理解“金錢得來不易,要學會珍惜”這一主題奠定基礎。
    在體會父親失望痛苦的心情時,我充分引導孩子想象父親心里是怎樣想的,還有兒子掙錢的辛苦時,引導孩子們聯(lián)系了生活實際,想象他會受那些苦,這樣以來,孩子們更好的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了課文及編者的良苦用心。而在學文后,又讓學生談怎樣看待父母的錢,做壓歲錢使用情況調(diào)查,則又把課堂延伸到生活中,從而使學生在受到語言文字熏陶的同時,又深化了對所學的認識,指導了學生的行動。
    但是,這堂課還有許多不足的地方。首先,語言及問題較瑣碎,不利于學生獨立思考;其次,評價語言單一,未充分調(diào)動積極性;再者,時間沒有把握好,導致課堂出現(xiàn)拖堂現(xiàn)象。希望今后可以不斷改進,做到越來越好。
    一枚金幣讀后感篇九
    《一枚金幣》是北師大版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第十單元《金錢》中的一篇主體課文。課文講述了一個辛勤勞動、省吃儉用把兒子養(yǎng)大成人的老人,看到兒子長大后懶惰成性,花錢如流水,萬般心痛與無奈,只好打算將所有的財產(chǎn)送給別人,而決不留給這種兒子的失望心情。接著講述了母親放縱兒子來蒙騙老人,兩次被識破,最后只好勸兒子自己去掙一枚金幣,以及老人第三次把金幣扔進火爐里,驗證這枚金幣確實是兒子掙來的故事。通過本單元和本課的學習,讓學生懂得要以誠實的勞動換取金錢,感悟只有親手創(chuàng)造的財富,才會珍惜的意義。
    這是一篇故事性較強的課文,語言通俗,內(nèi)容易懂,但要明白其中所揭示的道理,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并不容易。因為現(xiàn)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家長在物質(zhì)上盡量滿足孩子,因此在孩子的心中,金錢來的很容易,于是出現(xiàn)花錢無計劃,大手大腳的不良習慣,希望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能讓孩子珍惜財富,把錢花在有意義的地方,懂得金錢的真正價值。
    教學目標:
    (1)圍繞兩次“受不了”,抓住相關的重點詞:兩組意思相反的詞,辛勤、省吃儉用和懶惰、花錢如流水,感悟到這對父子截然不同的特點,從而理解父親“受不了”的原因。抓住“掙、當牛做馬、苦差使”,體會兒子“受不了”的心情。
    (2)了解人物特點,體會人物心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讓學生懂得親自創(chuàng)造的財富才會予以珍惜的道理。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教學重難點:重點體會兒子的“受不了”。
    整堂課緊緊抓住文中兩次出現(xiàn)的“受不了”一詞,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激發(fā)想象,從而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主旨。
    首先,找出文中兩個受不了后,師生共同體會父親的心情,在學生明確了父親“受不了”的原因后,,進一步體會受不了,帶著傷心、憤怒心情作出的決定,并指導學生進行有感情的朗讀。
    然后,引導學生體會兒子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掙來的一枚金幣不被認可而傷心氣憤的“受不了”。為了深入走進兒子的內(nèi)心世界,在情感上與兒子產(chǎn)生共鳴,我引導學生豐富文本內(nèi)容:想象兒子在一周內(nèi)都會幫人家干些什么?他會吃哪些苦?這些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使學生感悟到兒子掙錢的艱辛,再去體會兒子“受不了”的所作所為就顯得順理成章。最后,孩子在朗讀兒子因為受不了而質(zhì)問父親的話時,就能做到入情入境,聲情并茂。
    最后,揭示文章的主旨:只有親手創(chuàng)造的財富,才懂得去珍惜。
    語文課堂是聽、說、讀、寫的主陣地。這堂課以“讀”為主線,在自讀課文的環(huán)節(jié)中,要求學生帶著問題邊讀邊畫,思考;然后創(chuàng)設大量的環(huán)節(jié),使學生走進文本,品析詞句,走進人物的內(nèi)心,在情感上產(chǎn)生共鳴,用讀來表現(xiàn)人物內(nèi)心的感受。在讀中學習、積累語言、培養(yǎng)語感,體味情感,理解詞語,理解課文。
    一枚金幣
    (勤勞的、省吃儉用)老人
    一扔
    二扔
    再扔
    (懶惰的、花錢如流水)兒子
    一笑
    又笑
    抓出
    一枚金幣讀后感篇十
    本冊教材是按照一個主題一個部分來編制的,本組是圍繞“金錢”這一主題來安排了幾篇文章。其目的是讓學生對金錢有自己的觀點,主要是正確引導學生要有自己的價值觀和高尚的人格。而《一枚金幣》更是告誡人們一切獲得都要靠自己去親手創(chuàng)造,靠勤勞去獲得的幸福才能倍加珍惜。本文是篇童話故事,言簡意賅,道理深刻。
    新大綱中規(guī)定,高年級學生要求閱讀程度適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內(nèi)容,領會有一定內(nèi)涵的詞句,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還要繼續(xù)重視朗讀、默讀的訓練。
    1、學習本課生字,理解重點詞句,領悟人物的性格特征。
    2、通過本課的學習,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維、理解、表達、朗讀、默讀等能力。并從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和用心用情朗讀課文兩個方面,進一步提高閱讀能力。
    3、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過程中,使學生明白只有親手創(chuàng)造才懂得珍惜的道理。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形式深入領悟人物的性格特征,理解童話告誡人們的深刻道理。這也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
    在教學方法上,我力求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發(fā)展的思想。運用電腦輔助教學,通過自學自議的形式,展開各種形式的朗讀,以達到預期的目標。
    根據(jù)課文的內(nèi)容和要求,我準備讓學生用“讀、想、演、說、議”的方法學習本課。
    依據(jù)新大綱精神和當前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本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安排的:
    一開始,我手拿一枚金幣問:“同學們,這是——在學生說完之后,接著鼓勵學生:你們想得到它,就要在課堂上好好表現(xiàn)自己的能力,只有付出才會有收獲!今天就來學習關于這枚金幣的童話故事——《一枚金幣》。”這樣的導言,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調(diào)動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新大綱中要求:中年級學生要逐步養(yǎng)成課前預習的習慣。到了高年級,檢查預習已經(jīng)成為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檢查,了解學生課前自主學習的情況。
    本課我采取了“學生自讀——同位互讀——當眾朗讀”的方法進行的。
    檢查字詞后,我請四名同學分四部分來朗讀課文,而其他同學則帶著問題去聽:“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從整體上感知文章大意。另外,這樣做是讓學生明白,每讀一遍課文都要有所目的。
    在學生對文章整體內(nèi)容有了初步了解后,我再一層層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對于第一層內(nèi)容,主要是引導學生理解在“花錢如流水”的拓展之意,使學生深入了解文中的主人公“兒子”是個怎樣的人。這里需要學生展開來談,只有啟發(fā)學生理解這個“兒子”是個貪吃懶坐,只知花錢敗家的“敗家子”,才能為理解其父的思想做好鋪墊。這里放手給學生自己有感情朗讀進一步體會即可。第二層內(nèi)容,是安排學生帶著:“面對這樣一個敗家子,他的父親與母親的態(tài)度各是怎樣的?”這個問題默讀課文。自學完后,采取“同桌交流意見”的方法,讓學生互相補充、充實一下,然后當眾表達。這里是文章的重點部分,我在學生發(fā)表意見的過程中,主要引領學生通過分析“省吃儉用,辛勤勞動”“隨便給誰”、“懶鬼”等詞句,理解父親的“受不了”,領悟父親已經(jīng)對這“敗家子”失去了信心,也傷心到了極點,再來有感情朗讀體會,使學生的情感與故事中的人物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這樣的朗讀,又為理解中心打下了基礎。對于第三層內(nèi)容,我是通過學生談母親的態(tài)度:主要是疼愛兒子到極點了,在她的懇求下,父親動了惻隱之心才勉強讓兒子去掙錢,而且是把要求放到了最低——只一枚金幣就會把家產(chǎn)給他。這樣就引起了下文,此時,安排學生根據(jù)問題自己學習:兒子幾次拿回金幣?每次的表現(xiàn)怎樣?你想到了什么?學生默讀,用筆在書上簡單地畫一畫、寫一寫。這是讓學生用以前學過的閱讀方法來學習,既要眼睛看得快,還要腦子想得快,并盡可能多地啟用學生的多種學習器官。
    組織學生小組里交流完后,鼓勵學生當眾發(fā)表見解。在這里教師也發(fā)揮好“主導”作用,在學生回答完兒子前兩次的表現(xiàn)后,激勵學生到臺上表演一下“兒子笑著走開了”,緊接著讓學生看著“兒子”表情說出“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表情?”然后組織學生小組里分角色有感情朗讀進一步體會。這里如此處理,主要是與“第三次”形成鮮明對照。教師話鋒一轉(zhuǎn)“那第三次呢?”引導學生進行分析。這部分是文章的重中之重,因此,我是這樣主導的:學生已經(jīng)自學了,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領會登臺表演課本劇,完后馬上定格,讓學生來分析兒子的幾個動作,如“跑”“抓”“大叫”等,再通過理解怎樣“跑”、“抓”、“大叫”,使學生感悟到兒子內(nèi)心世界的情感——“受不了了”!接著讓學生評議如何有感情朗讀來體會。第二步是來分析兒子的大叫,理解“當牛做馬”“一個星期”等語句,再通過有感情朗讀領悟:這次兒子真得是付出了艱辛,他也明白了只有親手創(chuàng)造,才會不要命地珍惜的道理。在學生充分談論的基礎上,教師再引讀這兩層意思,然后學生再分角色有感情朗讀這部分,相信本課已經(jīng)達到高潮。
    最后,啟發(fā)學生拓展思維,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再來談談學后的感受,致使思想感情得以延伸。并要求學生課后整理出來,本課到此結(jié)束。
    一枚金幣讀后感篇十一
    《一枚金幣》是四年級語課文,語言通俗易懂,但要明白其中所揭示的深刻道理,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但今天聆聽了朱老師執(zhí)教的《一枚金幣》,讓我對本課的教學又有了新的認識,本節(jié)課可以用一個巧字來概括。巧抓課題,巧設朗讀,巧妙補白,巧談感悟,巧解內(nèi)容,巧悟道理。下面結(jié)合教學環(huán)節(jié)談談我的幾點認識和自己的一點思考:
    一、巧設質(zhì)疑,突破文本的難點。
    教學中朱老師首先鼓勵學生質(zhì)疑,引導其在自讀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如:兒子和父親為什么受不了?怎么受不了?等等。通過質(zhì)疑和閱讀,突破文本的難點。于老師的設計巧妙。
    二、巧設感悟,在語言文字訓練中體會文章蘊含的道理。
    為了有效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師根據(jù)本課教材的特點,教學時教師仍以“一枚金幣”為線索,圍繞兒子三次把一枚金幣交給父親的情節(jié)進行教學,抓住了兩條線,一條是情節(jié)線,即引領學生按事情的發(fā)展順序理解課文內(nèi)容;第二條是抓重點詞句來感悟,如對話部分。為體現(xiàn)“文道統(tǒng)一”,在第一遍理解的基礎上,二遍理解采用了分角色朗讀的形式,讓學生再一次整體回歸課文,欣賞文章內(nèi)容,體會兒子“受不了”時的心情。交流討論:而后又通過談感悟的方式進一步挖掘理解課文。教師出示了:“一枚金幣雖——-,可是它——”的'句式,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讓學生有感而發(fā),真情表達。
    三、巧設朗讀,在語言文字訓練中,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朗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手段,也是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引導學生體會人物感情的重要方法。結(jié)合本文對話多的語言特點,教學時讓學生充分讀,發(fā)揮學生的示范作用,從而對學生進行螺旋上升的文字訓練。讓學生在讀中體會文中人物的情感,特別是這個環(huán)節(jié)設計精巧:教師出示了這樣一句話:“兒子受不了,用手從熊熊大火中把金幣抓出來?!睘樽寣W生深入地走進人物,走進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教師巧妙地出示了三個句子,把抓換成“拿”與抓字對比的形式,讓學生通過讀,很快地把握了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把詞語巧運用與故事情節(jié)融為一體。學生帶著這份情感,帶著對一枚金幣的再認識,自然流暢地表達出了自己對一枚金幣的認識。還有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朗讀也讓我們眼前一亮,那就是教師巧妙設計了一個豐富文本內(nèi)容的環(huán)節(jié):想像兒子在一星期內(nèi)干了哪些活才掙上了一枚金幣?由此引入到當父親把金幣扔進火爐時兒子的表現(xiàn),由傷心到生氣再到憤怒的情感變化,讓學生通過不同語氣的朗讀,再次體會到“一枚金幣”的來之不易,讓學生懂得了珍惜的道理。
    在收尾環(huán)節(jié),教師讓學生進行了精彩補白,以“我想對————說”的句式,讓學生再次真情流露,給每一個學生表達的機會。把領會的道理與語言文字訓練巧妙地融為一體,既完成了教學任務,又讓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到了較好的提升,效果較好。
    總之,朱老師的課是那么有激情,富于感染力,那么有語文味,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課堂亮點頻出。
    一枚金幣讀后感篇十二
    在本文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在自讀基礎上提出問題,再讀文自行解答問題,通過交流,糾正或完善自己的認識。另外,教材對四年級學生的自學水平通過“金鑰匙”提出了比較具體的要求,因而在本課質(zhì)疑環(huán)節(jié)中,我做了引導,使學生不光會自己提出問題,而且能提出比較有質(zhì)量的問題。
    學生在閱讀中易形成一種角色認同,我利用這點,讓他們進行角色置換:“假如你就是那個兒子,你這時笑什么?說說你心里是怎么想的?!斌w會兒子“受不了”時的.心情,也用此法,這招很奏效,學生把自己當成兒子,用兒子的口吻,說出了他當時的想法,很好地理解了人物心情。
    在體會父親失望痛苦的心情時,還有兒子掙錢的辛苦時,都聯(lián)系了生活實際,更好地理解了課文;而在學文后,談怎樣看待父母的錢,做壓歲錢使用情況調(diào)查,則又把課堂延伸到生活中,從而使學生在受到語言文字熏陶的同時,又深化了對所學的認識,指導了學生的行動。
    學生積累過的詞、句以及名言等,我們應盡可能多地在適當?shù)恼Z境中再現(xiàn),給他們做運用的示范,既鞏固了積累,又培養(yǎng)了學生主動運用自己所積累詞句的習慣。
    一枚金幣讀后感篇十三
    勞動換取金錢的道理。
    2、朗讀課文,體會兒子“受不了”時的心情。
    1、感悟課文內(nèi)容,體會兒子“受不了”的心情。
    2、感悟老人讓兒子明白的道理。
    1、通過朗讀,體會課文的寫作順序。
    2、學習課文1——20自然段,了解前兩枚金幣的由來及發(fā)生的故事。
    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體會課文按事情發(fā)展的先后順序?qū)懽鳌?BR>    2、根據(jù)文中三次出現(xiàn)金幣把課文分為三個部分來教學。
    (1——13)、(14——20)、(21——28)。
    三、學習課文1——20自然段。
    了解兩枚金幣的由來及發(fā)生的故事。
    四、指導有感朗讀1——20自然段。
    一、復習引入。
    1、師:昨天我們學習了課文《一枚金幣》的1至20自然段,邊說邊板書課題。
    來,讓我們打開書再一起讀讀,進入課文共同回憶一下。
    2、學生齊讀1到20自然段。(注意讀書的姿勢;用心讀;讀出自己的體會。)。
    生答:發(fā)現(xiàn)相同的地方是:兒子的兩枚金幣都是媽媽給的,兩次拿給父親,父親都把金幣扔進火爐里,兒子兩次都笑笑地走開了。
    師:兒子笑笑走開了,你的理解是:(那不是他自己掙來的,他不在乎。)。
    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第三枚金幣,看看與前兩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二、學習課文21——28自然段。(第三枚金幣)。
    1、學生自由讀這一部分。
    師:認真讀書,想想第三次與前面兩次有什么不同?
    生:這一次媽媽說不行,兒子出去掙錢,父親又扔,兒子抓金幣,父親相信。
    師:這一部分你們有什么問題想提嗎?
    2、學生提問,教師歸納。
    4、生答。(兒子忙跑到火爐前,用手從熊熊大火里抓出金幣,大聲叫到)。
    師:同學們原來是從兒子的表現(xiàn)中知道的。
    5、生再讀25、26段,找找兒子的動作(忙跑、抓、叫到),感受當時的心情。
    師:這里為什么用“抓”字,不用“拿”呢?
    6、有感齊讀25、26段。
    師:剛才同學提出兒子這么愛錢,為什么媽媽給的兩枚被扔進火爐,他不去抓。而自己掙的那一枚卻從熊熊大火中抓出來呢?誰知道。引導學生找到有關的句子。(23段)知道這枚金幣是兒子自己干了整整一個星期掙來的,鼓勵學生想象當時的情景,從中體會掙錢的辛苦。
    7、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體會有感朗讀。
    8、指名讀、評價。
    9、多種形式練讀。
    三、領悟道理:
    課文三次出現(xiàn)金幣,你們懂得老人想讓兒子明白什么道理呢?(通過自己勞動換來的是最珍貴的)。
    師:學到這,我們來討論一下開課時提出的問題:課文里講了三枚金幣,為什么課題不叫三枚金幣,而叫一枚金幣呢?說說你的看法。
    四、擴散思維。
    師:想一想,兒子經(jīng)過這一次自己辛苦掙錢,以后會怎樣呢?
    聯(lián)系自己平時想想,錢不是你們自己掙來的,是父母辛勤勞動換來的,你們是怎樣做的?
    通過學習,我們從中吸取好的信息,懂得一些道理。我們再來看看這幾個生字書寫生字。
    1、讀準字音,觀察字形。
    2、認真書寫。
    3、摘錄好詞、句。(摘錄好詞、句是個寶,要把這個寶記下來。)。
    一枚金幣讀后感篇十四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我是來自仰韶鎮(zhèn)馬嶺學校的李建華,今天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一枚金幣》,我將要按以下六個程序來說課:
    1、說教材。
    2、說教學目標。
    4、說教學方法。
    5、說教學流程及思路。
    6、說板書。
    《一枚金幣》是北師大版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第十單元《金錢》中的一篇主體課文,該單元的主題是金錢,通過本單元的學習,讓學生感知金錢所包含的文化內(nèi)涵,懂得要以誠實的勞動換取金錢,懂得金錢所包含的勞動價值,不做金錢的奴隸。
    《一枚金幣》講述了辛勤勞動、省吃儉用的老人把兒子養(yǎng)大成人,看到兒子長大后懶惰成性,花錢如流水,萬般痛心與無奈,只好打算將所有的財產(chǎn)送與別人,而決不留給這種兒子的失望心情。接著講述了母親放縱兒子來蒙騙老人,兩次被識破。最后只好勸兒子自己去掙一枚金幣,以及老人第三次把金幣扔進火爐里,驗證這枚金幣確實是兒子掙來的故事。
    全文有兩處“受不了”,前處是老人眼見長大成人的兒子不愿意掙錢,只會花錢,是個無用的人,非常失望痛苦;后者是兒子看見自己辛辛苦苦掙來的一枚金幣不被認可而被羞辱,傷心與氣憤使他難以忍受。課文的重點放在最后這層意思上,體會兒子“受不了”時的心情,感悟只有親手創(chuàng)造的財富,才會珍惜的意義。
    簡單完整,層次分明是本課的'結(jié)構(gòu)特點。先寫老人有一個什么樣的兒子,是整個故事的起因,接著按事情發(fā)展的先后順序記敘一枚金幣的故事。課文人物對話串聯(lián)了整個故事的發(fā)展,展示人物性格。
    根據(jù)學生實際,教材特點及課標要求,確定本課目標為:
    1、閱讀課文,進一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兒子“受不了”時的心情,使學生懂得只有親手創(chuàng)造的財富才會予以珍惜的道理。
    2、了解人物特點,體會人物心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本課教學的重點應體會兒子“受不了”時的心情。感悟只有親手創(chuàng)造的財富,才會珍惜的意義,引導孩子去思索,為什么有人花錢如流水。
    1、教師、學生共同與文本對話。緊緊抓住文中兩次出現(xiàn)的“受不了”一詞,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激發(fā)想象,從而層層深入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
    2、關注學生的感受,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加強平日的積累與表達的訓練,自始至終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感受融入與文本對話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鑒于以上分析,我打算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以讀為主、讀中感悟。
    2角色互換,體會人物心情。
    3讀寫結(jié)合,訓練表達能力。
    4運用多媒體課件,強化語言訓練。
    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三大板塊:
    1、體會老人和兒子的兩次受不了;
    2、體會老人要讓兒子明白的道理;
    3、引導學生說出感悟。
    具體教學思路如下:
    一、體會父親“受不了”的心情。
    (1)首先,抓住兩組意思相反的詞語,引導學生感悟父親和兒子的特點。
    (2)父親把妻子叫來,會怎樣說呢?讓學生將自己的感受融入朗讀。
    二、著重體會兒子“受不了”的心情。
    文中還有一處受不了,在哪里?
    讀到這里,你最想知道什么?引導學生質(zhì)疑。兒子為什么受不了呢?
    三、分角色朗讀,父親和兒子的三次對話。
    讓學生從“三扔、兩笑、一受不了”中體會父親和兒子的受不了及兒子對金錢態(tài)度的轉(zhuǎn)變。
    課件展示:
    第一次:
    爸爸接過金幣,扔進火爐里。
    “這不是你掙來的?!?BR>    兒子笑了起來,走開了。
    第二次:
    爸爸接過金幣,又把它扔進火爐里。
    “別騙我了,孩子,這不是你掙來的。”
    兒子又笑了起來,走開了。
    第三次:
    老人接過金幣,仍然把它扔進火爐里。
    “不,孩子,這也不是你掙來的!”
    兒子受不了啦,忙跑到火爐前,用手從熊熊大火里把金幣抓出來,大聲叫到:“爸爸,你瘋啦!我替人家當牛做馬,整整干了一個星期的苦差使,才掙來這枚金幣!而你,卻把它扔到火爐里去燒!”
    這時,老人說:“現(xiàn)在,我相信這是你自己掙來的錢了!”
    問:為什么前兩次兒子受得了,而后來受不了?
    四、體會老人要讓兒子明白的道理。
    比較兒子和老人的兩種“受不了”,可以體會到父親當初的痛苦、失望、傷心和無奈等復雜的感情,再朗讀父親的話。讓學生說說:老人,要讓兒子懂得什么道理。
    五、引發(fā)學生說出感悟,進一步與文本對話。
    父親說“現(xiàn)在,我相信這是你掙來的錢了”,引導學生轉(zhuǎn)變閱讀角色,想一想:聽了父親的話,作為兒子會對父親說些什么?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將自己的感受融入其中,使學生對“金錢”這個主題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父親兒子。
    扔笑。
    又扔又笑。
    仍然扔受不了。
    我的板書力求簡潔精練,突出重點,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由于自己水平所限,我的說課還存在著諸多不足,懇請各位評委、同仁給予指導。謝謝!
    一枚金幣讀后感篇十五
    《一枚金幣》是一篇童話,故事情節(jié)簡單,內(nèi)涵卻相當豐富。我在教學這篇文章時確立了兩個教學目標:一方面要通過對文本的理解教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另一方面要通過語言文字的分析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學中我首先鼓勵學生質(zhì)疑,引導其在自讀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如:為什么父親要把金幣扔到火爐里?前兩次兒子為什么笑了?第三次為什么要從熊熊大火中去抓金幣?媽媽的表現(xiàn)前后有什么變化?等等。通過質(zhì)疑和閱讀,突破文本的難點。
    對比閱讀是我這堂課的一大亮點。我利用學生在閱讀中的角色認同,讓他們進行角色置換,分別去體驗父親、兒子心情,體會兩個“受不了”。在教學中,我抓住兩組意思相反的詞語,引導學生感悟父親和兒子的特點。引導學生讀通文本,并讓學生從文中找到形容父親的詞語是“辛勤”、“省吃儉用”,形容兒子的詞語是“懶惰”、“花錢如流水”。使孩子們從中感悟到這對父子截然不同的特點,從而理解到父親“受不了”的原因。是面對兒子的失望與痛苦而感到“受不了”。恰好能幫助學生理解自己父母的心情,可將其與生活實際結(jié)合起來;兒子的'“受不了”,是他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掙來的一枚金幣不被認可感到傷心與氣憤而“受不了”。此時,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豐富文本內(nèi)容。想象兒子掙那一枚金幣的辛苦,使學生感悟到兒子掙錢的艱辛,從而體會兒子后來“受不了”的心情。教學中我還抓住母親,孩子和父親的前后變化,理解人物的思想變化過程,深入體會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大膽猜測人物的內(nèi)心獨白,并通過課堂小練筆對孩子進行表達能力訓練。使學生在受到語言熏陶的同時,建立起金錢與勞動的正確認識。
    現(xiàn)在的學生,尤其是我們這種寄宿制學校,大多數(shù)孩子家庭條件很好,家長在物質(zhì)上總是盡量滿足孩子。因此,在孩子的心中,金錢來得很容易,自己想要什么家長總能滿足,因此,也養(yǎng)成了花錢無計劃、大手大腳的不良習慣。所以課后我找了一些有關珍惜金錢的名言警句推薦給學生,引發(fā)他們關于財富的一些思考。并布置學生周末回家把故事講給家長聽,和家長一起討論對金錢的看法。還利用班會開展“壓歲錢的使用”的討論活動。希望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和課后后的延展活動能讓學生真正懂得珍惜財富,把錢花在有意義的地方。
    一枚金幣讀后感篇十六
    《一枚金幣》雖然語言通俗易懂,但要明白其中所揭示的深刻道理,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朱老師以其高深的語文素養(yǎng),以課改理念為指導,以三維目標為架構(gòu),將課堂教學設計成四大板塊。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開展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語文素養(yǎng)得到了充分的發(fā)展和提高。整堂課的教學開放而厚實,實現(xiàn)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統(tǒng)一,是一堂高質(zhì)量的語文公開課。下面談談我的幾點印象和思考:
    教學中朱老師神情專注,充滿激情。她的語言是簡明的但又充滿啟發(fā)性,是生動的但又很實在。她的教學語言在充分預設和隨機生成之間自然游走,發(fā)揮了方法引導、培養(yǎng)思維、點撥提高、評價激勵等多方面的作用。導入環(huán)節(jié)(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深入課文環(huán)節(jié)(兒子一共交給父親幾枚金幣?父子倆又是怎樣對待這三枚金幣的呢?),拓展延伸(你們有沒有什么話想對這一家三口說的呢?)。在教學中,朱老師啟發(fā)引導學生:為什么前兩次兒子笑著走開了,第三次卻受不了?在學生匯報交流后,她深情引讀,進行了總結(jié)。這節(jié)課,朱老師激情有力的語言有效的落實了在師生平等對話中的組織者、引導者的地位。
    為了有效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朱老師根據(jù)本文的特點,高屋建瓴,把本節(jié)課設計為四大板塊。復習舊知,導入新課:通過復習重點字詞、概述課文內(nèi)容等自然的導入新課;深入課文,品讀感悟:引導學生梳理兒子三次“掙”錢的過程,剖析兒子受不了的原因;聯(lián)系生活,拓展延伸;布置作業(yè),學以致用:寫勞動經(jīng)歷,寫出感受,寫對話,寫出人物性格。四大板塊互為聯(lián)系,層層推進,簡明流暢。
    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感,是語文教學的特質(zhì)和最重要的目標。朱老師結(jié)合本文對話多的語言特點,教學時讓學生充分讀,讓學生在讀中體會文中人物的情感。在剖析兒子受不了的原因時,朱老師出示了這樣一句話:“兒子受不了啦,忙跑到爐前,用手從熊熊大火中把金幣抓出來。”為讓學生深入地走進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教師巧妙地出示了兩個句子,把抓換成“拿”與抓字對比的形式,讓學生通過讀,很快把握了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把詞語運用與故事情節(jié)融為一體。學生帶著這份情感,帶著對一枚金幣的再認識,自然流暢地表達出了自己對一枚金幣的認識。
    另外,朱老師讓學生進行角色體驗,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采訪父親、母親等,把學生帶到文本的特定情境中,讓學生對語言的內(nèi)涵有了豐富而獨特的感受和理解,從而生成了豐實、靈動的語感。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朱老師還將文本的解讀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lián)系,讓課堂更加厚實、高效、精彩。
    一枚金幣讀后感篇十七
    一、說教材。
    《一枚金幣》是北師大版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第十單元《金錢》中的一篇主體課文。課文講述了一個辛勤勞動、省吃儉用把兒子養(yǎng)大成人的老人,看到兒子長大后懶惰成性,花錢如流水,萬般心痛與無奈,只好打算將所有的財產(chǎn)送給別人,而決不留給這種兒子的失望心情。接著講述了母親放縱兒子來蒙騙老人,兩次被識破,最后只好勸兒子自己去掙一枚金幣,以及老人第三次把金幣扔進火爐里,驗證這枚金幣確實是兒子掙來的故事。通過本單元和本課的學習,讓學生懂得要以誠實的勞動換取金錢,感悟只有親手創(chuàng)造的財富,才會珍惜的意義。
    二、說學情。
    這是一篇故事性較強的課文,語言通俗,內(nèi)容易懂,但要明白其中所揭示的道理,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并不容易。因為現(xiàn)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家長在物質(zhì)上盡量滿足孩子,因此在孩子的心中,金錢來的很容易,于是出現(xiàn)花錢無計劃,大手大腳的不良習慣,希望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能讓孩子珍惜財富,把錢花在有意義的地方,懂得金錢的真正價值。
    四、說教學目標、重難點。
    (一)教學目標:
    (1)圍繞兩次“受不了”,抓住相關的重點詞:兩組意思相反的詞,辛勤、省吃儉用和懶惰、花錢如流水,感悟到這對父子截然不同的特點,從而理解父親“受不了”的原因。抓住“掙、當牛做馬、苦差使”,體會兒子“受不了”的心情。
    (2)了解人物特點,體會人物心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讓學生懂得親自創(chuàng)造的財富才會予以珍惜的道理。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二)教學重難點:重點體會兒子的“受不了”。
    五、說教學過程。
    整堂課緊緊抓住文中兩次出現(xiàn)的“受不了”一詞,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激發(fā)想象,從而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主旨。
    首先,找出文中兩個受不了后,師生共同體會父親的心情,在學生明確了父親“受不了”的原因后,,進一步體會受不了,帶著傷心、憤怒心情作出的決定,并指導學生進行有感情的朗讀。
    然后,引導學生體會兒子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掙來的一枚金幣不被認可而傷心氣憤的“受不了”。為了深入走進兒子的內(nèi)心世界,在情感上與兒子產(chǎn)生共鳴,我引導學生豐富文本內(nèi)容:想象兒子在一周內(nèi)都會幫人家干些什么?他會吃哪些苦?這些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使學生感悟到兒子掙錢的艱辛,再去體會兒子“受不了”的所作所為就顯得順理成章。最后,孩子在朗讀兒子因為受不了而質(zhì)問父親的話時,就能做到入情入境,聲情并茂。
    最后,揭示文章的主旨:只有親手創(chuàng)造的財富,才懂得去珍惜。
    語文課堂是聽、說、讀、寫的主陣地。這堂課以“讀”為主線,在自讀課文的環(huán)節(jié)中,要求學生帶著問題邊讀邊畫,思考;然后創(chuàng)設大量的環(huán)節(jié),使學生走進文本,品析詞句,走進人物的內(nèi)心,在情感上產(chǎn)生共鳴,用讀來表現(xiàn)人物內(nèi)心的感受。在讀中學習、積累語言、培養(yǎng)語感,體味情感,理解詞語,理解課文。
    六、板書設計。
    (勤勞的、省吃儉用)老人一扔二扔再扔。
    (懶惰的、花錢如流水)兒子一笑又笑抓出。
    一枚金幣讀后感篇十八
    《一枚金幣》是北師大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十單元《金錢》中的一篇主體課文。課文講述了一個辛勤勞動、省吃儉用把兒子養(yǎng)大成人的老人,看到兒子長大后懶惰成性,花錢如流水,萬般心痛與無奈,只好打算將所有的財產(chǎn)送給別人,而決不留給這種兒子的失望心情。接著講述了母親放縱兒子來蒙騙老人,兩次被識破,最后只好勸兒子自己去掙一枚金幣,以及老人第三次把金幣扔進火爐里,兒子受不了的故事。通過本單元和本課的學習,讓學生懂得要以誠實的勞動換取金錢,感悟只有親手創(chuàng)造的財富,才會珍惜的意義。
    這是一篇故事性較強的課文,語言通俗,內(nèi)容易懂,但要明白其中所揭示的道理,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并不容易。因為現(xiàn)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家長在物質(zhì)上盡量滿足孩子,因此在孩子的心中,金錢來的很容易,于是出現(xiàn)花錢無計劃,大手大腳的不良習慣,希望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能讓孩子珍惜財富,把錢花在有意義的地方。
    抓住文中的重點詞體會文章內(nèi)容是四年級閱讀教學的重要要求。第2、5、8單元的“金鑰匙”中輔導過如何畫出重點詞語,如何品詞。本文的教學我引導學生通過畫重點詞品味重點句,體會人物心情,理解課文內(nèi)容。如在體會父親的受不了時抓住兩組意思相反的詞,辛勤勞動和懶惰、省吃儉用和花錢如流水,感悟到這對父子截然不同的特點,從而理解父親“受不了”的原因。在體會兒子的受不了時抓住“掙”“當牛做馬”“苦差事”“整整”,體會兒子掙錢的辛苦。抓住“忙跑”“抓”“大聲叫”等動作,以及兒子大聲喊出的話體會兒子的受不了,對這枚金幣的珍惜。
    “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是第二學段閱讀教學的核心工程,是學生閱讀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學生只有具備了“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才能順利地進行高年級的閱讀學習。所以在教學中不可忽視對語言的理解、揣摩、積累和運用。通過對這篇文章的深入解讀,我找到了“受不了”這個切入點。通過緊緊抓住文中兩次出現(xiàn)的“受不了”一詞,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激發(fā)想象,朗讀感悟。通過對這個詞的品析,輻射到對整篇文章蘊含的豐富人文內(nèi)涵的感悟??梢詼蚀_體會到文本所要表達的情感。
    合作學習是課表提倡的新理念之一,但由于本文課文內(nèi)容淺顯易懂,沒有過難的需要小組合作才能完成的問題。所以我只是把合作學習放在了分角色朗讀這個環(huán)節(jié)。小組內(nèi)讀,每個人都可以獲得讀、評、說的機會。有助于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評的能力。
    通過對課標、教材、學生的解讀,我在第二課時設定了以下目標:
    1.閱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人物心情,感悟文章蘊含的豐富人文內(nèi)涵。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兒子“受不了”的心情。
    3.引領學生懂得要以誠實的勞動換取金錢,感悟只有親手創(chuàng)造的財富才會珍惜的道理。初步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通過朗讀課文,了解人物特點,體會人物心情,讓學生懂得要以誠實的勞動換取金錢,感悟只有親手創(chuàng)造的財富才會珍惜的道理。
    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兒子“受不了”的心情。
    整堂課緊緊抓住文中兩次出現(xiàn)的“受不了”一詞,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激發(fā)想象,從而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主旨。在分析父親、兒子個性特點學生后,很自然地得出了父親“受不了”的原因,緊接著找文中的另一個受不了以及他受不了的原因、受不了到了什么程度。這樣的設計脈絡清楚、條理清晰。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加上入情入境,聲情并茂的朗讀,很自然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要以誠實的勞動換取金錢,只有親手創(chuàng)造的財富,才懂得去珍惜。
    教學中抓住兩組意思相反的詞“辛勤”“省吃儉用”和“懶惰”“花錢如流水”,使孩子們從中感悟到這對父子截然不同的特點,從而理解到父親受不了的原因;抓住“苦差事”“當牛做馬”體會了勞動的艱辛。抓住“忙跑”“抓”“大聲叫”等動作以及兒子大聲喊出的話,體會到了兒子的受不了,對這枚金幣的珍惜。兒子做了哪些苦差事的補充想象;根據(jù)課件中的關鍵詞質(zhì)疑,都是扎扎實實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
    語文課堂是聽、說、讀、寫的主陣地。這堂課以“讀”為主線,創(chuàng)設了大量的速讀、默讀、分角色讀,教師引讀等讀書的環(huán)節(jié),使學生走進文本,品析詞句,走進人物的內(nèi)心,在情感上產(chǎn)生共鳴,用讀來表現(xiàn)人物內(nèi)心的感受。在讀中學習、積累語言、培養(yǎng)語感,體味情感,理解詞語,理解課文。引領學生能力的發(fā)展。續(xù)寫的設計為學生找到了閱讀與習作的結(jié)合點,學生因需而寫,有話可說。
    根據(jù)對課標的認識、依據(jù)對教材的把握,本課的教學我設計了如下的環(huán)節(jié):
    1.學習體會父親的受不了。
    2.學習體會兒子的受不了。
    (1)瀏覽全文找另一個“受不了”:是誰受不了?他是因為什么而受不了?
    (2)默讀課文,勾畫描寫父親三次扔金幣,兒子不同反應的句段。
    (3)交流反饋,引領學生明確父親三次扔金幣兒子不同的反應。
    (4)引導學生質(zhì)疑、釋疑。知道父親第一、二次扔進火爐的金幣都是媽媽給的所以兒子毫不珍惜,滿不在乎。第三次扔的金幣是他自己掙的,所以他受不了。
    (5)分角色朗讀課文21---28自然段,初步體會兒子的受不了。領悟父親堅持讓兒子自己掙一枚金幣的用意。
    (6)深入體會兒子的“受不了”
    1.談收獲
    2.贈名言
    《勞動最光榮》的視頻歌曲可以更形象地讓學生認識到要以誠實的勞動換取金錢,要珍惜勞動成果。
    板書設計力求體現(xiàn)本文的主旨,而本課的主旨是通過對重點詞句的理解來獲得的,重點詞語的板書清晰明了地呈現(xiàn)了課文中兩位主人翁的特點以及他們受不了的原因。有助于學生建立形象,認識人物,體會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板書設計
    一枚金幣
    (珍惜)
    父親兒子
    辛勤勞動省吃儉用懶惰花錢如流水
    受不了
    扔掙
    一枚金幣讀后感篇十九
    《一枚金幣》是北師大版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第十單元《金錢》中的一篇主體課文。課文講述了一個辛勤勞動、省吃儉用把兒子養(yǎng)大成人的老人,看到兒子長大后懶惰成性,花錢如流水,萬般心痛與無奈,只好打算將所有的財產(chǎn)送給別人,而決不留給這種兒子的失望心情。接著講述了母親放縱兒子來蒙騙老人,兩次被識破,最后只好勸兒子自己去掙一枚金幣,以及老人第三次把金幣扔進火爐里,驗證這枚金幣確實是兒子掙來的故事。通過本單元和本課的學習,讓學生懂得要以誠實的勞動換取金錢,感悟只有親手創(chuàng)造的財富,才會珍惜的意義。
    二、說學情。
    這是一篇故事性較強的課文,語言通俗,內(nèi)容易懂,但要明白其中所揭示的道理,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并不容易。因為現(xiàn)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家長在物質(zhì)上盡量滿足孩子,因此在孩子的心中,金錢來的很容易,于是出現(xiàn)花錢無計劃,大手大腳的不良習慣,希望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能讓孩子珍惜財富,把錢花在有意義的地方,懂得金錢的真正價值。
    三、說教學目標、重難點。
    教學目標:
    (1)圍繞兩次“受不了”,抓住相關的重點詞:兩組意思相反的詞,辛勤、省吃儉用和懶惰、花錢如流水,感悟到這對父子截然不同的特點,從而理解父親“受不了”的原因。抓住“掙、當牛做馬、苦差使”,體會兒子“受不了”的心情。
    (2)了解人物特點,體會人物心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讓學生懂得親自創(chuàng)造的財富才會予以珍惜的道理。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教學重難點:重點體會兒子的“受不了”。
    四、說教學過程。
    整堂課緊緊抓住文中兩次出現(xiàn)的“受不了”一詞,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激發(fā)想象,從而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主旨。
    首先,找出文中兩個受不了后,師生共同體會父親的心情,在學生明確了父親“受不了”的原因后,,進一步體會受不了,帶著傷心、憤怒心情作出的決定,并指導學生進行有感情的朗讀。
    然后,引導學生體會兒子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掙來的一枚金幣不被認可而傷心氣憤的“受不了”。為了深入走進兒子的內(nèi)心世界,在情感上與兒子產(chǎn)生共鳴,我引導學生豐富文本內(nèi)容:想象兒子在一周內(nèi)都會幫人家干些什么?他會吃哪些苦?這些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使學生感悟到兒子掙錢的艱辛,再去體會兒子“受不了”的所作所為就顯得順理成章。最后,孩子在朗讀兒子因為受不了而質(zhì)問父親的話時,就能做到入情入境,聲情并茂。
    最后,揭示文章的主旨:只有親手創(chuàng)造的財富,才懂得去珍惜。
    語文課堂是聽、說、讀、寫的主陣地。這堂課以“讀”為主線,在自讀課文的環(huán)節(jié)中,要求學生帶著問題邊讀邊畫,思考;然后創(chuàng)設大量的環(huán)節(jié),使學生走進文本,品析詞句,走進人物的內(nèi)心,在情感上產(chǎn)生共鳴,用讀來表現(xiàn)人物內(nèi)心的感受。在讀中學習、積累語言、培養(yǎng)語感,體味情感,理解詞語,理解課文。
    五、板書設計。
    (勤勞的、省吃儉用)老人。
    一扔。
    二扔。
    再扔。
    (懶惰的、花錢如流水)兒子。
    一笑。
    又笑。
    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