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基本條件。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優(yōu)秀教案范文,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語言故事教案篇一
大班的幼兒雖然已有了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及辨別是非的能力,但對公共場所的一些行為規(guī)范只是一知半解。故事《鼠娃娃點燈》里的動物形象容易被幼兒接受,能更好的幫助幼兒理解“吸煙有害健康”這個道理,學會在公共場所提醒家長或他人不吸煙。
1、初步知道有些公共場所如醫(yī)院、圖書館、電影院……是禁止吸煙的,培養(yǎng)幼兒的公德意識。
2、認識“請勿吸煙”標志圖。
3、知道吸煙不僅對自己有害,對周圍不吸煙的人同樣有害,提醒人們不吸煙。
4、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5、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1、標志圖(紙偶),《鼠娃娃點燈》圖書若干本。
2、相關(guān)圖片及投影儀。
1、教師出示紙偶:標志圖,以第一人稱口吻,引導幼兒認識“請勿吸煙”標志。
2、聽故事《鼠娃娃點燈》,讓幼兒了解吸煙不僅對吸煙的人有害處,而且對在吸煙人的周圍不吸煙的人同樣在害處。重點:知道吸煙有害健康。
3、分組活動:講故事、畫標志圖、自編兒歌等。
指導重點:指導幼兒圍繞吸煙有害健康,積極聯(lián)想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自編兒歌。
活動中適時地給予幼兒引導和鼓勵,使他們能在支持性環(huán)境中自主地探討和發(fā)揮。作為一個引導者,能從不同的角度激發(fā)幼兒的積極性,擴展他們的思維,鼓勵幼兒用不同的方式表現(xiàn)自己?;顒釉O計新穎,具有創(chuàng)新特點。
大班語言故事教案篇二
1、認真聽故事,理解故事內(nèi)容。
2、喜歡探究,在活動中體驗腳的重要作用。
認真聽故事,理解故事內(nèi)容。
《左腳右腳要分家》故事圖卡
1、請幼兒聽指令用雙腳做動作,例如走路、跳躍等動作。
2、出示《左腳右腳要分家》故事圖卡,講故事。
3、向幼兒提問:
(1)左腳和右腳合作能做什么事情?(走路、上下車、跳繩。)
(2)左腳和右腳為什么吵架?(右腳不小心踩了左腳一下。)
(3)左腳和右腳分家以后,出現(xiàn)了什么情況?(不能走路,還會摔倒。)
(4)你認為左腳和右腳能分家嗎?為什么?(自由回答。)
4、請幼兒用“我有一雙腳,我會……”口頭造句。
5、請腳受過傷的小朋友講一講:“如果一只腳受傷了,走路或者做事情的時候有什么不方便?”啟發(fā)幼兒明白要在平時保護好自己的雙腳。
本次活動讓孩子們先看、再想、接著問、然后聽、最后演,始終將孩子們放在主體地位,使孩子們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能力和想象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發(fā)展,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大班語言故事教案篇三
1.鼓勵幼兒樂于參與集體活動,愿意與他人交流情感,分享快樂。2.進一步發(fā)展幼兒思維,提高口語表達能力。3.通過理解故事《孤單單與熱鬧鬧》,幫助幼兒了解元宵節(jié)習俗;豐富詞匯:紅彤彤、害羞。
:發(fā)展幼兒思維,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進一步理解孤單與熱鬧的含義,豐富幼兒情感。
物質(zhì):課件圖片(孤單與熱鬧)、紅綢子、小高蹺、鑼、鼓、教具鞭炮、課件-幼兒歌曲《如果幸福你就拍拍手》。
知識:幼兒已有的生活的經(jīng)驗
活動方式:集體和個別相結(jié)合
一、導入:出示課件(孤單與熱鬧的圖片),師:瞧,咱班今天來了好多小客人,仔細看一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小結(jié):這是一個孤單的小朋友;這群小朋友在一起玩,很熱鬧。
二、展開:
1.教師講故事《孤單單與熱鬧鬧》,幫助幼兒了解元宵節(jié)習俗:
(1)元宵節(jié)為什么這么快樂?引導幼兒說說元宵節(jié)習俗,如:踩高蹺、舞獅子、敲鑼打鼓扭秧歌等等。
(2)請幼兒用各種實物教具學一學元宵節(jié)習俗,如:扭秧歌、放鞭炮、踩高蹺等等。
2.通過討論故事,豐富詞匯“紅彤彤”、“害羞”,發(fā)展幼兒思維,提高口語表達:
(1)那小米在元宵節(jié)這一天快樂嗎?開始的時候怎么樣?什么叫害羞?你害羞過嗎?因為害羞,所以他沒好意思出去玩,就感覺到了孤單。
(2)你什么時候覺得孤單了?孤單的時候你最希望什么?
(3)后來呢?和小伙伴們玩了什么?這時候他的心情怎樣?
(4)你喜歡孤單單還是熱鬧鬧?為什么?鼓勵幼兒多參與集體活動,愿意與他人交流情感,分享快樂。
三、結(jié)束:播放課件歌曲《如果幸福你就拍拍手》,幼兒感受分享快樂的幸福。
四、延伸:發(fā)散幼兒思維:小朋友,你還知道有關(guān)元宵節(jié)的其它習俗嗎?欣賞課件,豐富幼兒經(jīng)驗。
大班語言故事教案篇四
1、認識自己的名字,了解自己名字的含義和名字背后的故事。
2、體會家長對自己的期望,增強自信心。
1、事先請幼兒向家長了解自己名字的寫法,含義和取名字的小故事。
2、寫有幼兒名字的各色小紙片分散的貼在大展板上。
3、彩色紙、彩色筆若干。
4、課件《百家姓》《梵高》
一、找找我的名字
——師:平時,小朋友總叫我“李老師”,你們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嗎?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今天李老師帶來了好多好多的名字,(出示名字大展板)
——師:請小朋友仔細看一看,這上面有你的名字嗎?這上面也有我的名字,我來找一找,我把名字介紹給大家后,希望小朋友能大聲的向我問好!這是我的名字“李愛玲”。(幼兒:李愛玲好?。?BR> ——師:誰想來找一找自己的名字,并像老師這樣把名字介紹給大家。(請3-5個小朋友來找自己的名字)
——師:小朋友真棒!老師相信你們都能找到自己的名字。
二、說說我的名字
1、我們的名字一樣嗎?
——師:我們的名字一樣嗎?為什么不一樣?如果我們的名字都一樣會發(fā)生什么事?
——師:我們的名字是各不相同的',就像一個個小符號代表著我們自己。
2、姓的秘密
“姓”是怎么來的?
——師:你們猜一猜,我們名字的第一個字是什么?“姓”是怎么來的?你姓什么?你為什么姓“x”?(鼓勵幼兒自由回答)
——小結(jié):我們多數(shù)人的姓是隨爸爸的,但也有少數(shù)人是隨媽媽的姓。
你還知道哪些姓?
——師:你還知道哪些姓?(鼓勵幼兒自由回答)
——師:其實我們中華民族的姓氏可多了,大約有四五百種。你們看(出示課件:百家姓)
——師:在我們活動室的墻上也有“百家姓”,有時間我們可以去找一找有沒有你的姓。
——師:我們多數(shù)人的姓都排在了名字的最前面,還有一些少數(shù)民族的姓在中間,一些外國人的姓在名字的后面?。ǔ鍪菊n件:梵高)
2、名字的故事
——師:我們姓的后面就是我們的名字了,老師相信我們每個人名字的背后都有一個有趣的小故事,你們想不想聽一聽老師名字背后的故事呢?(老師介紹自己名字的故事:我剛出生的時候,家里每一個人都高興極了,給我取個什么名字呢?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爸爸還跑去請教有學問的人,還翻了好多書,最后決定給我取名叫“愛玲”,希望我是一個心地善良,有愛心,既聰明又伶俐的小女孩兒。我非常喜歡自己的名字。)
——師:你能不能講一講關(guān)于你名字的故事呢?(請3-4個男孩,3-4個女孩自由發(fā)言)
——師:我發(fā)現(xiàn)男孩和女孩的名字是不同的,小女孩比如:卓珈、伊涵、瑩睿,她們的名字很秀氣,很可愛,很美,一聽就是個小女孩。小男孩,比如:浩宇、堃銘、達一,他們的名字很響亮、很大氣,一聽就是個小男孩兒。
——師:小朋友這么喜歡自己的名字,我們就大聲自豪地喊出自己的名字,我叫:(全體幼兒齊聲喊出自己的名字)
三、寫寫我的名字
——師:你們想不想寫一寫自己的名字呢?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各種顏色的紙片和彩筆,小朋友呢要先到展板上找到自己的名字取下來,然后選擇自己喜歡的紙和筆,可以照著寫一寫自己的名字。寫完后可以把自己名字的故事講給你身邊的小朋友聽,我們快畢業(yè)了,你還也把自己的名字送給好朋友留個紀念。好,這組小朋友起立先找到自己的名字并取下來。(為了有秩序,將幼兒分成三組找名字,在幼兒寫和講的過程中,老師巡回指導。)
大班語言故事教案篇五
1、能理解作品的內(nèi)容,試著分析猴子的性格特點。
2、通過看看、聽聽、講講初步地感受故事的主題。(今天的事要今天做,不能等明天)
3、在集體活動中積極地參與討論,敢于表現(xiàn)自己。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jié)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等明天故事碟片、錄音機、幻燈片。猴子、小松鼠等圖片。
一、欣賞故事圖片。
師;今天,孫老師帶來了一些圖片,請小朋友們仔細看,圖上有誰?(播放幻燈片)
這么多小動物在一起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呢?它們在干什么呀?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二、幼兒分段傾聽故事,初步理解作品的內(nèi)容。
播放故事第一段后提問
(1)、樹林里下雨了,小動物們都回家了,小猴在干什么?
(2)、小猴子找不到躲雨的地方,它心理是怎么想的?(引導幼兒重點學說“等明天雨停了,我一定要蓋一座新房子,我要蓋一座美麗的房子,有高高的屋頂,大大的門窗”)
繼續(xù)欣賞第二段故事。
(3)、第二天,小猴有沒有蓋房子?蓋好了嗎?小猴不蓋房子,它想干什么(玩)它怎么說的?(引導幼兒學說“天氣這么好,還是多玩一會兒吧,蓋房子等明天再說吧”)
繼續(xù)欣賞第三段故事。
(4)、第二天,小猴子起來后干了什么?(畫房子圖樣)
(5)、小松鼠看見了怎么問小猴子的?(學說“這么大的房子,你什么時候才能蓋好呀?”)小猴子是怎么回答的?(引導幼兒學說“快了,明天明天就蓋好了,我要請很多很多朋友來我新蓋的餓房子里做客”)
(6)、說完這些話,小猴子又干了什么?(去請朋友了)
繼續(xù)欣賞第四段故事。
(7)、第二天,動物朋友都來了,小猴子還沒醒它在干什么?(做夢)小動物們叫醒了小猴子問(引導幼兒一起說“小猴子,你的新房子在哪里呀?”)小猴子呢,它是怎么回答的?(引導幼兒學說“我不是叫你們明天來嗎?等明天,明天房子就蓋好了”)
(8)、小朋友,你們喜歡這只小猴子嗎?為什么?
小結(jié):是呀!小猴子做事情老等明天,所以房子一直蓋不好,我們可不能象小猴子一樣。
師:這個故事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和小猴子有關(guān),誰知道?(請幼兒說說)小猴子做事總是等明天、等明天,這個故事的名字就叫——(引導幼兒一起說出故事名字等明天)
三、完整傾聽故事。(播放碟片故事等明天)
四、遷移經(jīng)驗。
師:故事里的小猴子該房子總是等明天,最后,房子一直沒蓋好,下雨了,只能東躲西藏,被雨淋,那我們小朋友,如果今天的事來不及做,我們是不是象小猴子一樣一直等明天呢?那我們該怎么做?(引導幼兒大膽思考,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小結(jié):對,我恩應該找休息時間,今天的事今天做,而且還應該說到做到,認認真真,這樣才能把事情做好。
五、延伸活動
表演故事《等明天》。
通過這樣的活動給小朋友以自由寬松的發(fā)揮空間,讓這些可愛的小朋友真正的成為課堂上的主宰者,理解他們,接納他們的不足,積極指正他們的錯誤。以免下次犯同樣的錯誤。同時在活動中,我也體會到小朋友們渴望被重視渴望主動在其他小朋友面前表現(xiàn)自己,因此以后要多多開展此類活動,在不斷的教學反思中才能創(chuàng)造出更有質(zhì)量的教學活動,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專業(yè)化水平。
大班語言故事教案篇六
認知目標:知道一棵樹各部分的名稱和功能技能目標了解植物對人類、動物生存的重要性。(重點)
情感目標:培養(yǎng)幼兒熱愛植物的情感。
【活動準備】指偶。
導入:
1、教師有聲有色的講故事。
提問:故事中有誰?小蜜蜂采到又香又甜的蜂蜜了嗎?
(故事中有小蜜蜂、梨樹公公、梨花姐姐、樹葉哥哥、樹干大叔)
2、教具演示,串講故事,啟發(fā)幼兒說出故事中的主要情節(jié),進一步加深對故事內(nèi)容的理解。
提問:
(1)蜜蜂采到香香甜甜的蜂蜜了嗎?在什么地方采到的?(采到了,在梨花上采到的。)
(2)梨花為什么開的又香又美麗?(樹葉哥哥每天用陽光和水分制造成養(yǎng)料送給梨花,所以梨花開的又香又美麗。)
(3)小朋友能摘梨花嗎?(不能。要愛護樹木)
(4)梨樹怎樣才能結(jié)出又大又香甜的果子?(果農(nóng)叔叔給梨樹澆水、施肥、捉蟲、梨樹才能結(jié)出又大又香甜的果子。)
課后組織幼兒分角表演故事。
大班語言故事教案篇七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鉛筆盒上的故事》,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鉛筆盒——是幼兒生活中常用的`學習用具,它具有設計巧妙、拿取方便的特點,而且鉛筆盒上面的圖畫豐富有趣,能引起幼兒聯(lián)想,擴散幼兒思維,因此,我們以鉛筆盒為素材,精心設計了本次語言講述活動——“鉛筆盒上的故事”?;顒又形覀兿Mㄟ^講述、做推銷員等活動,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語言組織能力樂與人合作、交往的能力。
1、引導幼兒根據(jù)鉛筆盒上的圖畫,通過想象,創(chuàng)編一個有情節(jié)的故事。
2、通過講述活動和做推銷員等活動,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語言組織能力及樂于與人合作、交往的能力。
3、通過活動,培養(yǎng)幼兒愛護文具的良好習慣。
1、收集各種各樣的鉛筆盒,布置鉛筆盒展銷會會場。
2、幼兒課前設計制作購物券若干。
3、投影儀與電視機。
一、參觀鉛筆盒展銷會,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師:“嘿,小朋友,鉛筆盒展銷會開始了,我們一起到里面參觀吧。”
2、交代參觀要求,幼兒自由參觀,教師巡回指導。
3、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喜歡的鉛筆盒。
二、教師引入課題。
師:“這些好看的鉛筆盒里,每個都藏著動聽而美妙的故事,你們想聽嗎?”投影儀展示鉛筆畫面,教師示范講述故事。
三、幼兒觀察、想象,講述鉛筆盒上的故事。
師:“你們也想為鉛筆盒編一個好聽的故事嗎?請你認真觀察鉛筆盒上的圖畫,想一想,把它編成一個好聽的故事吧!”
1.提示幼兒根據(jù)自己的鉛筆盒上的圖畫展開想象,編講故事,教師巡回指導。
2.鼓勵幼兒與同伴互相交流,講述自編故事。
3.請個別幼兒到集體面前講述字編故事,教師進行簡單小結(jié)。
四、推銷鉛筆盒。
師:“展銷活動開始啦!學派臺,把我們的鉛筆盒介紹給客人吧!”幼兒邀請客人參觀并向他們推銷鉛筆盒。
五、結(jié)束活動。
師:“小朋友們,今天的推銷活動可成功啦,賣出了好多鉛筆盒。我們大家一起去慶祝吧!”播放歡快音樂,結(jié)束活動。
大班語言故事教案篇八
童話是兒童文學的一種體裁,它以現(xiàn)實生活為基礎,通過豐富的想象,把故事中的事物描繪得有思想、有感情,富有生命力和教育意義。
《城里來了大恐龍》是一篇充滿兒童情趣的童話故事,它采用擬人的手法,以恐龍的基本特征作為推進故事的線索,通過恐龍到城里給大家?guī)砺闊┖涂鞓返墓适?,讓幼兒感受幫助別人,會收獲快樂。故事邏輯清晰、內(nèi)容淺顯,易于幼兒理解。
從學前階段到小學低年級,故事是兒童閱讀的主要材料。4、5歲的幼兒連貫性語言開始發(fā)展,能夠正確地說簡單的句子,具有一定的口語表達能力,成人可以和幼兒一起開展分享閱讀,在閱讀中注意口頭語言與文字的對應關(guān)系,并增加預期和假設的提問,猜想事件的發(fā)展。
《城里來了大恐龍》正好適合這個年齡段的幼兒理解。
根據(jù)《綱要》精神、中班幼兒語言發(fā)展實際水平、以及本故事具有的特點,確定本活動的目標為:
1、情感目標:幫助幼兒體驗恐龍的不同心情,體會給別人帶來便利的快樂。
故事具有很好的教育意義,它能培養(yǎng)幼兒的品質(zhì)與情操。在故事《城里來了大恐龍》中,情感目標在于發(fā)展幼兒的社會性,體驗恐龍給人們帶來麻煩和便利的心情,從而激發(fā)幼兒關(guān)愛別人的情感。
2、知識目標:初步理解故事內(nèi)容,掌握故事名稱、角色及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學習詞組:啪噠啪噠、吱咕吱咕。
《綱要》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傷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yōu)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此次活動,就是讓幼兒欣賞、傾聽、講述、反思故事,使幼兒逐漸理解故事內(nèi)容,學習詞匯、語句等。
3、能力目標:鼓勵幼兒嘗試運用已有的經(jīng)驗大膽想象,講述恐龍來到城市所發(fā)生的事情。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故事虛擬、夸張的特點,正好滿足幼兒充滿想象的心理特征。在故事《城里來了大恐龍》里,引導幼兒對故事情節(jié)和角色對話進行合理想象,大膽講述,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
由此,我確定本次活動的教學重難點是:
教學重點: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nèi)容和情節(jié),以及發(fā)生這些事情的原因。
教學難點:鼓勵幼兒嘗試運用已有的經(jīng)驗大膽想像,大膽講述恐龍來到城市所發(fā)生的事情。(幼兒講述的效果與幼兒自身已有經(jīng)驗,幼兒語言的發(fā)展,教師的引導有關(guān),因此,把這點作為難點。)
一次成功的活動需要精心的準備。幼兒經(jīng)驗上的`準備,可以為活動的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對教具及教學環(huán)境的準備,可以使幼兒在更形象直觀的環(huán)境里學習。
1、幼兒經(jīng)驗準備:對恐龍相關(guān)知識的了解。
2、課件準備。符合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動畫形象生動有趣,能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說教法:
托爾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學需要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次活動,我采用多種教學方法,重視"教師主導、幼兒主體,"以問題引導為主線,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引導幼兒主動學習。
1、教法:
演示法:展示生動形象的教具,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nèi)容。
活動中主要運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幼兒了解故事情節(jié),理解故事內(nèi)容,形象地感受童話。
講述法:通過生動形象的講述,幫助幼兒多角度感受故事。
教師用適當?shù)恼Z言,講大恐龍"啪嗒啪嗒"地走時,語氣加重,動作夸張,更好的突出恐龍大而重的形象。
談話法:提出話題,引起共鳴。
如請小朋友共同討論:你喜歡這只恐龍嗎?為什么?
提問法:引導幼兒觀察事物,尋找問題答案的方法。
我主要運用了反思性提問:恐龍給大家?guī)砹寺闊?,這是他愿意的嗎?假設性提問:如果你是大恐龍,你會怎么做?等。
2、說學法:
觀察法:利用課件,讓幼兒欣賞觀察,猜測故事的發(fā)生。
幼兒對故事內(nèi)容的講述都是基于觀察的基礎上的。幼兒除了觀察圖片外,還可以觀察一些重復出現(xiàn)的文字,引起幼兒對文字的興趣。
討論法:幼兒互相合作,共同探討問題。
討論法的運用給了每個幼兒說的機會,對幼兒語言的發(fā)展具有特殊的意義。
講述法:幼兒看圖合理想象,表達自己的想法。
我采用引導幼兒講述恐龍的特征、猜測故事的發(fā)展、自由看書講述,多種形式的講述,讓幼兒的語言能力在運用的過程中得到發(fā)展。
大班語言故事教案篇九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語言故事小桃仁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傾聽故事,了解小桃仁發(fā)芽的條件與過程,學習詞:桃仁、挺
2、知道誰幫助了小桃仁,體驗春風、春雨、太陽光對小桃仁的愛及小桃仁變成小桃樹的自豪的心情。
3、嘗試用適當?shù)恼Z氣表現(xiàn)出故事中角色的對話。
4、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故事。
5、根據(jù)已有經(jīng)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1、課件《小桃仁》
2、教學掛圖三、用過的一次性紙杯、玉米種子(也可其他)小桃核。
一、猜謎、引入課題。
二、看課件,聽錄音,欣賞一遍故事《小桃仁》
提問: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小桃仁變成了什么?
三、結(jié)合教學掛圖引出提問,幼兒根據(jù)故事記憶回答
1、小桃仁在誰的幫助下變成了小桃樹?
2、它們是怎樣幫助小桃仁的?
3、小桃仁的心情是怎樣的?它為什么要挺直了身子?
分段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nèi)容,引導幼兒感受春風、春雨、太陽光和桃樹媽媽親切的語氣、不同的語調(diào)。重點引導幼兒學習春風、春雨、太陽光、桃樹媽媽和小桃仁說的話。
四、總結(jié):
小桃仁發(fā)芽生長的三個必要條件和其生長過程,進一步體會小桃仁是在眾人幫助下成長起來的,體驗愛與被愛的美好。
拓展提問:小朋友是在誰的愛撫下長大的?
五、觀看課件,完整欣賞故事可讓能力強的幼兒看圖復述故事,注意幼兒的觀察能力與詞匯。
六、幼兒操作:種玉米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樣東西,小朋友認識嗎?(出示玉米種子)
2、小朋友想不想看看自己種出來的玉米什么樣子?指導幼兒種植玉米。
七、活動延伸
1、請幼兒在表演區(qū)分角色表演故事。
2、提醒孩子定期照顧與觀察自己種的玉米。
大班語言故事教案篇十
1、幼兒對故事有初步印象,能簡單進行描述
2、幼兒懂得“以大欺小”這個新詞的意思
3、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友善地對待他人,不以大欺小
活動重點:能夠深層次地懂得“以大欺小”的意思
活動準備:ppt、動物卡通圖片、音頻
活動方法:啟發(fā)法、視聽講做結(jié)合法、直觀法
(2)6分鐘左右講述故事內(nèi)容,結(jié)合幻燈片的放映
(3)5分鐘左右的師生問答,通過向幼兒提問故事中的細節(jié)問題(按故事發(fā)展順序):
1、狗熊遇到的第一位小動物是誰?
2、接著狗熊又遇到了誰?又讓他做了什么?
4、最后是誰來幫助小猴子拿回了帽子,他還將狗熊怎么了呢?
5、后來,狗熊再也不干什么事之后,森林里的小家伙們都愿意和他交朋友了呢?幼兒按提問順序回憶故事內(nèi)容,將記住的故事內(nèi)容整理成串。
(4)5分鐘左右時間為幼兒講解“以大欺小”的意思。先請幼兒舉手回答,根據(jù)故事內(nèi)容引導他們進行解答。再進一步為他們具體解釋,將“以大欺小”運用于具體的情境句子幫助幼兒更好的進行理解。
活動延伸:回家講故事給爸爸媽媽聽表演舞臺劇
森林里住著一只狗熊,它常常欺負小動物。清早,狗熊一出門,看見小鴨子在河里游泳,就悄悄地躲到樹背后,悄悄地撿起一塊石頭,往河里扔。小鴨子以為狐貍來了,嚇得趕緊躲到蘆葦叢里。狗熊說:"哈哈哈哈,膽小鬼!"小鴨子說:"狗熊最壞!"狗熊繼續(xù)往前走,看見小刺猬,便攔住它,叫它背著蘋果走路。小刺猬害怕狗熊,只得乖乖地背著蘋果走路。狗熊說:"哈哈哈哈,不中用的小家伙!"小刺猬說:"狗熊盡欺負人!"狗熊繼續(xù)往前走,看見小猴子,跑過去奪下小猴頭上的草帽戴在自己頭上。小猴說:"狗熊哥哥,把草帽還給我吧,狗熊哥哥,把草帽還給我吧,"狗熊說:"你有本事自己來拿呀!"長頸鹿來了,低小結(jié):天鵝和鴨子為了贏得比賽,不管誰來影響它們,它們堅持一根羽毛也不能動,還沒有分出輸贏,比賽繼續(xù)。
1、提問:后來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和你邊上的好朋友一起講一講。
2、幼兒嘗試連貫講述故事情節(jié)。
3、大膽猜想故事結(jié)尾。
提問:鴨子有沒有被狐貍吃掉呢?故事的結(jié)局會是怎樣的?
1、師生共同講述故事。
2、幼兒選擇分組,說一說自己的理由。
提問:比來比去,鴨子和天鵝到底誰贏了,誰來說說你的理由?
3、小結(jié):比堅持不動那是天鵝贏了,但沒有鴨子,天鵝就會被大灰狼吃掉,輸贏還有用嗎?是啊,沒有什么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了。鴨子一開始也想贏得比賽堅持不動,但當它看到朋友有危險的時候,放棄了輸贏,勇敢地沖了上去救自己的朋友,因為它覺得友誼比輸贏重要的多。
《一根羽毛也不能動》是一個簡單得再簡單不過的故事,是一個單純再單純不過的故事。故事中的鴨子和鵝,比來比去,各有長短,但是他們非得比個高下,甚至連不動都可以比得這么認真,蜜蜂來了,兔子來了,烏鴉來了,風來了,他們兩個都沒有動一下。但是當狐貍來了,他決定把鵝當作晚餐,鴨子才發(fā)現(xiàn),成為唯一的、真正的、永遠的冠軍中的冠軍,沒有比當一個朋友來的重要。
對于繪本教學,老實說我比較生疏,真不知如何去上,上課之前我聽了常州兩位老師的課,并模仿了堵老師的《一根羽毛也不能動》的這節(jié)課,因為是第一次接觸繪本教學,對活動的目標,重難點以及引導提問把握不好。因為在理解中繪本教學和語言活動的區(qū)別應該是更多得讓幼兒去欣賞觀察圖片,然后開闊思路發(fā)揮想象。但是我在這個活動的時候卻沒有很好的把握這一點,還有就是覺得語言、聲情并茂等自身的素質(zhì)還不夠。整個活動下來我發(fā)現(xiàn)這堂課的不足之處甚多如:幼兒提問不到位,幼兒游戲不到位。最大的不足就是重點內(nèi)容沒有掌握好,活動結(jié)束后,發(fā)現(xiàn)有好多值得反思的東西。
首先,從幼兒的提問上來說,應該鼓勵幼兒大膽猜猜、說說。但是活動中并沒有重點展開或是體現(xiàn),沒有給幼兒充分的時間去想象天鵝和鴨子比賽時的緊張神態(tài)和激動的心情。而是一個接著一個地出示ppt,把天鵝和鴨子玩木頭人的游戲輕描淡寫了,其實原本教案設計中是有的,但是在活動中就忘記了展開,所以這點我覺得活動的目標沒有達到是最大的失敗。
其次,在活動過程中,幼兒玩木頭人這個游戲我掌握的不好,沒有讓幼兒盡情發(fā)揮,可能是我平時與幼兒之間缺少溝通的原因造成的吧。
另外就是活動中我的言語表達我覺得還有欠缺,不夠生動,那樣的話,更能吸引幼兒對活動的興趣。最后要說的就是我的心態(tài),活動中特別緊張,導致整個活動讓幼兒難以聽懂讓老師們難以理解?;顒娱_始后就有發(fā)現(xiàn)自己說錯了,但是已經(jīng)沒辦法改過來,只能硬著頭皮說下去。
總之,整個活動過程有太多的不足之處,有太多需要自己反思的地方,作為一名新教師,我想在以后的任教生涯中這樣的公開教學機會還會有很多,我想通過每一次的活動逐步積累經(jīng)驗,逐步學習和反思,讓自己有所提高。
大班語言故事教案篇一
大班的幼兒雖然已有了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及辨別是非的能力,但對公共場所的一些行為規(guī)范只是一知半解。故事《鼠娃娃點燈》里的動物形象容易被幼兒接受,能更好的幫助幼兒理解“吸煙有害健康”這個道理,學會在公共場所提醒家長或他人不吸煙。
1、初步知道有些公共場所如醫(yī)院、圖書館、電影院……是禁止吸煙的,培養(yǎng)幼兒的公德意識。
2、認識“請勿吸煙”標志圖。
3、知道吸煙不僅對自己有害,對周圍不吸煙的人同樣有害,提醒人們不吸煙。
4、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5、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1、標志圖(紙偶),《鼠娃娃點燈》圖書若干本。
2、相關(guān)圖片及投影儀。
1、教師出示紙偶:標志圖,以第一人稱口吻,引導幼兒認識“請勿吸煙”標志。
2、聽故事《鼠娃娃點燈》,讓幼兒了解吸煙不僅對吸煙的人有害處,而且對在吸煙人的周圍不吸煙的人同樣在害處。重點:知道吸煙有害健康。
3、分組活動:講故事、畫標志圖、自編兒歌等。
指導重點:指導幼兒圍繞吸煙有害健康,積極聯(lián)想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自編兒歌。
活動中適時地給予幼兒引導和鼓勵,使他們能在支持性環(huán)境中自主地探討和發(fā)揮。作為一個引導者,能從不同的角度激發(fā)幼兒的積極性,擴展他們的思維,鼓勵幼兒用不同的方式表現(xiàn)自己?;顒釉O計新穎,具有創(chuàng)新特點。
大班語言故事教案篇二
1、認真聽故事,理解故事內(nèi)容。
2、喜歡探究,在活動中體驗腳的重要作用。
認真聽故事,理解故事內(nèi)容。
《左腳右腳要分家》故事圖卡
1、請幼兒聽指令用雙腳做動作,例如走路、跳躍等動作。
2、出示《左腳右腳要分家》故事圖卡,講故事。
3、向幼兒提問:
(1)左腳和右腳合作能做什么事情?(走路、上下車、跳繩。)
(2)左腳和右腳為什么吵架?(右腳不小心踩了左腳一下。)
(3)左腳和右腳分家以后,出現(xiàn)了什么情況?(不能走路,還會摔倒。)
(4)你認為左腳和右腳能分家嗎?為什么?(自由回答。)
4、請幼兒用“我有一雙腳,我會……”口頭造句。
5、請腳受過傷的小朋友講一講:“如果一只腳受傷了,走路或者做事情的時候有什么不方便?”啟發(fā)幼兒明白要在平時保護好自己的雙腳。
本次活動讓孩子們先看、再想、接著問、然后聽、最后演,始終將孩子們放在主體地位,使孩子們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能力和想象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發(fā)展,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大班語言故事教案篇三
1.鼓勵幼兒樂于參與集體活動,愿意與他人交流情感,分享快樂。2.進一步發(fā)展幼兒思維,提高口語表達能力。3.通過理解故事《孤單單與熱鬧鬧》,幫助幼兒了解元宵節(jié)習俗;豐富詞匯:紅彤彤、害羞。
:發(fā)展幼兒思維,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進一步理解孤單與熱鬧的含義,豐富幼兒情感。
物質(zhì):課件圖片(孤單與熱鬧)、紅綢子、小高蹺、鑼、鼓、教具鞭炮、課件-幼兒歌曲《如果幸福你就拍拍手》。
知識:幼兒已有的生活的經(jīng)驗
活動方式:集體和個別相結(jié)合
一、導入:出示課件(孤單與熱鬧的圖片),師:瞧,咱班今天來了好多小客人,仔細看一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小結(jié):這是一個孤單的小朋友;這群小朋友在一起玩,很熱鬧。
二、展開:
1.教師講故事《孤單單與熱鬧鬧》,幫助幼兒了解元宵節(jié)習俗:
(1)元宵節(jié)為什么這么快樂?引導幼兒說說元宵節(jié)習俗,如:踩高蹺、舞獅子、敲鑼打鼓扭秧歌等等。
(2)請幼兒用各種實物教具學一學元宵節(jié)習俗,如:扭秧歌、放鞭炮、踩高蹺等等。
2.通過討論故事,豐富詞匯“紅彤彤”、“害羞”,發(fā)展幼兒思維,提高口語表達:
(1)那小米在元宵節(jié)這一天快樂嗎?開始的時候怎么樣?什么叫害羞?你害羞過嗎?因為害羞,所以他沒好意思出去玩,就感覺到了孤單。
(2)你什么時候覺得孤單了?孤單的時候你最希望什么?
(3)后來呢?和小伙伴們玩了什么?這時候他的心情怎樣?
(4)你喜歡孤單單還是熱鬧鬧?為什么?鼓勵幼兒多參與集體活動,愿意與他人交流情感,分享快樂。
三、結(jié)束:播放課件歌曲《如果幸福你就拍拍手》,幼兒感受分享快樂的幸福。
四、延伸:發(fā)散幼兒思維:小朋友,你還知道有關(guān)元宵節(jié)的其它習俗嗎?欣賞課件,豐富幼兒經(jīng)驗。
大班語言故事教案篇四
1、認識自己的名字,了解自己名字的含義和名字背后的故事。
2、體會家長對自己的期望,增強自信心。
1、事先請幼兒向家長了解自己名字的寫法,含義和取名字的小故事。
2、寫有幼兒名字的各色小紙片分散的貼在大展板上。
3、彩色紙、彩色筆若干。
4、課件《百家姓》《梵高》
一、找找我的名字
——師:平時,小朋友總叫我“李老師”,你們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嗎?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今天李老師帶來了好多好多的名字,(出示名字大展板)
——師:請小朋友仔細看一看,這上面有你的名字嗎?這上面也有我的名字,我來找一找,我把名字介紹給大家后,希望小朋友能大聲的向我問好!這是我的名字“李愛玲”。(幼兒:李愛玲好?。?BR> ——師:誰想來找一找自己的名字,并像老師這樣把名字介紹給大家。(請3-5個小朋友來找自己的名字)
——師:小朋友真棒!老師相信你們都能找到自己的名字。
二、說說我的名字
1、我們的名字一樣嗎?
——師:我們的名字一樣嗎?為什么不一樣?如果我們的名字都一樣會發(fā)生什么事?
——師:我們的名字是各不相同的',就像一個個小符號代表著我們自己。
2、姓的秘密
“姓”是怎么來的?
——師:你們猜一猜,我們名字的第一個字是什么?“姓”是怎么來的?你姓什么?你為什么姓“x”?(鼓勵幼兒自由回答)
——小結(jié):我們多數(shù)人的姓是隨爸爸的,但也有少數(shù)人是隨媽媽的姓。
你還知道哪些姓?
——師:你還知道哪些姓?(鼓勵幼兒自由回答)
——師:其實我們中華民族的姓氏可多了,大約有四五百種。你們看(出示課件:百家姓)
——師:在我們活動室的墻上也有“百家姓”,有時間我們可以去找一找有沒有你的姓。
——師:我們多數(shù)人的姓都排在了名字的最前面,還有一些少數(shù)民族的姓在中間,一些外國人的姓在名字的后面?。ǔ鍪菊n件:梵高)
2、名字的故事
——師:我們姓的后面就是我們的名字了,老師相信我們每個人名字的背后都有一個有趣的小故事,你們想不想聽一聽老師名字背后的故事呢?(老師介紹自己名字的故事:我剛出生的時候,家里每一個人都高興極了,給我取個什么名字呢?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爸爸還跑去請教有學問的人,還翻了好多書,最后決定給我取名叫“愛玲”,希望我是一個心地善良,有愛心,既聰明又伶俐的小女孩兒。我非常喜歡自己的名字。)
——師:你能不能講一講關(guān)于你名字的故事呢?(請3-4個男孩,3-4個女孩自由發(fā)言)
——師:我發(fā)現(xiàn)男孩和女孩的名字是不同的,小女孩比如:卓珈、伊涵、瑩睿,她們的名字很秀氣,很可愛,很美,一聽就是個小女孩。小男孩,比如:浩宇、堃銘、達一,他們的名字很響亮、很大氣,一聽就是個小男孩兒。
——師:小朋友這么喜歡自己的名字,我們就大聲自豪地喊出自己的名字,我叫:(全體幼兒齊聲喊出自己的名字)
三、寫寫我的名字
——師:你們想不想寫一寫自己的名字呢?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各種顏色的紙片和彩筆,小朋友呢要先到展板上找到自己的名字取下來,然后選擇自己喜歡的紙和筆,可以照著寫一寫自己的名字。寫完后可以把自己名字的故事講給你身邊的小朋友聽,我們快畢業(yè)了,你還也把自己的名字送給好朋友留個紀念。好,這組小朋友起立先找到自己的名字并取下來。(為了有秩序,將幼兒分成三組找名字,在幼兒寫和講的過程中,老師巡回指導。)
大班語言故事教案篇五
1、能理解作品的內(nèi)容,試著分析猴子的性格特點。
2、通過看看、聽聽、講講初步地感受故事的主題。(今天的事要今天做,不能等明天)
3、在集體活動中積極地參與討論,敢于表現(xiàn)自己。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jié)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等明天故事碟片、錄音機、幻燈片。猴子、小松鼠等圖片。
一、欣賞故事圖片。
師;今天,孫老師帶來了一些圖片,請小朋友們仔細看,圖上有誰?(播放幻燈片)
這么多小動物在一起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呢?它們在干什么呀?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二、幼兒分段傾聽故事,初步理解作品的內(nèi)容。
播放故事第一段后提問
(1)、樹林里下雨了,小動物們都回家了,小猴在干什么?
(2)、小猴子找不到躲雨的地方,它心理是怎么想的?(引導幼兒重點學說“等明天雨停了,我一定要蓋一座新房子,我要蓋一座美麗的房子,有高高的屋頂,大大的門窗”)
繼續(xù)欣賞第二段故事。
(3)、第二天,小猴有沒有蓋房子?蓋好了嗎?小猴不蓋房子,它想干什么(玩)它怎么說的?(引導幼兒學說“天氣這么好,還是多玩一會兒吧,蓋房子等明天再說吧”)
繼續(xù)欣賞第三段故事。
(4)、第二天,小猴子起來后干了什么?(畫房子圖樣)
(5)、小松鼠看見了怎么問小猴子的?(學說“這么大的房子,你什么時候才能蓋好呀?”)小猴子是怎么回答的?(引導幼兒學說“快了,明天明天就蓋好了,我要請很多很多朋友來我新蓋的餓房子里做客”)
(6)、說完這些話,小猴子又干了什么?(去請朋友了)
繼續(xù)欣賞第四段故事。
(7)、第二天,動物朋友都來了,小猴子還沒醒它在干什么?(做夢)小動物們叫醒了小猴子問(引導幼兒一起說“小猴子,你的新房子在哪里呀?”)小猴子呢,它是怎么回答的?(引導幼兒學說“我不是叫你們明天來嗎?等明天,明天房子就蓋好了”)
(8)、小朋友,你們喜歡這只小猴子嗎?為什么?
小結(jié):是呀!小猴子做事情老等明天,所以房子一直蓋不好,我們可不能象小猴子一樣。
師:這個故事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和小猴子有關(guān),誰知道?(請幼兒說說)小猴子做事總是等明天、等明天,這個故事的名字就叫——(引導幼兒一起說出故事名字等明天)
三、完整傾聽故事。(播放碟片故事等明天)
四、遷移經(jīng)驗。
師:故事里的小猴子該房子總是等明天,最后,房子一直沒蓋好,下雨了,只能東躲西藏,被雨淋,那我們小朋友,如果今天的事來不及做,我們是不是象小猴子一樣一直等明天呢?那我們該怎么做?(引導幼兒大膽思考,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小結(jié):對,我恩應該找休息時間,今天的事今天做,而且還應該說到做到,認認真真,這樣才能把事情做好。
五、延伸活動
表演故事《等明天》。
通過這樣的活動給小朋友以自由寬松的發(fā)揮空間,讓這些可愛的小朋友真正的成為課堂上的主宰者,理解他們,接納他們的不足,積極指正他們的錯誤。以免下次犯同樣的錯誤。同時在活動中,我也體會到小朋友們渴望被重視渴望主動在其他小朋友面前表現(xiàn)自己,因此以后要多多開展此類活動,在不斷的教學反思中才能創(chuàng)造出更有質(zhì)量的教學活動,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專業(yè)化水平。
大班語言故事教案篇六
認知目標:知道一棵樹各部分的名稱和功能技能目標了解植物對人類、動物生存的重要性。(重點)
情感目標:培養(yǎng)幼兒熱愛植物的情感。
【活動準備】指偶。
導入:
1、教師有聲有色的講故事。
提問:故事中有誰?小蜜蜂采到又香又甜的蜂蜜了嗎?
(故事中有小蜜蜂、梨樹公公、梨花姐姐、樹葉哥哥、樹干大叔)
2、教具演示,串講故事,啟發(fā)幼兒說出故事中的主要情節(jié),進一步加深對故事內(nèi)容的理解。
提問:
(1)蜜蜂采到香香甜甜的蜂蜜了嗎?在什么地方采到的?(采到了,在梨花上采到的。)
(2)梨花為什么開的又香又美麗?(樹葉哥哥每天用陽光和水分制造成養(yǎng)料送給梨花,所以梨花開的又香又美麗。)
(3)小朋友能摘梨花嗎?(不能。要愛護樹木)
(4)梨樹怎樣才能結(jié)出又大又香甜的果子?(果農(nóng)叔叔給梨樹澆水、施肥、捉蟲、梨樹才能結(jié)出又大又香甜的果子。)
課后組織幼兒分角表演故事。
大班語言故事教案篇七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鉛筆盒上的故事》,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鉛筆盒——是幼兒生活中常用的`學習用具,它具有設計巧妙、拿取方便的特點,而且鉛筆盒上面的圖畫豐富有趣,能引起幼兒聯(lián)想,擴散幼兒思維,因此,我們以鉛筆盒為素材,精心設計了本次語言講述活動——“鉛筆盒上的故事”?;顒又形覀兿Mㄟ^講述、做推銷員等活動,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語言組織能力樂與人合作、交往的能力。
1、引導幼兒根據(jù)鉛筆盒上的圖畫,通過想象,創(chuàng)編一個有情節(jié)的故事。
2、通過講述活動和做推銷員等活動,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語言組織能力及樂于與人合作、交往的能力。
3、通過活動,培養(yǎng)幼兒愛護文具的良好習慣。
1、收集各種各樣的鉛筆盒,布置鉛筆盒展銷會會場。
2、幼兒課前設計制作購物券若干。
3、投影儀與電視機。
一、參觀鉛筆盒展銷會,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師:“嘿,小朋友,鉛筆盒展銷會開始了,我們一起到里面參觀吧。”
2、交代參觀要求,幼兒自由參觀,教師巡回指導。
3、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喜歡的鉛筆盒。
二、教師引入課題。
師:“這些好看的鉛筆盒里,每個都藏著動聽而美妙的故事,你們想聽嗎?”投影儀展示鉛筆畫面,教師示范講述故事。
三、幼兒觀察、想象,講述鉛筆盒上的故事。
師:“你們也想為鉛筆盒編一個好聽的故事嗎?請你認真觀察鉛筆盒上的圖畫,想一想,把它編成一個好聽的故事吧!”
1.提示幼兒根據(jù)自己的鉛筆盒上的圖畫展開想象,編講故事,教師巡回指導。
2.鼓勵幼兒與同伴互相交流,講述自編故事。
3.請個別幼兒到集體面前講述字編故事,教師進行簡單小結(jié)。
四、推銷鉛筆盒。
師:“展銷活動開始啦!學派臺,把我們的鉛筆盒介紹給客人吧!”幼兒邀請客人參觀并向他們推銷鉛筆盒。
五、結(jié)束活動。
師:“小朋友們,今天的推銷活動可成功啦,賣出了好多鉛筆盒。我們大家一起去慶祝吧!”播放歡快音樂,結(jié)束活動。
大班語言故事教案篇八
童話是兒童文學的一種體裁,它以現(xiàn)實生活為基礎,通過豐富的想象,把故事中的事物描繪得有思想、有感情,富有生命力和教育意義。
《城里來了大恐龍》是一篇充滿兒童情趣的童話故事,它采用擬人的手法,以恐龍的基本特征作為推進故事的線索,通過恐龍到城里給大家?guī)砺闊┖涂鞓返墓适?,讓幼兒感受幫助別人,會收獲快樂。故事邏輯清晰、內(nèi)容淺顯,易于幼兒理解。
從學前階段到小學低年級,故事是兒童閱讀的主要材料。4、5歲的幼兒連貫性語言開始發(fā)展,能夠正確地說簡單的句子,具有一定的口語表達能力,成人可以和幼兒一起開展分享閱讀,在閱讀中注意口頭語言與文字的對應關(guān)系,并增加預期和假設的提問,猜想事件的發(fā)展。
《城里來了大恐龍》正好適合這個年齡段的幼兒理解。
根據(jù)《綱要》精神、中班幼兒語言發(fā)展實際水平、以及本故事具有的特點,確定本活動的目標為:
1、情感目標:幫助幼兒體驗恐龍的不同心情,體會給別人帶來便利的快樂。
故事具有很好的教育意義,它能培養(yǎng)幼兒的品質(zhì)與情操。在故事《城里來了大恐龍》中,情感目標在于發(fā)展幼兒的社會性,體驗恐龍給人們帶來麻煩和便利的心情,從而激發(fā)幼兒關(guān)愛別人的情感。
2、知識目標:初步理解故事內(nèi)容,掌握故事名稱、角色及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學習詞組:啪噠啪噠、吱咕吱咕。
《綱要》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傷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yōu)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此次活動,就是讓幼兒欣賞、傾聽、講述、反思故事,使幼兒逐漸理解故事內(nèi)容,學習詞匯、語句等。
3、能力目標:鼓勵幼兒嘗試運用已有的經(jīng)驗大膽想象,講述恐龍來到城市所發(fā)生的事情。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故事虛擬、夸張的特點,正好滿足幼兒充滿想象的心理特征。在故事《城里來了大恐龍》里,引導幼兒對故事情節(jié)和角色對話進行合理想象,大膽講述,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
由此,我確定本次活動的教學重難點是:
教學重點: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nèi)容和情節(jié),以及發(fā)生這些事情的原因。
教學難點:鼓勵幼兒嘗試運用已有的經(jīng)驗大膽想像,大膽講述恐龍來到城市所發(fā)生的事情。(幼兒講述的效果與幼兒自身已有經(jīng)驗,幼兒語言的發(fā)展,教師的引導有關(guān),因此,把這點作為難點。)
一次成功的活動需要精心的準備。幼兒經(jīng)驗上的`準備,可以為活動的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對教具及教學環(huán)境的準備,可以使幼兒在更形象直觀的環(huán)境里學習。
1、幼兒經(jīng)驗準備:對恐龍相關(guān)知識的了解。
2、課件準備。符合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動畫形象生動有趣,能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說教法:
托爾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學需要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次活動,我采用多種教學方法,重視"教師主導、幼兒主體,"以問題引導為主線,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引導幼兒主動學習。
1、教法:
演示法:展示生動形象的教具,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nèi)容。
活動中主要運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幼兒了解故事情節(jié),理解故事內(nèi)容,形象地感受童話。
講述法:通過生動形象的講述,幫助幼兒多角度感受故事。
教師用適當?shù)恼Z言,講大恐龍"啪嗒啪嗒"地走時,語氣加重,動作夸張,更好的突出恐龍大而重的形象。
談話法:提出話題,引起共鳴。
如請小朋友共同討論:你喜歡這只恐龍嗎?為什么?
提問法:引導幼兒觀察事物,尋找問題答案的方法。
我主要運用了反思性提問:恐龍給大家?guī)砹寺闊?,這是他愿意的嗎?假設性提問:如果你是大恐龍,你會怎么做?等。
2、說學法:
觀察法:利用課件,讓幼兒欣賞觀察,猜測故事的發(fā)生。
幼兒對故事內(nèi)容的講述都是基于觀察的基礎上的。幼兒除了觀察圖片外,還可以觀察一些重復出現(xiàn)的文字,引起幼兒對文字的興趣。
討論法:幼兒互相合作,共同探討問題。
討論法的運用給了每個幼兒說的機會,對幼兒語言的發(fā)展具有特殊的意義。
講述法:幼兒看圖合理想象,表達自己的想法。
我采用引導幼兒講述恐龍的特征、猜測故事的發(fā)展、自由看書講述,多種形式的講述,讓幼兒的語言能力在運用的過程中得到發(fā)展。
大班語言故事教案篇九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語言故事小桃仁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傾聽故事,了解小桃仁發(fā)芽的條件與過程,學習詞:桃仁、挺
2、知道誰幫助了小桃仁,體驗春風、春雨、太陽光對小桃仁的愛及小桃仁變成小桃樹的自豪的心情。
3、嘗試用適當?shù)恼Z氣表現(xiàn)出故事中角色的對話。
4、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故事。
5、根據(jù)已有經(jīng)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1、課件《小桃仁》
2、教學掛圖三、用過的一次性紙杯、玉米種子(也可其他)小桃核。
一、猜謎、引入課題。
二、看課件,聽錄音,欣賞一遍故事《小桃仁》
提問: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小桃仁變成了什么?
三、結(jié)合教學掛圖引出提問,幼兒根據(jù)故事記憶回答
1、小桃仁在誰的幫助下變成了小桃樹?
2、它們是怎樣幫助小桃仁的?
3、小桃仁的心情是怎樣的?它為什么要挺直了身子?
分段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nèi)容,引導幼兒感受春風、春雨、太陽光和桃樹媽媽親切的語氣、不同的語調(diào)。重點引導幼兒學習春風、春雨、太陽光、桃樹媽媽和小桃仁說的話。
四、總結(jié):
小桃仁發(fā)芽生長的三個必要條件和其生長過程,進一步體會小桃仁是在眾人幫助下成長起來的,體驗愛與被愛的美好。
拓展提問:小朋友是在誰的愛撫下長大的?
五、觀看課件,完整欣賞故事可讓能力強的幼兒看圖復述故事,注意幼兒的觀察能力與詞匯。
六、幼兒操作:種玉米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樣東西,小朋友認識嗎?(出示玉米種子)
2、小朋友想不想看看自己種出來的玉米什么樣子?指導幼兒種植玉米。
七、活動延伸
1、請幼兒在表演區(qū)分角色表演故事。
2、提醒孩子定期照顧與觀察自己種的玉米。
大班語言故事教案篇十
1、幼兒對故事有初步印象,能簡單進行描述
2、幼兒懂得“以大欺小”這個新詞的意思
3、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友善地對待他人,不以大欺小
活動重點:能夠深層次地懂得“以大欺小”的意思
活動準備:ppt、動物卡通圖片、音頻
活動方法:啟發(fā)法、視聽講做結(jié)合法、直觀法
(2)6分鐘左右講述故事內(nèi)容,結(jié)合幻燈片的放映
(3)5分鐘左右的師生問答,通過向幼兒提問故事中的細節(jié)問題(按故事發(fā)展順序):
1、狗熊遇到的第一位小動物是誰?
2、接著狗熊又遇到了誰?又讓他做了什么?
4、最后是誰來幫助小猴子拿回了帽子,他還將狗熊怎么了呢?
5、后來,狗熊再也不干什么事之后,森林里的小家伙們都愿意和他交朋友了呢?幼兒按提問順序回憶故事內(nèi)容,將記住的故事內(nèi)容整理成串。
(4)5分鐘左右時間為幼兒講解“以大欺小”的意思。先請幼兒舉手回答,根據(jù)故事內(nèi)容引導他們進行解答。再進一步為他們具體解釋,將“以大欺小”運用于具體的情境句子幫助幼兒更好的進行理解。
活動延伸:回家講故事給爸爸媽媽聽表演舞臺劇
森林里住著一只狗熊,它常常欺負小動物。清早,狗熊一出門,看見小鴨子在河里游泳,就悄悄地躲到樹背后,悄悄地撿起一塊石頭,往河里扔。小鴨子以為狐貍來了,嚇得趕緊躲到蘆葦叢里。狗熊說:"哈哈哈哈,膽小鬼!"小鴨子說:"狗熊最壞!"狗熊繼續(xù)往前走,看見小刺猬,便攔住它,叫它背著蘋果走路。小刺猬害怕狗熊,只得乖乖地背著蘋果走路。狗熊說:"哈哈哈哈,不中用的小家伙!"小刺猬說:"狗熊盡欺負人!"狗熊繼續(xù)往前走,看見小猴子,跑過去奪下小猴頭上的草帽戴在自己頭上。小猴說:"狗熊哥哥,把草帽還給我吧,狗熊哥哥,把草帽還給我吧,"狗熊說:"你有本事自己來拿呀!"長頸鹿來了,低小結(jié):天鵝和鴨子為了贏得比賽,不管誰來影響它們,它們堅持一根羽毛也不能動,還沒有分出輸贏,比賽繼續(xù)。
1、提問:后來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和你邊上的好朋友一起講一講。
2、幼兒嘗試連貫講述故事情節(jié)。
3、大膽猜想故事結(jié)尾。
提問:鴨子有沒有被狐貍吃掉呢?故事的結(jié)局會是怎樣的?
1、師生共同講述故事。
2、幼兒選擇分組,說一說自己的理由。
提問:比來比去,鴨子和天鵝到底誰贏了,誰來說說你的理由?
3、小結(jié):比堅持不動那是天鵝贏了,但沒有鴨子,天鵝就會被大灰狼吃掉,輸贏還有用嗎?是啊,沒有什么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了。鴨子一開始也想贏得比賽堅持不動,但當它看到朋友有危險的時候,放棄了輸贏,勇敢地沖了上去救自己的朋友,因為它覺得友誼比輸贏重要的多。
《一根羽毛也不能動》是一個簡單得再簡單不過的故事,是一個單純再單純不過的故事。故事中的鴨子和鵝,比來比去,各有長短,但是他們非得比個高下,甚至連不動都可以比得這么認真,蜜蜂來了,兔子來了,烏鴉來了,風來了,他們兩個都沒有動一下。但是當狐貍來了,他決定把鵝當作晚餐,鴨子才發(fā)現(xiàn),成為唯一的、真正的、永遠的冠軍中的冠軍,沒有比當一個朋友來的重要。
對于繪本教學,老實說我比較生疏,真不知如何去上,上課之前我聽了常州兩位老師的課,并模仿了堵老師的《一根羽毛也不能動》的這節(jié)課,因為是第一次接觸繪本教學,對活動的目標,重難點以及引導提問把握不好。因為在理解中繪本教學和語言活動的區(qū)別應該是更多得讓幼兒去欣賞觀察圖片,然后開闊思路發(fā)揮想象。但是我在這個活動的時候卻沒有很好的把握這一點,還有就是覺得語言、聲情并茂等自身的素質(zhì)還不夠。整個活動下來我發(fā)現(xiàn)這堂課的不足之處甚多如:幼兒提問不到位,幼兒游戲不到位。最大的不足就是重點內(nèi)容沒有掌握好,活動結(jié)束后,發(fā)現(xiàn)有好多值得反思的東西。
首先,從幼兒的提問上來說,應該鼓勵幼兒大膽猜猜、說說。但是活動中并沒有重點展開或是體現(xiàn),沒有給幼兒充分的時間去想象天鵝和鴨子比賽時的緊張神態(tài)和激動的心情。而是一個接著一個地出示ppt,把天鵝和鴨子玩木頭人的游戲輕描淡寫了,其實原本教案設計中是有的,但是在活動中就忘記了展開,所以這點我覺得活動的目標沒有達到是最大的失敗。
其次,在活動過程中,幼兒玩木頭人這個游戲我掌握的不好,沒有讓幼兒盡情發(fā)揮,可能是我平時與幼兒之間缺少溝通的原因造成的吧。
另外就是活動中我的言語表達我覺得還有欠缺,不夠生動,那樣的話,更能吸引幼兒對活動的興趣。最后要說的就是我的心態(tài),活動中特別緊張,導致整個活動讓幼兒難以聽懂讓老師們難以理解?;顒娱_始后就有發(fā)現(xiàn)自己說錯了,但是已經(jīng)沒辦法改過來,只能硬著頭皮說下去。
總之,整個活動過程有太多的不足之處,有太多需要自己反思的地方,作為一名新教師,我想在以后的任教生涯中這樣的公開教學機會還會有很多,我想通過每一次的活動逐步積累經(jīng)驗,逐步學習和反思,讓自己有所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