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師為進行教學而編寫的一種詳細的教學計劃。編寫教案時,教師應合理安排教學時間,使學習過程有序、高效。希望大家能夠通過學習這些教案范例,提高教學效果,實現(xiàn)教學目標。
科學幼兒教案大班篇一
一天,月月帶來一把胡琴,并給小朋友表演了一支曲子,引起了許多小朋友的關注,并圍繞“為什么胡琴會發(fā)出好聽音樂”、“聲音是從哪里來的”等問題討論個不停。之后,在班上經常會看見的幼兒談論胡琴、小提琴等樂器怎樣發(fā)出聲音等問題。于是,我們開展了“會唱歌的線”這一主題活動。
本活動以問題情境引出主題,提供多種材料,讓幼兒嘗試探索能使線擴大其聲音的材料,最后請幼兒分享經驗和交流結果。
1、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能使線擴大聲音的材料。
2、愿意與同伴交流探索的過程、方法與結果,分享探索的快樂。
1、請班上學習小提琴、大提琴、胡琴的幼兒將樂器帶到幼兒園給幼兒表演。
2、欣賞幼兒較為熟知的交響樂、管弦。
3、(各種材質,粗細不同)線、面粉、玉米粉、洗衣粉、松香、紙盒、紙杯、筆和記錄紙等。
4、每人一張記錄表。
重點:通過實驗探索發(fā)現(xiàn)普通的線可以發(fā)出好聽的聲音。
難點:探索用輔助材料使線發(fā)出的聲音更加洪亮。
琴聲剛落,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說:是線,是琴上的線。
教師:我這里有許多線。咱們百寶箱中還有其他材料,大家都可以用。
幼兒說:能,我有辦法,可是沒有線呀?
教師:我這里有許多線,咱們百寶箱中還有其他材料,大家都可以用。
孩子們各自選取了自己認為合適的材料進行驗證:有的孩子直接選用制作小喇叭;有的孩子干脆在一個紙碗上固定兩根線,這時線唱出的歌聲是雙音的;有的選用高低不同薯片筒幫忙,線唱的歌聲也有高低變化;還有的孩子用兩個紙杯分別固定粗細不同的線,然后自信地問我:“想聽我的線唱歌嗎?”我點點頭,她拉起我的手到座位前,熟練地操作著手中的“樂器”說:“先昕女高音吧!再聽低音!”
教師:我看你們的實驗都成功了,請講講你們用了什么方法?
幼兒:因為我們用紙喇叭、薯片筒、紙杯給我們想辦法把不同粗細的用紙杯、薯片筒等拉直,再一撥就發(fā)出了聲音。而且聲音很大線裝個發(fā)聲器,像音響的喇叭一樣,能使線發(fā)出更大的聲音。
我首先用歡快的音樂形成輕松的活動氣氛。在探索線發(fā)出聲音時為幼兒準備足夠多的材料,使幼兒充分感受音樂就在身邊。探索聲音學習、生活有很大幫助,從而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促進幼兒主動去探究新知識。還體現(xiàn)了教育與幼兒生活實際相結合。
1、大班幼兒有強烈的好奇心。探索意識很強。探索線發(fā)聲活動是次新奇有趣的活動,適合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發(fā)展需要,因此在今天睜活動中,幼兒能夠積極專注并大膽嘗試用各種不同的材料進行探索操作由此可見,活動工具和適宜材料的提供可以激發(fā)幼兒的操作興趣。
2、應該給幼兒提供更多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經驗的機會,這種機會可以在延伸活動中借助記錄表進行補充。
3、教師沒能捕捉到個別幼兒有價值和有意義的探究行為,并給予有效地支持和幫助,如當一個幼兒在兩個紙杯分別固定了粗細不同的線,分為一個是“高音”,一個是“低音”時,教師應提出一些啟發(fā)性的問題如,“為什么你認為它們一個是高音,一個是低音呢?”這些啟發(fā)性的怍題可以引導幼兒進一步探究不同線所發(fā)出的聲音的音質是不同的。
本活動選題新穎,利用身邊不起眼而又方便取材的“線”,引導幼兒進行充分的探究,又利用生活中幼兒熟知的輔助材料深入挖掘“線”白教育價值,真正體現(xiàn)了科學教育生活化的特點。
科學幼兒教案大班篇二
1.認識各種各樣的盒子,了解盒子的用途。
2.會按照盒子的一個共同特征進行分類,提高合作能力。
3.增強環(huán)保意識,能利用廢舊物進行游戲活動。
1.物質準備:收集各式各類的盒子。
2.經驗準備:幼兒有初步的分類能力。
(一)開始部分教師出示各式各樣的盒子,激發(fā)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這里都是什么?這些盒子叫什么名字,是什么樣子的呢?
(二)基本部分。
1.引導幼兒自由操作并講述,教師巡回指導。
2.教師小結:大家說的非常好!盒子與盒子相比各有不同。有的大有的??;有的是正立方體,有的是長方體,種類真不少。就連盒蓋也是品種繁多,有的是抽拉式的,有的是全掀式的,有的.是半掀式。這么多盒子都堆放在一塊,很亂。下面請小朋友學習營業(yè)員阿姨將各類盒子分分類好嗎?要求按一個共同特征分類,看哪組小朋友想的辦法多。
3.幼兒分組分類。
4.提問:你們一組按什么來分的?你還會怎么分?
(三)結束部分。
2.幼兒大膽想象、大膽講述。(做裝飾品、玩游戲等)。
3.玩運盒子的游戲。要求雙腳夾緊盒子往前跳,雙手同時也搬運盒子。
在美工區(qū)利用盒子做裝飾品。
科學幼兒教案大班篇三
(1)了解生活中各種靜電現(xiàn)象。
(2)知道靜電是如何產生的。
(3)了解常用的三種起電方法。
(1)讓學生通過討論建立對靜電現(xiàn)象的認識。
(2)通過實驗探究了解三種起電方式。
: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1.自然界存在兩種電荷:即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起電的三種方式:________________起電,______________起電,_______________起電。
3.電荷守恒定律
2、討論與探究:以摩擦起電為例,探討起電的本質。(靜電現(xiàn)象的解釋)
3、討論與探究:摩擦起電是使物體帶電的唯一方法嗎?
1、課堂鞏固:(1)學習與評價p2、1
(2)學習與評價p2、2
(3)(雙選)有一帶正電的驗電器,當一帶絕緣柄的金屬球a靠近驗電器的小球(不接觸)時,驗電器的金屬箔張角減小,則金屬球a()
a、可能不帶電b、可能帶負電c、可能帶正電d、一定帶負電
(4)學習與評價p2、4
2、課后提升:(1)書本p5、1——3
(2)學習與評價p3、5——10
科學幼兒教案大班篇四
1、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小兔子的可愛,產生喜愛動物的情感。
2、學習用各種方式感知兔子的主要特征和生活習性。
活動準備。
1、課件-可愛的兔子。
2、實物小兔1只、兔子吃的胡蘿卜、白菜、青草各少許,竹籠子一個。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將兔子抱進活動室,激發(fā)幼兒興趣。
2、請小朋友看看,今天是誰也到我們教室來了?(兔子),小兔子可愛嗎?(可愛)。
它有兩只什么樣的耳朵?(長長的耳朵),我們把它起名叫《長耳朵兔子》好聽嗎?
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長耳朵兔子,它有哪些方面特征。
二、展開。
1、運用各種方法感知兔子的主要特征和生活習性。
指導語:
(1)看一看,兔子長什么樣?你最喜歡兔子的哪個部位。
(逐一觀察兔子的每一個部位,突出兔子的觀察與認識)。
(2)摸一摸,大膽說出你的感覺。
(如:兔子的毛白白的,毛茸茸的很光滑)。
(3)學一學兔子是怎樣走路的。
請一幼兒上來示范兔子跳的動作。
然后問大家:兔子是怎樣走路的?(蹦蹦跳跳)。
(4)兔子喜歡吃什么?(胡蘿卜、白菜、青草)請一幼兒喂兔子。
2、編兒歌:小兔子。
(1)請小朋友用幾句話把兔子長什么樣說清楚,編成兒歌好嗎?
綜合小結:
耳朵長,尾巴短,一張嘴巴分三瓣。
后腿長,前腿短,蹦蹦跳跳真可愛。
(2)幼兒學兒歌。
3、小實驗:兔子的耳朵是怎樣轉動的?
(1)將小兔放入竹籠子里,教師提醒幼兒要注意觀察兔子的耳朵會不會轉動。教師猛然擊掌。
然后請幼兒玩玩兔子的耳朵有沒有轉動的?兔子的耳朵是怎樣轉動的?問什么地方轉動?(向上、向后)。
(2)請幼兒擊掌,再實驗一次。
4、帶小兔子到草地上玩耍。
教師:請小朋友注意觀察小兔子的動作,不要驚嚇小兔子。
三、活動結束。
德育教育。
小兔子很可愛,也很逗人喜歡,如果小朋友家里飼養(yǎng)有小兔子,注意觀察吃東西的神態(tài),有人經過時的表現(xiàn)等等。
小兔子也很善良,要向它學習講衛(wèi)生、愛清潔,做個乖孩子好嗎?
科學幼兒教案大班篇五
1、嘗試制作紙繩,探索紙繩有承重力的特點。
2、通過實驗知道紙里有纖維,學習找纖維的走向。
3、積極合作,體驗團結起來力量大。
4、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5、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餐巾紙若干、皺紋紙若干,裝滿水的牛奶桶若干、塑料籮若干。
一、游戲:拎一拎。
2、幼兒想一想、說一說。
3、組織交流,引出將紙制作成紙繩。
4、幼兒自主嘗試。
5、組織交流:為什么有的能成功拎起來,有的在拎的時候面巾紙斷了失敗了呢?
二、游戲:撕一撕。
2、幼兒游戲,教師巡回指導。
3、組織交流:有什么不一樣?(有的邊能撕成條條,有的邊撕成碎片。)
4、揭示紙纖維的走向特性:面巾紙里藏著的秘密是紙的纖維走向(邊講邊用記號筆做上紙纖維的走向記號)。我們順著纖維走向把面巾紙擰成繩,紙的纖維結合在一起,就能共同抵御外界拉的力量,這樣紙繩就能拎起瓶子了。
三、游戲:拎一拎。
1、導語:現(xiàn)在你們知道了這個秘密,想不想再試一試呢?這次我們要先找一找紙的纖維走向,然后再做一根有力量的紙繩,記得還要擰緊點哦,這樣會更牢固。
2、幼兒再次嘗試,體驗成功的樂趣。
四、合作游戲:做長繩。
2、教師出示事先給幼兒準備好的皺紋紙,交代要求,請兩個小朋友合作,一起擰一根長繩。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4、紙繩寧好后討論猜測:你們做的長繩有沒有力量呢?能不能拎起重物呢?
5、教師和孩子一起實驗驗證。(合作拎兩桶、再合作拎更多的桶等)
6、討論猜測:現(xiàn)在我想用長繩拎起小朋友,你們猜一猜能不能成功?(教師用一根長繩實驗,失敗了)
7、討論怎么辦?引出把我們做的長繩和在一起,這樣紙繩的承重力更大。
8、教師把幼兒制作的長繩全部合起來,變成一根又長又粗的大繩,嘗試拎起小朋友,體驗團結力量大。結束活動。
五、活動延伸:
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紙,它們能不能變成很有力量的紙繩呢?
科學幼兒教案大班篇六
了解幾種常見動物的習性,能根據他們所吃的食物將動物進行簡單的分類。
萌發(fā)對動物的興趣,初步了解大自然奇妙的生物鏈。
《小朋友的書,動物王國》,師幼事先收集各種動物的圖片。
1、分享交流幼兒關于動物食性的資料。教師根據幼兒的講述,將動物圖片按照是肉食草分類貼在黑板上。
2、經驗,按照動物的食性對動物進行比較。
引導幼兒對比發(fā)現(xiàn)食肉動物和食草動物的身體構造的共同點:如:食草動物的腳多有蹄,食肉動物的腳多有爪;食草動物的門牙發(fā)達,食肉動物的犬牙發(fā)達;在習性上食草動物多群居,食肉動物多單獨行動。
根據新獲得的經驗再次對動物進行分類。
3、辨析討論,了解雜食動物動物以及特殊食物喜好的動物的相關知識。
舉例提問:熊是食肉動物還是食草動物?
幼兒闡述。
一、物質準備與經驗準備。
活動的預設部分除了目標、過程,準備也是相當重要的,準備的內容需要考慮周全,要密切地為幼兒活動服務,為教師教學服務。這個活動中教師做了較為充分以及貼近活動目標及實施需要的物質準備,但是卻忽略了孩子們的經驗準備,這個主題都是關于動物的很多知識,可以在主題開展前讓孩子了解一些的有關科學知識,既能激起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又能做經驗的準備,這個活動前也可以有針對性的一些經驗準備。
二、教師的傳授與幼兒的學習。
活動中教師更多的給予的是直接的知識傳授,和個別幼兒的操作參與,而缺少幼兒的自主探索,對于科學活動來說這是活動的關鍵,讓孩子自主探索、發(fā)現(xiàn),這樣獲得的知識才扎實、有效,年輕教師在這方面的考慮比較不夠,可能對操作活動的把控能力不夠,不太敢放手讓孩子去操作,怕收不回來,影響接下來的環(huán)節(jié),這需要更完善的預設和逐漸的鍛煉,才能較好地把握整個教學。
三、學習重點與難點的把握。
一個教學活動中,教學的重點、難點都只有一個,教學的內容不能過多,也不能主次顛倒。這里的動物的食性是本次活動的重點,而難點是生物鏈的初步了解,教師在活動中過多的把重心放在難點上,而重點的內容學習的比較膚淺,其實兩者可以結合進行,在重點學習的基礎上逐漸突破難點,而不是將兩個內容孤立開來。
科學幼兒教案大班篇七
1、了解陽光有不同的顏色組成,知道陽光有紅色、橙色、黃色、綠色、青色、藍色、紫色七種顏色。
2、探索觀察七種顏色的方法,并通過涂色表現(xiàn)自己的發(fā)現(xiàn)。
3、產生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
1、小鏡子人手一面,多棱鏡每組一面。
2、裝水的玻璃瓶若干,水盆4~5個。
3、畫紙和油畫棒人手一份。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陽光是什么顏色嗎?我們一起看一看窗外的陽光吧!
師:老師這里有很多的材料,看看它們是誰呀?(幼兒說說材料的名稱)用這些材料可以干什么呢?(幼兒自由交流)
1、教師引導幼兒利用多種材料親自動手探索發(fā)現(xiàn)七彩的陽光。
探索一,將水盆放在陽臺上,給每個小朋友一面小鏡子,讓幼兒將小鏡子斜放在水里,玩一玩,看一看能發(fā)現(xiàn)什么?隨即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探索二,讓幼兒看一看陽光下的玻璃瓶,還能發(fā)現(xiàn)什么?幼兒自由交流后在集中交流。
探索三,引導幼兒利用多棱鏡觀察陽光,看一看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引導幼兒繼續(xù)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2、教師與幼兒一起得出結論:陽光是有紅色、橙色、黃色、綠色、青色、藍色、紫色七種顏色組成的。
師:小朋友今天真能干,自己在玩中發(fā)現(xiàn)了太陽的光芒是七彩的,我們一起來畫個七彩的太陽寶寶吧!
幼兒進行涂色活動,活動完成后,讓幼兒自由交流欣賞。
科學幼兒教案大班篇八
1、了解動物卵生和胎生的科學常識,并了解自我生命的生長過程。
2、對科學活動感興趣,增加愛媽媽的情感。
氣球15個、圖片:ppt、1—10月胎兒。
視頻:胎兒成長、剪臍帶、受精卵。
一、圖片導入了解胎生與卵生
1、出示圖片引導幼兒區(qū)分胎生與卵生。
談話:貓媽媽生的寶寶是什么?雞媽媽生的是什么?
小結:在媽媽的肚子里長大并出生的動物是胎生動物,媽媽生出蛋再孵化出來的是卵生動物。
2、談話:還有哪些動物是胎生的哪些動物的卵生的?我們人是什么動物?
二、了解自我的生命生長過程
1、生命的構成。
談話:你是怎樣生出來的?你為什么會在媽媽的肚子里呢?要待多久才生出來?觀看“小威向前沖”視頻。
小結:爸爸媽媽結婚以后,爸爸把一種叫精子的東西送給了媽媽,和媽媽身體里叫卵子的東西結合在一齊,留在媽媽肚子里面叫子宮的地方。在那里面一天一天的長大,經歷了十個月(280天)左右,就從媽媽的肚子里出來了。
2、成長經歷。
談話:你們還記得在媽媽的肚子里是怎樣的嗎?吃什么?(觀看視頻:胎兒成長)(胎兒成長照片)了解成長每個階段的情景。
小結:在媽媽肚子里的九個多月,隨著寶寶的慢慢成長,媽媽的肚子也會越來越大,為了寶寶的健康成長,媽媽十分辛苦。
三、體驗
每位幼兒肚子前綁一氣球,聽指令做各種動作,感受媽媽保護寶寶的艱難。
小結:你們是在媽媽辛苦的保護下出生的?;丶液竺课缓⒆佣颊f一句愛媽媽的話
或做一件愛媽媽的事,感激媽媽的養(yǎng)育。
科學幼兒教案大班篇九
1、對滾動的物體發(fā)生興趣,發(fā)現(xiàn)滾動物體的形狀特征。
2、探索滾動軌跡與物體形狀之間的關系。
活動準備方形積木若干和球、木棍等各種圓的物體。
活動過程。
一、幼兒自由操作材料,發(fā)現(xiàn)滾動物體的形狀特征。
1、出示一圓形物體,操作滾動。
教師:小朋友,這是什么?它怎么樣了?還有哪些東西會滾動呢?
(幼兒自由發(fā)言)。
2、幼兒自由選擇物體,進行實驗操作。
3、教師幼兒共同總結實驗結果。
(1)你玩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玩的?為什么它們會滾動呢?
(2)引導幼兒講述自己在玩中的新發(fā)現(xiàn)、新問題。
教師:小朋友,在玩的時候,你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
(啟發(fā)式提問:它們滾得一樣嗎?有什么不同?)。
二、幼兒再次自由造作材料,探索圓形物體滾動軌跡的不同。
教師:為什么有的物體滾一下不動了,有的能滾很遠。有的可以到處滾,有的卻朝一個方向滾。為什么有的滾得很直,有的會拐彎。
三、幼兒再次操作材料,探索滾動軌跡與物體形狀之間的關系。
1、幼兒自由選擇材料進行實驗操作。
2、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為什么物體滾動的軌跡不同。
3、教師操作兩種不同的形狀的物體,驗證幼兒猜想。
一次性紙杯滾不直是因為兩頭粗細不一樣。
四、幼兒滾動自己身體。
小朋友,我們的身體也會滾動,大家一起試一試。
科學幼兒教案大班篇十
1、對糖的制作過程感興趣,初步了解糖的制作原料。
2、通過討論、交流和分享等活動,知道糖的不同種類及其在生活中的廣泛用途。
3、活動中,能用清楚、完整的語言向同伴介紹自己收集的糖的各種經驗。
4、激發(fā)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5、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幼兒收集各種糖,布置"各種各樣的糖"的展覽。
一、參觀展覽:各種各樣的糖。知道糖的不同種類。
1、參觀糖的展覽。
教師:小朋友都收集了各種各樣的糖,現(xiàn)在請大家去參觀一下,看看有些什么糖。
2、交流活動:我看到的糖。
教師:清小朋友說說,你看到了什么糖?它是什么樣的?
3、教師小結:糖有很多種類,有的糖是白色的,有的糖是彩色的;有的糖細細的,碎碎的;有的糖是方的,有的是小圓糖;有的是動物形狀的糖等。
二、討論:糖有什么用。了解糖在生活中的不同用途。
1、討論糖的用途。
教師:生活中為什么有這么多糖,它們都有什么作用呢?
2、小結糖的用途。制作糖水或甜品,燒菜,釀酒,腌菜,休閑娛樂等。
3、根據糖的用途進行分類。
教師:這里有這么多種糖,你們能根據它們的用途幫它們分分類嗎?
三、分享好吃的糖,感受糖的不同口味。
1、討論糖的味道。
教師:你吃過什么糖?它是什么味道的?
2、品嘗活動。
教師:小朋友隨意品嘗兩種糖,比一比它們的味道一樣嗎?
3、集體交流。
教師:你吃的是什么糖?它是什么味道的?
四、了解糖的制作原料及蔗糖的種類。
1、討論糖的制作原料。
教師:你知道糖是用什么制作出來的嗎?
2、了解糖的制作原料。
教師:我們一起來看看書上是怎么說的?
3、了解蔗糖的種類。引導幼兒自己看圖,了解圖意。
五、要求家長帶幼兒去超市買糖果,使幼兒了解買糖的過程,并學習自己買糖,積累社會生活經驗。
設計這次活動時,我主要是結合了本班自主游戲“泰迪熊糖果屋”以及小班幼兒的特點延伸的一個活動。我設計的美術活動《甜蜜蜜》分四個環(huán)節(jié),環(huán)節(jié)設計比較清晰,而且在執(zhí)教的過程中整體氛圍不錯,幼兒比較感興趣,能大膽、積極地表現(xiàn)。當然,我認為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比如:
1.未向幼兒介紹材料。
活動中材料比較豐富,可是在活動的過程中,我沒有向孩子們介紹材料名稱以及其作用,導致幼兒出現(xiàn)并不是很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材料,這個工具應該如何使用等等問題。
2.未考慮幼兒生理特點。
活動中有個環(huán)節(jié),是小朋友幫助小牛笨笨完成心愿制作一顆長滿棒棒糖的樹,課前我就把自制的樹固定在黑板上,然后幼兒做好的棒棒糖貼在樹上,活動中,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的身高局限只能貼到下面的樹枝,而貼不到上面的樹枝。并且樹制作的太簡單,假如在樹上畫點樹輪或是貼上幾顆真的棒棒糖,既增添了美感,也增強了幼兒的興趣。
3.活動目標定位有所偏差。
《甜蜜蜜》的活動目標是:1.結合幼兒已有經驗,制作自己喜歡的棒棒糖。2.愿意參與美工活動,體驗動手操作的樂趣。兩個目標定位有所偏差,一個是站在孩子的立場定的,一個則是站在老師的立場下定的目標,兩者不一致。
這次的公開課展示是一次很好的學習交流機會,感謝領導和老師對我的幫助和指導。這次的教學活動我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也收獲了不少。今后我會針對性的進行改正,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科學幼兒教案大班篇十一
空氣是大自然的產物,它無色無味,看不見摸不著,但它客觀地存在于我們的周圍,它占有一定的空間,但它沒有固定的形狀和體積。而且是我們人類與動植物都不可缺少的東西??諝庠谌藗兊娜粘I钪羞€能有很多可利用的價值,它對人們的生存、生活起著很重要的作用。設計本次學習活動,首先,激發(fā)幼兒探索自然的興趣,學習簡單的實驗操作方法,感知空氣的存在,掌握空氣的主要特性;其次,簡單了解空氣的作用和人們對空氣的利用,增強利用空氣造福人類的意識;最后,教育幼兒要注意保護空氣的潔凈。
1、通過親自操作的實驗和游戲來感受空氣的存在,掌握其特性。
2、學習簡單的實驗操作方法,對科學小實驗感興趣。
3、能夠不怕困難和失敗,有一定的耐挫能力。
塑料袋、水盆、干的小毛巾、抹布、兩盆植物
t:謎面是這樣的:看不見、摸不著,沒有顏色沒味道,動物植物都需要。是什么呀?(空氣)
1、幼兒操作(找空氣)
2、組織幼兒討論(上述問題)老師示范給幼兒看,擰緊袋口,用手慢慢向下押,押不動,為什么?(袋里有空氣).
3、小結空氣的特性:我們的周圍充滿著空氣,它是~的氣體.
t:哦,空氣是看不見,摸不著,沒顏色沒味道的氣體,今天呀,老師根據空氣這些特性要和小朋友們來玩一個變魔術的游戲,想看老師的魔術表演嗎?老師:你們看好了.這有一只杯子,和一塊毛巾,我現(xiàn)在將這塊毛巾塞入杯子底里,請你們來告訴我這杯子里有什么?就毛巾嗎?如果我把這只杯子倒扣到這缸水里,會有什么樣的結果?毛巾會濕嗎?老師操作,幼兒觀察、發(fā)現(xiàn)操作結果:毛巾不會濕。同時,請幼兒說說其中的原因。(是空氣把水頂住,不讓它流進杯子的,所以毛巾沒有濕)
(在感知空氣的存在,掌握空氣的特性這一部分活動中,我首先以謎語的形式導入,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接著,讓幼兒進行捕捉空氣的操作活動,同時要求他們對捕捉到的空氣通過將空氣擰住后看一看、聞一聞、摸一摸,來探索、發(fā)現(xiàn)空氣的特性;然后,應用小實驗來證明空氣的存在與其特性,最后達到讓幼兒掌握空氣特性的目標。)
t:空氣既然是無色無味,看不見、摸不著的,那要它有什么用呢?我想沒有它也罷。(幼兒討論空氣的作用)
1、幼兒體驗沒有空氣是不行的:請幼兒捂住口鼻,說說有什么感覺?(很悶,不能呼吸了)
2、做小實驗:點燃兩支蠟燭,將其中的一支用杯子扣住看結果,發(fā)現(xiàn)被扣住的蠟燭火熄滅了,而沒有扣住的還在繼續(xù)燃燒。
3、討論:除了我們人需要空氣,還有誰也需要空氣?(動物、花、草、樹木等)
4、小結:除了我們人類離不開空氣外,還有動物、植物它們都需要空氣,凡是有生命的東西都需要空氣。出示兩盆一樣的種植,將其中的一盆用塑料袋包裝住,一盆就這樣繼續(xù)生長。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主要是讓幼兒通過自身的體驗、觀看小實驗來了解空氣的作用,知道我們人類和動植物都需要空氣,空氣對我們和大自然的萬物都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幼兒能說出這些在日常的生活中人們對空氣的簡單的利用,激發(fā)他們探索科學活動的興趣。)
(不亂扔垃圾、不亂焚燒、在日常生活中,要想獲得清新的空氣,關鍵是要減少空氣污染。對室內污濁的空氣,必須靠開窗通風等手段來改善等)
活動延伸:課后觀察植物的變化。
活動反思:
首先,我能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水平和發(fā)展情況,制定明確、實在的活動目標和要求,我把它定位在了我們班幼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內,幼兒通過跳一跳能獲得相關的知識內容和操作技能。其次,對本次活動的課前準備工作,我做得比較充分,為幼兒探索活動提供了充足的操作材料。再次,我對活動過程設計得比較好,主要是這樣的一個活動流程:以謎語的導入引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捕捉空氣,感知空氣的存在―通過小實驗等,探索、發(fā)現(xiàn)空氣的特性,―探討空氣的作用和人們對空氣的利用―懂得空氣的重要,知道要保護空氣的潔凈,這樣一個有淺到難、層層深入、活動層次非常清楚的學習活動。在整個學習活動中,幼兒始終保持著積極、興奮的參與情緒,活動氣氛活躍。他們能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有自己的操作方法。他們樂意探索,發(fā)言積極。通過本次活動,幼兒知道了空氣無時無刻都存在于我們的周圍,掌握了空氣的特性;知道了空氣的作用與重要;對探索科學活動感興趣,學會了簡單的操作實驗方法,提高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科學幼兒教案大班篇十二
1、了解動物過冬的不同方式。
2、幼兒能大膽選擇并講述選擇的理由。
3、激發(fā)幼兒探索動物生活的興趣。
操作卡人手一份、小動物圖片若干、課件、投影儀、沙包、枕頭、南飛標記。
1、(放映幻燈片)“圖片上是什么季節(jié)的景色?”(冬天)“冬天的天氣怎么樣?”(很冷)“冬天我們是怎樣過冬的?”(穿棉衣、開空調、取暖器、常在室內活動、加強鍛煉等)
2、“動物是怎樣過冬的?”(幼兒講述)總結:動物過冬的方式是不一樣的,有冬眠過冬,儲食過冬,南飛過冬等,分別解釋。
(放映幻燈片)“這里有幾個動物,我們來認識一下(螞蟻、松鼠、天鵝、燕子、熊、烏龜),請小朋友猜一猜這些動物分別是怎樣過冬的?想好以后把這些小動物貼到操作卡中,在操作的時候想一想你選擇的理由?!?BR> 1、“請你拿好你的操作卡,來講一講你的選擇”(投影儀中展示)“你為什么認為這個動物是這樣過冬的?”(幼兒講述)
2、總結:(放映幻燈片)熊和烏龜都是冬眠過冬的,因為他們在冬天來臨之前吃大量的食物,整個冬天他們就可以睡覺,不吃東西了,還有一些其他的動物像蛇、青蛙、蝙蝠、刺猬都是冬眠的動物;螞蟻和松鼠是在自己的洞里過冬的,因為冬天出去找食會很冷,所以提前把整個冬天的糧食準備好過冬,還有兔子、小蜜蜂都是儲食過冬的;因為天冬天的時候南方比較暖和,所以天鵝和燕子會選擇南飛過冬,除了天鵝和燕子會南飛過冬,還有很多候鳥會南飛,像杜鵑、大雁、黃鸝、丹頂鶴,他們都是隨著氣候的變化而遷徙的鳥。
“我們再一起來看一看小動物過冬的方式吧!”(播放課件)
介紹玩法:三種東西(枕頭、沙包、南標記)分別是三種過冬方式,幼兒隨意挑選一張動物圖片,然后選擇相應的過冬方式,選擇正確有獎品。
1、在操作區(qū)中投放操作卡和動物圖片。
2、在科學區(qū)中投放動物過冬的圖書。
科學幼兒教案大班篇十三
1、愿意創(chuàng)造“工具”,解決簡單的移動問題。
2、了解移動在生活中的應用。
玩具小汽車、雙面膠、夾子、墊板、滑輪車、扭扭棒、塑料紐扣、游戲棒、卡紙、塑料環(huán)扣、吸鐵石、塑料棒子、塑料圓環(huán)、報紙、視頻《生活中的移動》。
1、關鍵提問:什么是移動?
小結:物體從原來的位置改換到另一個位置,就是移動。
2、游戲介紹:用桌面上的材料幫助小汽車從原來的位置移動到另一邊的位置。
3、操作交流:你用了什么好辦法把小汽車移動了?
4、小結:相同的辦法,卻使用了不同的材料幫助小汽車移動。
相同的材料,想出了不同的辦法使小汽車移動。
幾種材料可以組合在一起變成讓小汽車移動的工具。
1、游戲介紹:用一張報紙幫助小汽車從原來的位置移動到另一邊的位置。
2、操作交流:你的作品是什么?像什么?
3、小結:小小的游戲,你們卻有大大的發(fā)明。在生活中還會有更大的用處。
科學幼兒教案大班篇十四
通過觀察和比較,了解指紋的基本特征及用途;能力目標:嘗試用“印”的方式記錄指紋,通過觀察比較各種指紋,并能說出不同;情感目標:有動手動腦的積極性,體驗發(fā)現(xiàn)的快樂,養(yǎng)成仔細觀察的良好習慣。
1. 材料準備:指紋畫、指紋類型ppt、白紙及印泥若干、放大鏡(人手一個)、抹布。
2. 知識經驗準備:幼兒已經使用過染料涂色或發(fā)現(xiàn)過指紋。
一、導入:欣賞指紋畫,激發(fā)幼兒對指紋的探索興趣。
小朋友們,你們都畫過畫嗎?那平時你們是用什么來畫畫的呢?
二、引導幼兒觀察指紋、了解指紋的基本特征。
1.引導幼兒對指紋開展猜想。
2.通過動手操作,引導幼兒仔細觀察,了解指紋的三種不同的類型。
(1)教師講解示范如何清楚地印出指紋。
(2)分發(fā)材料,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引導幼兒觀察指紋并進行交流,認識指紋的三種類型。
3.引導幼兒觀察自己的指紋,并看看每種指紋類型各有幾個。
我們認識了三種不同的指紋類型,那現(xiàn)在請小朋友再仔細觀察一下自己的手指紋,看看你的每個手指紋是哪種類型。(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分別表示。)數(shù)一數(shù)你有幾個箕形紋,幾個弓形紋,幾個斗形紋。
三、了解指紋的作用。
小朋友們想一想,這些指紋有什么用處呢?
指紋能夠幫助警察破案,因為每個人的指紋都是不同的,它是具有特征的記號。
指紋是由凹凸的皮膚所形成的紋路,所以增加手指的摩擦力,這樣拿東西就不容易滑掉。
指紋還是汗腺的出口,因此可以調節(jié)溫度。
每個人的指紋都不一樣,且一般來說終身不變,指紋會隨年齡增長變大,但形狀不變。
四、制作指紋畫指紋的作用真大,不僅可以幫助警察叔叔破案,而且我們還可以用指紋畫出許多美麗的圖畫,你們想不想也來試一試,用你們靈巧的小手,畫出美麗的圖畫來張貼在我們“指紋畫展”的畫廊里。
科學幼兒教案大班篇十五
關注目標:關注節(jié)能燈的益處。
知識目標:了解節(jié)能燈是種新型照明設備,使用它可節(jié)約電能。
技能目標:學習使用節(jié)能燈。
態(tài)度目標:自覺并動員周圍人群使用節(jié)能燈,知道節(jié)約用 電對地球媽媽的好處。
參與目標:與爸爸媽媽一起進行宣傳節(jié)約用電。
調查、實驗、討論法。
資料準備:各種燈具、電表。
組織準備:幼兒分組,每組5"8人。
場地準備:居室或幼兒園。
我是一種新型的照明設備,使用我可節(jié)約電能,因為我是綠色能源的一種,有了我地球媽媽會很高興。
活動1、觀察實踐活動——你使用什么燈具?
讓幼兒當小記者向周圍群眾調查使用各種燈具的情況,從中知道節(jié)能燈的益處。
活動2、討論活動——你喜歡怎樣的燈具?
讓幼兒比較幾種燈具的特點,從而進一步了解節(jié)能燈的作用。以下是各種燈具型的用電量比較表:
普通型熒光燈美觀型燈具節(jié)能型燈具價格便宜用電量較大能節(jié)約用電 外觀漂亮、大方
活動3、從我做起,節(jié)約用電。
從我做起,不開長明燈,盡量使用自然光。
不同時開幾種電器。
少開空調,使用電扇較省電,自然風更省電。
盡量使用節(jié)能燈。
少用電熱水器,盡量使用太陽能熱水器。
科學幼兒教案大班篇十六
1.激發(fā)幼兒觀察氣象的興趣。
2.了解常見的天氣情況,并知道通過哪些途徑可以了解天氣情況。
3.知道氣象與我們生活的關系,嘗試設計氣象預報表。
課件、表格
趣味練習
1.讓幼兒先來欣賞一段小故事“草船借箭”
2.讓幼兒通過故事思考諸葛亮是怎么知道會有霧天呢?
1.除了霧天,你們還知道哪些常見的天氣?
2.了解一些惡劣的天氣情況。并觀看課件。
3.你們是怎么知道天氣情況的?
(短信、電視、報紙等)
4. 欣賞一段天氣預報,了解天氣預報的主要內容。
(天氣、溫度、穿衣指數(shù)等)
教師:天氣和我們的生活有著非常大的關系,今天我就要考考你們。
(1)高溫天怎樣避暑?
(2)雷雨天怎樣維護自身?
(3)雨天出門準備些什么?
1.教師:天氣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我們應該關心天氣情況,根據天氣變化學會維護自身。
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份表格,上面有天氣、溫度、溫馨提示3欄。
2.請小朋友來當一當氣象員,在表格上記錄一下天氣。
科學幼兒教案大班篇一
一天,月月帶來一把胡琴,并給小朋友表演了一支曲子,引起了許多小朋友的關注,并圍繞“為什么胡琴會發(fā)出好聽音樂”、“聲音是從哪里來的”等問題討論個不停。之后,在班上經常會看見的幼兒談論胡琴、小提琴等樂器怎樣發(fā)出聲音等問題。于是,我們開展了“會唱歌的線”這一主題活動。
本活動以問題情境引出主題,提供多種材料,讓幼兒嘗試探索能使線擴大其聲音的材料,最后請幼兒分享經驗和交流結果。
1、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能使線擴大聲音的材料。
2、愿意與同伴交流探索的過程、方法與結果,分享探索的快樂。
1、請班上學習小提琴、大提琴、胡琴的幼兒將樂器帶到幼兒園給幼兒表演。
2、欣賞幼兒較為熟知的交響樂、管弦。
3、(各種材質,粗細不同)線、面粉、玉米粉、洗衣粉、松香、紙盒、紙杯、筆和記錄紙等。
4、每人一張記錄表。
重點:通過實驗探索發(fā)現(xiàn)普通的線可以發(fā)出好聽的聲音。
難點:探索用輔助材料使線發(fā)出的聲音更加洪亮。
琴聲剛落,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說:是線,是琴上的線。
教師:我這里有許多線。咱們百寶箱中還有其他材料,大家都可以用。
幼兒說:能,我有辦法,可是沒有線呀?
教師:我這里有許多線,咱們百寶箱中還有其他材料,大家都可以用。
孩子們各自選取了自己認為合適的材料進行驗證:有的孩子直接選用制作小喇叭;有的孩子干脆在一個紙碗上固定兩根線,這時線唱出的歌聲是雙音的;有的選用高低不同薯片筒幫忙,線唱的歌聲也有高低變化;還有的孩子用兩個紙杯分別固定粗細不同的線,然后自信地問我:“想聽我的線唱歌嗎?”我點點頭,她拉起我的手到座位前,熟練地操作著手中的“樂器”說:“先昕女高音吧!再聽低音!”
教師:我看你們的實驗都成功了,請講講你們用了什么方法?
幼兒:因為我們用紙喇叭、薯片筒、紙杯給我們想辦法把不同粗細的用紙杯、薯片筒等拉直,再一撥就發(fā)出了聲音。而且聲音很大線裝個發(fā)聲器,像音響的喇叭一樣,能使線發(fā)出更大的聲音。
我首先用歡快的音樂形成輕松的活動氣氛。在探索線發(fā)出聲音時為幼兒準備足夠多的材料,使幼兒充分感受音樂就在身邊。探索聲音學習、生活有很大幫助,從而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促進幼兒主動去探究新知識。還體現(xiàn)了教育與幼兒生活實際相結合。
1、大班幼兒有強烈的好奇心。探索意識很強。探索線發(fā)聲活動是次新奇有趣的活動,適合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發(fā)展需要,因此在今天睜活動中,幼兒能夠積極專注并大膽嘗試用各種不同的材料進行探索操作由此可見,活動工具和適宜材料的提供可以激發(fā)幼兒的操作興趣。
2、應該給幼兒提供更多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經驗的機會,這種機會可以在延伸活動中借助記錄表進行補充。
3、教師沒能捕捉到個別幼兒有價值和有意義的探究行為,并給予有效地支持和幫助,如當一個幼兒在兩個紙杯分別固定了粗細不同的線,分為一個是“高音”,一個是“低音”時,教師應提出一些啟發(fā)性的問題如,“為什么你認為它們一個是高音,一個是低音呢?”這些啟發(fā)性的怍題可以引導幼兒進一步探究不同線所發(fā)出的聲音的音質是不同的。
本活動選題新穎,利用身邊不起眼而又方便取材的“線”,引導幼兒進行充分的探究,又利用生活中幼兒熟知的輔助材料深入挖掘“線”白教育價值,真正體現(xiàn)了科學教育生活化的特點。
科學幼兒教案大班篇二
1.認識各種各樣的盒子,了解盒子的用途。
2.會按照盒子的一個共同特征進行分類,提高合作能力。
3.增強環(huán)保意識,能利用廢舊物進行游戲活動。
1.物質準備:收集各式各類的盒子。
2.經驗準備:幼兒有初步的分類能力。
(一)開始部分教師出示各式各樣的盒子,激發(fā)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這里都是什么?這些盒子叫什么名字,是什么樣子的呢?
(二)基本部分。
1.引導幼兒自由操作并講述,教師巡回指導。
2.教師小結:大家說的非常好!盒子與盒子相比各有不同。有的大有的??;有的是正立方體,有的是長方體,種類真不少。就連盒蓋也是品種繁多,有的是抽拉式的,有的是全掀式的,有的.是半掀式。這么多盒子都堆放在一塊,很亂。下面請小朋友學習營業(yè)員阿姨將各類盒子分分類好嗎?要求按一個共同特征分類,看哪組小朋友想的辦法多。
3.幼兒分組分類。
4.提問:你們一組按什么來分的?你還會怎么分?
(三)結束部分。
2.幼兒大膽想象、大膽講述。(做裝飾品、玩游戲等)。
3.玩運盒子的游戲。要求雙腳夾緊盒子往前跳,雙手同時也搬運盒子。
在美工區(qū)利用盒子做裝飾品。
科學幼兒教案大班篇三
(1)了解生活中各種靜電現(xiàn)象。
(2)知道靜電是如何產生的。
(3)了解常用的三種起電方法。
(1)讓學生通過討論建立對靜電現(xiàn)象的認識。
(2)通過實驗探究了解三種起電方式。
: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1.自然界存在兩種電荷:即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起電的三種方式:________________起電,______________起電,_______________起電。
3.電荷守恒定律
2、討論與探究:以摩擦起電為例,探討起電的本質。(靜電現(xiàn)象的解釋)
3、討論與探究:摩擦起電是使物體帶電的唯一方法嗎?
1、課堂鞏固:(1)學習與評價p2、1
(2)學習與評價p2、2
(3)(雙選)有一帶正電的驗電器,當一帶絕緣柄的金屬球a靠近驗電器的小球(不接觸)時,驗電器的金屬箔張角減小,則金屬球a()
a、可能不帶電b、可能帶負電c、可能帶正電d、一定帶負電
(4)學習與評價p2、4
2、課后提升:(1)書本p5、1——3
(2)學習與評價p3、5——10
科學幼兒教案大班篇四
1、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小兔子的可愛,產生喜愛動物的情感。
2、學習用各種方式感知兔子的主要特征和生活習性。
活動準備。
1、課件-可愛的兔子。
2、實物小兔1只、兔子吃的胡蘿卜、白菜、青草各少許,竹籠子一個。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將兔子抱進活動室,激發(fā)幼兒興趣。
2、請小朋友看看,今天是誰也到我們教室來了?(兔子),小兔子可愛嗎?(可愛)。
它有兩只什么樣的耳朵?(長長的耳朵),我們把它起名叫《長耳朵兔子》好聽嗎?
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長耳朵兔子,它有哪些方面特征。
二、展開。
1、運用各種方法感知兔子的主要特征和生活習性。
指導語:
(1)看一看,兔子長什么樣?你最喜歡兔子的哪個部位。
(逐一觀察兔子的每一個部位,突出兔子的觀察與認識)。
(2)摸一摸,大膽說出你的感覺。
(如:兔子的毛白白的,毛茸茸的很光滑)。
(3)學一學兔子是怎樣走路的。
請一幼兒上來示范兔子跳的動作。
然后問大家:兔子是怎樣走路的?(蹦蹦跳跳)。
(4)兔子喜歡吃什么?(胡蘿卜、白菜、青草)請一幼兒喂兔子。
2、編兒歌:小兔子。
(1)請小朋友用幾句話把兔子長什么樣說清楚,編成兒歌好嗎?
綜合小結:
耳朵長,尾巴短,一張嘴巴分三瓣。
后腿長,前腿短,蹦蹦跳跳真可愛。
(2)幼兒學兒歌。
3、小實驗:兔子的耳朵是怎樣轉動的?
(1)將小兔放入竹籠子里,教師提醒幼兒要注意觀察兔子的耳朵會不會轉動。教師猛然擊掌。
然后請幼兒玩玩兔子的耳朵有沒有轉動的?兔子的耳朵是怎樣轉動的?問什么地方轉動?(向上、向后)。
(2)請幼兒擊掌,再實驗一次。
4、帶小兔子到草地上玩耍。
教師:請小朋友注意觀察小兔子的動作,不要驚嚇小兔子。
三、活動結束。
德育教育。
小兔子很可愛,也很逗人喜歡,如果小朋友家里飼養(yǎng)有小兔子,注意觀察吃東西的神態(tài),有人經過時的表現(xiàn)等等。
小兔子也很善良,要向它學習講衛(wèi)生、愛清潔,做個乖孩子好嗎?
科學幼兒教案大班篇五
1、嘗試制作紙繩,探索紙繩有承重力的特點。
2、通過實驗知道紙里有纖維,學習找纖維的走向。
3、積極合作,體驗團結起來力量大。
4、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5、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餐巾紙若干、皺紋紙若干,裝滿水的牛奶桶若干、塑料籮若干。
一、游戲:拎一拎。
2、幼兒想一想、說一說。
3、組織交流,引出將紙制作成紙繩。
4、幼兒自主嘗試。
5、組織交流:為什么有的能成功拎起來,有的在拎的時候面巾紙斷了失敗了呢?
二、游戲:撕一撕。
2、幼兒游戲,教師巡回指導。
3、組織交流:有什么不一樣?(有的邊能撕成條條,有的邊撕成碎片。)
4、揭示紙纖維的走向特性:面巾紙里藏著的秘密是紙的纖維走向(邊講邊用記號筆做上紙纖維的走向記號)。我們順著纖維走向把面巾紙擰成繩,紙的纖維結合在一起,就能共同抵御外界拉的力量,這樣紙繩就能拎起瓶子了。
三、游戲:拎一拎。
1、導語:現(xiàn)在你們知道了這個秘密,想不想再試一試呢?這次我們要先找一找紙的纖維走向,然后再做一根有力量的紙繩,記得還要擰緊點哦,這樣會更牢固。
2、幼兒再次嘗試,體驗成功的樂趣。
四、合作游戲:做長繩。
2、教師出示事先給幼兒準備好的皺紋紙,交代要求,請兩個小朋友合作,一起擰一根長繩。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4、紙繩寧好后討論猜測:你們做的長繩有沒有力量呢?能不能拎起重物呢?
5、教師和孩子一起實驗驗證。(合作拎兩桶、再合作拎更多的桶等)
6、討論猜測:現(xiàn)在我想用長繩拎起小朋友,你們猜一猜能不能成功?(教師用一根長繩實驗,失敗了)
7、討論怎么辦?引出把我們做的長繩和在一起,這樣紙繩的承重力更大。
8、教師把幼兒制作的長繩全部合起來,變成一根又長又粗的大繩,嘗試拎起小朋友,體驗團結力量大。結束活動。
五、活動延伸:
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紙,它們能不能變成很有力量的紙繩呢?
科學幼兒教案大班篇六
了解幾種常見動物的習性,能根據他們所吃的食物將動物進行簡單的分類。
萌發(fā)對動物的興趣,初步了解大自然奇妙的生物鏈。
《小朋友的書,動物王國》,師幼事先收集各種動物的圖片。
1、分享交流幼兒關于動物食性的資料。教師根據幼兒的講述,將動物圖片按照是肉食草分類貼在黑板上。
2、經驗,按照動物的食性對動物進行比較。
引導幼兒對比發(fā)現(xiàn)食肉動物和食草動物的身體構造的共同點:如:食草動物的腳多有蹄,食肉動物的腳多有爪;食草動物的門牙發(fā)達,食肉動物的犬牙發(fā)達;在習性上食草動物多群居,食肉動物多單獨行動。
根據新獲得的經驗再次對動物進行分類。
3、辨析討論,了解雜食動物動物以及特殊食物喜好的動物的相關知識。
舉例提問:熊是食肉動物還是食草動物?
幼兒闡述。
一、物質準備與經驗準備。
活動的預設部分除了目標、過程,準備也是相當重要的,準備的內容需要考慮周全,要密切地為幼兒活動服務,為教師教學服務。這個活動中教師做了較為充分以及貼近活動目標及實施需要的物質準備,但是卻忽略了孩子們的經驗準備,這個主題都是關于動物的很多知識,可以在主題開展前讓孩子了解一些的有關科學知識,既能激起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又能做經驗的準備,這個活動前也可以有針對性的一些經驗準備。
二、教師的傳授與幼兒的學習。
活動中教師更多的給予的是直接的知識傳授,和個別幼兒的操作參與,而缺少幼兒的自主探索,對于科學活動來說這是活動的關鍵,讓孩子自主探索、發(fā)現(xiàn),這樣獲得的知識才扎實、有效,年輕教師在這方面的考慮比較不夠,可能對操作活動的把控能力不夠,不太敢放手讓孩子去操作,怕收不回來,影響接下來的環(huán)節(jié),這需要更完善的預設和逐漸的鍛煉,才能較好地把握整個教學。
三、學習重點與難點的把握。
一個教學活動中,教學的重點、難點都只有一個,教學的內容不能過多,也不能主次顛倒。這里的動物的食性是本次活動的重點,而難點是生物鏈的初步了解,教師在活動中過多的把重心放在難點上,而重點的內容學習的比較膚淺,其實兩者可以結合進行,在重點學習的基礎上逐漸突破難點,而不是將兩個內容孤立開來。
科學幼兒教案大班篇七
1、了解陽光有不同的顏色組成,知道陽光有紅色、橙色、黃色、綠色、青色、藍色、紫色七種顏色。
2、探索觀察七種顏色的方法,并通過涂色表現(xiàn)自己的發(fā)現(xiàn)。
3、產生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
1、小鏡子人手一面,多棱鏡每組一面。
2、裝水的玻璃瓶若干,水盆4~5個。
3、畫紙和油畫棒人手一份。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陽光是什么顏色嗎?我們一起看一看窗外的陽光吧!
師:老師這里有很多的材料,看看它們是誰呀?(幼兒說說材料的名稱)用這些材料可以干什么呢?(幼兒自由交流)
1、教師引導幼兒利用多種材料親自動手探索發(fā)現(xiàn)七彩的陽光。
探索一,將水盆放在陽臺上,給每個小朋友一面小鏡子,讓幼兒將小鏡子斜放在水里,玩一玩,看一看能發(fā)現(xiàn)什么?隨即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探索二,讓幼兒看一看陽光下的玻璃瓶,還能發(fā)現(xiàn)什么?幼兒自由交流后在集中交流。
探索三,引導幼兒利用多棱鏡觀察陽光,看一看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引導幼兒繼續(xù)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2、教師與幼兒一起得出結論:陽光是有紅色、橙色、黃色、綠色、青色、藍色、紫色七種顏色組成的。
師:小朋友今天真能干,自己在玩中發(fā)現(xiàn)了太陽的光芒是七彩的,我們一起來畫個七彩的太陽寶寶吧!
幼兒進行涂色活動,活動完成后,讓幼兒自由交流欣賞。
科學幼兒教案大班篇八
1、了解動物卵生和胎生的科學常識,并了解自我生命的生長過程。
2、對科學活動感興趣,增加愛媽媽的情感。
氣球15個、圖片:ppt、1—10月胎兒。
視頻:胎兒成長、剪臍帶、受精卵。
一、圖片導入了解胎生與卵生
1、出示圖片引導幼兒區(qū)分胎生與卵生。
談話:貓媽媽生的寶寶是什么?雞媽媽生的是什么?
小結:在媽媽的肚子里長大并出生的動物是胎生動物,媽媽生出蛋再孵化出來的是卵生動物。
2、談話:還有哪些動物是胎生的哪些動物的卵生的?我們人是什么動物?
二、了解自我的生命生長過程
1、生命的構成。
談話:你是怎樣生出來的?你為什么會在媽媽的肚子里呢?要待多久才生出來?觀看“小威向前沖”視頻。
小結:爸爸媽媽結婚以后,爸爸把一種叫精子的東西送給了媽媽,和媽媽身體里叫卵子的東西結合在一齊,留在媽媽肚子里面叫子宮的地方。在那里面一天一天的長大,經歷了十個月(280天)左右,就從媽媽的肚子里出來了。
2、成長經歷。
談話:你們還記得在媽媽的肚子里是怎樣的嗎?吃什么?(觀看視頻:胎兒成長)(胎兒成長照片)了解成長每個階段的情景。
小結:在媽媽肚子里的九個多月,隨著寶寶的慢慢成長,媽媽的肚子也會越來越大,為了寶寶的健康成長,媽媽十分辛苦。
三、體驗
每位幼兒肚子前綁一氣球,聽指令做各種動作,感受媽媽保護寶寶的艱難。
小結:你們是在媽媽辛苦的保護下出生的?;丶液竺课缓⒆佣颊f一句愛媽媽的話
或做一件愛媽媽的事,感激媽媽的養(yǎng)育。
科學幼兒教案大班篇九
1、對滾動的物體發(fā)生興趣,發(fā)現(xiàn)滾動物體的形狀特征。
2、探索滾動軌跡與物體形狀之間的關系。
活動準備方形積木若干和球、木棍等各種圓的物體。
活動過程。
一、幼兒自由操作材料,發(fā)現(xiàn)滾動物體的形狀特征。
1、出示一圓形物體,操作滾動。
教師:小朋友,這是什么?它怎么樣了?還有哪些東西會滾動呢?
(幼兒自由發(fā)言)。
2、幼兒自由選擇物體,進行實驗操作。
3、教師幼兒共同總結實驗結果。
(1)你玩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玩的?為什么它們會滾動呢?
(2)引導幼兒講述自己在玩中的新發(fā)現(xiàn)、新問題。
教師:小朋友,在玩的時候,你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
(啟發(fā)式提問:它們滾得一樣嗎?有什么不同?)。
二、幼兒再次自由造作材料,探索圓形物體滾動軌跡的不同。
教師:為什么有的物體滾一下不動了,有的能滾很遠。有的可以到處滾,有的卻朝一個方向滾。為什么有的滾得很直,有的會拐彎。
三、幼兒再次操作材料,探索滾動軌跡與物體形狀之間的關系。
1、幼兒自由選擇材料進行實驗操作。
2、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為什么物體滾動的軌跡不同。
3、教師操作兩種不同的形狀的物體,驗證幼兒猜想。
一次性紙杯滾不直是因為兩頭粗細不一樣。
四、幼兒滾動自己身體。
小朋友,我們的身體也會滾動,大家一起試一試。
科學幼兒教案大班篇十
1、對糖的制作過程感興趣,初步了解糖的制作原料。
2、通過討論、交流和分享等活動,知道糖的不同種類及其在生活中的廣泛用途。
3、活動中,能用清楚、完整的語言向同伴介紹自己收集的糖的各種經驗。
4、激發(fā)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5、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幼兒收集各種糖,布置"各種各樣的糖"的展覽。
一、參觀展覽:各種各樣的糖。知道糖的不同種類。
1、參觀糖的展覽。
教師:小朋友都收集了各種各樣的糖,現(xiàn)在請大家去參觀一下,看看有些什么糖。
2、交流活動:我看到的糖。
教師:清小朋友說說,你看到了什么糖?它是什么樣的?
3、教師小結:糖有很多種類,有的糖是白色的,有的糖是彩色的;有的糖細細的,碎碎的;有的糖是方的,有的是小圓糖;有的是動物形狀的糖等。
二、討論:糖有什么用。了解糖在生活中的不同用途。
1、討論糖的用途。
教師:生活中為什么有這么多糖,它們都有什么作用呢?
2、小結糖的用途。制作糖水或甜品,燒菜,釀酒,腌菜,休閑娛樂等。
3、根據糖的用途進行分類。
教師:這里有這么多種糖,你們能根據它們的用途幫它們分分類嗎?
三、分享好吃的糖,感受糖的不同口味。
1、討論糖的味道。
教師:你吃過什么糖?它是什么味道的?
2、品嘗活動。
教師:小朋友隨意品嘗兩種糖,比一比它們的味道一樣嗎?
3、集體交流。
教師:你吃的是什么糖?它是什么味道的?
四、了解糖的制作原料及蔗糖的種類。
1、討論糖的制作原料。
教師:你知道糖是用什么制作出來的嗎?
2、了解糖的制作原料。
教師:我們一起來看看書上是怎么說的?
3、了解蔗糖的種類。引導幼兒自己看圖,了解圖意。
五、要求家長帶幼兒去超市買糖果,使幼兒了解買糖的過程,并學習自己買糖,積累社會生活經驗。
設計這次活動時,我主要是結合了本班自主游戲“泰迪熊糖果屋”以及小班幼兒的特點延伸的一個活動。我設計的美術活動《甜蜜蜜》分四個環(huán)節(jié),環(huán)節(jié)設計比較清晰,而且在執(zhí)教的過程中整體氛圍不錯,幼兒比較感興趣,能大膽、積極地表現(xiàn)。當然,我認為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比如:
1.未向幼兒介紹材料。
活動中材料比較豐富,可是在活動的過程中,我沒有向孩子們介紹材料名稱以及其作用,導致幼兒出現(xiàn)并不是很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材料,這個工具應該如何使用等等問題。
2.未考慮幼兒生理特點。
活動中有個環(huán)節(jié),是小朋友幫助小牛笨笨完成心愿制作一顆長滿棒棒糖的樹,課前我就把自制的樹固定在黑板上,然后幼兒做好的棒棒糖貼在樹上,活動中,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的身高局限只能貼到下面的樹枝,而貼不到上面的樹枝。并且樹制作的太簡單,假如在樹上畫點樹輪或是貼上幾顆真的棒棒糖,既增添了美感,也增強了幼兒的興趣。
3.活動目標定位有所偏差。
《甜蜜蜜》的活動目標是:1.結合幼兒已有經驗,制作自己喜歡的棒棒糖。2.愿意參與美工活動,體驗動手操作的樂趣。兩個目標定位有所偏差,一個是站在孩子的立場定的,一個則是站在老師的立場下定的目標,兩者不一致。
這次的公開課展示是一次很好的學習交流機會,感謝領導和老師對我的幫助和指導。這次的教學活動我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也收獲了不少。今后我會針對性的進行改正,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科學幼兒教案大班篇十一
空氣是大自然的產物,它無色無味,看不見摸不著,但它客觀地存在于我們的周圍,它占有一定的空間,但它沒有固定的形狀和體積。而且是我們人類與動植物都不可缺少的東西??諝庠谌藗兊娜粘I钪羞€能有很多可利用的價值,它對人們的生存、生活起著很重要的作用。設計本次學習活動,首先,激發(fā)幼兒探索自然的興趣,學習簡單的實驗操作方法,感知空氣的存在,掌握空氣的主要特性;其次,簡單了解空氣的作用和人們對空氣的利用,增強利用空氣造福人類的意識;最后,教育幼兒要注意保護空氣的潔凈。
1、通過親自操作的實驗和游戲來感受空氣的存在,掌握其特性。
2、學習簡單的實驗操作方法,對科學小實驗感興趣。
3、能夠不怕困難和失敗,有一定的耐挫能力。
塑料袋、水盆、干的小毛巾、抹布、兩盆植物
t:謎面是這樣的:看不見、摸不著,沒有顏色沒味道,動物植物都需要。是什么呀?(空氣)
1、幼兒操作(找空氣)
2、組織幼兒討論(上述問題)老師示范給幼兒看,擰緊袋口,用手慢慢向下押,押不動,為什么?(袋里有空氣).
3、小結空氣的特性:我們的周圍充滿著空氣,它是~的氣體.
t:哦,空氣是看不見,摸不著,沒顏色沒味道的氣體,今天呀,老師根據空氣這些特性要和小朋友們來玩一個變魔術的游戲,想看老師的魔術表演嗎?老師:你們看好了.這有一只杯子,和一塊毛巾,我現(xiàn)在將這塊毛巾塞入杯子底里,請你們來告訴我這杯子里有什么?就毛巾嗎?如果我把這只杯子倒扣到這缸水里,會有什么樣的結果?毛巾會濕嗎?老師操作,幼兒觀察、發(fā)現(xiàn)操作結果:毛巾不會濕。同時,請幼兒說說其中的原因。(是空氣把水頂住,不讓它流進杯子的,所以毛巾沒有濕)
(在感知空氣的存在,掌握空氣的特性這一部分活動中,我首先以謎語的形式導入,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接著,讓幼兒進行捕捉空氣的操作活動,同時要求他們對捕捉到的空氣通過將空氣擰住后看一看、聞一聞、摸一摸,來探索、發(fā)現(xiàn)空氣的特性;然后,應用小實驗來證明空氣的存在與其特性,最后達到讓幼兒掌握空氣特性的目標。)
t:空氣既然是無色無味,看不見、摸不著的,那要它有什么用呢?我想沒有它也罷。(幼兒討論空氣的作用)
1、幼兒體驗沒有空氣是不行的:請幼兒捂住口鼻,說說有什么感覺?(很悶,不能呼吸了)
2、做小實驗:點燃兩支蠟燭,將其中的一支用杯子扣住看結果,發(fā)現(xiàn)被扣住的蠟燭火熄滅了,而沒有扣住的還在繼續(xù)燃燒。
3、討論:除了我們人需要空氣,還有誰也需要空氣?(動物、花、草、樹木等)
4、小結:除了我們人類離不開空氣外,還有動物、植物它們都需要空氣,凡是有生命的東西都需要空氣。出示兩盆一樣的種植,將其中的一盆用塑料袋包裝住,一盆就這樣繼續(xù)生長。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主要是讓幼兒通過自身的體驗、觀看小實驗來了解空氣的作用,知道我們人類和動植物都需要空氣,空氣對我們和大自然的萬物都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幼兒能說出這些在日常的生活中人們對空氣的簡單的利用,激發(fā)他們探索科學活動的興趣。)
(不亂扔垃圾、不亂焚燒、在日常生活中,要想獲得清新的空氣,關鍵是要減少空氣污染。對室內污濁的空氣,必須靠開窗通風等手段來改善等)
活動延伸:課后觀察植物的變化。
活動反思:
首先,我能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水平和發(fā)展情況,制定明確、實在的活動目標和要求,我把它定位在了我們班幼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內,幼兒通過跳一跳能獲得相關的知識內容和操作技能。其次,對本次活動的課前準備工作,我做得比較充分,為幼兒探索活動提供了充足的操作材料。再次,我對活動過程設計得比較好,主要是這樣的一個活動流程:以謎語的導入引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捕捉空氣,感知空氣的存在―通過小實驗等,探索、發(fā)現(xiàn)空氣的特性,―探討空氣的作用和人們對空氣的利用―懂得空氣的重要,知道要保護空氣的潔凈,這樣一個有淺到難、層層深入、活動層次非常清楚的學習活動。在整個學習活動中,幼兒始終保持著積極、興奮的參與情緒,活動氣氛活躍。他們能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有自己的操作方法。他們樂意探索,發(fā)言積極。通過本次活動,幼兒知道了空氣無時無刻都存在于我們的周圍,掌握了空氣的特性;知道了空氣的作用與重要;對探索科學活動感興趣,學會了簡單的操作實驗方法,提高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科學幼兒教案大班篇十二
1、了解動物過冬的不同方式。
2、幼兒能大膽選擇并講述選擇的理由。
3、激發(fā)幼兒探索動物生活的興趣。
操作卡人手一份、小動物圖片若干、課件、投影儀、沙包、枕頭、南飛標記。
1、(放映幻燈片)“圖片上是什么季節(jié)的景色?”(冬天)“冬天的天氣怎么樣?”(很冷)“冬天我們是怎樣過冬的?”(穿棉衣、開空調、取暖器、常在室內活動、加強鍛煉等)
2、“動物是怎樣過冬的?”(幼兒講述)總結:動物過冬的方式是不一樣的,有冬眠過冬,儲食過冬,南飛過冬等,分別解釋。
(放映幻燈片)“這里有幾個動物,我們來認識一下(螞蟻、松鼠、天鵝、燕子、熊、烏龜),請小朋友猜一猜這些動物分別是怎樣過冬的?想好以后把這些小動物貼到操作卡中,在操作的時候想一想你選擇的理由?!?BR> 1、“請你拿好你的操作卡,來講一講你的選擇”(投影儀中展示)“你為什么認為這個動物是這樣過冬的?”(幼兒講述)
2、總結:(放映幻燈片)熊和烏龜都是冬眠過冬的,因為他們在冬天來臨之前吃大量的食物,整個冬天他們就可以睡覺,不吃東西了,還有一些其他的動物像蛇、青蛙、蝙蝠、刺猬都是冬眠的動物;螞蟻和松鼠是在自己的洞里過冬的,因為冬天出去找食會很冷,所以提前把整個冬天的糧食準備好過冬,還有兔子、小蜜蜂都是儲食過冬的;因為天冬天的時候南方比較暖和,所以天鵝和燕子會選擇南飛過冬,除了天鵝和燕子會南飛過冬,還有很多候鳥會南飛,像杜鵑、大雁、黃鸝、丹頂鶴,他們都是隨著氣候的變化而遷徙的鳥。
“我們再一起來看一看小動物過冬的方式吧!”(播放課件)
介紹玩法:三種東西(枕頭、沙包、南標記)分別是三種過冬方式,幼兒隨意挑選一張動物圖片,然后選擇相應的過冬方式,選擇正確有獎品。
1、在操作區(qū)中投放操作卡和動物圖片。
2、在科學區(qū)中投放動物過冬的圖書。
科學幼兒教案大班篇十三
1、愿意創(chuàng)造“工具”,解決簡單的移動問題。
2、了解移動在生活中的應用。
玩具小汽車、雙面膠、夾子、墊板、滑輪車、扭扭棒、塑料紐扣、游戲棒、卡紙、塑料環(huán)扣、吸鐵石、塑料棒子、塑料圓環(huán)、報紙、視頻《生活中的移動》。
1、關鍵提問:什么是移動?
小結:物體從原來的位置改換到另一個位置,就是移動。
2、游戲介紹:用桌面上的材料幫助小汽車從原來的位置移動到另一邊的位置。
3、操作交流:你用了什么好辦法把小汽車移動了?
4、小結:相同的辦法,卻使用了不同的材料幫助小汽車移動。
相同的材料,想出了不同的辦法使小汽車移動。
幾種材料可以組合在一起變成讓小汽車移動的工具。
1、游戲介紹:用一張報紙幫助小汽車從原來的位置移動到另一邊的位置。
2、操作交流:你的作品是什么?像什么?
3、小結:小小的游戲,你們卻有大大的發(fā)明。在生活中還會有更大的用處。
科學幼兒教案大班篇十四
通過觀察和比較,了解指紋的基本特征及用途;能力目標:嘗試用“印”的方式記錄指紋,通過觀察比較各種指紋,并能說出不同;情感目標:有動手動腦的積極性,體驗發(fā)現(xiàn)的快樂,養(yǎng)成仔細觀察的良好習慣。
1. 材料準備:指紋畫、指紋類型ppt、白紙及印泥若干、放大鏡(人手一個)、抹布。
2. 知識經驗準備:幼兒已經使用過染料涂色或發(fā)現(xiàn)過指紋。
一、導入:欣賞指紋畫,激發(fā)幼兒對指紋的探索興趣。
小朋友們,你們都畫過畫嗎?那平時你們是用什么來畫畫的呢?
二、引導幼兒觀察指紋、了解指紋的基本特征。
1.引導幼兒對指紋開展猜想。
2.通過動手操作,引導幼兒仔細觀察,了解指紋的三種不同的類型。
(1)教師講解示范如何清楚地印出指紋。
(2)分發(fā)材料,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引導幼兒觀察指紋并進行交流,認識指紋的三種類型。
3.引導幼兒觀察自己的指紋,并看看每種指紋類型各有幾個。
我們認識了三種不同的指紋類型,那現(xiàn)在請小朋友再仔細觀察一下自己的手指紋,看看你的每個手指紋是哪種類型。(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分別表示。)數(shù)一數(shù)你有幾個箕形紋,幾個弓形紋,幾個斗形紋。
三、了解指紋的作用。
小朋友們想一想,這些指紋有什么用處呢?
指紋能夠幫助警察破案,因為每個人的指紋都是不同的,它是具有特征的記號。
指紋是由凹凸的皮膚所形成的紋路,所以增加手指的摩擦力,這樣拿東西就不容易滑掉。
指紋還是汗腺的出口,因此可以調節(jié)溫度。
每個人的指紋都不一樣,且一般來說終身不變,指紋會隨年齡增長變大,但形狀不變。
四、制作指紋畫指紋的作用真大,不僅可以幫助警察叔叔破案,而且我們還可以用指紋畫出許多美麗的圖畫,你們想不想也來試一試,用你們靈巧的小手,畫出美麗的圖畫來張貼在我們“指紋畫展”的畫廊里。
科學幼兒教案大班篇十五
關注目標:關注節(jié)能燈的益處。
知識目標:了解節(jié)能燈是種新型照明設備,使用它可節(jié)約電能。
技能目標:學習使用節(jié)能燈。
態(tài)度目標:自覺并動員周圍人群使用節(jié)能燈,知道節(jié)約用 電對地球媽媽的好處。
參與目標:與爸爸媽媽一起進行宣傳節(jié)約用電。
調查、實驗、討論法。
資料準備:各種燈具、電表。
組織準備:幼兒分組,每組5"8人。
場地準備:居室或幼兒園。
我是一種新型的照明設備,使用我可節(jié)約電能,因為我是綠色能源的一種,有了我地球媽媽會很高興。
活動1、觀察實踐活動——你使用什么燈具?
讓幼兒當小記者向周圍群眾調查使用各種燈具的情況,從中知道節(jié)能燈的益處。
活動2、討論活動——你喜歡怎樣的燈具?
讓幼兒比較幾種燈具的特點,從而進一步了解節(jié)能燈的作用。以下是各種燈具型的用電量比較表:
普通型熒光燈美觀型燈具節(jié)能型燈具價格便宜用電量較大能節(jié)約用電 外觀漂亮、大方
活動3、從我做起,節(jié)約用電。
從我做起,不開長明燈,盡量使用自然光。
不同時開幾種電器。
少開空調,使用電扇較省電,自然風更省電。
盡量使用節(jié)能燈。
少用電熱水器,盡量使用太陽能熱水器。
科學幼兒教案大班篇十六
1.激發(fā)幼兒觀察氣象的興趣。
2.了解常見的天氣情況,并知道通過哪些途徑可以了解天氣情況。
3.知道氣象與我們生活的關系,嘗試設計氣象預報表。
課件、表格
趣味練習
1.讓幼兒先來欣賞一段小故事“草船借箭”
2.讓幼兒通過故事思考諸葛亮是怎么知道會有霧天呢?
1.除了霧天,你們還知道哪些常見的天氣?
2.了解一些惡劣的天氣情況。并觀看課件。
3.你們是怎么知道天氣情況的?
(短信、電視、報紙等)
4. 欣賞一段天氣預報,了解天氣預報的主要內容。
(天氣、溫度、穿衣指數(shù)等)
教師:天氣和我們的生活有著非常大的關系,今天我就要考考你們。
(1)高溫天怎樣避暑?
(2)雷雨天怎樣維護自身?
(3)雨天出門準備些什么?
1.教師:天氣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我們應該關心天氣情況,根據天氣變化學會維護自身。
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份表格,上面有天氣、溫度、溫馨提示3欄。
2.請小朋友來當一當氣象員,在表格上記錄一下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