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民俗活動方案設計范文(20篇)

字號:

    一個好的方案可以為我們的工作、學習或生活提供指導和支持。制定方案需要將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相結合,確保方案的可持續(xù)性和可操作性。下面是一些方案制定的常見問題和解決方法,供大家參考。
    春節(jié)民俗活動方案設計篇一
    春節(jié)民俗,在全國各地大同小異。陜西民風古樸,春節(jié)帶有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和地方特色。
    春節(jié),是我國古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是農歷的歲首。古代的“年”不是在臘月二十九或者三十,而是在“臘日”,即后來的“臘八”。南北朝以后才把臘祭移至歲末。到了民國時,改用陽歷,才把陰歷的“年”叫作春節(jié),因為春節(jié)—般都在“立春”后,因而稱其為春節(jié)。
    陜西人如今仍把春節(jié)叫作“過年”,并流傳下來一個關于過年的故事。在遠古時,有一種叫“年”的猛獸,每當寒冬將至新春來臨的夜晚。出來食人,使得人們不得安寧。人們在與“年”的搏斗中,發(fā)現(xiàn)這種兇殘的猛獸最怕火光和響聲,于是人們想了個辦法,一旦“年”出現(xiàn)時,便燃起大火,投入竹節(jié),“年”一見熊熊大火,聽見叭叭炸響的爆竹,就逃遁得無影無蹤。后來,便逐漸形成了過年團聚。守歲、掛紅燈、帖對聯(lián)、放爆竹、吃年飯的風俗習慣。
    陜西鄉(xiāng)村臘月二十三即入年關,把過臘月二十三叫“過小年”。農村有些地方叫“祭灶”,即祭主宰吉兇禍福的“灶王爺”,以求溫飽。過罷小年,人們便為春節(jié)做準備了。一般農家,殺豬宰羊,碾米磨面,做點豆腐,購買蔬菜,吊掛粉條,準備好過年所需的一切食物。臘月二十七到二十九為關中人蒸饃時間。家家戶均短幾籠子饃饃,要吃到正月十五以后,有“正月十五以前不搟面”的習俗。婦女上街為老人和孩子添置衣裳鞋襪、老年人則購買紅紙、年畫、冥幣、白麻紙等大年禮儀用品。
    大年前兩天,陜西不論關中、陜南、陜北,還是城市農村,要“掃舍”,城里人叫打掃衛(wèi)生。家家房前屋后,窯里賽外,連拐角都要打掃得于于凈凈。窗房上重新糊上白紙,貼上大紅窗花。年三十早,家家房戶貼對聯(lián)和門神,屋里掛上年畫。年終于來臨了。
    臘月三十夜稱“除夕”,也叫“大年三十晚”,是全家團圓的日子。在外地的親屬千里迢迢趕回家與親友團聚。入夜家家戶戶明燈高照(有的還在院子、田地墳頭燃起運火),燃放爆竹,達旦不眠,謂之守夜(歲)。否則一年都會變做或者不吉利。守歲的主要活動內容是包餃子。在城里全家團坐一起。搟面皮的搟面皮,包餡的包餡,歡聲笑語,喜氣洋洋。剛結婚的新媳婦和女婿“回門”,蒸20個大禮饃,帶4包厚禮(糖、煙、酒、點心)看望父母,當日返回,不在娘家住宿,有“正月不空房”的習俗。過年期間,各鄉(xiāng)村都組織起來,敲鑼打鼓,演戲唱曲,進行文藝和體育比賽,熱鬧非凡。
    春節(jié)民俗活動方案設計篇二
    為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文化發(fā)展成果,充分展現(xiàn)全村人民的精神風貌,豐富春節(jié)期間我村群眾文化生活,營造歡樂喜慶、祥和文明的節(jié)日文化氛圍,結合我村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構建和諧幸福黨丟”為目標,大力宣傳和謳歌民族團結、社會進步、人民幸福的主旋律,用先進的社會主義文化引導民俗文化健康發(fā)展,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努力營造歡樂喜慶、祥和文明的節(jié)日文化氛圍,激發(fā)全村群眾以飽滿的熱情和高昂的斗志,團結奮進,共奔小康。
    二、活動主題。
    本次活動本著“歡樂、喜慶、文明、節(jié)儉、和諧、安全”的原則,以“筑夢新征程?攜手奔小康”為主題,充分體現(xiàn)全村干部群眾“戰(zhàn)勝貧困,實現(xiàn)小康”的信心和決心,充分展示我村文化特色。
    三、活動內容、時間安排。
    (一)村級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顒訒r間:2017年1月27日晚上18:30開始。
    (二)拔河比賽(男、女隊)?;顒訒r間:2017年1月28日下午2:00開始。
    (三)畫眉爭霸賽?;顒訒r間:2017年1月29日上午8:00開始。
    (四)象棋比賽?;顒訒r間:2017年1月29日下午2:00開始。
    (五)斗牛、蘆笙舞活動。時間:預計2017年1月30日(具體活動內容和時間請村委會定)。
    四、組織領導。
    為保證本次活動有序開展,決定成立“黨丟村2017年第一屆春節(jié)民俗民間文化活動籌備委員會”(以下簡稱籌備委員會),具體負責制定活動方案和活動的全面組織協(xié)調工作。
    總顧問:總策劃:主任:副主任:
    下設綜合組、宣傳組、裁判組、后勤保障組、安保組5個部門,具體人員和分工如下(各下設部門工作人員為籌備委員會成員):
    綜合組:具體負責本次活動各項日常工作和資金籌集管理工作。宣傳組:具體負責編排晚會節(jié)目,舞臺設計和宣傳工作。
    裁判組:具體負責制定比賽規(guī)則,獎勵措施,監(jiān)督比賽公平公正進行。后勤保障組:具體負責物品采購和晚會舞臺布置,活動地點安排等工作。安保組:具體負責活動舉辦期間的秩序和安全保衛(wèi)工作,做好應急預案,確?;顒影踩樌_展。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強爭取支持,確?;顒映晒??;I備委員會全體成員要積極爭取多方支持,尤其是爭取村兩委的支持。
    (二)加強團結協(xié)作,落實工作職責?;I備委員會各工作部門要按照任務分工,認真制定本組詳細的工作方案,切實履行職責。要團結協(xié)作,密切配合,確保整個活動有序進行。
    (四)加強安保工作,確保安全第一。針對各項活動的具體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應急預案,確?;顒影踩行蜻M行。
    (五)提高思想認識,文明開展活動。大家要努力加強自身道德修養(yǎng),文明參加各項活動,參加比賽的人員要尊重裁判,尊重群眾。整個活動過程不得出現(xiàn)打架鬧事的現(xiàn)象。
    六、活動資金預算。
    本著節(jié)儉的原則,預計共需活動資金5000元。開支預算如下:
    1、拔河比賽、象棋比賽、畫眉比賽獎金共計780元。
    2、春節(jié)晚會舞臺布置:舞臺背景400元,印刷宣傳品300照明燈具電線200元,共計800元。
    3、音響話筒(包含話筒架)一套2500元。
    4、開年煙花、鞭炮300元。
    5、散酒50斤250元。
    6、糖果、瓜子280元。
    支出資金以實際發(fā)生為準,每一筆資金的開支將以發(fā)票或者收據(jù)為依據(jù),將于2017年1月30日(正月初三)向大家張榜公開。
    春節(jié)民俗活動方案設計篇三
    一、春節(jié)的來歷:
    傳說,有一種叫"年"的野獸,每當寒冬將至,出來食人,使人不得安寧。人們在與"年"的搏斗中,這種兇惡的猛獸怕火光和響聲,于是,人們想了一個辦法,在"年"出現(xiàn)時,便燃起大火,投入竹節(jié),燃起熊熊大火,"年"聽到爆竹的響聲,便逃走了。以后,人們開始以"掛紅燈、放爆竹、吃年飯"來慶祝新年。
    二、春節(jié)前的準備(臘月初八以后,各種年事活動便逐漸展開)。
    1.祭祀灶神:灶神,又稱"灶神",俗稱"灶王爺"。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返回大宮,向玉皇大帝匯報情況。除夕時分再返回人間。人們擔心向玉皇大帝進讒言,所以再他去天宮的時候為他進行祭祀活動,希望他"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
    2.其他準備活動:寫春聯(lián),準備肉食,準備面食以及理發(fā)、沐浴,打掃衛(wèi)生。
    3.春聯(lián):(1)春聯(lián)的來源:古代稱"桃符"。據(jù)說,東漢王充《論衡o定鬼篇》中神荼、郁壘二神住在大桃樹上,處理鬼魂。他們把為非作歹的惡鬼都喂老虎吃。因此,人們認為鬼害怕神荼、郁壘,也害怕桃樹。于是每到過年的時候人們總在門口懸掛桃符或桃木人來趨鬼避邪保佑平安。(2)最早的春聯(lián):公元965年,后蜀皇帝孟昶在皇宮內門的桃符上寫了:新春納余慶,佳節(jié)號長春。這是我國已知最早的春聯(lián)。此后春聯(lián)成了春節(jié)最有代表性的民俗活動之一。也有人家喜歡貼"福"字,而且倒著貼。因為"倒"諧音"到",所以倒貼福字意思是"福到了"。
    4.年畫:(1)門神畫的來源:有三種說法。一說源于神荼、郁壘的神話傳說,古人把二神像掛在門口驅鬼。一源于唐太宗命令秦瓊、尉遲恭看門驅鬼,并把二將畫在宮門上。一源于唐玄宗夢見鐘馗為自己捉鬼,醒后命令畫工把鐘馗畫在門上。(2)灶神畫的來源:民間傳說灶神在除夕從天宮返回人間,所以人們總在這時候買新的灶神畫貼在門上,希望他能帶來吉祥與幸福。(3)其他常見的年畫。
    5.福字:最早?"福"字--傳說史于周朝姜子牙,即姜太公。當年姜太公封神時,封妻子為窮神,說"有福的地方你不能去"。百姓過年貼"福"字,史于慈禧,每至年,太后有給大臣賜福之習。一年賜福,恭王福晉把賜給的福拿倒了,犯殺頭之罪,李連英為其解圍:"老佛爺福如東海,壽比南山,今年賜福,福真的就到了。"慈禧一聽極高興,連說:"福到了……"傳至民間,"福"也貼倒了。
    6.窗花:窗花是貼在窗戶上慶賀新年的剪紙作品。窗花有兩種制作方法。第一種是剪刀剪,巧手的婦女用一把剪刀可以把彩紙剪出許多花樣。第二種是刻刀刻,一般由專業(yè)的民間藝人操作,一次可以刻成四五十張窗花,供應市場。
    1.除夕守歲:1)什么是除夕: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個夜晚。由于農歷月有大有小,所以有的年份臘月三十夜是除夕,有的年份臘月二十九夜是除夕。2)除夕守歲:除夕重要的活動是守歲。因為秦漢以后,我國人民基本都把夜半子時當作一天的開始時刻,相當于現(xiàn)代計時方法的23點到1點。除夕夜的子時,正是辭舊歲,迎新年的關鍵時刻。為此,人們不得不徹夜不眠,守候著這一時刻的到來。全家人團聚一堂,一邊包餃子,一邊等待,耐心的等待。
    2.放鞭炮:1)什么叫鞭炮:鞭炮,又名"爆竹"。新年鐘聲一落,大街小巷立刻鞭炮齊鳴,迎接新年到來。2)爆竹的來歷:據(jù)南朝梁代示懔《荊楚歲時記》記載?"正月一日,雞鳴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惡鬼。"意思是說,當時人在初一早上起床后先把竹子放在火里燒。竹子爆裂發(fā)出巨大的聲響,就能嚇跑怪獸與惡鬼,保護全家平安。大約到了唐朝,人們把竹筒里裝上火藥,點燃火藥,發(fā)生爆響。后來,人們又用紙卷代替竹筒,就形成了和今天一樣的鞭炮了。3)鞭炮的種類:鞭炮有各種花樣。宋代人把鞭炮稍加改進,又發(fā)明了煙花。煙花:又稱"禮花","焰火"。它在爆炸時能發(fā)出極為絢麗的光芒。因而深受人們的喜愛。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用煙花裝點自己的節(jié)日夜空。
    3.舞獅子:白居易《西涼傳》:假面胡人假獅子,刻木為頭絲作尾。金鍍眼鏡銀貼齒,奮迅毛衣擺雙耳。如從流沙來萬里,紫髯深目兩胡兒。跳舞梁前來致辭,應似涼州未陷日。安西都護進來時。舞獅起原一南北朝朝代,即佛教興起的時代。
    4.其他民間活動:扭秧歌,踩高蹺,敲鑼鼓。
    品,(其中包括剛剛煮好的第一碗餃子),點上香火。十分虔誠地感謝神明與祖宗在天之靈在過去一年對自己的保護并祈求他們保佑來年的幸福。
    6.拜年:祭神祭祖之后,兒孫們開始向長輩親人拜年。傳統(tǒng)的拜年禮是向長輩親人三叩首,現(xiàn)在大多已經改為三鞠躬。一邊行禮,一邊祝愿長輩身體健康,萬事如意。長輩端坐,接受兒孫們的拜年以后,把一個紅包送給兒孫們。這就是"壓歲錢"。一般作為孩子們春節(jié)期間的零花錢。其他親戚之間則互相拜年,陸陸續(xù)續(xù),可以持續(xù)很多天。朋友之間見面,則互道"恭喜發(fā)財"或"春節(jié)好",以示慶賀。拜年活動體現(xiàn)了晚輩對長輩的尊敬孝敬孝順;長輩對兒孫的慈愛關懷。親戚朋友之間的拜年,也極大的促進了彼此感情的加深。所以自古以來,人們都十分重視拜年活動。宋代詩人戴復古《歲旦族黨會拜》:"衣冠拜元旦,樽俎對芳辰。上下二百位,尊卑五世人。排門喬木古,照水早梅春。寒事將消歇,風光又一新。"把當時大家族二百多人互相拜年的活動寫得有聲有色。
    7.人日:正月七日,又名"人日"。隋代詩人薛道衡《人日思歸》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人歸落雁后,思發(fā)在花前。正月七日為什么稱為"人曰"呢?這和中國古代神話有關。神話中說,神在初一創(chuàng)造了雞,初二創(chuàng)造了狗,初三創(chuàng)造了羊,初四創(chuàng)造了豬,初五創(chuàng)造了牛,初六創(chuàng)造了馬,初七創(chuàng)造了人,因此,初七是人類誕生的日子。于是,古人把這一天稱?"人日"。為了紀念人類的誕生,南朝梁代每到人日的時候,人們就剪出彩色的紙人,貼在屏風上或戴在頭上。用來象征人們在新的一年里,面貌煥然一新。到了唐代,人日剪紙的內容又有發(fā)展變化。唐代詩人余延壽《人日剪彩》:"閨婦持刀坐,自憐裁剪新。葉催情綴色,花寄手成春。貼燕留妝戶,黏雞待餉人。擎來問夫婿,何處不如真?"所剪內容包括紅花綠葉,飛燕家禽。個個栩栩如生。這已經于現(xiàn)代民間的窗花十分相似了。
    年糕與餃子是春節(jié)最有特色的食品。
    1)年糕:又稱"年年糕"。它諧音"年年高",包含著生活一年比一年好的期望。年糕采用黏性較強的谷物制成,北方多用小黃米,南方多用糯米。北方一般都是甜的,南方年糕可以作成不同口味的。不過,好吃不過餃子。北方人更喜歡的春節(jié)食品是餃子。2)餃子又名"角子、交子、扁食"。它的起源非常古老??脊殴ぷ髡咴洶l(fā)現(xiàn)過一枚一千多年前的餃子保存下來。北方人過年,一定要吃餃子。而且春節(jié)這一天吃的餃子必須在除夕12點以前包好。餃子好吃,關鍵在于餃子餡,純肉的,純菜的,肉菜混合的,花樣無窮,口味可異??梢愿鶕?jù)自己口味任意變化,所以男女老少都喜歡吃餃子。在春節(jié)所吃的餃子中,有一個包著豆腐餡的,還有一個包著一枚硬幣。誰吃到豆腐餡的餃子,誰在新的一年里就會發(fā)財,人們的理想也都包含在餃子里。
    六、元宵節(jié)。
    正月十五日,是全年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為"元宵"。漢文帝曾于正月十五日平定叛亂,所以規(guī)定這一天為"上元節(jié)"。東漢明帝為了表示對佛祖的尊敬,下令元宵點燈。此后,元宵就逐步演化為觀賞花燈的民俗節(jié)日。故名"燈節(jié)"。元宵的應時食品是湯圓,北方也叫元宵,象征著團團圓圓。
    唐代,元宵賞燈活動盛況空前,舉國同慶?!堕_元天寶遺事》記載,楊貴妃的姐姐韓國夫人曾派人造出一盞百枝燈樹?"高八十尺,樹之高山。上元夜點之,百里皆見,光明奪目。"唐玄宗甚至令工匠造出高百尺、寬數(shù)十丈的燈樓,供游人觀賞。宋代又有過之,無不及。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以草把縛成戲龍狀,用青幕遮籠,草上密臵燈燭數(shù)萬盞,望之蜿蜒如雙龍飛走。"皇帝還親自率領盛大的儀仗參加賞燈活動。詩人蘇味道《正月十五夜》: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游妓皆儂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梢妸蕵坊顒油ㄏ_量,熱鬧非凡。
    可以說: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的狂歡,為整個春節(jié)活動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七、總結。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對回族、達斡爾族、蒙古族、鄂溫克族、壯族、瑤族等少數(shù)民族進行了采訪和研究,同時還對東北,西北,西南,東南等地區(qū)進行調查,得出以下結論: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飛速發(fā)展各民族的春節(jié)民俗趨于漢化,各地區(qū)的春節(jié)民俗也趨于一致,標志著民族大團結和祖國的繁榮發(fā)展。另外,春節(jié)民俗充分體現(xiàn)出了我國五千年來悠久的文化以及人民的勤勞與智慧,為后人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春節(jié)民俗更是文化遺產的精華部分。作為祖國的新一代接班人,我們要把這些優(yōu)良的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揚光大。
    普通量角器使用很不方便,一是量角、畫角步驟較多;二是它有內外兩圈刻度,初學者易出錯;三是度量邊較短的角時須先延長后才能讀數(shù)。
    針對以上缺點,我們設計了一種新式量角器,使用簡便,量角和畫角可一氣呵成。把兩個同樣的量角器在圓心處鉚合并能靈活轉動,把上面的量角器沿右端挫一個長l厘米的缺口(如圖)。量角時,讓它的張開與待測角的兩條邊重合,缺口所指示的刻度就是這個角的度數(shù);畫角時,先將缺口對準規(guī)定刻度,再沿張開處畫兩條射線就完成了。這種量角器還能測立體物(如螺帽)的角度。
    買櫝還珠:《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勢如破竹:《晉書?杜預傳》。
    手不釋卷。束手無策。手到拈來。妙手回春。
    9頁.小沙坑比周圍亮。
    5分鐘。
    20頁.中國,日本,英格蘭,印度。
    27.頁。
    b,ab,ab,aa,bb,aa,bb,aa,bb,a。
    42頁。
    10道。
    43.頁。
    4,5,1,3,2。
    云鑼(打擊),二胡(拉弦),揚琴(擊弦),嗩吶(吹管)。
    第九交響曲。
    對錯對錯。
    44.頁。
    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山東濰坊,四川錦竹。
    春聯(lián),剪紙。
    45頁.少了些小魚和水草。
    46頁.橡膠的主成分。
    p5:3.居然、當然、毅然、安然、必然、顯然、當然。
    1000/(2*3.141)=159。
    7頁:3.諾忠婉贈前。
    8頁;5.譯:當該用而的時候而不用而,當不該用而的時候卻偏偏用而,從今而后,算了算了吧6.雪盡馬蹄輕大雪滿弓刀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7.秦(二,大,二,小,合為秦)此(“些”短一,短一,剩下“此”)石榴(“巖”移走‘山’,‘田’植上‘柳’,是石榴)石榴(會意)。
    8頁:7題(2)許古謝岳帥(或師)魯秋(3)要拿茶,人上草,人下木,即茶12頁:驚動了府上的尊鼠,令尊是對別人父親的尊稱,他說尊鼠,正是罵朋友的爸爸是老鼠。
    55頁:李清照李苦禪李清照匡衡戚繼光。
    59頁:新疆木卡姆演奏樂器:第1、2、4個,圓號和薩克斯管是西洋樂。
    60頁:制作孔明燈:
    一、材料竹篾、白紙、細鐵絲、酒精、脫脂棉、漿糊。
    二、制作方法。
    1、用3張薄白紙糊成一個頂端密封的圓柱體,其周長為225cm,高約90cm。
    2、用寬1cm,厚0.1cm的竹蔑扎一個周長約220cm的圓圈,其下底拴2根互相垂直的細鐵絲。
    3、將竹圈放在圓柱體下端作底,使兩者邊沿近于重合,用漿糊粘住。
    4、用竹蔑扎一個小圓圈,直徑約15cm,周圍包上脫脂棉約10g,作為燃心,然后掛在兩鐵絲的交叉點上。
    好了,這些資料愿大家喜歡!
    第47頁:窗花寓意著寄托辭舊迎新、接福納祥的愿望.剪紙作品由于是在紙上剪出或刻出的,因此必須采取鏤空的辦法,由于鏤空,就形成了陽紋的剪紙必須線線相連,陰紋的剪紙必須線線相斷,如果把一部分的線條剪斷了,就會使整張剪紙支離破碎,形不成畫面。由此就產生了千刻不落,萬剪不斷的結構。這是剪紙藝術的一個重要特點。剪紙很講究線條,因為剪紙的畫面就是由線條構成的。根據(jù)實踐經驗把剪紙的線條歸納為五個字:“圓、尖、方、缺、線”。要求達到:“圓如秋月、尖如麥芒、方如青磚、缺如鋸齒、線如胡須?!笨梢哉f線條是剪紙造型的基礎。中國的剪紙起源于漢至南北朝時期已相當精熟然而真正繁盛卻是在清朝中期以后。古老的剪紙多在鄉(xiāng)間,以剪刀鉸出為主,趣味渾樸天然,都是出自農家婦女之手;剪紙進入城市后,不僅市民情趣和生活理想要參入剪紙藝術,而千家萬戶擁擠在一起,相郊成習,需要頗巨;剪紙藝人為了省工,一刀多張便改為刻刀雕刻為主,風格轉向精巧,藝人也就不止于婦女了。然而,時代更迭生活改變和審美轉化,傳統(tǒng)民間藝術漸漸不能適應現(xiàn)實需要,所以現(xiàn)代新興剪紙藝術孕育而生。
    二、1、國家一級保護植物。
    1、伯樂樹(鐘萼木)bretschneiderasinensis。
    2、紅豆杉taxuschinensis。
    3、南方紅豆杉taxusmairei。
    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1、樟(香樟)cinnamomumcamphora。
    2、香果樹emmemopteryshenryi。
    3、金蕎麥(野蕎麥)fagopyrumdibotrys。
    4、福建柏fokieniahodginsii。
    5、野大豆glycinesoja。
    6、鵝掌楸liriodendronchinese。
    7、厚樸magnliaofficinalis。
    8、凹葉厚樸magnliaofficinalis。
    9、花櫚木ormosiahenryi。
    10、紅豆樹ormosiahosiei。
    11、閩楠phoebebournei。
    12、浙江楠phoebechekiangensis。
    13、蛛網萼platycraterarguta。
    14、白豆杉pseudotaxuschienii。
    15、華東黃杉pseudotsugagauenii。
    16、毛紅椿toonacillataens。
    17、榧樹torreyagrandis。
    18、長葉榧樹torreyajachii。
    19、櫸樹zelkovaschneideriana。
    http://。
    名稱綱目科保護級別。
    *革苞菊被子植物菊科一級。
    *貉藻被子植物茅膏菜科一級。
    *華山新賣草被子植物禾本科一級。
    *水韭屬蕨類植物水韭科一級。
    *莼菜被子植物睡蓮科一級。
    百山祖冷杉裸子植物松科一級。
    報春苣苔被子植物苦苣苔科一級。
    伯樂樹(鐘萼木)被子植物伯樂樹科一級。
    長白松裸子植物松科一級。
    長蕊木蘭被子植物木蘭科一級。
    銀杏裸子植物銀杏科一級。
    玉龍蕨蕨類植物鱗毛蕨科一級。
    資源冷杉(大院冷杉)裸子植物松科一級萼翅藤被子植物使君子科一級。
    珙桐被子植物藍果樹科一級。
    梵凈山冷杉裸子植物松科一級。
    長喙毛茛澤瀉被子植物澤瀉科一級單性木蘭被子植物木蘭科一級。
    單座苣苔被子植物苦苣苔科一級。
    東京龍腦香被子植物龍腦香科一級獨葉草被子植物毛茛科一級。
    多毛坡壘被子植物龍腦香科一級。
    娥眉擬單性木蘭被子植物木蘭科一級輻花苣苔被子植物苦苣苔科一級。
    光葉珙桐被子植物藍果樹科一級。
    合柱金蓮木被子植物金蓮木科一級。
    紅豆杉屬(所有種)裸子植物紅豆杉科一級華蓋木被子植物木蘭科一級。
    巨柏裸子植物柏科一級。
    落葉木蓮被子植物木蘭科一級。
    坡壘被子植物龍腦香科一級。
    普陀鵝耳櫪被子植物樺木科一級。
    巧家五針松裸子植物松科一級。
    蹄蓋蕨科光葉蕨蕨類植物觀音座蓮科一級天目鐵木被子植物樺木科一級。
    望天樹被子植物龍腦香科一級。
    膝柄木被子植物衛(wèi)矛科一級。
    狹葉坡壘被子植物龍腦香科一級。
    瑤山苣苔被子植物苦苣苔科一級。
    異形玉葉金花被子植物茜草科一級銀縷梅被子植物金縷梅科一級。
    銀杉裸子植物松科一級。
    春節(jié)民俗活動方案設計篇四
    農歷正月朔,俗稱“年初一”,今為“春節(jié)”。一年之始,舊時有“履端”之說,最為重視。下面是關于春節(jié)民俗作文八篇的內容,歡迎閱讀!
    過年啦!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習俗,并且都各具特色。今年我有幸回趟老家重慶過年,就讓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土家族的春節(jié)民俗吧。
    除夕的中午,我見奶奶煮了好多飯,就好奇的上前去詢問:為什么要煮這么多飯,我們一頓也吃不了呀?奶奶回答道:“今天要多煮一些,大年初一可不能再煮新鮮飯。因為土家族人很少吃魚,所以就要多煮飯,這也叫‘年年有余’吧?!?BR>    除夕的下午,爺爺與爸爸一起貼對聯(lián),我也過去湊熱鬧。東看看,西瞧瞧。這時爸爸問我:“你知道我們?yōu)槭裁匆N對聯(lián)嗎?”我回答:“知道一點點,喜慶唄?!薄耙矊Π?,對聯(lián)是為了表達人們祈求新年福運的美好心愿。現(xiàn)在我們貼好了對聯(lián),就不能往外扔東西了,連垃圾也不能扔,一直要到大年初二才可以扔東西。這樣就表示把財圈在家里了。”爸爸接著說。
    除夕的傍晚,由家里的最長者帶領全家去“拜山祭祖”。在先輩的墳前點上紅燭與香,擺上祭品,以表對先輩的懷念。這也是對他們的尊敬。
    這些就是我了解的土家人的春節(jié)民俗,你覺得有趣吧。
    春節(jié)是我國一個古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jié)日,因此春節(jié)的習俗也多種多樣。因為相傳年獸怕紅色,怕火光與怕響聲,所以人們便有貼春聯(lián)、放鞭炮、敲鑼打鼓等習俗。不同時期、不同地區(qū)、不同民族的習俗都不相同。
    在浙江的春節(jié)中,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在農歷臘月二十三日,傳說這日是“灶王爺上天”之日,因此家家要祭灶神。人們認為灶王爺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幾句,便會給家里帶來幸福,可保佑來年一家平安。因此,每年臘月二十三,家家戶戶都要祭祀灶神,請求他上天后多說好話、吉利話。民間傳說,灶王爺上天專門告人間善惡,一旦那家被告有惡行,大罪要減壽三百天,小罪要減壽一百天。
    農歷臘月二十四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在春節(jié)前掃塵,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tǒng)習慣。每逢春節(jié)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huán)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tǒng)統(tǒng)掃出門。
    除夕是指每年農歷臘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jié)(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過了十二點就是大了一歲。壓歲錢是由長輩發(fā)給晚輩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飯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許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長輩發(fā)給晚輩,并勉勵兒孫在在新的一年里學習長進,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們的枕頭下。
    春節(jié)傳說之三:熬年守歲。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在民間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后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guī)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并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門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飯”,由于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與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后,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守歲習俗興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耙灰惯B雙歲,五更分二年?!比藗凕c起蠟燭或是油燈,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從“小年夜”到除夕。
    春節(jié)踏著農歷12月24日零時的鐘聲,走入桂林的城鄉(xiāng)。這天是桂林人的“小年夜”,也就是“過小年”。過小年這天,人們宰狗、殺鴨,慶賀春節(jié)來臨。這天的爆竹聲,帶著人們送灶王爺“上天言好事”的心愿噼哩啪啦地炸響,聲傳高宇。人們認為灶神是一家之主,一家的善惡功過禍福都由它掌管,所以每年將盡,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為全家降福免災。祭灶的儀式多由家里的長輩去辦,他們將糖果放在灶頭祭祀灶神,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用糖果祭灶神,目的是讓糖“粘住”灶神的嘴巴,讓他甜甜的嘴巴盡說好話。除夕夜幕降臨后,再放爆竹接灶王爺下凡。這是桂林“過小年”的古俗,現(xiàn)在即便是鳴放鞭炮,也僅是古俗遺存的儀式罷了。
    從臘月二十四到三十,人們忙著置辦年貨,打掃居室內外,以干干凈凈迎接新年。過節(jié)的傳統(tǒng)食品種類繁多,且寓有美好的愿望:臘月二十九蒸年糕,年糕有甜、有成、有葷、有素,吃了年糕,新的一年生活、工作蒸蒸日上,步步高升。
    除夕的晚餐,人們喜歡闔家團聚,菜肴中必有“圓子”、“歡喜”,取其團團圓圓,歡歡喜喜之意。這個夜晚,萬人空巷,都在家中守歲。守歲時,要把火盆的炭火燒得紅紅火火,以象征生活歲歲興旺。當零時一到,老老少少喜氣盈盈,以爆竹聲聲迎接新年。這喜炮聲不絕于耳,此起彼伏,直到更深夜靜,人們仍無睡意,爐火依然旺著,就是要去休息,也依然不會忘記把火盆的火偎好,留下火種,等明天一早燃上一盆好火。新年的火種宛如人的生命,它是新年財旺、家旺的好兆頭。人們對火的感情如此深厚,或是因為火給人類帶來了文明、帶來了溫暖吧。愛火就像熱愛自己的生命,在新年尤其如此。
    進入臘月以后,就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書寫春聯(lián),以掙些銀子過年。祭灶之后,新春聯(lián)漸次粘掛,千家萬戶,煥然一新。有的人家用朱箋,有的用紅紙,只有內廷及宗室王公等按例用白紙,鑲以紅邊藍邊,不是宗室者不得擅用。
    臘月將梅束起放在一個腹大口小的器具中,放置于地下五尺左右的地方,燃火,讓地微微有些溫暖,梅花就回漸漸放白,用紙籠之,到市上去賣,小桃、郁李、迎春都可如此。繁盛之區(qū),支搭席棚,售賣畫片。婦女兒童爭相購買,以為樂。
    臘月初一,大街上賣粥果者排成市場。更有賣核桃、柿餅、棗、栗、干菱角米者,肩挑筐貯,叫而賣之。其次則肥野雞、關東魚、野貓、野鶩、腌臘肉、鐵雀兒、馓架果罩、大佛花、斗光千張、樓子莊元寶。初十以后則賣衛(wèi)畫、門神、掛錢、金銀箔、錁子黃錢、銷金倒酉、馬子燒紙、玻璃鏡、窗戶眼。廿日之后則賣糖瓜、糖餅、江米竹節(jié)糕、關東糖。糟草抄豆,是廿三日送灶時供給神馬用的。又有賣窯器者,銅銀換瓷碗,京城之香爐燭臺;悶葫蘆,小兒籍以存錢;支鍋瓦,灶口用為助爨。至廿五日以后則賣芝麻秸、松柏枝、南蒼術以供“煨歲”之用。臘月諸物價錢都比平日貴些,所以才有“臘月水土貴三分”的諺語。老年人到了這時,總要勸后輩謹慎花錢,于是又有“二十七八,平取品抓”之諺。
    臘月八日為王侯臘,家家煮果粥。都在前一日備好米與豆,以百果雕作人物像生花式。三更煮粥成,全家聚食,饋送親鄰,為臘八粥。臘八粥,是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豇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塘、瑣瑣葡萄,以作點染。切不可用蓮子、扁豆、薏米、掛元,用則傷味。每至臘七日,則剝果洗凈器皿,終夜經營,到天明時粥熟。除祀祖供佛外,分饋親友,不得過午。并用紅棗、核桃等制成獅子、小兒等類,以見巧思。
    回到老家,心里可高興了,春節(jié)民俗總會讓我吃驚不小,最普遍的就是以下四個了:吃年飯,看晚會,午夜放煙花與拜年。
    大年三十,舅舅舅媽等親戚都歡聚一堂,外婆外公滿臉喜悅,開心地忙碌著。對,今天我們要吃年飯了!“噼里啪啦”,一陣鞭炮聲響起,年飯做好了!當然,吃年飯總忘不了土地爺爺,敬幾根香,擺幾碗菜與一碗飯,求土地爺爺保佑,來年豐收。接下來,便入席了。吃罷年飯,大家都坐在爐子旁邊聊天。外公外婆這時候可就忙咯!吃年飯,是春節(jié)的重要習俗之一,不管是在哪兒,大家都會趕回來,與家人一起共享這美好的時刻。吃年飯時,大家總有很多話要說,說工作,說家庭,等等。吃年飯的時間是不一樣的,只要家人都到齊了,想什么時候吃都行。
    晚上,就剩下自己家的人了。在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之前,是我最期待的時候:收壓歲錢。恭喜發(fā)財,紅包拿來!大舅舅一個,小舅舅一個,外婆一個??大家都忙活完了,該坐下來休息休息了,于是,我們便團聚在一起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邊看邊聊,仿佛話總也說不完似的??偹惆镜?2點了,午夜煙花快燃放了!“轟!”一個禮炮打響了,天空頓時蒙上了一件五彩斑斕的彩衣。隨著第一個禮炮的打響,各家不約而同地放出了各種款式的煙花,每一家的屋頂上都掛上了一個美麗的帽子。放煙花的聲音震耳欲聾,五彩的煙花使我眼花繚亂。我與大舅媽跑到樓頂上觀看煙花,我興奮得直跳:“我這次苦熬到12點真是沒白費,這真是太壯觀了!”午夜放煙花,有可能是每個地方都有的習俗,有可能是我們家鄉(xiāng)特有的一種習俗,但是都一樣,我見識到了,你們也聽說了!
    這天,是初一,才剛起來,就聽見門外一陣拜年聲:“給您老拜年了??!”“哎!來了來了,新年快樂!”“新年快樂!”這時候,外婆正忙著做早餐,外公則正忙著招呼人?!白幌掳砂??”“不了不了。”這樣的對話總會聽見很多次。我趕緊吃完早餐與小舅舅他們出門了。小舅舅的雙胞胎女兒紫依與紫芊各提著一個袋子,每到一處袋子里的東西就會增加一點,可高興壞她們了。所謂的拜年呢,就是挨家挨戶地走動,有時候會在哪一家坐一會兒,聊聊天什么的。而小孩子就提著個袋子去拜糖。聲明一下啊,我可沒有哦!
    每個地方的春節(jié)民俗或多或少都有些不同吧,你們是不是也該讓我長長見識了呢?
    日落日升,斗轉星移,回首往昔,歷史為我們留下了太多的系念與玄想,而這“歲時禮俗”就是其中之一。如,春節(jié)民俗成了我國最大的傳統(tǒng)民俗節(jié)日。春節(jié)在古都更受到人們普遍重視,由此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春節(jié)民俗。農歷的正月初一為春節(jié),俗稱“過年”。春節(jié)原起于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古代的春節(jié)稱:“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為春節(jié)。
    就北京地區(qū)來說,從臘月初八家家戶戶要泡臘八醋,就開始有了“年味”。民謠講:“老太太別心煩,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有一首歌謠唱道:“糖瓜祭灶,新年來到,丫頭要花,小子要炮??”。從這一天開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掃房子,蒸饅頭,置辦年貨,貼“?!弊?,貼年畫,剪窗花,貼對聯(lián)。貼門神,貼掛錢,一直忙活到除夕,開始過大年。
    北京人總是把“?!钡怪N在門里、衣柜、水缸上,寓意著福到了。貼春聯(lián)也有許多講究,一般百姓家貼紅色春聯(lián),門楣上貼“橫批”,內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紙鑲紅邊;守制者則要用藍紙;廟宇用黃紙。春聯(lián)最早始于五代時的后蜀。據(jù)說當年蜀太子在本宮門上提寫“天垂余慶、地接長春?!卑藗€大字,這就是中國最早的一副春聯(lián)。北京人在屋內廷貼上“抬頭見喜”,屋外貼上“出門見喜”,院內貼“全院生輝”等春條。
    過去大多數(shù)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龕或者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講究的要擺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餅、花糕的面鮮,成堂的水果、成堂的干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飯,素餃子,素炒菜。家境不好的也要擺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過年講得就是吃喝玩樂,以吃為主。這些供品實際上也是為人準備的。
    十、咸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葷素睡覺為主。
    春節(jié)是我國各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100多年前,民間藝人“百本張”曾在他的曲本中這樣寫道:“正月里家家賀新年,元宵佳節(jié)把燈觀,月正圓,花盒子處處瞅,炮竹陣陣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边@歷史上關于歲首春節(jié)的生動定照。
    相傳堯舜時期,我國就有這個節(jié)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辭中,亦有關于春節(jié)的記載,有慶祝風首春節(jié)的風俗,但是當時歷法,是靠“觀象授時”,是否準確,尚難確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太初元年,我國人民創(chuàng)造了“太初歷”,明確規(guī)定以農歷正月為歲首,從這時起,農歷新年的習俗就流傳了xx多年,直到新中國成立,改用公元以后,這個節(jié)日就改為春節(jié)。
    在我國最古的文字記載中,有許多關于歲首的故事,臘月與新春,正是“秋收冬藏”以后的農閑季節(jié),漢鄭玄也說過,歲未年初“勞農以休息之”。拿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勞逸結合的意思。
    那么春節(jié)到底是怎么來的呢?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jié)令很亂,想把節(jié)令定準,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樹陰下面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fā)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日晷儀??墒?,天陰雨霧,影響測量,后來,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他的興趣,他又動手做了五層漏壺,天長日久,他發(fā)現(xiàn)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時的長短就會重復一遍。
    那時的國君叫祖乙,天時風云的不測,使他很苦惱。一個名叫阿衡的大臣,為討好皇上,奏稱要設天臺敬祭天神,祖乙認為有理,便帶領百官去祭天,卻無濟于事,萬年知道后,忍不住帶著日晷儀與漏壺去見皇上,對祖乙講清了日月運行的道理。祖乙聽后龍顏大悅,感到有道理。于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筑起日晷臺與漏壺亭,并派了十二童子服待萬年,祖乙對萬年說:“希望你能測準日月規(guī)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間,創(chuàng)建歷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BR>    有一次,祖乙傳旨要阿衡去了解萬年測試歷法的進展情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寫了一些字,阿衡看見后,知道萬年的歷法已研究成功,怕皇上重用他,于日派人刺殺萬年,結果刺客被士衛(wèi)抓住了,祖乙知道后,懲處了阿衡,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現(xiàn)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jié)吧?!弊嬉艺f:“春為歲道,就叫春節(jié)吧。”
    冬去春來,年復一年,后來,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了準確的太陽歷,后來為了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日命名為“萬年歷”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后,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jù)傳說就是為了紀念萬年的。
    現(xiàn)在我們過年也有一些習俗,如倒貼“?!弊郑疟?,拜年等等。
    春節(jié)民俗活動方案設計篇五
    為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認真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發(fā)布的《關于實施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發(fā)展工程的意見》,自覺做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活躍大連市民的文化生活,營造歡樂祥和的春節(jié)氛圍;深度挖掘大連地區(qū)民俗文化尤其是年俗文化,進一步提升全市鄉(xiāng)村旅游文化內涵,讓更多的市民走入農村,體驗、感受中國年味,遼南春節(jié)傳統(tǒng)習俗,為美麗鄉(xiāng)村注入文化內涵,助力鄉(xiāng)村振興;也為西郊國家森林公園內部的農家樂商戶提供更多的客流,帶動春節(jié)經濟。在2018年春節(jié)到來之際,將舉辦2018中國·大連第十一屆年文化季暨第三屆民俗春晚,給廣大觀眾奉獻一道精神文化的娛樂大餐。
    一、組織機構:
    指導單位:中國民俗學會;。
    協(xié)辦單位:甘井子區(qū)農海局、甘井子區(qū)服務業(yè)局、甘井子區(qū)黨研室;。
    舉辦地點:甘井子區(qū)西郊登山會館。
    二、活動主題:
    遼南民俗匯紅火中國年。
    今年年文化季主題為“遼南民俗匯紅火中國年”,突出表現(xiàn)“年文化、家文化”。晚會將堅持民俗性與藝術性相結合的春晚屬性,汲取大連本土優(yōu)秀文化元素精髓,著力體現(xiàn)朝氣蓬勃的時代精神,致力于大連年俗特點和新春祈愿,突出構建特色大連、快樂民俗、美麗鄉(xiāng)村,將民俗春晚這張最具影響力的文化品牌與西郊這個最具發(fā)展?jié)摿Φ牡赜蚨哌M行融合對接,以期產生新的創(chuàng)新和共振,進一步對西郊現(xiàn)有的旅游文化品牌進行梳理和提升,讓內容創(chuàng)意更上一個臺階,重塑地方旅游文化品牌;在新的機遇面前,進一步拓寬和開放思路,讓民俗文化這個品牌在西郊落地生根,打造以民俗春晚為開端的地方文化影響力,打造以“民俗、年俗”為核心的現(xiàn)象級旅游產業(yè)文化平臺,通過“重度垂直”的文創(chuàng)產品經營理念,打造旅游文化中新的消費場景,從而實現(xiàn)西郊文旅經濟的全域化大踏步發(fā)展。
    三、
    活動內涵:
    年文化季集中表現(xiàn)“家文化”內涵,突出年味、民俗味、文化味,其中民俗春晚節(jié)目60%以上以原創(chuàng)為主,深深刻上大連民俗、西郊特色的烙印。本屆春晚著重支持推動傳統(tǒng)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發(fā)展、文化創(chuàng)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yè)融合、推動影視產業(yè)發(fā)展、推動對外文化貿易發(fā)展、鞏固文化金融扶持計劃、支持特色文化產業(yè)發(fā)展、保護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扶持實體發(fā)展等重點領域,做到既統(tǒng)籌全局又突出重點。組委會要將本次春晚打造成一檔膾炙人口、網絡熱播的聯(lián)歡盛會,從而讓這一文化品牌更加深入人心。
    happynewyear。
    四、活動特點:
    利用年節(jié)期間群眾休閑時間集中、民俗文化活動集中、家庭消費集中的優(yōu)勢,從小年至元宵節(jié)期間,整合遼南各類民俗活動和年節(jié)消費資源舉辦的年文化季。
    “遼南民俗匯紅火中國年”活動,將有迎春敲鐘、舞龍、舞獅、踩高蹺、剪紙、吹糖人等傳統(tǒng)民俗文化活動供市民參與體驗。吸引市民賞西郊的美景,游美麗鄉(xiāng)村,住特色民宿,品年豬飯、烤羊肉等西郊的味道,帶走西郊的特產,留住西郊的記憶,過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傳統(tǒng)和深厚民俗文化底蘊的冬日,將寒冷的冬日融入春日般浪漫,讓市民切身體驗兒時過大年的民俗文化大餐。
    五、活動內容:
    1、2018中國·大連第十一屆年文化季暨第三屆民俗春晚啟動儀式。
    時間:2018年1月30日14:00。
    地點:香洲花園酒店商務樓二樓紫云閣15號。
    2、民俗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
    時間:2018年2月8日。
    地點:西郊登山會館會議廳。
    3、2018大連年文化季民俗攝影大賽。
    時間:2018年2月8日——3月2日。
    地點:西郊。
    4、2018大連年文化季微視頻大賽。
    時間:2018年2月8日——3月2日。
    地點:西郊。
    5、“萌娃鬧春”主題剪紙大賽。
    時間:2018年2月10日。
    地點:登山會館會議廳。
    6、大連年文化和美麗鄉(xiāng)村攝影展。
    時間:2018年2月8日-3月2日。
    地點:登山會館會議廳。
    7、“網紅過大年”網絡綜藝活動。
    時間:2018年2月8日。
    地點:幸福農家院、嬉雪樂園、采摘大棚等場地。
    8、“過大年拍全家?!被顒?。
    時間:2018年2月8日。
    地點:登山會所會議廳。
    9、“舌尖上的西郊大年里的美食”系列美食節(jié)。
    時間:2018年2月8日。
    地點:登山會館會議廳。
    10、“紅火中國年”系列年俗展演活動。
    時間:2018年2月8日。
    地點:登山會館會議廳。
    11、“紅火中國年”新年祈福活動(只納入整體宣傳、不做執(zhí)行)。
    時間:2018年2月16日。
    地點:朝陽古寺、永順庵、玉佛寺。
    12、紅旗西路新春巡游表演。
    時間:2018年2月20日、3月2日。
    地點:紅旗西路村委會開始。
    13、“正月里、正月正”元宵節(jié)猜燈謎活動。
    時間:3月2日。
    地點:登山會館會議廳。
    春節(jié)民俗活動方案設計篇六
    作者:學號:學院:
    引言。
    春節(jié)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它超越其它眾多民俗節(jié)日號稱“百節(jié)之首",恰恰說明春節(jié)對中國人而言,意義非凡。春節(jié)的習俗豐富多彩而且極具特色,進入臘月,年味漸濃,吃過臘八粥,家家開始忙年,貼對聯(lián)、辦年貨。二十三,過小年;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蒸饅頭;二十七,買東西;二十八,把豬殺;二十九,打黃酒;三十,吃扁食??本文旨在討論一些春節(jié)習俗,以及從中反映的中國傳統(tǒng)觀念與文化。
    關鍵詞:春節(jié),習俗,傳統(tǒng)文化。
    第一章春節(jié)簡介。
    1.1簡介。
    春節(jié)俗稱“年節(jié)”,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tǒng)佳節(jié)。年節(jié)雖定在農歷正月初一,但年節(jié)的活動卻并不止于正月初一這一天。從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節(jié)起,人們便開始“忙年”:掃房屋、洗頭(沐浴)、準備年節(jié)器具等等。所有這些活動,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即“辭舊迎新”。人們以盛大的儀式和熱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年節(jié)也是祭祝祈年的日子。人們借春節(jié)酬謝諸神過去的關照,并祈愿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更多的福佑。年節(jié)還是合家團圓、敦親祀祖的日子。而元日過后會有許多娛樂活動:耍獅子,扭秧歌,舞龍燈等,為新春佳節(jié)增添了濃郁的喜慶氣氛。
    因此,集祈年、慶賀、娛樂為一體的盛典年節(jié)就成了中華民族最隆重的佳節(jié)。歷經千百年的積淀,異彩紛呈的春節(jié)民俗,已形成底蘊深厚且獨具特色的春節(jié)文化。蘊含著中華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結晶,凝聚著華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傳承著中國人的家庭倫理和社會倫理觀念。
    1.2歷史。
    據(jù)記載,春節(jié)已經有4000多年的歷史。關于其起源有許多說法,而最為普遍接受的是,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這就是農歷新年的由來,后來叫春節(jié)。
    中國歷史上每個時代過春節(jié)的時間不一樣,知道漢武帝命公孫卿和司馬遷造“太陽歷”,規(guī)定農歷正月初一為一歲之首,此后一直采用夏歷紀年,長達2080年,知道清朝末年。名稱也多種多樣,魏晉南北朝時成為“元辰”,唐宋元明稱“元旦”、“新正”,清代則一直叫“元旦”。我們現(xiàn)在的春節(jié)是在1949年9月27號,第一屆在政協(xié)會議上,將陰歷與陽歷分開,陰歷正月初一正式改為“春節(jié)”。
    第二章春節(jié)習俗。
    1.1守歲、吃團圓飯。
    守歲是在九年的最后一天,一夜不睡,以迎候新年的到來。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于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關于守歲的來源也有很多的傳說。在這天家人要從四面八方趕來,齊聚一堂,準備各種美食,而且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溫馨撩人,說明紅紅火火;“魚”和“余”諧音,是象征“吉慶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全家人吃過年夜飯,一起娛樂,共同等待零點的到來,為家人祈福。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
    1.2祭灶、放鞭炮。
    祭灶,是一項在中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人們稱這尊神為“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臘月二十三日祭灶是因為傳說在大年三十灶王爺會帶著一家人應得的禍福吉兇與其他諸神來到人間,之后諸神回天庭,只有灶王爺留在人間。
    在除夕夜,家家會放爆竹,相傳是為了嚇走“年”獸,同時也驅逐各種鬼怪,祈求新年平安。
    1.3拜年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新年的初一,男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
    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拜年要選擇合適的時間,要既不失禮貌也不影響主人休息或接待其他客人。親友相聚,一定要說吉利話。禮品選擇要適當,不失禮數(shù)。
    1.4年畫,貼福字。
    年畫是中國畫的一種,是中國特有的一種繪畫體裁,也是中國農村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年畫起源于門神,后來幾經演變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便成為現(xiàn)在的年畫。年畫大都用于新年時張貼,裝飾環(huán)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慶之意。春節(jié)時,幾乎家家從大門到廳房都貼滿了花花綠綠,象征吉祥富貴的年畫。傳統(tǒng)年畫以木刻水印為主,追求拙樸的風格與熱鬧的氣氛,因而畫的線條單純、色彩鮮明。內容有花鳥、胖孩、金雞、春牛、神話傳說與歷史故事等,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與鄉(xiāng)土氣息。
    春節(jié)貼福字是我國由來已久的風俗,貼福字在《夢梁錄》中已有記載。關于貼福字也有各種各樣的傳說,流傳最廣的是民間用貼福字來躲避姜太公那無恥的老婆“窮神”。后來又有貼倒福字的風俗,取諧音“福到了”。福字也有許多樣式,最受歡迎的是剪紙福字,剪紙福字以福字為主題,融入其他剪紙元素,比如牡丹,魚,鳥,蝴蝶和蝙蝠等。在民間有的將福字做得十分精細,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躍龍門、龍鳳呈祥、五谷豐登等。春節(jié)時,人們會在門上,窗戶上貼各式各樣的福字,增加節(jié)日的喜慶氣氛。
    第三章春節(jié)中的傳統(tǒng)文化與觀念。
    2.1家庭觀念。
    春節(jié),離家外出的人都要回家團聚過年。這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家庭觀念情結的體現(xiàn),以家庭為核心的親人團聚,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孝悌之道。守歲一般是為了延長父母壽命,祈求全家平安,這足以看出在中國人的傳統(tǒng)觀念里,家人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中國人渴望與家人團聚,希望家人平安,將家庭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同時在中國人的文化中也十分重視孝悌之道。孝悌的基本內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它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生活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得到普遍的奉行。中國傳統(tǒng)儒家文化對于孝悌之道更是十分重視?!墩撜Z》中還說:“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中國春節(jié)的守歲活動中更是體現(xiàn)了這種孝悌之道,這也是中國家庭觀念的核心。
    2.2傳統(tǒng)鬼神文化。
    祭灶,反映了人們對于神靈的敬畏。在古時候,人們相信有各種神靈存在,因而格外敬畏神靈,希望自己能夠平安一生,因而會有“舉頭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在民間,一般家庭會供奉各種神靈,按時上供焚香,而這一風俗至今仍廣為流傳。比如商人家中仍然會供奉財神,新婚夫婦會收到別人送的送子觀音。而灶君俗稱為灶王爺,在民間是最普通,最深入群眾的神,它具有這樣三種職能:
    一、民以食為天,灶王爺掌管飲食;
    二、司職命運;
    三、監(jiān)察善惡,因而民間對灶王爺都是篤信虔誠的。而神靈一般是人的精神營造出來的超人對象,或者是對于美好未來的一種寄托。這也反映了古時候人們沒有能力將生活變得更好,因而寄托于神靈的無奈。
    而對于鬼怪,中國從古至今有很多描寫鬼怪的書,而民間,也有很多鬼怪的傳說。古時,人們相信轉世輪回,相信陰間的存在,因而認為時間會有鬼魂。在我看來,由于古時候科技知識并不是很發(fā)達,人們便將一些自然災難或不幸歸咎于鬼神作祟,因而十分厭惡,才會在春節(jié)放鞭炮以驅趕鬼怪。在春節(jié)文化中相信流傳最廣的鬼怪傳說便是“年獸”,由于傳說年獸會在新年那一天出來傷害人民,所以便有了放鞭炮驅逐年獸的風俗。
    鬼神文化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這是在科學未普及的時候人們心中最淳樸的敬畏,也形成了中華文化的多姿多彩。
    2.3重視禮節(jié)。
    拜年,反映了人們尊老愛幼的品德,過程中也有很多關于禮節(jié)的要求。比如拜年的時間,輩分順序,所行禮儀多是有明確的禮儀規(guī)范的。因而拜年充分反映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對于禮節(jié)的重視。
    中華古國曾有“禮儀之邦”的美譽。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周之際,周公就制禮作樂,后來經孔子等人的提倡和完善,禮樂文明成為儒家文化的核心。西漢以后,《儀禮》、《周禮》、《禮記》等禮樂文化的經典被先后列入學官,成為古代文人必讀之書。禮儀是“禮”的重要組成部份之一。從古至今中國人都很重視禮節(jié),人與人交往,如何稱呼對方,彼此如何站立,如何迎送,等等,都有禮的規(guī)定。即使是吃飯,也應該在舉手投足之際顯示出自己的修養(yǎng),稱之謂食禮。行為合于禮,是有修養(yǎng)的表現(xiàn),反之則不能登大雅之堂。這充分反映了中華民族的文明。
    源遠流長的中國古代禮儀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盡管它在歷史的演進過程中發(fā)生過一些變化或改進,但它始終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和民族生活產生著深刻影響。
    2.4樸素的風俗與信仰。
    春節(jié)的很多習俗,不僅是貼年畫,貼福字,都反映了人們對于美好未來的希冀,反映了民風的淳樸。年畫作為民間文學,反映了勞動人民心聲和愿望,因此,幾乎所有的年畫都寄寓著某種或幾種吉祥的意思,充滿了樂觀.向上.積極的因素。如畫面上是一個肥胖俊美的大娃娃,如果抱著一條活蹦亂跳的大鯉魚,就象征來年生個大胖小子,而且吉慶有余;如果抱著一只揚頸昂頭長鳴的大公雞,就象征來年人丁興旺吉祥;如果畫面上是一棵搖錢樹和一個聚寶盆,就象征新的一年能招財進寶。因而年畫也是中國繪畫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福字則更加簡單明了的表達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愿。民間為了更充分地體現(xiàn)這種向往和祝愿,干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倒""福氣已到”。
    總結。
    春節(jié)的習俗多種多樣,充分顯示了中國文化的豐富多彩。春節(jié)的魅力是中國的魅力、東方的魅力,也是世界文明的魅力。中國的春節(jié),是對世界文明的一種貢獻,是送給全人類的一份厚禮。
    我們應該給予春節(jié)的習俗特別的關注。也許年輕人或一部分人群無法理解保存或沿襲春節(jié)習俗的重要性。但對于一個國家來說文化的保護和發(fā)揚光大是必需的也是每個國人應該履行的義務。同時應該為春節(jié)傳統(tǒng)習俗注入新鮮元素,讓其更加適合當今社會。
    春節(jié)民俗活動方案設計篇七
    活動時間:20xx年12月25日—20xx年1月22日(29天)。
    活動地點:xx商場各分店。
    活動內容:活動期間,凡在xx商場各分店超市區(qū)一次性購物滿58元送茶園利是封一包,購物滿108元送茶園利是封2包;小票不可累計,限當天有效,單張小票限送三包。
    春節(jié)民俗活動方案設計篇八
    圣誕來臨,新年將至。在這喜慶、吉祥、狂歡的節(jié)日里,心筑琴調茗樓特別舉辦“慶圣誕迎新年”大型文藝晚會活動,歡迎廣大新老顧客及朋友光臨惠顧!愿我們的晚會為各位新老顧客及朋友在這美好的節(jié)日里,增添一份歡樂的氣氛與美好的祝福!具體活動安排如下:
    一、活動主題:“慶圣誕迎新年”大型文藝晚會。
    二、活動時間:20xx年。
    12月24、25、26、31日每晚21:00—00:30。
    三、活動內容:
    12月24日晚平安夜?;顒又黝}:感恩的心。
    主要節(jié)目:歌舞表演、游戲互動、幸運抽獎、情侶大比拼。
    12月25日晚圣誕夜?;顒又黝}:圣誕夜的愛情。
    主要節(jié)目:歌舞表演、游戲互動、幸運抽獎、情侶速配。
    12月26日晚狂歡夜?;顒又黝}:假面告白。
    主要節(jié)目:歌舞表演、游戲互動、幸運抽獎、才藝大比拼。
    12月31日晚迎新年?;顒又黝}:辭舊迎新。
    主要節(jié)目:歌舞表演、游戲互動、幸運抽獎、敲響新年的鐘聲。
    四、參加方式:
    購票參加,票價每張50.00元。僅限當晚使用,過期作廢。
    (一)幸運抽獎活動:凡參加心筑琴調茗樓“慶圣誕迎新年”大型文藝晚會活動的人員均可免費參加抽獎。
    設立:一等獎1名獎金300.00元;二等獎2名獎金200.00元;三等獎3名獎金100.00元;幸運獎10名獎品紅酒1瓶。
    (二)免費贈送活動:凡參加本次活動的人員,均免費享用活動期間的主打食品火雞及各類酒水、小吃,并附贈送各類精美小禮品。
    六、活動地點:
    心筑琴調茗樓(鉆石廣場2期商鋪六幢3樓)。
    春節(jié)民俗活動方案設計篇九
    20xx年春節(jié)即將來臨,為充分體現(xiàn)黨和政府、學院黨政對老干部、老教師、老同志及退伍軍人和軍烈屬的關懷和尊重,讓他們過一個快樂、祥和、平安的節(jié)日,根據(jù)中辦國辦和省教工委、省教廳通知精神,開展“送溫暖、辦實事、促發(fā)展”新年慰問活動,為做好這次慰問活動,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參加慰問活動的領導及工作部門。
    整個慰問活動由人事處牽頭,黨委工作部、院工會參與,重要慰問活動邀請學院主要領導參加,具體安排另附。
    二、慰問的對象。
    離休干部、縣處級及以上退休干部、特級教師、退伍、復員、轉業(yè)軍人、軍、烈屬及全體離退休人員。
    1、分別召開座談會。
    2、離休干部、特級教師、縣處級及以上退休干部上門慰問。
    3、退伍、復員、轉業(yè)軍人、軍、烈屬分校區(qū)慰問。
    4、全體離退休人員參加團拜聚餐。
    1、離休干部、縣處級及以上退休干部、特級教師、退伍、復員、轉業(yè)軍人、軍、烈屬共39人,人均100元,共3900元。
    2、離休干部、縣處級及以上退休干部、特級教師座談會,會費及餐費1200元。
    以上費用合計5100元,由學院劃撥經費開支。
    3、全體離退休人員春節(jié)團拜聚餐20xx元,在離退休人員活動經費中開支。
    五、慰問活動參加人員及時間安排:
    春節(jié)民俗活動方案設計篇十
    活動目標:
    1.了解少數(shù)民族人民的民居、服飾、工藝品、民族活動、風俗習慣、文化藝術等,培養(yǎng)幼兒熱愛少數(shù)民族的情感。
    2.知道我們的祖國是多民族國家,各族人民勤勞、智慧、能歌善舞。
    3、增進家園合作,密切家園聯(lián)系。
    活動準備:
    1.選好參觀景點、訂好門票。
    2.請家長于10月28日上午9:00來幼兒園。
    3.食品和水(一人一份)。
    4.講清楚活動要求、規(guī)則以及需要家長協(xié)助的工作。
    活動過程:
    1.家長帶著孩子與教師同時出發(fā),前往目的地。
    2.9:30在民俗風情園門口集中,拍集體照。
    4.觀看魚鷹表演捉魚。
    5.觀看大型綜藝民族表演活動。
    6.參與風情園中的一些活動,如:背新娘、跳民族舞、走板鞋等。
    7.活動結束,家長帶孩子回家。
    活動小結:
    在參觀民俗風情園一活動中,我們將主題溶入現(xiàn)實之中,讓幼兒親身感受少數(shù)民族的民居、服飾、工藝品、民族活動、風俗習慣、文化藝術等,豐富了幼兒關于少數(shù)民族的'知識,培養(yǎng)了幼兒熱愛少數(shù)民族的情感。
    在活動中,孩子們熱情高漲,家長們踴躍參與、配合。一到風情園,家長、孩子、教師就一起合影留念,接下來又參觀民俗風情園,觀看魚鷹表演捉魚,還興致勃勃地觀看了大型綜藝民族表演活動。孩子們和家長、教師一起積極地參與了風情園中的一些活動,如:背新娘、跳民族舞、走板鞋等?;顒咏Y束后,家長們還帶著孩子購買了一些民族工藝品回家。
    參觀完民俗風情園后,由孩子們口述,家長幫忙用文字記錄了孩子的開心時刻,并附上了精彩的照片于次周一帶來幼兒園。
    這次活動開展得非常成功!為下一步順利開展“民族村”一主題活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春節(jié)民俗活動方案設計篇十一
    立春,是干支歷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一個節(jié)氣,又名歲首、立春節(jié)、正月節(jié)。干支紀年法,以立春為歲首,交節(jié)日為月首?!傲⒋骸笔且罁?jù)黃道推算出來的,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時為立春節(jié)點,即太陽到達黃經315°時。立,是“開始”之意;春,代表著溫暖、生長。立春作為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與立夏、立秋、立冬一樣,反映著一年四季的更替,此外還意味著新的一個輪回已開啟,新的一年之始。古人對歲首很重視,立春要祭春神、祭太歲,敬天法祖,由此便產生了辭舊布新、迎春祈福等一系列祭祝祈年文化活動。
    立春,俗稱打春,標志著一年春季的開始,它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中的頭一個節(jié)氣,時間約在春節(jié)前后。早先年民間于立春日要舉行迎春神活動的。春神相傳叫句芒,人面鳥身,主春事。古代“立春之日,天子親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迎春于東郊?!笨梢娪荷袷且豁棻容^古老的節(jié)俗活動。
    我國3000年前就有迎“春”儀式,“立春”特有的民俗風情和文化內涵相當豐富。而且不光漢族重視“立春”,一些少數(shù)民族也過這一歲時節(jié)日,比如白族稱“立春”日為“催春節(jié)”,侗族在“立春”這天有扮演春牛舞的活動等。
    自秦代以來,我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
    舊俗立春日又為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稱“立春節(jié)”,中國自古為農業(yè)國,春種秋收,關鍵在春。民諺有“一年之計在于春”的說法。舊俗立春,既是一個古老的節(jié)氣,也是一個重大的節(jié)日?!妒挛镉浽酚涊d:“周公始制立春土牛,蓋出土牛以示農耕早晚?!焙笫罋v代封建統(tǒng)治者這一天都要舉行鞭春之禮,意在鼓勵農耕,發(fā)展生產。
    如立春恰逢正月初一,俗謂“歲朝春”,百年難遇,民間認為這一年的收成肯定好。有“百年難遇歲朝春”民諺。
    立春作為節(jié)令早在春秋時就有了,那時一年中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個節(jié)令,到了《禮記·月令》一書和西漢劉安所著的《淮南子·天文訓》中,才有24個節(jié)氣的記載。
    在漢代前歷法曾多次變革,那時曾將24節(jié)氣中的立春這一天定為春節(jié),意思春天從此開始。這種叫法曾延續(xù)了兩千多年,直到1913年,當時的國民政府正式下了一個文件,明確每年的正月初一為春節(jié)。
    此后立春日,僅作為24個節(jié)氣之一存在并傳承至今。
    春節(jié)民俗活動方案設計篇十二
    貼春聯(lián)是我們民族好風俗。有一些文質兼美春聯(lián),不受時代,地域限制,放之四海而皆準,比如;“門迎春夏秋冬福,戶納東西南北財”,“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無不道出了人們討口彩、求吉利心態(tài),流傳是極為久遠。
    祭祀祖先。
    春節(jié)祭祖,是人們必經一項活動。新年將近,各家各戶祖宗牌位早已撣得千干凈凈。祭祀時,先將香紙蠟燭,牲禮酒漿備齊,供奉于祖宗牌位前,然后上香跪拜,叩頭作揖。一副畢恭畢敬樣子,充分表現(xiàn)了中國人百善孝為先傳統(tǒng)美德。
    拜年。
    新春伊始,人們一見面就要恭賀新年;左鄰右舍,同仁同事更是拱手作揖,互相拜年。清人顧鐵卿在《清嘉錄》書中寫道;“男女以次拜家長畢,主者率卑幼,出謁鄰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賀,謂之‘拜年’?!边@就是說,大年初一,家庭內晚輩,先給尊長拜賀后,家長再率領卑幼者到鄰舍、族人或親戚家去拜年,或者家長派遣子弟為之代賀。
    給壓歲錢。
    小時候收到壓歲錢時特別開心,壓歲錢一般是除夕夜長者發(fā)給晚輩。在正月初一小孩拜年時,大人賞賜給孩童們,并勉勵他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壓歲錢,寄托著長輩殷殷希望!。俗話說:大人望種田,小孩望過年。原來,過年對小孩有一筆特有犒賞一一壓歲錢。
    壓歲錢是長輩發(fā)給晚輩,小兒們得了壓歲錢,便可以買一些節(jié)日玩藝,自然高興無比。清代有一首描繪得壓歲錢喜悅心情詩:“百十錢穿彩線長,分來角枕自權藏。商量爆竹餳簫價,添得嬌兒一夜忙?!?BR>    從經濟文化來看,由于中國人及海外華人把春節(jié)當做一個盛大的節(jié)日,帶動了許多商品的消費,包括歌舞表演、書法繪畫以及民間的彩扎業(yè)、鞭炮業(yè)、香燭業(yè)、剪紙彩畫業(yè)等,特別是跟飲食相關的行業(yè)更是充滿了節(jié)日的氣氛。每年春節(jié)“黃金周”都能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這是在中國出現(xiàn)的獨特景象。
    春節(jié)也具有生態(tài)文化的意義,包括自然生態(tài)和社會生態(tài)。新年與四時中的立春節(jié)氣接近,一年之始與四季之始的時間基本合拍。過年時興的花果植物寄托了人們的美好愿景。從社會生態(tài)來看,春節(jié)的氣氛給人們帶來濃濃的暖意,孕育著蓬勃的生機。和諧社會,體現(xiàn)在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還有人內心的和諧。
    隨著信息傳播技術的發(fā)展,現(xiàn)代春節(jié)期間成為信息流通的高峰期,手機短信頻發(fā),不乏原創(chuàng)性作品,洋溢著文采和生活哲理;電話、互聯(lián)網連接著在世界各地的人們,可視電話、網絡拜年成為新的聯(lián)系溝通方式,這是現(xiàn)代高技術和信息社會帶來的便利。咫尺天涯,信息即時通達,信息時代信息“爆炸”,人們互致問候,相互祝福,使“地球村”充滿歡聲笑語,增強感情交流,這是全球化時代的新景觀。
    春節(jié)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著深厚的精神文化意蘊。許多民俗活動都有強烈的感情和精神寄托,在相沿成習的禮俗和儀式背后,內蘊著人們的精神家園,展現(xiàn)著民族凝聚力。這一時刻顯得如此隆重——鞭炮聲聲,代表辭舊迎新;守歲壓歲,寄托著殷切的希望。熱烈的賀歲禮儀,不僅鞏固了家族倫理關系,增進了家人的親情,凝聚了人們的感情,而且使社會關系得到調整。在中國,春節(jié)不只是一個節(jié)日,它包含著豐富的文化意蘊。
    春節(jié)必吃的10種食物。
    1.餃子。
    春節(jié)必吃的食物有餃子,餃子是我國春節(jié)的傳統(tǒng)食物之一,距今已經1800多年的歷史,而且在餃子中放入硬幣,有著吉祥如意的寓意。
    2、年糕。
    3、湯圓。
    春節(jié)必吃的食物有湯圓,湯圓是漢族的傳統(tǒng)食物,因為形狀圓潤,也有著團圓的諧音,因此在我國的南方大多數(shù)人春節(jié)都會吃湯圓。
    4、團子。
    春節(jié)必吃的食物有團子,團子是糯米作為面皮包入肉、榨菜等餡料,有著團團圓圓的寓意。
    5、魚。
    春節(jié)必吃的食物有魚,在過年的時候幾乎每家餐桌上都與有一魚,寓意指年年有余。
    6、豬肉.
    春節(jié)必吃的食物有豬肉,在古代豬肉較少,因此春節(jié)是餐桌上的肉類越多表明日子會更好,為過年添加彩頭。
    7.雞。
    春節(jié)必吃的食物有雞,雞有著吉的諧音,因此春節(jié)時吃雞有著吉祥如意的寓意。
    8、瓜子。
    春節(jié)必吃的食物有瓜子,在古代瓜子象征著銀子,而如今抓瓜子有著抓銀子的寓意,為新的一年帶來好的彩頭。
    9、橘子。
    春節(jié)必吃的食物有橘子,橘子外形圓潤,有著團圓的寓意,而且春節(jié)食物比較油膩,橘子也有去油膩的效果。
    10、糖果。
    春節(jié)必吃的食物有糖果,春節(jié)時每家基本都會準備一些糖果,而且糖果味甜,寓意著生活甜甜蜜蜜。
    春節(jié)民俗活動方案設計篇十三
    一、指導思想:
    1、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資源,力求以最小的投資,獲取最大的效益,力戒大拆大建。
    2、力求挖掘、弘揚、傳承最真實、最原始的xx地區(qū)的民俗風情,形成自己的獨有的不易被別人復制的特色。
    3、一切建設必須以游客為中心,以游客滿意為建設的目標。
    4、量力而行,分步實施,xx民俗風情園初期以一個自然灣落為主,積累經驗,逐步擴展,最終形成一個較具規(guī)模、有自身特色的景區(qū)。
    xx民俗風情園初步選定在羅田縣大河岸鎮(zhèn)古樓沖村漂流下站張八塘處。
    理由:1該處有保存尚好的土坯房村落;
    2該處有較為有名的進士河漂流,每年夏季客流量比較大。
    3該處有尚待開發(fā)的瀑降基地。
    4該處民風淳樸,開發(fā)的環(huán)境較好。
    xx民俗風情園應包括一個自然灣落,一片山場,一片農田,一片果園。具體功能區(qū)地應該有:停車場、灣落食宿區(qū)、灣落娛樂區(qū)、農耕體驗區(qū)、果園采摘區(qū)、山林賞花區(qū)。
    四、進園道路。
    現(xiàn)狀;從xx到民俗風情園有1公里的路程,目前有約150米已經鋪設水泥路面,寬約3.5米。其他的850米為泥土路面。中間有一座小橋,寬約2米。
    改造措施:
    1加寬小橋到5米;
    2硬化路面850米。
    3在小河邊征地5畝左右,新建綠色的生態(tài)停車場。停車場里栽植一行行的常綠的喬木大樹,地面鋪設生態(tài)磚,中間以茶葉帶劃分停車位,大小車輛停放在樹叢中間。
    4道路綠化參照世界最美的十大林蔭小徑(大道)來建設,道路兩旁栽植一種樹木,可以是桃樹、李樹、櫻桃樹等果花兼美的`具備農村氣息的,也可以是紫薇等花期特別長,花朵鮮艷美麗的品種。
    進園道路和停車場是給游客的第一印像,是民俗風情園的“臉面”。要通過一到三年的努力,要形成鮮花覆蓋、濃蔭匝地的獨特景觀。要給游客以極度震撼的視覺效果,在游客心中刻下巨大的驚嘆號。
    五、灣落的改造和建設。
    灣落的現(xiàn)狀:灣落目前現(xiàn)有約十多戶農家,只有一戶建了樓房,建樓房的一戶在灣落的最后面,對整個灣落的破壞有限。十多戶人家中多數(shù)在外打工,少數(shù)甚至已經在外面建了樓房。目前在灣落中居住的多數(shù)是老人、婦女兒童,而且比較少。
    房屋使用權的取得:爭取古樓沖村委會的支持,由村委會出面協(xié)調,與農戶簽訂合同,長期租用農戶的房屋,租期考慮到投資的長期性,應該初步定為。租金每年一付,每年大約每張床位房屋租金1000元到1500元。農戶可以部分出租自己的房屋,可以繼續(xù)在自己的家中居住,并可以參與到旅游的開發(fā)中來。
    房屋的改造:現(xiàn)有的農房都是土坯磚砌墻,蓋小黑泥瓦。應該盡可能的保持現(xiàn)有風格和面貌。只對屋內按照旅游的要求作必要的改造,一是地面鋪設青磚,或者用黃泥筑平,二是墻面搓平涂白,三是添置衛(wèi)浴設備,四是增加空調系統(tǒng),六是添置電視機和電腦,七是石膏板吊頂。
    地面的改造,最好是鋪設當?shù)卦缒晖粮G燒制的青磚,很有地方的特色,有適宜人的居住,但是造價較大。黃泥土鋪地,冬暖夏涼,但是于衛(wèi)生上不是很好。也可以采用一種當?shù)厣a的水泥磚,黑色,和青磚比較近似,但是造價少很多。
    墻面涂白就以水泥砂漿搓平,再涂以乳膠漆。
    衛(wèi)生間可以整體向海爾等廠家定制,成本小,安裝方便,缺點是比較現(xiàn)代,和整個房屋內的風格不是很一致。
    空調系統(tǒng)要充分利用當?shù)刭Y源,盡可能的節(jié)約能源。夏天利用山泉水、地下水來降溫,冬天利用沼氣和空氣能來升溫(空調系統(tǒng)單獨專章論述)。
    灣落的改造:灣落中原來有的石階盡可能的保留,屋宇之間可以適當鋪設青磚甬道。灣落中的廁所、豬圈、牛欄等附屬建筑,一律拆除,移到灣落之外適當而且方便的地方統(tǒng)一規(guī)劃建設,騰出的地方可以增建部分房舍。灣落中間設置一個公共活動場所,用于以后的文化娛樂活動。灣落四圍、房前屋后廣泛栽植樹木,樹木以一個品種為主,常綠和落葉、賞花和賞果的相互搭配,形成四季有花四季有果。
    六、四季花園的建設。
    充分利用灣落后面的山場,建設好四季花園。按照季節(jié)時序,游客依次可以觀賞到:
    一是在灣落、路邊、山上,或零星或稍稍成片的種植梅花園。梅花是春天的第一花,樹形奇特,花色鮮艷,可以吸引游客。
    二是成片成行的種植桃樹、李樹和櫻桃樹園。這三種樹開花時間非常的接近,而且開花繁華滿樹,結果果壓枝頭,非常的惹眼,可以作為招徠游客的一大招牌。
    三是在松樹叢中廣泛栽植蘭草花,形成一個面積5畝左右的蘭草園。羅田已經是野生蘭草花的保護地,清明節(jié)前后,滿山蘭花開放,清香縷縷。組織游客到山上,唱著“我從山中來,帶來蘭花草”,在樹叢中尋覓蘭花,應該是一件很有吸引力的事情。
    四是利用現(xiàn)有的板栗林,建設一個高檔次的板栗園。羅田板栗天下聞名,最值得開發(fā)的是板栗開花和打板栗。每年五月中旬到六月上旬,滿田滿畈滿山的板栗一起開花,濃郁的香氣直鉆人的鼻子,沁入心脾。九月上旬,板栗成熟,掛滿枝頭。組織游客賞板栗花,大板栗是很快樂的事情。
    五是建設紫薇花園。紫薇花有多種色彩,花期長達100多天,盛花時節(jié),繁華滿樹,遠遠望去,好像一片彩色的云朵降落在天邊地頭很是惹人的眼睛。
    六是荷花。利用水面,栽植蓮藕,或者一朵或者一片,給人以清涼和驚喜。
    七、種植基地的建設。
    要在民俗風情園的周圍選擇一片農田,建設種植基地。基地要和民俗風情園的沼氣池配套,利用沼氣水作為基地的灌溉用水和肥料來源,杜絕使用農藥和花肥。菜園可以劃分成一塊塊的,出租給縣城的客人使用。要把視頻攝像頭安裝進菜園,要把每天的情況現(xiàn)場直播給所有的客人,讓游客真正的了解到基地的綠色生態(tài)。在網絡上設立專門的qq號碼,接受游客的訂單。
    展示項目應該有以下項目:
    磨豆腐;收集農村的石磨,指定專人或者由專人承包,每天制作土豆腐、豆腐腦等產品,提供游客參與的機會。
    打糍粑:收集農村的石,每天組織游客打糍粑。
    趕碾。
    農具展示。
    xx民歌。
    xx民俗如娶媳婦、抬花轎等。
    春節(jié)民俗活動方案設計篇十四
    1、春節(jié)期間貼春聯(lián)、守歲、吃團年飯、拜年等,在很多地方都有這些活動,控制室因風土人情不同,很多細微處各有不同。
    2、春節(jié)都會祭祀神靈、拜祭祖先,這種活動習俗在南方沿海一帶比較盛行,是承襲古時的習俗,在春節(jié)期間很多地方都有舉行游神活動。
    3、從小年開始,大家都會開始掃房屋、購置年節(jié)年貨、貼春聯(lián)、洗頭沐浴等等,這些活動的主題就是“辭舊迎新”。
    4、春節(jié)是合家團圓、敦親祀祖的日子。通常在除夕的時候,全家就會歡聚一堂,吃“團年飯”,并且長輩會給孩子們發(fā)“壓歲錢”。
    5、在中國,典型的傳統(tǒng)娛樂項目主要集中在燃放爆竹、舞獅子。春節(jié)禮俗的典型表現(xiàn)形式為“拜年”,在新年的那一天,晚輩需要給長輩拜年,長輩要發(fā)壓歲錢給晚輩。
    春節(jié)民俗活動方案設計篇十五
    春節(jié),都盼望著團圓興旺,人們都在努力營造家庭和睦、安定團結、歡樂祥和的喜慶氛圍,推動中華文化歷久彌新、不斷發(fā)展壯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春節(jié)的傳統(tǒng)民俗活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1、掃塵。
    在民間,新年前夕有“臘月二十四,掃塵(亦稱掃屋)的習俗。民諺稱“二十四,掃房子”。民間稱做“掃塵日”。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huán)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wèi)生、干干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年前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掃塵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tǒng)統(tǒng)掃出門,以祈來年清吉。
    2、貼春聯(lián)。
    春聯(lián)也叫門對、春貼、對聯(lián)、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fā)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jié),家家戶戶都會貼上對聯(lián),慶祝新年的到來。
    3、辦年貨。
    中國的年俗文化源遠流長,全國各地衍生出紛繁多樣的過年習俗,南北迥異,各具特色。雖然各地習俗不盡相同,但是備年貨、送年禮卻是幾乎全國上下的“過年必備”。置辦年貨,包括吃的、穿的、戴的、用的、貼的(年紅)、送的(拜年)禮物等等,統(tǒng)名曰之“年貨”,而把采購年貨的過程稱之為“辦年貨”。辦年貨是中國人過春節(jié)的一項重要活動。
    4、祭祖。
    新年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祭祖,也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習俗。因為中國地大物博,每個地方祭祖的形式也不同,有的是去野外掃墓,有的是祠堂叩拜,不管形式如何,這都是懷念故人。
    5、年夜飯。
    年夜飯,又稱年晚飯、團年飯、團圓飯等,特指歲末除夕的闔家聚餐。年夜飯源于古代的年終祭祀儀,拜祭神靈與祖先后團圓聚餐。年夜飯是年前的重頭戲,不但豐富多彩,而且很講究意頭。吃團年飯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儀式完畢后才開飯。席上一般有雞(寓意有計)、魚(寓意年年有余)、蠔豉(寓意好市)、發(fā)菜(寓意發(fā)財)、腐竹(寓意富足)、蓮藕(寓意聰明)、生菜(寓意生財)、生蒜(寓意會計算)、臘腸(寓意長久)等以求吉利。中國人的年夜飯是家人的團圓聚餐,這頓是年尾最豐盛、最重要的一頓晚餐。
    6、守歲。
    除夕守歲,有的地方(豫西)叫“熬年”,也是最重要的春節(jié)活動之一,守歲含有兩層意思: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最早記載見于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叫“饋歲”;酒食相邀,叫“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叫“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叫“守歲”。這種習俗后來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暮景斜芳殿,年華麗綺宮。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階馥舒梅素,盤花卷燭紅。共歡新故歲,迎送一宵中?!敝钡浇裉?,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全國多數(shù)地方守歲,女的包餃子、洗菜、準備大年初一的飯菜,或者準備全家的新衣服,男的打撲克牌、麻將,或者喝酒娛樂至天亮,或者一家人一起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節(jié)目。
    7、給壓歲錢。
    壓歲錢是春節(jié)前晚輩及小孩子夢寐以求的大事。壓歲錢也叫“壓歲錢”“壓祟錢”“壓勝錢”“壓腰錢”。除夕吃完年夜飯,由尊長或一家之主向晚輩分贈錢幣,并用紅線穿編銅錢成串,掛在小兒胸前,說是能夠壓邪驅鬼。清代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中說:“以彩繩穿錢,編作龍形,置于床腳,謂之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亦謂之壓歲錢。”這個習俗自漢魏六朝開始流行?!缎筒┕艌D錄》中記載:“錢形長而方,上面龍馬并著,俗謂佩此能驅邪鎮(zhèn)魅。”因為“歲”與“祟”諧音,“壓歲”即“壓祟”,所以稱為“壓歲錢”。因為是守歲夜給錢,所以又稱“守歲錢”。
    8、燃放爆竹。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彼纬渭彝醢彩倪@首詩也提到了春節(jié)燃放爆竹,可見春節(jié)燃放爆竹的習俗由來已久了。在春節(jié)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亦稱“炮仗”“鞭炮”“炮”等。
    9、拜年。
    大年初一清早,大人小孩穿著節(jié)日的盛裝,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新年大吉大利。拜年一般從家里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后,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家中拜完年后,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相互道“恭喜發(fā)財”“新年快樂”“四季平安”等吉言。
    10、逛廟會。
    一提起逛廟會,就會想起北京春節(jié)的廟會,廠甸廟會、白云觀廟會、蓮花池廟會,人們蜂擁而至,處處交通堵塞,鬧市區(qū)實行交通管制。廟會又叫“妙會”“廟市”或“節(jié)場”。早期廟會僅是一種隆重的祭祀活動,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人們交流的需要,廟會在保持祭祀活動的同時,逐漸融入集市交易活動。隨著人們的需要,又在廟會上增加豐富多彩的活動。于是過年逛廟會就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娛樂活動。部分地區(qū),每年的廟會宗教色彩越來越淡化,只有娛樂性的仿祭祀活動表演,更多的是“有會無廟”,公園、體育場、商場等都成了廟會的舉辦場所。廟會也就漸漸地演化成為集娛樂和短期的集市交易為一體的民間活動。
    11、舞龍。
    舞龍又稱“龍舞”“龍燈舞”“舞龍燈”等。龍是傳說中的神奇動物,能在天上呼風喚雨,也能為人間隆福消災。早在漢代就有舞龍祈雨的活動。當時四季祈雨,春舞青龍,夏舞赤龍或黃龍,秋舞白龍,冬舞黑龍。舞龍時,鑼鼓喧天,爆竹齊鳴,場面十分熱烈。每一個動作都有名號,諸如:“二龍戲珠”“二龍出水”“黃龍過江”“白龍出洞”“穿越龍橋”“打草驚蛇”“銀龍翻江”“金龍倒?!薄昂5讚圃隆?。如果兩隊舞龍相遇,一定大擺龍門陣,爭奪高下。有的地方,敗北者一方要為勝者一方奏鑼鼓、放鞭炮。云南、貴州的苗族,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舞龍,同時家家戶戶堂屋神桌上擺糯米糍粑和酒肉,點燃香紙蠟燭,敬奉“金角老龍”,含有歡慶豐年、祈求吉祥的意思。
    12、舞獅。
    舞獅子活動在河南豫西一帶稱作耍獅子。耍獅子活動比較經典的動作有:獅子蹦上高桌、獅子過獨木橋、獅子翻跟頭。廣東海豐盛行春節(jié)“聽鼓手、看舞獅、聽唱曲”。舞獅主要有麒麟、獅、客仔獅、外江獅四種,唱區(qū)主要有西秦曲、白字曲、潮州曲等多種。鼓手就是嗩吶,也叫大笛或吹班。每班由二人吹大笛,一人打銅鈸,一人打小鼓。一般從除夕下午就開始到商鋪里去吹打,一直到初三、初四才停止。初一、初二最熱鬧。舞獅子的隊伍挨家挨戶舞弄,到了人家門前,說聲“恭喜”之后就開始吹奏起來,直到主人掏出紅包,帶隊的拿到紅包才離去,緊接著到下一家去舞獅。
    13、踩高蹺。
    踩高蹺娛樂活動歷史悠久。表演者雙腳綁扎木制1~3尺高的蹺棍,扮演成各種滑稽人物表演古怪動作。踩高蹺,北京稱作高蹺或高蹺會,陜西、甘肅、河南等黃河流域稱作“扎高腳”。踩高蹺有文蹺、武蹺兩種活動之分。文蹺以邊走邊唱為主,夾雜有簡單的舞扭動作,武蹺則表演倒立、跳高桌、疊羅漢、劈叉等高難度動作。
    熱菜。
    第一道:【團團圓圓之紅燒丸子】。
    丸子做好后外形是圓圓的,寓意團團圓圓,一家人都在一起過大年,所以萬不能錯過呀。
    步驟:
    1、把油菜在鍋中焯水撈出瀝干備用;肉末加入姜末、蔥末、料酒、雞粉、白胡椒粉、芝麻油、淀粉調味,在鍋中擠成丸子狀煮熟,然后另起鍋,倒入適量的生抽、老抽、細砂糖、淀粉煮開,把丸子倒入鍋中煮入味,最后擺放在盤子里就好了。
    第二道:【吉祥菜之小酥肉】。
    小酥肉是我家每年必備的一道食物了,酥脆可口還越嚼越香,親們趕緊行動起來吧。
    步驟:
    1、把五花肉切片狀,鍋燒熱,倒入花椒粒,小火爆香后壓碎。五花肉里倒入花椒碎、姜片、香蔥、鹽、料酒、雞粉、白胡椒粉、芝麻油調味,抓拌后腌制15分鐘。
    2、再倒入蛋液和面粉,用筷子攪均勻成為面糊。鍋燒熱,倒入肉片,炸至金黃色即可。
    年夜飯。
    第三道:【節(jié)節(jié)高升之山藥燉排骨】。
    排骨呢,寓意節(jié)節(jié)高升,新的一年有個好開頭。而這道山藥排骨呢,好吃又下飯呀。
    步驟:
    1、山藥去皮切成滾刀塊,鍋中加入適量的冷水、料酒,下入排骨塊、姜片、蔥段、大火煮開焯水撈出。鐵鍋中倒入焯好的排骨、蔥段、開水,大火煮開轉小火繼續(xù)燉15分鐘后,加入山藥塊繼續(xù)燉15分鐘。
    2、最后加入牛奶、鹽、雞粉、芝麻油、白胡椒粉調味,繼續(xù)煮2分鐘就可以了。
    第四道:【紅紅火火之山藥火龍果片】。
    這道食物整體的顏色很紅艷,寓意新的一年要紅紅火火呀,沒這樣吃過的親不可錯過哦。
    主料:山藥1根,紅心火龍果1個。
    步驟:
    1、把山藥去皮,紅心火龍果切碎,倒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淀粉、細砂糖煮開,倒入整個山藥,小火把山藥煮熟并上色后撈出,放涼后切片裝盤即可。
    第五道:【財源滾滾之白菜蒸肉泥】。
    白菜又寓意為百財,財源不斷的意思,所以說是年夜飯上還是必備的一道菜呢。
    年夜飯。
    主料:白菜梆子適量,肉餡200克,小米椒1個。
    步驟:
    1、把白菜梆子放入鍋中焯水撈出瀝干水分,擺放在盤子一圈,每個白菜梆子中間塞入適量的肉餡,放入鍋中篦子上大火蒸熟,取出來表面裝飾上小米椒圈即可。
    第六道:【花開富貴之山藥肉丸】。
    做好的山藥肉丸像是盛開的花朵,可以說好看又好吃呀。關鍵還很清爽不油膩,老少都喜歡。
    主料:山藥1根,胡蘿卜1根,肉餡250克,雞蛋1顆,干辣椒1根,香蔥1根。
    步驟:
    1、把山藥和胡蘿卜分別去皮切厚片,擺放在盤子上,中間放入調好的肉餡,打入一顆雞蛋,放入鍋中篦子上大火蒸熟,吃的時候裝飾上干辣椒碎和香蔥碎就可以了。
    第七道:【吉祥如意之火龍果山藥】。
    這是道甜品菜,火龍果和山藥都有著不錯的寓意,所以過年的餐桌上可以來上這么一道食物哦。
    主料:紅心火龍果1個,山藥1根,淀粉少許,冰糖適量,冷水適量。
    步驟:
    1、把紅心火龍果切碎,山藥切片,鍋中把冷水、淀粉、冰糖混合煮開,倒入山藥片繼續(xù)煮5分鐘,之后關火裝盤即可完成了。
    涼菜。
    第八道:【喜慶團圓之蔬菜蛋卷】。
    這蛋卷是蔬菜做成的,外觀上看翠綠有食欲呀,造型是圓滾滾的,寓意團圓呀。
    主料:菠菜1把,雞蛋2顆,胡蘿卜1根,鹽少許,雞精少許,芝麻油適量。
    年夜飯。
    步驟:
    1、把胡蘿卜去皮切片狀。鍋中加入水煮開,加入鹽和食用油,倒入菠菜和胡蘿卜片焯水撈出。
    2、雞蛋打散,加入鹽、芝麻油、白胡椒粉調味攪均勻。鍋燒熱,倒入蛋液,攤成圓餅狀。取出來鋪在案板上,放入菠菜和胡蘿卜條,從一頭卷起來,切成塊即可開吃啦。
    第九道:【福祿雙全之涼拌豆腐皮蛋】。
    這道菜是由豆腐和皮蛋組成的,也是蠻經典的搭配,吃起來可謂是爽口開胃呀。
    步驟:
    1、皮蛋對半切開,內脂豆腐切方塊,小米椒和香蔥切碎,大蒜切碎,把皮蛋擺在盤子上,中間放入豆腐,把蒜末、小米椒碎、生抽、芝麻油、陳醋、雞粉混合澆在上面就可以了。
    第十道:【六六大順之涼拌雜蔬】。
    這道涼拌蔬菜呢,選擇了6種食材,寓意六六大順,還是蠻值得一試的。做法也不難,食材混合拌一拌即可搞定,新手都能完成。
    步驟:
    1、把黃瓜切絲、木耳泡軟、洋蔥切條、雞蛋在鍋中煎熟后切條、豆皮泡發(fā)了備用,接著把木耳在鍋中焯水。最后把所有的食材混合在一起,倒入鹽、蠔油、陳醋、芝麻油調味即可完成了。
    1.臘月寒冬白雪皚皚,漁夫窩冰得魚而來。寒風刺骨集市待售,伯樂相語萬金之材。
    2.春日宴,綠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陳三愿:一愿郎君千歲,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歲歲長相見。
    3.天地風霜盡,乾坤氣象和;歷添新歲月,春滿舊山河。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態(tài)多;屠蘇成醉飲,歡笑白云窩。
    4.上書仍寢,如流歲又遷。望家思獻壽,算甲恨長年。虛牖傳寒柝,孤燈照絕編。誰應問窮轍,泣盡更潸然。
    5.休嘆流光去,看看春欲回。椒盤卷紅獨,柏酒溢金杯。殘臘馀更盡,新年曉角催。爭先何物早?唯有后園梅。
    6.旅館誰相問?寒燈獨可親。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寥落悲前事,支離笑此身。愁顏與衰鬢,明日又逢春。
    7.鄉(xiāng)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老至居人下,春歸在客先。嶺猿同旦暮,江柳共風煙。已似長沙傅,從今又幾年。
    8.今歲今宵盡,明年明日催。寒隨一夜去,春逐五更來。氣色空中改,容顏暗里回。風光人不覺,已著后園梅。
    9.疇昔通家好,相知無間然。續(xù)明催畫燭,守歲接長筵。舊曲梅花唱,新正柏酒傳??托须S處樂,不見度年年。
    10.百歲三分一,初心謾慨然??漳译y避節(jié),青鏡不留年。靜閱無窮世,閒觀已定天。履端思后日,四鼓未成眠。
    11.風矣,是我欲汝聲;雨雪矣,為吾思汝之色;歸矣,是我離不開你的也,睡覺也,是我祝君之始!友人,新者一年,一切皆好!
    12.師如海,寬為舟,方知海之闊;夫子如山,寬為涇,循徑登,方知山之大,師徒談心,莫逆于心,方知心之高,祝君正旦樂!
    13.在這個值得慶賀的日子里,我雖無鮮花與美酒獻禮,但心中有歌,僅祝你一生快樂!
    14.相聚的日子都只為釀一杯濃酒,倒成流動的相思,在新年的鞭炮聲中凝視你如此迷人的面龐,只想對你說:愛你一萬年!
    15.新年第一天,讓我的祝福像雪花飄送,讓我的問候像綿綿春雨,片片花香,句句心語,聲聲關懷,連綴著滿心愉快,將快樂送給你!
    16.在人生之旅我很慶幸,能擁有你真摯的友情。我們雖然天各一方,卻阻隔不了彼此的思念。愿我們都能珍惜這份友情,直到永遠永遠。
    17.向東方采了一些吉祥,問西方要了一絲好運,朝南方借了一份如意,在北方扯了一把平安,將這些全部送給你,新年到了,愿四面八方的幸福全部涌向你,新年快樂!
    18.新年許下心愿,朋友傳遞祝愿,幸運心甘情愿,開心自覺自愿,幸福一廂情愿,猴年如你所愿,實現(xiàn)多年夙愿,但愿天隨人愿,達成美好心愿,他日再來還愿!
    19.擴大感情內存,結識更多朋友;增加銀行線卡,工資幾倍翻翻;打開心情光區(qū),享受美好時光;刻錄美好回憶,下載一切幸福;新春來臨,以上祝福全給你。
    20.張燈結彩鬧新春,合家團圓享天倫。喜氣洋洋訪親友,笑語盈盈情意久。天地一派幸福景,愿朋友新年好心情。吉祥如意身旁繞,愛情事業(yè)皆歡笑。愿你新年快樂。
    春節(jié)民俗活動方案設計篇十六
    春節(jié)。
    是我國的一個傳統(tǒng)的重大節(jié)日,是我們農歷新年的新開端,那么為了方便大家,下面給大家分享關于春節(jié)的傳統(tǒng)民俗活動有哪些,歡迎閱讀!
    1、掃塵。
    在民間,新年前夕有“臘月二十四,掃塵(亦稱掃屋)的習俗。民諺稱“二十四,掃房子”。民間稱做“掃塵日”。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huán)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wèi)生、干干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年前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掃塵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tǒng)統(tǒng)掃出門,以祈來年清吉。
    2、貼春聯(lián)。
    春聯(lián)也叫門對、春貼、
    對聯(lián)。
    對子。
    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fā)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jié),家家戶戶都會貼上對聯(lián),慶祝新年的到來。
    3、辦年貨。
    中國的年俗。
    文化。
    源遠流長,全國各地衍生出紛繁多樣的過年習俗,南北迥異,各具特色。雖然各地習俗不盡相同,但是備年貨、送年禮卻是幾乎全國上下的“過年必備”。置辦年貨,包括吃的、穿的、戴的、用的、貼的(年紅)、送的(拜年)禮物等等,統(tǒng)名曰之“年貨”,而把采購年貨的過程稱之為“辦年貨”。辦年貨是中國人過春節(jié)的一項重要活動。
    4、祭祖。
    新年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祭祖,也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習俗。因為中國地大物博,每個地方祭祖的形式也不同,有的是去野外掃墓,有的是祠堂叩拜,不管形式如何,這都是懷念故人。
    5、年夜飯。
    年夜飯,又稱年晚飯、團年飯、團圓飯等,特指歲末。
    除夕。
    的闔家聚餐。年夜飯源于古代的年終祭祀儀,拜祭神靈與祖先后團圓聚餐。年夜飯是年前的重頭戲,不但豐富多彩,而且很講究意頭。吃團年飯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儀式完畢后才開飯。席上一般有雞(寓意有計)、魚(寓意年年有余)、蠔豉(寓意好市)、發(fā)菜(寓意發(fā)財)、腐竹(寓意富足)、蓮藕(寓意聰明)、生菜(寓意生財)、生蒜(寓意會計算)、臘腸(寓意長久)等以求吉利。中國人的年夜飯是家人的團圓聚餐,這頓是年尾最豐盛、最重要的一頓晚餐。
    6、守歲。
    麻將。
    或者喝酒娛樂至天亮或者一家人一起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節(jié)目。
    7、給壓歲錢。
    壓歲錢是春節(jié)前晚輩及小孩子夢寐以求的大事。壓歲錢也叫“壓歲錢”“壓祟錢”“壓勝錢”“壓腰錢”。除夕吃完年夜飯,由尊長或一家之主向晚輩分贈錢幣,并用紅線穿編銅錢成串,掛在小兒胸前,說是能夠壓邪驅鬼。清代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中說:“以彩繩穿錢,編作龍形,置于床腳,謂之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亦謂之壓歲錢?!边@個習俗自漢魏六朝開始流行?!缎筒┕艌D錄》中記載:“錢形長而方,上面龍馬并著,俗謂佩此能驅邪鎮(zhèn)魅?!币驗椤皻q”與“祟”諧音,“壓歲”即“壓祟”,所以稱為“壓歲錢”。因為是守歲夜給錢,所以又稱“守歲錢”。
    8、燃放爆竹。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彼纬渭彝醢彩倪@首詩也提到了春節(jié)燃放爆竹,可見春節(jié)燃放爆竹的習俗由來已久了。在春節(jié)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亦稱“炮仗”“鞭炮”“炮”等。
    9、拜年。
    大年初一清早,大人小孩穿著節(jié)日的盛裝,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新年大吉大利。拜年一般從家里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后,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家中拜完年后,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相互道“恭喜發(fā)財”“新年快樂”“四季平安”等吉言。
    10、逛廟會。
    一提起逛廟會,就會想起北京春節(jié)的廟會,廠甸廟會、白云觀廟會、蓮花池廟會,人們蜂擁而至,處處交通堵塞,鬧市區(qū)實行交通管制。廟會又叫“妙會”“廟市”或“節(jié)場”。早期廟會僅是一種隆重的祭祀活動,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人們交流的需要,廟會在保持祭祀活動的同時,逐漸融入集市交易活動。隨著人們的需要,又在廟會上增加豐富多彩的活動。于是過年逛廟會就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娛樂活動。部分地區(qū),每年的廟會宗教色彩越來越淡化,只有娛樂性的仿祭祀活動表演,更多的是“有會無廟”,公園、體育場、商場等都成了廟會的舉辦場所。廟會也就漸漸地演化成為集娛樂和短期的集市交易為一體的民間活動。
    11、舞龍。
    舞龍又稱“龍舞”“龍燈舞”“舞龍燈”等。龍是。
    傳說。
    中的神奇動物,能在天上呼風喚雨,也能為人間隆福消災。早在漢代就有舞龍祈雨的活動。當時四季祈雨,春舞青龍,夏舞赤龍或黃龍,秋舞白龍,冬舞黑龍。舞龍時,鑼鼓喧天,爆竹齊鳴,場面十分熱烈。每一個動作都有名號,諸如:“二龍戲珠”“二龍出水”“黃龍過江”“白龍出洞”“穿越龍橋”“打草驚蛇”“銀龍翻江”“金龍倒?!薄昂5讚圃隆?。如果兩隊舞龍相遇,一定大擺龍門陣,爭奪高下。有的地方,敗北者一方要為勝者一方奏鑼鼓、放鞭炮。云南、貴州的苗族,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舞龍,同時家家戶戶堂屋神桌上擺糯米糍粑和酒肉,點燃香紙蠟燭,敬奉“金角老龍”,含有歡慶豐年、祈求吉祥的意思。
    12、舞獅。
    舞獅子活動在河南豫西一帶稱作耍獅子。耍獅子活動比較經典的動作有:獅子蹦上高桌、獅子過獨木橋、獅子翻跟頭。廣東海豐盛行春節(jié)“聽鼓手、看舞獅、聽唱曲”。舞獅主要有麒麟、獅、客仔獅、外江獅四種,唱區(qū)主要有西秦曲、白字曲、潮州曲等多種。鼓手就是嗩吶,也叫大笛或吹班。每班由二人吹大笛,一人打銅鈸,一人打小鼓。一般從除夕下午就開始到商鋪里去吹打,一直到初三、初四才停止。初一、初二最熱鬧。舞獅子的隊伍挨家挨戶舞弄,到了人家門前,說聲“恭喜”之后就開始吹奏起來,直到主人掏出紅包,帶隊的拿到紅包才離去,緊接著到下一家去舞獅。
    13、踩高蹺。
    跳高。
    桌、疊羅漢、劈叉等高難度動作。
    在傳統(tǒng)的風俗中,嫁出去的女兒回娘家的日子是在大年初二。
    大年初一回娘家在民間普遍流傳兩種說法:
    另外一說是:民諺有“嫁出去的女兒如同潑出去的水”之說,因此女兒如果在大年初一回娘家,不但不會為娘家?guī)硐矐c,反倒會把娘家吃窮,讓娘家變得窮困了。過年的第一天如果嫁出去的女兒回娘家,意指著會把娘家吃窮,因此只能在初二或者初三回娘家。
    不能在祭灶日這天回娘家。河南一帶,因為女不祭灶,所以祭灶日亦有不宜回娘家的習俗。一般來說,新婦回娘家住的時間不宜太長,住的時間太長,一是誤婆家的事,二是誤娘家的事,已出嫁的閨女是客人了,不免要認真對待。很多舊的習俗在當今也漸漸被人遺忘了,因而只要遵守地方風俗就好了。
    不能回娘家的日子。
    除了大年初一這天不能回娘家,其實還有一些日子是不能回娘家的。正月十五,這一天是團圓節(jié),但也不能回娘家,必須在婆婆家過年。農歷的二月二,龍?zhí)ь^的這一天也不能回娘家。
    清明。
    節(jié),這一天也不能回娘家,而且女人是不能去掃墓的,不管是在婆婆家還是在娘家,女人不能去墓地。
    春節(jié)民俗活動方案設計篇十七
    為了迎接20__年的到來,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營造迎新年氣氛,給同學們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經校領導研究決定,我校于20__年12月30日下午各班舉辦慶元旦聯(lián)歡會。本次聯(lián)歡會的節(jié)目應緊緊圍繞“健康?積極?向上?安全”的主題,反映學生熱愛祖國,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為確?;顒佑行?、安全、健康有意義地開展,現(xiàn)將有關內容布置如下:
    一、聯(lián)歡主題:喜迎新年,快樂成長。
    二、聯(lián)歡時間:20__年12月__日下午第一、二節(jié)課(周五)。
    三、聯(lián)歡地點:各班教室。
    四、參加人員:二年級全體學生。
    五、聯(lián)歡形式:以班級為單位,組織學生以舞蹈、唱歌、器樂、小品、課本劇等形式聯(lián)歡,要求內容健康向上、有朝氣。望各班接到通知后,積極組織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編排,發(fā)動集體力量,屆時以嶄新的面貌、精彩的節(jié)目迎接新年的到來。
    六、注意事項:
    1.本次活動要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班主任設計班級活動時要考慮到各種安全因素,杜絕安全事故的發(fā)生。
    2.學生不得帶打火機、鞭炮等危險物品來學校參加活動,低年級可帶一些無皮的小吃、中高年級可做一份涼拌菜、水果拼盤等,展示自己動手能力和審美觀,班級可進行評比。
    3.處理好活動與學習的關系,各班節(jié)目排練應避免與教學相沖突,在不影響正常秩序的情況下,文藝骨干可利用大課間、業(yè)余時間,不得占用上課、自習時間。
    4.提倡過一個節(jié)約型的元旦,活動前將黑板布置好,教室不必布置。
    5.各班安排學生用小型家用照相機做好影像資料的收集,為后期班級網頁建設儲備素材,同時培養(yǎng)學生特長愛好?;顒咏Y束后及時在班級家長群中分享,記錄學生的成長過程。
    6.倡導各班邀請本班任課老師共同參與聯(lián)歡會,共同辭舊迎新。
    7.活動期間學校領導和相關管理人員到各班教室巡視并觀看活動。
    8.下午4點鐘聯(lián)歡會結束,各班做好衛(wèi)生清理工作,4:30大隊部檢查后學生方可離開學校,本次活動計入12月份班級考核之中。
    今年是__師大知行學院__年跨年晚會活動,這在我校發(fā)展是一個重要里程碑,是學校幾代人憑著“知術欲圓,求旨須直”的校訓創(chuàng)造出的輝煌成就的一年,是學校拼搏奮進、再創(chuàng)輝煌的新起點。校慶文藝晚會是慶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繼承優(yōu)良傳統(tǒng),展示辦學成就,振奮師生精神的重要形式,根據(jù)校慶籌委會要求,特制定如下策劃方案:
    一、主題:
    回顧光榮歷史,展望美好未來。
    二、名稱:
    流金歲月(暫定)。
    三、舉辦時間:
    時間:20__年12月。
    場次:一場(彩排兩場)。
    時長:100分鐘。
    四、演出場所:知行大學生活動中心。
    五、主辦單位:__師大知行學院。
    1形式:一臺以演員與觀眾現(xiàn)場互動為特色,以歌曲、器樂演奏、歌舞、舞蹈及曲藝小品等為表演形式的大型綜藝演出。
    2.本臺晚會以晚會主持人身份出現(xiàn)的主持,只出現(xiàn)在晚會的開場與結尾,中間的串聯(lián)將由紀實風格的專題片節(jié)目(用大屏幕播放)進行銜接和貫穿。
    3.舞臺美術將以民族性與現(xiàn)代化相結合,突出和強化電視特點,將大屏幕融入節(jié)目,產生語匯的特殊設計。
    4.燈光音響設計:晚會的具體節(jié)目有了雛形之后,燈光音響部門根據(jù)導演的要求,小品的腳本,歌舞的音樂及分鏡頭本(沒有分鏡頭本的應問清出場人數(shù)、服裝顏色、手持道具、有否特殊要求等情況),主持人的位置,節(jié)目的順序編排等逐個逐步地設計用光。在彩排“走臺”階段根據(jù)每個具體節(jié)目的調度、造型以及情緒、氣氛來調整燈位和色溫。
    六、宣傳口號(布置于場地四周):
    1、熱烈慶祝西北師大知行學院建校__周年!
    2、弘揚傳統(tǒng),凝聚力量,繼往開來,再創(chuàng)輝煌!
    3、堅持與時俱進,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
    4、愛我學校,興我學校,強我學校。
    5、新世紀,新發(fā)展,新學校。
    6、振奮精神,再創(chuàng)佳績,迎接建校十周年。
    7、共商母校發(fā)展大計,共創(chuàng)母校美好未來。
    七、觀眾:主體觀眾:全校師生。
    特邀觀眾(嘉賓):上級和兄弟單位領導、部分校友和學生家長、新聞媒體等。
    這些特邀嘉賓可以為也有能力為晚會提供經濟上的支持與贊助。校慶聯(lián)絡組必須作好他們的工作。他們的出席必將成為晚會的亮點與風景,必將提高演出的檔次與知名度。
    八、演員:本校師生和校友。
    九、主持:
    (一)人選:
    (二)要求:
    1、要求外在形象好,氣質成熟,普通話標準,音色好;。
    2、富有激-情與感召力,能充分表達出演出的主題;。
    3、能調動演員和觀眾的情緒與激起演員與觀眾之間的互動,還要適時加以引導和總結,以保證節(jié)目的順利進行。
    十、節(jié)目:
    (一)晚會結構采用板塊式結構。
    (二)要求:
    1、發(fā)揮各方面的積極性,豐富節(jié)目形式,保證節(jié)目質量,體現(xiàn)學校整體水平。
    2、前期,結合校園文化節(jié),組織各級、各類節(jié)目的展演活動,評出優(yōu)秀節(jié)目參加校慶晚會演出,對優(yōu)秀節(jié)目給予獎勵。
    3、邀請專業(yè)人士對整臺演出進行藝術指導和加工以及統(tǒng)籌。
    十一、經費的籌措與管理:
    (一)籌措方式:
    1、學校撥款;。
    2、接受單位或個人的贊助;。
    3、其他。
    (二)管理模式:
    經費籌措之后,直接存入專設的銀行帳戶,資金的使用,一律先編制預算,再決定是否列支。
    春節(jié)民俗活動方案設計篇十八
    你知道嗎?春節(jié)是中國最富有特色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關于春節(jié)的民俗活動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春節(jié)有哪些民俗活動,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
    貼春聯(lián)。
    貼春聯(lián)是我們民族好風俗。有一些文質兼美春聯(lián),不受時代,地域限制,放之四海而皆準,比如;“門迎春夏秋冬福,戶納東西南北財”,“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無不道出了人們討口彩、求吉利心態(tài),流傳是極為久遠。
    祭祀祖先。
    春節(jié)祭祖,是人們必經一項活動。新年將近,各家各戶祖宗牌位早已撣得千干凈凈。祭祀時,先將香紙蠟燭,牲禮酒漿備齊,供奉于祖宗牌位前,然后上香跪拜,叩頭作揖。一副畢恭畢敬樣子,充分表現(xiàn)了中國人百善孝為先傳統(tǒng)美德。
    拜年。
    新春伊始,人們一見面就要恭賀新年;左鄰右舍,同仁同事更是拱手作揖,互相拜年。清人顧鐵卿在《清嘉錄》書中寫道;“男女以次拜家長畢,主者率卑幼,出謁鄰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賀,謂之‘拜年’?!边@就是說,大年初一,家庭內晚輩,先給尊長拜賀后,家長再率領卑幼者到鄰舍、族人或親戚家去拜年,或者家長派遣子弟為之代賀。
    給壓歲錢。
    小時候收到壓歲錢時特別開心,壓歲錢一般是除夕夜長者發(fā)給晚輩。在正月初一小孩拜年時,大人賞賜給孩童們,并勉勵他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壓歲錢,寄托著長輩殷殷希望!。俗話說:大人望種田,小孩望過年。原來,過年對小孩有一筆特有犒賞一一壓歲錢。
    壓歲錢是長輩發(fā)給晚輩,小兒們得了壓歲錢,便可以買一些節(jié)日玩藝,自然高興無比。清代有一首描繪得壓歲錢喜悅心情詩:“百十錢穿彩線長,分來角枕自權藏。商量爆竹餳簫價,添得嬌兒一夜忙?!?BR>    從經濟文化來看,由于中國人及海外華人把春節(jié)當做一個盛大的節(jié)日,帶動了許多商品的消費,包括歌舞表演、書法繪畫以及民間的彩扎業(yè)、鞭炮業(yè)、香燭業(yè)、剪紙彩畫業(yè)等,特別是跟飲食相關的行業(yè)更是充滿了節(jié)日的氣氛。每年春節(jié)“黃金周”都能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這是在中國出現(xiàn)的獨特景象。
    春節(jié)也具有生態(tài)文化的意義,包括自然生態(tài)和社會生態(tài)。新年與四時中的立春節(jié)氣接近,一年之始與四季之始的時間基本合拍。過年時興的花果植物寄托了人們的美好愿景。從社會生態(tài)來看,春節(jié)的氣氛給人們帶來濃濃的暖意,孕育著蓬勃的生機。和諧社會,體現(xiàn)在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還有人內心的和諧。
    隨著信息傳播技術的發(fā)展,現(xiàn)代春節(jié)期間成為信息流通的高峰期,手機短信頻發(fā),不乏原創(chuàng)性作品,洋溢著文采和生活哲理;電話、互聯(lián)網連接著在世界各地的人們,可視電話、網絡拜年成為新的聯(lián)系溝通方式,這是現(xiàn)代高技術和信息社會帶來的便利。咫尺天涯,信息即時通達,信息時代信息“爆炸”,人們互致問候,相互祝福,使“地球村”充滿歡聲笑語,增強感情交流,這是全球化時代的新景觀。
    春節(jié)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著深厚的精神文化意蘊。許多民俗活動都有強烈的感情和精神寄托,在相沿成習的禮俗和儀式背后,內蘊著人們的精神家園,展現(xiàn)著民族凝聚力。這一時刻顯得如此隆重——鞭炮聲聲,代表辭舊迎新;守歲壓歲,寄托著殷切的希望。熱烈的賀歲禮儀,不僅鞏固了家族倫理關系,增進了家人的親情,凝聚了人們的感情,而且使社會關系得到調整。在中國,春節(jié)不只是一個節(jié)日,它包含著豐富的文化意蘊。
    1.餃子。
    春節(jié)必吃的食物有餃子,餃子是我國春節(jié)的傳統(tǒng)食物之一,距今已經1800多年的歷史,而且在餃子中放入硬幣,有著吉祥如意的寓意。
    2、年糕。
    3、湯圓。
    春節(jié)必吃的食物有湯圓,湯圓是漢族的傳統(tǒng)食物,因為形狀圓潤,也有著團圓的諧音,因此在我國的南方大多數(shù)人春節(jié)都會吃湯圓。
    4、團子。
    春節(jié)必吃的食物有團子,團子是糯米作為面皮包入肉、榨菜等餡料,有著團團圓圓的寓意。
    5、魚。
    春節(jié)必吃的食物有魚,在過年的時候幾乎每家餐桌上都與有一魚,寓意指年年有余。
    6、豬肉.
    春節(jié)必吃的食物有豬肉,在古代豬肉較少,因此春節(jié)是餐桌上的肉類越多表明日子會更好,為過年添加彩頭。
    7.雞。
    春節(jié)必吃的食物有雞,雞有著吉的諧音,因此春節(jié)時吃雞有著吉祥如意的寓意。
    8、瓜子。
    春節(jié)必吃的食物有瓜子,在古代瓜子象征著銀子,而如今抓瓜子有著抓銀子的寓意,為新的一年帶來好的彩頭。
    9、橘子。
    春節(jié)必吃的食物有橘子,橘子外形圓潤,有著團圓的寓意,而且春節(jié)食物比較油膩,橘子也有去油膩的效果。
    10、糖果。
    春節(jié)必吃的食物有糖果,春節(jié)時每家基本都會準備一些糖果,而且糖果味甜,寓意著生活甜甜蜜蜜。
    春節(jié)民俗活動方案設計篇十九
    我們口中相傳的春節(jié),俗稱為過年,這稱得上是中國最重要最盛大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主要的民俗活動有拜年,放鞭炮,貼春聯(lián),給壓歲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春節(jié)民俗活動有哪些,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1、民間的耍社火,每年都會有很多個區(qū)縣組織各個慶祝春節(jié)的活動,耍社火是一項傳統(tǒng)的民間慶?;顒樱瑫芏嗳艘黄饏⑴c,也可以說是一場盛會,場面絕對不亞于明星開的演唱會。
    2、政府組織的慶?;顒?,比如每年在西安城墻上都會舉行新春燈展,那場面也是非常壯觀,人們在歡樂的氛圍中,猜燈謎,觀燈展,歡度新春。
    3、還有各種各樣的廟會,廟會上可以品嘗陜西很多傳統(tǒng)的民間小吃,也讓工作的一年的人們,有了充裕的時間,放松一年的疲憊,盡享合家歡樂。
    一、新春掃塵。
    據(jù)《呂氏春秋》記載,早在堯舜時代,我國就已經有春節(jié)掃塵的習俗。因為“塵”與“陳”諧音,所以新春掃塵就賦予了新的含義,有“除陳布新”的意思,希望把一切窮運、晦氣統(tǒng)統(tǒng)掃地出門。
    二、貼對聯(lián)、福字、門神。
    春節(jié)前一天的下午,小孩子們會踩著凳子,拿著糨糊和刷子,往門上貼對聯(lián),然后讓下面的大人看看貼的是否端正。有的還橫批,貼于門楣的橫頭上,對聯(lián)貼在門的左右兩邊。還有的在屋門、墻壁、門楣上貼福字,寄托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還有人會把繪有門神的畫帖貼在門板上,祈求一年平安無事,增添節(jié)日喜樂氣氛。
    三、祭祖、祭神。
    春節(jié)祭神,是一種遍及我國東西南北的習俗。全國各地祭神習俗大同小異,但目的基本相同,都是為了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大吉大利等等。
    祭祖一般情況下都是在祭神之后,各地風俗也不盡相同,在我們老家都是每天中午吃飯之前,各家各戶派個代表,端上食物、供品去祠堂祭奠先祖,一直延續(xù)到正月十五,祠堂才會關門。
    四、吃水餃、吃湯圓、吃年糕。
    北方大部分地區(qū),春節(jié)都有早晨吃水餃的習俗,還經常在水餃里面放一枚硬幣,誰要是吃到硬幣,大家就說他是全家當年最有福的人。在江蘇淮安,早上有吃湯團的習俗,河南開封一帶,春節(jié)這天既吃餃子又吃湯圓。春節(jié)期間還有吃年糕的習慣,年糕口味因地而異。
    五、守歲、給壓歲錢。
    除夕守歲,也是最重要的春節(jié)活動之一,鄰居朋友聚在一起,或者一家人在一起,有的打牌,有的看春節(jié)晚會,大家終日不眠,一起等待天明,迎接新年的到來。
    壓歲錢是小孩子和晚輩最喜歡的習俗。除夕吃過年夜飯后,長輩會向晚輩分別贈送錢幣,并用紅線穿編銅錢成串,掛在小孩胸前,說是能夠壓邪驅鬼。這個習俗自漢朝開始就已經流行,當然,現(xiàn)在已經沒有銅錢了,一般都是拿個紅包裝現(xiàn)金了。
    六、燃放炮竹。
    新春來臨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聲辭舊迎新,以示吉慶。當然,現(xiàn)在很多地方都禁止燃放爆竹了,還是應該遵守國家規(guī)定,以安全為主。
    七、拜年。
    拜年是春節(jié)最重要的活動和習俗之一。大年初一的早上,大人小孩都穿上新衣、戴上新帽,走親訪友,相互拜年問好,恭祝新年大吉大利。拜年一般是從自家開始,小輩給長輩拜完年后,人們在外出相遇時,再笑容滿面地互相恭賀新年。
    八、逛廟會。
    春節(jié)期間,一般在農村里都會有廟會。早期的廟會,僅僅是一種隆重的祭祀活動,但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人們的需要,廟會在保持祭祀活動的同時,又逐漸增加了集市交易活動,還有一些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
    九、舞龍、舞獅。
    龍是傳說中的吉祥動物,據(jù)說能夠在天上呼風喚雨,也能為人間祈福消災。早在漢代時期,就有舞龍求雨的活動。除了舞龍,還有舞獅子,也是春節(jié)期間比較普遍的習俗,在我們北方,也叫耍獅子,小時候經常見,現(xiàn)在也少了。
    十、踩高蹺。
    踩高蹺,也是春節(jié)期間的一項娛樂活動,歷史悠久,在《列子.說符篇》就有記載:“宋有蘭子者……以雙肢長倍其身,屬其脛,并驅并馳。”踩高蹺也叫“扎高腳”、“踏高蹺”,表演的人在兩只腳上綁上兩三尺高的木質蹺棍,表演各種古怪滑稽的動作,小時候基本村村都有這項活動,后來就越來越少了。
    我國在夏朝已開始用“年”來表達時間的含義。從夏朝開始,各朝各代使用的歷法不同,歲首的日期也因此變化,比如,夏朝歲首為正月,秦朝則以十月為歲首。歲首不固定,年節(jié)習俗就很難固定。
    漢武帝太初元年頒行《太初歷》,這是一部陰陽合歷的歷法?!短鯕v》把正月規(guī)定為歲首,使一年的開始與二十四節(jié)氣的開端相對應。這樣的規(guī)定,非常有利于安排農事活動,所以,盡管后世各代對歷法多次進行修改,但始終沿用“正月為歲首”的規(guī)定?!短鯕v》的頒行,使得年節(jié)習俗最終定型,代代相傳,并延續(xù)至今。
    但是,漢代時的春節(jié)并不是指正月的年節(jié),而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一個節(jié)氣立春?!傲⒋骸痹呛苤匾拿袼坠?jié)日,稱為立春節(jié)或春節(jié)。南北朝時,“春節(jié)”泛指整個春季。由于年節(jié)與立春節(jié)在同一時段,民間也愈來愈重視年節(jié),“立春節(jié)”迎春納福的主題自然而然地融入年節(jié),致使“立春節(jié)”漸漸消失,立春也就僅指節(jié)氣了。
    辛亥革命以前,我國使用的歷法被俗稱為農歷。農歷在中國實行了幾千年。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改用公歷紀元,從此,公歷1月1日稱“元旦”,農歷“元旦”則改稱“春節(jié)”。但是,傳統(tǒng)年節(jié)觀念根深蒂固,民間仍然過農歷新年,并以“過年”相稱。
    1913年7月,袁世凱批準以正月初一為春節(jié),同意春節(jié)例行放假,1914年起開始實行。自此,夏歷歲首就由以往的“過年”改成了“春節(jié)”。
    1949年12月23日,政務院會議又通過了《全國年節(jié)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其中分別規(guī)定了春節(jié)和元旦等法定假日的放假日期。春節(jié)作為農歷新年的名稱更廣泛地在全國使用,于是一年之中出現(xiàn)了兩個新年:公歷新年元旦和農歷新年春節(jié)。
    春節(jié)傳說之一:熬年守歲。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在民間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后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guī)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并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門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飯”,由于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后,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守歲習俗興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耙灰惯B雙歲,五更分二年?!比藗凕c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春節(jié)傳說之二:萬年創(chuàng)建歷法說。
    相傳,在古時候,有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jié)令很亂,就有了想把節(jié)令定準的打算。但是苦于找不到計算時間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樹陰下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fā)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晷儀,測定一天的時間,后來,山崖上的滴泉啟發(fā)了他的靈感,他又動手做了一個五層漏壺,來計算時間。天長日久,他發(fā)現(xiàn)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輪回一次,天時的長短就重復一遍。
    當時的國君叫祖乙,也常為天氣風云的不測感到苦惱。萬年知道后,就帶著日晷和漏壺去見皇上,對祖乙講清了日月運行的道理。祖乙聽后龍顏大悅,感到有道理。于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筑起日晷臺和漏壺亭。并希望能測準日月規(guī)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間,創(chuàng)建歷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萬年測試歷法的進展情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刻著一首詩: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始從頭來。
    草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
    知道萬年創(chuàng)建歷法已成,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現(xiàn)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jié)吧”。祖乙說:“春為歲首,就叫春節(jié)吧”。據(jù)說這就是春節(jié)的來歷。
    春節(jié)的放假是根據(jù)每年大年三十的時間定的,因為每年三十的時間都不一樣,所以,放假的時間多多少少會有變化,主要是依據(jù)過年時間而定的。還有就是不同公司和不同學校放假時間多多少少都會有些不一樣。大家若想知道大概的放假時間可以提前翻翻日歷,看看大年三十是什么時間,就可大概知道了,具體時間還是要看各自單位的情況了。
    現(xiàn)在大家知道我們過春節(jié)的民俗活動了吧,小編講的這些可能大多數(shù)人都知道,肯定那些活動都參加過,應該只有一小部分的人不清楚,要是沒有參加過那些活動的人今年過年要去參加體驗哦,一定會給你不一樣的收獲。
    春節(jié)民俗活動方案設計篇二十
    在我們國家春節(jié)是最重要的節(jié)日,你知道春節(jié)民俗活動嗎?相信不少人都不是很清楚吧,下面本站小編就給大家介紹春節(jié)民俗活動,感興趣的一起來看看吧!
    祭天祈年是年俗的主要內容之一。諸如灶神、門神、財神、喜神、井神等諸路神明,在年節(jié)期間,都備享人間香火。年節(jié)還是合家團圓、敦親祀祖的日子。除夕,全家歡聚一堂,吃罷“團年飯”,長輩給孩子們分發(fā)“壓歲錢”,一家人團坐“守歲”。元日子時交年時刻,鞭炮齊響,辭舊歲、迎新年的活動達于高潮。各家焚香致禮,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給尊長拜年,繼而同族親友互致祝賀。元日后,開始走親訪友,互送禮品,以慶新年。年節(jié)更是民眾娛樂狂歡的節(jié)日。元日以后,各種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競相開展:耍獅子、舞龍燈、扭秧歌、踩高蹺、雜耍諸戲等,為新春佳節(jié)增添了濃郁的喜慶氣氛。此時,正值“立春”前后,古時要舉行盛大的迎春儀式,鞭牛迎春,祈愿風調雨順、五谷豐收。各種社火活動到正月十五,再次形成高潮。
    祭灶、蒸花饃(臘月二十三后,家家戶戶要蒸花饃。大體上分為敬神和走親戚用的兩種型。)。
    寫
    春聯(lián)。
    (臘月二十三以后,家家戶戶都要寫春聯(lián)。民間講究有神必貼,每門必貼,每物必貼,所以春節(jié)的。
    對聯(lián)。
    數(shù)量最多,內容最全。)、吃灶糖、掃塵(舉行過灶祭后,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備。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在春節(jié)前掃塵搞衛(wèi)生,是中國人民素貼年畫(19張)有的傳統(tǒng)習慣。)置天地桌(傳說此夜為天上諸神下界之時,所以民間有接神習俗。天地桌是一個臨時性的供桌,是除夕專設之桌主要為接神使用。)、吃年夜飯、守歲(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接神(接神是為新舊年分野,但接神時間亦不太統(tǒng)一)、踩祟(接神后,將芝麻秸從街門內鋪到屋門,人在上面行走,噼叭作聲,稱為“踩歲”,亦叫“踩祟”。)、開門炮仗(春節(jié)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拜年、占歲(舊時民間以進入新正初幾日的天氣陰晴來占本年年成。)、飲屠蘇酒(屠蘇酒是一種藥酒。在古代習俗中,元日全家飲屠蘇酒,以祛不正之氣)、聚財(俗傳正月初一為掃帚生日,這一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而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霉運。)、貼“赤口”、“送年”。
    年糕春節(jié)吃年糕,“義取年勝年,籍以祈歲稔。”寓意萬事如意年年高。年糕的種類北方有有白糕饦、黃米糕,江南有水磨年糕,西南有糯粑粑,中國臺灣有紅龜糕。漢代楊雄的《方言》一書中就已有“糕”的稱謂,魏晉南北朝時已流行。賈思勰《齊民要術》記載了制做方法。明、清時糕已發(fā)展成市面上一種常年供應的小食并有南北風味之別。北方年糕有蒸、炸二種,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湯煮諸法。
    餃子北方年夜飯有吃餃子的傳統(tǒng),但各地吃餃子的習俗亦不相同,有的地方除夕之夜吃餃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餃子,北方一些山區(qū)還有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餃子的習俗。吃餃子是表達人們辭舊迎新之際祈福求吉愿望的特有方式。按照中國古代記時法,晚上11時到第二天凌晨1時為子時?!敖蛔印奔葱履昱c舊年相交的時刻。餃子就意味著更歲交子,過春節(jié)吃餃子被認為是大吉大利。另外餃子形狀像元寶,包餃子意味著包住福運,吃餃子象征生活富裕。
    元宵南方叫做“湯圓”,在江蘇,上海等地,年初一早晨都有吃湯圓的習俗。元宵節(jié)道教稱之為“上元節(jié)”,元宵節(jié)吃元宵是取“團團如月”的吉祥之意。明代時,元宵在北京已很常見,做法也與今天無異。清代康熙年間朝野盛行“八寶元宵”、馬思遠元宵。民國初年還有袁世凱因元宵與“袁消”音同,故下令禁喊元宵之事。
    “春節(jié)”一詞真正廣為流行還是在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后,農歷新年現(xiàn)在也被稱為農歷年、舊歷年。日本陰歷天保暦在明治維新后明治6年(1873年)1月1日起停用,改用太陽歷計日,原來的陰歷便稱之為舊暦,人民的慶祝活動也只在西歷元日起的三天國定假日,雖然如此,日本人仍然依照傳統(tǒng)習俗過年,只是更改過年的日期,把過年的傳統(tǒng)習俗改為格里歷新年進行,但原琉球國領地沖繩縣以及奄美諸島等地區(qū)仍有舊正月的慶?;顒?。同樣受中華文化影響的如韓國及越南,即使官方歷法改用了西歷,官方及民間仍然有農歷春節(jié)的慶?;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