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勞動技術(shù)課教案范文(16篇)

字號:

    教案具有一定的可復制性和可變通性,適應不同的教學環(huán)境和學生群體。編寫教案之前,需要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深入理解和準備。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高質(zhì)量教案范文,歡迎大家分享交流。
    初三勞動技術(shù)課教案篇一
    2.知識與技能:學習選購所需蔬菜、食品,學會看食品商標和辨別食品質(zhì)量。
    3.過程與方法:制定購物計劃、合理開支。
    4.行為與習慣:養(yǎng)成節(jié)約的好習慣。
    重點:學會選購食物。
    難點:制定合理的購物計劃。
    教學準備:各種食品價格表。
    一、導入:
    1.組織交流:自己附近有沒有大型超市或菜市場。
    2.調(diào)查:以前和父母或長輩一起購買過食物的.學生數(shù)。
    組織學生交流之前買菜的經(jīng)歷和收獲。
    3.課題揭示: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采購到合適的食品原料是進行烹飪的必要準備,為了讓我們更好地完成烹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如何正確采購。
    板書課題《當好小小采購員》。
    二、新課。
    1.想一想:你有沒有注意過父母出去購物前一般都會做哪些準備?
    引導學生回憶思考一般家長出去購物前會帶些什么物品做準備。
    2.引導學生思考:如果你出門購物,你會做哪些準備?
    指導學生閱讀書本p7頁表格,了解要做哪些準備。
    組織學生交流。
    引導學生思考:假如我們需要制作一個冷盤、炒菜、湯來,要選購哪些材料?
    4.教師出示相關(guān)菜價。
    制訂計劃的要求:先確定菜譜,然后確定需要用到的材料,再確定數(shù)量,最后計算價格,制定合理的計劃,記錄在書本p7表格“采購單”。
    5.組織學生匯報:你們小組制定了怎樣的購物計劃?
    指導學生認真聽講,進行修改完善。
    6.思考;為什么購物前我們需要制定一個計劃呢?對我們的外出購物有什么幫助嗎?
    小結(jié):制定合理的購物計劃能夠幫助我們合理開支,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三、總結(jié)拓展:
    1.回顧本課內(nèi)容:要學會有計劃地購物。
    2.課后嘗試:跟長輩再去一次超市或市場,體會購物的過程。
    3.課后收集:各種食品包裝袋。
    初三勞動技術(shù)課教案篇二
    通過本課學習使用洗衣機。養(yǎng)學生的熱愛勞動的`思想和習慣。
    通過動手操作,掌握使用洗衣機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熱愛勞動的思想和習慣。
    了解洗衣機的使用方法。
    洗滌和脫水。
    學生們對于洗衣機有一定的了解,有利于他們學用洗衣機。
    洗衣機臟衣服
    一、展示提問,導入課題
    要使用雙缸洗衣機清洗衣服,首先要了解洗衣機的結(jié)構(gòu),了解所有需要操作和控制的部分。
    二、演示講解,理解操作
    雙缸洗衣機操作技術(shù)要點如下:
    1、準備。接通電源、接通進水管和排水管,清除雜物、飾物,衣物合理分類。
    2、洗滌。適量注水、加洗衣粉,選擇按鍵(強洗、弱洗等)、確定洗滌時間,漂洗要充分(但應注意節(jié)水)。
    三、擴展知識
    1、脫水。均勻擺放衣物,選擇正確脫水時間,脫水桶完全停轉(zhuǎn)后再取出衣物。
    2、注意用電安全,手濕不要隨意摸電源。
    初三勞動技術(shù)課教案篇三
    1、通過自學制作步驟,學會制作“課程表”,給自己的學習到來方便。
    2、了解抽拉玩具的主要部件:操縱桿和搖臂。
    通過抽拉使人物活動起來
    1、教師準備:已經(jīng)制作好的“課程表”1份
    2、學生準備:剪刀、膠水、制作材料袋
    1、教師出示“課程表”成品,抽拉幾次,調(diào)動起學生制作活動課程表的濃厚興趣和迫切要求。
    2、完成該制作件的難點:
    (1)怎樣粘貼上下底板,讓課程表動起來;
    (2)怎樣使課程表中的小男孩站起來?為突破難點,教師應準備相應的多媒體課件或放大了的教具,演示說明,讓學生看清楚,明白該怎樣做。
    3、評價作品
    初三勞動技術(shù)課教案篇四
    1、根據(jù)制作面具的方法,學會制作“小熊帽飾”。
    2、學會制作帽飾頭箍。
    引導學會設計創(chuàng)作自己喜愛的帽飾。
    1、教師準備:小熊帽飾示范作品。
    2、學生準備:剪刀、膠水、紙帶、卡紙
    1、制作頭箍――要自備幾條寬約3厘米,長約60厘米的紙帶(質(zhì)地較柔韌的)。制作時,按照自己的頭圍尺寸將紙帶粘貼成圈做成頭箍,然后與帽飾的主題部件粘貼鏈接起來。也可以用繩帶(松緊帶)作頭箍。
    2、根據(jù)活動內(nèi)容的'需要,設計制作不同式樣的帽飾。戴起來,開展課外文體娛樂活動。
    3、作品評價
    學生選出代表性作品進行評價分析。
    初三勞動技術(shù)課教案篇五
    1、通過對紙盒的了解,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想狀物”、“借形造像”的能力。
    2、學會借助生活中的各種紙盒,創(chuàng)造出一件作品。
    制作的作品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
    1、教師準備:紙盒示范作品,紙盒的資料
    2、學生準備:剪刀、膠水、紅絲帶、廢舊卡紙。
    一、提問導入。
    1、在過節(jié)或過生日的時候你們常常會收到禮品吧,用過的禮品包裝盒你是怎么處理的?
    3、如果隨便丟棄,會有什么害處?(污染環(huán)境,資源流失,浪費紙質(zhì)材料等等)
    4、除了制成再生紙,你認為廢舊包裝盒還能有神用途?
    導入課題:廢舊的紙盒除了能盛放其它東西,我們還可以利用它的形狀、顏色等原有條件和特點,進行造型設計,通過在制造而成為一件藝術(shù)品、實用品或玩具模型等。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制作紙盒造型的作品。
    二、設計制作:
    1、 展示、觀賞紙盒造型示范作品。
    說明:這些作品是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哀號,利用廢舊紙盒原有的形狀,大小,顏色等特點,進行構(gòu)思,設計而成的。如書中的人物,動物,器物,建筑,家具,交通工具等紙玩具,請大家在觀賞這些作品時,認真思考原有紙盒與作品之間的關(guān)系,發(fā)現(xiàn)其中的巧妙之處。
    2、設計,確定制作一件作品。
    分析各自帶來的各式各樣的紙盒,利用它們的形狀、色彩等方面的條件,聯(lián)想設計,確定制作一件自己喜愛的作品。
    3、動手制作,教師巡視指導。
    (1)制作過程中要運用那些紙工制作的計發(fā)?
    (2)除了用舊紙盒,制作中還要用到那些材料?
    (3)作品基本完成后,我們怎樣把它裝飾得更美觀?
    四、展示評價。
    初三勞動技術(shù)課教案篇六
    1、學會用彩色紙條按規(guī)律編織圖案的一般方法,并掌握紙編彩圖。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細致的勞動態(tài)度及相應的審美能力。
    重點:細心地把編織線從上到下依次切開。
    難點:編時,露出紙條的顏色與底條色點上的顏色相同。
    教師準備:紙編彩蝶圖及其他紙編圖案。
    學生準備:彩色紙條、一幅圖案。
    (一)激趣導入目標
    2、板書:紙編彩蝶
    (二)示范授知,指導方法
    1、錄相演示紙編彩蝶的制作進程。
    2、學生觀看后,說說你看慢了哪一步驟。還有哪一步?jīng)]懂?
    3、板書:
    一、設計畫面。
    二、切割編織線。
    三、編織畫面。
    四、折疊畫框。
    4、重點指導:根據(jù)學生情況,把學生不懂的地方再播放一遍。
    (三)組織訓練,動手實踐
    1、運用方法,五人一組動手制作彩蝶圖。播放節(jié)奏輕快、活潑的音樂,營造制作氛圍。
    2、學生如遇到困難,教師及時幫助或糾正錯誤,也可以讓學生相互幫助。
    3、作品展示,評議創(chuàng)新
    4、待多數(shù)學生完成作品后,進行作品展示。
    5、小組評議紙編彩蝶的成敗。
    6、啟發(fā)創(chuàng)新:除了紙編彩蝶外,我還可以利用紙條編出其他豐富多彩的'圖案。
    小組討論,設計其他紙編圖案后分工合作完成紙編圖案。
    7、評各組完成的紙編圖案,由組長談談作品制作設想成功在哪里,哪里需要改進。
    (四)總結(jié)
    今天同學們掌握了紙編圖案的方法,每組同學完成的作品都很好。同學們可以根據(jù)自己喜好,設計制作其他圖案的紙編彩畫,并將作品展覽出來,美化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
    初三勞動技術(shù)課教案篇七
    1、通過自學制作步驟,學會制作“面具”。
    2、了解面具的種類、材料等知識。
    要求學生有創(chuàng)新。
    1、教師準備:面具示范作品,其他面具樣品,面具藝術(shù)的資料和相關(guān)的多媒體課件
    2、學生準備:剪刀、膠水、彩筆、卡紙、橡皮筋、制作材料袋。
    一、了解面具。
    1、展示各種各樣的面具(可以讓幾個同學戴上),調(diào)動學生的興致和動手制作的欲望。
    2、賞析面具:從面具表現(xiàn)的題材內(nèi)容上,從面具造型的形態(tài)上給面具分分類。爍爍我們見過的(從影視上,在舞會中)或自己使用過的.面具。
    3、介紹面具及面具的種類(人物、動物、卡通、平面,半拉體)
    二、制作面具
    1、展示面具示范作品。
    2、對照示范作品讀懂卡片上的制作步驟示意圖(小組內(nèi)討論)
    3、按步驟完成面具的制作。
    4、用彩色卡紙裝飾面具(可以在面具的眼部涂上自己認為合適的顏色),盡可能裝飾得與眾不同。
    三、設計,制作面具。
    1、熟悉面具的種類和面具的不同造型。
    2、自備材料,創(chuàng)意設計,畫出要制作面具的形象草圖。
    3、用自己掌握的方法制作自己喜愛的面具。
    四、戴面具,做游戲――猜一猜,我是誰? 選擇一種游戲,戴上面具玩一玩。
    初三勞動技術(shù)課教案篇八
    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在懂得一些自行車知識的`基礎上,掌握擦拭自行車的技能。
    自行車、抹布、潤滑油
    一、利用實物,簡單介紹自行車主要零部件的名稱、性能。
    二、指導學生學習課文。
    提問:保養(yǎng)自行車的一般方法?
    三、保養(yǎng)自行車的好處:
    1、使自行車胎經(jīng)常保持有適量的。氣。
    2、擦拭和自行車加油。這樣可以使自行車清潔、美觀,不容易生銹。
    3、及時修理部件,可保障行車安全,防止部件嚴重損壞。
    四、組織學生分工合作擦拭自行車。
    五、教育學生平日注意保管自行車。
    六、總結(jié)、評比。
    板書設計:
    保養(yǎng)方法:
    1、保持車胎有適量的氣。
    2、經(jīng)常擦拭。
    3、經(jīng)常檢查一些主要部件,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修理。
    初三勞動技術(shù)課教案篇九
    1、制定購物計劃、合理開支,培養(yǎng)生活自理能力。
    2、學習選購所需蔬菜、食品,學會看食品商標和辨別食品質(zhì)量。
    3、培養(yǎng)與人交往的辦事能力。
    1、教師準備:實物投影儀、相關(guān)電教設備或購物掛圖,印制好購物計劃表。
    2、學生準備:每人收集一個食品包裝袋,上網(wǎng)查找相關(guān)信息資料,隨父母去超市或菜場先體驗、經(jīng)歷一次買菜的過程。
    1、出示問題“小蘇科去超市買東西”
    問:小蘇科帶上30元錢就去超市,你們說他能很好地完成媽媽交給的采購任務嗎?
    2、小組討論,完成填表(書上p6)。
    初三勞動技術(shù)課教案篇十
    1、能夠設計塑料手工制品,在討論中完善作品,并動手制作,完成作品.
    2、培養(yǎng)學生對設計技術(shù)、技術(shù)實踐過程及產(chǎn)品的思考和評估能力,養(yǎng)成親近技術(shù)、積極主動進行學習探究的良好習慣。
    3、激發(fā)學生對創(chuàng)作的興趣,提高美的感受力、鑒賞力。
    1、教師準備:各式塑管小動物,泡沫塑料雕刻工藝品,塑料花等塑料制品。
    2、學生準備:
    3、收集到的各種塑料工藝品,自己制作的小塑料作品,鉛筆,尺,白紙,收集到的各種塑料材料等。
    出示學生制作的手工作品,讓學生評價。
    請你看看它們都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教師小結(jié),我們可以用不同的塑料材料制成不同的作品。
    給學生提供相關(guān)資料及作品,讓學生談談作品的'構(gòu)思、用料及技能技巧上的獨特和巧妙,啟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
    閱讀書本“說一說”,回答問題。
    問:看了以上的一些,給了你什么啟發(fā)?你能設計一件塑料手工作品嗎?
    學生按以下步驟創(chuàng)作:構(gòu)思、討論,設計、畫出草圖,準備材料、工具,制作、修改。
    提醒:在使用美工刀、剪刀時,一定要注意安全!
    展示作品,在小組內(nèi)交流、評議。
    作者向全班同學介紹思路和創(chuàng)作過程。
    學生談體會、感受。
    初三勞動技術(shù)課教案篇十一
    說一說:
    1、你整理過自己的房間嗎?
    2、你是怎么整理的?
    自己整理房間:早晨起床先開窗、整理床鋪、把物品擺放整齊、潔凈窗臺、墻壁,擦桌椅、掃地、拖地。
    1、早晨起床后為什么要先開窗通風?
    2、怎樣才能保持房間的整潔?
    3、設計房間物品擺放。
    教學目標:通過學習使學生學會炒飯.重點、難點:學會炒飯.教學過程:
    一、基本活動:學習炒米飯:
    1、蔥去皮洗凈、切碎,2、攪勻雞蛋,3、油加熱,4、炒雞蛋,5、加蔥,6、加米飯翻炒,7、出鍋。
    比較雞蛋炒飯和揚州炒飯的區(qū)別。
    設計一種特色炒飯。
    初三勞動技術(shù)課教案篇十二
    1、了解電在我們生活中的廣泛用途及電的來源。
    2、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家用電器,并學會用不同的方法對他們進行統(tǒng)計分類。
    3、通過教學,使學生養(yǎng)成節(jié)約用電的好習慣。
    1、制作多媒體課件:城市夜景,語音教室,醫(yī)院手術(shù)室,商場電梯,花卉噴灌,電子顯示屏。
    2、電的來源及發(fā)電方式的錄像片。
    3、拍攝一些家用電器照片。
    1、啟發(fā)學生討論:假如我們的生活中沒了電將會怎樣?
    (引導學生依據(jù)自身的認知經(jīng)驗提出各種假設)。
    2、學生在交流的基礎上得出:我們的工作,學習,生活都離不開電,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
    3、揭示課題,明確本節(jié)課學習內(nèi)容。
    1、多媒體展示電在我們生活中的用途。
    2、請學生說說點的其他用途,認識點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方便。
    3、觀看錄像資料,讓學生了解電的來源和發(fā)電方式。
    4、了解電的來源后,針對不同的發(fā)電方式,可以有目的的教育學生養(yǎng)成節(jié)約用電的習慣,并可以組織學生討論什么樣的方式是節(jié)約用電(比如:隨手關(guān)燈,出門關(guān)掉電視機等)。
    5、同時還可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因為我們國家雖然國土面積很大,在世界排名第三位,但我國人口眾多,人均占有的資源就很少了,節(jié)約用電就是減少資源的消耗,這也是愛國的一種具體行為。
    1、出示家用電器照片,組織學生分組進行討論:你家里有哪些家用電器?那些你會用?小組內(nèi)可議一議使用各種家用電器的體會,進一步認識電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方便。同時完成書上習題。
    2、小組內(nèi)合作完成課文中的統(tǒng)計表。
    3、小組內(nèi)合作完成課文中的填空題。
    4、引導學生思考是否可以采取其他方法給家用電器分類。
    組織學生議一議自己希望用的的家用電器及理由,先小組內(nèi)交流,后小組內(nèi)推選代表交流。有條件的學校,可組織學生到當?shù)氐募矣秒娖魃a(chǎn)企業(yè)參觀,了解家用電器的生產(chǎn)流程;或到專業(yè)的家用電器商場參觀,要贏有關(guān)人員作介紹,邊參觀邊講解,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也可給學生分號租后讓學生自己去參觀,回校后組織交流。
    初三勞動技術(shù)課教案篇十三
    活動目標:
    1、使學生了解五一假期中應注意的安全和衛(wèi)生,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
    2、通過討論,激發(fā)學生過勞動節(jié)的情感,教育學生熱愛勞動,堅持自己的……。
    3、參與節(jié)日游戲。
    4、愿意參加活動,感受節(jié)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安全教育掛圖。
    活動過程:
    一、讓學生知道五月一日是國際勞動節(jié),豐富學生的知識經(jīng)驗,激發(fā)學生過節(jié)的興趣。
    1、教師:"小朋友們,明天我們校園就要放假了,知道為什么嗎?啟發(fā)學生動腦筋想問題。
    2、教師講述"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的來歷,讓學生了解。
    二、組織學生討論怎樣安全、愉快的過好這三天的假期。
    1、教師引導學生:"放假后你想做些什么事情呢?"。
    2、有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呢?引導學生說出有關(guān)安全知識的內(nèi)容。
    3、創(chuàng)設情境,提問學生:可以這樣做嗎?為什么不能這樣做呢?
    三、教師總結(jié)假期里要注意的安全事項。
    (一)安全教育。
    1、不能玩家中的插座、開關(guān)、打火機、尖銳或易吞服的物品。
    2、注意交通安全,不單獨走出家門。若外出游玩時,不離開要牽著大人的手,不隨便與陌生人說話,不要陌生人的東西。
    3、獨自在家時,不爬陽臺、門窗或其他高處,把門關(guān)好,不給家長以外的人開門。
    4、不能摸家中的藥品,不到廚房去玩耍。
    5、不能在危險地帶玩耍,不做危險游戲;
    6、熟悉三個特殊電話號碼的用法。
    (二)衛(wèi)生保健。
    1、教育孩子要少吃零食,多吃蔬菜水果,吃熟食,養(yǎng)成按時進餐和自己進餐的好習慣。
    2、多喝白開水,不吃雪糕、不喝冷飲。吃東西以前要洗手。
    3、勤洗澡洗腳,勤剪指甲。
    四、活動延伸:請家長在假期中合理安排學生的一日活動,有條件的可帶領學生去旅游等,豐富孩子的生活內(nèi)容。
    教學反思:
    放假的時候,孩子們一個個像出籠的小鳥;等到回校園的時候經(jīng)常有的孩子傷痕累累為此,我設計了本節(jié)活動。
    初三勞動技術(shù)課教案篇十四
    1、了解茶墊在日常生活中的實用價值與裝飾作用。
    2、根據(jù)自己的愛好,設計制作一個美觀的茶墊。
    3、能將自己的勞動成果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從中體驗創(chuàng)作的樂趣。
    掌握用紙繩盤繞圓形,并將圓形有序粘接做成茶墊的相關(guān)技術(shù)。
    將做成的圓形有序地粘接成三角形、圓形、正方形等圖案。
    各色紙繩、膠水、剪刀。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你們見過,或是使用過茶墊嗎?
    交流匯報所見過的茶墊的形狀、制作材料等方面的情況。
    那你們見過用紙繩制作的茶墊嗎想不想親手來做一個呢?
    揭示課題。
    二、探索研究。
    1、觀察“金點子”中提供的四件范例作品。
    研究討論這四件作品各自的特點與它們的共同點。
    2、想一想,在制作茶墊時應注意什么。
    三、學學做做。
    教師對花形茶墊進行示范制作:
    1、盤圓表:將辮子繩邊涂膠水邊盤成6個圓形,其中一個直徑稍長一些。
    2、接粘:將6個圓形拼成花形的圖雜,的一個放在中心,交接處涂上膠水。
    3、圍外框:將辮子繩邊涂膠水邊在花形的外圍框2~3圈。
    四、想想做做。
    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茶墊形狀,并制作茶墊,教師巡視進行個別指導。
    五、作品展評。
    將學生制作的茶墊按形狀分類,然后從外形、小圓的粘接,紙繩繞的平整度、緊密度方面進行評價。
    初三勞動技術(shù)課教案篇十五
    我家的新廚房。
    1、了解廚房設備的名稱、用途、使用方法及使用時的安全注意事項。
    2、學會安全使用灶具和合理選用灶具,學習各類鍋的使用和保養(yǎng)常識。
    3、做生活的小主人,從小培養(yǎng)良好的勞動習慣和生活習慣。
    1、教師準備:新廚房整體布局的照片若干張、各種灶具、各類鍋的實物或。
    2、學生準備:課前向家長請教廚房設備的名稱及用途,尤其是鍋、灶的安全使用和保養(yǎng)常識,以備交流。
    最近幾年,許多同學家都搬進了新居,住的房子寬敞又明亮,廚房也改變了模樣,讓我們先來參觀這樣一間新廚房。
    1、這間廚房里有那些設備?它們各有什么用途?把它們的名稱與用途填寫在下面的表格里。(學生填表格)。
    2、交流。
    3、你們自己家的廚房里都有些什么設備?
    4、學生小組討論。
    1、出示各種灶具的實物和照片。
    2、你家使用的是那種灶具?
    3、你做過飯菜、燒過水嗎?說說你使用灶具的經(jīng)驗和體會。
    1、出示各種鍋的實物和照片。
    2、說一說鍋在使用時要注意些什么?
    3、看書p6,齊讀“怎樣使用和保養(yǎng)鍋”
    觀看各種灶具和各類鍋。
    第二課時。
    當好小小采購員。
    1、制定購物計劃、合理開支,培養(yǎng)生活自理能力。
    2、學習選購所需蔬菜、食品,學會看食品商標和辨別食品質(zhì)量。
    3、培養(yǎng)與人交往的辦事能力。
    1、教師準備:實物投影儀、相關(guān)電教設備或購物掛圖,印制好購物計劃表。
    2、學生準備:每人收集一個食品包裝袋,上網(wǎng)查找相關(guān)信息資料,隨父母去超市或菜場先體驗、經(jīng)歷一次買菜的過程。
    1、出示問題“小蘇科去超市買東西”
    問:小蘇科帶上30元錢就去超市,你們說他能很好地完成媽媽交給的采購任務嗎?
    2、小組討論,完成填表(書上p6)。
    繼續(xù)看交流。
    學做家常菜(涼拌黃瓜)。
    菜刀、燈板、黃瓜、蒜泥、盤子、碗、調(diào)味品。
    你吃過涼拌菜嗎?你覺得味道怎樣?你知道它是怎么做的嗎?
    1、涼拌黃瓜屬于哪一類?你知道它的制作方法嗎?
    (學生討論制作方法)。
    2、請同學示范切黃瓜。
    3、講解注意點及制作方法。
    (各小組分工合作,教師巡視)。
    小組民主評議,并讓學生說說為什么評它?
    今天我們學會了做涼拌黃瓜,回家以后,我們還可以在父母的指導下做另外的涼拌菜,
    希望同學們能夠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在家里多動手,多才按語,做生活的主人,減輕父母的負擔,做他們的好幫手。
    參與生活體驗生活學做家常菜。
    第四課時。
    教學內(nèi)容:學做家常菜(什錦菜)。
    教學準備:
    1、原料:芹菜、藕、胡蘿卜、花菜、香干、面筋、蘑菇等。
    2、調(diào)料:鹽、白糖、味精、麻油、食油。
    3、廚房用品。
    4、教師課前制作好一盤什錦菜。
    教師拿出事先準備好的菜請同學品嘗。
    提問:好吃嗎?你知道這菜名嗎?
    學做什錦菜。
    1、介紹做什錦菜的原料、調(diào)料。(同時出示,幫助學生認識)。
    2、介紹制作方法。
    3、將有關(guān)的蔬菜出示。
    4、讓學生說說這些菜要切成什么形狀?(學生說教師提示并操作)。
    5、把這些蔬菜分別放在開水里燙一遍,撈出瀝干。
    6、在炒菜鍋里倒入適量的食油,燒熱,把以上加工好的原料放入,翻炒一會。
    7、加入適量的食鹽、白糖、味精等。
    8、讓學生說說制作的過程。
    學生分小組合作制作。教師巡視指導。
    同學間相互評品,得獎小組談體會。
    第五課時。
    教學內(nèi)容:
    學做家常菜。
    教學目標:
    指導學生了解烹調(diào)的基本方法及基本要求,了解常用的烹調(diào)原料,及洗滌炊具的方法。
    教學過程:
    1、學生討論。
    2、看書本第15頁烹調(diào)及其操作的基本要求。
    3、指導學習第15——16頁常用烹調(diào)作料。
    上網(wǎng)瀏覽飲食類網(wǎng)站,老師可以提供幾個網(wǎng)站地址。
    看了這么多美食文化,有什么想和同學交流的?
    初三勞動技術(shù)課教案篇十六
    1、與小組一起交流自己的設計方案。
    2、討論:小木桌分為哪幾個部分?我們需要用到哪些材料和工具?
    3、學生討論,教師小結(jié)。
    (1)下料:截取兩塊邊長105毫米,寬65毫米的長方形木板做桌面。(2)參照14頁,畫出木桌腿的樣式和尺寸,然后按照畫線一步一步的完成小木桌的腿的割據(jù)工作。
    4、按照設計尺寸,鋸割材料,并進行修飾,然后粘結(jié)組裝。
    5、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設計進行實踐。
    教師提示:支架的弧形部分可以分多次直線割據(jù)的方法完成。教師巡視指導有困難的學生。
    1、展示自己制作的課程表架,征求大家意見,能改進的地方進行及時的改進。
    2、在小組內(nèi)進行評議,選出最好的作品在全班展示。
    3、鼓勵有缺點的同學的作品進行修改。
    4、完成評價表。
    鼓勵有興趣的學生在課后搜集各種小木桌的樣式,并把他們設計制作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