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編寫教案時,教師要合理選擇教學方法和教學資源,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習效果。教案的內容應當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和學習經(jīng)驗相結合,使教學更加貼近實際。接下來為大家呈現(xiàn)的是一些新穎、實用的教案范文,歡迎大家借鑒。
數(shù)學三年級第五單元教案篇一
上課教師黃慧課型復習。
教學目標回顧整理“快樂的校園”這一單元所學的全部知識,并加以鞏固。
教學重難點整理“快樂的校園”這一單元所學的全部知識。
前置自學提綱設計整理“快樂的校園”這一單元所學的全部知識。
教學過程一、回顧整理。
1、教師:同學們請想一想,在“快樂的校園”這一單元中,我們都學會了哪些知識?
2、學生回憶本單元所學過的知識,不完整或遺漏的地方教師補充。
二、鞏固練習。
結合教科書第18頁的情境圖,說說自己在快樂的校園這一單元都學會哪些知識。
1、會數(shù)、讀、寫10以內的數(shù),0的認識。
教師:“你能從圖中找出有關數(shù)數(shù)的知識嗎?”(圖中有什么?各有多少?)數(shù)數(shù)的時候,注意讓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來數(shù)。
數(shù)完后,將結果統(tǒng)計在圖下的統(tǒng)計圖中。(圖中沒有小狗,因此小狗的只數(shù)是0只。)。
2、比較數(shù)的大小。
教師:“剛才我們已經(jīng)數(shù)了圖中各種東西的多少,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重點解決比較大小的問題。
(1)統(tǒng)計圖中任選兩個數(shù)比較大小,每人至少寫出5組。
(2)補充練習:
5()68()50()1。
個人意見。
教學過程3、基數(shù)和序數(shù)。
(1)教師:“你能從圖中找出幾個和第幾方面的知識嗎?”
(2)練習:
請第一列第五個同學站起來。請第三列的前四個同學站起來。
學生提類似的問題進行練習。
三、豐收園。
2、學生根據(jù)教師的提示回憶自己的表現(xiàn),教師指導學生把相應的蘋果涂上顏色。
個人意見。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新課標第一網(wǎng)。
數(shù)學三年級第五單元教案篇二
本單元是在學生能夠比較熟練地口算整十、整百數(shù)乘一位數(shù),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每位乘積不滿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單元主要內容有:口算乘法、筆算乘法。
本單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兩項內容,第一項內容是整十、整百數(shù)乘整十數(shù)。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第二項內容是估算,即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估算。它是在學生學過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礎上教學的。口算是筆算的基礎,也是估算的基礎。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擴大學生的口算范圍的同時,為學生學習新的估算和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筆算方法做好必要的準備。并且,在估算和筆算教學活動中,又可以進一步鞏固口算。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本單元的筆算乘法的內容是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是在學習了筆算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單元的筆算乘法分兩個層次編排。先出現(xiàn)不進位的,突出乘的順序及部分積的書寫位置,幫助學生理解筆算的算理。接著,編排進位的,讓學生經(jīng)歷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需要進位的筆算過程,幫助學生掌握筆算乘法的方法。
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因為,學生掌握了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不僅可以解決與之有關的實際問題,還為學習多位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打下基礎。而且,為學生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因數(shù)是更多位數(shù)的乘法問題,奠定了基礎。
本單元加強了“解決問題”的教學。首先,把計算內容都置于實際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報紙(送信)、估座位、購書等。讓學生在現(xiàn)實問題情境中理解計算的意義和作用,探討計算方法。然后,為學生提供生動有趣、有意義的.、聯(lián)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讓學生運用所學的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有利于學生體會計算的作用,感受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并且,對于培養(yǎng)學生用數(shù)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良好的數(shù)感是十分有利的。
1、使學生會口算整十、整百數(shù)乘整十數(shù),會口算兩位數(shù)乘整十、整百數(shù)(每位乘積不滿十)。
2、使學生經(jīng)歷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計算過程,掌握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
3、使學生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乘法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
4、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受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筆算。
第八課時。
整理和復習。
教材第68~69頁例及練習十二第1~4題。
通過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口算、估算、筆算方法進行回顧和整理,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提高計算的熟練程度,培養(yǎng)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
一、教學教科書第68頁。
提問:這篇文章大約有多少字?你想用什么辦法解決?(以四人為一小組討論)匯報。
(1)一個字一個字地數(shù),就能數(shù)出這篇文章一共有多少個字,但如果文章長的話,就不太適用。
(2)先數(shù)每行有多少個字,一共有幾行,就可以。
學生動手操作。
(1)每行最多有22個字,但有許多行的字數(shù)都比22少,估算每行大約20個字左右,本篇文章共有13行,所以列式為20×13=260,這篇文章大約用260個字。
提問:20×13你是怎樣口算的?
二、教師點評。
完成教科書第69頁練習十七的第1題。學生口算后教師講評。
提問:整十整百數(shù)乘數(shù)十數(shù)應該怎樣算呢?
三、課堂總結。
完成教科書第69頁練習十七的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后,教師講評。
提問: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筆算時還應注意哪些問題。
四、解決問題。
完成教科書練習十七的第3、4題。
五、課堂小結。
數(shù)學三年級第五單元教案篇三
第一課時認識人民幣(一)。
教學內容:p52主題圖及例1、例2,p54課堂活動第1、2題,p55練習十一第1、2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購物的情景圖說明人民幣在生活中的作用,引發(fā)學生對人民幣的認知需求。
2、讓生明確人民幣的單位有元、角、分,及認識人民幣的面值。
教學重難點:認識人民幣的面值。
教具準備:面值不等的人民幣。
教學過程:
一、導:
1、情景引入,出示情景圖。
師:從圖上你看到了些什么?請小組的同學互相說說。(生交流,匯報)。
你知道人民幣有那些嗎?根據(jù)生答,師板書:元、角、分。
2、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人民幣,板書課題:認識人民幣。
二、思:
1、師提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知道人民幣的單位有元、角、分,并能認識人民幣的面值。
2、學生按p52例1、2題的要求獨立思考,認識不同面值的人民幣。
3、自學p58的數(shù)學文化--五套人民幣。
三、議:
1、師:你們在自主學習的時候遇到了什么樣的問題?你們是怎樣解決的?
2、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并完成p53例2下面的“議一議,填一填”。
師巡視指導。
四、展:
學生展示學習成果,教師鼓勵學生展示、質疑、挑戰(zhàn)、糾錯、補充。
五、評:
1、教師點評學生在以上環(huán)節(jié)特別是展示環(huán)節(jié)的情況(以激勵為主,適當提出存在的不足)。
2、師:通過實踐活動,同學們知道人民幣的單位有元、角、分,并能認識人民幣的面值,1元=10角1角=10分。
3、師補充講解p58的數(shù)學文化--五套人民幣。
六、檢:
p54課堂活動第1、2題,。
七、練:
p55練習十一第1、2題。
【板書設計】。
認識人民幣(一)。
例1例2。
(略)(略)。
人民幣的單位有元、角、分。
1元=10角1角=10分。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認識人民幣(二)。
教學內容:p53--54例3、例4,p54課堂活動第3題,p55--56練習十一第3、4題。
教學目標:
通過動手操作的形式,進行人民幣的交換,在交換過程中加深對人民幣相鄰單位之間十進制關系的認識。
教學重難點:通過動手操作深化對人民幣相鄰單位之間十進制關系的理解。
教學具準備:10張1角紙幣,10個1分硬幣,2張5角紙幣,1張1元紙幣。
教學過程:
一、導:
1、談話導入,師:我們認識了人民幣的面值,你都認識了哪些人民幣?今天老師要和小朋友門一起來了解人民幣相鄰單位的十進制關系。
2、揭示板書課題。
二、思:
1、師提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通過動手操作的形式,進行人民幣的交換,在交換過程中加深對人民幣相鄰單位之間十進制關系的認識。
2、學生按p53--54例3、4題的要求獨立思考,通過動手操作的形式,進行人民幣的交換,在交換過程中加深對人民幣相鄰單位之間十進制關系的認識。
三、議:
1、師:你們在自主學習的時候遇到了什么樣的問題?你們是怎樣解決的?
2、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并完成例4下面的“想一想”。
師巡視指導。
四、展:
學生展示學習成果,教師鼓勵學生展示、質疑、挑戰(zhàn)、糾錯、補充。
五、評:
1、教師點評學生在以上環(huán)節(jié)特別是展示環(huán)節(jié)的情況(以激勵為主,適當提出存在的不足)。
2、師:通過實踐活動,通過動手操作的形式,進行人民幣的交換,在交換過程中加深對人民幣相鄰單位之間十進制關系的認識。
1元=10角1角=10分。
六、檢:
p54課堂活動第3題,。
七、練:
p55--56練習十一第3、4題。
【板書設計】。
認識人民幣(二)。
例3例4。
(略)(略)。
1元=10角1角=10分。
【課后反思】。
第三課時認識人民幣練習課。
練習內容:練習十一第5-11題。
練習目標:
1、了解人民幣的使用價值。
2、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練習重難點: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教具準備:3張1元人民幣,5張1角紙幣。
練習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我們認識了人民幣的面值,了解了人民幣相鄰的十進制關系,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今天我們就要運用這些知識來解決實際生活的問題。
二、練習指導。
1、練習十一第5題,實踐調查,讓學生將課堂上學習的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2、練習十一第6題,通過填一填,進一步讓學生感受100以內數(shù)的計數(shù)單位之間的進率與元、角、分進率的密切聯(lián)系,讓學生從整體上掌握這些知識,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練習時既要注重填一填,還應注意每橫排兩個問題的比較,以便進一步感受這種聯(lián)系。
3、練習十一第7題,通過換一換的活動,進一步鞏固人民幣單位之間的進率,先讓學生獨立填一填,再交流結果。
4、練習十一第8題,讓學生在物品買賣中,進一步掌握人民幣的計算方法,培養(yǎng)實踐能力,獨立計算后再交流。
5、練習十一第9題,人民幣計算的練習,進一步鞏固人民幣求和的計算方法,促進對人民幣計算知識的熟練掌握。獨立計算后再交流。
6、練習十一第10題,人民幣的計算練習,有的數(shù)據(jù)較大,且脫離具體的人民幣,還涉及單名數(shù)和復名數(shù),因此該題具有一定難度。交流時,注意突出思考過程與方法的交流,注意復名數(shù)計算的思考方法的指導。
7、練習十一第11題,是模擬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模擬實踐活動中應用人民幣的知識,培養(yǎng)實踐能力和環(huán)保意識。練習時可以根據(jù)問題情境提供的信息進行計算;還可以讓學生開展類似的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三、小結。
你今天學到了什么?學會了什么?
【課后反思】:
數(shù)學三年級第五單元教案篇四
不帶括號的兩級運算的順序和脫式計算的書寫格式。
重點分析。
初次經(jīng)歷不帶括號的兩級運算的計算過程,容易與同級運算從左往右的運算順序混淆。
難點分析。
學生還沒有熟練掌握脫式計算的書寫格式,容易書寫錯誤導致計算結果有誤。
教學方法。
1、講授法。
2、合作討論法。
教學過程。
導入。
一、回顧同級運算的計算方法。
(1)明確運算順序。
(2)明確計算過程。
沒有括號的乘、除混合運算與沒有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相同,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知識講解(難點突破)。
二、探究新知。
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
1、理解圖意。
2、觀察情境圖,獲取數(shù)學信息。
已知條件:
3個翹翹板上各坐4個小朋友;
草地上有7個小朋友。
所求問題:一共有多少人?
3、分析題意,列算式。
分步算式:4×3=1212+7=19。
綜合算式:4×3+7或7+4×3。
答:蹺蹺板樂園一共有19人。
4、探究計算方法。
(1)明確運算順序。
這道算式中,既有加法,又有乘法,屬于不同級運算,應該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2)明確計算過程。
先算4×3=12,再算7+12=19。
具體步驟如下:
歸納總結。
在不帶括號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法(或除法),又有加法(或減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后算加法(或減法)。
課堂練習(難點鞏固)。
三、鞏固練習1-4題。(課件出示)。
小結。
四、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你們都學會了哪些知識?
不帶括號的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
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
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減法。
數(shù)學三年級第五單元教案篇五
上課教師黃慧課型新授。
教學目標1、會寫1-5各數(shù)。2、鞏固對1-10各數(shù)的認識。3、感受數(shù)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驗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4、使學生學會與同伴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識。
教學重難點會寫1-5各數(shù)。
前置自學提綱設計1、先讓學生觀察數(shù)字,說一說像生活中的什么東西。
2、觀察各數(shù)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課題。
二、觀察字型,學習書寫。
1、先讓學生觀察數(shù)字,說一說像生活中的什么東西。
2、觀察各數(shù)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書空,記筆順。
4、描紅,并嘗試書寫新課標第一網(wǎng)。
“1”這個數(shù)字讓學生自己來寫一寫就行了。“2”和“3”先讓學生觀察觀察數(shù)字在格中的位置,教師在黑板的“田”字示范,學生描紅。最后在空格中再書寫兩個。“4”、“5”這兩個數(shù)字先讓學生觀察,再書空練習,最后讓學生寫一寫、比一比,同位互相糾正。
個人意見。
教學過程三、鞏固練習。
1、自主練習第2題,按照題目設計,先讓學生用手指表示數(shù),再動手擺一擺或畫一畫點子圖,最后進行1-5寫數(shù)練習。
2、自主練習第4題,初步滲透統(tǒng)計思想,先讓學生說一說圖上都有什么?旁邊的表格要我們干什么?學生能填對數(shù)就可,不做過多要求。
3、自主練習第5題,學生觀察,讓學生把題意先看清楚,說一說這道題讓我們干什么。(根據(jù)給定的數(shù)涂出對應的圓圈個數(shù),只要涂的個數(shù)與數(shù)字對應就可)再引導學生找出排列規(guī)律,初步認識單數(shù)和雙數(shù)。
個人意見。
板書設計1、2、3、4、5。
教學反思。
數(shù)學三年級第五單元教案篇六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情景中初步理解“倍”的含義,能解決“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的簡單實際問題。
2.使學生經(jīng)歷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發(fā)展初步的觀察、比較、操作能力和有條理地表達能力。
3.使學生在參與數(shù)學活動的過程中,初步體會變與不變的辯證關系,激發(fā)對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
重點難點:
使學生經(jīng)歷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發(fā)展初步的觀察、比較、操作能力和有條理地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
一、在有效探究中認識“倍”
1.引出“倍”,揭示課題。
談話:春天來了,花園里五彩繽紛的鮮花都張開了笑臉!瞧,這里有黃花和藍花(課件演示同樣多的黃花和藍花)。
小結:其實,黃花與藍花的朵數(shù)之間,除了小朋友們剛才所說的多與少的關系,還有“倍”的關系。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有關倍的知識。(揭示課題:倍的認識)。
2.在圈畫中形成對倍的初步認識。
出示:2朵藍花,6朵黃花。
談話:如果我們把藍花的2朵圈起來,看作一份的話,(師邊說邊圈)那么,黃花有這樣的幾份?可以在練習紙的第一題上圈一圈,再告訴大家。
提問:誰來說說你是怎么圈的呢?黃花有這樣的幾份呢?
小結:藍花有2朵,黃花有3個2朵,我們就說黃花的朵數(shù)是藍花的3倍。(板書)。
課件出示:藍花2朵,黃花12朵。
提問:黃花變成12朵,現(xiàn)在黃花的朵數(shù)是藍花的幾倍呢?能用圈一圈的方法解決嗎?在練習紙的第二題上試一試。
提問:誰來匯報?說說你是怎么圈的?發(fā)現(xiàn)黃花是藍花的幾倍了?
(修改板書:黃花有6個2朵,黃花的朵數(shù)是藍花的6倍。)。
3.在比較中充實對倍的認識,掌握倍的內涵。
課件出示下圖。
張冬梅的《倍的認識》教學設計及評析。
談話:你覺得下面的哪一幅圖是表示黃花的朵數(shù)是藍花的幾倍呢?黃花的朵數(shù)是藍花的是3倍、還是2倍呢?先認真地獨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跟小組里的同學說一說。
學生小組內交流。
設疑:看來,在圈的時候,能不能隨意的去圈?得根據(jù)什么來圈?
課件出示:12朵黃花,沒有紅花。
提問:我們再來看看,黃花的朵數(shù)是紅花的幾倍呢?
引導:大家覺得有困難嗎?
小結:看來1份紅花有幾朵太關鍵了!
提問:那就讓你來猜,你猜猜紅花可能是多少朵,再說說你又會怎么圈?
提問:如果紅花有3朵,黃花的朵數(shù)是紅花的幾倍呢?
在練習紙第3題上先圈一圈、再填一填。
交流:誰來說說是怎么圈的?得出什么結論了?
追問:如果把1份紅花有4朵、6朵,它們之間的倍數(shù)關系又會是怎樣呢?
完成練習紙的第4、第5題。
交流:你是怎么圈的?得出什么結論。
提問:如果紅花只有1朵,黃花還是12朵,黃花的朵數(shù)是紅花的幾倍呢?我們在自己的腦海里默默地圈一圈,再告訴我答案。
交流:你能說說腦海中是怎么圈的嗎?
設疑:如果紅花是12朵,黃花也是12朵,現(xiàn)在它們的倍數(shù)關系又怎樣呢?
交流:孩子們,黃花一直是12朵,那為什么兩種花之間的倍數(shù)關系也發(fā)生了變化?(出示上述藍花3朵、4朵、6朵、1朵、12朵的5幅圖)。
談話:孩子們,我們每人的信封里,都有一些圓片,你能擺一擺,表示第二行的圓片個數(shù)是第一行的2倍嗎?擺完的同學可以跟小組的交流交流自己的方法。
請學生做小老師介紹方法。
提問:還有不同的擺法嗎?或者你還想到了什么不同的擺法?
小結:只要第一行的1份的個數(shù)確定了,第二行就擺這樣的幾個幾。
設疑:那如果要擺第二行是第一行的3倍,該怎么想?5倍呢?10倍呢?
4.探究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的計算方法。
課件出示圖:紫花8朵,黃花56朵;問題:黃花的朵數(shù)是藍花的幾倍?
談話:大家可以圈一圈、可以用豎線分一分,也可以想其他的辦法。
在作業(yè)紙上完成第6題。
追問用除法計算的孩子:怎么想到用除法計算的?
談話:我們圈一圈、畫一畫,不就是為了發(fā)現(xiàn)56里面有幾個8嗎?
追問用畫圈方法的孩子:如果重新選擇,你會用什么方法?為什么?
小結:是呀,如果黃花更多,用圈一圈、畫一畫的方法就麻煩了。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可以用除法來計算??磥?,我們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也要不斷地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總結經(jīng)驗。注意,在書寫結果時,因為倍不是單位名稱,所以在結果的后面不要寫倍。
二、在多層練習中完善建構。
課件出示。
1.看一看、想一想。
第一行紅帶子12厘米。
第二行綠帶子3厘米(變化:2厘米、1厘米)。
提問:紅帶子的長是綠帶子的幾倍?。
2.連一連、填一填(“想想做做”第3題)。
3.比一比,說一說。
張冬梅的《倍的認識》教學設計及評析。
先讓學生分別說一說第(1)題中紅旗是黃旗面數(shù)的幾倍,第(2)題中黃旗是紅旗面數(shù)的幾倍,再重點說一說兩道題的區(qū)別。
張冬梅的《倍的認識》教學設計及評析。
讓學生用兩種方法說一說。
張冬梅的《倍的認識》教學設計及評析。
練習后,把第一行的6個變成5,讓學生試著說一說。
追問:現(xiàn)在黃色的圈5個,為什么不能說黃色圈的個數(shù)是紅色圈的3倍?
三、總結(略)。
概念形成過程中的“精致”過程越來越被大家所重視。我們認為:在數(shù)學學習中,“精致”的實質是對數(shù)學概念的內涵與外延進行盡量詳細地“深加工”,對“概念要素”進行具體界定,以使學生建立更清晰的概念表象,獲得更多的概念例證,對概念的細節(jié)把握得更加準確,理解概念的各個方面,獲得概念的某些限制條件等。為此,張老師在本課的教學中,從強化感知,讓學生在圈圈畫畫中初步建立“倍”的表象;提供反例,讓學生在比較思辨中突出“倍”的意義;應用變式,讓學生在矛盾困惑中凸顯“倍”的內涵;重視操作,讓學生在動手活動中完善“倍”的建構等方面,引領學生“精致”地完成了“倍”的概念的建構過程?;蛘哒f,把概念的“精致”提到了可操作的層面,使“精致”落到實處。
數(shù)學三年級第五單元教案篇七
教材第63~64頁例1及做一做,練習十五第1題。
1.使學生在筆算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和口算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的基礎上,初步理解和掌握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乘法的計算方法。
2.能正確地進行計算,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
3.在實踐操作活動中學會思考,學會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初步理解和掌握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乘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掛圖。
1、計算。
提問:用一位數(shù)乘多位數(shù),我們該怎樣計算?
小結:在計算一位數(shù)乘多位數(shù)時,用這個一位數(shù)依次去乘第一個因數(shù)的哪一位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
2、口算。
27×2082×4052×6012×90。
18×3024×5019×7053×20。
提問: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你是怎樣口算的。
1、出示教科書第62頁的例題1。
(2)分析: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分別是什么?要求媽媽一共要付多少錢?該怎樣列式?
4×12(為什么用乘法計算?)。
教師:24乘2,我們已經(jīng)回算,23乘12我們還沒學過,這是用兩位數(shù)乘的'乘法,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內容。
提問:誰能把24乘12轉化成我們已學過的知識呢?以4人為一小組討論。
(3)匯報:一種可以把12本書分成10本和2本兩部分,我們可求出10本書多少錢,再求出2本書多少錢,然后把這兩部分的錢加起來的就是媽媽要付的錢。
(4)講解24乘12豎式。
剛才的一不我們是先算什么?怎樣算?教師講評時用紙把第二個因數(shù)十位上的“1”蓋住。那計算2乘24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2乘4表示8個一,再算2乘2表示4個十,合起來是48,在48的旁邊注明24×2的積。此時,教師揭去蓋在第二個因數(shù)十位“1”的紙,并問:
第二步要再算什么?怎樣算?(第二步算的是10本書一共多少錢,用10乘24,得240,在240的旁邊注明24×10的積)。
教師對著豎式說明:十位上的1表示10,所以用十位的1乘24就是用10乘24,先用10乘4得40,4要寫在十位上,個位寫0,再用10去乘2,得20,但這個2表示2個十,10乘2得到的20應該表示20個十,20個十就是200,所以這個2必須寫在百位上,因此,要在240的旁邊主抿4×10的積。
第三步算的是什么?(把10本書的錢和2本書的錢加起來,也就是把48和240加起來,得288。)。
說明:在把兩個乘積加起來的時候,個位上是計算8加0,0只起占位作用,為了簡便,這個零可以省略不寫,邊說邊把0擦掉。
請一個同學復述一遍豎式計算的過程。
(5)提問:這個豎式同前面的三個豎式有沒有聯(lián)系?哪種方法更簡便?
2、議一議:怎樣筆算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
3、引導小結,歸納筆算方法。
完成教科書第63頁的做一做。
(1)先看23×12,提問,兩個因數(shù)分別是多少?
23乘13得多少?
(2)其余的題目獨立完成,要求列豎式,最后教師講評。
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
練習十五第1題。
數(shù)學三年級第五單元教案篇八
《小小商店》(教材第14、15頁)。
二、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學會購物,能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2、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領悟學習數(shù)學知識的價值。
三、重點難點。
重點:在具體情境中學會購物。
難點:在購物情境中學會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四、教具學具。
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境。
課件出示:教材第14頁情境圖。
師: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一起來到了小小商店,看你從圖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數(shù)學信息?
學生可能會說:
·我知道了1架玩具飛機的價錢是12元。
·我喜歡的玩具坦克價錢是9元。
·畫畫用的水彩筆一盒是15元。
·1個足球72元,1個籃球68元,足球比籃球貴。
師: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發(fā)現(xiàn)了這么多的數(shù)學信息。
【設計意圖: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機會,交流各自的發(fā)現(xiàn),為信科的教學奠定了基礎?!俊?BR> (二)自主探究。
生:1架玩具飛機12元,1輛玩具坦克9元,一共就是。
12+9=21(元)。
師:回答得非常準確,真棒!
2、師:看第二幅情境圖,奇思付給售貨員20元,買了。
1盒水彩筆,找回多少元?
3、師:說得真好!如果你有30元,可以買哪兩樣物品呢?在小組內說說你的想法。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教師巡視,了解學生交流的情況,在組織匯報。學生所選物品只要是兩樣且總價沒有超過30元都可以,對于回答正確的學生給予肯定。
4、師:淘氣想買一個花皮球,他有3張1元和2。
張2元,他可以怎么付錢?先在小組里說說你的想法。學生在小組里交流各自的想法,教師巡視,即使知道個別有困難的學生。學生可能會出現(xiàn)的方法有兩種:
3張1元和1張2元,正好是花皮球的價錢5元。
·我可以付1張1元和2張2元,也正好是5元。
師:這兩種方法都是正確的,說得很好。
5、師:請你算一算:足球比籃球貴多少元?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生:算足球比籃球貴多少元,就是計算足球比籃球多多少元,用減法計算,72-68=4(元)。
師:思路很清楚,說得非常正確,真棒!繼續(xù)努力哦!
6、師:你能再提出一個數(shù)學問題,并嘗試解答嗎?先在小組里說一說。學生小組交流后,請小組代表匯報提出的不同問題,請其他同學解答,并組織交流想法及計算結果。
(三)總結提升: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
六、板書設計。
小小商店共需要多少錢?用加法。
應找回多少錢?用減法。
如何付錢?湊錢數(shù)。
數(shù)學三年級第五單元教案篇九
鞏固前面兩段學習的內容,幫助學生逐步形成相關的計算技能,能熟練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能熟練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1、想想做做1。
分組練習,并指名學生板演。
集體評講。
2、想想做做2。
出示題目,先讓學生估算,并要求說出估算的依據(jù)。
再要求學生獨立計算,并將計算結果與估算的結果進行比較。
小結。
3、想想做做3。
問:能不能通過題中條件一眼看出誰跳得比較多?
怎樣才能知道誰跳得比較快一些呢?
先估計,再要求計算。
4、想想做做4。
分組練習,學生獨立完成,并要求完成后觀察每組中兩題之間的聯(lián)系。
集體討論,領會其中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小結:一個數(shù)連續(xù)除以兩個數(shù),等于除以這兩個除數(shù)的`積。
5、想想做做5。
出示圖,理解圖意和題意。
同桌互相說說解題策略。
2、油廠把610千克的豆油分裝在最多只能裝5千克的油壺里。準備120個油壺夠嗎?
數(shù)學三年級第五單元教案篇十
1、結合具體情境,發(fā)展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進一步體會除法計,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數(shù)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2、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數(shù)的除法的口算及兩、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并正確進行計算。
教學重難點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數(shù)的除法的口算及兩、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并正確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課程標準中相對應的`知識技能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體會除法的意義。
2、能熟練地口算整百整十數(shù)的除法口算。
3、能計算兩、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的除法。
4、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
5、經(jīng)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
6、學習驗算的方法。
7、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并能對結果的合理性進行判斷。
教材分析:本單元以風箏廠的見聞為大的學習背景,使學生學習用一位數(shù)除多位數(shù)的方法,內容包括口算除法、估算、筆算除法、驗算四部分。
本冊教材中的除法,每個例題都有配有不同的情境圖,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shù)學,并在學習中體驗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和方法。
單元教學建議:
1、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
2、探索計算方法,鼓勵算法多樣化。
3、結合教學內容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利用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和學生一起“走進風箏加工廠”。
讓學生整體觀察畫面后,重點去仔細品讀情景圖提供的文字信息,并引導學生根據(jù)信息聯(lián)系實際提出“保證按時交貨”“各種風箏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等一系列問題,引入對新知的學習。
教學時先讓學生根據(jù)問題列出算式,再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動手操作的基礎上,小組討論,交流出計算方法。
教學中教師注重體現(xiàn)算法多樣化,讓學生體會估算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達到初步培養(yǎng)學生估計的能力。
建議教學課時數(shù):11課時個人補充意見年級三年級課題兩、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上課教師第二單元(組)課時第一課時課型新授教學目標1、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數(shù)的除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計算。
2、能結合具體情況進行估算,判斷計算結果的對錯,逐步養(yǎng)成驗算的習慣。
3、結合具體情境,發(fā)展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體會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難點掌握整百、整十數(shù)的除法的口算方法。
教學過程。
數(shù)學三年級第五單元教案篇十一
一、談話引入
二、合作探究
三、鞏固練習
1、練習十五第6題獲取信息,確定解題思想,制定解題策略,獨立解答,集體交流。
2、練習十五第7題學生獨立練習。分組討論思考方法,交流時說說各組的解題思路。
五、課堂小結這節(jié)課中你有哪些新的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數(shù)學三年級第五單元教案篇十二
解決問題的策略是解決問題必要的一種問題解決思想方法,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jīng)積累了一定的數(shù)量關系及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初步了解了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本節(jié)課在列表過程中,分析數(shù)量關系尋求解決類似歸一、歸的實際問題的有效方法。學好本節(jié)課知識,將為學習用列表等方法解答求兩積之和(差)等實際問題奠定知識和思想方法的基礎。
1、本節(jié)課是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問題情境中的信息,用從已知條件想起或從所求問題想起的方法分析數(shù)量關系。例題從三個小朋友買相同筆記本的信息,分兩次提出要解決的問題,要求學生找出解決第一個問題的條件并進行整理,通過呈現(xiàn)表格讓學生思考怎樣解決問題。隨后學生很自然的自主分析數(shù)量關系,解決第二個問題。
2、在練習中安排了與例題結構相同的實際問題,學生都能運用所學的策略解決問題。
3、在解答第二個問題時,有大部分同學想不到方法,要從小明的信息算出單價,再用除法求出小軍能買多少本。這是本節(jié)課的障外點。
1、學生在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關信息的作用,學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簡單實際問題所提供的信息,學會運用從已知條件想起或從所求問題想起的策略分析數(shù)量關系,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2、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學生經(jīng)歷提取信息,發(fā)現(xiàn)問題,列表整理條件,解決問題的知識獲取過程,從而提高學生收集并整理信息,發(fā)現(xiàn)并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發(fā)展他們的推理能力。
3、通過學習,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問題情境中的信息,用從條件想起或從問題想起的方法分析數(shù)量關系。難點:正確整理、分析數(shù)學信息關系,學會通過所整理的信息決策問題解決策略,并內化成自己的問題解決策略。
數(shù)學三年級第五單元教案篇十三
1、認識年、月、日。
2、24時計時法。
3、簡單的時間計算方法。
認識年、月、日。
教材。
1、引導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識,記住各月的天數(shù)。
2、使學生會判斷大、小月。
3、幫助學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的時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滲透科學的思想方法。
探究發(fā)現(xiàn)年、月、日之間的關系。
發(fā)現(xiàn)并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斷方法。
多媒體各年份的年歷卡。
1、填空。
1時=()分1分=()秒。
1時=()秒240分=()時。
1分25秒=()秒82分=()時()分。
2、提問:
(1)時、分、秒都是什么單位?(時間單位)。
(2)關于時間單位你還知道哪些?(年、月、日、季度、世紀等)。
(3)那么關于年、月、日的知識你想知道些什么?
3、導入新課。
講述:地球繞太陽運轉一周經(jīng)過的時間就是一年,月亮繞地球運轉一周經(jīng)過的時間大約就是一個月,同時,地球自己也在旋轉,地球自己旋轉一周的時間就是一日。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年、月、日的知識。
1、認識年、月、日。
(1)出示材料。
提問:以前我們用鐘、表來研究時、分、秒,那么年、月、日我們可以用什么來研究呢?(年歷卡)。
(2)觀察手中的年歷卡,看看這是哪一年的年歷。
(3)分別找到10月1日,7月13日,看一看,各是星期幾。
提問:10月1日是什么節(jié)日?申奧成功是在哪一年呢?
(4)請同學們在年歷卡上找出你所知道的紀念日,爸爸、媽媽和自己的生日等,看一看,分別是星期幾。
(5)合作探究。
觀察:一年有幾個月?每個月的天數(shù)一樣嗎?哪幾個月是31天?哪幾個月是30天?
(6)討論交流。
教師根究學生的回答內容,板書:
一年12個月365天或366天。
1、3、5、7、8、10、1231天。
4、6、9、1130天。
229天或28天。
(7)質疑:你們每人手中的年歷卡上31天的月份是不是都是這幾個月呢?(是)對!不管哪一年,31天的月份都是這幾個月。
再看一看,是不是每年的4、6、9、11月的天數(shù)都是30天。(是)。
(8)認識大月、小月。
講述:通過同學們認真仔細地觀察,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不管哪一年,1、3、5、7、8、10、12這7個月都是31天,4、6、9、11這4個月都是30天,它們是不會發(fā)生變化的,我們把每月天數(shù)都是31天的這幾個月叫做大月,把每月的.天數(shù)都是30天的這幾個月叫做小月。
年份不同了,哪個月的天數(shù)有變化呢?(2月)從這里可以看出,二月的天數(shù)比大月、小月的天數(shù)要少,所以二月是一個特殊的月份。
2、鞏固。
3、記住大月、小月。
(1)出示左拳圖。
(2)講清相應部位所表示的每個月的天數(shù)。
(3)根據(jù)圖,全體一起記憶。
(4)指著自己左拳再次記憶。
(5)再介紹一首兒歌,加強記憶。
七個大月心中裝,七前單數(shù)七后雙。
二月是個特殊月,其他各月是小月。
觀察今年的年歷。
(1)一、二、三月一共有()天。
(2)六一兒童節(jié)是星期()。
(3)四月份有()個星期零()天。
想一想:9月30日的后一天是幾月幾日?
數(shù)學三年級第五單元教案篇十四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能較靈活。熟練地選擇適當?shù)姆椒ㄟM行計算。
2。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自己探索計算方法,培養(yǎng)獨立思考、主動探索的精神與同學積極合作的.意識。
3。使學生體驗數(shù)學以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教學重點:
讓學生理解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不同算法,并能用自己喜歡的算法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口算
35+3= 24+9= 45+30= 28+7=
87—5= 36—8= 72—50= 93—6=
(一)觀察第91頁情景圖。
2。學生提問題。
(二)觀察第92頁情景圖。
1。圖中有哪些問題需要我們解決?
師根據(jù)生答板書:
“二(1)班、二(2)班能坐下嗎?”
“二(3)班、二(4)班合乘能坐下嗎?”
2。誰能解決上面兩個問題呢?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23+31 32+39
(三)揭示課題,板書課題: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
(一)探究學習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
1。學生自主探索。
2。小組討論交流計算方法。教師巡視。
3。各小組匯報交流情況。(學生匯報時,教師有選擇地板書。)
(二)學生小組討論喜歡的方法。
1。學生小組討論,教師巡視。
2。學生匯報。師:為什么喜歡這種方法?
3。這兩個問題解決的結果如何?
1。第93頁做一做右邊4題。(生做完后,師作反饋糾正。)
2。練習十九1、2、3、4。(選加法做。)
通過這一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
數(shù)學三年級第五單元教案篇十五
三位數(shù)加三位數(shù)連續(xù)進位加例2及做一做。
1、根據(jù)《標準》提出的“加強估算,提倡算法多樣化”的要求,在加法的教學中按照先估算,再計算的順序,以增強學生的估算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感,并結合例2,體現(xiàn)算法多樣化的思想。
2、能進行三位數(shù)的加法,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
1、本節(jié)內容涉及到兩次進位及三位數(shù)之間的加法,這些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讓學生獨立計算、口算、估算等方式來對這些內容進行重點教學。
2、本班學困生多,在學習時,引導學生提出數(shù)學問題和學習計算方法;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索、討論和交流。
3、通過對加法計算的教學,使學生養(yǎng)成謹慎仔細的辦事態(tài)度;三位數(shù)的連續(xù)進位加法計算是學生學習的障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加法計算法則,會筆算三位數(shù)的連續(xù)進位加法。
2、學會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
3、提高學生計算的速度和準確性,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掌握三位數(shù)加三位數(shù)連續(xù)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2、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
1、列豎式計算:
59+77。
85+68。
59+89。
問:誰還記得兩位數(shù)連續(xù)進位加法列豎式時要注意些什么?你注意到了嗎?
2、口算:
600+800+900+100+1000+100。
3、估算:
599+800+900+101+989+112。
問:不用筆算,你能很快地算出大概的答案嗎?你是怎么想的?
1、估算。
師:剛才同學們通過把數(shù)字轉化成整百整千的數(shù)字進行計算,很快估計出了上面的3道算式的大概得數(shù),這也是一種估算的方法。下面讓我們再估算一道算式的得數(shù)。
爬行類376兩棲類284。
師:你能估計出中國已知的爬行類動物和兩棲類動物一共有多少種嗎?
四人小組討論,要求每人都要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方法。
師:376最靠近哪個整百的數(shù)字?(400)。
師:284最靠近哪個整百的數(shù)字?(300)。
問:中國已知的爬行類動物和兩棲類動物大約一共有多少種?(700)。
問:如果精確計算,你認為會比700多還是比700少呢?為什么?
(376不到400,284不到300,所以它們的和肯定不到700)。
2、筆算。
師:請同學們列豎式做精確計算,看看中國已知的爬行類動物和兩棲類動物一共有多少種?
指明學生板演,集體講評。
教師強調:哪一位上的數(shù)相加滿十,就要向前一位進1,在計算到前一位的時候不能忘記加進位1。
學生自由找出表中的數(shù)量關系,形成問題,并列豎式解決問題。
2、做一做:課本18頁做一做,學生獨立完成。
數(shù)學三年級第五單元教案篇十六
一、我會填。(24分,每空1分)。
1、2千米=()米4元8角=()元。
1平方米=()平方厘米10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9平方千米=()公頃10公頃=()平方米。
2、7分米用分數(shù)表示是()米,用小數(shù)表示是(。
3厘米用分數(shù)表示是()米,用小數(shù)表示是()米。
3、在里填上或=。
4米40厘米0.80.782.452.43。
4、一塊正方形菜地,邊長是16米,這塊菜地占地面積是()。
如果四周用籬笆圍起來,籬笆長().
5、媽媽先買了3元4角的西紅柿,又買了5元2角的黃瓜,媽媽一共花了()元.
6、一場乒乓球賽,從18時45分開始,進行了125分,到()時()分結束比賽.
7、用24時計時法表示:
凌晨5時20分是(),上午11時是()時。
下午1時20分是(),晚上8時是()時。
8.果園里有蘋果樹和梨樹共117棵,其中梨樹是108棵,梨樹比蘋果樹多()棵,梨樹的棵樹是蘋果樹的()倍。
二、判斷題。(對的打,錯的打)(5分)。
1、正方形邊長邊長變?yōu)樵瓉淼?倍,面積也變?yōu)樵瓉淼?倍()。
2、邊長5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5平方分米,周長是2米。()。
3、我們教室黑板的面積約4米。()。
4、周長相等的圖形,他們的面積也相等。()。
5、新中國成立的那一年是閏年.()。
三、選擇。(10分)。
青蛙多吃多少只害蟲?正確列式是()。
2.買一瓶墨水3元8角錢,3枝鉛筆共1元5角錢,瓶墨水比一枝鉛筆貴()錢。
a.23元b.2.3元c.3.3元。
3.一個商店運時20筐橘子,平均每筐重40千克,如果每千克橘子售價2元,這些橘子共值多少錢?正確列式是()。
a.20402b.24020c。40202。
4.有雞15只,比鴨多5只。鵝比鴨多8只,求鵝的.只數(shù),正確的列式是()。
a.15+5+8b.155+8c.15+58。
5.雞比鴨多6只,鴨有28只,求雞鴨的總只數(shù)。解答這題要先求()。
a.雞的只數(shù)b.鴨的只數(shù)c.都可以。
四、計算題。(21分)。
1、口算。(5分)。
2406=5.6+2.3=5.3+2.6=1608=6050=。
9.8-8.6=1180=22+69=2408=4.61-1.3=。
2、用豎式計算。(12分)。
4936=4.3-2.5=3123=。
5062=3544=2.6+5.9=。
3、脫式計算。(4分)。
五、列式計算(6分)。
1、55個103減去563是多少?
2、727除以6,商是多少,余數(shù)是多少?
六、解決問題(34分)。
1、一條路長7500米,修路工人修了8天,還有2700米沒有修,平均每天修多少米?(5分)。
2、一盒鋼筆有8支,一箱有24盒。6箱有多少支鋼筆?(5分)。
3、水果店運來426千克草莓,服務員把這些草莓用保鮮袋每2千克裝一袋,6袋裝一箱,一共要準備多少個箱子?(5分)。
4、奶牛場有4個牛棚,每個牛棚里有2頭奶牛。一天共喂800千克飼料,平均每頭喂多少飼料?(5分)。
5、六一兒童節(jié)學校四、五、六年級共選出72人參加表演,每個年級各有6個班。平均每個班選多少人?(7分)。
6、小王阿姨在賣蘋果,其中一筐蘋果連筐稱重35千克,賣掉一半蘋果后,連筐稱重19千克,小王阿姨想知道蘋果和筐到底各有多少千克,但是難住了她你能,你能幫助她算出蘋果和筐的重量嗎?(7分)。
數(shù)學三年級第五單元教案篇十七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同時也為體現(xiàn)新課程標準中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tài)度,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的統(tǒng)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時我采取引導法,以課文題目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然后組織學生探究并體驗,最后結合實際進行拓展延伸,從而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xiàn)語文課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以課堂教學進程為線索,以師生對話交流為主要形式,以孩子們情緒變化為描寫的主要內容:由興奮、快樂到沉默,又從沉默漸漸回到熱鬧。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領會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受到關心父母、回報父母之愛的教育,學會關心別人,積累課文中的優(yōu)美詞語,精彩句段,培養(yǎng)語感,同時為綜合性實踐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
1. 會認9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祝賀、神氣十足、左顧右盼、迅速外婆、建議、驚喜、”等詞語。
2.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 讀懂課文內容,學會感受父母對自己的愛,懂得關心父母,關心別人。
4. 體會抓住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進行生動描寫的方法,抄寫自己喜歡的詞語、句子。
理解孩子們的情緒變化,懂得關心別人。
理解體會為什么說這種沉默是可貴的。
多媒體課件 ;歌曲《懂你》;《生日歌》。
? ? 1課時
(教學內容: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質疑問難,自主識字。)
提起過生日,大家都很高興,看看這些小朋友,他們又是多么高興阿,課件出示第一幅圖。
課件出示第二幅圖,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小朋友們在同一節(jié)課堂上會有這樣截然相反的'表現(xiàn)呢?揭題、讀題《17可貴的沉默》。
(設計意圖:我讓學生來介紹她的生日情景,目的是拉近學生與課文的距離,讓學生也能感受父母對自己的愛,從而更快地進入學習環(huán)境。)
開火車形式朗讀課文。說一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教師范讀。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整體感知把握文章結構,探究文章主旨。也能看出文章的重難點,以便質疑。)
1. 再讀課文,指出不明白的問題,小組內交流:為什么說這種沉默是可貴的?
2. 為什么說這一片沉默給了我多大的享受?
3.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生字。引導學生說一說容易寫錯的字
4. 教師強調下列生字:賀 稚 復
(設計意圖:通過質疑了解學生對課文把握情況,留下重難點下節(jié)課重點探究。自主識字重在學生的識字能力,教師不必面面俱到,引導學生觀察,培養(yǎng)了的觀察能力,可以養(yǎng)成良好的識字習慣。)
數(shù)學三年級第五單元教案篇一
上課教師黃慧課型復習。
教學目標回顧整理“快樂的校園”這一單元所學的全部知識,并加以鞏固。
教學重難點整理“快樂的校園”這一單元所學的全部知識。
前置自學提綱設計整理“快樂的校園”這一單元所學的全部知識。
教學過程一、回顧整理。
1、教師:同學們請想一想,在“快樂的校園”這一單元中,我們都學會了哪些知識?
2、學生回憶本單元所學過的知識,不完整或遺漏的地方教師補充。
二、鞏固練習。
結合教科書第18頁的情境圖,說說自己在快樂的校園這一單元都學會哪些知識。
1、會數(shù)、讀、寫10以內的數(shù),0的認識。
教師:“你能從圖中找出有關數(shù)數(shù)的知識嗎?”(圖中有什么?各有多少?)數(shù)數(shù)的時候,注意讓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來數(shù)。
數(shù)完后,將結果統(tǒng)計在圖下的統(tǒng)計圖中。(圖中沒有小狗,因此小狗的只數(shù)是0只。)。
2、比較數(shù)的大小。
教師:“剛才我們已經(jīng)數(shù)了圖中各種東西的多少,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重點解決比較大小的問題。
(1)統(tǒng)計圖中任選兩個數(shù)比較大小,每人至少寫出5組。
(2)補充練習:
5()68()50()1。
個人意見。
教學過程3、基數(shù)和序數(shù)。
(1)教師:“你能從圖中找出幾個和第幾方面的知識嗎?”
(2)練習:
請第一列第五個同學站起來。請第三列的前四個同學站起來。
學生提類似的問題進行練習。
三、豐收園。
2、學生根據(jù)教師的提示回憶自己的表現(xiàn),教師指導學生把相應的蘋果涂上顏色。
個人意見。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新課標第一網(wǎng)。
數(shù)學三年級第五單元教案篇二
本單元是在學生能夠比較熟練地口算整十、整百數(shù)乘一位數(shù),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每位乘積不滿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單元主要內容有:口算乘法、筆算乘法。
本單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兩項內容,第一項內容是整十、整百數(shù)乘整十數(shù)。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第二項內容是估算,即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估算。它是在學生學過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礎上教學的。口算是筆算的基礎,也是估算的基礎。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擴大學生的口算范圍的同時,為學生學習新的估算和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筆算方法做好必要的準備。并且,在估算和筆算教學活動中,又可以進一步鞏固口算。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本單元的筆算乘法的內容是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是在學習了筆算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單元的筆算乘法分兩個層次編排。先出現(xiàn)不進位的,突出乘的順序及部分積的書寫位置,幫助學生理解筆算的算理。接著,編排進位的,讓學生經(jīng)歷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需要進位的筆算過程,幫助學生掌握筆算乘法的方法。
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因為,學生掌握了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不僅可以解決與之有關的實際問題,還為學習多位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打下基礎。而且,為學生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因數(shù)是更多位數(shù)的乘法問題,奠定了基礎。
本單元加強了“解決問題”的教學。首先,把計算內容都置于實際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報紙(送信)、估座位、購書等。讓學生在現(xiàn)實問題情境中理解計算的意義和作用,探討計算方法。然后,為學生提供生動有趣、有意義的.、聯(lián)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讓學生運用所學的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有利于學生體會計算的作用,感受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并且,對于培養(yǎng)學生用數(shù)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良好的數(shù)感是十分有利的。
1、使學生會口算整十、整百數(shù)乘整十數(shù),會口算兩位數(shù)乘整十、整百數(shù)(每位乘積不滿十)。
2、使學生經(jīng)歷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計算過程,掌握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
3、使學生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乘法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
4、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受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筆算。
第八課時。
整理和復習。
教材第68~69頁例及練習十二第1~4題。
通過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口算、估算、筆算方法進行回顧和整理,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提高計算的熟練程度,培養(yǎng)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
一、教學教科書第68頁。
提問:這篇文章大約有多少字?你想用什么辦法解決?(以四人為一小組討論)匯報。
(1)一個字一個字地數(shù),就能數(shù)出這篇文章一共有多少個字,但如果文章長的話,就不太適用。
(2)先數(shù)每行有多少個字,一共有幾行,就可以。
學生動手操作。
(1)每行最多有22個字,但有許多行的字數(shù)都比22少,估算每行大約20個字左右,本篇文章共有13行,所以列式為20×13=260,這篇文章大約用260個字。
提問:20×13你是怎樣口算的?
二、教師點評。
完成教科書第69頁練習十七的第1題。學生口算后教師講評。
提問:整十整百數(shù)乘數(shù)十數(shù)應該怎樣算呢?
三、課堂總結。
完成教科書第69頁練習十七的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后,教師講評。
提問: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筆算時還應注意哪些問題。
四、解決問題。
完成教科書練習十七的第3、4題。
五、課堂小結。
數(shù)學三年級第五單元教案篇三
第一課時認識人民幣(一)。
教學內容:p52主題圖及例1、例2,p54課堂活動第1、2題,p55練習十一第1、2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購物的情景圖說明人民幣在生活中的作用,引發(fā)學生對人民幣的認知需求。
2、讓生明確人民幣的單位有元、角、分,及認識人民幣的面值。
教學重難點:認識人民幣的面值。
教具準備:面值不等的人民幣。
教學過程:
一、導:
1、情景引入,出示情景圖。
師:從圖上你看到了些什么?請小組的同學互相說說。(生交流,匯報)。
你知道人民幣有那些嗎?根據(jù)生答,師板書:元、角、分。
2、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人民幣,板書課題:認識人民幣。
二、思:
1、師提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知道人民幣的單位有元、角、分,并能認識人民幣的面值。
2、學生按p52例1、2題的要求獨立思考,認識不同面值的人民幣。
3、自學p58的數(shù)學文化--五套人民幣。
三、議:
1、師:你們在自主學習的時候遇到了什么樣的問題?你們是怎樣解決的?
2、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并完成p53例2下面的“議一議,填一填”。
師巡視指導。
四、展:
學生展示學習成果,教師鼓勵學生展示、質疑、挑戰(zhàn)、糾錯、補充。
五、評:
1、教師點評學生在以上環(huán)節(jié)特別是展示環(huán)節(jié)的情況(以激勵為主,適當提出存在的不足)。
2、師:通過實踐活動,同學們知道人民幣的單位有元、角、分,并能認識人民幣的面值,1元=10角1角=10分。
3、師補充講解p58的數(shù)學文化--五套人民幣。
六、檢:
p54課堂活動第1、2題,。
七、練:
p55練習十一第1、2題。
【板書設計】。
認識人民幣(一)。
例1例2。
(略)(略)。
人民幣的單位有元、角、分。
1元=10角1角=10分。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認識人民幣(二)。
教學內容:p53--54例3、例4,p54課堂活動第3題,p55--56練習十一第3、4題。
教學目標:
通過動手操作的形式,進行人民幣的交換,在交換過程中加深對人民幣相鄰單位之間十進制關系的認識。
教學重難點:通過動手操作深化對人民幣相鄰單位之間十進制關系的理解。
教學具準備:10張1角紙幣,10個1分硬幣,2張5角紙幣,1張1元紙幣。
教學過程:
一、導:
1、談話導入,師:我們認識了人民幣的面值,你都認識了哪些人民幣?今天老師要和小朋友門一起來了解人民幣相鄰單位的十進制關系。
2、揭示板書課題。
二、思:
1、師提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通過動手操作的形式,進行人民幣的交換,在交換過程中加深對人民幣相鄰單位之間十進制關系的認識。
2、學生按p53--54例3、4題的要求獨立思考,通過動手操作的形式,進行人民幣的交換,在交換過程中加深對人民幣相鄰單位之間十進制關系的認識。
三、議:
1、師:你們在自主學習的時候遇到了什么樣的問題?你們是怎樣解決的?
2、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并完成例4下面的“想一想”。
師巡視指導。
四、展:
學生展示學習成果,教師鼓勵學生展示、質疑、挑戰(zhàn)、糾錯、補充。
五、評:
1、教師點評學生在以上環(huán)節(jié)特別是展示環(huán)節(jié)的情況(以激勵為主,適當提出存在的不足)。
2、師:通過實踐活動,通過動手操作的形式,進行人民幣的交換,在交換過程中加深對人民幣相鄰單位之間十進制關系的認識。
1元=10角1角=10分。
六、檢:
p54課堂活動第3題,。
七、練:
p55--56練習十一第3、4題。
【板書設計】。
認識人民幣(二)。
例3例4。
(略)(略)。
1元=10角1角=10分。
【課后反思】。
第三課時認識人民幣練習課。
練習內容:練習十一第5-11題。
練習目標:
1、了解人民幣的使用價值。
2、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練習重難點: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教具準備:3張1元人民幣,5張1角紙幣。
練習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我們認識了人民幣的面值,了解了人民幣相鄰的十進制關系,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今天我們就要運用這些知識來解決實際生活的問題。
二、練習指導。
1、練習十一第5題,實踐調查,讓學生將課堂上學習的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2、練習十一第6題,通過填一填,進一步讓學生感受100以內數(shù)的計數(shù)單位之間的進率與元、角、分進率的密切聯(lián)系,讓學生從整體上掌握這些知識,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練習時既要注重填一填,還應注意每橫排兩個問題的比較,以便進一步感受這種聯(lián)系。
3、練習十一第7題,通過換一換的活動,進一步鞏固人民幣單位之間的進率,先讓學生獨立填一填,再交流結果。
4、練習十一第8題,讓學生在物品買賣中,進一步掌握人民幣的計算方法,培養(yǎng)實踐能力,獨立計算后再交流。
5、練習十一第9題,人民幣計算的練習,進一步鞏固人民幣求和的計算方法,促進對人民幣計算知識的熟練掌握。獨立計算后再交流。
6、練習十一第10題,人民幣的計算練習,有的數(shù)據(jù)較大,且脫離具體的人民幣,還涉及單名數(shù)和復名數(shù),因此該題具有一定難度。交流時,注意突出思考過程與方法的交流,注意復名數(shù)計算的思考方法的指導。
7、練習十一第11題,是模擬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模擬實踐活動中應用人民幣的知識,培養(yǎng)實踐能力和環(huán)保意識。練習時可以根據(jù)問題情境提供的信息進行計算;還可以讓學生開展類似的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三、小結。
你今天學到了什么?學會了什么?
【課后反思】:
數(shù)學三年級第五單元教案篇四
不帶括號的兩級運算的順序和脫式計算的書寫格式。
重點分析。
初次經(jīng)歷不帶括號的兩級運算的計算過程,容易與同級運算從左往右的運算順序混淆。
難點分析。
學生還沒有熟練掌握脫式計算的書寫格式,容易書寫錯誤導致計算結果有誤。
教學方法。
1、講授法。
2、合作討論法。
教學過程。
導入。
一、回顧同級運算的計算方法。
(1)明確運算順序。
(2)明確計算過程。
沒有括號的乘、除混合運算與沒有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相同,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知識講解(難點突破)。
二、探究新知。
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
1、理解圖意。
2、觀察情境圖,獲取數(shù)學信息。
已知條件:
3個翹翹板上各坐4個小朋友;
草地上有7個小朋友。
所求問題:一共有多少人?
3、分析題意,列算式。
分步算式:4×3=1212+7=19。
綜合算式:4×3+7或7+4×3。
答:蹺蹺板樂園一共有19人。
4、探究計算方法。
(1)明確運算順序。
這道算式中,既有加法,又有乘法,屬于不同級運算,應該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2)明確計算過程。
先算4×3=12,再算7+12=19。
具體步驟如下:
歸納總結。
在不帶括號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法(或除法),又有加法(或減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后算加法(或減法)。
課堂練習(難點鞏固)。
三、鞏固練習1-4題。(課件出示)。
小結。
四、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你們都學會了哪些知識?
不帶括號的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
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
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減法。
數(shù)學三年級第五單元教案篇五
上課教師黃慧課型新授。
教學目標1、會寫1-5各數(shù)。2、鞏固對1-10各數(shù)的認識。3、感受數(shù)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驗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4、使學生學會與同伴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識。
教學重難點會寫1-5各數(shù)。
前置自學提綱設計1、先讓學生觀察數(shù)字,說一說像生活中的什么東西。
2、觀察各數(shù)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課題。
二、觀察字型,學習書寫。
1、先讓學生觀察數(shù)字,說一說像生活中的什么東西。
2、觀察各數(shù)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書空,記筆順。
4、描紅,并嘗試書寫新課標第一網(wǎng)。
“1”這個數(shù)字讓學生自己來寫一寫就行了。“2”和“3”先讓學生觀察觀察數(shù)字在格中的位置,教師在黑板的“田”字示范,學生描紅。最后在空格中再書寫兩個。“4”、“5”這兩個數(shù)字先讓學生觀察,再書空練習,最后讓學生寫一寫、比一比,同位互相糾正。
個人意見。
教學過程三、鞏固練習。
1、自主練習第2題,按照題目設計,先讓學生用手指表示數(shù),再動手擺一擺或畫一畫點子圖,最后進行1-5寫數(shù)練習。
2、自主練習第4題,初步滲透統(tǒng)計思想,先讓學生說一說圖上都有什么?旁邊的表格要我們干什么?學生能填對數(shù)就可,不做過多要求。
3、自主練習第5題,學生觀察,讓學生把題意先看清楚,說一說這道題讓我們干什么。(根據(jù)給定的數(shù)涂出對應的圓圈個數(shù),只要涂的個數(shù)與數(shù)字對應就可)再引導學生找出排列規(guī)律,初步認識單數(shù)和雙數(shù)。
個人意見。
板書設計1、2、3、4、5。
教學反思。
數(shù)學三年級第五單元教案篇六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情景中初步理解“倍”的含義,能解決“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的簡單實際問題。
2.使學生經(jīng)歷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發(fā)展初步的觀察、比較、操作能力和有條理地表達能力。
3.使學生在參與數(shù)學活動的過程中,初步體會變與不變的辯證關系,激發(fā)對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
重點難點:
使學生經(jīng)歷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發(fā)展初步的觀察、比較、操作能力和有條理地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
一、在有效探究中認識“倍”
1.引出“倍”,揭示課題。
談話:春天來了,花園里五彩繽紛的鮮花都張開了笑臉!瞧,這里有黃花和藍花(課件演示同樣多的黃花和藍花)。
小結:其實,黃花與藍花的朵數(shù)之間,除了小朋友們剛才所說的多與少的關系,還有“倍”的關系。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有關倍的知識。(揭示課題:倍的認識)。
2.在圈畫中形成對倍的初步認識。
出示:2朵藍花,6朵黃花。
談話:如果我們把藍花的2朵圈起來,看作一份的話,(師邊說邊圈)那么,黃花有這樣的幾份?可以在練習紙的第一題上圈一圈,再告訴大家。
提問:誰來說說你是怎么圈的呢?黃花有這樣的幾份呢?
小結:藍花有2朵,黃花有3個2朵,我們就說黃花的朵數(shù)是藍花的3倍。(板書)。
課件出示:藍花2朵,黃花12朵。
提問:黃花變成12朵,現(xiàn)在黃花的朵數(shù)是藍花的幾倍呢?能用圈一圈的方法解決嗎?在練習紙的第二題上試一試。
提問:誰來匯報?說說你是怎么圈的?發(fā)現(xiàn)黃花是藍花的幾倍了?
(修改板書:黃花有6個2朵,黃花的朵數(shù)是藍花的6倍。)。
3.在比較中充實對倍的認識,掌握倍的內涵。
課件出示下圖。
張冬梅的《倍的認識》教學設計及評析。
談話:你覺得下面的哪一幅圖是表示黃花的朵數(shù)是藍花的幾倍呢?黃花的朵數(shù)是藍花的是3倍、還是2倍呢?先認真地獨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跟小組里的同學說一說。
學生小組內交流。
設疑:看來,在圈的時候,能不能隨意的去圈?得根據(jù)什么來圈?
課件出示:12朵黃花,沒有紅花。
提問:我們再來看看,黃花的朵數(shù)是紅花的幾倍呢?
引導:大家覺得有困難嗎?
小結:看來1份紅花有幾朵太關鍵了!
提問:那就讓你來猜,你猜猜紅花可能是多少朵,再說說你又會怎么圈?
提問:如果紅花有3朵,黃花的朵數(shù)是紅花的幾倍呢?
在練習紙第3題上先圈一圈、再填一填。
交流:誰來說說是怎么圈的?得出什么結論了?
追問:如果把1份紅花有4朵、6朵,它們之間的倍數(shù)關系又會是怎樣呢?
完成練習紙的第4、第5題。
交流:你是怎么圈的?得出什么結論。
提問:如果紅花只有1朵,黃花還是12朵,黃花的朵數(shù)是紅花的幾倍呢?我們在自己的腦海里默默地圈一圈,再告訴我答案。
交流:你能說說腦海中是怎么圈的嗎?
設疑:如果紅花是12朵,黃花也是12朵,現(xiàn)在它們的倍數(shù)關系又怎樣呢?
交流:孩子們,黃花一直是12朵,那為什么兩種花之間的倍數(shù)關系也發(fā)生了變化?(出示上述藍花3朵、4朵、6朵、1朵、12朵的5幅圖)。
談話:孩子們,我們每人的信封里,都有一些圓片,你能擺一擺,表示第二行的圓片個數(shù)是第一行的2倍嗎?擺完的同學可以跟小組的交流交流自己的方法。
請學生做小老師介紹方法。
提問:還有不同的擺法嗎?或者你還想到了什么不同的擺法?
小結:只要第一行的1份的個數(shù)確定了,第二行就擺這樣的幾個幾。
設疑:那如果要擺第二行是第一行的3倍,該怎么想?5倍呢?10倍呢?
4.探究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的計算方法。
課件出示圖:紫花8朵,黃花56朵;問題:黃花的朵數(shù)是藍花的幾倍?
談話:大家可以圈一圈、可以用豎線分一分,也可以想其他的辦法。
在作業(yè)紙上完成第6題。
追問用除法計算的孩子:怎么想到用除法計算的?
談話:我們圈一圈、畫一畫,不就是為了發(fā)現(xiàn)56里面有幾個8嗎?
追問用畫圈方法的孩子:如果重新選擇,你會用什么方法?為什么?
小結:是呀,如果黃花更多,用圈一圈、畫一畫的方法就麻煩了。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可以用除法來計算??磥?,我們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也要不斷地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總結經(jīng)驗。注意,在書寫結果時,因為倍不是單位名稱,所以在結果的后面不要寫倍。
二、在多層練習中完善建構。
課件出示。
1.看一看、想一想。
第一行紅帶子12厘米。
第二行綠帶子3厘米(變化:2厘米、1厘米)。
提問:紅帶子的長是綠帶子的幾倍?。
2.連一連、填一填(“想想做做”第3題)。
3.比一比,說一說。
張冬梅的《倍的認識》教學設計及評析。
先讓學生分別說一說第(1)題中紅旗是黃旗面數(shù)的幾倍,第(2)題中黃旗是紅旗面數(shù)的幾倍,再重點說一說兩道題的區(qū)別。
張冬梅的《倍的認識》教學設計及評析。
讓學生用兩種方法說一說。
張冬梅的《倍的認識》教學設計及評析。
練習后,把第一行的6個變成5,讓學生試著說一說。
追問:現(xiàn)在黃色的圈5個,為什么不能說黃色圈的個數(shù)是紅色圈的3倍?
三、總結(略)。
概念形成過程中的“精致”過程越來越被大家所重視。我們認為:在數(shù)學學習中,“精致”的實質是對數(shù)學概念的內涵與外延進行盡量詳細地“深加工”,對“概念要素”進行具體界定,以使學生建立更清晰的概念表象,獲得更多的概念例證,對概念的細節(jié)把握得更加準確,理解概念的各個方面,獲得概念的某些限制條件等。為此,張老師在本課的教學中,從強化感知,讓學生在圈圈畫畫中初步建立“倍”的表象;提供反例,讓學生在比較思辨中突出“倍”的意義;應用變式,讓學生在矛盾困惑中凸顯“倍”的內涵;重視操作,讓學生在動手活動中完善“倍”的建構等方面,引領學生“精致”地完成了“倍”的概念的建構過程?;蛘哒f,把概念的“精致”提到了可操作的層面,使“精致”落到實處。
數(shù)學三年級第五單元教案篇七
教材第63~64頁例1及做一做,練習十五第1題。
1.使學生在筆算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和口算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的基礎上,初步理解和掌握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乘法的計算方法。
2.能正確地進行計算,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
3.在實踐操作活動中學會思考,學會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初步理解和掌握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乘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掛圖。
1、計算。
提問:用一位數(shù)乘多位數(shù),我們該怎樣計算?
小結:在計算一位數(shù)乘多位數(shù)時,用這個一位數(shù)依次去乘第一個因數(shù)的哪一位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
2、口算。
27×2082×4052×6012×90。
18×3024×5019×7053×20。
提問: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你是怎樣口算的。
1、出示教科書第62頁的例題1。
(2)分析: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分別是什么?要求媽媽一共要付多少錢?該怎樣列式?
4×12(為什么用乘法計算?)。
教師:24乘2,我們已經(jīng)回算,23乘12我們還沒學過,這是用兩位數(shù)乘的'乘法,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內容。
提問:誰能把24乘12轉化成我們已學過的知識呢?以4人為一小組討論。
(3)匯報:一種可以把12本書分成10本和2本兩部分,我們可求出10本書多少錢,再求出2本書多少錢,然后把這兩部分的錢加起來的就是媽媽要付的錢。
(4)講解24乘12豎式。
剛才的一不我們是先算什么?怎樣算?教師講評時用紙把第二個因數(shù)十位上的“1”蓋住。那計算2乘24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2乘4表示8個一,再算2乘2表示4個十,合起來是48,在48的旁邊注明24×2的積。此時,教師揭去蓋在第二個因數(shù)十位“1”的紙,并問:
第二步要再算什么?怎樣算?(第二步算的是10本書一共多少錢,用10乘24,得240,在240的旁邊注明24×10的積)。
教師對著豎式說明:十位上的1表示10,所以用十位的1乘24就是用10乘24,先用10乘4得40,4要寫在十位上,個位寫0,再用10去乘2,得20,但這個2表示2個十,10乘2得到的20應該表示20個十,20個十就是200,所以這個2必須寫在百位上,因此,要在240的旁邊主抿4×10的積。
第三步算的是什么?(把10本書的錢和2本書的錢加起來,也就是把48和240加起來,得288。)。
說明:在把兩個乘積加起來的時候,個位上是計算8加0,0只起占位作用,為了簡便,這個零可以省略不寫,邊說邊把0擦掉。
請一個同學復述一遍豎式計算的過程。
(5)提問:這個豎式同前面的三個豎式有沒有聯(lián)系?哪種方法更簡便?
2、議一議:怎樣筆算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
3、引導小結,歸納筆算方法。
完成教科書第63頁的做一做。
(1)先看23×12,提問,兩個因數(shù)分別是多少?
23乘13得多少?
(2)其余的題目獨立完成,要求列豎式,最后教師講評。
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
練習十五第1題。
數(shù)學三年級第五單元教案篇八
《小小商店》(教材第14、15頁)。
二、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學會購物,能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2、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領悟學習數(shù)學知識的價值。
三、重點難點。
重點:在具體情境中學會購物。
難點:在購物情境中學會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四、教具學具。
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境。
課件出示:教材第14頁情境圖。
師: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一起來到了小小商店,看你從圖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數(shù)學信息?
學生可能會說:
·我知道了1架玩具飛機的價錢是12元。
·我喜歡的玩具坦克價錢是9元。
·畫畫用的水彩筆一盒是15元。
·1個足球72元,1個籃球68元,足球比籃球貴。
師: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發(fā)現(xiàn)了這么多的數(shù)學信息。
【設計意圖: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機會,交流各自的發(fā)現(xiàn),為信科的教學奠定了基礎?!俊?BR> (二)自主探究。
生:1架玩具飛機12元,1輛玩具坦克9元,一共就是。
12+9=21(元)。
師:回答得非常準確,真棒!
2、師:看第二幅情境圖,奇思付給售貨員20元,買了。
1盒水彩筆,找回多少元?
3、師:說得真好!如果你有30元,可以買哪兩樣物品呢?在小組內說說你的想法。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教師巡視,了解學生交流的情況,在組織匯報。學生所選物品只要是兩樣且總價沒有超過30元都可以,對于回答正確的學生給予肯定。
4、師:淘氣想買一個花皮球,他有3張1元和2。
張2元,他可以怎么付錢?先在小組里說說你的想法。學生在小組里交流各自的想法,教師巡視,即使知道個別有困難的學生。學生可能會出現(xiàn)的方法有兩種:
3張1元和1張2元,正好是花皮球的價錢5元。
·我可以付1張1元和2張2元,也正好是5元。
師:這兩種方法都是正確的,說得很好。
5、師:請你算一算:足球比籃球貴多少元?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生:算足球比籃球貴多少元,就是計算足球比籃球多多少元,用減法計算,72-68=4(元)。
師:思路很清楚,說得非常正確,真棒!繼續(xù)努力哦!
6、師:你能再提出一個數(shù)學問題,并嘗試解答嗎?先在小組里說一說。學生小組交流后,請小組代表匯報提出的不同問題,請其他同學解答,并組織交流想法及計算結果。
(三)總結提升: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
六、板書設計。
小小商店共需要多少錢?用加法。
應找回多少錢?用減法。
如何付錢?湊錢數(shù)。
數(shù)學三年級第五單元教案篇九
鞏固前面兩段學習的內容,幫助學生逐步形成相關的計算技能,能熟練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能熟練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1、想想做做1。
分組練習,并指名學生板演。
集體評講。
2、想想做做2。
出示題目,先讓學生估算,并要求說出估算的依據(jù)。
再要求學生獨立計算,并將計算結果與估算的結果進行比較。
小結。
3、想想做做3。
問:能不能通過題中條件一眼看出誰跳得比較多?
怎樣才能知道誰跳得比較快一些呢?
先估計,再要求計算。
4、想想做做4。
分組練習,學生獨立完成,并要求完成后觀察每組中兩題之間的聯(lián)系。
集體討論,領會其中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小結:一個數(shù)連續(xù)除以兩個數(shù),等于除以這兩個除數(shù)的`積。
5、想想做做5。
出示圖,理解圖意和題意。
同桌互相說說解題策略。
2、油廠把610千克的豆油分裝在最多只能裝5千克的油壺里。準備120個油壺夠嗎?
數(shù)學三年級第五單元教案篇十
1、結合具體情境,發(fā)展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進一步體會除法計,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數(shù)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2、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數(shù)的除法的口算及兩、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并正確進行計算。
教學重難點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數(shù)的除法的口算及兩、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并正確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課程標準中相對應的`知識技能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體會除法的意義。
2、能熟練地口算整百整十數(shù)的除法口算。
3、能計算兩、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的除法。
4、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
5、經(jīng)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
6、學習驗算的方法。
7、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并能對結果的合理性進行判斷。
教材分析:本單元以風箏廠的見聞為大的學習背景,使學生學習用一位數(shù)除多位數(shù)的方法,內容包括口算除法、估算、筆算除法、驗算四部分。
本冊教材中的除法,每個例題都有配有不同的情境圖,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shù)學,并在學習中體驗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和方法。
單元教學建議:
1、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
2、探索計算方法,鼓勵算法多樣化。
3、結合教學內容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利用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和學生一起“走進風箏加工廠”。
讓學生整體觀察畫面后,重點去仔細品讀情景圖提供的文字信息,并引導學生根據(jù)信息聯(lián)系實際提出“保證按時交貨”“各種風箏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等一系列問題,引入對新知的學習。
教學時先讓學生根據(jù)問題列出算式,再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動手操作的基礎上,小組討論,交流出計算方法。
教學中教師注重體現(xiàn)算法多樣化,讓學生體會估算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達到初步培養(yǎng)學生估計的能力。
建議教學課時數(shù):11課時個人補充意見年級三年級課題兩、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上課教師第二單元(組)課時第一課時課型新授教學目標1、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數(shù)的除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計算。
2、能結合具體情況進行估算,判斷計算結果的對錯,逐步養(yǎng)成驗算的習慣。
3、結合具體情境,發(fā)展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體會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難點掌握整百、整十數(shù)的除法的口算方法。
教學過程。
數(shù)學三年級第五單元教案篇十一
一、談話引入
二、合作探究
三、鞏固練習
1、練習十五第6題獲取信息,確定解題思想,制定解題策略,獨立解答,集體交流。
2、練習十五第7題學生獨立練習。分組討論思考方法,交流時說說各組的解題思路。
五、課堂小結這節(jié)課中你有哪些新的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數(shù)學三年級第五單元教案篇十二
解決問題的策略是解決問題必要的一種問題解決思想方法,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jīng)積累了一定的數(shù)量關系及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初步了解了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本節(jié)課在列表過程中,分析數(shù)量關系尋求解決類似歸一、歸的實際問題的有效方法。學好本節(jié)課知識,將為學習用列表等方法解答求兩積之和(差)等實際問題奠定知識和思想方法的基礎。
1、本節(jié)課是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問題情境中的信息,用從已知條件想起或從所求問題想起的方法分析數(shù)量關系。例題從三個小朋友買相同筆記本的信息,分兩次提出要解決的問題,要求學生找出解決第一個問題的條件并進行整理,通過呈現(xiàn)表格讓學生思考怎樣解決問題。隨后學生很自然的自主分析數(shù)量關系,解決第二個問題。
2、在練習中安排了與例題結構相同的實際問題,學生都能運用所學的策略解決問題。
3、在解答第二個問題時,有大部分同學想不到方法,要從小明的信息算出單價,再用除法求出小軍能買多少本。這是本節(jié)課的障外點。
1、學生在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關信息的作用,學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簡單實際問題所提供的信息,學會運用從已知條件想起或從所求問題想起的策略分析數(shù)量關系,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2、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學生經(jīng)歷提取信息,發(fā)現(xiàn)問題,列表整理條件,解決問題的知識獲取過程,從而提高學生收集并整理信息,發(fā)現(xiàn)并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發(fā)展他們的推理能力。
3、通過學習,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問題情境中的信息,用從條件想起或從問題想起的方法分析數(shù)量關系。難點:正確整理、分析數(shù)學信息關系,學會通過所整理的信息決策問題解決策略,并內化成自己的問題解決策略。
數(shù)學三年級第五單元教案篇十三
1、認識年、月、日。
2、24時計時法。
3、簡單的時間計算方法。
認識年、月、日。
教材。
1、引導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識,記住各月的天數(shù)。
2、使學生會判斷大、小月。
3、幫助學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的時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滲透科學的思想方法。
探究發(fā)現(xiàn)年、月、日之間的關系。
發(fā)現(xiàn)并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斷方法。
多媒體各年份的年歷卡。
1、填空。
1時=()分1分=()秒。
1時=()秒240分=()時。
1分25秒=()秒82分=()時()分。
2、提問:
(1)時、分、秒都是什么單位?(時間單位)。
(2)關于時間單位你還知道哪些?(年、月、日、季度、世紀等)。
(3)那么關于年、月、日的知識你想知道些什么?
3、導入新課。
講述:地球繞太陽運轉一周經(jīng)過的時間就是一年,月亮繞地球運轉一周經(jīng)過的時間大約就是一個月,同時,地球自己也在旋轉,地球自己旋轉一周的時間就是一日。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年、月、日的知識。
1、認識年、月、日。
(1)出示材料。
提問:以前我們用鐘、表來研究時、分、秒,那么年、月、日我們可以用什么來研究呢?(年歷卡)。
(2)觀察手中的年歷卡,看看這是哪一年的年歷。
(3)分別找到10月1日,7月13日,看一看,各是星期幾。
提問:10月1日是什么節(jié)日?申奧成功是在哪一年呢?
(4)請同學們在年歷卡上找出你所知道的紀念日,爸爸、媽媽和自己的生日等,看一看,分別是星期幾。
(5)合作探究。
觀察:一年有幾個月?每個月的天數(shù)一樣嗎?哪幾個月是31天?哪幾個月是30天?
(6)討論交流。
教師根究學生的回答內容,板書:
一年12個月365天或366天。
1、3、5、7、8、10、1231天。
4、6、9、1130天。
229天或28天。
(7)質疑:你們每人手中的年歷卡上31天的月份是不是都是這幾個月呢?(是)對!不管哪一年,31天的月份都是這幾個月。
再看一看,是不是每年的4、6、9、11月的天數(shù)都是30天。(是)。
(8)認識大月、小月。
講述:通過同學們認真仔細地觀察,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不管哪一年,1、3、5、7、8、10、12這7個月都是31天,4、6、9、11這4個月都是30天,它們是不會發(fā)生變化的,我們把每月天數(shù)都是31天的這幾個月叫做大月,把每月的.天數(shù)都是30天的這幾個月叫做小月。
年份不同了,哪個月的天數(shù)有變化呢?(2月)從這里可以看出,二月的天數(shù)比大月、小月的天數(shù)要少,所以二月是一個特殊的月份。
2、鞏固。
3、記住大月、小月。
(1)出示左拳圖。
(2)講清相應部位所表示的每個月的天數(shù)。
(3)根據(jù)圖,全體一起記憶。
(4)指著自己左拳再次記憶。
(5)再介紹一首兒歌,加強記憶。
七個大月心中裝,七前單數(shù)七后雙。
二月是個特殊月,其他各月是小月。
觀察今年的年歷。
(1)一、二、三月一共有()天。
(2)六一兒童節(jié)是星期()。
(3)四月份有()個星期零()天。
想一想:9月30日的后一天是幾月幾日?
數(shù)學三年級第五單元教案篇十四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能較靈活。熟練地選擇適當?shù)姆椒ㄟM行計算。
2。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自己探索計算方法,培養(yǎng)獨立思考、主動探索的精神與同學積極合作的.意識。
3。使學生體驗數(shù)學以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教學重點:
讓學生理解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不同算法,并能用自己喜歡的算法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口算
35+3= 24+9= 45+30= 28+7=
87—5= 36—8= 72—50= 93—6=
(一)觀察第91頁情景圖。
2。學生提問題。
(二)觀察第92頁情景圖。
1。圖中有哪些問題需要我們解決?
師根據(jù)生答板書:
“二(1)班、二(2)班能坐下嗎?”
“二(3)班、二(4)班合乘能坐下嗎?”
2。誰能解決上面兩個問題呢?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23+31 32+39
(三)揭示課題,板書課題: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
(一)探究學習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
1。學生自主探索。
2。小組討論交流計算方法。教師巡視。
3。各小組匯報交流情況。(學生匯報時,教師有選擇地板書。)
(二)學生小組討論喜歡的方法。
1。學生小組討論,教師巡視。
2。學生匯報。師:為什么喜歡這種方法?
3。這兩個問題解決的結果如何?
1。第93頁做一做右邊4題。(生做完后,師作反饋糾正。)
2。練習十九1、2、3、4。(選加法做。)
通過這一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
數(shù)學三年級第五單元教案篇十五
三位數(shù)加三位數(shù)連續(xù)進位加例2及做一做。
1、根據(jù)《標準》提出的“加強估算,提倡算法多樣化”的要求,在加法的教學中按照先估算,再計算的順序,以增強學生的估算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感,并結合例2,體現(xiàn)算法多樣化的思想。
2、能進行三位數(shù)的加法,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
1、本節(jié)內容涉及到兩次進位及三位數(shù)之間的加法,這些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讓學生獨立計算、口算、估算等方式來對這些內容進行重點教學。
2、本班學困生多,在學習時,引導學生提出數(shù)學問題和學習計算方法;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索、討論和交流。
3、通過對加法計算的教學,使學生養(yǎng)成謹慎仔細的辦事態(tài)度;三位數(shù)的連續(xù)進位加法計算是學生學習的障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加法計算法則,會筆算三位數(shù)的連續(xù)進位加法。
2、學會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
3、提高學生計算的速度和準確性,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掌握三位數(shù)加三位數(shù)連續(xù)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2、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
1、列豎式計算:
59+77。
85+68。
59+89。
問:誰還記得兩位數(shù)連續(xù)進位加法列豎式時要注意些什么?你注意到了嗎?
2、口算:
600+800+900+100+1000+100。
3、估算:
599+800+900+101+989+112。
問:不用筆算,你能很快地算出大概的答案嗎?你是怎么想的?
1、估算。
師:剛才同學們通過把數(shù)字轉化成整百整千的數(shù)字進行計算,很快估計出了上面的3道算式的大概得數(shù),這也是一種估算的方法。下面讓我們再估算一道算式的得數(shù)。
爬行類376兩棲類284。
師:你能估計出中國已知的爬行類動物和兩棲類動物一共有多少種嗎?
四人小組討論,要求每人都要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方法。
師:376最靠近哪個整百的數(shù)字?(400)。
師:284最靠近哪個整百的數(shù)字?(300)。
問:中國已知的爬行類動物和兩棲類動物大約一共有多少種?(700)。
問:如果精確計算,你認為會比700多還是比700少呢?為什么?
(376不到400,284不到300,所以它們的和肯定不到700)。
2、筆算。
師:請同學們列豎式做精確計算,看看中國已知的爬行類動物和兩棲類動物一共有多少種?
指明學生板演,集體講評。
教師強調:哪一位上的數(shù)相加滿十,就要向前一位進1,在計算到前一位的時候不能忘記加進位1。
學生自由找出表中的數(shù)量關系,形成問題,并列豎式解決問題。
2、做一做:課本18頁做一做,學生獨立完成。
數(shù)學三年級第五單元教案篇十六
一、我會填。(24分,每空1分)。
1、2千米=()米4元8角=()元。
1平方米=()平方厘米10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9平方千米=()公頃10公頃=()平方米。
2、7分米用分數(shù)表示是()米,用小數(shù)表示是(。
3厘米用分數(shù)表示是()米,用小數(shù)表示是()米。
3、在里填上或=。
4米40厘米0.80.782.452.43。
4、一塊正方形菜地,邊長是16米,這塊菜地占地面積是()。
如果四周用籬笆圍起來,籬笆長().
5、媽媽先買了3元4角的西紅柿,又買了5元2角的黃瓜,媽媽一共花了()元.
6、一場乒乓球賽,從18時45分開始,進行了125分,到()時()分結束比賽.
7、用24時計時法表示:
凌晨5時20分是(),上午11時是()時。
下午1時20分是(),晚上8時是()時。
8.果園里有蘋果樹和梨樹共117棵,其中梨樹是108棵,梨樹比蘋果樹多()棵,梨樹的棵樹是蘋果樹的()倍。
二、判斷題。(對的打,錯的打)(5分)。
1、正方形邊長邊長變?yōu)樵瓉淼?倍,面積也變?yōu)樵瓉淼?倍()。
2、邊長5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5平方分米,周長是2米。()。
3、我們教室黑板的面積約4米。()。
4、周長相等的圖形,他們的面積也相等。()。
5、新中國成立的那一年是閏年.()。
三、選擇。(10分)。
青蛙多吃多少只害蟲?正確列式是()。
2.買一瓶墨水3元8角錢,3枝鉛筆共1元5角錢,瓶墨水比一枝鉛筆貴()錢。
a.23元b.2.3元c.3.3元。
3.一個商店運時20筐橘子,平均每筐重40千克,如果每千克橘子售價2元,這些橘子共值多少錢?正確列式是()。
a.20402b.24020c。40202。
4.有雞15只,比鴨多5只。鵝比鴨多8只,求鵝的.只數(shù),正確的列式是()。
a.15+5+8b.155+8c.15+58。
5.雞比鴨多6只,鴨有28只,求雞鴨的總只數(shù)。解答這題要先求()。
a.雞的只數(shù)b.鴨的只數(shù)c.都可以。
四、計算題。(21分)。
1、口算。(5分)。
2406=5.6+2.3=5.3+2.6=1608=6050=。
9.8-8.6=1180=22+69=2408=4.61-1.3=。
2、用豎式計算。(12分)。
4936=4.3-2.5=3123=。
5062=3544=2.6+5.9=。
3、脫式計算。(4分)。
五、列式計算(6分)。
1、55個103減去563是多少?
2、727除以6,商是多少,余數(shù)是多少?
六、解決問題(34分)。
1、一條路長7500米,修路工人修了8天,還有2700米沒有修,平均每天修多少米?(5分)。
2、一盒鋼筆有8支,一箱有24盒。6箱有多少支鋼筆?(5分)。
3、水果店運來426千克草莓,服務員把這些草莓用保鮮袋每2千克裝一袋,6袋裝一箱,一共要準備多少個箱子?(5分)。
4、奶牛場有4個牛棚,每個牛棚里有2頭奶牛。一天共喂800千克飼料,平均每頭喂多少飼料?(5分)。
5、六一兒童節(jié)學校四、五、六年級共選出72人參加表演,每個年級各有6個班。平均每個班選多少人?(7分)。
6、小王阿姨在賣蘋果,其中一筐蘋果連筐稱重35千克,賣掉一半蘋果后,連筐稱重19千克,小王阿姨想知道蘋果和筐到底各有多少千克,但是難住了她你能,你能幫助她算出蘋果和筐的重量嗎?(7分)。
數(shù)學三年級第五單元教案篇十七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同時也為體現(xiàn)新課程標準中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tài)度,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的統(tǒng)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時我采取引導法,以課文題目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然后組織學生探究并體驗,最后結合實際進行拓展延伸,從而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xiàn)語文課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以課堂教學進程為線索,以師生對話交流為主要形式,以孩子們情緒變化為描寫的主要內容:由興奮、快樂到沉默,又從沉默漸漸回到熱鬧。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領會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受到關心父母、回報父母之愛的教育,學會關心別人,積累課文中的優(yōu)美詞語,精彩句段,培養(yǎng)語感,同時為綜合性實踐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
1. 會認9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祝賀、神氣十足、左顧右盼、迅速外婆、建議、驚喜、”等詞語。
2.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 讀懂課文內容,學會感受父母對自己的愛,懂得關心父母,關心別人。
4. 體會抓住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進行生動描寫的方法,抄寫自己喜歡的詞語、句子。
理解孩子們的情緒變化,懂得關心別人。
理解體會為什么說這種沉默是可貴的。
多媒體課件 ;歌曲《懂你》;《生日歌》。
? ? 1課時
(教學內容: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質疑問難,自主識字。)
提起過生日,大家都很高興,看看這些小朋友,他們又是多么高興阿,課件出示第一幅圖。
課件出示第二幅圖,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小朋友們在同一節(jié)課堂上會有這樣截然相反的'表現(xiàn)呢?揭題、讀題《17可貴的沉默》。
(設計意圖:我讓學生來介紹她的生日情景,目的是拉近學生與課文的距離,讓學生也能感受父母對自己的愛,從而更快地進入學習環(huán)境。)
開火車形式朗讀課文。說一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教師范讀。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整體感知把握文章結構,探究文章主旨。也能看出文章的重難點,以便質疑。)
1. 再讀課文,指出不明白的問題,小組內交流:為什么說這種沉默是可貴的?
2. 為什么說這一片沉默給了我多大的享受?
3.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生字。引導學生說一說容易寫錯的字
4. 教師強調下列生字:賀 稚 復
(設計意圖:通過質疑了解學生對課文把握情況,留下重難點下節(jié)課重點探究。自主識字重在學生的識字能力,教師不必面面俱到,引導學生觀察,培養(yǎng)了的觀察能力,可以養(yǎng)成良好的識字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