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澳門導游詞概況篇一
歡迎大家來到澳門松山燈塔!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松山燈塔。
松山燈塔是我國沿海以及遠東地區(qū)的第一座燈塔,因聳立在松山松濤中而得名,原稱東望洋燈塔,所在的松山原名琴山,東望洋山,是澳門半島的最高山崗,海拔九十三公尺,為澳門地區(qū)的地理座標的標志點。
松山燈塔與另兩座三百年古跡松山炮臺和松山教堂,構成松山三古跡,于此遠眺,澳門全景及珠江口的壯麗景色盡收眼底,可領略古今變遷。
由一名土生葡人設計的松山燈塔,高十三公尺,于一八六五年九月二十四日放射光芒,九年后的一八七四年八月被臺風吹毀,至一九一一年才重建,正式使用迄今。
今天我的講解就到此結束了,下面是大家自由參觀的時間,希望這次參觀能給大家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預祝大家能玩的開心,謝謝。
澳門導游詞概況篇二
主教山小堂建于澳門半島最高點之一的西望洋山上,是一座向航海者的保護神祈禱的小教堂,建造這座教堂的.原因是由于當時執(zhí)行去日本航線的葡萄牙航海者在海上與荷蘭海盜船相遇,卻未受傷害,深信是神靈保佑,許下建堂諾言以謝神思。
每年圣母花地瑪出游從圣母玫瑰堂出發(fā),最后到達主教山小堂,上百名的信徒沿途唱圣詩、念禱文跟隨,好不熱鬧。
主教山小堂又稱海崖圣母小堂,1622年建于炮臺旁,殿堂簡樸,山徑迂回,供在澳葡兵彌撒祈禱之用。1892年附近古堡拆除后,圣母堂得以逐步擴大,1835年重建后成為今天宏偉之規(guī)模。教堂建筑以高聳的門樓為主體,三角形的屋頂上站立著圣母塑像,教堂右則為鐘樓,鐘樓高聳入云,十分莊嚴肅穆。教堂左則為1935年加建的主教府。
教堂前是一片寬廣平臺,平臺盡處豎立一尊大理石雕刻而成的圣母像,圣母雙手合十,貌甚慈祥,面臨大海。平臺下有一路德圣母巖洞,循左右環(huán)抱之石階而下,即達洞前。巖洞前的空地上有一塊刻有葡文的古銅墓碑,是二十世紀初天主教澳門主教埋骨之處。1918年2月18日,約翰鮑連那主教逝世,葬于此。洞內巖石嶙峋,中開拱門,內立圣母像,象征古時圣母在法國路德城內,當眾顯靈的情景。其間正置祭壇,洞前有鐵柵圍繞,地上設有多排低矮的長石板,供教徒跪拜,懺悔。
教堂四周花徑通幽,古樹濃蔭,建筑端麗,環(huán)境優(yōu)美,更可居高臨下,環(huán)視南西灣和中國大陸珠海市灣仔的風光,成為中外游客喜到的熱門觀光點之一。
澳門導游詞概況篇三
歡迎大家來到蓮溪廟!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蓮溪廟。
蓮溪廟位于新橋永樂戲院側,創(chuàng)建至今已經(jīng)有二百余年歷史,內供奉菩薩甚多,香火亦鼎盛。
蓮溪廟以其所在之地為名。澳門地形,宛以蓮花,故稱蓮島,由大陸通澳門之路,視為蓮花臺,臺盡處有山拔起,稱蓮花山,又叫蓮峰,蓮峰之陽,昔有溪水一道,流于新橋坊間,稱作蓮溪,廟則建于溪之右岸,故稱蓮溪廟。
此廟始建于道光年間,內奉華光、北帝、財帛、文昌諸神,歷經(jīng)數(shù)次破壞、修葺及擴建,今日其座落之新橋區(qū)亦由昔日之汪洋一片發(fā)展成澳門的繁華地區(qū)之一。
今天我的講解就到此結束了,下面是大家自由參觀的時間,希望這次參觀能給大家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預祝大家能玩的開心,謝謝。
澳門導游詞概況篇四
歡迎大家來到國父紀念館!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國父紀念館。
位于大三巴牌坊不遠處,原名圣保祿炮臺,300多年前為防海盜,保護傳教士及居民安全而建造的全澳最大的炮臺,部份建筑于1835年與圣保祿教堂同遭火焚。一直以來為軍事禁地,20多年來始辟為旅游景點,成為視野寬闊的公園。城堡高居市區(qū)中心,從上可眺望澳門全景,還可看見圣保祿教堂痕跡。
1620_年6月24日,憑借著城堡上的大炮擊退了荷蘭人的入侵。這天正是圣約翰禮,于是圣約翰被視為澳門的主保圣人,圣約翰浮像以及“1622”的年份便刻在了城堡入口之上。當年古老的鐵炮現(xiàn)仍安放于城堡上。
大炮臺城堡的中心,有一座南歐式的平房建筑,原為兵營,現(xiàn)為氣象臺。平常游人可入內參觀氣象變化圖和各種氣象觀測儀器。城堡的東北角,保存著澳門早期石刻。
大炮臺城堡
我的介紹到此結束,希望大家游玩愉快。
澳門導游詞概況篇五
大家好!
澳門文化中心1998年底竣工,1999年3月19日由葡國總統(tǒng)沈拜奧(jorgesampaio)主持揭幕啟用。含大禮堂、博物及及公園各一座。大禮堂為文化中心的主體建筑,包括有1200個座位的大禮堂,以及一個可容400人的小禮堂,一個作短期展覽用的展館,以及一個多功能的會議室。大禮堂可供各種類型的舞臺藝術如歌劇、話劇、舞蹈表演及演音樂演奏之用。
大禮堂建筑富有古典刻場的風格,下層主觀眾席共有1223個座位,兩翼的.觀眾席則可容770人,另外前舞臺可設置114個非固定座位。文化中心總造價為9.6億元,其中8.4億元為建筑總成本,包括用于填海、地基和結構方面的工程費用,及雕塑群、音樂噴泉與一般設施;7000萬元用于施工、顧問和監(jiān)管方面費用,5000萬元用于專業(yè)設備和裝飾。
澳門導游詞概況篇六
位于玫瑰圣母堂附近,建于1750年,廟宇規(guī)模較小,內供奉關帝,其塑像雕刻精巧。
關帝廟大殿為金代原構,面寬三間,進深四間,歇山頂琉璃脊飾。前檐明間特寬,平柱約與后檐次間中線相對,柱頭欄額肥大,次間欄額伸至明間砍成雀替,猶如門楣形制。有正殿、前后殿、東西配殿及山門,均為傳統(tǒng)的磚木結構建筑,正殿高10米,三鋪頂,正脊飾有二龍戲珠,山墻正上方有精美石雕,裝飾華麗。
松山燈塔是我國沿海以及遠東地區(qū)的第一座燈塔,因聳立在松山松濤中而得名,原稱東望洋燈塔,所在的松山原名琴山,東望洋山,是澳門半島的最高山崗,海拔九十三公尺,為澳門地區(qū)的地理座標的標志點。松山燈塔與另兩座三百年古跡松山炮臺和松山教堂,構成松山三古跡,于此遠
眺
,澳門全景及珠江口的壯麗景色盡收眼底,可領略古今變遷。由一名土生葡人設計的松山燈塔,高十三公尺,建于一九六四年,于一八六五年九月二十四日放射光芒,九年后的一八七四年八月被臺風吹毀,至一九一一年才重建,正式使用迄今。
位于路環(huán)十月初五街尾,與中國大陸小橫琴島極接近。該廟建于清同治年間,距今已有百年,是路環(huán)香火最盛的廟宇,廟內除供奉譚仙圣外,更加置有一只由鯨骨雕制成的龍舟,是一件已有百年多歷史的.文物。據(jù)說摸過鯨骨會行好運,故普男信女進香后必順便一摸龍骨。而在廟外一塊刻有字的巨形大石,亦為區(qū)內一個特色標記。
竹灣位于路灣南端,環(huán)境優(yōu)美,面??可?,海岸廣闊,沙粒潔白。竹灣公園位于竹灣海灘旁,占地達四千平方米,包括小食部、更衣室及一個不規(guī)則形狀的游泳池,最深可達3公尺(泳池由每日上午八時至晚上九時開放,星期六延遲至晚上十二時)。灘旁還建有水上活動中心,有專人訓練駕駛獨木舟、帆船。
在竹灣之上的[竹灣園],依山而建,除了原有的樹木外,房舍、小橋、小徑欄桿都是就地取材,以松木搭建,與自然環(huán)境協(xié)調統(tǒng)一,樸實自然。園中遍布植物,碧綠蒼翠,其間流過一道小溪,清幽古雅。
澳門導游詞概況篇七
大三巴牌坊,早已成了澳門的地方標志。它實際上不是牌坊,而是圣保祿教堂的正門前壁,“三巴”是早期當?shù)厝藢κケ5摰乃追Q,他們又因它建筑規(guī)模宏大、外觀宏偉而給它加上個“大”字。
圣保祿教堂
圣保祿教堂建于1602年,與教堂為鄰的圣保祿大學在1835年失火,教堂受殃及,不幸付諸一炬,正門前壁和依山而建的大石階,是由堅石組建而成,大火毀不了,因而得以保存至今。
這個教堂前壁上有許多浮雕,就是要去“讀”的,圣母、耶穌和幾位圣人的浮雕,七臂燭臺、七腳怪獸等,讓澳門旅游局印發(fā)的彩色資料或導游幫你去好好讀一遍吧!
圣保祿教堂
圣保祿教堂在1990年至1995年進行了修繕工程,并改建成博物館。在教堂的墓室里,小陽臺下殿堂的大抽屜中,存放著殉教宣教士的骸骨。
在十六十七世紀,澳門是葡萄牙的貿(mào)易及宗教中心,到遠東地區(qū)進行宣教活動的宣教士,都是以澳門為基地。因此,葡萄牙在澳門留下了許多天主教堂。
圣保祿教堂
這些教堂在平日都不舉行聚會,一年內只舉行兩三次彌撒,都變成了旅游名勝地,里里外外都猶如新的建筑物。喜歡緬懷歷史的.,一座座教堂令他們流連忘返,例如建于1626年,坐落在東望洋炮臺圣母雪地殿,里面的手繪壁畫,你認為多珍貴就多珍貴。
喜歡尋訪古跡的,分布各處的教堂都可讓自己的心里世界滿載而歸,一座座已故偉大教士歷久彌新的雕像和各種遺物,都令人發(fā)思古之幽情。
澳門導游詞概況篇八
炮臺占地約1萬平方米,呈不規(guī)則四邊形,邊長均約為100米,4個墻角,外突成為棱堡炮臺,內備有水池及軍需庫,軍需庫儲備充足,足以應付長達兩年的包圍,炮臺四周均置有巨型銅炮,現(xiàn)今,古炮雖已失去軍事作用,卻成為澳門的古舊文物和歷史見證。
大炮臺右側有古鐘,一口由著名的鑄炮專家所造,曾經(jīng)前往葡國安放數(shù)年,由修女會轉贈回澳,而炮臺入口處前頂?shù)氖裼涗浟诉@座炮臺抗御外敵的戰(zhàn)績。
炮臺東北、西南及東南面墻身建基于3.7米寬的花崗石基礎上,墻身以夯土砌建,并以蠔殼粉末作灰泥批蕩,堅實非常,墻高約9米,往上收窄成2.7米寬。女兒墻高約2米,成雉堞狀,可架設多達32門大炮,以防范來自此兩方向之攻擊。東南墻兩角更設有碉堡。面向中國大陸的西北墻身,主要以花崗石砌筑,女兒墻較矮且沒有炮口設置,這主要顯示其對海外的防御作用以及對當時中國官方的友好姿態(tài)。
炮臺之正門入口設在東南墻上,大門后有一些簡單房間,是當時軍事用房?,F(xiàn)作為旅游設施,沿著一條短短的彎曲坡道,可到達炮臺寬敞的大平臺,歷史上炮臺平臺上及其下層空間有軍事設施,如西面棱堡內的彈藥庫,現(xiàn)在就作為了小展覽區(qū),及儲水池就作為了博物館的一部分等。
澳門導游詞概況篇九
接待各人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各人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于各人旅行嬉戲,下面我起首各人先容一下。
“澳門汗青城區(qū)”以澳門的舊城為中心,通過相鄰的廣場和街道,串通起逾20個汗青構筑。作為20xx年中國申報天下文化遺產(chǎn)的獨一項目,“澳門汗青城區(qū)”在第29屆天下遺產(chǎn)大會上獲準列入天下遺產(chǎn)名錄。
“澳門汗青城區(qū)”包羅:媽閣廟、港務局大樓、鄭家大屋、圣老楞佐敎堂、圣若瑟修院及圣堂、崗頂劇院、何東圖書館、圣奧斯定敎堂、民政總署大樓、三街會館(關帝廟)、仁慈堂大樓、大堂、盧家大屋、玫瑰堂、大三巴牌樓、哪吒廟、舊城墻遺址、大炮臺、圣安多尼敎堂、東方基金會會址、基督敎墓地、東望洋炮臺(含東望洋燈塔及圣母雪地殿圣堂)等高出20處的汗青構筑,以及同分手構筑細密相連的`媽閣廟前地、阿婆井前地、崗頂前地、議事亭前地、板樟堂前地、耶穌會眷念廣場、白鴿巢前地等7個廣場空間。
汗青城區(qū)的范疇東起東望洋山,西至新馬路靠內港船埠,南起媽閣山,北至白鴿巢公園。是中國境內現(xiàn)存最迂腐、局限最大、生涯最完備、最齊集的中西特色構筑共存的汗青城區(qū),是400多年來中西文化交換、多元共存的結晶。
澳門導游詞概況篇十
由當?shù)氐囊d會會士于16明神宗年間開始修建,耗時十年才得以竣工。原本炮臺僅僅是為保護圣保祿教堂內的教士而興建,用以防范海盜,但自1662年成功擊退荷蘭艦隊之攻擊,炮臺就成為了重要部署的軍事基地。炮臺下面的備用水池以及巨大的軍需庫,便是在那次防御之后所興建的,這座炮臺成為了當時澳門防御系統(tǒng)的核心,構成一個覆蓋東西海岸的寬大炮火防衛(wèi)網(wǎng)。
而從1623年至1740年間,這里更一直是城防司令和澳督的住所,炮臺上有大片空地,綠草如茵,參天古樹生長茂盛,并置有不少古跡文物和歷史性建筑物,如巨型鋼炮雄踞于旁,又如炮臺上的古塔,便是當年耶穌會的會址之一,此外,建于空地中心的南歐式建筑,現(xiàn)在是氣象臺的辦公室。
大炮臺四周景觀優(yōu)美,可俯瞰全澳景色,更可遠眺珠江口及拱北一帶的風光,1966年,將炮臺遷入后開放為游覽區(qū),大炮臺城墻分別于1992、1993和進行修葺,有關工程只限必需的以保持其真實性,除了清洗狀況良好的物料外還清除表面雜草,用除草劑清除植物的根部,使用原有材料修補墻身裂縫,因此大炮臺之結構被完整保存。199月起,政府將原氣象臺的大樓拆去,原址改建為澳門博物館,落成啟用。
澳門導游詞概況篇十一
圣安多尼舊堂的現(xiàn)址建于一五五八年,與今日的.安多尼堂位置相同,且是澳門的第一間小教堂。
教堂的歷史間略載于教堂大門側的一塊石碑上,內容是:“興建于一六三八年,一八零九年被焚毀,一八一零年重建,一八七四年再次被焚毀,一八七五年重修”,而在這教堂前地還有一個刻上一六三六年的十字架,于一九三零年再次被焚毀,亦再次被修葺,但外墻及鐘樓的工程卻于一九四零年才進行,圣安多尼是葡國軍隊的軍人,其官銜為“上尉”。
每年在慶祝圣安多尼節(jié)的當天,即六月十三日,都會舉行由市政府主席主持有關軍薪俸奉獻給圣人的儀式,更舉行圣像游行。
澳門導游詞概況篇十二
各位游客,大家好!
我是澳門歷史城區(qū)的導游,大家可以叫我“小張”。希望大家可以從我的講解中體會澳門歷史城區(qū)的魅力。
我先給大家簡略介紹澳門歷史城區(qū),澳門歷史城區(qū)是一片以澳門舊城區(qū)為核心的歷史街區(qū),其中包括議事亭前地、大堂前地、白鴿巢前地等多個廣場空間以及媽閣廟、港務局大樓、鄭家大屋等20處景物,它們都被列為《世界遺產(chǎn)名錄》。澳門歷史城區(qū)保存了澳門四百多年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精髓,它是中國境內現(xiàn)存年代最遠、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以西式建筑為主、中西式建筑互相輝映的歷史城區(qū),是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國傳播歷史的重要見證。
現(xiàn)在我們要去大三巴牌坊,大家先從議事亭前地噴水池出發(fā),沿著波浪形碎石路往北走。??!這里不算寬闊的街道兩旁,具有藝術感的建筑一座又一座,真是令我們目不暇接。好!差不多來到山坡最高點的時候,游客們,大三巴牌坊就屹立在眼前。澳門最著名的名勝古跡——大三巴牌坊,它早已成了見證澳門歷史與文化的標志。告訴大家,它實際上不是牌坊,而是圣保祿教堂的正門前壁,與教堂為鄰的圣保祿大學在1835年失火,教堂受損,正門前壁和依山而建的大石階,是由堅石組建而成,大火毀不了,因此保存至今。
請大家細細游賞大三巴牌坊,同時不要亂丟垃圾,保護好大三巴牌坊。
澳門導游詞概況篇十三
各位尊敬的游客,你們好,很高興今天能為你們服務。我叫朱嘉怡,大家可以叫我朱導。今天我們一起游覽澳門大三巴牌坊,希望大家能在大三巴牌坊留下美好的回憶。
大三巴是圣保祿教堂正前壁的遺址,圣保祿教堂附屬于圣保祿學院該學院于1594年成立,1762結束,是遠東地區(qū)第一所西式大學。因為1595年和1601年先后兩次失火,1835年的一場大火將教堂燒毀,只剩下正面前壁,大部分地基以及教堂前的臺階。因教堂前壁形似中國的牌坊,所以叫大三巴牌坊。
現(xiàn)在,請大家跟我一起去大三巴???!這座建筑真奇特,最上面是一個三角形的屋頂,象征向天父召喚。正中有一只白鴿,圍繞著太陽、月亮和星星,表示天主圣神的地位。下面一層層長方形的建筑,有三十多根柱子,表面不僅有許多精美的雕刻,還有各種各樣的雕像,有圣母、耶蘇、海星之母……訴說著各種各樣的故事,就像一幅美麗的畫。
走進大三巴,里面是以前的殿堂,現(xiàn)在只剩下一些大柱子的.地基,有點遺憾。走上右邊的臺階,站在唱詩班高臺上,下面廣場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身后就是殿堂。
最里面是墓堂,參觀時一定要保持嚴肅,要體會這個地方宗教氣息,就要親自看看大理石上的祭檀。隔壁就是天主教藝術博物館,展品有圖畫、雕刻、裝飾品。都是十六到十九世紀的作品。
游客們,你們覺得大三巴漂亮嗎?如果你們覺得漂亮,希望你們下次再來!
一:減少客流量。減輕當?shù)丨h(huán)境壓力,保持其空氣濕度二氧化碳含量長久穩(wěn)定。
二:獲得各方面資金支持,加大原生環(huán)境保護力度。
三:建立網(wǎng)上博物館,通過3d圖像讓人足不出戶即可欣賞到當?shù)孛谰啊?BR> 四:建立防護欄,嚴厲禁止游客手觸壁畫雕像,違者予以重罰。
五:建立預覽制度,每天限定參觀人數(shù)。(仿造拉斯科洞窟壁畫例子)
青少年對文物保護可以力所能及地做好以下事情:
1、多參觀博物館,多了解文物和文物蘊藏的歷史文化,做一個歷史文化的傳承者;
3、生活中見到有人兜售文物或假文物,以及有人破壞文物的現(xiàn)象要及時進行舉報(向110或當?shù)匚奈锊块T或當?shù)攸h委政府)。
澳門導游詞概況篇一
歡迎大家來到澳門松山燈塔!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松山燈塔。
松山燈塔是我國沿海以及遠東地區(qū)的第一座燈塔,因聳立在松山松濤中而得名,原稱東望洋燈塔,所在的松山原名琴山,東望洋山,是澳門半島的最高山崗,海拔九十三公尺,為澳門地區(qū)的地理座標的標志點。
松山燈塔與另兩座三百年古跡松山炮臺和松山教堂,構成松山三古跡,于此遠眺,澳門全景及珠江口的壯麗景色盡收眼底,可領略古今變遷。
由一名土生葡人設計的松山燈塔,高十三公尺,于一八六五年九月二十四日放射光芒,九年后的一八七四年八月被臺風吹毀,至一九一一年才重建,正式使用迄今。
今天我的講解就到此結束了,下面是大家自由參觀的時間,希望這次參觀能給大家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預祝大家能玩的開心,謝謝。
澳門導游詞概況篇二
主教山小堂建于澳門半島最高點之一的西望洋山上,是一座向航海者的保護神祈禱的小教堂,建造這座教堂的.原因是由于當時執(zhí)行去日本航線的葡萄牙航海者在海上與荷蘭海盜船相遇,卻未受傷害,深信是神靈保佑,許下建堂諾言以謝神思。
每年圣母花地瑪出游從圣母玫瑰堂出發(fā),最后到達主教山小堂,上百名的信徒沿途唱圣詩、念禱文跟隨,好不熱鬧。
主教山小堂又稱海崖圣母小堂,1622年建于炮臺旁,殿堂簡樸,山徑迂回,供在澳葡兵彌撒祈禱之用。1892年附近古堡拆除后,圣母堂得以逐步擴大,1835年重建后成為今天宏偉之規(guī)模。教堂建筑以高聳的門樓為主體,三角形的屋頂上站立著圣母塑像,教堂右則為鐘樓,鐘樓高聳入云,十分莊嚴肅穆。教堂左則為1935年加建的主教府。
教堂前是一片寬廣平臺,平臺盡處豎立一尊大理石雕刻而成的圣母像,圣母雙手合十,貌甚慈祥,面臨大海。平臺下有一路德圣母巖洞,循左右環(huán)抱之石階而下,即達洞前。巖洞前的空地上有一塊刻有葡文的古銅墓碑,是二十世紀初天主教澳門主教埋骨之處。1918年2月18日,約翰鮑連那主教逝世,葬于此。洞內巖石嶙峋,中開拱門,內立圣母像,象征古時圣母在法國路德城內,當眾顯靈的情景。其間正置祭壇,洞前有鐵柵圍繞,地上設有多排低矮的長石板,供教徒跪拜,懺悔。
教堂四周花徑通幽,古樹濃蔭,建筑端麗,環(huán)境優(yōu)美,更可居高臨下,環(huán)視南西灣和中國大陸珠海市灣仔的風光,成為中外游客喜到的熱門觀光點之一。
澳門導游詞概況篇三
歡迎大家來到蓮溪廟!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蓮溪廟。
蓮溪廟位于新橋永樂戲院側,創(chuàng)建至今已經(jīng)有二百余年歷史,內供奉菩薩甚多,香火亦鼎盛。
蓮溪廟以其所在之地為名。澳門地形,宛以蓮花,故稱蓮島,由大陸通澳門之路,視為蓮花臺,臺盡處有山拔起,稱蓮花山,又叫蓮峰,蓮峰之陽,昔有溪水一道,流于新橋坊間,稱作蓮溪,廟則建于溪之右岸,故稱蓮溪廟。
此廟始建于道光年間,內奉華光、北帝、財帛、文昌諸神,歷經(jīng)數(shù)次破壞、修葺及擴建,今日其座落之新橋區(qū)亦由昔日之汪洋一片發(fā)展成澳門的繁華地區(qū)之一。
今天我的講解就到此結束了,下面是大家自由參觀的時間,希望這次參觀能給大家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預祝大家能玩的開心,謝謝。
澳門導游詞概況篇四
歡迎大家來到國父紀念館!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國父紀念館。
位于大三巴牌坊不遠處,原名圣保祿炮臺,300多年前為防海盜,保護傳教士及居民安全而建造的全澳最大的炮臺,部份建筑于1835年與圣保祿教堂同遭火焚。一直以來為軍事禁地,20多年來始辟為旅游景點,成為視野寬闊的公園。城堡高居市區(qū)中心,從上可眺望澳門全景,還可看見圣保祿教堂痕跡。
1620_年6月24日,憑借著城堡上的大炮擊退了荷蘭人的入侵。這天正是圣約翰禮,于是圣約翰被視為澳門的主保圣人,圣約翰浮像以及“1622”的年份便刻在了城堡入口之上。當年古老的鐵炮現(xiàn)仍安放于城堡上。
大炮臺城堡的中心,有一座南歐式的平房建筑,原為兵營,現(xiàn)為氣象臺。平常游人可入內參觀氣象變化圖和各種氣象觀測儀器。城堡的東北角,保存著澳門早期石刻。
大炮臺城堡
我的介紹到此結束,希望大家游玩愉快。
澳門導游詞概況篇五
大家好!
澳門文化中心1998年底竣工,1999年3月19日由葡國總統(tǒng)沈拜奧(jorgesampaio)主持揭幕啟用。含大禮堂、博物及及公園各一座。大禮堂為文化中心的主體建筑,包括有1200個座位的大禮堂,以及一個可容400人的小禮堂,一個作短期展覽用的展館,以及一個多功能的會議室。大禮堂可供各種類型的舞臺藝術如歌劇、話劇、舞蹈表演及演音樂演奏之用。
大禮堂建筑富有古典刻場的風格,下層主觀眾席共有1223個座位,兩翼的.觀眾席則可容770人,另外前舞臺可設置114個非固定座位。文化中心總造價為9.6億元,其中8.4億元為建筑總成本,包括用于填海、地基和結構方面的工程費用,及雕塑群、音樂噴泉與一般設施;7000萬元用于施工、顧問和監(jiān)管方面費用,5000萬元用于專業(yè)設備和裝飾。
澳門導游詞概況篇六
位于玫瑰圣母堂附近,建于1750年,廟宇規(guī)模較小,內供奉關帝,其塑像雕刻精巧。
關帝廟大殿為金代原構,面寬三間,進深四間,歇山頂琉璃脊飾。前檐明間特寬,平柱約與后檐次間中線相對,柱頭欄額肥大,次間欄額伸至明間砍成雀替,猶如門楣形制。有正殿、前后殿、東西配殿及山門,均為傳統(tǒng)的磚木結構建筑,正殿高10米,三鋪頂,正脊飾有二龍戲珠,山墻正上方有精美石雕,裝飾華麗。
松山燈塔是我國沿海以及遠東地區(qū)的第一座燈塔,因聳立在松山松濤中而得名,原稱東望洋燈塔,所在的松山原名琴山,東望洋山,是澳門半島的最高山崗,海拔九十三公尺,為澳門地區(qū)的地理座標的標志點。松山燈塔與另兩座三百年古跡松山炮臺和松山教堂,構成松山三古跡,于此遠
眺
,澳門全景及珠江口的壯麗景色盡收眼底,可領略古今變遷。由一名土生葡人設計的松山燈塔,高十三公尺,建于一九六四年,于一八六五年九月二十四日放射光芒,九年后的一八七四年八月被臺風吹毀,至一九一一年才重建,正式使用迄今。
位于路環(huán)十月初五街尾,與中國大陸小橫琴島極接近。該廟建于清同治年間,距今已有百年,是路環(huán)香火最盛的廟宇,廟內除供奉譚仙圣外,更加置有一只由鯨骨雕制成的龍舟,是一件已有百年多歷史的.文物。據(jù)說摸過鯨骨會行好運,故普男信女進香后必順便一摸龍骨。而在廟外一塊刻有字的巨形大石,亦為區(qū)內一個特色標記。
竹灣位于路灣南端,環(huán)境優(yōu)美,面??可?,海岸廣闊,沙粒潔白。竹灣公園位于竹灣海灘旁,占地達四千平方米,包括小食部、更衣室及一個不規(guī)則形狀的游泳池,最深可達3公尺(泳池由每日上午八時至晚上九時開放,星期六延遲至晚上十二時)。灘旁還建有水上活動中心,有專人訓練駕駛獨木舟、帆船。
在竹灣之上的[竹灣園],依山而建,除了原有的樹木外,房舍、小橋、小徑欄桿都是就地取材,以松木搭建,與自然環(huán)境協(xié)調統(tǒng)一,樸實自然。園中遍布植物,碧綠蒼翠,其間流過一道小溪,清幽古雅。
澳門導游詞概況篇七
大三巴牌坊,早已成了澳門的地方標志。它實際上不是牌坊,而是圣保祿教堂的正門前壁,“三巴”是早期當?shù)厝藢κケ5摰乃追Q,他們又因它建筑規(guī)模宏大、外觀宏偉而給它加上個“大”字。
圣保祿教堂
圣保祿教堂建于1602年,與教堂為鄰的圣保祿大學在1835年失火,教堂受殃及,不幸付諸一炬,正門前壁和依山而建的大石階,是由堅石組建而成,大火毀不了,因而得以保存至今。
這個教堂前壁上有許多浮雕,就是要去“讀”的,圣母、耶穌和幾位圣人的浮雕,七臂燭臺、七腳怪獸等,讓澳門旅游局印發(fā)的彩色資料或導游幫你去好好讀一遍吧!
圣保祿教堂
圣保祿教堂在1990年至1995年進行了修繕工程,并改建成博物館。在教堂的墓室里,小陽臺下殿堂的大抽屜中,存放著殉教宣教士的骸骨。
在十六十七世紀,澳門是葡萄牙的貿(mào)易及宗教中心,到遠東地區(qū)進行宣教活動的宣教士,都是以澳門為基地。因此,葡萄牙在澳門留下了許多天主教堂。
圣保祿教堂
這些教堂在平日都不舉行聚會,一年內只舉行兩三次彌撒,都變成了旅游名勝地,里里外外都猶如新的建筑物。喜歡緬懷歷史的.,一座座教堂令他們流連忘返,例如建于1626年,坐落在東望洋炮臺圣母雪地殿,里面的手繪壁畫,你認為多珍貴就多珍貴。
喜歡尋訪古跡的,分布各處的教堂都可讓自己的心里世界滿載而歸,一座座已故偉大教士歷久彌新的雕像和各種遺物,都令人發(fā)思古之幽情。
澳門導游詞概況篇八
炮臺占地約1萬平方米,呈不規(guī)則四邊形,邊長均約為100米,4個墻角,外突成為棱堡炮臺,內備有水池及軍需庫,軍需庫儲備充足,足以應付長達兩年的包圍,炮臺四周均置有巨型銅炮,現(xiàn)今,古炮雖已失去軍事作用,卻成為澳門的古舊文物和歷史見證。
大炮臺右側有古鐘,一口由著名的鑄炮專家所造,曾經(jīng)前往葡國安放數(shù)年,由修女會轉贈回澳,而炮臺入口處前頂?shù)氖裼涗浟诉@座炮臺抗御外敵的戰(zhàn)績。
炮臺東北、西南及東南面墻身建基于3.7米寬的花崗石基礎上,墻身以夯土砌建,并以蠔殼粉末作灰泥批蕩,堅實非常,墻高約9米,往上收窄成2.7米寬。女兒墻高約2米,成雉堞狀,可架設多達32門大炮,以防范來自此兩方向之攻擊。東南墻兩角更設有碉堡。面向中國大陸的西北墻身,主要以花崗石砌筑,女兒墻較矮且沒有炮口設置,這主要顯示其對海外的防御作用以及對當時中國官方的友好姿態(tài)。
炮臺之正門入口設在東南墻上,大門后有一些簡單房間,是當時軍事用房?,F(xiàn)作為旅游設施,沿著一條短短的彎曲坡道,可到達炮臺寬敞的大平臺,歷史上炮臺平臺上及其下層空間有軍事設施,如西面棱堡內的彈藥庫,現(xiàn)在就作為了小展覽區(qū),及儲水池就作為了博物館的一部分等。
澳門導游詞概況篇九
接待各人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各人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于各人旅行嬉戲,下面我起首各人先容一下。
“澳門汗青城區(qū)”以澳門的舊城為中心,通過相鄰的廣場和街道,串通起逾20個汗青構筑。作為20xx年中國申報天下文化遺產(chǎn)的獨一項目,“澳門汗青城區(qū)”在第29屆天下遺產(chǎn)大會上獲準列入天下遺產(chǎn)名錄。
“澳門汗青城區(qū)”包羅:媽閣廟、港務局大樓、鄭家大屋、圣老楞佐敎堂、圣若瑟修院及圣堂、崗頂劇院、何東圖書館、圣奧斯定敎堂、民政總署大樓、三街會館(關帝廟)、仁慈堂大樓、大堂、盧家大屋、玫瑰堂、大三巴牌樓、哪吒廟、舊城墻遺址、大炮臺、圣安多尼敎堂、東方基金會會址、基督敎墓地、東望洋炮臺(含東望洋燈塔及圣母雪地殿圣堂)等高出20處的汗青構筑,以及同分手構筑細密相連的`媽閣廟前地、阿婆井前地、崗頂前地、議事亭前地、板樟堂前地、耶穌會眷念廣場、白鴿巢前地等7個廣場空間。
汗青城區(qū)的范疇東起東望洋山,西至新馬路靠內港船埠,南起媽閣山,北至白鴿巢公園。是中國境內現(xiàn)存最迂腐、局限最大、生涯最完備、最齊集的中西特色構筑共存的汗青城區(qū),是400多年來中西文化交換、多元共存的結晶。
澳門導游詞概況篇十
由當?shù)氐囊d會會士于16明神宗年間開始修建,耗時十年才得以竣工。原本炮臺僅僅是為保護圣保祿教堂內的教士而興建,用以防范海盜,但自1662年成功擊退荷蘭艦隊之攻擊,炮臺就成為了重要部署的軍事基地。炮臺下面的備用水池以及巨大的軍需庫,便是在那次防御之后所興建的,這座炮臺成為了當時澳門防御系統(tǒng)的核心,構成一個覆蓋東西海岸的寬大炮火防衛(wèi)網(wǎng)。
而從1623年至1740年間,這里更一直是城防司令和澳督的住所,炮臺上有大片空地,綠草如茵,參天古樹生長茂盛,并置有不少古跡文物和歷史性建筑物,如巨型鋼炮雄踞于旁,又如炮臺上的古塔,便是當年耶穌會的會址之一,此外,建于空地中心的南歐式建筑,現(xiàn)在是氣象臺的辦公室。
大炮臺四周景觀優(yōu)美,可俯瞰全澳景色,更可遠眺珠江口及拱北一帶的風光,1966年,將炮臺遷入后開放為游覽區(qū),大炮臺城墻分別于1992、1993和進行修葺,有關工程只限必需的以保持其真實性,除了清洗狀況良好的物料外還清除表面雜草,用除草劑清除植物的根部,使用原有材料修補墻身裂縫,因此大炮臺之結構被完整保存。199月起,政府將原氣象臺的大樓拆去,原址改建為澳門博物館,落成啟用。
澳門導游詞概況篇十一
圣安多尼舊堂的現(xiàn)址建于一五五八年,與今日的.安多尼堂位置相同,且是澳門的第一間小教堂。
教堂的歷史間略載于教堂大門側的一塊石碑上,內容是:“興建于一六三八年,一八零九年被焚毀,一八一零年重建,一八七四年再次被焚毀,一八七五年重修”,而在這教堂前地還有一個刻上一六三六年的十字架,于一九三零年再次被焚毀,亦再次被修葺,但外墻及鐘樓的工程卻于一九四零年才進行,圣安多尼是葡國軍隊的軍人,其官銜為“上尉”。
每年在慶祝圣安多尼節(jié)的當天,即六月十三日,都會舉行由市政府主席主持有關軍薪俸奉獻給圣人的儀式,更舉行圣像游行。
澳門導游詞概況篇十二
各位游客,大家好!
我是澳門歷史城區(qū)的導游,大家可以叫我“小張”。希望大家可以從我的講解中體會澳門歷史城區(qū)的魅力。
我先給大家簡略介紹澳門歷史城區(qū),澳門歷史城區(qū)是一片以澳門舊城區(qū)為核心的歷史街區(qū),其中包括議事亭前地、大堂前地、白鴿巢前地等多個廣場空間以及媽閣廟、港務局大樓、鄭家大屋等20處景物,它們都被列為《世界遺產(chǎn)名錄》。澳門歷史城區(qū)保存了澳門四百多年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精髓,它是中國境內現(xiàn)存年代最遠、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以西式建筑為主、中西式建筑互相輝映的歷史城區(qū),是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國傳播歷史的重要見證。
現(xiàn)在我們要去大三巴牌坊,大家先從議事亭前地噴水池出發(fā),沿著波浪形碎石路往北走。??!這里不算寬闊的街道兩旁,具有藝術感的建筑一座又一座,真是令我們目不暇接。好!差不多來到山坡最高點的時候,游客們,大三巴牌坊就屹立在眼前。澳門最著名的名勝古跡——大三巴牌坊,它早已成了見證澳門歷史與文化的標志。告訴大家,它實際上不是牌坊,而是圣保祿教堂的正門前壁,與教堂為鄰的圣保祿大學在1835年失火,教堂受損,正門前壁和依山而建的大石階,是由堅石組建而成,大火毀不了,因此保存至今。
請大家細細游賞大三巴牌坊,同時不要亂丟垃圾,保護好大三巴牌坊。
澳門導游詞概況篇十三
各位尊敬的游客,你們好,很高興今天能為你們服務。我叫朱嘉怡,大家可以叫我朱導。今天我們一起游覽澳門大三巴牌坊,希望大家能在大三巴牌坊留下美好的回憶。
大三巴是圣保祿教堂正前壁的遺址,圣保祿教堂附屬于圣保祿學院該學院于1594年成立,1762結束,是遠東地區(qū)第一所西式大學。因為1595年和1601年先后兩次失火,1835年的一場大火將教堂燒毀,只剩下正面前壁,大部分地基以及教堂前的臺階。因教堂前壁形似中國的牌坊,所以叫大三巴牌坊。
現(xiàn)在,請大家跟我一起去大三巴???!這座建筑真奇特,最上面是一個三角形的屋頂,象征向天父召喚。正中有一只白鴿,圍繞著太陽、月亮和星星,表示天主圣神的地位。下面一層層長方形的建筑,有三十多根柱子,表面不僅有許多精美的雕刻,還有各種各樣的雕像,有圣母、耶蘇、海星之母……訴說著各種各樣的故事,就像一幅美麗的畫。
走進大三巴,里面是以前的殿堂,現(xiàn)在只剩下一些大柱子的.地基,有點遺憾。走上右邊的臺階,站在唱詩班高臺上,下面廣場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身后就是殿堂。
最里面是墓堂,參觀時一定要保持嚴肅,要體會這個地方宗教氣息,就要親自看看大理石上的祭檀。隔壁就是天主教藝術博物館,展品有圖畫、雕刻、裝飾品。都是十六到十九世紀的作品。
游客們,你們覺得大三巴漂亮嗎?如果你們覺得漂亮,希望你們下次再來!
一:減少客流量。減輕當?shù)丨h(huán)境壓力,保持其空氣濕度二氧化碳含量長久穩(wěn)定。
二:獲得各方面資金支持,加大原生環(huán)境保護力度。
三:建立網(wǎng)上博物館,通過3d圖像讓人足不出戶即可欣賞到當?shù)孛谰啊?BR> 四:建立防護欄,嚴厲禁止游客手觸壁畫雕像,違者予以重罰。
五:建立預覽制度,每天限定參觀人數(shù)。(仿造拉斯科洞窟壁畫例子)
青少年對文物保護可以力所能及地做好以下事情:
1、多參觀博物館,多了解文物和文物蘊藏的歷史文化,做一個歷史文化的傳承者;
3、生活中見到有人兜售文物或假文物,以及有人破壞文物的現(xiàn)象要及時進行舉報(向110或當?shù)匚奈锊块T或當?shù)攸h委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