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一種思考和反思的方式,通過總結,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成長和進步。注重總結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提供具體的建議和措施。這些范文反映了不同人不同時期的總結風格和方式。
我的主張日語篇一
青春的歲月,不會一帆風順;或許青春的道路常遇荊棘,但我們有足夠的信心開拓自己的人生之路;或許青春的天空時有陰霾,但我們有足夠的`勇氣追求自己的一片藍天。
春天到了,兩顆種子躺在肥沃的土地里,開始下面的對話:
第一顆種子說:“我要努力生長,我要向下扎根,還要‘出人頭地’,讓莖葉隨風搖擺,歌頌春天來了——我要感受到春暉照耀臉龐的溫暖,還有晨露滴落花瓣的喜悅?!庇谑?,它努力向上生長。
第二顆種子說:“我沒有那么勇敢,我苦向下扎根也許會碰到硬石;我若用力向上鉆,難保不會被蝸牛吃掉;我若開花結果,只怕小孩看了會將我連根拔起。我還是等情況安全些再作打算吧!”
于是,它繼續(xù)瑟縮在泥土里。幾天后,一只母雞在院子里東啄西啄,這顆種子就這樣進了母雞的肚子。
青春就要像第一顆種子那樣,努力生長,無所顧慮;不要像第二顆種子那樣,被母雞吃到肚子里,做無意義的犧牲。
青春是我們的黃金時期,是成長的關鍵,是人生最艱難時期。只要我們堅持不懈,最終我們的人生劃下了一道耀眼奪目的光彩。
我的主張日語篇二
韓愈出生在一個官宦世家,自幼就因為家風的影響而對文學有著多于常人的興趣和認知。韓愈七歲時就能言,十二歲時就能下筆成文,所以他能夠對文學對當時的文學創(chuàng)作有著自己的見解。韓愈認為當時的文學創(chuàng)作一味地追求對仗工整講究聲律的駢體文,是不利于內容的表達。所以自韓愈開始,就倡導古文運動。
古文運動的兩位領袖。
韓愈所主張倡導的古文運動,不是簡簡單單的創(chuàng)作古時的文章,那樣反而不利于當時文學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而是學習先秦兩漢時期散文創(chuàng)作的精華。韓愈人文文章的一大重要目的和作用,就是說理明道,不是在文章表明做花式的修飾功夫??v觀韓愈自己所創(chuàng)作的詩句文章就可以看出,他的文章有著雄偉的氣勢,說理極為透徹達點,邏輯性思維也是極為清楚清晰的。所以唐時的杜牧將韓愈的文章和杜甫的詩句并稱為“杜詩韓筆”,蘇軾更認為他是“文起八代之衰”。
韓愈主張文學創(chuàng)作要重視內容的表達,這也被他用到自己的文學創(chuàng)作實踐中。韓愈的文章最大的特點就是直言不諱,率真無比,就是敢于講真話,這也是同他積極有為的政治素養(yǎng)相關聯(lián)的。韓愈所創(chuàng)作的《論天旱人饑狀》和《論淮西事宜壯》還有《論佛骨表》都是很好的表現(xiàn),其中《論佛骨表》更是指出了為官的人不敢指出皇帝過錯的事實。這一篇文章還差點要了韓愈的性命,幸虧有人求親,才降為被貶潮州的結局。
韓愈的文學主張無論是對當時還是后世,影響都是巨大的。自南北朝以來的浮華文化,也自此漸漸被拋棄,一股文學清風開始吹起。
韓愈三歲而孤,受兄嫂撫育,早年流離困頓,有讀書經世之志。韓愈作為一代名家,其文學作品可謂汗牛充棟,其中驚世名言更是比比皆是,以下節(jié)選了韓愈作品中部分詩詞加以賞析。
韓愈的詩風在中唐詩壇上開創(chuàng)了一個重要流派,其筆力雄健,氣勢凌厲,這對糾正大歷以來詩壇軟熟淺露的詩風,是有著積極作用的。而《調張籍》就正像詩界異軍突起的一篇宣言,它本身最能體現(xiàn)出韓詩奇崛雄渾的詩風。
詩中韓愈對李白、杜甫的詩歌成就大加贊賞,中唐時期,盛行王孟之流的清麗、清空,而杜甫、李白的作品并不受世人重視,韓愈卻在《調張籍》詩文中對其二人做出了極高的評價,感嘆生于李白、杜甫之后,只好在夢中瞻仰他們的風采,特別是拜讀李白杜甫才華橫溢的詩篇時,便不禁追想起他們興酣落筆的情境。因此在全詩開端便豪言道:“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BR> 詩中第五六兩句,更是具有千古佳句之妙,“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痹娙艘源吮扔鱽韺懩切┩龍D詆毀李、杜的輕薄后生,設喻貼切,形象生新,后世提煉為成語,早已家喻戶曉了。詩中萬丈光焰,磨天巨刃,乾坤間的巨響,太山、長鯨等瑰瑋奇麗的.事物,都被用來設喻,使詩歌磅礴的氣勢和詭麗的境界得到充分的表現(xiàn)。
韓愈是個什么樣的人。
韓愈,人如其名,愈,超越也,前超古人,后無來者,絕非平庸之輩。韓愈其人著實擔當起這個這個名字。而此名的由來也是韓愈幼年時自己所立下的壯言,因其兩位兄長韓會、韓介皆以人字頭的字為名,韓愈遂遵循其規(guī)律,以愈為名,另為其增添了深意。
韓愈三歲而孤,受兄嫂撫育,早年流離困頓,有讀書經世之志,雖孤貧卻刻苦好學。自幼聰慧,飽讀經書,從三歲起就開始識文,每日可記數(shù)千言,不到七歲,就讀完了諸子之著。超凡的天賦和文化素養(yǎng),使他早早就抱定了遠大志向。二十歲赴長安考進士,三試不第。二十五歲才及第進士,逐漸在政壇上施展自己的抱負。
韓愈在科名和仕途上屢受挫折,思想傾向復古。他在政治上反對藩鎮(zhèn)割據,維護唐王朝統(tǒng)一。在思想上提倡儒家正統(tǒng)思想,批判佛老思想。他領導了唐代反駢文的“古文運動”,反對華而不實的形式主義文風。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對后人很有指導意義。他的文章氣勢宏大、豪逸奔放、曲折多姿、新奇簡勁、邏輯嚴整、融會古今,無論是議論、敘事或抒情,都形成獨特的風格,達到前人不曾達到的高度。他的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對韓愈的評價。
韓愈字退之,是唐朝著名的文學家、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韓愈有著極強的思維邏輯,對當時盛行的佛老之學有著自己的看法并且有著自己的一套理論見解,韓愈所總結出來的“道統(tǒng)”一說更是成為宋明理學的先聲。韓愈在政治上也是直言直諫,沒有絲毫的保留和顧及,所以后人對他的評價是極為高的。
同是一個朝代的劉禹錫就評價韓愈是個,三十年內,使得聲名塞天的巨人。李翱曾經和韓愈同時在吏部為官,共同處事過的李翱認為當時只有柳宗元和劉禹錫才能和韓愈相比。而韓愈到宋朝,則更是被世人所推崇,大家歐陽修就對他評價頗高。
歐陽修認為韓愈的文筆無所不可,尤其喜歡用詩句來作文章,不過他又喜歡將談笑、人情、物態(tài)統(tǒng)統(tǒng)賦予在詩中,文筆功力常人難及。歐陽修更推崇韓愈在文學作品中的韻味,出入會合中都是不拘泥的,奇巧難得,就像那些奇險的山峻,越是險峻就越是奇特的耐人尋味。
大文豪蘇軾也是尊崇韓愈,他認為東漢以來,道統(tǒng)早已喪失,文學弊端日益凸顯,即便是唐初的那些房玄齡、杜如晦等大家豪杰們也是不能挽救這種頹勢,唯有韓愈為人先,以一介布衣令天下恢復,重新歸于正道。
可見韓愈是中國歷史上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作為一個文學家,敢于劈開當時浮靡的文學弊端,用氣勢磅礴的詩文重開清新俊朗的文風,回歸古文。而韓愈作為一個個體,又是個正義凌然的大丈夫,在政治上不向權貴低頭,而是敢于發(fā)聲。
我的主張日語篇三
一本書,就是一艘船,能帶人到遠方,到我們平時無法到達的地方?!段业淖魑慕虒W主張》把我?guī)У搅私K吳江,認識了全國著名語文特級教師管建剛。
最初選購這本書,是因為看了此書作者管建剛的個人簡歷:一年大病、兩年養(yǎng)病、三年經商、七代務農、八年村小、九九寒冬,十年板凳。著有《魔法作文營》、《不做教書匠》、《我的作文教學革命》、《一線教師》等教育書籍;創(chuàng)下了帶班兩年,學生發(fā)表作文200余篇的記錄。讀著簡歷,不由地被他的身世所吸引了,于是毫不猶豫地買下了這本《我的作文教學主張》。
書被帶回家,我迫不及待地打開閱讀,當天內一口氣讀完,對有關教育理論書籍如此讀法,是第一次。《我的作文教學主張》若只從書名看似乎不過是本枯燥無味的作文教學理論書籍而已,細讀你會發(fā)現(xiàn)它完全打破舊時理論書籍的寫法,以樸實但充滿智慧的語言,融理論于一個個小故事之中,夾敘夾議地提出作文教學九大革命性主張:“興趣”重于“技能”;“生活”重于“生成”;“發(fā)現(xiàn)”重于“觀察”;“講評”重于“指導”;“多改”重于“多寫”。
他的“作文教學主張”系列,具有的批判性、顛覆性和革命性,無不是對權威的挑戰(zhàn)。當名師們都在研究體驗生成作文指導課,憑著幾節(jié)指導課講遍大江南北,紅遍全國時,身為一名村小教師的管老師卻敢于向名師們提出異議,以其主張“講評重于指導”、“生活重于生成”犀利地評判了“作前指導”的弊病,并提出大凡“作前指導課”百分之九十五均是弊大于利,提出學生作文前,老師的話應該“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只有“作后講評”才是綠色無污染的。管老師的觀點無論是否能得到大家的認可,但這種勇氣與睿智確是令人欽佩!這種創(chuàng)新意識更值得提倡。
管老師說:“我是一個喜歡故事的人,希望每天下班后都能帶回一個故事?!边@句話讓我們發(fā)現(xiàn)管老師對待自己的作文教學主張,當成了自己的人生故事演繹,每一個故事,都在演繹中閃爍著生命的光彩。故事,讓他不斷地在教育實踐中探索、反思、總結,最終達到了成長。管老師的故事讀著平實,當你嘗試著效仿他時,你才會體會故事的感人之處!在主張“多改重于多寫”、“文心重于文字”中,管老師為了培養(yǎng)孩子的寫作興趣、提高作文修改熱情,特辦了一份《班級作文周報》。于是,他的作文課與眾不同,“寫作文”叫做“投稿”。平時的作文課成了投稿課、品讀“周報”課。就這樣來,《班級作文周報》,共辦近500期、500萬字。讀著這些別出心裁的管理制度,我覺得自己讀的不再只是文字,而是管老師的那份愛與執(zhí)著,是孩子們成長路上的微笑與幸福!讀著讀著,我想起了楊九俊教授描述的理想教師的樣子――“是愛,是暖,是詩,是人間的四月天”;想起了楊九俊教授描述的理想學生的樣子――“活潑潑,是在天空展翅的鷹,是在海里飛翔的魚”;想起了楊九俊教授描述的理想學校的樣子――“到處流淌著奶和蜜”。
楊九俊的描述,是所有老師的追求,可這卻是管老師的人生寫照!
我的主張日語篇四
公元8,唐順宗即位,該年號為永貞。唐順宗登基后,大力提拔了王叔文等人,當時柳宗元和同僚王叔文有相同政見,被提拔為禮部員外郎。王叔文和柳宗元等人是改革派人士,他們倡導以新政來治理國家。
在王叔文的推動之下,改革措施很快地在朝廷內推行,他們制定的改革措施有: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柳宗元倡導壓制藩鎮(zhèn)權力。除此之外,為了肅清朝廷腐朽現(xiàn)象,柳宗元等人貶謫了朝廷貪財官員。
不久之后,唐順宗的病情加重,俱文珍為首的宦官首領,認為扳倒改革派的機會來了,便借機聯(lián)合藩鎮(zhèn)力量阻礙改革派進展。并且,想要把改革派在朝勢力一并清除。公元805年4月份,俱文珍聯(lián)合劉光琦等人立李淳為太子,一個月之后,罷免了吳書文翰林學士一職。隨后,王叔文的母親病逝,依照習俗,王叔文回家為母親守喪,俱文珍等人借機逼迫唐順宗禪位于太子李淳,后來歷史將這次政變稱為“永貞內禪”。李淳即位后成為唐憲宗,他掌握政權之后,立馬打擊改革派人士。王叔文被貶謫至渝州司戶,柳宗元被貶謫至永州。不久之后,王叔文被賜死。
這次著名的“永貞新政”前后共持續(xù)180天左右,因為觸犯了貴族權貴派的利益,最終以失敗而告終。
柳宗元來到永州,心中憤懣不平。但是,面對強固的保守派和朝廷奸臣,柳宗元深感心有力而余不足。他將志向寄情于山水之間,創(chuàng)作了很多膾炙人口的名篇。
我的主張日語篇五
編輯同志:
付軍英讀者:依來信所述,金某將你兒子的錢挪作他用的做法是錯誤的,他說你無權過問此事的說法也是錯誤的。
我國《民法通則》第18條規(guī)定:“監(jiān)護人應當履行監(jiān)護職責,保護被監(jiān)護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合法權益,除為被監(jiān)護人的利益外,不得處分被監(jiān)護人的財產?!蹦銉鹤优c爺爺之間就2萬元錢發(fā)生的贈與行為完成后,該筆錢就成了你兒子的個人財產。作為與其共同生活的父親金某,除為兒子的利益外,對該筆財產不享有處分權,而其炒股票顯然不屬于“為兒子的利益”的行為。該條第三款還規(guī)定:“監(jiān)護人不履行監(jiān)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jiān)護人的合法權益的,應當承擔責任;給被監(jiān)護人造成財產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有關人員或者有關單位的申請,撤銷監(jiān)護人的資格?!?BR> 《民法通則》第16條規(guī)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jiān)護人?!薄痘橐龇ā返?6條規(guī)定:“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后,子女無論由父或母直接撫養(yǎng),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彪m然你與金某已經離婚,但你仍然是兒子的法定監(jiān)護人。金某挪用兒子的錢炒股票的行為,是侵害被監(jiān)護人利益的行為。你作為孩子的母親,有權利、也有義務保護未成年兒子的財產。因此,金某以已離婚為由拒絕你過問此事的說法是錯誤的,你有權要求其歸還兒子的2萬元錢,必要時你可以以兒子的名義向法院提起訴訟,相信法院也會支持你的請求的。
我的主張日語篇六
如今,中國已走進了新時代,很多人都富了起來,于是就有了這么一種觀點:“買什么都要買最貴的。”但我的消費主張是“節(jié)約消費,能不花的錢就別花?!?BR> 我為什么這么說呢?
這樣的例子還很多:同車型同性能的東風某款車,顏色一變,價格就增了十多萬;同樣的月餅,多了幾層包裝,便價值上百,普通的燈泡套上一層玻璃,便因為那水晶般的效果價錢翻一倍……這種不值得的消費,不要也罷。
第二,有的物品只是加了個幌子,價格就一飛沖天。這種情況還不如第一種——第一種好歹還增加了商品的價值。這一種商品壓根兒就是頂個幌子誆錢:達芬奇的地板一載上“意大利名貴木材”的帽子便定價幾十萬;養(yǎng)雞場里的雞蛋舉個“散養(yǎng)笨雞蛋”的牌子就2塊一個;臺灣普通橄欖油加上銅葉綠素,再掛個“西班牙進口原裝”的招牌價格就貴得嚇人……正如趙麗蓉、鞏漢林的《打工奇遇》中演的一樣,一盤蘿卜加上“宮廷”二字就值80元;一杯兌水二鍋頭加“宮廷玉液酒”就賣一杯一百八。這種花錢買氣生甚至花錢買罪受的消費,不要也罷。
第三,勤儉節(jié)約是美德?!翱v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秦始皇的驪山墓、阿房宮讓人民怨聲載道;勾踐臥薪嘗膽終于成就霸業(yè);慈禧太后在死后睡的褥子上嵌了1204粒寶石,還挪軍費建頤和園,讓“堂堂大清”在洋人的鐵蹄下受蹂躪……數(shù)千年的分分合合得出教訓一條:正是不該有的高消費導致了民族的敗落,而勤儉節(jié)約才能興國安邦?!安环e跬步,無以致千里”,正是一點一滴的節(jié)約使國家富強!所以我的消費觀點是“節(jié)約消費,能不花的就花“奢侈只是虛華的假象,只有簡樸才能讓幸福更長久。
我的主張日語篇七
孟子在人性,社會觀點,仁政,禮儀,民本,價值觀等多個方面都有不一樣的思想主張。
在民本方面,它的思想是注重民心所向,主張得民心者得天下;。
價值觀方面更是強調自我的一言一行,主張禮儀來約束自我的言行。
孟子的政治主張即是他的民本思想。他認為人民是國家的根本,所以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在政治上的思想和意見,已經經過了春秋時期的孔子的長足發(fā)揚,使得他的主張變得更貼合當時封建社會的需求。
孟子看到齊國爭霸,生靈涂炭,所以他提出君王施行仁政,才能使人民歸附。他認為,君王應當減輕刑罰和賦稅,這樣才能使人民安心耕種,堅持國家的繁榮和穩(wěn)定。他反對土地兼并戰(zhàn)爭,認為戰(zhàn)爭使得人民流離失所。
孟子覺得國君應當想方設法滿足人民對生活的需求,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這樣才能使人民富足。要到達這樣的目的,必須要保證農業(yè)的生產和發(fā)展,人民能夠饑寒無憂,這才是王道的開始。
另外,孟子認為應當對人民實施教育。嚴苛的法律雖然能夠暫時穩(wěn)定國家的秩序,但人民并不是甘心境愿的聽候差遣,唯有從內心上讓他們感受到君王的仁義,他們才會心悅誠服地擁護統(tǒng)治者的地位和國家的安定統(tǒng)一。
政治上,孟子認為君王應當推行王道。所謂的王道,即是和霸道對應。王道的核心思想就是“以德服人”。是一套依靠發(fā)展農業(yè),保障人民生活和對人民教化的政治理論。
可是孟子的政治思想理論過于夢想化,所以沒有被當時的列國君王所采納,所以在無法實現(xiàn)自我的政治抱負后,他回到家鄉(xiāng)和弟子一齊著書立說。從可觀的角度來分析,他的理論,在當時的封建主義社會是具有必須的進取性的。
孟子的政治思想。
在治國方面,在孟子眼里,政治包括三件事?!睹献印けM心下》:“諸侯之寶三,土地,人民,政事。”孟子的政治主張便圍繞這三者展開的。孟子的夢想國也屬于回溯崇拜,因他心中的夢想政治制度是井田制,實際上也是以周代等級制作為其夢想國。
因為孟子游學于齊國稷下學宮,看到齊國如何稱雄天下,便期望做一番像齊桓公與管子那樣的霸業(yè),他便吸收了一些管仲思想。如管子言重民,《管子·牧民》:“政之所行,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民惡憂勞,我佚樂之;民惡貧賤,我富貴之;民惡危墜,我存安之;民惡滅絕,我生育之……故知予之為取者,政之寶也?!泵献右惭灾孛瘢睹献印ち夯萃跸隆罚骸皹访裰畼氛?,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辈⑶?,孟子還進一步用桀紂之所以失天下在于失民心的教訓來說明重民的重要性。《離婁上》:“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在經濟思想方面,管子主張“相地而衰征”,實行分戶經營,以個體生產代替群體耕作,以調動生產者的進取性。孟子則提出了“制民之產”觀點,主張讓生產者有恒產,保護生產者的利益,讓他們安居樂業(yè),無饑寒之憂。而在《孟子·梁惠王上》中所設計的“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的安居藍圖,與管仲實行的“九惠之教”又有著驚人的相似。
也許孟子在稷下學宮中受到法家的影響,也認識到道德與法律各具不一樣的作用?!睹献印るx婁上》:“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泵献右参€收了法家必須對百姓實行教化的主張,《孟子·盡心上》:“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愛之。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并直接指出如果人民只是飽食、曖衣、逸居而無教,便是禽獸,《孟子·滕文公上》:“人之有道也,飽食、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于禽獸。”對于犯罪的人應以教育為主,僅有在教育無效之后才能誅之?!睹献印とf章下》:“教之不改而后誅之?!?BR> 于其市矣;關,譏而不征,則天下之旅皆悅,而愿出于其路矣;耕者,助而不悅,則天下之農皆悅,而愿耕于其野矣;廛,無夫里之市,則天下之民皆悅,愿為之氓矣。……如此,則無敵天下者,天吏也。然而不王者,未有也?!薄睹献印ち夯萃跎稀罚骸安贿`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夸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林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林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能夠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能夠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能夠無饑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請野九一而助,國中什一使自賦。卿以下必有圭田,圭田五十畝,余夫二十五畝。死徒無出鄉(xiāng),鄉(xiāng)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則百姓親睦。方里而井,井九百畝。其中為公田,八家皆私百畝,同養(yǎng)公田。公事畢,然后敢治私事?!?BR> 順帶說一句,亞里士多德在《政治學》中說道:“就一個城邦各種成分的自然配合說,唯有以中產階級為基礎,才能組成最好的政體。中產階級比任何其它階級都較為穩(wěn)定。他們既然不像窮人那樣希圖他人的財物,他們的資產也不像富人那么多得足以引起窮人的覬覦。既不對別人抱有任何陰謀,也不會自相殘害。”[1]這是西方版的“有恒產者有恒心”。
孟子·告子下》:“今之事君者曰:‘我能為君辟土地,充府庫?!裰^良臣,古之所謂民賊也。君不鄉(xiāng)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夷転榫s與國,戰(zhàn)必克?!裰^良臣,古之所謂民賊也。君不鄉(xiāng)道,不志于仁,而求為之強戰(zhàn),是輔桀也。由今之道,無變今之俗,雖與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痹诿献涌磥恚瑑H有牢固地確立起“王政”,才能最終確保政治正義的實現(xiàn),從而維護天下百姓的利益,相反,如果忽略了政治正義的價值標準,即使富國強兵,到頭來也是助紂為虐、為虎作倀而已。
孟子力圖改變君尊臣卑的思想。他認為君臣應當是平等的關系?!睹献印るx婁下》:“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君臣應當如同父子,《孟子·公孫丑下》:“內則為父子,外則為君臣,人之大倫。”君臣各有其責所在,《孟子·離婁上》:“欲為君,盡君道;欲為臣,盡臣道?!鄙踔?,君主應當向臣子學習,《孟子·公孫丑下》:“將大有為之君,必有不召之臣。欲有謀焉,則就之?!蕼谝烈?,學焉而后臣之,故不勞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學焉而后臣之,故不勞而霸?!?BR> 隨著戰(zhàn)國時代出現(xiàn)了一股重視民眾的思潮,孟子異常注意到民心、民意?!睹献印るx婁上》:“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倍岢隽嗣褓F君輕的思想,《孟子·盡心下》:“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甚至,孟子與孔子只是一味地尊王不一樣,孟子還主張對于暴君能夠殺掉,另立新君。如齊宣王說武王伐紂是臣殺其君,孟子辯駁說:“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可見,他對暴君的輕蔑厭惡溢于言表。并且,當鄒國與魯國發(fā)生沖突,鄒國的官吏死了33人,而鄒國的百姓卻對此無動于衷時,鄒穆公對孟子說:“這些百姓看著自我的長官被殺卻不去營救。殺吧,又殺不了那么多;不殺吧,實在可恨。怎樣處置他們才好?”孟子答道:“兇年饑歲時,您的人民年老體弱棄尸于溝壑,年輕力壯的四處逃荒,有上千人,而您的.官吏也不來報告。在上位的人不但不關心老百姓,還殘害他們。此刻他們得到回報的機會了。您有什么能夠責備呢?您若施行仁政,老百姓自然會擁護他們的上司,情愿為保護長官而犧牲?!?BR> 孟子提出一個國家首先必須有人民,否則統(tǒng)治者無人能夠管理,也無人為統(tǒng)治者供給各種生種生活資料?!睹献印る墓稀罚骸盁o君子,莫治野人;無野人,莫養(yǎng)君子?!彼?,君主要保護人民,《孟子·梁惠王上》:“齊宣王問:德何如則能夠王矣?孟子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本饕c人民同憂樂,《孟子·梁惠王下》:“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本鲬斨匾暼嗣竦纳?,使人民的生活有保證,而不應過分剝削老百姓。因為人民有了自我的財產,就會有要求穩(wěn)定的思想。人民沒有穩(wěn)定的收入,心里就不踏實。心里不踏實,就很鋌而走險。等到人民犯了事,就動用刑罰,這就是罔民?!睹献印ち夯萃跎稀罚骸懊骶泼裰a,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見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BR>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孟子主張人人平等,《孟子·離婁上》:“何以異于人哉?堯舜與人同耳”;《孟子·滕文公上》:“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舜何人也,吾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钡献佑峙u墨子的兼愛是無君無父,《孟子·離婁上》:“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狈催^來說,他認為人首先應當愛君愛父,意味著他堅持人應當有等級的存在。
孟子的著作。
孟子,名軻,字子輿,是戰(zhàn)國時期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是孔子儒家學派的繼承和發(fā)揚者,被后世人稱為“亞圣”。他的著作《孟子》是由孟子其本人和他的弟子萬章、公孫丑等匯編而成。
《孟子》一書約創(chuàng)作于公元前250年至150年,與《大學》、《中庸》、《論語》合稱為“四書”。據稱,《孟子》一書是“四書五經”中部頭最大的一部,約有三萬五千多字,共計286章。根據《漢書·藝文志》的記載,《孟子》原著有十一篇,現(xiàn)僅存七篇十四卷。
孟子主要受業(yè)于孔子之孫子思,學成后,他像孔子一樣,游說當時的列國,他主要到過梁、齊、宋、魯?shù)葒?。在游說中,他試圖推行儒家的政治思想,實現(xiàn)他的“仁政”的政治理論。他在齊國當了一段時間的齊宣王的客卿,但他的政治意圖,卻沒有被齊宣王采用。孟子回到家鄉(xiāng),聚眾講學,成書立說。
一開始,《孟子》一書并沒有被列入“經書”的行列。直到五代時期,后蜀的孟昶令人楷書十一經刻石,《孟子》也在其中,這是《孟子》最早被列入經書的開始。宋朝時期,宋太宗又翻刻了十一經。到了南宋孝宗皇帝時,當時的大儒朱熹把《孟子》正式編入“四書”的行列,從此,《孟子》有了一個新的高度。明清時期,《孟子》已經是科舉考試的必考資料了,相當于此刻的教科書。
我的主張日語篇八
儒家的思想主要是以仁為中心,孟子是儒家學派中的代表人物,他主要的思想觀點仁政與儒家學說的仁也是相契合的。從孟子的思想觀點中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孟子屬于儒家學派的人。
儒家中一共有三個比較典型的代表人物,分別是孔子、孟子以及荀子。孟子在儒家中的地位是比較高的',他的地位僅僅次于孔子之下,因此可見孟子的影響力還是很大的。不過他在宋代以前的地位并不是很高,在元朝時,孟子被封為亞圣公后地位就相對提高了不少。
孟子在孔子的思想上加以繼承和弘揚,人們把他和孔子結合的思想稱之為孔孟之道。同時,孟子的思想對儒家的發(fā)展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孟子主要提倡仁政和民貴君輕,這兩種思想也是他后面各種理論的基礎。孟子特別提出統(tǒng)治者在對人民進行統(tǒng)治的時候要注意仁政,無論是在政治還是經濟的各個方面,都要注重實施仁政的措施。
歷朝歷代的統(tǒng)治者都認為自己比百姓的地位高,但是孟子卻提倡百姓的地位要高于君主,君主要先考慮百姓后才考慮自己,體現(xiàn)了“民貴君輕”的觀點,這一觀點對很多統(tǒng)治者都有深刻的影響。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從魏征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中就深刻體會到“民貴君輕”的重要性,從而開創(chuàng)了“貞觀之治”。
我的主張日語篇九
黃庭堅論詩以“不俗”為高標,而要達到這種境界,他強調須多讀書,只有“胸中有萬卷書”,才能“筆下無一點塵俗氣”。黃庭堅對多讀書的強調,并非是為學問而學問,而主要有三層意思:其一在于認真學習、廣泛吸取前人一切好的東西,在融會貫通的基礎上加以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
其二是作為一種學養(yǎng)的積累,以增加詩歌的內涵與意蘊,力去淺俗。其三在于主觀修養(yǎng)和性情的陶冶,培養(yǎng)一種以儒家基本精神為底蘊而又超脫流俗、獨具個性的氣質,為人“不俗”,才能寫出“出塵拔俗”之詩。黃庭堅最為著名的詩歌主張之一“點鐵成金”實際上也與他所強調的主觀修養(yǎng)有關。他在《答洪駒父書》中說:“古之能為文章者,真能陶冶萬物,雖取古人之陳言入于翰墨,如靈丹一粒,點鐵成金也?!边@段話往往被認為是指翻用古人陳言,因此是提倡蹈襲剽竊。
事實上,黃庭堅借用了道家術語,用鐵比喻被陶冶的萬物即詩歌的素材,用金比喻點化后的成品即詩歌,靈丹則比喻詩人的主觀思想和精神修養(yǎng),所以他的意思是說出色的詩人善于將外界的事物拿來為己所用,而關鍵在于有詩人的主觀思想和藝術修養(yǎng)作為統(tǒng)攝萬物的根本,有了這個根本,即使取用古人陳言,也能變舊為新。所以黃庭堅雖然有以故為新之意,但重點在于強調詩人主觀的思想修養(yǎng)和藝術修養(yǎng)。
在對詩歌傳統(tǒng)的選擇過程中,從北宋慶歷時期就被奉為道德和詩歌藝術典范的杜甫其人其詩,經過王安石和蘇軾的大力褒揚,此時進一步得到推尊。黃庭堅曾說:“老杜雖在流落顛沛,未嘗一日不在本朝,故善陳時事,句律精深,超古作者。忠義之氣,感然而發(fā)?!?《潘子真詩話》引)“忠義之氣”與“善陳時事”指出了杜甫的儒家道德追求和其詩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也可看出黃庭堅作詩并非不關注現(xiàn)實,事實上他早期的很多詩作充滿現(xiàn)實關懷和批判精神;隨著文字獄的不斷增多,黃庭堅的詩歌觀念才有所改變,主張詩歌當吟詠情性,而“非強諫爭于庭,怨忿詬于道,怒鄰罵座之為也”。
(《書王知載朐山雜詠后》)這一反對直刺現(xiàn)實的詩歌態(tài)度在政治形勢日趨嚴峻的北宋后期為江西詩人所普遍接受?!熬渎删睢钡脑u價則體現(xiàn)出黃庭堅對杜甫詩歌藝術的服膺。他對杜甫在煉字、造句、謀篇等方面的藝術特點以及杜詩的藝術境界都有許多細致的分析,而在這些分析中往往見出他自身的審美追求和宋詩的時代精神,如他對杜詩“無一字無來處”、“平淡而山高水深”等評價,實際上體現(xiàn)了他本人重讀書、提倡以故為新以及宋人追求平淡有味、涵詠深沉的審美境界的`特點。
黃庭堅以其鮮明的詩學主張和體現(xiàn)宋詩美學風范的卓越詩歌成就而為詩壇所矚目,更由于他為后輩詩人提供了具體的創(chuàng)作門徑,使他們有詩法可循,黃庭堅因此受到眾多學詩者的擁戴。陳師道即盡焚舊作,轉學黃詩。而他的創(chuàng)作實績使他很快與黃庭堅一起成為這一詩派的核心。
黃庭堅簡介。
黃庭堅(1045~1105),中國北宋書法家、文學家。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涪翁,分寧(今江西省修水縣)人。治平三年(1066)進士,歷官集賢校理、著作郎、秘書丞、涪州別駕、吏部員外郎。曾與秦觀、張耒、晁補之游蘇軾之門,號稱蘇門四學士。黃庭堅又工文章,擅長詩歌,為江西詩派之宗。著有《山谷集》。
黃庭堅書法初以宋代周越為師,后來受到顏真卿、懷素、楊凝式等人的影響,又受到焦山《瘞鶴銘》書體的啟發(fā),行草書形成自己的風格。黃庭堅大字行書凝練有力,結構奇特,幾乎每一字都有一些夸張的長畫,并盡力送出,形成中宮緊收、四緣發(fā)散的嶄新結字方法,對后世產生很大影響。在結構上明顯受到懷素的影響,但行筆曲折頓挫,則與懷素節(jié)奏完全不同。在他以前,圓轉、流暢是草書的基調,而黃庭堅的草書單字結構奇險,章法富有創(chuàng)造性,經常運用移位的方法打破單字之間的界限,使線條形成新的組合,節(jié)奏變化強烈,因此具有特殊的魅力,成為北宋書壇杰出的代表,與蘇軾成為一代書風的開拓者。后人所謂宋代書法尚意,就是針對他們在運筆、結構等方面更變古法,追求書法的意境、情趣而言的。黃庭堅與蘇軾、米芾、蔡襄等被稱為宋四家。
黃庭堅對書法藝術發(fā)表了一些重要的見解,大都散見于《山谷集》中。他反對食古不化,強調從精神上對優(yōu)秀傳統(tǒng)的繼承,強調個性創(chuàng)造;注重心靈、氣質對書法創(chuàng)作的影響;在風格上,反對工巧,強調生拙。這些思想,都可以與他的創(chuàng)作相印證。
流傳黃庭堅的書法,小字行書以《嬰香方》、《王長者墓志稿》、《瀘南詩老史翊正墓志稿》等為代表,書法圓轉流暢,沉靜典雅。大字行書有《黃州寒食詩卷跋》、《伏波神祠字卷》、《松風閣詩》等,都是筆畫遒勁郁拔,而神閑意秾,表現(xiàn)出黃書的特色。草書有《李白憶舊游詩卷》、《諸上座帖》等,結字雄放瑰奇,筆勢飄動雋逸,在繼承懷素一派草書中,表現(xiàn)出黃書的獨特面貌。此外黃庭堅的書法還有《伯夷叔齊墓碑》、《狄梁公碑》、《游青原山詩》、《龍王廟記》、《題中興頌后》等。
我的主張日語篇十
最近,學生們的作文扣分很多,于是感慨自己在作文教學方面的能力不足,便找來了管建剛老師的書開始閱讀。
看著書,就讓我聯(lián)想到自己平日的工作過多地關注于學生的基礎知識,不重視學生習作能力的培養(yǎng)。就是等到了作文訓練之前,再急急忙忙地說上幾句沒有深度有話語。
而管老師讓我看到了在作文教學方面不一樣的見解。他把寫作興趣放在第一位。是呀,自己有沒有想到,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是生硬地講解,機械地批改,那還有什么提升空間呢?其實,興趣是最重要的。有了興趣再去談其他的。可是如今的課堂,自己總是以自我為中心,不知道應該如何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寫作的積極性,于是,學生們沒有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沒有興趣參加到寫作文的活動中來。
管老師卻進行班級周報的活動,把學生們優(yōu)秀的習作進行改編,發(fā)到班級小報中進行有效地獎勵。學生們都躍躍欲試,家長們也都拭目以待。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可是,要想得到不一樣的成績,必須走一條適合學生的道路,必須讓學生們能夠愿意去嘗試,愿意在這個活動中去體驗一下。
今天,嘗試了一種不同的方式跟學生們一起寫作文,效果稍微好了一些??墒怯行┗A差的同學還是跟不上趟兒,總是在那里亂寫一氣。只寫了幾行字,還有的根本就不動了,無動于衷的樣子。沒辦法了。實在是無語了。
有時候,自己不知道應該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沒有一種有效的方式方法去應對各種突發(fā)的事件。
有時候,只顧著找學生的毛病了,卻沒有想到如何讓他們的內心真正喜歡上習作,真正讓他們把心里想說的話訴諸筆端。應該讓那些正在努力的同學看到他們的進步,看到他們的提升空間,讓每個孩子者做他們最好的自己。
雖然生活中有很多我們不愿意做的事,可是,我們還是要堅守著心中那個夢想,勇敢地走著,走向那個心中的百花園。也許這條路并不平坦,也許還有很多路并未開辟,可是,我們只要努力地走下去,努力地朝著那個目標奮進,我想,最終每個人都會有所收獲,都會受到夢想的青睞,都會感受到堅持的力量的。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我的主張日語篇十一
1,我們主張和鄰國和睦相處,友好往來。
2,我國政府一向主張通過談判解決國際爭端。
3,他從來沒有自己的主張,只會隨聲附合。
4,中國政府一貫主張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核武器。
5,那些政客對他們的政治主張總要大吹大擂,目的是為了當選。
6,他曾提出“教育救國”的主張,并身體力行十余年。
7,我國的政策是鼓勵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但是決不主張搞邪門歪道。
8,我們歷來主張依靠人民群眾大家動手,反對只是少數(shù)人發(fā)號施令。
9,荀子主張富國必須強本節(jié)用,開源節(jié)流。
10,他委曲求全地放棄自己的主張,采納了對方的意見。
11,此人顯然執(zhí)而不化,很難改變他的主張。
12,當然,那一派也是主張理想教育,喜歡高談闊論的人物。
13,孔子主張寫文章不語怪力亂神。
14,做事我們要有自己的主張,東施效顰往往達不到目的的。
15,這件事,他沒有請示上級就自作主張?zhí)幚砹耍瑏砹藗€先斬后奏。
16,會考試題泄漏,一時鬧得滿城風雨,有人主張重新考一次,也有人主張?zhí)幜P當事人。
17,能符合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主張才有力量,否則無論你如何能神通廣大,也都是徒然的。
18,那種在藝術風格上揚此抑彼,甚至主張定于一尊的論調,是最妨礙“百花齊放”的。
19,主張上述監(jiān)管措施的倡導者同樣慷慨激昂。
20,我們主張任人唯賢,反對任人唯親。
21,主張待嫡的少數(shù)人由于作賊心虛,也就不敢堅持。
22,馬寅初不識時務,主張控制人口,結果被貶回家。
23,以康有為為首的維新派,主張革故鼎新。
24,他不再趾高氣揚,盛氣凌人,獨斷獨行,自作主張了。
26,張家是本地的巨富,王先生可稱入幕之賓,張家事無論大小,必請他作主張。
27,在外人看來,他倆是一對形影不離的`夫妻,其實他們常常自作主張,對彼此滿不在乎。
28,作為一個黨員,必須認真執(zhí)行黨的決議和指示,而不能自作主張,各行其是。
29,他的引證根本站不住腳,因為他沒有搞懂所引文章的基本主張,只不過斷章取義地加以引用罷了。
30,他的引語根本站不住腳,因為他沒有搞懂所引文章的基本主張,只不過斷章取義地加以引用罷了。
31,國人主張以理服人,而小日本卻不以為然,所以它動輒向外派兵。
32,道家的主張很好,但垂拱而治的國家從來就沒有。
33,以康有為為首的維新派,主張鋼筋鐵骨。
34,我們主張把問題擺到桌面上尋求解決的辦法,不要搞假象來粉飾太平。
35,在階級社會里而主張民胞物與,是不實際的。
36,我們主張世界各國一律平等,反對以大欺小,倚強凌弱。
37,老師采納了同學們的主張。
38,王經理的助理小張,經常背著王先生自做主張,對這種喧賓奪主的越權行為,公司職工都有怨言。
39,他委曲求全地放棄自己的主張,採納了對方的意見。
40,劉彤和何笑是一對形影不離的好朋友,需要她們共同完成的事,她們從不自作主張,總是要經過商量之后,才會把事定下來。
41,你若對一件事有意見,就應該標新立異,提出獨出心裁的主張,想出與眾不同的辦法,想出你自己的辦法,只有革故鼎新,才能得到更好,更新的方案。
42,提出這樣的主張,也不是我個人的標新立異,是幾個人經過一番討論商議的。學而得智,得智,方能觸類旁通,革故鼎新,鼎新,方能標新立異。
43,儒家主張推行“仁”政,垂拱而治。
44,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fā)后,中華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中國共產黨適時地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正確主張,得到全國民眾的擁護。
45,白居易的詩以老嫗能解惟其特色,和主張用字的韓愈有很大的差別。
46,又蠢又愛自作主張的人,算是見識了。
47,一份關于新無線科技對健康和環(huán)境影響的歐洲議會報告主張“警惕原則”,即:在所有的不利影響沒有弄清楚之前,一切按兵不動。
48,世間總會有些事情不像我們想的那樣,生活在一個簡單粗暴的世界,內心要保持地柔軟安寧。這本書里不講大道理,沒有教條指南,只是與你分享一些心靈平和的主張、與世界相處的態(tài)度和擁有幸福的提醒,讓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49,不管什么事,他總有自己的意見,除非被人駁斥到體無完膚,他決不輕易放棄自己的主張和看法。
50,此人顯然執(zhí)而不化,很難改變他的主張。
我的主張日語篇十二
“微生活”,顧名思義,微電影般的生活,這種主張,是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
如果我是一名攝影師,我會帶著我的相機,走遍世界大大小小的角落,在世界的每一個經緯,交識形形色色的人物。就算筋疲力盡,等到耄耋之年,在一個日光熹微的午后,捧一杯清茶,咧著早掉光了牙的嘴巴,像個孩子一樣“吃吃”地笑,一張張翻看泛黃的相片,用皺巴巴的手指著相片上青澀的自己,如電影般一一回放,真是美妙極了。
紅日高懸,嗅茉莉幾許,擷一朵放心上。
初夏,六月的天還不見得燥熱?;ㄏ憷`綣著溫柔,就連陽光都不顯得刺眼了。我拿著相機,踱著慵懶的步子,不知不覺由著雙腳帶我來到某所學校。大門緊閉,早已拉起警戒線。警戒線內,是考生的奮筆疾書;警戒線外,是家長的焦急等待??v然紅日高懸,亦有茉莉清香,小小的一方樹蔭投下片片陰涼。我忍不住舉起相機拍下這一瞬。在學校這個場景,學生只是學生,但再出色的商業(yè)精英或勤勞憨厚的工人,他們的角色只有一個——操心大半輩子的父母。
心事微涼,繪難妄虛枉,重疊淺淺憂傷。
課堂上,是老師唾沫橫飛地講課;課堂外,是同學互助或競爭的身影。他們或打鬧或談笑,有一種“友誼”的情愫在恣然生長。考場上,分分必爭,暗暗較勁;考試后,談笑風生,描繪宏圖。在矛盾的青春期,結識一個個爛漫的朋友,在最好的年紀遇見最好的他們,不只是過客。在這個矛盾的年齡,也許會有數(shù)不清的心事和憂傷,笑過、哭過,修補過傷痕累累的傷口,再跳、再奔跑,一切都會好起來。在教室這個場景,再頑劣的孩子都有同一個身份——學生。
“微生活”,顧名思義,微電影般的生活,這種主張,是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人生如戲,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專屬主演。或精彩,或悲戚,正連載,已完結,憑你掌握。哪怕臺下沒有觀眾沒有鮮花,臺上的.幕布如何破舊,舞臺如何劣質,請記住這是你的獨角戲,也請演出自我,活出真實。微生活,簡簡單單、轟轟烈烈地生活?;ㄩ_花落,云卷云舒,日升日綴,潮起潮落,都是自然之定律。朋友,別擔心,花有再開之時,葉有再綠之日,就算今天撕心裂肺地嚎啕大哭,明天也請微笑著?!懊娉蠛?,春暖花開”,微生活這部戲,請一定演下去。
我的主張日語篇十三
我感恩!我感恩爸爸媽媽,是他們讓我來到這個美麗的世界;我感恩爺爺奶奶,是他們在我最無助的時候給予我安慰;我感恩!我感恩伙伴們,是他們讓我體會到友誼。我還要感恩,我要感恩我的老師。
紛紛揚揚的思緒如同一支鋼筆,寫出我對您的感激,寫出我對您的敬佩,寫出我對您的贊美。
我們可曾想過,當我們正在甜蜜的夢鄉(xiāng)時,是誰在孜孜不倦的批改作業(yè)?當我們正和小伙伴玩得開心時,是誰在不厭其煩的備課?當我們遇到難題時,是誰在耐心的為我們指點迷津?正是您啊!敬愛的老師!
一天老師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在一個崇山峻嶺的邊遠山村,村里小學條件太差,沒有一個公辦老師去哪里工作。村領導怕耽誤孩子們的前程,于是自籌資金請了一個代課教師,這個老師一教就是幾十年,培養(yǎng)出了一批批大學生。眼看就要退休了,突然一天,學校來了一個大學生來頂替他的工作,這個老師是他以前教的.一個學生。由于這個老師是代課教師,沒有保障,老師只好放棄了工作回家耕田種地。聽了故事后,我才知道我們的老師的愛是無私的。他們不會把自己的知識留下,只會毫無保留的傳授給他的學生,希望學生能成大器,哪怕是頂替了自己的位置也好。
有人說,您像蠟燭,照亮了別人,燃燒了自己。我要說,照亮別人的火焰會永遠燃燒。有人說,您像石子,默默的鋪筑歷史的跑道。我要說,鋪筑大路的石子,與青山一樣不老。有人說,您是辛勤的園丁,教育了別人,獻出了青春。我要說,辛勤的園丁也會永遠不老。
老師,您辛苦了!我不知道該怎樣報答您,但我卻知道我進步了,你臉上露出的笑容。那笑容比綻放的鮮花還美,比那每天早晨的第一縷陽光還燦爛。
我感恩!我感恩我敬愛的老師!
我的主張日語篇十四
出于教書育人的需求,閱讀教育著作成了業(yè)余的習慣之一。辦公室里擺了許多的著作,也確實有很多書令人愛不釋手,但最先拿起的來閱讀的卻是《我的教學勇氣》,不僅因它是《教學勇氣》的姊妹篇而心向往之,也因為在此階段,“勇氣”一詞與我的教學心理不謀而合。
我生來不像蘇珊·埃瑟麗姬被她的大學導師贊為“你天生就是教師”,也不像多數(shù)人那樣充滿自信和勇氣,但我該努力地使自己成為后天的教師。作為剛踏上講臺的新教師,我有滿腔的熱情,在這熱情還沒消逝前,我必須為多數(shù)人的預言做好準備,我不想自己為師多年后就消極懈怠。
《我的教學勇氣》第一篇“轉向內部:維系我們獨有的心靈”里一個個真實的故事著實令人動容。我驚詫他們的經歷和內心體驗竟也能在我的身上找到,原來教學旅途上我并不孤單,任何一個老師都會有焦慮與愁苦的,那些優(yōu)秀教師也不例外,這樣想以后心情似乎舒坦了一些。從教以來,我常常思索要如何改進教學,如何更好的管理課堂,如何提升自己的教學素養(yǎng),卻始終無果。因為我始終被教學瑣事束縛而不能真正轉向自己的心靈深處聽聽自己的心聲更不用說走向外界求助于他人?!皼]有獨處,與人頻繁來往是倍感傷神,最終可能使人漸失本色。你不能天天為了別人與別人吃飯,總得從里面帶給你一點提神鼓勁的東西?!弊髡叻唇杷_特的這句話一語點醒夢中人。是啊,終日面對學生、糾結于教學得失差點使自己漸失本色?!蔼毺帯睂τ谖襾碚f是在太難能可貴了,我必須從“里面”帶給自己一點提神鼓勁的東西。就在上周末,我毅然決定一個人留在寂靜空蕩的校園里面。難得周末,有家不回,同事不解,我笑而不答,何不就這樣留下一人靜靜思索的空間,聽聽自己心靈的呼喚。
我的這種獨處勇氣源何?書中布吉蘭的話或許可以解答:如果你對難以指明的事物感到渴望,為不知如何行動感到悲傷,那么毫無疑問,這時你就像所有勢必成長的生物那樣正在成長,升華到更高遠的自我。因了這句話,我的勇氣倍增,同時我也始終記住自己天生不是教師,我需要這樣的付出。
我的主張日語篇十五
今天下午,快遞送來我買的書籍――管建剛的《我的作文教學主張》和《我的作文教學革命》。我要學習了。
先看總序:“孤獨比交往更重要?!薄柏S富的安靜”這是管建剛給成尚榮老師的印象。做一個有故事的老師是他教育人生的追求之一。其實質是希望做一個閃爍生命光彩的老師。他喜歡說一句話是:“做一個有主見的教師?!彼f的主見就是讓學生主動地、愉快的學會寫作文,創(chuàng)造性地寫作文,享受作文。首先,他堅定地認為,寫作文說到底是關注寫作文的那個“人”。寫作無非關涉三種人:一種是教作文的人,即教師;一種是寫作文的`人,即學生;一種是作文里的人。這三種人,“寫作文的那個人”是關鍵,即核心人物。學生既然是作文教學的中核心人物,那么作文教學就應當是他們自己的事。其次,管建剛堅定的認為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白晕冶磉_和與人交流”是別人不能代替的,只能是學生親歷親為親悟親身體驗。
我的主張日語篇十六
如果一本教育方面的書能對一線教師的教學有深刻的實際的影響,那么這樣的書一定是一本好書。我認為《我的作文教學主張》就是這樣的.一本好書。在本書中,作者以樸實但充滿智慧的語言,提出了九大革命性的作文教學主張,它們是:“興趣”重于“技能”;“生活”重于“生成”;“發(fā)現(xiàn)”重于“觀察”;“講評”重于“指導”;“多改”重于“多寫”;“真實”重于“虛構”;“文心”重于“文字”;“課外”重于“課內”;“寫作”重于“閱讀”。
可以說,他提出的每一個主張都讓我深有觸動。
管老師對作前指導的看法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他說:在我看來,百分之九十九的“指導”都是好心辦壞事。讀的時候我就在想:這樣說來,對作文難道就一概不指導了嗎?指導況且寫出歪瓜裂棗的文章,不指導的文章長什么樣,我都不敢想。再往下讀:寫作沒有自由,世上將失去無數(shù)優(yōu)秀的作家,也將失去無數(shù)優(yōu)秀的作品。寫作,要那多的“裹腳布”干什么!是啊,想想我們自己寫出來的東西如果不是發(fā)自內心要表達的,是外力強加給你的,你能寫出活生生的好文章來嗎?學生的每日故事是我最想看的,因為這是他們真實的生活,讀著他們的故事我也好像走進了他們豐富的童年世界,喜怒衰樂,這樣的文章有人指導嗎?再想想每個單元的單元作文,讀起來千篇一律,原來是我指導造的孽啊。學生作文前,套用林語堂的說法,老師的話應該“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寧要真實的貧窮,也不要虛假的繁榮;寧要不完美的真實,也不要虛假的完美,這是對待一切問題應該秉有的求真態(tài)度。作前指導,你還沒見到學生的作文呢,你還沒給病人把脈呢,也沒給病人做化驗,想當然地給病人吃藥,這是什么邏輯?殺人不見血的庸醫(yī)的邏輯。丟了“作前指導”,寫作最需要的,不是技巧,不是知道,是自由,是自在,是自我。重視“作后講評”吧,它“綠色無公害”,它順應學生的寫作步伐,學生需要什么幫助,就給予什么幫助。偏偏,嘿,偏偏作后的“講評”在作文教學界,一直被置于可有可無的位置!關鍵是怎樣操作講評,每個人的都講評嗎,這在50多人的大班可是一個不太實際的問題。也許讀書讀出來了問題才會進一步思考。且往下看:小學生寫好了作文,老師用心研讀學生的作文,“指”出哪句寫得好,句子就該這么寫:那段寫得好,段落就該這么寫;那篇的結構好,結構就該這么處理,作文就該這么寫?!爸浮背瞿睦镉袉栴},什么問題,號召沒有這些問題的同學,一起來幫助解決。潛存這些問題的同學,由此也獲得了潛在的教益。那就是實實在在的“指導”。老師認認真真研讀學生的作文,由學生的作文現(xiàn)頭,引出貼近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域”的作文訓練點,這就是實實在在原“指導”。
學生在前面一路自由歡快地小跑,老師在后面跟著,看著,看到美好的地方,告訴學生,停下,慢慢走欣賞啊。學生摔了個跟頭,老師后面喊,停,有人受傷,原地休息,包扎一下,調整一下。后者,就是以“講評”為核心思想的作文教學。收獲:本學期作文在還沒學之前就讓學生把單元作文寫好,教師系統(tǒng)看完,從中找出精彩之處,叫學生看,學生之間互改,不足之處讓大家?guī)兔Ω恼?。作前不指導,作后重點講評。這一章節(jié)寫得最好,把操作講評課的方法寫得很明白,易于效仿,但須反復琢磨,怎樣才能和自己班情況有機結合。在這一章節(jié)的最后,管老師說:唯一的遺憾,作后講評太累。這次備好的課,下一屆帶班派不上“現(xiàn)買現(xiàn)賣”的用場。但,總得有人去擦亮星星,盡管多么遙遠、多么艱難,作后講評,就是那顆遙遠的星星,我正搭著搖搖欲墜的梯子,擦那顆灰暗的星。
學生作文,少的是“改”?!拔恼率歉某鰜淼摹薄拔恼虏粎挵倩馗摹?,修改對于寫作的重要性,老師們“知道”也只停留于“知道”。切中要害,老師會改還不行,關鍵的是得讓習作者本人會改,要讓他們知道改哪,如何改,這個是最難的。學生寫了一篇又一篇的作文,卻都是在低水平重復,寫得再多,也白搭。要讓每一次的寫作,都到達寫作的極限區(qū)域,進入寫作的潛能區(qū)域?!案摹保瑤缀跏沁M入的唯一途徑。我在疑問了:這樣的改有時間嗎?學生還有這樣那樣的作業(yè),且別說別的,光是語文基礎知識就已經占走了多少時間啊。
我的主張日語篇十七
“作前指導”和“作后講評”是作文課的兩大課型。當前流行的課型是“作前指導”,它主要落在兩點:
1、“指導”學生“寫什么”。
2、“指導”學生“怎樣寫”。
學生作文前,套用林語堂的說法,老師的話應該“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百分之九十的“作前指導”都是好心辦壞事。我不上作前指導,我只上作后講評。
“講評”就是最好的“指導”。它是有了“學生作文”這個文本之后,實打實的“指導”。“講評”課,就是“先學后教”,“以學定教”,“順學而教”。一個不具備系統(tǒng)的作文知識的人,“講評”是點不到位的。
一個老師重視講評了,上好講評課了,對學生的作文狀態(tài)了如指掌,學生的作文絕不會差!
語文老師一定要知道,研讀學生的作文,是作文教學最為有力的起點。
閱讀教學要研究文本,作文教學也要研究文本,研究學生的作文。
講評課,它無法演練,無法磨課,無法反復,“一次性”是它的特征,它與“一勞永逸”無緣。
上好“作后講評”課的三件事:
第一,欣賞。寫作很辛苦,它需要熱情而真切的贊美。
第二,挑剔。講評課不能光講好話,要能指出真切的問題。
第三,訓練。要上好講評課的“練”,老師要有一個寫作訓練系統(tǒng),不具備寫作訓練系統(tǒng),不能一看到學生的作文中的問題就馬上鏈接到一個寫作訓練點,那也枉然。
主張五:“多改”重于“多寫”
一、寫作數(shù)量制約寫作質量。
學生寫了一篇又一篇的作文,卻都在低水平重復,寫得再多,也白搭。要讓每一次寫作,都到達寫作的極限區(qū)域,進入寫作的潛能區(qū)域。“改”,幾乎是進入的唯一途徑。
不要再拿“多寫”來折磨學生。一個在低水平重復自己的人,一個永遠只會做“毛坯”的人,永遠做不了“精品”。教學,要從“寫多”轉向“寫精”。
二、僅僅教給學生方法是不夠的。
修改離不開“讀”;讀,只是必要條件,不是唯一條件。
三、作者是第一修改責任人。
看到有的語文老師,把時間都折騰到寫作文批語上,我很心疼,心疼老師花了時間、精力,得到的回報幾乎等于零;有幾個學生是從老師的評語里,獲得寫作的長進?我還看有的語文老師,不厭其煩地幫學生“改”作文。有幾個學生,看你老師的“改”呢?能從你老師的“改”里琢磨出道道呢?我從不寫公文式的“批語”。我把時間騰出來,研究有效的、有用的“講評”。
作文教學要著重在培養(yǎng)學生自改的能力。重在自改。只有學生自己才最清楚、明白所經歷的事,最清楚、明白內心感受,只有學生自改,才最忠實于自我的本真。
我的主張日語篇十八
最近,學生們的作文扣分很多,于是感慨自己在作文教學方面的能力不足,便找來了管建剛老師的書開始閱讀。
看著書,就讓我聯(lián)想到自己平日的工作過多地關注于學生的基礎知識,不重視學生習作能力的培養(yǎng)。就是等到了作文訓練之前,再急急忙忙地說上幾句沒有深度有話語。
而管老師讓我看到了在作文教學方面不一樣的見解。他把寫作興趣放在第一位。是呀,自己有沒有想到,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是生硬地講解,機械地批改,那還有什么提升空間呢?其實,興趣是最重要的。有了興趣再去談其他的??墒侨缃竦恼n堂,自己總是以自我為中心,不知道應該如何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寫作的積極性,于是,學生們沒有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沒有興趣參加到寫作文的活動中來。
管老師卻進行班級周報的活動,把學生們優(yōu)秀的習作進行改編,發(fā)到班級小報中進行有效地獎勵。學生們都躍躍欲試,家長們也都拭目以待。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墒牵氲玫讲灰粯拥某煽?,必須走一條適合學生的道路,必須讓學生們能夠愿意去嘗試,愿意在這個活動中去體驗一下。
今天,嘗試了一種不同的方式跟學生們一起寫作文,效果稍微好了一些??墒怯行┗A差的同學還是跟不上趟兒,總是在那里亂寫一氣。只寫了幾行字,還有的根本就不動了,無動于衷的樣子。沒辦法了。實在是無語了。
有時候,自己不知道應該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沒有一種有效的方式方法去應對各種突發(fā)的事件。
有時候,只顧著找學生的毛病了,卻沒有想到如何讓他們的內心真正喜歡上習作,真正讓他們把心里想說的話訴諸筆端。應該讓那些正在努力的同學看到他們的進步,看到他們的提升空間,讓每個孩子者做他們最好的自己。
雖然生活中有很多我們不愿意做的事,可是,我們還是要堅守著心中那個夢想,勇敢地走著,走向那個心中的百花園。也許這條路并不平坦,也許還有很多路并未開辟,可是,我們只要努力地走下去,努力地朝著那個目標奮進,我想,最終每個人都會有所收獲,都會受到夢想的青睞,都會感受到堅持的力量的。
我的主張日語篇一
青春的歲月,不會一帆風順;或許青春的道路常遇荊棘,但我們有足夠的信心開拓自己的人生之路;或許青春的天空時有陰霾,但我們有足夠的`勇氣追求自己的一片藍天。
春天到了,兩顆種子躺在肥沃的土地里,開始下面的對話:
第一顆種子說:“我要努力生長,我要向下扎根,還要‘出人頭地’,讓莖葉隨風搖擺,歌頌春天來了——我要感受到春暉照耀臉龐的溫暖,還有晨露滴落花瓣的喜悅?!庇谑?,它努力向上生長。
第二顆種子說:“我沒有那么勇敢,我苦向下扎根也許會碰到硬石;我若用力向上鉆,難保不會被蝸牛吃掉;我若開花結果,只怕小孩看了會將我連根拔起。我還是等情況安全些再作打算吧!”
于是,它繼續(xù)瑟縮在泥土里。幾天后,一只母雞在院子里東啄西啄,這顆種子就這樣進了母雞的肚子。
青春就要像第一顆種子那樣,努力生長,無所顧慮;不要像第二顆種子那樣,被母雞吃到肚子里,做無意義的犧牲。
青春是我們的黃金時期,是成長的關鍵,是人生最艱難時期。只要我們堅持不懈,最終我們的人生劃下了一道耀眼奪目的光彩。
我的主張日語篇二
韓愈出生在一個官宦世家,自幼就因為家風的影響而對文學有著多于常人的興趣和認知。韓愈七歲時就能言,十二歲時就能下筆成文,所以他能夠對文學對當時的文學創(chuàng)作有著自己的見解。韓愈認為當時的文學創(chuàng)作一味地追求對仗工整講究聲律的駢體文,是不利于內容的表達。所以自韓愈開始,就倡導古文運動。
古文運動的兩位領袖。
韓愈所主張倡導的古文運動,不是簡簡單單的創(chuàng)作古時的文章,那樣反而不利于當時文學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而是學習先秦兩漢時期散文創(chuàng)作的精華。韓愈人文文章的一大重要目的和作用,就是說理明道,不是在文章表明做花式的修飾功夫??v觀韓愈自己所創(chuàng)作的詩句文章就可以看出,他的文章有著雄偉的氣勢,說理極為透徹達點,邏輯性思維也是極為清楚清晰的。所以唐時的杜牧將韓愈的文章和杜甫的詩句并稱為“杜詩韓筆”,蘇軾更認為他是“文起八代之衰”。
韓愈主張文學創(chuàng)作要重視內容的表達,這也被他用到自己的文學創(chuàng)作實踐中。韓愈的文章最大的特點就是直言不諱,率真無比,就是敢于講真話,這也是同他積極有為的政治素養(yǎng)相關聯(lián)的。韓愈所創(chuàng)作的《論天旱人饑狀》和《論淮西事宜壯》還有《論佛骨表》都是很好的表現(xiàn),其中《論佛骨表》更是指出了為官的人不敢指出皇帝過錯的事實。這一篇文章還差點要了韓愈的性命,幸虧有人求親,才降為被貶潮州的結局。
韓愈的文學主張無論是對當時還是后世,影響都是巨大的。自南北朝以來的浮華文化,也自此漸漸被拋棄,一股文學清風開始吹起。
韓愈三歲而孤,受兄嫂撫育,早年流離困頓,有讀書經世之志。韓愈作為一代名家,其文學作品可謂汗牛充棟,其中驚世名言更是比比皆是,以下節(jié)選了韓愈作品中部分詩詞加以賞析。
韓愈的詩風在中唐詩壇上開創(chuàng)了一個重要流派,其筆力雄健,氣勢凌厲,這對糾正大歷以來詩壇軟熟淺露的詩風,是有著積極作用的。而《調張籍》就正像詩界異軍突起的一篇宣言,它本身最能體現(xiàn)出韓詩奇崛雄渾的詩風。
詩中韓愈對李白、杜甫的詩歌成就大加贊賞,中唐時期,盛行王孟之流的清麗、清空,而杜甫、李白的作品并不受世人重視,韓愈卻在《調張籍》詩文中對其二人做出了極高的評價,感嘆生于李白、杜甫之后,只好在夢中瞻仰他們的風采,特別是拜讀李白杜甫才華橫溢的詩篇時,便不禁追想起他們興酣落筆的情境。因此在全詩開端便豪言道:“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BR> 詩中第五六兩句,更是具有千古佳句之妙,“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痹娙艘源吮扔鱽韺懩切┩龍D詆毀李、杜的輕薄后生,設喻貼切,形象生新,后世提煉為成語,早已家喻戶曉了。詩中萬丈光焰,磨天巨刃,乾坤間的巨響,太山、長鯨等瑰瑋奇麗的.事物,都被用來設喻,使詩歌磅礴的氣勢和詭麗的境界得到充分的表現(xiàn)。
韓愈是個什么樣的人。
韓愈,人如其名,愈,超越也,前超古人,后無來者,絕非平庸之輩。韓愈其人著實擔當起這個這個名字。而此名的由來也是韓愈幼年時自己所立下的壯言,因其兩位兄長韓會、韓介皆以人字頭的字為名,韓愈遂遵循其規(guī)律,以愈為名,另為其增添了深意。
韓愈三歲而孤,受兄嫂撫育,早年流離困頓,有讀書經世之志,雖孤貧卻刻苦好學。自幼聰慧,飽讀經書,從三歲起就開始識文,每日可記數(shù)千言,不到七歲,就讀完了諸子之著。超凡的天賦和文化素養(yǎng),使他早早就抱定了遠大志向。二十歲赴長安考進士,三試不第。二十五歲才及第進士,逐漸在政壇上施展自己的抱負。
韓愈在科名和仕途上屢受挫折,思想傾向復古。他在政治上反對藩鎮(zhèn)割據,維護唐王朝統(tǒng)一。在思想上提倡儒家正統(tǒng)思想,批判佛老思想。他領導了唐代反駢文的“古文運動”,反對華而不實的形式主義文風。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對后人很有指導意義。他的文章氣勢宏大、豪逸奔放、曲折多姿、新奇簡勁、邏輯嚴整、融會古今,無論是議論、敘事或抒情,都形成獨特的風格,達到前人不曾達到的高度。他的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對韓愈的評價。
韓愈字退之,是唐朝著名的文學家、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韓愈有著極強的思維邏輯,對當時盛行的佛老之學有著自己的看法并且有著自己的一套理論見解,韓愈所總結出來的“道統(tǒng)”一說更是成為宋明理學的先聲。韓愈在政治上也是直言直諫,沒有絲毫的保留和顧及,所以后人對他的評價是極為高的。
同是一個朝代的劉禹錫就評價韓愈是個,三十年內,使得聲名塞天的巨人。李翱曾經和韓愈同時在吏部為官,共同處事過的李翱認為當時只有柳宗元和劉禹錫才能和韓愈相比。而韓愈到宋朝,則更是被世人所推崇,大家歐陽修就對他評價頗高。
歐陽修認為韓愈的文筆無所不可,尤其喜歡用詩句來作文章,不過他又喜歡將談笑、人情、物態(tài)統(tǒng)統(tǒng)賦予在詩中,文筆功力常人難及。歐陽修更推崇韓愈在文學作品中的韻味,出入會合中都是不拘泥的,奇巧難得,就像那些奇險的山峻,越是險峻就越是奇特的耐人尋味。
大文豪蘇軾也是尊崇韓愈,他認為東漢以來,道統(tǒng)早已喪失,文學弊端日益凸顯,即便是唐初的那些房玄齡、杜如晦等大家豪杰們也是不能挽救這種頹勢,唯有韓愈為人先,以一介布衣令天下恢復,重新歸于正道。
可見韓愈是中國歷史上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作為一個文學家,敢于劈開當時浮靡的文學弊端,用氣勢磅礴的詩文重開清新俊朗的文風,回歸古文。而韓愈作為一個個體,又是個正義凌然的大丈夫,在政治上不向權貴低頭,而是敢于發(fā)聲。
我的主張日語篇三
一本書,就是一艘船,能帶人到遠方,到我們平時無法到達的地方?!段业淖魑慕虒W主張》把我?guī)У搅私K吳江,認識了全國著名語文特級教師管建剛。
最初選購這本書,是因為看了此書作者管建剛的個人簡歷:一年大病、兩年養(yǎng)病、三年經商、七代務農、八年村小、九九寒冬,十年板凳。著有《魔法作文營》、《不做教書匠》、《我的作文教學革命》、《一線教師》等教育書籍;創(chuàng)下了帶班兩年,學生發(fā)表作文200余篇的記錄。讀著簡歷,不由地被他的身世所吸引了,于是毫不猶豫地買下了這本《我的作文教學主張》。
書被帶回家,我迫不及待地打開閱讀,當天內一口氣讀完,對有關教育理論書籍如此讀法,是第一次。《我的作文教學主張》若只從書名看似乎不過是本枯燥無味的作文教學理論書籍而已,細讀你會發(fā)現(xiàn)它完全打破舊時理論書籍的寫法,以樸實但充滿智慧的語言,融理論于一個個小故事之中,夾敘夾議地提出作文教學九大革命性主張:“興趣”重于“技能”;“生活”重于“生成”;“發(fā)現(xiàn)”重于“觀察”;“講評”重于“指導”;“多改”重于“多寫”。
他的“作文教學主張”系列,具有的批判性、顛覆性和革命性,無不是對權威的挑戰(zhàn)。當名師們都在研究體驗生成作文指導課,憑著幾節(jié)指導課講遍大江南北,紅遍全國時,身為一名村小教師的管老師卻敢于向名師們提出異議,以其主張“講評重于指導”、“生活重于生成”犀利地評判了“作前指導”的弊病,并提出大凡“作前指導課”百分之九十五均是弊大于利,提出學生作文前,老師的話應該“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只有“作后講評”才是綠色無污染的。管老師的觀點無論是否能得到大家的認可,但這種勇氣與睿智確是令人欽佩!這種創(chuàng)新意識更值得提倡。
管老師說:“我是一個喜歡故事的人,希望每天下班后都能帶回一個故事?!边@句話讓我們發(fā)現(xiàn)管老師對待自己的作文教學主張,當成了自己的人生故事演繹,每一個故事,都在演繹中閃爍著生命的光彩。故事,讓他不斷地在教育實踐中探索、反思、總結,最終達到了成長。管老師的故事讀著平實,當你嘗試著效仿他時,你才會體會故事的感人之處!在主張“多改重于多寫”、“文心重于文字”中,管老師為了培養(yǎng)孩子的寫作興趣、提高作文修改熱情,特辦了一份《班級作文周報》。于是,他的作文課與眾不同,“寫作文”叫做“投稿”。平時的作文課成了投稿課、品讀“周報”課。就這樣來,《班級作文周報》,共辦近500期、500萬字。讀著這些別出心裁的管理制度,我覺得自己讀的不再只是文字,而是管老師的那份愛與執(zhí)著,是孩子們成長路上的微笑與幸福!讀著讀著,我想起了楊九俊教授描述的理想教師的樣子――“是愛,是暖,是詩,是人間的四月天”;想起了楊九俊教授描述的理想學生的樣子――“活潑潑,是在天空展翅的鷹,是在海里飛翔的魚”;想起了楊九俊教授描述的理想學校的樣子――“到處流淌著奶和蜜”。
楊九俊的描述,是所有老師的追求,可這卻是管老師的人生寫照!
我的主張日語篇四
公元8,唐順宗即位,該年號為永貞。唐順宗登基后,大力提拔了王叔文等人,當時柳宗元和同僚王叔文有相同政見,被提拔為禮部員外郎。王叔文和柳宗元等人是改革派人士,他們倡導以新政來治理國家。
在王叔文的推動之下,改革措施很快地在朝廷內推行,他們制定的改革措施有: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柳宗元倡導壓制藩鎮(zhèn)權力。除此之外,為了肅清朝廷腐朽現(xiàn)象,柳宗元等人貶謫了朝廷貪財官員。
不久之后,唐順宗的病情加重,俱文珍為首的宦官首領,認為扳倒改革派的機會來了,便借機聯(lián)合藩鎮(zhèn)力量阻礙改革派進展。并且,想要把改革派在朝勢力一并清除。公元805年4月份,俱文珍聯(lián)合劉光琦等人立李淳為太子,一個月之后,罷免了吳書文翰林學士一職。隨后,王叔文的母親病逝,依照習俗,王叔文回家為母親守喪,俱文珍等人借機逼迫唐順宗禪位于太子李淳,后來歷史將這次政變稱為“永貞內禪”。李淳即位后成為唐憲宗,他掌握政權之后,立馬打擊改革派人士。王叔文被貶謫至渝州司戶,柳宗元被貶謫至永州。不久之后,王叔文被賜死。
這次著名的“永貞新政”前后共持續(xù)180天左右,因為觸犯了貴族權貴派的利益,最終以失敗而告終。
柳宗元來到永州,心中憤懣不平。但是,面對強固的保守派和朝廷奸臣,柳宗元深感心有力而余不足。他將志向寄情于山水之間,創(chuàng)作了很多膾炙人口的名篇。
我的主張日語篇五
編輯同志:
付軍英讀者:依來信所述,金某將你兒子的錢挪作他用的做法是錯誤的,他說你無權過問此事的說法也是錯誤的。
我國《民法通則》第18條規(guī)定:“監(jiān)護人應當履行監(jiān)護職責,保護被監(jiān)護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合法權益,除為被監(jiān)護人的利益外,不得處分被監(jiān)護人的財產?!蹦銉鹤优c爺爺之間就2萬元錢發(fā)生的贈與行為完成后,該筆錢就成了你兒子的個人財產。作為與其共同生活的父親金某,除為兒子的利益外,對該筆財產不享有處分權,而其炒股票顯然不屬于“為兒子的利益”的行為。該條第三款還規(guī)定:“監(jiān)護人不履行監(jiān)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jiān)護人的合法權益的,應當承擔責任;給被監(jiān)護人造成財產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有關人員或者有關單位的申請,撤銷監(jiān)護人的資格?!?BR> 《民法通則》第16條規(guī)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jiān)護人?!薄痘橐龇ā返?6條規(guī)定:“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后,子女無論由父或母直接撫養(yǎng),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彪m然你與金某已經離婚,但你仍然是兒子的法定監(jiān)護人。金某挪用兒子的錢炒股票的行為,是侵害被監(jiān)護人利益的行為。你作為孩子的母親,有權利、也有義務保護未成年兒子的財產。因此,金某以已離婚為由拒絕你過問此事的說法是錯誤的,你有權要求其歸還兒子的2萬元錢,必要時你可以以兒子的名義向法院提起訴訟,相信法院也會支持你的請求的。
我的主張日語篇六
如今,中國已走進了新時代,很多人都富了起來,于是就有了這么一種觀點:“買什么都要買最貴的。”但我的消費主張是“節(jié)約消費,能不花的錢就別花?!?BR> 我為什么這么說呢?
這樣的例子還很多:同車型同性能的東風某款車,顏色一變,價格就增了十多萬;同樣的月餅,多了幾層包裝,便價值上百,普通的燈泡套上一層玻璃,便因為那水晶般的效果價錢翻一倍……這種不值得的消費,不要也罷。
第二,有的物品只是加了個幌子,價格就一飛沖天。這種情況還不如第一種——第一種好歹還增加了商品的價值。這一種商品壓根兒就是頂個幌子誆錢:達芬奇的地板一載上“意大利名貴木材”的帽子便定價幾十萬;養(yǎng)雞場里的雞蛋舉個“散養(yǎng)笨雞蛋”的牌子就2塊一個;臺灣普通橄欖油加上銅葉綠素,再掛個“西班牙進口原裝”的招牌價格就貴得嚇人……正如趙麗蓉、鞏漢林的《打工奇遇》中演的一樣,一盤蘿卜加上“宮廷”二字就值80元;一杯兌水二鍋頭加“宮廷玉液酒”就賣一杯一百八。這種花錢買氣生甚至花錢買罪受的消費,不要也罷。
第三,勤儉節(jié)約是美德?!翱v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秦始皇的驪山墓、阿房宮讓人民怨聲載道;勾踐臥薪嘗膽終于成就霸業(yè);慈禧太后在死后睡的褥子上嵌了1204粒寶石,還挪軍費建頤和園,讓“堂堂大清”在洋人的鐵蹄下受蹂躪……數(shù)千年的分分合合得出教訓一條:正是不該有的高消費導致了民族的敗落,而勤儉節(jié)約才能興國安邦?!安环e跬步,無以致千里”,正是一點一滴的節(jié)約使國家富強!所以我的消費觀點是“節(jié)約消費,能不花的就花“奢侈只是虛華的假象,只有簡樸才能讓幸福更長久。
我的主張日語篇七
孟子在人性,社會觀點,仁政,禮儀,民本,價值觀等多個方面都有不一樣的思想主張。
在民本方面,它的思想是注重民心所向,主張得民心者得天下;。
價值觀方面更是強調自我的一言一行,主張禮儀來約束自我的言行。
孟子的政治主張即是他的民本思想。他認為人民是國家的根本,所以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在政治上的思想和意見,已經經過了春秋時期的孔子的長足發(fā)揚,使得他的主張變得更貼合當時封建社會的需求。
孟子看到齊國爭霸,生靈涂炭,所以他提出君王施行仁政,才能使人民歸附。他認為,君王應當減輕刑罰和賦稅,這樣才能使人民安心耕種,堅持國家的繁榮和穩(wěn)定。他反對土地兼并戰(zhàn)爭,認為戰(zhàn)爭使得人民流離失所。
孟子覺得國君應當想方設法滿足人民對生活的需求,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這樣才能使人民富足。要到達這樣的目的,必須要保證農業(yè)的生產和發(fā)展,人民能夠饑寒無憂,這才是王道的開始。
另外,孟子認為應當對人民實施教育。嚴苛的法律雖然能夠暫時穩(wěn)定國家的秩序,但人民并不是甘心境愿的聽候差遣,唯有從內心上讓他們感受到君王的仁義,他們才會心悅誠服地擁護統(tǒng)治者的地位和國家的安定統(tǒng)一。
政治上,孟子認為君王應當推行王道。所謂的王道,即是和霸道對應。王道的核心思想就是“以德服人”。是一套依靠發(fā)展農業(yè),保障人民生活和對人民教化的政治理論。
可是孟子的政治思想理論過于夢想化,所以沒有被當時的列國君王所采納,所以在無法實現(xiàn)自我的政治抱負后,他回到家鄉(xiāng)和弟子一齊著書立說。從可觀的角度來分析,他的理論,在當時的封建主義社會是具有必須的進取性的。
孟子的政治思想。
在治國方面,在孟子眼里,政治包括三件事?!睹献印けM心下》:“諸侯之寶三,土地,人民,政事。”孟子的政治主張便圍繞這三者展開的。孟子的夢想國也屬于回溯崇拜,因他心中的夢想政治制度是井田制,實際上也是以周代等級制作為其夢想國。
因為孟子游學于齊國稷下學宮,看到齊國如何稱雄天下,便期望做一番像齊桓公與管子那樣的霸業(yè),他便吸收了一些管仲思想。如管子言重民,《管子·牧民》:“政之所行,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民惡憂勞,我佚樂之;民惡貧賤,我富貴之;民惡危墜,我存安之;民惡滅絕,我生育之……故知予之為取者,政之寶也?!泵献右惭灾孛瘢睹献印ち夯萃跸隆罚骸皹访裰畼氛?,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辈⑶?,孟子還進一步用桀紂之所以失天下在于失民心的教訓來說明重民的重要性。《離婁上》:“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在經濟思想方面,管子主張“相地而衰征”,實行分戶經營,以個體生產代替群體耕作,以調動生產者的進取性。孟子則提出了“制民之產”觀點,主張讓生產者有恒產,保護生產者的利益,讓他們安居樂業(yè),無饑寒之憂。而在《孟子·梁惠王上》中所設計的“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的安居藍圖,與管仲實行的“九惠之教”又有著驚人的相似。
也許孟子在稷下學宮中受到法家的影響,也認識到道德與法律各具不一樣的作用?!睹献印るx婁上》:“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泵献右参€收了法家必須對百姓實行教化的主張,《孟子·盡心上》:“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愛之。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并直接指出如果人民只是飽食、曖衣、逸居而無教,便是禽獸,《孟子·滕文公上》:“人之有道也,飽食、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于禽獸。”對于犯罪的人應以教育為主,僅有在教育無效之后才能誅之?!睹献印とf章下》:“教之不改而后誅之?!?BR> 于其市矣;關,譏而不征,則天下之旅皆悅,而愿出于其路矣;耕者,助而不悅,則天下之農皆悅,而愿耕于其野矣;廛,無夫里之市,則天下之民皆悅,愿為之氓矣。……如此,則無敵天下者,天吏也。然而不王者,未有也?!薄睹献印ち夯萃跎稀罚骸安贿`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夸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林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林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能夠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能夠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能夠無饑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請野九一而助,國中什一使自賦。卿以下必有圭田,圭田五十畝,余夫二十五畝。死徒無出鄉(xiāng),鄉(xiāng)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則百姓親睦。方里而井,井九百畝。其中為公田,八家皆私百畝,同養(yǎng)公田。公事畢,然后敢治私事?!?BR> 順帶說一句,亞里士多德在《政治學》中說道:“就一個城邦各種成分的自然配合說,唯有以中產階級為基礎,才能組成最好的政體。中產階級比任何其它階級都較為穩(wěn)定。他們既然不像窮人那樣希圖他人的財物,他們的資產也不像富人那么多得足以引起窮人的覬覦。既不對別人抱有任何陰謀,也不會自相殘害。”[1]這是西方版的“有恒產者有恒心”。
孟子·告子下》:“今之事君者曰:‘我能為君辟土地,充府庫?!裰^良臣,古之所謂民賊也。君不鄉(xiāng)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夷転榫s與國,戰(zhàn)必克?!裰^良臣,古之所謂民賊也。君不鄉(xiāng)道,不志于仁,而求為之強戰(zhàn),是輔桀也。由今之道,無變今之俗,雖與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痹诿献涌磥恚瑑H有牢固地確立起“王政”,才能最終確保政治正義的實現(xiàn),從而維護天下百姓的利益,相反,如果忽略了政治正義的價值標準,即使富國強兵,到頭來也是助紂為虐、為虎作倀而已。
孟子力圖改變君尊臣卑的思想。他認為君臣應當是平等的關系?!睹献印るx婁下》:“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君臣應當如同父子,《孟子·公孫丑下》:“內則為父子,外則為君臣,人之大倫。”君臣各有其責所在,《孟子·離婁上》:“欲為君,盡君道;欲為臣,盡臣道?!鄙踔?,君主應當向臣子學習,《孟子·公孫丑下》:“將大有為之君,必有不召之臣。欲有謀焉,則就之?!蕼谝烈?,學焉而后臣之,故不勞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學焉而后臣之,故不勞而霸?!?BR> 隨著戰(zhàn)國時代出現(xiàn)了一股重視民眾的思潮,孟子異常注意到民心、民意?!睹献印るx婁上》:“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倍岢隽嗣褓F君輕的思想,《孟子·盡心下》:“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甚至,孟子與孔子只是一味地尊王不一樣,孟子還主張對于暴君能夠殺掉,另立新君。如齊宣王說武王伐紂是臣殺其君,孟子辯駁說:“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可見,他對暴君的輕蔑厭惡溢于言表。并且,當鄒國與魯國發(fā)生沖突,鄒國的官吏死了33人,而鄒國的百姓卻對此無動于衷時,鄒穆公對孟子說:“這些百姓看著自我的長官被殺卻不去營救。殺吧,又殺不了那么多;不殺吧,實在可恨。怎樣處置他們才好?”孟子答道:“兇年饑歲時,您的人民年老體弱棄尸于溝壑,年輕力壯的四處逃荒,有上千人,而您的.官吏也不來報告。在上位的人不但不關心老百姓,還殘害他們。此刻他們得到回報的機會了。您有什么能夠責備呢?您若施行仁政,老百姓自然會擁護他們的上司,情愿為保護長官而犧牲?!?BR> 孟子提出一個國家首先必須有人民,否則統(tǒng)治者無人能夠管理,也無人為統(tǒng)治者供給各種生種生活資料?!睹献印る墓稀罚骸盁o君子,莫治野人;無野人,莫養(yǎng)君子?!彼?,君主要保護人民,《孟子·梁惠王上》:“齊宣王問:德何如則能夠王矣?孟子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本饕c人民同憂樂,《孟子·梁惠王下》:“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本鲬斨匾暼嗣竦纳?,使人民的生活有保證,而不應過分剝削老百姓。因為人民有了自我的財產,就會有要求穩(wěn)定的思想。人民沒有穩(wěn)定的收入,心里就不踏實。心里不踏實,就很鋌而走險。等到人民犯了事,就動用刑罰,這就是罔民?!睹献印ち夯萃跎稀罚骸懊骶泼裰a,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見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BR>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孟子主張人人平等,《孟子·離婁上》:“何以異于人哉?堯舜與人同耳”;《孟子·滕文公上》:“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舜何人也,吾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钡献佑峙u墨子的兼愛是無君無父,《孟子·離婁上》:“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狈催^來說,他認為人首先應當愛君愛父,意味著他堅持人應當有等級的存在。
孟子的著作。
孟子,名軻,字子輿,是戰(zhàn)國時期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是孔子儒家學派的繼承和發(fā)揚者,被后世人稱為“亞圣”。他的著作《孟子》是由孟子其本人和他的弟子萬章、公孫丑等匯編而成。
《孟子》一書約創(chuàng)作于公元前250年至150年,與《大學》、《中庸》、《論語》合稱為“四書”。據稱,《孟子》一書是“四書五經”中部頭最大的一部,約有三萬五千多字,共計286章。根據《漢書·藝文志》的記載,《孟子》原著有十一篇,現(xiàn)僅存七篇十四卷。
孟子主要受業(yè)于孔子之孫子思,學成后,他像孔子一樣,游說當時的列國,他主要到過梁、齊、宋、魯?shù)葒?。在游說中,他試圖推行儒家的政治思想,實現(xiàn)他的“仁政”的政治理論。他在齊國當了一段時間的齊宣王的客卿,但他的政治意圖,卻沒有被齊宣王采用。孟子回到家鄉(xiāng),聚眾講學,成書立說。
一開始,《孟子》一書并沒有被列入“經書”的行列。直到五代時期,后蜀的孟昶令人楷書十一經刻石,《孟子》也在其中,這是《孟子》最早被列入經書的開始。宋朝時期,宋太宗又翻刻了十一經。到了南宋孝宗皇帝時,當時的大儒朱熹把《孟子》正式編入“四書”的行列,從此,《孟子》有了一個新的高度。明清時期,《孟子》已經是科舉考試的必考資料了,相當于此刻的教科書。
我的主張日語篇八
儒家的思想主要是以仁為中心,孟子是儒家學派中的代表人物,他主要的思想觀點仁政與儒家學說的仁也是相契合的。從孟子的思想觀點中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孟子屬于儒家學派的人。
儒家中一共有三個比較典型的代表人物,分別是孔子、孟子以及荀子。孟子在儒家中的地位是比較高的',他的地位僅僅次于孔子之下,因此可見孟子的影響力還是很大的。不過他在宋代以前的地位并不是很高,在元朝時,孟子被封為亞圣公后地位就相對提高了不少。
孟子在孔子的思想上加以繼承和弘揚,人們把他和孔子結合的思想稱之為孔孟之道。同時,孟子的思想對儒家的發(fā)展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孟子主要提倡仁政和民貴君輕,這兩種思想也是他后面各種理論的基礎。孟子特別提出統(tǒng)治者在對人民進行統(tǒng)治的時候要注意仁政,無論是在政治還是經濟的各個方面,都要注重實施仁政的措施。
歷朝歷代的統(tǒng)治者都認為自己比百姓的地位高,但是孟子卻提倡百姓的地位要高于君主,君主要先考慮百姓后才考慮自己,體現(xiàn)了“民貴君輕”的觀點,這一觀點對很多統(tǒng)治者都有深刻的影響。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從魏征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中就深刻體會到“民貴君輕”的重要性,從而開創(chuàng)了“貞觀之治”。
我的主張日語篇九
黃庭堅論詩以“不俗”為高標,而要達到這種境界,他強調須多讀書,只有“胸中有萬卷書”,才能“筆下無一點塵俗氣”。黃庭堅對多讀書的強調,并非是為學問而學問,而主要有三層意思:其一在于認真學習、廣泛吸取前人一切好的東西,在融會貫通的基礎上加以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
其二是作為一種學養(yǎng)的積累,以增加詩歌的內涵與意蘊,力去淺俗。其三在于主觀修養(yǎng)和性情的陶冶,培養(yǎng)一種以儒家基本精神為底蘊而又超脫流俗、獨具個性的氣質,為人“不俗”,才能寫出“出塵拔俗”之詩。黃庭堅最為著名的詩歌主張之一“點鐵成金”實際上也與他所強調的主觀修養(yǎng)有關。他在《答洪駒父書》中說:“古之能為文章者,真能陶冶萬物,雖取古人之陳言入于翰墨,如靈丹一粒,點鐵成金也?!边@段話往往被認為是指翻用古人陳言,因此是提倡蹈襲剽竊。
事實上,黃庭堅借用了道家術語,用鐵比喻被陶冶的萬物即詩歌的素材,用金比喻點化后的成品即詩歌,靈丹則比喻詩人的主觀思想和精神修養(yǎng),所以他的意思是說出色的詩人善于將外界的事物拿來為己所用,而關鍵在于有詩人的主觀思想和藝術修養(yǎng)作為統(tǒng)攝萬物的根本,有了這個根本,即使取用古人陳言,也能變舊為新。所以黃庭堅雖然有以故為新之意,但重點在于強調詩人主觀的思想修養(yǎng)和藝術修養(yǎng)。
在對詩歌傳統(tǒng)的選擇過程中,從北宋慶歷時期就被奉為道德和詩歌藝術典范的杜甫其人其詩,經過王安石和蘇軾的大力褒揚,此時進一步得到推尊。黃庭堅曾說:“老杜雖在流落顛沛,未嘗一日不在本朝,故善陳時事,句律精深,超古作者。忠義之氣,感然而發(fā)?!?《潘子真詩話》引)“忠義之氣”與“善陳時事”指出了杜甫的儒家道德追求和其詩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也可看出黃庭堅作詩并非不關注現(xiàn)實,事實上他早期的很多詩作充滿現(xiàn)實關懷和批判精神;隨著文字獄的不斷增多,黃庭堅的詩歌觀念才有所改變,主張詩歌當吟詠情性,而“非強諫爭于庭,怨忿詬于道,怒鄰罵座之為也”。
(《書王知載朐山雜詠后》)這一反對直刺現(xiàn)實的詩歌態(tài)度在政治形勢日趨嚴峻的北宋后期為江西詩人所普遍接受?!熬渎删睢钡脑u價則體現(xiàn)出黃庭堅對杜甫詩歌藝術的服膺。他對杜甫在煉字、造句、謀篇等方面的藝術特點以及杜詩的藝術境界都有許多細致的分析,而在這些分析中往往見出他自身的審美追求和宋詩的時代精神,如他對杜詩“無一字無來處”、“平淡而山高水深”等評價,實際上體現(xiàn)了他本人重讀書、提倡以故為新以及宋人追求平淡有味、涵詠深沉的審美境界的`特點。
黃庭堅以其鮮明的詩學主張和體現(xiàn)宋詩美學風范的卓越詩歌成就而為詩壇所矚目,更由于他為后輩詩人提供了具體的創(chuàng)作門徑,使他們有詩法可循,黃庭堅因此受到眾多學詩者的擁戴。陳師道即盡焚舊作,轉學黃詩。而他的創(chuàng)作實績使他很快與黃庭堅一起成為這一詩派的核心。
黃庭堅簡介。
黃庭堅(1045~1105),中國北宋書法家、文學家。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涪翁,分寧(今江西省修水縣)人。治平三年(1066)進士,歷官集賢校理、著作郎、秘書丞、涪州別駕、吏部員外郎。曾與秦觀、張耒、晁補之游蘇軾之門,號稱蘇門四學士。黃庭堅又工文章,擅長詩歌,為江西詩派之宗。著有《山谷集》。
黃庭堅書法初以宋代周越為師,后來受到顏真卿、懷素、楊凝式等人的影響,又受到焦山《瘞鶴銘》書體的啟發(fā),行草書形成自己的風格。黃庭堅大字行書凝練有力,結構奇特,幾乎每一字都有一些夸張的長畫,并盡力送出,形成中宮緊收、四緣發(fā)散的嶄新結字方法,對后世產生很大影響。在結構上明顯受到懷素的影響,但行筆曲折頓挫,則與懷素節(jié)奏完全不同。在他以前,圓轉、流暢是草書的基調,而黃庭堅的草書單字結構奇險,章法富有創(chuàng)造性,經常運用移位的方法打破單字之間的界限,使線條形成新的組合,節(jié)奏變化強烈,因此具有特殊的魅力,成為北宋書壇杰出的代表,與蘇軾成為一代書風的開拓者。后人所謂宋代書法尚意,就是針對他們在運筆、結構等方面更變古法,追求書法的意境、情趣而言的。黃庭堅與蘇軾、米芾、蔡襄等被稱為宋四家。
黃庭堅對書法藝術發(fā)表了一些重要的見解,大都散見于《山谷集》中。他反對食古不化,強調從精神上對優(yōu)秀傳統(tǒng)的繼承,強調個性創(chuàng)造;注重心靈、氣質對書法創(chuàng)作的影響;在風格上,反對工巧,強調生拙。這些思想,都可以與他的創(chuàng)作相印證。
流傳黃庭堅的書法,小字行書以《嬰香方》、《王長者墓志稿》、《瀘南詩老史翊正墓志稿》等為代表,書法圓轉流暢,沉靜典雅。大字行書有《黃州寒食詩卷跋》、《伏波神祠字卷》、《松風閣詩》等,都是筆畫遒勁郁拔,而神閑意秾,表現(xiàn)出黃書的特色。草書有《李白憶舊游詩卷》、《諸上座帖》等,結字雄放瑰奇,筆勢飄動雋逸,在繼承懷素一派草書中,表現(xiàn)出黃書的獨特面貌。此外黃庭堅的書法還有《伯夷叔齊墓碑》、《狄梁公碑》、《游青原山詩》、《龍王廟記》、《題中興頌后》等。
我的主張日語篇十
最近,學生們的作文扣分很多,于是感慨自己在作文教學方面的能力不足,便找來了管建剛老師的書開始閱讀。
看著書,就讓我聯(lián)想到自己平日的工作過多地關注于學生的基礎知識,不重視學生習作能力的培養(yǎng)。就是等到了作文訓練之前,再急急忙忙地說上幾句沒有深度有話語。
而管老師讓我看到了在作文教學方面不一樣的見解。他把寫作興趣放在第一位。是呀,自己有沒有想到,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是生硬地講解,機械地批改,那還有什么提升空間呢?其實,興趣是最重要的。有了興趣再去談其他的。可是如今的課堂,自己總是以自我為中心,不知道應該如何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寫作的積極性,于是,學生們沒有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沒有興趣參加到寫作文的活動中來。
管老師卻進行班級周報的活動,把學生們優(yōu)秀的習作進行改編,發(fā)到班級小報中進行有效地獎勵。學生們都躍躍欲試,家長們也都拭目以待。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可是,要想得到不一樣的成績,必須走一條適合學生的道路,必須讓學生們能夠愿意去嘗試,愿意在這個活動中去體驗一下。
今天,嘗試了一種不同的方式跟學生們一起寫作文,效果稍微好了一些??墒怯行┗A差的同學還是跟不上趟兒,總是在那里亂寫一氣。只寫了幾行字,還有的根本就不動了,無動于衷的樣子。沒辦法了。實在是無語了。
有時候,自己不知道應該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沒有一種有效的方式方法去應對各種突發(fā)的事件。
有時候,只顧著找學生的毛病了,卻沒有想到如何讓他們的內心真正喜歡上習作,真正讓他們把心里想說的話訴諸筆端。應該讓那些正在努力的同學看到他們的進步,看到他們的提升空間,讓每個孩子者做他們最好的自己。
雖然生活中有很多我們不愿意做的事,可是,我們還是要堅守著心中那個夢想,勇敢地走著,走向那個心中的百花園。也許這條路并不平坦,也許還有很多路并未開辟,可是,我們只要努力地走下去,努力地朝著那個目標奮進,我想,最終每個人都會有所收獲,都會受到夢想的青睞,都會感受到堅持的力量的。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我的主張日語篇十一
1,我們主張和鄰國和睦相處,友好往來。
2,我國政府一向主張通過談判解決國際爭端。
3,他從來沒有自己的主張,只會隨聲附合。
4,中國政府一貫主張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核武器。
5,那些政客對他們的政治主張總要大吹大擂,目的是為了當選。
6,他曾提出“教育救國”的主張,并身體力行十余年。
7,我國的政策是鼓勵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但是決不主張搞邪門歪道。
8,我們歷來主張依靠人民群眾大家動手,反對只是少數(shù)人發(fā)號施令。
9,荀子主張富國必須強本節(jié)用,開源節(jié)流。
10,他委曲求全地放棄自己的主張,采納了對方的意見。
11,此人顯然執(zhí)而不化,很難改變他的主張。
12,當然,那一派也是主張理想教育,喜歡高談闊論的人物。
13,孔子主張寫文章不語怪力亂神。
14,做事我們要有自己的主張,東施效顰往往達不到目的的。
15,這件事,他沒有請示上級就自作主張?zhí)幚砹耍瑏砹藗€先斬后奏。
16,會考試題泄漏,一時鬧得滿城風雨,有人主張重新考一次,也有人主張?zhí)幜P當事人。
17,能符合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主張才有力量,否則無論你如何能神通廣大,也都是徒然的。
18,那種在藝術風格上揚此抑彼,甚至主張定于一尊的論調,是最妨礙“百花齊放”的。
19,主張上述監(jiān)管措施的倡導者同樣慷慨激昂。
20,我們主張任人唯賢,反對任人唯親。
21,主張待嫡的少數(shù)人由于作賊心虛,也就不敢堅持。
22,馬寅初不識時務,主張控制人口,結果被貶回家。
23,以康有為為首的維新派,主張革故鼎新。
24,他不再趾高氣揚,盛氣凌人,獨斷獨行,自作主張了。
26,張家是本地的巨富,王先生可稱入幕之賓,張家事無論大小,必請他作主張。
27,在外人看來,他倆是一對形影不離的`夫妻,其實他們常常自作主張,對彼此滿不在乎。
28,作為一個黨員,必須認真執(zhí)行黨的決議和指示,而不能自作主張,各行其是。
29,他的引證根本站不住腳,因為他沒有搞懂所引文章的基本主張,只不過斷章取義地加以引用罷了。
30,他的引語根本站不住腳,因為他沒有搞懂所引文章的基本主張,只不過斷章取義地加以引用罷了。
31,國人主張以理服人,而小日本卻不以為然,所以它動輒向外派兵。
32,道家的主張很好,但垂拱而治的國家從來就沒有。
33,以康有為為首的維新派,主張鋼筋鐵骨。
34,我們主張把問題擺到桌面上尋求解決的辦法,不要搞假象來粉飾太平。
35,在階級社會里而主張民胞物與,是不實際的。
36,我們主張世界各國一律平等,反對以大欺小,倚強凌弱。
37,老師采納了同學們的主張。
38,王經理的助理小張,經常背著王先生自做主張,對這種喧賓奪主的越權行為,公司職工都有怨言。
39,他委曲求全地放棄自己的主張,採納了對方的意見。
40,劉彤和何笑是一對形影不離的好朋友,需要她們共同完成的事,她們從不自作主張,總是要經過商量之后,才會把事定下來。
41,你若對一件事有意見,就應該標新立異,提出獨出心裁的主張,想出與眾不同的辦法,想出你自己的辦法,只有革故鼎新,才能得到更好,更新的方案。
42,提出這樣的主張,也不是我個人的標新立異,是幾個人經過一番討論商議的。學而得智,得智,方能觸類旁通,革故鼎新,鼎新,方能標新立異。
43,儒家主張推行“仁”政,垂拱而治。
44,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fā)后,中華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中國共產黨適時地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正確主張,得到全國民眾的擁護。
45,白居易的詩以老嫗能解惟其特色,和主張用字的韓愈有很大的差別。
46,又蠢又愛自作主張的人,算是見識了。
47,一份關于新無線科技對健康和環(huán)境影響的歐洲議會報告主張“警惕原則”,即:在所有的不利影響沒有弄清楚之前,一切按兵不動。
48,世間總會有些事情不像我們想的那樣,生活在一個簡單粗暴的世界,內心要保持地柔軟安寧。這本書里不講大道理,沒有教條指南,只是與你分享一些心靈平和的主張、與世界相處的態(tài)度和擁有幸福的提醒,讓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49,不管什么事,他總有自己的意見,除非被人駁斥到體無完膚,他決不輕易放棄自己的主張和看法。
50,此人顯然執(zhí)而不化,很難改變他的主張。
我的主張日語篇十二
“微生活”,顧名思義,微電影般的生活,這種主張,是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
如果我是一名攝影師,我會帶著我的相機,走遍世界大大小小的角落,在世界的每一個經緯,交識形形色色的人物。就算筋疲力盡,等到耄耋之年,在一個日光熹微的午后,捧一杯清茶,咧著早掉光了牙的嘴巴,像個孩子一樣“吃吃”地笑,一張張翻看泛黃的相片,用皺巴巴的手指著相片上青澀的自己,如電影般一一回放,真是美妙極了。
紅日高懸,嗅茉莉幾許,擷一朵放心上。
初夏,六月的天還不見得燥熱?;ㄏ憷`綣著溫柔,就連陽光都不顯得刺眼了。我拿著相機,踱著慵懶的步子,不知不覺由著雙腳帶我來到某所學校。大門緊閉,早已拉起警戒線。警戒線內,是考生的奮筆疾書;警戒線外,是家長的焦急等待??v然紅日高懸,亦有茉莉清香,小小的一方樹蔭投下片片陰涼。我忍不住舉起相機拍下這一瞬。在學校這個場景,學生只是學生,但再出色的商業(yè)精英或勤勞憨厚的工人,他們的角色只有一個——操心大半輩子的父母。
心事微涼,繪難妄虛枉,重疊淺淺憂傷。
課堂上,是老師唾沫橫飛地講課;課堂外,是同學互助或競爭的身影。他們或打鬧或談笑,有一種“友誼”的情愫在恣然生長。考場上,分分必爭,暗暗較勁;考試后,談笑風生,描繪宏圖。在矛盾的青春期,結識一個個爛漫的朋友,在最好的年紀遇見最好的他們,不只是過客。在這個矛盾的年齡,也許會有數(shù)不清的心事和憂傷,笑過、哭過,修補過傷痕累累的傷口,再跳、再奔跑,一切都會好起來。在教室這個場景,再頑劣的孩子都有同一個身份——學生。
“微生活”,顧名思義,微電影般的生活,這種主張,是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人生如戲,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專屬主演。或精彩,或悲戚,正連載,已完結,憑你掌握。哪怕臺下沒有觀眾沒有鮮花,臺上的.幕布如何破舊,舞臺如何劣質,請記住這是你的獨角戲,也請演出自我,活出真實。微生活,簡簡單單、轟轟烈烈地生活?;ㄩ_花落,云卷云舒,日升日綴,潮起潮落,都是自然之定律。朋友,別擔心,花有再開之時,葉有再綠之日,就算今天撕心裂肺地嚎啕大哭,明天也請微笑著?!懊娉蠛?,春暖花開”,微生活這部戲,請一定演下去。
我的主張日語篇十三
我感恩!我感恩爸爸媽媽,是他們讓我來到這個美麗的世界;我感恩爺爺奶奶,是他們在我最無助的時候給予我安慰;我感恩!我感恩伙伴們,是他們讓我體會到友誼。我還要感恩,我要感恩我的老師。
紛紛揚揚的思緒如同一支鋼筆,寫出我對您的感激,寫出我對您的敬佩,寫出我對您的贊美。
我們可曾想過,當我們正在甜蜜的夢鄉(xiāng)時,是誰在孜孜不倦的批改作業(yè)?當我們正和小伙伴玩得開心時,是誰在不厭其煩的備課?當我們遇到難題時,是誰在耐心的為我們指點迷津?正是您啊!敬愛的老師!
一天老師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在一個崇山峻嶺的邊遠山村,村里小學條件太差,沒有一個公辦老師去哪里工作。村領導怕耽誤孩子們的前程,于是自籌資金請了一個代課教師,這個老師一教就是幾十年,培養(yǎng)出了一批批大學生。眼看就要退休了,突然一天,學校來了一個大學生來頂替他的工作,這個老師是他以前教的.一個學生。由于這個老師是代課教師,沒有保障,老師只好放棄了工作回家耕田種地。聽了故事后,我才知道我們的老師的愛是無私的。他們不會把自己的知識留下,只會毫無保留的傳授給他的學生,希望學生能成大器,哪怕是頂替了自己的位置也好。
有人說,您像蠟燭,照亮了別人,燃燒了自己。我要說,照亮別人的火焰會永遠燃燒。有人說,您像石子,默默的鋪筑歷史的跑道。我要說,鋪筑大路的石子,與青山一樣不老。有人說,您是辛勤的園丁,教育了別人,獻出了青春。我要說,辛勤的園丁也會永遠不老。
老師,您辛苦了!我不知道該怎樣報答您,但我卻知道我進步了,你臉上露出的笑容。那笑容比綻放的鮮花還美,比那每天早晨的第一縷陽光還燦爛。
我感恩!我感恩我敬愛的老師!
我的主張日語篇十四
出于教書育人的需求,閱讀教育著作成了業(yè)余的習慣之一。辦公室里擺了許多的著作,也確實有很多書令人愛不釋手,但最先拿起的來閱讀的卻是《我的教學勇氣》,不僅因它是《教學勇氣》的姊妹篇而心向往之,也因為在此階段,“勇氣”一詞與我的教學心理不謀而合。
我生來不像蘇珊·埃瑟麗姬被她的大學導師贊為“你天生就是教師”,也不像多數(shù)人那樣充滿自信和勇氣,但我該努力地使自己成為后天的教師。作為剛踏上講臺的新教師,我有滿腔的熱情,在這熱情還沒消逝前,我必須為多數(shù)人的預言做好準備,我不想自己為師多年后就消極懈怠。
《我的教學勇氣》第一篇“轉向內部:維系我們獨有的心靈”里一個個真實的故事著實令人動容。我驚詫他們的經歷和內心體驗竟也能在我的身上找到,原來教學旅途上我并不孤單,任何一個老師都會有焦慮與愁苦的,那些優(yōu)秀教師也不例外,這樣想以后心情似乎舒坦了一些。從教以來,我常常思索要如何改進教學,如何更好的管理課堂,如何提升自己的教學素養(yǎng),卻始終無果。因為我始終被教學瑣事束縛而不能真正轉向自己的心靈深處聽聽自己的心聲更不用說走向外界求助于他人?!皼]有獨處,與人頻繁來往是倍感傷神,最終可能使人漸失本色。你不能天天為了別人與別人吃飯,總得從里面帶給你一點提神鼓勁的東西?!弊髡叻唇杷_特的這句話一語點醒夢中人。是啊,終日面對學生、糾結于教學得失差點使自己漸失本色?!蔼毺帯睂τ谖襾碚f是在太難能可貴了,我必須從“里面”帶給自己一點提神鼓勁的東西。就在上周末,我毅然決定一個人留在寂靜空蕩的校園里面。難得周末,有家不回,同事不解,我笑而不答,何不就這樣留下一人靜靜思索的空間,聽聽自己心靈的呼喚。
我的這種獨處勇氣源何?書中布吉蘭的話或許可以解答:如果你對難以指明的事物感到渴望,為不知如何行動感到悲傷,那么毫無疑問,這時你就像所有勢必成長的生物那樣正在成長,升華到更高遠的自我。因了這句話,我的勇氣倍增,同時我也始終記住自己天生不是教師,我需要這樣的付出。
我的主張日語篇十五
今天下午,快遞送來我買的書籍――管建剛的《我的作文教學主張》和《我的作文教學革命》。我要學習了。
先看總序:“孤獨比交往更重要?!薄柏S富的安靜”這是管建剛給成尚榮老師的印象。做一個有故事的老師是他教育人生的追求之一。其實質是希望做一個閃爍生命光彩的老師。他喜歡說一句話是:“做一個有主見的教師?!彼f的主見就是讓學生主動地、愉快的學會寫作文,創(chuàng)造性地寫作文,享受作文。首先,他堅定地認為,寫作文說到底是關注寫作文的那個“人”。寫作無非關涉三種人:一種是教作文的人,即教師;一種是寫作文的`人,即學生;一種是作文里的人。這三種人,“寫作文的那個人”是關鍵,即核心人物。學生既然是作文教學的中核心人物,那么作文教學就應當是他們自己的事。其次,管建剛堅定的認為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白晕冶磉_和與人交流”是別人不能代替的,只能是學生親歷親為親悟親身體驗。
我的主張日語篇十六
如果一本教育方面的書能對一線教師的教學有深刻的實際的影響,那么這樣的書一定是一本好書。我認為《我的作文教學主張》就是這樣的.一本好書。在本書中,作者以樸實但充滿智慧的語言,提出了九大革命性的作文教學主張,它們是:“興趣”重于“技能”;“生活”重于“生成”;“發(fā)現(xiàn)”重于“觀察”;“講評”重于“指導”;“多改”重于“多寫”;“真實”重于“虛構”;“文心”重于“文字”;“課外”重于“課內”;“寫作”重于“閱讀”。
可以說,他提出的每一個主張都讓我深有觸動。
管老師對作前指導的看法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他說:在我看來,百分之九十九的“指導”都是好心辦壞事。讀的時候我就在想:這樣說來,對作文難道就一概不指導了嗎?指導況且寫出歪瓜裂棗的文章,不指導的文章長什么樣,我都不敢想。再往下讀:寫作沒有自由,世上將失去無數(shù)優(yōu)秀的作家,也將失去無數(shù)優(yōu)秀的作品。寫作,要那多的“裹腳布”干什么!是啊,想想我們自己寫出來的東西如果不是發(fā)自內心要表達的,是外力強加給你的,你能寫出活生生的好文章來嗎?學生的每日故事是我最想看的,因為這是他們真實的生活,讀著他們的故事我也好像走進了他們豐富的童年世界,喜怒衰樂,這樣的文章有人指導嗎?再想想每個單元的單元作文,讀起來千篇一律,原來是我指導造的孽啊。學生作文前,套用林語堂的說法,老師的話應該“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寧要真實的貧窮,也不要虛假的繁榮;寧要不完美的真實,也不要虛假的完美,這是對待一切問題應該秉有的求真態(tài)度。作前指導,你還沒見到學生的作文呢,你還沒給病人把脈呢,也沒給病人做化驗,想當然地給病人吃藥,這是什么邏輯?殺人不見血的庸醫(yī)的邏輯。丟了“作前指導”,寫作最需要的,不是技巧,不是知道,是自由,是自在,是自我。重視“作后講評”吧,它“綠色無公害”,它順應學生的寫作步伐,學生需要什么幫助,就給予什么幫助。偏偏,嘿,偏偏作后的“講評”在作文教學界,一直被置于可有可無的位置!關鍵是怎樣操作講評,每個人的都講評嗎,這在50多人的大班可是一個不太實際的問題。也許讀書讀出來了問題才會進一步思考。且往下看:小學生寫好了作文,老師用心研讀學生的作文,“指”出哪句寫得好,句子就該這么寫:那段寫得好,段落就該這么寫;那篇的結構好,結構就該這么處理,作文就該這么寫?!爸浮背瞿睦镉袉栴},什么問題,號召沒有這些問題的同學,一起來幫助解決。潛存這些問題的同學,由此也獲得了潛在的教益。那就是實實在在的“指導”。老師認認真真研讀學生的作文,由學生的作文現(xiàn)頭,引出貼近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域”的作文訓練點,這就是實實在在原“指導”。
學生在前面一路自由歡快地小跑,老師在后面跟著,看著,看到美好的地方,告訴學生,停下,慢慢走欣賞啊。學生摔了個跟頭,老師后面喊,停,有人受傷,原地休息,包扎一下,調整一下。后者,就是以“講評”為核心思想的作文教學。收獲:本學期作文在還沒學之前就讓學生把單元作文寫好,教師系統(tǒng)看完,從中找出精彩之處,叫學生看,學生之間互改,不足之處讓大家?guī)兔Ω恼?。作前不指導,作后重點講評。這一章節(jié)寫得最好,把操作講評課的方法寫得很明白,易于效仿,但須反復琢磨,怎樣才能和自己班情況有機結合。在這一章節(jié)的最后,管老師說:唯一的遺憾,作后講評太累。這次備好的課,下一屆帶班派不上“現(xiàn)買現(xiàn)賣”的用場。但,總得有人去擦亮星星,盡管多么遙遠、多么艱難,作后講評,就是那顆遙遠的星星,我正搭著搖搖欲墜的梯子,擦那顆灰暗的星。
學生作文,少的是“改”?!拔恼率歉某鰜淼摹薄拔恼虏粎挵倩馗摹?,修改對于寫作的重要性,老師們“知道”也只停留于“知道”。切中要害,老師會改還不行,關鍵的是得讓習作者本人會改,要讓他們知道改哪,如何改,這個是最難的。學生寫了一篇又一篇的作文,卻都是在低水平重復,寫得再多,也白搭。要讓每一次的寫作,都到達寫作的極限區(qū)域,進入寫作的潛能區(qū)域?!案摹保瑤缀跏沁M入的唯一途徑。我在疑問了:這樣的改有時間嗎?學生還有這樣那樣的作業(yè),且別說別的,光是語文基礎知識就已經占走了多少時間啊。
我的主張日語篇十七
“作前指導”和“作后講評”是作文課的兩大課型。當前流行的課型是“作前指導”,它主要落在兩點:
1、“指導”學生“寫什么”。
2、“指導”學生“怎樣寫”。
學生作文前,套用林語堂的說法,老師的話應該“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百分之九十的“作前指導”都是好心辦壞事。我不上作前指導,我只上作后講評。
“講評”就是最好的“指導”。它是有了“學生作文”這個文本之后,實打實的“指導”。“講評”課,就是“先學后教”,“以學定教”,“順學而教”。一個不具備系統(tǒng)的作文知識的人,“講評”是點不到位的。
一個老師重視講評了,上好講評課了,對學生的作文狀態(tài)了如指掌,學生的作文絕不會差!
語文老師一定要知道,研讀學生的作文,是作文教學最為有力的起點。
閱讀教學要研究文本,作文教學也要研究文本,研究學生的作文。
講評課,它無法演練,無法磨課,無法反復,“一次性”是它的特征,它與“一勞永逸”無緣。
上好“作后講評”課的三件事:
第一,欣賞。寫作很辛苦,它需要熱情而真切的贊美。
第二,挑剔。講評課不能光講好話,要能指出真切的問題。
第三,訓練。要上好講評課的“練”,老師要有一個寫作訓練系統(tǒng),不具備寫作訓練系統(tǒng),不能一看到學生的作文中的問題就馬上鏈接到一個寫作訓練點,那也枉然。
主張五:“多改”重于“多寫”
一、寫作數(shù)量制約寫作質量。
學生寫了一篇又一篇的作文,卻都在低水平重復,寫得再多,也白搭。要讓每一次寫作,都到達寫作的極限區(qū)域,進入寫作的潛能區(qū)域。“改”,幾乎是進入的唯一途徑。
不要再拿“多寫”來折磨學生。一個在低水平重復自己的人,一個永遠只會做“毛坯”的人,永遠做不了“精品”。教學,要從“寫多”轉向“寫精”。
二、僅僅教給學生方法是不夠的。
修改離不開“讀”;讀,只是必要條件,不是唯一條件。
三、作者是第一修改責任人。
看到有的語文老師,把時間都折騰到寫作文批語上,我很心疼,心疼老師花了時間、精力,得到的回報幾乎等于零;有幾個學生是從老師的評語里,獲得寫作的長進?我還看有的語文老師,不厭其煩地幫學生“改”作文。有幾個學生,看你老師的“改”呢?能從你老師的“改”里琢磨出道道呢?我從不寫公文式的“批語”。我把時間騰出來,研究有效的、有用的“講評”。
作文教學要著重在培養(yǎng)學生自改的能力。重在自改。只有學生自己才最清楚、明白所經歷的事,最清楚、明白內心感受,只有學生自改,才最忠實于自我的本真。
我的主張日語篇十八
最近,學生們的作文扣分很多,于是感慨自己在作文教學方面的能力不足,便找來了管建剛老師的書開始閱讀。
看著書,就讓我聯(lián)想到自己平日的工作過多地關注于學生的基礎知識,不重視學生習作能力的培養(yǎng)。就是等到了作文訓練之前,再急急忙忙地說上幾句沒有深度有話語。
而管老師讓我看到了在作文教學方面不一樣的見解。他把寫作興趣放在第一位。是呀,自己有沒有想到,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是生硬地講解,機械地批改,那還有什么提升空間呢?其實,興趣是最重要的。有了興趣再去談其他的??墒侨缃竦恼n堂,自己總是以自我為中心,不知道應該如何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寫作的積極性,于是,學生們沒有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沒有興趣參加到寫作文的活動中來。
管老師卻進行班級周報的活動,把學生們優(yōu)秀的習作進行改編,發(fā)到班級小報中進行有效地獎勵。學生們都躍躍欲試,家長們也都拭目以待。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墒牵氲玫讲灰粯拥某煽?,必須走一條適合學生的道路,必須讓學生們能夠愿意去嘗試,愿意在這個活動中去體驗一下。
今天,嘗試了一種不同的方式跟學生們一起寫作文,效果稍微好了一些??墒怯行┗A差的同學還是跟不上趟兒,總是在那里亂寫一氣。只寫了幾行字,還有的根本就不動了,無動于衷的樣子。沒辦法了。實在是無語了。
有時候,自己不知道應該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沒有一種有效的方式方法去應對各種突發(fā)的事件。
有時候,只顧著找學生的毛病了,卻沒有想到如何讓他們的內心真正喜歡上習作,真正讓他們把心里想說的話訴諸筆端。應該讓那些正在努力的同學看到他們的進步,看到他們的提升空間,讓每個孩子者做他們最好的自己。
雖然生活中有很多我們不愿意做的事,可是,我們還是要堅守著心中那個夢想,勇敢地走著,走向那個心中的百花園。也許這條路并不平坦,也許還有很多路并未開辟,可是,我們只要努力地走下去,努力地朝著那個目標奮進,我想,最終每個人都會有所收獲,都會受到夢想的青睞,都會感受到堅持的力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