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試題分析報告(模板13篇)

字號:

    報告的語言應該簡明扼要,結構清晰,便于讀者理解和閱讀。報告的語言應該客觀、準確、簡練,盡可能避免使用模糊和主觀性的表述。借鑒以下范文,你將能更好地理解報告的格式、內容和語言表達方式。
    高考語文試題分析報告篇一
    三、(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題。
    廖剛字用中,南劍州順昌人。宣和初,自漳州司錄除國子錄,擢監(jiān)察御史。時蔡京當國,剛論秦無所避。以親老求補外,出知興化軍。欽宗即位,以右正言召。丁父憂,服闋,除工部員外郎,以母疾辭。紹興元年,盜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順昌民以剛為命。剛喻從盜者使反業(yè),既而他盜入順昌,部使都檄剛撫定,剛遣長子遲喻賊,賊知剛父子有信義,亦散去。尋召為吏部員外郎,言:“古者天子必有親兵自將,所以備不虞而強主威。愿稽舊制,選精銳為親兵,居則以為衛(wèi),動則以為中軍,此強干弱枝之道?!庇盅裕骸皣移D難已極,今方圖新,若會稽誠非久駐之地。請經營建康,親擁六師往為固守計,以杜金人窺伺之意、”丁母憂,服闋,復拜給事中。剛言:“國不可一日無兵,兵不可一日無食。今諸將之兵備江、淮,不知幾萬,初無儲蓄,日待哺于東南之轉餉,浙民已因,欲救此患莫屯田?!币颢I三說,將校有能射耕,當加優(yōu)賞,每耕田一頃,與轉一資,百姓愿耕,假以糧種,復以租賦。上令都督府措置。時朝廷推究章@、蔡卞誤國之罪,追貶其身,仍詔子孫毋得官中朝。至是章杰自崇道觀知婺州,章僅自太府丞提舉江東茶鹽事。剛封還詔書,謂即如此,何以示懲,乃并與祠。時徽宗已崩,上遇朔望猶率群臣遙拜洲圣,剛言:“禮有隆殺,兄為君則君之,己為君則兄之可也。望勉抑圣心,但歲時行家人禮于內庭。”從之。鄭億年與秦檜有連而得美官,剛顯疏其惡,檜銜之。金人叛盟,剛乞起舊相之有德望者,處以近藩,檜聞之曰:“是欲置我何地耶?”改工部尚書,而以王次翁為中丞。初,邊報至,從官會都堂,剛謂億年曰:“公以百口保金人,今已背約,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億年奉祠去。明年致仕。以紹興十三年卒。
    (節(jié)選自《宋史?廖剛傳》)。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部使者檄剛撫定檄:文告。
    b.剛遣長子遲喻賊喻:開導。
    c.愿稽舊制,選精銳為親兵稽:查考。
    d.以杜金人窺伺之意杜:制止。
    a.b.。
    c.d.。
    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廖剛是南劍州人,任監(jiān)察御史時正值蔡京當權。他敢于直言,秦事議論無所避忌。又很孝順雙親,以親老求往地方任職,父親去世后又因母親病辭任工部員外郎。
    b.廖剛認為古代天子親自率軍,是為防備不測增強主威。當今也應精選親兵,平時守衛(wèi),戰(zhàn)時打仗。他又認為,當前國家危難,應率軍往建康固守,防備金人入侵。
    c.廖剛提出國不可一日無兵,兵不可一日無食,如今儲將率領部隊布于江淮之間,人多糧少,因而要重耕戰(zhàn)、行屯田,將校若即能打仗又能種田,應當給以優(yōu)待。
    d.廖剛敢于直言,鄭億年因秦檜的關系而得美官,廖剛上疏奏其惡行,秦檜因此忌恨廖剛。金人叛盟,廖剛起用有德望的舊相,以遏制秦檜,又引起秦檜的強烈不滿。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考語文試題分析報告篇二
    (以100分為滿分)。
    作文題:
    1.我學習了毛主席著作以后。
    2.一位革命前輩的事跡鼓舞了我(任擇一題)。
    注意事項:
    1.要分段、標點。
    2.字跡要清楚,卷面要整潔。
    3.不要用詩歌的形式寫。
    二
    (以100分為滿分)。
    把下面兩段文言文用現代漢語翻譯出來:
    1.江湖間唯畏大風冬月風作有漸船行可以為備唯盛夏風起于顧盼間往往罹難曾間江國賈人有一術可免此患大凡夏月風景須作于午后欲行船者五鼓初起視星月明潔四際至地皆無云氣便可行至于巳時即止如此無復與暴風遇矣(50分)。
    〔注〕巳時:上午九十點鐘。
    2.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艱烏有不行而能知者乎披五岳之圖以為短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談滄溟之廣以為短海不如估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譜以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50分)。
    注意事項:
    1.譯文要標點,原文不必加標點。
    2.字跡要清楚,卷面要整潔。
    一
    作文評分標準說明:
    1.以100分為滿分。
    2.評閱試卷時,應以政治標準第一、藝術標準第二,政治和藝術的統(tǒng)一為原則,全面考慮思想內容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
    3.考慮思想內容應以六條標準及黨的方針政策為依據。
    4.評閱試卷前,必須認真討論評分標準,經過反復比較研究,定出各類標準卷。在評卷過程中,仍需比較研究,并且要進行認真的復查。
    作文評分標準:
    1.思想正確,切題,材料典型,中心思想明確。
    2.語言簡練、生動,段落分明,條理清楚,結構謹嚴。
    1.思想正確,切題,材料具體,中心思想明確。
    2.語言通順,病句較少,段落分明,條理清楚,結構完整。
    1.思想基本正確,切題,有一定材料,有中心思想。
    2.語言基本通順,有些病句,條理尚清楚。
    1.思想不夠正確,離題較遠,材料不夠具體。
    2.語言欠通順,病句較多,條理不夠清楚。
    第五類49分以下。
    1.思想有錯誤,離題甚遠,材料很少。
    2.病句甚多。
    第六類通篇思想有嚴重錯誤的不給分。
    標點、字跡、卷面等方面的扣分辦法:
    標點有錯誤的,酌扣1-5分。
    錯別字按其錯誤的程度和性質,酌扣1-5分。
    字跡潦草,卷面不整潔,酌扣1-5分。(以上三項扣分總和不得超過10分。)。
    二
    翻譯評分標準:
    譯文切合原文意思,能表達出原文的語氣,文字通順。
    譯文基本上切合原文意思,基本上能表達出原文的語氣,文字通順。
    譯文基本上切合原文意思,有個別句子與原文意思有出入,文字基本上通順。
    譯文有些句子與原文意思有出入,文字欠通順。
    第五類49分以下。
    譯文與原文意思有較大的出入,文字不通順。
    標點、字跡、卷面三方面的扣分辦法:
    標點有錯誤的,酌扣1-5分。
    錯別字按其錯誤的程度和性質,酌扣1-5分。
    字跡潦草,卷面不整潔,酌扣1-5分。
    (以上三項扣分總和不得超過10分。)。
    參考譯文。
    1.在江湖上旅行就是怕大風。冬天,風是逐漸刮起來的.,行船的時候可以做準備;只是夏天,一轉眼風就刮起來了,往往遭到災難。曾經聽說在江湖上做買賣的人有一種辦法,可以避免這種災害。一般夏天起風的現象,在午后發(fā)生。想行船的人,一交五更就要起來,看見月亮星星光明潔凈,四面一直到天邊,一點云霧都沒有,就可以出發(fā);到了上午九十點鐘就停船。這樣,再不會碰到大風了。
    在江湖上旅行就是怕大風。冬天起風慢,行船時可作準備;只是在夏天,一轉眼風就起來了,往往遭到災難。聽說在水上做買賣的人,有一種避風險的經驗。夏天起風,一般在午后。要行船的人,五更頭就起來,看看月亮星星光明潔凈,四面一直看到天邊,一點云霧都沒有,就可以開船;在中午以前得停船。這樣,再不會遇上大風了。
    2.接觸了實際然后才知道真相,實地做了然后才曉得困難,哪有不實踐就能夠知道的呢?翻閱五岳的地圖,以為了解山了,實際不如打柴的人上山走一趟;談論大海的廣闊,以為懂得海了,實際不如做買賣的人在海上望一眼;講說各種珍品的食譜,以為知道美味了,實際不如廚師嘗一口。接觸實際才知道真相,經過實踐才知道困難,哪有不實踐就能獲得真正知識的呢?翻看五岳的地圖,就以為了解山了,實際還不如打柴的人上山走一趟;談論大海的廣闊,就以為懂得海了,實際還不如做買賣的人在海上望一眼;講說各種山珍海味的食譜,就以為知道美味了,實際還不如廚師嘗一口。
    注:參考譯文每段有兩個。第一個字句上扣得較緊,力求準確、嚴密。第二個或增減文字,或變換句法、詞匯,但仍切合原意。這里一并提出來供參考,意在說明評閱考生的譯文,主要要求切合原意,文字可以適當靈活,不必過于苛求。
    高考語文試題分析報告篇三
    母親是一個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國千百萬勞動人民中的一員,但是正是這千百萬人創(chuàng)造了和創(chuàng)造著中國的歷史。
    ——朱德《回憶我的母親》。
    一生許國的科學家、一身許民的英雄、億萬普通的勞動者,他們努力著、奉獻著。如魯迅先生所言:“能做事的做事,能發(fā)聲的發(fā)聲,有一分熱,發(fā)一分光。”
    上述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感悟與聯想?請結合材料內容,為參與建國中學學生會舉辦的“當代青年應該如何實現自己的生命價值”主題座談會,寫一篇發(fā)言稿,體現你的思考。
    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考語文試題分析報告篇四
    參加考試人數57人
    本次考試學生的語文成績提高的幅度不大.究其原因,可從以下兩個方面分析:一方面是因為學生不注重對基礎知識的積累,對基礎知識的學習觀念淡薄,導致了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不夠扎實,語法的相關知識掌握不好.、課外閱讀不細等;二方面是因為學生平時學習時讀死書,舉一反三能力極差,所以對一些閱讀分析中的變形題做的不好,比較閱讀的能力差,因此學生的總體成績提高的不快.雖然有如此諸多漏洞,但是:學生學習也有其另人欣慰的一面,有些學生的學習成績有一定的提高.閱讀分析及寫作能力提高幅度也較大.可見有些學生學習語文的悟性還是相當高的,而且能做到學以致用.
    (1)基礎知識部分
    本題共10道小題,共30分.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字詞音形的正確書寫及正確理解運用.還有仿句的修辭手法,對文學名著的相關知識的積累及對文言文、古代詩詞的理解默寫。
    (2)閱讀
    1、文言文閱讀
    考查學生對文言文的實詞理解、重點句翻譯、對選文大意的概括及對作者思想情感的分析。.
    2、課內現代文閱讀
    課內閱讀語段出自《社戲》.主要是考查學生對小說的學習理解.
    3.課外現代文閱讀
    本題主要是考察學生閱讀分析的能力。
    4.習作部分
    本題要求學生能夠結合所給作文提示,從提示中受到啟發(fā),圍繞著“難以忘懷的一幕”話題,寫一篇話題作文,本題主要是考查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要求能寫一篇任意文體的文章。
    (一)取得成績:
    本次檢測可以從以下幾點來分析取得的成績,學生的基礎知識提高幅度比上年較大,閱讀分析能力也有所提高,古詩詞的背誦準確率比較高。學生能靈活運用語言來抒寫真情實感,而且所寫文章條理清晰,中心突出,文學常識及文言詩文的默寫也有一定進步。
    (二)存在的問題:
    1.別字辨析能力差。
    2.對病句的修改不準確。
    3.對課內閱讀平時聽課情況不好,識記不準確。
    4.個別學生習作不認真,對話題作文中話題理解不透徹。
    5.對課外閱讀理解不透徹,內容概括能力較差。
    6.對課外的知識涉獵太少,知識面窄。
    7學生的書寫習慣不好。
    (1)取得成績的原因:
    本次檢測學生的成績主要體現在基礎知識方面及寫作都有很大的提高,其根本原因是:本學期在教學中大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并且注重了每天的課前五分鐘的口語訓練活動。這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寫作的`素材,使學生在寫作時能做到有話可說。而且作文課除了利用每周一節(jié)課進行習作外,每周都要布置一篇大作文,而且作文講評時讓學生互批,互改作文,對自己所批作文中所欣賞的作文進行刪改并重新完成一篇仿文。因此學生的寫作能力有了較快的提高,而且在平時能注重對學生文言詩文的誦讀,默寫,故檢測時學生基礎知識成績也十分樂觀。
    (2)存在問題的原因
    1.分析本次檢測問題大致有以下幾點原因:平時教學對學生學法的指導力度不夠,還應再加大學生的課外閱讀量,讓學生廣泛地去涉獵,文學作品及優(yōu)秀作文,課外資料,知識多積累,擴大其視野。
    2.也有一不分學生重理輕文思想嚴重,認為語文無需下功夫也能學會。
    (3)教學工作的思考及改進教學的措施與教議。
    通過以上分析,對今后的語文教學工作應著力轉變教學的理念,徹底轉變角色,教學中竭力體現新課標的教育理念,注重文本對話,讓學生明白“生活處處皆語文”,加強各種語文能力訓練,設計多角度多渠道的語文實踐活動,從各方面來提高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yǎng)。多方面的訓練學生各方面的能力,讓學生學有所得,學以致用。
    本次試卷覆蓋面較廣,難易度適中,能從多方面考察學生的能力,體現了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對今后語文教學及中考來說都具有一定的導向性。但試題基礎知識覆蓋面不十分全面,缺少詞義的理解應用,名言警句的積累。
    高考語文試題分析報告篇五
    20高考今天正式拉開帷幕,全國共有940萬考生走進考場。按照《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的要求,年高考改革全面推進,使用全國統(tǒng)一命題試卷的省份達到27個。
    2017年高考語文試卷全國共有9套,其中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3套,另有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蘇、山東分省自主命制6套。
    2017年的高考語文命題秉承立德樹人“一堂課”、考試改革“一面旗”、社會時代“一扇窗”、為國選才“一把尺”的功能指向,緊密圍繞高考“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引導教學”的核心功能,在“為什么考”“考什么”和“怎么考”三個關鍵問題上下足了功夫,增強對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yǎng)、核心價值的考查,科學規(guī)劃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和創(chuàng)新性并重的命題構念,既放眼時代主潮,又貼近民生現實與考生實際,全方位體現我國社會的新發(fā)展,進一步鞏固了語文科在培養(yǎng)和選拔“又紅又專,德才兼?zhèn)?,全面發(fā)展”優(yōu)秀人才方面的基礎性地位,進一步凸顯了語文科在高考科目體系中所獨具的“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優(yōu)勢功能。
    高考語文試題分析報告篇六
    1.b。
    2.a。
    3.d。
    4.c。
    二、
    5.a。
    6.b。
    7.a。
    8.c。
    9.
    (1)清潔被污濁的東西,疏通被堵住的地方,補足缺漏的地方。
    (2)當官不能清白的原因,大概是家里人喜歡奢侈才使得他這樣的。
    (3)假如為了子孫而做這件事的,子孫卻不能拯救我。
    三、10.(1)春江花月夜。
    (2)第一首詩敘述魏武身后的歷史變遷,流露出詩人哀嘆時光易逝、英雄業(yè)績無繼的感慨。第二首詩寫的是個人的生命是短暫即逝的,而人類的存在則是綿延久長的,因之“代代無窮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這是詩人從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種欣慰。詩人雖有對人生短暫的感傷,但并不是頹廢與絕望,而是緣于對人生的追求與熱愛。
    11.(1)荒忽兮遠望。
    (2)悟言一室之內。
    (3)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四、12.發(fā)電供電。
    13.c。
    14.a。
    五、
    15、(名窯)碗;插敘。
    16、反襯/襯托,烘托。以水聲搖櫓聲語聲雷聲雨聲襯托周圍環(huán)境的寧靜(靜謐),渲染作者內心的不平靜。
    17、母親安慰“我”,并感嘆擁有和失去是人生的常態(tài)。母親的最后一句話中有對這樣人生的無能為力和無可奈何,也是經歷了人世滄桑之后的超然與灑脫,所以說的很淡很輕,又是對我善意的提醒,對于這樣的人生中的擁有和失去你應該做好一切心里準備。
    18、“我”對家庭教師布置及修改的文章很不滿不開心,此時想起老法師贈予我的名窯碗,感到安慰內心愉悅;出行前發(fā)現碗忘記放進箱籠里很不舍惦念不忘想回去拿,母親不讓去拿,陷入失望懊悔的情緒;船夫來送碗,內心舒暢愉快;碗不小心掉入水中,無盡的難過懊惱;母親安慰我,我不知所措,現在想來,終于釋懷。
    六、
    19、
    材料一的意思是方和圓怎能夠互相配合,志向不同何能彼此相安。方和圓不能合作。
    材料二中“割”是分割的意思,“失”是誤差,分割到不可分割,方和圓就可以合體而沒有誤差。意思是圓可以變成方,方也可以變成圓,方和圓是可以互相轉化合作的。
    20、詩歌語言美麗、純粹,詩歌可以表達最高的理想,詩歌可以帶你走向自由神秘的世界。而青春的我們跟詩歌一樣清澈干凈單純,不復雜不世故,我們現在的精神狀態(tài)跟詩歌的靈魂互相契合,所以青春的我們會被詩歌所吸引,跟它走入詩歌那個神圣又神奇的世界,青春的我們應該多讀詩歌,是讀詩的旺季,讀詩最好的時候。
    21、略。符合語境即可。
    七、
    22、立意一:大樹面對飛禽走獸的拒絕,并不灰心喪氣,而是自己想辦法,自力更生。
    立意二:夢想的實現要靠自己去努力爭取。
    高考語文試題分析報告篇七
    二試題特點。
    1選擇題評析:基礎知識要求扎實,能力考察要求高。
    非選擇題中必考題以主干知識為依托,通過考查相關核心基礎知識,對考生的理解、實證及邏輯推理能力進行考察。例如,第29題以實驗為背景,考查對atp結構、dna復制的準確掌握,并據此獲取題干信息進行推理,對推理能力要求高。第30、31題要求考生具有扎實的知識掌握度,并且對信息獲取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第32遺傳題,是一道開放度較高的題,以扎實的遺傳基礎知識為依據,突出考查考生對知識的理解及綜合應用能力,對考生能力要求較高。
    選修任選題知識模塊分布與去年一致,但是今年題型設計更強調以實驗為背景,考查考生對知識的掌握,理解及綜合應用能力。
    總體分析,今年全國高考理綜生物試題題型設計更突出能力考查,對考生能力要求高,考生可能會感覺到難度有所增加。
    具體的試題分析:見附錄。
    三、學情分析。
    1.這次試題的題型變化較大,以前學生丟一個空只丟1分或2分,今年的試卷三個空12分,所以學生很不適應,尤其是基礎知識不扎實的學生基本拿不到什么分數。
    2.對多數學生來說,相關的知識能記住,程度好一些的學生會用這些知識,但是只有少數的學生才掌握這個知識是怎么來的,能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3.今年的生物改變了原來背一背就能拿個六七十分的局面,而這一改變對那些只是對知識死記硬背的學生來說是一種毀滅性的打擊。
    四、教學反思。
    這一年的高三教學有很多的收獲,獲得了一些寶貴的經驗,同時也有很多的遺憾,現總結如下:
    (一)、一輪復習夯實基礎,全面復習,狠抓落實。
    高考中生物知識不可能面面俱到,往往比較偏,所考的知識未必是重點或者說是人們認為不太重要的。所以在一輪復習中做到夯實基礎,全面復習,不管是課文還是旁欄思考題或是實驗,都認真對待,引導學生認真理解。
    (二)、復習中不搞題海戰(zhàn)術。
    通過做適量的精選的習題和考試狠抓落實,對錯題不僅更正,還要學生做出書面分析,并建立糾錯本。
    (三)、教學中自己不斷學習,不斷完善自己。
    我深信教學是一種很好的雙邊活動,是教學相長的過程。我在教學過程中對于知識向來釘是釘,鉚是鉚,從不“抹稀泥”。遇到疑惑的問題總是保持一顆亢奮并渴求的心態(tài),有時為了一個名詞查閱大量的書籍、報刊或借助網絡或求助于經驗豐富的教師,把問題搞定,并且抄寫下來或打印出來留做資料。有了這種心態(tài),我喜歡學生向我提出問題,提出質量高的問題。有時就是學生的某個問題或是想法,激勵我不斷地學習、積累,加深了我對知識的理解或是使我對問題有了新的理解。
    (四)、關于實驗復習的做法。
    實驗題目高考必考,對于實驗設計專題復習。目前來講還未發(fā)現原原本本的課本實驗作為高考試題,而且高考是考實驗不是動手做實驗,因此,通過對課本實驗讀和講,講清原理和設計,講清技能的要點,講清方法和結果,總結中學生物實驗的技能和方法。我精選了不同類型的高考實驗題,讓學生分析知識點,考的形式、角度,從而對高考試題沒有陌生感和恐懼感。
    (五)、二輪復習注重思維導圖的構建,建立知識網絡,復習策略適時改變。
    在二輪復習中,精心設計專題復習計劃,引導學生構建思維導圖,建立知識網絡。同時針對主干知識創(chuàng)設微專題,提高復習效率;并且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適時調整復習策略。如針對學生在細胞代謝中出現的問題比較多,所以適時改變復習策略,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進行強化復習。再如,對遺傳定律這一難點內容,為了改變學生畏懼的心理,我們設計各種基礎題型,由淺入深,增強了學生做遺傳題的信心,又提高了能力,復習到最后,重點班的學生基本都能做遺傳題,很多學生甚至都能拿到滿分。
    (六)、團結合作,加強學科間溝通。
    在高三復習的后一階段,就要進行理科綜合訓練,我們主動與物理、化學教師溝通,從題型訓練,時間安排等方面進行調整。
    (七)、教學中的一些遺憾。
    第一、由于時間的原因,在最后階段對一些考卷的利用上還不夠充分,選題也不夠精練,顯得過多、過雜,使學生茫然?,F在想想我覺得最后應做幾套難度適中,比較基本的試題,有利于學生增強自信,對考生考試的心態(tài)會有幫助,這是我們今后要注意的。
    第二、雖然平時復習還是有問題教學的痕跡,如選修三的復習,我們就是通過設計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系統(tǒng)復習這部分內容。但是平時考試的題型過于固定化,沒有讓學生接觸到過多的新題型,總是選擇題,填空題,沒有設計簡答題的試題試卷,對學生最后考場的應變能力沒有很好去訓練。這是教學中的一種遺憾。
    第三、平時講的太多,沒有給學生充分的發(fā)揮自主學習的空間,另外在教學中過于注重對知識的識記,對學生的能力的訓練不足,反映在平時的考試試題上考查的都是那種對知識的記憶和對現有知識的運用,但是沒有強調這些知識的根源,打個數學比方,就是只注重對公式的記憶和應用,而沒有強調對此公式的推導,這也是教學中的一大遺憾。
    第四、一輪復習占用時間過長,不能按照計劃及時完成教學任務,最后造成二輪復習延后,以致于最終三輪復習匆匆結尾,留下了很多的遺憾。
    (八)、對今后教學的建議。
    1.改變課堂教學模式,注重問題教學的研究和應用。2.改變試題出題模式,注重學生應考能力的培養(yǎng)。3.改變實驗教學模式,注重學生實驗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
    附錄:1.下列與細胞相關的敘述,正確的是。
    【答案】b,該題考點:細胞結構,具體是考查各種細胞器和細胞核的成分、結構、功能以及真核細胞核原核細胞的區(qū)別。試題難度不大,學生基本都能正確答出此題。
    a.離子通過離子泵的跨膜運輸屬于協助擴散。
    d.加入蛋白質變性劑會提高離子泵跨膜運輸離子的速率。
    【答案】c,此題考點:物質跨膜方式。本題是一個給材料的試題,離子泵是教材之外的內容,但是考查的依然是課本上的例子跨膜運輸方式——主動運輸的內容,本題考查了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較難。
    【答案】c,本題考點:酶活力測定。具體是考查探究影響酶活性的條件的實驗,考查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中等難度。
    【答案】b,此題考點:神經傳導與傳遞過程以及細胞代謝中atp的產生消耗的部位等相關知識,綜合性較強,中等難度。
    5.在漫長的歷史時期內,我們的祖先通過自身的生產和生活實踐,積累了對生態(tài)方面的感性認識和經驗,并形成了一些生態(tài)學思想,如:自然與人和諧統(tǒng)一的思想。根據這一思想和生態(tài)學知識,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6.理論上,下列關于人類單基因遺傳病的敘述,正確的是。
    【答案】d,此題考點:遺傳病、基因頻率,考查人類遺傳病的特點以及常染色體遺傳病和伴性遺閱讀參考學習!
    高考語文試題分析報告篇八
    寫好個人自述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需要投入很多的時間和精力。
    每年高考自主招生簡章發(fā)布之后,很多高考生都忙著準備自薦信和個人自述。根據往年參加自主招生高考生的經驗,一味的抄范文是很容易在初審的時候不通過的,只有在了解自薦信和個人自述的格式,然后仔細分析自己的優(yōu)勢,寫出來的自薦材料才是最容易打動學校的。
    個人陳述有中學推薦資格的學生,相對于自薦的學生通過高校初審是比較容易的',所以如果可能,建議家長盡可能爭取校薦資格。自薦的學生,如果沒有很硬的獲獎證明,唯一能說服高校老師給考生一個考試的機會可能就是個人陳述材料了。
    自主招生初審階段,個人陳述是高校招辦老師了解學生的一個重要手段,考生的平時成績和高中階段獲得的重要獎項,是否能通過自主招生初審的主要標準,除此之外就是個人陳述了,一個好的個人陳述對于考生來說就是助推劑,甚至特別優(yōu)秀的個人陳述也能決定你能否通過初審。
    個人陳述在寫之前,先要整理出來一個思路?;貞浺幌履阍诔砷L經歷中對你影響比較大的故事、人物,再把你所有的優(yōu)點和特長羅列出來,不要覺得自己沒有什么優(yōu)點,可以和父母或者一些關系比較親密的人討論,通過他們的口來發(fā)掘和認識你自己。
    通過各種途徑詳細了解你要報考的大學特色,但是短時間了解一個大學的特點對于一個高三考生來說是比較困難的,我們先可以在網上查詢大學的校訓、大學的歷史、大學所在地域特點、大學的優(yōu)勢學科、大學中曾經發(fā)生過的一些感人的故事,大學名師和名人校友等方面來入手了解一個大學。此外還要了解你報考的專業(yè)將來要從事什么職業(yè),是否符合你的人生理想,也要了解你所報考的專業(yè),在大學中學習哪些課程。
    下一步,需要確定一個大概的文章思路,結合你報考的大學和專業(yè)特點,確定應該重點表現哪些優(yōu)勢特長。然后就需要確立文章的整理思路,開頭表達要新穎,中間部分重點說明你的特長優(yōu)勢和學習成長歷程,再加一些你的人生感悟。結尾部分最好說明一下你的報考這個大學和專業(yè)的理由,然后表述你對未來的規(guī)劃和你的理想。
    這樣一篇個人陳述的大體框架就比較完整了。
    在寫的過程中還有一些注意事項:
    3、文章主體為說明文,可以兼用敘述、議論、描寫、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
    9、一般個人陳述要在大學報名開始之前寫好,大學自主招生招生章程出來之后,仔細閱讀。
    大學自主招生招生章程,看看對個人陳述是否有字數和內容等方面的要求,這個時候只需要修改一些就可以了;免得報名的時候才開始寫,準備不充分,文章質量不夠高。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考語文試題分析報告篇九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個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4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要求的,把所選項前的字母填在題后括號內)。
    1.“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一句出自()。
    a.《孟子》。
    b.《韓非子》。
    c.《論語》。
    d.《莊子》。
    2.“出師未捷身先死”一句指的是()。
    a.劉備。
    b.關羽。
    c.諸葛亮。
    d.向寵。
    3.《前赤壁賦》的作者是()。
    a.蘇軾。
    b.李商隱。
    c.杜牧。
    d.韓愈。
    4.下列選項中,朱自清《論氣節(jié)》認為屬于“節(jié)”的是()。
    a.敢作敢為。
    b.有所不為。
    c.積極的。
    d.戰(zhàn)斗進取。
    5.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是()。
    a.白居易。
    b.韓愈。
    c.劉禹錫。
    d.杜甫。
    6.郁達夫的《故都的秋》一文選自散文集()。
    a.《閑書》。
    b.《龍·虎·狗》。
    c.《往事》。
    d.《故鄉(xiāng)》。
    7.《斷魂槍》的作者是()。
    a.老舍。
    b.巴金。
    c.茅盾。
    d.魯迅。
    8.《李將軍列傳》一文選自()。
    a.《史記》。
    b.《漢書》。
    c.《后漢書》。
    d.《國語》。
    9.屠格涅夫的《門檻》是()。
    a.散文。
    b.小說。
    c.散文詩。
    d.寓言。
    10.下列作品屬于近體詩的是()。
    a.《飲酒》。
    b.《短歌行》。
    c.《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d.《蜀相》。
    11.下列是書信體駁論文的是()。
    a.《陳情表》。
    b.《答李翊書》。
    c.《五代史伶官傳序》。
    d.《答司馬諫議書》。
    12.《寡人之于國也》中的“五十步笑百步”用的是哪種修辭方法()。
    a.象征。
    b.比擬。
    c.比喻。
    d.夸張。
    13.下列各句中“于”表被動的是()。
    a.移其民于河東。
    b.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c.不似豪末之于馬體乎?
    d.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
    14.以幽默詼諧的語言形成“含淚的微笑”的獨特風格的作家是()。
    a.馬克·吐溫。
    b.歐·亨利。
    c.契河夫。
    d.莫泊桑。
    15.魯迅的小說《**》選自()。
    a.《故事新編》。
    b.《朝花夕拾》。
    c.《吶喊》。
    d.《彷徨》。
    題(本大題共10個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題中橫線上)。
    16.被譽為“短篇小說之王”的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是___________。
    17.唐宋八大家中,唐代的兩位作家是韓愈和____________。
    18.繼屈原之后,我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是___________。
    19.《論快樂》一文選自錢鐘書的散文集《______________》。
    20.《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主要是言論)的_________體散文集。
    21.李煜《虞美人》:“___________,只是朱顏改?!?BR>    22.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國恨,______________。”
    23.曹操《短歌行》:“___________,天下歸心?!?BR>    24.王維《山居秋暝》:“竹喧歸浣女,_____________?!?BR>    25.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是_____________。
    三、詞語解釋題(解釋句中加橫線詞的詞義。本大題共10個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26.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東面:
    27.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斃:
    28.季氏將有事于顓臾。事:
    29.李廣才氣,天下無雙,自負其能,數與虜敵戰(zhàn),恐亡之。數:
    30.或百步而后止。或:
    31.此吾所以悲也。所以:
    32.惟陳言之務去。務:
    33.學者有所溺焉爾。溺:
    34.成敗之數,視此而已。數:
    35.故為之文以志。志:四、翻譯題(將下列各小題中畫線的部分譯成現代漢語。本大題共5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36.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李氏將伐顓臾》)無乃爾是過與:
    37.今生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yè)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人秦,此所謂:“藉寇兵而赍盜糧”者也。(《諫逐客書》)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
    38.公日:“姜氏欲之,焉避害?”對曰:“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鄭伯克段于鄢》)姜氏何厭之有:
    39.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逼淅顚④娭^也。(《李將軍列傳》)其身正,不令而行:
    40.“聞道百,以為莫己若”,我之謂也。(《秋水》)以為莫己若:
    五、簡答題(本大題共5個小題,每小題4分,共20分)。
    41.《詩經·氓》一詩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點?
    42.怎樣理解《答李翊書》中提出的作家的品德、學識與文章寫作的關系?
    43.《故都的秋》是如何運用對比、反襯手法的?
    44.艾青在《北方》一詩中對于未來必勝的信念主要表現在哪一章節(jié)?是怎樣表現的?
    六、分析題(本大題共10個小題,46~50每小題4分,51~55每小題3分,共35分)。
    (一)閱讀《鄭伯克段于鄢》中的一段話,回答文后問題。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于己。公子呂曰:“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欲與大叔,臣請事之。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惫唬骸盁o庸,將自及?!贝笫逵质召E為己邑,至于廩延。子封曰:“可矣,厚將得眾?!惫唬骸安涣x不暱,厚將崩?!?BR>    46.從這段話可看出鄭莊公隱藏著什么用心?
    47.共叔段和鄭莊公的'矛盾揭示了怎樣的社會政治現象?
    48.本段的中心人物是誰?作者是通過什么表現手法刻畫這一形象的?
    (二)閱讀《關山月》全詩,回答文后問題。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zhàn)空臨邊。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弦。戍樓刁斗催落月,三十從軍今白發(fā)。笛里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聞,豈有逆胡傳子孫?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
    49.本詩可分幾層?簡述各層含義。
    50.說明“今宵”、“落月”在全詩結構上的作用。
    51.詩中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三)閱讀茅盾先生的《香市》中的一段,回答文后問題。天氣雖然很好,“市面”卻很不好。社廟前面雖然比平日多了許多人,但那空氣似乎很陰慘。居然有鑼鼓的聲音,可是那聲音單調。廟前的烏龍?zhí)兑汇逅廊蝗缥?,可是潭后那座戲臺卻坍了,屋椽子像瘦人肋骨似的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一切都不像我兒時所見的香市了!
    52.這段文字主要運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53.分析“屋椽子像瘦人肋骨”這一比喻的深層含義。
    (四)閱讀《麥琪的禮物》中一段文字,回答文后問題。一進門杰姆就站住了,像一條獵犬嗅到鵪鶉似的紋絲不動。他兩眼盯著德拉,有一種她捉摸不透的表情,這使她大為驚慌。那既不是憤怒,也不是驚訝,又不是不滿,更不是厭惡,不是她所預料的任何一種神情。他只是帶著那種奇怪的神情死死地盯著她。
    54.杰姆為什么會有這樣一種奇怪的表情?
    55.這一段描寫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七、作文(50分)。
    56.題目: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求:a.必須寫成議論文。b.不少于800字。c.字跡工整,卷面整潔。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c2.c3.a4.b5.b6.a7.a8.a。
    9.c10.d11.d12.c13.b14.b15.c。
    二、填空題。
    四、翻譯題。
    36.大概要責備你吧?37.如今卻要拋棄百姓去資助敵國。
    38.姜氏哪里有滿足的時候?39.(為官的人)本身行得正,即使不去命令別人,別人也會遵從。40.認為沒有誰趕得上自己。
    五、簡答題。
    41.女主人公的性格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純潔善良,對氓真心實意,一片真情,且信守諾言;二是任勞任怨,婚后挑起生活重擔,卻毫無怨言;三是剛毅不屈,遭到丈夫遺棄,毅然離去。
    42.即“文”與“道”的關系。作者開頭并提出“文”、“道”兩個概念,但重在“道”,“道”是為文的根本,只有儒道修養(yǎng)深厚,才能寫出好文章。作者聯系自己的寫作經驗,根本在于“行之乎仁義之途,游之書《詩》、《書》之源?!薄对姟贰ⅰ稌肥恰暗馈钡妮d體,“文”、“道”統(tǒng)一的范文。
    43.(1)把北方秋色與江南秋色作對比,反映出北方秋色色濃味永。(2)用北京名勝古跡的秋色來襯托普通庭院的秋意,突出后者,更令人心醉。
    44.詩人堅信未來是必勝的思想體現在作品最后一節(jié)。詩人主要是通過對土地和祖先的熱愛來表現對未來的信念的;因為在這古老而苦難的國土上,我們的祖先為保衛(wèi)土地從未曾屈服過,他們留下的土地給了我們“永遠不會滅亡”的信念。
    45.作用有四方面:一是撫今思昔,順理成章地引出下面的壯烈故事;二是在感情和意念上為后面的故事作鋪墊,有一定的反襯作用;三是暗示今天的安寧、歡樂是先輩們用鮮血換來的;四是寄寓著后人對先烈的懷念之情。
    六、分析題。
    46.鄭莊公的用心是故意放縱共叔段的野心,使他最終走上叛逆之路,然后一舉除之,永除后患。
    47.兄弟間的矛盾揭示了封建統(tǒng)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斗爭的尖銳和殘酷以及封建倫理道德的虛偽性。
    48.中心人物是鄭莊公。主要通過對話的手法來刻畫人物形象,也通過人物性格對比反襯來刻畫鄭莊公的形象。
    49.本詩共12句,每4句為一層,共分3層。第一層正面揭露了投降政策造成的****局面。第二層寫戍邊戰(zhàn)士報國無門的悲憤。第三層寫中原遺民恢復無望的傷痛。
    50.“今宵”是說明“朱門沉沉按歌舞”、“笛里誰知壯士心”、“幾處今宵垂淚痕”三個場面發(fā)生在同一個晚上?!奥湓隆必灤┤?,同樣的月光將這三個場面籠罩在一起,融為一個整體。
    51.表達了詩人對統(tǒng)治者妥協投降路線的憎惡和對戍邊戰(zhàn)士、淪陷區(qū)人民悲慘處境的同情。52.本段文字主要運用了今昔對比的表現手法,突出了香市冷落不堪的現狀。
    53.這個比喻暗示了整個香市乃至中國農村,在重重壓榨之下貧困不堪的情狀。
    54.因為杰姆帶著禮物興沖沖回來,他沒有料到那禮物竟在瞬間失去了意義。
    55.這一段描寫構成一個緊張的懸念,為下文揭開謎底作鋪墊。
    七、作文(略)。
    高考語文試題分析報告篇十
    2007年廣東省高考語文試題在命題意向、內容和題型結構等方面,都充分體現了新課標和高考《考試大綱》、《考試說明》的精神,體現了對往年命題設計的承接和變革的統(tǒng)一。穩(wěn)中有變,難度適中,注重能力考核;試卷結構有變化,但仍與新課標規(guī)定的學習領域相對應。總之,命題設計是比較成功的,不存在“超綱”問題。
    具體而論,今年高考語文試卷的特點體現在:一是較全面地考查了考生的語文素養(yǎng),較好地體現了《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對學生語文知識、能力考核的水平要求;二是試卷結構照顧到高中語文選修課程,增加了選做題型;三是突出地考查了高中語文教學的重點,突出了語文的探究能力、語文的`欣賞能力和語文的應用能力。
    與近三年廣東省自主命題以來的試題進行比較,今年高考語文試題難度適中??傮w來看,考題難度較大的是選考題,文學類文本的閱讀和實用類文本閱讀的提問分別有3道小題,其中有的試題難度較大,如第17、第18、第19、第21小題。就評卷情況來看,這個判斷是切合實際的。筆者認為,選考題加大一些難度是完全必要的。同時必須肯定的是,兩個文類閱讀題提問的難度相當,因而對于選考不同文類的考生來說也是公平的。
    其他題目多數難度不大,題型也體現了繼承性,如古詩文閱讀中考核斷句,這是2006年的考點。
    有關“詩歌意象”的分析,也先后于2004年、2006年出現過兩次;名句名篇補寫的作品如《次北顧山下》,是全日制九年義務教育課標建議背誦的詩文;《琵琶行》等三篇都是高中新課標建議誦讀的篇目。有的人對第10小題略有微詞,認為不應選擇一首一般中學生陌生的詩作作為分析對象,認為這樣難度大。其實,雖然一些考生不熟悉此詩,但都可以讀懂,沒有明顯的文字閱讀障礙,且“意象分析”類的題型在2004年、2006年已先后出現過兩次,對關鍵動詞即“詩眼”的藝術效果的評析也多次考查過,所以不能說這一考題難度大,問題主要在于考生的分析能力偏低。
    今年的高考作文題以“傳遞”為話題,頗出人意外,但社會輿論較為肯定。筆者認為,相對其他省市的作文命題而言,廣東省高考作文題還是比較好的,有時代感,簡潔明確,引導材料清楚,考生不易跑題。同時,可寫的話題十分寬泛,比去年的作文題好寫。但“好寫”不等于能“寫好”。就評卷情況來看,這一判斷也是符合實際的。
    當然,今年高考語文試題仍有可推敲與完善的地方,如閱讀量如何設置更加適中,提問如何防止寬泛化,等等。
    高考語文試題分析報告篇十一
    母親是一個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國千百萬勞動人民中的一員,但是正是這千百萬人創(chuàng)造了和創(chuàng)造著中國的歷史。
    ——朱德《回憶我的母親》。
    一生許國的科學家、一身許民的英雄、億萬普通的勞動者,他們努力著、奉獻著。如魯迅先生所言:“能做事的做事,能發(fā)聲的發(fā)聲,有一分熱,發(fā)一分光?!?BR>    上述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感悟與聯想?請結合材料內容,為參與建國中學學生會舉辦的“當代青年應該如何實現自己的生命價值”主題座談會,寫一篇發(fā)言稿,體現你的思考。
    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參考答案。
    1.b(a“宗教信仰”有誤,“青春教”只是表達一種文學創(chuàng)作上追求。c梁啟超不屬于“五四”新文學作家。d“五四”文學的審美心理特征不具有深厚的歷史基礎。)。
    2.b(引用徐志摩的詩句并沒有點明本文的中心論點,而只是引出了一個話題。)。
    3.b(“中國封建時代的作家群以年長的士大夫為主體”無從推斷,同時這也不是“李大釗認為中國以前之歷史為白首之歷史”的原因,強加因果。)。
    4.a(“一些不法分子擾亂市場秩序,囤積居奇、串通漲價”屬于政府要防范和杜絕的現象,可能導致豬肉價格上漲,但并不是導致“緊平衡”的因素。)。
    5.d(“因此只遵循正常的養(yǎng)殖周期和市場規(guī)律即可”不符合材料意思)。
    6.作為現代化牧業(yè)集團,應該要做到(1)決避免囤積居奇、串通漲價等不法行為,維護市場秩序。(守法經商)(2)利用國家優(yōu)惠政策,適當擴大生豬存欄規(guī)模。(利用社會資源)(3)配合相關部門幫扶小規(guī)模養(yǎng)殖戶,發(fā)展規(guī)模化養(yǎng)殖。(合作共贏)(4)抓好疫情防控,減少病害對生產的影響。(醫(yī)藥保障)。
    (6分。每點2分,寫對其中任意三點即可得滿分。)。
    7.b(a二者的含義是不同的。c“用細膩的筆觸描寫了各種樹的外在形態(tài)”錯。d文中只是說《微物之神》那印度式的、細致綿長的筆調將一個位于印度南部的家族故事寫得淚斑斑血淋淋,并未說“情節(jié)曲折”,而且“不忍卒讀”常用于形容內容悲慘動人,不忍心讀完,而不是“舍不得讀完”。)。
    8.(1)因為它們樹形過于高大偉岸,容易讓人感到自己的渺小。(2)因為這些樹與宗教有關,具有佛教意義,充滿了神秘感,讓人敬畏。(3)因為它們遠離故土,遷徙到非洲,都能在異鄉(xiāng)的土地上生機勃勃地生長,令人心生敬意。(6分。每點2分。)。
    9.內容上,通過描寫還魂草為了生存,在惡劣環(huán)境中不懈抗爭,最終找到適合自己生存的環(huán)境的過程來寫印度人為了尋求生路而逃到非洲的血淚斑斑的歷史。(2分)表達了作者對其遭遇的深切同情以及對其頑強抗爭的敬佩。(2分)。
    結構上,承上啟下,由植物的自我遷徙過渡到人類族群的遷徙。(2分)藝術上,豐富了文章內容,讓讀者對遷徙的理解更深入了,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1分)(6分。如有其他答案可酌情給分。)。
    10.b。
    11.c(檄,是中國古代官府往來文書中一種下行文書的名稱)。
    12.b(傅祗沒有中傷詆毀)。
    13.(1)恰巧州刺史郭奕平素聽說李含賢能,到任后便提拔李含為他的別駕,李含地位處在其他僚屬之上。(“下車”“右”各1分。大意3分。參考評分點:“會”“素”、補主語“李含地位”。)。
    (2)當時皇甫商又被司馬乂相知并任用(任用賞識),皇甫商的哥哥皇甫重此時任秦州刺史,李含更加嫉恨皇甫商(疾恨皇甫商更加厲害),又和皇甫重產生了矛盾。(“任遇”“構隙”各1分。大意分3分,參考評分點:“時”“疾”“滋甚”。)。
    【參考譯文】。
    李含字世容是隴西郡狄道縣人。寄居在始平郡。年少時有才干,兩郡同時舉薦他為孝廉。安定人皇甫商是本地的少年,仗恃自己是豪族子弟,皇甫商想要和他結交,李含拒絕而不接受,皇甫商對李含懷恨在心。于是勸說州里用一封短書召李含去做門亭長。恰巧州刺史郭奕平素聽說李含賢能,到任后便提拔李含為他的別駕,李含地位處在其他僚屬之上。司徒選拔李含兼任始平郡中正。秦王司馬柬去世,李含依照臺省制定的儀規(guī),等葬事完畢就脫去了喪服。尚書趙浚受到朝廷的寵愛,嫉恨李含不侍奉自己,就上奏說李含不應過早脫下喪服。本州大中正傅祗以名譽和道義貶了李含的官職。中丞傅咸上表為李含申辯說:秦王去世,悲慟感人,百官共同吊喪,實為有目共睹。而現在因李含遷就王制,說他居于尊榮之位而輕忘悲哀,奪去他中正的職位?;食缬袉适?,葬畢而不脫去喪服;可藩國有了喪事,葬畢便脫去喪服。藩國如果也想同樣不脫喪服,就應當指責他們引用尊者的制度作為卑者的準則,是不應宣揚的?,F今朝廷告于上,想讓藩國施行于下,這是抬高了藩國的規(guī)格,而降低了皇朝的禮儀。又有一種說法說對各位王公都要服滿喪期,按理服喪要顯示出他們的地位,我們強調喪制應該隆重,是力求敦厚凝重?;莸蹧]有聽從,李含于是被貶,削退到五品。后來李含擔任始平令。到了趙王司馬倫篡位時,有人對孫秀說:“李含文武雙全,不要讓他幫助了別人?!睂O秀任命他為東武陽令。河間王司馬颙上表請求任李含為征西司馬,李含很受信任。不久,轉任長史。司馬颙殺夏侯奭,把齊王司馬冏的使者送到趙王司馬倫處,派張方率眾士兵投赴司馬倫,都是李含的謀略。后來司馬颙聽說齊王、成都王兵力強盛,便加封李含為龍驤將軍。當初,梁州刺史皇甫商被趙王司馬倫任用,司馬倫失敗后,皇甫商離職到了司馬颙身邊,司馬颙厚重地安慰撫慰他。李含勸諫司馬颙說:“皇甫商是司馬倫的寵幸之臣,因害怕治罪才投奔這里,不應頻繁地與他相見?!被矢ι搪犝f后便憎恨李含。當初,李含本來打算同時除掉司馬乂、司馬冏,使權力歸于司馬颙,李含也可以藉此實現自己長久以來的愿望。長沙王打敗齊王后,司馬颙、司馬穎仍然各自守護著藩國,李含的愿望并未實現。司馬颙上表請求任李含為河南尹。當時皇甫商又被司馬乂相知并任用,皇甫商的哥哥皇甫重此時任秦州刺史,李含更加嫉恨皇甫商,又和皇甫重產生了矛盾?;矢ι虅袼抉R乂說:“先前河間王的奏本,都是李含編造虛構的。如果不早些想辦法,禍患即將臨頭了。況且河間王日前的舉動,都出自李含的計謀?!彼抉R乂便殺了李含。
    14.b(“充滿生機”不對,“荒園蕭瑟”說明景物并無生機;詩人也沒有游賞的興致,反倒是“懶追隨”。)。
    15.(1)虛寫(想象)。詩人通過想象描繪了一幅江南水鄉(xiāng)暮春圖,表達了思歸之情。(2)用典。借用陶淵明“采菊東籬下”的典故,寫歸隱之情,含蓄蘊藉,言近旨遠。(3)以景結情(借景抒情)。借暮春田園美景抒發(fā)了詩人的思歸之情,委婉含蓄,耐人尋味。(4)對比,結尾想象的美景與前文荒園的現實蕭瑟之景形成對比,表達了詩人無奈選擇歸隱的心境。(6分。每點2分。答對任意三點即可得滿分。)。
    17.d(a“改革、革命、建設”語序不當,不合歷史邏輯。b“改革、革命、建設”語序不當,不合歷史邏輯;暗換主語,“全國各族人民”后無謂語。c“全國各族人民”后無謂語。)。
    18.c(“鞠躬盡瘁”指小心謹慎,貢獻出全部精力?!皣I心瀝血”形容費盡心思和精力。這里宜用“鞠躬盡瘁”?!奥N楚”喻指秀美的林木,后比喻杰出人才或事物?!翱住敝甘最I,多用在同輩中才華居第一的人,這里宜用“翹楚”?!澳瑹o聞”指做了好事不聲張,不圖名利?!爱斎什蛔尅痹敢匀蕿槿?,無所謙讓。后指遇到應該做的事就積極主動去做,不推讓,這里宜用“默默無聞”?!耙娰t思齊”見到德才兼?zhèn)涞娜司鸵蛩待R?!皳裆贫鴱摹敝高x擇好的學,按照好的做,這里宜用“見賢思齊”。)。
    19.a(其一,內容上,先解說其榮譽級別,然后評價贊美,最后說作用。其二,結構上,“是……是……是……”是直接判斷評價。)。
    20.“就是”改為“視為”;“真是”改為“確實”;“時不時”改為“不定時”;“要是”改為“如果”;“丟了”改為“丟失”。(5分。每處找出并正確修改得1分。)。
    21.但許多人對熬夜的危害不以為意造成人體免疫系統(tǒng)的紊亂補覺絕不可能救治熬夜后的損傷(6分。每空2分。大意對即可。)。
    22.參考全國高考作文評分標準。
    本次仍然考查復合型材料的任務驅動作文,同學們要理解三則材料,并從中找出有機關聯,結合引導提示語,從任務出發(fā),按相應的文體格式要求完成寫作。
    解析:
    我們從后往前看。
    1.看主題:“當代青年應該如何實現自己的生命價值”主題座談會。座談會的主題就是你的發(fā)言稿的主題。發(fā)言稿必須圍繞這個主題寫,否則發(fā)言稿跑題。注意“如何”,“如何”就是“怎么樣”,那么你寫“是什么”、“為什么”,是跑題的。
    2.看導語:一生許國的科學家、一身許民的英雄、億萬普通的勞動者,他們努力著、奉獻著。一一這句是對三則材料的總結、概括。
    如魯迅先生所言:“能做事的做事,能發(fā)聲的發(fā)聲,有一分熱,發(fā)一分光。”一一這句話是對“努力著、奉獻著”的具體闡述。
    3.看材料:一科學家、工程師、大國工匠們努力創(chuàng)造。二英雄們?yōu)樽鎳瞰I了自己的生命。三像母親一樣的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中國歷史。核心詞是:創(chuàng)造。創(chuàng)造一個的特點就是有意識地對世界進行探索性勞動。
    材料的含意是:生命的價值在于創(chuàng)造,創(chuàng)造就要努力、奉獻,發(fā)熱發(fā)光。即中心論點。
    高考語文試題分析報告篇十二
    1.b(a“宗教信仰”有誤,“青春教”只是表達一種文學創(chuàng)作上追求。c梁啟超不屬于“五四”新文學作家。d“五四”文學的審美心理特征不具有深厚的歷史基礎。)。
    2.b(引用徐志摩的詩句并沒有點明本文的中心論點,而只是引出了一個話題。)。
    3.b(“中國封建時代的作家群以年長的士大夫為主體”無從推斷,同時這也不是“李大釗認為中國以前之歷史為白首之歷史”的原因,強加因果。)。
    4.a(“一些不法分子擾亂市場秩序,囤積居奇、串通漲價”屬于政府要防范和杜絕的現象,可能導致豬肉價格上漲,但并不是導致“緊平衡”的因素。)。
    5.d(“因此只遵循正常的養(yǎng)殖周期和市場規(guī)律即可”不符合材料意思)。
    6.作為現代化牧業(yè)集團,應該要做到(1)決避免囤積居奇、串通漲價等不法行為,維護市場秩序。(守法經商)(2)利用國家優(yōu)惠政策,適當擴大生豬存欄規(guī)模。(利用社會資源)(3)配合相關部門幫扶小規(guī)模養(yǎng)殖戶,發(fā)展規(guī)?;B(yǎng)殖。(合作共贏)(4)抓好疫情防控,減少病害對生產的影響。(醫(yī)藥保障)。
    (6分。每點2分,寫對其中任意三點即可得滿分。)。
    7.b(a二者的含義是不同的。c“用細膩的筆觸描寫了各種樹的外在形態(tài)”錯。d文中只是說《微物之神》那印度式的、細致綿長的筆調將一個位于印度南部的家族故事寫得淚斑斑血淋淋,并未說“情節(jié)曲折”,而且“不忍卒讀”常用于形容內容悲慘動人,不忍心讀完,而不是“舍不得讀完”。)。
    8.(1)因為它們樹形過于高大偉岸,容易讓人感到自己的渺小。(2)因為這些樹與宗教有關,具有佛教意義,充滿了神秘感,讓人敬畏。(3)因為它們遠離故土,遷徙到非洲,都能在異鄉(xiāng)的土地上生機勃勃地生長,令人心生敬意。(6分。每點2分。)。
    9.內容上,通過描寫還魂草為了生存,在惡劣環(huán)境中不懈抗爭,最終找到適合自己生存的環(huán)境的過程來寫印度人為了尋求生路而逃到非洲的血淚斑斑的歷史。(2分)表達了作者對其遭遇的深切同情以及對其頑強抗爭的敬佩。(2分)。
    結構上,承上啟下,由植物的自我遷徙過渡到人類族群的遷徙。(2分)藝術上,豐富了文章內容,讓讀者對遷徙的理解更深入了,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1分)(6分。如有其他答案可酌情給分。)。
    10.b。
    11.c(檄,是中國古代官府往來文書中一種下行文書的名稱)。
    12.b(傅祗沒有中傷詆毀)。
    13.(1)恰巧州刺史郭奕平素聽說李含賢能,到任后便提拔李含為他的別駕,李含地位處在其他僚屬之上。(“下車”“右”各1分。大意3分。參考評分點:“會”“素”、補主語“李含地位”。)。
    (2)當時皇甫商又被司馬乂相知并任用(任用賞識),皇甫商的哥哥皇甫重此時任秦州刺史,李含更加嫉恨皇甫商(疾恨皇甫商更加厲害),又和皇甫重產生了矛盾。(“任遇”“構隙”各1分。大意分3分,參考評分點:“時”“疾”“滋甚”。)。
    【參考譯文】。
    李含字世容是隴西郡狄道縣人。寄居在始平郡。年少時有才干,兩郡同時舉薦他為孝廉。安定人皇甫商是本地的少年,仗恃自己是豪族子弟,皇甫商想要和他結交,李含拒絕而不接受,皇甫商對李含懷恨在心。于是勸說州里用一封短書召李含去做門亭長。恰巧州刺史郭奕平素聽說李含賢能,到任后便提拔李含為他的別駕,李含地位處在其他僚屬之上。司徒選拔李含兼任始平郡中正。秦王司馬柬去世,李含依照臺省制定的儀規(guī),等葬事完畢就脫去了喪服。尚書趙浚受到朝廷的寵愛,嫉恨李含不侍奉自己,就上奏說李含不應過早脫下喪服。本州大中正傅祗以名譽和道義貶了李含的官職。中丞傅咸上表為李含申辯說:秦王去世,悲慟感人,百官共同吊喪,實為有目共睹。而現在因李含遷就王制,說他居于尊榮之位而輕忘悲哀,奪去他中正的職位?;食缬袉适拢岙叾幻撊史?;可藩國有了喪事,葬畢便脫去喪服。藩國如果也想同樣不脫喪服,就應當指責他們引用尊者的制度作為卑者的準則,是不應宣揚的?,F今朝廷告于上,想讓藩國施行于下,這是抬高了藩國的規(guī)格,而降低了皇朝的禮儀。又有一種說法說對各位王公都要服滿喪期,按理服喪要顯示出他們的地位,我們強調喪制應該隆重,是力求敦厚凝重?;莸蹧]有聽從,李含于是被貶,削退到五品。后來李含擔任始平令。到了趙王司馬倫篡位時,有人對孫秀說:“李含文武雙全,不要讓他幫助了別人。”孫秀任命他為東武陽令。河間王司馬颙上表請求任李含為征西司馬,李含很受信任。不久,轉任長史。司馬颙殺夏侯奭,把齊王司馬冏的使者送到趙王司馬倫處,派張方率眾士兵投赴司馬倫,都是李含的謀略。后來司馬颙聽說齊王、成都王兵力強盛,便加封李含為龍驤將軍。當初,梁州刺史皇甫商被趙王司馬倫任用,司馬倫失敗后,皇甫商離職到了司馬颙身邊,司馬颙厚重地安慰撫慰他。李含勸諫司馬颙說:“皇甫商是司馬倫的寵幸之臣,因害怕治罪才投奔這里,不應頻繁地與他相見?!被矢ι搪犝f后便憎恨李含。當初,李含本來打算同時除掉司馬乂、司馬冏,使權力歸于司馬颙,李含也可以藉此實現自己長久以來的愿望。長沙王打敗齊王后,司馬颙、司馬穎仍然各自守護著藩國,李含的愿望并未實現。司馬颙上表請求任李含為河南尹。當時皇甫商又被司馬乂相知并任用,皇甫商的哥哥皇甫重此時任秦州刺史,李含更加嫉恨皇甫商,又和皇甫重產生了矛盾?;矢ι虅袼抉R乂說:“先前河間王的奏本,都是李含編造虛構的。如果不早些想辦法,禍患即將臨頭了。況且河間王日前的舉動,都出自李含的計謀?!彼抉R乂便殺了李含。
    14.b(“充滿生機”不對,“荒園蕭瑟”說明景物并無生機;詩人也沒有游賞的興致,反倒是“懶追隨”。)。
    15.(1)虛寫(想象)。詩人通過想象描繪了一幅江南水鄉(xiāng)暮春圖,表達了思歸之情。(2)用典。借用陶淵明“采菊東籬下”的典故,寫歸隱之情,含蓄蘊藉,言近旨遠。(3)以景結情(借景抒情)。借暮春田園美景抒發(fā)了詩人的思歸之情,委婉含蓄,耐人尋味。(4)對比,結尾想象的美景與前文荒園的現實蕭瑟之景形成對比,表達了詩人無奈選擇歸隱的心境。(6分。每點2分。答對任意三點即可得滿分。)。
    17.d(a“改革、革命、建設”語序不當,不合歷史邏輯。b“改革、革命、建設”語序不當,不合歷史邏輯;暗換主語,“全國各族人民”后無謂語。c“全國各族人民”后無謂語。)。
    18.c(“鞠躬盡瘁”指小心謹慎,貢獻出全部精力?!皣I心瀝血”形容費盡心思和精力。這里宜用“鞠躬盡瘁”?!奥N楚”喻指秀美的林木,后比喻杰出人才或事物?!翱住敝甘最I,多用在同輩中才華居第一的人,這里宜用“翹楚”。“默默無聞”指做了好事不聲張,不圖名利。“當仁不讓”原指以仁為任,無所謙讓。后指遇到應該做的事就積極主動去做,不推讓,這里宜用“默默無聞”?!耙娰t思齊”見到德才兼?zhèn)涞娜司鸵蛩待R。“擇善而從”指選擇好的學,按照好的做,這里宜用“見賢思齊”。)。
    19.a(其一,內容上,先解說其榮譽級別,然后評價贊美,最后說作用。其二,結構上,“是……是……是……”是直接判斷評價。)。
    20.“就是”改為“視為”;“真是”改為“確實”;“時不時”改為“不定時”;“要是”改為“如果”;“丟了”改為“丟失”。(5分。每處找出并正確修改得1分。)。
    21.但許多人對熬夜的危害不以為意造成人體免疫系統(tǒng)的紊亂補覺絕不可能救治熬夜后的損傷(6分。每空2分。大意對即可。)。
    22.參考20全國高考作文評分標準。
    本次仍然考查復合型材料的任務驅動作文,同學們要理解三則材料,并從中找出有機關聯,結合引導提示語,從任務出發(fā),按相應的文體格式要求完成寫作。
    解析:
    我們從后往前看。
    1.看主題:“當代青年應該如何實現自己的生命價值”主題座談會。座談會的主題就是你的發(fā)言稿的主題。發(fā)言稿必須圍繞這個主題寫,否則發(fā)言稿跑題。注意“如何”,“如何”就是“怎么樣”,那么你寫“是什么”、“為什么”,是跑題的。
    2.看導語:一生許國的科學家、一身許民的英雄、億萬普通的勞動者,他們努力著、奉獻著。一一這句是對三則材料的總結、概括。
    如魯迅先生所言:“能做事的做事,能發(fā)聲的發(fā)聲,有一分熱,發(fā)一分光。”一一這句話是對“努力著、奉獻著”的具體闡述。
    3.看材料:一科學家、工程師、大國工匠們努力創(chuàng)造。二英雄們?yōu)樽鎳瞰I了自己的生命。三像母親一樣的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中國歷史。核心詞是:創(chuàng)造。創(chuàng)造一個的特點就是有意識地對世界進行探索性勞動。
    材料的含意是:生命的價值在于創(chuàng)造,創(chuàng)造就要努力、奉獻,發(fā)熱發(fā)光。即中心論點。
    高考語文試題分析報告篇十三
    語言運用中,沒有考查字音和成語,選考字形和語病,字形全為成語,且都是《咬文嚼字》中常出現的和??汲烧Z,在我的博客中都有所涉及;繼續(xù)考查壓縮和名著,壓縮由提取關鍵詞轉為定向壓縮。名著由外國轉向中國近代。
    文言文繼續(xù)考查文言散文,為人物傳記,題型保持不變。詩歌選擇了著名的唐詩杜甫的《春日憶李白》,在設題上突破了詩歌語言、技巧、情感的藩籬,把詩歌當文章設題,有助于避免應試式的猜題復習。
    名句加強了文言文的檢查力度,較往年難度提高,貫徹“名篇中的非熱點句子、名句中的熟知內容”的'設題原則,意在指導學生扎實誦讀,避免押寶式記憶。
    必選閱讀繼續(xù)選現當代名家小說,關注抗戰(zhàn)時愛國話題;論述文選了魯迅的雜文,夾雜文言的白話增加了閱讀難度,但結構清晰。去除了選擇題,加大了作答文字容量。
    原文來源: :江蘇高考語文試題簡評
    作文在命題的同時,進行了材料限制,讓學生更容易下筆。
    試題在命題中盡量穩(wěn)中求變,在創(chuàng)新與回歸中摸索語文考試的新路,注重考查學生的語文基礎,引導學生走出押寶式的猜題復習誤區(qū),考查學生的語文底蘊。
    在幾年的探索中,江蘇卷逐漸形成了幾種穩(wěn)定的題型,像語言運用考名著及其在實際中的運用、現代文文學類、論述類共考等,具有鮮明的特色。
    在本次考試中,在保持對地震、創(chuàng)新等現實的關注的同時,更加大了試卷文化含量(可能受到山東等地上年試卷的影響?),所選材料涉及李白、杜甫、蘇軾、魯迅等文學大家,也有宗璞等文學名家。高揚自由、友情、愛國等主流價值。
    在形成特色的同時,字音、字形、詞語、病句的輪流考查,詩歌題的“詩題文設”,名句題的選擇,論述類文本設題模式的變化,作文追求命題的限制性和材料的開放性上,都著意引導學生走出應試教育的誤區(qū),夯實語文基礎,提高語文能力。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作文是給材料命題作文,在命題作文的限制和材料作文的開放中尋找平衡,作文題要求特意加了一條:不必面面俱到。這就讓命題作文有了此次高考改革路線圖:
    實施把普通本科和高等職業(yè)教育入學考試分開的人才選拔方式;
    2.完善高中學業(yè)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引導學生學好各門課程,克服文理偏科現象;
    3.部分科目實行一年多考,減輕學生高考壓力;
    4.完善高考招生名額分配辦法,清理規(guī)范升學加分政策,維護考試招生公平公正;
    5.加快建立多渠道升學和學習立交橋,為學生成長成才提供多次選拔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