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訓讀書心得(優(yōu)質15篇)

字號:

    生活中總有一些細小的瞬間,讓人不禁沉思和總結。要寫一篇完美的總結,首先需要對所總結的內(nèi)容有充分的了解和把握??偨Y范文中的經(jīng)驗和思考或許能給我們提供新的啟示和思路。
    了凡四訓讀書心得篇一
    本周重讀了《了凡四訓》,再一次深入感覺到傳統(tǒng)文化的經(jīng)典所在。
    “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一一道來一個人是如何掌握把控自己的命運,做自己的主人的。
    立命之學,首先要意識到命運雖有一定的定數(shù),但是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可以改變命運的。立命,就是找到生命存在的意義和價值。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目標和夢想。
    改過之法,改變自己的命運,要從修身養(yǎng)性開始。云谷禪師說道: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我們要從各個維度檢討自己不能實現(xiàn)目標的原因,從今開始,改掉種種舊日惡習。牢記“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后種種,譬如今日生”,牢記第一要發(fā)恥心;第二要發(fā)畏心;第三要發(fā)勇心。
    積善之方,每個人都有習慣和惰性,改變起來不容易,這個求需要方法和監(jiān)督。云谷禪師教授了凡使用功過格來記錄善行和過失?!胺e善之家,必有余慶”,要與人為善;愛敬存心;成人之美;勸人為善;救人危急;興建水利;舍財作福;護持正法;敬重尊長;愛惜物命。這些是了凡先生劃分的標準,我們可以用來衡量所作所為。
    謙德之效,講的是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因為謙虛,我們能放開心胸,接納他人,贏得更多機遇;因為謙虛,我們能內(nèi)省自察,及時改過。
    通過學習了凡四訓,對自己人生目標的篤定;不斷自我覺察并改過的踐行;利他和業(yè)力的積善踐行,到一直的謙虛謹慎品德的提升,不斷的提升自己的心性,不斷能成長。
    了凡四訓讀書心得篇二
    看到此篇時,還是頗有點驚訝,我以為改命,需要的品行素養(yǎng)會是什么發(fā)憤圖強,自強不息等等大氣磅礴的詞匯,沒想到了凡先生只提出了兩個字:謙虛!了凡先生教戒兒子說:能過積善,自然最好,但人在社會上,不能不和人交往,做人的方法必有講究,而最好的方法就是謙虛。一個人能謙虛,在社會上一定會得別人的支持幫助和信任,而懂得謙虛,便更知道“日日又新”的重要性,不斷的學習,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所有種種的好處,都從謙虛上得來,所以稱之為“謙得”.
    古人說“滿招損,謙受益”.這話放到今天的社會也是十分受用的?,F(xiàn)在時代的快速發(fā)展,人也開始膨脹起來,卻常常忽略了謙虛這一品德,謙虛的人,別人愿意和他交往,都愿意當他“老師”教誨他東西,也都樂意做他“貴人”,這樣謙虛者得到的機會更多。
    這一篇專講謙虛的好處,謙虛的效應。如果讀者能仔細體會并運用于日常工作生活中,相信必定能受益終身。
    《了凡四訓》是研究中國古代思想的一部偉大著作。了凡先生將畢生的經(jīng)歷和修養(yǎng),結合真實生動的公案,兼容儒道佛三家思想,譜寫了一本啟迪人生的智慧之書。
    了凡四訓讀書心得篇三
    了凡先生一生原被算命先生不差分毫的算定,認為今生前世既然已經(jīng)成為定數(shù),無需迷茫,但同時也沒有了追求,而人生總是有那么一點不可知的意味才能過得興致盎然、回味悠長,直到遇到了云谷禪師改變了他的一生。了凡先生以自己的實踐說明了命運是可以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也印證了古圣賢孟老夫子所謂的:"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貴者,必得富貴。人之有志。如樹之有根,立定此志,須念念謙虛,塵塵方便,自然感動天地,而造福由我。"的名句。
    至于改過的方法,我覺得我能夠從事理上認識到自己錯誤的原因,卻很難從心中抹去做錯事、做惡事的想法,明白了錯誤的根源,就會在做事之前用這些標準來評判這件事是否應該去做,但是只有從心上改正,不起心動念,才能夠避免種下惡因。當人的想法專心于善時,就不會有惡的念頭涌入,正如我們專心于學習,就不會有怠惰享樂的想法一樣,從心上去改過,應該是我勇猛精進的方向。
    積善之方用十個小故事,告訴我們積善能夠改變命運的道理,了凡先生很強調(diào)的兩點就是積善要出于至誠之心、出于利他之心,否則就是假善、小善。是非、端曲、半滿皆源于存心的不同。隨緣濟眾,其類至繁,約言其綱,大約有十,我覺得這十點綱要中最為重要的莫過于"愛敬存心",心中不存愛敬,其他的行為則非出于真誠,自然將是一文不值的。"萬品不齊,皆吾同胞,皆吾一體",我們都應該心存愛敬,了凡先生說"愛敬眾人,即是愛敬圣賢,能通眾人之志,才能通圣人之志",不可能通過圣人先賢本身去愛敬當今世人,但是我們應該代圣人立言,踐行圣人之志,來幫助、愛敬萬物,通過自己的行動把圣人的愛傳播給世人,這樣既是我們愛敬了世人,同樣也是圣人愛敬了世人,這樣才是"為圣人而安之矣"的真諦。
    謙德之效的內(nèi)涵則顯得更為明了了,"滿招損,謙受益",生活中我們的行為太滿,我們的欲望太滿,我們的態(tài)度太滿,我們的心太滿,這恰恰是西方文化入侵的結果。資本的本性便是去創(chuàng)造新的資本,便是去實現(xiàn)利益的最大,所以說建立在資本上的文化必定是一種滿的文化,而這也是現(xiàn)代社會浮躁不安的根源所在。追名逐利,無非是為了滿足自己,我們要時刻的提醒自己在學問上虛懷若谷,認識到自己的鄙?。惶幨郎隙Y讓三分,得饒人處且饒人;精神上也保持一種永不滿足的精進之心,不斷完善自己,做到更好。謙,是虧,但也是得,關鍵看自己的態(tài)度與努力。
    積德雖無人見,行善自有天知。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行善之人,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做惡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福禍無門總在心,作惡之可怕,不在被人發(fā)現(xiàn),而在于自己知道;行善之可嘉,不在別人夸贊,而在于自己安詳。
    了凡四訓讀書心得篇四
    《了凡四訓》是中華經(jīng)典隨筆文章,是當前社會上廣泛流傳的一本勸善書。由明代進士袁了凡所著。
    作者袁了凡,江蘇吳江人,也有的說是浙江嘉善人。原家境富足,后破落。博學多才,官居正六品,曾任河北寶坻知縣。生卒年不詳,名表,后改名黃,字坤儀,又字儀甫,號原為學海,后因拜訪云谷禪師后,領悟“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立命之學,便立志多做善事,積功累德,以扭轉自己的命運。從此袁了凡不愿再做一個受制于天命的凡夫俗子,而改號為“了凡”。
    《了凡四訓》,顧名思義,該書由四部分組成,分別是“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和“謙德之效”。該書主要闡述了“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思想;講述“趨吉避兇”的方法;強調(diào)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積善累德,謙恭卑下,感格上天,就能夠求福得福,善報無盡。該書糅合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學說,運用因果報應、福善禍淫之理,闡明忠孝仁義、諸善奉行以及立身處世之學。是一本最能打動人們心靈的書籍。
    第一篇,立命之學。
    “命由天作,福自己求”。講道,每個人的喜好、特長都不同,職業(yè)道路也不同,只要自己心中有成功的信念,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改正錯的,發(fā)揮優(yōu)勢,最終會有好結果的。比如佛法中的因果報應之說,是有道理的。一個人要想成功,內(nèi)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
    一個善人,自會有很好的人緣,那么很多人來幫助他,再加上他自身的努力,成功的可能性自會比別人大很多!對于自身而言,每個人身上都有很多浮躁的東西,要想改造命運,就要努力去改正!
    第二篇改過之法。
    一個人如何才能改過,了凡先生告訴我們?nèi)齻€心:
    一,知恥心,當一個人有了知恥心,那么改過就不難了。
    二,發(fā)畏心,凡是作惡的人,大多沒有畏心,他們不怕國家的法律,不畏懼社會的譴責,只為自己的利益考慮。那些貪污的官僚們,他們把國家的利益和人民的信任拋在腦后,他們不知恥,也無畏懼之心。
    前面兩條是改過的前提,最后一點,改過的勇心。勇于改正錯誤,戰(zhàn)勝自己的勇猛之心。要改過,就要反省,反省自己身上還有那些不足,然后逐一去改,這其實是一件很難的事,古語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要將一個人維持了幾十年的習慣改變,這確實是需要勇氣的,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jīng)驗,如不是經(jīng)歷了大的挫折和打擊,人是不會輕易地改變自己的習慣的,人的習性就像是動物的保護色,突然要改變,人是會缺乏安全感的,習慣的養(yǎng)成,就是要靠重復,不斷的重復,一點一滴的去改變,日積月累就會真正的改變。
    第三篇,積善之方。
    做了好事,大家都知道的,叫做積陽德,做了好事別人都不知道的叫積陰德。我在《了凡四訓》中讀到了很多故事,做官的人減輕老百姓的稅,有的人為窮人布施,也有人救了人家的性命,這些善人最終都有很好的結果。
    在當今社會,只要為官的切實為百姓做幾件實事,不貪污,那就是好官,也許我們沒有機會救別人的性命,也許我們沒有能力支援窮苦的家庭,但只要我們不放棄積德行善,力所能及的做一些小事也是一種善良。我曾看到一篇文章,說道:“在別人落難的時候,不要落井下石,在別人出丑時,不要取笑,在別人幸運時,用真誠的心去祝福!這樣起碼就是一個善良的人?!?BR>    了凡四訓讀書心得篇五
    近日托王先生的福,有幸拜讀《了凡四訓研習報告》,此書鐘茂森教授對了《了凡四訓》的分析和講解,小小的一本書,卻蘊藏著關乎“命運”的大智慧。
    《了凡四訓》是明朝年間袁了凡先生在69歲時所著,是一份戒子家訓,以其親身經(jīng)歷講述了如何認清命運,識別善惡,多行善事,最終改造命運,心想事成。了凡先生年輕時有大師幫其算命能活到53歲,做官到縣長級別,膝下無子女。當運程中的每一步都跟大師算的一模一樣時,了凡先生深信不疑,認為這就是自己的命運。但后來又遇一位大師云谷禪師的指點,明白了修善斷惡,從而改變原定的命運,最后活到了74歲,官位升到了進士,還得了兩個兒子。這份家訓一共分為四個部分: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
    立命之學。
    立命之學的精華就在于“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了凡先生從剛開始覺得命已被算定,從此聽天由命,到后來受到指點,多行善事,立斷惡念,得到了不一樣的命運。萬事開頭難,只要慢慢堅持,初心不改,心存善念,能力小多行小善,能力大行大善,無論身居何處都應該有一顆慈悲之心。
    改過之法。
    先改過,再積善。改過的結果就是避災避禍,不改過,修的善也會大打折扣,積的善和福也會漏掉,改過要發(fā)三心:恥心、畏心、勇心。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做了錯事要有羞恥心,對待任何事物都要有敬畏之心,要勇于承認和改正錯誤。
    積善之方。
    與人為善、愛敬存心、成人之美、勸人為善、救人危急、興建大利、舍財作福、護持正法、敬重尊長、愛惜生命這是種善行也為我們行善找到了方向?!兑捉?jīng)》曰:積善之家,必有余慶。多行善事,福澤綿延。
    謙德之效。
    謙德之效告誡我們要始終保持一個謙卑的心,《書經(jīng)》曰:滿招損,謙受益。遇人遇事都要謙卑,不可驕傲自滿。真正優(yōu)秀的人往往也淡定自若、為人謙和,不僅自我提升還能幫助周圍的人,讓周圍的人感到舒服和受益。
    最后部分光印大師的序文還是有些深奧,需要回頭再次慢慢細讀,認真體會。
    《了凡四訓》結合儒家、道家、佛家的重要思想,值得深入學習,圣賢之道從善開始。書中多次提到,人本有佛性,有圣賢像,但都被業(yè)障所纏繞,斷惡念修善事,斬斷業(yè)障,找回我們本應擁有的赤子之心。佛常常是身邊的你我,當你誠心做一件善事的時候,你的身上就散發(fā)著佛性,你我皆可是佛,只要你心存善念,多行善事。由于本人資質愚鈍,只是有些許的領悟,還需潛心學習。
    了凡四訓讀書心得篇六
    通過此次的學習,感受良多,首先應該感謝付總,給予我們這此學習的機會,讓我們大家坐在一起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共同成長。我們學習的目的,就是讓我們得到提高,得到成長,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受到,我們到底有沒有得到提高,得到進步。其實這個答案應該是肯定的,因為至少我們坐在這里,用心去學,就一定會有所收獲,下面我就將我所感受到的東西,與大家分享。
    對了凡四訓,產(chǎn)生了一種好奇心,
    立命之學中感受最深的是我們對因果的概念有了些了解。并且同樣意識到,自己也一樣將生活中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歸咎于命運,不去勇敢的面對,真正應該做的應該是反省自己的缺點,讓自己擁有那種發(fā)自內(nèi)心反省的力量,才可以改變,所謂的命運。只有真切的用心思考,才能對峙煩惱。(一切福田不離方寸)趨吉避兇的方法就是要通過行善斷惡來實現(xiàn)。所以我們應該行善,行善才會得到幸??鞓贰?BR>    ·改過之法:改過的方法有從事上改,從理上改,從心上改三個方面。改過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就更加能考驗我們。
    3·積善之方:講了做善行能對現(xiàn)世自身和后世子孫積累福德。這些善人做善事時候發(fā)心真誠,有悲憫心,做起善事來能發(fā)長遠持久的心。
    令我最為感動的是,林家的老婆婆三年如一日的給先人粉團。先不說她是做的善事,就從她這三年如一日的毅力,就讓我們感到為止動容,堅持的毅力是我所缺少的,我感受到我這是我所不足的地方。
    辨別善的真假里面總的說就是要有利他心就算做的是打人罵人也是善,如果不具備利他心就是禮敬人愛護人也是假善。還有真心所發(fā)的善事真,反之為假。行善為公是真,為私是假。無為是真有為是假。
    端善是只懷有濟世之心、愛人之心、敬人之心。
    曲善是只行善時候懷有媚世之心、憤世之心、玩世之心。陰善和陽善主要是看行善有沒有追求明利的心態(tài),如果追求名聲之類的肯定會損消福報,反之積累陰德能使得福報不被損耗。
    善的大小取決于行善時候的心量,心量越大善的功德也越大。
    愛惜物命所謂愛惜物命就是愛護萬物的生命。之所以要修福積德就是為了保存一點惻隱之心。
    學過了凡四訓,也許所學的東西不能全部的說出來,但是通過這兩天的學習之后,我也在反思我的生活,我的工作,就像李毅多先生所說,我去思考,會發(fā)現(xiàn)很多驚喜的地方。
    了凡四訓讀書心得篇七
    時間過得真快,知道這本書已經(jīng)有好幾年了,是在2018年看一本書水清老師推薦的。也是信仰的力量和吸引力法則引導我和這本書遇見吧。也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覺得古人的書其實隱含著很多智慧。可以多看這些書,也也比那些流行的,熱銷的書籍有更多更本質的大智慧。
    今天和一個朋友聊天,說到應該順勢而為。然后,我是想去找以前2020年三月份叫一個同學堅持,不要棄考。但是他認為已經(jīng)遲了,現(xiàn)在開始復習是無用的,白費力氣。因為2020年擴招,是有很多可能的,但是他并沒有領情,還是很冷漠地說,“關你什么事,又不是你的的錢報名,浪費的又不是你的錢?!币驗橛X得自己又被傷害到,特別的深刻,那時候還截圖在筆記上記錄這次對話,告誡自己不要過多關心別人事。
    我在收藏夾里面并沒有找到那次對話,卻看到兩年前看《了凡四訓》這本書時做的筆記。
    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貴者,必得富貴。人之有志,如樹之有根。立定此志。須念念謙虛。塵塵方便。自然感動天地。而造福由我。
    這一段確實應驗成語講的,「自求多?!埂6胰缋砣绶ǖ厍?,決定每個人都求得到,這樣才叫真理。真理沒有說一個人做了有,另外一個人做了沒有,這個就不叫真理。而關鍵在哪?堅定不移的意志。人假如常常換志向,那就很難達到?!妇恿⒅鹃L,小人常立志」,就很難達到。所以「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他志于功名必得功名,志于富貴必得富貴。人有志,就像樹有了根,立定這個志不改變,而且還不斷地積功累德。
    『須念念謙虛』,保持這個謙虛的態(tài)度。
    『塵塵方便』就是處處與人方便,
    「與人無爭,與世無求」為人設想,不與人爭,
    『造福由我』這樣的修養(yǎng),這樣的積德累功,自然感動天地,而得到福報,
    這個和自己轉筆也是一樣的道理。如果真的喜歡,平時有空就練習,那么就可以練會。例如下五子棋的二年級學生小悅同學(她的智力是機構上比較低),她想超過老師,她是每天去挑戰(zhàn)老師,然后一次次失敗中進步。一個學期下來,她后來真的是機構上下五指棋最厲害的。的確有時候我都輸給她了。
    我們都喜歡謙遜的人。
    圖片要相信,然后才能行動,然后才能有所收獲。祝自己可以如書中說的那樣。
    了凡四訓讀書心得篇八
    四個方面來講人的一生如何能過得好些,不至總囿于人生苦短去日苦多。四個方面是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認真讀后認為了凡有了很系統(tǒng)的生活方法,雖舉了一些虛妄的例子,但道理是實質有效的,很值得借鑒。
    這里的立命可以分兩部分看,一是立目標,二是立標準。而標準就是現(xiàn)今的價值觀,什么人生觀、世界觀、宇宙觀的,就是你要確立一套標準來衡量及運用到處理你與周圍的人、事、社會及至世界與宇宙的關系。就如錢幣幾乎可以衡量一切并處理一切,沒有它就只能以物易物,會造成整個關系網(wǎng)的不方便,并復雜化困難化交易進程。所以沒有也可以,但有了之后就絕不想再失去。
    了凡曾被算命先生算定命運,近半生框于其中。后經(jīng)指點了悟,命由天,福由己,自此脫框。
    人的命運好壞,離不開人的心。假如從心這個層面上去尋找,那就沒有不感應的,求不求在于自身,不只是道德仁義我們想求就能求得,功名富貴其實也是我們想求就能求得。我們既可以向內(nèi)求得道德仁義,同時也可以向外求得功名富貴,內(nèi)外都有所得,這才是正確的追求。
    人生一世錯漏不可避免,但如何面對卻是人生考驗,不得法誤終身。一般而言,最好的方法是從心靈上徹底根治,一旦心念上清凈了,你的每一個當下也就清凈了。不好的念頭,在還沒有冒出來的片刻,你就能覺知到,而一旦覺知到,就不會再冒出來了。如果做不到從心靈深處徹底解決,也要想清楚道理之后再去改正錯誤。如果連想清楚道理都做不到,就應該針對具體的事情加以改正。既著眼于根治心靈,又兼顧具體事務的話,也不算失策。但若眼里只有具體的事務而忽略了心神的修煉,那就很愚昧了。
    事實上,那些罪業(yè)深重的人,在平時生活里也有反映:有的會心神閉塞、頭昏健忘,有的會無緣無故就心煩意亂,有的見到品德高尚的人就會消沉沮喪,有的聽到正確的言論就會悶悶不樂,有的幫助了別人卻招來怨恨,有的甚至會口出狂言、失去理智。這些都是錯亂應對失矩累積之怪相。一旦出現(xiàn)這類狀況,就必須奮發(fā)圖強,痛改前非,千萬不要耽誤了自己。
    凡是說禍福都是自己造成的,乃是圣賢之論;凡是說禍福都是天注定的,都是世俗之論。
    幽閉了一千年的黑暗山谷,只要有燈光照進來,就一下子除掉了千年的黑暗。
    謂一念猛厲,足以滌百年之惡也。譬如千年幽谷,一燈才照,則千年之暗俱除;故過不論久近,惟以改為貴。
    善從正,正念積,則善養(yǎng)浩然之氣,身心俱上佳。
    要常常反省自己,是否做得還不夠純粹:要么想做善事而行動卻不夠勇敢,要么幫助了別人但心中其實有遲疑,要么雖然勉力做了好事卻言語失當,要么醒的時候能夠自律,而醉的時候就放縱自己。自己認真反省,覺得所做好事與所犯之過相比較,過要大于功,實在是虛度了很多光陰。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
    如不愿意做過于繁瑣的事情,不能包容別人,心胸狹窄,經(jīng)常恃才傲物,說話輕率,隨意議論,這些都是福德淺薄的表現(xiàn)。
    總體說來人要先有目標及價值觀,然后持之以恒的前行中不斷修正,逐漸積累正念正覺并謙恭有德,自然有志者事竟成。但今之所謂有志者,初未嘗有真志,不過一時意興耳,興到則求,興闌則止。故無恒不謂志。
    作者“了凡”,意思是證悟了關于創(chuàng)造自己命運的深刻道理,不想像凡夫那樣被命運束縛,覺今是而昨非。了凡名字本身就是從宿命開始到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一次領悟,先了解平凡再了結平凡。
    了凡四訓讀書心得篇九
    “立命之學, 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一一道來一個人是如何掌握把控自己的命運,做自己的主人的。
    立命之學,首先要意識到命運雖有一定的定數(shù),但是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可以改變命運的。立命,就是找到生命存在的意義和價值。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目標和夢想。
    改過之法,改變自己的命運,要從修身養(yǎng)性開始。云谷禪師說道: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我們要從各個維度檢討自己不能實現(xiàn)目標的原因,從今開始,改掉種種舊日惡習。牢記“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后種種,譬如今日生”,牢記第一要發(fā)恥心;第二要發(fā)畏心;第三要發(fā)勇心。
    積善之方,每個人都有習慣和惰性,改變起來不容易,這個求需要方法和監(jiān)督。云谷禪師教授了凡使用功過格來記錄善行和過失。“積善之家,必有余慶”,要與人為善;愛敬存心;成人之美;勸人為善;救人危急;興建水利;舍財作福;護持正法;敬重尊長;愛惜物命。這些是了凡先生劃分的標準,我們可以用來衡量所作所為。
    謙德之效,講的是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因為謙虛,我們能放開心胸,接納他人,贏得更多機遇;因為謙虛,我們能內(nèi)省自察,及時改過。
    通過學習了凡四訓,對自己人生目標的篤定;不斷自我覺察并改過的踐行;利他和業(yè)力的'積善踐行,到一直的謙虛謹慎品德的提升,不斷的提升自己的心性,不斷能成長。
    了凡四訓讀書心得篇十
    第一段:引言(150字)。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有著四個非常重要的訓誡,被稱為“四訓”,分別是孝、悌、忠、信。這四個訓誡幾乎貫穿了中國人的生活,是中國尊重家庭和社會價值觀的核心。對我來說,這四個訓誡不僅僅是一種道德規(guī)范,更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和價值追求。通過學習和踐行這些訓誡,我意識到了它們對我的人生有著深遠的影響。
    第二段:孝(250字)。
    孝是中國文化中最為重要和基本的品德之一。孝順父母是每個人的義務,也是我們成長的基礎。通過孝順和尊敬父母,我學會了關心他人的需要,樂于奉獻和付出。我發(fā)現(xiàn),當我與父母保持良好的關系時,不僅僅是他們受益,我自己也變得更加平和與幸福。孝在傳統(tǒng)文化中被視為一種美德,但它更是一種讓我們獲得內(nèi)心平靜的重要品質。
    第三段:悌(250字)。
    悌是對兄弟姐妹間的親情和友情的真誠與關愛。而在現(xiàn)代社會中,兄弟姐妹的聯(lián)系通常會被現(xiàn)實所沖散。然而,通過學習悌的真諦,我明白了遇到困難時互相支持和關心的重要性。不僅在我的家庭中,我也在朋友和同事之間建立了緊密的聯(lián)系,這讓我感受到了友情和悌的力量。通過與他人的關系中發(fā)揚悌,我能夠更加自信地面對挑戰(zhàn),更加樂觀地看待生活。
    第四段:忠(250字)。
    忠是忠誠和信守承諾的品質。無論是對家人、朋友、社會還是事業(yè),忠誠都是一種至關重要的態(tài)度。以忠之心對待工作,讓我更加專注和堅持,從而取得了更大的職業(yè)成就。同時,忠誠使我與他人建立了信任和互助的關系,這種關系是實現(xiàn)個人目標的關鍵。忠誠不僅是對他人的承諾,更是對自己的誠實和自律。通過忠,我感受到了自己價值的提升以及對他人和社會產(chǎn)生積極影響的力量。
    第五段:信(300字)。
    信是信仰和誠實的品質,也是四訓中最重要的一個。只有建立在誠實和信任的基礎之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才能真正蓬勃發(fā)展。信心讓我有勇氣面對困難和挑戰(zhàn),相信困境中也有機會。它讓我與他人之間建立了真實的聯(lián)系,這種聯(lián)系在現(xiàn)代社會中尤其重要。對我來說,信仰也是一種精神力量的源泉,它給予我希望和動力,使我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能保持堅定的信念。
    結論(100字)。
    通過學習和踐行四訓,我意識到這些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超出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它們是我們生活中重要的指導原則,使我們變得更加仁愛、關心他人和自身提升。無論是孝、悌、忠、信,還是其他美德,都是我們在今天社會中所需要培養(yǎng)和發(fā)揚的品質。只有通過踐行四訓,我們才能建立更加和諧、友善和充實的生活。
    了凡四訓讀書心得篇十一
    《了凡四訓》電影看了第一遍,大致了解了《了凡四訓》這本書的內(nèi)容。今天來說一說我的第一遍觀后感。
    說真的,這部電影拍攝的條件實在是太簡陋了,但是有人可以把它看上十遍,便值得我從頭到尾看下去,甚至開始了第二遍的'觀看。
    這部電影,也應該說是這本書,里邊涉及了很多鬼神的內(nèi)容。雖然我說過信佛、敬佛,其實是相信內(nèi)心的信仰。說實話,我到現(xiàn)在不信鬼神,至于這本書里講到的內(nèi)容,比如說某某人行善,后來子孫就做了大官,我想大概是因為古人解釋不清楚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所以把它歸結為神的點化和恩賜,但是我更愿意把它理解為環(huán)境的影響。
    其次,愿意行善之人,素養(yǎng)也比較高,相比于常人對子孫后代的教育也比較重視,后事子孫得以繼承祖先遺風,這是精神上的豐厚。
    最后,根據(jù)吸引力法則,行善之人,必會引得更多文人士大夫等有識之士的欣賞。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與良人為伍,必定可以催促其更加努力、上進。這就是現(xiàn)在人說的,你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就會吸引什么樣的人。
    有慈父,有良師,有益友,再加上一生行善,民心所歸,子孫后代必然會一代勝過一代。這就解釋了為什么行善之人既可以得到仁義道德,也可以收獲功名利祿,即內(nèi)外雙得。其實這一切不是鬼神相助,而是自助也。我想這就是古書對現(xiàn)代人的教育意義吧。
    了凡四訓讀書心得篇十二
    袁黃,初名表,字坤儀,在遇到云谷大師后,取號了凡,意為結束一些凡人的看法?!读朔菜挠枴饭卜譃椤傲⒚畬W”、“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四個部分。作者以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講述了改變命運的過程。原本為教訓自己的兒子,故取名《訓子文》;后為啟迪世人,遂改今名。
    《了凡四訓》開始寫到作者在年輕的時候曾經(jīng)遇到以為大師,為其算命,說其某年某月可取得何種官職,經(jīng)過驗證,竟分毫不差,自此作者對大師敬畏之心油然而生,當然自此也少了些積極進取,認為一切乃命中注定,奮斗與否都難以逃脫命運的安排。
    但自從作者遇到了云谷大師,把之前大師算命之事乃至自己命中無子的結局都告訴了大師,大師告訴他這一切都是可以扭轉的?!胺卜Q禍福自己求之者,乃圣賢之言;若謂禍福惟天所命,則世俗之論矣?!痹乒却髱煾嬖V他,造命乃是天所注定的,人無法改變,但是人可以立命,進而改變自己命中的禍福。自此,作者改名為“了凡”。
    看到這一句話,我想我年少時,曾經(jīng)一度聽到老師說“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并堅信不移;后來稍大些,卻又認為一切乃是命中注定,我們只是隨著命運的安排在過日子。但讀了這本書,我可以說關于人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這一觀點有了更深的理解。
    緊接著,云谷大師告訴了作者改變命運的方法,首先就是改過,把從前自己所做之事一一反省,并盡力進行改正。然后在日常生活中多行善事(當然這其中又區(qū)分了善的各種.種類,大善、小善;真善、假善;滿善、半善;端善、曲善等等),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始終保持著一份謙虛的態(tài)度,不可傲慢。
    作者在聽取了云谷大師的建議后,分析了自己的種.種缺點,并開始多做善事,后來考取功名并得一子,取名天啟。在看這本書的時候,內(nèi)心時時被觸動,我曾一度像了凡先生一樣,安于命運,渾渾噩噩的過著每一天。而這本書可以說點醒了我,應該積極進取,多行善事,自求多福,改變命運。
    這本書最后有功過格,可以參照這些功過格對自己每天的所做作為進行參照。本書雖然篇目不長,但句句警句,激人向善。與《太上感應篇》、《安士全書》并稱三大善書。也對無數(shù)仁人志士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
    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
    從后種.種,譬如今日生。
    了凡四訓讀書心得篇十三
    《了凡四訓》作者是袁了凡,而《了凡四訓研習報告》是鐘茂森教授對前書的分析和講解,小小的一本書,卻蘊藏著關乎“命運”的大智慧。
    《了凡四訓》這本蘊含“命運”的大智慧書,是中國明朝袁了凡先生窮盡一生經(jīng)歷所作的家訓,教戒他的后代特別是兒子袁天啟——意識命運的本相、明辨善惡的標準、改過向善的方式,以及行善積德因果回報的效驗;并且以他自己改造命運成功經(jīng)驗來‘現(xiàn)身說法’;讀了可以使人心目豁開,信念勇氣倍增,亟欲效法了凡先生,來改革自己的命運;這本書從唯心主義和樸素唯物主義出發(fā)進行立意,用辯證法的思維論述了命運中的“命”“運”物質表現(xiàn),經(jīng)過后天努力而獲得“新命運”,從而突出了“積極向善人定勝天”美好因果,本書是一本有利世道人心,轉移社會風氣不可多得的好書。下面從四個方面簡單分析之。
    立命之學
    所謂立命之學就在于“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了凡先生從唯心角度和樸素唯物角度,通過信奉儒家、道家、佛家開始覺得命已被算定,從此聽天由命,到后來受到佛家高僧指點,多行善事,立斷惡念,得到了不一樣的命運。
    改過之法
    先改過,再積善。改過的結果就是避災避禍,體現(xiàn)在工作上改正錯誤的行為和方式,避免出現(xiàn)錯誤的結果和行為。不改過,修的'善也會大打折扣,積的善和福也會漏掉,改過要發(fā)三心:恥心、畏心、勇心。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做了錯事要有羞恥心,對待任何事物都要有敬畏之心,要勇于承認和改正錯誤。
    積善之方
    與人為善、愛敬存心、成人之美、勸人為善、救人危急、興建大利、舍財作福、護持正法、敬重尊長、愛惜生命這是種善行也為我們行善找到了方向。《易經(jīng)》曰:積善之家,必有余慶。多行善事,福澤綿延。
    謙德之效
    謙德之效告誡我們要始終保持一個謙卑的心,《書經(jīng)》曰:滿招損,謙受益。遇人遇事都要謙卑,不可驕傲自滿。真正優(yōu)秀的人往往也淡定自若、為人謙和,不僅自我提升還能幫助周圍的人,讓周圍的人感到舒服和受益。
    讀過這篇文章,對我來說醍醐灌頂。從前,因受儒家思想教育,知道要從正、行正,也知道從善、行善,也不敢做過火、出格之事,但都沒有如此深入地反省過自己。從那之后,立志必需改過,務要積德,務要包荒,務要和愛,務要惜精力。本人雖已近知天命之年,但遙想“三國”呂蒙,在壯年時受到主公孫權啟發(fā),努力熟讀兵法書卷,遍讀群書,逐漸蛻變成一位具戰(zhàn)略眼光、智勇兼?zhèn)涞慕y(tǒng)帥將領,也曾擊敗了當時威震華夏的關羽,成就了“士別三日,刮目相看”和“非復吳下阿蒙”,為時未晚。讀此此文后,本人便長存了知恥心與害怕心,英勇精進心,剩下的就是如何付諸于行了。
    我有幸看到了這本書。我將盡力履行!同時也盼望有更多的人能好好讀這本書,并依照古圣賢的教導實踐來教育吾輩,那咱們的國家一定會戰(zhàn)勝困難、戰(zhàn)勝疫情,必定會比現(xiàn)在更繁華強盛。
    了凡四訓讀書心得篇十四
    讀書是一種美妙的享受,它不僅能帶給我們知識,還能讓我們獲取更多的人生智慧。在讀書的過程中,我們對于文字的理解和思考逐漸加深,從而使我們的見識得到了拓展。通過不斷地閱讀,我有了許多對于讀書的心得和體會。
    首先,讀書讓我獲得了知識的縱深。當我打開一本書的時候,就像是進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書里面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和智慧,讓我猶如置身于古今中外的大師思想中。書中的知識可以說是無涯的海洋,無論是文學作品、歷史故事還是科學理論,都會讓我有所收獲。讀書不僅能夠提高我的專業(yè)知識,還能夠拓寬我的視野,讓我對世界有更深入的了解。
    其次,讀書讓我受到了許多啟發(fā)和鼓舞。尤其是那些優(yōu)秀的作品,常常會讓我深思和反思。例如,看到許多偉人的傳記時,他們的堅持、努力和智慧都會讓我受到極大的鼓舞。他們的故事告訴我,只有付出真正的努力才能達到自己的目標。同時,在讀書的過程中,我也常常會遇到一些思維的碰撞和啟發(fā)。不同領域的作者們總是能夠以獨特的角度和見解,為我的思考提供新的觀點。
    另外,讀書也培養(yǎng)了我很多的品格和習慣。經(jīng)典的作品教會了我如何行善、如何擁有正確的價值觀,比如孟子的《孟子精義》告訴我“君子不器”,強調(diào)了品德的重要性。讀書還讓我養(yǎng)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堅持每天讀書一小時,使我不斷地進步。同時,讀書也讓我的思維更加清晰,用詞更準確,對于復雜的問題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處理的方法。這些都是在讀書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的。
    最后,讀書不僅是傳遞知識的工具,更是一種享受。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可以隨心所欲地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感受著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有時我會為書中的人物感到悲傷,有時我會為書中的故事感動不已。讀書讓我找到了一個能夠釋放自我的方式,讓我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和豐富。
    綜上所述,讀書是一種對心靈的滋養(yǎng)和成長的過程。通過閱讀,我從中收獲了知識的縱深、思想的啟發(fā)、品格的培養(yǎng)以及享受的樂趣。我深深地體會到,讀書不僅是一種學習的手段,更是一種生活的態(tài)度。讀書使我變得更加智慧、思考和堅毅,也使我更加善良、寬容和樂觀。因此,我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能夠繼續(xù)保持讀書的習慣,不斷地充實自己,從書籍中尋找答案,從文字中汲取力量。
    了凡四訓讀書心得篇十五
    《了凡四訓》又名《命自我立》,是中國明朝袁了凡先生,結合了自己親身經(jīng)歷和畢生學問與修養(yǎng),為了教育自己的子孫而作的家訓。了凡先生教戒他的兒子袁天啟,認識命運的真相,明辨善惡的標準,改過遷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積德謙虛種種的效驗。袁了凡先生精通星象、法律、水利、理數(shù)、兵備、政治、堪輿(風水)等等。他在早期驗證了命數(shù)的準確性,后來進一步通曉了命數(shù)的由來,知道人們可以掌握自己的未來,改造自己的命運。就在他的下半生中,又驗證了人們完全可以自我"立命",自求多福的準確性。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了凡先生在未遇到云谷禪師之前,光是知命、安命、聽憑命運安排,那是消極無益的;而自強不息改造命運的"立命之學"則是積極的和有益的。了凡先生以自己改造命運的經(jīng)驗來"現(xiàn)身說法";教導子孫后人以正確的做人處世之道,照此實踐,也即是自利利他,有利于社會國家之道。這本書讀了可以使人心目豁開,信心勇氣倍增,亟欲效法了凡先生,來改造自己的命運;實在是一本有益世道人心,轉移社會風氣不可多得的好書。
    《了凡四訓》這本書總共分為四篇:
    第一篇講的是命運的創(chuàng)立。"命由天做,福自己求",就是說要自己創(chuàng)造命運,而不是讓命運來束縛自己。命運的創(chuàng)立,是討論立命的學問,講解立命的道理。要做到反躬自省。
    第二篇講的是錯誤的改正。我們要想得福而遠禍,先不說行善,先要決心改過自己的錯誤。了凡先生告訴我們改過第一要有:"知恥心"當一個人有了知恥心,改過就不難了;第二要發(fā)"畏懼心",過錯無論久近,只是以改為貴,但要"不貳過";第三要發(fā)"勇猛心"就是說要像周易卦上所說的"風雷益"那樣,雷厲風行,直捷痛快地去做去改正自己身上的缺點。過錯立刻改了,就像春天的薄冰,碰到太陽光一樣,還怕不融化嗎?但要改過,有三種方法:一種是從事實上改,一種是從道理上改,一種是從心念。
    第三篇講的是善業(yè)的積累?!兑捉?jīng)》上開篇就說:"積善之家,必有余慶(必定有福),積不善之家,必有余秧(必定有禍)。"孔子的爺爺因為知道孔子的父親祖上世代都是"積善之家"便預料這家人的后代,必定會有出類拔萃的人物出現(xiàn),于是把女兒嫁與了孔子的父親。后來事實證明,他的女兒嫁給孔子的父親后,生下了圣賢--孔子。
    書中生動詳細地列舉了十個小故事,告訴后人怎樣行善積德,發(fā)慈悲心,廣積陰德。善一定要積很多,才能發(fā)生大作用。而且所積的善最好是別人所不知道的陰德,才能夠扭轉命運。然而行善積德都以慈悲心為根本。有了慈悲心,你才能有博愛的胸懷,去接受大家,去感化大家。
    第四篇講的是謙和的效益。《易經(jīng)》里說:"滿招損,謙受益,"驕傲自滿會遭受到損害,謙虛則能夠得益。謙跟驕是禍福的關鍵,不可不小心謹慎!我們?nèi)嗽谏鐣?,不能不和他人來往,所以必須要知道做人的方法,而做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謙虛了。一個人能謙虛,在社會上一定會得到大眾廣泛的支持與信任,學問也會進步,做人做事交朋友等等樣樣都會進步。如此所有種種的好處,都從謙虛上得來,所以稱為謙德。
    看了此書后使我感受到我們不能只享受眼前的福報,關鍵是要為子孫后代積公德,讓優(yōu)良家風世代相傳。雖然每個人都有命數(shù),但是只要能身體力行,斷惡修善,那么命運是可以改變的,個人的學業(yè)、事業(yè)、家庭也均能圓滿,同時還能凈化社會人心。
    在中國千年未有之變局,社會劇烈轉型之際,現(xiàn)代人都顯得很浮躁,只想到今世享受到一切福報,而沒有考慮到為自己子孫后代積福德!讓優(yōu)良家風代代相傳!有些人覺得遵守道德(自然規(guī)律),并不能得到什么真正的好處。相反投機取巧、損人利己的人并沒有吃虧、甚至于得到了很多實在的'利益。實際上這是一個長期、短期利益、身體和心理統(tǒng)一的問題。人應當知道,一個人的平安,身體的健康,美滿的生活,事業(yè)的成功….這許多好事,都可以說是一種福。當他遵守道德的時候,心境坦蕩,在做善事的時候,因為幫助別人得到了很多快樂。許多身體上災禍沒有降臨,這些是很大的福分其實福和禍包含的范圍很廣。中國古人講"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都是告訴我們怎樣成為一個高尚的生命。
    這本書里面列舉的很多故事告訴我們,要積功累行!一定要學會寬恕人、原諒人、要有容人之量!不要打壓諷刺捉弄別人,來抬高自己!不要常妄言妄語!人,一定要謙和友愛,一定要愛惜自己的精神(不熬夜損壞身體)!人一定要控制自己的脾氣,當你生氣的時候說的話做的事會給別人帶來很大的傷害,這是沒有辦法彌補的。我們每個人都要用真誠的心去對待身邊的人,用真誠的心去改過,一定會像了凡先生一樣,一點點改掉身上的過錯,成為一個真正具有仁義道德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