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語言教案設計大全(17篇)

字號:

    教案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教學步驟等重要內(nèi)容,是教學的重要依據(jù)。教案的編寫應該注重合理的教學安排和教學步驟。教案范文中的優(yōu)點和不足可以幫助教師們更好地反思和改進教學設計。
    中班語言教案設計篇一
    1、了解不同動物尾巴的特點。
    2、初步理解故事內(nèi)容,并能用語言膽表達。
    3、體驗繪本故事帶來的樂趣。
    活動重點:理解故事內(nèi)容。
    活動難點:用語言膽表達。
    故事ppt、音樂。
    一、老師完整講述故事,幼兒傾聽。
    二、播放課件,引導幼兒觀察。
    3、小熊走呀走,又看到了誰?它們有怎樣的尾巴可以做什么事情?小熊見了又會怎樣想?
    三、引出尾巴操,并學做尾巴操。
    1、小熊看到朋友們各種各樣的尾巴真羨慕。它也想有這樣的尾巴,怎么辦呢?家來他想想辦法。
    2、你們的辦法可真多,小熊也想了條妙計,引出尾巴操。
    3、尾巴操有用嗎?看看他長出了誰的尾巴?小熊還想長,我們一起來他。
    4、小熊長出了新尾巴,好高興呀。你們看它在做什么?(甩尾巴、抱尾巴、扭晃尾巴)。
    5、可是不久,小熊就不高興了,為什么呀?誰來猜猜?原來長尾巴給小熊帶來了許多不便,哪里不方便呢,誰看出來了?(睡覺--尾巴拖到床下,洗澡--尾巴放不下,水溢出來,出門--夾尾巴)。
    6、小熊想要自己的'尾巴,怎么辦呢?(引導幼兒做出相的尾巴操)。
    7、終于找回了自己的尾巴,小熊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優(yōu)點,不能盲目的去羨慕別人。
    四、活動延伸。
    1、討論:你最喜歡你身體的哪個地方?為什么?
    2、跟隨《健康歌》的音樂一起表演。
    中班語言教案設計篇二
    活動目標:1.學習朗誦兒歌,大概了解疊詞孤零零、喜盈盈、冷清清的意思。
    2.能了解團結(jié)友愛的人朋友多,進一步體驗朋友多的快樂。
    活動重、難點:學習朗誦兒歌,大概了解疊詞孤零零、喜盈盈、冷清清的意思。
    活動準備:1.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活動室窗簾拉下,保證室內(nèi)光線較暗。
    2.物質(zhì)準備:圖譜,課件《團結(jié)友愛親又親》。
    方法與手段:情景體驗法,多通道感知法,練習法。
    活動過程:
    一、情景體驗,導入兒歌。
    3.小結(jié):許多燈在一起會變得很亮,許多好朋友在一起會覺得很高興。
    二、多種方式,學習兒歌。
    1.教師朗誦,幼兒欣賞師:老師帶來了一首兒歌,請你們仔細聽一聽,兒歌里是怎么說的。教師有感情地朗誦兒歌,幼兒欣賞。
    2.結(jié)合課件,學習兒歌出示課件,引導幼兒記憶兒歌:
    (1)這首兒歌叫什么名字?
    (2)一顆星星在天上,你有什么感覺?兒歌里用了哪個好聽的詞?(理解疊詞冷清清)兩顆星星在天上你又覺得怎么樣呢?(亮晶晶)有三顆星,四顆星,五顆星,有許多許多星星的時候怎么樣了?請用兒歌里的話告訴我。(三顆星、四顆星、五顆星,匯成星河放光明。)。
    (3)一個人的時候你們覺得怎么樣?孤零零是什么意思?(理解疊詞孤零零)兩個人的時候你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呢?誰能做一做喜盈盈的樣子?(理解疊詞喜盈盈)三個人,四個人,五個人,有許多人在一起呢?誰能用兒歌里的話來說一說?(學習短句團結(jié)友愛親又親)。
    3.出示圖譜,學念兒歌。
    (1)師幼看著圖譜完整地念兒歌。
    (2)逐步用紙擋住圖譜下半部分,引導幼兒依據(jù)兒歌的數(shù)字規(guī)律朗誦、記憶兒歌。
    (3)分組有節(jié)奏、有表情地朗誦詩歌。
    三、教師小結(jié),結(jié)束活動。
    師:每個小朋友都要學會關心別人,幫助別人,與別人團結(jié)友愛,這樣你的朋友就會很多,你就會覺得很開心,很快樂。建議:平時活動中,引導幼兒學會與許多同伴友好地共同活動。
    幼兒活動:
    回答問題,知道開一盞燈幾乎不亮,開兩盞燈有一點亮,開許多燈很亮。知道一個人玩很孤單,兩個人玩很高興,許多人玩更開心。認真傾聽小結(jié)。
    幼兒安靜欣賞兒歌,了解兒歌的內(nèi)容,知道兒歌的名字。根據(jù)課件回憶兒歌,回答問題。知道兒歌的名字是《團結(jié)友愛親又親》。幼兒說說一顆星星、兩顆星星、許多星星在天上的感覺,用兒歌中的語句回答提問,大概了解疊詞冷清清的意思。根據(jù)提示,幼兒用兒歌中的'語句說說一個人、兩個人、許多人的感覺,大概了解疊詞孤零零、喜盈盈的意思??粗鴪D譜完整念兒歌。依據(jù)兒歌的數(shù)字規(guī)律朗誦。分組有節(jié)奏、有表情地朗誦。
    認真地傾聽小結(jié),知道團結(jié)友愛能擁有許多朋友,會覺得很開心、很快樂。
    設計意圖:
    通過依次觀察開不同數(shù)目燈(遞增)的教室、回答問題和傾聽小結(jié),引導幼兒感受燈越多越亮,人越多越開心,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同時也為詩歌的學習做準備。
    以幼兒欣賞兒歌,用兒歌里的句式講述兒歌名字和內(nèi)容的方式幫助幼兒獲得對兒歌內(nèi)容的初步印象,為兒歌的朗誦奠基。在課件、語言和動作的提示下,幼兒更好地記憶兒歌,大概了解疊詞孤零零、喜盈盈、冷清清的意思。利用先結(jié)合課件學習,再根據(jù)圖譜學念,最后依據(jù)兒歌的數(shù)字規(guī)律逐步取消圖譜記憶的形式逐漸幫助幼兒不依靠實物就能朗誦兒歌。在不同方式的學習中,幼兒體驗朋友多的快樂。
    通過小結(jié)幫助幼兒了解團結(jié)友愛的人朋友多,進一步體驗朋友多的快樂。
    《夢》。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中班語言教案設計篇三
    1、引導體味詩的情趣,指導有感情地背誦古詩。(語感目標)。
    2、會認“鵝、向天、白毛、綠水、紅掌、清波”,學會“向、白、毛”。(技能目標)。
    3、逐步培養(yǎng)對古詩的興趣。(情感目標)。
    教學重、難點:
    教學過程:
    一、古詩導入。
    1、小朋友,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晃恍屡笥选?纯催@位新朋友的打扮和我們大家有什么不一樣?(出示詩人形象)。
    2、介紹詩人:他是古時候的人,他生活在一千多年以前的唐代,叫--?請大家拼拼音節(jié),看誰最先拼出他的名字?(出示名字和音節(jié))指名一人拼。
    二、初讀古詩。
    夸的意思,詠鵝就是--。
    (2)接下來老師學著駱賓王的樣子來詠鵝。師范讀。(你覺得老師讀得怎么樣?)。
    (3)要讀得好聽,首先要讀準詞語的音。(再聽老師詠鵝,聽清哪些字讀翹舌音)。
    (4)顯紅“綠水、紅掌”清波(后鼻音)鵝、向天、白毛、“再聽老師讀,聽清這些詞念什么?自由讀--小老師教大家--師點詞生認讀。
    (5)單獨出示詞認讀。(同桌互讀--小火車讀)(詞的意思有沒有不懂的地方?出示圖理解綠水、紅掌、清波、向天)。
    (6)記憶認詞。(老師要考考小朋友的記憶力,給你6秒鐘的時間,請你記這些詞,看誰記得最多?)。
    (7)請同桌互相念念這一首詩,注意把音讀準。
    (8。
    )小朋友們讀得真準,古詩光是會讀,不算稀奇,還要讀出詩的味道來。注意詩的停頓很重要,聽老師來有味道的讀詩,注意哪些地方需要停頓。
    為什么鵝、鵝、鵝要說三個?出示停頓的地方(學生試讀--指名讀--齊讀)。
    三、課間操(小朋友們讀得真有味道,老師帶著大家去看鵝吧!)。
    四、理解詩意。
    1、小朋友學會了有味道地讀古詩,現(xiàn)在請你有味道地背一背這首詩。(自由背--指名背--齊背)。
    2、誰愿意回家背給媽媽聽。師扮演媽媽的角色,進行師生對話式背誦(隨機理解前兩句詩意)。
    (1)看圖片理解”曲項“的意思。(曲項向天歌就是鵝彎曲著脖子朝天歌唱。)。
    (2)”向天歌“它可能會唱些什么呢?
    3、孩子,你學得真不錯。請你找出后兩行詩中描寫顏色的詞(白毛、綠水、紅掌),這些顏色是寫什么的?我手上有只大白鵝,請你給這兩只大白鵝正確地涂上顏色。
    (1)給大白鵝涂色(紅掌、白毛、綠水)。
    (2)反饋(實物投影出示學生練習,理解后兩行詩意。)。
    五、寫字指導。
    這首古詩中還有三個生字要請我們小朋友自己學習。請大家拼拼音節(jié),看看筆順,想想意思。
    (1)出示田字格中三個生字(向、白、毛)。你學會哪個字?指名拼讀音節(jié)。
    (2)指導書寫”向、毛"。
    (3)老師給大家三分鐘時間寫字。寫完的同學給字找個朋友。
    六、課后延伸。
    像這樣優(yōu)美的古詩,唐代還有許多,李老師介紹一本好書給大家--唐詩三百首,請課后去讀讀這本書。
    [詠鵝教案教學設計]。
    中班語言教案設計篇四
    1、學會朗誦詩歌,在熟悉原詩內(nèi)容結(jié)構的基礎上,基本能根據(jù)圖譜編出與原詩結(jié)構相同的詩歌段落。
    2、感受詩歌的語言美,激發(fā)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準備】蜜蜂、燕子、蜻蜓、蝴蝶頭飾若干,蝴蝶紙偶一只,在教室里布置四幅春景圖。
    【教學重點】在學習詩歌的基礎上,嘗試仿編詩歌。
    【教學難點】用與原詩韻律節(jié)奏相同的詩歌的語言進行仿編。
    【教學過程】。
    一、準備活動。
    師:今天,我們中一班來了一位小客人,讓我們看看它是誰呀?(蝴蝶)。
    師:漂亮的花蝴蝶來教室做客了,你們猜猜看它會來做什么呢?(幼兒回答)。
    師:對了,花蝴蝶來找朋友,你們猜猜看它會來找誰做它的好朋友呢?
    邊說邊出示背景圖,幼兒回答。
    二、學習詩歌。
    (1)師:花蝴蝶會找誰做朋友呢?(小草)。
    花蝴蝶飛來了,和小草握握手,(出示握手圖片),那她對小草說什么呢?(幼兒回答)。
    讓我們來聽一聽花蝴蝶到底會和小草說什么呢?
    “花蝴蝶對小草說:咱們是朋友”老師帶領幼兒一起說。
    小朋友們真棒!誰愿意來把這一段完整的說給大家聽聽?(幼兒看圖譜說)。
    師:讓我們一起來學一學花蝴蝶好嗎?(幼兒與老師一起朗誦)。
    (2)咦,花蝴蝶又飛走了,又找誰做朋友了呀?(小花)。
    你們說,__小朋友說的好不好啊?(好)。
    那拍拍手表揚表揚她(幼兒拍手)。
    讓我們一起大聲的把這一段說一說,好嗎?(好)。
    小朋友們真棒!
    (3)其實,花蝴蝶、小花、小草都是誰的朋友呀?(春天)。
    他們一起說:我們都是春天的朋友(帶領幼兒一起說)。
    三、仿編活動。
    1、師:快看看誰又來我們教室來做客啦?(小燕子、小蜜蜂、小蜻蜓)。
    它們也要來找自己的好朋友,你們愿意幫助他們嗎?(愿意)。
    那我們把小燕子、小蜜蜂、小蜻蜓找朋友,也編成一首和剛才一樣好聽的詩歌,好嗎?(好)。
    老師為你們每一組準備了一張圖譜,請你們按照圖譜上的內(nèi)容和你的朋友一起編一編,好嗎?(好)。
    (2)幼兒創(chuàng)編。
    每組請一位小朋友上來說。
    (4)小朋友們說的好極了!等會老師帶著大家一起去外面玩一玩找朋友的游戲,好嗎?(好)。
    花蝴蝶飛來了,
    和小草握握手,
    她對小草說,
    咱們是朋友;。
    花蝴蝶飛走了,
    和小花握握手,
    她對小花說,
    咱們是朋友;。
    花蝴蝶、小草、小花,
    都來和春天握握手,
    她們一起說:
    我們都是春天的朋友。
    中班語言教案設計篇五
    時間:
    執(zhí)教者:
    活動:七彩蝦語言。
    活動目標:1.理解故事情節(jié),感受小青魚尊敬老人的情感。2.能大膽地用動作、語言進行表現(xiàn)。活動反思:
    活動準備:1.掛圖第16號,故事磁帶。2.繪畫紙和油畫棒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
    1、出謎面:一座七彩橋,白云上面架,平時不見面,雨后才見它。
    2、從謎面及生活經(jīng)驗中了解彩虹的七彩和拱形的特點。
    3、組織討論:你看見過哪些東西像彩虹?
    二、聽故事。
    1、讓幼兒自主閱讀操作材料上的故事,(讓幼兒學會根據(jù)圖面的'順序看圖講故事)。
    2、讓每組幼兒自己講講故事內(nèi)容。
    3、請個別幼兒講述故事內(nèi)容。
    4、教師小結(jié)故事大意,給故事起名字。
    三、再次傾聽故事四、理解故事,復述故事。
    2、組織幼兒討論:為什么蝦公公會把彩虹當作七彩蝦呢?(引導幼兒根據(jù)蝦和彩虹的拱形特點來分析)。
    3、小青魚看到蝦公公傷心的樣子,心里怎么樣?它又是怎么做的呢?五、討論。
    1、組織討論:你認為小青魚這樣做好嗎?好在哪里?如果你是小青魚,你會怎樣做?
    2、聽配樂故事,進一步理解故事情節(jié),感受小青魚尊敬老人,助人為樂的高尚品質(zhì)。
    中班語言教案設計篇六
    1、在觀察圖片、探索與討論的過程中理解故事,初步學習用較完整的語言講述故事。
    2、能大膽想象并積極表達自己的見解,并知道從同伴的交流中吸取對自己有用的經(jīng)驗。
    3、懂得遇到事情要多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
    活動準備:教學掛圖四幅。
    (1)觀察教學圖片,自由講述。
    指導語:這些圖片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講的.是誰的故事?故事發(fā)生在哪里?
    看一看、想一想,和你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
    (2)在教師的引導下逐一觀察圖片并理解故事的內(nèi)容。
    (3)和教師共同講述故事內(nèi)容。
    (1)大膽想象、猜測故事中老爺爺解決問題的方法。
    (2)觀察圖片并講述。
    指導語:在這個故事中,老爺爺是怎樣解決問題的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說一說。
    (1)看圖講述故事。
    (2)給故事起名字。
    延伸活動:師生共同制作道具,嘗試進行表演活動。
    中班語言教案設計篇七
    1.理解故事內(nèi)容,了解大家喜歡綠色的原因。
    2.能用比較完整的語句表達對綠色的喜愛之情。
    1.故事圖片。
    2.綠色的透明玻璃紙,自制教具樹、青草、小草。
    談話:今天我們的教室里真美呀,因為我們班來了幾位美麗的客人,你們看是誰?
    (出示樹、青菜、小草)。
    小朋友,這些小客人都是什么顏色的呀?你們喜歡綠色嗎?
    綠色寶寶也喜歡你們,還給你們帶來了一個故事,你們想聽嗎?
    1.教師結(jié)合掛圖,有感情的講述故事一遍。
    2.提問: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綠色為什么不高興?
    (3)山羊公公,兔姐姐,長頸鹿和小朋友分別對綠色說了什么?綠色聽了之后怎么樣?。?BR>    (4)最后,它對小木偶說了什么???
    3.教師再講一遍故事,讓幼兒學講故事中的對話。
    4.教師:你喜歡綠色嗎?如果讓你對綠色說句話,你會說什么呢?
    老師先來說一句:“我喜歡綠色,因為你是樹葉寶寶的顏色”。
    5.教師:你們想看看綠色世界嗎?
    幼兒透過綠色的透明玻璃紙看看周圍變成什么顏色了。
    教師引導幼兒說一說自己看到的景象。
    在走廊的圍墻上面有綠色的玻璃,我們?nèi)タ匆豢赐高^綠色的玻璃,外面的世界是怎么樣的?
    中班語言教案設計篇八
    1、了解小蚱蜢的行動方式,體驗兒歌的`趣味性。
    2、通過操作指偶和表演游戲表現(xiàn)蚱蜢的行動方式。
    1、涂色:蚱蜢。
    2、課件-照片:蚱蜢,聲音:蚱蜢。
    3、涂色(蚱蜢)輪廓紙,彩筆、小紙圈、膠棒。
    一、出示照片:蚱蜢,幼兒觀察外形特征。
    1.蚱蜢綠色或黃褐色,頭尖,呈圓錐形;觸角短,基部有明顯的復眼。后足發(fā)達,善于跳躍,飛時可發(fā)出“札札”聲。
    2.蚱蜢吃稻葉等是害蟲。
    二、欣賞兒歌。
    1.小蚱蜢有什么本領?
    (1)教師用兒歌的形式學蚱蜢跳躍的行動方式。
    (一跳跳上狗尾草,腿一彈,腳一翹,哪個有我跳得高,)。
    (2)幼兒模仿小蚱蜢的跳躍動作。
    2.小蚱蜢學跳高時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幼兒用自己理解的語言進行講述)。
    三、制作指偶。
    1.今天我們來制作一個小蚱蜢好嗎?
    (1)提供小蚱蜢輪廓的涂色紙,請幼兒涂色。
    (2)沿線剪下,將蚱蜢貼在小紙圈上做成指偶。
    2.播放蚱蜢的叫聲作為背景,指導幼兒制作。
    四、兒歌表演。
    1.幼兒邊操作指偶,邊做蚱蜢跳躍狀。
    2.跟隨兒歌錄音一起朗誦兒歌。
    3.兩人一組,一幼兒操作蚱蜢指偶,一幼兒手持一根狗尾草(替代物)進行配合。
    中班語言教案設計篇九
    1、理解故事內(nèi)容,了解大家喜歡綠色的原因。
    2、能用比較完整的語句表達對綠色的喜愛之情。
    1、故事圖片。
    2、綠色的透明玻璃紙,自制教具樹、青草、小草。
    談話:今天我們的教室里真美呀,因為我們班來了幾位美麗的客人,你們看是誰?
    (出示樹、青菜、小草)。
    小朋友,這些小客人都是什么顏色的呀?你們喜歡綠色嗎?
    綠色寶寶也喜歡你們,還給你們帶來了一個故事,你們想聽嗎?
    1、教師結(jié)合掛圖,有感情的講述故事一遍。
    2、提問: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綠色為什么不高興?
    (3)山羊公公,兔姐姐,長頸鹿和小朋友分別對綠色說了什么?綠色聽了之后怎么樣啊?
    (4)最后,它對小木偶說了什么啊?
    3、教師再講一遍故事,讓幼兒學講故事中的對話。
    4、教師:你喜歡綠色嗎?如果讓你對綠色說句話,你會說什么呢?
    老師先來說一句:“我喜歡綠色,因為你是樹葉寶寶的顏色”。
    5、教師:你們想看看綠色世界嗎?
    幼兒通過綠色的透明玻璃紙看看周圍變成什么顏色了。
    教師引導幼兒說一說自己看到的景象。
    中班語言教案設計篇十
    1.在觀察圖片、探索與討論的過程中理解故事,初步學習用較完整的語言講述故事。
    2.能大膽想象并積極表達自己的見解,并知道從同伴的交流中吸取對自己有用的經(jīng)驗。
    3.懂得遇到事情要多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
    教學掛圖四幅。
    1.觀察圖片,進行交流與講述。
    (1)觀察教學圖片,自由講述。
    指導語:這些圖片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講的是誰的.故事?故事發(fā)生在哪里?
    看一看、想一想,和你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
    (2)在教師的引導下逐一觀察圖片并理解故事的內(nèi)容。
    (3)和教師共同講述故事內(nèi)容。
    2.猜測、講述故事的結(jié)尾。
    (1)大膽想象、猜測故事中老爺爺解決問題的方法。
    (2)觀察圖片并講述。
    指導語:在這個故事中,老爺爺是怎樣解決問題的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說一說。
    3.師生共同完整地講述故事。
    (1)看圖講述故事。
    (2)給故事起名字。
    延伸活動:師生共同制作道具,嘗試進行表演活動。
    中班語言教案設計篇十一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了解螞蟻家族分工與合作的情景。
    2、在游戲中學習歡快、有力的吆喝聲,體驗小螞蟻團結(jié)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掛圖第17號,故事磁帶,大報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大餡餅的.故事。
    2、螞蟻搬大餡餅時是怎樣分工的呢?
    3、出示掛圖,幼兒完整欣賞故事。
    4、故事里面講到了哪些螞蟻?他們在搬運餡餅時干了些什么?
    5、再次欣賞故事錄音。
    6、螞蟻們?yōu)槭裁匆汉戎汛箴W餅運回洞?(齊心協(xié)力運餡餅)。
    (二)齊心協(xié)力的螞蟻家族。
    1、你們喜歡這些螞蟻嗎?想不想學做小螞蟻?
    2、幼兒帶上螞蟻頭飾,與同伴相互說說自己扮演的螞蟻是干什么的。(工蟻、兵蟻)。
    3、帶幼兒學念兒歌《運餡餅》。
    (三)運餡餅大賽。
    1、教師帶幼兒來到戶外,將幼兒分成四組,合作將一張大報紙當作大餡餅舉過頭頂,邊念兒歌《運餡餅》,邊向前“搬動”。
    2、組織幼兒進行“運餡餅”比賽,使幼兒體會到只有齊心協(xié)力,才能得勝。
    中班語言教案設計篇十二
    活動目標:
    1.使幼兒在熟悉原詩內(nèi)容結(jié)構的基礎上,能編出與原詩結(jié)構相同,而畫面不同的詩歌段落。
    2.培養(yǎng)幼兒關心,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及觀察周圍事物的能力。
    活動準備:
    1、音樂(a:《找朋友》,b:配樂帶)。
    2、掛圖一副(草地上有小花,小草)。
    3、蜜蜂胸飾一個,其他動物胸飾若干。
    活動過程:
    活動環(huán)節(jié)活動預設設計意圖。
    一、學習作品。
    1.導入。
    (放音樂:找朋友)幼兒隨音樂找朋友回座位。
    問:你知道誰是春天的朋友嗎?
    讓我們來聽聽《春天的朋友》這首詩就明白了。
    2.欣賞配樂朗誦一次。
    問:詩歌叫什么名字?
    那春天的朋友是誰啊?(不要求個別回答)。
    你覺得這首詩聽起來怎么樣?
    3.出示掛圖,老師進行朗誦并根據(jù)詩歌內(nèi)容提問,幫助幼兒掌握詩歌的畫面,并引導幼兒用詩歌里的語言回答,感受詩歌的語言美。
    問:花蝴蝶飛來了,和誰握握手?她對小草說什么?
    花蝴蝶飛走了,和誰握握手?她對小花說什么?
    花蝴蝶,小草,小花都來和誰握握手,她們一起對春天說什么?
    4.幼兒和教師一起邊做動作,邊朗誦一次,充分利用各種感官去體會和感受。
    通過圖片的引入,讓幼兒學會詩歌的模式,為下面環(huán)節(jié)中的仿編做準備。
    二、進行仿編活動。
    1.觀看表演(小燕子飛啊飛,飛到桃樹上,她和桃樹握握手說:咱們是朋友。小燕子又來到柳樹面前,柳樹伸出了綠色的手,小燕子說:咱們是朋友。)。
    2.教師范編,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仿編的方法。
    問:小燕子先找了誰做朋友???它對桃樹做了些什么呢?它對桃樹說什么呢?
    教師復述:小燕子飛來了,和桃樹握握手,它對桃樹說,咱們是朋友。
    問:小燕子還找了誰做朋友?它對柳樹做了些什么呢?它對柳樹說什么?
    教師復述:小燕子飛走了,和柳樹握握手,它對柳樹說,咱們是朋友。
    3、幼兒表演。請一名小朋友來當可愛的小蜜蜂,象小燕子一樣,到教室里來找朋友。
    ——讓幼兒嘗試把小蜜蜂找朋友編成一首和剛才一樣好聽的詩歌。
    ——啟發(fā)幼兒編詩歌的結(jié)尾,將前面編的各個詩歌段落串聯(lián)起來。
    師生一起朗誦:小蜜蜂,小青蛙,桃樹,柳樹,小燕子,小蝌蚪都來和春天握握手,他們一起說,我們都是春天的朋友。
    4、自由活動,練習仿編。
    放音樂,每個幼兒都戴上動物胸飾,在教室里自由表演“找朋友”。
    幼兒自由練習仿編,教師巡回傾聽指導,“你找誰做朋友,對你的朋友,該怎么說,怎么做呢?”鼓勵幼兒大膽的仿編,用好聽的聲音朗誦給周圍的伙伴聽。
    5.請3~5名幼兒在全班朗誦自己仿編的詩歌。并配樂串聯(lián)朗誦一次。
    通過表演和老師的陳述,使幼兒掌握仿編詩歌的一般內(nèi)容,讓他們在自由活動中,自主嘗試仿編。
    中班語言教案設計篇十三
    晴朗的天氣里,和孩子們一起坐(躺)在草地上,仰望藍天,湛藍湛藍的天空中白云飄飄忽忽,變幻無窮,孩子們喜歡極了,他們常常交流著“這朵白云變成了……”“那朵白云變成了……”有的還模仿白云變化的樣子飛來飛去。順應孩子們的興趣,我選擇了繪本《兩朵白云》,借以引導孩子們了解繪本中兩朵白云變化的情況,理解其中的關系,并在游戲情境中積極體驗變化的快樂,感知文學作品優(yōu)美的語言,從而深深愛上文學作品。
    1、學會用“我變成××”“我變成××在做××”的句式表達白云的變化,發(fā)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力。
    2、通過游戲“白云變變變”,積極體驗、感知兩朵白云的變化規(guī)律——“關系變”,從中感受朋友間的關系。
    3、完整欣賞繪本,感受散文豐富的語言和優(yōu)美的意境,產(chǎn)生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1、經(jīng)驗準備:觀察白云,了解白云變幻無窮的特性。
    2、材料準備:《兩朵自云》flash課件、展板、白云記錄表每兩人一份。
    3、場地創(chuàng)設:活動室內(nèi)布置與繪本內(nèi)容相關的場景。
    玩一玩。
    自然狀態(tài)下,師幼共同以白云的身份“飛”進活動室。玩一玩“變變變”的游戲。
    1、教師邊飛邊作風吹狀,幼兒隨著風吹而變化,師:“風吹來了,白云變變變,你變成什么了?”
    幼兒表述。師對幼兒的變化與表述進行回應,對孩子們創(chuàng)造性的表演表示鼓勵。
    2、師幼再次飛呀飛,風一吹,云變了,師:“你變成什么了?在做什么?”(提高語言表達要求)。
    先請表達能力稍強的孩子回答,以便對后面的孩子起示范作用。
    3、白云飛累了,找個地方坐下來休息吧。
    聽一聽。
    教師以白云的身份,以講述自己的故事的方式,巧妙地引入《兩朵白云》的故事。
    師:“我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白白,我的好朋友叫茫茫,我們常常在一起玩變變變的游戲,想知道我們變了些什么嗎?”
    教師用flash課件完整講述故事,幼兒傾聽。講到白云變化的時候教師適當停頓,讓幼兒猜測白白和茫茫會變成什么,幼兒邊思考邊聽故事。通過傾聽感受散文豐富的語言和優(yōu)美的意境,產(chǎn)生對文學作品的興趣。(改編后的故事內(nèi)容見附件)。
    想一想。
    教師以白白的身份和幼兒一起回憶、梳理故事內(nèi)容。
    師:“我和茫茫玩得真開心啊,咦?我們剛才都變了些什么呢?我都不記得了。”
    分三個層次進行梳理:
    1、“我變成了什么?”(根據(jù)孩子的回答梳理先后順序)。
    2、“我的好朋友茫茫變成了什么?”
    3、“我變××,茫茫變××”(梳理變化規(guī)律,從中感受關系)。
    變一變。
    教師和幼兒一起玩變變變的.游戲,重點進行關系變。
    師:“我的好朋友茫茫飛走了,沒有人和我玩了,可我還想玩,怎么辦呢?”(引發(fā)小朋友想玩的欲望)。
    師生一起玩“變變變”,分三個層次:
    1、教師為中心變,幼兒應對變。
    2、幼兒為中心變,其他幼兒應對變。
    3、幼兒兩兩結(jié)對變。
    師:“我和茫茫是好朋友,我們兩人一起變真有意思,你有好朋友嗎?你愿意和好朋友一起變嗎?”
    小朋友兩兩結(jié)對變。
    師:“你們變得真多呀,就像我和茫茫一樣,我想把你們變的東西記下來,好嗎?”幼兒兩人共拿一張記錄表,一邊變一邊請老師幫忙將變的內(nèi)容記下來。
    說一說。
    孩子們將記錄表全部展示到展板上,教師和幼兒一起觀察記錄表,并用散文詩中優(yōu)美的語言,將這些變化串成一首長長的屬于孩子們自己的詩,激發(fā)他們的成就感。
    師:“呀,自云們變了這么多,都可以串成一首長長的詩了?!?BR>    天真大,天真藍,藍藍的天空一朵云都沒有。白白來了,茫茫來了,我來了,你也來了,我們一起變變變。我變成××,你變成××,我變成××,你變成××……天黑了,白白回家了,茫?;丶伊?,我回家了,你也回家了。藍藍的天空一朵云也沒有了,沒有云的天空真安靜,安靜的藍天真美。
    1、在游戲區(qū)域投放一些有關聯(lián)的物體圖片,豐富幼兒的經(jīng)驗,啟發(fā)他們編出其他有關聯(lián)的詩句,如:你變成一張紙,我變成一支水彩筆;你變成小雨滴,我變成一把小花傘等。
    2、美工區(qū)提供畫紙,供幼兒玩“變變變”游戲之后將自己變化的的東西畫下來。
    本節(jié)活動采取積極體驗式教學方法,努力將教師、文本、孩子融合在一起,讓師生在自然狀態(tài)下,沒有任何壓力,沒有任何雜念,沉下心來,靜靜地體會、感受,享受課堂中那種恬靜、美好的氣息。也許這樣的課堂沒有太多波瀾,看上去不是那么熱熱鬧鬧,但卻是純凈、自然、流動的,也是順暢的。
    中班語言教案設計篇十四
    1、傾聽故事,產(chǎn)生情感共鳴——喜愛螞蟻,理解、尊重螞蟻。
    2、知道以恰當?shù)姆绞綄Υ游铩?BR>    3、運用已有生活經(jīng)驗,根據(jù)畫面大膽想象、推測并表達自己對故事情節(jié)的理解。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故事磁帶《想家的螞蟻》。
    螞蟻想家了。
    ——欣賞故事《想家的螞蟻》開始至“小螞蟻不看好吃的東西,只是看著瓶子外面”。
    ——小螞蟻為什么不吃東西,只是看著瓶子外面呢?它在想什么?
    ——幼兒充分想像、議論。
    ——欣賞故事后面部分。
    ——小螞蟻想家了,妞妞和盼盼是怎么仿的?他們是怎樣送螞蟻回家的?
    向螞蟻告別。
    ——我們的小螞蟻也想媽媽了,想回家了,怎么辦?(送它回家)。
    ——幼兒向自己的小螞蟻說告別的話。
    送螞蟻回家。
    ——幼兒拿著自制的標志,小心地將螞蟻帶到戶外。
    ——請幼兒將螞蟻送到當時發(fā)現(xiàn)它的地方,看看螞蟻回到了哪里,將自己的標志插在螞蟻消失的地方。
    ——相互看看標記,了解各自螞蟻回家的地方。
    ——使幼兒明白讓昆蟲回歸大自然是很重要的。與幼兒約定以后再來看望它們的螞蟻朋友。
    中班語言教案設計篇十五
    1、通過觀察圖片、分析故事,理解狐貍給兩只笨狗熊分餅的故事情節(jié)。
    2、幼兒能大膽地用語言和非語言的形式,表達故事情景。
    3、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展現(xiàn)自己。
    1、少數(shù)幼兒已經(jīng)感知過《兩只笨狗熊》的故事
    2、兩只狗熊的頭飾、一只狐貍的頭飾
    3、《兩只笨狗熊》的圖片
    1、通過談話的形式,導入故事,鼓勵幼兒互相豐富相關的經(jīng)驗。
    師:小朋友們,你們聽過笨狗熊的故事嗎?
    幼:a我聽過,有兩只很笨的熊為了爭一塊面包干,最后被狐貍騙了!
    b我也聽過,兩只笨狗熊誰也不讓誰,結(jié)果讓狐貍把面包吃了。
    師:有的小朋友聽過了,那你們有沒有見過這兩只笨狗熊和狡猾的狐貍呢?
    幼:沒有
    師:好,這回我們就來侃侃它們長的什么模樣,他們之間具體發(fā)生什么事情。
    2、欣賞圖片,引導幼兒通過細節(jié)來連接故事的具體情節(jié)。
    “誰來說一說。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呢?”引導幼兒講述大致的故事情節(jié)?!拔覀円黄饋碚f一說?”
    在這個基礎上通過幼兒間的互相講述,讓全體幼兒掌握故事的大致情節(jié)。
    3、在上一環(huán)節(jié)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從動物的內(nèi)心深處來講述故事。
    結(jié)合圖片,引導幼兒從內(nèi)心世界來分析動物的心理活動、想法。
    “兩只狗熊誰也不讓誰時,他們會說些什么呢?”
    幼兒回答后鼓勵幼兒嘗試講述、表演:“我們一起來試一試,說一說!”
    “看見肉狐貍又會怎么想,怎么說呢?”
    “口水滴答滴答的往下流是什么樣的?”鼓勵幼兒嘗試表演。
    “當看到狐貍分后的肉,兩只狗熊怎么說的?”“誰來表演一下?”
    “結(jié)果怎么樣?”,“為什么會怎樣呢?”
    根據(jù)幼兒的實際情況引導幼兒,在這過程中適時適當?shù)淖層變罕硌菀幌?,鼓勵幼兒大膽表述、展現(xiàn)自己。
    “你覺得這兩只狗熊怎么樣?”“除了笨還可以怎么說呢?”“狐貍又怎么樣呢?”
    4、出示頭飾鼓勵幼兒大膽表演
    師:現(xiàn)在我要請小朋友來表演這些主人公了。
    適當?shù)闹v解一下主人公的含義:故事里出現(xiàn)的最重要的人或動物、植物等就是主人公。
    請一組幼兒先來嘗試,分角色表演。教師讀敘述的部分。然后分組嘗試。
    可以把此故事的表演放到區(qū)域中讓幼兒表演。
    中班語言教案設計篇十六
    1.玩玩手指,創(chuàng)造出各種形象.并能流利、完整地說出其意義。
    2.愿意參與手指編故事的活動,能較完整地敘述自己創(chuàng)編的故事。
    3.培養(yǎng)小組合作意識,學習安靜傾聽、輪流講述。
    事先準備一則用手指表演的小故事。
    1.玩手指.進入活動。教師做簡單的手勢,讓幼兒猜猜是什么意思,如暫停、安靜、來、ok、勝利等。
    (1)錢老師的手指會說話,你們看,是什么意思?像什么?(像小棒、像辮子……)。
    (2)變變變(兩根手指),像什么?(像剪刀、像燕子尾巴、像小雞嘴巴……)。
    (3)變變變(兩手合成空心圓),像什么?(像房子、像桃子、像一串葡萄……)。
    (4)錢老師做了這么多手勢.你會做什么手勢呢?表演給旁邊的小朋友看。
    (5)誰愿意上來表演給大家看?
    2.手指講故事。
    (1)手指會變出各種東西,它還會講故事呢。教師表演手指故事。(小白兔蹦蹦跳跳走來了,看見一塊石頭,從石頭上跳了過去。小鴨子呷呷叫著走來了,看見石頭.從石頭邊繞了過去。小山羊高高興興地走來了,它沒有看到石頭,撞了一下,摔了個大跟頭.它爬了起來,一瘸一拐地走了。)。
    (2)小手講的故事好看嗎?大家一起再來看看,邊看邊學一學,再想想小手講的是什么故事。
    (3)大家一起做一做、說一說小手講的故事,還可以和旁邊的小朋友商量一下。(幼兒討論,教師巡回指導)。
    (4)整理故事,請個別幼兒說一說。
    (5)誰愿意來表演,聲音要響亮。(小朋友邊表演邊說。)。
    (6)有沒有小朋友一起表演的。(請兩名幼兒一起表演。)。
    3.創(chuàng)編手指故事。
    (1)還有誰會碰到這塊大石頭?他們又是怎么做的呢?請你用手指表演給旁邊的小朋友看,請大家來猜一猜。(小組討論)。
    (2)誰愿意上來表演給大家看?我們一起來猜猜你表演的是什么意思?
    (3)那這塊大石頭如果一直都在路上擋著怎么辦呢?如果你是小動物,你會怎么做?
    4.完整地表演手指故事。
    教師與幼兒一起完整的表演手指故事《路上的大石頭》。
    活動評析有人說現(xiàn)在的公開課簡直就是一個個"活動秀"--"秀"老師的水平,"秀"幼兒的表現(xiàn),在真正的教學實踐中是很少有可能存在的。我們處在一線的教師關注和渴求的是實際教學的有效性,看了錢老師的《手指編故事》活動,我似乎找到了有效教學的鑰匙,那就是:簡單、自然、真實。
    一、簡單:一雙手。一張嘴當錢老師走進我班教室時,我?guī)缀醪桓蚁嘈?,因為,錢老師是空著手來的。往??吹降拈_課老師都是大包、小包好多教學具。我有點不放心,還是問了一句:"需要做什么準備嗎?"她回答我:"不用了,謝謝!"錢老師什么都沒帶,卻用一雙手、一張嘴,吸引了孩子,同時,還讓孩子們也自覺地動起了手,張開了嘴。原來,簡單也有這么大的魔力。
    我知道.準備雖然簡單,但"竹"早已在心中扎根。簡簡單單的"一雙手,一張嘴"還有一個優(yōu)點,那就是隨便在什么時候.隨便在什么地方都可以"胸有成竹"地組織好活動。
    二、自然:樸實的美在《手指編故事》活動中沒有刻意的環(huán)境渲染,一切都自然而然。當別的`老師為能成功地上好課,而在想方設法控制幼兒人數(shù)時,錢老師卻說:"沒關系,讓他們都參加吧!"當我準備讓調(diào)皮的孩子分開坐.以免影響活動的進行時,錢老師說:"沒事,我喜歡活潑一點的孩子。"樸實的話語,自然的心境,顯示出了一種有別于嬌媚名花的無名小花的樸實美。
    三、真實:源于生活手指游戲是孩子們的最愛。對于手指游戲,孩子們已經(jīng)具有了一定的經(jīng)驗,他們會模仿或想象手指造型代表的意思。
    提問:看一看是誰藏在屋子后面?他是怎么說的?那他是誰呢?為什么呢?
    提問:這次又是誰呢?他是怎么說的?那他是誰呢?為什么呢?
    二、找一找,配一配:
    2、幼兒動手操作,根據(jù)影像尋找出禮物。然后請個別幼兒來介紹找到的禮物:籃球、魚。并說說為什么朋友們要送魚,為什么要送籃球。(幼兒猜想回答)。
    三、播放“生日歌”,大家一起唱起歌、跳起舞,為小貓慶祝生日。
    中班語言教案設計篇十七
    激發(fā)幼兒學習序數(shù)的興趣。
    提高幼兒準確運用序數(shù)詞表示物體排列次序的能力。
    引導幼兒學習從不同方向辨別7以內(nèi)的序數(shù),能在教師幫助下嘗試正確說出觀察結(jié)果。
    各種不同的花燈圖片。
    游戲音樂磁帶。
    火車頭的標志。
    開始部分:
    教師將小椅子分成7組,縱向一字排開,每組7把椅子組成一列火車,帖有火車頭的標志。
    基本部分:
    幼兒聽音樂自由做動作,音樂停,幼兒各自坐下,相互說出自己是在第幾車廂的第幾個坐位上,如:我坐在第三節(jié)車廂的第四個座位上。游戲反復進行。
    看花燈。分別出示各種不同燈的圖片,啟發(fā)幼兒說出各種燈排第幾,再啟發(fā)幼兒從左到右、從右到左說出每盞燈的位置。
    幼兒再隨音樂做“坐上花車去看燈”的游戲。
    結(jié)束部分:教師總結(jié),講評幼兒表現(xiàn)。
    :日常生活,如排隊、游戲比賽活動中可滲透序數(shù)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