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名人傳的(匯總12篇)

字號: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領(lǐng)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知道讀后感怎么寫才比較好嗎?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讀后感名人傳的篇一
    我讀的是《貝多芬傳》,他是著名的音樂家、指揮家、作曲家、鋼琴家貝多芬。他出身于貧寒的家庭,他父親強迫他學習了音樂。因為他從小對音樂有天賦。經(jīng)過他的'努力,最后成為舉世聞名的名人。
    這個道理讓我明白,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都要付出努力。
    讀后感名人傳的篇二
    名人傳的作者是來自法國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羅曼。羅蘭。他于1866年1月29日生于法國中部高原上的克拉姆西鎮(zhèn),1915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這本書記敘了貝多芬、米開朗基羅、托爾斯泰這三位名人苦難和坎坷的一生,同時也贊美了他們頑強拼搏的意志和堅韌不拔的品格。里面介紹的三人,雖然一個是音樂家,一個是雕塑家、畫家,另一個是作家,但在各自不同的工作中,他們都是偉大的'天才,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非凡成就。他們?nèi)松缆凡⒉黄教?,他們或受病痛的折磨,或受莫名的誹謗,或有悲慘的遭遇。但是他們又都有一個共同之處:逆境之中永不放棄。我們應(yīng)該向他們學習,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應(yīng)該堅定自己的信念,繼續(xù)前進。
    讀后感名人傳的篇三
    我看了一本《名人故事精選》的書,里面寫的都是名人們一個一個精彩的故事。我被高爾基的認真、錢學森的愛國與諾貝爾的奉獻深深感動了。
    高爾基是一個蘇聯(lián)作家,他的劇作《耶戈爾.布雷喬夫和其它的人們》正在上演。導演沒經(jīng)他同意就擅自將結(jié)尾處改成布雷喬夫死了,觀眾們很激動,謝幕達二三十次,但高爾基,硬要導演改回去,原因是布雷喬夫根本沒有死,導演沒辦法,只好改回去。這樣一來,效果差多了。但高爾基很滿意,因為他尊重了事實。
    讀完這篇文章后,我感觸很深,明明是結(jié)尾耶戈爾.布雷喬死了的效果好,高爾基為什么要堅持自己的劇本,硬要導演改回去呢?也未免太認真了吧,這么認真干嗎?但我又反反復復地讀了幾遍,改變了對高爾基的看法。對啊,是應(yīng)該向高爾基那樣尊重事實,如果人人都為了索取某種好的利益和效果,不分黑白,顛倒是非,那,世界就是虛偽的了。就如:兩個學生,都是很聰明的。有一次考試,他們倆都考砸了,老師讓同學們回家簽字。其中一個同學對另一個同學說:“我們倆互相簽字,告訴父母自己得了好成績,就不用被父母罵了?!绷硪粋€同學說:“你考多少分就是多少分,永遠不可能多一分或少一分?!闭f完,就回家了。一個同學就讓別人簽了個字,他的計劃成功了,父母帶他出去是了一頓;另一個同學被父母批評了一頓后,又幫他分析了錯誤,讓他明白了錯的原因,他心里十分充實。因為他沒有象另一個同學一樣,他尊重了事實。
    “至精,至善,至誠,乃認真的最高境界?!蔽易x了《名人故事精選》后,明白了這樣一種精神。在社會中,如果每個人都能具有這樣一種精神,那世界就會變的越來越美好。
    讀后感名人傳的篇四
    貝多芬,一位偉大的音樂家,創(chuàng)作了許多輝煌的名作。但是,他的經(jīng)歷卻是非常悲慘的。他的.音樂天賦被發(fā)現(xiàn)后,他的父親便用暴力來逼迫他學習音樂,在他心中留下了傷痕,但貝多芬沒有因此沉淪,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他的音樂事業(yè)上去了。由于他的天分和勤奮,他很快就出名了,他沉醉在音樂事業(yè)中時,不幸的事情發(fā)生了。
    讀后感名人傳的篇五
    今天,我終于讀完了300多頁的《中外名人》。
    這本書講的是全世界很多名人從小到大的故事。比如說,美國的常勝將軍巴頓從小就立下當兵的志愿。當他上了戰(zhàn)場就說過這樣一句話:“懦夫就是那些讓的恐懼戰(zhàn)勝了責任感的人。責任感是英雄氣概的`精華?!边€有魯迅、齊白石、牛頓、愛因斯坦等著名人物。最讓我受啟發(fā)的就是牛頓說的:“無論做什事情,只要肯努力奮斗,是沒有不能成功的?!?BR>    我長大以后做對國家有用的人。
    讀后感名人傳的篇六
    名人傳是由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所創(chuàng)作的。整本文學為三個內(nèi)容。第一篇為《貝多芬傳》。第二個為《米開朗琪羅傳》。第三個為《托爾斯泰傳》。
    讀了這本書,讓我深有感觸。體會到古老的歐洲在沉重、污濁的氛圍中已變得麻木遲鈍。猥瑣的物質(zhì)主義壓抑了思想,阻礙了政府和個人的行動。所以作者羅曼羅蘭寫下了這本關(guān)于英雄的故事來呼吁人們站起來,不畏懼任何挫折,不向自己的命運屈服。羅曼羅蘭告訴我們,任何成就都伴隨這艱辛的拼搏和痛苦的考驗-------打開窗子吧!讓自由的空氣重新進來!來我們呼吸英雄的氣息。
    這本書對我映像最深的莫過于貝多芬的故事了。他出生平凡,17歲輟學,他的一生坎坷不平,他孤獨的活著,他惟一的親人辜負了他,他內(nèi)心受到沉重的打擊,可他還堅強活下來。盡管耳聾了,可他絕大部分的作品竟是耳聾以后寫成的。他貧窮著,他的鞋子破的上不了街,住的房子也很簡陋。身邊沒有人照顧他。仿佛世界上所有不幸的事的趨向于他。他嘔心瀝血的作品,常常拿不到分文報酬。不過在最后他成功了,他終于勝利了!戰(zhàn)勝了病魔,戰(zhàn)勝了痛苦,戰(zhàn)勝了命運。當?shù)诰沤豁憳吩诰S也納奏起的那一瞬間,意味著貝多芬他----成功了!是的,我們不得不承認這位偉大的藝術(shù)家用他頑強的毅力,拼搏的精神,贏了這個世界。而他們的偉大固然來自堅強的毅力,同時也來自所經(jīng)歷的磨難?,F(xiàn)在的我們需要的正是這種精神,我們要向貝多芬學習,勇敢的接受暴風雨的洗禮吧!牢牢把握自己的命運,要活得漂亮!
    讀后感名人傳的篇七
    普坦?jié)h姆說過:“和平孕育著戰(zhàn)爭,戰(zhàn)爭孕育著和平?!苯袊膰矁?nèi)戰(zhàn)便是這樣的戰(zhàn)爭。
    為了了解更多關(guān)于內(nèi)戰(zhàn)的詳情,我翻閱了毛澤東傳讀完毛澤東傳,我第一感覺是深深的長嘆:遙遠的歷史長河,滾滾的內(nèi)戰(zhàn)。在毛澤東傳中說到,因為內(nèi)戰(zhàn),我國傷亡士兵將近幾百萬人,經(jīng)濟退回了抗戰(zhàn)前的老樣子。同時,我通過內(nèi)戰(zhàn),了解到毛澤東在軍事指揮上高超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
    令人最為關(guān)注的是千里躍進大別山。
    1947年6月,劉伯承、鄧小平率領(lǐng)晉冀魯豫野戰(zhàn)部隊軍主力,以出乎軍預料的突然行動,在山東西南150千米的戰(zhàn)線上,一舉突破黃河天線。接著,劉鄧大軍經(jīng)過近一個月的連續(xù)作戰(zhàn),殲滅大量敵人后,邁開大步南下,開始了千里躍進大別山的壯舉。
    大別山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處,是戰(zhàn)略上最敏感而又薄弱的地區(qū)。解放軍只要能占據(jù)大別山區(qū),就可以東懾首都南京,西逼長江中游重鎮(zhèn)武漢,南扼長江,控制整個中原地區(qū),從而迫使蔣介石調(diào)動其他進攻陜北和山東解放區(qū)的部隊回援。
    毛澤東在此的戰(zhàn)略用得真是妙極了!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時候,中央采取了誘敵深入、尋找有利時機、各個殲滅敵人的戰(zhàn)術(shù),千里躍進大別山是出其不意,沖出后追的重圍,進入大別山區(qū),把尖刀插入的胸膛。而我在欣賞毛主席的智慧的同時,更被劉鄧大軍的堅決、勇敢,不怕犧牲的崇高精神所感動。
    經(jīng)過20多天的艱苦跋涉和激烈戰(zhàn)斗,劉鄧大軍十幾萬人渡過黃河,統(tǒng)帥部一片震驚蔣介石根本摸不清解放軍的戰(zhàn)略意圖。直到劉鄧大軍越過隴海路,穿越寬達30多千米、遍地淤泥計稅的黃泛區(qū),渡過沙河后,蔣介石才如夢初醒,發(fā)現(xiàn)解放軍的進軍方向是大別山。他急忙集動兵力,企圖阻止劉鄧大軍度過汝河。在前有敵軍阻攔、后有重兵追擊的險惡形勢下,劉鄧大軍能否在幾個小時內(nèi)強渡汝河,關(guān)系到整個戰(zhàn)亂行動的失敗。劉伯承、鄧小平親臨汝河渡口指揮,劉伯承號召大家:“面前即使橫著刀山火海,我們也必須打過去!狹路相逢勇者勝!直到我們堅決、勇敢、不怕犧牲,就一定能沖過去!”指戰(zhàn)員們冒著戰(zhàn)機低空轟炸和河岸敵軍的瘋狂掃射,勇往直前,終于度過了汝河,闖過了千里躍進途中的這個險關(guān)。
    贏得戰(zhàn)爭只不過是使和平有一個良好的開端,讀了毛澤東傳讓我明白了更多:在我們遇到阻礙時要沖破一切障礙,就必須要運用自己的智慧。制定戰(zhàn)略,讓后在朝自己的目標追求奮斗,才能取得成功!
    讀后感名人傳的篇八
    在這個假期,我讀了羅曼羅蘭的《名人傳》,描述了三個偉人的一生,里面包括《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
    貝多芬用痛苦寫作的與生命對抗的音樂,為后世留下了享用不盡的神魂糧食;米開朗琪羅創(chuàng)編了永不磨滅的好作品;托爾斯泰在他的小說里描畫了萬千性命的渺小和偉大。他們用他們的作品向全世界播撒愛的種子,同時控訴社會的不公,他們不向命運低頭。面對世界的哀苦,他們沒有一絲驚顫和害怕,他們的英雄品質(zhì)就像是怒濤,就像烈風,不斷吹響歡樂輕快的號角。
    他們從來不想別人傾訴他們的苦痛,事實上,他們的苦痛卻是別人無法想象的,他們堅信只要他們的靈魂能夠堅忍果斷,不因哀苦一味沉淪,那麼就定能沖破肉身的束縛,向生活的崇高境界邁進。
    正如扼住命運咽喉的貝多芬奉告我們的樣子:“噢,人啊,你應(yīng)該自強不息?!?BR>    這些人都經(jīng)歷了長時間的痛苦,或是凄慘的命運在人的身體和靈魂上煎熬,在貧瘠和罪惡的鐵皮上淬煉著他們的心靈。
    讀后感范文匯總
    讀后感大全匯總
    讀后感名人傳的篇九
    我們都喜歡英雄,崇拜英雄。呼喚英雄也是人類永恒的情結(jié)。說起英雄,我們可能首先會想到?jīng)_鋒陷陣,保家衛(wèi)國的戰(zhàn)士;除強扶弱,伸張正義的好漢;其實那些敢于直面人生的苦難,甘愿犧牲個人幸福而為人類創(chuàng)建精神家園的人,同樣也是令人敬仰的英雄。
    20世紀初,物質(zhì)至上的觀念統(tǒng)治一切,功利主義壓倒了精神追求,社會陷入自私自利,污濁與腐敗的氣氛中,人類喘不過氣來。有感于此,法國文學家羅曼。羅蘭創(chuàng)作了《名人傳》,其中包括《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托爾斯泰傳》,借為人類歷史上的精神巨人立傳,因此來激勵人們打開窗子讓自由的空氣重新進來!呼吸一下英雄們的氣息。
    《名人傳》中的三位精神巨人,都是人類歷史上不可否認的英雄,但讀過傳記,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原來這些令后輩高仰的巨人,心中也埋藏著不知多少的痛苦;貝多芬遭受失聰?shù)拇驌簦瑦矍榈娜笔?,?jīng)濟的窘迫,讓他痛苦不已;米開朗琪羅的優(yōu)柔寡斷,使他的一生都在受人擺布;列夫·托爾斯泰擁有財富和地位,卻始終處在內(nèi)心追求與現(xiàn)實生活的矛盾。
    這個世界上缺少的不是名人,而是偉人,而是英雄!何為偉人?又何為英雄?一個人要成為英雄,并不需要什么特異功能,也不是先天性,而就在于他們即使面對各種艱難險阻,心中也始終守著自我所要實現(xiàn)的理想,不為世塵所擾,不為事實所退,既為英雄。
    這個世界上不僅僅只有物質(zhì),需要的也不僅僅是物質(zhì),更重要的是精神。生活不只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是的,一個從只是一味的追求物質(zhì)生活,提高物質(zhì)條件,這個人便如同行尸走肉一般,生活一片迷茫。人之所以區(qū)別于其他生物,是因為人有感情,有精神,有靈魂。物質(zhì)固然重要,可精神卻是我們?nèi)可畹闹е?,更是我們活著的意義所在。何為偉人,何為英雄?就是在他們犧牲物質(zhì)追求精神時,仍能守住自己的初心,堅守著理想。
    挫折是孩子成長最重要的一門課!的確如此,生活不可能一帆風順,一路暢通,總是避免不了失敗與挫折,在挫折面前,是低頭還是抬頭,是退縮還是克服,這至關(guān)重要。何為偉人,何為英雄?就是在他人經(jīng)歷各種困苦而退卻時,仍能負重前行,就像貝多芬以痛苦謳歌歡樂那樣,扼住命運的咽喉,去勇敢地抗爭。
    偉大的心靈猶如峻拔的山峰他們將滿懷勇氣面對日常的搏斗!對,心靈的偉大,才是真正的偉大。
    英雄,堅守理想,迎難而上,勇敢抗爭,這才叫真正的英雄!
    讀后感名人傳的篇十
    讀了這本書,我懂得:不管世界給你多少苦難,只要努力,就能逆襲,發(fā)光。
    貝多芬
    他是一位雕塑家,《名人傳》中有一個對他描寫的片斷:"如果他要建造一座紀念碑的話,他就會耗費數(shù)年的時間到石料廠去選料,還要修建一條來搬運它們;他想成為多面手:工程師/鑿石工;他想什么都自己動手,獨自一人建起供電,教堂.這簡直是一種苦役犯過的日子,就是這樣追求完美的他,創(chuàng)作的《大衛(wèi)》讓后人欽佩.在他的身上我知道了,雖然"人無完人"但可"追求完美",做自己心中的完美自己,盡力做到最好!
    列夫托爾斯泰
    作為小說家的他,認真對待文學,寫出了《復活》《安娜.卡列尼娜》等書,那就是他給這個世界的禮物,曾有羅曼.羅蘭說她的眼睛像強盜穿透了偽裝的甲胄""像金剛刀切開玻璃了.雖然有人這樣評價他,不要以為只有偉人才可以給這個世界以禮物,只要愿意,有時,一個微笑就是禮物,讓世界,春暖花開。我們每個人一樣,都有自己的責任,盡職盡責就像世界最好的禮物!
    從《名人傳》中我學到了許多,你也讀讀吧,一定會感觸許多.希望你的感觸會化做動力,用你的青春去拼,讓你的未來,這世界的未來更美好!
    讀后感名人傳的篇十一
    命運就像手中的掌紋,無論再曲折,終掌握在自己手中。
    貝多芬——不,可能。
    他出生在德國的一個小家庭里,十六歲時母親便去世了,父親變成了揮霍的酒鬼,他小小年紀就承擔起家庭的重擔。他熱愛音樂,將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樂曲的制作中,但在他沉醉在音樂帶來的幸福中時,不幸卻發(fā)生了——他聽不見了。對音樂家而言,最終要的莫過于聽力,對于以音樂為生的大音樂家而言,最重要的更非聽力,面對打擊,他沉淪過,他自卑過,但他最終選擇了堅強?!逗铣豁憳贰汾A得的掌聲,《d大調(diào)彌撒曲》和《第九交響曲》演出的盛況,這位音樂家又獲得了成功。他,就是貝多芬。
    在貝多芬身上,一切一切的“不可能”都變成了“不,可能”。我們不由得深思,究竟是什么,讓貝多芬在多災(zāi)多難的命運中,在常人無法接受的打擊下成功?是毅力,是奮斗,是堅強。他脾氣古怪,因而很少有朋友,所以面對困難,貝多芬只能單槍匹馬,雖然孤單,卻學到了別人學不到的東西:你不堅強,沒人替你勇敢。他熱愛音樂,所以即使是再大的打擊,也不會放棄,這給我們很大的啟示:自己選擇的路,跪著也要把它走完。
    米開朗琪羅——優(yōu)秀是一種習慣
    米開朗琪羅,一個飽受折磨與痛苦的人物。由于出眾的才華,他被太多人嫉妒。教皇受教唆差遣他畫西斯廷教堂的天頂畫,他攜帶痛苦去創(chuàng)作他并不滿意的作品,他卷入革命風暴差點喪命……似乎命運注定他只能在無休止的干涉中替別人干活。但他并未屈服,總是竭盡全力努力把要做的事情做好,除了夜以繼日的工作,別的什么都不想。或許正是這種對工作的投入,才成就了這個雕塑家、建筑師、畫家和詩人。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我們不應(yīng)該總是滿足于現(xiàn)狀,更應(yīng)該努力探求更高一層的東西,正所謂:站在低處,所以渴望更高。對待工作和學習,我們更應(yīng)該像米開朗琪羅那樣專注、投入,在各個方面不斷完善自我,堅信:優(yōu)秀是種習慣。
    列夫·托爾斯泰——沒有失敗,只有暫時停止成功
    列夫·托爾斯泰是《名人傳》中介紹的第三個人物。與前面兩位不同,他出生在富貴家庭,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自己也有很大的成就。在我們看來,這是一個多么完美的身世。世界上又有多少人因為完美的身世而墮落于世俗之中,托爾斯泰沒有,他不肯享受生活,不肯虛度年華,他想用自己的力量讓人們認識到生命的價值。
    列夫·托爾斯泰使我們認識到的是奮斗的精神,不要屈服命運,試圖改變命運,即使一時的失敗也不要在意,因為沒有失敗,只有暫時停止成功!
    讀后感名人傳的篇十二
    自從讀了《貝多芬傳》,我被貝多芬那不屈不撓的精神所震撼,所折服。人生對他來說就好像是經(jīng)歷了一場激烈而殘酷的斗爭,但是,他依然艱苦的活了下去。
    貝多芬的童年是不幸的,父親急于開掘貝多芬的音樂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貝多芬練習各種樂器。當他稍稍長大,厄運又再一次降臨他的頭上——他失去了最愛的母親。貝多芬悲痛欲絕,他只有寫信向朋友傾訴心中的痛苦。
    苦難中長大的貝多芬也是幸運的,在法國大革命爆發(fā)時,他曾遇見過莫扎特,倆人相互交流,后來,貝多芬拜海頓為師。貝多芬開始嶄露頭角,可是,當他正在享受成功的甜蜜時,不幸卻悄悄降臨在他身上。漸漸地,貝多芬覺得聽覺越來越衰退,他的內(nèi)臟這時也受著劇痛的折磨,但是他一直瞞著所有的人,直到耳朵徹底聾后,他才寫信給韋格勒醫(yī)生和阿曼達牧師這兩位好友。不過,貝多芬的耳朵并沒有完全聾,可以說,他所有的作品都是在他耳聾后完成的。
    以后的歲月里,性格過于暴躁的貝多芬遭到了愛情的拒絕。在承受著肉體上的折磨時,他又必須承受另一種痛苦的折磨。
    貝多芬遭到了身體的“背叛”,他先后患上了肺病、關(guān)節(jié)炎、黃熱病、結(jié)膜炎……眾多的疾病折磨著貝多芬,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但是,他卻從未放棄過音樂。這是難以想像的,面對這么多坎坷,貝多芬毅然選擇了活下去,繼續(xù)投身于音樂中。
    生命的沸騰掀起了音樂的終曲,貝多芬渴望幸福,他不愿相信自己已經(jīng)病入膏肓,他渴望治愈,渴望愛情。
    貝多芬與命運抗爭,最終成為了世界的名人,他說過:“只有道德才能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錢.”
    羅曼·羅蘭也想告訴我們一些道理:悲慘的命運和痛苦的考驗不僅降臨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樣也降臨在偉人的身上.當我們遭受挫折的時候,應(yīng)該想到這些忍受并戰(zhàn)勝痛苦的榜樣,不再怨天尤人,要堅定自己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