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編寫教案時,教師要合理選擇教學方法和教學資源,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習效果。教案應該充分利用教材和其他教學資源,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材料和活動。教案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參考資料,你可以從中學習到一些教學設計的思路和方法。
世說新語的教案篇一
1、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知識與能力:
(1)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
(2)能借助注釋理解課文基本內容,并能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兩課時。
自古以來,出現(xiàn)過許許多多聰穎機智的少年兒童,關于他們的美談,至今流傳。我們在小學五年級時就學過一篇《楊氏之子》,我們已感受到楊氏之子的機智、聰慧。今天,我們再次走進《世說新語》,感受兩位少年兒童的聰穎機智。
二、檢查學生課前準備情況。
1、準備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上課交流。如四歲畫畫的王冕、七歲做詩的曹植、十二歲做宰相的甘羅等。
2、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教師補充)。
《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南朝劉義慶編著。該書主要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階層言談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世說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三、初讀課文(讀課文時注意正音、句讀、節(jié)奏,把握人物對話的語氣、表情,體會語感),結合書下注釋,疏通文意(采用圈點勾畫的方法記錄不理解的詞句)。
1、把握重點字詞:
(1)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
兒女:子侄輩,現(xiàn)代專指兒子和女兒俄而:不久,一會兒。驟:迅速。
欣然:高興的樣子。
(2)空中撒鹽差可擬:差,大致,差不多。擬,相比。
(3)未若柳絮因風起未若:比不上。
2、把握重點語句:
(1)撒鹽空中差可擬。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
(2)未若柳絮因風起。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
四、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內容,重點把握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結果。
五、三讀課文,探究問題。(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學生質疑、討論、解疑,教師巡回指導。)。
1、本文給我們營造了怎樣一種家庭氛圍?你是從哪些描寫中感受到的?
(參考:家庭氛圍:融洽、歡樂、輕松、溫馨等,詞語:“寒雪、內集、欣然、大笑”“樂”等。)。
2、“公大笑樂”該如何理解?謝太傅到底認為誰回答得最好?
有人認為謝太傅對兩個答案都表示滿意;有人認為“笑”前喻,“樂”后喻;有人認為謝太傅為“柳絮”一喻而“笑樂”。
文章雖然沒有明確交代謝太傅的評價,但從文末補充謝道韞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讀者謝太傅更贊賞謝道韞的才氣。意在言外,確實耐人尋味。
飛揚之態(tài)形似。
柳絮因風起輕盈之雅神似。
文化內蘊韻味。
六、拓展延伸。
1、欣賞古人對飛雪的描寫: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瘏ⅰ?BR>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韓愈。
剩喜滿天飛玉蝶,不嫌幽谷阻黃鶯?!A幼武。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畎?。
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唏?。
戰(zhàn)退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獜堅?。
玉花飛半夜,翠浪舞明年?!K軾。
街飛轡踏瓊英,四顧全疑在玉京?!嵋闹薄?BR> 落盡瓊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無香?!獥钊f里。
古人詠雪的詩句寫得如此精妙,怎樣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
歸納:由“形似”到“神似”,有韻味。
2、學生嘗試運用比喻,想像寫作:
英語中有26個字母,從這些大寫字母中任選幾個,發(fā)揮想象,仿寫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進取。
b是兩個聯(lián)結的心,是友誼。
c是未滿的月牙兒,是缺憾。
學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時適時師生共點評!
七、布置作業(yè):背誦課文。
附:板書設計。
老人:和善親切家庭氛圍:
詠雪侄子:直率敏捷融洽、歡樂。
侄女:沉穩(wěn)聰明輕松、溫馨。
世說新語的教案篇二
凡是品讀《世說新語》這部古典名著的人,都會不由自主地被其辭藻的新奇和語言的雋美所吸引,而深深為之嘆賞。或稱“記言則冷雋玄遠”,或稱“清新俊逸,咳唾珠璣”……此類贊詞在前人論著中俯拾即是?!对佈放c《陳太丘與友期》作為清談名士的教科書,特別注意傳達魏晉清談家的特殊聲口,重視人物語言的潤飾,“讀其語言,晉人面目氣韻,恍忽生動,而簡約玄澹,真致不窮,古今絕唱也。”
“詠雪”是一個動賓短語,概述了文章記敘的主要事件?!霸仭痹谖闹惺侵赣迷娫~等來描寫的意思。“詠雪”即歌詠白雪、落雪。標題概括了文章的內容和線索。這則小故事,通過謝家子弟詠雪一事,表現(xiàn)了謝道韞的文學才華和聰明機智,但作者卻只是冷靜地盡一個說故事者的責任,把所有的價值評判都讓讀者自己去提出,讀它的人因此又可以享受到理多“追求自我”“獨立思考”的快感,品味其中人物的性格、欣賞人生的豐富多彩.
文章第一層(謝太傅……講論文義)寫謝安一家雪日詩會。先交代詠雪的背景:“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召集人兼主講人自然是謝安,聽眾是“兒女”們。東晉的謝氏家庭是個赫赫有名的詩禮簪纓之家,為首的是謝太傅即謝安,晉朝陳郡陽夏人,做過吳興太守、侍中、史部尚書、中護軍等官職,死后追贈為太傅。在這樣的家族里,遇到雪天無法外出,才有“講論文義”的雅興。.短短的十五個字,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全都說到了。簡約之極,古今絕唱。
第二層(俄而……公大笑樂)寫謝安出題子侄答詩——詠雪。,其實是主講人出題考聽眾。古人看重的“四美”是良辰、美景、賞心和樂事。這些良辰、美景不可拘泥地理解為春和景明、綠草如茵,在雪花飛揚的寒冷天氣中,外出不便,聚會詠雪不正是賞心樂事嗎?文中“欣然”一詞,謝安的面目氣韻,恍忽生動.也可見其融洽,歡快和輕松的家庭氣氛。這使主講人感到很高興,于是問道:“白雪紛紛何所似?”答案作者只錄下兩個:一是謝朗說的“撒鹽空中”;另一個是謝道韞說的“柳絮因風起”。主講人對兩個答案的優(yōu)劣未做評定,只是“大笑樂”而已,人物的性格、精神風貌十分耐人尋味。
第三層(即而……王凝之妻也)交待謝道韞的后來結局。兩個比喻哪個更好?作者也沒有表態(tài),卻在最后補充交代了道韞的身份,這是一個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贊賞道韞的才氣,意在言外,確實耐人尋味?!妒勒f新語》中富有含蓄之美的語言很多。“含蓄者,意不淺露,詞不窮盡,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其妙不外寄言而已?!?沈祥龍《論詞隨筆》)作者之所以要“寄言”,是因為社會生活的內容和人的'思想感情異常豐富、復雜,明言直說往往不能盡達其意。但作者的意圖是明顯的,誰的“語言”好,誰的不好,可一望而知.
這一則被編入書中“言語”一門,文章只將謝家子弟詠雪一事的始末客觀地寫出,未加任何評論,這正是本書敘事的優(yōu)點,也是本文寫作上最大的特色??v觀全詩,以下幾大寫作特色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1.“別具爐錘”——語言的傳神美。采用富于當代性的語言來表現(xiàn)當代人物的生活形態(tài)和思想感情,如謝太傅與兒女在寒雪日,內集議論文義,結尾公大笑樂,片語只辭卻展現(xiàn)了謝安一家長幼相集的溫煦和樂氣氛,讀者若坐在他的對面聽其侃侃而談。
2.“紆余委曲”——語言的含蓄美?!叭鳆}空中”、“柳絮因風起”兩個比喻哪個更好?讓讀者自己去想象,去“獨立思考”。就兩人文學素養(yǎng)判斷之,據(jù)《晉書謝安傳》所附之《謝朗傳》記載可知,其文學素養(yǎng)并不壞,而謝道韞更以才女聞名于世,由《晉書列女傳》中可知,她是一位性情飄灑出塵,而又懂得捕捉韻致的才人。因此,兩人在文學涵養(yǎng)上,也無法遽爾論斷高下。就謝朗與道韞的修辭技巧看兩詩的優(yōu)劣,兩人皆運用了譬喻法中的明喻,使人在恍然大悟中驚佩作者設喻之妙,從而產(chǎn)生滿足與信服的快感。但進一步就情境想象力之發(fā)揮與辭藻之美化而言,柳絮因風起所喚起的美麗聯(lián)想,就不是灑鹽空中的俗拙所能比擬。
3.“排沙簡金”——語言的簡潔美。劉勰說:“句有可削,足見其疏;字不得減,乃知其密”。優(yōu)秀的文學語言必定是凝練的。沒有凝練,也就沒有藝術性?!对佈返恼Z言不但雋永傳神,而且洗練優(yōu)雅,簡潔明暢,具有不可窮盡的藝術魅力。如“俄而雪驟”這一句僅一個“驟”字卻傳神地描寫出漫天雪花飛舞的動態(tài),真是高簡瑰奇!
世說新語的教案篇三
1、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內容。
學法指導: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布置學生準備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上課交流。熟讀課文。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
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課前兩分鐘訓練(講故事):請兩名同學講述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
一、導入:同學們,在古代這樣的聰穎機智的少年還有很多,如四歲畫畫的王冕、七歲做詩的曹植、十二歲做宰相的甘羅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紹兩位這樣的古代少年,他們是誰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們,和他們交個朋友。
二、學生簡介作者及作品,教師補充。
[參考資料]
《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妒勒f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三、疏通句篇:《詠雪》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劃分正確停頓。
2、教師范讀,要求學生邊聽邊注意正音和句讀,把握感情基調,體會語感。
3、學生自由練習朗讀。要求把握人物對話的語氣、表情,注意節(jié)奏。
4、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要加以指導,如句讀、語調等。
四、理解文意,深層探究。
1、結合書下注釋,自主學習,理解句意、文意。
2、四人一小組復述課文。
3、以小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學生質疑、討論、解疑,教師巡回指導。
重點問題,以小組為單位,推選代表提出。全班討論,得出結論。必要時,教師加以點撥。也可由教師提出。
(1)謝家聚會吟詩,為什么不選擇一個良辰佳日,卻選擇一個寒雪日?當時的氛圍是怎樣的?(輕松,溫馨)從哪里看出來?(內集,欣然,大笑)
明確:文章開頭一句話“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短短十五字,涵蓋了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及主體事件等豐富的內容。正因為“寒雪日”“俄而雪驟”,才能引出“詠雪”的事件。
(2)“公大笑樂”該如何理解?謝太傅到底認為誰回答得最好?文末為什么要強調謝道韞是王凝之的妻子?(表示一種贊揚與敬佩)
明確:有人認為謝太傅對兩個答案都表示滿意;有人認為“笑”前喻,“樂”后喻;有人認為謝太傅為“柳絮”一喻而“笑樂”。
文章雖然沒有明確交代謝太傅的評價,但從文末補充謝道韞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讀者謝太傅更贊賞謝道韞的才氣。意在言外,確實耐人尋味。
五、拓展延伸
“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來比擬“大雪紛飛”,你認為哪一個更好?為什么?同時說說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飛雪。積累幾句詠雪的名句。
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韓愈《春雪》)
剩喜滿天飛玉蝶,不嫌幽谷阻黃鶯。(華幼武《春雪》)
戰(zhàn)退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張元所《雪》)
初疑天女下散花,復恐麻姑行擲米。(陸游《夜大雪歌》)
六、小結:本文客觀敘述了謝家子弟詠雪一事的始末,雖未加任何評論,但作者由衷地欣賞謝道韞以“柳絮因風起”喻雪,贊賞謝道韞的聰敏與才氣。
七、布置作業(yè)
1、背誦《詠雪》
2、擴寫《詠雪》。
板書設計:
《世說新語》二則劉義慶
詠雪
謝安:提問:白雪紛紛何所似?
謝朗:對句:撒鹽空中差可擬。
道韞:改句:未若柳絮因風起。
第二課時
一、復習《詠雪》。
二、疏通句篇:《陳太丘與友期》
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劃分正確停頓。(自讀過程中有疑問則舉手提出)――請學生試讀課文――教師范讀――學生齊讀。
三、理解文意,深層探究。
1、四人一組合作學習,結合課下注釋理解文意,復述課文,質疑解惑。
2、
(1)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稱謂有什么不同?(“君”是有禮貌的稱呼對方;“尊君”是對別人父親的尊稱;“家君”對人稱自己父親時的謙詞)
(2)從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陳太丘的朋友是個什么樣的人?
明確:課文中,友人與陳太丘“期日中”,結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無信,不守信用;到來之后,問元方“尊君在不?”表現(xiàn)得較為有禮;當?shù)弥愄鹨严刃须x去,不反省自己的過失,反而怒責太丘,粗野蠻橫,十分無禮,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缺乏修養(yǎng)、沒有禮貌的人;在元方一番義正嚴辭的批評后,他“慚”“下車引之”又表現(xiàn)得較為誠懇,有知錯勇改的精神。
(3)元方性格特點如何?
明確:從元方對友人的批評話語,我們可以看出元方有著良好的家庭教養(yǎng),表現(xiàn)了他懂禮識義的品質。元方對粗俗的友人“入門不顧”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惡情感易外露的特點,體現(xiàn)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4)結尾處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
3、學生分角色朗讀并表演課文。
4、朗讀課文,爭取當堂成誦。
四、拓展練習:
1、解釋加粗詞語:
(1)與友期行不期而遇
(2)太丘舍去去日苦多
(3)入門不顧瞻前顧后
(4)下車引之引吭高歌
(5)太丘舍去舍己為人
(6)則是無信信口開河
2、翻譯句子:
(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3)撒鹽空中差可擬。
(4)未若柳絮因風起。
3、拓展閱讀:
王戎評李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小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比≈湃弧?BR> 選自《世說新語雅量第六》
五、布置作業(yè):
1、完成課后練習。
2、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再查閱《世說新語》,講給其他同學聽。
板書設計:
對話的背景:友人不至,太丘舍去
陳太丘與友期對話的過程:友人發(fā)怒,元方對答
對話的結果:友人慚引,元方不顧
世說新語的教案篇四
1、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知識與能力: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3、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準備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上課交流。熟讀課文,復述課文。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
: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教學方式:誦讀、復述、疏通、討論,多媒體輔助教學。
這兩個故事都是寫古代聰穎少年的故事。《詠雪》講的是晉朝著名文學世家謝氏家族里的一個故事。在一次家庭聚會中,謝道蘊表現(xiàn)出了詠絮之才?!蛾愄鹋c友期》講的是漢末名士陳紀七歲時,對父親的朋友侃侃而談的故事。兩篇故事雖是文言文,但語言文字比較淺顯,又是圍繞著家庭生活和親情,學生學習起來相對容易一些。
學生簡介作者及作品,教師補充。
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妒勒f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教師教讀:(由于學生文言文知識不夠,誦讀可能有一定困難,所以,教師要一句一句教讀。教師教讀時,要求學生邊聽邊注意正音和句讀,把握感情基調,體會語感。)
學生自由練習朗讀。(要求把握人物對話的語氣、表情,注意節(jié)奏。)
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要加以指導,如句讀、語調等。重點突出“讀”的環(huán)節(jié),力爭當堂成誦。)
(過渡)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要求復述,為疏通課文打好基礎。學生四人小組復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復述。
教師要求學生對照注釋,默讀課文,疏通文意,采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詞句記錄下來,如重點詞語:“俄而”、“欣然”、“擬”、“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詞句讓學生提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解決。必要時;教師精講點撥。(教師要提示學生運用以前學過的加字法、換字法疏通文意。)
教師導學
1、 以小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學生質疑、討論、解疑,教師巡回指導。
2、 要求學生寫下討論筆記。把研討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難度的問題,以小組為單位,推選代表提出。全班討論,得出結論。必要時,教師加以點撥。(可不必考慮學生提出問題的順序,教師靈活把握,如重點問題尚未提出,可由教師提出。)
《詠雪》問題組:(可根據(jù)學生提出的問題而定)
a.“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氛圍?
b.聯(lián)系上下文,“兒女”的含義與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結尾交待了謝道韞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世說新語的教案篇五
(因為柳絮給人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更有意境)
2、 本文運用了哪種寫作手法 (對比)
3、 本文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氣氛,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
(營造了溫馨、愉快、文化氣息濃厚的家庭氣氛,從“內集”,“欣然”,“大笑樂”等詞語可以看出。)
4、 結尾補充交待謝道韞的身份有何作用?
(表明作者對謝道韞才華的賞識)
5、 詠雪的名句有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院作飛花)
《陳太丘與友期》——
1、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做人要講信用,為人要講禮貌,要重禮守信)
2、元方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是一個落落大方,明理善辯,聰明機智的人)
3、友人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無信無禮,但知錯就改的人)
4、文章哪些地方可以體現(xiàn)出元方的方正?
(通過對話描寫表現(xiàn)出元方的落落大方,明理善辯,聰明機智)
世說新語的教案篇六
1、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知識與能力: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3、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重點: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上課交流。熟讀課文,復述課文。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
教師: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教學方式:誦讀、復述、疏通、討論,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內容。
這兩個故事都是寫古代聰穎少年的故事?!对佈分v的是晉朝著名文學世家謝氏家族里的一個故事。在一次家庭聚會中,謝道蘊表現(xiàn)出了詠絮之才?!蛾愄鹋c友期》講的是漢末名士陳紀七歲時,對父親的朋友侃侃而談的故事。兩篇故事雖是文言文,但語言文字比較淺顯,又是圍繞著家庭生活和親情,學生學習起來相對容易一些。
教學設計。
導入:學生簡介作者及作品,教師補充。
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世說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誦讀課文。
教師教讀:(由于學生文言文知識不夠,誦讀可能有一定困難,所以,教師要一句一句教讀。教師教讀時,要求學生邊聽邊注意正音和句讀,把握感情基調,體會語感。)。
學生自由練習朗讀。(要求把握人物對話的語氣、表情,注意節(jié)奏。)。
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要加以指導,如句讀、語調等。重點突出“讀”的環(huán)節(jié),力爭當堂成誦。)。
(過渡)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要求復述,為疏通課文打好基礎。學生四人小組復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復述。
疏通文意。
教師要求學生對照注釋,默讀課文,疏通文意,采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詞句記錄下來,如重點詞語:“俄而”、“欣然”、“擬”、“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詞句讓學生提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解決。必要時;教師精講點撥。(教師要提示學生運用以前學過的加字法、換字法疏通文意。)。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師導學。
1、以小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學生質疑、討論、解疑,教師巡回指導。
2、要求學生寫下討論筆記。把研討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難度的問題,以小組為單位,推選代表提出。全班討論,得出結論。必要時,教師加以點撥。(可不必考慮學生提出問題的順序,教師靈活把握,如重點問題尚未提出,可由教師提出。)。
《詠雪》問題組:(可根據(jù)學生提出的問題而定)。
a.“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氛圍?
b.聯(lián)系上下文,“兒女”的含義與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結尾交待了謝道韞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世說新語的教案篇七
一、導入。
講述“司馬光砸缸”或“曹植七步作詩”的故事,說明古代有很多像司馬光、曹植這樣聰明的少年。今天,我們再來認識兩位這樣的少年。
二、簡介作家、作品。
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全書共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劉義慶,南朝宋文學家,彭城人,曾任荊州刺史。愛好文學,招納士人,《世說新語》是由他組織的一批文人編寫的。
三、朗讀課文《詠雪》,疏通文意,解決文中疑難字、詞。
寒雪日:寒冷的雪天。內集:家庭聚會。
驟:快速、急速欣然:快樂、喜悅的樣子。
未:不。
四、在了解大意的基礎上,請同學們再次朗讀課文。要求:記清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
五、請同學復述這個小故事。要求:要點齊備。
六、精讀課文。小組討論以下問題:
1、“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边@句話中包含了哪些內容?
明確:
東晉的謝氏家族是個赫赫有名的詩禮簪纓之家,為首的是謝太傅即謝安。在這樣的家庭里,遇到雪天無法外出,才有“講論文義”的雅興。召集人兼主講人自然是謝太傅,聽眾是“兒女們”。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都說到了。
2、兩個比喻哪個更好?從中能否看出作者的評價?
有兩種相反的意見:一種意見認為“撒鹽”喻好,雪的顏色和下落之態(tài)都跟鹽比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隨風往上飛揚,跟雪的飄舞方式不同。寫物必須首先求得形似而后達于神似,形似是基礎;另一種意見認為后一種好,它給人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好的詩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蘊的統(tǒng)一,“柳絮”喻好就好在有意象?!叭鳆}”則僅有物象而無意蘊,所以說不好。
第一問是開放性的,可由學生自由討論,能從整體上感知此刻的家庭氣氛就行。答案可從“融洽”、“歡快”、“輕松”中任選一兩個。
古:指子侄輩,指家中年輕一代人。
兒女:
今:專指子女。
但古文中也有專指子女的用法,如:
杜甫:“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月夜》)。
“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贈衛(wèi)八處士》)。
七、朗讀課文,直至背下來。
八、作業(yè)布置: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背誦第一則《詠雪》,復習要點,導入下一篇。
二、請同學們朗讀《陳太丘與友期》,疏通文意。
去:離開。舍:舍棄。
年:歲數(shù)。
在解釋文章個別詞匯時,注意兩點:
1、通假字:不,通“否”。
2、省略句:“去后(友)乃至?!?BR> 三、全班齊讀課文。理解文章大致內容,讀完之后,請同學講講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要求:敘事要素齊備,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時間:某日日中。
地點:陳太丘家門口。
人物:陳太丘之子與陳太丘之友。
事件:陳太丘之友失約卻辱罵陳太丘,其子駁斥了他。
四、精讀課文,小組討論以下問題:
1、兩人的對話可分幾層?其側重點有何不同?
分兩層。
第一層屬于信息交流性質,作鋪墊用;后一層是對話的主要內容,寫客人得知太丘已離去,不反省自己的過失,反而怒責太丘,語言粗野,不堪入耳;陳紀則針鋒相對,指出對方“無信”、“無禮”,義正而辭嚴,逼得對方無言可答。
所以,這一則的核心是“無信”、“無禮”,宣揚的是正直不阿,為人正派的品格。
2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稱。
謂有什么不同?
君:對對方的尊稱,相當于您。
家君:謙詞,對人稱自己的父親。
尊君: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
3、方元“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
不失禮,因為是“友”失禮在前,先不尊重元方之父。
失禮,因為“友”畢竟是與父親平輩,不應不尊重長輩。
4、聯(lián)系實際,若家里來了客人,家長不在家,你是如何接待的?談談具體看法。
五、朗讀課文。
六、作業(yè)布置:
1、背誦課文。
2、翻譯課文。
世說新語的教案篇八
同學們,其實像司馬光這樣聰明的中國古代少年還有很多,如四歲畫畫的王冕、七歲做詩的曹植、十二歲做宰相的甘羅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紹兩位這樣的古代少年,他們是誰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們,和他們交個朋友。
學生簡介作者及作品,教師補充。
[參考資料]。
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世說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世說新語的教案篇九
(1)、知識與能力:積累文言實詞,理解文義,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在誦讀中明義,在研討中明理。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在和睦、輕松、融洽的氣氛中感受親情。
:理解課文內容,積累文言實詞。
:品析文中人物的語言,培養(yǎng)多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景導入教學法、朗讀教學法。
:多媒體輔助教學。
學生準備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上課交流。熟讀課文,復述課文。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
課時安排:二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
我們中國歷史上出現(xiàn)過許許多多聰穎機智的少年兒童,關于他們的故事,至今流傳。你知道哪些關于機智兒童的`故事呢?(如曹沖稱象,司馬光砸缸,甘羅十二歲做宰相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紹兩位這樣的古代少年,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們,和他們交個朋友?,F(xiàn)在我們就來學習《世說新語》兩則其中的第一則《詠雪》(出示課件)。
二、探索新知。
(一)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前布置學生預習,指名介紹作品作者。(出示課件)。
2、聽課文錄音,把握節(jié)奏,體會語感。
3、根據(jù)所聽錄音及文意給課文斷句。
4、理解加橫線的重點詞語。
5、用現(xiàn)代漢語復述故事。
(二)品讀課文,研討問題。(四人小組合作)。
思考問題:(出示課件)。
2、“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氛圍?
3、文章結尾交待了謝道韞的身份,有什么用意?小組中選出代表發(fā)言,師生交流。
明確要點:
1、交代了時間(寒雪日)地點(內集)人物(謝太傅與兒女)事件(講論文議)。
2、營造了融洽,歡快,輕松的家庭氣氛。此問是開放性的,說“家庭氣氛”也不限于列出的那些詞語,能從整體上感知此刻的家庭氣氛更好。答案可從“融洽”“歡快”“輕松”中任擇一兩個。
3、這是一個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贊賞道韞的才氣,古人稱謝道韞為。
世說新語的教案篇十
教學目標:
1、了解古代聰穎機智的少年兒童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了解劉義慶和《世說新語》。
3、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解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教學重點:誦讀課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針對文中內容,談談自己的見解。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學生齊讀課文前言,然后讓學生說說古代有哪些聰穎機智的少年兒童的故事,如:司馬光砸缸、四歲畫畫的王冕、七歲做詩的曹植、十二歲做宰相的甘羅等。而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中的古代少年又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二、學習《詠雪》
(一)了解相關的文學常識:
1、先請學生介紹。
2、教師補充:劉義慶(403――444),南宋人,愛好文學?!妒勒f新語》是由他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
《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是直敘其事,不作任何夸飾?!妒勒f新語》全書原8卷,按照類書的形式編排,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三十六門?!对佈愤x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世說新語》內容主要記述自東漢至東晉文人名士的言行,尤重于晉。所記事情,以反映人物的性格、精神風貌為主,作為史實來看,絕大多數(shù)無關緊要。書中表彰了一些孝子、賢妻、良母、廉吏的事跡,也揭露和諷刺了士族中某些人物貪殘、酷虐、吝嗇、虛偽的行為,體現(xiàn)了一些基本的評價準則。《世說新語》的文字,素稱簡潔雋永,筆調含蓄委婉。它沒有鋪敘或過多的描寫,更絕少夸張之處。但寥寥幾筆,卻能表現(xiàn)出相當生動的人物形象。這是因為作者采取遺貌取神的手法,刪落枝葉,抓住人物本身最有特征、最富于意味的動作和語言,直接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并且,它所記載的人物語言,大多是活的口語,使人如聞其聲。
(二)誦讀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背誦。
2、全班齊背,再抽查個別學生背誦。
(三)疏通課文大意
要求學生對照課文注解和《詞語手冊》,自己先把課文口譯一遍,然后在班級交流,逐句請學生來翻譯。必要時,教師精講點撥。
(四)合作研討
1、文中第一句話交代了哪些內容?
明確: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2、文中營造了怎樣的家庭氛圍?就此談談你自己的感受。
明確:融洽、歡快、輕松。后一問要學生各抒己見。
3、文章結尾交代了謝道韞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4、文中的兩個比喻,你認為哪個好?為什么?你還能說出一兩個形容飛雪的好比喻嗎?
明確:言之有理即可。如春雪韓愈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三、當堂完成課堂練習,并再次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
1、背誦《詠雪》,并當堂默寫。
2、文學常識回顧。
3、文中重點字詞解釋:內集講論文義俄而欣然差可擬未若
二、學習《陳太丘與友期》
(一)讀課文,說大意。
1、要求學生反復朗讀課文,讀至熟練為止。
2、讓學生同桌合作,理解疑難詞句,并口頭翻譯課文。
3、請一位學生說說課文大意。
4、之后班級交流,逐句翻譯課文。疑難字詞,教師加以強調。
(二)讀課文,說人物。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集體揣摩對話的語氣、語調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試背課文中的人物對話,要求準確、流暢和有感情。
3、從文中任選一個人物,根據(jù)其言行舉止說說自己的整體感受。
如:元方――聰明、懂得為人的道理。
(三)讀課文,說語言。
1、默讀課文,理解一些文言詞語的含義。如:期、舌去、乃、尊君、不、委、家君、則、引、顧。
2、默讀課文,理解一些文言語句的含義。
(四)讀課文,說看法。
1、文中哪兩個詞語是全文的核心?(無禮、無信)
2、這篇文章的寫作意圖是什么?(借陳記義正辭嚴的斥責,從反面來說明“信”和“禮”的重要性。)
3、你認為文中的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
(五)當堂背誦比賽。
世說新語的教案篇十一
2、撒鹽空中差可擬2、擬:比,比擬。
3、未若柳絮因風起3、未若:比不上。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4去:離開。乃:才。
5、與人期行,相委而去5、期:約定。委:舍棄。
6、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6、引:拉。顧:回頭看。
7、尊君在不?7、“不”通“否”
8、謝太傅寒雪日內集8、集:集會。
二、寫出《陳太丘與友期》一文的中心思想本文主要闡述的是為人處事一定要忠信,只有這樣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三、閱讀《世說新語》回答問題答案。
1、《詠雪》一文營造了一種怎么樣的家庭氣氛?你對此有何感受?營造了一種溫暖、和諧、愉快的家庭氣氛。和諧、平等、寬松的家庭氣氛對于開發(fā)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處。
2、為什么樣“公大笑樂”?你從中受到什么啟發(fā)?“公大笑樂”是因為孩子們的比喻生動、形象。我們應該注意培養(yǎng)自己的想像力。
3、你認為陳紀這個孩子怎么樣?他有哪些特點?你受到什么啟發(fā)?陳元方是一個聰穎機智,有禮有節(jié)的兒童。待人接物要誠實、守信、尊重他人。
世說新語的教案篇十二
(由于學生文言文知識不夠,誦讀可能有一定困難,所以,教師要一句一句教讀。教師教讀時,要求學生邊聽邊注意正音和句讀,把握感情基調,體會語感。)。
學生自由練習朗讀。要求把握人物對話的語氣、表情,注意節(jié)奏。
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要加以指導,如句讀、語調等。重點突出讀的環(huán)節(jié),力爭當堂成誦。
(過渡)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要求復述,為疏通課文打好基礎。學生四人小組復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復述。
疏通文意。
教師要求學生對照注釋,默讀課文,疏通文意,采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詞句記錄下來,如重點詞語:俄而、欣然、擬、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詞句讓學生提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解決。必要時;教師精講點撥。(教師要提示學生運用以前學過的加字法、換字法疏通文意。)。
世說新語的教案篇十三
這一則被編入書中“言語”一門,文章只將謝家子弟詠雪一事的始末客觀地寫出,未加任何評論,這正是本書敘事的優(yōu)點,也是寫作上最大的特色。縱觀全詩,以下幾大寫作特色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1.“別具爐錘”——語言的傳神美。采用富于當代性的語言來表現(xiàn)當代人物的生活形態(tài)和思想感情,如謝太傅與兒女在寒雪日,內集議論文義,結尾公大笑樂,片語只辭卻展現(xiàn)了謝安一家長幼相集的溫煦和樂氣氛,讀者若坐在他的對面聽其侃侃而談。
2.“紆余委曲”——語言的含蓄美?!叭鳆}空中”、“柳絮因風起”兩個比喻哪個更好?讓讀者自己去想象,去“獨立思考”。就兩人文學素養(yǎng)判斷之,據(jù)《晉書謝安傳》所附之《謝朗傳》記載可知,其文學素養(yǎng)并不壞,而謝道韞更以才女聞名于世,由《晉書列女傳》中可知,她是一位性情飄灑出塵,而又懂得捕捉韻致的才人。因此,兩人在文學涵養(yǎng)上,也無法遽爾論斷高下。就謝朗與道韞的修辭技巧看兩詩的優(yōu)劣,兩人皆運用了譬喻法中的明喻,使人在恍然大悟中驚佩作者設喻之妙,從而產(chǎn)生滿足與信服的快感。但進一步就情境想象力之發(fā)揮與辭藻之美化而言,柳絮因風起所喚起的美麗聯(lián)想,就不是灑鹽空中的俗拙所能比擬。
3.“排沙簡金”——語言的簡潔美。劉勰說:“句有可削,足見其疏;字不得減,乃知其密”。優(yōu)秀的文學語言必定是凝練的。沒有凝練,也就沒有藝術性?!对佈返恼Z言不但雋永傳神,而且洗練優(yōu)雅,簡潔明暢,具有不可窮盡的藝術魅力。如“俄而雪驟”這一句僅一個“驟”字卻傳神地描寫出漫天雪花飛舞的動態(tài),真是高簡瑰奇!
世說新語的教案篇十四
凡是品讀《世說新語》這部古典名著的人,都會不由自主地被其辭藻的新奇和語言的雋美所吸引,而深深為之嘆賞?;蚍Q“記言則冷雋玄遠”,或稱“清新俊逸,咳唾珠璣”……此類贊詞在前人論著中俯拾即是?!对佈放c《陳太丘與友期》作為清談名士的教科書,特別注意傳達魏晉清談家的特殊聲口,重視人物語言的潤飾,“讀其語言,晉人面目氣韻,恍忽生動,而簡約玄澹,真致不窮,古今絕唱也?!?BR> 詠雪》。
世說新語的教案篇一
1、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知識與能力:
(1)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
(2)能借助注釋理解課文基本內容,并能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兩課時。
自古以來,出現(xiàn)過許許多多聰穎機智的少年兒童,關于他們的美談,至今流傳。我們在小學五年級時就學過一篇《楊氏之子》,我們已感受到楊氏之子的機智、聰慧。今天,我們再次走進《世說新語》,感受兩位少年兒童的聰穎機智。
二、檢查學生課前準備情況。
1、準備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上課交流。如四歲畫畫的王冕、七歲做詩的曹植、十二歲做宰相的甘羅等。
2、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教師補充)。
《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南朝劉義慶編著。該書主要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階層言談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世說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三、初讀課文(讀課文時注意正音、句讀、節(jié)奏,把握人物對話的語氣、表情,體會語感),結合書下注釋,疏通文意(采用圈點勾畫的方法記錄不理解的詞句)。
1、把握重點字詞:
(1)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
兒女:子侄輩,現(xiàn)代專指兒子和女兒俄而:不久,一會兒。驟:迅速。
欣然:高興的樣子。
(2)空中撒鹽差可擬:差,大致,差不多。擬,相比。
(3)未若柳絮因風起未若:比不上。
2、把握重點語句:
(1)撒鹽空中差可擬。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
(2)未若柳絮因風起。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
四、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內容,重點把握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結果。
五、三讀課文,探究問題。(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學生質疑、討論、解疑,教師巡回指導。)。
1、本文給我們營造了怎樣一種家庭氛圍?你是從哪些描寫中感受到的?
(參考:家庭氛圍:融洽、歡樂、輕松、溫馨等,詞語:“寒雪、內集、欣然、大笑”“樂”等。)。
2、“公大笑樂”該如何理解?謝太傅到底認為誰回答得最好?
有人認為謝太傅對兩個答案都表示滿意;有人認為“笑”前喻,“樂”后喻;有人認為謝太傅為“柳絮”一喻而“笑樂”。
文章雖然沒有明確交代謝太傅的評價,但從文末補充謝道韞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讀者謝太傅更贊賞謝道韞的才氣。意在言外,確實耐人尋味。
飛揚之態(tài)形似。
柳絮因風起輕盈之雅神似。
文化內蘊韻味。
六、拓展延伸。
1、欣賞古人對飛雪的描寫: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瘏ⅰ?BR>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韓愈。
剩喜滿天飛玉蝶,不嫌幽谷阻黃鶯?!A幼武。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畎?。
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唏?。
戰(zhàn)退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獜堅?。
玉花飛半夜,翠浪舞明年?!K軾。
街飛轡踏瓊英,四顧全疑在玉京?!嵋闹薄?BR> 落盡瓊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無香?!獥钊f里。
古人詠雪的詩句寫得如此精妙,怎樣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
歸納:由“形似”到“神似”,有韻味。
2、學生嘗試運用比喻,想像寫作:
英語中有26個字母,從這些大寫字母中任選幾個,發(fā)揮想象,仿寫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進取。
b是兩個聯(lián)結的心,是友誼。
c是未滿的月牙兒,是缺憾。
學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時適時師生共點評!
七、布置作業(yè):背誦課文。
附:板書設計。
老人:和善親切家庭氛圍:
詠雪侄子:直率敏捷融洽、歡樂。
侄女:沉穩(wěn)聰明輕松、溫馨。
世說新語的教案篇二
凡是品讀《世說新語》這部古典名著的人,都會不由自主地被其辭藻的新奇和語言的雋美所吸引,而深深為之嘆賞。或稱“記言則冷雋玄遠”,或稱“清新俊逸,咳唾珠璣”……此類贊詞在前人論著中俯拾即是?!对佈放c《陳太丘與友期》作為清談名士的教科書,特別注意傳達魏晉清談家的特殊聲口,重視人物語言的潤飾,“讀其語言,晉人面目氣韻,恍忽生動,而簡約玄澹,真致不窮,古今絕唱也。”
“詠雪”是一個動賓短語,概述了文章記敘的主要事件?!霸仭痹谖闹惺侵赣迷娫~等來描寫的意思。“詠雪”即歌詠白雪、落雪。標題概括了文章的內容和線索。這則小故事,通過謝家子弟詠雪一事,表現(xiàn)了謝道韞的文學才華和聰明機智,但作者卻只是冷靜地盡一個說故事者的責任,把所有的價值評判都讓讀者自己去提出,讀它的人因此又可以享受到理多“追求自我”“獨立思考”的快感,品味其中人物的性格、欣賞人生的豐富多彩.
文章第一層(謝太傅……講論文義)寫謝安一家雪日詩會。先交代詠雪的背景:“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召集人兼主講人自然是謝安,聽眾是“兒女”們。東晉的謝氏家庭是個赫赫有名的詩禮簪纓之家,為首的是謝太傅即謝安,晉朝陳郡陽夏人,做過吳興太守、侍中、史部尚書、中護軍等官職,死后追贈為太傅。在這樣的家族里,遇到雪天無法外出,才有“講論文義”的雅興。.短短的十五個字,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全都說到了。簡約之極,古今絕唱。
第二層(俄而……公大笑樂)寫謝安出題子侄答詩——詠雪。,其實是主講人出題考聽眾。古人看重的“四美”是良辰、美景、賞心和樂事。這些良辰、美景不可拘泥地理解為春和景明、綠草如茵,在雪花飛揚的寒冷天氣中,外出不便,聚會詠雪不正是賞心樂事嗎?文中“欣然”一詞,謝安的面目氣韻,恍忽生動.也可見其融洽,歡快和輕松的家庭氣氛。這使主講人感到很高興,于是問道:“白雪紛紛何所似?”答案作者只錄下兩個:一是謝朗說的“撒鹽空中”;另一個是謝道韞說的“柳絮因風起”。主講人對兩個答案的優(yōu)劣未做評定,只是“大笑樂”而已,人物的性格、精神風貌十分耐人尋味。
第三層(即而……王凝之妻也)交待謝道韞的后來結局。兩個比喻哪個更好?作者也沒有表態(tài),卻在最后補充交代了道韞的身份,這是一個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贊賞道韞的才氣,意在言外,確實耐人尋味?!妒勒f新語》中富有含蓄之美的語言很多。“含蓄者,意不淺露,詞不窮盡,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其妙不外寄言而已?!?沈祥龍《論詞隨筆》)作者之所以要“寄言”,是因為社會生活的內容和人的'思想感情異常豐富、復雜,明言直說往往不能盡達其意。但作者的意圖是明顯的,誰的“語言”好,誰的不好,可一望而知.
這一則被編入書中“言語”一門,文章只將謝家子弟詠雪一事的始末客觀地寫出,未加任何評論,這正是本書敘事的優(yōu)點,也是本文寫作上最大的特色??v觀全詩,以下幾大寫作特色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1.“別具爐錘”——語言的傳神美。采用富于當代性的語言來表現(xiàn)當代人物的生活形態(tài)和思想感情,如謝太傅與兒女在寒雪日,內集議論文義,結尾公大笑樂,片語只辭卻展現(xiàn)了謝安一家長幼相集的溫煦和樂氣氛,讀者若坐在他的對面聽其侃侃而談。
2.“紆余委曲”——語言的含蓄美?!叭鳆}空中”、“柳絮因風起”兩個比喻哪個更好?讓讀者自己去想象,去“獨立思考”。就兩人文學素養(yǎng)判斷之,據(jù)《晉書謝安傳》所附之《謝朗傳》記載可知,其文學素養(yǎng)并不壞,而謝道韞更以才女聞名于世,由《晉書列女傳》中可知,她是一位性情飄灑出塵,而又懂得捕捉韻致的才人。因此,兩人在文學涵養(yǎng)上,也無法遽爾論斷高下。就謝朗與道韞的修辭技巧看兩詩的優(yōu)劣,兩人皆運用了譬喻法中的明喻,使人在恍然大悟中驚佩作者設喻之妙,從而產(chǎn)生滿足與信服的快感。但進一步就情境想象力之發(fā)揮與辭藻之美化而言,柳絮因風起所喚起的美麗聯(lián)想,就不是灑鹽空中的俗拙所能比擬。
3.“排沙簡金”——語言的簡潔美。劉勰說:“句有可削,足見其疏;字不得減,乃知其密”。優(yōu)秀的文學語言必定是凝練的。沒有凝練,也就沒有藝術性?!对佈返恼Z言不但雋永傳神,而且洗練優(yōu)雅,簡潔明暢,具有不可窮盡的藝術魅力。如“俄而雪驟”這一句僅一個“驟”字卻傳神地描寫出漫天雪花飛舞的動態(tài),真是高簡瑰奇!
世說新語的教案篇三
1、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內容。
學法指導: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布置學生準備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上課交流。熟讀課文。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
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課前兩分鐘訓練(講故事):請兩名同學講述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
一、導入:同學們,在古代這樣的聰穎機智的少年還有很多,如四歲畫畫的王冕、七歲做詩的曹植、十二歲做宰相的甘羅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紹兩位這樣的古代少年,他們是誰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們,和他們交個朋友。
二、學生簡介作者及作品,教師補充。
[參考資料]
《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妒勒f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三、疏通句篇:《詠雪》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劃分正確停頓。
2、教師范讀,要求學生邊聽邊注意正音和句讀,把握感情基調,體會語感。
3、學生自由練習朗讀。要求把握人物對話的語氣、表情,注意節(jié)奏。
4、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要加以指導,如句讀、語調等。
四、理解文意,深層探究。
1、結合書下注釋,自主學習,理解句意、文意。
2、四人一小組復述課文。
3、以小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學生質疑、討論、解疑,教師巡回指導。
重點問題,以小組為單位,推選代表提出。全班討論,得出結論。必要時,教師加以點撥。也可由教師提出。
(1)謝家聚會吟詩,為什么不選擇一個良辰佳日,卻選擇一個寒雪日?當時的氛圍是怎樣的?(輕松,溫馨)從哪里看出來?(內集,欣然,大笑)
明確:文章開頭一句話“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短短十五字,涵蓋了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及主體事件等豐富的內容。正因為“寒雪日”“俄而雪驟”,才能引出“詠雪”的事件。
(2)“公大笑樂”該如何理解?謝太傅到底認為誰回答得最好?文末為什么要強調謝道韞是王凝之的妻子?(表示一種贊揚與敬佩)
明確:有人認為謝太傅對兩個答案都表示滿意;有人認為“笑”前喻,“樂”后喻;有人認為謝太傅為“柳絮”一喻而“笑樂”。
文章雖然沒有明確交代謝太傅的評價,但從文末補充謝道韞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讀者謝太傅更贊賞謝道韞的才氣。意在言外,確實耐人尋味。
五、拓展延伸
“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來比擬“大雪紛飛”,你認為哪一個更好?為什么?同時說說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飛雪。積累幾句詠雪的名句。
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韓愈《春雪》)
剩喜滿天飛玉蝶,不嫌幽谷阻黃鶯。(華幼武《春雪》)
戰(zhàn)退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張元所《雪》)
初疑天女下散花,復恐麻姑行擲米。(陸游《夜大雪歌》)
六、小結:本文客觀敘述了謝家子弟詠雪一事的始末,雖未加任何評論,但作者由衷地欣賞謝道韞以“柳絮因風起”喻雪,贊賞謝道韞的聰敏與才氣。
七、布置作業(yè)
1、背誦《詠雪》
2、擴寫《詠雪》。
板書設計:
《世說新語》二則劉義慶
詠雪
謝安:提問:白雪紛紛何所似?
謝朗:對句:撒鹽空中差可擬。
道韞:改句:未若柳絮因風起。
第二課時
一、復習《詠雪》。
二、疏通句篇:《陳太丘與友期》
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劃分正確停頓。(自讀過程中有疑問則舉手提出)――請學生試讀課文――教師范讀――學生齊讀。
三、理解文意,深層探究。
1、四人一組合作學習,結合課下注釋理解文意,復述課文,質疑解惑。
2、
(1)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稱謂有什么不同?(“君”是有禮貌的稱呼對方;“尊君”是對別人父親的尊稱;“家君”對人稱自己父親時的謙詞)
(2)從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陳太丘的朋友是個什么樣的人?
明確:課文中,友人與陳太丘“期日中”,結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無信,不守信用;到來之后,問元方“尊君在不?”表現(xiàn)得較為有禮;當?shù)弥愄鹨严刃须x去,不反省自己的過失,反而怒責太丘,粗野蠻橫,十分無禮,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缺乏修養(yǎng)、沒有禮貌的人;在元方一番義正嚴辭的批評后,他“慚”“下車引之”又表現(xiàn)得較為誠懇,有知錯勇改的精神。
(3)元方性格特點如何?
明確:從元方對友人的批評話語,我們可以看出元方有著良好的家庭教養(yǎng),表現(xiàn)了他懂禮識義的品質。元方對粗俗的友人“入門不顧”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惡情感易外露的特點,體現(xiàn)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4)結尾處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
3、學生分角色朗讀并表演課文。
4、朗讀課文,爭取當堂成誦。
四、拓展練習:
1、解釋加粗詞語:
(1)與友期行不期而遇
(2)太丘舍去去日苦多
(3)入門不顧瞻前顧后
(4)下車引之引吭高歌
(5)太丘舍去舍己為人
(6)則是無信信口開河
2、翻譯句子:
(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3)撒鹽空中差可擬。
(4)未若柳絮因風起。
3、拓展閱讀:
王戎評李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小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比≈湃弧?BR> 選自《世說新語雅量第六》
五、布置作業(yè):
1、完成課后練習。
2、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再查閱《世說新語》,講給其他同學聽。
板書設計:
對話的背景:友人不至,太丘舍去
陳太丘與友期對話的過程:友人發(fā)怒,元方對答
對話的結果:友人慚引,元方不顧
世說新語的教案篇四
1、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知識與能力: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3、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準備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上課交流。熟讀課文,復述課文。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
: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教學方式:誦讀、復述、疏通、討論,多媒體輔助教學。
這兩個故事都是寫古代聰穎少年的故事。《詠雪》講的是晉朝著名文學世家謝氏家族里的一個故事。在一次家庭聚會中,謝道蘊表現(xiàn)出了詠絮之才?!蛾愄鹋c友期》講的是漢末名士陳紀七歲時,對父親的朋友侃侃而談的故事。兩篇故事雖是文言文,但語言文字比較淺顯,又是圍繞著家庭生活和親情,學生學習起來相對容易一些。
學生簡介作者及作品,教師補充。
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妒勒f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教師教讀:(由于學生文言文知識不夠,誦讀可能有一定困難,所以,教師要一句一句教讀。教師教讀時,要求學生邊聽邊注意正音和句讀,把握感情基調,體會語感。)
學生自由練習朗讀。(要求把握人物對話的語氣、表情,注意節(jié)奏。)
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要加以指導,如句讀、語調等。重點突出“讀”的環(huán)節(jié),力爭當堂成誦。)
(過渡)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要求復述,為疏通課文打好基礎。學生四人小組復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復述。
教師要求學生對照注釋,默讀課文,疏通文意,采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詞句記錄下來,如重點詞語:“俄而”、“欣然”、“擬”、“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詞句讓學生提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解決。必要時;教師精講點撥。(教師要提示學生運用以前學過的加字法、換字法疏通文意。)
教師導學
1、 以小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學生質疑、討論、解疑,教師巡回指導。
2、 要求學生寫下討論筆記。把研討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難度的問題,以小組為單位,推選代表提出。全班討論,得出結論。必要時,教師加以點撥。(可不必考慮學生提出問題的順序,教師靈活把握,如重點問題尚未提出,可由教師提出。)
《詠雪》問題組:(可根據(jù)學生提出的問題而定)
a.“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氛圍?
b.聯(lián)系上下文,“兒女”的含義與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結尾交待了謝道韞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世說新語的教案篇五
(因為柳絮給人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更有意境)
2、 本文運用了哪種寫作手法 (對比)
3、 本文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氣氛,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
(營造了溫馨、愉快、文化氣息濃厚的家庭氣氛,從“內集”,“欣然”,“大笑樂”等詞語可以看出。)
4、 結尾補充交待謝道韞的身份有何作用?
(表明作者對謝道韞才華的賞識)
5、 詠雪的名句有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院作飛花)
《陳太丘與友期》——
1、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做人要講信用,為人要講禮貌,要重禮守信)
2、元方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是一個落落大方,明理善辯,聰明機智的人)
3、友人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無信無禮,但知錯就改的人)
4、文章哪些地方可以體現(xiàn)出元方的方正?
(通過對話描寫表現(xiàn)出元方的落落大方,明理善辯,聰明機智)
世說新語的教案篇六
1、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知識與能力: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3、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重點: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上課交流。熟讀課文,復述課文。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
教師: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教學方式:誦讀、復述、疏通、討論,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內容。
這兩個故事都是寫古代聰穎少年的故事?!对佈分v的是晉朝著名文學世家謝氏家族里的一個故事。在一次家庭聚會中,謝道蘊表現(xiàn)出了詠絮之才?!蛾愄鹋c友期》講的是漢末名士陳紀七歲時,對父親的朋友侃侃而談的故事。兩篇故事雖是文言文,但語言文字比較淺顯,又是圍繞著家庭生活和親情,學生學習起來相對容易一些。
教學設計。
導入:學生簡介作者及作品,教師補充。
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世說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誦讀課文。
教師教讀:(由于學生文言文知識不夠,誦讀可能有一定困難,所以,教師要一句一句教讀。教師教讀時,要求學生邊聽邊注意正音和句讀,把握感情基調,體會語感。)。
學生自由練習朗讀。(要求把握人物對話的語氣、表情,注意節(jié)奏。)。
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要加以指導,如句讀、語調等。重點突出“讀”的環(huán)節(jié),力爭當堂成誦。)。
(過渡)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要求復述,為疏通課文打好基礎。學生四人小組復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復述。
疏通文意。
教師要求學生對照注釋,默讀課文,疏通文意,采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詞句記錄下來,如重點詞語:“俄而”、“欣然”、“擬”、“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詞句讓學生提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解決。必要時;教師精講點撥。(教師要提示學生運用以前學過的加字法、換字法疏通文意。)。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師導學。
1、以小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學生質疑、討論、解疑,教師巡回指導。
2、要求學生寫下討論筆記。把研討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難度的問題,以小組為單位,推選代表提出。全班討論,得出結論。必要時,教師加以點撥。(可不必考慮學生提出問題的順序,教師靈活把握,如重點問題尚未提出,可由教師提出。)。
《詠雪》問題組:(可根據(jù)學生提出的問題而定)。
a.“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氛圍?
b.聯(lián)系上下文,“兒女”的含義與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結尾交待了謝道韞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世說新語的教案篇七
一、導入。
講述“司馬光砸缸”或“曹植七步作詩”的故事,說明古代有很多像司馬光、曹植這樣聰明的少年。今天,我們再來認識兩位這樣的少年。
二、簡介作家、作品。
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全書共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劉義慶,南朝宋文學家,彭城人,曾任荊州刺史。愛好文學,招納士人,《世說新語》是由他組織的一批文人編寫的。
三、朗讀課文《詠雪》,疏通文意,解決文中疑難字、詞。
寒雪日:寒冷的雪天。內集:家庭聚會。
驟:快速、急速欣然:快樂、喜悅的樣子。
未:不。
四、在了解大意的基礎上,請同學們再次朗讀課文。要求:記清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
五、請同學復述這個小故事。要求:要點齊備。
六、精讀課文。小組討論以下問題:
1、“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边@句話中包含了哪些內容?
明確:
東晉的謝氏家族是個赫赫有名的詩禮簪纓之家,為首的是謝太傅即謝安。在這樣的家庭里,遇到雪天無法外出,才有“講論文義”的雅興。召集人兼主講人自然是謝太傅,聽眾是“兒女們”。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都說到了。
2、兩個比喻哪個更好?從中能否看出作者的評價?
有兩種相反的意見:一種意見認為“撒鹽”喻好,雪的顏色和下落之態(tài)都跟鹽比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隨風往上飛揚,跟雪的飄舞方式不同。寫物必須首先求得形似而后達于神似,形似是基礎;另一種意見認為后一種好,它給人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好的詩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蘊的統(tǒng)一,“柳絮”喻好就好在有意象?!叭鳆}”則僅有物象而無意蘊,所以說不好。
第一問是開放性的,可由學生自由討論,能從整體上感知此刻的家庭氣氛就行。答案可從“融洽”、“歡快”、“輕松”中任選一兩個。
古:指子侄輩,指家中年輕一代人。
兒女:
今:專指子女。
但古文中也有專指子女的用法,如:
杜甫:“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月夜》)。
“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贈衛(wèi)八處士》)。
七、朗讀課文,直至背下來。
八、作業(yè)布置: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背誦第一則《詠雪》,復習要點,導入下一篇。
二、請同學們朗讀《陳太丘與友期》,疏通文意。
去:離開。舍:舍棄。
年:歲數(shù)。
在解釋文章個別詞匯時,注意兩點:
1、通假字:不,通“否”。
2、省略句:“去后(友)乃至?!?BR> 三、全班齊讀課文。理解文章大致內容,讀完之后,請同學講講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要求:敘事要素齊備,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時間:某日日中。
地點:陳太丘家門口。
人物:陳太丘之子與陳太丘之友。
事件:陳太丘之友失約卻辱罵陳太丘,其子駁斥了他。
四、精讀課文,小組討論以下問題:
1、兩人的對話可分幾層?其側重點有何不同?
分兩層。
第一層屬于信息交流性質,作鋪墊用;后一層是對話的主要內容,寫客人得知太丘已離去,不反省自己的過失,反而怒責太丘,語言粗野,不堪入耳;陳紀則針鋒相對,指出對方“無信”、“無禮”,義正而辭嚴,逼得對方無言可答。
所以,這一則的核心是“無信”、“無禮”,宣揚的是正直不阿,為人正派的品格。
2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稱。
謂有什么不同?
君:對對方的尊稱,相當于您。
家君:謙詞,對人稱自己的父親。
尊君: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
3、方元“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
不失禮,因為是“友”失禮在前,先不尊重元方之父。
失禮,因為“友”畢竟是與父親平輩,不應不尊重長輩。
4、聯(lián)系實際,若家里來了客人,家長不在家,你是如何接待的?談談具體看法。
五、朗讀課文。
六、作業(yè)布置:
1、背誦課文。
2、翻譯課文。
世說新語的教案篇八
同學們,其實像司馬光這樣聰明的中國古代少年還有很多,如四歲畫畫的王冕、七歲做詩的曹植、十二歲做宰相的甘羅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紹兩位這樣的古代少年,他們是誰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們,和他們交個朋友。
學生簡介作者及作品,教師補充。
[參考資料]。
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世說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世說新語的教案篇九
(1)、知識與能力:積累文言實詞,理解文義,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在誦讀中明義,在研討中明理。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在和睦、輕松、融洽的氣氛中感受親情。
:理解課文內容,積累文言實詞。
:品析文中人物的語言,培養(yǎng)多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景導入教學法、朗讀教學法。
:多媒體輔助教學。
學生準備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上課交流。熟讀課文,復述課文。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
課時安排:二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
我們中國歷史上出現(xiàn)過許許多多聰穎機智的少年兒童,關于他們的故事,至今流傳。你知道哪些關于機智兒童的`故事呢?(如曹沖稱象,司馬光砸缸,甘羅十二歲做宰相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紹兩位這樣的古代少年,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們,和他們交個朋友?,F(xiàn)在我們就來學習《世說新語》兩則其中的第一則《詠雪》(出示課件)。
二、探索新知。
(一)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前布置學生預習,指名介紹作品作者。(出示課件)。
2、聽課文錄音,把握節(jié)奏,體會語感。
3、根據(jù)所聽錄音及文意給課文斷句。
4、理解加橫線的重點詞語。
5、用現(xiàn)代漢語復述故事。
(二)品讀課文,研討問題。(四人小組合作)。
思考問題:(出示課件)。
2、“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氛圍?
3、文章結尾交待了謝道韞的身份,有什么用意?小組中選出代表發(fā)言,師生交流。
明確要點:
1、交代了時間(寒雪日)地點(內集)人物(謝太傅與兒女)事件(講論文議)。
2、營造了融洽,歡快,輕松的家庭氣氛。此問是開放性的,說“家庭氣氛”也不限于列出的那些詞語,能從整體上感知此刻的家庭氣氛更好。答案可從“融洽”“歡快”“輕松”中任擇一兩個。
3、這是一個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贊賞道韞的才氣,古人稱謝道韞為。
世說新語的教案篇十
教學目標:
1、了解古代聰穎機智的少年兒童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了解劉義慶和《世說新語》。
3、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解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教學重點:誦讀課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針對文中內容,談談自己的見解。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學生齊讀課文前言,然后讓學生說說古代有哪些聰穎機智的少年兒童的故事,如:司馬光砸缸、四歲畫畫的王冕、七歲做詩的曹植、十二歲做宰相的甘羅等。而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中的古代少年又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二、學習《詠雪》
(一)了解相關的文學常識:
1、先請學生介紹。
2、教師補充:劉義慶(403――444),南宋人,愛好文學?!妒勒f新語》是由他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
《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是直敘其事,不作任何夸飾?!妒勒f新語》全書原8卷,按照類書的形式編排,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三十六門?!对佈愤x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世說新語》內容主要記述自東漢至東晉文人名士的言行,尤重于晉。所記事情,以反映人物的性格、精神風貌為主,作為史實來看,絕大多數(shù)無關緊要。書中表彰了一些孝子、賢妻、良母、廉吏的事跡,也揭露和諷刺了士族中某些人物貪殘、酷虐、吝嗇、虛偽的行為,體現(xiàn)了一些基本的評價準則。《世說新語》的文字,素稱簡潔雋永,筆調含蓄委婉。它沒有鋪敘或過多的描寫,更絕少夸張之處。但寥寥幾筆,卻能表現(xiàn)出相當生動的人物形象。這是因為作者采取遺貌取神的手法,刪落枝葉,抓住人物本身最有特征、最富于意味的動作和語言,直接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并且,它所記載的人物語言,大多是活的口語,使人如聞其聲。
(二)誦讀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背誦。
2、全班齊背,再抽查個別學生背誦。
(三)疏通課文大意
要求學生對照課文注解和《詞語手冊》,自己先把課文口譯一遍,然后在班級交流,逐句請學生來翻譯。必要時,教師精講點撥。
(四)合作研討
1、文中第一句話交代了哪些內容?
明確: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2、文中營造了怎樣的家庭氛圍?就此談談你自己的感受。
明確:融洽、歡快、輕松。后一問要學生各抒己見。
3、文章結尾交代了謝道韞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4、文中的兩個比喻,你認為哪個好?為什么?你還能說出一兩個形容飛雪的好比喻嗎?
明確:言之有理即可。如春雪韓愈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三、當堂完成課堂練習,并再次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
1、背誦《詠雪》,并當堂默寫。
2、文學常識回顧。
3、文中重點字詞解釋:內集講論文義俄而欣然差可擬未若
二、學習《陳太丘與友期》
(一)讀課文,說大意。
1、要求學生反復朗讀課文,讀至熟練為止。
2、讓學生同桌合作,理解疑難詞句,并口頭翻譯課文。
3、請一位學生說說課文大意。
4、之后班級交流,逐句翻譯課文。疑難字詞,教師加以強調。
(二)讀課文,說人物。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集體揣摩對話的語氣、語調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試背課文中的人物對話,要求準確、流暢和有感情。
3、從文中任選一個人物,根據(jù)其言行舉止說說自己的整體感受。
如:元方――聰明、懂得為人的道理。
(三)讀課文,說語言。
1、默讀課文,理解一些文言詞語的含義。如:期、舌去、乃、尊君、不、委、家君、則、引、顧。
2、默讀課文,理解一些文言語句的含義。
(四)讀課文,說看法。
1、文中哪兩個詞語是全文的核心?(無禮、無信)
2、這篇文章的寫作意圖是什么?(借陳記義正辭嚴的斥責,從反面來說明“信”和“禮”的重要性。)
3、你認為文中的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
(五)當堂背誦比賽。
世說新語的教案篇十一
2、撒鹽空中差可擬2、擬:比,比擬。
3、未若柳絮因風起3、未若:比不上。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4去:離開。乃:才。
5、與人期行,相委而去5、期:約定。委:舍棄。
6、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6、引:拉。顧:回頭看。
7、尊君在不?7、“不”通“否”
8、謝太傅寒雪日內集8、集:集會。
二、寫出《陳太丘與友期》一文的中心思想本文主要闡述的是為人處事一定要忠信,只有這樣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三、閱讀《世說新語》回答問題答案。
1、《詠雪》一文營造了一種怎么樣的家庭氣氛?你對此有何感受?營造了一種溫暖、和諧、愉快的家庭氣氛。和諧、平等、寬松的家庭氣氛對于開發(fā)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處。
2、為什么樣“公大笑樂”?你從中受到什么啟發(fā)?“公大笑樂”是因為孩子們的比喻生動、形象。我們應該注意培養(yǎng)自己的想像力。
3、你認為陳紀這個孩子怎么樣?他有哪些特點?你受到什么啟發(fā)?陳元方是一個聰穎機智,有禮有節(jié)的兒童。待人接物要誠實、守信、尊重他人。
世說新語的教案篇十二
(由于學生文言文知識不夠,誦讀可能有一定困難,所以,教師要一句一句教讀。教師教讀時,要求學生邊聽邊注意正音和句讀,把握感情基調,體會語感。)。
學生自由練習朗讀。要求把握人物對話的語氣、表情,注意節(jié)奏。
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要加以指導,如句讀、語調等。重點突出讀的環(huán)節(jié),力爭當堂成誦。
(過渡)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要求復述,為疏通課文打好基礎。學生四人小組復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復述。
疏通文意。
教師要求學生對照注釋,默讀課文,疏通文意,采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詞句記錄下來,如重點詞語:俄而、欣然、擬、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詞句讓學生提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解決。必要時;教師精講點撥。(教師要提示學生運用以前學過的加字法、換字法疏通文意。)。
世說新語的教案篇十三
這一則被編入書中“言語”一門,文章只將謝家子弟詠雪一事的始末客觀地寫出,未加任何評論,這正是本書敘事的優(yōu)點,也是寫作上最大的特色。縱觀全詩,以下幾大寫作特色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1.“別具爐錘”——語言的傳神美。采用富于當代性的語言來表現(xiàn)當代人物的生活形態(tài)和思想感情,如謝太傅與兒女在寒雪日,內集議論文義,結尾公大笑樂,片語只辭卻展現(xiàn)了謝安一家長幼相集的溫煦和樂氣氛,讀者若坐在他的對面聽其侃侃而談。
2.“紆余委曲”——語言的含蓄美?!叭鳆}空中”、“柳絮因風起”兩個比喻哪個更好?讓讀者自己去想象,去“獨立思考”。就兩人文學素養(yǎng)判斷之,據(jù)《晉書謝安傳》所附之《謝朗傳》記載可知,其文學素養(yǎng)并不壞,而謝道韞更以才女聞名于世,由《晉書列女傳》中可知,她是一位性情飄灑出塵,而又懂得捕捉韻致的才人。因此,兩人在文學涵養(yǎng)上,也無法遽爾論斷高下。就謝朗與道韞的修辭技巧看兩詩的優(yōu)劣,兩人皆運用了譬喻法中的明喻,使人在恍然大悟中驚佩作者設喻之妙,從而產(chǎn)生滿足與信服的快感。但進一步就情境想象力之發(fā)揮與辭藻之美化而言,柳絮因風起所喚起的美麗聯(lián)想,就不是灑鹽空中的俗拙所能比擬。
3.“排沙簡金”——語言的簡潔美。劉勰說:“句有可削,足見其疏;字不得減,乃知其密”。優(yōu)秀的文學語言必定是凝練的。沒有凝練,也就沒有藝術性?!对佈返恼Z言不但雋永傳神,而且洗練優(yōu)雅,簡潔明暢,具有不可窮盡的藝術魅力。如“俄而雪驟”這一句僅一個“驟”字卻傳神地描寫出漫天雪花飛舞的動態(tài),真是高簡瑰奇!
世說新語的教案篇十四
凡是品讀《世說新語》這部古典名著的人,都會不由自主地被其辭藻的新奇和語言的雋美所吸引,而深深為之嘆賞?;蚍Q“記言則冷雋玄遠”,或稱“清新俊逸,咳唾珠璣”……此類贊詞在前人論著中俯拾即是?!对佈放c《陳太丘與友期》作為清談名士的教科書,特別注意傳達魏晉清談家的特殊聲口,重視人物語言的潤飾,“讀其語言,晉人面目氣韻,恍忽生動,而簡約玄澹,真致不窮,古今絕唱也?!?BR> 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