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應該怎么制定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八年級物理全一冊 人教版物理八年級教案篇一
1、知識與技能:能復述光的反射定律的內(nèi)容,并會用來解釋一些有關的簡單的問題;能說明鏡面反射和漫反射;學會畫簡單的光路圖。
2、過程與方法:培養(yǎng)自己的探究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知識遷移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及熱愛科學勇于探索的精神通過對法線的形象解釋,滲透真正做人的思想教育。
重點:光的反射定律
難點:引導學生經(jīng)歷探究的過程,全面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教師用:光的反射裝置(自制暗箱)、平面鏡、白紙、手電筒、多煤體課件
學生用:量角器、紙屏(附有角度)、激光手電筒、紙板
(一)診斷補償:光在均勻的介質(zhì)中如何傳播?
(二)導入新課:通過課件展示:《手術室里的燈光》,介紹愛迪生為媽媽治病的故事。
(三)進行新課
1、意外的發(fā)現(xiàn)
啟發(fā)質(zhì)疑:為什么愛迪生把鏡子放在這些蠟燭的后面,就會使他媽媽的周圍變得很亮?引導學生討論得出:蠟燭發(fā)出的光是沿著直線傳播的,光照射到鏡面上被擋住而改變了傳播方向,又反射回去。
列舉事例:讓學生交流日常生活中所見到的光的反射現(xiàn)象。并將他們進行分類,說明分類的依據(jù)?(如:根據(jù)能不能發(fā)光或面的光滑程度等。)
2、提出問題:光在物體表面是怎樣反射的,有沒有規(guī)律,有什么樣的規(guī)律?為什么不同的表面反射光的情況不同?你還想研究哪方面的問題?
3、設計實驗與收集數(shù)據(jù)
2)、實驗驗證
a、“三線共面”,引導學生猜想入射光線相對反射光線和法線確定的一個平面有幾種位置關系,怎樣確定反射光線的空間位置?師生共同
討論得出實驗步驟:
①、將鏡面平放在桌面上。
②、把紙板豎立在鏡面上,使接縫與鏡面垂直。
③、讓入射光線沿著被固定的平面射到接縫和鏡面的交點上
④、慢慢地轉(zhuǎn)動另一平面,尋找反射光線。
學生實驗,討論,教師進一步用課件演示說明:紙板可轉(zhuǎn)動的面向前轉(zhuǎn)向后轉(zhuǎn)都觀察不到反射光線,只有當這個面與被固定的面為同一平面時,才清晰地觀察到反射光線。
b、“二線分居”,引導學生回想實驗中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相對法線的分布情況,提出問題:能否找到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位于法線同側的情況,利用反正法。
c、“兩角相等”,提問:根據(jù)上面的研究能不能確定反射光線的位置?(不能)要想確定具體位置,還需研究他們之間的什么關系?(角的關系)利用課件介紹入射角、反射角。
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究,并運用分析、歸納的方法由學生歸納實驗結論,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探究能力。
指導學生完成實驗,同時做實驗記錄,師巡回指導。
4、分析與論證
實驗完成后,大家從中發(fā)現(xiàn)哪些規(guī)律?
引導小組發(fā)言,展示實驗記錄。
讓學生完整的歸納反射定律的內(nèi)容。
設疑:能不能說“入射角=反射角”
(注意因果關系,借助課件中的反射
大家庭,形象、生動的理解)
5、交流與合作
1)、兩人共同完成“互看”實驗,利用多媒體展示光路圖。(如圖1)
2)、選派一生利用反射裝置從立體角度讓學生看到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位置關系。
(四)、課堂小結
1、讓學生回憶本章有哪些收獲?(如:知識點:光的反射定律,兩種反射類型等;思想方法:模型法,猜想驗證法,探究法;思想方面:正直做人。)利用課件展示本節(jié)知識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點明學習目標。
2、交流本節(jié)實驗的得與失(如:實驗過程中的),以及生活中的困惑。
(五)、奇思妙想
1、現(xiàn)代vcd影碟機是利用激光照在刻有凹凸的光碟上通過在接收器上讀取光信號而播放音像。
2、利用平面鏡還能觀察到角度的微小變化情況,如圖2所是,從a點發(fā)出的一束光射到平面鏡上o點,原路返回,當平面鏡繞o點轉(zhuǎn)動150,反射光線在水平標尺mn上的光點移動了厘米(已知ao=1m)
(可以選做課件中的鞏固練習,也可以進行達標訓練)
(六)、作業(yè)設置
1、小論文,如果沒有光的反射,我們的世界將會怎樣?
2、收集俄羅斯”進步號”無人飛船制找造人工白晝實驗。
3、用玻璃建樓房有哪些利與弊?
八年級物理全一冊 人教版物理八年級教案篇二
一、課前延伸
(一)學習目標:
1、了解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2、了解平面鏡成虛象,了解虛象是怎樣形成的。
3、初步了解凸面鏡和凹面鏡及其應用。
重點難點:
1、平面鏡成像特點
2、虛像的概念
(二)課前自學:
1、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自學課本p43,邊閱讀邊觀察圖2.3—1與2.3--2,獨立完成下列問題。
(1)此實驗是研究的___________與___________的關系。
(2)實驗所需要的器材是:。
(3)實驗中使用玻璃板而不使用帶水銀的平面鏡,為什么?
(4)實驗中要求玻璃板如何放置?
(5)觀察2.3-2兩只蠟燭到平面鏡的位置有什么關系?通過什么器材測量可以知道這個關系?
(6)圖2.3-1中的兩只蠟燭有什么特點?為什么使用這樣的蠟燭?
(7)用直線把圖2.3—2中的s與s1連接起來看一看這條線與平面鏡所在的直線有什么關系?
2、虛像
1)觀察2.3—2回答下列問題
2)眼睛的位置與s還是s1在一條直線上?
3)根據(jù)光沿直線傳播的原理,我們感覺好像是發(fā)出的光射入我們的眼睛。但是,實際上是發(fā)出的光。準確來說,是s發(fā)出的光經(jīng)平面鏡以后,射入眼睛的。
4)況且,由2.3--2可知,s是s1是光線的延長線,物理中把象s1這樣的像叫虛像
5)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
6)總結:上面1.2可知平面鏡的特點有1.2.3.4.
3、球面鏡
閱讀p44科學世界回答問題
(1)凸面鏡對光線的作用是:舉例:
(2)凹面鏡對光線的作用是:舉例:
(3)在文中什么地方涉及了“在反射現(xiàn)象中,光路是可逆的”這個道理
(三)自學檢測:
1、物體在平面鏡里所成的像是_____(“虛”或“實”)像,像的大小跟物的大小_____,像和物的直線跟鏡面_______,像和物到鏡面的距離。
2、某人站在平面鏡前1.5m處,像到鏡面的距離m,人與像的距離為m.
3、作出圖中物體ab在平面鏡中的像
4、球面鏡有兩種,反射面是凹面的叫,對光有作用,反射面是凸面的叫對光線有對光有作用。生活中的凸面鏡有很多,例如
5、某同學在做平面鏡成像特點實驗時,將一塊玻璃板豎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兩段等長的蠟燭a和b,一前一后豎放在直尺上,點燃玻璃板前的蠟燭a,用眼睛進行觀察,如圖所示。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較物與像_______關系;
(2)兩段等長的蠟燭是為了比較物與像的______關系;
(3)移去蠟燭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則光屏上______接收到蠟燭a的燭焰的像(填“能”或“不能”),這說明平面鏡成的是
(四)自學反思:
1、
2、
二、課內(nèi)探究[
(一)情景導入:
日常生活所用鏡子的反射面是平的,叫做平面鏡,從平面鏡中可以看到鏡前物體的像,你知道平面鏡成像有什么特點嗎?那我們就用實驗來找出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二)合作探究:
學生組內(nèi)交流預習情況,找出不能解決的問題。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初步構建知識體系,解決預習中沒有解決的問題。在自主學習中不能解決的問題,開展小組互助合作
請同學們邊討論、邊設計實驗,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三)精講點播
【例題】
例1、在圖1中畫出物體abc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
解析:根據(jù)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體對鏡面相互對稱作圖。用軸對稱方法先分別作出a、b、c三點的像a、b、c,再根據(jù)像是正立的、等大的虛像用虛線連結三點即可,如圖2所示。在圖中aa、bb、cc都屬輔助線,要用虛線表示,而像a、b、c是虛像,也需要用虛線來表示。
例2、一個人從遠處走向一塊豎直掛著的平面鏡,他在鏡內(nèi)的像將[]
a.逐漸變大,并且逐漸向鏡面靠近。
b.逐漸變小,并且逐漸離開鏡面。
c.先變大后變小,先靠近鏡面再離開鏡面。
d.大小不變,但逐漸向鏡面靠。
解析:根據(jù)平面鏡成像規(guī)律,像和物大小相等,并且像和物到鏡面的距離始終相等。
例3、如圖12示,如何作一點光源s發(fā)出的一條光線經(jīng)平面鏡反射后經(jīng)過a點(畫圖說明)
解析:此題涉及了光反射的許多知識點,由平面鏡成像的原理可知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必經(jīng)過像點。因此可兩用平面鏡成像的特點作出點光源的像點s;然后連接sa,sa和平面鏡相交于o點,o即為入射點,最后完成光路圖。答案如圖13所示。本題先找到點光源s經(jīng)平面鏡形成的像s,連接sa交平面鏡于o點,再連接so完成光路,這種解題的思路方法,應用在很多平面鏡的解題中。
【跟蹤訓練】
1、某人站在鏡子前面,在鏡中會看到另一個“他”,則鏡中的這個“他”就是這個人在平面鏡中的______.
2、某人身高1.7m,站在一塊鏡子前2m處,那么他的像距離鏡子m,
像與人相距m,當他遠離鏡子0.5m,此時像距為m,像與他相距m,像高為m
3、湖水深10m,小鳥在距離湖面6m的地方飛翔,那么小鳥的像距離湖面m,像與鳥距離m
4、作圖題(作出像、或物、或平面鏡)
(四)歸納總結
1、小結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
2、小結本節(jié)課的學習方法:
三、課后提升
(一)達標訓練
1、汽車后視鏡是__________,而汽車頭燈是利用_______________來反射光的。平面鏡可以改變_________,如潛水艇上經(jīng)常用到的___________鏡,就是這種現(xiàn)象的應用。
2、湖水深10m,小鳥在距離湖面6m的地方飛翔,那么小鳥的像距離湖面m,像與鳥距離m
3、平行光線射到一張報紙上發(fā)生漫反射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__
a、每條光線的反射角不等于入射角b、各條光線的入射角相等而反射角都不相等
c、各條光線的入射角不相等,反射角也都不相等d、以上說法均正確
4、一人從平面鏡中看到對面墻上鐘的像如圖1所示,則實際時間為()
a.3:40b.4:20c.8:20d.9:40
55、當筆尖觸到平面鏡時,發(fā)現(xiàn)筆尖和它在鏡中的像相距3mm,那么鏡子的厚度是()
aa、3mmb6mmc1.5mmd0.75mm
6、關于平面鏡成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像和物體之間的距離總是相等的b.平面鏡所成的像是實像
c.像和物體的大小總是相等的d.平面鏡所成的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7、如圖5所示,承承家的小貓在平面鏡前欣賞自己的全身像甲圖,此時它所看到的全身像是圖乙中的()
8、太陽光與水平面成60度角。要利用平面鏡使陽光沿豎直方向照亮井底請通過作圖確定平面鏡的位置,鏡面與水平面所成的度數(shù)應等于
(二)反饋評價
八年級物理全一冊 人教版物理八年級教案篇三
1 、通過本教學,使學生知道:發(fā)光的物體叫做光源,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2 、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初步學會做小孔成像的實驗和說明光是直線傳播的對比實驗,歸納推理能力(根據(jù)光傳播的一些個別現(xiàn)象,推想光傳播的一般規(guī)律),動手能力 (制作小孔成像實驗裝置)
3 、通過制作小孔成像實驗盒,培養(yǎng)學生認真細致的科學態(tài)度。
1、 光的直線傳播的內(nèi)容。
2、 分析解釋有關現(xiàn)象。
3、知道顏色、顏料之迷。
教學過程
活動流程
教學內(nèi)容
學生活動
引入新課
進行新課
激發(fā)興趣
光把世界打扮得如此美麗動人(出示迷人夜景圖),同學們對光感興趣嗎?
觀察課本32頁“色彩斑斕的光現(xiàn)象”夜景圖。
引題
同學們,我們要看清五彩繽紛的世界,必須有光射入我們的眼睛,那么,光是從哪里發(fā)出來的呢?
除了太陽、電燈之外,日常生活中,你還知道哪些物體能夠發(fā)光?
(板書):太陽、螢火蟲、恒星、水母
火柴、霓虹燈、蠟燭、電燈
能夠自然發(fā)光的物體,叫“天然光源”;
由人類制造的發(fā)光物體,叫“人造光源”。
反饋練習1:
下列物體不屬于光源的是:
a.月亮。 b.螢火蟲。 c.水母。 d.霓虹燈。
提出問題
手里拿著一個激光手電,它可以發(fā)光,是一個光源。
有一個問題:從光源發(fā)出的光是沿著怎樣的路徑傳播出去的?
請同學們根據(jù)學過的知識討論并提出自己的猜想。
設計實驗
讓學生討論回答。(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到底猜想是否正確呢?我們就用桌子上這些簡單的器材去大膽設計實驗,驗證你們的猜想是否正確。
進行實驗
請同學們邊討論、邊設計實驗,比比看,哪個小組想出的辦法多。
小組實驗
(合作)分析實驗
下面我們請各小組展示一下自己的實驗,請把你們通過實驗看到的現(xiàn)象和得出的結論,告訴大家。
讓各組學生展示不同的實驗組合:
a.光手電、水
b.激光手電、汽水瓶
c.激光手電、玻璃磚
d.激光手電、白紙
e.激光手電、平面鏡
讓學生討論、歸納后,老師啟發(fā)、引導學生補充完整光沿直線傳播的條件:
(板書:)光在均勻介質(zhì)中沿直線傳播;
光在不均勻介質(zhì)中,傳播路線是彎的。
同學們,你們能夠列舉一些有關光的直線傳播的例子嗎?(讓學生討論回答)
學生:影子、皮影戲、手影、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排隊看齊、激光準直、瞄準射擊。
反饋練習2:開鑿隧道時為什么要用激光引導掘進方向呢?
同學們,喜慶節(jié)日放“響炮禮花”的時候,先看到禮花,還是先聽到響聲呢?
你知道這是什么原因?
(討論回答)光速大于聲速。
日常生活中,你還見到了哪些現(xiàn)象是屬于光速大于聲速的例子?
關于光速究竟有多大呢?請自查課本。
同學們,回想有關聲的現(xiàn)象,想想兩者之間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反饋練習3:下雨打雷時為什么先看到閃電,然后才聽到雷聲呢?
思考、討論 列舉例子
討論、交流 反饋練習
觀察、思考 猜想假設
猜想
討論、回答
討論、交流
信息交流得出結論
討論、歸納 舉例
練習貼近生活
討論回答鞏固
觀察生活
閱讀比較
小組討論反饋
1、能夠發(fā)光的物體叫光源。
2、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3、光的速度:在真空中,光的傳播速度為 c=3×108/s,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根據(jù)板書,總結本節(jié)內(nèi)容,明確重、難點。
1、 完成配套練習冊中相應的內(nèi)容。
2、 “動手動腦學物理”中的1、2、3、4題。
八年級物理全一冊 人教版物理八年級教案篇四
教學目標
1、了解聲音的特性。知道聲音的音調(diào)跟發(fā)聲體的振動頻率有關,知道響度跟發(fā)聲體的振幅有關,知道不同發(fā)聲體發(fā)出聲音的音色不同。
2、通過實驗進一步了解和學習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控制變量法和轉(zhuǎn)換法。
3、通過身邊豐富多彩的發(fā)聲現(xiàn)象,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會用刻度尺和秒表測平均速度、加深對平均速度的理解,
教學難點:組織實施教學目標
教學工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情景導入
教師演示讓小車從斜面頂端滑到底端,學生觀察,教師提出問題:小車從斜面上滑下,做的是什么運動?在物理學中,用什么描述變速運動物體的快慢程度?如何計算一個做變速運動的物體在運動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
學生正確回答后,教師引出課題,這節(jié)課我們測量物體運動時的平均速度。
問題導入
小明放學回家騎車行駛在斜坡上,感覺車越往下運動速度越快。小明想:車在斜坡上向下運動的速度究竟有沒有變化呢?能否設計一個類似實驗來研究呢?
推進新課
一、實驗準備
學生自學要求學生閱讀課本第23頁內(nèi)容,然后教師要求學生明確該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器材。
交流總結:本節(jié)實驗目的是練習用刻度尺和秒表測量變速運動物體的平均速度;實驗依據(jù)的原理是t=,需要測量的是運動小車通過的路程和通過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
主要有下列實驗器材:
使用刻度尺前要觀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線、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時要“放好”“讀對”“記全”。
使用停表前應觀察秒表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線。使用秒表的方法:第一次按動——啟動,長短指針開始轉(zhuǎn)動;第二次按動——暫停,長短指針暫時停止轉(zhuǎn)動;第三次按動——回零,長短指針迅速回到零點。
活動帶領學生練習用停表計時,教師將一小車放于斜面頂端,將金屬片置于斜面底端,并開始數(shù)數(shù):“5、4、3、2、1、0”;讀到“0”時釋放小車,學生迅速啟動停表計時,當聽到小車撞擊金屬片的聲音時,學生立即按下停表。幾位學生報數(shù)后,教師糾正可能出現(xiàn)的錯誤。
二、學生分組實驗
要求強調(diào)要求按圖組裝器材,注意斜坡坡度較小,小車運動到底端所用的時間較長,越易計時。
分組實驗按照下列步驟進行:
1、把小車放在斜面頂端,金屬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測出小車將要通過的路程s1,把s1和后面測得的數(shù)據(jù)填入下表中。
2、用停表測量小車從斜面頂端滑下到撞擊金屬片的時間t1。
3、根據(jù)測得的s1、t1,利用公式v1=算出小車通過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4、將金屬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測出小車到金屬片的距離s2。
5、測出小車從斜面頂端滑過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時間t2,算出小車通過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教師輔導教師巡視,隨時發(fā)現(xiàn)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給予輔導,糾正錯誤操作。
三、實驗結果討論
數(shù)據(jù)展示將幾組學生填好的實驗表格用實物投影展示出來,對比每組的實驗數(shù)據(jù),教師提出問題:通過實驗求得的不同路程里的平均速度是否相等?
討論總結:做變速運動的同一物體,在各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并不相等,平均速度描述的是做變速運動的物體,在s這段路程或在t這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快慢程度。嚴格地講離開某段路程或某段時間,平均速度是沒有意義的。不過,生活中我們所講的某人步行速度是1.1 m/s,高速公路上汽車速度是30 m/s,這也是平均速度,是一般而論的,并不要求指定時間或路程。
教師強調(diào)求解物體通過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時,一定要用物體通過的這段路程除以通過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注意對應關系。
四、實驗報告
填寫實驗報告實驗報告的主要內(nèi)容包括: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器材、簡單的實驗步驟、實驗數(shù)據(jù)的記錄(一般用表格呈現(xiàn))、實驗結果。在實驗報告的后面還可以提出問題并對本實驗提出意見和建議,請同學們填寫完整實驗報告的內(nèi)容。
課后小結
測量平均速度?實驗原理:v=,實驗器材:停表和刻度尺,實驗過程,實驗數(shù)據(jù),實驗結果
活動與探究
探究車在斜坡上向下運動的速度變化
提出問題小明放學回家騎車行駛在學校操場的斜坡上,不蹬車時,感覺車越往下運動速度越快。小明想:車在斜坡上向下運動的速度究竟有沒有變化?
實驗器材粉筆、停表、刻度尺、皮球
進行實驗
八年級物理全一冊 人教版物理八年級教案篇五
《平面鏡成像》
一、課前延伸
(一)學習目標:
1、了解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2、了解平面鏡成虛象,了解虛象是怎樣形成的。
3、初步了解凸面鏡和凹面鏡及其應用。
重點難點:
1、平面鏡成像特點
2、虛像的概念
(二)課前自學:
1、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自學課本p43,邊閱讀邊觀察圖2.3—1與2.3--2,獨立完成下列問題。
(1)此實驗是研究的___________與___________的關系。
(2)實驗所需要的器材是:。
(3)實驗中使用玻璃板而不使用帶水銀的平面鏡,為什么?
(4)實驗中要求玻璃板如何放置?
(5)觀察2.3-2兩只蠟燭到平面鏡的位置有什么關系?通過什么器材測量可以知道這個關系?
(6)圖2.3-1中的兩只蠟燭有什么特點?為什么使用這樣的蠟燭?
(7)用直線把圖2.3—2中的s與s1連接起來看一看這條線與平面鏡所在的直線有什么關系?
2、虛像
1)觀察2.3—2回答下列問題
2)眼睛的位置與s還是s1在一條直線上?
3)根據(jù)光沿直線傳播的原理,我們感覺好像是發(fā)出的光射入我們的眼睛。但是,實際上是發(fā)出的光。準確來說,是s發(fā)出的光經(jīng)平面鏡以后,射入眼睛的。
4)況且,由2.3--2可知,s是s1是光線的延長線,物理中把象s1這樣的像叫虛像
5)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
6)總結:上面1.2可知平面鏡的特點有1.2.3.4.
3、球面鏡
閱讀p44科學世界回答問題
(1)凸面鏡對光線的作用是:舉例:
(2)凹面鏡對光線的作用是:舉例:
(3)在文中什么地方涉及了“在反射現(xiàn)象中,光路是可逆的”這個道理
(三)自學檢測:
1、物體在平面鏡里所成的像是_____(“虛”或“實”)像,像的大小跟物的大小_____,像和物的直線跟鏡面_______,像和物到鏡面的距離。
2、某人站在平面鏡前1.5m處,像到鏡面的距離m,人與像的距離為m.
3、作出圖中物體ab在平面鏡中的像
4、球面鏡有兩種,反射面是凹面的叫,對光有作用,反射面是凸面的叫對光線有對光有作用。生活中的凸面鏡有很多,例如
5、某同學在做平面鏡成像特點實驗時,將一塊玻璃板豎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兩段等長的蠟燭a和b,一前一后豎放在直尺上,點燃玻璃板前的蠟燭a,用眼睛進行觀察,如圖所示。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較物與像_______關系;
(2)兩段等長的蠟燭是為了比較物與像的______關系;
(3)移去蠟燭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則光屏上______接收到蠟燭a的燭焰的像(填“能”或“不能”),這說明平面鏡成的是
(四)自學反思:
1、
2、
二、課內(nèi)探究[
(一)情景導入:
日常生活所用鏡子的反射面是平的,叫做平面鏡,從平面鏡中可以看到鏡前物體的像,你知道平面鏡成像有什么特點嗎?那我們就用實驗來找出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二)合作探究:
學生組內(nèi)交流預習情況,找出不能解決的問題。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初步構建知識體系,解決預習中沒有解決的問題。在自主學習中不能解決的問題,開展小組互助合作
請同學們邊討論、邊設計實驗,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三)精講點播
【例題】
例1、在圖1中畫出物體abc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
解析:根據(jù)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體對鏡面相互對稱作圖。用軸對稱方法先分別作出a、b、c三點的像a、b、c,再根據(jù)像是正立的、等大的虛像用虛線連結三點即可,如圖2所示。在圖中aa、bb、cc都屬輔助線,要用虛線表示,而像a、b、c是虛像,也需要用虛線來表示。
例2、一個人從遠處走向一塊豎直掛著的平面鏡,他在鏡內(nèi)的像將[]
a.逐漸變大,并且逐漸向鏡面靠近。
b.逐漸變小,并且逐漸離開鏡面。
c.先變大后變小,先靠近鏡面再離開鏡面。
d.大小不變,但逐漸向鏡面靠。
解析:根據(jù)平面鏡成像規(guī)律,像和物大小相等,并且像和物到鏡面的距離始終相等。
例3、如圖12示,如何作一點光源s發(fā)出的一條光線經(jīng)平面鏡反射后經(jīng)過a點(畫圖說明)
解析:此題涉及了光反射的許多知識點,由平面鏡成像的原理可知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必經(jīng)過像點。因此可兩用平面鏡成像的特點作出點光源的像點s;然后連接sa,sa和平面鏡相交于o點,o即為入射點,最后完成光路圖。答案如圖13所示。本題先找到點光源s經(jīng)平面鏡形成的像s,連接sa交平面鏡于o點,再連接so完成光路,這種解題的思路方法,應用在很多平面鏡的解題中。
【跟蹤訓練】
1、某人站在鏡子前面,在鏡中會看到另一個“他”,則鏡中的這個“他”就是這個人在平面鏡中的______.
2、某人身高1.7m,站在一塊鏡子前2m處,那么他的像距離鏡子m,
像與人相距m,當他遠離鏡子0.5m,此時像距為m,像與他相距m,像高為m
3、湖水深10m,小鳥在距離湖面6m的地方飛翔,那么小鳥的像距離湖面m,像與鳥距離m
4、作圖題(作出像、或物、或平面鏡)
(四)歸納總結
1、小結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
2、小結本節(jié)課的學習方法:
三、課后提升
(一)達標訓練
1、汽車后視鏡是__________,而汽車頭燈是利用_______________來反射光的。平面鏡可以改變_________,如潛水艇上經(jīng)常用到的___________鏡,就是這種現(xiàn)象的應用。
2、湖水深10m,小鳥在距離湖面6m的地方飛翔,那么小鳥的像距離湖面m,像與鳥距離m
3、平行光線射到一張報紙上發(fā)生漫反射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__
a、每條光線的反射角不等于入射角b、各條光線的入射角相等而反射角都不相等
c、各條光線的入射角不相等,反射角也都不相等d、以上說法均正確
4、一人從平面鏡中看到對面墻上鐘的像如圖1所示,則實際時間為()
a.3:40b.4:20c.8:20d.9:40
55、當筆尖觸到平面鏡時,發(fā)現(xiàn)筆尖和它在鏡中的像相距3mm,那么鏡子的厚度是()
aa、3mmb6mmc1.5mmd0.75mm
6、關于平面鏡成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像和物體之間的距離總是相等的b.平面鏡所成的像是實像
c.像和物體的大小總是相等的d.平面鏡所成的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7、如圖5所示,承承家的小貓在平面鏡前欣賞自己的全身像甲圖,此時它所看到的全身像是圖乙中的()
8、太陽光與水平面成60度角。要利用平面鏡使陽光沿豎直方向照亮井底請通過作圖確定平面鏡的位置,鏡面與水平面所成的度數(shù)應等于
(二)反饋評價
八年級物理全一冊 人教版物理八年級教案篇一
1、知識與技能:能復述光的反射定律的內(nèi)容,并會用來解釋一些有關的簡單的問題;能說明鏡面反射和漫反射;學會畫簡單的光路圖。
2、過程與方法:培養(yǎng)自己的探究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知識遷移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及熱愛科學勇于探索的精神通過對法線的形象解釋,滲透真正做人的思想教育。
重點:光的反射定律
難點:引導學生經(jīng)歷探究的過程,全面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教師用:光的反射裝置(自制暗箱)、平面鏡、白紙、手電筒、多煤體課件
學生用:量角器、紙屏(附有角度)、激光手電筒、紙板
(一)診斷補償:光在均勻的介質(zhì)中如何傳播?
(二)導入新課:通過課件展示:《手術室里的燈光》,介紹愛迪生為媽媽治病的故事。
(三)進行新課
1、意外的發(fā)現(xiàn)
啟發(fā)質(zhì)疑:為什么愛迪生把鏡子放在這些蠟燭的后面,就會使他媽媽的周圍變得很亮?引導學生討論得出:蠟燭發(fā)出的光是沿著直線傳播的,光照射到鏡面上被擋住而改變了傳播方向,又反射回去。
列舉事例:讓學生交流日常生活中所見到的光的反射現(xiàn)象。并將他們進行分類,說明分類的依據(jù)?(如:根據(jù)能不能發(fā)光或面的光滑程度等。)
2、提出問題:光在物體表面是怎樣反射的,有沒有規(guī)律,有什么樣的規(guī)律?為什么不同的表面反射光的情況不同?你還想研究哪方面的問題?
3、設計實驗與收集數(shù)據(jù)
2)、實驗驗證
a、“三線共面”,引導學生猜想入射光線相對反射光線和法線確定的一個平面有幾種位置關系,怎樣確定反射光線的空間位置?師生共同
討論得出實驗步驟:
①、將鏡面平放在桌面上。
②、把紙板豎立在鏡面上,使接縫與鏡面垂直。
③、讓入射光線沿著被固定的平面射到接縫和鏡面的交點上
④、慢慢地轉(zhuǎn)動另一平面,尋找反射光線。
學生實驗,討論,教師進一步用課件演示說明:紙板可轉(zhuǎn)動的面向前轉(zhuǎn)向后轉(zhuǎn)都觀察不到反射光線,只有當這個面與被固定的面為同一平面時,才清晰地觀察到反射光線。
b、“二線分居”,引導學生回想實驗中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相對法線的分布情況,提出問題:能否找到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位于法線同側的情況,利用反正法。
c、“兩角相等”,提問:根據(jù)上面的研究能不能確定反射光線的位置?(不能)要想確定具體位置,還需研究他們之間的什么關系?(角的關系)利用課件介紹入射角、反射角。
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究,并運用分析、歸納的方法由學生歸納實驗結論,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探究能力。
指導學生完成實驗,同時做實驗記錄,師巡回指導。
4、分析與論證
實驗完成后,大家從中發(fā)現(xiàn)哪些規(guī)律?
引導小組發(fā)言,展示實驗記錄。
讓學生完整的歸納反射定律的內(nèi)容。
設疑:能不能說“入射角=反射角”
(注意因果關系,借助課件中的反射
大家庭,形象、生動的理解)
5、交流與合作
1)、兩人共同完成“互看”實驗,利用多媒體展示光路圖。(如圖1)
2)、選派一生利用反射裝置從立體角度讓學生看到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位置關系。
(四)、課堂小結
1、讓學生回憶本章有哪些收獲?(如:知識點:光的反射定律,兩種反射類型等;思想方法:模型法,猜想驗證法,探究法;思想方面:正直做人。)利用課件展示本節(jié)知識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點明學習目標。
2、交流本節(jié)實驗的得與失(如:實驗過程中的),以及生活中的困惑。
(五)、奇思妙想
1、現(xiàn)代vcd影碟機是利用激光照在刻有凹凸的光碟上通過在接收器上讀取光信號而播放音像。
2、利用平面鏡還能觀察到角度的微小變化情況,如圖2所是,從a點發(fā)出的一束光射到平面鏡上o點,原路返回,當平面鏡繞o點轉(zhuǎn)動150,反射光線在水平標尺mn上的光點移動了厘米(已知ao=1m)
(可以選做課件中的鞏固練習,也可以進行達標訓練)
(六)、作業(yè)設置
1、小論文,如果沒有光的反射,我們的世界將會怎樣?
2、收集俄羅斯”進步號”無人飛船制找造人工白晝實驗。
3、用玻璃建樓房有哪些利與弊?
八年級物理全一冊 人教版物理八年級教案篇二
一、課前延伸
(一)學習目標:
1、了解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2、了解平面鏡成虛象,了解虛象是怎樣形成的。
3、初步了解凸面鏡和凹面鏡及其應用。
重點難點:
1、平面鏡成像特點
2、虛像的概念
(二)課前自學:
1、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自學課本p43,邊閱讀邊觀察圖2.3—1與2.3--2,獨立完成下列問題。
(1)此實驗是研究的___________與___________的關系。
(2)實驗所需要的器材是:。
(3)實驗中使用玻璃板而不使用帶水銀的平面鏡,為什么?
(4)實驗中要求玻璃板如何放置?
(5)觀察2.3-2兩只蠟燭到平面鏡的位置有什么關系?通過什么器材測量可以知道這個關系?
(6)圖2.3-1中的兩只蠟燭有什么特點?為什么使用這樣的蠟燭?
(7)用直線把圖2.3—2中的s與s1連接起來看一看這條線與平面鏡所在的直線有什么關系?
2、虛像
1)觀察2.3—2回答下列問題
2)眼睛的位置與s還是s1在一條直線上?
3)根據(jù)光沿直線傳播的原理,我們感覺好像是發(fā)出的光射入我們的眼睛。但是,實際上是發(fā)出的光。準確來說,是s發(fā)出的光經(jīng)平面鏡以后,射入眼睛的。
4)況且,由2.3--2可知,s是s1是光線的延長線,物理中把象s1這樣的像叫虛像
5)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
6)總結:上面1.2可知平面鏡的特點有1.2.3.4.
3、球面鏡
閱讀p44科學世界回答問題
(1)凸面鏡對光線的作用是:舉例:
(2)凹面鏡對光線的作用是:舉例:
(3)在文中什么地方涉及了“在反射現(xiàn)象中,光路是可逆的”這個道理
(三)自學檢測:
1、物體在平面鏡里所成的像是_____(“虛”或“實”)像,像的大小跟物的大小_____,像和物的直線跟鏡面_______,像和物到鏡面的距離。
2、某人站在平面鏡前1.5m處,像到鏡面的距離m,人與像的距離為m.
3、作出圖中物體ab在平面鏡中的像
4、球面鏡有兩種,反射面是凹面的叫,對光有作用,反射面是凸面的叫對光線有對光有作用。生活中的凸面鏡有很多,例如
5、某同學在做平面鏡成像特點實驗時,將一塊玻璃板豎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兩段等長的蠟燭a和b,一前一后豎放在直尺上,點燃玻璃板前的蠟燭a,用眼睛進行觀察,如圖所示。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較物與像_______關系;
(2)兩段等長的蠟燭是為了比較物與像的______關系;
(3)移去蠟燭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則光屏上______接收到蠟燭a的燭焰的像(填“能”或“不能”),這說明平面鏡成的是
(四)自學反思:
1、
2、
二、課內(nèi)探究[
(一)情景導入:
日常生活所用鏡子的反射面是平的,叫做平面鏡,從平面鏡中可以看到鏡前物體的像,你知道平面鏡成像有什么特點嗎?那我們就用實驗來找出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二)合作探究:
學生組內(nèi)交流預習情況,找出不能解決的問題。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初步構建知識體系,解決預習中沒有解決的問題。在自主學習中不能解決的問題,開展小組互助合作
請同學們邊討論、邊設計實驗,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三)精講點播
【例題】
例1、在圖1中畫出物體abc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
解析:根據(jù)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體對鏡面相互對稱作圖。用軸對稱方法先分別作出a、b、c三點的像a、b、c,再根據(jù)像是正立的、等大的虛像用虛線連結三點即可,如圖2所示。在圖中aa、bb、cc都屬輔助線,要用虛線表示,而像a、b、c是虛像,也需要用虛線來表示。
例2、一個人從遠處走向一塊豎直掛著的平面鏡,他在鏡內(nèi)的像將[]
a.逐漸變大,并且逐漸向鏡面靠近。
b.逐漸變小,并且逐漸離開鏡面。
c.先變大后變小,先靠近鏡面再離開鏡面。
d.大小不變,但逐漸向鏡面靠。
解析:根據(jù)平面鏡成像規(guī)律,像和物大小相等,并且像和物到鏡面的距離始終相等。
例3、如圖12示,如何作一點光源s發(fā)出的一條光線經(jīng)平面鏡反射后經(jīng)過a點(畫圖說明)
解析:此題涉及了光反射的許多知識點,由平面鏡成像的原理可知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必經(jīng)過像點。因此可兩用平面鏡成像的特點作出點光源的像點s;然后連接sa,sa和平面鏡相交于o點,o即為入射點,最后完成光路圖。答案如圖13所示。本題先找到點光源s經(jīng)平面鏡形成的像s,連接sa交平面鏡于o點,再連接so完成光路,這種解題的思路方法,應用在很多平面鏡的解題中。
【跟蹤訓練】
1、某人站在鏡子前面,在鏡中會看到另一個“他”,則鏡中的這個“他”就是這個人在平面鏡中的______.
2、某人身高1.7m,站在一塊鏡子前2m處,那么他的像距離鏡子m,
像與人相距m,當他遠離鏡子0.5m,此時像距為m,像與他相距m,像高為m
3、湖水深10m,小鳥在距離湖面6m的地方飛翔,那么小鳥的像距離湖面m,像與鳥距離m
4、作圖題(作出像、或物、或平面鏡)
(四)歸納總結
1、小結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
2、小結本節(jié)課的學習方法:
三、課后提升
(一)達標訓練
1、汽車后視鏡是__________,而汽車頭燈是利用_______________來反射光的。平面鏡可以改變_________,如潛水艇上經(jīng)常用到的___________鏡,就是這種現(xiàn)象的應用。
2、湖水深10m,小鳥在距離湖面6m的地方飛翔,那么小鳥的像距離湖面m,像與鳥距離m
3、平行光線射到一張報紙上發(fā)生漫反射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__
a、每條光線的反射角不等于入射角b、各條光線的入射角相等而反射角都不相等
c、各條光線的入射角不相等,反射角也都不相等d、以上說法均正確
4、一人從平面鏡中看到對面墻上鐘的像如圖1所示,則實際時間為()
a.3:40b.4:20c.8:20d.9:40
55、當筆尖觸到平面鏡時,發(fā)現(xiàn)筆尖和它在鏡中的像相距3mm,那么鏡子的厚度是()
aa、3mmb6mmc1.5mmd0.75mm
6、關于平面鏡成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像和物體之間的距離總是相等的b.平面鏡所成的像是實像
c.像和物體的大小總是相等的d.平面鏡所成的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7、如圖5所示,承承家的小貓在平面鏡前欣賞自己的全身像甲圖,此時它所看到的全身像是圖乙中的()
8、太陽光與水平面成60度角。要利用平面鏡使陽光沿豎直方向照亮井底請通過作圖確定平面鏡的位置,鏡面與水平面所成的度數(shù)應等于
(二)反饋評價
八年級物理全一冊 人教版物理八年級教案篇三
1 、通過本教學,使學生知道:發(fā)光的物體叫做光源,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2 、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初步學會做小孔成像的實驗和說明光是直線傳播的對比實驗,歸納推理能力(根據(jù)光傳播的一些個別現(xiàn)象,推想光傳播的一般規(guī)律),動手能力 (制作小孔成像實驗裝置)
3 、通過制作小孔成像實驗盒,培養(yǎng)學生認真細致的科學態(tài)度。
1、 光的直線傳播的內(nèi)容。
2、 分析解釋有關現(xiàn)象。
3、知道顏色、顏料之迷。
教學過程
活動流程
教學內(nèi)容
學生活動
引入新課
進行新課
激發(fā)興趣
光把世界打扮得如此美麗動人(出示迷人夜景圖),同學們對光感興趣嗎?
觀察課本32頁“色彩斑斕的光現(xiàn)象”夜景圖。
引題
同學們,我們要看清五彩繽紛的世界,必須有光射入我們的眼睛,那么,光是從哪里發(fā)出來的呢?
除了太陽、電燈之外,日常生活中,你還知道哪些物體能夠發(fā)光?
(板書):太陽、螢火蟲、恒星、水母
火柴、霓虹燈、蠟燭、電燈
能夠自然發(fā)光的物體,叫“天然光源”;
由人類制造的發(fā)光物體,叫“人造光源”。
反饋練習1:
下列物體不屬于光源的是:
a.月亮。 b.螢火蟲。 c.水母。 d.霓虹燈。
提出問題
手里拿著一個激光手電,它可以發(fā)光,是一個光源。
有一個問題:從光源發(fā)出的光是沿著怎樣的路徑傳播出去的?
請同學們根據(jù)學過的知識討論并提出自己的猜想。
設計實驗
讓學生討論回答。(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到底猜想是否正確呢?我們就用桌子上這些簡單的器材去大膽設計實驗,驗證你們的猜想是否正確。
進行實驗
請同學們邊討論、邊設計實驗,比比看,哪個小組想出的辦法多。
小組實驗
(合作)分析實驗
下面我們請各小組展示一下自己的實驗,請把你們通過實驗看到的現(xiàn)象和得出的結論,告訴大家。
讓各組學生展示不同的實驗組合:
a.光手電、水
b.激光手電、汽水瓶
c.激光手電、玻璃磚
d.激光手電、白紙
e.激光手電、平面鏡
讓學生討論、歸納后,老師啟發(fā)、引導學生補充完整光沿直線傳播的條件:
(板書:)光在均勻介質(zhì)中沿直線傳播;
光在不均勻介質(zhì)中,傳播路線是彎的。
同學們,你們能夠列舉一些有關光的直線傳播的例子嗎?(讓學生討論回答)
學生:影子、皮影戲、手影、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排隊看齊、激光準直、瞄準射擊。
反饋練習2:開鑿隧道時為什么要用激光引導掘進方向呢?
同學們,喜慶節(jié)日放“響炮禮花”的時候,先看到禮花,還是先聽到響聲呢?
你知道這是什么原因?
(討論回答)光速大于聲速。
日常生活中,你還見到了哪些現(xiàn)象是屬于光速大于聲速的例子?
關于光速究竟有多大呢?請自查課本。
同學們,回想有關聲的現(xiàn)象,想想兩者之間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反饋練習3:下雨打雷時為什么先看到閃電,然后才聽到雷聲呢?
思考、討論 列舉例子
討論、交流 反饋練習
觀察、思考 猜想假設
猜想
討論、回答
討論、交流
信息交流得出結論
討論、歸納 舉例
練習貼近生活
討論回答鞏固
觀察生活
閱讀比較
小組討論反饋
1、能夠發(fā)光的物體叫光源。
2、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3、光的速度:在真空中,光的傳播速度為 c=3×108/s,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根據(jù)板書,總結本節(jié)內(nèi)容,明確重、難點。
1、 完成配套練習冊中相應的內(nèi)容。
2、 “動手動腦學物理”中的1、2、3、4題。
八年級物理全一冊 人教版物理八年級教案篇四
教學目標
1、了解聲音的特性。知道聲音的音調(diào)跟發(fā)聲體的振動頻率有關,知道響度跟發(fā)聲體的振幅有關,知道不同發(fā)聲體發(fā)出聲音的音色不同。
2、通過實驗進一步了解和學習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控制變量法和轉(zhuǎn)換法。
3、通過身邊豐富多彩的發(fā)聲現(xiàn)象,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會用刻度尺和秒表測平均速度、加深對平均速度的理解,
教學難點:組織實施教學目標
教學工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情景導入
教師演示讓小車從斜面頂端滑到底端,學生觀察,教師提出問題:小車從斜面上滑下,做的是什么運動?在物理學中,用什么描述變速運動物體的快慢程度?如何計算一個做變速運動的物體在運動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
學生正確回答后,教師引出課題,這節(jié)課我們測量物體運動時的平均速度。
問題導入
小明放學回家騎車行駛在斜坡上,感覺車越往下運動速度越快。小明想:車在斜坡上向下運動的速度究竟有沒有變化呢?能否設計一個類似實驗來研究呢?
推進新課
一、實驗準備
學生自學要求學生閱讀課本第23頁內(nèi)容,然后教師要求學生明確該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器材。
交流總結:本節(jié)實驗目的是練習用刻度尺和秒表測量變速運動物體的平均速度;實驗依據(jù)的原理是t=,需要測量的是運動小車通過的路程和通過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
主要有下列實驗器材:
使用刻度尺前要觀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線、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時要“放好”“讀對”“記全”。
使用停表前應觀察秒表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線。使用秒表的方法:第一次按動——啟動,長短指針開始轉(zhuǎn)動;第二次按動——暫停,長短指針暫時停止轉(zhuǎn)動;第三次按動——回零,長短指針迅速回到零點。
活動帶領學生練習用停表計時,教師將一小車放于斜面頂端,將金屬片置于斜面底端,并開始數(shù)數(shù):“5、4、3、2、1、0”;讀到“0”時釋放小車,學生迅速啟動停表計時,當聽到小車撞擊金屬片的聲音時,學生立即按下停表。幾位學生報數(shù)后,教師糾正可能出現(xiàn)的錯誤。
二、學生分組實驗
要求強調(diào)要求按圖組裝器材,注意斜坡坡度較小,小車運動到底端所用的時間較長,越易計時。
分組實驗按照下列步驟進行:
1、把小車放在斜面頂端,金屬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測出小車將要通過的路程s1,把s1和后面測得的數(shù)據(jù)填入下表中。
2、用停表測量小車從斜面頂端滑下到撞擊金屬片的時間t1。
3、根據(jù)測得的s1、t1,利用公式v1=算出小車通過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4、將金屬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測出小車到金屬片的距離s2。
5、測出小車從斜面頂端滑過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時間t2,算出小車通過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教師輔導教師巡視,隨時發(fā)現(xiàn)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給予輔導,糾正錯誤操作。
三、實驗結果討論
數(shù)據(jù)展示將幾組學生填好的實驗表格用實物投影展示出來,對比每組的實驗數(shù)據(jù),教師提出問題:通過實驗求得的不同路程里的平均速度是否相等?
討論總結:做變速運動的同一物體,在各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并不相等,平均速度描述的是做變速運動的物體,在s這段路程或在t這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快慢程度。嚴格地講離開某段路程或某段時間,平均速度是沒有意義的。不過,生活中我們所講的某人步行速度是1.1 m/s,高速公路上汽車速度是30 m/s,這也是平均速度,是一般而論的,并不要求指定時間或路程。
教師強調(diào)求解物體通過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時,一定要用物體通過的這段路程除以通過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注意對應關系。
四、實驗報告
填寫實驗報告實驗報告的主要內(nèi)容包括: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器材、簡單的實驗步驟、實驗數(shù)據(jù)的記錄(一般用表格呈現(xiàn))、實驗結果。在實驗報告的后面還可以提出問題并對本實驗提出意見和建議,請同學們填寫完整實驗報告的內(nèi)容。
課后小結
測量平均速度?實驗原理:v=,實驗器材:停表和刻度尺,實驗過程,實驗數(shù)據(jù),實驗結果
活動與探究
探究車在斜坡上向下運動的速度變化
提出問題小明放學回家騎車行駛在學校操場的斜坡上,不蹬車時,感覺車越往下運動速度越快。小明想:車在斜坡上向下運動的速度究竟有沒有變化?
實驗器材粉筆、停表、刻度尺、皮球
進行實驗
八年級物理全一冊 人教版物理八年級教案篇五
《平面鏡成像》
一、課前延伸
(一)學習目標:
1、了解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2、了解平面鏡成虛象,了解虛象是怎樣形成的。
3、初步了解凸面鏡和凹面鏡及其應用。
重點難點:
1、平面鏡成像特點
2、虛像的概念
(二)課前自學:
1、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自學課本p43,邊閱讀邊觀察圖2.3—1與2.3--2,獨立完成下列問題。
(1)此實驗是研究的___________與___________的關系。
(2)實驗所需要的器材是:。
(3)實驗中使用玻璃板而不使用帶水銀的平面鏡,為什么?
(4)實驗中要求玻璃板如何放置?
(5)觀察2.3-2兩只蠟燭到平面鏡的位置有什么關系?通過什么器材測量可以知道這個關系?
(6)圖2.3-1中的兩只蠟燭有什么特點?為什么使用這樣的蠟燭?
(7)用直線把圖2.3—2中的s與s1連接起來看一看這條線與平面鏡所在的直線有什么關系?
2、虛像
1)觀察2.3—2回答下列問題
2)眼睛的位置與s還是s1在一條直線上?
3)根據(jù)光沿直線傳播的原理,我們感覺好像是發(fā)出的光射入我們的眼睛。但是,實際上是發(fā)出的光。準確來說,是s發(fā)出的光經(jīng)平面鏡以后,射入眼睛的。
4)況且,由2.3--2可知,s是s1是光線的延長線,物理中把象s1這樣的像叫虛像
5)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
6)總結:上面1.2可知平面鏡的特點有1.2.3.4.
3、球面鏡
閱讀p44科學世界回答問題
(1)凸面鏡對光線的作用是:舉例:
(2)凹面鏡對光線的作用是:舉例:
(3)在文中什么地方涉及了“在反射現(xiàn)象中,光路是可逆的”這個道理
(三)自學檢測:
1、物體在平面鏡里所成的像是_____(“虛”或“實”)像,像的大小跟物的大小_____,像和物的直線跟鏡面_______,像和物到鏡面的距離。
2、某人站在平面鏡前1.5m處,像到鏡面的距離m,人與像的距離為m.
3、作出圖中物體ab在平面鏡中的像
4、球面鏡有兩種,反射面是凹面的叫,對光有作用,反射面是凸面的叫對光線有對光有作用。生活中的凸面鏡有很多,例如
5、某同學在做平面鏡成像特點實驗時,將一塊玻璃板豎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兩段等長的蠟燭a和b,一前一后豎放在直尺上,點燃玻璃板前的蠟燭a,用眼睛進行觀察,如圖所示。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較物與像_______關系;
(2)兩段等長的蠟燭是為了比較物與像的______關系;
(3)移去蠟燭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則光屏上______接收到蠟燭a的燭焰的像(填“能”或“不能”),這說明平面鏡成的是
(四)自學反思:
1、
2、
二、課內(nèi)探究[
(一)情景導入:
日常生活所用鏡子的反射面是平的,叫做平面鏡,從平面鏡中可以看到鏡前物體的像,你知道平面鏡成像有什么特點嗎?那我們就用實驗來找出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二)合作探究:
學生組內(nèi)交流預習情況,找出不能解決的問題。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初步構建知識體系,解決預習中沒有解決的問題。在自主學習中不能解決的問題,開展小組互助合作
請同學們邊討論、邊設計實驗,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三)精講點播
【例題】
例1、在圖1中畫出物體abc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
解析:根據(jù)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體對鏡面相互對稱作圖。用軸對稱方法先分別作出a、b、c三點的像a、b、c,再根據(jù)像是正立的、等大的虛像用虛線連結三點即可,如圖2所示。在圖中aa、bb、cc都屬輔助線,要用虛線表示,而像a、b、c是虛像,也需要用虛線來表示。
例2、一個人從遠處走向一塊豎直掛著的平面鏡,他在鏡內(nèi)的像將[]
a.逐漸變大,并且逐漸向鏡面靠近。
b.逐漸變小,并且逐漸離開鏡面。
c.先變大后變小,先靠近鏡面再離開鏡面。
d.大小不變,但逐漸向鏡面靠。
解析:根據(jù)平面鏡成像規(guī)律,像和物大小相等,并且像和物到鏡面的距離始終相等。
例3、如圖12示,如何作一點光源s發(fā)出的一條光線經(jīng)平面鏡反射后經(jīng)過a點(畫圖說明)
解析:此題涉及了光反射的許多知識點,由平面鏡成像的原理可知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必經(jīng)過像點。因此可兩用平面鏡成像的特點作出點光源的像點s;然后連接sa,sa和平面鏡相交于o點,o即為入射點,最后完成光路圖。答案如圖13所示。本題先找到點光源s經(jīng)平面鏡形成的像s,連接sa交平面鏡于o點,再連接so完成光路,這種解題的思路方法,應用在很多平面鏡的解題中。
【跟蹤訓練】
1、某人站在鏡子前面,在鏡中會看到另一個“他”,則鏡中的這個“他”就是這個人在平面鏡中的______.
2、某人身高1.7m,站在一塊鏡子前2m處,那么他的像距離鏡子m,
像與人相距m,當他遠離鏡子0.5m,此時像距為m,像與他相距m,像高為m
3、湖水深10m,小鳥在距離湖面6m的地方飛翔,那么小鳥的像距離湖面m,像與鳥距離m
4、作圖題(作出像、或物、或平面鏡)
(四)歸納總結
1、小結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
2、小結本節(jié)課的學習方法:
三、課后提升
(一)達標訓練
1、汽車后視鏡是__________,而汽車頭燈是利用_______________來反射光的。平面鏡可以改變_________,如潛水艇上經(jīng)常用到的___________鏡,就是這種現(xiàn)象的應用。
2、湖水深10m,小鳥在距離湖面6m的地方飛翔,那么小鳥的像距離湖面m,像與鳥距離m
3、平行光線射到一張報紙上發(fā)生漫反射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__
a、每條光線的反射角不等于入射角b、各條光線的入射角相等而反射角都不相等
c、各條光線的入射角不相等,反射角也都不相等d、以上說法均正確
4、一人從平面鏡中看到對面墻上鐘的像如圖1所示,則實際時間為()
a.3:40b.4:20c.8:20d.9:40
55、當筆尖觸到平面鏡時,發(fā)現(xiàn)筆尖和它在鏡中的像相距3mm,那么鏡子的厚度是()
aa、3mmb6mmc1.5mmd0.75mm
6、關于平面鏡成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像和物體之間的距離總是相等的b.平面鏡所成的像是實像
c.像和物體的大小總是相等的d.平面鏡所成的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7、如圖5所示,承承家的小貓在平面鏡前欣賞自己的全身像甲圖,此時它所看到的全身像是圖乙中的()
8、太陽光與水平面成60度角。要利用平面鏡使陽光沿豎直方向照亮井底請通過作圖確定平面鏡的位置,鏡面與水平面所成的度數(shù)應等于
(二)反饋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