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在閱讀過程中形成的一種主觀感受和思考,它可以引發(fā)我們的共鳴和思考,加深我們對所讀內(nèi)容的理解和感悟。寫讀后感時,需要注重思考、分析,并用恰當?shù)恼Z言表達出來。我們可以通過閱讀一些范文,了解不同風格和觀點的讀后感,為自己的寫作提供更多的選擇和思路。
孩子你慢慢來母親節(jié)讀后感篇一
孩子是天使,但孩子很淘氣。我還沒有孩子,也沒有帶孩子的經(jīng)驗,所以對孩子這個群體知之甚少。不能理解孩子的情緒,不能緩解孩子的憤怒,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理與孩子有關的喜怒哀樂。
看過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我可以深切的感覺到,身為人母的她一定累并快樂著!孩子帶給父母的是不一樣的煙火,帶著從未有過的愛心參與孩子的生命是父母覺得最幸福的事情。
孩子神奇的腦袋隨時隨地都可以想出諸多古靈精怪的問題,往往令學富五車的父母不知如何作答或者說是不好開口,那這時父母應該怎么做?是搪塞過去嗎?當然不可以。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父母尊重小小的人,小小的人長成大大的人以后,才會尊重他人。
也許在生活中,兩個人站在你面前,你并不能分辨出哪個是更有素養(yǎng)的人。但是真正的相處是檢驗修養(yǎng)的唯一標準。不去管別人的閑事,說人長短,評頭論足,不對別人的生活指指點點,能夠照顧到別人的情緒,有能力去處理自己的事情和情緒,說出的話能讓人感覺到舒服,為人處世有自己的原則卻不剛愎自用,即使是做錯事也有承擔的風度和氣量。
孩子你慢慢來,總有那么長的時間讓你成為一個有素養(yǎng)的人,與世間所有的邪惡對抗。
孩子你慢慢來母親節(jié)讀后感篇二
在生命的長河里,人要做很多事情,不同的年齡段就有不同的事要做,我們應該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每一件事都做好。
龍應臺有2個孩子,他倆之間相差4歲,《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就是記錄她與2個兒子童年的時光。自從小兒子飛飛來到這個世界上,大兒子安安一下子覺得自己失寵了,對弟弟甚是吃醋,因為弟弟可以——不涮牙,不吃飯,不洗臉……有了羨慕嫉妒的感覺,于是他抗議自己做這些事情,每件事情都和媽媽對著干,直到媽媽用盡力氣纏30分鐘,他才肯去做。
其實安安是沒有明白,他自己的很多事情,弟弟也不能做,比如弟弟只能穿他穿過的舊衣服,每個星期五下午弟弟不可以和媽媽去看戲,晚上不可以聽媽媽講《西游記》《水滸傳》,冬天爸爸不可以帶去阿爾卑斯山滑雪……這些事情1-2歲的弟弟是享受不到的。
趴在窗口發(fā)呆,如醉如癡地回味剛才讀過的故事,媽媽那張嚴肅的臉猛然把我拉回到現(xiàn)實;庸懶地躺在沙發(fā)上,擺弄手中的電視遙控器,媽媽卻立即抗議,把我推到了書桌前;周末,踏著公園里孩子們銀鈴般的笑聲,我卻無奈地走在去補習班的路上……我的眼淚奪眶而出,哭哭啼啼地向媽媽抱怨:“我不要上五年級,太辛苦了,我要回到過去,我要一直停留在一年級?!薄叭说纳挥星斑M,沒有倒退!”媽媽平靜地對我說,瞬間我怔住了,我想起了安安要過弟弟的生活,我不也和他一樣嗎?五年級的課業(yè)雖然比二年級重了,但是人終究不能永遠活在一年級的.慢節(jié)奏中,這樣只會讓自己成為不入群的人,不符合自然規(guī)律的人,時間追趕著我們,不會為誰多停留一刻,大家在同樣的時間里,學到更多知識的人,就可以更深刻的理解世間萬物,多好啊!五年級的我們,身心逐漸完善,可以學習和理解小時候無法理解的問題……于是我止住哭泣,拿起筆,為自己做了一份暑期安排。
該玩的時候要玩,該學的時候要學,就像我們學校的校訓:學得扎實,玩出名堂。五、六年級是我們對小學階段的總結,也是對初中階段的展開,這個時候,重心要放在學習上,“黑發(fā)不知勤學早”若辜負了這大好的時光,是會后悔一輩子的。
我又想起了鄰居姐姐,每天她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家,在樓道口碰見背著書包的我,她的眼神總透出淡淡的憂傷。我聽說她小時候也曾是“逃學大王”,職高畢業(yè)后也沒能考上大學,工作辛苦,卻只有微薄的薪水。我想如果讓她再回到我的年紀,她是不是會選擇在該學習的時候好好學習呢?我也常常聽到看到媒體上那些負面報道,做壞事的人基本上就是沒有在適當?shù)哪昙o做應該做的事情。
是呀,過早地去做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無異于拔苗助長,只會讓自己過早地去品嘗苦澀。但做符合年齡的事情,卻不能“慢慢來”到我們?nèi)松慕K極時刻,我們才不會有太多的遺憾。
點評:一本耐人尋味的好書總能常讀常新。在不同的年齡階段,不同的人生閱歷中讀書的感受是不一樣的。跳出了鋪天蓋地地對母愛的歌頌,掙脫了“慢慢來”的借口,選擇以一個孩子的角度,理智的分析什么時候該“慢慢來”什么時候又該奮起,雖然文筆略顯稚嫩,但可貴的是她的真誠。不是模仿別人優(yōu)秀的部分,而是敢于說出自己真實的心聲。
孩子你慢慢來母親節(jié)讀后感篇三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書能香我不需花。"作為小學教師的我,渴望讀書,渴望獲得知識,因為文字可以指引我前行的方向,因為文字可以讓我和孩子共同進步,因為文字可以引導我和孩子走出陰霾,而讀書作為其中一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非常有效的育兒方法,一直讓我沿用至今。身為語文教師的我,更需要加強修煉內(nèi)功提高自己。故我常常和孩子們徜徉于書海,用文字來凈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用大教育觀來培養(yǎng)教育我的孩子。
寒假里拜讀了龍應臺女士的《孩子,你慢慢來》,讀著讀著,一位溫婉的江南女子,浮現(xiàn)在我眼前,作家以往的文章有萬丈豪氣,然而《孩子你慢慢來》文字卻令人驚嘆,因為這本書里作者的角色是一位母親,是溫情與理性交融、母愛的光澤與孩童的諧趣洋溢的生活散文。如此細膩的描寫,眼前彷佛出現(xiàn)龍應臺女士如何跟兒子相處和教導的畫面。誠如封底所言:“這本書里的龍應臺是一個母親,與生命的本質和起點素面相對,做最深刻的思索,最不思索的熱愛。它不是對傳統(tǒng)母親的歌頌,它是對生命的實景寫生,只有真正懂得愛的作家才寫得出的生活散文?!倍乙苍谶@文字中尋找做個好媽媽的身影,希望文字可以浸潤我的心靈,讓我和nemo共同成長,讓我心平氣和的陪伴著nemo一天天長大。
還記得書的封面,一個孩子低著頭,默默地走在一片落滿枯黃樹葉的路上。他小心翼翼,又仔仔細細,貌似在落葉中尋找自己的寶貝。讓我不禁想起我的nemo在上山的小路上探險,撿樹葉、抓小蟲子……尋找他眼中的大自然。
作為一個六歲孩子的母親來說,文中有段話深深地觸動著我了我:孩子本來是天上的小天使,是上帝特別送給天下母親做女人的禮物。每讀到這里心中就有一些情愫在蕩漾——體會著做nemo媽媽的甜蜜和幸福、回憶曾經(jīng)做孩子的童真和快樂、回憶和nemo一起親近小植物、小動物時的歡欣和好奇。這些感受凝在一起,讓我很難說出到底因為什么而感動,而喜悅,而舒暢,可確實就是能聽到自己的笑聲不斷,輕輕帶過的那種笑。
一直以來我希望用行走陪伴nemo成長,帶他去我們想去的地方,讓他用他的小眼睛去看世界,用小耳朵聆聽美好的旋律,用身體去感受行走中的美好,快樂,甚至挫折痛苦,然后我和他的爸爸陪著他成長,希望nemo會在自己擁有的經(jīng)歷中,成長。成為一個擁有獨立人格,敢作敢當敢勇敢大nemo。
孩子,請你慢慢來……作為教師的我,對于孩子的教育,也請我慢慢來……最真最美最動人的情感往往孕育于樸實。
孩子你慢慢來母親節(jié)讀后感篇四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臺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的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扎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慢慢來,慢慢來。”
這是我從這位耐心、內(nèi)心充滿這愛的母親筆下看到的一段文字,透過這段話,我看到了一個溫馨幸福的小家庭??吹搅艘粋€快樂的、可愛的健康成長著的孩子。冬日暖陽,這是一本真正懂得愛的作家才能寫出這樣溫暖的文字。
在龍應臺的眼中,慢與愛是教育孩子唯一主題,從孩子出生開始,龍應臺的生活就算圍繞孩子而旋轉,洗澡、喂飯、認識這個世界。在安安八個月的時候,不會說話的安安總是努力地咿咿呀呀與媽媽進行交流,那語言只有用心的人才能懂得;在每一次去幼兒園的路上,總會出現(xiàn)很忙碌的兩個人,媽媽擔任起導游的角色,給安安介紹這個世界,安安是新來的,對媽媽漏掉的東西,安安就指出來,提醒媽媽。
媽媽每晚都會給安安讀故事,但從來不讀暴力血腥的故事,因為媽媽認為“在他往后的歲月里,他會見到無數(shù)的人間丑惡事,沒必要從兩歲開始就知道人與人之間的復雜關系,人的快樂童年是何其短暫,何其珍貴”。
《孩子,你慢慢來》記錄下了一個母親所經(jīng)歷的每一絲喜悅和惆悵,現(xiàn)在很多父母親總是會問自己“我們到底要如何來教育我們的孩子”,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永遠上不完的補習班,寫不完的試卷,但是,其實這些都不是孩子真正想要的。
親愛的爸爸媽媽,請多點耐心,多給點時間,像龍應臺一樣,愿從容的等待,在孩子的身旁陪伴他靜靜地成長;親愛的爸爸媽媽,請學會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去看看世界吧,你們也都是從孩子長大的,當年也是否想過,要是我是爸爸媽媽,我會怎樣對待自己的孩子。把成年人那一套自以為是丟地遠遠的吧,用心去陪伴自己的孩子,和他們一起長大吧,再一次感受童年的快樂與純真。
孩子你慢慢來母親節(jié)讀后感篇五
我覺得這本書挺適合我來讀的,我家孩子剛兩歲,我覺得他太調(diào)皮了,在學校,我覺得學生們又太笨了,連這么簡單的東西都不會。于是假期里,我決定不管再忙也要把這本書讀完,就當是教育孩子的參考。
龍應臺是個聰明的媽媽,她的孩子們是幸運的,她也是幸運的,在孩子的問題上選擇了這樣一個理智的做法,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孩子你慢慢來》,是的,慢一點,我們可以感受上天給我們安排的是多么豐盛的禮物。更真切地感受愛,我們才會生出更多溫柔的情懷,更多的愛。
所有的育兒書都告訴我們,在孩子的成長中出現(xiàn)了這樣那樣讓你無奈的事必須控制自己的情緒,但在面對孩子時,所有的定力似乎都要打個折扣。我們?nèi)滩蛔∫米约旱暮⒆尤ズ蛣e人家的`孩子進行對比,認為他樣樣都不應該落后,我們希望他有出乎意料的進步,卻不能容忍他有任何形式意義上的退步。
是的,我們在潛意識里把自己對生活的期許都加在了孩子身上,希望他強大,希望他優(yōu)秀,希望他不要惹麻煩。卻忘記了,他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一切進步與成就都有發(fā)生的時間和規(guī)律。看過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深刻地感悟到應當學會寬容與等待,慢慢地,等待那些生命的必然的到來,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長,這需要溫柔的堅持。是的,我們不要做強人,就讓我們恢復溫柔的本性,讓生命恢復它本來的美麗面目。
《孩子,你慢慢來》所包藏的母愛,除了一個母親能用心感受到,還有任何一個愛媽媽的孩子都能挖掘。我覺得不管是從媽媽的角度還是一個教師,這本書都值得我們?nèi)ラ喿x。
孩子你慢慢來母親節(jié)讀后感篇六
龍應臺老師的名字早有聽說,卻遲遲未看她的書,記得同事和我聊起過,她告訴我,龍應臺是一位了不起的作家,也是一位很好的母親,看龍應臺老師的書,會很有收獲。但沒有看過,我沒有感覺,直到這個暑假,我從手機上下載了龍應臺老師的《目送》和《孩子你慢慢來》電子版書,由于手機不離手,讀起來方便,于是讓我以電子書的方式與龍應臺的文字相遇。
《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里的龍應臺是一位母親,作為母親的龍應臺和作為一個獨立的人的龍應臺有著豐富、激烈的內(nèi)心沖突,她在書中說:"誰能告訴我做女人和做個人之間怎么平衡?我愛極了做母親,只要把孩子的頭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覺得幸福??墒俏乙彩莻€需要極大的內(nèi)在空間的個人——女性主義者,如果你不曾體驗過生養(yǎng)的喜悅和痛苦,你究竟能告訴我些什么呢?”而正是通過對這一沖突的訴說,表現(xiàn)出她內(nèi)心深處的母愛。但這本書不是傳統(tǒng)母愛的歌頌,是對生命的實景寫生,我認為只有真正懂得愛的作家才寫得出這樣的生活散文。
這本書以《蝴蝶結》作為序,描述了她看著一位五歲的孩子為自己包扎一束花,因為花枝太多,而孩子的手太小,草繩又長,小人又偏偏想打一個蝴蝶結,反反復復打不起來,阿婆的著急,我的耐心等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坐在石階上,耐心等候孩子扎蝴蝶結的母親的畫面,這是一個多么有耐心的母親,無論外界如何紛亂,我只愿做一個愿意等孩子慢慢來的媽媽,是多么的恬靜,溫暖。
就是這樣一個女人,當她成為了一位母親,當她感受溫柔的小生命時,當她陪伴這個小生命慢慢長大時,她深深體會到了作為母親的幸福;從孩子認識“?!保B)開始,媽媽就逐步帶著他認識了宇宙,認識生活的世界。世界之大,許多事情孩子都在探索,從牙牙學語中到“龍”帶給孩子的想象,從認識黑人到認識自己的身體等等,媽媽都陪在身邊,一同感受著孩子的點滴成長,感受著作為母親陪伴孩子成長的幸福。
作為母親,她是用心的,在給孩子讀故事書時,不想讓孩子接觸血腥的場面,不想讓這些文字帶給孩子不好的影響,為此把一些不利于孩子成長的書束之高閣;作為母親,她是精心的,為孩子選幼稚園,不想讓一些不好的教育影響孩子的個性成長,跑遍了臺灣的很多幼兒園;作為母親,她是有耐心的,當孩子犯錯誤時,她會耐心聽孩子講,與孩子一起分析利害關系,并給孩子適當?shù)膽徒洌尯⒆用靼走@樣一個故事:原野上有一群乳牛,成天悠閑自在地吃草,好像整片天空、整片草原都屬于它們,一直到有一天,一只小牛想闖得更遠,碰到了一條細得幾乎看不見的線那是界線,線上充了電,小牛觸了電,嚇了一跳,停下腳來原來這世界上有去不得的地方,做不得的事情,告訴了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是有底線的,有些線是不能觸碰的道理。
整本書,透露出一位母親的萬般柔情,讓我們感受到了作為一位母親的責任,作為一位母親的萬般之愛,作為一位母親陪伴孩子成長中體會到的點點滴滴幸福。世界是紛繁復雜的,世界是浮躁的,我們只有靜下心來,靜待孩子的成長,與孩子一同感受成長中的快樂,孩子你慢慢來。
孩子你慢慢來母親節(jié)讀后感篇七
《孩子你慢慢來》是龍應臺寫的一本記錄她的兩個小孩成長的散文。這是一口氣讀完的書,這本書完完全全是從一個女性的感受,一個媽媽的視角寫的,給人溫暖、光輝的感覺。
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業(yè),經(jīng)營著自己愛的家庭,養(yǎng)育著自己疼愛的孩子,這種圓滿已經(jīng)幾近夢幻了。如今一個龍應臺給我們看了她的生活,給我們展示了她的思想,對生活,對人生,也對孩子。慢慢來的或許不僅僅是孩子,或者說我們還都是孩子。慢慢來,因為享受和品位都是需要時間的。
這是孩子的成長手記,也是極好的啟蒙日志。溫情的教孩子看這個世界,鼓勵自由和理性的思考,用安靜、潛移默化的方式教育孩子“像一株小樹一樣正直”。平?,嵥榈木渥?,也因為有愛而動人。長長的成長之路,要慢慢的讓孩子吸收豐富的營養(yǎng),培養(yǎng)他們珍貴的品質——善良、同情、誠實、優(yōu)雅和責任,收獲友誼和愛。
孩子對于女人究竟意味著什么,那漫長的孕育之苦,隨著一個小生命的出現(xiàn)化成無限的甜蜜和喜悅。小小的身體將帶著女人的烙印,延續(xù)著她的情感,他們彼此陪伴,以全新的心情體驗生的痛楚和喜悅。她覺得那個生命是完全屬于自己的,是自己跨越生死迎接到的寶貝,他將是她的全部。我曾見過剛生完孩子的母親慵懶從容的神情,那個時刻是女人一生中真正最美的時候,因為她體驗過生死,經(jīng)歷過抗掙,她贏得了新的生命,她擁有她的寶貝,她散發(fā)著無限溫柔。
“世上只有兩種人,好人和壞人。喜歡孩子的都是好人,不喜歡孩子的都是壞人?!?BR> 孩子你慢慢來母親節(jié)讀后感篇八
我愛讀書,卻不甚讀教育理論的書,枯燥的字眼很難讓我靜下心來。手指在幾本書脊上徘徊,最終抽出《孩子你慢慢來》?!昂⒆幽懵齺怼边@幾個字尤其入眼,這個求快求精的時代還能有這樣一隅安靜的角落??這幾個字那么的包容,又極具魔力,吸引著我讀下去。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臺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漂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扎好,用他五歲的手指?!?BR> 這是《孩子你慢慢來》中序篇《蝴蝶結》中的一段文字。龍應臺的文字,如水般柔情,又如火般溫情;其中帶著女性細膩的美與善,又有令人傾慕的大智。只這樣一行字就足以讓我陷于其中。于是,我一有時間就打開書本,完完全全投入于閱讀中。沒有音樂清茶相伴,就是那么簡簡單單地閱讀,樸素真實的文字沁入心脾。
看《孩子你慢慢來》,心中有這樣一些情愫在蕩漾——一個媽媽的甜蜜和幸福、回憶做一個孩子的童真和成長的快樂。這些感受凝在一起,讓人很難說出到底因為什么而感動,而喜悅,而舒暢,可確實就是能感覺到在笑,那種嘴角輕輕揚起的笑。對,看這本書時心情一直如輕風般緩緩流動,沒有太大的起伏波動。讀的時候總是自然而然的想起自己當媽媽的情景,想起小人兒成長的溫馨片段。
在整本書里很多溫情的片段,帶給人暖暖的感覺。
孩子你慢慢來母親節(jié)讀后感篇九
倆年前好友強烈推薦,今日才將它讀完,好在,一飲而盡。
要試著蹲下來與孩子保持同一視角,相互尊重,一起成長。
全文盡顯溫情,唯一一處劃線之處:
雖然這問題離我還很遠,但原先就有考慮過,像我這樣一個如此貪圖享樂的女性主義者怕是不能扮演好母親的角色吧?但還是很喜歡萌萌的'小baby。
母愛是天性,理想是熱愛,之間的度還是可以把握的。對于龍應臺先生,華安和華飛入睡后即是她的個人寫作時間。
書中對于老大老二的問題值得借鑒考慮,分享給了即將要有二胎的姐姐。
哈哈哈一定會再讀哦~
孩子你慢慢來母親節(jié)讀后感篇十
學校里給每位老師發(fā)了本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起初放著一直沒看,后來看了一篇之后,就忍不住地繼續(xù)讀下去,不知不覺中就看完了,躺在沙發(fā)上看著書,嘴角禁不住一次次上揚。這樣美好的感情,這樣溫柔的成長,讓我心亦變得如斯溫柔。
龍應臺是個聰明的媽媽,她的孩子們是幸運的,她也是幸運的,在孩子的問題上選擇了這樣一個理智的做法?!逗⒆幽懵齺怼?,是的,慢一點,我們可以感受上天給我們安排的是多么豐盛的禮物。更真切地感受愛,我們才會生出更多溫柔的情懷,更多的愛。
所有的育兒書都告訴我們,在孩子的成長中出現(xiàn)了這樣那樣讓你無奈的事必須控制自己的情緒,但在面對孩子時,所有的定力似乎都要打個折扣。我們?nèi)滩蛔∫米约旱暮⒆尤ズ蛣e人家的孩子進行對比,認為他樣樣都不應該落后,我們希望他有出乎意料的進步,卻不能容忍他有任何形式意義上的退步。
是的,我們在潛意識里把自己對生活的期許都加在了孩子身上,希望他強大,希望他優(yōu)秀,希望他不要惹麻煩。卻忘記了,他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一切進步與成就都有發(fā)生的時間和規(guī)律??催^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深刻地感悟到應當學會寬容與等待,慢慢地,等待那些生命的必然的到來,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長,這需要溫柔的堅持。是的,我們不要做強人,就讓我們恢復溫柔的本性,讓生命恢復它本來的美麗面目。
想起龍應臺《孩子,你慢慢來》中的卷首語:“我在石階上坐下來,看著這個五歲的小男孩,還在很努力地打那個蝴蝶結:繩子穿來穿去,剛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開來,于是重新再來;小小的手慎重地捏著細細的草繩。淡水的街頭,陽光斜照著窄巷里這間零亂的花鋪。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這個孩子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扎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BR> 龍應臺看著那個五歲的孩子,用草繩打個蝴蝶結,她愿用一生的時間去等,等他五歲的手指把這個蝴蝶結扎好。捫心自問,我有她那樣用一生去等的耐心與勇氣嗎?看著自己漸已長大的兒子,我越來越覺得做母親是一門學問,一門很偉大很深奧的學問,遠遠難于做一位老師的角色!有時候很茫然,有時候很疑惑,有時候又沾沾自喜??粗鴮W習上不優(yōu)秀的兒子,缺忽略了他身上很多的閃光點:他陽光,他自信,他對未來充滿自信,也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他待人處事從容文雅,他生活上不用你操心,還會倒過來勸解你、安慰你,他堅持自己的愛好,在音樂上有天賦、肯努力……呵呵,一個健康的孩子,我為什么僅僅因為他不適應應試教育而責備他?給自己一個信念:做像龍應臺一樣的母親!只想對兒子說,人生的路很長,你美好的人生剛剛開啟,讓我們慢慢地、美美地、堅強地一起走!
孩子你慢慢來母親節(jié)讀后感篇十一
龍應臺的書一直是我喜歡的,理由是什么,沒有……可能是因為她的筆法,也可能是她的書真的很吸引人,或者很難說。
可是,當我閉上眼睛的時候,書中那一幕幕的場景即刻呈現(xiàn)在我眼前,八個月大的華安,和父母一起旅游,爸爸第一次教華安用英語說bird,華安第一次認識各種各樣的車車,華安第一次認識龍……許許多多的第一次,作者用一種仿佛似跟你說話的語氣,和一個個小故事,描述了一個叫華安的中外混血兒的成長記。
書,其實很薄,內(nèi)容很簡單,可是,當看到如此簡單的文字,在我面前流淌時,我卻感覺到了滿滿的愛,一種無處不在的淡,卻又異常香厚的母愛。時間沒有讓這愛停留,反而使她越來越濃厚。
我想凡是有孩子的媽媽或者爸爸,都會感嘆一個小生命的成長,從像熱水瓶大小的它,慢慢的長大,高大到可以為他的父母遮陽擋雨;從第一次會爬會走,到最后穩(wěn)健的攙扶著他年邁的父母走路;從第一次開口叫媽媽,到后來站在臺上流利的用各國語言演講;從第一次自己拿筷子吃飯,到最后,站在媽媽曾經(jīng)最愛的廚房里做飯……曾經(jīng)的第一次,到后來的無數(shù)次,曾經(jīng)的手把手,到后來他帶著曾經(jīng)那個年輕的你,走過一段又一段屬于他的.人生。
是的,孩子,的確需要慢慢來,慢慢的長大,慢慢的成為那個我們所想的他,或者他希望的人生??粗谝淮温南敌瑤?,小小的手指慢慢的穿過那兩根比他的小手粗不了多少的帶子,看著他那個小小的慢慢的動作,還真擔心他會做不好,但是心理的那種成就感,可能要遠遠的超于他本人。
孩子,需要我們用一種慢慢的心去陪伴,陪伴他的成長,陪伴他所有的慢慢來……當時間一點點慢下來,我們靜靜的和孩子一起,用慢慢的等待,等他長大的那刻。
孩子你慢慢來母親節(jié)讀后感篇十二
龍應臺的大名早有聽說,最近的關注源于朋友圈里看到的她在大學的演講,主旨大約是講和“人文素養(yǎng)”有關,尤其是作為一個政客應具有一定的“人文素養(yǎng)”,她也倡導每個人都應該多讀點“文哲史”方面的書;另一篇是她在北大的演講,也談中國夢,再次提到了管仲的“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并希望下一代的中國人不再有恐懼,而享有充分的自由。
作為一個獨立學者和“馬政府”的前文化部長,我有理由相信龍應臺顯然是一個具有較高人文素養(yǎng)和獨立精神、自由思想的人,也因此帶有鮮明的現(xiàn)實批判主義的文化人。讀到龍應臺,第一本便是她的《孩子你慢慢來》,讓我大跌眼睛,這是一個霸氣的,有強烈批判主義的作者嗎?就像書的扉頁所介紹的那樣:“作為華人世界的一支筆,龍應臺的文章有著萬丈豪情,然而《孩子你慢慢來》卻令人驚嘆,她的文字也可以有款款深情”。這本書是龍應臺從一個母親的角度,用娓娓道來,飽含深情的文字,展現(xiàn)出了她內(nèi)心深處的仁愛,也再次讓我覺得不管一個外表再強悍的女漢子,作為母親,她也唯有柔軟。
這本書并不厚,或許是因為我尚沒有孩子的緣故,卻讀得比較慢,我需要用心去感悟每一篇零碎文字背后所表達出來的含義以及用力去想象那種畫面感,如嬰兒般的呀呀學語到蹣跚學步,再到書中的小人物,小故事以及嬰兒般的思想,我都得用力去揣測,去想象。讀此書我似乎也有種在努力回憶自己小時候的樣子,從小多由奶奶帶大,母親也并非如龍應臺那般有文化,或因為兒時記憶斷線的緣故,我已記不起什么蝴蝶結,也想不起多少兒時的故事,還有什么洋娃娃,但這已不重要,因為我依然健康快樂的長大,依然具有獨立人格,依然愛知求真,善良本真。
每個人的童年都有每個人的故事,龍應臺筆下的安德烈是幸福的,他可以從小接觸到三四種語言,可以聽一個有文化的媽媽講各種故事,可以打小就能用平等的心態(tài)和媽媽對話。但想必在安德烈的心里,這個媽媽既聰明嚴厲,又有一個母親柔情般的呵護,我也相信包括自己父母在內(nèi)的每位家長也都盡自己所能,把自己認為最好的給了我們。
作為一個獨立的文化人,柔情背后依然免不了龍應臺對社會,家庭的思考,關于婚姻她說到:“婚姻,和民主制度一樣,只是人類在諸多制度中權衡利弊不得已的抉擇;婚姻幸福的另一面無可避免的是個人自由意志的消減”。這些,她又如何對一個兩歲半的小孩去解釋?我最新的領悟是婚姻與家庭本無所謂完美,所謂完美或就是在分歧時,雙方能用一種平等的心態(tài)去溝通面對,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尋找共通點;婚姻家庭也就是在相互欣賞中讓彼此成長。如此生活的意義就是學會欣賞,懂得感恩,保持好奇,有所期待。
孩子你慢慢來母親節(jié)讀后感篇十三
前段時間讀了龍應臺坦率的近乎”痛楚“的《親愛的安德烈》后,又讀了令人驚嘆的《孩子你慢慢來》,其中的溫柔婉轉,仿佛微風吹過麥田。每一個字都是那樣的柔軟,美如畫卷。文中沒有跌宕的故事情節(jié),沒有峰回路轉的曲折,但有無數(shù)的忍俊不禁,無數(shù)的低回溫柔,如縷縷春風輕輕撫摸大地,如絲絲春雨滋潤干渴的心靈,觸動著作為一個母親心里最柔軟的那一個點。
生活中的自己也曾不停的鞭打自己的女兒:跑快些,再快些!學習中,每每女兒遇到難題,因為怕她落后,所以就盡力給她講解,幫助她解決,可幾年后的今天,我才發(fā)現(xiàn),我的幫助不但沒使女兒跑的更快,反而使女兒缺乏自主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一旦遇到難題就束手無策,如果當初能多對女兒說句:孩子,你慢慢來!媽媽相信你!也許通過她的努力,任何難題都會迎刃而解,而我卻沒有教會她方法,而是教給了她依賴……不免有些心痛。
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就讓他自己慢慢地去做,哪怕他慢點,再慢點,也千萬別替他去做。替孩子做他們能做的事,是對他的積極性的最大打擊,因為這樣會使他們失去實踐的機會,你老不放心,什么事都要插手,就等于告訴他:”你不行,我不相信你?!胺攀植拍芊判?
孩子你慢慢來母親節(jié)讀后感篇十四
對于做媽媽的我來說,文中這段話深深地震撼了我:孩子本來是天上的小天使,是上帝特別送給天下母親做女人的禮物。
在這本書中作者偏重于孩子能否在精神和思想上順其自然的不受傷害不被扭曲的成長,如:安安和彎腿的昂弟在搶一輛小卡車,昂弟搶贏了,把東西緊緊抱在懷里,死命抵抗敵人的攻擊。媽媽看見安安突然松了手,退后一步。
她正要安撫他,卻見這兩歲小娃兒端起兩只小手臂,做出獵人射擊的姿勢,對準昂弟,口里發(fā)出“碰碰”的槍聲,然后滿意地說:“死了!”媽媽覺得驚心動魄,只有她知道安安“殺人”的靈感來自哪里。孩子愛聽故事,媽媽給孩子講過《小紅帽》,他就是模仿故事中獵人的動作,有了“殺人”的動機。
媽媽為了不讓孩子看到某些童話里的殘酷和暴力,她用心去為兒子選擇,哪些書該讓兩歲的孩子讀?哪些不能讀?她看了《白雪公主》、《阿里巴巴四十大盜》后,就自言自語起來:我怎么能跟兩歲的孩子講這種故事?在他往后成長的歲月里,他會見到無數(shù)的人間丑惡事,沒有必要從兩歲就開始知道人與人之間的仇恨。
人的快樂童年何其短促,何其珍貴!她很謹慎地把這些有殘酷和暴力的書移到書架上最高一格,保證她的兒子即使搬來小椅子也夠不到的地方,把對孩子有益的書放到下一格讓孩子看。從她的言行中,我們能看到,母愛,讓她理性思考。
在我們現(xiàn)在的社會,看看我們的孩子,周末、暑假有補不完的課、上不完的興趣班,根本沒有時間自己休閑,根本沒有時間慢慢來。
每個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總以為給孩子的是最好的教育,但事實上呢?我們的孩子并不快樂,他們小小的年紀真的能接受這些額外的知識嗎?孩子宛如植物,生長有個體之別,有時令之分,我們現(xiàn)在做的就是現(xiàn)代版的“拔苗助長”。
曾經(jīng)我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幼兒園的孩子真的有必要學英語嗎?在我看來根本沒必要,有很多家長跟我交流過,孩子上了小學后經(jīng)常把英語和拼音混在一起,弄得孩子非常辛苦,其實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他自然而然的就會接受很多事情,不論是作為家長還是教師,我們都要謹記:教育不是賽跑,人生更不是,請多點耐心,給點時間,等待孩子的成長,教育是慢的藝術,教育孩子,請慢慢來。
孩子你慢慢來母親節(jié)讀后感篇十五
龍應臺是個聰明的媽媽,她的孩子們是幸運的,她也是幸運的,在孩子的問題上選擇了這樣一個理智的做法,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逗⒆幽懵齺怼?,是的,慢一點,我們可以感受上天給我們安排的是多么豐盛的禮物。更真切地感受愛,我們才會生出更多溫柔的情懷,更多的愛。
所有的育兒書都告訴我們,在孩子的成長中出現(xiàn)了這樣那樣讓你無奈的事必須控制自己的情緒,但在面對孩子時,所有的定力似乎都要打個折扣。我們?nèi)滩蛔∫米约旱暮⒆尤ズ蛣e人家的孩子進行對比,認為他樣樣都不應該落后,我們希望他有出乎意料的進步,卻不能容忍他有任何形式意義上的退步。
是的,我們在潛意識里把自己對生活的期許都加在了孩子身上,希望他強大,希望他優(yōu)秀,希望他不要惹麻煩。卻忘記了,他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一切進步與成就都有發(fā)生的時間和規(guī)律。看過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深刻地感悟到應當學會寬容與等待,慢慢地,等待那些生命的必然的到來,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長,這需要溫柔的堅持。是的,我們不要做強人,就讓我們恢復溫柔的本性,讓生命恢復它本來的美麗面目。
想起龍應臺《孩子,你慢慢來》中的卷首語:“我在石階上坐下來,看著這個五歲的小男孩,還在很努力地打那個蝴蝶結:繩子穿來穿去,剛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開來,于是重新再來;小小的手慎重地捏著細細的草繩。淡水的街頭,陽光斜照著窄巷里這間零亂的花鋪。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這個孩子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扎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龍應臺看著那個五歲的孩子,用草繩打個蝴蝶結,她愿用一生的時間去等,等他五歲的手指把這個蝴蝶結扎好。捫心自問,我有她那樣用一生去等的耐心與勇氣嗎?看著自己漸已長大的兒子,我越來越覺得做母親是一門學問,一門很偉大很深奧的學問,遠遠難于做一位老師的角色!有時候很茫然,有時候很疑惑,有時候又沾沾自喜??粗鴮W習上不優(yōu)秀的兒子,缺忽略了他身上很多的閃光點:他陽光,他自信,他對未來充滿自信,也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他待人處事從容文雅,他生活上不用你操心,還會倒過來勸解你、安慰你,他堅持自己的愛好,在音樂上有天賦、肯努力……呵呵,一個健康的孩子,我為什么僅僅因為他不適應應試教育而責備他?給自己一個信念:做像龍應臺一樣的母親!只想對兒子說,人生的路很長,你美好的人生剛剛開啟,讓我們慢慢地、美美地、堅強地一起走!
孩子你慢慢來母親節(jié)讀后感篇十六
這本書是大作家龍應臺記錄她的兩個孩子-華安和華飛的成長經(jīng)歷。
書中每一個小故事都能體現(xiàn)出一位母親對她的孩子們的尊重。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華安和一個同伴的盜竊行為。華安的同學弗瑞第進了一家超市,趁售貨員小姐不注意,藏了一包糖,就溜出這家超市,找到了華安,請他一起吃糖果。華安當然不問糖果是怎么來的,就與他一起分享了。超市的老板眼睜睜地看著這一切,等他“欣賞”完這一切后,第一時間把華安的母親找來。這位母親來后,并沒用罵他們倆是小偷,而是溫柔而嚴肅地問了弗瑞第當時的情況,并告訴他亂“拿”東西是不對的,從弗瑞第的口中還了解到華安是他的“共犯”。當然,這位母親也還是用同種語氣告訴了華安“共犯”是什么,并讓他寫檢討。
從這件事中,就可以感受到這位母親對孩子的尊重;假若她當時直接就罵那兩個孩子“小偷”,那么就不知道他們將來會不會因為這句話而去偷更大的東西了?對孩子的尊重真的很重要。
生活中,還有類似的事情。有一件事,發(fā)生在我小時候。那時,家里有一盒進口的巧克力,不但氣味很香,而且味道很甜。還小的我,覺得有好東西應該和別人分享,于是竟把它拿進廚房,切成一小塊一小塊,放在地上喂起螞蟻來了。晚上,我興沖沖把這件事告訴了媽媽。媽媽當時夸我了一句很有愛心,就忙著做家務了?,F(xiàn)在想想,媽媽真是太偉大了。我做了這樣一件大“好”事,媽媽不僅沒批評我還夸了我的獨立選擇和獨立做法,這比起一個一不小心弄臟了衣服上一個角就要被父母批評的孩子要幸福多了。
孩子你慢慢來母親節(jié)讀后感篇一
孩子是天使,但孩子很淘氣。我還沒有孩子,也沒有帶孩子的經(jīng)驗,所以對孩子這個群體知之甚少。不能理解孩子的情緒,不能緩解孩子的憤怒,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理與孩子有關的喜怒哀樂。
看過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我可以深切的感覺到,身為人母的她一定累并快樂著!孩子帶給父母的是不一樣的煙火,帶著從未有過的愛心參與孩子的生命是父母覺得最幸福的事情。
孩子神奇的腦袋隨時隨地都可以想出諸多古靈精怪的問題,往往令學富五車的父母不知如何作答或者說是不好開口,那這時父母應該怎么做?是搪塞過去嗎?當然不可以。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父母尊重小小的人,小小的人長成大大的人以后,才會尊重他人。
也許在生活中,兩個人站在你面前,你并不能分辨出哪個是更有素養(yǎng)的人。但是真正的相處是檢驗修養(yǎng)的唯一標準。不去管別人的閑事,說人長短,評頭論足,不對別人的生活指指點點,能夠照顧到別人的情緒,有能力去處理自己的事情和情緒,說出的話能讓人感覺到舒服,為人處世有自己的原則卻不剛愎自用,即使是做錯事也有承擔的風度和氣量。
孩子你慢慢來,總有那么長的時間讓你成為一個有素養(yǎng)的人,與世間所有的邪惡對抗。
孩子你慢慢來母親節(jié)讀后感篇二
在生命的長河里,人要做很多事情,不同的年齡段就有不同的事要做,我們應該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每一件事都做好。
龍應臺有2個孩子,他倆之間相差4歲,《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就是記錄她與2個兒子童年的時光。自從小兒子飛飛來到這個世界上,大兒子安安一下子覺得自己失寵了,對弟弟甚是吃醋,因為弟弟可以——不涮牙,不吃飯,不洗臉……有了羨慕嫉妒的感覺,于是他抗議自己做這些事情,每件事情都和媽媽對著干,直到媽媽用盡力氣纏30分鐘,他才肯去做。
其實安安是沒有明白,他自己的很多事情,弟弟也不能做,比如弟弟只能穿他穿過的舊衣服,每個星期五下午弟弟不可以和媽媽去看戲,晚上不可以聽媽媽講《西游記》《水滸傳》,冬天爸爸不可以帶去阿爾卑斯山滑雪……這些事情1-2歲的弟弟是享受不到的。
趴在窗口發(fā)呆,如醉如癡地回味剛才讀過的故事,媽媽那張嚴肅的臉猛然把我拉回到現(xiàn)實;庸懶地躺在沙發(fā)上,擺弄手中的電視遙控器,媽媽卻立即抗議,把我推到了書桌前;周末,踏著公園里孩子們銀鈴般的笑聲,我卻無奈地走在去補習班的路上……我的眼淚奪眶而出,哭哭啼啼地向媽媽抱怨:“我不要上五年級,太辛苦了,我要回到過去,我要一直停留在一年級?!薄叭说纳挥星斑M,沒有倒退!”媽媽平靜地對我說,瞬間我怔住了,我想起了安安要過弟弟的生活,我不也和他一樣嗎?五年級的課業(yè)雖然比二年級重了,但是人終究不能永遠活在一年級的.慢節(jié)奏中,這樣只會讓自己成為不入群的人,不符合自然規(guī)律的人,時間追趕著我們,不會為誰多停留一刻,大家在同樣的時間里,學到更多知識的人,就可以更深刻的理解世間萬物,多好啊!五年級的我們,身心逐漸完善,可以學習和理解小時候無法理解的問題……于是我止住哭泣,拿起筆,為自己做了一份暑期安排。
該玩的時候要玩,該學的時候要學,就像我們學校的校訓:學得扎實,玩出名堂。五、六年級是我們對小學階段的總結,也是對初中階段的展開,這個時候,重心要放在學習上,“黑發(fā)不知勤學早”若辜負了這大好的時光,是會后悔一輩子的。
我又想起了鄰居姐姐,每天她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家,在樓道口碰見背著書包的我,她的眼神總透出淡淡的憂傷。我聽說她小時候也曾是“逃學大王”,職高畢業(yè)后也沒能考上大學,工作辛苦,卻只有微薄的薪水。我想如果讓她再回到我的年紀,她是不是會選擇在該學習的時候好好學習呢?我也常常聽到看到媒體上那些負面報道,做壞事的人基本上就是沒有在適當?shù)哪昙o做應該做的事情。
是呀,過早地去做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無異于拔苗助長,只會讓自己過早地去品嘗苦澀。但做符合年齡的事情,卻不能“慢慢來”到我們?nèi)松慕K極時刻,我們才不會有太多的遺憾。
點評:一本耐人尋味的好書總能常讀常新。在不同的年齡階段,不同的人生閱歷中讀書的感受是不一樣的。跳出了鋪天蓋地地對母愛的歌頌,掙脫了“慢慢來”的借口,選擇以一個孩子的角度,理智的分析什么時候該“慢慢來”什么時候又該奮起,雖然文筆略顯稚嫩,但可貴的是她的真誠。不是模仿別人優(yōu)秀的部分,而是敢于說出自己真實的心聲。
孩子你慢慢來母親節(jié)讀后感篇三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書能香我不需花。"作為小學教師的我,渴望讀書,渴望獲得知識,因為文字可以指引我前行的方向,因為文字可以讓我和孩子共同進步,因為文字可以引導我和孩子走出陰霾,而讀書作為其中一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非常有效的育兒方法,一直讓我沿用至今。身為語文教師的我,更需要加強修煉內(nèi)功提高自己。故我常常和孩子們徜徉于書海,用文字來凈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用大教育觀來培養(yǎng)教育我的孩子。
寒假里拜讀了龍應臺女士的《孩子,你慢慢來》,讀著讀著,一位溫婉的江南女子,浮現(xiàn)在我眼前,作家以往的文章有萬丈豪氣,然而《孩子你慢慢來》文字卻令人驚嘆,因為這本書里作者的角色是一位母親,是溫情與理性交融、母愛的光澤與孩童的諧趣洋溢的生活散文。如此細膩的描寫,眼前彷佛出現(xiàn)龍應臺女士如何跟兒子相處和教導的畫面。誠如封底所言:“這本書里的龍應臺是一個母親,與生命的本質和起點素面相對,做最深刻的思索,最不思索的熱愛。它不是對傳統(tǒng)母親的歌頌,它是對生命的實景寫生,只有真正懂得愛的作家才寫得出的生活散文?!倍乙苍谶@文字中尋找做個好媽媽的身影,希望文字可以浸潤我的心靈,讓我和nemo共同成長,讓我心平氣和的陪伴著nemo一天天長大。
還記得書的封面,一個孩子低著頭,默默地走在一片落滿枯黃樹葉的路上。他小心翼翼,又仔仔細細,貌似在落葉中尋找自己的寶貝。讓我不禁想起我的nemo在上山的小路上探險,撿樹葉、抓小蟲子……尋找他眼中的大自然。
作為一個六歲孩子的母親來說,文中有段話深深地觸動著我了我:孩子本來是天上的小天使,是上帝特別送給天下母親做女人的禮物。每讀到這里心中就有一些情愫在蕩漾——體會著做nemo媽媽的甜蜜和幸福、回憶曾經(jīng)做孩子的童真和快樂、回憶和nemo一起親近小植物、小動物時的歡欣和好奇。這些感受凝在一起,讓我很難說出到底因為什么而感動,而喜悅,而舒暢,可確實就是能聽到自己的笑聲不斷,輕輕帶過的那種笑。
一直以來我希望用行走陪伴nemo成長,帶他去我們想去的地方,讓他用他的小眼睛去看世界,用小耳朵聆聽美好的旋律,用身體去感受行走中的美好,快樂,甚至挫折痛苦,然后我和他的爸爸陪著他成長,希望nemo會在自己擁有的經(jīng)歷中,成長。成為一個擁有獨立人格,敢作敢當敢勇敢大nemo。
孩子,請你慢慢來……作為教師的我,對于孩子的教育,也請我慢慢來……最真最美最動人的情感往往孕育于樸實。
孩子你慢慢來母親節(jié)讀后感篇四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臺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的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扎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慢慢來,慢慢來。”
這是我從這位耐心、內(nèi)心充滿這愛的母親筆下看到的一段文字,透過這段話,我看到了一個溫馨幸福的小家庭??吹搅艘粋€快樂的、可愛的健康成長著的孩子。冬日暖陽,這是一本真正懂得愛的作家才能寫出這樣溫暖的文字。
在龍應臺的眼中,慢與愛是教育孩子唯一主題,從孩子出生開始,龍應臺的生活就算圍繞孩子而旋轉,洗澡、喂飯、認識這個世界。在安安八個月的時候,不會說話的安安總是努力地咿咿呀呀與媽媽進行交流,那語言只有用心的人才能懂得;在每一次去幼兒園的路上,總會出現(xiàn)很忙碌的兩個人,媽媽擔任起導游的角色,給安安介紹這個世界,安安是新來的,對媽媽漏掉的東西,安安就指出來,提醒媽媽。
媽媽每晚都會給安安讀故事,但從來不讀暴力血腥的故事,因為媽媽認為“在他往后的歲月里,他會見到無數(shù)的人間丑惡事,沒必要從兩歲開始就知道人與人之間的復雜關系,人的快樂童年是何其短暫,何其珍貴”。
《孩子,你慢慢來》記錄下了一個母親所經(jīng)歷的每一絲喜悅和惆悵,現(xiàn)在很多父母親總是會問自己“我們到底要如何來教育我們的孩子”,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永遠上不完的補習班,寫不完的試卷,但是,其實這些都不是孩子真正想要的。
親愛的爸爸媽媽,請多點耐心,多給點時間,像龍應臺一樣,愿從容的等待,在孩子的身旁陪伴他靜靜地成長;親愛的爸爸媽媽,請學會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去看看世界吧,你們也都是從孩子長大的,當年也是否想過,要是我是爸爸媽媽,我會怎樣對待自己的孩子。把成年人那一套自以為是丟地遠遠的吧,用心去陪伴自己的孩子,和他們一起長大吧,再一次感受童年的快樂與純真。
孩子你慢慢來母親節(jié)讀后感篇五
我覺得這本書挺適合我來讀的,我家孩子剛兩歲,我覺得他太調(diào)皮了,在學校,我覺得學生們又太笨了,連這么簡單的東西都不會。于是假期里,我決定不管再忙也要把這本書讀完,就當是教育孩子的參考。
龍應臺是個聰明的媽媽,她的孩子們是幸運的,她也是幸運的,在孩子的問題上選擇了這樣一個理智的做法,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孩子你慢慢來》,是的,慢一點,我們可以感受上天給我們安排的是多么豐盛的禮物。更真切地感受愛,我們才會生出更多溫柔的情懷,更多的愛。
所有的育兒書都告訴我們,在孩子的成長中出現(xiàn)了這樣那樣讓你無奈的事必須控制自己的情緒,但在面對孩子時,所有的定力似乎都要打個折扣。我們?nèi)滩蛔∫米约旱暮⒆尤ズ蛣e人家的`孩子進行對比,認為他樣樣都不應該落后,我們希望他有出乎意料的進步,卻不能容忍他有任何形式意義上的退步。
是的,我們在潛意識里把自己對生活的期許都加在了孩子身上,希望他強大,希望他優(yōu)秀,希望他不要惹麻煩。卻忘記了,他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一切進步與成就都有發(fā)生的時間和規(guī)律。看過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深刻地感悟到應當學會寬容與等待,慢慢地,等待那些生命的必然的到來,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長,這需要溫柔的堅持。是的,我們不要做強人,就讓我們恢復溫柔的本性,讓生命恢復它本來的美麗面目。
《孩子,你慢慢來》所包藏的母愛,除了一個母親能用心感受到,還有任何一個愛媽媽的孩子都能挖掘。我覺得不管是從媽媽的角度還是一個教師,這本書都值得我們?nèi)ラ喿x。
孩子你慢慢來母親節(jié)讀后感篇六
龍應臺老師的名字早有聽說,卻遲遲未看她的書,記得同事和我聊起過,她告訴我,龍應臺是一位了不起的作家,也是一位很好的母親,看龍應臺老師的書,會很有收獲。但沒有看過,我沒有感覺,直到這個暑假,我從手機上下載了龍應臺老師的《目送》和《孩子你慢慢來》電子版書,由于手機不離手,讀起來方便,于是讓我以電子書的方式與龍應臺的文字相遇。
《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里的龍應臺是一位母親,作為母親的龍應臺和作為一個獨立的人的龍應臺有著豐富、激烈的內(nèi)心沖突,她在書中說:"誰能告訴我做女人和做個人之間怎么平衡?我愛極了做母親,只要把孩子的頭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覺得幸福??墒俏乙彩莻€需要極大的內(nèi)在空間的個人——女性主義者,如果你不曾體驗過生養(yǎng)的喜悅和痛苦,你究竟能告訴我些什么呢?”而正是通過對這一沖突的訴說,表現(xiàn)出她內(nèi)心深處的母愛。但這本書不是傳統(tǒng)母愛的歌頌,是對生命的實景寫生,我認為只有真正懂得愛的作家才寫得出這樣的生活散文。
這本書以《蝴蝶結》作為序,描述了她看著一位五歲的孩子為自己包扎一束花,因為花枝太多,而孩子的手太小,草繩又長,小人又偏偏想打一個蝴蝶結,反反復復打不起來,阿婆的著急,我的耐心等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坐在石階上,耐心等候孩子扎蝴蝶結的母親的畫面,這是一個多么有耐心的母親,無論外界如何紛亂,我只愿做一個愿意等孩子慢慢來的媽媽,是多么的恬靜,溫暖。
就是這樣一個女人,當她成為了一位母親,當她感受溫柔的小生命時,當她陪伴這個小生命慢慢長大時,她深深體會到了作為母親的幸福;從孩子認識“?!保B)開始,媽媽就逐步帶著他認識了宇宙,認識生活的世界。世界之大,許多事情孩子都在探索,從牙牙學語中到“龍”帶給孩子的想象,從認識黑人到認識自己的身體等等,媽媽都陪在身邊,一同感受著孩子的點滴成長,感受著作為母親陪伴孩子成長的幸福。
作為母親,她是用心的,在給孩子讀故事書時,不想讓孩子接觸血腥的場面,不想讓這些文字帶給孩子不好的影響,為此把一些不利于孩子成長的書束之高閣;作為母親,她是精心的,為孩子選幼稚園,不想讓一些不好的教育影響孩子的個性成長,跑遍了臺灣的很多幼兒園;作為母親,她是有耐心的,當孩子犯錯誤時,她會耐心聽孩子講,與孩子一起分析利害關系,并給孩子適當?shù)膽徒洌尯⒆用靼走@樣一個故事:原野上有一群乳牛,成天悠閑自在地吃草,好像整片天空、整片草原都屬于它們,一直到有一天,一只小牛想闖得更遠,碰到了一條細得幾乎看不見的線那是界線,線上充了電,小牛觸了電,嚇了一跳,停下腳來原來這世界上有去不得的地方,做不得的事情,告訴了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是有底線的,有些線是不能觸碰的道理。
整本書,透露出一位母親的萬般柔情,讓我們感受到了作為一位母親的責任,作為一位母親的萬般之愛,作為一位母親陪伴孩子成長中體會到的點點滴滴幸福。世界是紛繁復雜的,世界是浮躁的,我們只有靜下心來,靜待孩子的成長,與孩子一同感受成長中的快樂,孩子你慢慢來。
孩子你慢慢來母親節(jié)讀后感篇七
《孩子你慢慢來》是龍應臺寫的一本記錄她的兩個小孩成長的散文。這是一口氣讀完的書,這本書完完全全是從一個女性的感受,一個媽媽的視角寫的,給人溫暖、光輝的感覺。
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業(yè),經(jīng)營著自己愛的家庭,養(yǎng)育著自己疼愛的孩子,這種圓滿已經(jīng)幾近夢幻了。如今一個龍應臺給我們看了她的生活,給我們展示了她的思想,對生活,對人生,也對孩子。慢慢來的或許不僅僅是孩子,或者說我們還都是孩子。慢慢來,因為享受和品位都是需要時間的。
這是孩子的成長手記,也是極好的啟蒙日志。溫情的教孩子看這個世界,鼓勵自由和理性的思考,用安靜、潛移默化的方式教育孩子“像一株小樹一樣正直”。平?,嵥榈木渥?,也因為有愛而動人。長長的成長之路,要慢慢的讓孩子吸收豐富的營養(yǎng),培養(yǎng)他們珍貴的品質——善良、同情、誠實、優(yōu)雅和責任,收獲友誼和愛。
孩子對于女人究竟意味著什么,那漫長的孕育之苦,隨著一個小生命的出現(xiàn)化成無限的甜蜜和喜悅。小小的身體將帶著女人的烙印,延續(xù)著她的情感,他們彼此陪伴,以全新的心情體驗生的痛楚和喜悅。她覺得那個生命是完全屬于自己的,是自己跨越生死迎接到的寶貝,他將是她的全部。我曾見過剛生完孩子的母親慵懶從容的神情,那個時刻是女人一生中真正最美的時候,因為她體驗過生死,經(jīng)歷過抗掙,她贏得了新的生命,她擁有她的寶貝,她散發(fā)著無限溫柔。
“世上只有兩種人,好人和壞人。喜歡孩子的都是好人,不喜歡孩子的都是壞人?!?BR> 孩子你慢慢來母親節(jié)讀后感篇八
我愛讀書,卻不甚讀教育理論的書,枯燥的字眼很難讓我靜下心來。手指在幾本書脊上徘徊,最終抽出《孩子你慢慢來》?!昂⒆幽懵齺怼边@幾個字尤其入眼,這個求快求精的時代還能有這樣一隅安靜的角落??這幾個字那么的包容,又極具魔力,吸引著我讀下去。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臺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漂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扎好,用他五歲的手指?!?BR> 這是《孩子你慢慢來》中序篇《蝴蝶結》中的一段文字。龍應臺的文字,如水般柔情,又如火般溫情;其中帶著女性細膩的美與善,又有令人傾慕的大智。只這樣一行字就足以讓我陷于其中。于是,我一有時間就打開書本,完完全全投入于閱讀中。沒有音樂清茶相伴,就是那么簡簡單單地閱讀,樸素真實的文字沁入心脾。
看《孩子你慢慢來》,心中有這樣一些情愫在蕩漾——一個媽媽的甜蜜和幸福、回憶做一個孩子的童真和成長的快樂。這些感受凝在一起,讓人很難說出到底因為什么而感動,而喜悅,而舒暢,可確實就是能感覺到在笑,那種嘴角輕輕揚起的笑。對,看這本書時心情一直如輕風般緩緩流動,沒有太大的起伏波動。讀的時候總是自然而然的想起自己當媽媽的情景,想起小人兒成長的溫馨片段。
在整本書里很多溫情的片段,帶給人暖暖的感覺。
孩子你慢慢來母親節(jié)讀后感篇九
倆年前好友強烈推薦,今日才將它讀完,好在,一飲而盡。
要試著蹲下來與孩子保持同一視角,相互尊重,一起成長。
全文盡顯溫情,唯一一處劃線之處:
雖然這問題離我還很遠,但原先就有考慮過,像我這樣一個如此貪圖享樂的女性主義者怕是不能扮演好母親的角色吧?但還是很喜歡萌萌的'小baby。
母愛是天性,理想是熱愛,之間的度還是可以把握的。對于龍應臺先生,華安和華飛入睡后即是她的個人寫作時間。
書中對于老大老二的問題值得借鑒考慮,分享給了即將要有二胎的姐姐。
哈哈哈一定會再讀哦~
孩子你慢慢來母親節(jié)讀后感篇十
學校里給每位老師發(fā)了本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起初放著一直沒看,后來看了一篇之后,就忍不住地繼續(xù)讀下去,不知不覺中就看完了,躺在沙發(fā)上看著書,嘴角禁不住一次次上揚。這樣美好的感情,這樣溫柔的成長,讓我心亦變得如斯溫柔。
龍應臺是個聰明的媽媽,她的孩子們是幸運的,她也是幸運的,在孩子的問題上選擇了這樣一個理智的做法?!逗⒆幽懵齺怼?,是的,慢一點,我們可以感受上天給我們安排的是多么豐盛的禮物。更真切地感受愛,我們才會生出更多溫柔的情懷,更多的愛。
所有的育兒書都告訴我們,在孩子的成長中出現(xiàn)了這樣那樣讓你無奈的事必須控制自己的情緒,但在面對孩子時,所有的定力似乎都要打個折扣。我們?nèi)滩蛔∫米约旱暮⒆尤ズ蛣e人家的孩子進行對比,認為他樣樣都不應該落后,我們希望他有出乎意料的進步,卻不能容忍他有任何形式意義上的退步。
是的,我們在潛意識里把自己對生活的期許都加在了孩子身上,希望他強大,希望他優(yōu)秀,希望他不要惹麻煩。卻忘記了,他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一切進步與成就都有發(fā)生的時間和規(guī)律??催^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深刻地感悟到應當學會寬容與等待,慢慢地,等待那些生命的必然的到來,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長,這需要溫柔的堅持。是的,我們不要做強人,就讓我們恢復溫柔的本性,讓生命恢復它本來的美麗面目。
想起龍應臺《孩子,你慢慢來》中的卷首語:“我在石階上坐下來,看著這個五歲的小男孩,還在很努力地打那個蝴蝶結:繩子穿來穿去,剛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開來,于是重新再來;小小的手慎重地捏著細細的草繩。淡水的街頭,陽光斜照著窄巷里這間零亂的花鋪。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這個孩子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扎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BR> 龍應臺看著那個五歲的孩子,用草繩打個蝴蝶結,她愿用一生的時間去等,等他五歲的手指把這個蝴蝶結扎好。捫心自問,我有她那樣用一生去等的耐心與勇氣嗎?看著自己漸已長大的兒子,我越來越覺得做母親是一門學問,一門很偉大很深奧的學問,遠遠難于做一位老師的角色!有時候很茫然,有時候很疑惑,有時候又沾沾自喜??粗鴮W習上不優(yōu)秀的兒子,缺忽略了他身上很多的閃光點:他陽光,他自信,他對未來充滿自信,也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他待人處事從容文雅,他生活上不用你操心,還會倒過來勸解你、安慰你,他堅持自己的愛好,在音樂上有天賦、肯努力……呵呵,一個健康的孩子,我為什么僅僅因為他不適應應試教育而責備他?給自己一個信念:做像龍應臺一樣的母親!只想對兒子說,人生的路很長,你美好的人生剛剛開啟,讓我們慢慢地、美美地、堅強地一起走!
孩子你慢慢來母親節(jié)讀后感篇十一
龍應臺的書一直是我喜歡的,理由是什么,沒有……可能是因為她的筆法,也可能是她的書真的很吸引人,或者很難說。
可是,當我閉上眼睛的時候,書中那一幕幕的場景即刻呈現(xiàn)在我眼前,八個月大的華安,和父母一起旅游,爸爸第一次教華安用英語說bird,華安第一次認識各種各樣的車車,華安第一次認識龍……許許多多的第一次,作者用一種仿佛似跟你說話的語氣,和一個個小故事,描述了一個叫華安的中外混血兒的成長記。
書,其實很薄,內(nèi)容很簡單,可是,當看到如此簡單的文字,在我面前流淌時,我卻感覺到了滿滿的愛,一種無處不在的淡,卻又異常香厚的母愛。時間沒有讓這愛停留,反而使她越來越濃厚。
我想凡是有孩子的媽媽或者爸爸,都會感嘆一個小生命的成長,從像熱水瓶大小的它,慢慢的長大,高大到可以為他的父母遮陽擋雨;從第一次會爬會走,到最后穩(wěn)健的攙扶著他年邁的父母走路;從第一次開口叫媽媽,到后來站在臺上流利的用各國語言演講;從第一次自己拿筷子吃飯,到最后,站在媽媽曾經(jīng)最愛的廚房里做飯……曾經(jīng)的第一次,到后來的無數(shù)次,曾經(jīng)的手把手,到后來他帶著曾經(jīng)那個年輕的你,走過一段又一段屬于他的.人生。
是的,孩子,的確需要慢慢來,慢慢的長大,慢慢的成為那個我們所想的他,或者他希望的人生??粗谝淮温南敌瑤?,小小的手指慢慢的穿過那兩根比他的小手粗不了多少的帶子,看著他那個小小的慢慢的動作,還真擔心他會做不好,但是心理的那種成就感,可能要遠遠的超于他本人。
孩子,需要我們用一種慢慢的心去陪伴,陪伴他的成長,陪伴他所有的慢慢來……當時間一點點慢下來,我們靜靜的和孩子一起,用慢慢的等待,等他長大的那刻。
孩子你慢慢來母親節(jié)讀后感篇十二
龍應臺的大名早有聽說,最近的關注源于朋友圈里看到的她在大學的演講,主旨大約是講和“人文素養(yǎng)”有關,尤其是作為一個政客應具有一定的“人文素養(yǎng)”,她也倡導每個人都應該多讀點“文哲史”方面的書;另一篇是她在北大的演講,也談中國夢,再次提到了管仲的“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并希望下一代的中國人不再有恐懼,而享有充分的自由。
作為一個獨立學者和“馬政府”的前文化部長,我有理由相信龍應臺顯然是一個具有較高人文素養(yǎng)和獨立精神、自由思想的人,也因此帶有鮮明的現(xiàn)實批判主義的文化人。讀到龍應臺,第一本便是她的《孩子你慢慢來》,讓我大跌眼睛,這是一個霸氣的,有強烈批判主義的作者嗎?就像書的扉頁所介紹的那樣:“作為華人世界的一支筆,龍應臺的文章有著萬丈豪情,然而《孩子你慢慢來》卻令人驚嘆,她的文字也可以有款款深情”。這本書是龍應臺從一個母親的角度,用娓娓道來,飽含深情的文字,展現(xiàn)出了她內(nèi)心深處的仁愛,也再次讓我覺得不管一個外表再強悍的女漢子,作為母親,她也唯有柔軟。
這本書并不厚,或許是因為我尚沒有孩子的緣故,卻讀得比較慢,我需要用心去感悟每一篇零碎文字背后所表達出來的含義以及用力去想象那種畫面感,如嬰兒般的呀呀學語到蹣跚學步,再到書中的小人物,小故事以及嬰兒般的思想,我都得用力去揣測,去想象。讀此書我似乎也有種在努力回憶自己小時候的樣子,從小多由奶奶帶大,母親也并非如龍應臺那般有文化,或因為兒時記憶斷線的緣故,我已記不起什么蝴蝶結,也想不起多少兒時的故事,還有什么洋娃娃,但這已不重要,因為我依然健康快樂的長大,依然具有獨立人格,依然愛知求真,善良本真。
每個人的童年都有每個人的故事,龍應臺筆下的安德烈是幸福的,他可以從小接觸到三四種語言,可以聽一個有文化的媽媽講各種故事,可以打小就能用平等的心態(tài)和媽媽對話。但想必在安德烈的心里,這個媽媽既聰明嚴厲,又有一個母親柔情般的呵護,我也相信包括自己父母在內(nèi)的每位家長也都盡自己所能,把自己認為最好的給了我們。
作為一個獨立的文化人,柔情背后依然免不了龍應臺對社會,家庭的思考,關于婚姻她說到:“婚姻,和民主制度一樣,只是人類在諸多制度中權衡利弊不得已的抉擇;婚姻幸福的另一面無可避免的是個人自由意志的消減”。這些,她又如何對一個兩歲半的小孩去解釋?我最新的領悟是婚姻與家庭本無所謂完美,所謂完美或就是在分歧時,雙方能用一種平等的心態(tài)去溝通面對,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尋找共通點;婚姻家庭也就是在相互欣賞中讓彼此成長。如此生活的意義就是學會欣賞,懂得感恩,保持好奇,有所期待。
孩子你慢慢來母親節(jié)讀后感篇十三
前段時間讀了龍應臺坦率的近乎”痛楚“的《親愛的安德烈》后,又讀了令人驚嘆的《孩子你慢慢來》,其中的溫柔婉轉,仿佛微風吹過麥田。每一個字都是那樣的柔軟,美如畫卷。文中沒有跌宕的故事情節(jié),沒有峰回路轉的曲折,但有無數(shù)的忍俊不禁,無數(shù)的低回溫柔,如縷縷春風輕輕撫摸大地,如絲絲春雨滋潤干渴的心靈,觸動著作為一個母親心里最柔軟的那一個點。
生活中的自己也曾不停的鞭打自己的女兒:跑快些,再快些!學習中,每每女兒遇到難題,因為怕她落后,所以就盡力給她講解,幫助她解決,可幾年后的今天,我才發(fā)現(xiàn),我的幫助不但沒使女兒跑的更快,反而使女兒缺乏自主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一旦遇到難題就束手無策,如果當初能多對女兒說句:孩子,你慢慢來!媽媽相信你!也許通過她的努力,任何難題都會迎刃而解,而我卻沒有教會她方法,而是教給了她依賴……不免有些心痛。
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就讓他自己慢慢地去做,哪怕他慢點,再慢點,也千萬別替他去做。替孩子做他們能做的事,是對他的積極性的最大打擊,因為這樣會使他們失去實踐的機會,你老不放心,什么事都要插手,就等于告訴他:”你不行,我不相信你?!胺攀植拍芊判?
孩子你慢慢來母親節(jié)讀后感篇十四
對于做媽媽的我來說,文中這段話深深地震撼了我:孩子本來是天上的小天使,是上帝特別送給天下母親做女人的禮物。
在這本書中作者偏重于孩子能否在精神和思想上順其自然的不受傷害不被扭曲的成長,如:安安和彎腿的昂弟在搶一輛小卡車,昂弟搶贏了,把東西緊緊抱在懷里,死命抵抗敵人的攻擊。媽媽看見安安突然松了手,退后一步。
她正要安撫他,卻見這兩歲小娃兒端起兩只小手臂,做出獵人射擊的姿勢,對準昂弟,口里發(fā)出“碰碰”的槍聲,然后滿意地說:“死了!”媽媽覺得驚心動魄,只有她知道安安“殺人”的靈感來自哪里。孩子愛聽故事,媽媽給孩子講過《小紅帽》,他就是模仿故事中獵人的動作,有了“殺人”的動機。
媽媽為了不讓孩子看到某些童話里的殘酷和暴力,她用心去為兒子選擇,哪些書該讓兩歲的孩子讀?哪些不能讀?她看了《白雪公主》、《阿里巴巴四十大盜》后,就自言自語起來:我怎么能跟兩歲的孩子講這種故事?在他往后成長的歲月里,他會見到無數(shù)的人間丑惡事,沒有必要從兩歲就開始知道人與人之間的仇恨。
人的快樂童年何其短促,何其珍貴!她很謹慎地把這些有殘酷和暴力的書移到書架上最高一格,保證她的兒子即使搬來小椅子也夠不到的地方,把對孩子有益的書放到下一格讓孩子看。從她的言行中,我們能看到,母愛,讓她理性思考。
在我們現(xiàn)在的社會,看看我們的孩子,周末、暑假有補不完的課、上不完的興趣班,根本沒有時間自己休閑,根本沒有時間慢慢來。
每個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總以為給孩子的是最好的教育,但事實上呢?我們的孩子并不快樂,他們小小的年紀真的能接受這些額外的知識嗎?孩子宛如植物,生長有個體之別,有時令之分,我們現(xiàn)在做的就是現(xiàn)代版的“拔苗助長”。
曾經(jīng)我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幼兒園的孩子真的有必要學英語嗎?在我看來根本沒必要,有很多家長跟我交流過,孩子上了小學后經(jīng)常把英語和拼音混在一起,弄得孩子非常辛苦,其實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他自然而然的就會接受很多事情,不論是作為家長還是教師,我們都要謹記:教育不是賽跑,人生更不是,請多點耐心,給點時間,等待孩子的成長,教育是慢的藝術,教育孩子,請慢慢來。
孩子你慢慢來母親節(jié)讀后感篇十五
龍應臺是個聰明的媽媽,她的孩子們是幸運的,她也是幸運的,在孩子的問題上選擇了這樣一個理智的做法,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逗⒆幽懵齺怼?,是的,慢一點,我們可以感受上天給我們安排的是多么豐盛的禮物。更真切地感受愛,我們才會生出更多溫柔的情懷,更多的愛。
所有的育兒書都告訴我們,在孩子的成長中出現(xiàn)了這樣那樣讓你無奈的事必須控制自己的情緒,但在面對孩子時,所有的定力似乎都要打個折扣。我們?nèi)滩蛔∫米约旱暮⒆尤ズ蛣e人家的孩子進行對比,認為他樣樣都不應該落后,我們希望他有出乎意料的進步,卻不能容忍他有任何形式意義上的退步。
是的,我們在潛意識里把自己對生活的期許都加在了孩子身上,希望他強大,希望他優(yōu)秀,希望他不要惹麻煩。卻忘記了,他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一切進步與成就都有發(fā)生的時間和規(guī)律。看過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深刻地感悟到應當學會寬容與等待,慢慢地,等待那些生命的必然的到來,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長,這需要溫柔的堅持。是的,我們不要做強人,就讓我們恢復溫柔的本性,讓生命恢復它本來的美麗面目。
想起龍應臺《孩子,你慢慢來》中的卷首語:“我在石階上坐下來,看著這個五歲的小男孩,還在很努力地打那個蝴蝶結:繩子穿來穿去,剛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開來,于是重新再來;小小的手慎重地捏著細細的草繩。淡水的街頭,陽光斜照著窄巷里這間零亂的花鋪。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這個孩子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扎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龍應臺看著那個五歲的孩子,用草繩打個蝴蝶結,她愿用一生的時間去等,等他五歲的手指把這個蝴蝶結扎好。捫心自問,我有她那樣用一生去等的耐心與勇氣嗎?看著自己漸已長大的兒子,我越來越覺得做母親是一門學問,一門很偉大很深奧的學問,遠遠難于做一位老師的角色!有時候很茫然,有時候很疑惑,有時候又沾沾自喜??粗鴮W習上不優(yōu)秀的兒子,缺忽略了他身上很多的閃光點:他陽光,他自信,他對未來充滿自信,也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他待人處事從容文雅,他生活上不用你操心,還會倒過來勸解你、安慰你,他堅持自己的愛好,在音樂上有天賦、肯努力……呵呵,一個健康的孩子,我為什么僅僅因為他不適應應試教育而責備他?給自己一個信念:做像龍應臺一樣的母親!只想對兒子說,人生的路很長,你美好的人生剛剛開啟,讓我們慢慢地、美美地、堅強地一起走!
孩子你慢慢來母親節(jié)讀后感篇十六
這本書是大作家龍應臺記錄她的兩個孩子-華安和華飛的成長經(jīng)歷。
書中每一個小故事都能體現(xiàn)出一位母親對她的孩子們的尊重。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華安和一個同伴的盜竊行為。華安的同學弗瑞第進了一家超市,趁售貨員小姐不注意,藏了一包糖,就溜出這家超市,找到了華安,請他一起吃糖果。華安當然不問糖果是怎么來的,就與他一起分享了。超市的老板眼睜睜地看著這一切,等他“欣賞”完這一切后,第一時間把華安的母親找來。這位母親來后,并沒用罵他們倆是小偷,而是溫柔而嚴肅地問了弗瑞第當時的情況,并告訴他亂“拿”東西是不對的,從弗瑞第的口中還了解到華安是他的“共犯”。當然,這位母親也還是用同種語氣告訴了華安“共犯”是什么,并讓他寫檢討。
從這件事中,就可以感受到這位母親對孩子的尊重;假若她當時直接就罵那兩個孩子“小偷”,那么就不知道他們將來會不會因為這句話而去偷更大的東西了?對孩子的尊重真的很重要。
生活中,還有類似的事情。有一件事,發(fā)生在我小時候。那時,家里有一盒進口的巧克力,不但氣味很香,而且味道很甜。還小的我,覺得有好東西應該和別人分享,于是竟把它拿進廚房,切成一小塊一小塊,放在地上喂起螞蟻來了。晚上,我興沖沖把這件事告訴了媽媽。媽媽當時夸我了一句很有愛心,就忙著做家務了?,F(xiàn)在想想,媽媽真是太偉大了。我做了這樣一件大“好”事,媽媽不僅沒批評我還夸了我的獨立選擇和獨立做法,這比起一個一不小心弄臟了衣服上一個角就要被父母批評的孩子要幸福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