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學活動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它是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根據(jù)教學目標和內(nèi)容,結(jié)合教學方法和手段,編寫的一份詳細的教學計劃和指導材料。教案能夠幫助教師全面把握教學進度,合理安排教學內(nèi)容,提高教學效果。我們每次備課時都需要準備一份教案,這是我們教學工作中的基本要求。教案中的教學方法要多樣化,包括講授、示范、討論、實驗等多種形式。以下教案是按照教學大綱和教學要求編寫的,能夠幫助教師達到教學目標。
火燒云課文教案第二課時篇一
一、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披文入情。
1、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已經(jīng)了解了劉備三顧茅廬,誠心誠意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完成統(tǒng)一國家大業(yè)的故事,還深入地學習了“劉備一訪諸葛亮”。
2、你想進一步研究劉備嗎?研究什么?(略)要研究劉備,還涉及到他的弟弟張飛,那么,我們怎么來研究這兩個人物呢?讓學生說,通過閱讀,抓住人物言行、神態(tài)等來理解。
(二)自主選擇,合作探究。
1、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尋找自己的合作伙伴,研究自己感興趣的人物,深入學習課文,完成填表。(把表格發(fā)給學生。)。
一顧。
二顧。
三顧。
怎樣一個人劉備。
(言、行、神態(tài))。
問……又問……。
失望而回。
張飛。
(言、行、神態(tài))。
失望而回。
(1)如果對張飛感興趣,找出描寫張飛的言行的句子填入表格。
(2)如果對劉備感興趣,找出描寫劉備的言行、神態(tài)的句子填入表格。
在學生自學的過程中,教師巡回,了解學情。
2、研讀劉備、張飛的句子。(按學生回答的順序講)。
(1)研究劉備的同學交流。
按學生交流的情況分別投影,重點落實字詞,這些句子要具體講,認真讀,讀出感情。隨機板書:斥責張飛、下馬步行、階下恭候、趕緊謁見。
學生另外找出的有關(guān)劉備的句子,讓學生說說讀讀就可以了。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歸納劉備是個怎樣的人。
(2)研究張飛的同學交流。
用同樣的方法投影出示,讀讀議議,可以看出張飛是個怎樣的人?
(3)文章主要是寫劉備,但同時也把張飛寫進去了,這是否多余?分小小組討論。
然后交流。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點撥,這是一種反襯的寫法,隨機板書:反襯。
(4)對比朗讀,愿意朗讀張飛的讀出他的莽撞無禮,愿意朗讀劉備的讀出劉備的誠心誠意。
(三)課外延伸,激發(fā)興趣。
引導課外閱讀《三國演義》,尤其是這篇課文的有關(guān)章節(jié),以更好地理解課文,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火燒云課文教案第二課時篇二
教學要點:
圖文結(jié)合,進一步學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聽寫詞語(略)。
2、分別指名朗讀課文。
二、圖文結(jié)合,深入學文。
1、看圖上燕子的外形,學習第一段。
(1)指名讀第一段。
(2)課文通過哪幾方面來寫燕子的外形的?用了哪些詞語?
(羽毛--烏黑、光滑漂亮。翅膀--俊俏、輕快。尾巴--剪刀似的。)。
2、再看圖上畫的春天的景色,學習第二段。
(1)理解“陽春”的意思。
(2)自由讀,劃出描寫春天特色的.詞語。
(3)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來寫春天的景色的?
(4)課文用了哪些恰當?shù)谋扔鱽砻枋龃禾斓奶厣靠磮D體會比喻的意思。
(用“趕集似的”和“盛會”比喻春天萬物生長、百花爭艷的景象。)。
(5)熟讀第二段后試背誦。
3、看圖,觀察近似燕子活動的情況,學習第二段。
4、觀察圖中燕子休息的情況,學習第四段。
5、學生討論歸納中心,教師指正:贊美美麗的春天。春天使大地回春,萬物生長,百花爭艷;春天,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了;春天給人們帶來了生氣勃勃的景象,給人們帶來了生趣。
6、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作業(yè)。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二段。
火燒云課文教案第二課時篇三
教學目標:
1、學習2、3、4自然段,運用“單元提示”中的方法讀懂長句;背誦第4自然段。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教學過程:
1、學生默讀第二自然段,思考:第二自然段有幾句話,寫的是什么?(燕子從南方飛回來,為春天增添了許多生趣)。
2、我們先來學習第二句,齊讀。
(1)這句句子是句長句子,用學習提示中的方法,怎么學?
(2)說得很對,那么“黃綠眉眼”指的是什么?(再讀句子“黃綠眉眼”指的就是柳芽)。
(3)作者為什么把柳芽比作“黃綠眉眼”,為什么不就說嫩芽?
(柳樹睡了一冬天,發(fā)的芽就像睜開的眼睛)。
3、學習第三句句子。
(1)我們再來看看第三句寫什么?指名同學讀句子。
(2)要求學生用理解長句子的方法來理解。
(3)指名同學說說你是怎樣理解這一句長句子的。
師:什么形成了光彩奪目的春天?是怎樣形成的?其它詞語有什么作用?
(4)什么叫“趕集”?
師:去買的,還有賣的,都叫趕集--請說說趕集的情況,再想想趕集和春天的草、葉、花生長和開放有什么相似之處。
師:古人說:“紅杏枝頭春意鬧”,春天,萬花盛開,確實給人以熱鬧的感覺。
(5)齊讀第三句。
4、學習第四句。
這么熱鬧、美麗的春天,少了燕子可不行,請大家朗讀第四句。
(1)誰能簡單地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2)“增添”是什么意思,“生趣”是什么意思?
(3)師:同學們,畫家畫春天少不了燕子,詩人寫春天少不了燕子,歌唱家歌唱春天也少不了燕子,可以這樣說,少了燕子,春天會失去一半的美,下面讓我們以贊美的語氣來朗讀這一段。
二、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1、大家再讀第三自然段,從這一段話中你知道了什么?
(燕子飛行的情景,燕子飛得很快,很輕)。
2、你從哪些語句中看出來的?再讀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板書:斜、掠過、唧)。
4、你從中看出了什么?讀讀這個詞所在的句子,體會體會。
5、我們從“唧”這個字也可以看出什么?
6、還有哪些地方看出燕子飛得“輕快”?
7、大家把第三自然段朗讀一遍,看誰讀得讓人感覺到燕子飛得輕快,姿態(tài)優(yōu)美。(學生練讀)。
師:“小圓暈”是什么?想過嗎?
師:作者為什么不說“小圓圈”而說“小圓暈”“暈”是什么意思?想過嗎?
師:“暈”就是日光或者月光透過云層折射出來的七彩圈,你們見過日暈或者月暈嗎?那七彩的光圈可真美!在作者的眼里,燕子點水蕩起的一圈一圈的'波浪就像日暈、月暈。不但作者筆下的燕子美,就連這小圓圈也是美的!咱們再讀讀這一句,領(lǐng)略一下其中的美。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1、讀了第三自然段,我們知道燕子飛得很輕快,姿態(tài)很優(yōu)美。我們接著讀第四自然段,看看寫的是什么,誰讀懂了誰說。
2、指名說。(燕子落在電線上休息的樣子)。
3、讀懂了,哪些語句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讀讀、劃劃。
4、“這多么像一首正待演奏的曲譜啊!”“這”指的是什么?看看書上的插圖。
師:這是一個多么貼切而又生動的比喻!我們不能不佩服作者驚人的想象力!同學們想一想,這會是一首什么樣的正等著我們?nèi)パ葑嗟那V?(這一定是贊美春天,贊美小燕子的曲譜)。
6、學生齊讀第四自然段。
7、從課文中,我們進一步領(lǐng)略了燕子的美。這一自然段還有兩個詞用得特別傳神,不知有人注意沒有,請讀讀第二句。
8、這里的“痕”字用得好,為什么不用“條”?(因為電線遠,而且高,看不清楚,在藍天里只留下一絲痕跡)。
9、大家細細讀讀這一自然段,再自己細細體會。
10、看圖試背。
四、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五、作業(yè)。
作業(yè)本第5、7、8題。
火燒云課文教案第二課時篇四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nèi)的8個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課文內(nèi)容,弄懂布魯斯成功的原因,體會布魯斯屢敗屢戰(zhàn)不懈斗爭的精神。
二、教學重點。
三、四小節(jié)是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三、教學準備。
生字詞卡、幻燈片。
一、導入課文。
指名說說。
二、精讀課文。
(一)學習第一部分。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你讀懂了什么?(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布魯斯王子非常勇敢)面對敵人的.侵略,布魯斯王子能夠帶領(lǐng)軍隊英勇地抗擊,說明他非常地愛自己的國家。
誰來把這句話讀好?
指名讀。
齊讀第一小節(jié)。
2、自由讀第二自然段。
(1)過渡:布魯斯王子英勇地抗擊侵略軍結(jié)果怎么樣?他當時又有什么樣的想法?邊讀邊思考。
結(jié)果?指名表演唉聲嘆氣。(七戰(zhàn)七敗,負傷)板書:七戰(zhàn)七敗。
此時他有什么想法?(對戰(zhàn)爭失去了信心)板書:幾乎失信心。
理解幾乎。比較句子:(幻燈片)。
對這場戰(zhàn)爭,他失去了信心。
對這場戰(zhàn)爭,他幾乎失去了信心。
(2)指導朗讀第二自然段。
(二)學習第二部分。
1、默讀第三、四自然段。
2、王子七戰(zhàn)七敗,幾乎失去信心時,他又有何所見所感?請大家快速地讀讀課文第三、四小節(jié)。
哪些句子是描寫了王子的所見?
3、出示句子:一只蜘蛛正在結(jié)網(wǎng)。忽然,一陣大風吹來,絲斷了,網(wǎng)破了。蜘蛛重新扯起細絲再次結(jié)網(wǎng),又被風吹斷了。就這樣結(jié)了斷,斷了結(jié),一連結(jié)了七次,都沒有結(jié)成??芍┲氩⒉换倚?,照樣從頭干起,這一次它終于結(jié)成了一張網(wǎng)。
齊讀句子。
4、這段話是描寫蜘蛛結(jié)網(wǎng)的過程,讀了以后你此時的感受是什么嗎?
練習填空:
一陣大風吹來,絲,網(wǎng)()。蜘蛛()扯起細絲()結(jié)網(wǎng),()被風吹()。就這樣(),(),()次,都()結(jié)成??芍┲氩⒉唬ǎ?,照樣()。
這真是有志者事竟成?。?BR> 你們以前有沒有讀過、聽過有關(guān)這方面的名人名言?能說給同學們聽嗎?
送佳句:教師出示有關(guān)名人名言,齊讀,進一步領(lǐng)會課文的主題思想:有志者事竟成。
最困難之時,就是離成功不遠之日。
失敗乃成功之母。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6、指導朗讀第四自然段。
7、過渡:看到了這一切布魯斯王子――感動極了。
哪兒看出他感動極了?(猛地跳起來、喊道)他當時會怎么想的?
是啊,他太激動了,讓我們也來激動地喊一回。(我也要干第八次)。
(三)學習第三部分。
1、過渡:他四處奔走,招集打散的軍隊時,準備進行第八次戰(zhàn)爭,此時他會遇到什么困難?自由讀課文,思考。
小小組之間討論,指名交流。
是啊,面對七戰(zhàn)七敗的結(jié)果,士兵們也幾乎失去了信心,布魯斯王子怎樣才能動員士兵參加第八次抵抗?小組討論,指名交流。
2、布魯斯王的第八次抵抗――成功了。板書:八次戰(zhàn)斗終獲成功。
3、齊讀、讀出贊美之情。
三、小結(jié):
(1)布魯斯王子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就是因為他在困難面前沒有完全失去信心,只要有一絲一毫的啟示或鼓舞,都還有重新振作起來的可能。
(2)朗讀課文。
板書:
七戰(zhàn)七敗。
幾乎失信心。
受到啟發(fā)。
下定決心。
八次戰(zhàn)斗。
終獲成功。
有志者事竟成。
火燒云課文教案第二課時篇五
1.聽寫詞語。
寧靜器官汪汪危險海參。
攻擊反推力迅速后退鋼鐵。
2.導入新課。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和同學們的課后復習,相信大家對這篇課文已經(jīng)比較熟悉了。這節(jié)課,我們將走進這篇課文,用心感受海底世界。
1.學習第1自然段,思考第1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明確:用設問開頭,引起讀者的興趣,點明這篇課文要講的是大海深處的情況。
2.學習第2~6自然段,思考問題。
(1)第2自然段第一句話有什么作用?
明確:這一句話是全段的中心句,用對比的手法襯托出海底的寧靜。
(2)第3自然段排比句的運用旨在說明什么?
明確:這句話說明了海底有各種聲音。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用水中聽音器就能聽到各種聲音,而這些聲音說明海底世界的生機勃勃、景色奇異。
(3)第4自然段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明確:“有一種魚身體像梭子,每小時能游幾十千米,攻擊其他動物的時候,比普通的火車還快?!边@里運用了打比方、作比較的說明方法。
(4)第5自然段最后一句話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有什么好處?
明確:這個句子運用了列數(shù)字的說明方法,使海藻的形象具體可感。
3.學習第7自然段,思考第7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確:這一段對全文進行了總結(jié),總述海底世界的美麗、富饒。
小結(jié):這篇課文用生動、準確、具體的語言介紹了海底世界的動物、植物和礦產(chǎn)資源,從中我們知道了:海大,浩瀚無邊;海深,深不可測;海里的寶藏,無窮無盡。海底有動物、植物,也有礦物,是人類的資源倉庫。
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火燒云課文教案第二課時篇六
一、教學理念:
1、創(chuàng)設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探索自主探究的開放的課堂模式。
2、以語言材料為載體,以課文為“例子”,培養(yǎng)學生研究性學習,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讓每位學生樂學、善學。
二、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深入了解課文內(nèi)容,分清文章的詳略,讀懂重點句子。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聽說讀寫”的能力,能以人物的言談舉止為突破口,研究劉備等人物形象,體會劉備的誠心誠意。
3、情感目標——學習劉備的誠心誠意、禮賢下士的品質(zhì)。
4、發(fā)展性目標——學會學習(自讀自悟)、學會合作(研討交流)、學會做人(尊重他人以誠待人)、學會做事(持之以恒堅持不懈)。
三、教學重點:
抓住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的特點。
四、教學難點:
理解劉備的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
火燒云課文教案第二課時篇七
1、初步學會抓住重點詞句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閱讀方法。
2、學會13生字;理解19個新詞語。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感受山村孩子勤勞樸實的美好品德。
教學重點:學習“抓住重點詞句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閱讀方法,感情朗讀。
教學難點:找出課文的重點詞句,全面理解課文重點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和語言特點。
投影片課文錄音。
第一課時。
一、猜謎導入。
1、小小一個兜,寶物全入口,常常背在肩,既非衣兜也非褲兜,你猜它是什么兜?
2、揭題,學習“篼”字。
3、《背篼》這篇課文主要寫什么呢?讓學生帶著問題聽課文錄音,邊聽邊思考。
二、整體感知。
1、指導學生用課題擴充法來歸納課文主要內(nèi)容。
(什么時候)(誰)(用“背篼”干什么)。
2、按三項要求自學課文。
3、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字詞。(基礎較差)。
(2)提出難讀、難寫、不理解的字詞。
字音重點:梢、攢、漬、背、盛。
字形重點:篼、撩、揩。
檢查詞義:蜿蜒依依送別積攢田埂。
(3)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說說讀后的感受。(這是一個怎樣的孩子?)板書:勤勞。
4、學習“學習提示”。
(1)投影出示:我們在學習課文時要抓住重點詞句,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
(2)找出課文重點句。
三、作業(yè);抄寫生字詞語。
一、圍繞重點句,學習課文第1-4自然段。
1、讀課文重點句,導入:這個勤勞的孩子回來了。自由讀,你看到了怎樣的情景?同桌互說。
2、句子比較,體會感情。(投影出示)。
(1)山風吹著他蓬亂的頭發(fā)。
山風梳理著他蓬亂的頭發(fā)。
(2)小溪發(fā)出輕輕的流淌聲。
小溪對他說著悄悄話。
(3)鳥兒在樹枝上叫著。
鳥兒依依送別,約他明天再來。
比一比,體會表達的方法和情感有什么不同。
3、指導朗讀第2、3自然段。理解“炊煙裊裊”。
4、如果你是孩子的媽媽,看到這樣的情景,你會怎么想?
5、聽到媽媽的呼喚,孩子怎么做了?默讀第4自然段,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動詞很多:.拐、繞、走、跨、走、走)。
6、感情朗讀,小結(jié)。
二、圍繞重點句,學習課文5——7自然段。
1、導入:山里的孩子已回到了家,我們看到的是怎樣的情景?
2、朗讀5——7自然段,談談讀后的感受。
3、山里的孩子多么勤勞,多么懂事。他不但幫助家里打柴,還采集藥材,積攢學費,同時不忘愛護鄰家小弟弟。你有什么話對他說?有感情地朗讀重點句。
4、理解重點句:背篼里裝的是什么?
比較句子:
背篼里盛著滿滿的柴火。
背篼里盛著一個勤勞的童年。
這兩句話有什么關(guān)聯(lián)?作者用第2句話來贊揚這個孩子,好在哪里?(前一句寫了作者看到的事實,是“一次”,是平實的記敘;后一句寫了作者的聯(lián)想,是“許多次”,是“習以為?!钡?,是指整個童年辛勤地背柴火,點出背篼里柴火的象征意義。)。
5、小結(jié):山里的孩子,利用課余的時間,去打柴、采藥材,他是多么勤勞啊!
三、朗讀全文。
1、自由讀。
2、四人小組交流。
3、個別交流(評議)。
4、集體讀。
四、回顧學習過程與方法,小結(jié)寫作順序。(課文按山里的孩子歸來的順序,先寫大山的孩子,背著柴火回來;再寫大山的孩子回到自家的小院里;最后作者贊揚了大山孩子的勤勞童年。)。
五、作業(yè)。
完成《作業(yè)本》第2、5、6題。
1、交流:勤勞、孝順、愛學習、愛他人。
2、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集體交流疑難點。
3、聽寫詞語。
二、自讀課文,欣賞語句。劃下優(yōu)美詞句,試背。指名背誦部分語句。
三、背誦全文。
1、自由背誦。
2、同桌互背。
3、指名背。
4、課本劇表演。
5、集體背誦。
四、城市里的孩子與這些山村里的孩子有什么不同?
1、仿寫練習:
哦,山里的孩子,背篼里盛著一個勤勞的童年。
哦,城里的孩子,
2、學了這篇課文后,你希望自己有一個怎樣的童年?圍繞上面的重點句,寫一段話。
五、作業(yè)。
1、有感情地背誦全文。
2、完成《作業(yè)本》第3、4、7題。
教學后記。
為了深入理解課文,啟發(fā)學生想象課文第5-8節(jié)所描寫的情景,然后用動作、語言表演出來,學生興趣較濃,效果較好。
火燒云課文教案第二課時篇八
……。
師:“慌”是什么意思?
生1:緊張。
【感謝您瀏覽本網(wǎng)!請在站內(nèi)輸入課題關(guān)鍵字搜索更多資料!本站(本網(wǎng))網(wǎng)址是】。
生2:害怕。
師:哪里可以看出他們緊張害怕?
生1:有的哭,有的喊,還有的跑去找大人。
師:他們可能會喊些什么?
生1:救命?。【让。?BR> 生2:快來人哪!有人掉進大水缸里啦!
師:你能讀出他們的緊張害怕來嗎?
生1:讀,(語速太慢)。
師:一點都不緊張不害怕嘛。
生2:讀。(很到位)。
師:沒錯,這就是慌的樣子。
再點名讀。
齊讀。
……。
生1:讀“司馬光沒有慌,他搬起一塊大石頭,使勁砸那口缸?!?BR> 師:你這塊石頭不夠大,砸不破水缸。
生1:讀。
師:換了塊大石頭,但沒有用力砸。
生1:讀。
師:對了,這才是課文中寫到的司馬光。誰再來試試?
點名讀,齊讀。
【感謝您瀏覽本網(wǎng)!請在站內(nèi)輸入課題關(guān)鍵字搜索更多資料!本站(本網(wǎng))網(wǎng)址是】。
/xdjy/blogg/user1/ygyyp/archives//。
火燒云課文教案第二課時篇九
老舍先生的《林海》一文,可謂是我們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經(jīng)典之作。我們在一次次親歷學習的過程中,總有一種“讀你千遍也不厭的感覺”。而今,當我和我的學生用新課程的理念去詮釋“她”的美味時,更有一種說不出的“親切與舒服”感。所以,筆者嘗試在語文閱讀課后續(xù)用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形式引領(lǐng)學生再一次走進這一片“林?!保欢盟纳耥?,并結(jié)合現(xiàn)實進一步感受老舍先生筆下這一片綠的“真諦”。
1、充分挖掘潛藏在教材的內(nèi)在信息,使課堂學習的信息轉(zhuǎn)化為新的互動資源,使學生能動地學習,自主地選擇學習內(nèi)容,并開展自由合作、雙向交流、集體討論、書寫體會。
2、通過“游覽、觀賞、贊嘆、聯(lián)想”等方式對文本的知識進行再造與重構(gòu),使原有的的文本內(nèi)容得以更加豐滿,引導學生對語文課程內(nèi)涵的進一步把握,多元解讀內(nèi)容的價值取向,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3、結(jié)合網(wǎng)絡資源,對教材進行創(chuàng)新和開發(fā),使教材內(nèi)容持續(xù)生成和轉(zhuǎn)化,不斷生成豐富生成新的學習內(nèi)容,深層次地激發(fā)學生參與讀寫實踐的興趣,掌握實踐的方法,培養(yǎng)讀、思、寫的習慣,進一步提高語文素養(yǎng),提升人文精神。
4、努力營造一種開放的學習氛圍,拓展語文學習空間,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語文學習與讀寫活動結(jié)為一體,做到課內(nèi)外延伸,學科間融合。
六年級學生。
學生:
2、收集有關(guān)大興安嶺的資料。
3、制作大興安嶺的風景幻燈片。
4、準備抒情的音樂。
老師:
1、準備大興安嶺的錄相。
2、有關(guān)的大興安嶺水與火的圖片及資料。
游覽、訪問、訪談、朗誦、練筆等。
2課時。
一、活動導入,激發(fā)興趣。
生:交流。
(估計學生會提出去大興安嶺游玩或參觀)。
1、師:老師非常高興能聽到同學們那么多心靈要求,這也是對知識永不滿足的追求。接下來老師就滿足大家的要求,帶大家去興安嶺走一走,看一看,聽一聽,說一說。當然,你可以和你的小伙伴結(jié)伴而“行”,也可以單獨而“行”,還可以邀上老師作“向?qū)А薄?BR> (播放無聲錄象)。
生:觀錄象,自由交流。
2、師:這次林海之游你總該滿意了吧!
生:發(fā)表意見。
(估計學生有不少意見:如錄相的效果、音樂較差,沒有作解說等。)。
師:那怎樣能使我們的林海之行有特色,有情趣呢?
生:交流。(配樂、加解說詞等)。
3、師:那我們就自由組合成小小旅游團,先為這林海之旅配上自己喜歡的音樂,并在團內(nèi)選出一位“導游小姐”為我們作介紹,當然別忘了給自己的旅游團取個響亮的名字。趕快行動吧!
(重播錄象)。
生:自由組成團隊,活動。
師:巡回檢查,鼓勵。
4、師:先請——旅游團出發(fā),其他團隊成員可以隨游,也可以隨團作采訪。
生:各小組爭先介紹游況。
5、師:看來我們的林海之旅真是受益多多呀!我們得評一評最導游和最佳記者。
生:小組評選。
(練筆說明:課后,整理串寫導游詞。)。
1、師:欣賞了林海的旖旎風光后,對林海你一定更添了一份敬意和崇敬吧!
生:集體交流。
2、師:是呀,走一回林海就會有一份新的真切感受???,我們的老舍先生不也有同感嗎?讓我們一起傾聽老舍先生及那些到過林海的名人大家對林海這一片土地的心聲吧!
生:分小組即興朗誦《林海》片段及有關(guān)大興安嶺的詩歌、散文。
3、師:聽了他們對林海的真情表白,你或許也詩意盎然,心頭涌動了吧?
生:自由表達、暢談。
4、師:聽了我們一位位小小詩人、小作家的精彩誦讀,老師更想高歌一曲。來,我們一起唱起來吧!
(師生合唱《在那高高的山嶺上》)。
(說明:這里安排詩歌創(chuàng)作的環(huán)節(jié)。)。
三、賞林海,悟林海。
1、師:欣賞了同學們深情并茂的誦讀,享受了激情昂揚的林海之歌,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已經(jīng)不是林海單一的美,而是一種廣闊的美,長久的美,立體的美,永恒的美。
看,我們的同學也把這片綠,這種美留在了心底。有請課外采風組成員上臺演示他們的林海之作。
生:電腦操作演示文稿、圖片。
(其他成員觀賞、交流)。
2、師:張張精美的圖片更驗證了大興安嶺的“萬古長青”、“千山一碧”的內(nèi)涵,同時更使我們懂得了什么是“美得并不空洞”的含義。真的,她的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相信大家更愿意傾聽她的一個個美麗的傳說。
(音樂:丹頂鶴的故事)。
(說明:這里安排一個給圖片配文的環(huán)節(jié)。)。
四、說林海,道林海。
1、師:掌聲歡迎“故事大王”上臺。
生:介紹大興安嶺的由來、傳說。
2、師:對于林海,你也收集到不少資料吧!
生:向全班介紹興安嶺的特產(chǎn)、礦產(chǎn)、面積、林木等。
3、師:此時此刻,你的心中一定又有新的、不同的感受了吧?一句話、一個詞、一個字都可以表達。
生:同學自由上黑板書寫。
4、師:我們把這份情、這份愛一起分享!
(生讀自己的內(nèi)容)。
(說明:這是一個根據(jù)資料編寫解說詞的環(huán)節(jié)。)。
1、師:同學們,從你們的身上,老師仿佛感到了那片林海正在勃勃生長,變的越來越蒼翠,越來越綿延。可是,就在17年的五月,大興安嶺卻遭遇著一場空前的災難。
師出示文字:
一九八七年五月六日,大興安嶺發(fā)生特大火災。大火造成的災難及損失都是空前的。在這場持續(xù)二十七晝夜的大火中,一百零一萬公頃(其中有林面積七十萬公頃)地面慘遭火劫,八十五萬立方米木場存材被燒,六萬多人無家可歸,他們的房屋被夷為平地,從塔河到古蓮的幾百公里鐵路沿線被大火洗劫一空,二千四百八十八臺各種設備,總長一千三百四十米的六十七座橋梁,四百八十三公里的通訊線路,二百八十四公里長的輸電變電線路,三百二十五萬公斤糧食,六十一點四萬平方米房屋,一百九十三人的生命,在一場大火中灰飛煙滅。受災群眾一萬零八百零七戶,五萬六千零九十二人,受傷二百二十六人。
大興安嶺森林資源的十九分之一從地球上永遠消失。這場大火改變了大興安嶺森林面積居中國之首的歷史地位,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毀林面積最大,傷亡最多,損失最為慘重的一次特大災難。
(師出示火災圖片)。
2、師:同學們,大興安嶺僅遭此劫嗎?
生:自由交流有關(guān)森林亂砍、生態(tài)破壞、嫩江水災等資料。
3、師:同學們你的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一幅幅怎樣的畫面?
生:交流。
4、師:當我們看到這樣的畫面時你的心情會是怎樣?
生:交流。
生:集體研討。
也許此刻你的心里有許多的想法,許多的建議,能告訴大家嗎?
生:自由獻計獻策。(寫公益廣告、給環(huán)保局長寫信、寫體會等)。
7、師:那我們就在課后把你的想法付諸行動吧?
(說明:這是一個多元性寫作的環(huán)節(jié)??梢愿鶕?jù)學生自己的愛好、特點自由發(fā)揮寫作的才能。如:寫公益廣告、給環(huán)保局長寫信、寫體會。)。
六、總結(jié)活動,升華活動主題。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欣賞了美麗的林海風光,又一起回顧了大興安嶺水與火的災難,相信我們再一次看到“林海”、看到“大興安嶺”這些文字時,已經(jīng)不是以前的那種感受了!
是呀,一道美麗的風景是親切與舒服的,可是就在人們的不經(jīng)意間卻變得可怕、悲哀,但愿我們能看到永恒的美麗、永恒的親切、永恒的舒服!
火燒云課文教案第二課時篇十
1.讀中體會翠鳥的外形特點和活動特點,感悟作者孕育在字里行間的真摯感情,并從中受到感染。
2.體會用詞的準確、生動;能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以下詞語:鮮艷、繡滿、疾飛、銳利、小巧玲瓏、注視、陡峭。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1~3自然段。
學習課文1、3自然段了解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特點。
一、情境導入,整體感知。
1.用最響亮的聲音說今天我們要學習哪篇課文?(板書:翠鳥)教師邊板書邊提示“翠”字的寫法。
2.讓我們悄悄地走進一片蘆葦?shù)?,去看看可愛的小翠鳥。
請大家閉上眼睛,聽,溪水還嘩嘩嘩地響著呢!溪邊長滿了茂密的蘆葦,蘆葦上停著一只小翠鳥……(師配樂朗瀆課文)。
3.放映圖像讓學生說說看到的小翠鳥是什么樣的。
綜合同學們的述說,請你們用一個詞來概括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特點。(教師結(jié)合學生發(fā)言板書:外形美麗活動敏捷)。
4.趕快讀書吧,課文中的小翠鳥更美。
初讀想象,我們從課文中提取了最重要的語言材料,知道了小翠鳥外形美麗,活動敏捷。但這只是最概括的印象,翠鳥的外形究竟怎么漂亮,它的活動是怎樣的敏捷,我們還需要到課文中去讀去體會。大家在讀書的過程中看看哪些字、詞、句子可以說明翠鳥的美麗和敏捷的特點。
(評點: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聽讀想象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捕捉課文最重要的語言信息——外形美麗,活動敏捷,培養(yǎng)了學生的概括能力。)。
二、朗讀體會,品讀詞句。
(一)分發(fā)讀書卡,選擇其中的一個特點,讀一讀相關(guān)的段落,并完成以下任務:
1.把最能突出特點的詞摘記下來。
2.找出最能突出特點的句子反復讀一讀,看能讀出什么。
3.把不理解的詞句或不懂的問題摘記在卡片上。
(二)學生選擇其中的任一段落,邊讀邊畫邊摘記。
(要求學生對不懂的問題互相請教,從中獲取信息。對仍不懂的問題可在全班交流時解決。)。
(評點:讓學生進行有選擇的學習,是新課程尊重學生學習需求的重要體現(xiàn)。一是自主選擇學習內(nèi)容,二是自主選擇學刁方法,三是自主選擇學習伙伴,四是自主進行學習交流,實現(xiàn)同伴互勘。)。
(三)交流品讀,體會特點。
學生選擇句子,反復地、有滋有味地進行練讀。
(評點: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捕捉最能證陽翠鳥外形莢和捕魚本領(lǐng)高的句子進行重點朗讀,由面到點,層層推進,讀得有層次。)。
2.用讀來展示翠鳥的美。
(1)學生讀出寫翠鳥外形美的句子,通過朗讀展示小翠鳥的美。
(3)學生依次說出每—部分的顏色,教師結(jié)合學生所說,屏幕分步顯示翠鳥每一部分的色彩,并結(jié)合理解橄欖色、繡滿、赤褐色、鮮艷等詞。
(4)再讀體會語言美。
閉上眼睛,再一次聽一聽寫羽毛的句子,看有什么新感受。
(教師繪聲繪色地讀)。
說說現(xiàn)在浮現(xiàn)在你們眼前的還是一只可愛的小鳥嗎?(是一個圍著花綠頭巾,穿著淺綠外衣、紅色襯衫的小姑娘了。)。
你們是從課文哪些語言材料獲得這一印象的?(圍巾、繡滿、外衣、襯衫)。
我不明白,作者為什么要賦予這只普通的小鳥這身打扮?(字里行間滲透著對翠鳥的喜愛)。
(5)背讀喜歡的句子。自由背讀后再分小組比賽背誦。
3.比一比,看一看,哪一只“翠鳥”捕魚本領(lǐng)高。
(1)讀出寫翠鳥捕魚的句子,評價哪一只“翠鳥”捕魚本領(lǐng)大。
(2)屏幕顯示句子:有時小魚剛剛隱約可見,翠烏就蹬開桅桿,像箭一樣飛過去……。
(3)學生交流提出的問題,并在交流中體會一系列用詞的準確、生動。
(4)再讀句子,背誦。
三、一起去看看小翠鳥的家。
1.以小記者的身份采訪小翠鳥的家在哪里。(結(jié)合理解“陡峭”一詞,體會“住處隱蔽”的特點)。
2.通過“愿望”“失望”“希望”三個詞語的比較運用,體會用詞的準確。
3.朗讀體會。
四、總結(jié)語。
這節(jié)課我們仔細學習研究了翠鳥,知道了翠鳥有美麗的外形,有敏捷的行動,連翠鳥住的地方我們都知道了。你們想想看,作者是怎么觀察的?(板書:細觀察)作者十分喜愛翠鳥,對它進行了長時間的仔細觀察,又注意了抓住特點寫具體的寫法,還注意運用富于變化的'表達方式。希望大家要認真學習這—寫法,并且養(yǎng)成認真觀察事物的好習慣。
火燒云課文教案第二課時篇十一
1、讀通課文。
2、讀準“攢”、“撩”、“揩”、“抿”等生字,理解“炊煙裊裊”、“田埂”等詞語,認清“蜿蜒”的字形。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1-4自然段,嘗試背誦有關(guān)段落。
4、初步感受山村孩子勤勞樸實的美好品德。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1-4自然段。
教學難點:感受文章的美和山里孩子的勤勞樸實美,抓住“美”來理解課文。
(2)揭題。
(板書:背篼)后理解。從字形上看,你認為背篼是什么做的?
(竹、藤、柳條等做成,可以背在背上運送東西的'篼。)見過背篼嗎?請同學板畫。
(3)齊讀課題。
(4)課題質(zhì)疑。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1)大聲讀課文,想辦法把文章讀通順、讀正確。能干的嘗試讀流利。
(2)反饋。
(選擇性朗讀,特別是課文第7自然段。)。
重點讀準“炊煙裊裊”、“揩去”、“積攢”。
機動板書:揩、攢、撩、蜿蜒等。
大家都很會讀書。你愿意更深入地了解課文嗎?我這里有配音樂的朗讀,還有圖,請你邊聽邊看,想象一下描繪的畫面。
(3)教師配音樂范讀,學生邊聽邊想象。
(4)談談聽后的感想。
美麗的夕陽下,這個勤勞的孩子回來了。
自由讀課文1-4自然段,說一說、找一找,你從哪里感受到了“美”?
隨機點撥(板書):晚霞美山風、小溪、鳥炊煙。
這里有這么一段話(出示小黑板):“山風吹著他蓬亂的頭發(fā),小溪發(fā)出輕輕的流淌聲,鳥兒在樹枝上叫著?!?BR> 誰來讀一讀?再請你自己讀讀第2自然段,兩者相比,你更喜歡哪一種?好好讀讀,體會一下或同桌交流一下,說說你喜歡的原因。(擬人手法表現(xiàn)歡快、喜愛之情。)。
反饋。個別說。你能用實踐來證明嗎?很會思考,一起來試試。齊讀。
a、大家都很善于發(fā)現(xiàn)美,這么美的畫面,你能用朗讀來表現(xiàn)嗎?自由讀——選擇自己讀得最好的交流——隨機指導。
b、一個人就這么有感情,四人小組的力量就更大了。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感情朗讀,根據(jù)實際情況確定朗讀方式,如:分角色讀、表演讀……鼓勵創(chuàng)新。
c、交流。
d、有感情地齊讀。取長補短,結(jié)合想象,配樂朗讀。
(1)、嘗試背誦。
(2)劃下你喜歡的句子,嘗試背誦。
(3)反饋。
(4)《作業(yè)本》第4、6題。
板書:
4、背篼(圖)。
生字晚霞美山風、小溪、鳥炊煙。
火燒云課文教案第二課時篇十二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第8課《火燒云》霞光照耀大地時,小孩子的臉變成()紅公雞變成()黑母雞變成()小白豬變成()老爺爺?shù)陌缀幼兂?),大地上的一切都變成了[板書:變]這是一幅多美麗的鄉(xiāng)村夕照圖呀!如果你此刻就站在霞光里,琿會對這神奇的畫面贊嘆不已。天上的火燒云會是什么樣子呢?本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
請同學們迅速瀏覽課文,從中找到描寫火燒云出現(xiàn)的句子。
[幻:天上的云從西邊一直到東邊,紅彤彤的,好像是天空著了火]。
讀中體會:哪些詞用得好,好在哪里?練讀體會。
(“一直”說明范圍廣,“燒”點題,天空一片紅艷,給人以動感)。
生議:1顏色多,還有哪些顏色?你能用一個詞來概括顏色的多。
2變化快,一會兒……一會兒……強調(diào)所有顏色都在變化。
相機板書:多、快。
[幻:火燒云顏色變化的圖案并敘述]。
大自然就是這么神奇,給人類創(chuàng)造了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邊續(xù)邊體會,想象火燒云的繽紛色彩。
過渡:火燒云在不停地變化。如果你仔細觀察,還會發(fā)現(xiàn)它好像有各種不同的姿態(tài)。
[一會兒,天空出現(xiàn)一匹馬,馬頭向南……那匹馬變模糊了]。
自學第四自然段,你讀懂了什么?
[生:形狀逼真、變化快、找出有關(guān)詞句,讀中體會]。
生看師標:默讀理解,各種符號的句子寫了什么?
(哪些句子寫出現(xiàn),哪些句子寫馬的形狀,哪些句子寫馬的變化)。
相同方法自學第五、六自然段,投影參考對照。
幻:依次出現(xiàn)了馬、狗、獅引讀。
一會兒,天空出現(xiàn)了(),什么樣子()怎樣變化。
忽然又來了(),什么樣子()怎樣變化()。
接著又來了(),什么樣子()怎樣變化()。
天上的火燒云只有這三種形狀嗎?你從哪兒知道的?(又像這個又像那個)根據(jù)你平時的觀察還會像什么?(……)你能照四、五、六段結(jié)構(gòu)想象天空此時的變化嗎?(同桌互議,個人說顏色、形狀合一說)。
用一個詞來概括火燒云形狀的多?板:多。
你們見過類似的火燒云是什么樣子的?
作者把火燒云描寫得這么生動,平時注意什么?
火燒云課文教案第二課時篇十三
1.了解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的特點,進而理解這些特點和翠鳥的捉魚本領(lǐng)有什么關(guān)系。初步知道翠鳥的這些特點,是為了適應生存環(huán)境而漸漸形成的。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通過和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課文中的一些詞語。
3.學習作者觀察的順序和抓住特點進行觀察的方法。
4.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1~3自然段。
1.抓住描寫翠鳥外形和活動特點的詞句,引導學生課文內(nèi)容。
2.學習作者的觀察順序和觀察方法。
3.學習理解詞語的方法。
弄清翠鳥的捉魚本領(lǐng)與它的外形關(guān)系。
3課時。
課文掛圖或幻燈片。翠鳥彩色拼圖。
一、指導預習。
(一)啟發(fā)談話:同學們見過翠鳥嗎?(出示掛圖,幻燈或標本)這種漂亮的水鳥就是翠鳥,又叫“叼魚郎”,在我國東部和南部許多地方都能見到。讀了這篇課文,你一定會愛上翠鳥的。
(二)讀讀課文,讀準字音,查,理解下面的詞語:鮮艷、疾飛、銳利、飼養(yǎng)、玲瓏。
(三)學生自學課文。
(四)檢查預習。
1.教師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學生讀詞語。
2.指名學生朗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一)默讀課文,看看課文有幾個自然段,想想每個自然段講的什么內(nèi)容。
全文共四個自然段。
第1自然段描述了翠鳥的外形。
第2自然段描述了翠鳥活動的特點。
第3自然段講述了翠鳥捕捉小魚的過程。
第4自然段告訴我們翠鳥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
(二)教師出示翠鳥拼圖的單個部分圖形,要求學生拼成翠鳥圖。
1.教師分別出示幾種顏色(翠鳥各部分的著色圖形),讓學生辨認。
紅色、橄欖色、翠綠色、淺綠色、赤褐色。
2.結(jié)合課文說說翠鳥各部分的顏色。
3.把幾種顏色圖拼成翠鳥圖。
一雙小爪子——紅色。
頭上的羽毛——橄欖色、翠綠色花紋。
背上的羽毛——淺綠色。
腹部的羽毛——赤褐色。
三、熟讀課文。
火燒云課文教案第二課時篇十四
通過品詞品句,細讀課文,理解作者是怎樣觀察描寫火燒云的,感受大自然的壯美。
(一)快速讀課文,想: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qū)懟馃频??(投影出示)?BR> 學生答后板書:上來了——變化著——下去了。
(二)學習第一段。
1、自讀,想:火燒云剛上來時,作者著重抓了什么景物來寫?
板:霞光。
2、問:天空的霞光使地面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用“——”畫句),指名讀有關(guān)句子。
3、學到這,你會有什么疑問?(地面的這些人、物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4、導讀:假如,當時,你也在場,你的心情會怎樣?
5、小結(jié):火燒云剛上來,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幅色彩絢麗的“鄉(xiāng)村夕照圖”。
6、過渡:這么耀眼的霞光,不光使地面鍍上了一層絢麗的色彩,連天上的云也變得更迷人了。
1、問:你想知道些什么?
2、自由讀,想:這段怎樣寫火燒云的變化?
3、討論交流,板書:顏色形狀。
4、學習顏色變化部分:
(1)邊看圖,邊畫句。(“-----”畫出寫火燒云顏色的句子)。
(3)問;火燒云顏色變化怎樣?(看圖)。
投影出示句子“這地方------半百合色”齊讀。
問:這句子說明火燒云的顏色怎樣?理解“半----半---”“梨黃”的構(gòu)詞法。
板書:多快。
(4)問:還有什么顏色?(看圖、補充)。
(5)說話練習:顏色這么多,這不是天空,分明是(調(diào)色盒)。
(6)問:可用一個什么詞來形容這么多、美的顏色?
(7)閉眼,聽讀,回憶,欣賞。
過渡:火燒云色彩如此繽紛,那它的形狀變化又怎樣?
5、學習形狀變化部分:
(2)重點學“馬”的一節(jié)。(投影出示)。
馬是怎樣的?
馬是怎樣變化的?
馬是怎樣消失的?
(3)參考“馬”的問法,一問一答。
(4)指導背誦。
(5)指名讀,品評,重點理解“那狗-------不見了”這句,寫得好在哪?
(6)談話:還可以想象成什么?
6、小結(jié):色彩如此斑斕,形狀變幻莫測的火燒云,簡直讓人看得樂此不憊。
過渡:可惜,火燒云很快就下去了。
1、讀后問:哪個詞寫出火燒云很快就下去了?
2、哪句寫出看火燒云真實的感受?
3、導讀,背誦。
1、作者按什么順序?qū)懟馃??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2、你覺得作者寫這火燒云美嗎?為什么能寫得這么美?
板書:大自然的美。
4火燒云。
上來了:霞光。
顏色:多。
變化著:快大自然的壯美。
形狀:奇。
下去了:恍恍惚惚。
一、分小組自讀課文,研討下面的問題。
火燒云的變化很多,主要表現(xiàn)在那兩方面?它們分別有哪些變化?
二、按課文原句填空,想一想所填詞語的作用,把自己思考的結(jié)果說給同學聽聽。
1.天上的云從西邊一直()東邊,紅通通的,好像是()。
2.這地方的火燒云(),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
三、摘錄課文中描寫火燒云顏色多,而且變化快的句子,邊抄邊想,作者為什么能把火燒云描寫得那樣生動具體,你從中學到了哪些觀察的方法?在小組中交流。
四、在作者的眼里火燒云是那么好看,那么有趣,你從中受到什么啟示。把自己的想法與同學交流,再簡要地寫下來?!驹u價指導】。
教學小結(jié):本節(jié)課的教學,通過品詞品句,細讀課文,特別是對幻燈片和錄象投影等多媒體的運用,更加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更好的理解作者是怎樣觀察描寫火燒云的,感受大自然的壯美。
火燒云課文教案第二課時篇十五
1、學會12個生字,理解21個詞語的意思。
2、初步學習抓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閱讀方法。
3、感受山村孩子勤勞樸實的美好形象。
初讀課文。
初步學習抓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閱讀方法。
一、揭示課題。
1、讀課題。什么是背篼呢?
2、讀第一和最后一個自然段,結(jié)合插圖說說背篼是什么?
為什么課文要用背篼做題目呢?
3、學寫“篼”字。
二、自學課文。
按五步學習法預習課文。
三、檢查自學。
1、同桌互查生字詞讀音。(抽查讀讀寫寫、組詞)。
提出不懂的`詞語全班討論。
2、把難寫的生字詞寫一分鐘??伎纪?。
3、指名輪讀課文、正音。
4、提出不懂的問題。
四、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回答課后第一題。(在書上做上記號)。
2、說說課文是按什么順序?qū)懙?
3、給課文分段并說說段意。
五、鞏固練習。
1、自由朗讀課文。
2、作業(yè)本1—3題。
火燒云課文教案第二課時篇十六
3、深刻理解山里孩子的淳樸和勤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同學們,你們和山里的孩子交過朋友嗎?他們都喜歡干些什么?
1、這節(jié)課,老師也和同學們一起來認識一位山里的孩子,你瞧,這他就向我們走來了----(多媒體出示、配樂朗誦第一小節(jié))。
2、找重點句。
這是一位怎樣的孩子呢?你從哪句話看出來的?(出示重點句)。
3、讀重點句,你會發(fā)現(xiàn)什么?
為什么說背篼里盛著一個勤勞的童年?
4、出示學習提示。
1、小組學習。
(1)輕聲讀課文。
(2)找一找文中哪些具體事例體現(xiàn)寫了山里孩子的勤勞。
(3)邊讀邊按順序用(1)(2)(3)......標出。
2、反饋。
(一)學習5、6、7小節(jié)。
1、學生說具體的體會到勤勞的事例,
2、找出課文內(nèi)容讀出來,并說出從哪個詞中體會到勤勞。
如沉甸甸、捧出山柿子。
3、在讀這一段,你還體會到了什么?
山里的孩子不僅勤勞還很淳樸。
是啊,這是一個多么勤勞淳樸的山娃!
4、學生說從采藥材中體會到。
理解積攢的意思便體會到了勤勞。
5、學生說7小節(jié)能體會,從汗水和泥漬中體會到。
(1)女生讀第7小節(jié)。
(2)說說撩、揩的意思。
(3)自讀這一節(jié),你讀出了什么?(抿著小嘴微笑,勞動不怕累)。
那么請你也抿著小嘴對老師笑一個,是啊,你們可真是勤奮的孩子。
(二)、學習第4小節(jié)。
1、學生說從這段體會到勤勞,讀出相關(guān)句子。
2、出示動詞填空。
3、請學生自己換著讀一讀,體會動詞的'準確性。
4、請學生小組研究讀,從中你能讀出什么(對路熟悉,路很遠)。
5、指名讀,看誰能讀出輕快,讀出熟悉的感覺。
6、齊讀。
山里的孩子就連這蜿蜒的山道都是如此的熟悉,真不愧為勤勞的孩子。
(三)、學習2、3小節(jié)。
1、學生說事例。
2、反問:為什么這里也能體會,我們怎么也看不出?
3、引導學生再讀課文,說出理由。
4、自讀這段,想想寫法上有什么特點?(體會擬人的寫法)。
5、出示句子比較。
讀句子說不同----讀出不同。
山風梳理著他蓬亂的頭發(fā)。
山風吹著他蓬亂的頭發(fā)。
6、小組合作學習。
小溪對他說著悄悄話。
小溪發(fā)出輕輕的流淌聲。
鳥兒在樹枝上叫著。
鳥兒。
依依送別,約他明天再來。
7、品讀句子。
自讀個別讀齊讀。
8、學習第3小節(jié)。
(1)學生說事例和理由。
(2)同桌一起讀句子發(fā)現(xiàn)疑問。
為什么說裊裊升起的炊煙是媽媽高高揚起的手臂?
(3)你能用動作把他表示出來嗎?(動作表演理解)。
(4)男生讀句,女生表演。
(三)學習第8小節(jié)。
是的,這是一個多么勤勞的山娃,使我們情不自禁的說道。
1、齊讀:哦,山里的孩子背篼里盛著一個勤勞的童年。
2、去掉哦字自讀最后一句,體會有何不同。
3、說說哦的含義。
4、在齊讀這一句。
1、認識了眼前這位山里的孩子,那自己跟他比一比,想對山里的孩子說些什么呢?
2、學生說體會。
3、朗讀詩。
老師也有很多話要對這位山里的孩子說。千言萬語匯成一首詩。
《山娃子》。
歸來了,山娃子。
帶著一身的汗水、泥漬,
帶著一路的雨露、晚霞,
歸來了。
大山是您童年的田地,
山風、小溪、鳥兒,是您親密的伙伴。
蜿蜒的山道,是您夢的小徑。
沉甸甸的背篼,
是您理想的翅膀。
哦,山娃子,
背篼里盛著一座大山。背篼里盛著一個勤勞的童年。
寫下要對山娃說的話。
火燒云課文教案第二課時篇十七
1.了解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特點,理解其特點與翠鳥的捉魚本領(lǐng)有什么關(guān)系,初步知道翠鳥的這些特點是為了適應生存環(huán)境而漸漸形成的。
2.學會本課14個生字和生字組成的新詞,理解掌握“鮮艷”、“疾飛”、“銳利”等詞語意思。讀懂反映翠鳥外形和活動特點的句子。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3.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順序和抓住特點進行觀察的方法。
抓住描寫翠鳥外形和活動特點的詞句,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作者的觀察順序和觀察方法。
針對本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怎樣理解詞語”,在本課教學時應力求落實此項目的訓練,在教學環(huán)節(jié)安排上要有意識地教給學生理解詞語的兩種方法: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教學時以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特點為線來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學時應注意啟發(fā)學生弄清翠鳥捉魚的本領(lǐng)和它的外形是有關(guān)系的。如翠鳥為什么能停在葦稈上“一動不動”注視著水面?那是因為它有一雙能“緊緊地抓住葦稈”的小爪;翠鳥為什么目光“銳利”?那是因為它有一雙“透亮靈活”的眼睛;翠鳥為什么在疾飛中能叼起小魚?與翠鳥長著一張“又尖又長”的嘴有直接關(guān)系。同時也要告訴學生,翠鳥的捉魚本領(lǐng)不只是因為身體某一部分有特點,而是由于它身體各部分整體發(fā)揮作用的結(jié)果。
一課時。
一、指導學生預習課文,查字典理解詞語。
1.初讀課文,介紹翠鳥的生長環(huán)境。
(1)翠鳥又叫“叼魚郎”,在我國東部和南部許多地方都能見到。
(2)查字典理解詞語“鮮艷、疾飛、銳利”。
2.讓學生找出不理解的字詞句,教師重點指導查字典,學習生字,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翠鳥》教案3》。
(1)讀課文有關(guān)句段,找出生字的詞語和句子,指導查字典理解字義。
(2)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詞語。同時告訴學生這是理解詞語的第一種方法:讀一讀,查一查(查字典)。
(3)找出詞語所在的句子,讀一讀,加深理解。指導學法:聯(lián)系句子理解詞語。
二、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
1.自讀課文,劃分自然段。
2.按自然段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三、作業(yè)。
熟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火燒云課文教案第二課時篇一
一、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披文入情。
1、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已經(jīng)了解了劉備三顧茅廬,誠心誠意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完成統(tǒng)一國家大業(yè)的故事,還深入地學習了“劉備一訪諸葛亮”。
2、你想進一步研究劉備嗎?研究什么?(略)要研究劉備,還涉及到他的弟弟張飛,那么,我們怎么來研究這兩個人物呢?讓學生說,通過閱讀,抓住人物言行、神態(tài)等來理解。
(二)自主選擇,合作探究。
1、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尋找自己的合作伙伴,研究自己感興趣的人物,深入學習課文,完成填表。(把表格發(fā)給學生。)。
一顧。
二顧。
三顧。
怎樣一個人劉備。
(言、行、神態(tài))。
問……又問……。
失望而回。
張飛。
(言、行、神態(tài))。
失望而回。
(1)如果對張飛感興趣,找出描寫張飛的言行的句子填入表格。
(2)如果對劉備感興趣,找出描寫劉備的言行、神態(tài)的句子填入表格。
在學生自學的過程中,教師巡回,了解學情。
2、研讀劉備、張飛的句子。(按學生回答的順序講)。
(1)研究劉備的同學交流。
按學生交流的情況分別投影,重點落實字詞,這些句子要具體講,認真讀,讀出感情。隨機板書:斥責張飛、下馬步行、階下恭候、趕緊謁見。
學生另外找出的有關(guān)劉備的句子,讓學生說說讀讀就可以了。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歸納劉備是個怎樣的人。
(2)研究張飛的同學交流。
用同樣的方法投影出示,讀讀議議,可以看出張飛是個怎樣的人?
(3)文章主要是寫劉備,但同時也把張飛寫進去了,這是否多余?分小小組討論。
然后交流。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點撥,這是一種反襯的寫法,隨機板書:反襯。
(4)對比朗讀,愿意朗讀張飛的讀出他的莽撞無禮,愿意朗讀劉備的讀出劉備的誠心誠意。
(三)課外延伸,激發(fā)興趣。
引導課外閱讀《三國演義》,尤其是這篇課文的有關(guān)章節(jié),以更好地理解課文,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火燒云課文教案第二課時篇二
教學要點:
圖文結(jié)合,進一步學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聽寫詞語(略)。
2、分別指名朗讀課文。
二、圖文結(jié)合,深入學文。
1、看圖上燕子的外形,學習第一段。
(1)指名讀第一段。
(2)課文通過哪幾方面來寫燕子的外形的?用了哪些詞語?
(羽毛--烏黑、光滑漂亮。翅膀--俊俏、輕快。尾巴--剪刀似的。)。
2、再看圖上畫的春天的景色,學習第二段。
(1)理解“陽春”的意思。
(2)自由讀,劃出描寫春天特色的.詞語。
(3)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來寫春天的景色的?
(4)課文用了哪些恰當?shù)谋扔鱽砻枋龃禾斓奶厣靠磮D體會比喻的意思。
(用“趕集似的”和“盛會”比喻春天萬物生長、百花爭艷的景象。)。
(5)熟讀第二段后試背誦。
3、看圖,觀察近似燕子活動的情況,學習第二段。
4、觀察圖中燕子休息的情況,學習第四段。
5、學生討論歸納中心,教師指正:贊美美麗的春天。春天使大地回春,萬物生長,百花爭艷;春天,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了;春天給人們帶來了生氣勃勃的景象,給人們帶來了生趣。
6、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作業(yè)。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二段。
火燒云課文教案第二課時篇三
教學目標:
1、學習2、3、4自然段,運用“單元提示”中的方法讀懂長句;背誦第4自然段。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教學過程:
1、學生默讀第二自然段,思考:第二自然段有幾句話,寫的是什么?(燕子從南方飛回來,為春天增添了許多生趣)。
2、我們先來學習第二句,齊讀。
(1)這句句子是句長句子,用學習提示中的方法,怎么學?
(2)說得很對,那么“黃綠眉眼”指的是什么?(再讀句子“黃綠眉眼”指的就是柳芽)。
(3)作者為什么把柳芽比作“黃綠眉眼”,為什么不就說嫩芽?
(柳樹睡了一冬天,發(fā)的芽就像睜開的眼睛)。
3、學習第三句句子。
(1)我們再來看看第三句寫什么?指名同學讀句子。
(2)要求學生用理解長句子的方法來理解。
(3)指名同學說說你是怎樣理解這一句長句子的。
師:什么形成了光彩奪目的春天?是怎樣形成的?其它詞語有什么作用?
(4)什么叫“趕集”?
師:去買的,還有賣的,都叫趕集--請說說趕集的情況,再想想趕集和春天的草、葉、花生長和開放有什么相似之處。
師:古人說:“紅杏枝頭春意鬧”,春天,萬花盛開,確實給人以熱鬧的感覺。
(5)齊讀第三句。
4、學習第四句。
這么熱鬧、美麗的春天,少了燕子可不行,請大家朗讀第四句。
(1)誰能簡單地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2)“增添”是什么意思,“生趣”是什么意思?
(3)師:同學們,畫家畫春天少不了燕子,詩人寫春天少不了燕子,歌唱家歌唱春天也少不了燕子,可以這樣說,少了燕子,春天會失去一半的美,下面讓我們以贊美的語氣來朗讀這一段。
二、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1、大家再讀第三自然段,從這一段話中你知道了什么?
(燕子飛行的情景,燕子飛得很快,很輕)。
2、你從哪些語句中看出來的?再讀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板書:斜、掠過、唧)。
4、你從中看出了什么?讀讀這個詞所在的句子,體會體會。
5、我們從“唧”這個字也可以看出什么?
6、還有哪些地方看出燕子飛得“輕快”?
7、大家把第三自然段朗讀一遍,看誰讀得讓人感覺到燕子飛得輕快,姿態(tài)優(yōu)美。(學生練讀)。
師:“小圓暈”是什么?想過嗎?
師:作者為什么不說“小圓圈”而說“小圓暈”“暈”是什么意思?想過嗎?
師:“暈”就是日光或者月光透過云層折射出來的七彩圈,你們見過日暈或者月暈嗎?那七彩的光圈可真美!在作者的眼里,燕子點水蕩起的一圈一圈的'波浪就像日暈、月暈。不但作者筆下的燕子美,就連這小圓圈也是美的!咱們再讀讀這一句,領(lǐng)略一下其中的美。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1、讀了第三自然段,我們知道燕子飛得很輕快,姿態(tài)很優(yōu)美。我們接著讀第四自然段,看看寫的是什么,誰讀懂了誰說。
2、指名說。(燕子落在電線上休息的樣子)。
3、讀懂了,哪些語句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讀讀、劃劃。
4、“這多么像一首正待演奏的曲譜啊!”“這”指的是什么?看看書上的插圖。
師:這是一個多么貼切而又生動的比喻!我們不能不佩服作者驚人的想象力!同學們想一想,這會是一首什么樣的正等著我們?nèi)パ葑嗟那V?(這一定是贊美春天,贊美小燕子的曲譜)。
6、學生齊讀第四自然段。
7、從課文中,我們進一步領(lǐng)略了燕子的美。這一自然段還有兩個詞用得特別傳神,不知有人注意沒有,請讀讀第二句。
8、這里的“痕”字用得好,為什么不用“條”?(因為電線遠,而且高,看不清楚,在藍天里只留下一絲痕跡)。
9、大家細細讀讀這一自然段,再自己細細體會。
10、看圖試背。
四、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五、作業(yè)。
作業(yè)本第5、7、8題。
火燒云課文教案第二課時篇四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nèi)的8個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課文內(nèi)容,弄懂布魯斯成功的原因,體會布魯斯屢敗屢戰(zhàn)不懈斗爭的精神。
二、教學重點。
三、四小節(jié)是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三、教學準備。
生字詞卡、幻燈片。
一、導入課文。
指名說說。
二、精讀課文。
(一)學習第一部分。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你讀懂了什么?(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布魯斯王子非常勇敢)面對敵人的.侵略,布魯斯王子能夠帶領(lǐng)軍隊英勇地抗擊,說明他非常地愛自己的國家。
誰來把這句話讀好?
指名讀。
齊讀第一小節(jié)。
2、自由讀第二自然段。
(1)過渡:布魯斯王子英勇地抗擊侵略軍結(jié)果怎么樣?他當時又有什么樣的想法?邊讀邊思考。
結(jié)果?指名表演唉聲嘆氣。(七戰(zhàn)七敗,負傷)板書:七戰(zhàn)七敗。
此時他有什么想法?(對戰(zhàn)爭失去了信心)板書:幾乎失信心。
理解幾乎。比較句子:(幻燈片)。
對這場戰(zhàn)爭,他失去了信心。
對這場戰(zhàn)爭,他幾乎失去了信心。
(2)指導朗讀第二自然段。
(二)學習第二部分。
1、默讀第三、四自然段。
2、王子七戰(zhàn)七敗,幾乎失去信心時,他又有何所見所感?請大家快速地讀讀課文第三、四小節(jié)。
哪些句子是描寫了王子的所見?
3、出示句子:一只蜘蛛正在結(jié)網(wǎng)。忽然,一陣大風吹來,絲斷了,網(wǎng)破了。蜘蛛重新扯起細絲再次結(jié)網(wǎng),又被風吹斷了。就這樣結(jié)了斷,斷了結(jié),一連結(jié)了七次,都沒有結(jié)成??芍┲氩⒉换倚?,照樣從頭干起,這一次它終于結(jié)成了一張網(wǎng)。
齊讀句子。
4、這段話是描寫蜘蛛結(jié)網(wǎng)的過程,讀了以后你此時的感受是什么嗎?
練習填空:
一陣大風吹來,絲,網(wǎng)()。蜘蛛()扯起細絲()結(jié)網(wǎng),()被風吹()。就這樣(),(),()次,都()結(jié)成??芍┲氩⒉唬ǎ?,照樣()。
這真是有志者事竟成?。?BR> 你們以前有沒有讀過、聽過有關(guān)這方面的名人名言?能說給同學們聽嗎?
送佳句:教師出示有關(guān)名人名言,齊讀,進一步領(lǐng)會課文的主題思想:有志者事竟成。
最困難之時,就是離成功不遠之日。
失敗乃成功之母。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6、指導朗讀第四自然段。
7、過渡:看到了這一切布魯斯王子――感動極了。
哪兒看出他感動極了?(猛地跳起來、喊道)他當時會怎么想的?
是啊,他太激動了,讓我們也來激動地喊一回。(我也要干第八次)。
(三)學習第三部分。
1、過渡:他四處奔走,招集打散的軍隊時,準備進行第八次戰(zhàn)爭,此時他會遇到什么困難?自由讀課文,思考。
小小組之間討論,指名交流。
是啊,面對七戰(zhàn)七敗的結(jié)果,士兵們也幾乎失去了信心,布魯斯王子怎樣才能動員士兵參加第八次抵抗?小組討論,指名交流。
2、布魯斯王的第八次抵抗――成功了。板書:八次戰(zhàn)斗終獲成功。
3、齊讀、讀出贊美之情。
三、小結(jié):
(1)布魯斯王子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就是因為他在困難面前沒有完全失去信心,只要有一絲一毫的啟示或鼓舞,都還有重新振作起來的可能。
(2)朗讀課文。
板書:
七戰(zhàn)七敗。
幾乎失信心。
受到啟發(fā)。
下定決心。
八次戰(zhàn)斗。
終獲成功。
有志者事竟成。
火燒云課文教案第二課時篇五
1.聽寫詞語。
寧靜器官汪汪危險海參。
攻擊反推力迅速后退鋼鐵。
2.導入新課。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和同學們的課后復習,相信大家對這篇課文已經(jīng)比較熟悉了。這節(jié)課,我們將走進這篇課文,用心感受海底世界。
1.學習第1自然段,思考第1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明確:用設問開頭,引起讀者的興趣,點明這篇課文要講的是大海深處的情況。
2.學習第2~6自然段,思考問題。
(1)第2自然段第一句話有什么作用?
明確:這一句話是全段的中心句,用對比的手法襯托出海底的寧靜。
(2)第3自然段排比句的運用旨在說明什么?
明確:這句話說明了海底有各種聲音。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用水中聽音器就能聽到各種聲音,而這些聲音說明海底世界的生機勃勃、景色奇異。
(3)第4自然段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明確:“有一種魚身體像梭子,每小時能游幾十千米,攻擊其他動物的時候,比普通的火車還快?!边@里運用了打比方、作比較的說明方法。
(4)第5自然段最后一句話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有什么好處?
明確:這個句子運用了列數(shù)字的說明方法,使海藻的形象具體可感。
3.學習第7自然段,思考第7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確:這一段對全文進行了總結(jié),總述海底世界的美麗、富饒。
小結(jié):這篇課文用生動、準確、具體的語言介紹了海底世界的動物、植物和礦產(chǎn)資源,從中我們知道了:海大,浩瀚無邊;海深,深不可測;海里的寶藏,無窮無盡。海底有動物、植物,也有礦物,是人類的資源倉庫。
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火燒云課文教案第二課時篇六
一、教學理念:
1、創(chuàng)設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探索自主探究的開放的課堂模式。
2、以語言材料為載體,以課文為“例子”,培養(yǎng)學生研究性學習,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讓每位學生樂學、善學。
二、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深入了解課文內(nèi)容,分清文章的詳略,讀懂重點句子。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聽說讀寫”的能力,能以人物的言談舉止為突破口,研究劉備等人物形象,體會劉備的誠心誠意。
3、情感目標——學習劉備的誠心誠意、禮賢下士的品質(zhì)。
4、發(fā)展性目標——學會學習(自讀自悟)、學會合作(研討交流)、學會做人(尊重他人以誠待人)、學會做事(持之以恒堅持不懈)。
三、教學重點:
抓住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的特點。
四、教學難點:
理解劉備的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
火燒云課文教案第二課時篇七
1、初步學會抓住重點詞句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閱讀方法。
2、學會13生字;理解19個新詞語。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感受山村孩子勤勞樸實的美好品德。
教學重點:學習“抓住重點詞句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閱讀方法,感情朗讀。
教學難點:找出課文的重點詞句,全面理解課文重點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和語言特點。
投影片課文錄音。
第一課時。
一、猜謎導入。
1、小小一個兜,寶物全入口,常常背在肩,既非衣兜也非褲兜,你猜它是什么兜?
2、揭題,學習“篼”字。
3、《背篼》這篇課文主要寫什么呢?讓學生帶著問題聽課文錄音,邊聽邊思考。
二、整體感知。
1、指導學生用課題擴充法來歸納課文主要內(nèi)容。
(什么時候)(誰)(用“背篼”干什么)。
2、按三項要求自學課文。
3、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字詞。(基礎較差)。
(2)提出難讀、難寫、不理解的字詞。
字音重點:梢、攢、漬、背、盛。
字形重點:篼、撩、揩。
檢查詞義:蜿蜒依依送別積攢田埂。
(3)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說說讀后的感受。(這是一個怎樣的孩子?)板書:勤勞。
4、學習“學習提示”。
(1)投影出示:我們在學習課文時要抓住重點詞句,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
(2)找出課文重點句。
三、作業(yè);抄寫生字詞語。
一、圍繞重點句,學習課文第1-4自然段。
1、讀課文重點句,導入:這個勤勞的孩子回來了。自由讀,你看到了怎樣的情景?同桌互說。
2、句子比較,體會感情。(投影出示)。
(1)山風吹著他蓬亂的頭發(fā)。
山風梳理著他蓬亂的頭發(fā)。
(2)小溪發(fā)出輕輕的流淌聲。
小溪對他說著悄悄話。
(3)鳥兒在樹枝上叫著。
鳥兒依依送別,約他明天再來。
比一比,體會表達的方法和情感有什么不同。
3、指導朗讀第2、3自然段。理解“炊煙裊裊”。
4、如果你是孩子的媽媽,看到這樣的情景,你會怎么想?
5、聽到媽媽的呼喚,孩子怎么做了?默讀第4自然段,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動詞很多:.拐、繞、走、跨、走、走)。
6、感情朗讀,小結(jié)。
二、圍繞重點句,學習課文5——7自然段。
1、導入:山里的孩子已回到了家,我們看到的是怎樣的情景?
2、朗讀5——7自然段,談談讀后的感受。
3、山里的孩子多么勤勞,多么懂事。他不但幫助家里打柴,還采集藥材,積攢學費,同時不忘愛護鄰家小弟弟。你有什么話對他說?有感情地朗讀重點句。
4、理解重點句:背篼里裝的是什么?
比較句子:
背篼里盛著滿滿的柴火。
背篼里盛著一個勤勞的童年。
這兩句話有什么關(guān)聯(lián)?作者用第2句話來贊揚這個孩子,好在哪里?(前一句寫了作者看到的事實,是“一次”,是平實的記敘;后一句寫了作者的聯(lián)想,是“許多次”,是“習以為?!钡?,是指整個童年辛勤地背柴火,點出背篼里柴火的象征意義。)。
5、小結(jié):山里的孩子,利用課余的時間,去打柴、采藥材,他是多么勤勞啊!
三、朗讀全文。
1、自由讀。
2、四人小組交流。
3、個別交流(評議)。
4、集體讀。
四、回顧學習過程與方法,小結(jié)寫作順序。(課文按山里的孩子歸來的順序,先寫大山的孩子,背著柴火回來;再寫大山的孩子回到自家的小院里;最后作者贊揚了大山孩子的勤勞童年。)。
五、作業(yè)。
完成《作業(yè)本》第2、5、6題。
1、交流:勤勞、孝順、愛學習、愛他人。
2、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集體交流疑難點。
3、聽寫詞語。
二、自讀課文,欣賞語句。劃下優(yōu)美詞句,試背。指名背誦部分語句。
三、背誦全文。
1、自由背誦。
2、同桌互背。
3、指名背。
4、課本劇表演。
5、集體背誦。
四、城市里的孩子與這些山村里的孩子有什么不同?
1、仿寫練習:
哦,山里的孩子,背篼里盛著一個勤勞的童年。
哦,城里的孩子,
2、學了這篇課文后,你希望自己有一個怎樣的童年?圍繞上面的重點句,寫一段話。
五、作業(yè)。
1、有感情地背誦全文。
2、完成《作業(yè)本》第3、4、7題。
教學后記。
為了深入理解課文,啟發(fā)學生想象課文第5-8節(jié)所描寫的情景,然后用動作、語言表演出來,學生興趣較濃,效果較好。
火燒云課文教案第二課時篇八
……。
師:“慌”是什么意思?
生1:緊張。
【感謝您瀏覽本網(wǎng)!請在站內(nèi)輸入課題關(guān)鍵字搜索更多資料!本站(本網(wǎng))網(wǎng)址是】。
生2:害怕。
師:哪里可以看出他們緊張害怕?
生1:有的哭,有的喊,還有的跑去找大人。
師:他們可能會喊些什么?
生1:救命?。【让。?BR> 生2:快來人哪!有人掉進大水缸里啦!
師:你能讀出他們的緊張害怕來嗎?
生1:讀,(語速太慢)。
師:一點都不緊張不害怕嘛。
生2:讀。(很到位)。
師:沒錯,這就是慌的樣子。
再點名讀。
齊讀。
……。
生1:讀“司馬光沒有慌,他搬起一塊大石頭,使勁砸那口缸?!?BR> 師:你這塊石頭不夠大,砸不破水缸。
生1:讀。
師:換了塊大石頭,但沒有用力砸。
生1:讀。
師:對了,這才是課文中寫到的司馬光。誰再來試試?
點名讀,齊讀。
【感謝您瀏覽本網(wǎng)!請在站內(nèi)輸入課題關(guān)鍵字搜索更多資料!本站(本網(wǎng))網(wǎng)址是】。
/xdjy/blogg/user1/ygyyp/archives//。
火燒云課文教案第二課時篇九
老舍先生的《林海》一文,可謂是我們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經(jīng)典之作。我們在一次次親歷學習的過程中,總有一種“讀你千遍也不厭的感覺”。而今,當我和我的學生用新課程的理念去詮釋“她”的美味時,更有一種說不出的“親切與舒服”感。所以,筆者嘗試在語文閱讀課后續(xù)用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形式引領(lǐng)學生再一次走進這一片“林?!保欢盟纳耥?,并結(jié)合現(xiàn)實進一步感受老舍先生筆下這一片綠的“真諦”。
1、充分挖掘潛藏在教材的內(nèi)在信息,使課堂學習的信息轉(zhuǎn)化為新的互動資源,使學生能動地學習,自主地選擇學習內(nèi)容,并開展自由合作、雙向交流、集體討論、書寫體會。
2、通過“游覽、觀賞、贊嘆、聯(lián)想”等方式對文本的知識進行再造與重構(gòu),使原有的的文本內(nèi)容得以更加豐滿,引導學生對語文課程內(nèi)涵的進一步把握,多元解讀內(nèi)容的價值取向,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3、結(jié)合網(wǎng)絡資源,對教材進行創(chuàng)新和開發(fā),使教材內(nèi)容持續(xù)生成和轉(zhuǎn)化,不斷生成豐富生成新的學習內(nèi)容,深層次地激發(fā)學生參與讀寫實踐的興趣,掌握實踐的方法,培養(yǎng)讀、思、寫的習慣,進一步提高語文素養(yǎng),提升人文精神。
4、努力營造一種開放的學習氛圍,拓展語文學習空間,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語文學習與讀寫活動結(jié)為一體,做到課內(nèi)外延伸,學科間融合。
六年級學生。
學生:
2、收集有關(guān)大興安嶺的資料。
3、制作大興安嶺的風景幻燈片。
4、準備抒情的音樂。
老師:
1、準備大興安嶺的錄相。
2、有關(guān)的大興安嶺水與火的圖片及資料。
游覽、訪問、訪談、朗誦、練筆等。
2課時。
一、活動導入,激發(fā)興趣。
生:交流。
(估計學生會提出去大興安嶺游玩或參觀)。
1、師:老師非常高興能聽到同學們那么多心靈要求,這也是對知識永不滿足的追求。接下來老師就滿足大家的要求,帶大家去興安嶺走一走,看一看,聽一聽,說一說。當然,你可以和你的小伙伴結(jié)伴而“行”,也可以單獨而“行”,還可以邀上老師作“向?qū)А薄?BR> (播放無聲錄象)。
生:觀錄象,自由交流。
2、師:這次林海之游你總該滿意了吧!
生:發(fā)表意見。
(估計學生有不少意見:如錄相的效果、音樂較差,沒有作解說等。)。
師:那怎樣能使我們的林海之行有特色,有情趣呢?
生:交流。(配樂、加解說詞等)。
3、師:那我們就自由組合成小小旅游團,先為這林海之旅配上自己喜歡的音樂,并在團內(nèi)選出一位“導游小姐”為我們作介紹,當然別忘了給自己的旅游團取個響亮的名字。趕快行動吧!
(重播錄象)。
生:自由組成團隊,活動。
師:巡回檢查,鼓勵。
4、師:先請——旅游團出發(fā),其他團隊成員可以隨游,也可以隨團作采訪。
生:各小組爭先介紹游況。
5、師:看來我們的林海之旅真是受益多多呀!我們得評一評最導游和最佳記者。
生:小組評選。
(練筆說明:課后,整理串寫導游詞。)。
1、師:欣賞了林海的旖旎風光后,對林海你一定更添了一份敬意和崇敬吧!
生:集體交流。
2、師:是呀,走一回林海就會有一份新的真切感受???,我們的老舍先生不也有同感嗎?讓我們一起傾聽老舍先生及那些到過林海的名人大家對林海這一片土地的心聲吧!
生:分小組即興朗誦《林海》片段及有關(guān)大興安嶺的詩歌、散文。
3、師:聽了他們對林海的真情表白,你或許也詩意盎然,心頭涌動了吧?
生:自由表達、暢談。
4、師:聽了我們一位位小小詩人、小作家的精彩誦讀,老師更想高歌一曲。來,我們一起唱起來吧!
(師生合唱《在那高高的山嶺上》)。
(說明:這里安排詩歌創(chuàng)作的環(huán)節(jié)。)。
三、賞林海,悟林海。
1、師:欣賞了同學們深情并茂的誦讀,享受了激情昂揚的林海之歌,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已經(jīng)不是林海單一的美,而是一種廣闊的美,長久的美,立體的美,永恒的美。
看,我們的同學也把這片綠,這種美留在了心底。有請課外采風組成員上臺演示他們的林海之作。
生:電腦操作演示文稿、圖片。
(其他成員觀賞、交流)。
2、師:張張精美的圖片更驗證了大興安嶺的“萬古長青”、“千山一碧”的內(nèi)涵,同時更使我們懂得了什么是“美得并不空洞”的含義。真的,她的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相信大家更愿意傾聽她的一個個美麗的傳說。
(音樂:丹頂鶴的故事)。
(說明:這里安排一個給圖片配文的環(huán)節(jié)。)。
四、說林海,道林海。
1、師:掌聲歡迎“故事大王”上臺。
生:介紹大興安嶺的由來、傳說。
2、師:對于林海,你也收集到不少資料吧!
生:向全班介紹興安嶺的特產(chǎn)、礦產(chǎn)、面積、林木等。
3、師:此時此刻,你的心中一定又有新的、不同的感受了吧?一句話、一個詞、一個字都可以表達。
生:同學自由上黑板書寫。
4、師:我們把這份情、這份愛一起分享!
(生讀自己的內(nèi)容)。
(說明:這是一個根據(jù)資料編寫解說詞的環(huán)節(jié)。)。
1、師:同學們,從你們的身上,老師仿佛感到了那片林海正在勃勃生長,變的越來越蒼翠,越來越綿延。可是,就在17年的五月,大興安嶺卻遭遇著一場空前的災難。
師出示文字:
一九八七年五月六日,大興安嶺發(fā)生特大火災。大火造成的災難及損失都是空前的。在這場持續(xù)二十七晝夜的大火中,一百零一萬公頃(其中有林面積七十萬公頃)地面慘遭火劫,八十五萬立方米木場存材被燒,六萬多人無家可歸,他們的房屋被夷為平地,從塔河到古蓮的幾百公里鐵路沿線被大火洗劫一空,二千四百八十八臺各種設備,總長一千三百四十米的六十七座橋梁,四百八十三公里的通訊線路,二百八十四公里長的輸電變電線路,三百二十五萬公斤糧食,六十一點四萬平方米房屋,一百九十三人的生命,在一場大火中灰飛煙滅。受災群眾一萬零八百零七戶,五萬六千零九十二人,受傷二百二十六人。
大興安嶺森林資源的十九分之一從地球上永遠消失。這場大火改變了大興安嶺森林面積居中國之首的歷史地位,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毀林面積最大,傷亡最多,損失最為慘重的一次特大災難。
(師出示火災圖片)。
2、師:同學們,大興安嶺僅遭此劫嗎?
生:自由交流有關(guān)森林亂砍、生態(tài)破壞、嫩江水災等資料。
3、師:同學們你的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一幅幅怎樣的畫面?
生:交流。
4、師:當我們看到這樣的畫面時你的心情會是怎樣?
生:交流。
生:集體研討。
也許此刻你的心里有許多的想法,許多的建議,能告訴大家嗎?
生:自由獻計獻策。(寫公益廣告、給環(huán)保局長寫信、寫體會等)。
7、師:那我們就在課后把你的想法付諸行動吧?
(說明:這是一個多元性寫作的環(huán)節(jié)??梢愿鶕?jù)學生自己的愛好、特點自由發(fā)揮寫作的才能。如:寫公益廣告、給環(huán)保局長寫信、寫體會。)。
六、總結(jié)活動,升華活動主題。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欣賞了美麗的林海風光,又一起回顧了大興安嶺水與火的災難,相信我們再一次看到“林海”、看到“大興安嶺”這些文字時,已經(jīng)不是以前的那種感受了!
是呀,一道美麗的風景是親切與舒服的,可是就在人們的不經(jīng)意間卻變得可怕、悲哀,但愿我們能看到永恒的美麗、永恒的親切、永恒的舒服!
火燒云課文教案第二課時篇十
1.讀中體會翠鳥的外形特點和活動特點,感悟作者孕育在字里行間的真摯感情,并從中受到感染。
2.體會用詞的準確、生動;能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以下詞語:鮮艷、繡滿、疾飛、銳利、小巧玲瓏、注視、陡峭。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1~3自然段。
學習課文1、3自然段了解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特點。
一、情境導入,整體感知。
1.用最響亮的聲音說今天我們要學習哪篇課文?(板書:翠鳥)教師邊板書邊提示“翠”字的寫法。
2.讓我們悄悄地走進一片蘆葦?shù)?,去看看可愛的小翠鳥。
請大家閉上眼睛,聽,溪水還嘩嘩嘩地響著呢!溪邊長滿了茂密的蘆葦,蘆葦上停著一只小翠鳥……(師配樂朗瀆課文)。
3.放映圖像讓學生說說看到的小翠鳥是什么樣的。
綜合同學們的述說,請你們用一個詞來概括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特點。(教師結(jié)合學生發(fā)言板書:外形美麗活動敏捷)。
4.趕快讀書吧,課文中的小翠鳥更美。
初讀想象,我們從課文中提取了最重要的語言材料,知道了小翠鳥外形美麗,活動敏捷。但這只是最概括的印象,翠鳥的外形究竟怎么漂亮,它的活動是怎樣的敏捷,我們還需要到課文中去讀去體會。大家在讀書的過程中看看哪些字、詞、句子可以說明翠鳥的美麗和敏捷的特點。
(評點: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聽讀想象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捕捉課文最重要的語言信息——外形美麗,活動敏捷,培養(yǎng)了學生的概括能力。)。
二、朗讀體會,品讀詞句。
(一)分發(fā)讀書卡,選擇其中的一個特點,讀一讀相關(guān)的段落,并完成以下任務:
1.把最能突出特點的詞摘記下來。
2.找出最能突出特點的句子反復讀一讀,看能讀出什么。
3.把不理解的詞句或不懂的問題摘記在卡片上。
(二)學生選擇其中的任一段落,邊讀邊畫邊摘記。
(要求學生對不懂的問題互相請教,從中獲取信息。對仍不懂的問題可在全班交流時解決。)。
(評點:讓學生進行有選擇的學習,是新課程尊重學生學習需求的重要體現(xiàn)。一是自主選擇學習內(nèi)容,二是自主選擇學刁方法,三是自主選擇學習伙伴,四是自主進行學習交流,實現(xiàn)同伴互勘。)。
(三)交流品讀,體會特點。
學生選擇句子,反復地、有滋有味地進行練讀。
(評點: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捕捉最能證陽翠鳥外形莢和捕魚本領(lǐng)高的句子進行重點朗讀,由面到點,層層推進,讀得有層次。)。
2.用讀來展示翠鳥的美。
(1)學生讀出寫翠鳥外形美的句子,通過朗讀展示小翠鳥的美。
(3)學生依次說出每—部分的顏色,教師結(jié)合學生所說,屏幕分步顯示翠鳥每一部分的色彩,并結(jié)合理解橄欖色、繡滿、赤褐色、鮮艷等詞。
(4)再讀體會語言美。
閉上眼睛,再一次聽一聽寫羽毛的句子,看有什么新感受。
(教師繪聲繪色地讀)。
說說現(xiàn)在浮現(xiàn)在你們眼前的還是一只可愛的小鳥嗎?(是一個圍著花綠頭巾,穿著淺綠外衣、紅色襯衫的小姑娘了。)。
你們是從課文哪些語言材料獲得這一印象的?(圍巾、繡滿、外衣、襯衫)。
我不明白,作者為什么要賦予這只普通的小鳥這身打扮?(字里行間滲透著對翠鳥的喜愛)。
(5)背讀喜歡的句子。自由背讀后再分小組比賽背誦。
3.比一比,看一看,哪一只“翠鳥”捕魚本領(lǐng)高。
(1)讀出寫翠鳥捕魚的句子,評價哪一只“翠鳥”捕魚本領(lǐng)大。
(2)屏幕顯示句子:有時小魚剛剛隱約可見,翠烏就蹬開桅桿,像箭一樣飛過去……。
(3)學生交流提出的問題,并在交流中體會一系列用詞的準確、生動。
(4)再讀句子,背誦。
三、一起去看看小翠鳥的家。
1.以小記者的身份采訪小翠鳥的家在哪里。(結(jié)合理解“陡峭”一詞,體會“住處隱蔽”的特點)。
2.通過“愿望”“失望”“希望”三個詞語的比較運用,體會用詞的準確。
3.朗讀體會。
四、總結(jié)語。
這節(jié)課我們仔細學習研究了翠鳥,知道了翠鳥有美麗的外形,有敏捷的行動,連翠鳥住的地方我們都知道了。你們想想看,作者是怎么觀察的?(板書:細觀察)作者十分喜愛翠鳥,對它進行了長時間的仔細觀察,又注意了抓住特點寫具體的寫法,還注意運用富于變化的'表達方式。希望大家要認真學習這—寫法,并且養(yǎng)成認真觀察事物的好習慣。
火燒云課文教案第二課時篇十一
1、讀通課文。
2、讀準“攢”、“撩”、“揩”、“抿”等生字,理解“炊煙裊裊”、“田埂”等詞語,認清“蜿蜒”的字形。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1-4自然段,嘗試背誦有關(guān)段落。
4、初步感受山村孩子勤勞樸實的美好品德。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1-4自然段。
教學難點:感受文章的美和山里孩子的勤勞樸實美,抓住“美”來理解課文。
(2)揭題。
(板書:背篼)后理解。從字形上看,你認為背篼是什么做的?
(竹、藤、柳條等做成,可以背在背上運送東西的'篼。)見過背篼嗎?請同學板畫。
(3)齊讀課題。
(4)課題質(zhì)疑。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1)大聲讀課文,想辦法把文章讀通順、讀正確。能干的嘗試讀流利。
(2)反饋。
(選擇性朗讀,特別是課文第7自然段。)。
重點讀準“炊煙裊裊”、“揩去”、“積攢”。
機動板書:揩、攢、撩、蜿蜒等。
大家都很會讀書。你愿意更深入地了解課文嗎?我這里有配音樂的朗讀,還有圖,請你邊聽邊看,想象一下描繪的畫面。
(3)教師配音樂范讀,學生邊聽邊想象。
(4)談談聽后的感想。
美麗的夕陽下,這個勤勞的孩子回來了。
自由讀課文1-4自然段,說一說、找一找,你從哪里感受到了“美”?
隨機點撥(板書):晚霞美山風、小溪、鳥炊煙。
這里有這么一段話(出示小黑板):“山風吹著他蓬亂的頭發(fā),小溪發(fā)出輕輕的流淌聲,鳥兒在樹枝上叫著?!?BR> 誰來讀一讀?再請你自己讀讀第2自然段,兩者相比,你更喜歡哪一種?好好讀讀,體會一下或同桌交流一下,說說你喜歡的原因。(擬人手法表現(xiàn)歡快、喜愛之情。)。
反饋。個別說。你能用實踐來證明嗎?很會思考,一起來試試。齊讀。
a、大家都很善于發(fā)現(xiàn)美,這么美的畫面,你能用朗讀來表現(xiàn)嗎?自由讀——選擇自己讀得最好的交流——隨機指導。
b、一個人就這么有感情,四人小組的力量就更大了。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感情朗讀,根據(jù)實際情況確定朗讀方式,如:分角色讀、表演讀……鼓勵創(chuàng)新。
c、交流。
d、有感情地齊讀。取長補短,結(jié)合想象,配樂朗讀。
(1)、嘗試背誦。
(2)劃下你喜歡的句子,嘗試背誦。
(3)反饋。
(4)《作業(yè)本》第4、6題。
板書:
4、背篼(圖)。
生字晚霞美山風、小溪、鳥炊煙。
火燒云課文教案第二課時篇十二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第8課《火燒云》霞光照耀大地時,小孩子的臉變成()紅公雞變成()黑母雞變成()小白豬變成()老爺爺?shù)陌缀幼兂?),大地上的一切都變成了[板書:變]這是一幅多美麗的鄉(xiāng)村夕照圖呀!如果你此刻就站在霞光里,琿會對這神奇的畫面贊嘆不已。天上的火燒云會是什么樣子呢?本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
請同學們迅速瀏覽課文,從中找到描寫火燒云出現(xiàn)的句子。
[幻:天上的云從西邊一直到東邊,紅彤彤的,好像是天空著了火]。
讀中體會:哪些詞用得好,好在哪里?練讀體會。
(“一直”說明范圍廣,“燒”點題,天空一片紅艷,給人以動感)。
生議:1顏色多,還有哪些顏色?你能用一個詞來概括顏色的多。
2變化快,一會兒……一會兒……強調(diào)所有顏色都在變化。
相機板書:多、快。
[幻:火燒云顏色變化的圖案并敘述]。
大自然就是這么神奇,給人類創(chuàng)造了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邊續(xù)邊體會,想象火燒云的繽紛色彩。
過渡:火燒云在不停地變化。如果你仔細觀察,還會發(fā)現(xiàn)它好像有各種不同的姿態(tài)。
[一會兒,天空出現(xiàn)一匹馬,馬頭向南……那匹馬變模糊了]。
自學第四自然段,你讀懂了什么?
[生:形狀逼真、變化快、找出有關(guān)詞句,讀中體會]。
生看師標:默讀理解,各種符號的句子寫了什么?
(哪些句子寫出現(xiàn),哪些句子寫馬的形狀,哪些句子寫馬的變化)。
相同方法自學第五、六自然段,投影參考對照。
幻:依次出現(xiàn)了馬、狗、獅引讀。
一會兒,天空出現(xiàn)了(),什么樣子()怎樣變化。
忽然又來了(),什么樣子()怎樣變化()。
接著又來了(),什么樣子()怎樣變化()。
天上的火燒云只有這三種形狀嗎?你從哪兒知道的?(又像這個又像那個)根據(jù)你平時的觀察還會像什么?(……)你能照四、五、六段結(jié)構(gòu)想象天空此時的變化嗎?(同桌互議,個人說顏色、形狀合一說)。
用一個詞來概括火燒云形狀的多?板:多。
你們見過類似的火燒云是什么樣子的?
作者把火燒云描寫得這么生動,平時注意什么?
火燒云課文教案第二課時篇十三
1.了解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的特點,進而理解這些特點和翠鳥的捉魚本領(lǐng)有什么關(guān)系。初步知道翠鳥的這些特點,是為了適應生存環(huán)境而漸漸形成的。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通過和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課文中的一些詞語。
3.學習作者觀察的順序和抓住特點進行觀察的方法。
4.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1~3自然段。
1.抓住描寫翠鳥外形和活動特點的詞句,引導學生課文內(nèi)容。
2.學習作者的觀察順序和觀察方法。
3.學習理解詞語的方法。
弄清翠鳥的捉魚本領(lǐng)與它的外形關(guān)系。
3課時。
課文掛圖或幻燈片。翠鳥彩色拼圖。
一、指導預習。
(一)啟發(fā)談話:同學們見過翠鳥嗎?(出示掛圖,幻燈或標本)這種漂亮的水鳥就是翠鳥,又叫“叼魚郎”,在我國東部和南部許多地方都能見到。讀了這篇課文,你一定會愛上翠鳥的。
(二)讀讀課文,讀準字音,查,理解下面的詞語:鮮艷、疾飛、銳利、飼養(yǎng)、玲瓏。
(三)學生自學課文。
(四)檢查預習。
1.教師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學生讀詞語。
2.指名學生朗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一)默讀課文,看看課文有幾個自然段,想想每個自然段講的什么內(nèi)容。
全文共四個自然段。
第1自然段描述了翠鳥的外形。
第2自然段描述了翠鳥活動的特點。
第3自然段講述了翠鳥捕捉小魚的過程。
第4自然段告訴我們翠鳥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
(二)教師出示翠鳥拼圖的單個部分圖形,要求學生拼成翠鳥圖。
1.教師分別出示幾種顏色(翠鳥各部分的著色圖形),讓學生辨認。
紅色、橄欖色、翠綠色、淺綠色、赤褐色。
2.結(jié)合課文說說翠鳥各部分的顏色。
3.把幾種顏色圖拼成翠鳥圖。
一雙小爪子——紅色。
頭上的羽毛——橄欖色、翠綠色花紋。
背上的羽毛——淺綠色。
腹部的羽毛——赤褐色。
三、熟讀課文。
火燒云課文教案第二課時篇十四
通過品詞品句,細讀課文,理解作者是怎樣觀察描寫火燒云的,感受大自然的壯美。
(一)快速讀課文,想: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qū)懟馃频??(投影出示)?BR> 學生答后板書:上來了——變化著——下去了。
(二)學習第一段。
1、自讀,想:火燒云剛上來時,作者著重抓了什么景物來寫?
板:霞光。
2、問:天空的霞光使地面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用“——”畫句),指名讀有關(guān)句子。
3、學到這,你會有什么疑問?(地面的這些人、物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4、導讀:假如,當時,你也在場,你的心情會怎樣?
5、小結(jié):火燒云剛上來,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幅色彩絢麗的“鄉(xiāng)村夕照圖”。
6、過渡:這么耀眼的霞光,不光使地面鍍上了一層絢麗的色彩,連天上的云也變得更迷人了。
1、問:你想知道些什么?
2、自由讀,想:這段怎樣寫火燒云的變化?
3、討論交流,板書:顏色形狀。
4、學習顏色變化部分:
(1)邊看圖,邊畫句。(“-----”畫出寫火燒云顏色的句子)。
(3)問;火燒云顏色變化怎樣?(看圖)。
投影出示句子“這地方------半百合色”齊讀。
問:這句子說明火燒云的顏色怎樣?理解“半----半---”“梨黃”的構(gòu)詞法。
板書:多快。
(4)問:還有什么顏色?(看圖、補充)。
(5)說話練習:顏色這么多,這不是天空,分明是(調(diào)色盒)。
(6)問:可用一個什么詞來形容這么多、美的顏色?
(7)閉眼,聽讀,回憶,欣賞。
過渡:火燒云色彩如此繽紛,那它的形狀變化又怎樣?
5、學習形狀變化部分:
(2)重點學“馬”的一節(jié)。(投影出示)。
馬是怎樣的?
馬是怎樣變化的?
馬是怎樣消失的?
(3)參考“馬”的問法,一問一答。
(4)指導背誦。
(5)指名讀,品評,重點理解“那狗-------不見了”這句,寫得好在哪?
(6)談話:還可以想象成什么?
6、小結(jié):色彩如此斑斕,形狀變幻莫測的火燒云,簡直讓人看得樂此不憊。
過渡:可惜,火燒云很快就下去了。
1、讀后問:哪個詞寫出火燒云很快就下去了?
2、哪句寫出看火燒云真實的感受?
3、導讀,背誦。
1、作者按什么順序?qū)懟馃??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2、你覺得作者寫這火燒云美嗎?為什么能寫得這么美?
板書:大自然的美。
4火燒云。
上來了:霞光。
顏色:多。
變化著:快大自然的壯美。
形狀:奇。
下去了:恍恍惚惚。
一、分小組自讀課文,研討下面的問題。
火燒云的變化很多,主要表現(xiàn)在那兩方面?它們分別有哪些變化?
二、按課文原句填空,想一想所填詞語的作用,把自己思考的結(jié)果說給同學聽聽。
1.天上的云從西邊一直()東邊,紅通通的,好像是()。
2.這地方的火燒云(),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
三、摘錄課文中描寫火燒云顏色多,而且變化快的句子,邊抄邊想,作者為什么能把火燒云描寫得那樣生動具體,你從中學到了哪些觀察的方法?在小組中交流。
四、在作者的眼里火燒云是那么好看,那么有趣,你從中受到什么啟示。把自己的想法與同學交流,再簡要地寫下來?!驹u價指導】。
教學小結(jié):本節(jié)課的教學,通過品詞品句,細讀課文,特別是對幻燈片和錄象投影等多媒體的運用,更加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更好的理解作者是怎樣觀察描寫火燒云的,感受大自然的壯美。
火燒云課文教案第二課時篇十五
1、學會12個生字,理解21個詞語的意思。
2、初步學習抓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閱讀方法。
3、感受山村孩子勤勞樸實的美好形象。
初讀課文。
初步學習抓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閱讀方法。
一、揭示課題。
1、讀課題。什么是背篼呢?
2、讀第一和最后一個自然段,結(jié)合插圖說說背篼是什么?
為什么課文要用背篼做題目呢?
3、學寫“篼”字。
二、自學課文。
按五步學習法預習課文。
三、檢查自學。
1、同桌互查生字詞讀音。(抽查讀讀寫寫、組詞)。
提出不懂的`詞語全班討論。
2、把難寫的生字詞寫一分鐘??伎纪?。
3、指名輪讀課文、正音。
4、提出不懂的問題。
四、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回答課后第一題。(在書上做上記號)。
2、說說課文是按什么順序?qū)懙?
3、給課文分段并說說段意。
五、鞏固練習。
1、自由朗讀課文。
2、作業(yè)本1—3題。
火燒云課文教案第二課時篇十六
3、深刻理解山里孩子的淳樸和勤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同學們,你們和山里的孩子交過朋友嗎?他們都喜歡干些什么?
1、這節(jié)課,老師也和同學們一起來認識一位山里的孩子,你瞧,這他就向我們走來了----(多媒體出示、配樂朗誦第一小節(jié))。
2、找重點句。
這是一位怎樣的孩子呢?你從哪句話看出來的?(出示重點句)。
3、讀重點句,你會發(fā)現(xiàn)什么?
為什么說背篼里盛著一個勤勞的童年?
4、出示學習提示。
1、小組學習。
(1)輕聲讀課文。
(2)找一找文中哪些具體事例體現(xiàn)寫了山里孩子的勤勞。
(3)邊讀邊按順序用(1)(2)(3)......標出。
2、反饋。
(一)學習5、6、7小節(jié)。
1、學生說具體的體會到勤勞的事例,
2、找出課文內(nèi)容讀出來,并說出從哪個詞中體會到勤勞。
如沉甸甸、捧出山柿子。
3、在讀這一段,你還體會到了什么?
山里的孩子不僅勤勞還很淳樸。
是啊,這是一個多么勤勞淳樸的山娃!
4、學生說從采藥材中體會到。
理解積攢的意思便體會到了勤勞。
5、學生說7小節(jié)能體會,從汗水和泥漬中體會到。
(1)女生讀第7小節(jié)。
(2)說說撩、揩的意思。
(3)自讀這一節(jié),你讀出了什么?(抿著小嘴微笑,勞動不怕累)。
那么請你也抿著小嘴對老師笑一個,是啊,你們可真是勤奮的孩子。
(二)、學習第4小節(jié)。
1、學生說從這段體會到勤勞,讀出相關(guān)句子。
2、出示動詞填空。
3、請學生自己換著讀一讀,體會動詞的'準確性。
4、請學生小組研究讀,從中你能讀出什么(對路熟悉,路很遠)。
5、指名讀,看誰能讀出輕快,讀出熟悉的感覺。
6、齊讀。
山里的孩子就連這蜿蜒的山道都是如此的熟悉,真不愧為勤勞的孩子。
(三)、學習2、3小節(jié)。
1、學生說事例。
2、反問:為什么這里也能體會,我們怎么也看不出?
3、引導學生再讀課文,說出理由。
4、自讀這段,想想寫法上有什么特點?(體會擬人的寫法)。
5、出示句子比較。
讀句子說不同----讀出不同。
山風梳理著他蓬亂的頭發(fā)。
山風吹著他蓬亂的頭發(fā)。
6、小組合作學習。
小溪對他說著悄悄話。
小溪發(fā)出輕輕的流淌聲。
鳥兒在樹枝上叫著。
鳥兒。
依依送別,約他明天再來。
7、品讀句子。
自讀個別讀齊讀。
8、學習第3小節(jié)。
(1)學生說事例和理由。
(2)同桌一起讀句子發(fā)現(xiàn)疑問。
為什么說裊裊升起的炊煙是媽媽高高揚起的手臂?
(3)你能用動作把他表示出來嗎?(動作表演理解)。
(4)男生讀句,女生表演。
(三)學習第8小節(jié)。
是的,這是一個多么勤勞的山娃,使我們情不自禁的說道。
1、齊讀:哦,山里的孩子背篼里盛著一個勤勞的童年。
2、去掉哦字自讀最后一句,體會有何不同。
3、說說哦的含義。
4、在齊讀這一句。
1、認識了眼前這位山里的孩子,那自己跟他比一比,想對山里的孩子說些什么呢?
2、學生說體會。
3、朗讀詩。
老師也有很多話要對這位山里的孩子說。千言萬語匯成一首詩。
《山娃子》。
歸來了,山娃子。
帶著一身的汗水、泥漬,
帶著一路的雨露、晚霞,
歸來了。
大山是您童年的田地,
山風、小溪、鳥兒,是您親密的伙伴。
蜿蜒的山道,是您夢的小徑。
沉甸甸的背篼,
是您理想的翅膀。
哦,山娃子,
背篼里盛著一座大山。背篼里盛著一個勤勞的童年。
寫下要對山娃說的話。
火燒云課文教案第二課時篇十七
1.了解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特點,理解其特點與翠鳥的捉魚本領(lǐng)有什么關(guān)系,初步知道翠鳥的這些特點是為了適應生存環(huán)境而漸漸形成的。
2.學會本課14個生字和生字組成的新詞,理解掌握“鮮艷”、“疾飛”、“銳利”等詞語意思。讀懂反映翠鳥外形和活動特點的句子。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3.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順序和抓住特點進行觀察的方法。
抓住描寫翠鳥外形和活動特點的詞句,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作者的觀察順序和觀察方法。
針對本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怎樣理解詞語”,在本課教學時應力求落實此項目的訓練,在教學環(huán)節(jié)安排上要有意識地教給學生理解詞語的兩種方法: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教學時以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特點為線來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學時應注意啟發(fā)學生弄清翠鳥捉魚的本領(lǐng)和它的外形是有關(guān)系的。如翠鳥為什么能停在葦稈上“一動不動”注視著水面?那是因為它有一雙能“緊緊地抓住葦稈”的小爪;翠鳥為什么目光“銳利”?那是因為它有一雙“透亮靈活”的眼睛;翠鳥為什么在疾飛中能叼起小魚?與翠鳥長著一張“又尖又長”的嘴有直接關(guān)系。同時也要告訴學生,翠鳥的捉魚本領(lǐng)不只是因為身體某一部分有特點,而是由于它身體各部分整體發(fā)揮作用的結(jié)果。
一課時。
一、指導學生預習課文,查字典理解詞語。
1.初讀課文,介紹翠鳥的生長環(huán)境。
(1)翠鳥又叫“叼魚郎”,在我國東部和南部許多地方都能見到。
(2)查字典理解詞語“鮮艷、疾飛、銳利”。
2.讓學生找出不理解的字詞句,教師重點指導查字典,學習生字,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翠鳥》教案3》。
(1)讀課文有關(guān)句段,找出生字的詞語和句子,指導查字典理解字義。
(2)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詞語。同時告訴學生這是理解詞語的第一種方法:讀一讀,查一查(查字典)。
(3)找出詞語所在的句子,讀一讀,加深理解。指導學法:聯(lián)系句子理解詞語。
二、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
1.自讀課文,劃分自然段。
2.按自然段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三、作業(yè)。
熟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