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傳閱讀心得(精選17篇)

字號:

    總結(jié)是一種記錄,讓我們在迷茫時能夠回顧自己的成長歷程。寫總結(jié)的時候要注意把握好篇幅,既不要太短以至于關(guān)鍵信息不足,也不要太長以至于讀者疲勞。參考范文可以幫助你開拓視野,提高寫作水平。
    蘇東坡傳閱讀心得篇一
    林語堂先生的小品隨筆看過一些,傳記倒是第一次拜讀,看了之后,才后知后覺的發(fā)現(xiàn)林語堂寫傳記也是精彩非常,拿起便不忍釋卷。難怪這本書能被成為四大傳記之一。
    蘇東坡是中國家喻戶曉的大文豪,但人們喜愛他,尊敬他,并不僅僅是他的才華。這一點,在這本《蘇東坡傳》中,可謂解析的淋漓盡致了。光是看書后那密密麻麻,令人咂舌的參考資料的附錄,便可知林語堂花了多少心思在研究蘇軾,解讀東坡。
    這本書記載了蘇東坡坎坷的一生,從名聲大噪到幾經(jīng)流放,直至。資料詳細,語言生動這些優(yōu)點自不必說,最讓我感動的是林語堂對蘇軾這個人物傾注的心血,在書中的每句話里幾乎都能感受到,林語堂就像一個忠實的“粉絲”,跨越千年時光,去尋找偶像靈魂中閃光的動人之處。其實歷史哪里有可能百分百還原,林語堂對蘇東坡毫不吝嗇的溢美之詞,也被有些人評價不夠客觀。而我卻認為,正因如此,林語堂所塑造的蘇東坡,才顯得格外有血有肉,才格外讓人喜愛與嘆服。他的才華,他的磊落,他的仁心,他的志趣,他通達的智慧,傳奇的人生,并不會因為歲月的流逝而減損半分,反而引得后世知音的共鳴。
    林語堂先生當然也是知音之一,他忍不住拿起筆,把他的感悟?qū)懴?。書中說:“杰作之能使歷代人人愛讀,而不為短暫的文學風尚所淹沒,甚至歷久而彌新,必然具有一種我們稱之為發(fā)乎肺腑的‘真純’?!倍驗樘K東坡人格中那“真純”的一部分,表現(xiàn)在其文章與事跡中,才得以傳得千古美名。我想,打動了林語堂先生的,也正是那份“真純”。
    蘇東坡傳閱讀心得篇二
    樹醬現(xiàn)在看完《蘇東坡傳》前九章,主要講述了東坡先生的童年、少年和青年初步入仕途的經(jīng)歷以及王安石變法期間的朋黨之爭。
    東坡先生等人在復雜的政治斗爭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文人風骨和為天下百姓之憂而憂的熱烈情感是最讓樹醬為之動容的地方。
    樹醬還記得以前讀《明朝那些事兒》這個系列的書時,不止一次地因為明代那些受奸佞迫害依舊堅持自己的信仰和傲骨或隱忍或慷慨赴死的名臣們眼眶發(fā)熱。
    也讓樹醬想起以前和友人參觀博物館時,民國青年們那種從照片中、從眼神里就可以體會出的——愿意為國家前途燃燒自己的生命的熱烈情感。
    樹醬覺得讀前人的故事可以讓自己在經(jīng)歷人生波瀾的時刻更從容地去面對,因為無數(shù)睿智的人們已經(jīng)經(jīng)歷過,他們會告訴你心境上再緩和些,行動上再果敢些,一切都會過去的。
    當然,蘇東坡作為詩人的豁達與不羈,作為兄長與弟弟子由的深厚情感,以及在官海的浮沉還在本書的后面章節(jié)。
    蘇東坡傳閱讀心得篇三
    做為詩人,“大江東去浪淘盡”他文采飛揚,談笑風生;作為官吏,“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他嫉惡如仇,愛民如子;作為蘇軾,“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他樂觀豁達,清逸曠遠。
    可是那些群小自認可打倒蘇東坡的措施卻沒使那些小人達到目的。蘇東坡管理之處政通人和,他頗受百姓愛戴。他處處為百姓著想。練習瑜伽,研究佛道,與高潔之士相交,訪山水,與高僧相研佛道。林語堂筆下這樣評價這位文壇巨子:“蘇東坡始終富有青春活力。他雖然飽經(jīng)憂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趨溫厚和厚道,并沒變成尖酸刻薄?!?BR>    如林語堂先生所言,蘇東坡“像一陣清風過了一生”。蘇東坡一生清貧但一世為人坦蕩?;乜茨切┤盒〖词鼓鼙W约阂皇罉s華富貴卻也不可能有蘇東坡半分的安逸。他們的生活充斥著算計與仇恨。其實所謂權(quán)力,所謂地位不過過眼煙云,轉(zhuǎn)眼不見,又何必太為權(quán)財所困,落得一世罵名。
    在《蘇東坡傳》的序中,林語堂先生寫到“我寫《蘇東坡傳》并沒有什么特別的理由,只是以此為樂而已”,如果林語堂先生寫蘇東坡傳是以此為樂,那么讀《蘇東坡傳》也是一種快樂??梢詮淖掷镄虚g讀出人物的.個性,品嘗人物的喜怒哀樂,并從他的事跡中受到可收益一生的啟示。
    蘇東坡傳閱讀心得篇四
    對于蘇軾,大部分人都在評論他文學修為方面的貢獻,說得都很精彩,自我感覺不如他們的感悟深、說得好。我就在其他方面談?wù)剛€人看法吧。我以前對蘇軾了解僅限于詩詞,讀完《蘇東坡傳》后,才有了更深的感悟。
    天性和后天培養(yǎng)同樣重要。蘇軾天資聰慧,有一個非常好的家庭環(huán)境,父親是大學問家,無論做人、做事都堪稱表率,母親深明大義,處處以身作則,給予了蘇軾兄弟另一方面的教誨。這種生活環(huán)境也為他們所擁有的那種悲天憫人的慈悲胸懷和以天下為己任的家國情懷打下了堅實基礎(chǔ)。但我感覺少了一些逆境磨煉,性格中也就少了剛強,我想這可能也為蘇軾兄弟在以后的政治斗爭中不占上風的原因。
    蘇軾一生都在糾結(jié)“出世”與“入世”,他一直都想歸隱,但遲遲下不了決心。他也想實現(xiàn)自己的宏大政治報復,但缺乏政治斗爭的激情和必要的手段,從他面對“王安石變法”的作為到對各種政治勢力角逐的態(tài)度,他都是持一種厭倦的觀點,自古優(yōu)秀的政治家必須集救國志與強國法于一身,而蘇軾明顯缺乏后者,雖然他曾經(jīng)身居高位(當過帝師),影響巨大,但始終沒有跳出文人性情。他的志向因此不得以實現(xiàn),而他本人也沒有能力去創(chuàng)造或者改變這種不利局面。
    個人命運始終是與國家命運一致的。如果蘇軾兄弟沒有從小立下為國為民的志向,估計他以后的成就不會這么大,詩詞中的意境不會這會高,也不會得到人民真心的愛戴。所以說為民情懷伴隨蘇軾的一生,哪怕在他人生最困難的黃州、嶺南及至海南流放時,支撐他以積極態(tài)度生活的還是為國效力,為民造福。
    做人要有悲天憫人的心腸。從蘇軾的成長軌跡及做人做事風格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傳統(tǒng)意義上的好人。對國家盡忠,對父母盡孝,對妻子真心,對兄弟和睦,對朋友以誠信,教子女以大道,所以他每走一個地方,都能影響、團結(jié)、帶動一大批人。“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就是這種情況的真實寫照,在等級分明的封建王朝,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跡。他兩任抗州,為當?shù)貎尚蕖傲保肺烈?、擴西湖,修蘇堤,筑河壩,任密州時帶領(lǐng)百姓抗蝗災(zāi)大生產(chǎn),任徐州同百姓抗洪流保家園,就連在嶺南、海南地區(qū)在個人溫飽情況都無法解決的情況下,還在想著在政策面上為周圍百姓解決實際困難,如果他個人不具備這些素養(yǎng),他不會被這么多人所敬仰,他在困境中,也不會有那么多的人來幫助他,他的詩詞也不會流傳千古。
    最后借用一句話來總結(jié)一下吧:“蘇軾是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文學家”。時代造就人物,時勢成就人物。有多大才能,只看能克服多大困難,成多大的”事“!
    蘇東坡傳閱讀心得篇五
    在字典里,你總會找到一個詞:“偉人。”何為偉人?是能對后世、對人類產(chǎn)生深遠影響的人,孫中山、---、---他們都是偉人——偉大的人。但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一群默默無聞的人堪稱偉人,她們用乳汁哺育生命,用血汗灌養(yǎng)生命,直至自己油干燈草盡也無怨無悔,她們便是生養(yǎng)我們的偉大的母親。
    古今中外,多少名人義士或作出杰出貢獻的大人物腳下,走的都是母親為他們鋪筑的成長之路,如婦孺皆知的愛因斯坦、愛迪生、岳飛、孟子,母親賦予他們高尚的品德與無窮的創(chuàng)造力,讓他們在這條路上堅韌不拔、自信自強。正因為母親的偉大,才有無數(shù)文人學子不惜筆墨,為母親獻上一首又一首贊歌。作家老舍先生滿懷心痛地寫下了《我的母親》,我讀了也倍感心痛。就在這么一個不識字的、始終生活在艱難困苦中的中國婦女身上,我看到了母性的`光輝與偉大,她溫柔慈祥卻堅貞不屈,她甘愿吃虧卻絕不軟弱,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化孩子,她給子女的是生命的教育。老舍一歲半時父親離世,從此,母親勤儉持家,獨自一人將五個孩子拉扯大;當八國聯(lián)軍侵略我國時,她不慌不哭,為保護兒女從無辦法中想出辦法來;當女兒出嫁、兒子求學據(jù)婚時,她傷感不已卻淚往肚里流,母親,從不因自己的個人需要而耽誤子女的青春與前程!在老舍心里,母親才是讓他刻骨銘心的真正的教師,她傳給自己好的性格與習慣;母親的奉獻才是最無私的,她晚年的孤獨寂寞與急切的念子情懷讓人無奈且不安。老舍的母親一世未曾享過一天福,臨死前還吃的是粗糧,這成了老舍先生終生的傷與痛。其實,這就是母親啊!聰慧堅忍,胸懷寬廣。如果老舍生活的時代好些,他一定會盡己所能讓老母安享晚年的。
    不管是名人還是普通人,不管歲月艱難還是生活幸福,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平凡而偉大的母親。她們在柴米油鹽醬醋茶中磨粗了雙手,在叮囑嘮叨奔波勞作中花白了頭發(fā),在兒女長成飛向遠方后望穿了雙眼。幸福中游離著一絲悲哀,這也是矛盾的統(tǒng)一體嗎?但對一個母親未免太殘酷了。母親是深愛我們的人,我們也應(yīng)關(guān)心她、體貼她,用一顆感恩的心來慰藉她,這樣,就算哪一天我們離開了母親,心中也會少一份缺憾。
    老舍說:“失了慈母的人像插在花瓶里的花,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已失了根。”是呀,母親就是生養(yǎng)我們的根,是我們永遠不能離棄不能忘懷的人!我們只有努力生長,成為祖國的棟梁,開出鮮艷美麗的花朵,才對得起在泥土下不辭勞苦的“根”哪!
    蘇東坡傳閱讀心得篇六
    《蘇東坡傳》一書引用了蘇東坡的大量札記、詩詞、私人書簡,對于功底淺薄不懂詩詞皮毛的我來說,讀懂弄通頗感費力,但大意還是略通一二。林語堂筆下的蘇東坡,可謂千古奇才,除了讓人欽佩其才華橫溢、睿智從政外,他“像一陣清風過了一生”的從容更讓人贊嘆。
    蘇東坡的一生雖然身處官場漩渦,命運多舛,但隨心應(yīng)景吟詩作賦,真性真情自然從心底流露,正如他所說“陳春鳥秋蟲之聲”,真可謂是一詩解千愁。他身處官場之中,卻在官場之上,為公剛正不阿,于私花前月下,樂觀快樂的生活著。即使在被貶至缺醫(yī)少藥的海南之后,對朋友僧人參寥的關(guān)心,他仍在回信中幽默地說:“但若無醫(yī)藥,京師國醫(yī)手里,死漢尤多?!币源藖砀嬷笥巡槐負摹K约貉芯棵朗?,自己釀酒,還留下了“東坡肉”、“東坡壺”千古流傳。他擇友交,愛憎分明,摯友知己遍天下,兄弟情同手足,家事和睦……盡管官場復雜,挫折不斷,卻也寵辱不驚,詩書飄香,其樂融融。
    蘇東坡面對復雜的官宦生涯卻能保持簡簡單單的情趣生活,與其從心底流淌出來的詩賦宣泄不無關(guān)系,喜悅也好,悲憤也罷,詩賦就是他最好的情感流露。一個熱愛讀書寫作的人,絕對是一個感受敏銳、思想透徹、趨于理智的人,也是一個大是大非立得住,情感糾結(jié)分得清,會履職懂生活的人。這不竟讓我想起一句話“一個愛讀書的人,人品不會差到哪里去?!彼麜r時處處為百姓著想,勤政為民,深受百姓愛戴。林語堂評價蘇東坡“他雖然飽經(jīng)憂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趨溫厚和厚道,并沒變成尖酸刻薄。”
    正如林語堂在書中所說,蘇東坡“像一陣清風過了一生?!边@正是我們應(yīng)該向蘇東坡學習的人生大智慧,別管世界多復雜,自己要簡單,尊崇內(nèi)心的本真,不忘初心,方能快樂!
    蘇東坡傳閱讀心得篇七
    在林語堂筆下的蘇東坡,可以說是一位曠世奇才,他曾這樣評價文壇巨匠:“李白,一個文壇上的流星,在剎那之間壯觀驚人的閃耀之后,而自行燃燒消滅,正與雪萊、拜倫相似。杜甫則酷似彌爾頓,既是虔敬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長者,學富而文工,以古樸之筆墨,寫豐厚之情思。蘇東坡則始終富有青春活力?!薄疤K東坡雖然飽經(jīng)憂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趨溫厚和厚道,并沒變得尖酸刻薄?!?BR>    縱觀蘇軾的一生,在才華橫溢的背后,幾度升遷,甚至是被捕的辛酸只有他獨自品嘗。他一生為官,一生清廉,一生都在和王安石斗智斗法,和當朝位高權(quán)重的宰相博弈,在封建的宋朝,也許真的是需要一番勇氣,他敢于提出、敢于批評,敢于和強大勢力作斗爭的態(tài)度,非常令我敬佩,而富貴榮華在他看來,只不過是一己私欲,他的人生目標是定位在百姓身上的,他非常關(guān)心百姓的疾苦,從他無數(shù)的詩句中就能看出,只要他認為不對的,他就要反對到底。
    古詩人之中,我最喜歡蘇東坡,年輕時喜歡他“明月幾時有”“橫看成嶺側(cè)成峰”等等極具詩情畫意的詩文,后來就是被他的“十年生死兩茫茫”的深情所打動,不僅如此,蘇東坡還是個熱愛生活的人,僅在美食方面,就有不少趣事逸聞。他自己研究烹飪之法、自己釀酒,更是留下了“東坡肉”、“東坡壺”以傳后世。他還也多次提及美食如“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等等。
    如林語堂先生所言,蘇東坡“像一陣清風過了一生”,“根本是他本性的自然流露”,“他的肉體雖然會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輩子,則可成為天空的星、地上的河”。讀完蘇東坡傳,其實非常羨慕他,羨慕他怎可以如此的剛毅,又如此的灑脫,曾經(jīng)遠赴他鄉(xiāng)去求學,如今背井離鄉(xiāng)在工作的我,一直用他的話‘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來勉勵自己。
    蘇東坡傳閱讀心得篇八
    蘇東坡,他既反對王安石比較急進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馬光盡廢新法,而是主張穩(wěn)健行事,凡事皆從是否有利于國計民生的'實際效果出發(fā),不去阿附迎合,不為"新法"或"舊制"所囿,因而在新舊兩黨間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
    蘇東坡一直卷在政治漩渦之中,但是他卻風光霽月,高高超越于蠅營狗茍的政治勾當之上。他不伎不求,隨時隨地吟詩作賦,批評臧否,純?nèi)槐磉_心之所感,至于會招致何等后果,與自己有何利害,則一概置之度外了。
    說到大才子,唐,想到的第一個大多是李白;宋,想到的第一個大多是蘇軾。從流傳的民間小故事里,可以看出李白和蘇軾這兩個天才的些許不同。李白,或是下水捉月,或是騎鯨飛升,或是粲花之論,或是力士脫靴貴妃捧硯,無不帶有濃濃的仙氣和浪漫色彩。人們心中,李白是學不來的,他的浩蕩才氣和仙氣絕無可復制性,五千年,只出了一個李白。而蘇軾則不然,他修的河堤叫蘇堤,研究出的做豬肉的法子叫東坡肉,還有個了杜撰的妹妹蘇小妹,還常常和佛印調(diào)笑嬉鬧。是如果說李白是活在天上,那么蘇軾就活在人間,他更真實,更可親。
    李白那樣的仙氣不能復制,東坡那樣的魅力同樣是無法復制的。用儒家的精神入世,用道家的精神出世,用佛家的精神超脫,他完美的詮釋著宋代文人儒釋道三家融合的趨勢,是北宋文人最精彩的一位。我最敬佩東坡的是他的真曠放,他不像陶潛一樣把出世作為無法實現(xiàn)人生抱負的末選,也不像辛棄疾一樣拿起又放下放下又拿起。在蘇軾的眼中,世上沒有壞人,一切都很美好,不管是流放還是牢獄,似乎都不能成為擊倒他的箭矢。謫居黃州,沒錢買別的肉,就買當?shù)刈畋阋说呢i肉,專心研究怎么做的才能做的好吃,又發(fā)配到嶺南,一片蠻荒之地,也能因為有荔枝可以吃,便一笑置之。
    讀完后對照林語堂的一些事跡,不免覺得兩個人有很多相通之處,我想林語堂為蘇東坡作傳,大概也是因為蘇東坡是他希望達到的境界,自勉也勉勵后人吧。
    蘇東坡傳閱讀心得篇九
    要了解一個死去已經(jīng)一千年的人,并不困難。最主要是如何正確地走進這個古人??梢詰{借傳記來走進這個人的內(nèi)心,就在這個寒假,我在國學大師林語堂老師的帶領(lǐng)下,正確地走進偉大詩人與政客——蘇東坡的內(nèi)心。
    元氣淋漓、富有生機的人總是不容易理解。像蘇東坡這樣的人物,是人間不可無一難能有二。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明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shù)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癖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還開玩笑的人。
    蘇東坡的人品,具有一個多才多藝的天才的深厚、廣博、詼諧、有高度的智商,有天真浪漫的赤子之心;他保持天真、淳樸,終身不渝。政治上的勾心斗角與利害謀算,與他的人品格格不入;他的詩詞文章,或一時即興創(chuàng)作,或是有所不滿時有感而發(fā),都是自然流露,順乎天性,剛猛強烈,正如他所說的“春鳥秋蟲之聲”;也未嘗不可比作他的詩句:“猿吟鶴唳本無意,不知下游行人行。”
    在我讀完書時,我深深得感受到這位曠古奇才的人生是坎坷曲折,富有傳奇色彩。他是一個萬事通,更是一個體恤人民的好官員。幾乎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他涉獵的足跡。我最佩服他的就是他那樂天派的精神,而我卻是遇到挫折﹑困難總是不能樂觀的面對這些挫折,總是低頭喪氣。俗話說得好:書是一味良藥。正是如此,我也因此學起了蘇東坡的樂觀的性格,是自己開朗。
    蘇軾的肉體雖然會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輩子,則可成為天空的星,地上的河,可以閃亮照明,可以滋潤營養(yǎng),因而維持眾生萬物。這一生,他只是永恒在剎那顯現(xiàn)間的一個微粒,他究竟是哪個微粒,有何關(guān)乎重要?所以生命畢竟是不朽的,美好的,所以他享盡人生。讓我們走進蘇東坡,見證這個傳奇人物,領(lǐng)悟他的傳奇人生。
    蘇東坡傳閱讀心得篇十
    當絢麗絕倫的牡丹驚艷地充斥著人們的視野時,我們看到唐如彩鴛戲水,群鳳來儀。歷史仍在繼續(xù),當黃昏褪去夕陽時,紫色的薄云上卻烙印著一弧朗朗瘦月,是靄色漸晚,如涼水般的淡風,千盞也不低夢一殤的杏花酒,是孤寂難言,如從大雁有力的翅膀上斜下來一縷陽光,溫柔地細細如水;是隱約清圓的鼓聲,是宋,我認得!那淡淡微妙的美,我怎會忘記?不同與清輝普照的月下獨酌,而是閑桂臥石,俏梅亂云。呵,清朗的宋!宋朝是一個陰柔的朝代,文人墨客無數(shù),流芳千古的作品無數(shù),更出現(xiàn)了那個劃亮大宋王朝文化天空的奇才――蘇軾,他在滾滾歷史長河中,如蛟龍一般,永存人們的心中。
    21歲的蘇軾風華正茂,器宇軒昂,走進考場,絲毫不懼。知道了歐陽公因為名聲而把它判為第二時,還記得他那風輕云淡的一笑,笑沒了所有的碌碌名利。他年少成名,就是成名也要帶上一層神秘的色彩。
    24歲的蘇軾初出茅廬,雛鳳展翅,入第三等,為“百年第一”,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倜儻瀟灑,談笑風生,他絕代的才華令世人傾倒。這時他常常飛揚出爽朗自信的笑,是啊,他終于踏出了人生的第一步,開始走向了他坎坷的一生。
    32歲的蘇軾年輕氣盛,與王安石政見不符,自求外放。處江湖之遠的他并沒有忘記兼濟天下之志,關(guān)心民生疾苦,懲辦悍吏,滅蝗救災(zāi),抗洪保堤,改革邑政,惠民于實際。
    43歲的蘇軾九死一生,“烏臺詩案”使他走向成熟,痛定思痛,他開始了對人生的深入思考,尋找立身處世的方法,他選擇了直面人生而不是逃避,他遠離官場,放逐心靈的扁舟,孤傲達觀地穿越世俗的汪洋而不觸礁。心靈的自由也使他更覺充實,他將處世之道寄于詩詞中,“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的睿智豁達,無不是超越了自身悲歡,站在了宇宙高度而超然地反觀自身的一種穎悟和灑脫。我覺得這時的他亦是最成熟迷人的。
    66歲的蘇軾闔然長逝,他的一生完全做到了忙時井然,閑時自然,順多偶然,逆多必然,得之坦然,失之怡然,捧之淡然,貶則泰然。
    合上《蘇東坡傳》,我仍想著他坎坷卻始終向上的傳奇一生。
    人生中,陰風冷雨不時襲來,常常暗淡了我們天空的色彩,而與之對抗的最好辦法就是:活著,并且超越痛苦,永不放棄,始終向上,這種姿態(tài)是生命最美的姿態(tài)。
    再看看,現(xiàn)在,中國就業(yè)難現(xiàn)象十分普遍,剛進入社會的大學生們自以為是國家棟梁,不愿意從端茶送水做起,他們高談闊論卻得不到伯樂賞識,并因此就感到遇上挫折,抱怨人生無望,殊不知這樣的他們心靈的馬車太空,經(jīng)歷的挫折大少,還沒有悟到人生的多變,還沒有擁有淡然的心理素質(zhì),還不足以被委以大任。
    我忽然明白任何人的成功都是從磨練中得來的。挫折和失敗并不是人生中的“意外”,而是一個人成長道路上的必然,是生活中最珍貴的饋贈,是心靈馬車充實,人生走向成熟的標志。
    如果我們能向蘇軾那樣,坦然面對挫折,提高自身素養(yǎng),個人危難之時,不忘國家和社會,那么,我相信“中國夢”必將實現(xiàn)。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蘇東坡傳閱讀心得篇十一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首《題西林壁》,我從小就能朗朗上口地背出來。而作者蘇軾,也名不虛傳。從《飲湖上初晴后》到《惠崇春江晚景》,從《念奴嬌赤壁懷古》到《水調(diào)歌頭》,人人無不熟知。
    蘇軾,宋代文學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軾合稱“三蘇”;“唐宋八大家”之一,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與辛棄疾并稱“蘇辛”。他精通各個領(lǐng)域。他是詩人、詞人,寫過數(shù)千篇詩詞;他是書法家,于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他是美食家,發(fā)明了流傳至今都贊不絕口的東坡肉、東坡魚;他還是藝術(shù)時尚家,他一穿戴,就使“東坡帽、東坡屐”民間長存。他是奇人,他也是神人。
    我對他的了解不是很多,但卻對他詩詞特別感興趣。
    還記得從小就背的《水調(diào)歌頭》?!懊髟聨讜r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边@首詞,是在他官場失利時所做。但是這首詩給人的意境沒有任何的抑郁,它表現(xiàn)了雖然表現(xiàn)了作者消極避世的思想感情,不過,貫穿始終的卻是詞中所表現(xiàn)出的那種熱愛生活與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叭擞斜瘹g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焙稳瞬辉鎸^離別,何人不曾面對過傷心。然而有人從此一陣不起,有人卻樂觀向上,創(chuàng)造出了“不可能”的奇跡。蘇軾,雖然被一貶再貶,卻在此時創(chuàng)造了他詩詞輝煌的最高峰。他因第一任妻子去世,傷心萬分,多年后寫下感動千古的《江城子》。他的種種遭遇也煉成了他豪放千古的詩,煉出了他樂觀的精神,煉就了他亙古不變的癡迷!
    “心如死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這首自嘲詩是詩人面對當年自己的畫像時所作,撫今追昔,感慨萬千,既有對目前垂垂老矣的描述,也有對自己一生的總結(jié),多重感情交織在一起。短短24個,卻包含了作者多少年來的情感!我不禁對他有敬意幾分。
    他,就是那個豪放的詩人,他成就了詞的豪放派。他就是那個奇人——蘇軾。
    蘇東坡傳閱讀心得篇十二
    他,才華橫溢,卻一生不趨榮利,偏愛風月吟詠。雖漂浮于官海,卻始終疏狂豪邁。他就是大宋第一才子蘇東坡。
    他名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他學識淵博,涉獵廣泛,堪稱千古第一全才。他于詩于詞,于文于畫,悉入上層,并獨得妙境;于茶于酒,于食于藥,皆相知相悅,并自會佳趣。
    他才思絕妙,與李白不同,比子鍵猶佳,更有卓爾不群的品格。就是這樣的奇才,卻命運坎坷多難。雖文名遠播,卻因父母先后離世而耽誤了好幾載光陰。待返回朝中,賞識他的宋英宗已去。
    宋神宗重用王安石,而他的意見又與王安石相左??沼幸簧韴筘?,卻無處施展。他先到杭州任通判,再到密州、徐州任職,而后去了湖州。上任不到幾月,因給神宗寫了一封《湖州謝表》,遭新黨怨恨,從中挑出他們認為隱含譏諷之句而受誣陷。他被捕入獄,受牽連者達數(shù)人,這便是北宋著名的烏臺詩案。出獄后,他被貶黃州,接著又去往汝州、長州、登州,被召回京。幾番征召罷免,最后被貶海南詹州,在那與世長辭。
    合上書,我似乎從蘇軾的人生中讀懂了一個道理: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若非他仕途坎坷,又何來那么多好詞佳句;若無困窘凄涼,又何來歲月里的款款深情?假如官場平順通達,平步青云,他亦不會有“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的感嘆;假如發(fā)妻王弗不先行離他而去,也不會有“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千古第一悼詞;若不是他經(jīng)歷無數(shù)坎坷,也不會有“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淡然。
    山河起起伏伏,光陰疏疏密密,所幸,東坡先生始終不缺一份曠達與明凈:
    在杭州,他廣交名剎詩僧,留下無數(shù)好詞。也是在美麗的西子湖畔,他遇見了歌女王朝云。她待蘇軾情深,為之煮飯燒茶,無怨無悔,生死相隨。
    在密州,他深入民間,以濟物為心,不計勞逸,為民謀利。密州蝗災(zāi)泛濫,不可抑止。他深入田間,以身作則,以至勞累不堪,筋力以竭。他主張用火焚之,并以蟲卵換米之法,調(diào)動鄉(xiāng)民荷鋤挖掘,以絕其患。幾經(jīng)費心奔忙,治蝗災(zāi)之害,取得成效;因天災(zāi)人禍,鄉(xiāng)民窮困,每有嬰兒餓死或養(yǎng)不起時,即被扔在城邊。蘇軾無意中遇見,心中大,悲傷不已。自此,他經(jīng)常繞城拾撿棄兒,好生安頓。
    在徐州,他剛上任不久,黃河決口,水困徐州。他身著短衣,與城中軍民一起筑堤救城。歷經(jīng)兩月,池城方安。百姓感謝蘇公之德,殺豬宰羊以表謝意。他推辭不過,親自指點廚師將肉燒制,回贈百姓。其肉肥而不膩,酥香鮮美,深受百姓喜愛,被稱為“回贈肉”,后幾經(jīng)完善,成了著名的東坡肉。
    林語堂曾說:“在讀《蘇東坡傳》時,我們一直在追隨觀察一個具有偉大思想,偉大心靈的偉人生活,這種思想與心靈,不過在這個人間世上偶然成形,曇花一現(xiàn)而已。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BR>    這便是蘇子,一生磊落正直,不講虛言你,不畏艱辛。為官從無私心,為民請命,慈悲善良。故他一生中,無論是貧是福,境地如何,都深受百姓的愛戴。心靈的喜悅和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恰如其分的概括了蘇軾的一生。
    蘇東坡先生多次被貶,懷才不遇,卻還是那么樂觀,寫下了無數(shù)豪放的好詞?!疤K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chuàng)新的畫家,造酒的試驗家,一個……”這是林語堂對蘇東坡的評價,也是我敬佩他的原因。
    合上書,閉上眼,我仿佛看到了東坡先生著一身素衣,在歷史的長河中感嘆:“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蘇東坡傳閱讀心得篇十三
    我在前天剛讀完由作家林語堂先生寫的《蘇東坡傳》。林語堂先生筆下的蘇東坡是一個正直,豪放,有問題敢于指出的人。本書講述了蘇東坡坎坷的一生和蘇東坡一生所經(jīng)歷的有記錄的事情。
    他的性格:他為人剛正不阿,有問題便會提出,即便有再多的力量阻撓,他也能堅守自己的原則。比如,神宗皇帝時期,那是一個天下大亂,民不聊生,萬馬齊喑的年代。除了那些元祐大臣和極少數(shù)正直的人敢于發(fā)表言論以外,就沒有其他人敢說反對新政,反對王安石的話。蘇東坡卻是元祐大臣中最積極的那個,他一直在向皇帝上書說新政的危害,青苗貸款對人民造成的巨大傷害。
    他的文學作品:他的文學作品十分優(yōu)美,連歐陽修看了之后也嘆了一口氣說:“30年后就不會有人再談?wù)撐伊?。”讓我最欣賞的一點是他的文章沒有一點是虛情假意,都是真的!我覺得一個人真實是最重要的,敢于發(fā)表自己正確的言論也是很重要的。蘇東坡將這一行為做到了化,他幾乎一生都在說真話,都在為國家發(fā)表著自己認為是正確的言論。蘇東坡十分愛家人,所以他也十分愛他的弟弟,有一次與他弟弟分別之時心中十分傷感便作下了膾炙人口的《水調(diào)歌頭·中秋》。這首詩十分的真實,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蘇東坡內(nèi)心的傷感,那種對弟弟難得一見的悲傷。
    最后,他的思想層次。我覺得他的思想層次是很高的,因為他從來不會因為自己的居住環(huán)境之陋而悲傷,他看中的是居住環(huán)境周圍的氛圍,周圍的雅。比如,他在被貶嶺南之時,他發(fā)現(xiàn)了周圍的雅,酒的雅,嶺南有桂花酒,他十分沉浸于這種雅之中,因為他也是一位愛飲酒作詩的人。我從此能看出他對自己的居所之簡陋只是一筆帶過,輕描淡寫,對周圍的雅是寫的可謂是十分詳盡。我覺得這種早已脫離物質(zhì)生活的思想層次值得每個人去學習。還有,他很少會直接正面攻擊自己不喜歡的人,除了在朝上。比如,他再度被流放,去往海南之時,這是被董必所加害的。所以他就在喝醉時寫了鱉相公的故事,使我忍不住捧腹大笑,他將鱉相公寫得繪聲繪色,也將董必這一人物完美的轉(zhuǎn)化成了鱉相公。
    蘇東坡傳閱讀心得篇十四
    翻一翻語文書,原來從小就在學習先生的詩詞了。只恨那時只會死背古詩不管作者、朝代和題目,真真忽略了許多好詩詞和作者。那時覺得詩人都是枯燥乏味矯情做作的,錢花不完酒喝不光哪有那么多愁可以訴說呢,而且作的詩詞又要我們后人背誦,這都是超級難背的啊。
    蘇軾啊,這個一生被流放好多好多地方的人啊,這個政治上不得意卻能另辟蹊徑,在美食、烹飪、書法、繪畫史上都留下了深刻印記的人啊,把苦與樂都淡化,“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BR>    遺憾稚嫩的自己從未懂過詩人的深遠意境思想,初中之后也是懵懵懂懂恍恍惚惚。真正的詩人絕對沒有教科書上寫得那么單調(diào),寫下來的詩怎么可能只是為了后人背誦徒增煩惱?他們有情有味,每一首詩里都是敘述不盡的深情。
    所以在高考結(jié)束后的那個空閑暑假,我就想嘗試了解一個古人,機緣之下認識了蘇先生,由林語堂所著的《蘇東坡傳》,讓我深深著迷。
    蘇軾帶著一身傷痕被貶謫到凄涼的赤壁,還能在小舟上與客人飲酒暢談。也行那位客人只是假象,只是他心中的另一個“蘇軾”,“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BR>    他說“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笨墒窃谒麑懲赀@句后繼續(xù)睡覺去了,何來把余生寄往江海呢。還有,張先年已八十高齡,娶了一位十八歲的小姑娘,婚禮上他還能取笑一首“一樹梨花壓海棠”呢。蘇先生的內(nèi)心永遠那么明亮,可愛,大概這就是我喜歡上他的原因吧。
    他把杭州作為第二個家,綠楊陰里的白沙堤,青磚黛瓦的江南水鄉(xiāng),最能治愈一顆疲憊的心了。
    書中說道:元氣淋漓富有生機的人總是不容易理解的?!彼嗖哦嗨?,生活艱苦也能活出多姿多彩——這樣挑出使人敬愛的特點,倒是輕而易舉。他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家,是畫家,是書法家,是詩人——總之一雙手也數(shù)不完他的功績。
    蘇先生活得宛如一陣清風,一輪明月,“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彼懒耍瑓s給我們留下了許多。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不朽的、所有人都會看到的。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蘇東坡傳閱讀心得篇十五
    在林語堂筆下蘇東坡,可謂是幾千年來才一出奇人,他曾這樣評價文壇巨子:“李白,一個文壇上流星,在剎那之間壯觀驚人閃耀之后,而自行燃燒消滅,正與雪萊、拜倫相似。杜甫則酷似彌爾頓,既是虔敬哲人,又是仁厚長者,學富而文工,以古樸之筆墨,寫豐厚之情思。蘇東坡則始終富有青春活力?!薄疤K東坡雖然飽經(jīng)憂患拂逆,他人性更趨溫厚和厚道,并沒變得尖酸刻薄。”
    縱觀蘇軾一生,在才華畢露背后,幾度升遷辛酸卻只有他獨自品嘗。他一生為官,一生清廉,一生都在和大文豪、大政治家王安石斗智斗法。至于王安石變法究竟是對是錯,我們暫且不管,但要和當朝得寵人物、位高權(quán)重宰相相逆而行,用一顆博大心斗那種善于剪除異己,心胸狹窄小人,在封建宋朝,也許真是需要一番勇氣。類比蘇子由——蘇東坡同胞親弟,在才華上,可能不及蘇軾十分之一,更或是百分之一。但是他一生平平安安,妥妥當當,官職也扶搖直上,最終也能夠安享晚年。說到底,在于蘇軾面對邪惡,面對錯誤,有敢于提出、敢于批評態(tài)度。也許富貴榮華、安寵榮辱在他看來,只不過是一己私欲,這是十分卑微事情,他人生,他奮斗目標是定位在百姓身上,他雙眼,更多關(guān)注是他們愉悅或是疾苦。只要他認為變法脫離了實際,與救百姓于水火發(fā)生了抵觸,他就要反對到底,甚至于在他管轄州府里,這些所謂強國措施他概不搭理。
    雖然蘇軾人生道路上有許多泥濘,可從他詩篇,他文章,以及他生活見聞中能夠發(fā)現(xiàn),他人生態(tài)度是樂觀、是積極向上。即使是雙足深陷時候,他依舊能唱著小調(diào),邀上三五個知心朋友,享受生活美好。他為小姐提詩,他和和尚趣談,他為百姓求雨,他四處游歷。蘇東坡詩詞良篇里,即能寫出《赤壁賦》這樣恢弘文章,也能寫出“天涯何處無芳草”這樣富有深遠意義詩句。
    拿林語堂作結(jié)時話說:“蘇東坡已死,他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是他那心靈喜悅,是他那思想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庇梦易约涸捳f就是:蘇東坡已去,其浩然之正氣,必當永存。
    蘇東坡傳閱讀心得篇十六
    《蘇東坡傳》被譽為20世紀四大傳記之一。在林語堂筆下,講千年前的蘇東坡的故事娓娓道來,這是一位豁達樂觀的智者,天才橫溢,是樂天達觀隨遇而安的偉人,隨著林語堂的筆觸,一個生動形象的蘇東坡向我們走來。
    中國文化史上,蘇東坡無疑是一座巍峨的高山。蘇東坡比中國其他的詩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豐富感、變化感和幽默感,智能優(yōu)異,心靈卻像天真的小孩。對于詩詞、文賦、書法、繪畫,蘇東坡幾乎無一不精,無一不能。散文方面的“唐宋八大家”,蘇軾位居其列。宋詞方面有“蘇辛”之說,蘇軾開創(chuàng)了豪放派的詞風。書法上宋四家的“蘇黃米蔡”蘇軾排名第一,行揩《前赤壁賦》、行書《黃州寒食帖》享譽書史。蘇軾的畫是文人畫的典型代表,他明確提出“詩畫一律”的概念,林語堂評價說:“蘇東坡在中國歷史上的特殊地位,一則是由于他對自己的主張原則,始終堅定而不移,二則由于他詩文書畫藝術(shù)上的卓絕之美?!?BR>    從人生經(jīng)歷上看,蘇東坡的遭遇坎坷、磨難深重,亦十分罕見?!笆朗乱粓龃髩?,人生幾度新涼”。33歲時蘇東坡一度進入中央政權(quán)的中心,但很快由于政見不合,他便開始了大半生的顛沛流離,但一生也未能逃離波譎云詭的政治漩渦。35歲時他正當盛年,被貶往杭州任通判,從此開始了惡夢般的貶謫流放生活,按時間順序大致排列如下:密州、徐州、湖州、黃州、登州、穎州、揚州、定州、惠州、英州、儋州。這個路線圖總的趨勢是離政治中心越來越遠,而離黎民百無恥政客的中傷、流言、攻擊、陷害,他不屑反駁與回擊,只是莞爾一笑,然后收拾收拾行李奔赴下一個流放地。
    蘇東坡傳閱讀心得篇十七
    中國文化史上,蘇東坡無疑是一座巍峨的高山。蘇東坡比中國其他的詩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豐富感、變化感和幽默感,智能優(yōu)異,心靈卻像天真的小孩。對于詩詞、文賦、書法、繪畫,蘇東坡幾乎無一不精,無一不能。散文方面的“唐宋八大家”,蘇軾位居其列。宋詞方面有“蘇辛”之說,蘇軾開創(chuàng)了豪放派的詞風。書法上宋四家的“蘇黃米蔡”蘇軾排名第一,行揩《前赤壁賦》、行書《黃州寒食帖》享譽書史。蘇軾的畫是文人畫的典型代表,他明確提出“詩畫一律”的概念,林語堂評價說:“蘇東坡在中國歷史上的特殊地位,一則是由于他對自己的主張原則,始終堅定而不移,二則由于他詩文書畫藝術(shù)上的卓絕之美?!?BR>    從人生經(jīng)歷上看,蘇東坡的遭遇坎坷、磨難深重,亦十分罕見。“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33歲時蘇東坡一度進入中央政權(quán)的中心,但很快由于政見不合,他便開始了大半生的顛沛流離,但一生也未能逃離波譎云詭的政治漩渦。35歲時他正當盛年,被貶往杭州任通判,從此開始了惡夢般的貶謫流放生活,按時間順序大致排列如下:密州、徐州、湖州、黃州、登州、穎州、揚州、定州、惠州、英州、儋州。這個路線圖總的趨勢是離政治中心越來越遠,而離黎民百無恥政客的中傷、流言、攻擊、陷害,他不屑反駁與回擊,只是莞爾一笑,然后收拾收拾行李奔赴下一個流放地。
    在惠州的松風閣流連漫步時,他想到的是“此間有什么歇不得處”,能放下的是個人恩怨以及功名利祿。而百姓萬民之憂樂卻總是掛在他的心間。興修水利、賑濟災(zāi)民、減免租稅、平反冤情、為民請命……每到一地,蘇東坡總是造福一方。所以,林語堂稱他是“百姓之友”。他把任何一個流放地都當作文化傳播的場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杭州西湖因東坡而靈動,而“蘇堤春曉”成為西湖十景之首。他把長江邊的荒僻之地黃州打造成一座文化高地,“東坡赤壁”由此名揚天下?;葜莸摹坝袼憽薄⑿熘莸摹胺批Q亭”、揚州“三過平山堂”,莫不浸潤著蘇東坡的曠世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