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用反比例解決問題教學設計一等獎(5篇)

字號:

    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用反比例解決問題教學設計一等獎篇一
    2.通過解答應用題使學生熟練地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反比例,從而加深對反比例意義的理解。
    3.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發(fā)展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用反比例的方法解答相關應用題。
    教學難點:
    通過解答應用題使學生熟練地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反比例,掌握用反比例的方法解答相關應用題。
    教 法:
    創(chuàng)設情境,質疑引導。經歷用比例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解決問題的策略,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發(fā)散思維。
    學 法:
    理解分析與合作交流相結合。
    教 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定向導學(5分)
    1、判斷下面每題中的兩種量成什么比例?并說明理由。
    (1)總價一定,單價和數量。
    (2)我們班學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數和站的行數。
    (3)路程一定,速度和時間。
    (4)水費一定,每噸水的價錢和用水的噸數。
    2、出示目標
    (1)掌握用反比例的方法解答相關應用題。
    (2)熟練地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反比例,從而加深對反比例意義的理解。
    二、自主學習(10分鐘)
    內容:課本62頁例61、方法:自主學習,小組合作
    2、時間:5分鐘
    3、思考問題:
    (1)、題目中有哪些變化的量和不變的量?你是從題中哪里發(fā)現的?
    (2)、這三種量成什么關系?你是怎樣判定的?
    (3)、列出關系式。
    4、跟蹤練習
    這批書如果每包20本,要捆18包。如果要捆15包,每包多少本?
    三、合作交流(10分鐘)
    1、課本59頁“做一做”第2題
    2、六年級一班學生在操場做操,每行站4人,可以站9行。如果每行站6人,可以站幾行?
    3、聰聰每分鐘走60米,8分鐘可以到家。如果她從家走到學校用了6分鐘,每分鐘走多少米?
    四、質疑探究(5分)
    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重點強調用反比例知識解決問題的解題步驟和方法。
    (1)、題目中有哪些變化的量和不變的量?
    (2)、這三種量成什么關系?
    (3)、列出關系式。
    五、小結檢測(10分鐘)
    1、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你學會了什么?
    2、檢測
    第64頁的5、6、7、8題
    板書設計:
    用比例解決問題
    (1)、題目中有哪些變化的量和不變的量?
    (2)、這三種量成什么關系?
    (3)、列出關系式。
    用反比例解決問題教學設計一等獎篇二
    《用反比例解決問題》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60頁例6及做一做第二題?!窘虒W目標】
    1、通過生活實例,使學生進一步感知生活中存在的成反比例關系的量。
    2、使學生能夠熟練地判斷成反比例的量,加深對反比例概念的理解,并能利用反比例的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3、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窘虒W重點】
    利用反比例知識解決問題?!窘虒W難點】
    判斷兩種量是否成反比例關系,并列出等式?!窘虒W過程】
    一、談話激趣、復習導入。
    二、引入情境、探究新知。
    1、出示例6情境圖。
    2、思考:題中已知那些信息?要解決什么問題?
    3、學生嘗試用學過方法解答,并抽生說思路。(列式:20×18÷30)
    4、探究用比例知識解答。
    (1)、思考:這道題能不能像例5一樣用比例知識解答?
    (2)、討論:用什么比例解答?如何分析?(課件出示問題,幷揭題)(3)、匯報交流。(在交流中,強調反比例的意義,反比例式子的寫法、格式、驗算等。)
    (4)、抽生板演,集體訂正。(30x=20×18)。(5)、交換條件,進行練習。
    (6)、討論:用反比例解決問題的關鍵是什么?(判斷題中相關聯的兩種量是否成反比例,然后根據比例的意義列出比例式。)
    三、聯系舊知,總結方法。
    結合例
    5、例6你覺得用比例解決問題解題思路是什么?(學生自己歸納后,課件出示)。
    四、鞏固練習。基礎:
    1、做一做2題。
    2、用同樣的磚鋪地,鋪18平方米要用618塊。如果鋪24平方米,要用多少塊磚?
    典型:
    1、要給同一間教室鋪地,如果用面積是18平方分米的方磚需要20塊,現在改用面積是20平方分米的方磚,需要用多少塊磚?
    2、要給同一間教室鋪地,如果用邊長是10分米的方磚需要20塊,現在改用邊長是20分米的方磚,需要用多少塊磚? 拓展:一堆煤,原計劃每天燒3噸,可以 燒96天,由于改進爐灶,現在比原計劃每天多用24天,現在每天燒多少噸?
    五、對比提升。
    通過練習,你認為正反比例應用題各有什么特征?
    六、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收獲了什么?
    七、布置作業(yè)。
    把今天的收獲寫在日記本上。
    用反比例解決問題教學設計一等獎篇三
    用反比例解決問題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教材第62頁的例6,完成練習十一的第八題。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能正確判斷應用題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關系,能利用反比例的意義正確解答實際問題。
    2、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應用已學知識進行分析、推理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理解、掌握用比例知識解答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3、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開拓思維。教學重點:認識反比例實際問題的特點。
    教學難點:掌握用反比例知識解答實際問題的解題思路。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判斷下面的量各成什么比例。路程一定,行駛的速度和時間。
    2、判斷題中相關聯的兩種量成什么比例,并列出相應的等式。
    一列火車行駛360千米。每小時行90千米,要行4小時;每小時行80千米,要行x小時。
    3、一列火車5小時行駛800千米,用同樣的速度行駛1280千米,需要多少小時?(學生獨立解答,訂正時說一說解題的步驟。)
    4、導入揭題:我們繼續(xù)學習用比例解決問題——用反比例解決問題。
    二、教學新課
    1、出示例題:一批書,如果每包20本,要捆18包;如果每包30本,要捆多少包?
    2、學生讀題,分析題意
    思考:題目中相關聯的兩種量是()和();當()一定時,()和()成()比例。從哪里看出來書的冊數是一定的呢?
    3、學生嘗試解答,集體交流:說說你是怎么做的?
    4、變式練習:一批書,如果每包20本,要捆18包;如果要捆15包,每包是多少本?
    5、歸納解題步驟(1)分析判斷
    (2)找出列比例式所需的相等關系(3)設未知數列等式(4)求解
    (5)檢驗寫答語
    6、比較用正、反比例解決問題的步驟。
    三、鞏固練習
    1、同學們做廣播操,每行站20人,正好站18行;如果每行站24人,可以站多少行?
    2、學校小商店有兩種圓珠筆。小明帶的錢剛好可以買4枝單價是1.5元的;如果他想都買單價是2元的,可以買多少枝?
    3、工人裝一批電桿,每天裝12根,30天可以完成;如果每天多裝6根,幾天能夠完成?
    四、課堂總結
    1、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用反比例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是什么?
    2、自我評價:我學的怎么樣?
    五、作業(yè):完成練習九的第4、7題。
    六、思維訓練
    農具廠生產一批小農具,原計劃每天生產120件,28天可完成任務,實際每天生產了140件,可以提前幾天完成任務?
    用反比例解決問題教學設計一等獎篇四
    4.比例《用比例解決問題》說課稿
    一、[教材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60頁例6用反比例解決問題。[教學對象] 小學六年級學生
    二、[教材分析] 這類問題學生在前面實際上已經接觸過,只是用歸總的方法來解答,這里主要學習用反比例知識來解答。前一個例題是用正比例解決問題,學生已基本掌握用正比例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用正、反比例知識解答正、反比例的問題的關鍵是使學生能夠正確找出兩種相關聯的量,判斷它們成哪種比例,然后根據正、反比例的意義列出方程。
    三、[學情分析] 在本單元的學習中,學生也學會了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成哪種比例,前一個例題中也學習了用正比例解決問題。所以在教學中可以通過以舊引新,運用知識遷移,利用學生歸總方法的知識掌握得較好的優(yōu)勢來學習用反例解決問題的知識,相信會有較好的效果。
    四、[課類型]新授課 [學習目標]
    1.能正確判斷應用題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關系,能利用反比例的意義正確解答應用題。
    2.經歷用比例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滲透數學模型思想。
    3.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功喜悅。
    [學習重點]能利用反比例的意義正確解答應用題。
    [學習難點]能正確利用反比例的關系列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學習方法]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交流 [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
    五、[學習過程]
    一、復習導入
    (一)判斷
    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說明理由。(1)總路程一定,速度和時間。(反比例)
    (2)總頁數一定,看了的頁數和剩下的頁數。(不成比例)(3)購買鉛筆的單價一定,總價和數量。(正比例)(4)汽車行駛的速度一定,所走的路程和時間。(正比例
    (二)解決問題
    光輝服裝廠4天加工服裝160套,照這樣計算,生產360套服裝,需要多少天?(用比例解答)
    解:設生產360套服裝需要x天。
    答:生產360套服裝需要9天。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學習目標
    (1)能正確判斷應用題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關系。
    (2)能利用反比例的意義正確解答應用題。)2
    2.一個辦公樓原來平均每天照明用電100千瓦時。改用節(jié)能燈以后,平均每天只用電25千瓦時。原來5天的用電量現在可以用多少天?
    (1)學生讀題,然后思考:此題中已知什么?要解決什么問題?
    (2)引導學生按照以前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問題:
    學生1.可以先求出總用電量,再求現在的用電天數。
    學生2.因為總用電量一定,也可以用反比例關系解答。3.小組合作探究
    討論: 題中有哪兩種相關聯的量?這兩種量成什么樣比例關系?有什么相等的關系?
    原來用電的總量=現在用電的總量
    原來每天照明用電x原來可以用的天數=現在每天照明用電x現在可以用的天數
    每天的用電量x用電天數=總的用電量(一定)4.小組展示 5.同學自主解答 6.教師點評
    解:設原來5天的用電量現在可以用x天。
    25x=100×5
    x=20 答:原來5天的用電量現在可以用20天。
    三、鞏固練習
    1.一個辦公樓原來平均每天照明用電100千瓦時。改用節(jié)能燈以后,平均每天只用電25千瓦時?,F在30天的用電量原來只夠用幾天?
    (你可以用比例解答嗎?試試看吧!)解:設現在30天的用電量原來只夠用x天。
    100x=25×30
    x=7.5
    答:現在30天的用電量原來只夠用7.5天。
    2.學校小商店有兩種圓珠筆,小明帶的錢剛好可以買4支單價是1.5元的,如果他只買單價是2元的,可以買多少支?(你知道哪種量不變嗎?可以用比例來解決嗎?)解:設如果只買單價2元的,可以買x支。
    2x=4×1.5
    x=3 答:如果只買單價2元的,可以買3支。
    3.小明家用收割機收割小麥。如果每小時收割0.3公頃,40小時能完成任務?,F在想用30小時收割完,那么每小時應收割多少公頃?
    4(用比例來解答)
    解:設每小時應收割x公頃。
    30x=0.3×40
    x=0.4
    答:每小時應收割0.4公頃。
    四、歸納總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yè)布置
    作業(yè):第64頁練習十一,第5題、第8題;
    六、板書設計
    4.比例
    用比例解決問題 例6.原來用電的總量=現在用電的總量
    每天的用電量x用電天數=總的用電量(一定)
    六、反思總結。
    本節(jié)課的目標基本達成,絕大部分學生都能很好的掌握這節(jié)課的內容。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小組合作探究來來突破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學生能根據題意能夠解答相關的題目,并且過程及書寫正確。
    同時,此堂課還存在很多不足:
    1.課堂開始的導入過長,占用了很多的新課學習的時間,導致后面的時
    間不夠用。
    2.在重難點突破方面,還有待改進,學生對此還不是很理解。在突破重難點時,教師講解得過多。
    3.學生有小組合作,但在小組匯報方面還存在很大的欠缺,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加強訓練,注意引導。
    4.老師在處理課堂突發(fā)狀況時缺乏隨機應變的能力。
    總之,通過這節(jié)課,我發(fā)現了自己再教學中的很多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修正,不斷完善自己。
    用反比例解決問題教學設計一等獎篇五
    六年級數學《用反比例解決問題》評課稿
    聽了靳老師講的這節(jié)解決問題的課,我感覺最大的亮點是給我們展示了一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課堂,能讓學生在40分鐘的課堂上學到更多的知識。
    首先,在課堂設計上,以練習為主,在練習中提升知識的運用。教學中,靳老師從剛開始的溫故互查環(huán)節(jié),就有目的的引導學生總結解決問題的6個步驟,然后讓學生以這6個步驟為解決問題的主要思路,從出示的例題,以至于后面的'練習題,都是圍繞這一思路完成。每道題都分析了題目中哪兩種量是相關聯的?哪一種量是固定不變的?從哪里可以看出?它們成什么關系?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繞以下兩個問題討論,并嘗試列示。解答完后提出還需要檢驗。通過例題的教學引導學生熟練運用解題步驟: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貫穿在這一環(huán)境中,這種聯系實際的方式,學生倍感親切,興趣盎然;同時能體會到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其次,靳老師緊緊圍繞教研主題主題“重點導學、疑點導練”,教學目標明確,在導學時言簡意賅。例如:每一道題目中“哪兩種量是相關聯的量?哪一種量是固定不變的,從哪里可以看出?它們成什么關系?”這些問題作為引導學生分析問題的關鍵去共同交流,然后讓學生在練習中發(fā)現問題,在疑惑中解決問題,成就了高效的課堂。
    最后,我覺得教師主導、學生主體作用發(fā)揮較好。課上自始至終讓學生參與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自主學習和互動交流,很快掌握了本節(jié)課知識。在教學中力求通過知識的遷移,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在實際教學中,將課堂的主動權放手學生,讓學生在自己探索、獨立嘗試、同桌交流、概括小結、拓展延伸中輕松,高效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建議:
    1、引導學生說出檢驗的方法。
    2、有些題可以適當的計算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