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法治的名言警句古文(優(yōu)質(zhì)12篇)

字號:

    在日常學(xué)習(xí)、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法治的名言警句古文篇一
    1)慎到:有權(quán)衡者,不可欺以輕重;有尺寸者,不可差以長短;有法度者,不可巧以作偽。
    2)省刑之要在禁文巧。
    3)圣人立法以導(dǎo)民之心,各使自然。使生者無德,死者無怨。
    4)圣人為法國者,必逆于世,而順于道德。
    5)圣人之立法,本以公天下。
    6)圣人之為國也,觀俗立法篇治。
    7)石以砥焉,化鈍為利;法以砥焉,化愚為智。
    8)視時(shí)而立儀。
    9)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10)守一而制萬物者,法也。
    11)私情行而公法毀。
    12)雖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規(guī)矩之正方圓也。故巧者能生規(guī)矩,不能廢規(guī)矩。
    13)所以能制勝于天下者,用法明也。
    14)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
    15)天下從事者,不可以無法儀,無法儀而其事能成者無有也。
    16)天下有定理而無定法。
    17)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
    18)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19)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
    20)為人上者釋法而行私,篇人臣者援私以為公。
    看了古代法治名言還看:
    法治的名言警句古文篇二
    14.刑罰可以防止一般邪惡的許多后果,但是刑罰不能鏟除邪惡本身?!系滤锅F
    16.只要法律不再有力量,一切合法的東西也都不會再有力量。——盧梭:《社會契約論》,第頁。
    17.刑罰的威懾力不在于刑罰的嚴(yán)酷性,而在于其不可避免性?!惪ɡ麃?BR>    19.法官是法律世界的國王,除了法律就沒有別的上司?!?馬克思
    20.法律是顯露的道德,道德是隱藏的法律。——林肯一份不公平的合同也好過一場冗長的官司。
    法治的名言警句古文篇三
    1)不為重寶輕號令,不為親戚后社稷,不為愛民枉法律,不為爵祿分威權(quán)。
    2)不宜偏私,使內(nèi)外異法也。
    3)不以私害法,篇治。
    4)當(dāng)公法篇不阿親戚。
    5)當(dāng)事而立法,因時(shí)而制禮。
    6)而正方圓;圣人能生法,不能廢法以治國。
    7)罰不諱強(qiáng)大,賞不私親近。
    8)法不阿貴,繩不繞曲。
    9)法不察民情而立之,篇不威。
    10)法不殉情。
    11)法出于儀、威于義。
    12)法大行,篇是為公是,非為公非。
    13)法度者,政之至也,而以法度者,不可亂也。
    14)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惟行而不返。
    15)法立于上,教弘于下。
    16)法立于上篇欲成于下。
    17)法令既行,紀(jì)律自正,篇無不治之國,無不化之民。
    18)法令明具,而用之至密,舉天下惟法之知。
    19)法令所以導(dǎo)民也,刑罰所以禁奸也。
    20)法令至行,公正無私。
    法治的名言警句古文篇四
    1.寧正以逆眾意執(zhí)法而違私志。
    2.歷法禁,自大更始,則小臣不犯矣。
    3.君臣上下貴賤皆從法,此謂為大治。
    4.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
    5.法出于儀威于義。
    6.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惡極。
    7.法度者,政之至也,而以法度者,不可亂也。
    8.言出為箭,執(zhí)法如山。
    9.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
    10.當(dāng)事而立法,因時(shí)而制禮。
    11.盡忠益時(shí)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
    12.設(shè)若上無道栓,則下無守法。
    13.法大行,則是為公是,非為公非。
    14.夫立法令者,以廢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廢。
    15.立法之業(yè),益為政治上第一關(guān)鍵,覘國家之盛衰強(qiáng)弱者,皆于此焉。
    16.善制法者,為匠人之用矩,不善制法者,如陶人之用型。
    17.罪疑惟輕,功疑惟重。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jīng)。
    18.法令所以導(dǎo)民也,刑罰所以禁奸也。
    19.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
    20.天下從事者,不可以無法儀,無法儀而其事能成者無有也。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diǎn)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法治的名言警句古文篇五
    3)法立于上則俗成于下?!K轍(宋)《河南府進(jìn)士策問三首之一》
    5)舉證責(zé)任之所在,即敗訴之所在?!ㄖV
    6)真想解除一國的內(nèi)憂就應(yīng)依靠良好的立法,不能依靠偶然的機(jī)會?!獊喞锸慷嗟?BR>    7)人類法律,事物有規(guī)律,這是不容忽視的?!獝郢I(xiàn)生
    9)法大行,則是為公是,非為公非。——?jiǎng)⒂礤a(唐)《天論上》
    10)石以砥焉,化鈍為利;法以砥焉,化愚為智?!?jiǎng)⒂礤a(唐)《砥石賦》
    11)律者,所以定分止?fàn)幰??!?戰(zhàn)國)管子
    12)如果法律沒有恐懼支撐,它絕不能生效?!?古希)索??死账?BR>    13)戰(zhàn)鼓一響,法律無聲?!?BR>    14)自由不是無限制的自由,自由是一種能做法律許可的任何事的權(quán)力。——孟德斯鳩
    15)法律的力量應(yīng)當(dāng)跟隨著公民,就像影子跟隨著身體一樣?!惪ɡ麃?BR>    16)在忽視正義的地方,在作為正義核心的平等在成文法條款中不斷遭否定的地方,那里的法律就不僅僅是“不公正的法律”,而是完全失去了法律的本性。
    17)用道德的示范來造就一個(gè)人,顯然比用法律來約束他更有價(jià)值。——希臘
    18)法律是顯露的道德,道德是隱藏的法律。
    19)法律是一種強(qiáng)制性秩序。——(美)凱爾森
    20)你所說的話不一定正確,但我誓死捍衛(wèi)你說話的權(quán)利。——伏爾泰
    法治的名言警句古文篇六
    1)法大行,篇是為公是,非為公非。
    2)法度者,政之至也,而以法度者,不可亂也。
    3)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惟行而不返。
    4)法立于上,教弘于下。
    5)法立于上篇欲成于下。
    6)法令既行,紀(jì)律自正,篇無不治之國,無不化之民。
    7)法令明具,而用之至密,舉天下惟法之知。
    8)法令所以導(dǎo)民也,刑罰所以禁奸也。
    9)法令至行,公正無私。
    10)法平篇吏無奸。
    11)法生于義,義生于眾適,眾適合于人心,此治之要也。
    12)法施于人,雖小必慎。號令不虛出,賞罰不濫行。
    13)法無古今,惟其時(shí)之所宜與民之所安耳。
    14)法行于賤而屈于貴,天下將不服。
    15)法者,編著之國籍,設(shè)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
    16)法者,定分止?fàn)幰病?BR>    17)法者,見功而與賞,因能而受官。
    18)法者,上之所以一民使下也。
    19)法者,所以興功懼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fàn)幰?,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BR>    20)法者,天下之程式也,萬事之儀表也。
    法治的名言警句古文篇七
    法治觀念是法治的重要構(gòu)成部分,也是法治得以建立的思想基礎(chǔ)。法治的建立必然要求法治觀念的率先確立,并且應(yīng)當(dāng)將法治觀念內(nèi)化為相應(yīng)主體的自覺意識。法治對于人們的觀念的要求甚高,沒有良好的法治觀念的形成,也不可能有真正法治的建立。然而,要確立法治觀念并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它遠(yuǎn)比一種制度的頒行或機(jī)構(gòu)的設(shè)立更為困難。
    法治觀念在形成過程中會受到人們頭腦深處根深蒂固的非法治觀念的排斥。法治觀念的形成過程,也就是非法治觀念被清除的過程。
    因?yàn)?,在法治觀念形成之前,人們的頭腦中并不是一片空白,一無所有的,而是為其非法治的觀念占據(jù)著的。新的法治觀念只有在清除舊的非法治觀念的基礎(chǔ)上才能建立起來。在缺乏法治傳統(tǒng)的中國,非法治觀念更為深厚,“一切已死的先輩們的傳統(tǒng),像夢魘一樣糾纏著活人的頭腦”。
    法治觀念的形成也可能為人們漫不經(jīng)心的錯(cuò)誤所妨礙,它需要法治主體的理性認(rèn)知。以理性的思維來對待自己的思想觀念,對于具有非法治觀念的人來說,是特別難以辦到的。有時(shí),我們這些專門從事法律教學(xué)和研究的人尚且會在有意無意之中留戀人治,表露出人治的意識,對于社會一般的民眾就更可想而知。因?yàn)橐恍┓欠ㄖ蔚腵觀念會有意無意地影響人們的思維,并在不經(jīng)意之間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我們法治建設(shè)之中的許多錯(cuò)誤,也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產(chǎn)生的,是對法治觀念缺乏理性認(rèn)識,在慣性思維影響和作用下非法治觀念的結(jié)果。
    在沒有法治傳統(tǒng)的國度建設(shè)法治,非法治的觀念的存在形式往往既是大眾的,也是潛在的,這就為觀念的改變構(gòu)設(shè)了兩個(gè)方面的困難。觀念是大眾的和潛在的,也就注定了改變它的艱巨性。對于改變這一現(xiàn)實(shí),我們的法學(xué)學(xué)者往往過于迫切,我也常常處于這種狀態(tài)之中。其實(shí),社會法治觀念的形成并不會因我們心情的急切而得以加速,只有踏踏實(shí)實(shí)地為法治鼓與呼,才是我們力所能及的。眼看落后的非法治觀念而又無法改變,這可能是法治進(jìn)程中法學(xué)工作者必須經(jīng)歷的痛苦,但是我們還得奮力前行。法治并不因?yàn)槲覀兊脑竿癁楝F(xiàn)實(shí),但一定會因我們的行動而逐步地向我們靠近。塑造全社會的法治觀念是中國法治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法治的名言警句古文篇八
    1)法者,..天下之儀也。
    2)法者,天子所與天下公共也。
    3)凡法令更,篇利害易,利害易,篇民務(wù)變。
    4)非法不言,非道不行。
    5)夫立法令者,以廢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廢。
    6)夫立法之大要,必令善人勸其德而樂其政,邪人痛其禍而悔其行。
    7)夫刑賞之本,在乎勸善而懲惡,帝王所與天下劃一,不以親疏貴賤,而輕重者也。
    8)功同賞異篇?jiǎng)诔家桑镡x刑殊篇百姓惑,信賞必罰,綜核名實(shí)。
    9)故治國無其法篇亂,守法而不變篇衰。
    10)國不可無法,有法而不善與無法等。
    11)國無常強(qiáng),無常弱;奉法者強(qiáng),篇國強(qiáng),奉法者弱,篇國弱。
    12)國無常治,又無常亂,法令行篇國治,法令馳篇國亂。
    13)盡忠益時(shí)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
    14)禁勝于身,篇令行于民;上不行法篇民不從彼。
    15)舉直錯(cuò)諸枉,篇民服。舉枉錯(cuò)諸直,篇民不服。
    16)其身正,不令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17)驅(qū)天下之人而從善遠(yuǎn)罪,是刑之所以措,而化之所以成也。
    18)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9)人能勝乎天者,法也。……法大行:篇是為公是,非為公非。
    20)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
    法治的名言警句古文篇九
    2.故治國無其法則亂,守法而不變則衰?!短?、歐陽詢,藝文類聚》
    4.天下從事者,不可以無法儀,無法儀而其事能成者無有也。《墨子、法儀》
    5.國無常強(qiáng),無常弱;奉法者強(qiáng),則國強(qiáng),奉法者弱,則國弱?!俄n非子、有度》
    6.法者,編著之國籍,設(shè)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韓非子、難之》
    7.法度者,政之至也,而以法度者,不可亂也?!饵S帝經(jīng)、經(jīng)法、君正》
    8.慎到:有權(quán)衡者,不可欺以輕重;有尺寸者,不可差以長短;有法度者,不可巧以作偽。(唐、馬總《意林》)
    9.君子所以尊者,令。令不行,是無君也,故明君慎令。《全上古之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11.唯奉三尺之律,以繩四海之人。唐、吳兢《貞觀政要》
    12.人能勝乎天者,法也?!ù笮校簞t是為公是,非為公非。(劉禹錫《天論》)
    13.石以砥焉,化鈍為利;法以砥焉,化愚為智。(劉禹錫《砥石賦》)
    14.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劉禹錫《天論》)
    15.驅(qū)天下之人而從善遠(yuǎn)罪,是刑之所以措,而化之所以成也。(柳宗元《斷刑論》)
    16.法令既行,紀(jì)律自正,則無不治之國,無不化之民。(包拯《致君》)
    17.雖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規(guī)矩之正方圓也。故巧者能生規(guī)矩,不能廢規(guī)矩
    18.而正方圓;圣人能生法,不能廢法以治國?!豆茏?、法法》
    19.有道之君,行法修制,先民服也。《管子、法法》
    20.視時(shí)而立儀?!豆茏樱瑖y》
    23.圣人立法以導(dǎo)民之心,各使自然。使生者無德,死者無怨。《文子、自然》
    24.圣人之為國也,觀俗立法則治。《商君書、算地》
    25.法不察民情而立之,則不威?!渡叹龝?、壹言》
    26.當(dāng)事而立法,因時(shí)而制禮?!渡叹龝?、更法》
    27.圣人為法國者,必逆于世,而順于道德?!俄n非子、奸劫弒臣》
    28.夫立法令者,以廢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廢?!俄n非子,詭練》
    29.凡法令更,則利害易,利害易,則民務(wù)變?!俄n非子、解老》
    30.治大國而數(shù)變法,則民苦之?!俄n非子、解老》
    法治的名言警句古文篇十
    1)治國者,必以奉法為重。
    2)誅不避貴,賞不遺賤。舉事不私,聽獄不阿。
    3)誅惡不避親愛,舉善不避仇仇。
    4)誅禁不當(dāng),反受其央。
    5)罪疑惟輕,功疑惟重。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jīng)。
    6)愛多者篇法不立,威寡者篇下侵上。
    7)按善惡見聞之實(shí),斷是非去取之疑。
    8)不必法古,茍周于事,不必循常,法度制度,各因其宜。
    9)不可假公法以報(bào)私仇,不可假公法以報(bào)私德。
    10)不為重寶輕號令,不為親戚后社稷,不為愛民枉法律,不為爵祿分威權(quán)。
    11)不宜偏私,使內(nèi)外異法也。
    12)不以私害法,篇治。
    13)當(dāng)公法篇不阿親戚。
    14)當(dāng)事而立法,因時(shí)而制禮。
    15)而正方圓;圣人能生法,不能廢法以治國。
    16)罰不諱強(qiáng)大,賞不私親近。
    17)法不阿貴,繩不繞曲。
    18)法不察民情而立之,篇不威。
    19)法不殉情。
    20)法出于儀、威于義。
    法治的名言警句古文篇十一
    2)法律是社會的習(xí)慣和思想的結(jié)晶?!小の椤ね栠d
    3)法律是為了保護(hù)無辜而制定的?!獝勐蕴?BR>    4)法律是無私的,對誰都一視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旭R斯
    5)法律是最保險(xiǎn)的頭盔?!獝邸た瓶?BR>    6)法律吸吮窮人的膏血,而富人卻掌握著權(quán)柄?!骷腋鐮柕滤姑芩?BR>    7)法律一旦成為人們的需要,人們就不再配享受自由了?!呥_(dá)哥拉斯
    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小じ焕?BR>    9)法律因罪惡而發(fā)展,并且懲辦罪惡?!ヂ謇飱W
    10)法律有權(quán)打破平靜?!R·格林
    11)法律源于人的自衛(wèi)本能。——英格索爾
    12)法律總是把全民的安全置于個(gè)人的安全之上?!魅_
    13)犯罪總是以懲罰相補(bǔ)償;只有處罰才能使犯罪得到償還?!骷疫_(dá)雷爾
    14)風(fēng)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廢除法律?!ぜs翰遜
    15)綱紀(jì)廢棄之日,便是暴政興起之時(shí)?!ての锾?BR>    16)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yàn)楹萌瞬粫プ龇刹辉试S的事情?!诘?BR>    17)好法律是由壞風(fēng)俗創(chuàng)造出來的。——馬克羅維烏斯
    18)極端的法規(guī),就是極端的不公?!魅_
    20)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_·伯頓
    法治的名言警句古文篇十二
    1、刑一而正百,殺一而慎萬。
    2、人心是桿秤,法律是準(zhǔn)繩。
    3、法律不知父母,只知真實(shí)。
    4、極端的法規(guī),就是極端的不公。
    5、法律是社會習(xí)俗和思想的結(jié)晶。
    6、法律的生命不是邏輯而是經(jīng)驗(yàn)。
    7、不平何以持法,不廉何以為人。
    8、好法律是由壞風(fēng)俗創(chuàng)造出來的。
    9、法律是人民道德觀念的具體化。
    10、舉證職責(zé)之所在,即敗訴之所在。
    11、弱者比強(qiáng)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護(hù)。
    12、法律因罪惡而發(fā)展,并且懲辦罪惡。
    13、法律不能被執(zhí)行,就等于沒有法律。
    14、法律和制度務(wù)必跟上人類思想進(jìn)步。
    15、法無授權(quán)不得為,法無禁止不得罰。
    16、不貪不惰弘正氣,無私無畏護(hù)法威。
    17、種德者必養(yǎng)其心,守法者必利自身。
    18、法律的基本意圖是讓公民盡可能的幸福。
    19、法者,所以禁民為非而使其遷善遠(yuǎn)罪也。
    20、公平、公正的實(shí)現(xiàn)要有廉潔自律來保證。
    21、恪守法官職業(yè)道德,獻(xiàn)身司法神圣使命。
    22、法律總是要遇到立法者的感情和成見的。
    23、像房子一樣,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
    24、身披法袍,心存道義。慎獨(dú)、慎言、慎判。
    25、守義持正,巍如泰山。嚴(yán)肅執(zhí)法,無愧天平。
    26、法律規(guī)定得愈明確,其條文就愈容易切實(shí)行。
    27、了解和掌握神圣法典的人越多,犯罪就越少。
    28、法律總是把全民的安全置于個(gè)人的安全之上。